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3章习题及答案_客户关系管理

第13章习题及答案_客户关系管理

第13章习题及答案_客户关系管理
第13章习题及答案_客户关系管理

第十三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客户关系管理实施的核心是_____

A 客户关系管理的业务流程

B 客户关系管理的系统支持

C 建立客户中心

D 客户关系管理的组织结构

2.客户关系管理强调_____是关键

A 客户服务

B 客户的价值

C 客户关系

D 客户为中心

3.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 (CRM) 系统能_____

A 判断客户的价值

B 判断利润的来源

C 判断相关的客户业务流程

D 提高最有价值客户和潜在价值客户的满意程度

4.企业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是_____

A 客户关系管理的软件支持

B 客户关系管理的业务流程

C 客户中心

D 组织结构

5.公司改善客户关系管理业务流程的标准是_____

A 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B 客户的回头率

C 客户的评价和反馈

D 客户的购买量判断题

6.企业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最终目的是_____

A 把握客户的消费动态

B 针对客户的个性化特征提供个性化服务,极大化客户的价值

C 做好客户服务工作

D 尽可能多的收集客户信息

7.以下对CRM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_____

A CRM是一套智能化的信息处理系统

B CRM将企业的经验、管理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一套管理和决策方法

C CRM把收集起来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存储、加工、分析和整理(数据挖掘),获得对企业决策和支持有用的结果

D CRM系统通过了解客户的需求整合企业内部生产制造能力,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8.CRM 是提升客户价值,创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_____

A 基础

B 要求

C 支撑

D 关键

9.CRM系统实施战略方案不包括_____

A 分阶段实施

B 革命性实施

C 滚动实施

D 渐进式实施

10.CRM实施的难点问题_____

A 初期的投入高,投资回报不确定

B 软件供应商及合作伙伴的选择

C CRM应用的层次与各层次任务的难题?

D 实施CRM要承担风险和改变传统的习惯

11.影响企业CRM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不包括以下哪点_____

A 业务流程的重组

B 高层管理者的理解与支持

C 软件供应商及合作伙伴的选择

D 确立合理可行的项目实施目标

12.CRM系统实施方法的主要步骤不包括_____

A 明确问题与环境

B 建立实施组织与结构

C 鉴定系统及其组成部分

D 建立模型描述系统各部分的相互作用

13.CRM实施的方法论不包括_____

A 企业观念的转变

B 拟定CRM战略目标

C 确定阶段目标和实施路线

D 设计CRM架构

14.一下哪项是CRM系统实施的一般过程的准备阶段_____

A 建立项目实施队伍并进行实施前的评估

B 描绘业务蓝图

C 确立项目范围并取得高层领导的支持

D 明确问题与环境

15.进行CRM系统的原型测试不包括_____

A CRM基础数据的准备

B 原型测试的准备

C 测试CRM系统与企业正在使用的软件系统间的集成性?

D 进行原型测试

16.项目是一种_____的工作,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明确的目标和可利用资源的约束下,由专门组织起来的人员运用多种学科知识来完成

A 一次性

B 多次性

C 重复性

D 周期性

17.CRM项目管理的核心就在于:CRM项目团队在范围、_____和成本三个维度进行权衡的基础上,使用项目管理工具和技术来对整个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

A 结构

B 时间

C 利润

D 质量

18.CRM项目经理需要具备的主要能力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_____

A 个性素质

B 沟通能力

C 决策能力

D 技术技能

19.CRM项目管理中几个重要的阶段不包括_____

A 项目可行性研究

B CRM项目启动

C 项目计划阶段

D 人员培训阶段

20.为一名项目经理,进行风险管理不包括哪项_____

A 风险管理计划编制

B 风险识别

C 风险实施环境分析

D 风险应对计划编制

二、填空题:

1.利用各种网络争取获得最大的竞争性收益,建立和维护良好的_____关系是焦点,抓好这个问题就能够使商家和企业维持生存和发展。

2.CRM解决方案的部署应当首先从_____角度出发,而非单纯着眼于解决企业的内部问题。

3.CRM解决方案的_____就是基于不同时间、地点及需求,对企业的客户、产品、库存及交易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

4.CRM作为一种全新的客户导向的营销管理模式,不仅要在技术上进行变革,更重要的是进行组织机构变革,重新_____以适应建立和维持客户关系的需要。

5.CRM可以分为客户沟通层次的CRM、操作层次的CRM以及_____的CRM。

6.分析层次的CRM最终使得企业将宝贵的客户信息转变为_____。

7.CRM侧重于企业_____市场的资源整合,中心在客户。

8.建立项目实施队伍并进行实施前的评估,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建立项目实施队伍并明确_____、CRM项目实施前的评估。

9.CRM的实施应该从两个层面进行考虑:其一,从_____层来看;其二,从技术层来看。

10.从技术层面上,CRM项目的实施是一种典型的_____项目实施。

11.CRM系统原型测试过程中,找出业务蓝图的需求和_____的差异,研究解决方案。

12.CRM项目质量管理包括三个主要过程:质量计划编制、质量保证和_____。

13.CRM项目启动阶段包括:建立项目章程、组织项目团队和_____。

14.CRM项目经理需要具备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个性素质管理、协调能力.、决策能力和_____。

15.CRM系统的项目实施是以业务与管理为核心的,是为了建立一套以客户为中心的_____体系。

16.运作层次的CRM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营销、销售和服务等业务环节的_____,真正做到利用IT手段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降低运作成本的目的。

17.客户沟通层次的CRM主要解决企业与客户接触渠道日趋_____的问题。

18.CRM的贯彻与实施,主要目的就是改变企业营销人员、经理人员和支持服务人员做事的_____和方法。

19.CRM系统的二次开发和确认应视不同情况进行软件更改和_____更改。

20.CRM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各种风险在质和量上是可以_____的。

三、判断题:

1.客户关系管理(CRM)是一种管理软件和技术。()

2.客户关系管理(CRM)的宗旨就是“以客户为中心”。()

3.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决策支持系统能够替代决策者本身进行决策。()

4.企业部署CRM,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5.有效的“以客户为中心”的决策支持意味着,理解不同接触点上的每一个客户,即他(她)的直觉了解。()

6.CRM是对数据库的管理或是对客户信息的管理。()

7.CRM能有效解决“虚假客户忠诚”问题。()

8.用户操作层次的CRM主要解决企业与客户接触渠道日趋多样化的问题。()

9.CRM系统作为管理软件的一个子集,和ERP有着密切的关系。( )

10.CRM实质是一种工具,通过这种工具,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实现企业管理的转变。()

11.CRM项目不属于IT项目, CRM是一种新兴的管理体系、思想,其理论框架和软件系统还没有完全成熟、完美。()

12.CRM项目实施后,所实现的系统需要与企业中其他系统无缝整合。()

13.CRM项目的预算往往容易偏高。()

14.CRM项目经理在CRM项目管理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是一个项目全面管理的核心和焦点。()

15.CRM项目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普遍的和不变的。()

16.保证项目组成员的稳定性也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17.CRM项目实施不可避免地会使业务流程发生变化,但不会引起组织结构的变化。()

18.CRM系统的实施应当是以业务过程来驱动的,而不是IT技术。()

19.分析层次的CRM最终使得企业将宝贵的客户信息转变为客户知识。()

20.据80/2. 0 法则,CRM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培育客户忠诚度。()

四、简答题:

1.CRM系统实施的目的有哪些?

