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云南红河属什么气候

云南红河属什么气候

云南红河属什么气候
云南红河属什么气候

云南红河属什么气候

1、云南红河州蒙自气候?

蒙自市地处云南低纬高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8.6℃,极端最高气温33.8℃。每年冬季平均最低气温7~8度左右,

夏季平均最高气温27~28度,真的是很舒适。

2、云南红河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

?

3、云南红河州开远好不好?气候怎样?

开远天气偏热,但是对于外省四季分明来说还是不算热的,城市

建设不错,绿化非常好,空气质量还可以,经过十几年的治理,工业

污染成效显著,虽是工业城市但晴天都是蓝天白云!开远近几年获得

称号有:全国科技进步城市、云南省十佳城市、山水园林城市、甲级

卫生城市等,开远的惠民工程也比较多,物价相对便宜,是工薪阶层

就业生活的理想选择!随着铁路、高速、轻轨和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作为“滇南中心、国家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来说开远未来的

发展还是可以的!

4、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县.那边天气怎么样?

最近阴冷。但是毕竟在回归线上,气候蛮好的。

蒙自已抄经升为市了。蒙自有云南第一家邮局第一个海关,火车

站早已成袭为历史了,过来的话就是飞到昆明后去东站坐汽车。

银杏路也是在城区范围啊,建筑肯定新旧都有,这里有全国同步的电影院,肯德基即将入驻,正在快速发展。

5、云南红河学院一年气候

云南红河学院一年气候

云南红河学院位于红河州蒙自市。

红河州地处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型湿润季风气候区,在大气环流与错综复杂的地形条件下,气候类型多样,具有独特的高原型立体气候特征。

州内四季不甚分明,但干、雨季节区分较为显著,

每年5~10月为雨季,

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

其中连续降雨强度大的时段主要集中于6~8月,

蒙自市地处云南低纬高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8.6℃,极端最高气温33.8℃,极端最低气温2.9℃无霜期337天,年降雨量815.8毫米,年均日照时数2234小时。

6、云南红河的地理优势气候优势对水果的促进作用有哪些

一、气候优势

由于地处低纬度高原,海拔高差大,云南省立体气候十分明显,落叶和常绿果树均能正常生长,属常绿与落叶果树的混交栽培区。因此,各类果树在云南省均能找到适宜的栽培区。由于栽培的果树种类多,调控得当,云南省一年四季均有鲜果供应市场。

二、区位优势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疆,与东盟接壤,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沿,特别是自贸区农产品零关税协议的签署,为中国与东盟水果交易提供了新的平台。云南桥头堡战略的实施和澜沧江流域的开发等,为云南省果业发展和水果流通提供了地域优势。

同时,由于云南省紧靠东盟各国,在水果的运输、贮存方面所花的时间短,运输成本低,因此在产品价格上有较大优势。

7、云南红河州开远好不好?气候怎样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中国云南省东南部,北连昆明,东接

文山,西邻玉溪,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北回归线横贯东西。红河是云南省第四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和部分社会经济指标居全国30

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首。

红河州国土面积3.293万平方公里,下辖4市9县,总人口456.1万人(2012年),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有10个世居民族,有241万少数民族人口。

红河州有滇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蒙自,有世界锡都个旧,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水;文献名邦石屏;有河口和金水河两个

国家级口岸;有的锡文化、陶瓷文化和梯田文化。红河是云南经济社

会和人文自然的缩影,是云南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也是中国走向东盟

的陆路通道和桥头堡。

8、红河州的气候特点有哪些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气候: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

红河州地处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型湿润季风气候区,在大气环流与

错综复杂的地形条件下,气候类型多样,具有独特的高原型立体气候

特征。州内四季不甚分明,但干、雨季节区分较为显著,每年5~10

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其中连续降雨强度大的时段主要集中于6~8月,且具有时空地域分布极不均匀的特点。据近10年间统计,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区,年平均气温16.3℃,极端气温-9.0、31.5℃;年平均降雨量2026.5毫米,一般年最大降雨量为2508.1毫米,其中金平县分水岭老林地区年降雨量最大达3471.1毫米,个别年份最高达4338毫米,居全省之冠;一日最大降雨量可达212.4

毫米,具有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

间盆地、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分别为17.2℃、23.4℃,极端气温-2.0、40.7℃,年平均降雨量817.2毫米、1688.7毫米,年最大降雨量2257.2毫米,一日最大降雨量144.7毫米,与山区对比相对较小,但

