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银行竞争力指标

银行竞争力指标

银行竞争力指标
银行竞争力指标

银行竞争力指标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一、比较分析体系构建

目前,对商业银行竞争力内涵的定义还没有达成共识,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能力整合论”、“组合论”和“构成要素论”。我们认为,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内涵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商业银行竞争力是在市场竞争中,与其他商业银行在竞争中比较而产生的结果,它可以从银行的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安全性、流动性、人力资源素质、内部控制能力等方面来考察。第二,商业银行竞争力不仅反映商业银行已经表现出来的整体实力,还应该体现商业银行潜在发展的动态趋势,这与仅仅从财务指标和绩效评估方面对商业银行进行评价是不同的。第三,商业银行竞争力是个复杂的体系,其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将商业银行竞争力内涵定义为:商业银行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遵循“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的原则,在向市场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相对于其竞争对手所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根据商业银行竞争力内涵的定义,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分析不仅要考察当前的竞争力状况,即现实竞争力,作为一个要持续发展的金融企业,还要研究其竞争力的可持续性,即潜在竞争力。但潜在竞争力大多涉及战略、管理、文化、品牌、公司治理、科技等,往往难以量化。为避免“都认为自家孩子好”现象,本报告仅分析直接能够比较的现实竞争力。

我们认为,商业银行现实竞争力是指在现在的报告期时点上能够清晰展现出来的显性竞争实力,主要反应报告时点实际创造财富的能力,由一系列清晰的可以直接量化的显性指标组成。根据这些指标对商业银行影响方面的不同,报告将其划分为价值创造能力、市场拓展能力、风险防范能力、经营效率、业务转型能力五大类。

价值最大化已成为国际先进银行普遍认同的经营最终目标,价值创造是银行实现价值最大化这一最终目标的必由之路。银行要实现价值最大化,就必须实现经营过程中的价值创造。从国内外对银行竞争力的研究来看,反映价值创造能力的财务指标都是银行竞争力评价的主要内容。报告选取净利润复合增速、资产利润率(ROA)和资本利润率(ROE)来衡量银行的价值创造能力。其中资产利润率是利润总额和资产总额的比率,用来衡量商业银行单位资产获取收益的能力;资本利润率是利润总额与资本总额的比率,用来衡量商业银行单位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这两项指标越大,说明商业银行的价值创造能力越强。

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风险防范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报告选取了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以及贷存比来衡量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其中,资本充足率是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核心资本充足率是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两者衡量商业银行的防范风险的清偿能力;不良贷款率是不良资产与全部贷款余额的比率,拨备覆盖率是计提的准备金与不良资产的比率,两者衡量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防范能力;贷存比是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之比,衡量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防范能力。

商业银行是充分的规模经济行业,其市场拓展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其在市场上现实的竞争力。报告选取资产占比、核心负债占比和网点数量衡量银行的市场拓展能力。资产占比是某银行国内资产与中国银行业总资产的比率,核心负债占比是某银行存款与中国存款总额的比率。

经营效率反映了一家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而经营管理能力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报告选取了成本收入比、人均效能、网均效能衡量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成本收入比是经营成本与收入的比率;人均效能是税后利润与员工总数之比;网均效能是税后利润与网点总数之比。

图1商业银行现实竞争力指标体系

价值创造能力

风险防范能力

市场拓展能力

税后利润及复合增速

ROA

ROE

资本充足率

不良贷款率

拨备覆盖率

贷存比

资产占比

负债占比

网点数量

经营效率

成本收入比

人均效能

网均效能

业务转型能力

零售业务收入占比

中间业务收入占比

近年来,从经济运行到宏观调控,从资本约束到监管政策,从直接融资到利率市场化,从客户需求到同业竞争,商业银行所处的经营环境正在并且还将发生急剧而深刻的变化。银行唯有顺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加快零售业务、中间业务和中小企业业务发展,转变业务结构,才能保持现实和潜在的竞争力。报告选取了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零售业务收入占比、中小企业业务收入占比来衡量银行的业务转型能力。

二、主要商业银行现实竞争力比较

1、价值创造能力比较

价值创造能力是银行竞争力的核心。根据前文构建的竞争力分析体系,报告对招行及其主要竞争力对手(包括5家国有银行和7家股份制银行)的税后利润复合增速、ROA、ROE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分别见表1、表2和表3。

数据来源:根据各银行相应年份年报数据计算而得。

从表1可以看到,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是中国银行业价值创造的主体,但股份制银行的年复合增速普遍较快,发展势头更好,特别是中信、浦发、兴业、光大和民生年复合增速均保持在47%以上。

从ROA来看,整体上国有银行资产创利能力相对较好,其中建行、交行和工行分别排在第1、第2和第4位;而股份制银行则有所分化,其中招行和兴业分列第3和第5位,其它银行表现则不太理想。

与ROA不同,整体上股份制银行的资本价值创造效率更好,兴业、浦发、深发展、招行2006-2010年ROE均值分列前四位;而国有银行除建行外资本创利能力相对较差,农行排名相对靠前主要是因为缺失了2006-2008年数据的原因。

2、风险防范能力比较

风险防范能力不但是银行现实竞争力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保障。报告选取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以及贷存比对招行及其主要竞争对手的清偿能力、信用风险防范能力和流动性风险管控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见表4、表5、表6、表7和表8。

从表4和表5可以看到,无论是资本充足率还是核心资本充足率,整体上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较高,相对比较稳定,清偿力较好,这可能也是国有银行ROE相对较低的原因;而股份制银行资本充足水平普遍不如国有银行,但绝大部分股份制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都呈现出不断提高之势,特别是浦发、兴业和中信,2010年其核心资本充足率均接近或保持在%以上。

从信用风险防范能力来看,股份制银行信用风险管控水平整体上优于国有银行,2006-2010年不良贷款率平均水平的前5名和拨备覆盖率平均水平的前6名都是股份制银行,兴业银行2010年的不良贷款率已经低至%,浦发银行2010年的拨备覆盖率已高至%。不过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下降速度更快,目前的不良率水平已经好于国际上的一些先进银行。

从贷存比来看,整体上国有银行的贷存比显着低于股份制银行,流动性风险很低,2006-2010年存贷比平均水平的前5名全部是国有银行,但也呈现出逐年提高的趋势。而股份制银行近5年存贷比的平均水平基本都高于70%,但除招行外,其它股份制银行各年间的波动相对较小。