2.CRM系统实施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3.企业实施CRM系统应遵循那些基本原则?

4.作为一名CRM项目经理,需要具备的能力有哪几个?

5.简述如何正确选取CRM系统?

6. CRM解决方案提供商项目组织都包含什么?

7.CRM系统实施战略有哪些?

8.CRM实施的原型测试阶段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9.为一名项目经理,进行风险管理需要做哪些?

10.CRM项目的最终计划由那几部分组成?

五、论述题:

1.分析什么样的企业适合实施CRM系统,什么样的企业不适合实施CRM系统?

2.如果你是一名实施CRM系统的项目经理,谈一下你需要做些什么?

3.怎么理解CRM是提升客户价值,创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4.实施CRM为什么要进行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

5.实施CRM项目时的风险的特点及如何应对?

第十三章: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1.客户

2. 客户

3. 核心技术

4. 设计业务流程

5. 分析层次

6. 客户知识

7. 前台的销售

8. 人员权责

9. 管理

10. IT

11.软件功能

12.质量控制

13.建立良好的沟通

14.技术技能

15.销售服务

16.流程自动化

17.多样化

18.习惯

19.企业流程

20.变化

四、简答题:

1.CRM系统实施的目的有哪些?

答:

1)提高销售额

利用CRM系统提供的多渠道的客户信息,确切了解客户的需求,增加销售的成功几率,进而提高销售收入。

2)增加利润率

由于对客户的更多了解,业务人员能够有效地抓住客户的兴趣点,有效进行销售,避免盲目的以价格让利取得交易成功,从而提高销售利润。

3)提高客户满意度

CRM系统提供给客户多种形式的沟通渠道,同时又确保各类沟通方式中数据的一致性连贯性,利用这些数据,销售部门可以对客户要求做出迅速而正确的反应,让客户在对购买产品满意的同时也愿意保持与企业的有效沟通关系。

4)降低市场销售成本

由于对客户进行了具体甄别与群组分类,并对其特性进行分析,使市场推广和销售策略的制定与执行避免了盲目性,节省时间和资金

2.CRM系统实施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答:

1)确立合理可行的项目实施目标

2)高层管理者的理解与支持

3)让业务驱动CRM系统的项目实施

4)软件供应商及合作伙伴的选择

5)项目实施组织结构的建立

6)有效控制变更管理

3.CRM系统实施的一般过程是什么?

答:

1)确立项目范围并取得高层领导的支持

2)建立项目实施队伍并进行实施前的评估

3)描绘业务蓝图

4)进行CRM系统的原型测试

5)CRM系统的二次开发和确认

6)实现从原有前台系统向新系统的切换

4.作为一名CRM项目经理,需要具备的能力有哪几个?

答:

1)个性素质

2)管理协调能力

3)决策能力

4)技术技能

5.CRM系统实施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那些?

答:

1)明确问题与环境

2)鉴定系统及其组成部分

3)建立模型描述系统各部分的相互作用

6.CRM实施的方法论包括哪些?

答:

HPC.的方法论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工具和方法,并且在不同阶段要求不同的人员(包括HPC.和企业)来主持项目进度。

1)拟定CRM战略目标

2)确定阶段目标和实施路线

3)分析组织结构

4)设计CRM架构

5)实施CRM系统

6)评估实施效果

7.CRM系统实施战略有哪些?

答:

1)分阶段实施

2)革命性实施

3)滚动实施

8.在CRM实施的原型测试阶段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答:

1)CRM基础数据的准备

根据数据获取方式的不同,可将数据分为两大类:初级数据和次级数据。根据来源不同,次级数据又分为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

2)原型测试的准备

由于CRM原型测试的复杂性,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确定参与人员;定义将要测试的场景

3)原型测试

原形测试的目的主要在于:深入CRM软件系统、分析与业务蓝图的差异、熟悉软件及其报表的用途、理清数据之间的关系,作为全面实施CRM系统的根据

9.作为一名项目经理,进行风险管理需要做哪些?

答:

1)风险管理计划编制

2)风险识别

3)风险定性分析

4)风险定量分析

5)风险应对计划编制

6)风险监督和控制

10.CRM项目管理的核心是什么?

答:

CRM项目管理的核心就在于:CRM项目团队在范围、时间和成本三个维度进行权衡的基础上,使用项目管理工具和技术来对整个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多元统计分析是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来研究解决多指标问题的理论和方法. 2、回归参数显著性检验是检验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是否著. 3、聚类分析就是分析如何对样品(或变量)进行量化分类的问题。通常聚类分析分为 Q型聚类和 R型聚类。 4、相应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寻求列联表行因素A 和列因素B 的基本分析特征和它们的最优联立表示。 5、因子分析把每个原始变量分解为两部分因素:一部分为公共因子,另一部分为特殊因子。 6、若 () (,), P x N αμα ∑=1,2,3….n且相互独立,则样本均值向量x服从的分布 为_x~N(μ,Σ/n)_。 二、简答 1、简述典型变量与典型相关系数的概念,并说明典型相关分析的基本思想。 在每组变量中找出变量的线性组合,使得两组的线性组合之间具有最大的相关系数。选取和最初挑选的这对线性组合不相关的线性组合,使其配对,并选取相关系数最大的一对,如此下去直到两组之间的相关性被提取完毕为止。被选出的线性组合配对称为典型变量,它们的相关系数称为典型相关系数。 2、简述相应分析的基本思想。 相应分析,是指对两个定性变量的多种水平进行分析。设有两组因素A和B,其中因素A包含r个水平,因素B包含c个水平。对这两组因素作随机抽样调查,得到一个rc的二维列联表,记为。要寻求列联表列因素A和行因素B的基本分析特征和最优列联表示。相应分析即是通过列联表的转换,使得因素A

