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动与静练习题

动与静练习题

动与静练习题
动与静练习题

动与静练习题

1.关于参照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

B.对于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不同

C.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可以不选取参照物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所选的参照物是()。

A.河岸上的树

B.船舱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水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而言的。

A.参照物

B.太阳系

C.太阳

D.地球

4.一辆汽车在马路上向东快速行驶,一个人在便道上向东行走,如果以车作参照物,关于人的运动下列回答正确的是()。

A.向西运动

B.向东运动

C.静止

D.无法确定

5.夜晚,甲同学抬头望见月亮躲到云彩中去了,这时所选取的参照物是(),乙同学却说是乌云遮住了月亮,这时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A.地面

B.云

C.月亮

D.观看的人

6.“闪闪的红星”歌曲中,有一段歌词是:“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其中“小小竹排江中游”是以__________作参照物的;“巍巍青山两岸走”是以_________作参照物的,这段歌词描述了—个画面。

7.“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我坐在奔驰的车里,静靠在椅背上,欣赏着窗外的景物,只见路旁的树木急速地向后退去……”,这一段话中,划线的词语各是选择了什么作为参照物?即:升起_______奔驰__________

静靠__________后退_________

8.坐在火车里的三个同学在研究这列火车的运动情况时,甲说火车在匀速前进;乙说火车在匀速后退;丙说火车静止。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是以什么为参照物?

9.一片树叶顺水漂移,以________为参照物它是运动的,以—为参照物它是静止的。

10.甲、乙、丙、丁四个物体,甲相对于乙是运动的,乙相对于丙是静止的,丙相对于丁是运动的,则丁相对于甲是()。

A.一定是静止的

B.一定是运动的

C.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

D.无法判断

11.一个人坐在逆水航行的轮船里,看到树木在向南运动,则河水的流向是()。

A.自南向北

B.自北向南

C.自东向西

D.自西向东

12.汽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雨点是竖直下落的,那么在地面上的人看来,雨点的下落方向是()。

A.竖直下落

B.斜向东下落

C.斜向西下落

D.斜向南下落或斜向北下落

13.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4.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司机和乘客,以司机为参照物,乘客是_______的,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乘客是___________的。

15.下列判断物体运动情况的说法中,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

A.太阳从东方升起

B.月亮躲进云里

C.客车里的乘客认为司机是静止的

D.飞机里的飞行员看到大地在运动

16、关于参照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

B.只有地球上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

物C.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但在具体选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D.研究物体的运动,选择太阳最合适,因为太阳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17、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前进的自行车,甲看它匀速前进,乙看它静止不动,丙看它匀速后退,他们谁说的对?如何解释?

18如图所示,判断站在岸边的人看甲、乙两船的运动情况是()。

A.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可能静止

B.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

C.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

D.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可能向左运动

18、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绕地球一周所用的时间,跟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B、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C、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D、以地球上的树木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静女练习题

《静女》 1、下列加横线的词注音、释义全对的一项是() A、洵美且异洵:xún 确实 B、静女其姝 zhū美丽 C、爱而不见见:jiàn 看见 D、自牧归荑 guī赠送 2、下列有关《诗经》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之一。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C、《诗经.静女》中,《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 D、《诗经》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其创作方法基本是现实主义。 3、对《静女》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爱而不见”意思是“你藏在哪里。”这个细节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B、这首诗基调欢乐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它直白浅易,淳朴清新,充满情趣。 C、诗中“贻我彤管”,“自牧归荑”是写约前的情景,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自牧归荑”中的“牧”是放羊的意思。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之外,还运用了双关的手法,故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4.下列各句中,与“爱而不见”主语不相同的一句是() A、俟我于城隅 B、搔首踟蹰 C、自牧归荑 D、美人之贻 5.“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静女其娈,贻我彤管”这两句运用的写作手法是() A、重章叠句 B、夸张 C、对比 D、对偶 6.“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这几句诗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A、反复、比喻 B、顶真、回环 C、顶真、对比 D、比喻、回环 7.诗中有“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的句子,接着又说“匪女以为美”,而是因为“美人之贻”,下列哪一个成语可概括反映男子的心理?() A、红豆相思 B、情窦初开 C、爱屋及乌 D、一见钟情

