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校本课程(鼓号队)评价标准

校本课程(鼓号队)评价标准

校本课程(鼓号队)评价标准
校本课程(鼓号队)评价标准

溪龙中心学校校本课程(鼓号队)评价标准

号手

①站立姿势:

右手伸直持站立;喇叭口向腰部对准髋音,号嘴向外;号身与身体正

前方成45度角。

②立定式起号姿势(起号三步法):

第一步:右手持号平举至身体右侧,迅速向正前方推出,右手平伸,

号嘴向上,号圈向内,号身与地面垂直,与身体平行,同时左手正叉腰。

第二步:右手弯曲,手肘向右,小臂与地面成45度,号嘴对准嘴唇

中央,号圈向下,喇叭口稍上翘。

第三步:号与上身同时向右转动45度。

收号三步法:

第一步:回复起号分解动作一;

第二步:向右平摆45度;

第三步:恢复持号姿势。

开步式起号姿势(起号三步法):(只能是在立定的情况下用)

第一步:按立定式起号第一步进行,同时右脚顺脚尖方向迈出半步,

重心落在右脚,左

脚跟离地,左腿绷直,身体保持稳定;

第二步、第三步与立定式第二、三步相同。

收号三步法:

第一步、第二步与立定式收号动作第一、二步相同。第三步:回复

立定持号姿势。

注意:

右手持号完成动作过程,要注意转动手腕关节;起号时,号身稍上翘,

勿下垂。

2.口形

①双唇成微笑形;

②牙齿在口腔内上下对齐;

③两嘴角轻向外拉并紧闭,唇中留一小缝;

④号嘴轻放唇中间,上唇约占2/3,下唇约占l/3。

注意:

两唇勿向前厥;上唇勿盖下唇,下唇勿包上唇;下巴应平,两腮勿涨

鼓;两嘴角用力一致,勿向一侧强拉;号嘴勿重力压唇。

3.气息

初学时应先进行徒手练习:端正站立,两手叉腰。

①运气练习

A练习中长跑,然后作扩胸运动;

优秀:

服装整齐,精

神饱满,动作

优美、规范、

有力,吹奏乐

曲节奏准确、

音色好,能根

据指挥员的

指挥随时调

整吹奏节奏

和音量强弱。

良好:

服装整齐,精

神饱满,动作

规范、有力,

吹奏乐曲节

奏准确、音色

稳定,能根据

指挥员的指

挥随时调整

吹奏节奏和

音量强弱。

合格:

服装整齐,精

神饱满,动作

规范,吹奏乐

曲节奏基本

准确、音色基

本稳定,能根

据指挥员的

指挥随时调

整吹奏节奏

和音量强弱。

不合格:

节奏不准确,

音色不稳定。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1)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1) 地方校本专任教师培养与管理制度 武安市南关小学2013?9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发挥教师特长、办出学校特色。为促进我校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和管理,特制定此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程结构,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进一步调动学校自主开发课程和自主管理课程的积极性,逐步形成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特殊需要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 二、管理原则 1、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必须认真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一切从学生的健康发展出发; 2、充分发挥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作用,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3、校本课程的教学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尽可能地采用合作、参与、探究和体验等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4、在鼓励教师及有关人员创造性地开发课程的同时,要明确各自职责,加强教学和教材的规范管理; 5、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注意发挥家长和社会力量的作用; 三、课程开发 1、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要确立“针对校本,面向课程,凸显个性,动 态发展”的目标 2、教师提出课程开发构想与意向,课程纲要包括:课程目标、内容简介、课程进度计划、课程评价方案、选报(人数)要求等。 四、教师管理 1接到教务室开课通知的教师应按要求到指定教室(地点)上课,做好学生出勤登记。 2、教师按照课程教学进度计划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应认真听取学生意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作出适当修改。 3、教师做好所开设课程的学生成绩考核工作,在校本课程结束后把学生考勤登记册、学生成绩册交到教务室归档。 4、开发校本课程的教师应自编讲义(或课件)。 5、教师开设学校课程情况应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中,并作为教学工作内容之一。 五、课程评价 1、每学期校本课程结束后,学校将评选出优秀校本课程,并编入《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及评价表

