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0课 西学东渐学案 岳麓版必修3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0课 西学东渐学案 岳麓版必修3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0课 西学东渐学案 岳麓版必修3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0课 西学东渐学案 岳麓版必修3

第20课西学东渐

学习近代前期中国的先进思想,要与当时国内外历史背景相结合,认识其进步性

和局限性,并注意分析每个历史阶段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特点及

其继承性,认识“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

的经验教训加以理解体会。

[学习目标]

一、开眼看世界

1.背景: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冲击日益加剧,同时,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也相应扩大。

2.代表人物

(1)林则徐

①主要活动:设立译馆,组织人员翻译外文报刊和《各国律例》,编译《四洲志》。

②历史地位: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编写《海国图志》一书,明确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

3.影响:“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思维点拨] 鸦片战争后出现的新思想的特点

(1)在西方坚船利炮的打击下萌生。

(2)以学习西方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要内容,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3)以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探索为主,启迪人们探索新知识和重新认识世界。

(4)这些先进思想和主张未能实施。

1.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刺激了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他们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这一时期他们学习西学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提示强国御侮。

二、体用之争

1.背景:19世纪60~90年代,内忧外患使清王朝统治危机加深;西学的广泛传播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2.表现

(1)洋务派:倡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主张。

(2)顽固派: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

(3)中法战争前的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

①基本立场:最初都持“中体西用”的思想立场,是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支持者。

②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

3.评价

(1)洋务运动时期的中西体用之争,局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

(2)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2.“中体西用”中的“体”“用”分别是什么含义?

提示“中体西用”中“体”指中国的传统文化及纲常名教;“用”指西方文化特别是科技文化。

3.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这说明以他为代表的部分早期维新派的主要主张是什么?

提示力主实行政治改革。

4.这幅漫画的寓意是什么?

提示说明在原有制度基础上嫁接了西方的先进技术,体现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主张。

三、维新思潮

1.早期维新派与洋务派分道扬镳

(1)原因:中法战争的结局使早期维新派认识到,西方的富强之本在于“通民情、参民政”,“上下同心”,洋务派“仅袭其皮毛”。

(2)思想主张: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

(3)影响:对当时知识分子把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2.维新思潮的兴起

(1)背景:19世纪90年代,民族危机加深,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

(2)代表人物及主张

3.与顽固势力、洋务派的论战

(1)内容

①要不要维新变法。

②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③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方面。

(2)影响

①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轻巧识记] 用一、二、三、四法记忆西学东渐

一个中心:向西方学习。

两次论战: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三个思潮:“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思潮”。

四个派别:抵抗派、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

5.你怎样评价康有为的“移花接木”法?(教材P85)

提示康有为在研究和宣传维新改革理论时,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结合,即“移花接木”。这一方面使维新理论的传播减少了很多阻力,同时也说明了康有为变法理论的保守性和局限性。

6.下面的漫画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其原因是什么?

提示特点: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的思想。

原因:儒家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封建势力强大,借助孔子可以减少变法阻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

主题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史料一西人立国……①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

定而后动,此其体也。②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③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今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史料二李鸿章在给友人的信中说:“④中国积弱,由于患贫。⑤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之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等。”

——选自《朋僚函稿》[教你读史]

史料一反映的是郑观应对洋务派“中体西用”的认识。

①②指出了“体”“用”的含义;③批评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的弊端。史料二为李鸿章的主张,④是核心主张;⑤是其具体主张。

[问题思考]

(1)郑观应对洋务运动提出了怎样的批评?是否有道理?说明理由。

答案对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进行了批评,郑观应的“此其体也”就是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有道理。因为当时先进的国家都运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生产方式,中国必须追赶世界潮流。

(2)如何评价李鸿章的主张?

答案李鸿章开始举办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是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如何评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1.积极性

“中体西用”的思想继承了林则徐、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并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使之更趋系统化、纲领化,冲击了保守的传统思想,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起到了承上启下和促进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2.局限性

(1)对这一思想中的“中学”与“西学”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加之把“西学”的“用”嫁接到“中学”的“体”上,严重削弱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也直接决定了在此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洋务运动30多年“欲富而不强”的悲剧性结局。

(2)19世纪末,它还与触及封建制度“体”“本”的更具现代意义的维新变法思想发生了不可避免的抵触,最终被维新变法思想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它所起到的承上启下和推进中国近代化的作用是不容抹杀的。

主题二康梁的维新思想

史料一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主张:“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①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史料二观大地诸国,②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康有为《救亡决定》

康有为建议:“③勿去旧衙门,而唯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唯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唯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教你读史]

史料一为梁启超的主张,①是核心语。史料二为康有为的主张,②“皆以变法而强”说明康有为强烈要求变法图强。③“勿去旧衙门”等措施反映出康有为畏首畏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问题思考]

(1)从史料一中可以看出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梁启超比魏源、洋务派的进步体现在哪里?为此,他是怎样实践他的主张的?