仍具有单点暴雨集中,强度大的特点。

云南民居审美

云南民居的建筑审美 窦志萍 昆明学院旅游学院院长、教授 窦志萍,教授,昆明学院旅游学院院长,旅游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云南唯一旅游学术期刊《旅游研究》杂志主编。云南省高原湖泊生态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云南省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旅游文化研究,在旅游地理学、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文化、旅游企业管理等方面有较高的研究造诣。 建筑是立体的艺术,是凝固的音乐,是有形的诗画。建筑见证了人类经济文化的发展历程,折射出特殊地理环境下人与自然相辅相成的关系。要想了解一个国家、地区或一个民族的文化,最直观的感受要素之一就是关注当地民居建设。民居建筑在传统建筑中的地位如何?民居的发展演变又是怎样的呢?云南各地民居又有哪些特点呢? 一、中国民居建筑的发展历程 (一)北方的穴居 民居其实就是人住的地方,从历史上来讲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人是怎么住的呢?其实是有两种,一种叫穴居,最早的人类是住在山洞里面的,后来觉得山洞里面不方便了,人类就从山洞里面走出来了。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就有两种分化,一个是以北方为主,北方地区在历史上比较干,相对来说雨水少一些,土层厚一些,这样的情况下,人们从山洞里面走出来以后,为了能够有遮风挡雨的地方,同时也能够避开野兽,又能进行劳动。因为老在山洞里面,山洞周围该吃的吃完了,后来才发现可以种东西。如果要到平坝上种东西,种完以后再到山洞上很远了。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就地取材,地上挖个洞,白天在外面打猎、采集等等,到晚上就回到洞里面居住。后来又出问题了,一下雨以后,山洞就淹水了,人又住不了。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如何防水,而且爬上爬下也不方便,我们的前辈们发现了一个很好的方法,从穴居到了半穴居,就在上面搭上草棚子,雨就灌不进去了。白天就不用下到下面去了,人就可以在地面上休息一下、交流一下。到晚上的时候又变了一种,这个是直接跳下去的,挖了一个斜坡,人就下去了。人到晚上就到下面去休息,下面还可以放点粮食。平时的活动就在上面了,这就是以北方为主体的一种建筑形式的发展过程,我们称之为穴居和半穴居。这种穴居和半穴居就发展成为了北方的一种住房类型,窑洞。后来人们又把窑洞的形式进一步艺术化,而且有些离开了山以后,就形成了土夯的建筑,围屋型的建筑。像云南一些氐羌系后裔的民族比如彝族等等,这些民族的住房就是最早从这个体系不断的演化出来的。

气候与云南民居的建筑形式

气候与云南民居的建筑形式 摘要: 建筑适应气候是个永恒的命题。人类文明不断提高,但片面的依赖技术制造人工气候已经且必然会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气候环境产生破坏,在建筑设计之初与当地的气候环境良好结合的生态意识是需要贯彻始终的。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同人类的发展一样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回顾吸收传统乡土建筑中对地域气候因势利导的精华,并适当的结合现有技术进行当代建筑设计,是地域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当代建筑的发展趋势。本课题基于以上出发点选取云南传统民居作为研究对象,讨论了云南传统民居对气候的适应。 关键词:云南传统民居气候适应性建筑结构 正文: ○1云南气候特点 云南的气候环境复杂多样,寒、温、热三种气候带兼备,主要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在西双版纳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在横断山区垂直地域分异显著,一山有四季。南北气温相差多达19度左右。除了滇中地区“四季如春”的温暖气候,尚有处以高寒山区的滇西北,处于热带、亚热带气候的沿滇西南国境线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民居在建筑形式和构造技术上都体现出了对气候环境的适应。

