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研究综述与展望_龚志文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研究综述与展望_龚志文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研究综述与展望_龚志文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研究综述与展望_龚志文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财会月刊□

随着20世纪中叶美国企业兼并联合浪潮的出现,阿尔奇安(1969)和威廉姆森(1970)针对M型企业集团的资本配置,首次提出了内部资本市场(ICM)概念,并把企业内部各部门围绕资金展开竞争的现象称为“内部资本市场”。20世纪80年代,格林斯曼、哈特和莫尔等人开创的企业理论产权思路为内部资本市场问题的规范经济学分析提供了突破口。自此,内部资本市场理论就成为国外学术界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西方学者在成熟市场的背景下,主要针对M型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对于新兴市场下H型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鉴于此,本文试图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作较为系统的回顾与总结,进而为推动我国内部资本市场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个逻辑起点。

一、内部资本市场的特征

相对于外部资本市场(ECM),内部资本市场表现出如下特征:

1.出资者拥有剩余控制权。Gertner、Scharfstein和Stein (1994)认为ICM与ECM(以银行贷款为例)有本质区别,在内部资本市场,公司总部(出资者)是资金使用部门资产的所有者,拥有剩余控制权;而在外部资本市场,出资者则不是资金使用部门资产的所有者。内部资本市场与外部资本市场的主要区别集中体现在对资产的剩余控制权上。对资产的剩余控制权的不同,导致ICM和ECM在激励、监督、重新配置资产等方面的能力和作用机制存在较大差异。

2.资本配置的双重机制。企业的内部资本市场是依附于某一特定企业组织模式而存在的,可以说是企业内部的一种科层组织设计。依照科斯的企业理论,资源在外部市场上是通过价格机制进行配置的,而在企业内部则主要凭借权力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式之所以不同于市场价格机制,是因为这种权力的实施是无法列入合约的。冯丽霞和杨鲁(2009)在分析不同类型组织载体的共同特征的基础上,明确将内部资本市场的组织载体界定为中间性组织,并引入中间性组织理论来探讨内部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和契约性质,认为内部资本市场从本质上看是在权威机制和价格机制双重调节下的一组资本要素使用权交易契约。

3.双层委托代理结构。内部资本市场通常依附于M型或H型企业组织存在,这两种组织形式共同的特点是“多层次”,公司总部与分部经理之间的代理冲突凸显。而Scharfstein和Stein(2000)则认为存在双层代理关系,即公司总部追求自身利益,并不代表追求股东利益。代理链条的复杂化,导致企业集团相对于独立经营企业存在更严重的代理问题。同时,新兴市场中外部市场的不发达和监管制度的不完善,也会导致内部资本市场存在严重的代理问题。

二、国外M型企业(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本配置效率研究

作为一种企业集团内部的资本配置方式,内部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及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论的核心和焦点。国外的相关研究主要是针对M型企业展开的,已有文献对内部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种观点:内部资本配置的有效论和无效论。

1.有效论。此观点认为ICM具有信息和激励优势,能减少信息不对称、增强激励,从而提高企业内部资金的配置效率。Alchian(1969)和Williamson(1975)认为,相对于外部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内部资本市场企业总部在监督和信息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企业总部将现有资金在各投资机会间重新配置、规避投资项目信息的披露等。

由于企业与外部资本市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当外部资本市场的融资约束(包括信用约束)较强时,存在正净现值的投资机会可能被外部投资者低估,企业可能会由于融资不足而被迫放弃这些投资项目,而内部资本市场能够削弱这种融资约束。内部资本市场的自由资金缓解了企业对外部资本市场的依赖,可以有效解决上述企业投资不足的问题,而且还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的价值。多元化公司内部资本市场的现金流整合功能可以产生更大的外部融资效应,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外部融资,满足净现值为正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哈洛克、雷加特和托马斯则从企业多样化策略和企业股权融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

配置效率研究综述与展望

龚志文陈金龙(博士生导师)

(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景德镇333001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摘要】本文围绕内部资本市场的特征、有效性等几个方面对已有的文献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并结合转型期的特殊制度背景对我国系族企业集团内部的资本配置进行了评析,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个逻辑起点。

【关键词】内部资本市场公司治理资本配置效率

2010.6下旬·85·□

□财会月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

资相互关系的角度考察了构造企业内部资本市场对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企业内部资本配置能够放松企业融资约束、缓解投资不足,人们形象地将其称为“多钱效应”。

Gertner、Scharfstein和Stein(1994)在Grossman和Hart的所有权理论基础上,构建了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运作模型。他们认为,与外部资本市场的出资者不同,在内部资本市场上,企业总部是资金使用部门资产的直接所有者,并拥有剩余控制权,这将激励企业总部对资金进行分配并对部门管理者实施有效监督,使内部资本市场在信息传递、监督和激励等方面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产生了所谓的“活钱效应”。此后,Stein (1997)建立了一个“胜利者选拔”模型,从集团总部的角度研究了企业内部资本配置问题。他发现处于信息优势的企业总部会对企业内部各投资机会按回报率高低进行排序,并将有限的资本分配到边际收益最高的部门。

2.无效论。此观点认为由于代理问题等的存在,使得ICM在企业内部资本配置方面是低效率甚至是无效率的。尽管上述研究对内部资本市场的效率性给予了充分肯定,但具有内部资本市场功能的多元化企业集团却存在着普遍的折价交易现象。Lang,larry和Stulz(1994)的研究数据表明,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多元化公司的托宾Q值要明显低于相同投资组合的专业化公司。一般认为,大企业的组织结构可能会因为代理问题而导致投资的无效率,进而导致内部资本市场的失效。一种情况是经理人有对剩余现金流进行过度投资的倾向,而大企业的组织形式为经理人提供了更多的现金流,从而容易导致过度投资;另一种情况是大企业内并没有太多的现金流,但由于内部资本市场在资金分配方面的效率比外部资本市场更低,出现诸如交叉补贴的问题,使得在不该投资的项目上投入过多,而在该投资的项目上投入不足。Stein (2002)发现,由于企业内部存在较多的现金流可以自由支配,经理人出于控制权私利的考虑,很可能会出现过度投资、盲目多元化等扭曲性资本配置行为。

Harris和Raviv(1996)认为过去的研究忽略了激励问题。Brusco和Panunzi(2000)对部门经理人的控制权私利问题作进一步研究后发现,由于企业总部拥有内部资本的重新分配权,可以将某一部门的现有资源在下期分配到另一部门中而削弱该部门经理对资源的控制权,导致部门经理将资金投向能提升自身控制权的项目中而非拥有更好投资机会的最佳投资项目中,从而降低了企业价值。Brusco和Panunzi(2005)后来又直接将企业内部资本市场上的资源优化配置行为和管理者的工作激励联系起来进行了深入分析。

Lins和Servaes(2000)认为在缺少投资者保护的国家,由于外部资本市场信息不通畅、监管不到位,控股股东更容易为满足其私利而利用金字塔等股权结构进行利益输送,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这种利益侵占大部分是通过占用资金、转移资产等方式在企业内部资本市场中进行的,使得内部资本市场的功能异化,严重影响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及公司治理水平。

