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说明: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修改编辑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

1.1.1 项目名称 (1)

1.1.2 项目承办单位 (1)

1.1.3 项目主管单位 (1)

1.1.4 项目拟建地点 (1)

1.1.5 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 (1)

1.2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 (1)

1.2.1 研究工作的依据 (1)

1.2.2 研究工作的范围 (2)

1.3预期效果 (2)

1.4资金来源 (3)

1.5项目结论 (3)

第二章承办单位概况及现状分析 (4)

2.1承办单位概况 (4)

2.2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4)

2.2.1 基本现状 (4)

2.2.2 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0)

第三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12)

3.1项目建设的背景 (12)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2)

3.2.1 推进新型农村社区,能够进一步加快城乡统筹步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13)

3.2.2 推进新型农村社区,是xx市统筹城乡发展的需求 (14)

3.2.3 推行新型农村社区,是解决目前农村现存问题的需要 (16)

3.2.4 推行新型农村社区,是城乡统筹发展面临的空前机遇 (16)

第四章目标与预期效果 (18)

4.1发展目标 (18)

4.2预期效果 (18)

第五章项目选址原则和建设条件 (20)

5.1项目选址 (20)

5.1.1 选址原则 (20)

5.1.2 项目选址 (22)

5.2建设条件 (22)

5.2.1 交通条件 (22)

5.2.2 气象、地质条件 (22)

5.2.3 城镇规划及社会条件 (24)

5.2.4 公用设施条件 (24)

5.2.5 施工条件 (24)

第六章工程建设方案 (25)

6.1建设标准和指标的采用 (25)

6.2建设内容和规模 (25)

6.3新型农村社区布局方案 (29)

6.3.1 设计理念 (29)

6.3.2 平面布局原则 (30)

6.3.3 新型农村社区平面布局方案 (31)

6.4新型农村社区建筑方案设计 (32)

6.4.1 设计依据 (32)

6.5基础设施建设方案设计 (32)

6.5.1 道路交通 (33)

6.5.2 给排水工程 (37)

6.5.2.1 给水工程 (37)

6.5.2.2 排水工程 (38)

6.5.2.3 消防给水 (39)

6.5.3 电力电讯工程 (41)

6.5.4 绿化工程 (44)

6.5.5 沼气、天燃气利用 (47)

6.5.6 环卫设施工程 (51)

6.6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方案设计 (53)

第七章环保、消防及防灾 (56)

7.1环境保护 (56)

7.1.1 采用的环境保护法规及标准 (56)

7.1.2 环保措施 (56)

7.1.3 主要污染源分析 (56)

7.1.4 主要污染物治理措施 (57)

7.1.5 环境影响评价 (58)

7.2消防及安全 (58)

7.2.1 消防设计 (58)

7.2.2 安全设计 (59)

7.3防灾减灾 (59)

第八章节约能源 (61)

8.1设计依据 (61)

8.2设计原则 (61)

8.3节能措施 (61)

8.3.1 节约用水 (62)

8.3.2 电器节能 (62)

8.3.3 节约用材 (62)

第九章项目风险因素分析及规避措施 (63)

9.1项目风险因素分析 (63)

9.2对策与建议 (64)

第十章组织机构与项目实施管理 (66)

10.1组织机构 (66)

10.2项目组织管理 (66)

10.3实施进度计划 (68)

第十一章项目招投标方案 (69)

11.1招标原则 (69)

11.2项目招标范围及招标组织形式 (69)

11.2.1 招标范围及组织形式 (69)

11.2.2 招标组织形式 (69)

11.2.3 招标范围及组织形式见下表 (69)

11.3招投标程序 (70)

11.3.1 招标 (70)

11.3.2 投标 (71)

11.3.3 开标、评标和中标 (72)

第十二章投资估算 (73)

12.1投资估算 (73)

12.1.1 估算说明 (73)

12.1.2 投资估算依据 (73)

12.1.3 编制方法和估算指标 (73)

12.1.4 总投资估算 (74)

第十三章资金运筹与还贷计划 (78)

13.1资金筹措计划 (78)

13.2资金筹措 (78)

13.3资金使用与还贷计划 (78)

13.4偿还分析 (79)

13.4.1 xx整体发展状况 (79)

13.4.2 xx近三年财政状况 (79)

13.52010年至2018年财力情况预测 (81)

2010年至2018年财力预计 (81)

13.6XX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财力情况分析 (81)

第十四章效益分析与结论建议 (84)

14.1效益分析 (84)

14.2结论与建议 (86)

14.2.1结论 (86)

14.2.2建议 (87)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1.1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xx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建设项目

1.1.2 项目承办单位

项目承办单位:xx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项目法人:xx

1.1.3 项目主管单位

项目主管单位:xx人民政府

1.1.4 项目拟建地点

项目拟建地点:xx所属7个乡(镇)

1.1.5 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

证书编号:

资质等级:乙级

1.2 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

1.2.1 研究工作的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实施意见》;

(2)《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6);

(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4)《xx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指导意见》(豫政…2006?33号);

(5)《xx省2006-2020年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纲要》;

(6)《xx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导则》;

(7)《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规划建设指导手册》;

(8)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新政办[ 2008 ] 95号);

(9)《xx市城市总体规划》;

(10)《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11)《xx社会主义新农村空间布局规划纲要》;

(12)《xx村镇规划》;