答案进步体现:他认为除了要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教育制度,更需要学习政治制度。

实践:同康有为一起掀起维新变法运动。

(2)史料二表明康有为的思想有何变化?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变化:史料第一段中主张全面改革变法;而第二段中却畏首畏尾,思想明显趋向保守,不敢主张废除旧衙门和罢免守旧大臣。

原因:一是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二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

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及评价

1.特点

(1)中西融合: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如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都是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

(2)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实现。

(3)救亡图存:体现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严重的现实,蕴含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也反映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2.评价

(1)进步性:变法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深刻触及了反封建和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社会主题,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为戊戌变法奠定了基础。

(2)局限性:它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理论,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导致维新变法运动走向失败。

[记知识纲要]

[背核心术语]

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明确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的独立自强而探索、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2.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把“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

3.维新派与顽固势力、洋务派论战使维新思想传播开来,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

1.林则徐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 )

A.编译外国书籍,重新认识世界

B.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

C.认识到鸦片泛滥的严重危害

D.领导了禁烟运动

答案 A

解析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从思想的角度分析的;B、C、D三项是从具体认识及活动角度分析的,不符合题意。

2.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中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是( )

A.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B.学习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

C.学习西方的工业技术

D.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

答案 A

解析魏源在《海国图志》中阐述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以抵御外国的侵略,属于向西方学习的“器物”阶段。

3.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采西学”“制洋器”要“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该思想与下列哪一思想一脉相承( )

A.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B.学习西方的技术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倡西学、兴民权

答案 C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洋务派的主张,即采西学、制洋器的目的是维护中国之伦常名教,故C 项正确;A项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主张,故错误;B项仅涉及学习西方技术,不符合题意,故错误;洋务派的主张并没有涉及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

4.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文化”等阶段,其中最早提出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度的是( )

A.林则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

B.李鸿章等地主阶级洋务派

C.郑观应等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

D.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派

答案 C

解析本题易错选D项,错选的原因在于未能准确掌握各派的思想主张,误认为中国近代最早提出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的是康有为等维新派。中国近代最早提出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的不是康有为等维新派,而是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只是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仅限于提出主张,并没有付诸实践,C项正确。

5.19世纪90年代末,某著作刊出后,在当时中国的思想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被守旧顽固派攻击为“明似推崇孔教,实则自申其改制之义”的叛逆之作。该著作是( )

A.《海国图志》

B.《孔子改制考》

C.《变法通议》

D.《天演论》

答案 B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所述之作为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

课中思考题

这种“中体西用”的观点与顽固派的主张有何异同?

相同点:二者都主张维持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不同点:对西方科技和先进生产技术的态度。“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面对现实,师夷之长技以自强。顽固派则坚守祖宗之法不可变,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仇视一切改革。

解析与探究

顽固派以“西学中源”说作为反对西学的武器,是一种盲目自大和保守的思想观点。洋务派以“西学中源”说作为倡导西学的依据,反映了他们的体用观。维新派认为中国政治制度的落后是中国忧患的根源,抨击“西学中源”说,反映了他们要求改变专制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主张。

自我测评

1.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倡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最初支持“中体西用”学说,后来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提出维新变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主张。

2.内容:宣传西方政治学说,进行维新变法,设议院、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历史影响: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维新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基础达标]

1.王韬认为:“当默深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文中的“默深先生”是指( )

A.魏源

B.林则徐

C.李鸿章

D.曾国藩

答案 A

解析根据题中“师长”“交际未深”“实倡先声”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师长”指“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由魏源在《海国图志》中率先提出。故选A项。

2.广府中学堂是广东最早的一所中学堂。其必修科目计有:读经、讲经、修身、中国文学、国语、历史、地理、算术、博物、物理、化学、图画及体操等科。这反映出该学校的教育宗

A.培养民主与科学的新型知识分子

B.“中体西用”

C.宣传维新变法

D.宣传民主革命

答案 B

解析“读经、讲经、修身”等是中国传统文化,“地理、算术、博物、物理、化学、图画及体操”等是西方传来的文化,由此可知,其学习内容包含了中学与西学。故选B项。

3.1897年,一代经学大师愈樾对生徒慨叹:“最近三年中,时局一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此时“人人争言西学”侧重于( )

A.学习科学技术

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倡导实业救国

D.创办新式教育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中“1897年”可知“最近三年”是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三年,这一时期维新派侧重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故选B项。

4.趋时更新、与时俱进是时代赋予发展者的历史使命。在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下列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应是( )

①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②“师夷之长技以制夷”③“师夷之长技以自强”④“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①③④②

答案 C

解析①是早期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时间略晚于洋务运动;②是林则徐、魏源等人的主张;

③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④是维新派的主张。故选C项。

5.“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提出这一主张的是中国近代( )

A.地主阶级抵抗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答案 C

解析把握关键信息“学堂”“议院”“君民一体”等。结合所学可知,这符合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在文化上,维新派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在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等。故选C项。

6.“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上述言论( )

A.体现了变革封建制度的艰巨性

B.认为洋务运动无法实现自强目的

C.表明洋务运动具有客观进步性

D.全面分析了洋务运动的必然性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持此言论者认为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进不了中国的国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洋务运动的客观进步性。故选C项。

7.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答案 A

解析题干材料的大意:变法寄希望于朝廷,是很困难的事,各国的变法都是由民众发起,所以变法要倡导民众,唤起国民精神,故选A。因为借鉴各国经验所以才认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性,所以排除B。戊戌变法是依靠光绪皇帝发起的,排除C。D说法错误,排除。

