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家国情怀古诗

家国情怀古诗

家国情怀古诗
家国情怀古诗

家国情怀

1、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渡汉江

[唐]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3、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4、早寒有怀

[唐]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5、杂诗

[唐]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家是游子的归宿,故乡是诗人眺望的方向,“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每当夜幕降临,也会勾起诗人们的思乡情丝。

7、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月夜

[唐]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9、渡荆门送别

[唐]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0、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1、黄鹤楼

[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2、逢入京使

[唐]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晚唐诗人杜牧的《旅宿》抒发了旅况的寂寞凄凉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13、旅宿

[唐]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4、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宋词中表现对亲人思念之情的名作,当推苏轼的《水调歌头》了。

15、水调歌头

[宋]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16、八声甘州

[宋]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17、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8、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9、出塞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0、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表现将士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21、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表现将士誓死戍边的悲壮情怀。

22、凉州词

[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春望》忧伤国事,眷念家人,殷殷情切,真挚感人。

23、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由于国家动乱,诗人词人们忧国忧民,壮志难酬,令人感伤。

25、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26、诉衷情

[宋]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27、塞下曲(六首之四首)

[唐] 卢纶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28、示儿

[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9、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0、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1、《杂诗》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3、《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32、《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33、《长相思》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李白:《渡荆门送别》

34、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5、白居易:《阴雨》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36、孔绍安:《落叶》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翻飞未肯下,犹言忆故林。

37、元稹:《远望》

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38岑参:《渭水思秦川》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澭州,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39、杜牧:《归家》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40、《渭水思秦川》【岑参】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澭州,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古诗词中的爱国情作文600字