和因素B 具有对等性,从而用相同的因子轴同时描述两个因素各个水平的情况。把两个因素的各个水平的状况同时反映到具有相同坐标轴的因子平面上,从而得到因素A 、B 的联系。 3、简述费希尔判别法的基本思想。 从k 个总体中抽取具有p 个指标的样品观测数据,借助方差分析的思想构造一个线性判别函数 系数: 确定的原则是使得总体之间区别最大,而使每个总体内部的离差最小。将新样品的p 个指标值代入线性判别函数式中求出 值,然后根据判别一定的规则,就可以判别新的样品属于哪个总体。 5、简述多元统计分析中协差阵检验的步骤 第一,提出待检验的假设 和H1; 第二,给出检验的统计量及其服从的分布; 第三,给定检验水平,查统计量的分布表,确定相应的临界值,从而得到否定域; 第四,根据样本观测值计算出统计量的值,看是否落入否定域中,以便对待判假设做出决策(拒绝或接受)。 协差阵的检验 检验0=ΣΣ 0p H =ΣI : /2 /21exp 2np n e tr n λ???? =-?? ? ???? S S 00p H =≠ΣΣI : /2 /2**1exp 2np n e tr n λ???? =-?? ? ???? S S

大学物理课本答案习题 第十三章习题解答

习题十三 13-1 如题图13-1所示,两条平行长直导线和一个矩形导线框共面,且导线框的一个边与长直导线平行,到两长直导线的距离分别为1r , 2r 。已知两导线中电流都为0sin I I t ω=,其中I 0和ω为常数,t 为 时间。导线框长为a ,宽为b ,求导线框中的感应电动势。 解:无限长直电流激发的磁感应强度为02I B r μ= π。取坐标Ox 垂直于 直导线,坐标原点取在矩形导线框的左边框上,坐标正方向为水平向右。取回路的绕行正方向为顺时针。由场强的叠加原理可得x 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 00122() 2() I I B r x r x μμ= + π+π+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通过微分面积d d S a x =的磁通量为 00m 12d d d d 2()2()I I B S B S a x r x r x μμΦππ?? =?==+??++?? 通过矩形线圈的磁通量为 00m 01 2d 2()2()b I I a x r x r x μμΦ??=+??π+π+???012012ln ln sin 2a r b r b I t r r μω?? ++=+ ?π?? 感生电动势 0m 12012d ln ln cos d 2i a r b r b I t t r r μωΦεω?? ++=- =-+ ?π?? 012012()()ln cos 2a r b r b I t r r μωω?? ++=- ??π?? 0i ε>时,回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实际方向为顺时针;0i ε<时,回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实际方向 为逆时针。 13-2 如题图13-2所示,有一半径为r =10cm 的多匝圆形线圈,匝数N =100,置于均匀磁场B 中(B =0.5T )。圆形线圈可绕通过圆心的轴O 1O 2转动,转速1 600r min n -=? 。求圆线圈自图示的初始位置转过 题图13-1 题图 13-2 解图13-1

运筹学试题及答案

运筹学A卷)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线性规划具有唯一最优解就是指 A.最优表中存在常数项为零 B.最优表中非基变量检验数全部非零 C.最优表中存在非基变量的检验数为零 D.可行解集合有界 2.设线性规划的约束条件为 则基本可行解为 A.(0, 0, 4, 3) B.(3, 4, 0, 0) C.(2, 0, 1, 0) D.(3, 0, 4, 0) 3.则 A.无可行解 B.有唯一最优解medn C.有多重最优解 D.有无界解 4.互为对偶的两个线性规划, 对任意可行解X 与Y,存在关系 A.Z > W B.Z = W C.Z≥W D.Z≤W 5.有6 个产地4个销地的平衡运输问题模型具有特征 A.有10个变量24个约束

B.有24个变量10个约束 C.有24个变量9个约束 D.有9个基变量10个非基变量 6、下例错误的说法就是 A.标准型的目标函数就是求最大值 B.标准型的目标函数就是求最小值 C.标准型的常数项非正 D.标准型的变量一定要非负 7、m+n-1个变量构成一组基变量的充要条件就是 A.m+n-1个变量恰好构成一个闭回路 B.m+n-1个变量不包含任何闭回路 C.m+n-1个变量中部分变量构成一个闭回路 D.m+n-1个变量对应的系数列向量线性相关 8.互为对偶的两个线性规划问题的解存在关系 A.原问题无可行解,对偶问题也无可行解 B.对偶问题有可行解,原问题可能无可行解 C.若最优解存在,则最优解相同 D.一个问题无可行解,则另一个问题具有无界解 9、有m个产地n个销地的平衡运输问题模型具有特征 A.有mn个变量m+n个约束…m+n-1个基变量 B.有m+n个变量mn个约束 C.有mn个变量m+n-1约束 D.有m+n-1个基变量,mn-m-n-1个非基变量 10.要求不超过第一目标值、恰好完成第二目标值,目标函数就是

聚类分析练习题20121105

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练习题 一、选择题 1.需要在聚类分析中保序的聚类分析是( )。 A.两步聚类 B.有序聚类 C.系统聚类 D.k-均值聚类 2.在系统聚类中2R 是( )。 A.组内离差平方和除以组间离差平方和 B.组间离差平方和除以组内离差平方和 C.组间离差平方和除以总离差平方和 D.组间均方除以总均方。 3.系统聚类的单调性是指( )。 A.每步并类的距离是单调增的 B.每步并类的距离是单调减的 C.聚类的类数越来越少 D.系统聚类2R 会越来越小 4.以下的系统聚类方法中,哪种系统聚类直接利用了组内的离差平方和。( ) A.最长距离法 B.组间平均连接法 C.组内平均连接法 D.WARD 法 5.以下系统聚类方法中所用的相似性的度量,哪种最不稳健( )。 A.2 1()p ik jk k x x =-∑ B. 1p ik jk k ik jk x x x x =-+∑ C. 21p k =∑ D. 1()()i j i j -'x -x Σx -x 6. 以下系统聚类方法中所用的相似性的度量,哪种考虑了变量间的相关性( )。A.2 1()p ik jk k x x =-∑ B. 1 p ik jk k ik jk x x x x =-+∑ C. 21 p k =∑ D. 1()()i j i j -'x -x Σx -x 7.以下统计量,可以用来刻画分为几类的合理性统计量为( )? A.可决系数或判定系数2R B. G G W P P -