8.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仁就是世界的本体。这反映出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 )

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

B.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

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

D.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

答案 D

解析根据题干中“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明维新思想中包含“仁”的特点,而“仁”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精髓,故A项错误;题干主要是维新思想中关于宇宙本质的探讨,属于哲学范畴,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维新思想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的一种思想观点,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中“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体现出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的融合,故D项正确。

9.下面四幅图片见证了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领域的四次变化。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1)根据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上述四幅图片反映出的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领域的四次变化。其思想主张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2)图二、图三、图四之间有怎样的历史联系?他们各自进行了怎样的实践活动?结果如何?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答案(1)四次变化:图一,地主阶级抵抗派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图二,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图三,早期维新思想;图四,康梁维新思想。侧重点:图一、图二主要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图三、图四主要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

(2)联系:①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改革中国的教育,使一批有志知识分子开阔了眼界,其中一部分人成为早期维新派。早期维新派宣传西学,为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②他们都主张学习西方。洋务派主张“师夷之长技以自强”;早期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发展民族工商业,还有人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康梁维新派力主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实践及结果:①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②早期维新派没有将其主张付诸实践;③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结果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镇压。

原因:①洋务派只局限于学习西方科技文化,而不改革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这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②早期维新派的主张之所以未能实施,是因为当时中国资产阶级刚刚产生,力量弱小,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③康梁维新派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在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解析第(1)问,图一为魏源的《海国图志》,图二为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图三为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图四为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相对应的就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思想→康梁维新思想这四次思想变化。第(2)问,实际上考查洋务派与早期维新派及康梁维新派的关系。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高三历史 世界近代的科学、文学和艺术 近代科学技术产生的原因: 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政治——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专利保护制度。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宣传人文思想解除了人们的精神枷锁。 个人——科学家面向现实,重视实验,崇尚理性的精神。 天文学: 哥白尼:日心说——不仅改变了那个时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伽利略:发现木星的四颗卫星,为日心说找到证据;开创了近代科学,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 物理学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创立微积分;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定律;《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意义:是经典力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以及与之相关的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生物学: 达尔文:进化论;《物种起源》;进化论的提出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人类和其他生物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是对上帝造人学说的颠覆。 赫胥黎:《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从解剖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猿同祖的学说,进化论逐渐被科学界所接受。蒸汽机: 人类使用动力的变化:人力、畜力——风力、水力(自然力)——蒸汽动力——电力 瓦特: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进入利润蒸汽时代。 富尔顿:1807年发明蒸汽轮船。 史蒂芬孙:1814年发明火车。 电力: 爱迪生:电灯、电话、电影。 诗歌: 浪漫主义:工业革命的推动;欧洲革命和改革成功后没有出现启蒙思想家所描写的那样,使人们普遍的感到失望。这种对现实的不满在文学上就出现了浪漫主义。 特点:文学上的自由主义;渴望冲破个性解放的思想藩篱;揭露丑恶的现实,憧憬美好的未来,体现理想主义。 拜伦:英国人;《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 雪莱:《西风颂》。 评价(自己完成) 批判现实主义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矛盾尖锐,促使人们对社会现实进行冷静、深刻的批判。 司汤达:《红与黑》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资本主义世界的百科全书”。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 评价: 高尔基:《母亲》 现代荒诞剧:《等待戈多》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的冲击,人们从理想主义的梦幻中惊醒,陷入迷惘、怀疑和苦闷之中。 特点: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用夸张怪诞的手法警醒世人,淋漓尽致地渲染苦闷、迷惘、虚无情绪和变态心理等精神创伤。 评价: 音乐和美术 古典主义——贝多芬:《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 特点——作品构思广阔,形式宏达、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气息,蕴含着深沉的哲理。 原因——深受启蒙思想和革命的影响;追求自由和进步,具有强烈的反抗封建与追求民主的革命精神。 印象派: 特点: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受,根据自己的眼睛观察和感受来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绘画——莫奈《日出印象》《干草堆》《鲁昂大教堂》。 音乐——德彪西 现代艺术: 20世纪以来的绘画艺术派别: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塞尚、高更凡高 现代美术——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手法,大胆运用新材料。毕加索。 电影: 默片时代:19世纪末法国卢米埃尔兄弟,电影正式诞生。1927年是无声电影的默片时代。美国人格里菲斯被称为“现代电影之父”。卓别林。 坐拥天地: 电视:1926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电视。1936年正是传送电视节目,同年11月首次实况转播奥运会。1941年成功传播彩色电视节目。1964年首次卫星实况传播奥运会。 作用: 1