○2云南省各种建筑形式及其分布地 图表1井干式建筑 图表2"一颗印"民居

图表3合院式建筑 图表4土掌房

○3气候与云南民居的建筑形式 云南民居涵盖了干栏系、板屋系、合院系等体系,这些体系的建筑形式与气候环境之间呈现出对应的逻辑联系。 云南的干栏建筑主要分布在沿滇西南国境线蜿蜒并行的新月地形带,属于亚热带的湿热气候,夏季气温高、雨量充沛,由北向南气候和降雨量逐渐增大。干栏建筑的形式很好的适应了湿热气候;底层架空有利于建筑排水排涝和通风透气,大坡屋顶和深远的挑檐及重檐有利于遮阳。而同是傣族民居的干栏建筑因气候差异出现的形式微差更加印证了建筑性书籍对气候的适应。西双版纳高温多雨,且是全国少有的静风区。版纳型的干栏民居的架空层离地较高;屋顶硕大且坡度比较陡,低垂檐;建筑形式强调遮阳;德宏州瑞丽与西双版纳相比,年降水量较少,风速较大,因此瑞丽型干栏民居的架空曾普遍被利用起来围以竹篾墙,出檐短浅,楼层开有落地窗,建筑形式强调通风。 板屋是“劈杉为瓦”覆盖屋顶的建筑,在云南被称作“闪片房”。滇西北的丽江和迪庆、怒江、大理、楚雄等地是板屋建筑的中心分布区。在温凉气候的楚雄大姚、丽江宁蒗地区,采用木材作为围护结构的井干式板屋是适应这种相对寒冷、湿润气候的一种形式,也得利于当地盛产的林木资源;而在年平均气候仅为5.5度的高寒气候下的香格里拉,土墙片房厚重的夯土外墙与开窗少而小的封闭围护结构,都达到了保温抗寒的目的。“闪片”坡屋顶质轻、抗冻性能好,起上自然而形成的纹路勾缝有利于排雨除雪,在干旱季节又可以有效防止高原地区太阳的高强辐射。 而云南民居中另一种形式是碉房,厚重封闭的体形有利于保暖隔热,与高寒气候、干热气候相适应。云南的碉房建筑主要分布在滇西北迪庆州和滇南红河州。迪庆州的藏族土库房砌石为基底,夯土为墙,保暖性能良好;而处于干热少雨的红河州土掌房,夯土砌筑的墙体、屋顶热稳定性能好,适于当地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合院建筑具有较大的气候适应性,主要分布在温和气候的滇中、滇西地区。云南的合院建筑源自中原文化、技术的影响,但其形式特色又体现了对当地的气温、降水等气候微差的适应。滇中“一颗印”高大的墙院、狭小的天井有利于保温、防风;大理白族民居和丽江纳西族民居,虽然都是“三房一照壁”的平面形式,但是白族民居的山墙面市封火面、歇山屋顶,屋檐与山墙的交接处用青瓦或片石封闭合缝。而纳西民居则是悬山屋顶,这与大理地区风大有关。同样,白族民居腰檐上常见的“走马转角台”也是出于防风的目的。 ○4云南民居的建筑结构形式与气候 (1)屋顶 屋顶的坡度大小体现出降雨量分布多寡的逻辑,从滇西北闪片房的15°到版纳民居的45°不等,从北向南坡度逐渐变大。构造措施上,干热、干冷气候下 屋顶构造以隔热保暖为目的。土掌房出于干热地区,土掌屋顶三层构造处理时屋 顶的厚度在25㎝上下;高寒山区的藏族图库房,其土平顶突出防寒保暖,用粘 性极强的夯土层等措施加强构造,上下五层的构造处理使屋顶达到30㎝的厚度。 湿热气候下的屋顶构造注重通风透气。西双版纳傣族民居的屋顶形体占到高度的1/2,屋顶坡度陡有利于排水,高大的歇山坡顶提高了室内空间高度,上大下 小的屋顶剖面引起烟囱效应。气流从架空层和竹木墙般进入,再从陡坡屋面的屋 顶空隙以及歇山顶山墙面的空隙出去。此外,屋顶深远的出挑和墙面周围的重檐, 尽量扩大遮阳面积,减少对围护节后的太阳辐射。