(13)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基础数据、技术资料等。

1.2.2 研究工作的范围

该项目通过xx省xx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就项目的现状、建设背景、必要性、建设规模、项目选址、建设内容、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合理分析,为决策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提供可靠依据。

1.3 预期效果

1、通过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能够节约土地1.13万亩,节约土地占原有土地面积的52%;

2、通过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利用节约的土地,发展二、三

产业,有利于加快农村城镇一体化进程。

1.4 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26042.47万元,其中:银行贷款19000万元、自筹资金7042.47万元。

1.5 项目结论

新型农村社区项目的实施,将会使农业生产水平获得明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农村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符合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决策部署,该项目科学、可行,建议各有关部门积极支持该项目建设,尽快发挥该项目的社会效益。

第二章承办单位概况及现状分析

2.1 承办单位概况

xx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前身是财政局资金办公室。2006年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公司隶属市政府,为市属国有投资公司,国有资产出资人,市属投融资和项目主体。注册地址为xxxx大道财政局六楼;基本帐户开户行为农发行xx支行;贷款卡号xxxxxxxxxx;主营业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公司于2007年7月被xx市人民政府评为“农业产业化市重点龙头企业”。公司本部注册资本5000万元,投资人为xx国有资产管理局,下辖四个子公司,分别为:xx、xx公司、xx及xx。共有在职职工317人,其中公司本部25人,子公司292人。公司法定代表人xx,男,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1967年2月出生于xxxx,96年1月至99年任xx经济技术开发公司副经理;99年至2007年5月任财政局副局长、副书记;2007年5月至今任xx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财政局副局长、副书记。从事经济及投资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和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

2.2 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2.2.1 基本现状

1、xx基本概况

xx辖13个乡镇,347个行政村,地域面积882平方公里。其

中市区面积19.8平方公里,总人口49万,其中市区人口18万。

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72.3亿元,比上年增长13.5%,规模工业增加值23.1亿元,增长15.6%;实现利润3.9亿元,增长35.6%;全市用电量8.3亿/千瓦时,增长2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6亿元,增长29.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7.3亿元,增长29.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2亿元,增长1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亿元,增长19.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00元,分别增长17%、7.8%。

2009年末城镇新增就业11000余人,安臵下岗失业人员8000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6.9亿元。

2、人口结构状况

本项目将66个行政村整合为18个新型农村社区,整合区域包括**镇、xx镇、xx镇、xx、**乡、**乡、**乡7个乡镇内经济相对发达的村庄。本项目整合区域内总人口为76077人,户数19138户,户均人口3.97人,人口占xx全市的15.53%。男女比例达到104.7:100,其年龄结构如下图:

人口年龄结构比例图

16%

20%

1-15岁

15-60岁

60岁以上

社区发展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社区发展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社区位于××县城南××南侧、××镇××社区管委会东侧,原隶属××管委会,于XX年11月划归××镇管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在“地少人多”的困难情况下,积极开拓多种致富路子,农业经济效益高,工副业发展兴旺,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长,社会公益事业较为完善,形成了较好的经济基础和发展氛围。但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在新时期的发展也遇到一定瓶颈,需要积极转换思路,创新举措,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一、××社区基本情况 (一)人口土地。××社区在册2542人,实有1999人;全社区适龄劳动力1387人,其中外出务工300余人,经商100余人,副业及三产500余人,社区人均纯收入达7800元/年;全社区土地948亩,可用耕地622亩,典型的“地少人多”。 (二)集体经济。××社区现有一座砖瓦厂,筹建于1986年,前期为集体经营,后期对外出租,XX年出租收入为5万元;社区于××社区街头有一处三层楼的房产,XX年出租收入为万元;社区内还有部分闲置坑塘,零散由个人承包。XX 年,××社区集体经济收入预计约为11万元。 (三)村居建设与管理。××社区分为6个小组,全部集

中居住,绝大部分居民建筑为两层楼房,家庭设施设备比较齐全;全社区共设3个垃圾处理点,日常聘用3名保洁员负责清理维护社区卫生,保洁员工资由上级拨付。 (四)社会公益事业。经过近几年上级政策的支持和××社区两委班子的努力,社区内水泥道路目前基本齐全,全部入庄到户,道路总长度约千米。社区拥有单独的水电站,电力供应设有独立总线,方便自行管理;收取居民的水费也很低,仅为元/吨,居委会每年补贴水费近3万元。社区内有一处约5XX年历史的乱茔,总面积约13亩,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平坟的基础上陆续于地面重起新坟,近几年逐渐规范管理,由居委会统一修建坟墓小区,以成本价出售给本社区居民。 (五)村部建设。村部设在村居中心位置,由旧学校改造而成,占地近1亩,院内有一座建筑面积约37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及一座仓库式偏房,设有会议室、民调室、综治室、农险办理室、便民服务室、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基本满足社区两委班子日常办公和服务群众需求。卫生室根据业务需要,设在××社区街头。 (六)党员干部队伍。××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共9人,交叉任职,其中支委会班子成员6人,居委会班子成员7人,党支部书记和居委会主任由1人兼任,各居民小组组长全部由社区干部兼任;党支部共有53名党员,常住流动党员约35

