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主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创新

――新课程理念下的研究

摘要: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时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大量浮于表面的小组合作学习, 本文试着从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为解决这个实质性的问题,从本校课题―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出发,进行了一些必要的阐述。

关键词:小组合作主体创造

1.课题的提出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是目前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但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和调查,仍存在许多误区,如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缺乏对合作学习的价值认识,缺乏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以及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角色转换等问题,导致合作学习不能真正发挥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势。为此,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为了解决这个实质性的问题,克服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多种问题,达到新课程理念的最好体现。我校数学教研组经过反复分析讨论,决定选择―小组合作学习这个课题进行实验研究。

2.课题实施中的一些误区

2.1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

其教学场景的表现有如下两个方面:

2.11当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时(通常是教师的提问无人应答,教学进行不下去时),教师便会要求学生几个人讨论,讨论怎么回答这个问题。这时,有的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往往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有的学生则利用这个机会说闲话。这样的小组讨论不是在明确的团体目标指引下的群体学习行为,教师使用它,只是为了使教学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完成教师对教学的设计(以教师为中心)。这种小组讨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2.12为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特别是公开课教学时),不顾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把所有的问题都拿来小组合作,导致问题过于简单(课本直接能找到答案),小组合作只是作为形式表现出来。

2.2放任自由缺乏监控

有些教师上课伊始便布置合作学习任务。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有的教师则退至教室的一侧耐心等待,有的教师如蜻蜓点水般在各学习小组间游走。到了教师课前教学设计的时间,教师开始依次听取各组的汇报,汇报完毕,课堂教学活动便宣告结束。这样的课堂,教师是可有可无的,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处于一种缺乏监控的自由放任的状态。

2.3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其表现形式是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则成为―多余人‖,坐在那里静听;小组汇报时,真正发言的仍是那一两个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少数几名学生,大多数学生则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因此也是失败的小组合作学习。

2.4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学困生由于还没有养

成预习新课的习惯,独立思考能力较差,在新知识的探讨中,往往没有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而学优生由于基础较好,反应快,为了小组得分,往往不顾学困生是否已经明白,就匆匆结束小组合作学习。因此达不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3.课题误区原因分析

3.1虽然―小组合作学习‖的口号大家都在津津乐道地谈论,许多教研活动更是将其作为研究重点来对待,但很难达到理想化的教育效果。我们教师本身是在比缺乏合作的传统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在做学生时,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技巧就没有得到充分培养,势必造成合作教学能力和技巧的贫乏。无法依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内容的性质灵活地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也不能为学生的合作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只能简单地要求学习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

3.2、现在大多数学生是家庭中的―王子‖、―公主‖,家庭环境过多地促成了其狭隘、自私、不善与人合作、不愿与人分享成功的心理,从而在课堂上表现得―以自我为中心‖,与同伴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找茬‖、―挑刺‖、互相埋怨,而教师过多地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合作学习所必备的―互相包容‖、―不嘲笑别人‖以及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等没有真正树立,实际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也就无从谈起。

3.3组织形式依样画葫芦,别人的―拿来就用‖。不分析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状态,随意地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不研究―同质‖或―异质‖,不给学生明确的任务,不经常变换成员的角色,不动态化地变更小组人数及人员的组成,没在一套与之匹配的评价体系与课堂教学模式,这样的小组合作体现出较大的随意性,缺乏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的研究,缺乏创新,是毫无生命力可言的,它的最终结局只能是走向死亡。

4.课题研究价值的界定

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被视为孤立、个体化的活动,座位统一的―插秧式‖编排,回答问题时统一的举手姿势,甚至连坐姿也作统一要求。每个孩子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并被要求努力地理解黑板、书本上的内容或完成老师预设的一些问题,完全被当作一个接受知识的

―容器‖。新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充分肯定了合作学习能从许多方面促进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

4.1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是一个现代人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师生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场所,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在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活动和对话中,在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这其中更多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能主动地提出问题、自由地展开讨论和交流、敢于尝试、学会倾听、以及进行自我反思。所有这些,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有意识地构建这样一个符合学生特点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有限的合作时空里全员参与,在互动中互帮互学,那么不仅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还能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

4.2合作学习中学生自身价值的体现——体验

以数学课堂教学为例,课本中几乎每个数学公式、原理、法则、性质等都有着清晰阐述的过程,如果教师一味地进行―淋漓尽致‖地讲解,那些常常令人充满兴奋和富有挑战的思想,就会由于我们的老师的―倾心倾力‖而被甄没。如果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到这些公式、原理、法则、性质形成的过程中,在相互合作中彼此进行交谈、倾听、解释、思考、反思,在观点分享与协商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之内―畅游‖科学家几十年的经历,油然而然地产生出一种―我也能行‖的积极情感。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掌握知识,而且学生在经历过程中体验到了合作的价值,也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和潜能。

4.3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求异

数学问题往往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同时又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法,在讨论不同方法优缺点的争辩过程中,学生的思路就会越来越明晰,能多角度、多侧面地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更进一步,许多在当前的认知水平下仅凭个人的能力难以解

决的问题,但通过集体的智慧常常被学生们创造性地加以解决。合作不仅能有效地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投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而且能激发每个人高度的求异思维。

5.课题研究的基本设想

主体性是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本质属性,它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个基本特征。自主性是对自我的认识和实现自我的不断完善;主动性实质是对现实的造反和对外界适应的能动性;创造性则是对现实的超越,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本课题——―小组合作学习‖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热爱学习,活动过程让学生人人参与,成为教学主体,教师做到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到自己个性受到尊重,自己是数学中的主人,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同时培养他们敢想、敢说、敢做的精神。作为体现主体性教育的课题,它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a.遵循一个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b.坚持两条基本原则——诚心诚意让学生做主人,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辅导有机结合。

c.围绕三个发展重点——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d.实现四种能力的培养目标——参与表现、合作竞争、自我调控、实践创新。

6.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6.1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理念。

