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构建精神家园

构建精神家园

构建精神家园
构建精神家园

构建精神家园需要凝聚核心价值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在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后,特别强调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我理解,这样一个“新局面”就是我们需要努力去构建的“精神家园”,这将是一个既能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精神家园”。

精神家园是一个很温馨的概念,其实也是一个很具传统文化意蕴的概念;在当下语境中,它还是一个“很生态”的概念。提起家园,会想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会想到“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会想到“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会想到“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仔细想来,对家园的思念往往都是在离家出去之后;更进一步,还可能是在闯荡江湖并且失意江湖之后。在这个意义上,“家园”从来都是“精神”层面上的,是精神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后,油然而生“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一种心境。

精神家园是精神的栖息地,其实也是精神的养生堂,应该还是精神的孵化器。当我们“直挂云帆济沧海”之时,当我们“酒酣胸胆尚开张”之时,当我们“敢为丹心借一枝”之时,当我们“白浪如山寄豪壮”之时,我们意气风发的精神何曾留恋过家园!一旦我们回首家园的温馨、惬意与和美,我们其实是想为彷徨的精神注入定力,为粘滞的精神注入活力,为疲软的精神注入锐力……也就是说,精神家园不仅是我们精神寄放的圣地,还是滋润我们精神的清泉和引领我们精神的灵光!

构建精神家园,引发的第一个理念是结束精神的漂泊,结束精神的无所皈依。精神的漂泊,在许多情形中并非无所皈依,这个漂泊大多是精神自觉地从家园出走,是为着追逐精神之光而实施的自我放逐。也就是说,精神的漂泊其实往往是构建新的精神家园的先声,它的出走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开拓新的精神领地,构建新的精神支柱。需要指出的是,出走者并非都是自觉的,其中也不乏“盲流”——盲流者认为家园的回望是不合时宜,更认为家园的守望是不识时务;只是他们不思开拓也不想构建,他们把“神马都是浮云”视为终生漂泊的指南,把“你妈喊你回家吃饭”视为终结漂泊的自嘲……

因此,构建精神家园引发出第二个理念,这便是梳理精神的取向,梳理精神的自觉求索。曾经的精神家园的“出走”,无论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说明既往精神家园的亲和力有所淡化,凝聚力有所松散。面对自觉者的披荆斩棘和“不自觉者”的随波逐流,我们构建新的精神家园需要梳理精神的取向。一个时期“城市精神”的风起帆扬,便是梳理精神取向的舟驰潮涨。于是我们看到了“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看到了“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上海价值取向,看到了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到“来了,就是深圳人”(这也是“包容”)的深圳“十大观念”……诸多“城市精神”作为“精神家园”的构建,似乎都格外关注“包容”。

包容,与其说是对一种“精神价值”的诉求,不如说是对“精神家园”的一种期许。“包

容”作为一种精神价值的取向,本身是期许着更为丰富的精神聚会和更为自由的精神抉择,是期许着个体的心情舒畅和整体的创意勃发。这其中引发出构建精神家园的第三个理念,也即我们需要宽松精神的生态,宽松精神的生长氛围。正如报告所说:“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特别注意到,报告一方面要求文化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一方面也要求“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真正实现“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

构建精神家园,特别需要关注的第四个理念、也是最重要的理念,便是凝聚精神的内核,凝聚精神的社会共识。“五千年不间断”的中华文明,当然也有其道德维系、社会凝聚的主张。在常识上,这些经过提炼并高度凝练的主张是针对不同人群的:对庶民百姓讲“礼、义、廉、耻”,对知识阶层讲“仁、义、礼、智、信”,对“读书做官”者则提出“修、齐、治、平”的更高要求。我们注意到,前两部分人群虽有所差异,但总体都是社会之“民”,是“民贵君轻”的社会之本。对二者的要求虽有差异,但都有“礼、义”二字在其中。前者“礼”字当头,体现出对伦理规范的“顶礼膜拜”;后者“仁”字居首,实现着“仁者爱人”的“当仁不让”。在这种要求的差异中,前者可视为“底线伦理”而后者则相通于“贤人治理”,这就是“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在这种人生理想的进阶中,又形成了“达则兼济”、“不达则独善”的价值取向。在文化建设上,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包括12个概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即报告所说“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正如大家所理解的,三个“倡导”分别是在国家大德、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三个层面上来提出的,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也是民族精神传统的时代化,还是精神家园构建的大众化。事实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培育和践行,是我们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方面,是我们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弘扬时代新风相结合的重要途径。这样,我们不仅能有效地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而且能成功地建树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国际形象。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适应时代要求、引领时代发展的精神家园构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民族众多、人口众多的最大发展中国家,需要这个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多元价值差异共存、精神需求千姿百态的广阔社会,需要这个核心价值观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相对落后生产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的基本国度,更需要这个核心价值观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人民的精神有归宿感和自豪感,有向心力和创造力!

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这条道路和与之相关的理论体系、制度,一并成为我们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对此,报告提出“全党要坚持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那么,对于我们在“五千年不间断”的文化血脉和“90年不僵化”的道路命脉基础上的精神家园构建,我们同样充满着自信——我们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前进方向和强大精

神力量,我们自信这个精神家园建构将推动我们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于平)

人在探索外宇宙的同时,实际上也在探索“内宇宙”。这个所谓的“内宇宙”,其实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精神家园”。内宇宙同外宇宙一样,是无限的,也是永远让人充满兴趣的,探索也是无止境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矛盾和悖论,人们往往对陌生的东西感到恐惧,可又对熟悉的东西感到厌倦,所以每个人都需要构筑精神家园。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的灵魂,需要一个家园。在生活中,人们常说,事不如意者十常八九,也就是说,有痛苦,也有阴暗。过去有一种观点,说只要社会制度好了,就不会有不如意的事情了。曾有一个著名的作家在上世纪50年代撰文,说再过几十年,人们连眼泪都不知道是什么了,只有快乐。一些香港以及沿海地区的人也爱讲“心想事成”,这怎么可能呢?就因为生活中有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人们无法解决时,才要想到构建精神家园。

我们对精神家园的追求

王蒙在谈到如何追求精神家园时说,古代的孔子说过一句话:“朝闻道,夕死可矣。”这里所说的“道”,我的理解,就是“真理”,也就是我今天要说的“精神家园”。在生活中,有人将宗教视为“精神家园”;有人将助人为乐、乐善好施视为“精神家园”。而我觉得,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就是精神家园。每个人追求自己心中的价值,对它确认和崇敬,他的心灵自然就会平静。当然,每个人的追求是不同的,可能是一种境界,也可能是财富。我在小时候,曾经常想,那些富人已经很有钱了,怎么还要拼命赚钱?现在想,他也是在追求自己的价值,也就是他的精神家园吧。每个追求精神家园的人和团体,在追求的过程中可能会感到痛苦,因为别人往往不认同他的理念与价值。这样不同的价值认定,就会引起冲突和矛盾,甚至会引起战争。

文学能为精神家园带来什么

如今,文学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么风光了。有人对此不习惯,有不满。其实这才是正常的现象。过去,人们多单纯呀,没事情的时候,就去关注文学。而现在,要在物质上操心的事情太多了,什么房子呀、车子呀等等,已经没有时间和心情去关注文学了。

