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形势与政策题库汇总

形势与政策题库汇总

关于题库如何给的问题,我们统一下要求,填空、选择题,不给,20分让他们自己做。简单题可以把题目范围给他们,论述和材料分析可以在讲题目的同时把答案给他们稍微分析下

形势与政策题库(第一讲至第三讲)

一、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时候成立的?(C)

A.1921年7月23日 B.1923年7月1日

C.1921年7月1日

D.1927年7月1日

2、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的起义是哪次?(A)

A.南昌起义

B.武昌起义

C.辛亥革命

D.省港大罢工

3、基本形成的土地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哪一年?(B)

A.1927年

B.1931年

C.1956年

D.1949年

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是谁?(C)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 陈潭秋

5、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出征的首战告捷是哪次战役?(B)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大捷

C.五卅运动

D.

6、我国第一颗氢弹是何时成功爆炸的?

A. 1958年5月17日

B. 1964年10月16日

C. 1967年6月17日

D. 1978年12月18日

7、西藏是何时和平解放的?(D)

A. 1949年9月

B. 1954年9月

C. 1956年4月

D. 1951年10月

8、我国第一颗氢弹是何时成功爆炸的?(A)

A. 1967年6月17日

B. 1970年4月24日

C. 1964年10月16日

D. 1971年10月25日

9、邓小平在1978年3月召开的科学大会上提出了什么著名论断?(B)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 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 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0、以下哪个不是党的纪律处分?(B)

A.警告

B.党内记过

C.留党察看

D.开除党籍

11、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c)

A.6% B. 7% C. 8% D. 9%

12、美国的量化(A)政策给全时间带来输入性通货膨胀;

A.宽松的货币 B。紧缩的货币C。适度紧缩的货币 D.无作为的货币

13、国外住房保障形式中,政府直接投资建设出租房的模式以(B)国家为代表;

A.新加坡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1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现实问题是(B)

A.确保公民公平参与的机会

B.实现社会经济的公平发展

C. 实现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

D.实现社会稳定

15、我国已经进入(A)收入国家的行列

A.中等偏上

B.中等偏下

C.中等

D.高收入

16、健全的(C)设计是公共租赁住房发展的基础

A.法规

B.规章

C.制度

D.方案

17、中国家庭拥有自己的住房率是比较高的,家庭自有住房率为(c)

A.60%

B.70%

C.80%

D.90%

18、2011年4月21日,央行再次宣布上调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c)个百分点

A.0.1

B.0.2

C.0.5

D. 0.25

19、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A)是主要马车

A消费 B.投资 C.出口 D.以上都不是

20、温家宝总理在第65届联大一般性辩论的讲话中提出,中国所倡导的和平发展的精髓是____。(A)

A、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

B、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用和平的手段争取国际和平

C、以和谐的精神促进国际和谐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

D、用和平的手段来争取国际和平以和谐的精神促进国际和谐

21、参加本届上海世博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总数目是____。(C)

A、200

B、221 A、242 B、246

22、2011年1月11日,中国歼20隐形战斗机在成都进行___________次升空飞行测试,整个过程在歼10S战斗教练机陪伴下完成,历时约18分钟,取得成功。(A)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23、2011年2月11日,埃及总统___________辞职,埃及紧张局势缓解,美国市场原油、黄金价格下跌,全球股市普遍上涨。 (B)

A.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

B.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

C.奥马尔〃苏莱曼

D.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

24、由中美两国元首共同倡导建立的中美高级对话机制是____。(C)

A、中美战略对话

B、中美经济对话

C、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

D、中美首脑

二、填空题

1、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2、“十二五”规划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3、2011年7月1日上午,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庆祝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主持会议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长吴邦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习近平同志宣读了《中共中央关于表彰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决定》。

4、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6、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期望经济出现三部曲:(刺激政策)退出、经济适当减速、(物价上涨)势头得到控制。7、201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11年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就是要稳增长、调结构、防通胀、促改革、惠民生。

8、 2011年这一年,发达国家高失业率使居民消费增长疲弱,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中国商品的需求;(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贸易摩擦明显增多;(人民币)一定幅度的升值也会影响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同时,我国将不断完善进口促进政策,扩大先进技术设备、能源原材料进口,扩大高档消费品的进口,改善贸易平衡状况。

9、通货膨胀和债务危机成为当前世界经济两大难题

10、2011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____(1973)号决议,同意在____(利比亚)设立禁飞区。自19日晚开始,法国、英国和美国连续对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