新课程中强调应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其中合作交流应是重要的学习方式。

6.2合作教育学原理。

合作教育理论认为:教师教给学生并要求掌握的知识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当遇到困难时,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和群体合作中才能克服这些困难,学生正是在这种克服困难的努力中得到加速发展的。

6.3教育社会学和现代创造学理论。

教育社会学认为班级学习本身就有社会交往、合作的因素存在。对于创新而言,合作更是必不可少的。当今重大的科技发明无一不是高度合作的结晶。创造学理论指出,对一个成功的―大脑风暴‖(智力激励)来说,小组技术比个人技术更为重要,因为许多独创性的想法都在小组交往中产生。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准确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正确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科学地使用激励性评价机制,可以有效地避免小组合作学习走入误区。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表述,可谓众说纷纭,但其本质是一样的,即: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组成单位,以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性活动为载体,以小组共同达成教学目标为目的,以小组总体成绩和个人在小组中的表现为评价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7.课题研究的实施

7.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教学实验是一项实践性、科学性、创造性、复杂性和主体性很强的教学实践活动,若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是不会成功的。因此,实验基础上一确定,我们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学习教育杂志、报刊等有关合作性学习及其相关的理论刊物,提高教师对这个研究课题的认识。然后再从中挑送四位精干的老师组成实验组。实验组的成员每两周参加一次理论学习、研讨活动。

7.2将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利用,实验班实施动态分组教学。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6-8人,每组成员在性

别、兴趣、能力、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等主要方面合理搭配,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小组之间合理竞争的公平性。

7.3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中。如:两位实验老师上同一课例,进行对比实验。课后共同砌磋、研究、取长补短,提高实验质量,开展说课,评课活动。每次听课后组织评课时,先让上课的老师说课,然后实验组老师根据听课中发现的问题开展评课活动,解决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直到取得较为一致的意见为止。

7.4制定实验目标,逐步深入研究。第一阶段是酝酿、研究、探索阶段。主要任务是组织学习理论;成立课题研究机构;制订计划,开展小组合作研究探索课,撰写心得。第二阶段是发展提高阶段。主要任务是推广―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经验,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各成员上好示范课;录制优质课例,积累资料,继续撰写教学心得和经验论文。第三阶段是深入探索,形成有本校特色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阶段。主要任务是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与其它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进行具体实验、研究、撰写实验报告。

7.5灵活运用,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会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我们认为,好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初中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我们将开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最优化教学研究。例如:渗透邱学华教授的尝试教学法的教学策略,试图构建―问题情境——出示尝试问题——自学讨论——解释应用——拓展提高‖的基本教学模式。

8.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

8.1 同桌合作

由自然班级中异质搭配的同桌两人组成。这种合作方式,学生的交往范围较小,所占时间不长,易操作,特别适用于低年级。如同桌互相合作寻找公式、互相检查预习情况、检查作业等,也可用于对难度不是很大的问题的讨论解决。

8.2小组合作

―小组‖一般是由邻座4至8人组成的学习小组,这是最常用的分组方式。一个教学班可分为4至6组。这种编组形式,要注意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小组合作学习应在教师整体教学思路的指导下,与全班的学习进程同步。这种形式尤其适合于我们的初一年级的学生。通常在小组合作之后,可以展开组际之间的学习竞争,以求得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例如学习《数据的收集》一课,小组成员每人收集一些关于长城的资料,然后把各人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小组合作写一篇颂扬长城的文章。组与组之间可以比赛,看看那一组的文章写得更好。

8.3 邻近合作

邻近合作是一种校外的学习形式,主要是由邻居或家长关系密切的学生组织成学习小组,一般2至4人为宜。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应选择责任心较强的学生担任学习组长,或选择较负责任的家庭作为学习的地点。如让邻近的同学合作调查所生活的村庄(街道、社区)的人们十年前、五十年前的生活是怎么的,今天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并把调查到的素材进行整理,到班上交流。这样既使他们进一步地了解自己所生活的地方是怎么样发展的,也培养了孩子们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这种形式由课内的合作关系延伸到课外的合作,让孩子在社会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扩展了孩子求知的视野,也密切了同学之间、邻里之间的人际关系。

另一类是选择性的合作学习,它可以打破原来的年级、班级、组别的界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合作对象,找―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学会选择、学会判断、学会思辩是人的必备的基本能力,让学生自己组建学习小组,有利于培养这些能力。如"自由合作"

这是―英雄所见略同‖而组合成的学习小组,人数多少不作限制,以不影响学习进展为宜。这种建组,扩大了学生自主的责权范围,更有利于他们对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自由合作小组适宜于对一些能展开争辩讨论的课文的学习.

8.31 给小组命名。由小组全体成员共同议定,一般有一定的内涵,或者代表该组成员的思想、观念、目标、意愿等,如雏鹰小队、蜜蜂小队、探索号……

8.32 给小组立标。一般由小组全体成员共同议定,它可以是一座奇异精致的造型,也可以是一面色彩艳丽的旗子,或者是一张小组成员的―全家福‖,利于组与组的识别。

8.33 成员分工。根据学习活动需要设主持人、记录员、汇报员、督查员、联络员(可以根据需要增减)。―主持人‖负责小组学习的组织管理、协调关系、控制进程等工作,如对各成员之间交流的方式选定、对讨论音量的调控、注意各成员之间情绪的变化等;―记录教学法研究员‖负责记录小组学习情况,并总结学习结果;―汇报员‖向全班汇报本小组学习结果;―督察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督促每位成员完成学习任务;―联络员‖负责与其他小组联系,争取帮助,使组与组之间相互激励,力争上进。

每组成员的分工,经过一段时间后轮换。合作学习小组隔一段时间也要重新组建,以相对平衡、自愿组合为原则,整个运作为动态管理流程。

8.34 配备。每个学习小组配一个―百宝箱‖,里面有小刀、剪刀、浆糊、学习用具,以及用于激励夺标的小红旗、小红花、分数卡、学习记录卡、向老师和同学示意帮助或抗议的红牌黄牌等,以利于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8.4合作学习的运作程序