但我自己本人对文学没有失去信心,因为从历史的角度讲,我们国家毕竟是一个重文的国家,我们有着悠久的重文的传统。单是看看现在的情况吧,在“文革”前的17年,中国大陆整个文学创作情况是,长篇小说才十几部,平均一年才一部。现在则是,一年就达700多部,平均每天两部。我觉得,无论时代怎么发展,文学都是无法替代的。因为人的体验是有限的,而文学的好处恰恰是可以扩展生命的体验领域,还可以帮助你实现精神上的愿望。

精神家园的特征及构建

简单地讲,精神家园是指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寄托。构建和谐、稳定、健康的精神家园具有积极的意义,它可以使人从容面对纷乱世界的干扰,专心于工作、事业,使生活变得更充实。为了构建美好的精神家园首先要了解精神家园的特征。笔者认为精神家园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相应地我们应从这三个方面去建造自己的精神家园。

一、从静态的角度剖析,良好的精神家园具有层次—系统性

精神家园的最表层是兴趣、爱好。一个人如果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就有了一方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土。在学习工作之余沉浸在于其中,不仅使身心得到了休息,还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

审美观和价值观是精神家园的内核。“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审美的眼睛”。当你具有了健康而又高雅的审美观时,你就会发现身边的美,并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美的熏陶,进而去创造美,你的生活因而也就成为美的了。价值观或者说信仰(即对一定价值观发自内心的高度确认),则是人生的支柱。一个立志将自己的全部生命奉献给社会的人因为有了坚定的信念而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已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淡薄名利,甘于清贫,志在奉献。

精神家园的灵魂,具有统摄意义的则是世界观。一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都是由其世界观决定的,就是兴趣、爱好,也受世界观的影响。

所以说,精神家园是由不同的层次构成的有机整体。在这一个有机的系统内,兴趣、爱好、审美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分处在不同的层次,因而作用也就不一样。世界观好比是精神家园的基石,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审美观、价值观则构筑了精神家园的梁柱与四壁,是人生的支撑;兴趣和爱好则如同“精神家园”的花园,是人们休闲、陶冶性情之处。另一方面,兴趣、爱好、审美观、价值观不仅受世界观的影响,它们也反作用于世界观,促进世界观的发展。

了解了精神家园的这一特征,人们就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广泛而积极的兴趣、爱;培育自己健康、高雅的审美观;坚定正确的信念和信仰,树立科学而又成熟的世界观。

尤其要从自己的信念出发,在内心中构起明确的“理想人格”和“理想社会”,有了这两样东西,也就有了人生航船的灯塔,再也不会在生活的海洋中迷失方向,陷入迷茫与痛苦之中。

二、从动态的角度审视,良好的精神家园具有开放、发展的特性。

人的精神世界不是也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兴趣、良好本身有一个培养的过程,在不同的年龄段,人的兴趣、爱好往往也不同。一般而言,青年人比较喜欢交际、喜欢运动,各类文体活动往往是他们的最爱;人到中年,内外压力都比较大,空闲时间也相对要少一些,由且由于生活的历练,他们一般衷情于读书思考之类的活动;历经沧桑,洗尽铅华,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变显得深沉而悠远,经历了无数次成功的挫折、兴奋与沮丧以后他们一般会在书画的艺术世界里找到内心的宁静。当然这只是一般而言,但是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以至人生境遇不同,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是迥然有异的。因而其精神家园也应是开放的,不断自我更新的。

精神家园的开放——发展特性在审美观、信念(即对一定价值观发自内心的高度确认)和世界观这两个层级上表现得就更明显了。从儿时对质朴无华的热爱,到青年时对姹紫嫣红的追求,再到中年时对清新简约的衷情,直至老年时对“淡极始知其艳”的彻悟,向我们显示了一个人的审美观是不断更新的。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它本身是在一个人的生活、工作中,逐步确立起来并经过长期的自我修养,才最终坚定下来的。因而和

世界观一样,是比较稳定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个体知识结构的更新,一个人信念也应不断发展完善。对于一些已经过时的、僵化的信条应该果断地抛弃;对于一些尚有生命力但又显得有些不合适宜的观念应该及时修正、更新,使之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发挥作用;对于一些历久弥新、经过长期考验的、正确的信念则应不管外界风吹雨打,都始终坚守自己的精神阵地。比如作为一名教师,甘作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就应是一生不变的追求。

世界观也同样如此。外部世界的日新月异,兴趣、爱好、审美观、信念的不断发展完善,个体的不断成熟,都推动了其世界观的进步。而进步了的世界观将对一个人的精神家园产生根本性的促进作用。

总之,精神家园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可以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终生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具有开放的头脑、博大的胸襟,能够吐故纳新、与时俱进,始终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惟有如此,我们的精神家园才能够永远清新怡人。

三、从联系的角度观察,良好的精神家园具有合作——合谐的特性。

精神家园的合作特性是就个体之间而言的,人与人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不断交流的。而交流的结晶之一就是友谊。作为一种个体之间的现实关系,友谊具有物质的属性,但不论是从友谊中包含着精神的关系还是从友谊本身也构成了个体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来看,友谊又是精神家园这一大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子系统,一个只有与其他个体交往才产生的子系统。

前文讲到世界观犹如精神家园的基石;审美观、价值观则构筑了精神家园的梁柱与四壁;兴趣、爱好如同“精神之家”的后花园。但离群索居的“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荒无人迹的莽野中的一座小屋也不是真正的家。人要生活在社会中,“精神家园”也应座落在社会精神家园的“村落”里。故而友谊之对精神家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不仅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其本身也是多层次、多侧面、不断发展的。人与人之间既有萍水相逢的感情火花,也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灵共鸣;既有朝夕相伴、形影不离的厮守,又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豪迈;既有肝胆相照、生死与共的战斗友谊,也有相孺以沫、体贴入微的生活友情;既有相逢一笑、过后不思量的一面之交,也有推心置腹的知己朋友;既有两小无猜的清纯之情,又有白发黑首的忘年之交;既有英雄所见略同的伟大友谊,也有小桥流水的平凡真情;既有偶然相逢、时过境迁的短暂交情,又有始志不渝、终生不移的人间挚情。

这些,有的是我们需要的、渴望的;有的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起多层级、多侧面,不断发展的友谊之厦,使之成为精神家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处平静的港湾。

精神家园的和谐性是就个体与社会、组织而言的。“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一个人只有融入到社会中去,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所以在构建精神家园时既要有个性又要注意与社会“精神大家庭”保持和谐一致。只有这样精神家园才有意义,也只有这样的精神家园才不怕风吹雨打。比如说,一个人的奋斗目标、人生理想不应该是离开时代使命、民族责任的单纯的“个人设计”。这样的人生理想不仅没有社会意义,也是难以实现的空中楼阁。个人的心灵之声只有与社会进步的大乐章合拍才会奏出或雄壮或美妙的人生交响乐。

社会的人总是生活在一个个具体的组织之中,因而个体的精神家园必须与他所在的组织保持和谐一致的关系,我们石油大学历经半个世纪苍桑,在几代石大人的努力拼搏和奉献下,形成了“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校风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这就是我们石大人精神家园的支柱。有了她再经过共同努力,我们石大人一定能够建立起一个温馨怡人的精神家园。“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在为祖国石油事业、教育事业的奋斗中谱写新的辉煌!