三、我国系族企业(H型组织)内部资本配置分析

1.系族企业的涵义。目前学术界较为认可的观点是系族

企业属于企业集团的一种形式。蔡琳(2003)把“系族”定义为终极控制人通过金字塔控股结构至少持有两家上市公司股份并且至少控制一家上市公司的企业集团。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属于“系族”的标准为“系族”成员是否进入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肖星、王琨(2006)认为企业集团采取下属公司上市或参股、控股上市公司的方式,将一些上市公司纳入旗下,这种拥有多家上市公司的企业集团称为系族企业。蔡卫星、李湛(2009)认为一些大型企业集团控制了两家或两家以上上市公司,规模非常庞大,实务界将这种拥有多家上市公司的企业集团通称为“系族”。

2.系族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特征。区别于M型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系族企业内部资本市场具有如下特征:①复杂而松散的股权控制结构。处于转型阶段的我国上市公司多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具有明显的“一股独大”和国有股所有者缺位的特征。虽然经过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的“一股独大”状况有所改变,但相对控股甚至绝对控股股东仍然存在,我国系族企业不仅拥有或控制多家上市公司,而且拥有许多非上市公司,其成员企业数量多、关系复杂。总的来说有三种控制方式:水平式控股、金字塔式控股和交叉持股。金字塔式控股结构一般分为四层:第一层是系族企业总部,第二层是系族企业控股股东投资设立的非上市成员企业,第三层是上市公司,第四层是一系列由上市公司单独投资或上市公司与其他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公司。②特殊的委托代理问题。当前,我国上市企业仍处于不断完善和发展阶段,其治理机制和治理结构尚不完善,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都比较严重,股权集中度普遍较高,企业内部不仅存在着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传统委托代理问题,而且存在着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在所有权层面上的代理问题。

3.系族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本配置。目前,国内关于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本配置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研究范围比较狭窄,研究方式还比较单一,研究结论与国外现有研究结论一样,存在有“有效论”和“无效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周业安、韩梅(2003)以华联超市借壳上市为例,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性,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资本的运作方式进行了探讨,认为我国上市公司以国有股为主的股权结构特征促进了内部资本市场作用的有效发挥。他们发现企业采取内部资金与外部资金相结合的融资方式,不但有利于减轻企业对外部融资的依赖,而且有利于企业在长期投资与短期收益之间进行利益均衡。他们认为内部资本市场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利用内外资本市场的互补性或替代性来创造价值。宁向东(2005)认为系族企业股权集中度较低,有利于降低控制成本。曾亚敏、张俊生(2005)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收购动因进行了实证检验,他们指出1998~2000年间我国进行股权收购的动因在于滥用自由现金流而不是构建ICM。

当然,认为我国上市企业内部资本配置无效的研究文献也较多。邹薇和钱雪松(2005)从内外部资本市场的互补角度构建了一个两层次委托代理模型,分析了我国上市企业内部

□·86·2010.6下旬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财会月刊□

资本的扭曲配置行为和使用效率低下的原因,发现外部资本市场的融资成本偏低不但使企业经理人扩大了融资规模,而且使得其更关注控制权私利,经理人的寻租行为是导致我国上市企业内部资本配置无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控股股东侵占则是导致我国上市企业内部资本配置无效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郑国坚和魏明海(2005)从控制权私利的角度分析了内部资本市场的配置决策,发现内部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控股股东利益输送的重要渠道。杨棉之(2006)通过对华通天香集团的个案分析发现,我国“系族企业”所构造的原本为提高资本配置效率而存在的内部资本市场已被异化为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渠道,已经成为集团内关联公司间进行非公允关联交易、资金占用和非法担保等违规操作的平台。万良勇(2006)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及代理问题而存在利益侵占、过度投资、风险扩散以及低效率补贴等诸多潜在陷阱,完善的法律规制体系将有助于减少机会主义的内部资本市场运作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饶静、万良勇(2007)研究发现,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决定了上市公司所处的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具有典型的机会主义特征,而大股东的这种机会主义行为是由大小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所引起的。郝颖、刘星和林朝南(2006)从固定资产投资与长期股权投资两个方面分析了控制权收益问题,发现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其内部资本配置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股东控制下的自利行为。魏馨、徐荣(2008)的研究也表明,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问题导致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非有效性现象非常突出。

要实现内部资本市场和外部资本市场的互补就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公司治理问题。卢建新(2007)通过强化不同分部之间的生产力差异,重视管理激励,从而把内部资本市场的“有效率论”和“无效率论”结合在一起分析。对于系族企业而言,要充分发挥内部资本市场的优势,避免其无效率现象,除了要加强外部制度监管,最重要的是完善系族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在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内部资本市场功能容易发生异化(涂罡,2007)。

四、启示与展望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轨过程中,由于金融体制仍存在诸多缺陷,外部资本市场还不完善,内部人控制与行政干预、现金流充裕企业与资金瓶颈约束企业、经理人寻租和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等现象并存,严重地扭曲了我国上市企业的内部资本配置行为,导致资本配置效率低下,迫使我们不得不审视微观资本配置体制。因此,完善上市企业的治理结构及治理机制、提高企业的信息披露程度、降低两层次的委托代理成本、健全监管机制、深入研究内部资本市场理论,对我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目前,关于企业集团内部资本配置行为和配置效率问题的研究仍在不断丰富,尤其在新兴资本市场上,许多未知领域都值得我们去探讨,未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在我国,公司治理尚不完善、代理问题严重、股权集中度普遍较高,存在着股东与管理层以及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双层委托代理关系。在外部资本市场欠发达的情况下,控股股东有很强的利益侵占动机,同时也使公司治理问题更加复杂化。因此,可以把内部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问题联系起来考察,从公司治理视角对我国内部资本市场的病根进行深刻透视与剖析,探讨影响内部资本市场的因素和相关利益方的利益冲突与激励机制,通过恰当的组织架构设计来引导企业各层次管理者的行为,减少寻租行为、权力争斗等因素对资本配置的负面影响。

第二,内部资本市场是外部资本市场的补充和替代,外部资本市场的完善又有利于内部资本市场的发展。比如,对企业信用约束的放松会影响到一国经济的信用通道和货币传导机制,最终会波及整个宏观经济。因此,综合研究内外部资本市场的互动关系,根据资本市场发达程度制定相应政策,相机调整内外部资本市场作用的范围,对于充分发挥两种资本配置方式的各自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考虑到不确定性在资本配置决策中的重要性和内部资本市场的利益相关者复杂程度,将实物期权理论、行为金融学和博弈论与内部资本配置理论相结合,有助于进一步加深企业对内部资本配置的理解与认识。

