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础孔桩开挖见岩深度签证记录(重要)

基础孔桩开挖见岩深度签证记录(重要)

基础孔桩开挖见岩深度签证记录(重要)

基础地梁基槽签证记录

对钻孔灌注桩嵌岩深度的探讨

对钻孔灌注桩嵌岩深度的探讨 [摘要]对京珠高速公路广珠段(新隆至宫花)内的钻(冲)孔灌注桩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就其嵌岩深度提出了建议,对工程的施工和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嵌岩深度 前言 钻(冲)孔灌注桩作为隐蔽工程,由于地质情况复杂多变或地质勘探不够充分,使实际钻(冲)孔时遇到的情况与原设计描述往往有较大的差异。正在施工中的京珠高速公路广珠段(新隆至宫花段,简称“京珠”)也遇到这种情况。从已施工的钻)(冲)孔桩的情况看,桩底标高比原设计超出2~18m的较为普遍,而依据设计单位的意见:超出1~3m时由总承包、总监办“技术部”派主管到现场鉴定;高度超出3m时,要由总承包、总监办领导到现场决定。从实施效果来看,这一做法操作性较差,给管理增加了难度;同时对桩基嵌岩深度的要求不够时确,也易造成意见分歧:从设计的角度考虑,桩基入岩越深越安全;从施工考虑,桩基入岩入越少,施工难度越小。如何解决这一分歧,并定出较易操作的终孔原则,是我们在工作中常考虑的问题。本人根据在“京珠”的施工情况,在此作上简单的探讨,以供同行们参考。 1设计资料介绍 “京珠”全线的桩基均按嵌岩桩设计,但从设计图纸可知,多数的桩基(L/D >15),属中长桩,桩基施工多采用泥浆护壁钻(冲)孔工艺;从地质勘探资料看,“京珠”地处珠江三角洲平原河网区,地表基岩自然露头较少,以花岗岩、片麻岩为主,含较厚的风化壳,上覆一定厚度的淤泥、(粘土)、砂和砂砾层。 2理论依据 桩基的受力情况,在荷载和自重作用下,桩基受村周土的摩阻力F1、村周嵌岩层的摩阻力F2及村底岩层的支承力R的共同作用。在何种状态下以何种力的作用为主,《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中已有明确规定,即: 摩擦桩—考虑F1和村尘的极限承载力; 支承桩—考虑F2和R; 嵌岩桩—考虑基岩顶面处的弯矩。 那么,这些规定是否还有可以补可以补充的地方呢?有资料表时:对于桩长径比L/D>15~20的钻(冲)孔灌注桩,特别是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的,只不要清底不是特别是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的,只要清底不是特别彻底,在较小位移(s<2mm=时,无论是嵌入风化岩还是完整的基岩中,桩侧摩阻力(F1、F2)先于桩端阻力R充分发挥出来,桩端阻力的发挥程度,则与桩的长径比、覆盖土层性质、嵌岩段岩生、成桩工艺等有关。从这一观点出发,当基岩顶面上覆盖层、嵌岩段层对桩周的摩阴力和桩底岩层对桩端的部分阻力,较之《规范》中支承桩、嵌岩桩计算时忽视覆盖层存在的观点更为合理些,而且桩基随着长径比的逐渐加大,桩端阻力会逐渐变小,嵌岩桩→支承包桩→摩桩得于逐渐转变。根据这个观点,可引出中长桩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P]的表达式: [P]=F1+F2+K-1R (1) 式中:F1、F2、R均按《规范》中摩擦桩、支承桩的内容定义,分别为覆盖层、嵌岩段岩层对桩的摩阻力及桩端阻力;K为折减系数,在3~5范围内取值(L/D 较小时取低值,L/D较大时取高值)。所以公式(1)又可表达为:

嵌岩桩桩底反射的正确辨认

嵌岩桩桩底反射的正确辨认 阎 鸣(青岛海地工程检测所 青岛 266071) 摘要:由于嵌岩桩测试反射波曲线含有入岩反射信息,使其桩底反射与摩擦桩或端承桩的桩底反射相比较,难以辨认,容易造成误判,产生不良后果。为此,本文着重论述了入岩较深的嵌岩桩的桩底反射。其意义是提高基桩检测水平,避免检测误判,准确评价成桩质量。 关键词: 嵌岩桩 入岩反射 桩底反射 正确辨认 1.前言 在基桩完整性检测中,只有先找到桩底的反射才能准确评价桩身质量。所以正确辨认桩底反射是判定桩身完整与否的前提。嵌岩桩是桩端嵌入基岩具有一定深度的大直径灌注桩,它主要用于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大型桥梁、高层建筑、重型厂房等建筑物的基础中。但是,由于在嵌岩桩的测试曲线中存在着较强的入岩反射,使其桩底反射与摩擦桩或端承桩的桩底反射相比难以辨认,所以,在检测入岩较深的嵌岩桩桩身完整性时,一些缺乏检测经验或测惯了摩擦桩或端承桩的检测人员,往往不能正确辨认它的桩底反射,导致桩身声速计算不准,缺陷位置判别有误。甚至使原来的合格桩成为桩长不够、桩底软弱、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桩,施工无法正常进入下道工序。在有的地区,由于上述误判使得施工单位被迫补桩,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 2.嵌岩桩测试曲线的特征 要正确辨认嵌岩桩的桩底反射,就应该了解嵌岩桩测试曲线的形成,掌握其特征。入岩较深的嵌岩桩测试曲线与摩擦桩或端承桩的测试曲线相比较有较大的区别,对于桩身结构完整的摩擦桩或端承桩,他们的测试曲线比较简单也比较相似,即在直达波与直达波相位相同的桩底反射波之间,曲线比较平缓没有明显的缺陷反射,如图1所示。然而,对于桩身结构完整,入岩较深的嵌岩桩的反射波曲线,在直达波与桩底反射波之间,曲 线并不平缓,因为在入射应力波(波前面为压缩应力波) 由软弱地层进入坚硬的岩层时,地层的波阻抗增大,使 得此处产生了一个非常明显的与直达波相位相反的“入 岩反射波”(即波前面为拉伸应力波),当压缩应力波进 入嵌入岩层中的桩身混凝土后,由于桩周岩层的密度相 对均匀,使得压缩应力波的阻抗相对减小,导致入岩反 射后的曲线从基线的上方降至基线以下,然后又缓慢地升至基线的附近。经大量测试发现,桩嵌入的岩层越硬,“入岩反射波”的幅值就越大,其后的负向跳动的幅值也就越大;桩嵌入的岩层越深,入岩反射后的曲线在基线下方传播的时间就越长。如图2、图3、图4所示。

【2017年整理】人工挖孔嵌岩桩基础的设计研究

人工挖孔嵌岩桩基础的设计研究--DTPT 2008.02 作者:禹光关磊陈艺菲薄伟杰邮电设计技术2009-2-20 11:53:04 工挖孔桩是一种采用洛阳铲、风镐等小型工具人工挖掘成孔后现场浇灌混凝土形成的一般情况下,为了充分利用桩端阻力、增大单桩竖向承载力,通常在桩底持力层顶面形成锅底状的桩端扩大头,即为人工挖孔扩底桩。 工挖孔嵌岩桩是指桩的端部必须进入基岩一定深度的人工挖孔桩。因此,其具有较强力,稳定性方面优于其他桩型。特别当上部结构传至基础的竖向荷载很大而基岩埋藏定倾斜角度、其他桩型较难满足设计要求时适合采用。当桩端为比较完整的硬质岩石时,为保证承载能力不下降,也可以通过在基岩内扩大桩径形成圆柱体扩大头的方式阻力,从而可以减少入岩深度,形成人工挖孔扩底嵌岩桩。 工挖孔扩底桩基础技术成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完善、积累的工程经验亦相当丰富。挖孔嵌岩桩作为人工挖孔桩的另外一个分支,它的工程应用还相对较少,笔者认为有程实例,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应用研究。 况 结构概况 苏新华图书配送中心生产主楼地上2层,一层层高8 m,二层层高6.5~12.8 m,东西,南北宽约185 m。在南北宽度方向的中部设置了一条宽12 m的消防通道,沿该消防主楼分为北楼和南楼两个部分。一层柱网尺寸基本为9.6 m×9.6 m,二层柱网尺寸基×19.2 m,中柱最大荷载约6 500 kN。一层顶楼盖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井字梁结构,3.2 m,楼板厚度为120 mm。二层屋盖采用多柱点下弦支撑正放四角锥螺栓球网架结用三层压型钢板双层保温的复合板。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框为三级。 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工程场地为岗地和岗前冲积地貌单元,经人工推填改造而成。土层可划分为:①素填质粘土;②2粉土夹粉质粘土;②3粉质粘土;③1~③3粉质粘土;④1强风化粉砂岩;粉砂岩。各岩土层承载力特征值及桩基础设计参数见表1。 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和基岩裂隙水。上层滞水主要在雨期分布在填土层空隙中,接受补给,以蒸发方式排泄。基岩裂隙多被风化矿物充填,裂隙水贫乏。勘探区域揭露土下水位,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雨季最小地下水位埋深0.5 m。 工程拟建场地附近无活动断裂带通过,基底岩层分布稳定,适宜本工程建设。拟建场 利地段,20 m以浅无液化土层。建筑场地的类别为Ⅱ类,特征周期为0.35 s。