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简答

【题型:简答】【100分】 [1] 为什么说中国近代的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极不合理、十分落后的经济结构? 得分:100分 答:近代工业软弱无力,根本不能为改造传统经济和经济部门提供坚实有力的经济实力;传统经济部门特别是传统农业在实现工展的重负下,在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经济压迫和掠夺下,几乎丧失了推动经济发展和贡献经济要素的能力。在这种严重畸变上,追求国家经济的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必然是异常艰难崎岖,是没有希望取得成功。 【题型:简答】【100分】 [2] 怎样理解近代外国资本在华享有种种特权? 得分:70分 答:外国资本在华享有种种特权,他们是西方列强刺入中国经济命脉的利剑。它们以格子的政府为依仗,在中国为所欲为,或借大小军阀,控制政局并划分势力范围;或投资于国民经济命脉部门,垄断并独占重要的基础设施和战略产业;或称雄于中国吞并中国资本企业。不彻底摆脱并改变外国资本控制中国社会经济的局面,就不可能改变中国经济的依附地位,赢得中国经【题型:简答】【100分】 [3]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自然经济性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得分:100分 答:第一,这种经济结构具有明显的自给性和封闭性。第二,这种经济结构具有突出的离散性。第三,这种经济结构还具有显这种经济结构还具有典型的同构性。 【题型:简答】【100分】 [4] 中国封建地租(形态)结构构成情况如何? 得分:100分 答:地租分为劳役地租,货币地租,实物地租。近代中国的地租性态,大致讲:是无敌组占主要地位,货币地租次之,而劳役缘少数民族地区比较典型。 【题型:简答】【100分】 [5]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得分:100分

高中历史必修一中国近代史

第二讲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1840年至1900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 直接原因:保护鸦片贸易(1839年6月,虎门销烟。英国政府闻讯,决定借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过程:1840年6月,英国舰队入侵广东海面,鸦片战争爆发; 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1842年1月,英军舰队驶抵南京下关江面。 清政府屈辱求和,签订《南京条约》 主要内容:割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关税,由双方商定。 影响: 1.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 2.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 3.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同上 直接原因:修约被拒。 过程: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随后法国加入。英法联军接连攻陷天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咸丰帝逃亡热河。 美俄两国趁火打劫,俄国趁机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影响: 1)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遭到更严重的破坏;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 抗(太平天国);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本课要旨: 1.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 结果; 2.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 背景:明治维新后,日本军事实力的上升,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导火线:朝鲜农民起义。 过程:1894年,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 朝鲜平壤清军陆战失利。

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史时间表

中国近代史时间表 1840鸦片战争(英) 18415三元里人民抗英(《申谕英告示》,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18428《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 18654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1866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虹口创办发昌机器厂 海关试办邮政 1872上海轮船招商局(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 1873广东南海商人陈启源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昭文新报》(汉口) 1877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 1882电话传入中国 1883—1885中法战争,打开中国的西南门户 1884新疆行省设立 1894兴中会成立,“振兴中华” 9黄海海战 中日甲午战争 1895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 4《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两半化程度;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三国干涉还 辽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 反割台战争 俄国军舰在胶州湾“过冬” 1896“大清邮政局”建立(辛亥革命后改称中华邮政局) 8上海徐园放映“西洋影戏”,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 189711德国占领胶州湾 12俄国强占旅顺口和大连湾 18986维新变法(戊戌变法)开始(维新变法中,《强学报》、《中外纪闻》、《时务报》)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 严复翻译《天演论》出版 18999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列强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义和团运动爆发 年底袁世凯围剿义和团 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 1900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9《辛丑条约》,沦为两半社会,此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1905中国同盟会成立 《定军山》,中国人民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1906天津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建成 无线电报创设 朱执信《民报》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马克思

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复习要点

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复习要点 1、总体思路 向西方学习 与传统思想相结合形成中国式的社会思想1、发展主线与社会之间相结合 地主阶级革新派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 具有资产阶级思想知识分子变法维、具体过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革命理 马克思主义中国 、主要类 、人物:生卒、性别、年代、职位、主要事迹、主要思想、评价(地位 、派别:活动背景、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主要措施、评 、著作:背景、主要内容、评 、思想名称:背景、代表人物、主要观点、评 、纲 、按类别 )人物:龚自珍、魏源、洪秀全、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章太炎 )派别:资产阶级革命派、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天义派、新世纪派、国家主义派 第三党、国民党改组派、人权派 )著作《天朝田亩制度 )思想:联省自治、“好政府”主义 、按思想史发展过 )地主阶级革新派:龚自珍、魏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地主阶级洋务派:李鸿 )具有资产阶级思想知识分子变法维新:康有为、梁启 )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革命理论:资产阶级革命派、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孙中山 章太炎、天义派、新世纪派、国家主义派、联省自治、“好政府”主义、第三党、国民党组派、人权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不考 、具体知识 、龚自珍 )人物生平:龚自珍1972~184,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身 官僚地主家庭,师从今文经学家刘逢禄学习《公羊春秋,其微言大义成为龚自珍表达自的社会改革思想的手段 )主要思想 A社会批判思