《动与静》教学设计与反思

《动与静》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本课是河北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位置与运动》单元中的第三课。在这一课中,将向学生解释什么是运动,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虽然选择的学习内容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是对学生的思维逻辑性要求比较高,引导难度把握不好,就会影响学生的探究开展,最终影响学生对运动的认识。因此,我对教材进行了如下的安排:先让学生明确如何判断运动与静止,然后再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他们充分分析、讨论有关“相对运动”的问题,从而对运动的认识进一步提升,明白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相对而言的。并能用这一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运动或静止的现象。 教学目标: ⒈探究目标:能够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愿意对物体“运动和静止”的问题进行探究。⑵能意识到对一些物体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 ⒊知识目标:能举例说明物体的位置和运动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⒋环境目标:能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判断实际生活、环境中物体的运动情况,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如何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的动与静。 教学准备:小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新课《动与静》。在上新课以前,首先要弄清楚,我们习惯上是如何判断运动和静止的? 我会利用小车来模拟这两种状态,请分析一下,对你们来说,哪一种算运动?哪一种算静止? 教师演示:第一次让小车行驶一段距离,第二次让小车不动。 问:哪位同学愿意发表意见?(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如:“为什么你会这样想?你认为这两种状态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是什么动了?什么没动?) 引导学生归纳出:当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时是运动,否则就是静止。 二、新授: ⒈师:关于运动与静止,我曾经听到过一段有趣的对话。有一次,我坐火车,旁边有一对母子,小男孩大约 3~4岁,可能第一次坐火车,什么都感到新鲜,火车开了以后,他还在东瞧瞧,西看看。突然,他注意到窗外的景物,然后就像发现什么新大陆似得叫了起来:“妈妈,房子和树都在往后跑。”他妈妈就笑了:“傻孩子,不是房子和树在跑,而是火车在动。” 师:现在我要求四人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你同意谁的话?为什么?归纳小组的意见,等会派代表来汇报。 各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旁听。 小组汇报与交流。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发现和观点进行解释和交流。(其中,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小男孩的话,如:“你们坐火车或汽车时,有没有这种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假如小男孩站在路旁,他还会认为房屋和树木在动吗?”“为什么坐在车里会有这种感觉?他有把自己看成是动的吗?”“当他把自己看成是不动的,然后比较房屋、树木与自己的位置,他发现了什么?”等等)归纳:科学上判断物体的动与静,一般会先假设一个不动的物体,我们称为参照物,然后会拿要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进行比较,看它们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有,则这个物体就是运动的;否则,就是静止的。 ⒉运用多媒体演示“荡秋千”的片段。 问:请四人小组的同学一起分析,根据上面所学的知识,如果要研究秋千上男孩的运动情况,我们可以选择哪些物体做参照物?分别和这些参照物比较,秋千上的男孩的运动情况有没有不同?有什么不同? 各小组同学分析讨论,教师巡视旁听。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同学相互交流质疑。 问:为什么同一个人,既可以说他是运动的,又可以说他是静止的呢? 让学生交流得出: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参照物的选择很重要。

静力学基础 习题及答案

静力学基础 一、判断题 1.外力偶作用的刚结点处,各杆端弯矩的代数和为零。(× ) 2.刚体是指在外力的作用下大小和形状不变的物体。(√ ) 3.在刚体上加上(或减)一个任意力,对刚体的作用效应不会改变。(× ) 4.一对等值、反向,作用线平行且不共线的力组成的力称为力偶。(√ ) 5.固定端约束的反力为一个力和一个力偶。(× ) 6.力的可传性原理和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只适用于刚体。(√ ) 7.在同一平面内作用线汇交于一点的三个力构成的力系必定平衡。(× ) 8.力偶只能使刚体转动,而不能使刚体移动。(√ ) 9.表示物体受力情况全貌的简图叫受力图。(√ ) 10.图1中F对 O点之矩为m0 (F) = FL 。(× ) 图 1 二、选择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工程力学中我们把所有的物体都抽象化为变形体。 B、在工程力学中我们把所有的物体都抽象化为刚体。 C、稳定性是指结构或构件保持原有平衡状态。 D、工程力学是在塑性范围内,大变形情况下研究其承截能力。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力偶在任何坐标轴上的投形恒为零。 B、力可以平移到刚体内的任意一点。 C、力使物体绕某一点转动的效应取决于力的大小和力作用线到该点的垂直距离。 D、力系的合力在某一轴上的投形等于各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形的代数和。 3.依据力的可传性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力可以沿作用线移动到物体内的任意一点。 B、力可以沿作用线移动到任何一点。 C、力不可以沿作用线移动。 D、力可以沿作用线移动到刚体内的任意一点。 4.两直角刚杆AC、CB支承如图,在铰C处受力F作用,则A、B两处约束力与x轴正向所成的夹角α、β分别为:

《力和运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力和运动》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6分): 1、若物体不受外力的作用,则物体() A.—定静止 B .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C.运动状态可能发生改变 D .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静止 2、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力() A .一定是平衡力B.可能是平衡力 C .一定不是平衡力 D.无法判断 3、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一种实验方法,如图 1 ABCD中分别用照相机拍摄(每 0.1S拍摄一次)的小球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的照片,其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的是() ■ / : .J 4、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物体在静止时不容易被八"图1 " " 推动,所以物体在静止时比 运动时惯性大 B .物体高速运动时不容易停下来所以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 .当物体没有受到力作用时,物体就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D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A.甲图中地面上的箱子重100N,受到60N向上的拉力时,箱子所受合力为40N。B .乙图中 手里静止的瓶子所受合力为零。 C .丙甲中人推着木块运动起来,人对木块的推力与木块对地面的摩擦力彼此平衡。 D .丁图中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脚和地球施加的两个力的作用。 6、惯性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利有弊,下面四种现象有弊的是() A .锤头松了,把锤柄在地面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紧的套在锤柄上 B .往锅炉内添煤时,不用把铲子送进炉灶内,煤就随着铲子运动的方向进入灶内 C.汽车刹车时,站在车内的人向前倾倒 D .拍打衣服可以去掉衣服上的尘土- 7、当猴子倒挂树枝上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树枝对猴子的拉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猴子对树枝的拉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猴子对树枝的拉力和树枝对猴子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猴子所受的重力和树枝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8、北京奥运,举世瞩目,下列有关奥运项目比赛的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A .射到球门框架上的足球被反弹 B .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一段距离 C.射击比赛中子弹离幵枪膛后继续向前运动 D .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时不能马上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方法例题习题答案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例题,习题与答案) 在中学数学教学和高考数学考试中,求动点轨迹的方程和曲线的方程是一个难 点和重点内容(求轨迹方程和求曲线方程的区别主要在于:求轨迹方程时,题目中 没有直接告知轨迹的形状类型;而求曲线的方程时,题目中明确告知动点轨迹的形 状类型)。求动点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有:直接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与 交轨法等;求曲线的方程常用“待定系数法”。 求动点轨迹的常用方法 动点P 的轨迹方程是指点P 的坐标(x, y )满足的关系式。 1. 直接法 (1)依题意,列出动点满足的几何等量关系; (2)将几何等量关系转化为点的坐标满足的代数方程。 例题 已知直角坐标平面上点Q (2,0)和圆C :122=+y x ,动点M 到圆C 的切线长等与MQ ,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 解:设动点M(x,y),直线MN 切圆C 于N 。 依题意:MN MQ =,即22MN MQ = 而222NO MO MN -=,所以 (x-2)2+y 2=x 2+y 2-1 化简得:x=45 。动点M 的轨迹是一条直线。 2. 定义法 分析图形的几何性质得出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由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可以判断出动点 的轨迹满足圆(或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依题意求出曲线的相关参数,进一步写出 轨迹方程。 例题:动圆M 过定点P (-4,0),且与圆C :082 2=-+x y x 相切,求动圆圆心M 的轨迹 方程。 解:设M(x,y),动圆M的半径为r 。 若圆M 与圆C 相外切,则有 ∣M C ∣=r +4 若圆M 与圆C 相内切,则有 ∣M C ∣=r-4 而∣M P ∣=r, 所以 ∣M C ∣-∣M P ∣=±4 动点M 到两定点P(-4,0),C(4,0)的距离差的绝对值为4,所以动点M 的轨迹为双曲线。其中a=2, c=4。 动点的轨迹方程为: 3. 相关点法 若动点P(x ,y)随已知曲线上的点Q(x 0,y 0)的变动而变动,且x 0、y 0可用x 、y 表示,则 将Q 点坐标表达式代入已知曲线方程,即得点P 的轨迹方程。这种方法称为相关点法。

动与静教案

动与静教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动与静 一、教学目标 1、探索目标:使学生能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2、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1)学生愿意对物体“运动和静止”的问题进行小组探究。 (2)学生能意识到对一些物体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 3、知识目标:学生能举例说明物体的位置和运动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二、重点难点: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就是参照物的选择,所以 如何选择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的动与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准备:课件,电风扇 四、教学过程: 动与静教学 教师:现在上课,同学们,大家都坐过汽车吧,你观察过车内车外的景物变化吗请大家置身其中,充当一个观察者,观察一下会发现什么现象请看大屏幕 生:我发现道路两旁的高山在往后退 生:我发现树往后退 生:我发现原来不动的物体在往后走 师:是啊,老师也发现过你们所说的现象,可是为什么呢 生(1):我问过爸爸,爸爸说因为汽车在行驶,我随车动,所以会感觉到路边的小树,房子在动。