主要参考文献

1.冯丽霞,杨鲁.内部资本市场的组织载体和本质.财会月刊,2009;15

2.肖星,王琨.关于集团模式多元化经营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06;3

3.安青松,祝晓辉.民营企业控股多家上市公司的问题探讨.证券市场导报,2004;12

4.许艳芳,张卫华,文旷宇.系族企业内部资本市场功能异化及其经济后果——

—基于明天科技的案例研究.管理世界,2009;1

5.巴曙松.中国系族企业的金融之殇.现代商业银行,2005;12

6.周业安,韩梅.上市公司内部资本市场研究.管理世界,2003;11

2010.6下旬·87·□

H型和M型组织结构下的内部资本市场比较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财会月刊□2011.8中旬·· □一、内部资本市场的内涵 内部资本市场(ICM )虽然被冠以“市场”之名,但相比外部资本市场(ECM )而言,其在制度建设和行为规范方面并未形成统一标准。 尽管如此,企业组织内部资金的配置行为却真实存在,并且影响着整个集团的资金配置效率和企业绩效,从而进一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和财务决策行为。 对于ICM 的内涵,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界定和解释。基于美国联合大企业的组织背景,Alchian (1969)和Williamson (1975)将ICM 定义为企业内部各部门围绕资金开展竞争的一种现象,而Peyer 和Shivdasani (2001)则将其理解为企业内部各部门分配资金的一种机制。我国学者周业安和韩梅(2003)认为ICM 和ECM 具有互补关系,并将ICM 看作是企业改善资源配置的一种金融战略。李艳荣和金雪军(2007)将ICM 定义为企业集团内部资本交易行为的总和,并且这种交易行为造成了资源或利益在成员单位之间的实质性转移。 综上看来,虽然不同学者对ICM 的概念界定和阐述并不完全一致,但是我们可以总结出ICM 的基本内涵就是指在M 型(事业部制的联合大企业)或H 型(控股公司)组织结构内部所存在的一种资金筹集和配置的场所与机制。 二、ICM 在H 型和M 型组织结构内部运作的相同之处1.ICM 的运作空间随企业组织业务的扩张得以延展。无论企业组织发展成多法人多层级的H 型组织结构还是多事业部的M 型组织结构,对于整个企业集团来说,其ICM 的构建和运作都得益于组织业务的扩张和发展。正是由于经营范围的扩大才使得组织结构相应作出部门调整和业务划分,从而使集团内部资金能在不同的部门或项目之间有调配的可能性,并扩大ICM 的运作空间。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ICM 适应多业务发展的特点又激发了集团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来进一步扩大经营广度的热情。Myers 和Majluf (1984)研究表明,企业多行业兼并就是为了建立ICM 从而克服企业与ECM 的矛盾。因此,组织业务的扩张和结构的复杂化有利于ICM 的运作,同时也彰显了ICM 的积极作用。 2.均存在一个“总部”性质的配置中心对集团资金实施 管控。ECM 的资金配置主要是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而企业集团内部的资本要想得到顺利和有效的配置,更多的是依赖于“总部”性质的权威来进行。M 型组织结构的集团总部以及H 型组织结构的母公司 (或控股公司)便是拥有这一配置决策权的机构,前者能对各个事业部的财务配置进行全局性的管理,包括公司财务战略制定、投资分配以及财务绩效评价等;而后者虽然给予子公司高度的分配权,但实际操作当中仍然对旗下子公司的资本财务具有较大控制权。 可见,无论企业组织处于何种形式,“总部”这一权威在集团企业整个ICM 的运行过程中起着支配性的作用。 3.实现组织内部资金的集中运作并降低集团的财务风险。 一方面,ICM 有利于集团企业实现集中融资的功能。Stein (1997)指出,ICM 能使企业财务更具协同效应,从而比作为单一企业能获得更多的外部融资以满足盈利性项目的资金需求,即ICM 具有“多币效应”。另一方面,集团总部可以将从各分部或成员企业处集中的闲置资金,根据需求进行投资项目间的资金调剂和融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各事业部或子公司盲目投资所导致的价值损失。同时,对于国际化的企业集团而言,资金的集中运作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内部资金的头寸调剂,避免国际汇率、利率以及金融衍生品波动性风险。 因此,不论是M 型组织结构还是H 型组织结构的企业集团都可以通过ICM 集中运作资本的方式获得上述好处。 4.相比ECM 更具信息和监督优势。ICM 不仅具备集中和调剂内部资本的功能,同时也更具信息优势并肩负着监督激励的作用。相比ECM 而言,由于集团总部能更加充分并廉价地获取到有关分部或成员企业的信息,因而ICM 在对资金利用效率的监督方面更具优势。不论是M 型组织结构中直接拥有分部资产的集团总部还是H 型组织结构中持相对控股权的母公司,其利益与分部或子公司的利益都息息相关,并且在持有总部控制权(剩余控制权)的条件下,也就更有动机和能力采取多种方式对分部和子公司实施监控和激励。 5.具有基本相同的资本运作方式。Triantis (2004)将ICM 的资本运作方式归结为五种类型:一个项目的现金被用于另 H 型和M 型组织结构下的内部资本市场比较研究 兰宗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400067) 【摘要】本文在简要概括内部资本市场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对M 型和H 型组织结构中内部资本市场的共性和差异做了深入剖析,以期对企业集团根据自身组织结构特点来构建和完善内部资本市场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内部资本市场H 型组织结构M 型组织结构金字塔结构77

内部资本市场

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综述 摘 要:内部资本市场理论是研究企业内部资金配置最重要的理论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后,其研究开始规范化,不少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见解,它对于研究企业投资行为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而且,新兴市场国家正在逐步接受并实践这些理论。因此,对该理论进行系统研究就很有必要。本文围绕内外部资本市场的区别、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性、配置效率及最优规模等几个方面对已有的文献进行归纳和梳理,旨在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个逻辑起点。 关键词:内部资本市场;资本配置;存在性;配置效率;最优规模 A Survey of the Theory of Internal Capital Markets Abstract:The theory of internal capital markets (ICM)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eories to study the allocation of the internal funds within firms. The research became formal since 1990’s, and many economists put forward some useful views, which are very useful for the research of firms’ investment behavior. What’s more, these theories are gradually accepted and practiced in emerging markets. Therefore, it’s necessary to systematically study the theory of ICM. This paper organizes the material around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internal and external capital markets, the existence, the allocating efficiency and optimal size of ICM. The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a logic found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Key words: Internal Capital Markets; Capital Allocation; Existence; Allocating Efficiency; Optimal Size JEL Classification: D230,G310 一、引言 钱德勒(1987)认为现代企业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它们包含许多不同的业务部门。由于不同业务部门拥有不同的投资机会,企业总部为了追求整体利益的最大化,需要用一只“看得见的手”在不同部门之间调配资本、劳务和技术等内部资源,以提高投资效率。这种资本、劳务和技术的再分配使得企业内部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内部市场,它包括内部资本市场(Internal Capital Market, ICM)、内部劳动力市场以及内部技术市场等。 Richardson(1960)、Alchian(1969)、Williamson(1975) 和Myers & Majluf (1984)等对ICM进行了早期研究。Richardson(1960)认为,当一家企业的经理试图与外部投资者签订一项长期合同时,即使他有充分的信息使自己相信其项目是低风险的,但若其不能使他人相信,合同将难以签署。正是企业与外部资本市场(External Capital Market, ECM)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ICM取代ECM成为可能。Alchian(1969)认为,ICM的关键是它规避了投资项目信息的披露以及困扰ECM的激励问题,也就是说公司总部在监督和信息方面可以做更好的工作。Williamson (1975) 认为ICM 代替ECM的原因有三个:第一,ECM由于在获取企业内部信息时存在