云南民居生存环境的独特性

云南民居生存环境的独特性 :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例如地理地貌、气候条件、民族构成,特殊的社会发展历史,多元的民族文化特征,文化的多元性、边缘性、封闭性,信仰的并存性,审美的独特性造成了云南民居发展的演变,也造成了其民居的特点。 外向型开放式竹木构架体系、内向型封闭式土木结构体系是源于自然馈赠与地域限定是地形的有机整合、气候的自然雕琢、材料的忠实塑造。 同时经济制约与技术限定,再加上民族文化差异的限定形成了云南民居建筑形式的地域性特点: 干栏式民居系列(傣族的“干栏竹楼” 、景颇族的“矮脚竹楼”、傈僳族、独龙族的“千脚落地”、哈尼族的“拥戈”民居、德昂族的“刚底雄”、佤族和拉祜族的“木掌楼”、壮族的“吊脚楼”、布朗族、基诺族的干栏民居)。 井干式民居系列(纳西族井干木楞房、普米族、彝族的木楞房、怒族“平座式”垛木房、独龙族井干式民居、中旬藏族的“土墙板屋”、洱源白族的“栋栋房”)。 土掌房民居系列(彝族的“土掌房”、哈尼族的“蘑菇房”、德钦藏族“土库房” )。落地式民居系列(拉祜族的“挂墙房、佤族的“鸡罩笼”、爱尼人的“拥熬”、瑶族的“叉叉房”、苗族的“吊脚楼”、布依族的“石板房”、白族的“土库房”)。 合院式民居系列(滇中及昆明地区的合院民居、滇西北大理、丽江地区的合院民居、滇东北会泽地区的合院民居、滇南建水、石屏地区的合院民居、滇西南地区的合院民居)。 云南“一颗印”是云南昆明地区汉族、彝族普遍采用的一种住屋形式。它由正房、耳房(厢房)和入口门墙围合成正方如印的外观,俗称“一颗印”。其主要特点是: 1、正方、耳房毗连,正房多为三开间,两边的耳房,有左右各一间的,称“三间两耳”;有左右各两间的,称“三间四耳”。 2、正房、耳房均高两层,占地很小,很适合当地人口稠密、用地紧张的需要。 正房底层明间为堂屋、餐室,楼层明间为粮仓,上下层次间作居室;耳房底层作厨房、柴草房或畜廊,楼层作居室。正方与两侧耳房连接处各设一单跑楼梯,无平台,直接由楼梯依次登耳房、正房楼层,布置十分紧凑。 3、大门居中,门内设倒座或门廊,倒座深八尺。“三间四耳倒八尺”是“一颗印”的最典型的格局。 4、天井狭小,正房、耳房面向天井均挑出腰檐,正房腰檐称“大厦”,耳房腰檐和门廊腰檐称“小厦”。 大小厦连通,便于雨天穿行。房屋高,天井小,加上大小厦深挑,可挡住太

浅析云南民居所体现的民族文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f3710278.html, 浅析云南民居所体现的民族文化 作者:常禾春靳萌珠钱禹成 来源:《艺术殿堂》2018年第12期 【摘要】云南民居是中国民居中一只拥有独特魅力的奇葩。云南民居建筑在形式上自由奔放,注重利用自然条件,就地取材,结合地势,与自然和谐相宜。艺术创造和细部做法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云南民居不仅具有丰富的空间特色,而且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分反映了当地的经济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技术条件、艺术爱好和社会制度,是地域文化、民间生活习俗的物质载体。本文试图通过对云南民居的分析,挖据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民居;传统建筑;民族文化 引言: 云南民居在结构和艺术上实现了统一,对于色彩和装饰的应用恰到好处,云南民居以其独特的文化形象和艺术魅力在中国传统建筑上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的风格和结构越来越关注。在我国文化不断繁荣的过程中,装饰艺术在现代建筑结构上得到很好的体现,建筑的材料和工程的特点突显出来。建筑结构是时代特色和民族文化风格的体现。可见,传统建筑艺术的结构和装饰特点和传统文化特色是分不开的,将建筑结构和艺术联系起来,用艺术的视角解析建筑特点,以便对其文化内涵进行深人的了解。 一、云南民居纹样与装饰艺术 装饰是云南民居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云南民居中,门窗不仅具有通风和透气的作用,同时不同门窗纹样的艺术形式也为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在我国的传统建筑中,门窗构件是人们平时接触最多,感受也最直观的装饰构件。传统门窗的样式种类繁多、图案丰富,是民居住宅中最为突出的装饰构件和不可或觖的结构构件。在传统建筑中门窗图案有着广泛的设计素材和丰富的寓意,使得建筑更多了一份神秘感。例如云南昆民“一颗印”的门窗,作为民居装饰的一种艺术语言,不仅具有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装饰样式和文化内涵,同时也对华夏文明中传统艺术的创新具有指导意义。首先,“一颗印”的门窗装饰纹样与云南众多民俗文化艺术形式一样,是云南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特殊装饰形式。在“一颗印”门窗上人们普遍采用的形态内容主要有动物、人物、图符、植物等等。 民居与装饰艺术的关系不仅仅体现在门窗纹样上,在大理白族民居的建筑的装饰上也有体现。白族一切建筑,包括普通民居,都离不开精美的雕刻、绘画装饰。木雕多用于建筑物的格子门、横披、板裾、耍头、吊柱等部份。卷草、飞龙、蝙蝠、玉兔,各种动植物图案造型千变万化,运用自如。更有不少带象征意义的,如“金狮吊绣球”、“麒麟望芭蕉”、“丹凤含珠”、“秋菊太平”等等情趣盎然的图案作品。白族木雕巧匠们还特别擅长作玲珑剔透的三至五层“透漏雕”,多层次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都表现得栩栩如生。“粉墙画壁”也是白族建筑装饰的一大

气候与云南民居的建筑形式

气候与云南民居的建筑形式

————————————————————————————————作者: ————————————————————————————————日期: ?