a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 1. b.对黑暗社会的政治批判; c.对封建土地兼并的揭露; d.对科举制度的批判。 B.社会经济改革思想 a.主张在全国农村建立一种基于封建宗法的经济结构,以此调节土地的占有,克服“大不相齐”的矛盾; b.“驱民于南亩”的重农思想; c.“宜并杜绝呢羽之至”等“不急之物”的外贸思想。 C.政治改革思想 a.主张修改礼制,加强大臣权势; b.废除八股文,破格选拔人才; c.主张禁烟,抵抗外国侵略。 (3)评价: 1)变易进化的历史观 利用今文经学对脱离实际的汉学进行批判,突破了今文经学注经之路途,寻其 “微言大义”,评议时政,吸取其所需部分,阐述社会轮回发展说,“张三世”“通三通”“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无论“天道”“人道”都在不断变化之中,而且呈“自然之势”,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2)局限和意义 局限:在变革问题上,只承认渐变,否认突变和飞跃,往往保留一些传统思想,晚年 则囿于“历史循环论”“佛学因果论”而陷于倒退和停滞。体现了“半是批判,半是挽歌”的特色处境; 意义:能在衰颓之世仍呼喊不止,尤为可贵。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确乎是 近代思想之先河。 2、魏源: (1)人物生平: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阳人,出身于地主官僚家庭。1844年编纂了《海国图志》,本书是当时东方各国了解西方的经典之作; (2)主要思想:强国御侮 A.对西方的了解与研究 开始突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辩”的旧框,而正面直视外国,,“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同时对于其掠夺瓜分予以重视; B.“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反侵略思想 学习西方的技术来反侵略,以捍卫国家主权; C.社会改良思想 欲强国先治理统治机构,天下无数百年不变之法,提出“更法变制”。问题主要在国内,必须改革内政,收取人心;中国积患甚多,主要是人心之寐、人才之虚;要培养讲求实效的社会风气,政治才可改观。而在经济方面提出漕运、水利、盐政等改革,强调民间商业之

高中历史 中国近代史

第二章中国近代史 第一节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概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形态) A.半殖民地:政治:形式上保留中国的主权政府,实际上由外国势力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经济:中国社会经济独立地位丧失而成为西方的附庸。 (主权部分丧失但没有完全丧失) B.半封建:政治:封建势力维持在中国的统治地位,但近代资本主义政治思想制度在形成中; 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存在,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因素产生、发展; 文化:封建思想观念延续,近代西方社会科学理论传入。 (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二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必修一P24)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 ⑴背景: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迅猛,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清朝日趋衰弱腐败,内部危机严重。 ⑵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⑶《南京条约》(1842年8月) 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使香港成为英国进一步侵华的基地。 赔款2100万银元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开创了列强对 中国勒索赔款的先例。 使中国东南沿海门户洞开,便利了外国势力的侵入。 开放五处为通商口岸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⑷《南京条约》附件(《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①内容: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等特权。 ②影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领土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形成了“利益均沾”惯例,便利了 列强对中国的共同侵略。 ⑸影响 A.政治: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签订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 B. 经济:中国成为西方列强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诞生)。C.思想:萌发开眼看世界的新思想。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迈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器物,把这一思想付出实践)。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⑴原因:①根本原因:列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②直接原因:“修约”要求被拒绝。 ⑵结果: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焚烧圆明园。英法美俄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⑶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⑷影响:①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②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一部分官绅开始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了洋务运动。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⑴原因:①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对外扩张野心膨胀,制定了以 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②具体原因: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转移矛盾。 ⑵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详细版)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1949-1956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49 3月七届二中全会 9月新政协《共同纲领》 10月2日中苏建交 *国民经济恢复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950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与17国建交 1950-1953 抗美援朝 1953 12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一化三改”一五计划(为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三大改造 1954 第一届人大(①宪法②三大制度确立) 日内瓦会议 1955 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1956-196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十年探索时期 1956 9月八大(提出主要矛盾) *三大改造完成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双百方针” 1958 八大二次会议 三面红旗(大、人、总) 1960 八字方针、农村纠左 1964 原子弹&中近程导弹 1965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66-1976 文革时期 1966 文革开始(对法治践踏) 国民经济受到影响 取消高考 1970 东方红一号

1971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1973 南优二号杂交水稻 1976 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 1976-1978 两年徘徊 1977 2月两个“凡是” 恢复高考 1978-今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1978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健全法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9 中美建交 元旦:《告台湾同胞书》(和平方式统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一国两制” 1980 开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第一批经济特区 1982 “十六字方针” 修宪 中共十二大——邓小平理论形成 1983 中国第一台计算机“银河一号” 1984 颁布《民族区域自治法》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 1985 开辟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环渤海地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6 《义务教育法》 1987 中共十三大(第一次系统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1988 开放海南为经济特区

高二历史《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知识点归纳

高二历史《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知识点归纳 高二历史《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知识点归纳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二十:西学东渐 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编译《四洲志》。 2、魏:《海国图志》,“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3、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和顽固派展开体用之争: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顽固派主张原封不动的维持既有的政治化格局。 4、早期维新派代表:王韬、郑观应。 、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潮兴起的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工业的初步形成;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 6、维新思潮代表人物:康有为,广州万木草堂,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世相融合,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托古改制,传布西学; 梁启超:《变法通议》,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谭嗣同:冲决纲常礼教网络的维新志士,《仁学》。 严复:系统将近代西方化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 7、维新派与顽固势力、洋务派的思想交锋: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

度。 二十一:新化运动 1、新化运动新起的原因:民国初年,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旧思想、旧道德卷土重;一战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2、标志:191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蔡元培在北大奉行“兼容并包”的宗旨,提倡“学术思想自由”,北大成为新化运动的中心。 3、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学,反对旧学。 4、核心内容:德先生和赛先生:民主与科学。 、影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唤广大青年的觉悟起到巨大作用。 6、“打倒孔家店”(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化传统的全面清算。)与批判旧礼教:陈独秀《宪法与孔教》《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鲁迅《我之节烈观》。 7、学革命:1917年胡适发表《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学革命论》。 8、新化运动的意义见p91。 二十二:孙中的民主追求 1、1894年孙中在檀香创立兴中会。 2、190年孙中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逐鞑虏(民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民权),平均地权(民生)”。详细内