古诗带给我快乐作文800字 听音乐会陶冶情操,读书会令人收获更多的知识,写作会丰富我们的想象力。而古色古香的诗歌刚给我带来无尽的快乐。 我为什么这么喜欢古诗呢?答案很简单,因为那是文化的精髓,蕴含着悠久历史的底蕴。 每当我读到一些经典名句,那种与大诗人交流的感觉油然而生。诗仙李白为我沏上茶,共同畅谈写好文章的诀窍。杜甫轻叹一声,拍拍我的肩膀,倾诉着他忧国忧民的情思。 一首诗,或许并不长。但那短短的几行汉字中,又有着多少千年文化的积累。不长的五言诗中的每个字,都经过诗人多少次的琢磨推敲?而那豪放的宋词中,仿佛即使相隔千年岁月,也能感受到诗人无比广阔的胸怀。古典优雅的元曲中,也能遥遥看见“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回想起小时候,最先接触的《咏鹅》,如今还是那般朗朗上口,心中清澈见底的池塘中白鹅还在歌唱。再到杜甫的《水调歌头》,如梦如幻的景象又浮现在我眼前,皎洁的圆月缓缓升起,只剩诗人独自一人在亭中吟诵…… 而就在不久前,我偶然遇到了李白的巅峰之作——《将进酒》。当我读到它时,两眼放出金光,仿佛发现了无比珍贵的宝藏一般。的确,这首诗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全首诗语句工整,字字珠玑,让人读起来无不称妙。每一个汉字,每个标点,都流露出诗人无比豪放的情怀。 既然这首诗如此妙哉,我又有什么理由不把这首诗熟读成诵,背得滚瓜烂熟呢?于是,我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把这长达96字的诗给背下来。 一遍遍的诵读,一遍遍的尝试,不光证明了《将进酒》是如何不好拿下,还让我对全诗的理解更上了层楼。仿佛自己就是李白的挚友,正与诗仙把酒畅饮。我更要克服背诗途中的“拦路虎”——不光是小学最长的诗,还有不下26个多音字,都在阻挠着我背诗的步伐。 可我哪能轻言放弃,死死“咬”住李白,不放过征服“难诗”的机会。嘴里吃着饭,心里默念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写完作业,不去看电视,而是闷在屋里,一字一句地背着多音字…… 在奋斗了一个星期之后,我终于把它给背下来了。当我胸有成竹地背诵着《将进酒》,窗外的阳光仿佛变得更加灿烂,手中的书本也变得蓬荜生辉。 “什么也阻挡不了我背诗的步伐!”我自信满满地对自己坚定地说。古诗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快乐,我喜欢古诗。 古诗词中的爱国情作文600字 古诗词,中华民族的瑰宝,历经千年历史文化的沉淀流传至今,历史的诗人用古诗词来表达所情所感,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友谊“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f12315343.html,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 作者:张瑞丽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9年第18期 “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家国情怀是中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家国情怀”是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思维品格和关键能力的体现。 一、家国情怀培养的必要性 第一,家国情怀的培养和形成,顺应了当前我们国家的教育方向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党的十八大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方面,明确提出立德树人的目标,而立德树人观念的实施,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教育部提出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第二,家国情怀的培养,是实现历史学科教育立德育人功能的重要方式。中国史学家吕思勉曾言:“史也者,所以求明乎社会之所以然者也。”英国史学家柯林伍德也曾指出:“人能做什么的唯一线索就是人已经做过什么,因而历史学的价值在于,它告诉我们人已经做过什么,并且说明应该怎样为社会服务。”因此,历史教育的目的是借助历史知识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解读社会问题的视角和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对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有着先天性的价值优势。 第三,家国情怀的培养,符合历史学科《纲要》中要求“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引导和教育我国广大青年学生从过往的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社会的国情国风,才便于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特征,培养学生尊重世界各国文明以及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以更好的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家国情怀培养的方式 1.宣扬爱国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而教育活动不仅是简单传授知识性的活动,还应具有有更高的社会价值功能和思想意义。唯有如此,历史教育方可加强学生的民族认同和民族自信,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努力实现中国梦。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2017-07-12 19:39:51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7年6期 郭惠聪 摘要: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究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都可以寻到伟大的情怀体现。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将此教育深植于高中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家国情怀教育的内涵,以及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作用,最后提出实际有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提升此教育的方法。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对如今的历史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教育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125-01 1 家国情怀教育的内涵 随着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进行交融,中国自古以来深深的家国情怀也受到世界文化的影响。古代有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再到至今耳熟能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激昂陈词。家国情怀教育就是培养人对于家庭幸福、国家富强的理想追求,理解家与国的互动联系,重点认识国荣家荣,国败家衰,培养爱国情感,树立人对家庭和国家高度的责任感与自豪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了解中国抗御外敌的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内化为奋斗的动力。 2 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作用 2.1 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 该教育主要以国家为依托,培养学生对国家的敬仰,对家庭的爱戴,是一种良好的情感依托,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古人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才伟略,如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24字的层层推进,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不仅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内涵,都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高度和谐统一,并且在实现的路径上是统一的,从强调从小事做起,比如“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落实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历史教育的启示人的作用。 2.2 有利于加强高中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德育教育工作始终是教育中的一大模块,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也包含了学生的灵魂教育,良好的德育教育会让学生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人的德行发展影响人的全面发展。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说,家国情怀教育具有独特的德育教育优势。从国家的角度看,学生们只有爱戴自己的国家,只有了解中国的历史,才会从根本上更加爱国,以自己是中国人而无比骄傲自豪,从而产生强大的社会责任感。对于家庭而言,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培养家庭道德,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以稳固的家庭道德让学生保护自己挚爱的家庭,从而维护家庭稳定。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3 高中歷史教学提高家国情怀教育的方法 高中生处于人生中的特殊成长期,不仅需要掌握知识参加各种选拔考试,而且也是人生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从本身课程设计的思路而言,家国情怀教育集中体现了全面发挥历史教育功能以及课

表达爱国情怀古诗和现代诗

爱国古诗1、《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州桥》【宋】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4、《题临安邸》【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6、《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示儿》【宋】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8、《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9、《出塞曲》【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0、《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1、《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12、《十一日风雨大作》【宋】陆游 疆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3、《春愁》【清】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高考语文】2020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热点话题精练:家国情怀

