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天津市南开区2019-2020学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校模拟卷)含解析

天津市南开区2019-2020学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校模拟卷)含解析

天津市南开区2019-2020学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校模拟卷)含解析
天津市南开区2019-2020学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校模拟卷)含解析

天津市南开区2019-2020学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校模拟卷)

一、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①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②麻烦的是

③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

④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

⑤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

A.①②⑤③④B.③②④①⑤C.⑤③②①④D.③②⑤①④

【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承接上文“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②句引出下文对生活问题的介绍;⑤为总结句。

2.选出下列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连累.lěi 取谛.dì底蕴.yùn 再接再厉.lì

B.抱.歉bào 松懈.xiè安详. xiáng 妄.乎所以wàng

C.怔.住 zhèng 应.届yīng 遐.想xiá通宵.达旦xiāo

D.积.淀jí香蒲.pú蒙.骗mēng 井然有序.xù

【答案】C

【解析】

【详解】

A.连累.lei,取缔.——取缔。

B.妄.乎所以——忘乎所以。D. 积.淀jī。

二、名句名篇默写

3.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锦江春色来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楼》)__________________,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_________________,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雍也》)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比喻,告诫人们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所代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玉垒浮云变古今池上碧苔三四点直挂云帆济沧海行到水穷处便引诗情到碧霄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析】

【详解】

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苔”“沧”“霄”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三、现代文阅读

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人生立志须趁早

赵九如

①近来读书,历览前人事状,深刻体会到少时立志的重要性。有人说“成名要趁早”,其实,莫如说立志须趁早。

②“夫志,气之帅也”。对个人而言,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宰相之杰”张居正写下“愿以深心奉尘刹,不予自身求利益”,躬身改革、不计毁誉,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民族英雄林则徐树立救国为民的高远志向,在虎门销烟、抗击英军、安抚叛乱等历史事件中,始终做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注重立志,善养“浩然之气”,就能涵养从容内敛的气质,蓄积坚定自信的精气神。

③立志非常必要,趁早立志尤为重要。晚清名臣左宗棠青年时代就志向笃定,于23岁时自题对联以明志:“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他也十分注重家风家教,告诫自己的孩子“志患不立,尤患不坚”“小时志趣要远大,高谈阔论固自不妨”。纵观左宗棠的一生,从办理洋务、主持船政到收复新疆、抗击法军,他一以贯之地践行自己的志向;他的孩子长大后能够报效国家、不辱使命,也与其早立志、立长志的教导密不可分。尽早确立志向,明确人生奋斗的方向,可以助人避免随波逐流、亦步亦趋,不被诱惑所误导。

④当然,美好的愿景不会自动实现,早立志仅仅是成长的起点。人生路途漫漫,如何坚守信念、矢志不渝,是生命历程各个阶段都需要作答的命题。特别是在屡遭挫折或逆境时,更加考验一个人意志和勇气。历史上,司马迁狱中遭受苦难不曾移志,坚韧中写就巨著;苏武异邦牧羊数十载不折其志,最终梦圆归乡。事实证明,一个人的志向如何,直接影响着成就的取得,也只有为志向执着付出,才能不断抵近心中的理想抱负。志向引领行动、行动考验志向,两者相辅相成,演绎着立志与逐梦的交响。

⑤“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立志当胸怀宽广、眼界开阔,大胆追求远大的志向。而这背后,离不开理想信念的支撑。人生如寄,何以才能不枉此生?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但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人生就容易迷航。春秋战国时期,一些人感喟人生苦短,主张及时行乐者自成一派;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纵情山水、盛行清谈,逃避现实一时成风;当代西方社会也曾醉生梦死,“垮掉的一代”发人深省。

⑥今天,为了“能被知识的亮光照到”,四川凉山州“悬崖村”的孩子曾在峭壁上留下瘦削的身影;为了触碰大山之外的世界,重庆双坪村村民用双手凿出一条“悬崖天路”……那些看不见的理想信念与志

向追求,正迸发着强大的能量。

⑦哲人有言,“没有崇高的生活理想的人,像大海里的一片小舟一样,它时刻都会被狂风巨浪袭击而沉没海底。”扬起理想的风帆、握紧志向的罗盘,不为风雨所阻、不被颠簸所拦,人生这一叶轻舟才能自信驶过万重山。

(2017年08月25日04版《人民日报》)

1.下列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最适合的一项是()