嵌岩桩建筑物与地铁深基坑施工的相互影响

嵌岩桩建筑物与地铁深基坑施工的相互影响 郭晓刚1,武卫星1,孙冠华2 (1.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武汉430010; 2.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武汉430071) 摘要:以武汉地铁名都站为工程实例,建立了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过程与近距离高层建筑物相互影响的计算分析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车站深基坑施工将引起嵌岩桩高层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但影响不大;而高层建筑物嵌岩桩对基坑开挖的稳定性是有利的。 关键词:嵌岩桩,高层建筑物,地铁车站,深基坑,相互影响 中图分类号:T U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3152(2011)01-001-03 1引言 武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名都站主体基坑现已进行开挖,距开挖边界15m处为保利华都29层主楼,该主楼为筏板基础,基础桩为桩径1.0m~ 1.8m的人工挖孔端承桩,持力层为灰岩或灰岩与泥岩互层,入岩深度大于1m。车站基坑开挖深度达18m~ 19m,继续开挖对保利华都主楼有多大程度的影响,是施工过程中最需要明确的。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分析了车站深基坑施工过程的稳定性及其与保利华都主楼的相互影响。 2工程概况 名都站规划宽度30m。在基坑开挖深度两倍范围内,北侧分布有若干低矮建筑和在建的保利华都;南侧分布有两栋5~6层的宿舍楼,条型浅基础,距基坑开挖线约7m~8m。车站附近车流量较大;沿主干道两侧的慢车道、人行道上分布有光缆、路灯线、污水管道、自来水管道、天然气管道。 名都站为地下两层岛式车站,按八辆编组土建预留车站总长度为241.3m。车站选用10m站台单柱两跨两层矩形框架结构,标准段结构外包尺寸为18.90m@13.31m,有效站台中心线处主体基坑底板埋深18.6m,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和规定,本站基坑支护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重要性系数1.1,地面最大沉降量和围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均不得大于40m m。主体围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围护结构的水平受力体系采用5609钢管内支撑。钻孔灌注桩桩径1.0m,桩中心距1.3m。 场区属剥蚀垄岗、残丘地貌单元,总体地形平坦,局部略有起伏,地面标高30.2m~34.3m,相对高差4.1m。地层自上而下主要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 ml)、第四系中更新统冲积层(Q al2)、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洪积层(Q al+pl 2),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灰岩、钙质泥岩。 3深基坑施工过程模拟 由于地铁站开挖前保利华都主楼主体结构已经完工,因此工程区域内的初始应力场是由保利华都主楼和岩土体自重引起的。该主楼有两层地下室,地面以上的重力等效荷载每层约12kPa。 依据详勘报告,有限元计算中所需岩土材料参数如表1所示。基坑支护材料依据主体围护结构施工图选取和计算,见表2。表1中的变形模量E0由 表1岩土材料参数 岩土材料 重度 (kN/m3) 压缩模量 (M Pa) 泊松 比 粘聚力 (kPa) 摩擦角 (b) 粉质粘土19.9130.353912粘土18.9140.352410粘土夹砾石19.7120.352812粉质粘土夹砾石17.9110.352010灰岩26.7180000.22200054.5 混凝土25300000.2 收稿日期:2010-01-12 作者简介:郭晓刚,男,高工。