集团公司资金管理模式及选择方案

集团公司资金管理模式及选择方案 一、我国集团公司资金管理模式 在我国,当前集团公司采用的资金管理模式主要有四种:报账中心模式,结算中心模式,内部银行模式,财务公司模式。 1、报账中心模式 这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模式,集团公司资金收支的各种权利都集中在母公司的财务部门,各个子公司通过保障中心向母公司提交子公司的财务状况报告,提出资金需求。这种模式又分为统收统支模式和伯父备用金模式两种。这种资金管理模式主要优势是可以对企业资金管理有一个整体性认识,对于提高资金运作的宏观战略性,提高对子公司沉淀资金的使用效率,控制整个集团公司的资金流量及其流向,最终实现企业收支平衡有着积极作用;但这种模式影响各子公司财务管理活动的积极性和灵活性,对于集团公司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 2、结算中心模式 结算中心模式是在集团公司内部设置专门的机构——结算中心,处理各个子公司现金收支和资金结算业务,一般结算中心都设置在母公司财务部门当中,作为独立的机构行使职能。结算中心的运作原理如下:由结算中心开设一级账户,各子公司开设一级账户下的二级账户;子公司的收入都存入结算中的一级账户,不可私自挪用;有结算中心代表集团公司对外筹集资金,以保证集团公司的资金需求;依照集团公司的战略,统一计划,对各子公司拨付所需资金;办理各分公司

之间的往来结算,计算各分公司在结算中心的现金流入净额和相关的利息成本或利息收入;核定各分公司日常留用的现金余额。 3、内部银行模式 内部银行是集团公司内部的,管理集团公司内部日常资金结算,资金筹集、调拨和运作的资金管理机构,其设置原理的指导思想是社会银行部分功能内部化,将社会银行的基本职能和管理方式引入企业的管理当中。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各子公司设立内部结算账户;发行集团公司内部支票和货币;发放内部贷款;对内统一调度资金,对外统一筹集资金;制定内部结算制度,监督资金运作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建立信息反馈系统;银行化管理。 4、财务公司模式 在我国,财务公司一般是集团公司发展到较大规模后,由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集团公司的子公司。财务公司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它经营部分银行业务,除抵押放款以外,还经营外汇、联合贷款、包销债券、不动产抵押、财务及投资咨询等业务,作为集团公司的子公司,财务公司还担负着集团公司的理财任务。财务公司可以通过其经营业务的便利为集团内部各公司提供专业的资信服务,为企业寻求高质量的客户和合作伙伴、投资机会提供信息;另外,对于扩大融资范围,拓宽融资渠道,财务公司也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财务公司还可以将沉淀的闲置资金投放于其他项目,以提高集团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 二、集团公司资金管理及管理模式的选择 1、集团公司资金管理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作模式及启示——基于哈药集团的研究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作模式及启示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作模式及启示 ————基于哈药集团的研究基于哈药集团的研究 基于哈药集团的研究 2013年11月04日 规模经济优势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模式,使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和运 作成为可能。哈药集团是大型国有企业,较早完成了内部资本市场构建,并通过对内部资本市场的有效运作,不断促进企业集团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鉴于此,笔者以哈药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运作模式,分享哈药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作的成功经验,提出内部资本市场构建的有效模式,以期对我国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构建和有效运作提供借鉴。 一、内部资本市场研究现状 内部资本市场研究现状 (一)国外对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经济学家威廉姆森(Williamson,1975)最早提出内部资本市场(ICM)的概念,认为:“这些体现M 型组织原则的联合大企业,最好还是将其看成一个内部资本市场,因为它把各条渠道的现金流量集中起来,投向高收益的领域。”ICM 的存在是因为其在监督、激励、内部竞争、资本的低成本配置等方面具有外部资本市场不可比拟的优势。ICM 多存在于大型企业集团当中,基于企业的多元化、内部资金集中管理和规模经济等特点,大型企业集团运用ICM 进行资源有效配置更能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对ICM 的研究,国外先于国内。国外Alchian(1969)、Williamson(1975)、Myers & Majluf(1984)等对ICM 进行了早期研究。其中Alchian(1969)较早提出了ICM 的关键是它规避了投资项目信息的披露以及困扰外部资本市场(ECM)的激励问题。其后,相继有很多学者对ICM 作了多视角的深入研究,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但研究结论多倾向于发现在国外企业集团中ICM 效率普遍较低。尤其是金融危机后一些学者对韩国、日本等一些企业的ICM 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其效率与金融危机前相比有降低趋势。 (二)国内对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国内在20世纪末才开始有人关注ICM 问题,但引起广泛关注并陆续开展研究则是从进入21世纪后逐渐开始的,日前对ICM 的研究还主要处于理论探讨阶段。卢建新(2006)对ICM 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综述;冯丽霞、范齐芳(2007)对我国国有企业集团ICM 效率进行了影响因素的分析,构建了影响国有企业集团ICM 效率因素的综合模型;叶康涛、曾雪云(2011)的分析表明内部资本市场的经济后果受集团战略和投资者保护的双重影响:专业化战略可以降低集团信息不对称问题、抑制经理人代理成本,而投资者保护可以缓解企业集团的外部融资约束,抑制大股东财富转移。但在诸多研究中,对ICM 效率进行专向研究的学者较少,尤其对具体企业进行ICM 深入研究的数量则更少,据笔者统计,截至2011年6月,进行案例企业ICM 运作效率研究的文献不足10篇。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使研究企业内部问题比较困难。笔者参加了哈尔滨国资委直属企业调研课题,对哈药集团进行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能够对哈药集团ICM 运作问题展开较系统的研究。 二、哈药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构建与运作 哈药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构建与运作 (一)哈药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构建基础。哈药集团积极响应深化国企改革的号召,逐步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改革战略,吸引外部资源,优化企业架构,有效运作ICM,使企业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脱颖而出。 哈药集团组建于20世纪80年代末,2005年通过增资扩股改制成为国有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2004年12月,哈药集团与中信资本冰岛投资有限公司、华平冰岛投资集团、黑龙江辰能哈工大高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三家公司正式签署《重组增资协议》。三家公司以现