A.人生须立志。

B.人生立志须趁早。

C.一个人的志向如何,直接影响着成就的取得。

D.人生应该立怎么样的志。

2.下列对本文采用的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选文第②段只用了事实论据。

B.“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

C.第③④段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两种论证方法。

D.本文采用的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①②段提出问题,第③④⑤段是分析问题,第⑥⑦段是解决问题。

B.第②③段是并列关系,所以这两段的位置可以调换。

C.第⑤段的画线句子,引用名言,运用排比句式,告诉我们要大胆追求远大的志向,丰富的情感更加真挚细腻。

D.人生如寄,何以才能不枉此生?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但如果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人生就不容易迷航。

【答案】1.B

2.C

3.D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掌握。仔细分析本文,文章的题目“人生立志须趁早”即中心论点。标题是读者接触议论文的第一信息,对读者是否注意、选择该议论文来阅读具有重要的意义。标题就是论点好处就是直截了当,开宗明义。通篇阅读后再作答。

2.试题分析:A项“选文第②段只用了事实论据”分析错误,应为“选文第②段用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B项“孔融让梨”的故事虽然家喻户晓,但谈的是谦让的美德,不能为本文中心论点“人生立志须趁早”服务,不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D项,本文没有采用“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3.试题分析:A“第①②段提出问题,第③④⑤段是分析问题”错,应为“第①段提出问题,第②③④⑤

段是分析问题”。B“第②③段是并列关系,所以这两段的位置可以调换”错,应为“第②③段是递进关系,所以这两段的位置不可以调换”。C“丰富的情感更加真挚细腻”理解错误。“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这几句话就是为了论述“立志当胸怀宽广、眼界开阔,大胆追求远大的志向”的道理。

5.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互联网正在改变我们的大脑

杨凡

①毫无疑问,电脑网络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便捷,但它在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也悄悄地改变了我们的大脑。

②科学家们在“神经塑性”的课题研究中得出了一个结论:一个成年人的大脑并非是因遗传就确定了个性和智力。相反的,神经是可塑的。

③脑科学专家斯茅与他的研究团队曾做过一个实验:让12名互联网老用户和12名互联网新手开始使用谷歌,同时对他们进行大脑扫描。结果显示,两组研究对象大脑之间的显著区别在于大脑皮层一片被称为背侧前额叶皮质的区域,它的功能是处理短期记忆和决策制定,新手的扫描结果显示这片区域活动微弱,而老手的则非常活跃。斯茅要求12名互联网新手在以后的5天每天使用互联网。第6天,他们重新扫描了各组的大脑——两组大脑扫描图片显示,代表大脑活跃程度的亮斑图案几乎一模一样。这说明总共5天的互联网使用就重塑了他们的大脑回路。科学家认为,互联网已经改变人类思维方式,降低大脑集中精力的能力,减少深度思考的频率。

④现在很多人不喜欢阅读书籍或长篇文章了,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正成为一种阅读新趋势。伦敦大学用5年时间做了一个网络研读习惯的研究。报告说:“很明显,用户们不是在以传统方式进行在线阅读,相反,一种新‘阅读’方式的迹象已经出现:用户们在标题、内容页和摘要之间进行着一视同仁的‘海量浏览’,以求快速得到结果。”

⑤网络的环境促使我们匆忙地阅读,草率并浅层次地进行思考。即使我们不在电脑前时,上网养成的阅读习惯也会继续回荡在我们的脑细胞中。上网使我们的神经集中在略读和多任务同时处理。虽然扫描和浏览的能力与认真阅读和思考同样重要,但是问题在于,一目十行的略读正在成为我们阅读的主导模式。以这种方式阅读时,我们充其量只是一台“信息解码器”,而我们专注地进行深度阅读时所形成的那种理解力、那种丰富的精神联想,在很大程度上都流失掉了。

⑥电脑和互联网正在改变人们的记忆方式。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让受试者阅读一些信息,他们告诉一半受试者,过一会儿可以在电脑文件夹里找到这些信息,同时告诉另一半受试者,这些信息将会被删除。接着,研究人员让受试者记住这些信息。研究人员发现,那些以为信息会遭删除的受试者记得更牢,以为信息会存储在电脑中的受试者对储存信息的文件夹名记得更清楚。实验表明,受试者不是记住信息本身,而是更倾向于记住信息的存储地。互联网的知识储存和查找功能助长了我们的惰性,有了问题就“百度”或“谷歌”一下,我们不必记忆什么,因为任何知识都可以通过“复制”加“粘贴”来完成。