11、2011年5月7日来自东盟成员国的领导人齐聚雅加达,讨论东盟经济发展、2015年建成东盟共同体等议题。东盟全称是____(东南亚国家联盟),目前东盟的成员国共有____。(10个)

12、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地时间2011年5月1日23时35分在白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美国已经完成了消灭基地组织头目____的行动。(本〃拉登)

13、2011年7月19日,西藏和平解放____(60)周年庆祝大会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代表团团长____(习近平)出席庆祝活动并发表讲话。

14、第____(66)届联合国大会2011年9月13日下午在____(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联大由联合国____(193)个会员国组成,是联合国主要的政策审议机构。

三、简答题

1、简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2、简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

答:即“八荣八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3、“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六、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八、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九、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十、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一、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十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二五”规划而奋斗

4、辛亥革命的意义有哪些

答: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5、五星红旗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答: 五星红旗的含义:旗面的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相互关系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6、简述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三大事件及三大成就的主要内容。

答:三大事件:(1)、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3)、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大成就:(1)、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7、我国目前经济所面临的五大风险?

(1)、是价格上涨的压力加大。(2)、是粮食稳定增产、农民稳定增收的压力加大。(3)、是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难度加大。(4)、是拓展外需的难度加大。(5)、是资源环境约束的压力加大。

8、千方百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当前最重要的是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是毫不放松地抓好农业和粮食生产。(2)、是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给物价上涨提供货币条件。(3)、是全面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

9、简述“金砖四国”及其影响

金砖四国传统“金砖四国”(BRIC)引用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英文首字母。由于该词与英语单词的砖(B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四国”。南非加入后,其英文单词将变为“BRICS”,并改称为“金砖国家”。金砖国家寻求形成一个“政治俱乐部”或“联盟”,从而“把不断增长的经济力量,转换为更大的地缘政治影响力”。金砖国家拥有众多人口,在全球经济总量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金砖国家除注重推动本国经济发展外,还努力提高各自国家的社会发展水平。从目前的情况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无疑会为世界多极化作出巨大贡献。金砖国家在金融改革、全球气候变化大会等重要国际事务上发挥了重要乃至决定性作用。例如,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印度和巴西采取共同立场,认为保护环境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必须坚持《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四、论述题

1、我国在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应如何理解?

(1)、区域发展部平衡,(2)、城乡发展不平衡(3)、不同阶层收入差距拉大(4)、国企与民企的分配问题,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不公平竞争问题(5)\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经济增长质量不高;(6)、物价上升,通货膨胀,房价偏高,影响经济的长期平稳发展,(7)、经济与资源,人口环境的矛盾突出。(8)、过于偏重GDP的增长,不注重人民群众收入的提高,幸福感的提升,社会进步较为迟缓(9)、产业结构不太合理,农业比重较大,占用劳动力较多,生产效率低;(10)、城市化率低,人口城市化进度落后于城市面积的城市化;

对策:(1)、切实执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原崛起,中部崛起,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成渝等区域发展战略,国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环境的建设吸引国内外的投资,缩小地区差异;(2)、要加快城市化进程,改革户籍制度,重点实现人口城市化,不断的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产业和服务业转移。发展现代化的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程度,兴修现代化水利设施,提高劳动生产率。(3)、要通过政府的政策,法律引导,提高民众的现金收入和其他财产性收入,通过税收政策,二次分配,缩小不同阶层的收入差距。限制国企等垄断性企业的收入。(4)、给予中外企业,国企民企同样的发展,竞争,融资等环境,公平竞争。(5)、国家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重点是发展现代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科技强国。(6)、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和素质。切实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7)、转变发展观念,从单一的忠实GDP增长到注重人的发展,社会进步为主。(8)、国家要实现宏观调控,强力控制物价,保证经济平稳运行。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2、2011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任务?