2020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热点话题精练 ——家国情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人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 从整个的中国文学史看来,唐代诗歌无疑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不但它声韵的铿锵和格调的度化集诗歌的大成,为后来的学诗者所效法,而那个时代——唐代的诗坛有一种特别的趋势,就是描写民族战争文学的发达,在别的时代可说决没有这样多的。如西汉中世,富贵化的古典词赋甚发达,北宋二百年只有描写儿女柔情的小词盛达。在唐代却不然了,初唐诗人的壮志,都具有并吞四海之志,投笔从戎,立功塞外,他们都在做着这样的悲壮之梦,他们的意志是坚决的,他们的思想是爱国主义的,这样的诗人才可称为“真正的民众喇叭手”!中唐诗人的慷慨激烈,亦大有拔剑起舞之概!他们都祈祷祝颂战争的胜利,虽也有几个非战诗人哀吟痛悼,诅咒战争的残忍;但他们诅咒战争,乃是国内的战乱,惋惜无辜的死亡,他们对于与别个民族争雄,却都存着同仇敌忾之志。如素被称为非战诗人的杜少陵,也有“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看吧!唐代的诗人怎样的具着“民族自信力”,一致地鼓吹民族精神!和现在自命为“唯我派诗人?”“象征派诗人?” 只知道“蔷薇呀!”“玫瑰呀!”“我的爱呀!”坐在“象牙之塔”里,咀嚼着“轻烟般的烦恼”的人们比较起来,真令人有不胜今昔之感呢! 唐代诗坛的特质既如上述,但我们要问为什么唐代的诗歌都含着民族意味?为什么民族诗人在唐代不断地产生?研究中国历史的人们,谁都知道唐代的国势之强,唐代的武功,至今外人话及,尚有谈虎色变之概!因为唐代除了它的没落时期——晚唐,其余一二百年,差不多都注意于对外的民族斗争。在这种威加四夷,万邦慑服的时代里,当然能陶冶得出“有力的民族诗歌”!养成“慷慨的民族诗人”了! 一个时代的创始,正和人的少年时候一样,带着一种活泼的朝气。初唐是唐代三百年的开创时期,代表初唐统治者的唐太宗,无论文治、武功都超越古今。而那时候的诗人,也能一洗六朝靡靡的风气,他们都具有高远的眼光,把握着现实生活,他们都有投笔从戎、立功海外的壮志,抒写伟大的怀抱,成就壮美的文学。总之,初唐摆脱六朝的靡靡文风,开启全唐的民族诗歌,继往开来,我们名之为——民族诗歌的萌芽时期。 到了盛唐,国家对外战争的次数更多,社会的组织,也渐渐呈现不安状态,所谓“安史之乱”也在这时埋下了种子。那时期的诗人,目击“外患内扰”,他们一方面诅咒内战,一方面却都存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壮志。盛唐的诗人,无论哪一个,至少也得吟几首出塞诗。可见,“出塞曲”在当时诗坛上占着极重要的位置。在研究中国文学史的人看来,“出塞曲”可称为唐代民族诗歌的结晶。但究竟什么叫作“出塞曲”呢?胡云翼在他的《唐代的战争文学》里写道:“班马萧萧,大旗飘飘,军笳悠扬,军行离开长安——唐时的首都很远了;渡过黄河以北了,渐渐渡过陇头水,越过陇西,出玉门关了;或由河北直上,过了黑水头,过了无定河,渐近燕支山了,渐近受降城了。”总之,民族诗歌到了盛唐,非但在意识上已较初唐更进一步,而音调的铿锵,格律的完善,犹非初唐诗歌所及。再加上诗歌的普及化,上至武将,下至鄙人,都有一首以上的歌咏民族精神的诗歌。无疑,民族诗歌到了盛唐是成熟的时期了。 自中唐以后,唐朝开始向衰亡之路走去,藩镇跋扈,宦官窃柄,内乱外患,相逼而至。在这样的国运危险万分之际,晚唐的诗人是应该怎样本着杜少陵的非战文学,积极地反对内战!应该怎样继着初唐,盛唐的诗人的出塞从军的壮志,歌咏慷慨的民族诗歌!然而事实是使我们失望的。晚唐的诗坛实际上充满着

爱国情怀的古诗文

爱国情怀的古诗文 本文是关于爱国情怀的古诗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1、《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3、《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十一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疆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5、《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6、《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7、《题西安邸》 宋·林生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8、《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9、《海上》 清·顾炎武 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壮士心。 10、《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历史家国情怀素材