生(2):我想因为车动吧 师:假如站在路边呢又是怎样呢 生(1):站在路边观察树和房子是静止不动的 生(2):它们还在原地 师:为什么同样是房子和树,我们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看到它们,就是运动的,而站在路旁看他们,就是静止的呢 师:人是运动还是静止要揭示这个问题,必须上好这节课,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讲的:动与静 教师板书:动与静 师:请大家观看两张图(这是一个荡秋千的场面) 师:假如你是那个正在荡秋千的女同学,你认为男同学是运动还是静止的生:静止的 师:怎么判断的呢 生(1):始终在旁边 生(2):因为我和南同学的位置不变 师:假如你是观看的女同学,你认为男孩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生:运动的 生:因为位置发生了变化 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我们怎样判断一个人或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生:看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发生了就动,没发生就精 师:好,这就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发生了变化,它就是运动的,反之,它就是静止的。(课件文字) 师:大家一齐读一遍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2.1动与静同步练习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2.1动与静同步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某同学坐在甲火车中,以甲火车为参照物看到乙、丙火车以相反的方向运动,那么以地面为参照物,关于三个火车的运动下列说法中不可能是 A.甲、乙火车同向行驶,丙火车反方向行驶 B.甲、乙、丙火车都在同向行驶 C.甲、乙火车反向行驶,丙火车静止 D.甲、乙火车同向行驶,丙火车静止 2 . 小明和小海同乘一艘小船在湖面前进,如果说小明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湖面B.岸上的指示牌 C.湖边的大山D.小船 3 .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路线就是物体所通过的路程; B.一个物体在一定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这个物体一定作匀速直线运动; C.物体的运动时间越短,运动速度就越大; D.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必须先选择参照物。 4 . 仪征四季分明,景色各异,下列景观中由于分子热运动形成的是 A.春天,登月湖柳絮轻舞飞扬B.夏天,天乐湖漂移水雾飞洒 C.秋天,枣林湾景区繁花飘香D.冬天,鼓楼梧桐树落叶飘零 5 . 图所示,小军坐在高速行驶的高铁车厢里,看到车外的树木风驰电掣般向后运动,远处的村庄和田野也在缓缓后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军是运动的 B.以车厢为参照物,小军是静止的 C.村庄是运动的 D.以车厢为参照物,村庄是静止的 6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多 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选地面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 C.内燃机的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人造地球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动能减小,势能增大 7 . 如图所示是运动员百米赛跑时的情景,针对此情景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员是运动的 B.运动员的鞋底花纹很深,可以减小压强 C.运动员跑得越快,到达终点所用时间越短 D.运动员冲到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是由于人具有惯性 8 . 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乒乓球台的高度约为80cm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C.现在教室内的温度约为60℃ D.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5kg 9 . 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观点加以解释的是 A.春天,柳絮飞舞B.夏天,玉兰飘香C.秋天,落叶纷飞D.冬天,瑞雪飘飘 10 .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许多优美的诗词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

动点例题解析及答案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及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 数学思想:分类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 注重对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能力的考查。 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选择基本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以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图形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需要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才能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二期课改后数学卷中的数学压轴性题正逐步转向数形结合、动态几何、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等方向发展.这些压轴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目的是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从数学思想的层面上讲:(1)运动观点;(2)方程思想;(3)数形结合思想;(4)分类思想;(5)转化思想等.研究历年来各区的压轴性试题,就能找到今年中考数学试题的热点的形成和命题的动向,它有利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对策,把握方向.只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解题素养,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更明确地体现课程标准的导向.本文拟就压轴题的题型背景和区分度测量点的存在性和区分度小题处理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 专题一:建立动点问题的函数解析式 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那么,我们怎样建立这种函数解析式呢?下面结合中考试题举例分析. 一、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 二、应用比例式建立函数解析式。 三、应用求图形面积的方法建立函数关系式。 专题二:动态几何型压轴题 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下面就此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解题方法、关键给以点拨。 一、以动态几何为主线的压轴题。 (一)点动问题。(二)线动问题。(三)面动问题。 二、解决动态几何问题的常见方法有: 1、特殊探路,一般推证。 2、动手实践,操作确认。 3、建立联系,计算说明。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运动与静止 测试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1运动与静止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从图的两幅组成的画中,请你观察并判断两车的运动情况是() A. 卡车运动,轿车静止 B. 卡车静止,轿车运动 C. 两车都运动 D. 两车都静止 2.某旅游船在湖面上航行,小明坐在该旅游船的座位上。如果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A. 该旅游船 B. 湖岸边的树 C. 湖中的水 D. 远处的山峰 3.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描写轻舟运动时所选的参照物是() A. 河岸 B. 山 C. 山上的树 D. 轻舟上的人 4.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一种最简单最普通的运动形式.下列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 哈雷慧星划过星空 B. 猎豹在草原上飞奔 C. 蜗牛缓慢爬行 D. 荷花盛开 5.在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火炬一定静止 B. 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 C. 乙火炬一定静止 D. 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6.假期到了,班上的几个同学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如图所示,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 地面、列车 B. 列车、地面 C. 列车、列车 D. 地面、地面 7.下列叙述中哪些是不属于机械运动的例子( ) A. 地面上滚动的球 B. 五四运动 C. 空中飞行的小鸟 D. 水中游动的鱼 8.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时,我们说卡车静止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A. 卡车 B. 联合收割机 C. 地面 D. 地面上的庄稼 9.端午节当天,小明和爸爸、妈妈去南湖游玩,他们坐在行驶的船中,观赏南湖的景色,小明认为爸爸是运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 船 B. 小明 C. 岸边的树 D. 妈妈 10.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成功实现两次载入航天飞行.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在这一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B. 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C. 以火箭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 D. 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是运动的 11.2011年11月3日凌晨,“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从对接机构接触开始,经过捕获、缓冲、拉回、锁紧四个步骤,实现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如图所示,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那么,对接后的“神舟八号”飞船相对下列哪一个参照物是静止的()