第一章校本课程管理总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加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责权,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的发展,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根据《纲要》的精神,特制定《同济初级中学校本课程建设管理制度》。 一、校本课程的含义 (一)校本课程是学校依据教育特点、社会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按照以人为本及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而自行开发的课程。 “校本”的含义:其来自英语“school-base”。大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它包含三方面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二)校本课程是通过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充分挖掘学校及其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以学校自身力量为主来进行的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设的目的 (一)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执行国家的课程文件,确保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严肃性。 (二)结合学校的实际,协调学校各类课程关系,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提高学校课程的适应性。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独立或合作开发的特色的课程。 (三)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校培养目标及课程资源状况,组织教师广泛地利用本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合理地组织教师,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给予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 (四)确保学生享有必要的课程管理的权利,创造机会使得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范围与程度内参与课程决策与教学活动。 (五)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实施各得其所的教育。 三、校本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使用。全面开展课程教材改革的实验,使素质教育的思想真正落实到教育的实践中,使二期课改理念的实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二)传承文化,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结合中国的历史文化,贯穿古今中外,将校本课程与学科紧密结合。 四、校本课程建设管理的主要任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分学段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分学段内容 三、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8.小学低年级,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认识常用汉字,学习独立识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诵读浅近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了解一些爱国志士的故事,知道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了解家乡的生活习俗,明白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初步了解传统礼仪,学会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初步感受经典的民间艺术。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礼貌待人,养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言行一致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培育热爱家乡、热爱生活、亲近自然的情感。 9.小学高年级,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熟练书写正楷字,理解汉字的文化含义,体会汉字优美的结构艺术;诵读古代诗文经典篇目,理解作品大意,体会其意境和情感;了解中华民族历代仁人志士为国家富强、民族团结作出的牺牲和贡献;知道重要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家乡生活习俗变迁;感受各民族艺术的丰富表现形式和特点,尝试运用喜爱的艺术形式表达情感;培养学生对传统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学会理解他人,懂得感恩,逐步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开始

树立人生理想和远大志向,热爱祖国河山、悠久历史和宝贵文化。 10.初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美感与意境;诵读古代诗词,初步了解古诗词格律,阅读浅易文言文,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位;知道中国历史的重要史实和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欣赏传统音乐、戏剧、美术等艺术作品,感受其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参加传统礼仪和节庆活动,了解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尊重各民族传统文化习俗,珍视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优秀文明成果,培养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11.高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阅读篇幅较长的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提高古典文学和传统艺术鉴赏能力;认识中华文明形成的悠久历史进程,感悟中华文明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和杰出人物的贡献,吸取前人经验和智慧,培养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抵抗困难挫折的能力;感悟传统美德与时俱进的品质,自觉以中华传统美德律己修身;了解传统艺术的丰富表现形式和特点,感受不同时代、地域、民族特色的

小学各科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所谓课堂教学评价,是指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课堂教学诸因素及发展变化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 一、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局限 长期以来,我国课堂教学评价即一堂好课的标准,往往以教师教作为评价对象,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最大的弊端就是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忽视了学生发展这一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新的形势下,原有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日益显露:评价功能过于注重其鉴定性和终结性,不具有教育性和发展性;评价标准和方式过于片面;评价主体过于单一等等,这种种问题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桎梏。因此,确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势在必然。 二、新课程理理念指导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确立 新的形势下,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

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纲要》内容)简言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应立足于学生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确定是保证进行准确、全面、有效地进行评价的基础,也是使评价功能得以正常发挥的前提条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1.导向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有明确的导向性,通过评价使评价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地向评价标准靠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导向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应体现全面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良好品格、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较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的人。二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现代教学观: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的发展观;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活动和交往的观念;尊重学生个性独特性的差异观等。 2.有效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标准的有效性。