中国内部资本市场研究的现状及其评价

中国内部资本市场研究的现状及其评价 【摘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学者对内部资本市场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对内部资本市场相关问题的实证研究和个案研究;阐述了该领域国内研究的优势和不足,指出了对内部资本市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内部资本市场; 资源配置效率; 融资约束; 多元化决策 一、引言 内部资本市场产生于美国,由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1975年提出,上世纪90年代末成为关注的热点。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多半是伴随着多元化战略的兴起和并购重组的日益频繁而逐渐活跃起来的。国外对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研究内部资本市场是有效的资源配置(如Gertner,Scharfstein和Stein,1994)还是无效的资源配置(Jensen,1993,1999);二是对内外部资本市场之间关系的研究,即共生(如Williamson,1995和Peyer,20XX等)、危害(如Inders和Muller,20XX等)或消亡的关系(Guilien,20XX等);三是发展中国家内部资本市场的正面效应(如Fauveih Hounston和Naranjo,1998)和负面效应等(如Claessens等,1999)。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特殊时期,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集团,是我国今后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在外部资本市场欠发达的情况下,对我国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有以下4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第一,随着规模的扩张,集团日益成为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其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问题和资金管理问题也逐渐成为理论和实际关注的焦点。 第二,针对我国公司治理尚不完善,代理问题比较严重,股权集中度普遍偏高的特殊问题,控股股东有很强的利益侵占动机,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很可能为控股股东进行利益输送创造条件。因此,如何将内部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分析和探讨,将为我们提供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 第三,随着络信息的发展,国内研究型数据库(如CSMAR等)的建立为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有效地弥补了前期研究样本小、数据跨度时间短的局限性,大大提高了对内部资本市场研究的说服力。 第四,随着集团附属公司数量增加,附属公司和母公司之间的信息传递成本、监督、控制成本也将不断增加,内部控制是保证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如何将内部资本市场和内部控制紧密结合,将为我们研究内部资本市场提供另一个新的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作业和参考答案全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作业1、2、3、4参考答案 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 BCBAB ACBDB 二、多项选择题 ABC BE BD BCE BCD CE ABCE ABCDE ABCE BCD 三、判断题 对错错错错对对错对错 四、理论要点题 1.请对金融控股型企业集团进行优劣分析 答:从母公司角度,金融控股型企业集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1)资本控制资源能力的放大 (2)收益相对较高 (3)风险分散 金融控股型企业集团的劣势也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 (1)税负较重 (2)高杠杆性 (3)“金字塔”风险 2.企业集团组建所需有的优势有哪些? 答:(1)资本及融资优势 (2)产品设计,生产,服务或营销网络等方面的资源优势。 (3)管理能力与管理优势 3.企业集团组织结构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一、U型结构 优点:(1)总部管理所有业务(2)简化控制机构(3)明确的责任分工(4)职能部门垂直管理 缺点:(1)总部管理层负担重(2)容易忽视战略问题(3)难以处理多元化业务(4)职能部门的协作比较困难 二、M型结构 优点:(1)产品或业务领域明确(2)便于衡量各分部绩效(3)利于集团总部关注战略(4)总部强化集中服务缺点:(1)各分部间存在利益冲突(2)管理成本,协调成本高(3)分部规模可能太大而不利于控制 三、H型结构 优点:(1)总部管理费用较低(2)可弥补亏损子公司损失(3)总部风险分散(4)总部可自由运营子公司(5)便于实施的分权管理 缺点:(1)不能有效地利用总部资源和技能帮助各成员企业(2)业务缺乏协同性(3)难以集中控制 4.分析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类型及优缺点 答:一、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 优点:(1)集团总部统一决策(2)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集团财务资源优势(3)有利于发挥总公司管理 缺点:(1)决策风险(2)不利于发挥下属成员单位财务管理的积极性(3)降低应变能力 二、分权式财务管理 优点:(1)有利于调动下属成员单位的管理积极性(2)具有较强的市场应对能力和管理弹性(3)总部财务集中精力于战略规划与重大财务决策 缺点:(1)不能有效的集中资源进行集团内部整合(2)职能失调(3)管理弱化 三、混合式财务管理体制 优点:调和“集权”与“分权”两极分化 缺点:很难把握“权力划分”的度。 五、从以下两个方面写两篇不低于800字的分析短文 1.产业型多元化企业集团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

Management 经管空间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718089633.html, 2012年7月 093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研究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赫昕 摘 要:内部资本市场存在基本功能是实现高效率的资源配置,能够凭借信息优势、监督优势等降低外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成本。但是内部资本市场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因此,本文分析了集团公司内部资本市场失败的原因,并给出了提高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措施。关键词:集团公司 内部资本市场 资源配置 效率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7(b)-093-02 1 集团公司内部资本市场概述 20世纪中期,美国资本市场出现了兼并收购的浪潮,产生了一大批的大企业、大集团公司。随着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以及多元化、集团化的企业的出现,内部资本市场出现了。一般来说,完整的资本配置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环节:第一,社会资本通过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配置给不同形态的企业单位,构成资本的“外部资本市场”流通环节;第二,各企业单位将资本分配给所属的子公司、分公司和部门等,构成资本的“内部资本市场”流通环节。内部资本市场通过集中不同渠道的资本,有针对性的投向高收益的部门或项目,使得内部资本市场在监督、激励和配置成本方面优于外部资本市场。 内部资本市场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配置企业资源的一种方式,那么其边界问题就是能够在多大的范围内配置资源的问题。根据学者们对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研究,发现内部资本市场是依附于企业组织这一个载体的。当企业能够运用行政权威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进行资源配置时,该企业集团就形成了“内部资本市场”。而当内部资本市场的运作、资源配置权力和资本配置活动超过了企业集团的界限,而在不同关联企业之间或者是企业联合体之间进行资本分配时,内部资本市场的边界就突破了原有企业的边界。因此,内部资本市场的边界与企业的边界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从联系上讲,企业是内部资本市场存在的组织载体。在集团公司内部,母公司掌握着整个集团资源配置的权力,并通过行政权威在集团公司内部各个分部或子公司之间进行分配。这样,内部资本市场的边界就自然地从属于集团公司边界内。若企业消失,内生于企业的行政权威也就会消失,那么内部资本市场就失去了存在的载体。同时,因为集团管理者可以利用行政权力来降低资本配置的成本,所以内部资本市场就发挥着外部资本市场的功能而在企业内部运行。 从区别上讲,根据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企业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而存在的,其功能除了资本配置,更重要的是要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因此,企业边界从本质上来讲是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范围。从这一点上来讲,企业边界和内部资本市场的边界有着本质的区别。内部资本市场的边界取决于剩余控制权的范围。实际上,当这项权力突破企业的边界而在企业联合体之间进行资本配置时,内部资本市场就不在局限于单一的一个企业内部。 2 内部资本市场的功能 2.1 内部资本市场具有缓解融资约束的功能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外部资本市场投资者无法完全掌握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从而增加了外部融资的交易成本。此外,通常情 况下从获得外部资本到将资本配置给下属子公司、部门或项目所需的时间通常较长,势必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用,从而再次增加了外部市场融资的时间成本等。而在内部市场上,集团用于分配资金包括历年留存的收益或者是集团总部多年累积下来的剩余现金流量。由于企业集团对各子公司或分部具有控制的权力,因此其所掌握的信息较外部投资者而言肯定是多而且准确。这样就减少了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交易成本。同时内部资本市场上资源分配的程序较为简单,也就大大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2.2 内部资本市场具有激发集团内部良性竞争的功能 集团总部通常是站在战略和宏观的高度来进行内部财务资源的分配。通过综合比较各个分部和子公司的经营状况和投资机会,集团公司将财务资源投入回报率高、前景较好的分部和子公司,引导资金从经营业绩和前景差的分部和子公司流向经营业绩和前景好的分部和子公司,激发内部资本市场对稀有资源展开竞争,提高集团内部的活力,从而提升企业集团的投资效率。2.3 内部资本市场具有资金平衡的功能 尽管上面提到了内部资本市场的竞争功能,但是也会存在集团公司将资源分配给经营效益差、投资回报率低的子公司或分部。出现这种情况通常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集团公司处于战略的考略,将资源用于扶持现阶段收益较差但投资前景较好的分部或子公司,以实现集团的长远发展;一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集团公司对下属子公司或分部的经营情况出现了误判。一般而言,若是内部资本市场能够正确发挥其资源配置的作用,即是第一种原因引起上述现象,则是充分发挥了资金平衡的功能。2.4 内部资本市场具有规避外部融资风险的功能 外部资本市场的资金通常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资金运用受到限制,也会经常受到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因此,企业使用外部资金具有较大的风险。在内部资本市场上,通过集团总部的调节,可以实现各子公司和分部的资金互补的作用,避免出现资金链断裂的危机,降低了集团公司整体的财务危机。2.5 内部资本市场具有治理和控制的功能 当出现严重信息不对称时,外部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就无法控制项目公司的经理,很难获得其真实的财务状况。而当项目公司处于一个内部资本市场上时,集团公司的管理就能够利用权力优势、信息优势,采用绩效考核、内部审计等多种工具监控该项目公司。 3 内部资本市场出现配置无效率的原因分析 尽管内部资本市场是为了实现以更低的交易成本来进行企业 资本配置的目的而出现的,但是内部资本市场要实现有效率地配置企业资源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因此,本文下面将分析影响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一些因素。