3、市场拓展能力比较

市场拓展能力是银行现实竞争力的直接体现。报告对招行及主要竞争对手2006-2010年的资产份额及增速、自营存款份额及增速、网点数量及增速进行了比较,结果见表9、表10和表11。

从资产份额来看,虽然工、建、中、农特别是工行近5年的市场份额有所缩减,复合增速全部为负增长,但5家国有银行资产份额在市场上依然占据半壁江山,2010年五家资产份额之和高达52%。各股份制银行的市场份额普遍处于增加之中,特别是浦发、兴业和中信2006-2010年市场份额增长的复合增速均维持在8%以上。

国有银行存款份额的结构与变化趋势和资产份额的结构与变化趋势相同,即国有银行目前依然占据市场的主体地位(2010年5家国有银行自营存款市场份额占比高达%),但变化趋势处于缩减之中。股份制银行存款份额变化趋势则出现分化,广发、华夏和光大市场份额有所缩减,而其它股份制银行则在增加,特别是浦发、中信和兴业2006-2010年复合增速均维持在6%左右。

与资产份额和核心负债份额的变化趋势一样,工、建、中、农特别是农行近年来均在实施瘦身计划,减并网点,但5家国有银行网点数量在市场上依然占据绝对主体地位。2010年,5家银行网点数量之和高达67061家,而招行等7家股份制银行网点数量之和仅为4582家,尚不及农行的1/5。但股份制银行的复合增速较快,基本都保持在年均8%以上,特别是民生年复合增速高达%,光大2010年一年就增设123家。

4、经营效率比较

经营效率反映了银行的精细化管理能力。对招行及主要竞争对手2006-2010年的成本收入比及降速、人均效能及增速、网均效能及增速进行了比较,结果见表12、表13和表14。

成本收入比是反映银行经营效率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国际银行业在经营管理中非常重视成本收入比的改善。总体而言,由于人工成本相对较低,我国银行业特别是国有银行的成本收入比低于欧美先进银行。并且从表12可以看到,2006年以来,除招行等个别银行外,中国主要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均在改善之中,特别是交通银行已经由2006年第3高的银行降为2010年第2低的银行。

股份制银行的人均效能整体上优于国有银行,2006-2010年近5年人均效能平均水平的前6名全是股份制银行,2010年兴业、中信、浦发和民生的人均利润均超过60万元。

但国有银行人均效能也在迅速改善,特别是工行由2006年的人均万元迅速提升至2010年的万元,年复合增速高达%。

与人均效能相似,股份制银行的网均效能整体上也优于国有银行,2006-2010年近5年网均效能平均水平的前7名全是股份制银行,2010年民生、兴业、招行和中信的网均利润均超过3000万元,而国有银行尚停留在1000万元左右的水平上,特别是农行仅万元。

5、业务转型能力比较

面对经营环境的深刻变化,国内银行业普遍意识到战略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纷纷加快了业务转型的步伐,加大中间业务、零售业务和中小企业业务发展力度。报告对主要银行2006-2010年的零售业务占比及增速、中间业务占比及增速进行了比较,结果见表15和表16。

近年来,各银行都加大了零售业务的发展力度。从表15可以看到,2006年以来各主要银行零售业务收入占比都有所提升,占比方面,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并未呈现出趋势性的差异;提升速度方面,股份制银行相对较快,其中招行、光大和民生的年复合增速均在16%以上。

中间业务为轻资本消耗业务,国际先进银行非常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花旗、瑞穗、汇丰等银行中间业务占比通常都在50%左右,英国巴克莱银行甚至超过70%。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占比普遍较低,基本都在20%以下,特别是股份制银行中间业务占比更低,基本都在15%以下。但同时也应看到,很多银行都在致力于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特别是兴业2006-2010年复合增速高达%。

“能力整合论”观点认为,商业银行竞争力是对银行综合技能的整合,单一的要素和能力不能形成商业银行竞争力。

“组合论”观点认为,商业银行竞争力是组织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能力、整合能力与盈利能力的集合体。

“构成要素论”观点认为,商业银行竞争力有技术、产品、人才、服务、流程、银行文化、价值观、机制、业务流程、人力资源状况、内控制度等要素构成的综合能力。

农行税后利润年复合增速较快,排在第1位,但这并不表明其发展势头更快,更多的是因为其在2007年之前经营效益较差(在2006年之前的一些年份甚至亏损),基数较低。

中国银行业竞争力及研究分析报告

中国银行业竞争力研究报告 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进展的加速器,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加入WTO之后的中国银行业,面对跨国金融集团逐步入境的“狼群效应”,如何在以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塑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巩固原有的市场,维持并进展现有的地位,已成为国内各大银行的当务之急。 本报告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关于银行的网络调查,就消费者对各大银行的中意度,需求类型等作了全面的综合调查。 此次调查范围包涵了国内的各大银行以及所有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具有专门强的代表性和可参性。下图为部分调查结果:

据调查显示,目前最常光顾的银行排名前四的均为国有商业银行,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以69.65%的支持率排名第一。由此能够看出,在加入WTO后对外资银行尚未完全取消监管的前三年,国有银行凭借着在国内长久以来建立的营销网络和深入中国消费者心中的信用观念,在外资银行未完全适应中国市场之前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更应该看到的是,在今后的几年金融市场逐步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外资银行庞大的资金实力,成熟的经营模式,规范化的治理服务,以及遍及全球的营销网络对国有银行来讲将是强有力的竞争威胁。 消费者经常办理的业务决定着银行业以后进展的方向,同时对潜在需求的开发也是构成银行竞争力一个重要因素。

由上图能够看出,目前中国内地市场需求要紧集中在日常储蓄,生活费用的缴纳及异地汇款上,分不占到84.86%,39.74%和41.92%。这是传统国有银行建立在经营网点资源基础上的优势,但要看到的是,随着内地市场发育日益成熟,需求结构也在日益发生着变化,传统的金融服务项目在银行的利润空间中所占比例将日趋缩水;相反,信用卡业务,投资性贷款的需求将不断上升,这些业务的开展较传统业务需要更高的技术及人才储备,而这些恰恰是外资银行在全球扩张的竞争优势,作为国内的商业银行应该在看到自身优势的同时,把眼光放到长远的金融进展方向上去,做好与跨国金融集团同台竞争的预备。 在银行业的竞争中,客户对服务的中意度是构成银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环节,这也是外资银行强调标准化服务的要紧缘故,下图是以中国工商银行和汇丰银行为例消费者服务评价的调查:

历年中国建设银行春季校园招聘面试真题及解析

历年中国建设银行春季校园招聘面试真题及解析例题一:(可设追问) 如果让你重新进行面试,你会做哪些准备?(2017年建设银行面试试题) 【题目分析】 该题目测查的是应试者的自我认知与定位,间接测查考生对报考岗位的熟知度。应对此题目,一方面应凸显针对过往面试的准备情况,另一方面应结合当前的面试情况,做出更深层面的准备,如针对岗位认知盲区的进一步了解与思考、进一步增强抗压能力等。 【参考答案】 如果让我重新面试,我会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工作: 一方面,对于此次面试中涉及到的岗位认知盲区进行再次深入了解。在过往的面试准备中,我对金融行业、此次报考岗位的要求、职责进行了全局地了解,也关注了一些关于金融银行行业的前沿动态信息;再次准备面试过程中,我也会在不断拓宽自身行业视野的同时,多一份思考,多一份研究,方便在未来的工作中,为我行的未来发展提出更具建设性的意见,并且,根据此次的岗位认知盲区,加强自身的专业功底,进一步熟知单位的工作环境、工作细则以及高端人才的需求,坚定目标,促成自身能力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心理建设,抗压能力。此次面试也测查了我的抗压能力,虽然我能够进行较好的心理调适,但是,还是会有些紧张,难免会影响到考试状态。如果再次让我准备面试,我会在抗压能力这块进一步增强。因为在未来的工作中,面对客户的压力、业绩的压力、领导的重托、自身给予自身的工作目标压力等,都需要我拥有更加强大的心理承受力,从毅力的加强、心态的快速调整、规则意识的增强等层面,全面突破。唯有此,在面对新环境、新业务的时候,才能够更加从容、冷静、快速适应与应对。 此外,持续关注与银行业相关的时政热点与国家大政方针政策。银行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与引导,需要我们每一位行业人准确把握国家的最新政策,才能把准社会脉搏,更好设计出符合社会需求和消费者青睐的金融产品。 例题二: 你认为银行的人工服务和自助服务相比,哪种服务对银行的发展更有利,为了有效银行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请给银行提一些建议。(2017年建设银行辽宁分行面试试题)【题目分析】

中国银行竞争力研究分析报告

2004年度中国某银行竞争力研究分析报告 中国某银行竞争力研究中心 ■立足现实,着眼以后,客观评价和分析当下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态势,分析具体竞争力的强弱,引导中国银行业抓住机遇,保证平稳过渡,并争取在国际金融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关于我们制定竞争策略、维护金融业健康进展至关重要,也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具有全局性意义。 ■从综合竞争力看,招商、民生、浦发为第一档次;建行、中行、兴业、华夏、交通、中信为第二档次;工行、光大、深进展、农行为第三档次。 中国某银行竞争力研究的理论依据 目前,竞争力研究差不多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成为世界性的学术热点研究问题之一。其中关于竞争力最权威诠释是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y forum,WEF)和瑞士洛桑国际治理开发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IMD)的竞争力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研究(要紧从事国不间的国际竞争力研究),提出了竞争力方程,涉及8个领域(国内经济实力、国际化程度、政府治理、金融环境、基础设施、治理程度、科学技术、人口素养)的近300个指标;其公布的年度国家竞争力报告,越来越得到经济学界和各国政府的认可,日益引起各国的重视。 WEF将企业竞争力的定义为"比其竞争对手制造更多财宝的能力".不难看出,企业竞争力的强弱最终要通过盈利来体现。某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专门企业,制造价值能力也应成为其竞争力表现的核心。 故此,我们将某银行竞争力定义为:某银行在特定的市场结构下,受供求关系、公共政策阻碍,进行设计、营销各项金融产品,并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多的财宝的能力;是某一银行成功地将现有资产转换为提供更优质服务的能力。 依照WEF和IMD的竞争力方程: 竞争力=竞争力资产(存在)×竞争力过程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时下,很多金融机构都提出要打造和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以及如何培育核心竞争力等,一些商业银行并不十分清楚,甚至在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上还前后矛盾和混乱。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最早于1990年由著名的战略思想家和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提出来。他们把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组织中的累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怎样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和整合各种技术的学识”,突出强调价值链上特定技术和生产方面的专有知识,主要针对的是生产企业。而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无论内涵还是外延都要广泛得多,表现形式也丰富多彩。 先进的技术和产品是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竞争最终表现为业务的竞争,而业务的竞争又以产品为依托,产品是银行核心竞争力形式化、外在化的表现。一家银行如果开发了成本更低、风险更小、质量更优、更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就必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对此,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也曾形象地比喻过:如果企业是一棵树,那么核心竞争力应该是树根,核心产品是树干,而最终产品是树叶和花。但银行产品的研发离不开现代金融科技的支撑,尤其是现代商业银行更多地应用到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使银行业迈入了全新的时代。因此,商业银行要培育自己的业务发展核心竞争力,就要从产品、技术开始,依托先进的技术开发出独到的金融产品,占领市场至高点。 良好的服务是赢得客户持久信任的核心竞争力。银行是一个服务性的行业,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是银行的基本要求。但很多商业银行对服务的认识,并没有随着业务的发展、金融的改革和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而发生大的改进。 实际上,随着金融业务向多样化、电子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客户对银行的服务需求更多了、要求更高了。客户面对多样化的金融产品,需要银行帮助审慎鉴别,以挑选适合需求、符合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而不能把产品一推了事;针对产品的电子化和网络化,银行需要为客户提供更安全的服务保障。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界有这么一种说法:一年企业靠产品,十年企业靠品牌,百年企业靠文化,以及“小型企业做事,中型企业做人,大型企业做文化”。一个企业独特而先进的文化,能内聚人心,牵引企业不断向前发展;外树形象,获得客户和社会的认可和好感,培养出客户的忠诚度。 优良的发展环境是吸引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都由人来实现,人是决定核心竞争力的最终因素,并影响和作用于整个竞争力。所以,商业银行要把人才的引进、培育、发展和提拔使用放在第一位。 全面的风险管理是有效管理风险、提升效益的核心竞争力。市场经济和金融体制的深入改革,既使商业银行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无处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和核心竞争力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和核心竞争力 钟伟(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博导) IT系统对银行业的重要性,大致可以用指南针之于航海的重要性来相比.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在国际上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以电子化的会计和结算系统;二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电子化交易处理系统,当时开始把存贷款、结算和中间业务做入核心业务系统;三是金融IT技术的创新,使得目前流行着以实现全行“一本帐”,包含风险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和资本配臵等内容的全新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处于急剧变迁进程中的中国银行业,其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开发引进也是方兴未艾,目前除了四大国有银行均建成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之外,主要股份制银行甚至保险公司也在尝试引入该系统。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构成可以用下属框图简单示意。 时至近日,对于什么是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国内银行业也有一个缓慢变迁的过程,这大体也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核心业务系统=“自动的”会计系统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被视作电子化或者信息化的会计系统,以为该系统只是从手工记帐到