社区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社区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建设逐步向深入发展,社区文化蓬勃兴起。挖掘社区文化资源,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对于繁荣城市文化、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对于强化政府在文化领域的公共服务能力,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于打造居民精神家园、构建和谐社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个月来,辖区内各社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居民文化生活为目的,大力推进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区文化建设更上一层楼,根据安排,我们采取查阅资料、工作座谈、居民访谈等形式,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实地调研。召开了由宣传文化中心、老体协、社区居委会等有关代表参加的4个座谈会,了解和掌握了火花街道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成绩 (一)多次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社区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目前,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品位的重要标志,是基层建设先进文化、满足居民文化生活的主要渠道。 (二)加大投入推动了辖区内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市、区、街、居四级文化网络正在筹建中。目前,辖区内有8个社区成立了便民服务站,并建有社区文化活动场所,配备了体育健身器材。 (三)成立了社区文艺队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文艺活动。目前,辖区内共有文学艺术社团、队伍各类民间文艺队伍有10余支,各类文艺骨干200多人。这些群众文化网络、队伍,为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主体作用。许多社区结合节假日、纪念日和中心工作,利用社区文化园地,组织社区文化骨干,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在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公民道德、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为提高居民素质,倡导文明新风,功不可没。今年上半年辖区内共举办各类演出30多场,居民参与超过了2500余人次。尤其是今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文艺汇演,直接参与人员近1000人。体现了社区文化建设在满足居民文化生活与满足居民自我展现、自我提高所取得的重大成效。此外,市、区文化系统在“文化进社区”做了大量工作,深受居民的欢迎。 (四)挖掘潜力,发挥优势,拓宽了社区文化工作的内容和渠道。 1、社区文化发展模式多。各区社区文化建设,结合各自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呈现了不同特点。 2、社区文化活动内容多。相声、小品、评书、歌舞一应俱全,内容丰富多彩。 3 社区文化建设思路多。通过全市文化工作者对社区文化工作的积极探索和认真总结,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针对场地不足的问题,提出了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的办法;针对如何开展社区文化工作的问题,提出了用好领导人、退休人、文化人、手艺人、热心人等

我国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研究综述

我国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研究综述 于敬 【摘要】公共服务设施是承载公共服务的空间载体,是保障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布局的合理和均等化发展对于推动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以及城市整体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因此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及时对我国现有的公共设施规划研究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其中的经验,深入分析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面临的新问题,对进一步推进公共服务资源均等化,实现公共服务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 【关键词】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研究综述 1.基本概念与内涵 目前,在我国一般认为“公共服务设施”是由“公共”“服务”“设施”三个词语组成,或者是由“公共服务”与“设施”两个词语构成,是这些词语含义的整合1。但在《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或维基百科中,并没有“公共服务设施”或“公共服务”的词条,与之相关的中文词条包括“公共事业”“公共产品”“基础设施”等。与之相关的英文词条包括“public service”2以及“infrastructure”3,前者不仅指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工程等有形的公共物品,还包括提供无形的诸如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等一切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而后者则专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4。 1.1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是一个涵义广泛的概念,有着丰富的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基础,不同国家或经济组织对公共服务的界定都不相同,其概念和范围也随时代发展而变化。 1928年法国法学家Duguit在其著作中定义“公共服务”指“所有要完成的活动都应当由政府提供保障、进行安排和监督”。在法国,公共服务涵盖所有涉及大众利益的事物,因此是一项特定的法律制度。同时,公共服务也有其意识形态的内容,分为三大类:主权服务,与国家传统职能相吻合;社会和文化服务,主要包括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和文化活动;经济服务,法律上成为工商公共服务(SPIC)5。公共服务运行的基本原则是连续性原则、平等原则以及公共服务满足需求或适应需求原则。 2004年5月欧共体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共同利益服务的白皮书》6,提出了欧盟促进高质量的共同利益服务的发展策略,目标关键是确保欧盟所有公民和企业都有权使用高品质的、可负担得起的共同利益的服务。“共同利益服务”已成为欧盟意义上的公共服务概念,包