一、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增加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等方面和中小企业、居民消费、欠发达地区支持力度,支持重点领域改革。二、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1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2是积极稳妥推进

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3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抓紧研究提出培育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强化政策支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4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5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三、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要巩固农产品保障供给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完善农业补贴和价格支持制度。提高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格水平。要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对农民创业的金融和财税支持,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要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深化资源价格和财税体制改革。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要进一步优化所有制结构。五、推动出口稳定增长,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坚持开拓国际市场和扩大国内市场并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保持外需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要努力扩大就业。引导和促进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要优先发展教育,改善教育办学条件。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思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竞争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空间。

3、为什么ECFA的签署是两岸关系和和平发展的里程碑

一是两岸经济协议的签署有利于两岸政治互信的巩固与发展。两岸经济协议既是两岸经济交流与发展的需要,也是两岸政治互信初步建立的产物,也将进一步推动两岸之间的政治互信的巩固。台湾《中国时报》评论认为:ECFA“既是两岸经贸迈向正常化的重要基本,也是检验两岸最高领导人政治互信与政策合作的重要试金石”。二是两岸经济协议的签署有利于两岸经济的密切化。它是两岸经济整合的重要一步,有利于“两岸经济共同体”的建构与发展。所以,大陆学者认为:ECFA的签署反映两岸携手驾驭市场经济力量,让正常化经济关系继续发展,达成合作互惠的格局,以共同应对全球金融与经济危机,适应亚太区域经济整合的趋势。三是两岸经济协议的签署有利于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时代的深化。两岸经济协议的签署将有助于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全面深化,也为两岸政治、社会及文化等方面关系的发展奠定基础,创造经济条件。协议的签署将消除台湾海峡两岸最后的许多贸易和投资壁垒,将为两岸交流互动开展新局。四是两岸经济协议的签署有利于两岸社会的一体化进程。有利于两岸社会与人员的交流乃至于两岸由“经济一体化”走向“社会融合化”。

五是两岸经济协议的签署有利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局面的巩固与发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需要四大“支柱”来支撑,经济、社会文化与政治、军事是四大支柱。两岸经济协议的签署是奠定了第一根支柱,具有指标意义。美国国务院前官员谢淑丽称:“大陆和台湾之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很可能令局势更加稳定。从台湾自身的安全来说,这完全是件积极的事,当然对美国自身的国家安全利益来说也是如此。”

4、为什么说中美日益成为命运共同体,但未来中美关系需要重新平衡?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的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也随之上升。美中两国将在未来国际政治经济结构中共同扮演关键的角色,两国关系必须提升到新层次。两国的新一代领袖有机会实现这样的构想,使两国“成为世界进步与繁荣、和平与稳定的中流砥柱”。中美关系向前发展是大势所趋,美中两国“同舟共济”,建立“生命共同体”,携手处理日益纷繁的世界性难题,这是全球金融危机下的外交新局,也是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新格局。

中美关系从范围来讲是扩大了,由经济一个领域,扩大到了战略与经济连个领域;深度

拓深了由经济问题的的对话,扩大到经济战略与其他各方面战略的对话。把一个主题划分成了两个主题,并细化和深化处理。中美从原先的“战略经济对话”,变成即将开始的“战略与经济对话”,多了一个“与”字,这个“与”的含义还是很丰富的,过去这是两场对话,一个是战略对话,一个是战略经济对话,现在合二为一,把两个对话的级别大大提高了,经济对话过去是部长级的,战略对话是副总理级的,现在合二为一,就是把两个对话都提高到副总理级,这是一;第二个含义,效率大大提高了,过去这两场对话不是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举行,分别举行,现在合二为一以后,就可以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举行,两国的领导人可以一次性参与到这两场重要的对话之中,这个对提高效率是非常好的;第三个含义,战略性的比重加大了,战略性的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结合也更加密切了,在过去,经济对话往往会拘泥一些具体的问题,两国的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等等问题,一些战略性的对话是在比较大的宏观问题上,不涉及具体问题,现在两者结合起来,可以互相弥补,经济对话在具体问题,从战略的角度来看待,来分析,来进行对话,战略性的问题也要涉及具体的问题,两者结合起来以后,战略性的比重加大,具体的问题上升到战略的角度来加以处理,所以这个对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很有价值的,意义也很重大的。

面对经济缓慢增长复苏,各国失业率高企,西方政府对为了本国的经济增长,开始用贸易保护来减小进口,减少本国失业率;而通过政治力量使他国货币贬值为目的,令本国出口增加,这令很多出口主导经济的国家受到打击,及至使之经济不能有良好的增长,甚至衰退,全球经济陷入恶性循环。各地股市都大幅上涨,脱离基本面,泡沫开始,如果不竭止的话,泡沫再次爆破全球经济将进入史无前例的萧条。以上的情况,如果加剧的话,全球经济将再次衰退,所以全球金融危机并没有真正远去。