内部资本市场与外部资本市场比较分析

2012年第6期中旬刊(总第483期) 时代金融 Times Finance NO.06,2012 (CumulativetyNO.483) 内部资本市场与外部资本市场比较分析 涂小艳 (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湖北黄石435005) 【摘要】内部资本市场与外部资本市场都是企业集团资金筹集和投放的市场。企业集团的资本配置过程需要经过内、外部两个资本市场。目前大部分企业对内部资本市场与外部资本市场认识不够深入,对两个市场的功效产生错误的理解。因此,对内部资本市场和外部市场进行比较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不仅仅使得企业了解内外部资本市场的区别更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企业合理安排筹资,促进发展。 【关键词】内部资本市场外部资本市场比较分析 内部资本市场与外部资本市场都是企业集团资金筹集和投放的市场。企业集团的资本配置过程需要经过内、外部两个资本市场:首先,社会资本通过外部资本市场(包括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把资本配置给各种不同形态的企业;其次,企业通过内部资本市场把资本配置到各个分部或子公司,并通过它们把资本配置给不同的投资项目。通过外部资本市场获得融资增加了企业可用资源的绝对规模,而通过内部资本市场把有现金流节余的分部的资源分配给有资金需求的其他分部,或将低收益分部的资源分配给高收益分部,不仅可以提高资本配置效率,还能降低外部融资约束。然而,目前大部分企业对内部资本市场与外部资本市场认识不够深入,对两个市场的功效产生错误的理解。因此,对内部资本市场和外部市场进行比较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不仅仅使得企业了解内外部资本市场的区别更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企业合理安排筹资,促进发展。 一、内外部资本市场概念界定 外部资本市场由一些金融中介机构组成,主要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等。它们一般从事贷款、股票、债券、基金或其他资本工具的交易活动,但不从事生产活动,也不进行实物商品和服务的交易。金融中介机构从投资者或存款者那里筹集资金,然后通过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把资金转移给企业、政府或个人以获取债权或股权,这些债权或股权可以长期持有,也可以通过证券市场进行交易。这种资本市场之所以被称为“外部资本市场”是因为它处在借款企业的外部,不受企业控制。所有企业都可以利用外部资本市场进行筹资和投资。总之,外部资本市场是解决资金在不同企业之间的分配问题。 Wulf(1999)认为内部资本市场的含义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来理解。狭义的概念仅从资金融通的角度,把企业联合体中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资金划拨等形式的资金相互融通称之为内部资本市场;广义的概念主要是从多个成员单位进行资源配置的角度考虑。企业联合体在协作中经常需要在成员企业之间进行资源的相互转移,这种资源可能是技术、人力或资本,在资本转移中的表现方式也多种多样,不仅限于资金融通,还可以通过其他交易形式来实现资源转移的目的。因此,只要在实质上造成了资源在成员单位之间的转移,我们就把它看作一种内部资本交易行为,并把这种交易行为的总和称之为内部资本市场。吕洪雁(2007)总结说,内部资本市场是使资金在企业内部流动与配置的市场。由于企业内不同的业务部门拥有不同的投资机会及现金流,为了追求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企业总部可以根据不同部门的投资机会,将现金流配置到最具盈利性的部门,这就形成了内部资本市场。 二、内外部资本市场优劣分析 (一)资本方面 内部资本是指企业控制的自有资本,外部资本则是指游离于企业之外的其他资本。在内部资本市场上,企业总部拥有经营不同业务分支部门,并且为企业内部的所有项目配置资本,对企业资源使用具有剩余控制权和索取权;而在外部资本市场上,外部投资者不拥有它所提供融资的企业或项目,项目的剩余控制权和索取权由经理们所有。外部资本市场资本来源广泛,数额大。内部资本市场资本来源窄,主要是来自企业集团总部,受到集团总部筹资能力的影响。一旦企业总部财务出现问题,整个内部资本市场的资金供应链会断裂。外部资本的取得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比如企业通过发行股票,须向一些证券服务机构支付一定的承销费等。而在内部市场中,一般是企业集团总部直接将资金分配给各个分部,交易成本没有或者很小。 (二)信息披露要求 企业从外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在筹资前必须向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在筹资前必须向投资者充分披露信息,如根据我国《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规定,企业在资本市场发行证券筹资,必须要公布招股说明书或债券募集说明书,在发行证券上市期间,公司的重大信息必须及时公告并定期披露年度报告。如果采用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方式,集团各子公司只需要向集团总部汇报资金用途、预计投资项目未来的现金流量、项目未来的市场需求等信息,这些信息不需要经过审计和对外公布,集团也可以根据决策需要,要求子公司披露一些其他与投资项目有关的信息。 (三)融资条件约束和融资速度 外部资本市场融资条件比内部资本市场条件更严格。根据《公司法》、《证券法》的相关规定,企业公开发行股票必须连续三年盈利,且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等。受这些法规的影响,外部资本市场的融资速度较慢,相比之下,内部资本市场的融资条件主要由企业集团总部设定,具体条款可根据集团发展战略、子公司投资项目要求等灵活变动,基本筹资程序也比较简单,因此融资速度较快。 (四)资源配置效率 外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主要取决于市场容量、信息披露透明度、市场投资者的素质、政府对资本市场监管的效率等。而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取决于集团总部对企业集团投资战略规划的正确性、对子公司投资项目审核标准的合理性以及子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公正性等。在外部资本市场容量较小、投资气氛较浓、市场监管效率较低的情况下,外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要低于内部资本市场。 (五)投资机会发现方面 不论外部资本市场还是内部资本市场,在资本的争夺过程,有关各个投资项目的信息会在市场中进行传递,市场投资者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发现投资机会。不过,由于外部资本市场所披露的投资项目信息较简略,而内部资本市场中子公司向总部提供的投资信息更详细,所以觉得者更容易发现投资机会。 (六)对企业集团公司治理方面要求 企业从外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需要在组织形式、经济效益和 32 Times Finance