濮阳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濮阳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濮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关于对我市农村城镇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调研通知》要求,我县及时组织县委农办、住建局、产业集聚区办公室等部门及有关乡镇召开座谈会,对全县推进城镇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濮阳县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情况 濮阳县共辖6镇14乡,1005个行政村,总人口108.6万人,县域面积1382平方公里,耕地135万亩。2010年,全县GDP完成192.4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1618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4.4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2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343元,城镇化率达到39.32%;柳屯镇、文留镇跻身河南省百强乡(镇)行列。《濮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部分明确指出:按照“规划先行、就业为本、量力而行、群众自愿”的原则,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城市建成区内现有城中村,加快转变为城市社区,同步推进社会组织形态转变,使村民真正转化为市民。选择工业集中、基础好的文留、柳屯、户部寨、庆祖四个乡镇优先进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到2012年,在县产业集聚区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对不宜居住的村庄以及弱小村、偏远村实施整村搬迁,统一组织建设集中居住区。“十二五”期间建设40个新型农村社区。 2011年初,县委成立了由县政协主席曹雪生任组长的强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领导小组,负责产业集聚区内23个村庄合并,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工作。结合濮阳县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5年内拟投资47.6亿元,对涉及的23个村庄实施拆迁,并进行集中安置。该社区的建设以实现中心村聚集为目标,采用投资开发模式运作,规划设计教育、商业、医疗、娱乐等功能齐全。总体设计为南、北2个分区。南区规划在县城濮阳师范东侧、南环路以北、国庆路以南区域,北区规划在濮台铁路北侧、大庆路东侧区域。建成后,南北区共可容纳10万人居住,其中,安置城关镇管辖的大屯、裴西屯、张庄、谷家庄、铁炉、邢庄等15个村,拆迁5000余户、近20000人。安置房建设计划今年9月份实施,拆迁安置从2012年开始,至2015年底全部完成。 二、濮阳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现状 按照上级党委、政府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濮阳县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城镇化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根据“全面规划、示范带动、启动社区、整治环境、整合涉农资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从经济基础发展较好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中确定了城关 镇大屯、五星乡安寨、文留镇王明屯和高庄、庆祖镇郑寨和柳屯镇陈庄等社区提前发展,发挥典型带动作用。新型农村社区发展形式主要以中心村聚集、一村一社区型、融入城镇型为主。五星乡安寨村属于典型的一村一社区型,安寨村已启动“和谐新村”建设,全村共192户,890人,1309亩耕地,新型社区共规划8栋楼房,现已启动建设2栋,社区建成后可节约土地230余亩,节约土地用于村内招商引资;城关镇大屯社区属于融入城镇型发展,依托濮阳县产业集聚区建设,整合可利用土地用于产业集聚区发展用地,由开发商统一开发,村民住宅“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施工”,目前已做好前期规划,正在与开发商洽谈;户部寨乡宗郭庙村属于中心村集聚型,投资类型属于投资开发型,有三个自然村庄合并成一个行政村,建设“新宗村花园”社区,总投资3500万元,其中村民筹资2000万元(含拆迁补偿款),土地流转资金1237万元,村民房屋拆迁费用按照一亩4万元的标准进行赔偿,资金用于新型社区建设,入住新户只需补齐差价,如果资金不够,开发商先给予垫付,在以后的食品工业园区就业后偿还。在原村庄宅基地上规划新型社区,占地面积130亩,分三期建设完成,采取先建后拆滚动发展的模式,稳步推进的方式实施,目前已开工建设14栋楼房。

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说明书

目录 前言-------------------------------------------------- 1 一、规划编制背景----------------------------------------- 1 二、规划编制对象----------------------------------------- 1 三、规划编制目的----------------------------------------- 1 四、规划期限、规模及范围--------------------------------- 2 第一部分武汉文化设施布局规划-------------------------- 3 一、发展背景--------------------------------------------- 3 二、现状分析与总结--------------------------------------- 3 (一)现状用地-------------------------------------------------- 3(二)现状设施-------------------------------------------------- 4(三)现状评述-------------------------------------------------- 4(四)上轮总规实施回顾------------------------------------------ 5三、规划目标及原则--------------------------------------- 6 (一)规划目标-------------------------------------------------- 6(二)规划原则-------------------------------------------------- 6四、文化设施体系规划------------------------------------- 6 (一)规模测算-------------------------------------------------- 6(二)文化设施布局体系------------------------------------------ 7五、专项设施规划---------------------------------------- 11 (一)博物馆艺术馆(博物馆、美术馆、会展中心等)规划----------- 11 (二)音乐厅、剧院规划----------------------------------------- 13 (三)群众艺术艺馆(含文化馆(站)、青少年宫)规划-------------- 14 (四)图书馆规划----------------------------------------------- 15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调研报告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崭新舞台. 而完善新型社区建设格局, 推进新农村建设, 需要对不同地区农村社区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挖掘。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调查时间:20xx年11月1日星期四调查地点:虞城县乔集乡调查对象:调查对象的年龄主要在2060岁之间,有老年人也有少部分学生。大多数人为初中和高中的文化程度调查方式:是以走访的形式调查的 调查的重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这项工作开展以来,被我们县纳入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我个人的思想认识上,也对这项工作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我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新型农村社区既是社区,又在农村,如果简单一点儿,能够理解为按照城市社区的标准在农村建的社区,但它又不但仅是居住环境的改进,加上新型两个字,其本质就发生了变化,提高到了新的层次。新型是对农村社区居民生活质的一个提高,她们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

的转变。新型农村社区不同于新农村建设,新农村主要是指居住环境的改进、农民精神风貌的改进,包括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五个方面,是较低层次的农村社区。而新型农村社区,实现了让农民群众享受与城市同质的、一样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待遇,并经过产业支撑,把农业劳动力变成了一产、二产或三产工人,实现了收入提高,生活质量、生活理念的根本转变,物质、文化生活的根本转变,群众文化素质修养的根本提高。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改进,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城乡差距逐步拉大,三农问题愈来愈突出。就商丘而言,近年来,市区和各县城区变化很大,环境更加优美整洁,市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改进。可是在农村,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产环境,虽有改进但变化不大,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不相同步。就是说,广大农民还没有完全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这些年,国家虽然不断加大惠农力度,取消了农业税,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免费义务教育和最低生活保障等,但这些都是修修补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用于改进人们生活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绝大部分放到了城市,这与国家的发展战略和现状有关。政府财政有限,如果投向农村,点多面广、居住分散、蜻蜓点水,根本不解决问题,因此集中用于