⑦互联网为个人记忆提供了一个非常便利的补充,这种便利让人难以抗拒。但是,当我们开始利用网络代替个人记忆,从而绕过巩固记忆的内部过程时,我们就会面临掏空大脑记忆的风险。

⑧人类的大脑是高塑性的,神经元和突触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当我们适应新的文化现象,包括使用一个新的媒介,最后我们就会有个不同的大脑。当我们依赖电脑作为理解世界的媒介时,也许有一天它就会成为我们自己的思想。

1.互联网正从哪几个方面改变我们的大脑?请简要概括。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2.联系第④⑤两段的画线句,指出第④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两组大脑扫描图片显示,代表大脑活跃程度的亮斑图案几乎

..一模一样。

4.你赞同下面哪一个人物的做法?结合本文介绍的知识谈谈理由。

A.文俊在长时间、反复地玩游戏后,高兴地喊道:“我终于摸清了这个电脑游戏的规律啦!”

B.自从在姐姐家接触了“百度”之后,安琪一有问题就求助于网络。

C.子云喜欢阅读网络小说,但他更喜欢阅读纸质小说。

D.为培养自己深入思考的习惯,郑康决定每天花一定时间上网阅读。

【答案】1.(1)改变了思维方式;(2)改变了阅读方式;(3)改变了记忆方式。

2.作比较,传统方式的深度阅读与网络海量浏览的浅阅读比较,充分说明网络正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3.不能,“几乎”表示接近之意,表明两组新手经过短期互联网的训练对大脑活跃程度的影之大。,如去掉就不符合客观实际,“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C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筛选说明文中的重要信息。阅读文本的3段找到说明的中心内容——“互联网已经改变人类思维方式,降低大脑集中精力的能力,减少深度思考的频率。”概括内容即可;阅读文本4、5两段内容筛选出中心内容——“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正成为一种阅读新趋势。”“一目十行的略读正在成为我们阅读的主导模式。”将其概括即可;阅读第6段直接找出中心句概括即可。点睛:解答此类试题时,要有全局观念,一般采用先分析再综合的方法。从最足以表明作者观点、最能表明说明对象特征的文段人手,准确把握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抓住其基本特征,并根据文中相关因素作出准确判断,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所需要的结论。有时对答案字数有限制,所以必须简明扼要,无论是摘录组合还是提炼概括,在内容上都要求准、求精。

2.试题分析:4段文本把“浅阅读方式”与“传统阅读方式”进行比较;5段文本内容把“略读和多任务阅读”与“专注阅读方式”比较。故主要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强调充分说明网络正改变人们的

阅读方式。

3.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几乎”词表程度;(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本题答案应该是:“不能,‘几乎’表程度,与之接近之意,表明两组新手经过短期互联网的训练对大脑活跃程度的影之大。,如去掉就不符合客观实际,“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试题分析:结合文章内容逐一进行分析即可。文俊的做法是错误的;姐姐的做法会使自己不去对问题进行分析,做法也是错的;网上阅读不能培养自己深入思考的习惯。所以答案为C。

6.阅读《砥砺笃定自若的心境》,完成下列小题。

砥砺笃定自若的心境

①“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每每读到白居易的这首诗,总是让人心生感慨。大多数人越老越怕添新岁,诗人却与众不同,面对新春欢喜雀跃,因为他觉得,年纪开始了第七个10年的人,屈指算来,并不多见,故此值得高兴。这份淡定的心态不禁让人折服。

②面对年岁的更迭如此,面对工作、生活亦然。有的人正经历“成长的烦恼”,有的人已遭遇“中年危机”;有的人在前进的坡坎上挥汗如雨,有的人在事业的瓶颈处辛苦劳碌。倘若一味盯着劣势、不足,感物伤怀,颓唐气馁,只会进退无据;调整视角,换个心境,或许就是另一番景象。心态决定状态,砥砺笃定自若的心境十分重要。

③“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志向犹如前进的灯塔,目标越坚定,心态越笃实。黄旭华为研制核潜艇隐姓埋名30年,孜孜不倦、呕心沥血,没有因“一穷二白”而放弃,也从未因危险或诱惑而摇摆,还从容写道: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一个为理想搏击的人,决不会在困难面前当逃兵,更不会斤斤计较、满腹牢骚,而是以乐观的心态迎难而上,以淡泊的心态对待名利。“一个人若是没有确定航行的目标,任何风向对他都不是顺风。”心有所向,行有所达。坚定志向、矢志不渝,才能内心安宁、不再彷徨,最终战胜艰难险阻。