更为便捷的会计体系的变动,可以使得每天交易终了的批处理更快捷可靠。目前,如果一家银行已经完成了数据集中,但却未在其之上运用商业智能技术进行应用组群的开发,那么这种核心业务系统实际发挥的效能,不会好于会计系统的信息化,这是十分狭义和被动的“一本帐”概念。 第二阶段:核心业务系统=“自动的”交易系统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被视为交易处理系统,认为该系统不过是自动生成的、强制留痕的数据系统,可以便于银行进行交易过程的监控。这种对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认识仍未能覆盖交易前、中、后三个环节的流程设计,而仅仅关注了交易过程这一个环节。 第三阶段:核心业务系统=“一本帐”+“一个中心” 所谓一本帐,是从银行战略管理视角,借助核心业务系统从财务、风险、产品和服务等对本银行有全方位的把握;所谓一个中心,是从金融服务视角,进行市场细分、产品设计和营销创新。银行核心业务系统被视为客户为中心的,集成了交易处理、产品创新、客户关系管理、风险管理和资本配臵等多种应用组群的系统,被视为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然,第三种对核心业务系统的理解,更能发挥金融技术对银行竞争力的提升作用。 如果探究近年来金融业大变革背后的动力是什么?答案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和推广。据统计,近五年来95%的金融创新实现都是来自于信息技术,使得以大致胜的法则正在被改写为以快致胜,以新致胜。为了简洁地勾勒出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作用,我们列出以下一些形象化的等式。 1、核心业务系统建设=信息分层理论+打造核心竞争力 银行核心业务建设可以分为自行开发、局部或整体引进以及外包等多种选择,商业银行需要通过自身的现实需求,找出最佳性价比方案。J.P.摩根根据对美国银行业的分析表明,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可分为M1-M2-M3三层构架,M1层是指计算机系统的系统软硬件以及银行专用机具;M2层主要由应用软件和人机接口组成;M3层主要包括业务流程重组、策略规划、应用系统集成和系统维护。其中,银行在核心业务系统方面的投入主要是对M1和M2层的投资,能够快速提升银行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则集中在M3层次,在前两个层次的投入收获一般仅仅表现为全行的技术培训。因此,除了大型银行之外,中小型银行也许可以考虑M1、M2层外包,集中精力建设M3层,才能获得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最佳性价比,并使得本银行的核心业务系统构建在未来更具有充分的可塑空间。 2、核心竞争力=核心业务系统+人力资源+组织体系 核心竞争力被定义为企业不可替代的能力,由于金融信息技术在现代商业银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与人力资源和组织体系一起被称为核心竞争力的金三角。理论上狭义的IT部门仅仅负责金融基础设施,广义的IT部门并不独立存在,但遍布于中台和前台,有效的金融信息技术必然意味着商业银行人力资源战略和组织架构的改变,尤其是总分行之间关系的转变(核心是分行成为成本控制和营销中心,总行成为决策和利润中心);以及人力资源构成的转变(更多地引入金融技术人才和法律人才等。) 3、产品服务创新=借助核心业务系统,实现从以帐户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 在传统的商业银行竞争活动中,信息化一直作为后台支持存在,几乎没有直接接触客户和市场的机会,因此在部分业务部门人员眼中,核心业务系统的投入是花钱而不是赚钱。数据集中后的银行还面临着数据中心与总、分行,科技部门与业务部门、应用软件开发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问题,试图满足所有客户所有需求的银行是不存在的。只有依赖数据集中,计算产品、客户的利润贡献度,以及对机构、渠道、客户经理的利润贡献或成本进行财务分析,才能确定应该提供和放弃的金融服务,应该争取和放弃的细分市场,以及应该采取的服务姿

中国建设银行战略管理分析

中国建设银行战略管理分析 指导老师:孟鹰 小组成员:胡小霞、胡清婷 黄伟、陈荣 曹陈林、曹明煌 陈吉亮、陈仪才 班级:09工管一班

名目 一.前言 (2) 二.PESTG模型分析(宏观环境分析) (3) 2.1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3) 2.4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5) 2.5全球大环境分析 (6) 三.建行五力模型分析 (7) 3.1.潜在的进入者的威逼 (8) 3.2.供应商 (9) 3.3.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9) 3.4.替代品 (10) 3.5、购买者讨价还价 (10) 四.企业内部环境分析和战略选择 (11) 4.1.建行核心竞争力 (11) 4.2.多元化战略 (12) 4.3.并购战略 (14) 4. 4.国际化战略 (15) 4. 5.差异化战略 (16) 五.中国建设银行外部因素评定(EFE)矩阵: (18) 5.1、EFE矩阵 (18) 5.2、EFE具体缘故分析 (18) 六.中国建设银行竞争态势矩阵分析(CPM分析) (20) 6.1、CPM矩阵 (20) 6.2、各权重评分理由 (20) 七.中国建设银行IFE矩阵分析 (22) 7.1、IFE矩阵 (22) 7.2、各个因素的权重给定理由及具体分析: (23) 八.中国建设银行SWOT分析 (24) 建行SWOT战略选择分析 (26) 九.波士顿矩阵分析 (28) 十.战略的定量评判方法(QSPM矩阵法) (31) 十一.战略建议 (32) 十二.结语 (32)