动点问题中的最值、最短路径问题(解析版)

专题01 动点问题中的最值、最短路径问题 动点问题是初中数学阶段的难点,它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自数轴起始,至几何图形的存在性、几何 图形的长度及面积的最值,函数的综合类题目,无不包含其中. 其中尤以几何图形的长度及面积的最值、最短路径问题的求解最为繁琐且灵活多变,而其中又有一些 技巧性很强的数学思想(转化思想),本专题以几个基本的知识点为经,以历年来中考真题为纬,由浅入深探讨此类题目的求解技巧及方法. 一、基础知识点综述 1.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 垂线段最短; 3. 若A 、B 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两定点,P 是某直线上一动点,当P 、A 、B 在一条直线上时,PA PB 最大,最大值为线段AB 的长(如下图所示); (1)单动点模型 作图方法:作已知点关于动点所在直线的对称点,连接成线段与动点所在直线的交点即为所求点的位 置. 如下图所示,P 是x 轴上一动点,求PA +PB 的最小值的作图.

(2)双动点模型 P 是∠AOB 内一点,M 、N 分别是边OA 、OB 上动点,求作△PMN 周长最小值. 作图方法:作已知点P 关于动点所在直线OA 、OB 的对称点P ’、P ’’,连接P ’P ’’与动点所在直线的交点 M 、N 即为所求. O B P P' P''M N 5. 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 ()2 y a x h k =-+,当a >0时,y 有最小值k ;当a <0时,y 有最大值k . 二、主要思想方法 利用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相似性质等转化为以上基本图形解答. (详见精品例题解析) 三、精品例题解析 例1. (2019·凉山州)如图,正方形ABCD 中,AB =12,AE =3,点P 在BC 上运动(不与B 、C 重合),过点P 作PQ ⊥EP ,交CD 于点Q ,则CQ 的最大值为 例2. (2019·凉山州)如图,已知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8,0),(0,8). 点C 、F 分别是直线x =-5 和x 轴上的动点,CF =10,点D 是线段CF 的中点,连接AD 交y 轴于点E ,当△ABE 面积取最小值时,tan ∠BAD =( )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动与静》教案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动与静 教学目标 知识:能举例说明物体的位置和运动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能力:能够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对物体“运动和静止”的问题进行探究,能意识到对一些物体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 教学重点难点: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的动与静。 教具准备:结合学校条件选择研究所需要的材料,如秋千、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提问:我们坐在行驶的汽车里观察车外的景物,会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忆坐车的体验,说出自己的发现,从而引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二、分析研究 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乘车的经验,讨论分析:自己坐在汽车上静止不动,对于自己来说,汽车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汽车对于地面上的房屋或树木来说,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由于站在不同的角度,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判断,得出的答案是不同的。这里应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并一定要说明理由,即以什么为参照物来判断,被判断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关系。 评:教师能从学生汇报中顺藤摸瓜、穷追不舍,紧抓学生语言的片面性及时给予反诘,这样的引导不仅有较明确的目的性,而且又具有隐蔽性。它不会让学生感到突然,学生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师的引导。 2、小结: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结论:说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是相对于一个参照物来说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了,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反之,就是静止的。 三、加深巩固 1、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观察教材23页插图,分析“秋千上的男同学是静止的还是运动

的?” 2、观察教材24页插图,分析“戴帽子同学的运动情况”。 通过以上活动,引导学生用参照物、位置改变等概念去描述不同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 四、课外探讨 “分析电扇工作时各部分的运动情况”,注意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及时与学生交流研究情况 课后小记: 开放的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讨论和探究的机会,体现了面向全体的原则。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的汇报由浅入深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动与静习题