校本课程简笔画评价标准

校本课程简笔画评价标准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要着力开发校本课程(选修Ⅱ)。校本课程是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为保证校本课程的实施质量,特制订校本课程评价标准。 一、评价原则 1、科学性原则。对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2、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3、素质培养的原则。对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考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参与性原则。对学生的评价注重校本课程的参与情况,作为学生学分考核的依据。 5、全面性原则。对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到教师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质量。 二、评价内容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课程设置评价标准、课程方案评价标准、课程实施评价标准、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标准。 (1)课程设置评价标准 l、满足社会、地方需求: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充分考虑到社会、地方经济发展对学生学识和能力的需求。 2、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校本课程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3、体现教师特长和学校特色:应根据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师资和条件,努力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学校特色的形成。校本课程要保持一定的延续性和稳定性,特别是应体现课任教师的个性、才华,弘扬学校特色。 (2)课程方案评价标准。 课程方案评价的要素主要有: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宗旨或者说学校教育哲学,目标是否明确、清楚;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合适,所需的课程资源是否能够有效获取,内容的设计是否具体有弹性;课程组织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课程评价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整个课程方案是否切实可行;等等。 (3)课程实施方案评价标准。

校本课程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校本课程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 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着丰厚的滋养。在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而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我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所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都提出要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革命传统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014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阐明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及其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推进方式、支撑体系和条件保障,强调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面推进立德树人教育,具有凝聚共识、统一思想、正本清源、激浊扬清的重要作用。这标志着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教育终于有了明确的指导方针、有利的政策保障和具体的行动指南。因此,深刻认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时代语境,探寻通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落实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灿烂辉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青少年教育的重要资源,学校、教师都要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笔者认为,在校本课程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会是其中一个重要途径。校本课程是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开展的、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合作开发的课程。在校本课程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校本课程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为传统文化教育寻找到了新的落脚点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以国家课程的学习为主体。由于国家课程整齐划一,又有相应的《课程标准》要求及各种考试的压力,对学生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形成了很大的限制,传统文化教育力度明显不够。通过开设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校本课程,可以打破学校中传统文化教育受限的现实。无论是全体学生共修的校本课程还是由学生自由选择的校本选修课

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高效课堂的本质特征是教学三维目标是否达成,教学目标表达成的途径是否学生自己通过合作、探究达到的。评判一节思想品德课是否高效的标准,是看这一节课中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落实情况,看学生在这三个方面的受益程度,受益大则课堂教学的效率愈高。 我个人认为评判一节思想品德课是否高效的标准,是看这一节课中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落实情况,看学生在这三个方面的受益程度,受益大则课堂教学的效率愈高。高效课堂的本质特征是教学三维目标是否达成,教学目标表达成的途径是否学生自己通过合作、探究达到的。即我们追求的“有效”,除了“有效果”之外,还包括“有效用”和“有效率”。 (1)“有效果”。即从教学内容上来说,教学任务完成,教学目标实现。要追求教学基本目标的达成度,要努力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能力,要促成学生在基本方法与态度上的有效转变;教学目标基本实现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才是高效课堂的落脚点,也是评判课堂是否高效的准则之一。 (2)“有效用”。从教学方法上来说,学生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促成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以学习求发展”的基本态度与能力,使得学生对当今所学知识与能力的追求,不能影响学生持续学习的愿望、兴趣与能力的发展。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特色。 不要违背儿童的天性。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这就意味着:尽量做到让有趣的、使儿童感到惊奇的东西,同时成为儿童的智慧、情感和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东西。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3)“有效率”。从教学结果上来说,无论是对学习效果的追求,还是对学习兴趣的培养,都应建立在确保师生身心健康的条件下,都应追求低时间投入,高效果高效用产出,要为学习留下足够的自主发展机会和发展精力。从经济学角度说,即教学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教学产出,主要指知识的获得和运用能力的提升;教学投入,主要指教学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一般地说,教学效益与师生有益收获成正比,与师生教学所耗时间、精力、物力成反比。 因此,我们在追求教学效果的同时,更加注重追求教学的效用和效率,把效果、效用、效率有机统一起来,努力在“减负增效”上做文章,争取实现中小学生的全面主动多样发展,实现课堂教学的良性循环。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精心整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八里中心小学 一、课程目标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它不仅为当代中国人所 以“厚德健体、崇文明理”为校训,经典的古诗词的诵读与积累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崇尚文明礼仪、行为文明雅致,明白事理,勤于探究,善于思考的西新人。 基于以上三点,我们决定在全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其目的在于宏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塑造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及现代意