气候与云南民居的建筑形式 摘要: 建筑适应气候是个永恒的命题。人类文明不断提高,但片面的依赖技术制造人工气候已经且必然会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气候环境产生破坏,在建筑设计之初与当地的气候环境良好结合的生态意识是需要贯彻始终的。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同人类的发展一样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回顾吸收传统乡土建筑中对地域气候因势利导的精华,并适当的结合现有技术进行当代建筑设计,是地域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当代建筑的发展趋势。本课题基于以上出发点选取云南传统民居作为研究对象,讨论了云南传统民居对气候的适应。 关键词:?云南传统民居气候适应性建筑结构 正文: 错误!未定义书签。云南气候特点 云南的气候环境复杂多样,寒、温、热三种气候带兼备,主要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在西双版纳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在横断山区垂直地域分异显著,一山有四季。南北气温相差多达19度左右。除了滇中地区“四季如春”的温暖气候,尚有处以高寒山区的滇西北,处于热带、亚热带气候的沿滇西南国境线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民居在建筑形式和构造技术上都体现出了对气候环境的适应。

错误!云南省各种建筑形式及其分布地 图表错误!未定义书签。井干式建筑 图表错误!未定义书签。"一颗印"民居

图表 3合院式建筑 图表 4土掌房 云南民居的类型及分布 民居类型 分布地区(县为单位) 地域类型 主体民 族 本土型住屋 土掌房 元谋、墨江、石屏、峨干热地区 彝、哈尼、汉、傣

谈云南古建筑艺术特点

浅谈云南古建筑艺术特点 2008年8月云南建筑2008年第4期 浅谈云南古建筑艺术特点 唐永红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032) 摘要:云南的古建筑是中国古建 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众多,形 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充分体现和 代表了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且在悠久 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独 到的特色 关键词:云南;古建筑;特点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省会昆 明是我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 城之一,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共 有少数民族25种,拥有得天独厚的自 然气候条件.云南的古建筑是中国古 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众多,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不但充分 体现和代表了中国古建筑的特点,而 且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也形成 了自己独有的特色. 1与中国古建筑比较之共性 1.1传统的木结构形式 中国古建筑体系与世界其他地区 古建筑体系相比.具有独树一帜的木 结构体系.该结构体系的承重与围护 结构分工明确,各种荷载自屋顶,通 过梁,斗拱,柱,传至基座,而门窗 及同护的墙体只起围护和分隔的作用, 不承受任何荷载.所以门窗等配置, 不受承重结构的限制,从而具有”墙 倒屋不塌”之妙.与许多现代建筑的 结构体系基本原则相一致的. 云南省的许多地区都属于地震多 发区.采用木结构体系是相当适宜的. 木结构体系承重与围护分工明确,各 连接点又有一定的伸缩性,在一定程 度内可减少地震引起的危害.有利于 防震和抗震.

12 云南省有代表性的木结构古建筑 较多.始建于唐朝南诏时代的昆明圆 通寺正殿,该殿面阔七间,重檐歇山, 梁柱粗壮,加上天花藻井,花枋雀替, 使整座建筑显得肃穆端庄,沉雄壮丽. 从该建筑中柱子的排列情况可以看出. 柱子从外向里排列柱头内收,柱脚外 侧的”侧脚”呈现上小下大,并把柱 子的高度从中间向外逐渐加高,呈现 出柱头外高内低的瞄线形式,使得整 个建筑外形优美,结构稳定(图1). 图l昆明圆通寺 被称为”月印悬佛座”的曹溪寺, 是云南省现存木结构建筑中最早最完 整的.该建筑为重檐歇山顶,三面环 以回廊,造型宏伟,尺度匀称,斗拱 分布疏朗.用材大,保留了宋代建筑 的特色(图2). 图2曹溪寺 1.2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建筑环境 我国儒家崇尚”天人合一”.道家 推崇”自然无为”,?天地以自然运, 圣人以自然用”,”自然者,道也”. 这些思想都是把人与世界万物紧密联 系在一起.从而产生了绚丽的山水文 化,风景名胜.出现了”山?水?人? 家”的景象. 云南的古建筑也受到了这样思潮 的强烈影响,出现了许多亲近自然, 融入自然.与自然环境相辅相成的古 建筑.位于大理巍山县的巍宝山,是 中国十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其中的古 建筑群,多依山而建,就势而修,创 造了一个人间仙境(图3,图4,图5). 位于昆明西郊的西山公园.有元, 明,清代修建的华亭寺,太华寺,三 清阁,龙门等古建筑,在西山风景区 图3巍宝山古建筑之一 图4巍宝山古建之二 2008年8月唐永红:浅谈云南古建筑艺术特点2008年第4期图5巍宝山古建筑之三 图6西山龙门