构建精神家园享受智慧人生

“幸福是比较富裕的物质生活对人的生理的满足,比较充实的精神生活对人的心理需求的满足,一种和谐的社会生活对人的伦理需要的满足。这样才会有真实的幸福感,幸福是一种

‘感’,不是相互割裂的,幸福感应该是安心、顺心和放心的感觉,而不是一种担心、操心和烦心的感觉。”昨天,吉林省宾馆,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孙正聿在长白山讲坛作了题目为《生活世界与精神家园》的讲座。

“人们需要不同层次的满足,也体现了梦想的不同层次。”孙正聿说,中国梦既是百年来这样一种抗争的过程、革命的过程、建设的过程和改革的过程凝练形成的,中国梦已经有实现基础,其实现途径要求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样中国梦想就不会仅仅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口号。

人的生活世界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关键

“人的生活世界,也就是从我们人本身出发,可以进一步理解,什么是人生?什么是人生的信仰?什么是我们值得追求实现的梦想?”孙正聿对这些问题一一阐述。

“追求实现中国梦,因为人不是简单的,更重要的是历史的文化遗产,时间就是历史和人的活动,也是积累在一起的。”孙正聿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这种创造活动并不是存心为所欲为的,历史不过是追求自己的目的的过程,人民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关键,这也离不开马克思的历史觉悟,必须学习马克思,我们能够在历史规律做理解,所以马克思说历史是必然的。

充实精神家园

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人的精神家园奠基于人的存在方式和生存方式,人本身是理想性超越性的存在,我们能自觉认识到死亡的存在而渴望有意义的人生,向死而思生。”孙正聿讲解,充实人的精神家园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不是简单地阅读文献,而是需要在不断积累的基础上不断品味感受理解,文献积累得道于心,思想积累发明于心,生活积累活化于心。

“我们应认识到人的精神家园不是抽象的空洞的,是科学、哲学、艺术的充实,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学习科学,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孙正聿说,精神家园是自相矛盾的家园、自我构成的家园、自我超越的家园,其中科学的作用绝不是仅仅教给我们知识更是给了我们三个改变,改变了世界途径,改变了思维方式,改变了价值观念。

现场互动

孙正聿推荐三类书籍

孙正聿教授进行完讲座后,设置了互动环节。“这个暑假自己身边的不少同学都忙着各种各样的资格考试,钻研学问的人少,功利而浮躁,我想用读书来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请孙正聿教授推荐几本好书。”一名女大学生说。

“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孙正聿当场推荐了三类书,一是优秀文学作品,二是哲学类作品,三是和国情以及当前情势结合得很紧密的论文、申论等书。

听众感想

听到高端报告很受启发

省直某机关干部曹爱鹏听完讲座后表示:“如果一个人的精神家园出了问题,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他说,作为机关干部,首先要构建一个完整的、积极向上的、充满健康正能量的精神家园,要学习理论,坚定精神信念,不断地提升自我,以务实作风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世界。

申论范文:构筑精神家园 追求精神幸福

构筑精神家园追求精神幸福 我国三十年来的改革发展,是物质文明层面的高速发展,依靠人们对美好生活锲而不舍追求的动力,来源于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但是,三十余年前后的物质生活出现了巨大反差和对比,既跨越了千年又走进了新的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达到了富裕程度,可是精神文明的发展在三十年来缺少明确的衡量标准和标杆。进而,生活中的人们在精神世界的追求样式上表现出单一化的模仿和追随,在巨大的物欲和信息面前,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和独立性。因此,还需构筑精神家园。 构建精神家园为寻求精神寄托、丰富精神生活提供了港湾。当人们在找寻不到自己的精神寄托的时候,往往就会迷失自我,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找不到最终的方向,在这个时候,网络便填补了人们内心的空虚,这腐蚀着人们美好的前程和心灵。独居老人拾荒解闷、买菜散心、按抽水马桶、打110找警察陪聊……这些现实故事反映了老人内心世界的荒芜,让人心酸。而象鼻嘴村通过弘扬传统文化,呈现出友好、孝爱的场景,提升农村居民的素质,更丰富了农村的精神生活。只有构筑了精神家园,人们才能够追求真正的幸福。 构建精神家园为改善党风政风、实现国家发展提供了基石。一些官员争相结交所谓的“大师”,败坏党风政风,影响十分恶劣。从工程开竣工要看黄道吉日,到三番五次改造广场喷泉和政府大门,再到由主政官员一手操持下奠基的“榕江观音阁”、规划的“金木水火土”五城门,甚至用公款或让企业买单为自己建“寿墓”、迁祖坟等……精神空虚便是党员干部走向迷信之路的原因之一。不良的党风将会带坏社风民风,长此以往,我们将面临亡党亡国的威胁。因此,只有构筑精神家园,才能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坚强的精神后盾。 构建精神家园为发扬民族文化、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了土壤。有人说,“土豪”现象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隐喻,它意味着一个新富阶层的崛起,然而在中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受到国外瞩目的同时,国人的形象却是“土豪”、“不讲文明”、“没有素质”,而这都源于国人精神的荒芜,得了“文化软骨病”。从“物质奴隶”到“精神贵族”,是中华民族需要的“变形记”。而象鼻嘴村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正是补充文化钙片的表现,不仅能够丰富国人的精神世界,更能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只有积极用传统文化武装国人精神,构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强大,在世界立于不败之地。 “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中华民族广博深厚的精神是我们民族世世代代生存繁洐发展的思想基础,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维系全体人民的精神纽带,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时代,中国民族的精神家园更不能荒芜,更需要弘扬中华文化,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示千年文明古国的大国风范。(计空格1187字)

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家园要点

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家园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但是随着人类社会不断的进步,许多不可再生资源被过度开发。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所以“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家园”成了我们园林工作者的工作目标。 朋友,们知道绿色家园的内容有哪些吗?绿色家园就是“环境美”、“语言美”、“行为美”这三项。如果把绿色的家园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环境美”就是这棵大树的根本,“语言美”就是它的枝叶,而“行为美”就是它的精髓所在,灵魂所在。古代诗人写天,“江天一色无纤尘”;近代作家写天,“蔚蓝色的天空,一尘不染,晶莹透明”。可惜我们现在很少能见到这样美丽的“天”了。 古往今来,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原来的她被小辈们装饰得楚楚动人。可是,现在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 2010年是XX 区绿化建设管养事业突飞猛进,也是实现绿色城市目标的关键一年,同时也是我所深化改革的重要年度。面对压力、面对新契机,我单位进一步完善了绿化管理制度,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在市、区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和正确指导下,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的轨道。我所以“抓好养护管理,确保绿化养护管理水平更上一步台阶;完成绿化工程任务,再创一批精品工程”为目标,努力完成好XX 区政府交给我单位的各项任务。在开展日常建设、养管工作的基础上,还将继续开展防台抗旱、山林防火、山体滑坡防护、花卉展、义务植树等多项阶段性重点工作。同时还将继续做好上级部门领导开展的精品花坛、自然花境、立体花坛等建植工作,做好重要节庆日的花卉小品布置工作。今年,我单位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开展杭州市“美化家园工程”建设,将人民广场,城北新村,金城路等绿化按照生态保护、合理配置、特色鲜明、景观提升的要求,在坚持多结构、多品种、多层次植物配置模式的基础上,选择花期长、景观效果好的植物