识为一体的跨世纪人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在诵读中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陶冶情操,为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与良好的性情修养形成奠基。基于这种目的,我们确立《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目标如下: 1、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了解国古代的优秀诗文。 2、在读古文、背古诗的过程中,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感。 3、丰富学生的文学储备,加强其文学功底,促进学生成为一代具有丰厚文 4 5 古诗作为一种文学载体,一直以来被语文教材选作范例。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上已明确规定了各年级要求背诵的篇目。结合学生实际,我们将唐诗宋词作为诵读的首选,并确定了具体目标: (二)古代蒙学教学

在所有的蒙学书中,最流行的便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经》《弟子规》,读《三字经》以习见闻,三字一句,合辙押韵,便于低年段学生诵读,所以《三字经》被列为低年段学生诵读内容之列。 (三)成语故事 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而成语故事的学习不仅能提供文学滋养,而且融会在成语故事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都将成为新一代青少年学习 1 的开发就是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需要,以学生素质发展、个性和人格得到更充分,自由发展和健全为目的的,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学生需求为本。 2、趣味性原则。

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

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 如何界定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目前教育界还缺少科学的、具体的、量化的衡量标准,这就对构建“高效课堂”产生了制约。在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以有效、高效课堂教学为指向,可从以下方面对高效课堂进行评价。 1、目标的恰当性 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有无明确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科学地组织和调整教学内容,合理地安排和开展教学活动,准确地分析和评价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一要具体化,应细化到认知、技能、情感等领域各项目标,避免过分强调知识性目标,以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二要实际化,应在了解学生实际能力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教学重点,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集中力量讲清重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三要分层化,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教师必须以个体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从而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体现出合理的层次性,促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2、提问的启发性 课堂问答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一种教学手段,学生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学习思考,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把握教学效果。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启发性的研究,切实达到“有效”的标准。真正具有启发性的有效提问应是能有效促进师生间互动、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问题,如教师通过提问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通过追问来启发学生发现认识过程中自相矛盾之处,从而掌握正确知识;通过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在自我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中有效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3、板书的系统性 一堂课的板书,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内容应完整系统,对于讲课提纲、基本内容、重要结论等起到强调作用。因此,高效课堂的板书应具备网络

校本课程审核制度

校本课程审核制度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发挥教师特长、办出学校特色。为了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促进我校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和管理,特制定此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程结构,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进一步调动学校自主开发课程和自主管理课程的积极性,逐步形成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特殊需要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 二、管理原则 1、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必须认真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一切从学生的健康发展出发; 2、充分发挥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作用,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3、校本课程的教学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尽可能地采用合作、参与、探究和体验等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4、在鼓励教师及有关人员创造性地开发课程的同时,要明确各自职责,加强教学和教材的规范管理; 5、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注意发挥家长和社会力量的作用; 三、课程开发 1、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要确立“针对校本,面向课程,凸显个性,动态发展”的目标。 “针对校本”,就要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针对缺陷,发挥优势,挖掘资

源,组织人员,在学校中开发校本课程。 “面向课程”,就要认真做好涉及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分析、课程目标设置、课程组织、课程实验和课程评价五个部分工作,加强三个环节的研究,即确定开设的科目;形成校本课程的指向;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的计划。“凸显个性”,就要在课程开发时,把张扬学生个性,体现老师个性和强化课程个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动态发展”,就是说校本课程是动态发展的,好的课程不断完善,新的课程不断加入,一些不受学生欢迎或准备不足、教学效果不好的课程将被淘汰。 2、教师提出课程开发构想与意向,并以教研组为单位在学期第三周向教导处递交课程纲要。课程纲要包括:课程目标、内容简介、课程进度计划、课程评价方案、选报(人数)要求等。 四、课程实施 1、经学校审核同意开设的校本课程,由教务室在第四周将拟开设课程目录会同年级组向全体学生公布。 2、教研组长负责安排校本课程教学任务。拟开设的校本课程原则上由申请该课程的教师本人承担,特殊情况也可由教研组统筹安排。 3、教师在接到校本课程开设任务通知后,应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待学生选课结束后,由教务室正式下发开课通知。原则上每门课程应有10人以上学生选课才准予开课,特殊情况则由教导处与开课教师商定。 五、教师管理 1、接到教务室开课通知的教师应按要求到指定教室(地点)上课,做好学生出勤登记。 2、教师按照课程教学进度计划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应认真听取学生意见,