合作学习的运作程序是灵活多样的。合作学习小组组建好以后,学生怎么样才能进入实质性的合作呢首先要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主题,其次是指导学生如何合作,再次是对合作效果作评价。其教学程序通常有四个阶段:

8.41 第一阶段:确定学习目标

a 读书思考———学生个体学习,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对新知识进行探索、尝试性的学习,为建构新的―认知图式‖作准备。

b质疑求异———学生在读书思考中,一般出现两种学习情况:一是把理解的知识进行了内化、整合;一是对不理解的知识质疑并提出。合作学习对后一种学习情况给予更大的关注,鼓励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难。

c确定目标———小学生读书质疑是自主学习的起步阶段。学生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提炼学习主题,列出学习菜单(学习方案),制定出学习的主要目标。

8.42第二阶段:组内合作学习

学生在主持人的组织下,根据教师的要求或者借助学习菜单,围绕学习主题进行交流讨论。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一阶段,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教师可以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并随机进行点拨指导。

8.43第三阶段:组际交流反馈

可分两个层面进行:①研究相同主题的学习小组之间,由联络员组成―信息中转站‖。联络点把各小组的学习结果带到信息中转站交流,做好记录,再回到原组报告。小组汇总意见后进行修正,再由汇报员向全班汇报小组学习情况。②研究不同主题的学习小组,在听其他小组汇报时,可以质疑,可以求教,也可以与不同主题的小组自由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完成所有主题的学习任务。

各小组向全体同学汇报学习结果,教师和其他各组同学进行分析,作出判断;大家共同切磋,共同分享讨论研究的成果,共同纠正错误,优化思想品质,提高学习能力。这一过程,教师注意不要轻易地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应引导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8.44第四阶段:学习效果评价

从合作技巧、合作效果、合作是否愉快、进步程度等四方面对合作小组和个人进行评分评奖,并做好记录,填写在各小组的学习卡里,也可以用喜讯的形式在班上公布或向家长报喜,激励学生再接再励,更上一层楼。评价可分层次进行:(1)学生的自我评价。个人有什么收获、经验或教训,都可以在小组或班上进行自我评价;(2)小组成员相互评价,个人从组员相互的评价中发现自己的长处或不足,用以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3)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际之间的合理竞争;(4)教师对小组或个人的评价。一般以小组评价为

主,个体评价为辅;评分可以分为―达标分‖和―进步分‖两种,重在发展性的评价导向,鼓励人人达标,组组夺标成功。

9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

数学课堂中,怎样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落到实处?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笔者认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在实践与探索的感想与体会:

9.1导情趣,营造宽松愉快的合作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学习工作,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而在情绪低落时,思路狭窄,思维迟钝。同样,学生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敢想、敢说、敢做、敢怀疑、敢标新立异。罗杰斯说过:―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

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就要因题而异,通过巧妙的诱导,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如教学―求数轴上两点间距离‖时,我改变以往师问生答的形式,而是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师生对抗赛。由学生任意报两个有理数,看谁最快地说出数轴上它们之间的距离。当学生才算出两三道题时,我已判断完毕。学生在―惊讶‖之余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老师如此神速?这里面肯定有什么奥秘?‖使得学生们带着渴求的心理去探索其中的规律,当学生为初步得出结论而高兴时,我又设计了有关―已知两点间距离和其中一点表示的数求另一数‖这一问题情境:一个学生说―只要用距离减去这个数‖:另一个学生说:―可以用距离减去这个数也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距离‖。两位同学谁说的对?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先探究,然后汇报,这样,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便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9.2导操作,培养协作互助的合作意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数学知识同样也离不开实践操作。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操作中享受到群体成功的喜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操作活动,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教师在引导操作时,要有意识地创设有利于合作的活动,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如下面在教学―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两个片段: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由面积相同的等边三角形组合而成的纸片与由面积相同的正方形组合而成的纸片。

教学片段一:用由面积相同的等边三角形组合而成的不同纸片能否折叠成多面体?同

学们以小组合作方式解决这一问题。他们一边操作一边研讨,得出方法和规律。

教学片段二:用面积相同的正方形组合而成的不同纸片能否折叠成正方体?折叠方法有何规律?学生先讨论规律,再一边操作一边研讨,得出方法和规律。……

通过操作,既发挥了学生的智慧,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一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两人(或多人)合作,能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也大大增强了学生协作互助的合作意识。

9.3、导质疑,激发共同探索的合作欲望。

― 学源于思,而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探索、常有创新。课堂合作学习中应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质疑问难的指导,让学生学会从知识的探索与对比中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得更为主动、更为深刻。如教学―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一课之前,教师布置一道预习题:―小丹今年10岁,过了10个生日,小丹的哥哥小冬从出生到现在过了三个生日,请想一想,小冬今年几岁?学生看了题,有的草率地说:―3岁‖。有的马上产生疑问:―妹妹10岁,哥哥怎么会才3岁呢?‖有的甚至问老师是不是把题目写错了。疑惑之际,老师说:题目没错,小冬到今年确实才过了三个生日,为什么会有这样情况呢?请大家复习小学中―年、月、日‖和―一元一次方程‖这两部分内容,小组内部先进行探究,看哪一组先得

出其中的奥秘。这样诱导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去合作讨论,大大激发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共同探索,合作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

9.4、导讨论,提高思维训练的合作效率。

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核心,小组讨论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和决定合作学习效果的优劣。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好讨论的契机,选择好讨论的内容,使讨论成为深化课堂教学、促进合作交流、参与互动、发展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9.41 在规律归纳中,引导学生讨论。

数学学科本身存在着许多有趣的规律和诱人的奥妙。当要概括学习内容、发现规律、

提取思维精华时,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积极地去发现,主动地去探求,自觉地去运用。从而不仅理解知识,更重要是学会了方法,锻炼了思维,培养了能力。如教学―同类项‖时,出示练习:

(1)找出下列多项式中的同类项:

①3x-2y+1+3y-2x-5 ②3x2y-2xy2+0.5xy2-1.5yx2

(2)判断下列各组式子中是同类项的是()

①-2xy3与5y3x ②-2abc与2xyz ③30与-0.33

④x2y与xy2 ⑤-2mn2与3n2m ⑥3x与-3x2

学生完成练习后,组织讨论,尝试归纳,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总结出其中的规律:(1)在多项式里,当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时,这两项为同类项;(2)所有常数项都是同类项。以后学生利用―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规律做类似的题目,速度快,准确率高。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了观察、比较、发现、归纳等方法。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到了自主解决问题的锻炼,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9.42 在理解知识点的关键处,引导学生讨论。

教学中,教师不能把某一知识的重点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发现。因为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知道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为什么,怎么做。例如,教学―同类项‖时,不是把这个规律的关键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引导小组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辩论、质疑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学生对规律就会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9.43、在出现难点,学生思维受阻时,引导学生讨论。

当知识出现难点、疑点,而使学生思维受阻,或优秀学生提出新见解而其他大部分学生不理解时,教师不能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应当及时抓住学生愤悱心理,组织小组讨论,促使学生思考探究,合作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时,课一开始,教师说:我们已经掌握了算术平方根的计算,下面我们进行计算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①②③④。当学生发现③、④两题永远开不尽方,而感到束手无策时,教师抓住时机引入课题,并组织小组讨论。这时学生会争先恐后地积极发言,从而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投入到创新学习的活动中去。

9.44、一题多解,思维发散时,引导学生讨论。

当某一问题有多种思路或解法时,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会勇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对有独到见解的同学要及时表扬鼓励。经常进行发散性训练,会使学生广开思路萌发创造性思维。例如,教学应用题:―学校准备添置一批课桌椅,原订购60套,每套100元。店方表示:如果多购,可以优惠。结果校方购了72套,每套减价3元,但商店获得同样多的利润。问每套课桌椅的成本是多少元?‖经过学生思考、讨论,找出4种不同的解法:

设每套课桌椅的成本是x元,由题意得:

①60(100-x)= 72(100-3-x)②60×100-60x = 72×(100-3)-72x③72x -60x = 72×(100-3)-60×100 ④x =

9.5导交流,增强思维创新的合作能力。

交流是小组讨论的拓展与延伸。要想实现―有效合作‖小组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小组合作如果缺乏交流或交流不畅,合作过程中就容易产生问题。小组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座谈、交谈、商讨、成果展示等,通过交流能增进理解、联络感情,达到心理共融和默契;及时了解同伴的学习情况,从而进行自我调整或互相调整,使合作得以滋润和优化;还可以提高交流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创新。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往往对一些问题有不同的见解,得出的结论也不尽一样。尊重和爱护学生的参与热情,对学生的每一步思维过程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有这样一道应用题:―学校团委组织65名新团员为学校建花坛搬砖.女同学每人每次搬6块,男同学每人每次搬8块,每人各搬了4次,共搬了1800块.问这些新团员中有多少名?‖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后再集体交流。结果一部分同学的方法是―把男同学搬的砖数与女同学所搬的砖数之和等于总砖数1800块。解法:设新团员中有x名男同学,由题意可得:32x + 24(65- x)=1800,解得x =30 ;有一小组的学生解法是:把所有同学每人每次都搬6块砖的总数,再加上男同学多搬的砖数等于1800块。解法:设新团员中有x名男同学,由题意可得:24×65 + 8x =1800,解得x =30;还有一小组学生根据生活中的情况,把所有同学每人每次都搬8块砖的总数,再减去女同学少搬的砖数等于18 00块。解法:设新团员中有x名女同学,则男同学有(65- x)名,由题意可得:32×65–8x =1800,解得x =35,则65–x =30名。共37+30=67(人)

……

对于小组讨论的共同智慧,在交流中教师给予充分地分析和积极地赞许,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提高了学生解题的技能技巧,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智力。

10.实验成果和体会

经过近1年多的实验,小组合作学习已显示出如下优越性:

10.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社会知识性。

教学过程中的人际交往,可以帮助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他人,有助于克服自我为中心,同伴间的经验及同伴间的交流活动的规则更有利于学生接受,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感及团结合作精神,培养合群性、利他性和社交技能。

10.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得多。下面笔者采用不同教法教学同一内容的比较表:

班级

101班

102班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传统教学法

教学内容

同类项

同类项

教师直接讲授时间

10分钟

22分钟

学生发言人数

35人

15人

讨论时间

10分钟

课堂作业

完成一般题和提高题

完成一般题

做题正确率

95%

83%

并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如笔者在教学《同类项》一课时,引导学生按提出猜想——实验探索——分组讨论——总结规律的步骤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让学生自己学,自行推导公式,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主动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全过程共设置学生小组讨论四次,以形成概念,掌握新知。教学效果甚佳,深受广大教师好评。

10.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是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指导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例如笔者在教学《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时,由于整个教学过程精心安排,设计的题目由易到难,并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沿着斜坡上,发挥团结互补的优势,连平时较差的学生也尝到了甜头,积极性很高。10.4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实验二载,略见成效。实验班考试优秀率、及格率逐步上升,学生的计算、操作、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都有明显

提高。例1:笔者原执教的两个班成绩相当,经过一年的试验,实验班学生成绩已有明显提高,下面是他执教两个班成绩对比统计表。

班别

教法

实验前

实验后

02-03学年度第二学期末考

03-04学年度第一学期中考

03-04学年度第一学期末考

人均分

及格

优秀

人均分

及格

优秀

人均分

及格

优秀

实验班

小组合作学习 78.6

88.3%

58.3%

80.2

91.6%

66.7%

85.1

93.3%

73.3%

对照班

讲授法

77.9

87.9%

50.6%

76.4

84.5%

63.4%

80.8

91.3%

61.7%

例2:101班原是全年级中数学成绩最差的班级,笔者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一学期后成绩提高较快。下面是101班实验前后与对照班的成绩对照表:

(实验前一个学期)

班别

学生人数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实验班

56

66.7

21.7%

73.9%

对照班

56

78.6

39.1%

87.0%

(实验后一个学期)

浅谈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应用

浅谈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应用 自主合作探究是中职语文教学的学习方式。从这种学习方式的探究、营造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发展学生的个性四方面展开阐述,实现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课堂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自主合作探究空间自主学习能力主体有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其中“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指自主学习的能力。新时代,信息、知识日益更新。对于中职生来说,在校的时间有限,因此学到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也是有限的。而学生未来的发展,依赖更新更多的知识,所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及其重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培养中职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向上做了一些努力。 一、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传统教育模式忽视人的发展,而自主学习模式符合尊重个性、重视个性发展的现代教育原则,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美国近年来兴起的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才是学生学习的真正过程,作为教师教学应致力于刺激学习者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使学生能够

在老师的指导下,善于发现、学会思考、创新意识,最终实现自主发展。 作为当代的教师,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倾听,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心体会,综合得出自己的知识。用知识去判断自己所看、所听、所思、所想,让学生积极地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思想,验证自己的知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凡是老师说的都是对的,凡是书本上的知识都是我们该学的教育模式。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学生自学的能力,促进学生通过实践验证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老师只是作为引导者,解说者,答疑者。以合作的方式来引导教学,我们不能将自己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我们要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实践,一起验证所学的知识。教师必须融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了解人之差异,了解其所思所想,了解其如何思,如何想。只有如此,教师才能对每个个体把握,使自己成为引导者、解说者、答疑者的智者,才能实现学习方式的改革。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去努力。 (一)语文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主导是教师 语文课堂不仅是语文老师的课堂,更是每个学生的课堂。在语文课堂上,通过创设小组竞争,全班讨论的环节,给予学生做学习主人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

自主合作探究 开题报告

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三五” 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申报表 课题名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林井江 负责人所在单位(公章) 前郭县宝甸小学 填表日期

一、基本情况

二、课题论证与研究设计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改善学习方式是课改目标之一,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到几亿人、几代人生命质量的宏大工程。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而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如果一个在学校中度过9年或12年学习生活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也就难免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我们很难想像,在他(她)的一生中,能够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能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能够不唯书、不唯上,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即让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理解,而又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理解形成与获得的过程中,增进数学的学习情感,学会与人交流,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与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心里都得到不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此,我们今天必须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是这次课题的切入点和实施新课程的主旋律。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的目的有四点: 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的新的学习方式。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理论价值:追求教学过程中教学各要素的协调、和谐,强调师生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实现学生高效学习、自主发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试图从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集体备课的有效性两个主要层面来进行探索,努力寻找出小学高效课堂的特征和规律,并有针对性制定促进策略,探讨促进的方法,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凸显教育本质功能的实现。 实践价值:本课题研究的重要价值就是体现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这一实践层面。更加追求质量的发展。强调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规模与质量、效益达到有机的协调统一。 本课题以本校为研究基地,以本校教师为主要的研究队伍,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本项研究将促使我们不断思考,逐步树立新的课堂教学观、师生观、活动观、评价观等观念;将推动师资校本培训进程,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锻炼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将推进本校的课堂改革,使试验班的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乐园,造就一批全县课堂教学改革的先进教师。推动新一轮课程改革。 2.课题研究目标、主要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主要创新点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研究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研究 在新课程实验的实践中,我们应改变已习惯了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和教学观念。切实在课堂中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新的教学观、教学方式去面对课堂、面对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关注学生的实情,了解学生的需要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被灌输的器皿,不是书本的奴隶,不是教师的“应声虫”,而是具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因此,真正的教学应该从关注学生的实情,了解学生的需要开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目标的制定、方法的选择、过程的安排、氛围的创设。 过去,教科书是完全按照知识体系编写的,如今是从学生喜欢的生活中的场景,情境入手选择内容,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情境主题。教学时,尽可以让学生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作为重点来学,并试着去和学生商量,商量这节课想学什么,想怎么学,商量达到什么样的结果。从而构建一个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探究式的练习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能力,养成积极探究未知世界态度的一项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则要真正的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灵活的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机械的执行课前的课程设计。随着一阵清脆的铃声,上课开始。今天的问候语变了,“同学们,过年好”“老师,新年快乐”对联、倒福、灯笼、鲜花,都进了教室,到处洋溢着过年的喜庆。其实,这只是《本命年的回想》的教学课堂。课上,主要围绕“我们这儿(南方)的春节怎么过?北方的春节是怎样的呢?现在过年和过去有什么不同?过年时你最爱干什么?你想过什么样的春节?”这几个学生最了解、最清楚、想知道、想表达的话题展开。在讲到对联时,教师

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笋岗小学曾如红 语文《基础教育理论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是时代发展要求学生的新的学习方式。为此,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全方位、多途径地改革课堂教学,认真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一、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的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的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它强调的是学习的主体对自己活动的对象和过程具有自主支配和控制的权利,以实现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的能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在教学中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教学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1、激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主动地积极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课前激趣。充分利用课前3分钟,组织有效的各种