2018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形考一

1.【单选择题】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严格意义上说,是从()开始的。 选择一项: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孙中山 d. 严复 题目2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2.【单选择题】高度评价十月革命,说从“刀光火色”中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的是()。 选择一项: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胡适 d. 鲁迅 题目3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1920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 选择一项: a. 陈独秀 b. 毛泽东 c. 董必武 d. 李大钊 题目4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1922年至1923年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是()。 选择一项: a. 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b.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c. 香港海员罢工 d. 开滦煤矿工人罢工 题目5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5 【单选择题】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选择一项: a. 中国国民党一大 b. 中国国民党二大 c. 中国共产党一大 d. 中国共产大二大 题目6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的标志是()。 选择一项: a.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 整理党务案 c.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d. 中山舰事件 题目7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是()。 选择一项: a. 蒋冯战争 b. 蒋桂战争 c. 直奉战争 d. 中原大战 题目8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彻底清算大革命后期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会议是()。 选择一项: a. 中共六大

甘肃省高考历史一轮基础复习:专题12 中国近现代思想史

甘肃省高考历史一轮基础复习:专题12 中国近现代思想史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 . 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 . 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 . 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 . 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2. (2分)新三民主义不同于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是() ①明确反对帝国主义②平均地权③反对满洲贵族统治④节制资本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③④ 3. (2分) (2015高二上·攸县期中) 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叫()材料是(): A . 清朝封建统治西方先进科技 B . 清朝封建统治君主立宪制度 C . 清朝封建统治民主共和 D . 清朝封建统治火药、枪炮、养兵练兵之法 4. (2分) (2016高二上·郏县期中) 社会变革是中国近代化的前提。在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的过程中,中国近代不同的阶级、阶层、政治集团为了摆脱民族危机,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主张向西方学习,先后对中国社会提出一系列改革设想。l9世纪末,下列人物主张向西方学习,对中国社会进行最彻底变革的是() A . 李鸿章 B . 康有为 C . 孙中山 D . 李大钊 5. (2分) (2020高二下·本溪开学考) 1933年4月1日,蒋介石批准成立鄂豫皖赣四省农民银行。最初其主要经营业务集中于农业信贷与农村救济。1933年底,四省农民银行开始更多地担负起军事经费调拨等工作。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 . 日本侵华范围不断扩大

高中历史专题中国近代化

高中历史专题中国近代化 高中历史专题中国近代化(从现代化的视角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主体内容) 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资本主义现代化探索时期(1840——1949年) (一)起步阶段(1840,1895年),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1840年发生鸦片战争以后,传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对近代化的探索开始了。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表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清政府的近代化探索失败。1、表现: (1)经济上: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 近代工业。(2)政治上: 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3)思想文 化上:开始了“西学东渐”,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了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2、原因:外部西方侵略的刺激和内部先进人士的抗争、探索。3、水平:近代化的领域主要在经济方面,是物质层面的近代化。,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 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 展过程。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

元到多元的转变。4、主角:地主阶级洋务派5、结局:没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之路。(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19年),也是最重要的阶段。1、表现: (1)经济现代化: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它分为两个时期: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棉纺织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2)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实现了重大突破。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从清政府来看,从资产阶级内部来看,从北洋军阀的统治来看,(3)思想的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资产阶级维新派: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主张变法维新实行君主立宪; 资产阶级革命派:则把从西方学到 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并把理论学习和革命宣 传变为实际行动,发动了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激进派:则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动摇了 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1/5页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 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 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 (4)文化领域现代化: 教育:新式学堂兴办、科举制废除。文学革命等。2、水平:由物质层面上升到政治制度和

近现代中国先进思想

近现代中国先进思想 1、“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种思想最早应出自 A.《海国图志》 B.《孔子改制考》 C.《四洲志》 D.《资政新篇》 2、清末某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是铁路 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这一言论的含义是() A.“求富”“自强” B.“师夷长技” C.“中体西用” D.“民生主义” 3、湘军创建者、驻英公使郭嵩焘强调西洋立国之本在朝廷政教、商贾,造船、制器为末节。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否定洋务派的近代化实践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具有维新变革的思想倾向 4、20世纪初,梁启超曾特意对“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作过比较:(中国旧思想)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欧洲新思想)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梁启超作此比较的目的是() A.批判欧洲模式为清朝统治辩护B.借鉴欧洲先进制度维护君主专制C.学习欧洲制度实现中国政治民主D.借鉴欧洲制度实现中国民主共和5、“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这首诗《兰花草》是1919年胡适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归国后写的,就当时社会背景以及胡适的理想而言,“兰花草”比喻的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师夷长技以自强C.民主与科学D.经世致用6、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 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7、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 A.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B.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C.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8、1936年毛泽东同斯诺谈话时回忆说:由于父亲只准许读孔孟经书之类的书籍,所以我"在深夜里把我的屋子的窗户遮起,好使父亲看不见灯光",才读完了《盛世危言》;又说:“《盛世危言》激起我想要恢复学业的愿望。”你认为最有可能让毛泽东振奋的书中语句是