广州市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管理暂行规定

广州市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管理暂行规定
颁布单位:广州市人民政府 颁布日期:2016-01-18 时 效 性:现行有效 文号:广州市人民政府令 第 138 号 执行日期:2016-03-01 效力级别:地方规章
广州市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 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 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居住区, 是指城市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包括房地产开发项目居住区和保障性住房居住区。 本规定所称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是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 能满足居住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需要、提供公共服务的设施总称,包括教育、 医疗卫生、文化、体育设施和行政管理设施、服务设施、福利设施、公园及市政 公用设施等。 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具体类别按照本市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 施的设置标准确定。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居住区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移交、 登记和使用管理,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实施前已完成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的,不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的组织协调工作,并组织实施本规定。

区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范围内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 施的监督管理工作。 国土规划、城管、教育、卫生、文化、民政、交通、公安、工业和信息化、 邮政等行政管理部门和残联等单位,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居住区配套公共服 务设施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 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因地 制宜、节能省地的原则。 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应当与规划地块主体建设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 计、同步建设,按照规定验收并交付使用。 第六条 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应当按照下列方式建设移交: (一)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中的幼儿园、小学、中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 卫生服务站、 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 社区管理公共中心、 星光老年之家、 文化站、 文化室、居委管理中心、社区服务站、派出所、公共厕所、垃圾收集站、垃圾压 缩站、再生资源回收点、消防站、公交首末站等符合划拨用地条件的公益性配套 公共服务设施, 不计入房地产开发项目用地的土地出让金, 由建设单位统一代建, 建成后无偿移交给市、 区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国土资源和规划行政管 理部门在土地出让底价评估时应当综合考虑上述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成本。 (二)群众性体育运动场地、居民健身场所、社区少年宫、家庭综合服务中心、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托儿所、农贸(肉菜)市场、再生资源回收站、老年人福利院、 社会停车场和其他商业服务设施等, 由建设单位建成后按照规划确定的使用功能 进行使用和组织经营管理;社区公园、小区游园、物业管理用房(含业主委员会)

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指标

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指标

附表三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指标(居住人口3-5万人) 类别序 号 项目名称 千人指标一般规模 配置规定 服务规模 (万人/处) 备注建筑面积 (平方米) 用地面积 (平方米) 建筑面积 (平方米) 用地面积 (平方米) 教育1 幼儿园 281-310 420-450 8班2100 12班2800 8班3000 12班4200 招收2-6岁儿童,占居住区总人口3.0%,就近入园率90%,并 考虑10%的外来人口因素,合30座/千人;建筑9.38-10.32平 方米/座,用地14-15平方米/座,每班25座。 0.7-1.0 2 小学403-441 510-568 “九年一贯 制”学校 18班800 27班12000 36班15000 “九年一贯 制”学校 18班11000 27班16000 36班21000 小学学龄7-12岁,占居住区总人口3.6%,入学率100%,并考 虑10%的外来人口因素,合40座/千人;建筑10.08-11.03平 方米/座,用地12.76-14.20平方米/座,每班40座。初中学龄 13-15岁,占居住区总人口1.8%,入学率100%,并考虑10%的 外来人口因素,合20座/千人;建筑12.71-13.82平方米/座, 用地16.70-19.12平方米/座,每班40座。“九年一贯制”学校 学龄7-15岁,占居住区总人口5.4%,入学率100%,并考虑10% 的外来人口因素,合60座/千人;建筑10.89-12.67平方米/ 座,用地14-16平方米/座。(千人指标:建筑面积653-760平 方米,用地面积840-960平方米) 1.2- 2.4 小学:18班规模建筑7500平方米,用地9500平方米; 服务规模1.8万人/处。24班规模建筑10000平方米,用 地12500平方米;服务规模2.4万人/处。24班以下学校 应设不低于200米的环形跑道和60米的直跑道。 初中:18班规模建筑9500平方米,用地1300平方米; 服务规模3.6万人/处。24班规模建筑12500平方米,用 地17000平方米;服务规模4.8万人/处。30班规模建筑 15600平方米,用地21000平方米;服务规模6万人/处。 24班以下学校应设不低于200米的环形跑道和100米的 直跑道,25班以上学校应设不低于200米的环形跑道和 100米的直跑道。 “九年一贯制”学校设置200米环形跑道和100米直跑道, 有条件的应设置400米环形跑道,同时应保证设置足够的 蓝、排球场地。 中学:30班规模建筑16000平方米,用地22000平方米; 服务规模3万人/处。高中应设不低于400米的环形跑道 和100米的直跑道, 3 初中 254-276 334-382 4 高中 217-233 317-363 24班13000 30班16000 36班19000 24班19000 30班23000 36班28000 高中学龄16-18岁,占居住区总人口1.8%入学率98%,并考虑 10%的外来人口因素,合19座/千人;建筑11.42-12.28平方米 /座,用地16.70-19.12平方米/座,每班45座。 6-8.5 小计 1155-1260 1581-1763 一般小校(园)采用高限,大校(园)采用低限,标准较 高大校(园)可采用高限。 医疗卫生5 社区卫生服务站24 300 0.7-2 含卫生服务中心的居住区不再设置卫生服务站。 6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0 75 2500 一般以街道办事处所辖区域为范围设置,可设综合病床。3-5 小计 74 75 文化体育7 室内文体活动中心 200 可包括文化娱乐(多功能影视厅、文娱艺术等),图书阅览,科 技活动,青少年活动,康乐(健身房、旗牌室、室内体育活动 等)等设施。 0.7-1 可结合商业服务设施或社区管理服务设施综合设置。 8 室外文体活动场 20 400-450 可包括户外娱乐、集会、露天表演、儿童游戏、综合健身、篮 球、门球等场地。 0.7-1 宜设于公共绿地附近,兼有避难场所的功能。 小计220 400-450 商业服务9 菜市场20 1000-2000 1500-2000 3-5 10 其他商业服务 680 可包括便利店、餐饮、综合超市、再生资源回收点、银行储蓄 所等 3-5 再生资源回收点可与密闭式清洁站结合布置,其它可设于 沿城市支路的住宅底层。 小计700 社区管理服务11 社区服务中心 20-30 1000 可包括优抚服务、社会福利、咨询服务、婚姻服务、计生宣传 咨询、家庭劳务服务等及相应管理用房和社区服务信息网络中 心。 3-5 可与有关项目组合或集中布置。 12 街道办事处30-40 50 1200-1500 1500 含工商、税务3-5 可与有关项目组合。 13 派出所及巡察30-40 36-50 1200-1500 1500-1800 3-5 14 社区居民委员会20-30 190 还可包括其他便民服务项目0.3-0.9 可与有关项目组合或设于住宅底层。 15 社区卫生监督所 5 3-5 可与有关项目组合或设于住宅底层。