语文活动,如:开展“每天新闻发布会”、“猜一猜”、“我想说”、“音乐欣赏”等活动,创设了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喜闻乐见,从而有效地促使学生产生高昂的学习热情,为上好一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二是激趣引入课文。一堂课开头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成功与否。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课文的引入,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生动的谈话、动情的描述……把学生的思维、情绪引入到教学中来。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一上课,我并不急于讲课,而是运用多媒体先让学生欣赏《桂林山水》的风光影片。看完影片,当同学们还沉浸在美妙的画面中时,引导学生通过读书体会桂林山水的美。这样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自主地学习并加以体会,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是激发课后兴趣。兴趣的培养不单在课前、课中,课外学习同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课文的学习,更要重视延伸到课外的学习,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各种课外书籍,培养学生爱读书的良好习惯。如:教学完《草船借箭》一文后,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寻找、领略诸葛亮的的聪明才智的故事,要求学生自觉阅读长篇小说《三国演义》,课后开展“故事会”。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很多。开展读书节活动、进行手抄报竞赛、各种语文课外活动等,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2、创设“动态”课堂,放手让学生自学。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键是要让课堂“动”起来,调动学生的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谈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认识 所谓“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一种建立在互助合作基础上的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师组织下的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方式,是一种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和课程的学习任务把班级的同学划分成若干组,小组的成员通过师生、生生合作进行自学、讨论、交流和操作、探索、研究等活动形式,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它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可实施性。它对于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降低学习难度,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识品质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下面就来谈谈我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几点认识。 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有利于美术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最优化。 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要对班级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把全班学生搭配成若干异质的学习小组,一般四至六人为一组。通常是以以下几种方式建组: 1、根据学生的常规固定座位,就近组成学习小组。根据学生人数及情况可采取多种座位排列的方法 ①双马蹄形排列法;②“T”型排列法; ③田字格排列;④梅花形排列以及自由排列等。 2、根据学生的小群体来分

在学生中,有一种不用组织而自然形成的“小群体”。由于小群体中的成员之间有共同的行为模式,有较强的凝聚力,再加上在这个小组中,学生的精神是自由的,所创造的氛围是宽松的,从而孩子的天性能得到充分发挥,成员之间能产生较强的互相促进的力量。在这种形式的分组中,教师把分组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小群体,改变平时固定的座位,自己来选择自己的学习伙伴,这种学习小组的学习伙伴是相对稳定的。 3、根据学生的能力与学具准备情况来分 (1)小组之间合作 随着新课标的推广实施,美术课教材更加强调了趣味性,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还强调了探索性和研究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和种种问题,要通过学习他们讨论尝试得出结果,促进了学生的思考和研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由于实验教材的活动方式非常多,进行班级集体活动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从中认识美术、感受美术。又因现在的美术课涵盖的范围广,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在每一课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以完成不断变换的教学内容。可是由于受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有些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孩子学习材料准备不足较难完成作业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资源互补,小组成员把自己准备的材料集中起来,共同使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发挥每个人现有的学具,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心 得体会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改革,其出发点就是学生是学 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发展、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语文课程 改革的基本理念。下面就谈一下自己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中的 感受。 一、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站在课程改革的前沿阵地,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导下,启用新方法、探索新思路、构筑新 课堂。力求让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呢?主要是学生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自己能学懂的,教师不教,学生自己能提出的,教师不代劳。教师在课堂中要抓准机会,创设条件,让学生 自主深入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在玩、说、练、议中学习语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我 们语文教研组采用的是“以学定教、顺学而教、顺学而导”的教 学模式。 语文教学中有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基本是放手让 学生去学,精读课文教师则采用“初读课文,畅谈收获──合作

探究,解读文本──巩固梳理,拓展应用”课时根据具体的文本 来决定。 下面结合自己参与语文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感 受。 1、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目标要明确,学生能一目了然,切 忌学习目标过多,让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引起消极情绪。 2、导课的设计。导课的设计要采用多样的方式,如“故事导 入法、谜语导入法、预习导入法、疑问导入法”等等,或者采用 游戏导入法,目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达到快乐学习的境界。 3、学法指导。学法指导也就是学习方法、活动方式的指导及 疑难问题的提示等。每节课知识学生掌握的如何,学习方法的指 导起到了关键作用。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 随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由“学会”变为“会学”。 存在的问题及疑惑: 1、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不到位,课前自主学习效果不太显著。 以至导致课前预习收效不大。 2、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拓展延伸部分 没有完全发挥出它的作用。在备课中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但由于 往往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使这部分内容大打折扣,为了完成所谓 的教学任务,蜻蜓点水,点到即止,没有起到拓展延伸的真正实效。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阶段总结

农村初中自主、合作、探究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阶段总结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是省级重点课题。该课题于2013年9月启动,经过这2年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将研究工作小结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现行的语文教学,一般是以班级为基本的组织形式进行课堂活动。它是把学生个体学习组织成群体学习的一种活动形式。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课堂教学是封闭的,教育活动形式单一,方法呆板,语文学习与生活严重脱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依附性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因此,改变现有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倡导有效的教学势在必行,开展小学语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正是体现了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的要求。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语文学习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语文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目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综合体现在人才的竞争,更体现在综合国力的竞争。合作交流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那种单一化、模式化、教条化的弊病。改变人才培养的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使现在的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 学生合作与交流是新课程所极力倡导的教学方式之一.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很多优越性,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同时也促进了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发展。 我们注意到,在目前相当一部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只重形式,追求表面热闹,不求实效。我们也发现,大多数教师只是为了表明自己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同时证明自己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重视而在教学中采用学生合作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的学生合作学习是一种以由外而内的方式产生的,亦即:并不是教师出于真实的内在的迫切的教学需要而产生的教学实践智慧。有的

小学科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摘要】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如何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认为,改变传统学习方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习科学时能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是小学科学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本人通过实践,初步形成了一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得以优化,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得以落实,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改善,学生的科学素养有了极大的提升。 一、引言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科学与技术的日新月异,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已经越来越依靠科学与技术。每一位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必须具有科学素质。当今时代,人们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所以,科学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小学科学课程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通过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新课程改革对小学科学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推出了全新的课程理念,小学科学课程要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宗旨,以促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发展科学思维和语言水平,获得科学探究的相关技能和方法,培养热爱科学、善于思考、求真务实、互助合作、保护环境和呵护健康的生活态度,是科学课程的主要任务。《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不是一种单一的、刻板的教学过程,而是一种具有自己独特特点的有效教育方法,不但在科学教育里能够使用,而且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中也能发挥很好的作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和科学课程有着天然的联系,探究是科学家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主要方法。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小学科学课程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式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自主合作探究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现阶段在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是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 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 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时代的呼唤,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处于课程改革的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要领悟改革的真谛,顺应改革的思路,以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课标》的精神为指导,确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力改革课堂教学,探寻一种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提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理论建构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咼。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