(整理)高中历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考试内容】 (1)新思潮的萌发: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与实践。 (2)洋务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维新思想: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4)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5)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6)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7)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8)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著及其主张;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 一、重点回顾:

二、合作探究 1、在近代中国,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关于两个派别关系的表述,只有一组是准确的,请加以判断,并结合两派的思想主张和实践活动来论证你的判断。 从背景来看经历了由被动学习到主动选择的过程 从方向来看体现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历程 从任务来看以向西方学习为核心 从层次来看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从态度来看追求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从内容来看思想启蒙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从作用来看前后各种思想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特点 3、近代各个阶层向西方学习,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三、本课小结:略 四、学以致用 1、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那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 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 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船坚炮利 2、“我所认识的中国人之中,只有李鸿章比较热心改革,他具有最进步的思想。”(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常胜军”首脑戈登语)这里的“最进步的思想”的正确的理解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改革封建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C.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巩固清朝统治D.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3、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A.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B.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C.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5、新三民主义发展了同盟会的政治主张,这主要表现在 A.彻底否定了封建土地制度 B.提出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C.提倡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D.号召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6、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丰富、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有①由零星传人到广泛传播的转变②由学术的介绍到作为社会改造指导思想的转变③由直接运用、实践到丰富、发展的转变④由运用中的教条主义到实事求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转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学校者人才所由出,人才者国势所由强,故泰西之强强于学,菲强于人也。

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总结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4.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5.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6.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二、【单元线索】及【基础巩固】 (一)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2 3、原因: ①民族危机的加重 ②随着国门被打开,西学的逐渐传入; 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比较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5、近代前期进步思潮(学习西方、西学东渐)情况表

(二)、20世纪以来的四大理论成果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基础巩固】1、新旧三民主义比较

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跟踪练习】 1.鸦片战争后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其主要目的是A.重新认识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B.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发展资本主义C.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改革中国的政治制度 D.保持与各国的“友好关系”,以维护其统治 2.“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这番话最能说明当时的历史现象是 A.开眼看世界 B.抵御外来侵略 C.向西方学习 D.呼唤民众觉醒 3.对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 A.以传统的封建制度为立国之本 B.以“师夷长技”为富国强兵之路 C.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D.对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 4.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其决定因素为 A.康有为出生在封建官僚家庭,自幼受过严格的封建教育 B.传统儒家思想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根深蒂固 C.孔子在中国民众中享有崇高威望 D.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软弱性和妥协性5.早期维新思想和鸦片战争后初期的新思想的主要不同是A.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 B.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 C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 D.借鉴外国的经验探索救国道路 6.维新派的救国方案中,最根本的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实行君主立宪 C.建立新式军队 D.创办新式学校