关于社区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关于雅安市雨城区城区社区文化建设调查报告摘要: 社区文化是指以生活在社区中的居民为主体,以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包括各种群众性的文娱、体育、教育、科普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等在内的一种群众性文化形式。党的十八大对“文化建设”提出了要攀上新高度、寻找新方向、达到新高度、产生新思路,实现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目标。 关键词: 社区文化、精神需求、十八大、目标、文化建设 (一)、目前我国社区文化建设概况 社区文化是指在特定社会区域内人们的各种行为所构成的文化系统。其重要内涵是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境界, 满足其精神需求, 使他们的思想情操得到陶冶。同时, 社区文化对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以及增强社区竞争力等方面, 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社区文化建设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现代化程度和一个民族文化教育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再次提出“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奋斗目标,可见文化建设已成为中国未来工作的重要方向。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社区文化建设取得较大的进展,但由于城市化进展不断加快,社区文化建设基础还相当薄弱,与城市社区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还存在巨大的挑战。据调查:全国6524个街道,共有文化占4545个,建有文化展仅占69.67%,在全国83370个社区居委会中,共有社区文化活动室37732个,建有文化展的仅为45.26%,文化设施的缺口还很大。全国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室或财政拨款4.08亿元,平均每个活动室仅1.08元,按城镇人口5.77亿算,人均仅0.7元,可见社区文化投入严重不足。此外,还存在社区文化设施还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基层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等问题。 社区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我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为社区的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有所发展但仍面临挑战,为了解雅安市雨城区社区文化建设情况,我们毛概调研小组在10月到11月一个月时间内,通过调查问卷、随机采访等方式对雨城区城市的社区建设情况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和了解。然后,在调查数据及查阅的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雨城区的社区文化建设概况做了简单总结,对社区文化与人类生活做了探讨,并针对雅安市雨城区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二)、调查分析

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

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 (试行) 青岛市规划局 2010年5月

青岛市规划局 关于发布施行《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 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试行)》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我局编制的《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试行)》于2010年5月10日施行。凡青岛市市区范围内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相关规划的编制,以及各级、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应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试行)》 二〇一〇年四月三十日

编制说明 青岛市规划局曾于2007年编制了《青岛市新建改建居住区、居住小区及组团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表(试行)》,并作为控规及相关规划编制、管理的参考资料,对强化新区、特别是新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控制和配套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规划建设工作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一方面,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更加突出,节约型城市建设不断推进,民生问题获得广泛关注;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家、省、市又不断出台了一些涉及公共服务设施的规范、标准、规定等。为了使全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更加合理、系统、均衡,更加符合青岛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市规划局对现行相关标准、规划进行了综合研究,编制完成《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以下简称“本标准”)。 本标准以国家、省、市和部门的相关规范及标准为基本依据,结合本市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情况及城市发展要求,并参考国内相关城市做法研究制定。本标准由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执笔起草。在起草和修改完善过程中,市规划局多次邀请相关专家参与研讨、论证,多次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和建议,并认真研究汲纳这些意见和建议,使本标准在合法的基础上,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实用。 本标准自2010年5月10日起施行。在本标准施行过程中,如有修改意见、建议或疑问,请及时向青岛市规划局反映。市规划局将适时组织对本标准实施情况的评价,不断加强相关规划之间的衔接,进一步优化完善本标准。 本标准包括条文及条文说明两部分,均由青岛市规划局负责解释。

杭州市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

杭州市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

目录 编制说明 1 总则 (3) 2 公共服务设施分类、分级和配置要求 (3) 3 市级和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规划导则 (4) 4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标准 (9) 附录:术语、用词说明及参考文献(规范) (18) 《杭州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条文说明