云南民居

滇中高原地区,四季如春,无严寒,多风。故住房墙厚重。最常见的形式是毗连式三间四耳,即正房三间,耳房东西各两间,有些还在正房对面,即进门处建有倒座。通常为楼房,为节省用地,改善房间的气候,促成阴凉,采用了小天井。外墙一般无窗、高墙,主要是为了挡风沙和安全,住宅地盘方整,外观方整,当地称"一颗印"。 编辑本段“一颗印”的详细描述 滇中地区标准的土木结构房屋称为"一颗印",为三间四耳一倒座,实际因经济情况有所增减,正房和耳房均为二层楼房,倒座多数为平房,少数为楼房,但空间极矮。正房较高,耳房矮一些,这样长辈居住的正房采光就比较好。中间为天井,多打有水井,铺石板, 作为洗菜洗衣休闲的场所. 为安全起见,传统的房屋四周外墙上是不开窗户的,都从天井采光。 房屋为木料的柱梁为支架,墙体多为夯土墙或土墼墙,建盖时先挖基沟,下石脚,立屋架,上梁(要举行一个仪式并请客的),然后砌墙或打夯土墙,上瓦,最后做内部的楼板,板壁等。做的好的内外墙均以石灰粉平,一般的仅将内墙粉平。屋内没什么装饰,好的人家地面可以铺青砖(非常少),一般的就用土打实。楼板以木板做槽拼装,走起来很响。楼上的房间分隔和朝向天井的板壁也以木板做成。正屋前向天井的那一面有厦子,瓦面刚好接上二楼正房的窗户,可以晾晒东西。

图片为近代所建造的“一颗印”民居,为三间两耳无倒座,俗称“小三间” 编辑本段主要特点是 正房多为三开间 1、正方、耳房毗连,正房多为三开间,两边的耳房,有左右各一间的,称“三间两耳”;有左右各两间的,称“三间四耳”。 适合当地人口稠密用地紧张的需要 2、正房、耳房均高两层,占地很小,很适合当地人口稠密、用地紧张的需要。 正房底层明间为堂屋、餐室,楼层明间为粮仓,上下层次间作居室;耳房底层作厨房、柴草房或畜廊,楼层作居室。正方与两侧耳房连接处各设一单跑楼梯,无平台,直接由楼梯依次登耳房、正房楼层,布置十分紧凑。 “三间四耳倒八尺” 3、大门居中,门内设倒座或门廊,倒座深八尺。“三间四耳倒八尺”是“一颗印”的最典型的格局。 天井狭小正房面向天井挑出腰檐

大理民居建筑特点

大理民居建筑特点 三方一照壁 三方一照壁由三间两层组成一个建筑单元,即由三方带 厦的房屋和照壁围成一个院落,庭院中种植花木。正中一 方为主房,比两边房屋高,在主房和两边房屋相交处各 有一个漏角天井,组合成一大二小的三个院落,所以又称 “三合院”。这类民居在白族地区最普遍,给人以舒适华丽、绰约多姿的印象。院内各处装修都用木料,极其丰富华丽,千姿百态,互相争妍,其雕工技巧十分精湛。 四合五天井 四合五天井由四方带厦房屋组成,有四个院落,其中四方房子中间的院落最大,每两房子相交各有一个漏角天井,共四个,较小,故称“四合五天井”。各方房子都为三间两层楼房,正房较高。漏角天井都有耳房,有两层。除大门外,有的人家习惯用一个漏角天井做人口小院,再在厢房山墙上升二门通达厢廓。在洱源、邓川等地区,还将正房漏角的楼房作铺子,面向街道,大小门可出入。在剑川、鹤庆等地区,有的将大门开在厢房次间上,以便安排宽敞的门廓。其他各地除无照壁外,与“三方一照壁”相同,注重内部装修,富丽堂皇。 重院民居 重院民居常以“三方一照壁”或“四合五天井”形式为单元,根据不同地势,作纵向或横向的深入,以二至三单元组成重院。其体形规整、对称、严谨、宏敞、是富裕之家常采用的民居建筑形式。便于弟兄分居,满足长幼有序、等级分明的白族传统居住要求。 两方一耳 两方一耳又称两向两方,即由两方带厦的房屋组成,一般正房向东,耳房问南,和相对的照壁与围墙组成院落。在两房相交处有一个漏角天井,没有房屋的两边,多以正房相对的一边做照壁,耳房相对的一边做围墙(或盖简易房子作畜厩和厨房),组成三合院或四合院。 一方三墙 一方三墙即由一方带厦的房屋和三面围墙组成院落,房屋左右两边各有漏角一个。这类民居主要为人口较少或经济力量单薄的人家所建。另外,居住在城镇的沿街居民,建筑房屋时,常以沿街一面的房屋做铺面。经营土杂百货或开饭馆,其房屋建筑形式均采取上述几种形式。 门楼