C.()/(1) /() G G W P G P n G -- - D.() G W P W - 8.以下关于聚类分析的陈述,哪些是正确的() A.进行聚类分析的统计数据有关于类的变量 B.进行聚类分析的变量应该进行标准化处理 C.不同的类间距离会产生不同的递推公式 D.递推公式有利于运算速度的提高。D(3)的信息需要D(2)提供。 9.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所要求统计数据的不同是() A.判别分析没有刻画类的变量,聚类分析有该变量 B.聚类分析没有刻画类的变量,判别分析有该变量 C.分析的变量在不同的样品上要有差异 D.要选择与研究目的有关的变量 10.距离判别法所用的距离是() A.马氏距离 B. 欧氏距离 C.绝对值距离 D. 欧氏平方距离 11.在一些条件同时满足的场合,距离判别和贝叶斯判别等价,是以下哪些条件。 () A.正态分布假定 B.等协方差矩阵假定 C.均值相等假定 D.先验概率相等假定 12.常用逐步判别分析选择不了的标准是() A.Λ统计量越小变量的判别贡献更大 B.Λ统计量越大变量的判别贡献更大 C.判定系数越小变量的判别贡献更大 D.判定系数越大变量的判别贡献更大 二、填空题 1、聚类分析是建立一种分类方法,它将一批样本或变量按照它们在性质上的_______________进行科学的分类。 2.Q型聚类法是按_________进行聚类,R型聚类法是按_______进行聚类。 3.Q型聚类相似程度指标常见是、、,而R型聚类相似程度指标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 、。 4.在聚类分析中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以消除不同量纲或数量级的影响,达到数据间

基础化学第十三章后习题解答

第十三章后习题解答 习题 1. 与化学分析法相比,分光光度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与化学分析法相比,分光光度法的主要特点有灵敏度高,被测物质的最低可测浓度可达10-5molL-1~10-6 molL-1,准确度较好,测量的相对误差一般为2%-5%,仪器设备要求简单,操作简便,测定速度快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微量及痕量组分的测定。 2. 什么是质量吸光系数?什么是摩尔吸光系数?两者关系如何?为什么要选用波长为max的单色光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 答质量吸光系数a在数值上等于质量浓度1g·L-1、液层厚度为1cm 时被测溶液的吸光度,单位为L·g-1·cm-1。摩尔吸光系数ε在数值上等于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液层厚度为1cm时被测溶液的吸光度,单位为L·mol-1·cm-1。质量吸光吸数α与摩尔吸光系数ε的定量关系为═aM,M为吸光物质的摩尔质量。选择波长为λmax 的单色光进行分光光度测定,是为了提高测定的灵敏度,因为在该波长处溶液的摩尔吸光系数最大,测定的灵敏度最高。 3. 什么是吸收光谱?什么是标准曲线?各有什么实际应用? 答浓度一定的有色溶液,测定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A ,以波长λ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作图,可得一曲线,此曲线称为吸收光谱。吸收光谱可作为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也可以作为分光光度法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依据。 在一定条件和浓度范围内,测定不同浓度的吸光度A,以溶液的浓度c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作图,可得到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此直线称为标准曲线。标准曲线的实际应用,是在相同条件下测定被测溶液的吸光度A,根据吸光度数值,从标准曲线上查到吸光物质的对应的浓度。 4. 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哪些部件组成?各部件的功能如何?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1.西方经济学是如何解释失业的?失业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家对失业的原因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主要有: (1)古典经济学失业理论以“萨伊定律”为核心,认为供给能够创造需求,不会出现生产过剩,且每一个商品生产者都是理性的,都会尽力扩大生产、销售,这样社会的生产、销售就能达到最高水平,从而实现充分就业。 (2)凯恩斯提出了“非自愿失业”理论,认为有效需求是由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构成的,它是决定社会总就业量的关键性因素。当“有效需求”不足时充分就业就无法实现。凯恩斯提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三个基本心理规律,使得经济中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从而导致非自愿失业。 (3)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以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为前提,通过论证工资和价格黏性进而解释非自愿失业存在的原因,认为工资在短期内具有黏性,失业率并不会随劳动需求的变动做出充分调整。对存在工资黏性的解释主要有劳动工资合同论、隐含合同论、“局内人-局外人”理论和效率工资理论。 (4)现代货币主义的失业理论可以简单归结为“自然失业率”假说,其否认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如果政府用增加货币量来刺激就业,而雇员没有预见到实际收入下降时,就愿意增加劳动供给。但从长期看,不仅失业没有减少反而物价会持续上涨。 失业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主要有: 一是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物质和精神的负面影响; 二是影响社会稳定; 三是增加经济运行成本,带来产出损失以及影响社会经济的信心从而加重整个经济的不景气,对经济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2.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如何解释工资黏性的?

【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对于工资黏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解释: (1)劳动工资合同论。在一些行业中,由于工会的力量,往往可能签订较有利于雇员的工资合同。这些合同通常附加工资随生活费上涨而增加,而当经济衰退时工资率并不随之削减的条款。 (2)隐含合同论。除正式合同外,雇主与雇员之间可能达成工资率相对固定、不随经济波动调整的默契。隐含合同意味着工资率将不随劳动市场供求的波动而变化。在经济不景气时,企业可能支付给雇员高于市场一般水平的工资。作为回报,在经济高涨时,雇员也只能留在该企业,接受低于其他企业的工资率。 (3)“局内人-局外人”理论。该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在较高失业率情形下企业不降低新雇员薪酬的现象。该理论认为,每个企业对新雇员(局外人)的培训通常是由在职雇员(局内人)来完成的。在职雇员担心这会影响他们与企业讨价还价的地位或者分量而不愿培训新雇员。如果企业支付新雇员的工资低,经培训掌握了技能的雇员就可能被出高薪的企业“挖走”。因此,企业只能通过向新、老雇员支付相同的报酬来解决这一矛盾。 (4)效率工资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一定限度内,企业通过支付给雇员比劳动市场出清时更高的工资率,可以促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获得更多的利润。一般地说,效率工资取决于其他企业支付的工资与失业率水平。社会上没有哪个企业愿意率先降低工资,这样做只会降低雇员的劳动积极性,而且最好的雇员可能会被其他企业吸引走。因此,效率工资的调整过程是缓慢的。 3.通货膨胀有哪几种类型?西方经济学是如何解释通货膨胀成因的? 【参考答案】 根据不同的标准,通货膨胀有不同的分类。按照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爬行的通货膨胀、加速的通货膨胀和超速的通缩膨胀;按照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和结构型通货膨胀。 对于通货膨胀的原因,西方经济学家对其进行了多种多样的解释。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认为通货膨胀是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是“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的现象。凯恩