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 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们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尽、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 (二)研究目的1、分析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自主

关于对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认识

关于对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认识 韩立福教授在辅导中告诉我们:基于新的知识观和新的学习观,新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的活动,决不是教师片面灌输的被动的活动”,“知识”并不是靠教师传递的,而是学习者自身主动建构的。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教师角色要发生本质性转变,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和研究者。这种新教学观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建构过程,教师在适当情境下给予智慧型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 今天的教育审视的不是教师教得如何,而是学生学得如何。在研究借鉴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此模式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嵌入问题训练模式。该阶段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在于将问题嵌入导入新课和讲解新课的环节。 第二阶段是问题导学案教学模式。此阶段的教学流程是复习旧课,巩固知识;自主导学,合作指导;小组展示,规范指导;问题训练,科学指导;总结概括,提升意义。 第三阶段是问题发现生成模式。包括创设情境,呈现目标;问题导入,评价学习;问题生成,合作解决;问题训练,科学指导;总结概括,提升意义。 第四阶段是问题展示解决模式。此种教学模式由创设情境,呈现目标;小组合作,呈现问题;展示解决,合作评价;解决训练,科学评价;总结概括,提升意义五部分组成。 最后一个阶段才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模式。 综合这几个阶段的教学流程,我们不难看出,随着每个阶段的逐步提升,学生的活动所占教学时间越来越多,学生的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到新课标提倡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逐步回归给学生,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关注了个体差异,实现着“让每个学生都成功”的教学观念。韩教授的“先学后导”新思维,新行动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中体现的充分自然。 我们收各种因素的限制,目前的教学只停留在第三阶段,今后将努力学习教育理论,转变观念,大胆尝试,不断吸收总结经验,丰富自己的教学行为,使之更快实现高效课堂。

自主合作探究开题报告

省教育学会“十三五” 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申报表 课题名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研究课题负责人林井江 负责人所在单位(公章) 前郭县宝甸小学 填表日期

一、基本情况

二、课题论证与研究设计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改善学习方式是课改目标之一,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到几亿人、几代人生命质量的宏大工程。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而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如果一个在学校中度过9年或12年学习生活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容也就难免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我们很难想像,在他(她)的一生中,能够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能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能够不唯书、不唯上,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即让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理解,而又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理解形成与获得的过程中,增进数学的学习情感,学会与人交流,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与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心里都得到不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此,我们今天必须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是这次课题的切入点和实施新课程的主旋律。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的目的有四点: 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策略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南漳县东巩镇完全学小学李文先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其目的就是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终生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的语文素养反映了其学习语文的综合品质,包含语文知识与能力、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因素,内容多元性和学习过程性的特点,决定了必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综合性、开放性的语文教学体系。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以一个新的视角重新建构语文教学的课堂设计。通过学生自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体验,对众多语文信息的搜集和处理,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逐步形成语文素养,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情感结构和学习品质结构,都得以自主的变革和发展。因此,“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有效方法,更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必然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这一学习方式的有效实施。 (一)转变观念,重塑角色,创设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情境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内容的制定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过程的控制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和服从的地位,自主探究、创新意识被严重束缚,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教师角色的改变。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对话和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愉悦的、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教师角色的改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教学气氛。 1、多一些民主和平等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安全的教学氛围。要凸现学生主体,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从而使自身的语文素养在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和发展。课堂上不要有这样或那样的清规戒律,要有目的地拓宽学生自主活动的天地,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与学生商量后确定,如“同学们是否愿意把这首诗歌的内容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你能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吗?”、“你是否把你的看法和同桌进行交流?”等。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师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对话,学生的心灵才会舒展,愉悦地进入学习情境。 2、多一些信任和尊重 一方面是相信学生的能力,小学生尽管年龄小,但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已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给他们充分展示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每个学生都应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尊严、权利、灵感和积极性的尊重,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的肯定。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对学习较差的学生,也要鼓励其“我能行”的信念,让他们“抬起头来走路”。在教学时,经常用“你真行”、“想一想,你肯定会说好的”、“你真聪明,连老师也没想到”、“你的理解确实有独到之处”等语言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更好地在语文学习实践中积极主动地探索。 3、多一些宽容和激励 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基础的局限,难免常常会表现出幼稚和无知。尤其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探索的结果可能是片面的、错误的,甚至是荒唐可笑的。这时教师要宽容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摸索他们的思维方式,允许学生出现错误,鼓励学生对教师、教材提出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与教师的教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与教师的教 ——有效的教与学 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培养其自主合作探究学能力,使其学会学习,提高其自学能力,是当代教师时代所需职责所在。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是现代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学生个性为宗旨,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更好地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谈谈本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学生与老师明确什么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叶圣陶先生说过“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在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这一句话说出了预习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学中,重视预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创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晨兴中学 李振永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教师以及课堂教学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以往的“专制型”教学形式已经悄然而去,取而代之的是“民主型”课堂教学形式,学生课堂上的“被动型”学已逐步转变为“自主型”学,任务型教学模式深入课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来提高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践,提高有效性 一、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认识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是指通过教师的正确、科学、有效地指导,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相互间合作学习,并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研究,从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学习品质,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尤其是培养创新人格和创新性学习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例如,探究学习既可能是自主的,也可能是他主的,既可能是个体探究,也可能是合作探究。由此可见,真正有效的学习方式应该是这三种学习方式的恰当组合,至于如何组合,则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实践应用 基于上述认识,在初中教学中进行了具体做法如下:以《Go for it!》八年级上册Unit 10为例说明。 1.自主学习、收集信息阶段。本阶段为本单元起始阶段,主要让学生自学生词,收集与谈论职业这一话题相关的词汇和句型。跟读录音,完成听力练习以及通过pairwork初步掌握该单元功能性语言。 2.合作、探究学习阶段。该阶段以任务型教学为主,明确任务,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完成学习任务。首先,以My Dream Job为主题,精心设计了Draw and Talk这个活动任务,然后把活动过程交给学生,由学生自由组合,自行分工合作,完成自画像、写句子和互相猜测理想职业等交流活动。随后,以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为题,设计了My Resolutions活动任务。组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题研究计划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研究分析 开展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来提高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个体优势和群体协作功能,相互学习、交流、启迪和帮助,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逐步学会学习。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索式学习;变静态学习为重视实践操作;变个体学习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课题研究方向、目标和内容 1.研究方向 本课题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对实施本模式的教学观、学生观、活动观、评价观与实施策略形成一些规律性认识;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精神成长。 2、研究目标: (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的新的学习方式。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3.研究内容 ①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②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理念、策略、流程、评价标准和特点研究;③同一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如何采用相应变式的策略研究 三.实施计划: 1、围绕课题的基本模式进行备课,要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正确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注重方法,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一节没有“生气”的课,学生是掌握不了知识的,因为这样的课吸引不了他们的注意力。课堂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对于重点知识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归纳,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把班级学生每4——6人分成一组,选好小组长,充分发挥学生个体优势和群体协作功能,相互学习、交流、启迪和帮助。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呢?我就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谈谈自己几年来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参与教学的氛围,让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参与教学过程,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管理和控制学习环境,自己设置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控制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丰富的信息资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取出所需要的资料,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能力。教学过程要着眼于学生主动学习,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要能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所学知识;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管理和控制学习环境,自己设置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控制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收集资料,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以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就是要学生在上课时积极思考、主动提问、主动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或者对他人意见做出评价,做到在学习过程中主动预习、主动复习,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等。 比如,我在上《锡林郭勒大草原》一课,对于草原,很多山村的孩子只从一些片段或者是一些图片上有一点认识,真正到过大草原的根本就没有,我也没去过大草原!那怎么办呢?我根据各个学生的情况,布置各种不同的任务,从各个渠道去收集和认识大草原,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孩子都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老师的表扬,自己要求学习的劲头、求知欲望更浓,对课文理解就更深刻,就更能感受到作者文章要表达的情感,课文教学目的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老师也成功的把学生引上爱学习的路上!比起老师眉飞色舞、滔滔不绝的灌输,学生被动的当录音机效果,不言而喻! 另外,课堂教学应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自主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二,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 合作学习是针对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小组合作研究是学习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组织形式,现代社会的许多创新成果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疑难问题的解决常常需要多个个体的协作。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就学习而言,学生学会合作,享受到合作学习的成功喜悦,便会加强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学习。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合作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在《东郭先生和狼》一课中,我没有急着讲授课文内容,我也没要求学生要怎样去了解课文,我只布置一个任务:全班同学在各组组长的组织下,编演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看哪