动与静 选择题 1、以下是人们描述运动世界的几种方式,其中物理学家用的是( ) A 、语言的韵律和意境 B 、形态和色彩 C 、旋律和节奏 D 、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以及实验方法 2、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 、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B 、流星划破夜空 C 、夏威夷群岛每年靠近上海8~10cm D 、房屋随地球自转 3、我国古书上记载有“人在大舟中闭牖(牖指门窗),舟行而人不觉动”,这是对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生动描述,其中“人不觉动” 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人本身 B 、大舟 C 、河岸 D 、流水 4、某同学在公路旁由东向西行走,一辆汽车从它后面向西疾驰而过,则这个同学相对于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 A 、静止的 B 、由东向西运动 C 、由西向东运动 D 、无法判断 5、甲以乙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甲以丙为参照物是运动的,则乙以丙为参照物应是( ) A 、可能是运动的 B 、一定是运动的 C 、可能是静止的 D 、无法判断 6、据报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 高空飞行时,发现飞机玻璃窗边一小昆虫在游动,他顺手抓过来一看,啊!竟然是一颗子弹,这件事发生的可能性是( ) A 、子弹飞行速度很慢 B 、飞机飞得很快 C 、子弹在空中静止 D 、子弹与飞机同方向飞行,且飞行速度接近 7、如图2-1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如图飘扬。在河面上的两艘船上旗帜如图状态,则关于两条船的运动状态的判断,正 确的是( ) A、乙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 B、甲船肯定是静止的 C、甲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 D、乙船肯定是静止的 填空题 1、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则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物是_________。 2、“亚洲一号”同步卫星,这里的“同步”是以_________作为参照物; 坐在飞快行驶的

圆的动点问题--经典习题及答案

圆的动点问题 25.(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4分,第(2)小题5分,第(3)小题5分) 已知:在Rt ABC △中,∠ACB =90°,BC =6,AC =8,过点A 作直线MN ⊥AC ,点E 是直线 MN 上的一个动点, (1)如图1,如果点E 是射线AM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 重合),联结CE 交AB 于点P .若 AE 为x ,AP 为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2) 在射线AM 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以点E 、A 、P 组成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若存在求 AE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2,过点B 作BD ⊥MN ,垂足为D ,以点C 为圆心,若以AC 为半径的⊙C 与以ED 为半径的⊙E 相切,求⊙E 的半径. A B C P E M 第25题图1 D A B C M 第25题图2 N

25.(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6分,第(2)小题2分,第(3)小题6分) 在半径为4的⊙O 中,点C 是以AB 为直径的半圆的中点,OD ⊥AC ,垂足为D ,点E 是射线AB 上的任意一点,DF //AB ,DF 与CE 相交于点F ,设EF =x ,DF =y . (1) 如图1,当点E 在射线OB 上时,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定义域; (2) 如图2,当点F 在⊙O 上时,求线段DF 的长; (3) 如果以点E 为圆心、EF 为半径的圆与⊙O 相切,求线段DF 的长. A B E F C D O A B E F C D O

25.如图,在半径为5的⊙O中,点A、B在⊙O上,∠AOB=90°,点C是弧AB上的一个动点,AC与O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D,设AC=x,BD=y. (1)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2)如果⊙O1与⊙O相交于点A、C,且⊙O1与⊙O的圆心距为2,当BD=OB时,求⊙O1 的半径; (3)是否存在点C,使得△DCB∽△DOC?如果存在,请证明;如果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