一·前言 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万民皆富。金融业的进展蓬勃生气,中途的波折,也是金融业起伏跌宕。银行作为国民生产的补给站,关系着血液的输送。银行的稳固进展,也关系到一个国家政局的稳固。 中国建设银行由原先的国有企业改革为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并在上海交易所成功上市,要紧经营领域包括公司银行业务、个人银行业务和资金业务,多种产品和服务(如差不多建设贷款、住房按揭贷款和银行卡业务等)在中国银行业居于市场领先地位。建设银行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与多个大型企业集团及中国经济战略性行业的主导企业保持银行业务联系,营销网络覆盖全国的要紧地区,设有约13629家分支机构,在香港、新加坡、法兰克福、约翰内斯堡、东京、首尔、纽约、胡志明市和悉尼设有海外分行,在莫斯科设有代表处,在伦敦设有子银行。建设银行的子公司包括中国建设银行(亚洲)股份、建银国际(控股)、中德住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建信基金治理有限责任公司和建信金融租赁股份。中国建设银行被巴菲特杂志、世界企业竞争力实验室、世界经济学人周刊联合评为2018年(第七届)中国上市公司100强,排名第7位。既然银行对国家占有重要地位,下面是我们对建设银行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战略治理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期望老师提提建议。

企业财务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财务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从我国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内涵与特征分析入手,提出了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措施。以期认识和发展财务学提供新的思路。 对企业来说,初期的创立需要积极培育自己的财务核心竞争能力,在以后的 发展中还需要不断维持和创造自己的财务核心竞争能力。任何一家成功的企业,都必须以一次次培育、维持自己的财务核心竞争能力,为企业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因此,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挖掘是任何企业都无法也不可能回避的问题。 一、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内涵与特征 (一)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 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中,相对于其它竞争对手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总和。具体而言,就是企业在竞争中,在有效利用甚至在创造企业价值的基础上,与竞争对手相比,在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领域以及在产品的价格、质量、服务和满足消费者需要等方面,为企业创造利润,进而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它不仅是企业外部的市场表现和创新能力,更多的是一种内部的支撑能力和控制力。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竞争与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而产生的,有了竞争力不等于企业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因为竞争力在企业参与未来的竞争中还不足以支撑企业的规模扩大和持续发展。换句话说,竞争力的层次还较低,当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与发展就升华成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和发展能力,形成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 (二)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内涵 财务核心竞争能力,归根到底就是在企业内、外部的理财环境下,以企业财务战略为指导,在企业内部借助一种高效率的运行机制,充分有效地调动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财务资源并使其协调运行,形成企业自身基本财务能力,并经过长期整合、协调、提升,最终形成企业的积累性学识。它是以知识、创新为基本内核,扎根于企业财务能力体系中的、异质的、动态发展的公司理财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财务能力的学识。其实现了企业在财务政策上区别并超越同业对手,获得财务竞争优势的各种财务能力总和,能够使企业有效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财务绩效所考核的企业财务能力的本质,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支持。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处于核心地位、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甚至全局的竞争力。 (三)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特征 财务核心竞争能力既具备了核心竞争力的共性,同时也兼具财务能力本身的个性,其具有以下特征: 1.异质性。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异质性是企业财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构成要素到财物资源所属的财务主体,再到财务能力形成、积

银行的竞争力分析

银行的竞争力分析 竞争力是对象在竞争中显示的能力。因此它是一种随着竞争变化着的通过竞争而体现的能力。竞争力包含在对象的现在,但它是对象未来可以展示的能力。要测定竞争力需要确定一个测定目标时间。下面是银行的竞争力分析,请参考! 加入WTO后,我国金融业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一同构成我国金融系统,中外银行间的竞争将更加直接、激烈。而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指标与欧美银行间相差悬殊,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国有商业银行规模经济悖论。制度选择瓶颈、产权归属缺陷、激励机制扭曲是抑制其市场竞争能力提升的根本原因。 一、规模经济悖论 徐传谌、郑贵廷和齐树天(xx)运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分析了1994—2000年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几乎都存在着规模不经济,而其他新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存在规模经济,但其幅度越来越小;于良春、高波(xx)利用生存竞争法和超越对数成本函数 * 银行业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规模经济在中国银行业中的确存在,但国有商业银行呈现一种规模不经济状态。张健华(xx)利用DEA方法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并不存在明显的规模经济现象,四大国有银行均处于规模报酬递减区间。因此,从国内学者 * 金融业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国有商业银行的获利能力与其集中度是不相匹配的,即中国金融市场银行业的集中度、市场份额与绩效联系不紧密(甚至可以被认为是负相关)或者说事实上存在着规模不经济。而根据

Smirlock(1985)、Evanoff和Fortier(1988)等人的研究,美国银行业市场份额与赢利性之间一般均存在正相关关系;欧洲银行业研究也显示市场集中度对银行赢利具有正效应。但是国内学者对于中国金融业分析所得结论,则不尽相同:一是对国有商业银行来讲,集中率很高,但利润指标却很低;二是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来讲,则是集中度较高,利润率也较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历史渊源和体制所致。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脱胎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人民银行,成立时已经拥有相当大的规模和近乎100%的市场份额。国有商业银行按照所服务的行业进行专业分工、业务条块分割,几乎不存在竞争,很容易扩散规模。长期以来资金是我国最为短缺的生产要素,国有商业银行有责任尽可能多地吸收储蓄资金投入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中,以促进经济增长。加之中央银行制定的利率和信贷政策也在某种程度上激励了银行规模的扩张,使得国有商业银行走上了一条重数量扩张、轻经济效益的发展道路。因此,我国银行业较高的市场集中度并不是市场自发作用的结果,而是具有很强的历史背景和政策因素;国有商业银行的巨大规模也并非由规模收益长期积累转化而来,这样大的银行规模也就不意味着更高的利润指标回报。更为严峻的是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着扶持亏损企业、维持社会安定等许多一经放贷就会成为呆账、坏账的政策性贷款,再加银行90%放贷给国有企业的贷款也因国企效益低下,大量银行贷款变为不良贷款,致使国有银行盈利能力不强,经营业绩指标有违背产业组织理论中因果关系的假设倾向。另一方面也恰恰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