1 总则 1.1【目的和依据】为突出以人为本,满足居民日益提高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科学合理地配置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有效使用城市土地资源,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并考虑城乡发展需要,制定《杭州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杭州市中心城区(指七区)公共服务设施,特别是新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在对城市旧区进行更新改造时,可依据本标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进行必要的调整,以确保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切实可行,并达到应有的标准和服务水平。 杭州市辖县级市的中心城区可参照本标准实施。 城市特殊功能区域,如风景名胜区、前湾保税港区、港口、出口加工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等的相关内容,另行规定。 1.3【配置原则】本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与相关规划,应遵循系统、兼容、创新、继承以及适度超前或相对稳定的原则。 1.4【强制性要求】本标准中涉及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内容或规定应为强制性要求,在城市规划实施时,须优先安排并与其它建设工程同步予以落实;当公共服务设施无独立占地要求时,其建筑面积应作为强制性要求予以落实。 1.5 【相关法规】本市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应当严格执行本标准,并符合国家、省和市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规定。 2 公共服务设施分类、分级和配置要求 2.1【公共服务设施分类】按其用地性质或使用功能,本标准将市、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分为七类:(1)教育;(2)医疗卫生;(3)文化;(4)体育;(5)商业金融;(6)社会福利;(7)行政办公;将居住区级以下(含居住区,下同)公共服务设施分为八类:(1)教育;(2)医疗卫生;(3)文化娱乐;(4)体育;(5)商业金融服务;(6)社会福利与保障;(7)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8)市政公用。

民政局关于社区建设状况的调研报告

民政局关于社区建设状况的调研报告 目前,对社区建设还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够,社区认同感不强;待遇保障滞后,社区建设人才匮乏;自治服务不强,社区建设活力不足;经费投入不足,社区建设保障不力和文化氛围不浓,社区建设内容不丰富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下列对策来完善社区建设。 进一步提高社区建设认识,不断推动社区科学发展 切实加强各级各部门对社区建设及重要性的认识,推动社区的科学发展。要深入学习、广泛宣传社区的自治职能,让社区自治意识深入民心,使社区尽快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从而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建设和谐社区工作,把社区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建立州县市领导联系社区,州县市直部门包扶社区制度,把社区建设的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主要责任指标考核评价体系。 进一步加强社区队伍建设,不断为社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要创新社区干部队伍进入机制,拓宽选拔任用渠道,推进社区干部多元化。不断实行"公推直选"制度"选一批",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尤其是街道工作人员中"派一批",从

各行各业优秀人才中"引一批",从有文化、有能力的下岗职工中"聘一批",面向社会和大中专毕业生公开"招一批"。要加强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促进社区工作者的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不断提高他们服务居民、管理社区的能力。有条件的县可以依托党校等机构成立社区工作者培训学校。要强化激励措施,使社区工作者保持旺盛的工作激情。在经济方面,切实解决社区工作者的生活补贴、工资偏低问题,并使待遇水平随经济发展而适当增长;切实解决社区工作者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问题,激发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在政治方面,给社区工作者提供上升的通道。 进一步加强社区管理服务,不断激发社区建设的活力 要增强社区民主自治能力。社区居委会依法实行自治,坚持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发展壮大群众性组织,建立健全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居民议事会议等各项制度,不断完善社区公约,民主决策公开透明,民主管理科学有序,民主监督渠道畅通。坚持完善社区准入制度,政府各职能部门与社区之间职责明确,实现社区责、权、利的配套统一,保障社区充分发挥自治功能。要完善社区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扩宽服务领域,实现管理、协调、服务一体化,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网络,建立专职和兼职相结合、专业和志愿者相结合的社区服务工作队伍,积极发展"爱心超市、家政服务、医疗康复、文化

杭州市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

v1.0 可编辑可修改杭州市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

目录 编制说明 1 总则 (3) 2 公共服务设施分类、分级和配置要求 (3) 3 市级和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规划导则 (4) 4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标准 (9) 附录:术语、用词说明及参考文献(规范) (18) 《杭州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条文说明

1 总则 【目的和依据】为突出以人为本,满足居民日益提高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科学合理地配置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有效使用城市土地资源,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并考虑城乡发展需要,制定《杭州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杭州市中心城区(指七区)公共服务设施,特别是新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在对城市旧区进行更新改造时,可依据本标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进行必要的调整,以确保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切实可行,并达到应有的标准和服务水平。 杭州市辖县级市的中心城区可参照本标准实施。 城市特殊功能区域,如风景名胜区、前湾保税港区、港口、出口加工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等的相关内容,另行规定。 【配置原则】本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与相关规划,应遵循系统、兼容、创新、继承以及适度超前或相对稳定的原则。 【强制性要求】本标准中涉及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内容或规定应为强制性要求,在城市规划实施时,须优先安排并与其它建设工程同步予以落实;当公共服务设施无独立占地要求时,其建筑面积应作为强制性要求予以落实。 【相关法规】本市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应当严格执行本标准,并符合国家、省和市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规定。 2 公共服务设施分类、分级和配置要求 【公共服务设施分类】按其用地性质或使用功能,本标准将市、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分为七类:(1)教育;(2)医疗卫生;(3)文化;(4)体育;(5)商业金融;(6)社会福利;(7)行政办公;将居住区级以下(含居住区,下同)公共服务设施分为八类:(1)教育;(2)医疗卫生;(3)文化娱乐;(4)体育;(5)商业金融服务;(6)社会福利与保障;(7)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8)市政公用。 【公共服务设施分级】综合考虑建设规模以及投资、布局方式等,可将公共服务设施分为五级:市级、区级、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居住组团级。