创建班级文化构建精神家园

创建班级文化,构建精神家园 白静珠 摘要:班级是每个学生在校生活的“家”,它与学生学习成长息息相关,是学生实现成长和社会化的重要基地。营造一个民主、和谐,涌动着生气、活力的班集体,学生在这里获得灵气、智慧、友谊,与人合作、大胆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发展,并对未来充满希望,让班级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是我们不断的追求。 关键词:班级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所谓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内部的共同的精神、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的总和。班级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不同层面。班级文化是门隐性课程,由于它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尤其是对学生的教育和学习、成长、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创设文明的学习环境、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塑造学生的健康心灵是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那么,如何建设蓬勃向上的班级文化呢? 一、营造向上的生活环境——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不管创建什么样的班级,首先教室要干净、物品摆放要到位。我们做老师都有感觉,走进教室,如果教室地面干净整洁、桌子横竖对齐、物品摆放到位,那么我们马上会感觉到这个班级学生的行为规范是很不错的,甚至我们也会感觉到班级的学习氛围也是不错的。在教室卫生这一块,我和学生始终贯彻“教室是我的书房、宿舍是我的卧室、班级就是我的家”这一理念,让每一个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班级的日常工作中去。 当然,为创造“家”的氛围,也需要一点特别的布置。 学生说:“我们要有我们自己的班训和口号。”——9月份班级口号“不比活跃比纪律,不比聪明比刻苦,不比基础比进步”,10月份班级口号“精心砥砺,脚踏实地,全力以赴迎月考;拒绝蹉跎,志在高天,铸造辉煌小高考”,每个月都有符合每月目标的班级口号;班训是在班会上一起制定出来的全班学生自愿执行公约,班训和口号一起贴在教室的正前方。 学生说:“我们需要时刻提醒,时间正在一秒一秒的走失。”——在教室黑板的后方我们挂了一面时钟。

建设美丽家园倡议书

建设美丽家园倡议书 尊敬的小区业主朋友们: 大家都非常熟悉这样一句话“小区是我家,爱护靠大家”一个小区拥有好的 环境可以愉悦人,更重要的是改变人、塑造人,小区建设的好坏不仅仅是物业的事,也是我们每一位居住在小区业主的事,小区广大业主是共建美丽家园主力军,也是共建美丽家园的直接受益者。 为了共建美丽家园提升小区品质和文明程度,构建和谐、平安、文明小区, 特向广大业主发出如下倡议: 一、让我们积极争做共建美丽家园的参与者,希望广大业主能以“我爱我家”的姿态积极参与到共建美丽家园的活动中,做讲公德、讲文明、讲卫生的好业主。 二、让我们争做文明行为的传播者,共建美丽家园与每位业主息息相关,我 们要身体力行,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以自己良好的公德风尚影响身边人,形成人人关心共建美丽家园、人人支持共建美丽家园、人人参与共建美丽家园的 良好风气。 三、让我们争做环境卫生的维护者,无论您是高龄尊长,还是少年儿童,只 要你生活在咱们居住的小区内,你就有义务维护小区的形象,积极支持配合共建 美丽家园,服从小区管理,自觉抵制不文明言行,“送人玫瑰,手留余香”送人 一点文明,我们居住的小区就会愈加美丽起来。 四、让我们争做共建美丽家园的监督者,积极维护小区的环境卫生,发扬主 人翁精神,对于损坏共建美丽家园的行为进行劝导、举报和坚决制止,巩固共建 美丽家园成果。

五、让我们争做文明新风建设者,自觉遵循爱国守法、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热心公益等公民守则,坚决反对摈弃不良行为,积极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娱 体育活动。 广大业主朋友们,小区因你而美丽,你因小区而自豪。我们深信有了广大业 主朋友的关注、支持和参与共建美丽家园活动,一定会把我们的家园建设的更加 美丽! 倡议人:XXX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市民朋友们: 巩固国家卫生镇创建成果是我镇奋力开启“城乡一体先行镇、平安和谐样板镇、文明幸福示范镇”建设新征程、全面发展新局面的具体实践。创建一个卫生 整洁、环境优美的家园,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为此,特向全镇市民发出如下倡议,希望大家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讲究卫生,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二)要戒除陋习,不随意吸烟、危害他人; (三)要珍爱绿地,不损花折木、践踏草坪; (四)要美化环境,不乱贴乱写、乱挂广告; (五)要爱护公物,不破坏设施、损公利己; (六)要维护秩序,不乱停乱放、违规行驶; (七)要遵守法规,不违章建设、乱搭乱建; (八)要文明经营,不乱摆乱占、堵塞交通; 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共创优美环境,呵护美好家园, 人人争做遵章守法的好市民,城市形象的维护者,维护环境的督导员,国家卫生

2021年度精神家园建设工作计划

年度精神家园建设工作计划 精神家园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认真搞好此项工作,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扎实的作风推进和搞好精神家园建设工作,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2x年度精神家园建设工作计划。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 继续坚持每周一次局(馆)干部职工的学习制度,局办公室和领导班子成员以及一般职工均要认真做好学习记录,各股室和相关人员要按目标任务和要求撰写、上报学习和有关活动情况的简报或信息。 (二)、强化宣传思想工作,深入调查研究 将宣传思想工作列入局、馆工作的议事日程,根据一些具体问题和开展档案业务工作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性的形势教育2—3次,深入乡(镇)、村围绕档案工作开展调查研究,要求和鼓励干部职工撰写调研报告、新闻稿件和学习、工作信息。 (三)、搞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利用局务会或办公会的机会,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作专门的研究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向局、馆干部职工宣传强调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按照分工和职责切实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四)、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全面开展精神家园建设 一是要切实开展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巩固县级文明单位的基础上积极争创州级文明单位; 二是要利用各类节假日,组织局、馆干部职工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三是要做好馆藏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载体的收集、保护和抢救工作; 四是要进一步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积极主动地开发馆藏档案信息资源,为灾后恢复重建和社会各项事业服务;五是要加强对精神文明家园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切实增强政治 意识、责任意识,局主要领导亲自抓,使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富有成效。

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

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大学生在正确理解爱国主义内涵的基础上,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统一,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为效国之行。 教学重点: 1、中国精神的内涵。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3、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教学难点: 1、如何将爱国主义落实在具体行动中。 2、创新精神如何培养。 一、课程回顾与导入 1、回顾上节课内容 上一节课与大家一起探讨的是理想信念,有了科学的理想信念,我们就有了奋斗的目标,有了前进的动力,有了指路明灯,有了精神支柱,也就能更好的规划自己的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导入本章新课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活得精彩,首先就表现在对自己的外表要求上,每天都把自己打扮的非常精神,也都期望自己将来的另一半能是个高富帅或白富美,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男神或女神,下面咱们就来看看这几幅图片。 展示世锦赛游泳冠军宁泽涛的照片,播放夺冠时的视频,通过解说人员现场的表达与宁泽涛的获奖感言引出问题,什么是中国精神。 二、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 1、根据宁泽涛的案例进行小组讨论: 课堂研学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物质与精神哪个更重要?列举出能代表某种精神的典型人物。

展学一:各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 2、教师总结: (1)列举中国从古至今具有某种精神的人物 (2)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首先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 系的独到理解上。(舍生取义,两肋插刀,金钱如粪土) ?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也表现在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 (先天下之忧而忧,心怀天下,利济苍生) ?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也表现在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 上。(立德立功立言,吾日三省吾身) ?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重视人生境界和理想人格。(见贤思齐焉, 君子圣人) (3)探讨90后身上所体现的中国精神,中国梦在年轻一代身上的体现。 以聋哑女孩曹青菀为例,观看在超级演说家中的演讲《中国精神》。(4)总结升华: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课堂研学二: 什么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都包涵那些优秀品质? 什么是时代精神?时代精神都包涵哪些优秀品质? ?课堂展学二:各组分享讨论结果。 民族精神: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核心:爱国主义 ?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 时代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集体意识。 核心:创新创造