最新商业银行竞争力排名凸显竞争优势

商业银行竞争力排名凸显竞争优势

商业银行竞争力排名凸显竞争优势 一、战略转型 ⅩⅩ年中国银行业最流行的一句话是"战略转型"。虽然目标一致,但各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推进经营战略转型的重点上则各有侧重、各有所长。 传统上片面追求"大而全",粗放式、外延型的经营管理理念和发展道路越走越窄,发展战略急需调整。 围绕更新观念、完善体制机制、强化风险管理的思路,以交通、招商、民生、中信、光大等为代表的股份制银行找到了五大方向作为重点出击点。 首先,以降低资本占用为中心,大力调整资产结构。在总资产中,适当提高本外币债券投资的比重,不断提高票据贴现的比重,逐步提高个人信贷比重,逐步提高贸易融资比重。其次,以提升资产负债管理水平为核心,积极调整负债结构。商业银行积极发行一定量的金融债,提高主动负债的比重,以增强商业银行对负债的整体调控能力。第三,以提高服务能力为基点,主动调整客户结构。国内商业银行开始努力实现从以大客户为主的客户结构向大中小型客户并重的客户结构转变。第四,以发展零售银行业务为重点,加快调整业务结构。顺应批发业务逐渐萎缩的发展态势,股份制商业银行明显加快了发展零售业务。第五,以扩大非利息收入为基础,逐步调整收入结构。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利差收入占比高达90%以上,非利息收入比重一直偏低(见图1)。 二、公司治理 中国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政府主导资源配置体制所造成的,打破金融垄断、放松金融压抑、对内对外开放并举必然是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光明之途。 (一)股东性质视角 按控股股东性质分析,中国的银行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中央政府控股(工农中建交)、央企控股(中信、光大、招商)、地方国企控股(浦发、华夏)、

建设银行内部环境分析

P1 中国建设银行之核心竞争力 P2 综合业务实力 中国建设银行是国有商业银行中不良贷款率最低的一家,随着其成为首家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它的竞争优势将更加明显。除了在国际业务稍逊于中国银行外,建行的综合业务实力在国内银行中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多年来在固定资产投资贷款的专业化经营中,形成了在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和房地产金融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培养了一批项目咨询、评估方面的专业人才,据统计,该行拥有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房产估价师和注册会计师等各种专业技术人员2000多人。 P3先进的本币清算系统 在对公业务方面,该行自行设计、开发了人民币多边净额资金清算系统,它集汇款、对账、清算、查询、监控、财务核算等多项功能于一体,资金汇划与清算同步进行,具有便捷、安全、方便的特点。在对私业务方面,该行开发了个人电子汇款品牌产品“速汇通”,无论客户将款项汇到全国各地建行的任何通存通兑活期储蓄存折、储蓄卡及信用卡,均能即时到账。该产品具有5大优势:安全、方便、快捷、功能齐全、收费合理。建行在本币清算的核心竞争力使该行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开发出丰富多样的创新产品,确保了该行在代理、清

算、国内结算业务等方面保持了领先优势。 目前,建行的固定资产贷款、房地产金融等优势业务虽然受到其他银行的挑战,但该行在这些领域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业务熟练的专业化人力资源却是其他银行短期内难以企及的,而正是这部分特有的人力资源为该行开展造价咨询、财务顾问、项目评估等中间业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P4企业文化 1、愿景——始终走在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最前列,成为世界一流银行。 2、使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为员工搭建广阔的发展平台,为社会承担全面的企业公民责任。 3、核心价值观——诚实、公正、稳健、创造 4、理念 (1)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 (2)服务理念——客户至上、注重细节 (3)风险理念——了解客户、理解市场、全员参与、抓住关键(4)人才理念——注重综合素质、突出业绩实效 5、作风——勤奋严谨、求真务实 6、员工座右铭——时时敬业、处处真诚、事事严谨、人人争优

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

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 --- 一、我行储蓄业务发展的总体概括 1、截止18年10月31日,平湖市分公司时点余额34.41亿,年增-1.67亿,同 比净增-3.67亿,其中活期时点余额7.24亿,净增-1.18亿.,同比净增 0.49亿,定期时点余额27.0亿,净增-0.3亿,同比净增-4.1亿。本年 有6个网点余额保持正增长,其中4个城区网点,2个农村网点。 2、近年来市占率发展状况: 15年市占率6.96%、16年市占率8.36%、17年市占率8.92%、2018年10月储蓄余额市场占有率8.31%,本年-0.61%,同比-0.4%,环比0.2%; 3、近年来全市银行个金总存款发展情况: 15年全市个金存款360亿,年增14.5亿,其中邮政3.4亿,本年新增市占率23.34%,工行-2亿,农行6亿,中行2亿,农商行3.7亿; 16年全市个金存款388亿,年增26.08亿,其中邮政7.5亿,本年新增市占率28.87%,工行1.94亿,农行5.3亿,中行1.3亿,农商行7.3亿; 17年全市个金存款403亿,年增14.8亿,其中邮政3.4亿,本年新增市占率22.73%,工行1亿,农行2亿,中行-0.3亿,农商行4.5亿; 18年10月全市个金存款4.14亿,年增10.9亿,其中邮政-1.56亿、工行4.93亿、农行0.38亿、中行-0.3亿、建行-0.7亿、农商行-0.95,其他小商业银行8.83亿元占了今年新增存款的80%,其中中信银行2.72亿、浦发银行0.68亿、兴业银行0.6亿、平安银行0.76亿、绍兴银行0.65亿、泰隆银行0.49亿。 二、其他商业银行的优势分析

用创新打造银行核心竞争力

用创新打造银行核心竞争 力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用创新打造银行核心竞争力 与其他相比,银行作为企业其核心竞争力有独特之处。首先,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银行无法依靠市场的分割或垄断为基础来建立核心竞争力。其次,金融商品无法申请专利,金融产品可以模仿,金融产品创造价值的多少,不但取决于产品的设计,还取决于服务的构成及附加服务的质量,模仿者能够依靠更优质的服务来战胜创新者。因此产品的创新要有服务的创新作保障。第三,金融监管部门要求银行所提供的金融产品的相关信息要公开和透明,便于监管者和客户掌握和评判该产品的风险状况,这同时也为竞争对手模仿带来便利条件。所以,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体现于对手所难以模仿和获得的素质,如独特的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市场开拓能力、服务体系、科技实力等,唯有在这些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才能增强竞争实力。 一、制度创新是根本 我国金融业目前较为落后的是制度上的创新,制度上的改革与创新已成为最为迫切和关键的一步。首先要通过组织制度创新,改革国有商业银行,使其成为国家控股下的规模股份制商业银行。通过股份制改造,解决金融资本和金融资产配置的优化问题。通过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的银行制度,完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所有权、经营权、监督权的相对分离和互相制约,保证各级管理者能以及时和负责任的方式维护