桩长确定技术要求

《桩长确定技术要求》会议纪要 ㈠设计上桩长确定原则 全截面入岩深度在满足计算入岩长度基础上,尚应满足: 注:1、当边坡坡角≥30°时,尚应考虑由于L值所引起的桩长的增加h值,即总桩长=有效桩长+h。对于土质边坡:L=3.0d;对于中风化及以上强度的岩质边坡:L=1.5d(L指边坡外侧到桩边外侧的水平距离)。(见附图) 2、有效桩长指有效覆盖层顶面至桩底的长度。 ㈡后期服务(施工中)桩长确定原则 1)端承桩(支承): a) 适用于桩基有效长度不小于15m。 b) 全截面入岩(即基岩,下同)深度在满足计算入岩长度基础上,尚应满足:(d为桩基直径,下同) 2)端承桩(嵌固): a) 适用于桩基有效长度小于15m。 b) 基岩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20Mpa>R≥10Mpa时,按端承桩(支承)设计。

c)全截面入岩深度在满足计算入岩长度基础上,尚应满足: 注:1、当边坡坡角≥30°时,尚应考虑由于L值所引起的桩长的增加h值,即总桩长=有效桩长+h。对于土质边坡:L=3.0d;对于中风化及以上强度的岩质边坡:L=1.5d(L指边坡外侧到桩边外侧的水平距离)。(见附图) 2、有效桩长指有效覆盖层顶面至桩底的长度。

3、基础设计 (1)为避免大面积开挖,引起边坡稳定问题,并减少对自然地貌的破坏,扩大基 础和承台群桩基础不宜在较陡边坡上采用。 (2)桩基位于较陡边坡位置时,桩基计算长度应考虑非有效桩长的影响。 (3)本项目地处山区,地表径流速度较大,应特别注意桥涵水文的调查和计算工作,特别是基础冲刷计算,设计时应充分考虑。 (4)嵌岩桩嵌岩深度建议按下表控制,表中H为扣除陡坡、冲刷影响后的有效覆盖层厚度。 桩基嵌岩深度表(适用桩径范围1.2~1.8m) 表2-8

反射波法解决嵌岩桩入岩深度和桩底沉渣问题应用

广东科技2012.10.第19期 (下转第182页) 反射波法解决嵌岩桩入岩深度和桩底沉渣问题应用探讨 鲁劲风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 1前言 嵌岩桩是桩端嵌入基岩一定深度的灌注桩,它在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大型桥梁、高层建筑的基础中被大量使用。它具有承载力大,沉降小等优点,但若桩身质量存在缺陷或桩底沉渣,将直接影响基桩的承载力,可能造成基础的超常沉降,从而影响建筑物的安全,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如何检测桩端沉渣和入岩深度对嵌岩桩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嵌岩桩的质量控制除了桩本身的混凝土浇筑质量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桩端嵌岩质量的好坏。嵌岩质量一方面由嵌岩深度和桩端岩性控制;另一方面就取决于桩端沉渣的厚度。传统检验桩端沉渣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钻孔取芯,但这种方法耗时长、费用大、无法普遍采用。但利用反射波法检测信号在桩端处的反射特征可以定性地判断桩端沉渣情况,还能定量取得桩体入岩深度。 2嵌岩桩测试曲线的特征及判别依据 基桩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的原理基于应力波在一维杆中的传播机理,当满足λ>D <L (λ=C/f )时,即桩径远小于桩长,且小于入射波长时,可假设桩为一维杆件,应力波在桩身内的传播满足一维波动理论。在桩顶施加一激振,桩身内产生质点振动,其响应便以波动的形式在桩身中传播。应力波自桩顶往下传播,遇到波阻抗Z 变化界面时,产生反射波和透射波。依据弹性 波反射理论,反射波波速(V r )、透射波(V t )与入射波波速(V i )存 在下列关系: V r =V i Δz 1-z 2 12 V t =V i Δ 2z 112 假定应力波从阻抗为Z 1的介质进入阻抗为Z 2的介质,则 有: 当Z 1>Z 2,即波阻抗减小时,V r 与V i 同号,反射波与入射波同相; 当Z 1=Z 2,即波阻抗不变时,V r =0,V t =V i ,入射波完全透射,无反射波产生; 当Z 1