保护环境 共建绿色家园倡议书(1)

保护环境共建绿色家园倡议书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根本,现在都市的空气是如此的令人窒息,河里的水是如此的让人“望而生畏”。我们能够找回穹苍与土地的温馨吗?假如我们并不曾去污染它,我们就能够拥有空气的清新与流水的光耀。 对我们而言,大地的每一部份都是圣洁的。每一枝灿烂的松针、每一处沙滨、每一片密林中的薄霭、每一只跳跃及嗡嗡作响的虫儿,在人类的记忆里这一切都是神圣的。树中流动着的汁液,载负着人类的记忆。 当今天人类的魂魄在繁星之中游荡时,他们早已遗忘他们出生的家园。但我们的灵魂从不曾忘怀这片美丽的大地,因为她是人类的母亲。我们是大地的一部份,而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份。芳香扑鼻的花朵是我们的姊妹,鹿儿、马群和雄鹰都是我们的兄弟。岩峻的山峰、芳馨草原上的露水、小马暖暖的体温、以及我们人类,都是一家人。 所以,当伟大的人类要改变这个地球时,你们是否知道你们对大地的要求实在太多了。伟大的人们,请为我们保留一片土地,让我们得以舒服地过日子。他将成为我们的父兄,而我们将是他的子民。 河,是我们的兄弟,满足了我们的干渴。河,载负着我们生命的独木舟,并养育我们的子孙。因此,你们一定要善待河,一如你们善待你们的兄弟一样。银波荡漾的河水并不只是水,而是我们先祖们的血液。它是圣洁的,每一片清澈湖水的朦胧倒影里,都述说一个故事及我们人类生活中的点点回忆。那河水呜咽的彽回,是我们先袓的声音。 我知道,你们不能体会我们的想法。每一片大地对你们而言,看来都是一样的。因为你们只是个异乡客,夜晚偷偷来袭,并从土地上拿走任何你们想要的东西。大地不是你们的兄弟,而是你们的敌人,当你们征服之后,便又离去。你们无视于父祖的坟地,他不在乎。他剥夺了子孙的土地,一点都不在乎祖先们的劳苦与后代生存的权力。你们对待你们的母亲--大地,及兄弟,就如同绵羊与耀眼的首饰一样,可以随意地买卖与掠夺。你们的贪婪将毁灭大地,而最后留下来的,将只是一片荒芜。 我们应该知道,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却是属于大地的。我们应该知道,每一件事物都是有关连的,就好像血缘紧紧结合着一家人。所有的一切都是相互有着关连的。现在发生在大地的事,必将应验到人类来。人类并不是编织生命之网的主宰,我们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丝线而已。我们对大地做了什么,都会响应到自己身上。 丛林哪儿去了?消失了! 老鹰哪儿去了?不见了! 美好的生活已经结束,残喘求生的日子开始! 环境的改变,绝非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让我们一起去关心环境,爱护环境,从今天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本

家园携手共建美丽家园方案

家园携手,共建“美丽家园”活动方案 一、活动意义 共建“美丽家园”是市委、市政府根据建设“美丽中国”、“两美浙江”的决策部署。全民共建“美丽家园”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家长积极响应、共同参与。为此,我们开展“家园携手,共建美丽家园”的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崇尚“洁、序、美”,从“小家——大家” 2.家长以身作则,培养幼儿整理物品、不乱扔垃圾、遵守交通规则等良好的文明习惯。 三、活动安排 (一)第一阶段:宣传发动(12月21日-12月25日) 1.发放活动倡议书,向家长宣传“美丽家园”的中心思想,做好“美丽家庭”活动的报名工作。 2.电子屏幕进行“美丽家园”的宣传活动 3.召开家长会 4.相关人员 (1)拟定方案、发放活动倡议书:李悦 (2)与家长的直接执行人:各班教师 (二)第二阶段:组织与实施(12月28日—1月21日) ★“美丽家庭”选拔活动 1.12月28—1月3日创建“美丽家庭,制作参赛海报” 2.1月4日—1月8日园内展示评比、颁奖 3.园内展示后将优秀作品送至镇里进行展示。 4.相关人员: (1)活动总策划:李悦 (2)活动执行人:各班教师 (3)活动评委:张丹、李悦、顾飞菲、马袁丽 5.奖项设置: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2名 ★日常教学活动 1.在晨间谈话中向幼儿宣传“美丽家园”,进行“洁、序、美”的相关谈话。 2.班级进行“洁、序、美”(整理、排队、遵守交通规则、不乱扔垃圾等)的教学活动。 1

★家长工作 利用早晚接送幼儿的时间,在于家长的交流中,继续宣传“洁、序、美”的相关知识,家长以身作则,培养幼儿整理物品、不乱扔垃圾、遵守交通规则等良好的文明习惯。 (三)第三阶段:总结与延伸(1月22日—1月29日) 1.对“美丽家园”宣传月活动进行总结。 2.将“美丽家园”活动进行延伸,幼儿寒假中和家长共同完成相关“洁、序、美”的活动。 中心幼儿园 2015年12月18日 2

《共建绿色家园》教学设计

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 《共建绿色家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共建绿色家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品德与社会》第八册第三单元《绿色家园》中的活动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环保和所谓"绿色"的含义之间的关系;了解必要的环保常识;使学生明白保护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懂得爱护身边环境的意义;使学生明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要从自己做起,为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尽力。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正处于小学生活的过渡阶段,这时他们的自我认识能力提高了不少,但缺乏社会意识,对环保问题存在模糊认识,多数同学认为环保就是环境卫生好,没垃圾就行。所以把“引领与指导学生体验并感受环保的意义,懂得生活中环保的重要”作为本课的重点。让学生在收集、观察、比较、讨论、汇报、交流的过程中懂得环境保护就在我们身边,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设计理念】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她像母亲一样养育着我们,然而环境污染正危害着我们的地球母亲,威胁着我们的生活。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爱护环境,争当环保小卫士,用实际行动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美好。环境问题是个大问

题,保卫地球、建设家园是人们共同的责任。通过师生的共同探讨,让学生的环保意识得以升华,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紧紧围绕农村学生的日常生活,注意知、情、意、行的统一,使学生在说、议、评、比等多种形式下知情而明理。 【教师教法】 以环保为主线,让学生在情景感受中完成学习目标,利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中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形象性感受环境保护的意义。 【学生学法】 以情景再现,实践体验为主,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如何通过自身行动,保护环境,共建绿色家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环境保护关系到千家万户,环境保护从身边做起。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启发、讨论等方法使学生了解环保常识和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为环境保护做贡献,把环保意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构建精神家园