运筹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3)若问题中 x2 列的系数变为(3,2)T,问最优解是否有变化; 4)c2 由 1 变为 2,是否影响最优解,如有影响,将新的解求出。 Cj CB 0 0 Cj-Zj 0 4 Cj-Zj 3 4 Cj-Zj 最优解为 X1=1/3,X3=7/5,Z=33/5 2对偶问题为Minw=9y1+8y2 6y1+3y2≥3 3y1+4y2≥1 5y1+5y2≥4 y1,y2≥0 对偶问题最优解为 y1=1/5,y2=3/5 3 若问题中 x2 列的系数变为(3,2)T 则P2’=(1/3,1/5σ2=-4/5<0 所以对最优解没有影响 4)c2 由 1 变为2 σ2=-1<0 所以对最优解没有影响 7. 求如图所示的网络的最大流和最小截集(割集,每弧旁的数字是(cij , fij )。(10 分) V1 (9,5 (4,4 V3 (6,3 T 3 XB X4 X5 b 9 8 X1 6 3 3 X4 X3 1 8/5 3 3/5 3/5 X1 X3 1/3 7/5 1 0 0 1 X2 3 4 1 -1 4/5 -11/5 -1/3 1 - 2 4 X 3 5 5 4 0 1 0 0 1 0 0 X4 1 0 0 1 0 0 1/3 -1/ 5 -1/5 0 X5 0 1 0 -1 1/5 -4/5 -1/3 2/5 -3/5 VS (3,1 (3,0 (4,1 Vt (5,3 V2 解: (5,4 (7,5 V4 V1 (9,7 (4,4 V3 (6,4 (3,2 Vs (5,4 (4,0 Vt (7,7 6/9 V2 最大流=11 (5,5 V4 8. 某厂Ⅰ、Ⅱ、Ⅲ三种产品分别经过 A、B、C 三种设备加工。已知生产单位各种产品所需的设备台时,设备的现有加工能力及每件产品的预期利润见表:ⅠⅡⅢ设备能力(台.h A 1 1 1 100 B 10 4 5 600 C 2 2 6 300 单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习题解答_第五章

第五章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有何区别 答:即根据一定的判别准则,判定一个样本归属于哪一类。具体而言,设有n 个样本,对每个样本测得p 项指标(变量)的数据,已知每个样本属于k 个类别(或总体)中的某一类,通过找出一个最优的划分,使得不同类别的样本尽可能地区别开,并判别该样本属于哪个总体。聚类分析是分析如何对样品(或变量)进行量化分类的问题。在聚类之前,我们并不知道总体,而是通过一次次的聚类,使相近的样品(或变量)聚合形成总体。通俗来讲,判别分析是在已知有多少类及是什么类的情况下进行分类,而聚类分析是在不知道类的情况下进行分类。 试述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 答: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是:距离相近的样品(或变量)先聚成类,距离相远的后聚成类,过程一直进行下去,每个样品(或变量)总能聚到合适的类中。 对样品和变量进行聚类分析时, 所构造的统计量分别是什么简要说明为什么这样构造 答: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时,用距离来测定样品之间的相似程度。因为我们把n 个样本看作p 维空间的n 个点。点之间的距离即可代表样品间的相似度。常用的距离为 (一)闵可夫斯基距离:1/1 ()() p q q ij ik jk k d q X X ==-∑ q 取不同值,分为 (1)绝对距离(1q =) 1 (1)p ij ik jk k d X X ==-∑ (2)欧氏距离(2q =) 21/2 1 (2)() p ij ik jk k d X X ==-∑ (3)切比雪夫距离(q =∞) 1()max ij ik jk k p d X X ≤≤∞=- (二)马氏距离 (三)兰氏距离 对变量的相似性,我们更多地要了解变量的变化趋势或变化方向,因此用相关性进行衡量。 将变量看作p 维空间的向量,一般用 2 1()()()ij i j i j d M -'=--X X ΣX X 11()p ik jk ij k ik jk X X d L p X X =-=+∑

运筹学试题及答案4套

《运筹学》试卷一 一、(15分)用图解法求解下列线性规划问题 二、(20分)下表为某求极大值线性规划问题的初始单纯形表及迭代后的表,、 为松弛变量,试求表中到的值及各变量下标到的值。 -13 1 1 6 1 1-200 2-1 1 1/2 1/2 1 4 07 三、(15分)用图解法求解矩阵对策, 其中 四、(20分) (1)某项工程由8个工序组成,各工序之间的关系为 工序a b c d e f g h 紧前工序——a a b,c b,c,d b,c,d e 试画出该工程的网络图。 (2)试计算下面工程网络图中各事项发生的最早、最迟时间及关键

线路(箭线下的数字是完成该工序的所需时间,单位:天) 五、(15分)已知线性规划问题 其对偶问题最优解为,试根据对偶理论求原问题的最优解。 六、(15分)用动态规划法求解下面问题:

七、(30分)已知线性规划问题 用单纯形法求得最优单纯形表如下,试分析在下列各种条件单独变化的情况下,最优解将如何变化。 2 -1 1 0 0 2 3 1 1 3 1 1 1 1 1 6 10 0 -3 -1 -2 0 (1)目标函数变为; (2)约束条件右端项由变为; (3)增加一个新的约束: 八、(20分)某地区有A、B、C三个化肥厂向甲、乙、丙、丁四个销地供应同一种化肥,已知产地产量、销地需求量和各产地运往不同销地单位运价如下表,试用最小元素法确定初始调运方案,并调整求最优运输方案 销地 产地 甲乙丙丁产量 A41241116 B2103910

C8511622需求量814121448 《运筹学》试卷二 一、(20分)已知线性规划问题: (a)写出其对偶问题; (b)用图解法求对偶问题的解; (c)利用(b)的结果及对偶性质求原问题的解。 二、(20分)已知运输表如下: 销地 产地B1B2B3B4供应量 50 A 1 3 2 7 6 A 2 60 7 5 2 3 25 A 3 2 5 4 5 需求量60 40 20 15 (1)用最小元素法确定初始调运方案; (2)确定最优运输方案及最低运费。 三、(35分)设线性规划问题 maxZ=2x1+x2+5x3+6x4

运筹学试题及答案.

运筹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1.线性规划问题中,如果在约束条件中出现等式约束,我们通常用增加__人工变量_的方法来产生初始可行基。2.线性规划模型有三种参数,其名称分别为价值系数、_技术系数 __和__限定系数_。 3.原问题的第1个约束方程是“=”型,则对偶问题相应的变量是__无非负约束(或无约束、或自由)_变量。 4.求最小生成树问题,常用的方法有:避圈法和 _破圈法__。 5.排队模型M/M/2中的M,M,2分别表示到达时间为__负指数_分布,服务时间服从负指数分布和服务台数为2。 6.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决策自然条件,但决策人无法估计各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那么这种决策类型称为__不确定__型决策。 7.在风险型决策问题中,我们一般采用__效用曲线_来反映每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 8.目标规划总是追求目标函数的_ 最小 __值,且目标函数中没有线性规划中的价值系数,而是在各偏差变量前加上级别不同的__ 优先因子(或权重)__。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无分。 9.使用人工变量法求解极大化线性规划问题时,当所有的检验数在基变量中仍含有非零的人工变量,表明该线性规划问题【 D 】 A.有唯一的最优解 B.有无穷多最优解 C.为无界解 D.无可行解 10.对偶单纯形法解最大化线性规划问题时,每次迭代要求单纯形表中【 D 】 A.b列元素不小于零 B.检验数都大于零 C.检验数都不小于零 D.检验数都不大于零 11.已知某个含10个结点的树图,其中9个结点的次为1,1,3,1,1,1,3,1,3,则另一个结点的次为【 A 】A.3 B.2 C.1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12.如果要使目标规划实际实现值不超过目标值。则相应的偏离变量应满足【 B 】 13.在运输方案中出现退化现象,是指数字格的数目【 C 】 A.等于 m+n B.等于m+n-1 C.小于m+n-1 D.大于m+n-1 16.关于线性规划的原问题和对偶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若原问题为无界解,则对偶问题也为无界解 B.若原问题无可行解,其对偶问题具有无界解或无可行解 c.若原问题存在可行解,其对偶问题必存在可行解