最新中国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传统节日文化读本

目录 序言 前言 认识传统文化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2)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5) 春节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5) 清明节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9) 端午节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26) 中秋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2) 重阳节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2) 其它传统节日少年羁络青纹玉游女花簪紫蒂桃 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 (49) 附录 (64)

后记 海棠没有在夜色里绽放林中也没有梅花或雪莲守望了千年的沉默 依旧是绿色的无言 那么这路上徘徊的寻梦者可否拥有梦里忧伤的自由可否有拣尽寒枝的自守 呵护夜的安宁 守望绿色的风

序言 2005年10月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告终,留给中国人的是一连串关于保护传统文化的反思。在一次关于?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华夏文明----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调查中可以看到当代中国青年学生对传统的认知不足。?从问卷的统计中可以看到,当代青年对传统文化大都给了一个中性的回答,对中国古典文献、艺术和习俗也很模糊。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说,?传统文化中不需要被消解的是否都被消解了?站在全球化的立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否已经牢靠?还是有很多疑问的。前卫的、新潮的新新人类,纷纷过起了洋节!面对这些光怪陆离、异彩纷呈的社会众生相,一些有识之士禁不住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怎么了?善良智慧的中国人民怎么了?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怎么了? 当《论语》被称为东方人的?圣经?,被尊为日本工商界的 ?圣经?,《菜根谭》这种普及读物被日本借鉴为商业经典,日本、韩国的中药占领了世界市场的主要份额,世界许多国家的军校都要开设孙子兵法课,?四大发明?,古代的许多科技发明,早已被外国人接过去发扬光大时我们怎么想?当优秀的汉学家出现在日本,甚至西方国家时我们怎么想?当大陆学者专家慨叹我们的学问做得不如日本学者、台湾学者时我们怎么想?出大师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吗?胡适19岁考公费留学,20岁出国去。到了27岁,在哥伦比亚大学拿哲学博士。28岁回来,在北京当北大教授。不到30岁全国闻名,凭什么?凭13岁之前受的国学教育基础! 胡适之——读古书长大的!徐志摩、朱自清,白话文不是写得很好吗?——读古书长大的!钱钟书、沈从文——读古书长大的!鲁迅、老舍——读古书长大的!林语堂、梁实秋——读古书长大的! 今天,在浮躁和喧哗中我们丢失了什么?仅仅是泛黄的书页,化尘的古人吗?我们丢失的是精神,传统文化的精神。新时代呼唤多元文化,呼唤文化的融合,但多元和融合就等于丢失吗??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个民族国家被尊重被认同,在于它能坚守自己的民族传统,保持民族个性民族特色。全球化不意味要对本民族传统漠

校本课程评价标准

校本课程评价标准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评价标准 (一)成绩评定 校本课程采用学分制评定。 评定要求:评价要突出对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发挥考试的正确导向功能、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的要求;强调能力立意,重视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加强与社会实践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实践能力;增强探究性,注意引导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注重综合性,注意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坚持教育性,体现积极的价值取向,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体现时代性,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要有机地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使学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学生的评价结果的有机组成部分。 每学年课程结业满分为50学分,如果一学期结业则满分为25分,两年累计满分为100学分,累计满60分即可结业。 每门校本课程成绩分布: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测评;过程性评价来源:出勤、课堂学习、成长记录袋、奖励分;终结性测评:期末考查、表现性活动。颐中讲堂考勤实行听课证制度,凭听课证入场。最后15分钟写听后感,作为该学科的成绩。 参与评价的主体:指导老师、同伴、自己。 每门课程结业采用下列评价标准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评定: 校本课程学分制评价指标体系(总分 50分)