构建精神家园需要凝聚核心价值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在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后,特别强调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我理解,这样一个“新局面”就是我们需要努力去构建的“精神家园”,这将是一个既能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精神家园”。 精神家园是一个很温馨的概念,其实也是一个很具传统文化意蕴的概念;在当下语境中,它还是一个“很生态”的概念。提起家园,会想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会想到“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会想到“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会想到“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仔细想来,对家园的思念往往都是在离家出去之后;更进一步,还可能是在闯荡江湖并且失意江湖之后。在这个意义上,“家园”从来都是“精神”层面上的,是精神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后,油然而生“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一种心境。 精神家园是精神的栖息地,其实也是精神的养生堂,应该还是精神的孵化器。当我们“直挂云帆济沧海”之时,当我们“酒酣胸胆尚开张”之时,当我们“敢为丹心借一枝”之时,当我们“白浪如山寄豪壮”之时,我们意气风发的精神何曾留恋过家园!一旦我们回首家园的温馨、惬意与和美,我们其实是想为彷徨的精神注入定力,为粘滞的精神注入活力,为疲软的精神注入锐力……也就是说,精神家园不仅是我们精神寄放的圣地,还是滋润我们精神的清泉和引领我们精神的灵光! 构建精神家园,引发的第一个理念是结束精神的漂泊,结束精神的无所皈依。精神的漂泊,在许多情形中并非无所皈依,这个漂泊大多是精神自觉地从家园出走,是为着追逐精神之光而实施的自我放逐。也就是说,精神的漂泊其实往往是构建新的精神家园的先声,它的出走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开拓新的精神领地,构建新的精神支柱。需要指出的是,出走者并非都是自觉的,其中也不乏“盲流”——盲流者认为家园的回望是不合时宜,更认为家园的守望是不识时务;只是他们不思开拓也不想构建,他们把“神马都是浮云”视为终生漂泊的指南,把“你妈喊你回家吃饭”视为终结漂泊的自嘲…… 因此,构建精神家园引发出第二个理念,这便是梳理精神的取向,梳理精神的自觉求索。曾经的精神家园的“出走”,无论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说明既往精神家园的亲和力有所淡化,凝聚力有所松散。面对自觉者的披荆斩棘和“不自觉者”的随波逐流,我们构建新的精神家园需要梳理精神的取向。一个时期“城市精神”的风起帆扬,便是梳理精神取向的舟驰潮涨。于是我们看到了“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看到了“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上海价值取向,看到了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到“来了,就是深圳人”(这也是“包容”)的深圳“十大观念”……诸多“城市精神”作为“精神家园”的构建,似乎都格外关注“包容”。 包容,与其说是对一种“精神价值”的诉求,不如说是对“精神家园”的一种期许。“包

2019共建美丽家园环保倡议书

三一文库(https://www.wendangku.net/doc/4b17635534.html,)/条据书信/倡议书 2019共建美丽家园环保倡议书 XX共建美丽家园倡议书 全市广大民营企业家: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充满激情和期待的号召,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响应,引起了各界有识之士的共鸣。尤其是在当前雾霾天气日益加重、饮用水安全问题越发突出的形势下,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家园,对我们来说意义深远、责任重大。我们作为胶州民营企业的代表,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者,肩负着共建美丽家园的重要职责,在此向全市广大民营企业家提出以下倡议: 一是认真参政,争做美丽家园的谋划者。美丽家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加快建设宜居幸福新区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要结合自身所处的行业,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积极为美丽家园建设多提建议、多出良方,共同为我市建设美丽家园献计献策。

二是凝心聚力,争做美丽家园的支持者。建设美丽家园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美丽家园建设中要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弘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义利兼顾、德行并重,扶危济困、共同富裕、发展企业、回馈社会”的光彩精神,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回报社会,使我们的事业与美丽家园建设共同成长。 三是结合实际,争做美丽家园的建设者。建设美丽家园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生命与健康,也关系到我们非公有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我们要结合企业实际,从我做起,积极加大环保技术改造力度,降低生产能耗,降低三废污染,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心,自觉参与到美丽家园的建设中,争做建设美丽家园的楷模和榜样。 四是增强主人翁意识,做美丽家园的守护者。胶州是我们共同的家,是我们世世代代生息繁衍的地方,我们就是主人翁,我们有守护美丽家园的责任。我们不要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在五位一体的发展思路中把美丽中国、美丽家园放在第一位,敢于同破坏美丽的行为作斗争,做美丽家园的守护者。 广大民营企业家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争当环保模范,踊跃投身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家园的伟大实践中,扎实工作,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为加快我市现代化幸福宜居新区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守候精神家园 阅读附答案

守候精神家园阅读附答案 守候精神家园 李蔚兰 ①心只要在跳动,神经就跟着紧张,繁琐的事让我精神疲惫。这时我就想急切地回到我的精神家园那个无关物质也无关利益的宁静之所,那个会让日益浮躁的心灵舒展与洁静的地方。 ②我的精神家园就是我的书房。在那儿,云谲波诡的意识暴露无遗,精神之旅沉重而轻松。 ③我最初的书房,是乡下祖传老宅的耳房,不足十平方米。外墙因风雨侵蚀而斑斑驳驳,岁月的青苔印在砖缝。屋顶,风或鸟无意丢弃的草籽,在夏季疯长成草苫。房间的地板踩上去吱吱作响,夜间天花板里会传出老鼠操练的脚步声。 ④房里没有时兴的摆设,却有一个气派的书橱,是父亲的。那时,父亲常年出差在外,我便堂而皇之地成了房间的主人。莎士比亚、托尔斯泰、雨果、卡夫卡、鲁迅、巴金等很早就住了进来,弥散着异乎寻常的气味,像熏香一般。父亲童年时栽种的一棵椿树,笔直、茂盛地长在窗外。树叶婆娑,经常撕一片月色扯一缕清风抛进窗来。在那里,我可以尽情地领略唐韵古风,缠绵于《一千零一夜》的惊险离奇,感觉大师们的存在。有时痴痴地呆坐,让灵魂漫无目的地在房间里游荡,撞击四壁。 ⑤大师们穿行在我的成长中,见证着我的成长,也成就了我童年富足而温暖的记忆。 ⑥后来,有了一个家,依然在乡下,房子却比父亲的大了许多。我选择了阳光充足的一间作为书房。在满满一壁书的清朗朗的目光注视下,奔波一天的疲惫都撂在了门外。手摩挲着书们或光洁或粗糙的肌肤,皱巴巴的心绪即被烫得平熨舒畅。我尽可以读想读的,思欲思的,写爱写的,信马由缰放飞自由。虽然青灯黄卷,寂寞清苦,却也散淡从容。白驹过隙,时光流转,尘世的浮嚣掩去了眼角眉梢的浓墨重彩,只有一湖纷乱的思绪慢慢沉淀,以文字的形式流成一条绵长曲折的河。书房,有我欲弃而不能的记忆,想回而不能的岁月。仿若一株恬淡的莲,用宽阔的襟怀护出了一片天空,可以把我冰凉的手轻轻拢在掌心,把一切喧嚣隔在门外,让我倦了累了,都可以依靠。 ⑦如今,家被搬进了城里的楼房。在钢筋水泥包裹着的城市中,我仍醉心于书的世界里。在熙攘的红尘中,我多么骄傲自己可以拥有一方宁静。我将书屋安置于阳台,把窗户开在向阳的花园里,让阳光恰巧注射到脚尖。有了书的点缀,阳台愈显得高雅,有了阳台的映衬,书房更显得明亮别致。加上护栏上数株兰花、几盆文竹,风姿绰约,亭亭玉立。风儿吹过来,带着淡淡的香。每每闲坐其中,一本书,一杯茶,这时你会感觉不到时间和空间的意义,只觉得这是一种便宜得很而又昂贵得无价的消受。一个人静静地写、默默地品,在文字中淡淡地握别,以一种惺惺相惜的感情。甚至每阅读一部优秀的作品,都像是经过了一场赤裸的洗礼,放下了金钱、权利、相貌以及被世俗熏陶了的思想,只剩下华丽的灵魂,洁净,暗自绽放着纯白。 ⑧我知道,终有一天,皱纹会像落叶般悄悄铺满我的面颊。我的眼睛,不再那么透澈明亮,只剩下眼尾疲倦的余音,告诉自己曾经的过往。我会始终安安静