所有者的利益,所有经营活动都能体现资本的意志。其次要建立竞争制度,打破金融机构垄断地位,允许各金融机构在产品质量和价格等方面进行公平竞争。第三要创新监管制度。金融业开放以后,我国监管机构要加快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在国际金融业务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水平上都应进行创新,建立适应金融国际化要求的金融监管制度、金融监管的组织体系和金融监管的工具体系,完善风险评估系统和提高对风险进行及时反应的管理水平,将金融监管的重点从资本充足率转向以风险管理为主,并授予审慎监管者足够的资源和法律权力。 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是关键 现代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制度的竞争。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在人才市场上的买方独家垄断的地位已经受到挑战并逐步被打破。大量国外的银行进入后,基于成本和文化融合的考虑,必然要实行人才本地化战略。股份制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利用其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市场化的经营、用人机制,也在争夺国内本已稀缺的人力资源。因此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力资源管理问题,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用科学的人力资源观来适应新的竞争形势,来构造具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从而达到吸纳、维系和激励优秀人才的战略目标。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构建的核心思想,应该是在组织内部营造能力导向、绩效导向、价值创造导向和约束硬化的企业文化,转

关于增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综述(精)

学号: 银行经营与业务课程论文 ( 题目:关于增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综述学院: 专业:金融姓名: 成绩: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0年 12 月 20日 银行经营与业务课程论文 关于增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综述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转型、银行业不断开放以及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爆发,商业银行在业务拓展和可持续发展上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尤其在利差不断减少、竞争不断加剧的现实情况下,探讨金融危机背景下如何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文章针对城市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不足的现状,分析了其原因,探讨了打造城市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概况;措施 1.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概况 核心竞争力,即核心能力,又称核心竞争优势,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是具有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的一流水平,具有明显优势的能力。马雪松(2009)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并使企业能在长时间内取得竞争主动的核心能力,可有力地支持企业向更有发展空间的新业务领域拓展。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出现,使传统的对企业短期性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的研究,延伸到对企业的长期性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2 .制约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因素 2.1 治理结构不合理 2.1.1组织结构不合理 刘佳敏(2009)经过调查发现,我国商业银行存在部门多、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问题。各机构对基层支行贷款权的上收,严重扼杀了基层支行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2.1.2 制度不合理 尹凤兰发现,在国有独资的产权模式下,国有商业银行形成了一级法人总行对分行、分行对支行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由于制度环境的不成熟,银行内部人控制问题尤为突出。 2.2 经营管理水平较低

中国建设银行My Love信用卡系列营销案例分析报告

中国建设银行My Love信用卡营销案例分析报告作者:陈爽李姗姗张帅郝萌萌王月宇魏文 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国际经济系金融1084班 摘要:随着国内银行卡产业发展和银行卡普及,各大银行开始尝试向细分市场发展,一时间,各种彰显“个性”主题卡种蜂拥上市,各色“卡文化”让消费者眼花缭乱。面对这样市场环境,建行推出了My Love个性信用卡,结合产品特点开展了以“爱”为主题系列活动,对“个性卡”内涵进行了丰富与延展。论文旨在运用营销理论,分析建设银行My Love信用卡营销市场环境,从建设银行信用卡形势分析出发,对营销战略进行了分析,接下来是营销策略与实施分析,指出了建设银行另辟蹊径,其差异化经营无疑将引领国内信用卡市场告别粗放式圈地时代,真正走向精耕细作时代。 正文: 1.背景: 中国建设银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成立于1954年10月1日(当时行名为中国人民建设银行,1996年3月26日更名为中国建设银行)。是国有五大商业银行之一,在中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中排名第二。简称建设银行或建行。2011年9月9日,建行发行首张公益理念联名借记卡。主要经营信贷资金贷款、居民储蓄存款、外汇业务、信用卡业务,以及政策性房改金融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等多种业务。建设银行拥有广泛客户基础,与多个大型企业集团及中国经济战略性行业主导企业保持银行业务联系,营销网络覆盖全国主要地区,设有13600多家分支机构。 2.案例回放: 建设银行My Love信用卡是针对特色人群推出以秀出真爱为主题网络DIY信用卡,可将珍爱宝宝特写、甜蜜婚纱写真、温馨全家福、优美风景照、可爱宠物照等设计为您信用卡卡面同时建设银行推出了以爱为主题系列活动更是赢得了大批年轻市场卡友喜爱。 2010年9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建设银行My love信用卡“2010 MY LOVE 宠物秀”网络大赛闪亮登场。建设银行“2011 My Love信用卡魅力秀大赛”拉开序幕,建设银行连续第三年开展以“爱”为主题My Love信用卡系列活动。此次活动由建设银行和中国

浅谈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

浅谈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在日益激烈的会计市场竞争中,会计师事务所有的如昙花一现,有的却坚不可摧;有的从小到大、不断发展,有的百年根基却毁于一旦。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关键的应归结为会计师事务所有无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一种超越竞争对手的内在能力,是一个组织独有的、比竞争对手强大的、具有持久力的某种优势。在知识经济时代,构建特有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一个组织在竞争中取胜的基石。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为广大社会公众提供鉴证、咨询等方面服务的中介组织,也应注重培育自身的核心能力,并将其转化为商业竞争的优势之源,才能在会计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应包括文化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学习创新、手段创新等几方面的能力。 第一:文化创新能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元气”。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只是一个平台,而一个企业常胜不衰的源泉在于文化创新。会计师事务所的文化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以诚信为灵魂的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是一个组织作取舍、