大直径嵌岩桩施工勘察孔深的确定

大直径嵌岩桩施工勘察孔深的确定 一、概述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内土地资源的稀缺,越来越多的建构筑物需要在各类基岩裸露或埋藏较浅的地区进行开发建设,而在此地区内,大直径嵌岩桩基础有较广泛的应用。我国幅员辽阔,地质地貌类型多样,对于一些特殊基岩埋藏区,如岩溶、孤石发育区,桩基开挖前需要进行施工勘察,以查明桩底的详细地质情况。 根据统计资料,我国碳酸盐岩裸露分布区面积约130km2,埋藏分布区面积约70km2,花岗岩类岩石出露面积约86km2,连同埋藏分布区面积也在100km2以上,二者分布面积合计达我国疆域面积的1/3。因此,在这些地区进行的大直径嵌岩桩施工勘察工作有着广阔的前景。 二、嵌岩桩施工勘察孔深确定的一般性原则 施工勘察的中心问题,就是对勘察钻孔深度的确定。一般来说,钻孔深度d 由岩面深度d0、嵌岩深度h、桩底稳定层厚度d1、抗冲切/倾覆调整深度d2及桩顶预留浮动深度d3加和而成,即: d=d0+h+d1+d2+d3

(1)岩面深度d0一般为中~微风化基岩的稳定岩面,随钻孔实际情况确定;孤石、溶洞、互层发育的地区,d0应为穿过上述不稳定体的稳定岩层顶面。对于一桩多孔的施工勘察,d0应取各孔稳定岩面深度的最大值,并应考虑孔口高程的起伏影响。 (2)嵌岩深度h可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第3.3.3第二条规定:“对于嵌岩桩,嵌岩深度应综合荷载、上覆土层、基岩、桩径、桩长诸因素确定;对于嵌入倾斜的完整和较完整岩的全断面深度不宜小于0.4d 且不小于0.5m,倾斜度大于30%的中风化岩,宜根据倾斜度及岩石完整性适当加大嵌岩深度;对于嵌入平整、完整的坚硬岩和较硬岩的深度不宜小于0.2d,且不应小于0.2m。” (3)桩底稳定层厚度d1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4.9.4条规定:“勘探孔的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对大直径桩,不得小于5m……对嵌岩桩,应钻入预计嵌岩面以下3~5d,并穿过溶洞、破碎带,到达稳定地层。”但该规范描述略有模糊,后附条文说明亦未予以说明。《高程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4.2.3条的2到5款对一般性基岩、花岗岩、岩溶及互层岩石均分条予以规定,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对一般岩质地基的嵌岩桩,勘探孔深度应钻入预计嵌岩面以下1d~3d,对控制性勘探孔应钻入预计嵌岩面以下3d~5d,对质量等级为Ⅲ级以上的岩体,可适当放宽;” “对花岗岩地区的嵌岩桩,一般性勘探孔深度应进入微风化岩3~5m,控制性勘探孔应进入微风化岩5~8m。” “对于岩溶、断层破碎带地区,勘探孔应穿过溶洞、或断层破碎带进入稳定地层,进入深度应满足3d,并不小于5m;” “具多韵律薄层状的沉积岩或变质岩,当基岩中强风化、中等风化、微风化岩层呈互层出现时,对拟以微风化岩作为持力层的嵌岩桩,勘探孔进入微风化岩深度不应小于5m。” 实际工作完全可参照此条目进行,但对于岩溶地区的嵌岩桩勘察,为更准确估计顶板安全厚度,后文将进行更精确的估算,为实际勘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4)根据实际勘察经验,由于表层岩溶发育或差异风化强烈的导致基岩面起伏较大的场地,钻孔深度应根据邻近孔位或地区起伏度,适当予以加深。《建