其中成长记录袋评价、课堂观察检核表、小组合作评价表见附表。

校本课程成绩=第一年学分+第二年学分 +奖励分(如果一期结业则可以将两期相加为学年学分) (二)成绩管理 任课教师负责学分制的执行和落实,学校应给学生制定统一的学分卡,每期初将本班学生学分卡交开课老师保管,期末开课老师将学生出勤与学分登记交给班主任,再由班主任将每年(期)成绩记录在期末学生素质报告单,向家长反馈课程所获学分情况;班主任必须将全班学生校本课程成绩表上交教务处,教务处建立学生成绩档案(文本与软件包)。 (三)奖励和惩戒办法 凡在国家级如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市级科技节各类各项竞赛活动与资格证书考试中获奖或获得资格证书的学生均可获得奖励学分(不超过8分)。(就高不就低,不累计得分)为了鼓励学生选修好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学校每年可分年级或全校组织一次校本课程的展示评比活动,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分。 得分标准如下: (以上参赛活动必须是权威教育部门组织或社会有权威特长鉴定单位组织的才认可,特长分则按技术级别折算成相应一、二、三等。) 出勤率未到规定课时的80%的学生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开课老师必须如实填写学分卡,发现弄虚作假者,予以通报批评,年度考核不能评为良好及优秀等第。 附: [表一] 校本课程学分卡(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工作单位:北京市大兴区 姓名:教育 ID: 品味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教学内容品味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弟子规》、《论语名句》及古诗《春夜喜雨》《赋得古原草送别》 学情分析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对传统文化中的唐诗、宋词元曲和历史人 物等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小学阶段也是孩子们记忆力最好的时 候,正是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的大好时光,在这段时间里学习优秀 传统文化经典,实际上是在和先哲交流思想感情。持之以恒,坚 持数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定会滋养他们,成为他们的文化积淀, 使他们终身受益。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经典诗词。 2、课堂指导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3、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4、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 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传统文化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 传统名句、诗歌,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 统文化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 尊 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 ) ,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 行动体现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 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传统文化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国学经典都 是古文或是诗词,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 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 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1)引入情景,激发探究心理。 (2)利用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3)总结回顾,强化记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情景导入,提问学生 曾经背过的古诗词以及传 统文化的经典名句。 黑板板书课堂的主题:品请同学们自己起来背诵自己味经典,弘扬传统文化已经背过或是学过的古诗词 和经典名句。 教学意图 培养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及实施方案

高效课堂达标实施方案及评价标准 为稳步推进课改,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构建高效课堂,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高效课堂达标任务 一、编写导学案(10分) 导学案的编写落实到个人,在研讨时,主备人未能拿出导学案初稿,每次扣2分,并按《泰和四中教师绩效考核细则》“教学常规”第二款,每次扣考评分分。 严格按导学案模板提供的环节进行导学案的编写,在集体研讨会上,主备人提供的导学案初稿,如果被其他成员集体否决,主备人要重新编写导学案,并认定为工作失职,每次扣5分。并按《泰和四中教师绩效考核细则》“敬业精神”第五款,每次扣考评分分。 能一直坚持电子备课,该项加2分。 检查人:学科组长 二、课堂使用导学案(40分) 按《高效课堂评价标准》(试行)打分,然后折算成40分标准分。 检查人:学科组长或挂科领导收集评分表汇总后,评分表交课改办公室存档备查。 三、认真撰写教学反思(10分) 每堂课后,教师要在导学案“反思和感悟”栏中填写教学反思,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和学生临时生成情况进行小结。周日晚年级组会后将个人的导学案交学科组长检查,每少一次扣1分。内容详细丰富的,每次可加分。 检查人:学科组长。检查结果交年级组,年级组汇总后周一公示检查结果。 四、检查学生导学案(10分) 学生导学案的整理、完善和补充情况教师要进行检查,可以先由小组长或学科代表进行检查,或者组间进行流水式检查,同时填写“组内评价”栏,然后教师进行跟踪检查或抽查(抽查面不少于50%,且C生必须检查),填写“教师评价”栏。这是对学生学习完成情况的督促和评价,是促进学生自觉处理学习遗留问题,学会归纳和复习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检查人:教务处、年级组,对班上C生导学案教师的检查情况进行抽查,教师检查每缺一次扣分。对所有学生的导学案会进行全批的教师,该项可以加2分。 五、上交一周课改小结(10分) 每周五上交一份课改小结到年级组,并将电子稿以附件的形式发送至学校课改(邮件标题格式:XXX(姓名)第X周课改小结),每少一次扣分。年级组每周一将上周课改小结张榜展出。 检查人:林明华、肖景槐 六、学生作业、测试卷批改(20分) 新授课后,要给学生布置适量作业,且全批全改。语文、数学、英语每科每周不少于三次,政治、历史、地理、生物每周不少于一次。每少一次扣1分,布置了作业但是没有批改,每次扣分。作业足量,且能全批全改的教师,检查时可以加2分。测试卷要求全批全改,每少一次扣1分。 检查人:教务处、年级组。 七、期末考评(70分) 以期末考评“教学业绩”为得分。 以上所有检查,要求检查人保存所有的原始记录,每月汇总一次,学期结束时进行所有数据汇总,得出各人的期末总分,作为评模评优的重要依据。 教务处