写在前面的话:2016年9月,新修订的高中历史课标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历史价值观”换成了“家国情怀”,至此,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实现了句式的统一。对家国情怀内涵的解读早已有之,但大多数倾向于对家庭与国家的责任和担当,类似于中国古代的修齐治平。历史课标组的解读将家国情怀的内涵拓宽了,还涉及到了人文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理解和尊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家国情怀”一词能否承担这么丰富的内涵,可能还需商讨。这里,我仅展示对家国情怀内涵的不同说法,供读者阅读思考。 家国情怀的概念界定: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 家国情怀的内涵阐释: 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历史课程对“家国情怀”的培养目标: 通过历史学习,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具有家国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徐蓝:《关于修订高中历史课标的几个问题》2016年9月1日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它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 ——徐文秀:《多一些“家国情怀”》,《人民日报》( 2012年01月20日 04 版) 家国情怀,与其说是心灵感触,毋宁说是生命自觉和家教传承。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抑或是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那种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当我们专注于亲情眷念、自我圆满,不应忘了民生之疾苦同样关乎自我之荣辱。更好地兼顾小家与国家,将对家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人生才能真正达成圆满。 ——《人民日报》( 2016年01月20日 04 版)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所谓的“家国情怀”,是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其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其实现路径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既与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有重要联系,又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超越。 ——杨清虎:《“家国情怀”的内涵与现代价值》,《兵团党校学报》2016年第3期。

浅析家国情怀教育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浅析家国情怀教育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2017-03-29 15:22:48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年2期 付心中 【摘要】2014年,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本文则从家国情怀教育角度着手,对其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进行探索思考,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体现历史教育功能。 【关键词】家国情怀;历史教学;运用 从先秦时期宗法制起源,家国情怀就一直延续至今,“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都是家国情怀在传统文化中的真实写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认为,历史课程应该“不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历史意识和文化素质”。历史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思考分析社会问题,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这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大有裨益。 一、家国情怀教育 “家,居也”,“国,邦也”,“情怀”则指情感、认同感、归属感等。从字面意思来看,家国情怀则主要是指个人对家、对国的基本情感和思想心境。作为思想领域的“家国情怀”,其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渐沉淀而最终形成的。首先,家国情怀萌芽于士大夫阶层的自我优越感的沉淀。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但“士”却为人推崇。“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富贵不能赢、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都是最早家国情怀的直接反映。其次,魏晋时期,士大夫的共同意识逐渐上升,孤芳自赏现象较为突出,传统立德、立功、立言无法施展,“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下营造出远离自现实,属于自我的“精神家园”。最后,政治变迁和王朝更迭使得诸多遗民旧臣不忘古国,“家国情怀”逐渐成为某个阶层乃至民族的共同意识。例如“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屈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等诸多文人墨客的思国、忧国心绪逐渐被沉淀起来。进入近代社会后,西方列强的入侵则使得国内割地赔款、国破家亡,文人志士在救亡图存过程中不断自省,最终形成“家国情怀”。可以说,“家国情怀”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至今的沉淀下来的文化遗产,在近代特殊社会形成的思想产物。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家国情怀已经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认为家国情怀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培养个人追求家庭幸福、国家富强;理解国与家的相互关系,培养个人的爱国情感;树立个人高度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高中历史新课标要求,通过历史学习,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使命感、责任感。落实于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自豪感和责任感。自豪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国荣一体意识层面,责任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居安思危意识层面。 二、家国情怀教育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对策 1.教学设计层面

表现家国情怀的诗句

表现家国情怀的诗句 导读:本文是关于诗句大全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二砺》 2、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3、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4、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李白《鞠歌行》 5、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6、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7、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孔夷《南浦·旅怀》 8、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9、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杨万里《竹枝词》 10、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隐《隋宫》 11、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屈原《国殇》 12、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李白《古风》 13、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14、玉梅消瘦,恨东皇命薄。——汪元量《传言玉女·钱塘元夕》

1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6、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王庭筠《凤栖梧·衰柳疏疏苔满地》 17、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18、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19、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20、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龚自珍《漫感》 21、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2、梅似雪,柳如丝。——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2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24、易水潺潺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陈子龙《渡易水》 25、皇情眷亿兆,割念俯怀柔。——郑愔《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26、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27、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汉

爱国主义情怀的诗句

爱国主义情怀的诗句 导读:本文是关于爱国主义情怀的诗句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夜泊水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金错刀行》 4、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5、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 6、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陆游《关山月》 7、盖世韩彭,可能只办,寻常鹰犬。——元好问《水龙吟·从商帅国器猎于南》 8、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9、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孔绍安《侍宴咏石榴》 10、归来报名主,恢复旧神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1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李百药《元景安传》 12、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陆游 13、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14、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15、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