聚类分析实例分析题(推荐文档)

5.2酿酒葡萄的等级划分 5.2.1葡萄酒的质量分类 由问题1中我们得知,第二组评酒员的的评价结果更为可信,所以我们通过第二组评酒员对于酒的评分做出处理。我们通过excel计算出每位评酒员对每支酒的总分,然后计算出每支酒的10个分数的平均值,作为总的对于这支酒的等级评价。 通过国际酿酒工会对于葡萄酒的分级,以百分制标准评级,总共评出了六个级别(见表5)。 在问题2的计算中,我们求出了各支酒的分数,考虑到所有分数在区间[61.6,81.5]波动,以原等级表分级,结果将会很模糊,不能分得比较清晰。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细化等级。为此我们重新细化出5个等级,为了方便计算,我们还对等级进行降序数字等级(见表6)。 通过对数据的预处理,我们得到了一个新的关于葡萄酒的分级表格(见表7):

考虑到葡萄酒的质量与酿酒葡萄间有比较之间的关系,我们将保留葡萄酒质量对于酿酒葡萄的影响,先单纯从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对酿酒葡萄进行分类,然后在通过葡萄酒质量对酿酒葡萄质量的优劣进一步进行划分。 5.2.2建立模型 在通过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对酿酒葡萄分类的过程,我们用到了聚类分析方法中的ward 最小方差法,又叫做离差平方和法。 聚类分析是研究分类问题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所谓类,通俗地说,就是指相似元素的集合。为了将样品进行分类,就需要研究样品之间关系。这里的最小方差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将一个样品看作P 维空间的一个点,并在空间的定义距离,距离较近的点归为一类;距离较远的点归为不同的类。面对现在的问题,我们不知道元素的分类,连要分成几类都不知道。现在我们将用SAS 系统里面的stepdisc 和cluster 过程完成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最终确定元素对象的分类问题。 建立数据阵,具体数学表示为: 1111...............m n nm X X X X X ????=?????? (5.2.1) 式中,行向量1(,...,)i i im X x x =表示第i 个样品; 列向量1(,...,)'j j nj X x x =’,表示第j 项指标。(i=1,2,…,n;j=1,2,…m) 接下来我们将要对数据进行变化,以便于我们比较和消除纲量。在此我们用了使用最广范的方法,ward 最小方差法。其中用到了类间距离来进行比较,定义为: 2||||/(1/1/)kl k l k l D X X n n =-+ (5.2.2) Ward 方法并类时总是使得并类导致的类内离差平方和增量最小。 系统聚类数的确定。在聚类分析中,系统聚类最终得到的一个聚类树,如何确定类的个数,这是一个十分困难但又必须解决的问题;因为分类本身就没有一定标准,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不同的分类。在实际应用中常使用下面几种

《物理光学》郁道银版第十三章习题解答(全)汇编

2 mm 301 1 mm 30工程光学 第十三章习题解答 1. 波长nm 500=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边长为3cm 的方孔,在光轴(它通过孔中心并垂直方孔平面)附近离 孔z 处观察衍射,试求出夫琅和费衍射区的大致范围。 解: 夫琅和费衍射应满足条件 π <<+1 max 21212)(Z y x k )(900)(500 21092)(2)(7 2max 2121max 21211m cm a y x y x k Z =??==+=+>λλπ 2. 波长为500nm 的平行光垂直照射在宽度为0.025mm 的单逢上,以焦距为50cm 的会聚透镜将衍射光聚焦于 焦面上进行观察,求(1)衍射图样中央亮纹的半宽度;(2)第一亮纹和第二亮纹到中央亮纹的距离;(3)第一亮纹和第二亮纹相对于中央亮纹的强度。 解: 2 0sin ? ? ? ??=ααI I θλπαsin 22a f y ka kal ?=?== (1))(02.010 025.0500 6 rad a =?= = ?λ θ )(10rad d = (2)亮纹方程为αα=tg 。 满足此方程的第一次极大α43.11= 第二次极大α.22= x a kla θλπαsin 2??== a x πλα θ= sin 一级次极大)(0286.010025.043.1500sin 6 rad x x =???=≈ππ θθ ()mm x 3.141= 二级次极大)(04918.010025.0459.2500sin 6 rad x x =???=≈ππ θθ ()mm x 59.241= (3)0472.043.143.1sin sin 2 201=??? ??=??? ??=ππααI I 01648.0459.2459.2sin sin 2 202=?? ? ??=??? ??=ππααI I 10.若望远镜能分辨角距离为rad 7 103-?的两颗星,它的物镜的最小直径是多少?同时为了充分利用望远镜的分辨率,望远镜应有多大的放大率? 解:D λ θ22.10= )(24.21031055022.179m D =???= -- ? -=?????= ' '= Γ9693 10180606060067 π? 11. 若要使照相机感光胶片能分辨m μ2线距,(1)感光胶片的分辨率至少是没毫米多少线;(2)照相机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13章

第13章 光学 一 选择题 * 13-1 在水中的鱼看来,水面上和岸上的所有景物,都出现在一倒立圆锥里, 其顶角为( ) (A)48.8o (B)41.2o (C)97.6o (D)82.4o 解:选(C)。利用折射定律,当入射角为1=90i o 时,由折射定律1122sin sin n i n i = ,其中空气折射率11n =,水折射率2 1.33n =,代入数据,得折射角2=48.8i o ,因此倒立圆锥顶角为22=97.6i o 。 * 13-2 一远视眼的近点在1 m 处,要看清楚眼前10 cm 处的物体,应配戴的眼 镜是( ) (A)焦距为10 cm 的凸透镜 (B)焦距为10 cm 的凹透镜 (C)焦距为11 cm 的凸透镜 (D)焦距为11 cm 的凹透镜 解:选(C)。利用公式 111 's s f +=,根据教材上约定的正负号法则,'1m s =-,0.1m s =,代入得焦距0.11m =11cm f =,因为0f >,所以为凸透镜。 13-3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色光源S 到两缝S 1、S 2距离相等,则观察屏上中央明纹位于图中O 处,现将光源S 向下移动到图13-3中的S ′位置,则[ ] (A) 中央明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B) 中央明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C) 中央明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D) 中央明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习题13-3图