内部资本市场与外部资本市场的关系

内部资本市场与外部资本市场的关系 内部资本市场与外部资本市场的本质区别在于:在内部资本市场上,企业总部拥有经营不同业务分支部门,并且为企业内部的所有项目配置资本,对企业资源使用具有余控制权和索取权;而在外部资本市场上,外部投资者不拥有它所提供融资的企业或项目,项目的剩余控制权和索取权由经理们所有。正是这种区别,导致内部资本市场借助于总部的组织权威力量可以缓解外部资本市场与企业之间的摩擦。换句话说,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由于总部在信息处理、监督激励、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相对与外部资本市场具有很大的优势,从而规避了外部资本市场上投资项目的信息披露和困扰外部资本市场的澈励等问题。 内部资本市场对我国改革发展的启示 在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外部资本市场还很不发达,企业在获取外部资本市场融资的过程中还受到强烈的资金约束。在这种情况下,内部资本市场能够把有限的资源有效地在项目之间重新进行配置的意义就更加重大。因为外部资本市场在会计和审计在技术还很不成熟的时候,经理们就可以很容易地从项目中获取私利。根据这种情况,外部投资者就不会为项目提供足够的融资,导致单个部门企业很难吸引最优水平的融资,这样内部资本市场就能够潜在地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某家公司的内部市场上,总部同时对一家历史悠久的“大烟囱” 工厂和几个技术含量高、具有创新性的高净现值的开发项目的资金进行监督管理。从独立项目的角度来看,“大烟囱” 工厂拥有充足的现金流和附加值,能够进行大量的再投资。同时,公司的资源总体上是稀缺的,若把这些资金转移投向更具有创新性的开发项目上可能效益更好,但是由于这些开发项目依靠自身力量无法从外部资本市场募集到充足的资金。在这种情况下,总部配置资源的作用就十分重要。相比之下,外部投资者就无法对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做出科斯的安排。当然,随着外部资本市场的发展,会计、审计和信息披露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和成熟,内部资本市场的比较优势会逐渐削弱。 实际上,我国改革自身为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若把完全的计划经济体制看成是一个没有外部资本市场的系统。那么外部资本市场的功能全部被内部化了。完全内部化的安排显然是不经济的,这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已经得到了有效的证实。随着改革的深化,外部资本市场被分离出去后,企业将有一段内部资本市场真空时段,这时企业与外部资本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信息和激励的摩擦问题,企业通过合理的兼并,形成真正的企业内部资本市场以解决其与外部资本市场之间的问题。所以,从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理论来看,我国目前的企业兼并、资产重组是改革的必由之路。 然而,在建立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过程中,也就是企业间兼并、重组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内部人控制” 现象。经营者通过兼并损害国家和股东的行为是极易发生的。在国有企业目前的外部环境中(外部资本市场不完善,还不具备正确评价企业价值的功能),经营者无个人成本可言。“商业试验” 成本主要由国家提供,企业间的不良兼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所以,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

集团内部资金结算办法

XX集团有限公司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资金结算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集团对下属控股子公司资金的管理,制定本控制规范,本控制规范办法管理范围为集团所有下属控股子公司(含相对控股与间接控股)。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管理内容包括:下属控股子公司账户开设、权限设置、支付审批、预算管理等方面。 第三条集团财务部结算中心(下简称结算中心)对下属公司资金结算行使指导、监督职能。 第四条各公司财务负责人对本公司各项资金结算管理工作承担主要责任,各事业部财务总监对事业部下属公司的资金结算管理工作承担统筹责任,并负责制定本事业部内部资金管理办法。 第五条各公司资金结算管理工作纳入集团财务部对派驻财务总监(经理)的工作考核范围。 第二章管理原则 第六条集中管理,统一监控原则。结算中心为集团所有下属控股公司资金结算的唯一出口,并负有监控集团各下属控股公司资金结算各环节合理、合法的权利,资金结算业务作为结算中心监管对象,各公司有与义务在资金结算方面配合结算中心的监管工作。 第七条计划性与经济性原则。要求各公司从加强计划性入手,在满足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公司在途资金量与降低公司平均帐面资金余额,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与降低存量资金成本。 第三章账户开立 第八条为集中结算优势,减少整个集团银行账户数量,防止在资金管理上出现混乱无序局面,原则上要求各公司所开立的结算账户(含基本账户)不得超过4个。 第九条新设公司的基本账户需在集团公司指定银行开设。 第十条在结算中心资金账号未开通之前,各公司所有银行账户预留印签中的一枚必

须设定为结算中心可控制的印签。 第四章权限设置 第十一条各公司应根据内部控制要求设定本公司各类款项的申请、审批及付款流程,并明确各类款项支付的最终审批人与最高审批权限报结算中心,各事业部根据管理需要,也可制定事业部内部付款流程与审批权限规定报结算中心,由集团财务部审核后层报集团领导批准生效。 经批准生效后的各公司付款审批流程与权限规定为结算中心审核下属公司付款合规性的重要依据。 第十二条公司最终审批人出差时,须出具书面授权书并报集团公司结算中心备案,事后最终审批人需补签相关手续。 第十三条已开通“网上银行”(下称“网银”)的公司,须将本公司‘网银’最终审批人设定为结算中心结算员,同时将本公司‘网银’的权限设定报结算中心备案。 开有异地“网银”的公司,该账户不得作为对外支付账号,只能作为内部资金往来通道使用。 结算中心对各公司上报的各类权限设置、‘网银’密码保密负责,同时保管好各公司上缴‘网银’电子密鈅。 第十四条特殊权限设定 根据集团公司管理要求,对以下款项支付须报集团公司相关部门审批后方予以支付,具体包括: (一)、广告费(含电视、广播、报刊、杂志、海报及其他媒体广告)支出。在事业部管理手册未明确审批权限前,各公司超过10万元的广告费支出,须报送集团营销管理部批准,方可签订广告合同。事业部管理手册明确相关审批权限后,按事业部管理手册规定内容执行。 (二)、大额的工程款、装修款。在事业部管理手册未明确审批权限前,各公司超过20万元的工程、装修款支出,须报送集团物业管理部批准,方可签订工程、装修合同。事业部管理手册明确相关审批权限后,按事业部管理手册规定内容执行。 (三)、固定资产采购。在事业部管理手册未明确审批权限前,各公司超过20万元的固定资产购置,须报送集团企业管理部批准,方可签订购置合同。事业部管理手册明确相关审批权限后,按事业部管理手册规定内容执行。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作业3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作业3(第五章、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依据财务上的假定,满足资金缺口的筹资方式依次是()。 A 内部留存、借款和增资B内部留存、增资和借款 C 增资、借款和内部留存D借款、内部留存和增资 2.下列行为中,属于内源融资方式的是()。 A 发行股票 B 从银行借款 C 发行债券 D 计提折旧 3.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应当具备条件之一,申请前一年,按规定并表核算的成员单位资产总额不低于50亿元人民币,净资产率不低于()。 A 20% B 30% C 40% D 50% 4.新业务拓展风险、信息系统建设与业务发展不匹配等产生的风险属于财务公司风险中的()。 A 战略风险 B 信用风险 C 市场风险 D 操作风险 5.在企业集团股利分配决策权限的界定中,()负责审批股利政策。 A 母公司财务部 B 母公司股东大会 C 母公司董事会 D 母公司结算中心 6.()不属于预算管理的环节。 A 预算编制 B 预算执行 C 预算控制 D 预算调整 7.预算管理强调过程控制,同时重视结果考核,这就是预算管理的()。 A 全程性 B 全员性 C 全面性 D 机制性 8.()属于预算监控指标中的非财务性关键业绩。 A 收入 B 产品产量 C 利润 D 资产周转率 9.企业集团预算考核原则中的()原则,是指对下属成员单位的预算考核,不仅要考核其预算目标的完成情况,还要视其对集团总体预算目标甚至于集团战略的“贡献”程度,进行综合考核。 A 可控性原则 B 总体优化原则 C 例外原则 D 公平公正原则 10.企业集团选择“做大”、“做强”路径时,会直接影响预算指标的选择。“做大”导向下,预算指标会侧重()。 A息税前利润 B 营业收入 C 净资产收益率 D 利润总额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行为中,属于直接融资方式的有()。 A 发行优先股 B 从银行借款 C 发行债券 D 发行短期融资券 E 发行普通股 2.不管集团财务管理体制是以集权为主还是以分权为主,在具体到集团融资这一重大决策事项时,都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A 统一规划 B 分层监督 C 集中控制 D 重点决策 E 授权管理 3.分拆上市对完善集团治理、提升集团融资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 A 降低集团治理及财务管控难度 B 解决投资不足的问题