探索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文档资料

探索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 一、不断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的重心或出发点在于学生方面,教是为学服务,而不是要学服从教。因此,课堂教学的主人翁应是学生。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浓厚的学习兴趣。 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2、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 3、利用数学本身的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将枯燥的内容生动化,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又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并强化其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合作创新,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数学新课标》指出“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提倡的学生学习中交流合作应是多向的,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体现了学习的民主性和开放性,让学生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协作,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讨论,并通过交流合作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积极大方的展示自我,培养合作意识和品质,实现教与学灵动与共鸣。心理学家肯定的指出:“不合作,就没有成功。” 1、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浅谈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浅谈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雅长中心校:补小艳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的理念,也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自主学习”能唤醒学生的主动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真正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和蔼的课堂气氛,是自主学习的前提 第一,更新观念,转换角色。教师要多给一点微笑,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淋浴的都是阳光与雨露。对学生出色的表现给予微笑,是一种欣赏、一种激励,学生即使出错,做错了也不妨“容错”,给予其热情的鼓励,引导其“改错”。其次,要给予学生信任,尊重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信任,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我常说“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的发现”、“相信你,你能行。”等,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保证高涨的热情。 第二,自由选择,民主和谐。在平时的课堂中,“谁想到了什么”“想说就说吧”“我也不太清楚,咱们一起来研究”这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话语,激活了整个课堂。学生们可以不举手直接站起来发言,可以与前后左右的同学讨论,也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找合适的伙伴合作。让学生自由选择合作对象,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尽可能地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它可以使得课堂变得更加灵活,更加开放,学生有了更多的思维空间,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如:教学《祁黄羊》一课的过程中,读书时,我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段落、句群进行朗读或默读;作业时,允许学生在布置的作业范围内选择作业;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真正的平等关系。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课堂上充满了民主、和谐的气氛。

2,浓厚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导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愿望和要求,就能真正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通过讲故事,听录音,看录像,做游戏等形势,让学生快乐地进入到学习中来,使学生要学、想学、乐学,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把学习看作是一种有趣地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还应特别关注全体学生,注意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并且承认这种差异,从而更有针对性的、更有效的采用不同的方法,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人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成功是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喜悦,尤其是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收获,哪怕是极其微小的。特级教师王兰说:“不是聪明的孩子常受到表扬,而是表扬使孩子更聪明。”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要和善,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不轻易否定学生奇怪的观点、莫名的想法,经常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增强自信,体验成功。如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学后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我呢?则参与讨论,适时给予点拨,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要求解答刚才那些疑难问题。事实上学生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学懂了课文,这时我评价说:“你们真行,真会动脑筋,靠自己的反复读,用心想,发挥集体的智慧,学懂了课文。”在这环节中,教师的“导”已在小组讨论中完成,只是学生感觉不到这是教师在教他们,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能力,也实现了真正意义的自主学习,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打下了基础。 3、充足的学习时间,是自主学习的保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