解:选(B)。光源S 由两缝S 1、S 2到O 处的光程差为零,对应中央明纹;当向下移动至S ′时,S ′到S 1的光程增加,S ′到S 2的光程减少,为了保持光程差为零,S 1到屏的光程要减少,S 2到屏的光程要增加,即中央明纹对应位置要向上移动;条纹间距d D x λ = ?,由于波长λ、双缝间距d 和双缝所在平面到屏幕的距离D 都不变,所以条纹间距不变。 13-4 用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在单缝上时,可观察夫琅禾费衍射。若屏上点 P 处为第二级暗纹,则相应的单缝波阵面可分成的半波带数目为[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解:选(B)。暗纹半波带数目为2k ,第二级2k =,代入数据,得半波带数目为4。 13-5 波长550nm 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于光栅常数41.010cm d a b -=+=?的光栅上,可能观察到的光谱线的最大级次为[ ] (A) 4 (B) 3 (C) 2 (D) 1 解:选(D)。由光栅方程sin d k θλ=±,当1sin =θ时,得d k λ =,代入数据, 得 1.8k =,k 取整数,最大级次为1。 13-6 三个偏振片1P 、2P 与3P 堆叠在一起,1P 与3P 的偏振化方向相互垂直, 2P 与1P 的偏振化方向间的夹角为30?,强度为0I 的自然光入射于偏振片1P ,并依 次透过偏振片1P 、2P 与3P ,则通过三个偏振片后的光强为[ ] (A) 0316I (B) 08 (C) 0332 I (D) 0 解:选(C)。设自然光光强为0I ,自然光通过偏振片1P ,光强减半,变为0 2 I ;由马吕斯定律α20cos I I =,通过偏振片2P ,光强变为 2003cos 3028 I I ?=,通过偏

最全的运筹学复习题及答案78213

最全的运筹学复习题及 答案78213

四、把下列线性规划问题化成标准形式: 2、minZ=2x1-x2+2x3 五、按各题要求。建立线性规划数学模型 1、某工厂生产A、B、C三种产品,每种产品的原材料消耗量、机械台时消耗量以及这些资源的限量,单位产品的利润如下表所示:

根据客户订货,三种产品的最低月需要量分别为200,250和100件,最大月销售量分别为250,280和120件。月销售分别为250 ,280和120件。问如何安排生产计划,使总利润最大。 2、某建筑工地有一批长度为10米的相同型号的钢筋,今要截成长度为3米的钢筋 90根,长度为4米的 钢筋60根,问怎样下料,才能使所使用的原材料最省? 1.某运输公司在春运期间需要24小时昼夜加班工作,需要的人员数量如下表所示:起运时间服务员数 2—6 6—10 10一14 14—18 18—22 22—2 4 8 10 7 12 4 每个工作人员连续工作八小时,且在时段开始时上班,问如何安排,使得既满足以上要求,又使上班人数最少?

五、分别用图解法和单纯形法求解下列线性规划问题.并对照指出单纯形迭代的每一步相 当于图解法可行域中的哪一个顶点。

六、用单纯形法求解下列线性规划问题: 七、用大M法求解下列线性规划问题。并指出问题的解属于哪一类。

八、下表为用单纯形法计算时某一步的表格。已知该线性规划的目标函数为maxZ=5x1+3x2,约束形式为“≤”,X3,X4为松驰变量.表中解代入目标函数后得Z=10 X l X2X3X4 —10 b -1 f g X3 2 C O 1 1/5 X l a d e 0 1 (1)求表中a~g的值 (2)表中给出的解是否为最优解? (1)a=2 b=0 c=0 d=1 e=4/5 f=0 g=-5 (2)表中给出的解为最优解 第四章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 五、写出下列线性规划问题的对偶问题 1.minZ=2x1+2x2+4x3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习题解答-聚类分析

第五章 聚类分析 5.1 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有何区别? 答:即根据一定的判别准则,判定一个样本归属于哪一类。具体而言,设有n 个样本,对每个样本测得p 项指标(变量)的数据,已知每个样本属于k 个类别(或总体)中的某一类,通过找出一个最优的划分,使得不同类别的样本尽可能地区别开,并判别该样本属于哪个总体。聚类分析是分析如何对样品(或变量)进行量化分类的问题。在聚类之前,我们并不知道总体,而是通过一次次的聚类,使相近的样品(或变量)聚合形成总体。通俗来讲,判别分析是在已知有多少类及是什么类的情况下进行分类,而聚类分析是在不知道类的情况下进行分类。 5.2 试述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 答: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是:距离相近的样品(或变量)先聚成类,距离相远的后聚成类,过程一直进行下去,每个样品(或变量)总能聚到合适的类中。 5.3 对样品和变量进行聚类分析时, 所构造的统计量分别是什么?简要说明为什么这样构造? 答: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时,用距离来测定样品之间的相似程度。因为我们把n 个样本看作p 维空间的n 个点。点之间的距离即可代表样品间的相似度。常用的距离为 (一)闵可夫斯基距离:1/1()()p q q ij ik jk k d q X X ==-∑ q 取不同值,分为 (1)绝对距离(1q =) 1 (1)p ij ik jk k d X X ==-∑ (2)欧氏距离(2q =)

21/2 1 (2)() p ij ik jk k d X X ==-∑ (3)切比雪夫距离(q =∞) 1()max ij ik jk k p d X X ≤≤∞=- (二)马氏距离 (三)兰氏距离 对变量的相似性,我们更多地要了解变量的变化趋势或变化方向,因此用相关性进行衡量。 将变量看作p 维空间的向量,一般用 (一)夹角余弦 (二)相关系数 5.4 在进行系统聚类时,不同类间距离计算方法有何区别?选择距离公式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 设d ij 表示样品X i 与X j 之间距离,用D ij 表示类G i 与G j 之间的距离。 (1). 最短距离法 21()()()ij i j i j d M -'=--X X ΣX X 11()p ik jk ij k ik jk X X d L p X X =-=+∑ cos p ik jk ij X X θ= ∑ ()() p ik i jk j ij X X X X r --= ∑ ij G X G X ij d D j j i i ∈∈= ,min