大直径嵌岩桩施工勘察孔深的确定

大直径嵌岩桩施工勘察 孔深的确定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大直径嵌岩桩施工勘察孔深的确定 一、概述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内土地资源的稀缺,越来越多的建构筑物需要在各类基岩裸露或埋藏较浅的地区进行开发建设,而在此地区内,大直径嵌岩桩基础有较广泛的应用。我国幅员辽阔,地质地貌类型多样,对于一些特殊基岩埋藏区,如岩溶、孤石发育区,桩基开挖前需要进行施工勘察,以查明桩底的详细地质情况。 根据统计资料,我国碳酸盐岩裸露分布区面积约130km 2,埋藏分布区面积约70km 2,花岗岩类岩石出露面积约86km 2,连同埋藏分布区面积也在100km 2以上,二者分布面积合计达我国疆域面积的1/3。因此,在这些地区进行的大直径嵌岩桩施工勘察工作有着广阔的前景。 二、嵌岩桩施工勘察孔深确定的一般性原则 施工勘察的中心问题,就是对勘察钻孔深度的确定。一般来说,钻孔深度d 由岩面深度d 0、嵌岩深度h 、桩底稳定层厚度d 1、抗冲切/倾覆调整深度d 2及桩顶预留浮动深度d 3加和而成,即: d=d 0+h+d 1+d 2+d 3 (1)岩面深度d 0一般为中~微风化基岩的稳定岩面,随钻孔实际情况确 定;孤石、溶洞、互层发育的地区,d 0应为穿过上述不稳定体的稳定岩层顶面。 对于一桩多孔的施工勘察,d 0应取各孔稳定岩面深度的最大值,并应考虑孔口高 程的起伏影响。

“对于嵌岩桩,嵌岩深度应综合荷载、上覆土层、基岩、桩径、桩长诸因素确定;对于嵌入倾斜的完整和较完整岩的全断面深度不宜小于且不小于,倾斜度大于30%的中风化岩,宜根据倾斜度及岩石完整性适当加大嵌岩深度;对于嵌入平整、完整的坚硬岩和较硬岩的深度不宜小于,且不应小于。” “勘探孔的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对大直径(3)桩底稳定层厚度d 1 桩,不得小于5m……对嵌岩桩,应钻入预计嵌岩面以下3~5d,并穿过溶洞、破碎带,到达稳定地层。” “对一般岩质地基的嵌岩桩,勘探孔深度应钻入预计嵌岩面以下1d~3d,对控制性勘探孔应钻入预计嵌岩面以下3d~5d,对质量等级为Ⅲ级以上的岩体,可适当放宽;” “对花岗岩地区的嵌岩桩,一般性勘探孔深度应进入微风化岩3~5m,控制性勘探孔应进入微风化岩5~8m。” “对于岩溶、断层破碎带地区,勘探孔应穿过溶洞、或断层破碎带进入稳定地层,进入深度应满足3d,并不小于5m;” “具多韵律薄层状的沉积岩或变质岩,当基岩中强风化、中等风化、微风化岩层呈互层出现时,对拟以微风化岩作为持力层的嵌岩桩,勘探孔进入微风化岩深度不应小于5m。” 实际工作完全可参照此条目进行,但对于岩溶地区的嵌岩桩勘察,为更准确估计顶板安全厚度,后文将进行更精确的估算,为实际勘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当基础附近有临空面时,应验算向临空面倾覆和滑移稳定性。存在不稳定的临空面时,应将基础埋深加大至下伏稳定基岩;亦可在基础底部设置锚杆,锚杆应进入下伏稳定岩体,并满足抗倾覆和抗滑移要求。同一基础的地基可以放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