④有人说,一个人越敢于承担重任,就越意气风发。责任固然沉重,却如“压舱石”,让人临高处而不忘形,处低谷而不丧志。上世纪50年代,为战胜福建东山县的灾荒和贫困,谷文昌带领干部群众植树造林,可苦干多年,试种十几个树种、几十万株苗木,均未成活。但谷文昌并没被失败和挫折压垮,他以“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胆魄,坚忍不拔、百折不回,最终以漫山木麻黄治服了“神仙都难治”的风沙。令谷文昌志笃意坚的,正是“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难,共产党来干什么”的使命意识、责任担当。这样的责任感,让人即使面临困境,也能以积极心态努力应对。

⑤哲人有言,“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像读书那样,用一只眼睛观察表象,另一只眼睛洞察本质、探寻规律,内心自然就有底气;用一只眼睛察看万物,另一只眼睛审视自我,分清利弊、见贤思齐,自能收获沉稳练达的气质。跳出思维窠臼,警惕“空间迷向”,拒绝人云亦云,方能拓宽视野、增长智慧,让好心态始终相伴。

⑥“世界如一面镜子:皱眉视之,它也皱眉看你;笑着对它,它也笑着看你。”以良好心态面对世事,始终保持微笑、振奋精神,不怕暗礁、不惧荆棘,生命总能绽放出新的光彩。

(文章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的论证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第②段列举人们工作、生活中的遇到的种种问题是为了引出论点。

B.第③段论述的重点是:目标坚定才能具有笃定自若的心境。

C.第④段先指出敢于承担重任的重要性,接着举谷文昌的例子并分析,最后得出观点。

D.第⑤段中引用哲人的话是为了证明保持好心态能拥有智慧。

2.文章题目是“砥砺笃定自若的心境”。请你从另一个角度为文章拟一个题目,并说明道理。

【答案】1.D

2.示例:

题目:态度决定状态

说明:①“砥砺笃定自若的心境”是本文论述的问题。②另一个角度可以从论点的角度,“态度决定状态”是全文论述的观点。

【解析】

1.D“保持好心态能拥有智慧”对原文的论证分析不正确。第⑤段主要讲的是方法问题,引用哲人的话是为了证明保持运用好方法(用两个眼睛看事物与世界)就能拥有智慧。

2.要求从另一个角度为文章拟一个题目,并说明道理。首先要通过阅读全文,找出本文的论述的观点,即标题“砥砺笃定自若的心境”,也就是谈的是“心态”对成功的意义。而从另一个角度拟标题,就可以从“态度”对成功的意义的角度考虑,如“态度决定状态”就挺好。

四、文言文阅读

7.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1)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疾病疡者,亦毕乐就清求鼓,翼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皆笑之日:“清,蚩実人地。”或曰:“清共有道者?”清闻之日:“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2)吾观今之文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宮府、居库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选自柳宗元《宋清传》,有删改)

注释①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文马。②居:经营。③毕:副词,都。④券:债券,借据。⑤蚩妄无知,痴愚。⑥庠塾:古代学校。

1.解释加点字。

(1)未尝诣取直诣(___________)

(2)市人以其异异(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

3.市人皆笑宋清为蚩妄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4.如把选文第(2)段删去,对文章的主旨表达有怎样的影响?

【答案】1.到……去不同,不同于常人

2.(生各种病的人)也都喜欢去宋清(的药店)买药,希望能够迅速康复

3.宋清赊药收下了许多借据,却从未去讨要钱财;到年终估计病人还不出,就把借据烧了,最终不讨要。4.(1)原文写作意图是借身为商人却从不趋炎弃寒的宋清的行为,尖锐地讽刺官场中盛行的势利之交的恶劣风气:如把第②段删去,则写作意图转为赞美身为商人的宋清待人做事真诚,善良,急人所难的品质,作者写作意图和主旨完全不同。(2)第②段有两层意思,一是将当时社会风气大多是攀炎附势与宋清估计病人还不出钱就烧掉借条的行为作对比;二是将朝廷官员和多党士大夫争名夺利与宋清行医却不谋财的行为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末清不同于一般商人的美德。如果去,就起不到这样的效果。(两种写法均可)【解析】