《动与静》教案-

《动与静》教案-掌门1对1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 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如诗歌、绘画、音乐、词汇等),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诗句和词语。 3. 知道如何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动与静”。 〔教学方式〕交流与讨论。 〔教学重难点〕用参照物、运动(静止)、相对等物理概念去描述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绚丽多彩的运动世界 充分运用多媒体的视听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展示这个运动的世界:人在林阴道上行走;汽车在公路上奔驰;飞机在天空中翱翔;小鸟在树林中飞翔;月球绕地球转动;地球绕太阳转动;整个宇宙的成千上万个星系都在运动。 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这里让学生再列举自己认识的一些运动现象,结合多媒体展示和学生举例自己得出:世界是运动的。 二、人文视野中的运动世界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们总是不断地用不同的方式感知和描述这个运动的世界: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 充分鼓励学生说出描述运动的诗词、音乐、绘画、词汇等。 例如在诗词方面举出他们学过或看过的各种诗句。教师可依据学生说出的一些诗句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如绝句·登天门山等)。 在音乐和绘画方面学生可能举出得少些,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古曲《流水》、梵高的《星夜》、毕加索的《沐浴的玩球者》或祖国的传统国画等。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音乐和绘画所表现出的运动情景。 在词汇方面学生可以说出“上升、下落、跑步、转动、飞奔”等。 教师活动:展示诗词、音乐、绘画等,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情感去体验运动的各种形式。 学生活动:讨论和交流,说出描述运动的诗词、词汇等,能说出古曲《流水》中是如何描述运动的,能描述绘画中表现运动的各种方式。 三、科学视野中的运动世界 科学家又是如何来描述这个运动的世界的呢? 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及实验方法来描述与研究运动。 同学们,你们对科学上所说的运动是如何认为的呢?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试卷《动与静》检测.doc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唐玲出品 《动与静》检测 一、填空题 1、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则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物是_________。“亚洲一号”同步卫星,这里的“同步”是以_________作为参照物;坐在飞快行驶的车内,看到路旁的树木急速后退,这里的“飞快行驶”是以_________作为参照物,这里的“急速后退”又是以_________作为参照物。 2、在“龟兔赛跑”的寓言中,初始阶段_________的平均速度大,而全程中则是_________ 的平均速度大;所以对于平均速度,应指明物体是在_________或_________内的平均速度。 3、速度就是_______________,是表示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4、用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录到的数据是5.72cm和5.73cm,则准确值是 ______cm,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 5、测量球体的直径,常采用如右图所示的方法,转动 D的示数如下: D 1D 2 D 3 D 4 1.73cm 1.81cm 1.89cm 1.81cm 6、单位换算: (1)3.6m/s=____________km/h (2)0.8cm/s=____________km/h; (3)1s=____________μs。 7、_________能方便地用手启动和停止,在实验室中常用来测量时间间隔。 8、一物体从甲地到乙地,去时的速度是20km/h,从乙地返回甲地的速度是12km/h,则该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km/h。 9、百米赛跑中,观众是以____________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而裁判员是以____________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 二、选择题 1、甲看到:路旁树木向东运动;乙看到:甲静止不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应当是() A.甲向西,乙向东运动 B.甲向东,乙向西运动 C.甲乙都向东运动 D.甲乙都向西运动 2、某同学在公路旁由东向西行走,一辆汽车从它后面向西疾驰而过,则这个同学相对于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A.静止的 B.由东向西运动 C.由西向东运动 D.无法判断 3、甲以乙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甲以丙为参照物是运动的,则乙以丙为参照物应是() A.可能是运动的 B.一定是运动的 C.可能是静止的 D.无法判断 4、中学用的课桌的宽度接近 A.0.5cm B.0.5dm C.0.5m D.0.5km 5、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甲在1h内行驶15km;乙在3min内行驶750m;丙行驶100m需24s;则三人骑车速度的快慢为() A.甲最快,丙最慢 B.甲最慢,丙最快 C.乙最快,甲最慢 D.三人一样快 6、甲、乙两人从相距200km的A、B两地相向运动,甲骑自行车、乙步行,则在通常情况下,

中考动点问题专题 教师讲义带答案

中考动点型问题专题 一、中考专题诠释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动点型问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是近几年中考题的热点和难点。 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 解决动点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 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三、中考考点精讲 考点一:建立动点问题的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图像) 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例1 (2015?兰州)如图,动点P从点A出发,沿线段AB运动至点B后,立即按原路返回,点P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不变,则以点B为圆心,线段BP长为半

径的圆的面积S与点P的运动时间t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B.C.D. 思路分析:分析动点P的运动过程,采用定量分析手段,求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根据关系式可以得出结论. 解:不妨设线段AB长度为1个单位,点P的运动速度为1个单位,则: (1)当点P在A→B段运动时,PB=1-t,S=π(1-t)2(0≤t<1); (2)当点P在B→A段运动时,PB=t-1,S=π(t-1)2(1≤t≤2). 综上,整个运动过程中,S与t的函数关系式为:S=π(t-1)2(0≤t≤2), 这是一个二次函数,其图象为开口向上的一段抛物线.结合题中各选项,只有B 符合要求.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动点问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解题过程中求出了函数关系式,这是定量的分析方法,适用于本题,如果仅仅用定性分析方法则难以作出正确选择. 对应训练 1.(2015?白银)如图,⊙O的圆心在定角∠α(0°<α<180°)的角平分线上运动,且⊙O与∠α的两边相切,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关于⊙O的半径r(r>0)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B.C.D.