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背景下,许多国家要求中国调整经济增长模式,但中国内向型的经济增长转变,必然意味着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将大大提高,中美关系也因此需要“重新平衡”。

五、材料分析题

1、材料:在关于2011年我国宏观政策,大部分经济学家普遍赞同2011年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但在具体工具选择和幅度上存在分歧。马骏(德意志银行经济学家)认为,2011年合适的货币增长应该是15%,贷款增长应该是14%,即6.5万亿元;王志浩(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预计2011年还将4次加息,每次25个基点,银行信贷规模约在6万亿元~7万亿元,信贷增速从2010年的18%降至12%~14%;高善文(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认为,到2011年年中会有两到三次加息的空间,不排除会出现准备金率、基准利率和汇率“三率齐动”的情形;鲁政委(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认为,2011年第一季度需要以平均每月1次的频率来上调准备金率;哈继铭(高盛香港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建议更多发挥汇率工具的作用。也有的专家反对紧缩的货币政策,如王建(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认为,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相比,始终应放在次要位臵,且当前通胀是成本推进型的,紧缩型货币政策无益于通胀问题的解决,只会压低企业发展生产的动力,他建议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保增长,使用财政政策加大补贴对抗通胀。结合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论述货币政策针对中国宏观经济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指的是通货膨胀),国家提出要防止经济发展由过快转为过热,以及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转变为全面上涨的宏观经济目标,中央银行在此背景下提出了从紧的货币政策,并采取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以及允许人民币更快升值的做法。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日益开放,所以任何政策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影响。请你简要对以上材料进行讨论:

一、提高准备金率。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存款准备金达到了创记录的16%,这一罕见的数字,

体现了央行减少流动性的决心,特别是对冲顺差带来的流动性激增的问题。这一措施的正面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可以直接减少货币投放量,从而起到抑制投资,避免经济过热和物价上涨的作用。但其负面效果也比较多,首先这是一种被动措施,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特别是顺差继续增加的情况下,该项政策已失去自主性,随时可能失灵,效果也会减弱;其次这种措施有一刀切问题,既抑制了过度投资,也抑制了急需资金支持的广大中小企业,由于目前的过度投资大都有政府背景,所以有限的资金又几乎全被政府性项目占用,这种情况在实践中问题已日益明显,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负面影响很大,中小企业发展不好,回过头来又直接影响就业问题。二、提高利息。加息的目标和提高准备率是一致的,但相比提高准备金率更温和一些。单从国内来看,加息对抑制投资过热和通胀的效果是有限的,特别是政府背景的投资项目,对利率不太敏感,对通胀的影响有限,主要由于本轮通胀的成本推动性很明显。但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一是影响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抑制中小企业发展,这有点类似于存款准备金的影响;二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利息过高,极易导致热钱流入进行套利,又进一步增加流动性,效果适得其反,这种情况事实上已经存在;三是造成地下融资活动泛滥,民间融资成本极高,也给金融带来不稳定,这里有内资和外资的共同作用。三是加快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好处在于,一是可以减少顺差,从而减少流动性,抑制投资过度,减轻通胀压力;二是可以部分抵消进口成本上升的压力,对输入型通胀有缓解作用。负面因素主要有,一是提高中国产品成本,在对外依存度极高的情况下,容易造成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社会不稳定;二是对通胀的缓解有限,美元大幅贬值,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不升反降;三是在目前升值预期不明的情况下,渐进升值造成热钱大量流入。综合以上分析,当前的货币政策是有利有弊,没有一个可以真正解决中国经济问题。提高准备金率和加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经济过热,但会使得中国经济中冷的一面更冷。人民升值从长远来看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短期的负面影响也不能小视。

2、材料: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更加关注中国,更加重视中国在国际社会所发挥的建设性作用,在此背景下,中国外交着重于峰会外交。核安全峰会、G20峰会、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中欧领导人会议、东亚峰会等等,国际金融体系变革、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中国参加的国际峰会几乎涵盖了国际当今世界所有的政治和经济热点问题。

问题:我们该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的新变化

国际地位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位臵,是该国在与其他国际行为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国际力量对比结构中的状态。

衡量和评估一国国际地位主要看两方面因素: 一是综合国力,二是外部世界。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和潜力,它是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地位高低和作用强弱的主要标志,反映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能力与在国际社会中发挥影响的外在能力的总合。综合国力是评价一国国际地位的根本依据。