校本课程评价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评价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评价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的评价更多地依靠学校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是一所学校成功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一、校本课程的评价原则 1、主体的多元性 校本课程的评价主体至少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人员:学校管理者、任课教师及班主任、学生自身、同学。 2、评价主体互动性 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描述性、激励性评价,学校不以评比为目的,而以研究或促进为目的的评价等等。 3、评价内容的多元性 学习成绩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身体、心理素质、学习潜能、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

4、评价过程的动态性 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使学生逐渐感悟自身的发展,增强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的愿望。 二、校本课程的评价内容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 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评价: 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 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 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 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研究各应占多大的权重,最后把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形成对课程开发者的最终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学分的给定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 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 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

足球校本课程评价方法

足球校本课程评价方法 (一)评价原则 1、评价活动的导向性原则 教学评价实际上是一种管理手段,每一次评价就是对教学进行一次调控,通过评价,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因此我们把评价和指导结合起来,不仅使被评价者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而且为其以后的发展指明方向。也就是说,不就事论事,及时对评价的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从不同角度查找因果关系,确认产生的原因,并通过信息反馈,使被评价者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2、评价内容的整体性原则 在进行评价时,要对校本教材实施和开发的各个方面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而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由于校本课程的系统性和复杂性,使得课程实施的效果往往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来,表现为一个由多因素组成的综合体。因此,必须从整体上进行评价,首先做到评价标准全面,尽可能包括课程实施的各项内容;其次要把握主次,区分轻重;三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3、评价方式的合理性原则

评价采取学生和教师自评、互评和考核组评价四种方式,既体现自我反思,又体现民主参与,既体现客观公正,又体现科学合理。做到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量性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发展性的评价方式. 4、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原则 每学期结束前,由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学校考核组对教师和班级进行评价,评价采取听、看、查、问、测等多种渠道收集信息,从教与学统一的角度出发,以课程实施目标体系为依据,确定合理统一的评价标准,采用科学、具体可操作性的评价手段。 (二)评价内容和方法 1、对学生的评价:注重“三维”,即关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发展性评价,在关注比赛成绩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合作的意识、团队精神的形成等。每学期根据教学任务,由各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踩球、颠球、顶球、传球、运球、射门等项目的测试,测试结果作为学生的体育成绩之一,记入学生素质报告单,并作为评定体育积极分子、三好学生、三好学生标兵的必备条件之一。 评价方式有: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