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对缓解融资约束的有效性

Finance 金融视线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718089633.html, 2012年12月 111 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对缓解融资约束的有效性分析 天津财经大学 鲁慧君 摘 要:在我国特殊的经济背景下,融资约束是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内部资本市场在缓解融资约束问题上有效性与无效性的比较,发现内部资本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融资约束,但存在着功能的部分异化,并且其缓解效果受到集团产业战略、所有权安排、管理层代理问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最后在分析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内部资本市场在缓解融资约束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政策建议。关键词:企业集团 内部资本市场 融资约束 有效性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2(c)-111-02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轨时期,企业的成长环境和金融体制的不完善,使得我国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相比于西方国家显得尤为突出和急迫。外部融资约束是阻止企业为渴望的投资项目获取外部资金的最大阻力(银莉等,2010),促使企业进行融资手段创新,通过直接或间接迂回的链条最终达到融资的目的(李焰等,2007)。组建企业集团形成内部资本市场成为目前众多企业解决融资约束的首选方案。 本文所指内部资本市场(Internal Capital Market ,ICM),是指企业集团总部在子公司之间进行资本配置的机制,它规避了外部资本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和融资约束等弊端,部分补充、替代了外部资本市场。同时,其又因缺少外部监督和双重代理等问题,不可避免的给企业融资带来负面影响。 基于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对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是否有效?如何充分发挥内部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并遏制其消极影响?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1 内部资本市场对缓解融资约束有效与无效的比较 由于我国经济处于特殊的转轨时期,集团公司往往利用政策漏洞和特殊股权结构安排,通过设计迂回、曲折的融资途径,利用杠杆效应成倍地放大融资能力,实现实际控制人的扩张需求。但这种过于注重资本运作、并购扩张的集团化经营模式是否一定能带来积极的经济后果?目前研究对此褒贬不一。1.1 有效论 融资约束的开创性研究始于FHP(1988)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模型分析,发现融资约束程度与企业投资的内部现金流敏感性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李焰等(2007)从信息传递角度,说明集团化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而使企业更易于获取外部资金。邵军、刘志远(2006)用理论模型证明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具有放松融资约束的功能。银莉(2010)的实证研究结果也证实具有基本金融功能的内部资本市场的有效存在能替代和弥补外部资本市场的失效。 邵军、刘志远(2007)通过鸿仪系的案例研究,指出内部资本市场的效率是从系族企业整体来看的资本配置的整体效率,当最终控制人真正基于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原则配置内部资本时,才可以达到缓解融资约束的目的。另外,叶康涛等(2011)也认为在外部资本市场不够发达或实行专业化产业战略时,内部资本市场能缓解融资约束,可较好地替代外部资本市场。周业安(2003)、陆军荣(2005)、蒋艳霞(2009)等通过研究,同样认为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是有效性。1.2 无效论 尽管上述研究肯定了内部资本市场缓解融资约束的功能,但是利用内部资本市场的企业集团却频频出现不利消息,财务风险加大、利益输送、大股东资金转移等问题层出不穷。国内不少研究证明: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部分具有机会主义特征,即大股东通过内部资本市场掠夺上市公司利益,导致其他投资者利益遭受损失(万良勇、魏明海,2006)。 李焰(2007)通过案例研究,发现企业集团在缓解融资约束的同时也带来了财务杠杆上升、经营业绩下滑和财务风险增大的负面后果。邵军和刘志远通过对鸿仪系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估算,认为该集团在配置内部资本时,最终控制人的“战略需要”优先于效率原则,导致内部资本配置是无效率的。杨锦之(2006)分析内部资本市场运作的主要路径后,发现内部资本市场部分地被异化为进行利益输送的渠道。银莉等的实证研究结果也证实了上述结论,并认为两权发生偏离时此现象更为严重。叶康涛、曾雪云(2011)的研究也从侧面证实了上述研究结论。 同时,有研究表明,内部资本市场的经济后果会呈现出不确定性,当企业的环境或者制度发生改变时,其效果也随之改变。例如,卢建新(2007)通过构造多分部企业内部跨期资本配置模型,认为内部资本市场的效率可能高于、低于或等于两个单分部企业组合的效率,其效率高低主要取决于管理激励程度和超额生产力的大小。 综上,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融资约束,但存在着功能的部分异化,其经济后果在不同因素的作用下,会表现出不同的促进效果。 2 融资约束的影响因素分析 融资约束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存在外部融资交易成本和潜在风险,公司投资机会、内部现金流状况与外部融资环境三者共同决定了企业面临的资金约束程度。通过以上分析,并结合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本文从以下方面简略分析融资约束的影响因素。2.1 企业规模与集团产业战略 企业规模直接影响内部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与企业边界类似,适度的内部资本市场规模,有利于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发挥,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 集团产业战略通过影响组织结构对内部资本市场的价值创造产生决定性影响,可用企业集团不同经营业务的行业相关度和跨越度来描述。 采用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公司,由于经营业务高度不相关,内部信息非不对称程度高,内部项目决策接近外部市场,同时存在严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