16、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17、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陆游 18、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黄庭坚《水调歌头·落日塞垣路》 19、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柳宗元《咏三良》 20、短篷炊饮鲈鱼熟,除却松江枉费诗。——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21、宫中羯鼓催花柳,玉奴弦索花奴手。——苏轼《虢国夫人夜游图》 22、忧国者不顾其身,爱民者不罔其上。——林逋 23、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 24、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史。卢产伦传》 25、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 26、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唐·聂夷中《咏田家》 2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8、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 29、死去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 30、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31、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

诗圣杜甫的家国情怀

“诗圣”杜甫的家国情怀 贵州省普安县青山镇雪浦中学吴应文摘要: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很清晰地看到他在为国家时局的担忧,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是具有常人的情思,长时在外,无不思念家乡的亲人。凡此种种,使他现实主义诗歌的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就杜甫诗歌家国之情的表现方面进行阐述,意在探讨这位中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的诗歌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他的爱国情怀,既包含着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眷恋之情,又是根植于忧国思民之上的更进步的爱国之情,体现了诗史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关键词:杜甫家国情怀忧国思民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歌大多是反映现实社会与劳动人民疾苦,因此他的诗也称作“诗史”。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

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大历三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又漂泊到湖南岳阳,这一段时间杜甫一直住在船上。由于生活困难,不但不能北归,还被迫更往南行。大历四年正月,由岳阳到潭州(长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阳),复折回潭州。唐代宗大历五年(770),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

爱国情怀的古诗词精选五篇

爱国情怀的古诗词精选五篇 【篇一】爱国情怀的古诗词精选:过零丁洋 宋代: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赏析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作者在面临生死关头,回忆一生,感慨万千。他抓住了两件大事,一是以明经入仕,二是「勤王」。以此两端起笔,极好地写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心境。”干戈寥落”,是就国家整个局势而言。据《宋史》记载,朝廷徵天下兵,但像文天祥那样高举义旗为国捐躯者寥寥无几。作者用”干戈寥落”四字,暗含着对苟且偷生者的愤激,对投降派的谴责! 如果说首联是从纵的方面追述,那么,颌联则是从横的方面渲染。”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者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亡国孤臣有如无根的浮萍漂泊在水上,无所依附,这际遇本来就够惨了。

而作者再在”萍”上著”雨打”二字,就更显凄苦。这”身世浮沉”,概括了作者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坎坷不平的一生。本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像鲜明,感情挚烈,读之使人怆然! 五六句紧承前意,进一步渲染生发。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的军队被元兵打败后,曾从惶恐滩一带撤退到福建汀州。当时前临大海,后有追兵,如何闯过那九死一生的险境,转败为胜是他最忧虑、最惶恐不安的事情。而今军队溃败,身为俘虏,被押送过零丁洋,能不感到孤苦伶仃?这一联特别富有情味,”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而又被作者运用来表现他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真可谓诗的绝唱! 以上六句,作者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至,哀怨之情汇聚为高潮,而尾联却一笔宕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结尾的高妙,致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本句中作者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安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 【篇二】爱国情怀的古诗词精选:满江红·写怀 宋代: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

家国情怀内涵

乡土历史人物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根植乡土历史人物资源,开展家国情怀历史教学的实践研究 利用乡土历史人物教学,培育家国情怀的实践研究。 关于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融入乡土历史人物,渗透家国情怀的实践研究。 扎根乡土人物资源,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的实践研究 基于地方人物培养初中生家国情怀素养的研究 融入乡土人物资源,增强家国情怀素养的研究 家国情怀的内涵及人物分类。 家国情怀,是学习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是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是从人文研究的真、善、美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具有家国的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了解世界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家国情怀的内涵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家国情怀将个人、家庭和国家链接起来,个体成了整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故,我们要有全局观念、去思考和审视家国情怀的实质。家国情怀内涵较为丰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具体内涵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其基本内涵一旦形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现今家国情怀内涵主要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仁爱之情这三个维度。其中家国同构是其形成基础、共同体意识是其精神动力、仁爱之情是其情感归宿。 1、家国同构 家国同构,是家与国在组织结构方面所具有的共同性。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将“家”