用文化引领,共建师生精神家园

用文化引领,共建师生精神家园 滨海县滨淮镇第二中心小学周世益 学校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适应新世纪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有利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文化就如一股清新的春风,唤醒了学校发展的历史厚实感,同时也为学校的价值追求匡定了方向。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互动过程,需要一大批的文化建设使者,于是,校长、教师、学生因相互的共存性,而成为学校中的文化使者,共同承担起师生精神家园建设的重任。师生精神家园是什么?简单地讲,是由全体师生共同培植的道德、观念、价值等取向、共同的信念与追求。治学严谨,人文关怀,艺术品位,审美感动,创新激情,儒雅风范,诗性世界,理想追求,健康精神……构成了师生共同精神家园。所以,对校园文化的管理,从本质上看就是用文化引领,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全校师生为宗旨,以素质教育拓展为目的,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丰富性、趣味性、教育性,为师生创造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让校园成为家园,有效地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 一、塑造校园价值观文化,实现对师生的精神引领 校园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一所学校选择什么、崇尚什么、追求什么,外显为教育行为和校风,内隐的则是学校价值观念。学校价值观为学校全体师生指明了共同的向往和愿景,影响着师生员工和学校的日常行为、精神追求与发展方向,是学校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指出:“管理的任务就在于使个人的价值观和志向转化为组织的力量和成就。”校园文化管理就是要塑造正确的共同价值观,从而实现对教职工的价值引领与精神境界的提升。 建立和实施共同愿景。“愿景”包含两层意思,即愿望与远景。愿景是我们想要的未来图像、价值观,以及达到的目的和完成使命的途径。愿景是组织未来发展的远大目标和组织成员的共同愿望,而非外加的或短期内就可以达到的目标。愿景和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管理的根

传统中华文化,共建精神家园征文800字

传统中华文化,共建精神家园征文800 字 欢迎来到聘才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传统中华文化,共建精神家园征文,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篇一: 中华文化是一种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从我们的祖先开始创造发明甲骨文开始,到老子、孔子、墨子等诸子百家盛况,再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都是无一不是中华文化贯穿始终、一脉相承,都是历史责任,更是光荣使命;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时不我侍,需多措并举。 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华要创新体制机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人民、依靠人民、惠及人民。因此要想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改革目标”,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创新体制机制。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拆除制约文化发展的各种藩篱,解开捆住文化发展的手脚,文化自由地在市场遨游、自主地呼吸新鲜空气。 中华文明为何能屹立在世界的前沿时隔几千年仍然璀璨夺目而光辉不朽?就是因为中华民族独具的领先世界的道德文明和生命文化!就是因为中华文化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

宇宙自然规律!就是因为中华文化是圆融和谐的文化!投射到个人身上,就是有内涵,学识渊博、通晓古今、具有洞察力;就是上善若水,把握大道,能圆融和谐一切;就是极其闪光的人格魅力,一身正气,具有凝聚力。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让我们携手来,众志成城,把中华文化传承好、发展好,共同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文化力量。 篇二: 曾经有报道说,有记者到曲阜看到满街都在卖《论语》,就采访当地的老百姓,他们说,那些东西都是卖给外国人看的。可见,老百姓只是把《论语》看成旅游的商品、旅游的纪念品,并没有对内容感兴趣,并没有当文化典籍看。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灵魂,是我们中国人引以为骄傲的地方。我们要先自己多学习,多了解,并且向外人宣扬我们中国人拥有的传统文化。我们不能让我们的传统文化离去世界的舞台。因为它使我们中国人凝聚,使我们中国人团结。 前段时间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华成语大赛就是一个很好的继承传统文化的方式,通过搭建这样一个公众平台,使人们重燃了对母语的热爱,还有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弘扬的是中华传统美食,更多的是透过美食宣传积淀的中华美食文化。

保护环境共建绿色家园演讲稿

保护环境共建绿色家园演讲稿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是一名普通的环保工作者,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保护雁峰环境,共建绿色家园》。让我们先来听一组数字吧。 建国以来,我国至少有10万公顷的耕地被破坏,全国至少有124个沿海城市不同程度遭受海水侵蚀,每年因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8亿多元。20**年,国家海洋局发布了的《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我国污染海水占近海海域的 1/3,20**-20**年共发生赤潮40多起,风暴潮灾害9次,受灾人口一千五多万,损失两百多亿。更让人忧虑的是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泥石流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地质灾害,近十年来,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从153万平方公里增加到180多万平方公里,而沙化面积更是以每年264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北京2000竟然年发生了12次沙尘暴…… 数字是枯燥的,但枯燥的数字告诉我们的是残酷的事实: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破坏着自然,而遭受了破坏的大自然也通过地质灾害等灾难不断地报复人类。实事无以辩驳的告诉我们:只有切实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走科学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亲爱的朋友们,环境保护事关重大,迫在眉睫! 我们应该认识到善待自然就是善待我们自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已,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而说到环境保护,我们环保部门重担在肩,义不容辞。拿我们雁峰区环保局来说,为了能更直接地倾听群众的呼声,我们环保局建立了环保热线,让人民群众能够及时反映生活生产中的环境问题。平时,无论是

刮风下雨,还是白天黑夜,只要接到人民群众环境需求的电话,我们的工作人员都会尽最快速度赶到现场。记得有一次,我们的工作人员接到一位居民的投诉电话,说其居住的环境受到了楼下舞厅的噪音干扰,严重影响到其全家人和周围住户的正常生活起居。当时正值星期天,天又下着大雨,我们的工作人员顾不上休息,顾不上恶劣天气的影响,立刻顶风冒雨赶赴这位居民的住所了解情况,进行处理。针对这家舞厅噪声超标的问题,当场责成业主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有力维护了群众的环境权益。记得还有一次,我们接到一位村民的投诉,说村里的鸡鸭都死了,村里人心慌慌地,希望能赶快派人来,电话就是命令,工作人员马上赶到出事现场,发现在一个废水池里堆满了毒性很强的废料,经雨水冲刷,污染了水源,情况十分紧急,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危急几百条鲜活的生命,我们的工作人员于是连续奔波,有的甚至几夜没合眼,村民的生命有了保障,也得到了赔偿,为了表示感谢,村民们送来了锦旗,我们用自己的真情付出,换来了人民群众的赞誉。 其实,这样的事例还很多。近三年来,我们环保局每年接到群众投诉达200 多起,我们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及时处理,严格执法,有力的维护了雁峰区广大居民的合法权益。正是凭着对环保事业的无比热爱和认真扎实的工作精神,我们环保人一次一次地书写了雁峰区环境保护的新篇章。如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环境状况是:区域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了有效控制,重点行业的污染排放强度有了明显下降,整体环境有了质的提高、面的改善。仅城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就达到了97.18%,空气环境质量保持优良级别的天数达到了300天以上,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达到了100%。