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及评分表

鸦儿沟小学高效课堂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标:(5分) 1、目标设置(2分):学习目标表述具体准确,落实性强,围绕学习目标组织教学;学生对学习目标清楚,并能围绕学习目标展开学习;教师最后能够紧扣目标总结归纳。 2、层次划分(3分):研究导入技巧,导入要设计好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解释学习目标,让学生真正明确本节课具体要求和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目标。紧扣学习目标,回扣学习目标,条理清楚。学生能从较高目标达成率上获取成功喜悦。 二、教学内容:(10分) 1、内容选择(6分):教学容量适度,重难点把握准确,容量和强度都要达到学生能够承受最大限度;推进过程紧凑但不慌张(2分)。每堂课设计不能有多余环节、语言和文字(2分)。杜绝就题论题,搞好分类总结与提升,要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拓展;课堂要注重知识发生过程,如概念公式、定理等(2分)。 2、呈现方式(4分):能有效地整合三维目标,突出能力培养,在突出落实、确保效益的前提下突出“容量、思维量、训练量”(2分)。教师点拨、强调要从效果出发,点透、点到位(2分)。 三、教学结构:(20分) 1、环节设计(10分):预习学习任务明确,要求具体,自学积极,预习充分(5分)。学习兴趣浓厚,目标达成率高(5分)。 2、时间分配(10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参与活动、自主学习的时间(5分)。预习检测5分钟左右,巩固检测时间达到10-15分钟。(5分)。 四、教学方法:(5分) 1、教法优化(2分):教法设计合理,教学方式多样化,能体现教者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 2、学法指导(3分):指导学法得当,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状态:(30分) 1、师生互动(10分):师生要有激情,课堂气氛和谐,问题解决到位(5分)。点拨疑难,解决难点,指导学法,总结恰当到位(5分)。 2、学生参与(20分):学生思维活跃,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能愉快的获得新知(5分)。小组长真正发挥分带头作用,小组的组织协调能力强,小组集体战斗力强,全部投入紧张学习,讨论效果好,学习质量高(5分)。展示省时高效,分层讨论解决问题,展示重点清晰突出(5分)。评价自然流畅,激励到位(5分)。 六、教学效果:(20分) 1、思维训练(10分):课堂容量丰富,学生思维积极主动、慎密有效,课堂练习要有梯度、切实达到巩固新知的效果(5分)。展示人人有事干,非展示的学生每人都有具体目标和任务(5分)。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导读:范文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一: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学校办学特色,打造“个性化”学校形象,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进步,科教发展,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二、实施目标: 1、校本课程要体现基础性: 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2、校本课程要体现发展性:

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3、校本课程要体现现实性: 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开设了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所以要充分考虑本校老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及学生的发展情况,还有学校的设备资金等因素,目标不能远离实际。 4、校本课程要体现主体性: 校本课程的主体性体现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校本课程得到更大的开发。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根据学生的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 三、实施内容: 、建立健全校本课程开发体系

校本开发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是由校长、课程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学校要形成开发校本课程的组织网络,形成领导小组——教研组——教师——学生的开发网络,通力合作,共同创建“学习化校园”。 1、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蒋志敏 副组长:乔磊、赵春丽 组员:班主任、自然、社会、综合实践课程等相关教师 2、成立课程开发研究小组 组长:蒋志敏 副组长:乔磊赵春丽 组员:班主任、自然、社会、综合实践课程等相关教师

校本课程评价标准

邱县南辛店小学 校本课程评价标准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要着力开发校本课程(选修Ⅱ)。校本课程是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为保证校本课程的实施质量,特制订校本课程评价标准。 一、评价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对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二)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三)素质培养的原则 对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考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参与性原则 对学生的评价注重校本课程的参与情况,作为学生学分考核的依据。 (五)全面性原则 - 1 -

对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到教师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质量。 二、评价内容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课程设置评价标准、课程方案评价标准、课程实施评价标准、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标准。 (一)课程设置评价标准 1.满足社会、地方需求: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充分考虑到社会、地方经济发展对学生学识和能力的需求。 2.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校本课程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3.体现教师特长和学校特色:应根据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师资和条件,努力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学校特色的形成。校本课程要保持一定的延续性和稳定性,特别是应体现课任教师的个性、才华,弘扬学校特色。 (二)课程方案评价标准 课程方案评价的要素主要有: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宗旨或者说学校教育哲学,目标是否明确、清楚;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合适,所需的课程资源是否能够有效获取,内容的设计是否具体有弹性;课程组织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 - 2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