表达爱国情怀诗句

表达爱国情怀诗句 导读:本文是关于诗句大全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李纲《病牛》 2、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张榘《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3、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曹植《怨歌行》 4、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5、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6、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7、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王昌龄《青楼曲二首》 8、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王守仁《元夕二首》 9、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刘克庄《沁园春·梦孚若》 10、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杨继盛《就义诗》 11、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夜泊水村》 1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曲》 1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5、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杨万里《竹枝词》 16、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张祜《集灵台·其二》 17、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高蟾《金陵晚望》 18、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鬓对起。——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 19、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黄庭坚《水调歌头·落日塞垣路》 20、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21、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22、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23、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周密《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24、飞燕皇后轻身舞,紫宫夫人绝世歌。——李白《阳春歌》 25、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26、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27、春思远,谁叹赏、国香风味。——周密《绣鸾凤花犯·赋水

家国情怀古诗

家国情怀 1、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渡汉江 [唐]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3、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4、早寒有怀 [唐]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5、杂诗 [唐]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家是游子的归宿,故乡是诗人眺望的方向,“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每当夜幕降临,也会勾起诗人们的思乡情丝。 7、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月夜 [唐]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9、渡荆门送别 [唐]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0、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1、黄鹤楼 [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表达爱国情怀的古诗句

表达爱国情怀的古诗句 导读: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宅秋。 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秋悟——人人讲授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表现爱国情怀的诗句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登高》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王维——《山居秋螟》古代名言警句大全名人名言警句大全 王维——《秋夜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宿建德江》表现爱国情怀的诗句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于谦《石灰吟》:爱情诗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点火若轻易。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世。” 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历史。” 感谢您的阅读,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

浅谈家国情怀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润物细无声”——浅谈“家国情怀”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当前“核心素养” 已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希冀借其重构未来教育的美好图景。在中学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如何融入课堂教学? 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如何‘落地生根”,是当前许多历史教师面I临的困惑问题。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与提炼,是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二、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灵魂 “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两千多年前,这段论述在《大学》里的文字,将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串连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种被称“家国情怀”的情感,奠定了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近代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如果科学技术水平低下,就会落后挨打,这是让人心痛的;但更为可悲的是,如果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优良文化传统,那么意味着这个民族的消亡。”文化,以及体现在文化中的家国情怀,是维系民族生存的生命线和魂。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五千年文明史的风雨而没有消亡,历史从未中

诗圣杜甫的家国情怀

“诗圣”杜甫的家国情怀 省普安县青山镇雪浦中学吴应文摘要: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很清晰地看到他在为国家时局的担忧,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是具有常人的情思,长时在外,无不思念家乡的亲人。凡此种种,使他现实主义诗歌的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就杜甫诗歌家国之情的表现方面进行阐述,意在探讨这位中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的诗歌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他的爱国情怀,既包含着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眷恋之情,又是根植于忧国思民之上的更进步的爱国之情,体现了诗史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关键词:杜甫家国情怀忧国思民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巩县(今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白合称“杜”。为与另两位诗人商隐与杜牧即“小杜”区别,杜甫与白又合称“大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歌大多是反映现实社会与劳动人民疾苦,因此他的诗也称作“诗史”。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

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偃师(均在今省)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大历三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又漂泊到,这一段时间杜甫一直住在船上。由于生活困难,不但不能北归,还被迫更往南行。大历四年正月,由到潭州(),又由潭州到衡州(),复折回潭州。唐代宗大历五年(770),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投靠舅父湋,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大历五年

表达爱国情怀的古诗句

23、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金错刀行》 24、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25、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丘迟《与陈伯之书》 26、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壮士心。——顾炎武《海上》 27、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候。——唐·岑参《送人赴西安》 28、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李白《鞠歌行》 29、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严武《军城早秋》 30、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31、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32、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三》 33、青春元不老,君知否。——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34、望上国,山呼鳌抃,遥爇炉香。——柳永《送征衣·过韶阳》 3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36、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 军行》 37、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 书怀》 38、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 景楼》 3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 阳楼记》 40、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康有为《出都留 别诸公》 41、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 对斜日》 42、忧国耻为睁眼瞎,挺身甘上断头台。——《**烈士诗抄. 熊亨瀚诗》 43、除非你能消除人类的爱国之心,否则世界就永远不会太平。——萧伯纳 44、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陆游《三月十七 日夜醉中作》 45、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张昪《离亭燕·一 带江山如画》 46、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倪瓒《人月圆?伤 心莫问前朝事》 47、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刘克庄《沁 园春·梦孚若》 48、歌钟旋可望,衽席岂难行。——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