八年级物理:一、动与静教案 沪科版

§2-1动与静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如词汇、诗歌、画、音乐)。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和诗句。 3、知道如何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重点难点】 1、什么是机械运动?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课时】1课时 【教具】电脑多媒体、玩具汽车 【教法】启发、讲解、讨论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观看录像,大家可以提出什么结论呢? 物体的运动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二.进行新课 1.运动的世界 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星移斗转,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涨潮落,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请看图2-1—图2-3 请举出一些你认为运动的例子。 (学生举例,让学生积极参与并了解他们眼中的运动是什么) 2、运动的描述 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

(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 如:(学生举例)“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2)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 看图2-4 (3)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 请听我国非常著名的一首古筝曲(“高山流水”)。听一段后让学生谈有什么感受?是一首什么曲子。告诉学生我国在音乐方面有非常大的成就,有非常多的著名的民族乐曲。如中国十大名曲。 问:科学家是用什么来描述运动呢?(也就是物理学中如何描述运动呢?) 看课本上“交流与讨论”学生活动5分钟。 提问:小明为什么说花花跑得真快呢? 原来花花的位置发生的改变。 告诉学生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及实验方法来描述与研究运动。 ●什么是运动和静止? (1)我们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 (2)设疑提问讨论 a)李明背着书包向学校走去。李明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b)小王骑自行车上街。自行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小王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c)正在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汽车上的坐椅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3)分析 上面的三个场景中有不少的物体,我们看 书包对李明位置不变 小王对自行车位置不变静止 坐椅对汽车位置不变 物体物体

重修班静力学复习题答案

重修班静力学复习题 一、 是非判断题(10分) 1.若两个力的力矢量相等,12F F =r r ,则两个力等效。(×) (若两个力偶的力偶矩矢相等,12M M =r r ,则两个力偶等效)(√) 2.根据力的可传性原理,可以将构架ABC 上的作用在AB 杆的力F 移至AC 杆图示位置。 2. 图中圆盘处于平衡状态,说明力偶M 与力F 等效。(×) 3. 空间中三个力构成一平衡力系,此三力必共面。(√) 4. 空间任意力系向某一点O 简化,主矢为零,则主矩与简化中心无关。(√) 5. 空间任意力系总可以用二个力来平衡。(√) 6. 力与轴共面则力对轴的矩为零。(√) 7. 空间平行力系不可能简化为力螺旋。(√) 二 选择题(15分) 1不经计算,可直接判断出图示桁架结构的零杆数目为 C 个。 A 2; B 3;C 4;D 5 期未试题A :(6分)图示简支桁架,已知力P 、Q ,长度a ,刚杆1,2,3的内力分别为=1T ( 0 ),=2T ( -P ),=3T ( 0 )。 期未试题B (6分) 图示悬臂桁架受到大小均为F 的三个力作用,则杆1内力大小为( 0 ),杆2内力大小为( -F ),杆3内力大小为( 0 )。 2 物块重力大小为5kN G =,与水平面间的摩擦角为020f ?=,今用与铅垂线成025角的力F 推动物块,若5kN F G ==,则物块 A 。 A 保持静止; B 处于临界状态; C 向右加速滑动; D 向右匀速滑动 第二、1题图 第二、1题图

期未试题:2 物块重力大小为5kN G =,与水平面间的摩擦角为030f ?=,今用与铅垂线成050角的力F 推动物块,若5kN F G ==,则物块( A )。 补考试题:物块重力大小为5kN G =,与水平面间的摩擦角为030f ?=,今用与铅垂线成065角的力F 推动物块,若5kN F G ==,则物块( C )。 3在正方体的一个侧面,沿AB 方向作用一集中力F , 则该力对坐标轴的力矩大小为 D 。 A 对x,y,z 轴之矩全相等; B 对x,y,z 轴之矩全不等; C 只是对x,y 轴之矩相等; D 只是对x,z 轴之矩相等; 期未试卷(6分)在正方体的一个侧面,沿AB 方向作用一集中力F ,则该力对x,y,z 三轴的矩分别为Mx=( 2Fa - );My=( 2 Fa - ); Mz=( 2Fa )。 4 空间任意力系向某一定点O 简化,若主矢0≠'R ,主矩00≠M ,则此力系简化的最后结果 C 。 A 可能是一个力偶,也可能是一个力; B 一定是一个力; C 可能是一个力,也可能是力螺旋; D 一定是力螺旋。 5. 一空间平行力系,各力均平行于y 轴,则此力系的独立平衡方程组为 B 。 A 0x F =∑,()0y M F =∑r ,()0z M F =∑r B 0y F =∑,()0x M F =∑r ,()0z M F =∑r C 0z F =∑,()0x M F =∑r ,()0y M F =∑r D 0x F =∑,()0y M F =∑r ,()0z M F =∑r 4已知正方体各边长a ,沿对角线BH 作用一力F ,则该力在x 轴上的投影为 。 A 0; B /2F -; C /6F -; D /3F - (a 、2a 、3a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