云南民居一颗印

云南民居一颗印 【摘要】住宅是人类基本生存条件之一,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民居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开始萌芽,经过这几千年来人类的不断努力,创造出了各式各样的住宅建筑形式,这些建筑形式虽然有历史的局限性,但却是历代先民的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人类住宅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民居建筑的构造形式因当地的地理以及其他环境而各不相同,在各房间的布局也要经过仔细的考虑,上在细部构造上也都各自有其独特的含义。云南昆明的一颗印民居就是云南人民居的常见形式之一,也是云南民居的典型代表。下面对昆明的一颗印民居与其地域构造做一下浅谈。 民居建筑是居民家庭内部的组合,建筑组合体的形势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生 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中国民居有许多种,其中横长方形的住宅是中国民居的基本形式,中间为明间,左右对称。中国民居所表现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和不同的特点显示了许多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在民居的构造特点上,不同地域都有它们各自的特点,因为地理和环境的差异使得它们的建筑为了满足民居的使用功能和使建筑达到美观的效果,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他们的民居建筑都是以当地的地理、环境相一致的。 1、“一颗印”介绍 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起,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明清以来,北京四合院虽历经沧桑,但这种基本的居住形式已经形成,并不断完善。北京的四合院所以有名,还在于它的构成有独特之处,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中国住宅建筑大部分是内院式住宅,南方地区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称作“一颗印”。云南地处高原地区,四季如春,无严寒,多风,故住房墙厚重.最常见的形式是毗连式三间四耳,即子房三间,耳房东西各两间.子房常为楼房(由于山区,地方小,潮湿),为节省用地,改善房间的气候,促成阴凉,采用了小天井.一 颗印住宅高墙型小窗是为了挡风沙和防火,住宅地盘方整,外观方整,当地称”一颗印”,又叫窨子屋。它由正房、耳房(厢房)和入口倒座门墙围合成正方如印的外观,俗称“一颗印”。“一颗印”是云南昆明地区汉族、彝族普遍采用 的一种住屋形式。这种住宅适合于南方的气候条件,通风采光均欠理想。 2、“一颗印”的构造 每幢一颗印居民都是坐北朝南,门内有门,大门照壁上方尚留有色彩斑斓的绘画,或大禽猛兽,或松菊梅兰,中门来贵人才开。跨过高高门槛,里面是天井,几百年的风雨侵蚀,使青石板上长满了青苔。廊阶铺的也是青石板,大的有4米长,1米多 宽。院子都为两层穿斗式木结构小楼。堂屋门前很多挂有木匾,有的勉强看出是“艺苑先声”,有的已辨不出颜色。 进得屋来,地面一律是用石灰、桐油、瓷粉混合筑就的“三合泥”,这样的地面平整光亮而不滑,凉爽而不潮湿。再看厅堂、居室的门雕、格扇、栏杆 都十分精巧,图案家家不同样,但都有福禄寿禧、封侯拜相的吉祥寓意。就是一个五层的台阶,高椅人也要建得一级比一级宽,一步比一步高,意谓步步高升。在中国人的思 想深处,有一种对阴阳相融和谐的追求,保护两股力量的对称均势。这种中庸和