中国近现代思想史

试论维新派文化民族主义的影响 19世纪末新知识分子关注的重点在于西方基督教对中国儒教的冲击,而对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其他方面的不利影响未引起足够的注意。维新派知识分子一方面大力提倡学习与引进西学,另一方面如康梁等又主张“创教”、“保教”,而夏曾佑、宋恕、陈虬等也提出“改教”、“复教”或“尊教”的主张。虽然具体主张有差异,但他们均要求内充儒学之力,外与基督教相抗争。维新派的这种文化民族主义表现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许多积极的影响第一,“创教”“保教”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反对外来侵略、维护民族文化地位的呼声。尽管维新派在宗教与文化的关系问题上认识有误,但他们毕竟看到了民族危机与文化危机的一致性,强调文化救亡与政治救亡的不可分离,这一点相当可贵。他们试图通过传统儒学的改造,重新构建国人的文化认同,以回应西方的宗教侵略。应该说,这种文化民族主义的儒学革新运动,与当时中国救亡图存的欲求是一致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保教”主张在维新派内部还是赢得了广泛的同情,如皮锡瑞就说,“保教在讲明孔子义理,使中国之人皆知孔子之大,并切实有用,自然尊信我教,不至遁人彼教”,“使外国人亦知孔子之大,并切实有用,自然不至藐视我教,不敢以彼教夺我教”①。宋恕说:“白种横行,草芥我族,于是保种之说兴;基督末流,妄攻儒教,于是保教之说兴。”② 第二,维新派借“保教”以宣扬西学,开通民智,有积极意义。经过康梁打扮的孔教、孔学、孔子,已经与传统面目有了本质的不同。梁启超在评论乃师对孔教的贡献时说:“先生者,孔教之马丁路得也。其所以发明孔子之道者,不一而足,约其大纲,则有六义:一、孔教者,进步主义,非保守主义;二、孔教者,兼爱主义,非独善主义;三、孔教者,世界主义,非国家主义;四、孔教者,平等主义,非督制主义;五、孔教者,强立主义,非粪懦主义;六、孔教者,重魂主义,非爱身主义。” ③康有为大量借用儒家学说中的“民本”、“大同”等思想,用孔学的旧瓶装人资产阶级的新酒。如他在《孔子改制考》中说:“孔子之道,务民义为先。'川尧舜为民主、为太平也,为人道之至。”认为西方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与儒家“民贵君轻”的观点相一致,可以说中国古已有之。康有为对孔学的如此加工改造,清楚地表明“保教”的目的不在守旧而在开新,即利用“西学中源”式的解释使西学获得等同于孔学的地位,藉以消除人们的疑虑,促使国人勇于吸纳西方新学说。关于这一点,梁启超后来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一文中也有所披露。他说,康有为硬“取近世之新学理以缘附”孔学,其良苦用心是使人们因崇信孔子而接受西学④。也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保教”说体现了其开通民智的进步性。 第三,“保教”也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性质,特别是康梁等人主张的“创教”与采.用孔子纪年两项,对国人的思想启蒙发挥出积极作用。康有为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破坏儒教的王统与道统,夷孔子与先秦诸子并列,使史学继文字学之后逐渐脱离经学的羁绊而独立”①,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疑古”思潮的先声,后来顾领刚、钱玄同等“古史辨”派对此屡有肯定;而“孔子纪年说”以孔子的教统替代封建君统,否定封建专制统治的合法性,也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在此影响下,20世纪初,围绕中国应采行何种纪年的问题,国人曾经展开讨论。刘师培主张用“黄帝纪年法”,认为“康梁以保教为宗旨,故用孔子降生为纪年。吾辈以保种为宗旨,故用黄帝降生为纪年',②。梁启超在当时则连续撰写了《中国史叙论》、《新史学》等多篇文章,讨论纪年问题,强调要考虑到中国民族“固守国粹之性质”,应以孔子诞辰为纪年。此外尚有尧纪年法、夏禹纪年法、秦统一纪年法等。不管怎样,人们已普遍认识到纪年问题的重要性,认为它不仅仅体现着中国从专制时代跃人民主时代,而且是“唤起国民同胞之思想,增长团结力”的重要手段③。这一认识的提高,自然主要得益于20世纪初爱国主义思潮的激荡,但也不能说与19世纪末康梁大力倡导孔子纪年说毫无关系。 第四,维新派的“创教'川保教”,既不同于封建顽固派的“卫教”、“翼教”,也与张之洞之流的“保教”不可同日而语。19世纪末,面对儒学的危机,维新派、顽固派、洋务派都先后打出“保教”旗号。但仔细审视,三派所保之“教”是有很大差异的:维新派之“孔教”,是与资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点整理

1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 1.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是林则徐,主持编写《四洲志》《华事夷言 》等书 籍。 2.右图是魏源编撰的著作,图中文字属于小篆(书法字体), 该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书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不仅成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同时也是对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3.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逐步形成“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的思想。

24. 康有为 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托古改制)。出版《孔子改制考》.在维新变法期间,他全力策划新政,期望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改变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挽救民族危亡. 5.梁启超:发表《变法通义》,要求“伸民权”,设议院。 6.严复于1898年翻译了《天演论》。认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的支配。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其进化论思想成为维新派批判封建顽固派守旧不变、激发人们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 7.谭嗣同:属于激进派,他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礼教进行了大胆地批判,愤怒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 8.维新思想直接指导和动员了维新变法。维新思想是爱国的;维新思想是进步的;维新思想具有启蒙作用。 9、1903年,章太炎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批判康有为的保皇立宪主张,指出中国的出路只有革命。同年,邹容发表《革命军》。

3 二 新文化运动 1、背景是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4 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了序幕。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提出了“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3、在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下,新文化运动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4、李大钊指出:①民与君势不两立,自由和专制也不能并存,妄想复辟的人都是国家的公敌。②尊孔复古思想其实就是帝制复活的先声,批判尊孔复古思潮就是反对复辟帝制。 5、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是新文化运动重点批判的对象。 陈独秀指出,“三纲五常”是“奴隶之道德”,与时代潮流、民族共和不相容。 6、鲁迅在1918年发表了揭露封建礼教罪恶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礼教吃人的本质,痛斥了所谓的“仁义道德”,呼吁人们推翻这人吃人的制度。 7、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陈独秀则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雕琢、陈腐、艰涩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的使用,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 8、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d) (1)积极性:①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下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全面进攻;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②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

初中中国近现代史1840--1949的第一、标志、最的归纳 1. 1840中国近代史开端(旧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中英鸦片战 争 2. 中国近代中开端的依据:中国社会性质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3.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依据:中国人民肩负反侵略反封建双重 革命任务 4. 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5.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制造“亚罗号”事件,法国制造“马 神甫”事件 6. 中国近代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在广州 设立的联军委员会 7.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初步建立政权、正式建立政权、由盛而衰的标志依次是: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天京变乱、天京陷落 8. 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天朝田亩制度》 9. 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10. 《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11. 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12. 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 13. 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民用工业:李鸿章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 14. 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惨败(1895年威海战 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15. 无产阶级最早诞生的场所:外商企业 16.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威海战役 17. 《马关条约》反映帝国主义两个新侵略要求:资本输出、分割世界 18. 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的掀起标志着: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19. 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思想转化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 动 20.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应诏统筹全局折》 21. 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1898年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22. 戊戌变法唯一保留的成果是:京师大学堂 23. 梁启超的《变法通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