13第十三章习题-中级基础

o1、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一切资金的总和称为() A税收收入 B 国债收入 C 财政收入 D 财政支出 A B C D 标准答案:C 答案解析: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 服务需要而筹集一切资金的总和。 2、财政收入的口径有大小之分,其中最小口径的财政收入是指() A. 国债收入 B.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C. 收费收入 D. 税收收入 A B C D 标准答案:D 答案解析:通过本题掌握衡量财政收入的不同口径。最小口径的财政收入仅仅指 税收收入。 3、衡量财政收入具有不同的口径,我国统计年鉴中对外公布的财政收入是指()。 A 大口径 B 中口径 C 小口径 D 最小口径 A B C D 标准答案:C 答案解析:小口径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及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即一般预算)的非税收入,即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的收入,不包括政府债务收入、社会缴款。小口径税收收入是最为常用的一个财政收入口径,我国统计年鉴中对外公布的财政收入即 指小口径财政收入。 4、将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是以()为标准进行的分类。 A.税收课税对象 B.计税依据 C.税收管理权限 D.税负能否转嫁

A B C D 标准答案:D 答案解析:通过本题掌握税收按什么标准如何进行分类的。税收按税负能否转嫁划分,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5、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统一的整体,其中()是税收本质的体现,是区分税收收入和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重要特征。 A. 无偿性 B. 强制性 C. 灵活性 D. 固定性 A B C D 标准答案:A 答案解析:通过本题掌握税收的三大特征,即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其中税收的无偿性是税收本质的体现。 6、税收的强制性特征表明国家的税收依据的是()。 A.财产权力 B.政治权力 C.民事权力 D.分配权力 A B C D 标准答案:B 答案解析:税收的强制性是指政府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直接凭借政治权力,通过法律形式对社会产品实行强制征收。 7、不随着课税对象数量的变动而变动的税率制度是() A 比例税率 B 定额税率 C 超额累进税率 D 全额累进税率 A B C D 标准答案:A 答案解析:比例税率是指对于同一征税对象,不论其数量大小都按同一比例征税的一种税率制度,其特点是税率不随着课税对象数量的变动而变动 8、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这是()的基本含义。

第十三章课后习题答案教学文案

第十三章 热力学基础 13 -1 如图所示,bca 为理想气体绝热过程,b1a 和b2a 是任意过程,则上述两过程中气体作功与吸收热量的情况是( ) (A) b1a 过程放热,作负功;b2a 过程放热,作负功 (B) b1a 过程吸热,作负功;b2a 过程放热,作负功 (C) b1a 过程吸热,作正功;b2a 过程吸热,作负功 (D) b1a 过程放热,作正功;b2a 过程吸热,作正功 分析与解 bca ,b1a 和b2a 均是外界压缩系统,由?=V p W d 知系统经这三个过程均作负功,因而(C)、(D)不对.理想气体的内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因此三个过程初末态内能变化相等,设为ΔE .对绝热过程bca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ΔE =-W bca .另外,由图可知:|W b2a |>|W bca |>|W b1a |,则W b2a <W bca <W b1a .对b1a 过程:Q =ΔE +W b1a >ΔE +W bca =0 是吸热过程.而对b2a 过程:Q =ΔE +W b2a <ΔE +W bca =0 是放热过程.可见(A)不对,正确的是(B). 13 -2 如图,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平衡态A 变到平衡态B ,且它们的压强相等,即p A =p B ,请问在状态A 和状态B 之间,气体无论经过的是什么过程,气体必然( ) (A) 对外作正功 (B) 内能增加 (C) 从外界吸热 (D) 向外界放热

分析与解 由p -V 图可知,p A V A <p B V B ,即知T A <T B ,则对一定量理想气体必有E B >E A .即气体由状态A 变化到状态B,内能必增加.而作功、热传递是过程量,将与具体过程有关.所以(A)、(C)、(D)不是必然结果,只有(B)正确. 13 -3 两个相同的刚性容器,一个盛有氢气,一个盛氦气(均视为刚性分子理想气体).开始时它们的压强和温度都相同,现将3J 热量传给氦气,使之升高到一定的温度.若使氢气也升高同样的温度,则应向氢气传递热量为 ( ) (A) 6J (B) 3 J (C) 5 J (D) 10 J 分析与解 当容器体积不变,即为等体过程时系统不作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Q =ΔE +W ,有Q =ΔE .而由理想气体内能公式T R i M m E Δ2 Δ= ,可知欲使氢气和氦气升高相同温度,须传递的热量 ? ?? ? ?????? ??=e e e 222e 2H H H H H H H H /:i M m i M m Q Q .再由理想气体物态方程pV =mM RT ,初始时,氢气和氦气是具有相同的温度、压强和体积,因而物质的量相同,则3/5/:e 2e 2H H H H ==i i Q Q .因此正确答案为(C). 13 -4 有人想像了四个理想气体的循环过程,则在理论上可以实现的为 ( )

第十三章 热力学基础 习题解答上课讲义

§13.1~13. 2 13.1 如图所示,当气缸中的活塞迅速向外移动从而使气体膨胀时,气体所经历的过程【C 】 (A) 是准静态过程,它能用p ─V 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 (B) 不是准静态过程,但它能用p ─V 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 (C) 不是准静态过程,它不能用p ─V 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 (D) 是准静态过程,但它不能用p ─V 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 分析:从一个平衡态到另一平衡态所经过的每一中间状态均可近似当作平衡态(无限缓慢)的过程叫做准静态过程,此过程在p-V 图上表示一条曲线。题目中活塞迅速移动,变换时间非常短,系统来不及恢复平衡,因此不是准静态过程,自然不能用p -V 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 13.2 设单原子理想气体由平衡状态A ,经一平衡过程变化到状态B ,如果变化过程不知道,但A 、B 两状态的压强,体积和温度都已知,那么就可以求出:【B 】 (A ) 体膨胀所做的功; (B ) 气体内能的变化; (C ) 气体传递的热量; (D ) 气体的总质量。 分析:功、热量都是过程量,除了与系统的始末状态有关外,还跟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有关;而内能是状态量,只与始末状态有关,且是温度的单值函数。因此在只知道始末两个状态的情况下,只能求出内能的变化。对于答案D 而言,由物态方程RT PV ν=可以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但是由于不知道气体的种类,所以无法计算气体总质量。 13.3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P 1、V 1、T 1,后为P 2、V 2、T 2, 已知V 2>V 1, T 2V 1, T 2。 13.4 在某一过程中,系统对外放出热量1100J ,同时对外所做的功是190J ,则该系统内能的增量是_-1290J _。 分析:由热力学第一定律W E Q +?=,Q =-1100J ,W =190J 。很容易计算内能增量。 13.5 1mol 氧气由初态A(p 1,V 1)沿如图所示的直线路径变到末态B(p 2,V 2),试求上述过程中,气体内能的变化量,对外界所作的功及从外界吸收的热量(设氧气可视为理想气体,且C V ,m =5R/2)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