辨是非、明赏罚、论能否、定褒贬的尺度和标准。核心价值观能够激发员工的责任心和创造性,提高员工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诚信”是会计师事务所核心价值观的灵魂。人无诚信不立,所无诚信难兴。对外诚信是会计师事务所展现在社会公众面前的良好形象,它可以吸引客户,营造和谐、合作的外部环境;对内诚信是领导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一种粘合剂,它能够增强凝聚力,创造和睦、健康的工作氛围。诚信建设是会计师事务所文化建设的核心,事务所的文化创新应围绕“诚信”这一核心价值观进行,使全所员工以诚信为做人做事基本原则,以诚信为荣,用诚信铸就事务所的品牌。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会计师事务所与一般企业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的“人合”组织,人才是事务所的第一生产要素和核心战略资源。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事务所文化建设的基础。以人为本是以尊重为前提的,应将尊重体现在吸引人、留住人、造就人的全过程。首先,为了使事务所保持青春与活力,就应该不断吐故纳新,把事务所发展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吸引到进来。在吸引人才的过程中,应该有一套合理透明的招聘制度,给所有应聘者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尊重其选择,并通过双向选择吸纳优秀人才。其次,对于事务所的员工,要尊重其个人的特长,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干和工作积极性,人尽其才。让员工有机会与事务所管理层坦诚交流和沟通。通过沟通了解员工所思、所想、所求,征求员工对事务所发展的建议;通过沟通让员工分享事务所发展的成就并分担事务所前进过程中的困难;通过沟通使员工产生参与感和责任感,与事

我国银行业竞争力分析

银行业竞争力的波特“五力”分析 商业银行业波特理论竞争战略长期以来.我国金融服务业一直以国有独资银行为主体.垄断程度相当高,而来自外部的竞争受到政策的严格限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政府承诺,在五年时间内,金融服务业将逐步全面开放。这无疑将给国内商业银行业的经营发展带来冲击.使国内金融市场竞争加剧。国内商业银行业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主动.不断发展壮大自己,从容应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对本行业有一个清晰的把握。知己知彼方可游刃有余。本文将运用迈克尔·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结合中国银行业的竞争环境对当前中国商业银行业内的竞争态势分析,希望能对银行业的发展有所启示。 一、波特模型简介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波特指出,一般而言,一种产业的结构,可以用下图来表示:由上图可以看出,一个产业的结构是由五种竞争作用力共同决定的。这五种竞争作用力分别是:进入威胁、替代威胁、客户价格谈判能力、供应商价格谈判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 这个图示就是著名的五力模型”。从这个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之间的竞争不能仅仅看作是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较量,而是由五种力量共同作用的一个系统。除现有竞争对手外.企业的客户供应商、潜在进入者和替代品生产商都影响着竞争态势。波特认为在任何产业中都有五种竞争力量决定着产业的竞争强度和竞争规则,它们从整体上决定着产业的赢利性。由于产业中存在着上述五种竞争力量.为了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管理者必须对企业自身及竞争对手进行综合分析,尽可能地将自身的经营与竞争力量隔绝开来.努力从自身利益需要出发影响行业竞争规则先占领有利的市场地位再发起进攻性竞争行动等手段来对付这五种竞争力量,以增强自己的市场地位与竞争实力。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论文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论文 一、现实竞争力分析 (一)盈利性指标分析宁波银行近5年的总资产收益率和资本利润率 都较为稳定,并且都于2009年起呈小幅度增长趋势,这说明宁波银行 利用资产获得收益的水平有提升,自有投资的经济效益变好;宁波银 行成本收入比值不高,未超过行业认定的标准45%,并逐年降低,说明银行单位收入的成本支出减少,猎取收入的水平增强;收入利润率稍 有起伏,但还是维持在一个较高较好的水平。这些都说明了宁波银行 在近5年中的盈利性相当好,并具有更好的趋势,在未来,持续盈利 的可能性也是比较大的。 (二)安全性指标分析不良贷款率是指金融机构中的不良贷款额占总 贷款余额的比重。不良贷款率影响着银行的资产质量,而资产质量标 志着银行盈利水平的强弱。它能较准确的衡量银行信贷资产安全状况,操纵不良贷款率的数值有利于银行盈利的维持和提升。资本充足率指 的是银行在其客户的资产受到损失后,该银行能够以自有资本来承担 相对应损失的水平。我国银监会为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水平,对全国 各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有严格的管制。宁波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一直 在1%以下,我国风险监管要求该值要小于5%,国际通行标准认为金融 机构不良资产率警戒线为10%,由此可见宁波银行的不良贷款操纵的很好,反映出宁波银行的信贷资产安全状况良好;并且其资本充足率均 保持在10%以上,多年达到15%,风险监管标准要求该值大于8%,宁波银行较高的资本充足率对储蓄客户来说保障水准较高,且没有过高而 导致闲置资金降低了盈利水平。其较低的不良贷款率和较适当的资本 充足率,说明宁波银行的安全系数很高,资产安全状况良好,抗风险 水平较强。 (四)进展水平指标分析总资产增长率反映公司资产规模的增长情况,是总资产增长额同期初资产总额的比率。主营业务增长率能反映主营 业务收入的增减变动情况,能够衡量企业经营状况,是评价公司进展

建设银行客户关系管理

[键入公司名称] 建设银行客户关系管理 [键入文档副标题] 金融128班第一组 2013/10/13 [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

目录 企业的背景 (2) 客户的识别 (3) 客户的区分 (3) 客户的互动 (3) 客户个性化 (3) 客户的忠诚计划 (3) 个人的意见 (3) 企业的背景 【概况】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本行”)是一家在中国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商业银行产品与服务。主要经营领域包括公司银行业务、个人银行业务和资金业务,多种产品和服务(如基本建设贷款、住房按揭贷款和银行卡业务等)在中国银行业居于市场领先地位。 本行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与多个大型企业集团及中国经济战略性行业的主导企业保持银行业务联系,营销网络覆盖全国的主要地区,设有约13629家分支机构,在香港、新加坡、法兰克福、约翰内斯堡、东京、首尔、纽约、胡志明市和悉尼设有海外分行。本行的子公司包括中国建设银行(亚洲)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伦敦)有限公司、建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中德住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建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和建信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 【历史】 本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4 年,成立时的名称是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当时是财政部下属的一家国有独资银行,负责管理和分配根据国家经济计划拨给建设项目和基础建设相关项目的政府资金。1979 年,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成为一家国务院直属的金融机构,并逐渐承担了更多商业银行的职能。 随着国家开发银行在1994 年成立,承接了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的政策性贷款职能,中国人民建设银行逐渐成为一家综合性的商业银行。1996 年,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更名为中国建设银行。 本行由本行前身中国建设银行根据中国公司法规定的分立程序于2004 年9 月成立。在银监会于2004 年9月14 日批准之后,本行、中国建投与汇金公司于2004 年9 月15 日签署分立协议,根据此份协议,中国建设银行分立为本行和中国建投。本行于2004年9月17日成立为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2005年10月27日本行H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939),2007年9月25本行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601939)。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