精神家园

困境与出路:当代人精神家园的重建 ——基于价值论视域的若干思考 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北岛《波兰来客》 任何一种生物的存在都离不开它所生活的家园,动植物依赖于它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家园,以觅食,迁徙,繁殖等一系列生命活动来维持着生命的延续。而人不仅是一种肉体存在物,更是一种精神存在物。人的生存不仅需要自然家园的基础物质提供,更需要精神家园的灵魂依托与心灵慰藉。 当代,我国正经历着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后工业社会的历史转型,历史经验证明,每当一个社会处在社会转型期往往面临着价值观的困惑与裂变。当你谈论人的理想信仰,人的美丽梦想的时候,当你努力想保持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的时候,当你坚守道德伦理之底线,做人做事之尊严的时候,有人却视其为最后一只天鹅的哀鸿,视其为最后一曲渔舟唱晚的叹息。30年前的诗人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30年后的网友调侃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翻白眼”,伴随经济发展物质丰富而我们的精神家园却正在受着无情的撞击。 一、何谓“精神家园”? 人在世界上安身立命,除了自然家园建设,社会家园建设,精神家园建设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精神家园的概念我们可以从定性、定位、定向三个维度来给以完整解释。 第一,定性问题。就特点而言,精神家园体现为一种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内化于物质生产活动中的意义之中,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领域也就出现不同的精神文化,从而也表明了精神家园的历史性与现实性。

精神家园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它是人们认可度最高、最具有普适性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评判标准。精神家园是大众化的信念、信仰,在我国古代宗法制的农业社会,由于人们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人们寄希望于神灵,通过巫术、祭祀等活动祈求风调雨顺、幸福安康。对于现代化的人们来说,精神家园更是一种灵魂皈依之所,一种思想寄托与心灵的安放。当然,精神家园并不是玄而又玄之恍兮惚兮、惚兮恍兮琢磨不透的虚幻存在,它与我们当代实践具体结合,它不仅仅停留于人们的头脑之中,更与当代人们的命脉紧密相连。 第二,定位问题。作为人们普遍认同、普遍适应的精神家园,它是人们达成的一种“共识”。它是中华民族华夏儿女历经几千年的思想演进结果,它包罗万象,既有土生土长的中原华夏文化也有各种外来精髓的不断补充。它就如此活生生的存在于神州大地之上,为人们的生活实践的一种指南,为人们灵魂皈依的一种依托,为人们自我迷失中的一股信念。因此,“共识”“共生”“共建”“共享”是精神家园的独特优势。 第三,定向问题。前面已经提到,精神家园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不是一成不变,僵化、教条的固定观念模式。因此,精神家园应当符合当代具体实际,这并不是要求我们走传统老路,恢复过去文化传统,也不是要求我们一味的“从洋媚外”移植外来文化。 从价值论观点来看,事物客体本身并无好坏优劣之分,而主要在于它对于主体产生的结果以及主体的价值取向。现代人们更多的只将物质层面的提升作为终极价值追求而忽略了自我实现,忽略了个体与周围环境的整体性精神归属。因此,社会上出现的道德失范、人性奴化、犬儒行为比比皆是,而这时,精神家园的建设也就显得尤为必要与迫切。 二、荒芜的“精神家园”及其严重后果 回顾人类追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每个时代处于社会转型期都有自己的精神意识困惑。狄更斯在其名著《双城计》中评价法国大革命时感叹“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20世纪初美国经济进入所谓“镀金时代”也面临着人性迷失和严重精神危机的挑战。处于发展转型期的当代中国也不例外,我们一方面躲避崇高,放逐理想,追求享受,另一方渴望无私,呼唤大爱;我们一方面嘲笑雷锋是傻子,另一方面又盼望我们时代的能够有雷锋一样的英雄……面对各种

保护环境,共建美丽家园教学设计

《保护环境,共建美丽家园》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 【设计意图】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环保意识并没有跟上。马路上垃圾箱设了很多,可垃圾还是到处都有;河岸边也有垃圾筒,可河面上依旧会有飘浮的袋子。虽然有环卫工人一直在做保洁工作,可是效果也甚微。看来光靠保洁是没有用的,只有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才能让环境变得整洁美丽。于是此设计用直观的情景,结合身边的环境状况,帮助学生感受到环境污染的危害,从而唤起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决心。让他们从小就树立起保护环境的信心,真正做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它正遭到各种污染,环境污染已威胁到人类生存,我们要保护环境。 2、关心热爱地球环境,愿意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3、知道怎样保护身边的环境,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并将环保意识落实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 1、懂得环境对人类的重要作用,确立环境保护意识,能自觉保护环境; 2、结合近几年越来越严重的雾霾天气,知道雾霾形成的原因及危害。

【教学难点】 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保持环境卫生,不做污染环境的事,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 搜集资料、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引出话题。 播放课件中的视频《我想回到我美丽的家》。 (通过视频可以直观感受美丽家园前后所发生的变化,既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又能使学生直奔主题明确活动的要求。) 二、观看图片,感受环境问题的表现。 通过三组图片:这些年我们都做了些什么?让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人们破坏、污染环境的具体表现。同时,结合目前我国环境问题的第一大问题——大气污染问题。着重分析雾霾产生的原因及危害。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我为地球环保做贡献 1、随手可做的10件环保小事。(播放课件) 2、落实环保行动,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的具体做法。(多媒体展示) 四、课堂操练

【共有家园】中华文化与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共有家园】中华文化与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building of a common spiritual home【作者简介】刘景录(1936-),男,吉林双辽人,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核心价值观应有本有源,必须建立在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根基之上。回溯源头,传承命脉,是精神文明建设应始终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应当弘扬中华文化有容乃大的优秀传统,吸纳外域文明精华,创造灿烂的新文化。【关键词】核心价值;民族精神;传承命脉;精神家园 文明复兴与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一个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是民族根本精神之所在,亦即这个民族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下,在长期的繁衍和发展过程中,在无数成功与失败的经历和体验中,逐步积累和形成的群体意识,是整个民族共有的价值信念、思维模式、伦理观念、生活态度、审美情趣和理想追求的总和。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是其民族精神,而民族精神的核心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决定着民族大多数成员的思维方式、行为选择和价值判断。民族精神和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民族生存延续和发展壮大的精神原动力,对内可凝聚民族力量,对外可展示民族形象。在已经过去的20 世纪,在我们

伟大民族精神的支撑和激励下,中华民族开始由衰转盛,由弱转强,但同我们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相比,还有相当远的距离。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指出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所在,忽略了这个中心,文化建设就会失去正确导向和灵魂。仔细考察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文明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可以发现下述一些共同特征。一是崇高性。核心价值观必须建立在至高无上的信仰之上,具备神圣感和庄严感,对人有一种折服力。二是民族性。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是在其特定历史文化发展历程中积累而成的,是民族文化的积淀和结晶。三是普适性。优秀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是整个人类历史发展和未来走向的概括。优秀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总是把全人类的文明积淀吸收进去,因而能够召唤和吸引更多的人去遵循和坚守。四是恒久性。核心价值观不是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方针政策,而是从深厚的民族精神中抽象出来的精神内核,经历了久远的历史检验,具有信仰上的长期存续性。具备上述基本特征的核心价值体系,在表述上还必须简洁、清晰、深刻,每个概念、范畴的思想容量必须大,其内涵应该与时俱进,在阐释上应该具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及核心价值体系,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育健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