一国所面临的外部世界是影响该国国际地位的重要外部因素,包括国际环境和外部联系。国际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所面临的外部世界的结构和状况。外部联系即一国与国际体系联系的性质和程度。

一、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上升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客观地讲,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活跃的一支力量。从纵向看,中国正处在过去几个世纪发展最快的时期;从横向看,中国的发展变化正对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变化一: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是综合国力增强

1.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将现代化规律和本国国情有机结合,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1世纪头8年,中国经济在世界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台阶,2008年GDP达到4.4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10年GDP增长10.3%.,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增长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

2.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中国广泛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中国同国际社会建立起千丝万缕的联系,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在反恐、防扩散、打击海盗等国际事务上,发挥着负责任的建设性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变化二: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

1.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为应对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这些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对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增强信心、稳定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国民经济企稳回升。

2.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的积极姿态和果断行动,认为中国的一系列举措展现出了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责任感。

变化三:中国深入参与国际体系调整,将牵动世界格局走向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拉开序幕,国际格局深刻演变。受金融危机影响,西方国家深陷衰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从金砖四国的迅速崛起,到发展中国家有一席之地的20国集团(G20),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作为金砖国家中最大的经济体,中国正从世界舞台不太中心甚至一度边缘的位臵向中心位臵靠近。作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进出口国,同时也是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的国家,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及国际秩序变革中的作用和影响备受瞩目。美欧等西方国家主动深化与中国的合作,新兴大国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协调,发展中国家希望中国维护其利益,各国对中国的借重明显增强。

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上的话语权提高,在联合国改革、气候变化谈判、粮食和能源问题等其他重要国际议题方面,中国的主张和建议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变化四:“中国模式”等软力量大幅提升,推动发展模式多样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突破了传统计划经济的框框,又不盲目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而是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相结合。在强有力的国有经济支持下,政府对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监管,使得中国具有较强的规避危机与应对危机的能力。

一些舆论认为,在20世纪90年代“苏联模式”、“拉美模式”、“东亚模式”相继失败之后,“中国模式”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一种真正可行的“替代方案”。

二、世界怎样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1、美国:中国崛起是大势所趋,更重要的是,当前在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秩序重构的过程中,不仅离不开中国,更需要中国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2、欧洲:欧盟“中国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接受中国“历史性的崛起”的同时,开始对中国“讲条件”。

3、周边国家:高度评价中国的发展成就以及中国在周边地区的积极作用,希望中国发挥更大的作用,承担更大的责任

4、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模式”关注度日益上升,把中国发展当作自身新机遇,同时也担心竞争的一面

三、面对国际地位的新变化,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机遇与挑战

1.全面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复杂性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家,这是中国在世界上最基本的身份属性,是由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国家性质所决定的。中国占世界总人口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领土面积世界第三;经济规模世界第二;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和核武器拥有国之一;拥有5000年悠久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传统。这一切意味着,中国具备大国的基本禀赋和要素,任何时候都是世界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实力上升并不一定导致地位上升和影响力上升。中国是一个最大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中国是人口大国,但还不是人力资源大国、人才强国。由于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很低的人均水平。这种既大又小、既强又弱的矛盾现状,在相当长时期内都难以根本改变。这突出反映在经济上,中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经济大国但仍非经济强国。

同时,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期待日益上升,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中国历来是国际社会中的负责任一员,始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处理国际和地区事务。作为一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主要任务是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这是中国对自己、对世界承担的最大责任。对于中国来说,也只有解决好自身发展问题,才可能在世界上承担更大责任。同时,随着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不断上升,中国也应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有四大机遇

(1)和平转型的国际体系,有利于中国渐进式地成为世界主要大国。

(2)在全球事务中各方对中国的借重和需求显著上升。

(3)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和影响上升,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道路不可或缺的战略依托。

(4)中国和谐世界的理念已经形成,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

3.面临的风险挑战

(1)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中国外部发展环境空前严峻。

(2)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周边乱象从生,中国外部安全环境风险和隐患增多。

(3)意识形态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上升,中国外部舆论环境中仍存在压力和挑战。

(4)中国发展面临诸多内部困难。

总的看,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是单一的、静态的,而是复合的、动态的。一方面,中国的国际地位内在蕴含着大和小、强和弱的对立统一,具有明显的矛盾、复杂性。另一方面,中国的国际地位还具有快速多变的特性,正处在从大而弱的国家走向大而强、从地区大国走向世界大国的历史进程之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