社区推进社区标准化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太谷县鼓楼社区标准化建设调查报告 摘要:为进一步加强我区标准化建设,近期,我深入全区部分小街、小巷,对基层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入户走访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对社区标准化建设工作情况有了一些新的了解和认识,对存在的问题做了一些分析和思考。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社区的基本情况 社区位于太谷县东大街,社区共有居民3168户达8000余人,辖区单位有车辆段检修车间、鼓楼商场、太谷县派出所、太谷县委老等单位,太谷县鼓楼社区在太谷县鼓楼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联建单位的帮助下,在驻区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社区居民及社区工作人员的齐心努力下,社区以邓小平理论及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重点,紧紧扣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这一重要目标,加强和完善社区服务,努力探索以人为本、服务居民、资源共享、携手共建社区建设发展路子,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区组织,理顺各种关系,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在建设和谐社区的各项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分别于2010年度获得区综合治理、五五普法先进单位及和谐平安单位,2010年度获得市老年体育示范社区。 二、社区标准化建设中的存在问题 虽然社区高度重视标准化建设工作,使此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随着社区标准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凸现出一些困难、矛盾和问题。

(一)社区的认识有待深化。第一,对社区标准化建设的主体认识模糊。社区是城市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群众性自治组织,其健康发展有赖于充分发挥居民自治的效力。一方面,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方式仍然以行政指挥为主导,对引导社区居民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认识不够,对居民的服务意识不强,简单地把社区工作等同于完成部门交办的任务,从而形成对政府的依赖性,社区工作尤其是社区服务比较滞后。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往往把社区居委会当成“下属”,直接向社区安排行政工作,“什么事都要社区参与,什么人都可以指挥社区”,社区忙于应付,难以开展自己的工作。第二,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的认识模糊,还限于社区就是办办证明、管管卫生的层次,对社区工作的参与意识不够。很多单位的居住小区自成体系,小区资源开放程度不高,对社区工作不关心、不支持,由于对社区职能缺乏了解,因此,对这部分居民服务不畅。 (二)社区服务有待深入。社区服务是加强社区标准化建设的重点之一,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和谐社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但社区服务还存在着以下问题,制约了社区服务的开展。 一是社区服务内容单一.各社区主要依托于政府职能部门如劳动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开展工作,服务内容以政府部门安排的工作内容为主;另外,受场地、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在居民大量需要的养老、托幼、保健、娱乐、家政、保洁、绿化等方面的服务还很欠缺,致使有些楼栋角落、边墙边角、居民生活处堆满生活垃圾,长年没有清理,导致居民生活环境严重受到破坏,社区内绿化环境严

城市居住小区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管理规定

城市居住小区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管理规定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及零星住宅(以下统称居住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管理,保障居住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合理配置,维护小区业主和开发企业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等,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武汉市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改建居住小区。 第三条居住小区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各专项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步规划建设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邮政、商业服务、社区管理服务和市政公用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其中教育、医疗卫生、社区管理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应当在住宅总规模(总建筑面积,下同)开发完成50%之前建成交付使用;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应当在住宅总规模完成80%之前建成交付使用。 第四条居住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应坚持统筹规划、可持续发展和节约用地的原则,使用性质相近或可兼容的公共服务设施应综合设置。 第五条居住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水平应当和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在符合规定指标总量的前提下,可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统一规划、合理布置。 第二章权属界定与管理 第六条居住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分为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和非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两种。 第七条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建设成本适宜列入小区商品房建设成本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区管理服务、市政公用设施等。此类公共服务设施除社会公益性配套设施外,其权属归全体业主所有,由业主委员会代为登记,开发企业不得销售,也不得以任何方式处置其使用权。 第八条非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是指适宜市场化运营、建设成本不宜列入且未列入小区商品房建设成本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教育、商业服务设施(物业管理专用商业服务设施用房除外)等。此类公共服务设施,按谁投资、谁所有、谁收益的原则,其权属归投资者所有,但交付使用后必须纳入小区统一的物业管理,并不得擅自改变规划用途。 第九条居住小区的车库、车位(含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应当首先满足本小区业主的需要。未列入小区商品房建设成本的地下车库、地下车位的归属,由当事人通过出售、附赠或者出租等方式约定。 第十条居住小区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的具体内容、指标等一般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确定,城乡规划部门提供规划条件时应作为土地出让条件之一进行明确。 第十一条对于分期建设的居住小区,城乡规划部门在审查修建性详细规划、建筑方案和施工图以及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应对每期工程的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的名称、功能、位置、权属、指标等进一步核定。同时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附件中注明与住宅同期进行验收的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确保公共服务设施与住宅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第十二条居住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工程达到下列要求时,房地产开发企业方可申请竣工综合验收: (一)按照规划建设方案完成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并且经城乡规划部门竣工核实合格。 (二)公共服务设施具备投入使用条件,已经明确产权、管理权及其关系,并且以书面形式明确管理责任。 第十三条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内容完成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且未通过城乡规划部门竣工核实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办理入住手续。 第三章附则 第十四条居住小区公共配套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详见附表。本指标按居住人口规模分三级。居住人口规模达到—万人的,按附表3-1设置项目;居住人口规模在—万人的,按附表3-2设置项目;居住人口规模在—万人及以下的,按附表3-3设置项目。 每户平均居住人口计算值为人,每户(套)住宅建筑面积按实际建筑面积标准计算。 第十五条本规定由武汉市规划局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规定从2008年2月1日起试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