【分析】

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要注意生僻词“诣”的翻译:到……去。而“异”在现代汉语中也是“不同”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毕”:都。“乐”:喜欢。“就”:靠近,引申为“去”。“冀”:希望。“已”:结束,引申为“痊愈,康复”。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题干要求答出市人皆笑宋清为蚩妄人的原因。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可分析“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或稍加翻译,便是答案。

4.考查语段的作用。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分析作答的前提和基础。如本文的中心是通过宋清的行为来讽刺官场中盛行的势利之交的恶劣风气。宋清的待人做事真诚,善良,急人所难的品质,正好与“炎而附,寒而弃”的官场形成强烈的对比,有力地嘲讽了朝廷官员和多党士大夫争名夺利的丑恶嘴脸。如果去掉这一段,显然主题就不突出了。

【点睛】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

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一)译文:

宋清,他是长安西边药场的人。储存有好的药材,有从深山大泽采药来的人,一定会把药材送到宋清这里来,宋清总是好好地招待他们。长安的医生得到宋清的药材来辅助配合药方,往往容易有效,大家都称赞宋清。那些生了病、头痛、皮肤痛的人们,也都乐于向宋清求药,希望病好得快些,宋清总是高高兴兴地答应他们的要求。即使是有些没带钱的人来,宋清也都给他好的药材。债券、欠条堆积得像山一样地高,宋清不曾跑去向他们收帐。或者有些他不认识的人,打从远方来,拿债券赊欠,宋清并不拒绝对方。到了年终的时候,宋清估计(大概对方)不能还债了,往往就把债券、欠条给烧掉,最后就不再多说话。市场上的一般人因为宋清的奇特,大家都笑他说:「宋清,真是个大白痴啊!」也有人说:「宋清大概是个有道的人吧!」宋清听了后说:“我宋清只是个赚赚钱来养活妻小的人罢了,并不是个有道的人;然而说我是个大白痴的人也错了。”

(二)译文:

我观察现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大都依附得势的人、抛弃贫寒的人,很少有人能像宋清这样子做了。世俗之言,只是说“用做买卖的方法来交往”。唉!宋清是个商人,现今人与人交往,有人能像宋清那样希望得到长远的回报的吗?假使能有,那么天下穷困潦倒。废黜受辱的人得免于死亡的就多了。柳先生说:“宋清身在集市却不做市侩的行为,然而那些身居朝廷、官府,待在乡里、学校,以士大夫自我标榜的人,反而争先恐后地做着市侩的行为,真是悲哀啊。

8.阅读选文,按要求完成后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③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①本:根。②体:体悟。③虚受:虚心接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蕃.(_______)

(2)陶后鲜.有闻(________)

(3)贞.以立志(________)

(4)故君子人多树.之(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3.(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__________、__________、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4.两篇短文都用了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赞美君子_________________的品行,(甲)文综合运用记叙、_______、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_______的表达方式。

【答案】1.多少坚定,有节操种植,栽培

2.(1)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君子看见它的本性,就会想到那些处事正直、不偏不倚的人。

3.外形香气性直心空

4.象征(或托物言志)正直通达、志洁行廉、洁身自好、端庄严肃描写议论

【解析】

【分析】

1.考查文言实词。注意古今异义的情况。如“鲜”在此读“xiǎn”,意思是“很少”;贞”在此为“坚定,有节操”;(4)“树”在此为“动词”,意思是“种植。而“蕃”古今义一样,意思是“多”。2.考查文言翻译。(1)“之”为“助词,无意义”;“予”是“我”之意。(2)“则”是“就”的意思。“中立”是“处事正直”之意。除了这几个关键字词,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的完整性与流畅性。

3.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根据甲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几句话分析出是从“生长环境、外形、香气”等几个方面来说明的。根据乙文中“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这几句话分析出是从“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几个方面说明的。根据以上分析填充即可。

4.考查对文言文写作手法及表达方式的辨析。甲乙两文都是通过对植物的描写来表现一个人的精神追求的,所以都是采用了“象征”的手法。都赞美了君子正直通达、志洁行廉、洁身自好的品格。表达方式有: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不同点:甲文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根据以上分析填充即可。

【点睛】

推断实词意思有下列方法:1、联想推断法。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联想有关成语中词语的含义来推断。2、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短语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词组短语也是如此。3、语法推断法。要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