云南民居建筑装饰造型传统元素的传承与保护

云南民居建筑装饰造型传统元素的传承与保护 摘要: 为期两周的云南考察活动结束了。临行前我们每个人都怀着美好的憧憬,旅程结束后,细细品味,也有很多值得我们珍藏的地方。云南是个美丽的地方,据导游介绍,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云南就占到52个。不同的民族,相互交融,和睦相处。各民族的历史、地理、文化、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不同,也就产生了多姿多彩,奇异独特的民族风情,使云南别有一番风味。这次的行程,我们考察了昆明、大理、香格里拉、丽江。对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特色进行了解,特别是对云南大理市的居民建筑民族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云南大理当地的建筑特点结合了现在的设计,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和感触,在以后的设计中,无论是室内,广告,还是装饰品,等等我们都可以大量的加入云南民族的特色。让我们的设计有更大的突破,也让我们中国的文化得到更大推广。 关键词:大理居民建筑、民族文化 云南大理概况 1.1大理地理位置 大理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总面积 29459平方公里,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山川秀丽,四季如春,是祖国大西南一块待开发的宝地。全州辖一市十一县,是一个居住着汉、白、彝、回、傈僳、藏、纳西等26个民族的地区,1999年末总人口326.0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约占50%,其中白族人口108.53万人,是一个以白族为自治民族的自治州,是闻名于世的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州府所在地大理市,是滇缅、滇藏公路交汇地。

1.2大理自然地貌 大理境内有巍峨苍山,浩瀚洱海。东是鸡足山的南出山脉,海拔在2500~3000米之间;西为点苍山脉,平均海拔3782米,最高4122米;洱海是燕山造山运动时昆明凹陷地区产生的断层湖泊,平均水深9米,海拔1973米。大理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民族风情浓郁,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 1.3大理历史文化 大理历史文化渊源流长,素有“文献名邦”之称。早在三千多年前,洱海周围就有白族先民繁衍生息。秦汉之际,通过蜀(四川)、身毒(印度)古道就已与内地和国外进行文化交流。唐朝时期的南诏国,宋代的大理国,均建都于大理。唐宋五百年间,大理曾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3大理气候特点 大理州地处低纬高原,在低纬度高海拔地理条件综合影响下,形成了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特点:(1)四季温差小。较接近北回归线,太阳辐射角度较大且变化辐度小,形成年温差小,四季不明显的气候特点,“四时之气,常如初春,寒止于凉,暑止于温”,四季温差不大;(2)干湿季分明,冬干夏雨;(3)垂直差异显著。全州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气温随海拔高度增高而降低,雨量随海拔增高而增多。河谷热,坝区暖,山区凉,高山寒,立体气候明显;(4)气象灾害多。由于季风环流的不稳定性和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大理州气象灾害较多。常见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低温、洪涝、霜冻、冰雹、大风等。 二、云南大理居民建筑 2.1大理古城建筑特点

云南民居建筑考察报告模板

云南民居建筑考察报告模板 篇一:考察报告格式 考察报告写作文本格式要求 没有参加该线路的考察的同学,需要在学校就近城市进行考察,并将考察报告与之前的申请书复印件一并装订。 一、递交要求及格式: 1、审核合格后,文章必须要严格按格式要求排版。 2、全班论文统一装订成册。班长或学习委员注意,封面格式见附件。封面需要采用a3铜版纸打印,并胶装。(每个同学不需要单独设定封面) 二、考察报告的具体格式要求 1、文章题目格式:宋体、三号、加粗、居中;设置为:一级标题 2、文章中插入的图片必须大小一样,图片居中,并附有图片说明。图号采用如:图1 3、正文部分均采用:宋体、小四、1.5倍行距。 三、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设置方法 以下举例设置一级标题的过程,其他二级标题、三级标题设置方法与一级标题相同。第一步:选择要设置的文字内容 第二步:从格式中选择“标题一”

第三步:再分别设置其字体、字号大小、加粗模式(需要加粗的才设置)、居中模式(需要居中时才设置) 四、封面格式见下页(以班级为单位打印,个人不需要) 五、文章格式详细要求见后面的范文 封面(打印时删除) 2014年艺术设计专业(本科) 专业考察报告 考察路线:北京、平遥、西安 考察时间:2014年3月21日至4月1日班级:艺术设计(环境*****班)带队教师:****** 装订册数:共**册第**册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云南民居建筑装饰造型传统元素的传承与保护姓名:*** 班级:*** 学号:**** 考核成绩:(宋体,小四,居中) (空一格) 摘要(宋体,四号,加粗):××××××××××××××××××××××××××× ××××××××××××××××××××××××××× ××××××××××××××××××××××××××× ×××××××××××××××××××××××××××。(200字以内,宋体,小四, 1.5倍行距) (空一格)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