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建设及产业化运营方案.docx

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建设及产业化运营方案.docx

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建设

及产业化运营方案

一、平台建设背景及意义

1.1 平台建设背景

(1)网络强国和大数据成为国家发展的新兴战略方向

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实施网络强国和国家大数据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分别提出要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分析和在环保领域引入大数据监管。《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51号),要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政府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推动简政放权和政府职能转变。《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提出“互联网+”绿色生态,推动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加强资源环境动态监测,实现生态环境数据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

环保部陈吉宁部长亲任部大数据领导小组组长,指出大数据、互联网+等智能技术已成为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要加强数据综合应用和集成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2)政府购买服务升级环境保护治理方式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96号),明确要求在公共服务领域更多利用社会力量,加大购买服务的力度。财政部印发《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财综[2014]96号),首次明确将环境治理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治理目录范围。

政府采购环境服务一是可以把短期、大规模的一次性投入,转化为长期、稳定的服务采购,解决政府资金短期投入不足的问题,引导更大规模的社会资金进入;二是采购环境服务是面向效果付费,使环保投入与环境效果的联系更加紧密;三是有利于提高产业的专业化程度和效率,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公共服务、升级环境治理方式。

(3)互联网+、大数据正催生新的产业形态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和“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分享经济”首次被提出。“分享经济”是指资源所有者将自己闲置的资源拿出来,供那些需要的人有偿使用,这是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诞生的一种全新商业模式,其特点是资源的切割与匹配,而大数据技术有助于实现更好的资源切割与更智能的匹配。

在政府层面,生态环境状况涉及多类数据,范围较广、整合困难,大数据的发展使得数据资源化趋势凸显,推动分享经济与各个传统产业、传统业态融合,通过经济手段促进数据资源分享,形成大数据商业模式,为破局数据统合提供了可能。

在企业层面,基于分享经济的大数据商业模式有助于打通环保产业链中需求方、服务方、设备供应商等之间的信息壁垒,促进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建立环保产业服务良性生态圈,实现降本增效、推动产业发展。

在公众层面,通过分享生态环境数据资源,可进一步保障公众知情权,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生态环境大数据基础建设和挖掘分析工作,逐步形成大数据众创众投的良好局面。

(4)新时期的环境保护管理需要大数据和物联网的支撑

虽然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难题,离全面建成小康目标和人民群众期待存在较大差距。环境管理点多面广,专业化程度要求、问题处置的时效性和公众的参与要求均非常高,迫切需要形成一套“说得清、管得住、用得好”的管

理体系和配套的信息技术支撑工具,提升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广泛参与,但目前数据资源分散、综合支撑能力弱、环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的问题普遍存在,与需求极不匹配。

具体面临五大现实问题需要解决,一是环保监管、监测等人员不足,存在事多人少的问题;二是社会单位参与环境监测、数据服务等新兴市场不成熟,市场放开后可能出现各种乱象;三是手工、自动监测等工作“裁判员”和“运动员”不分,数据质量有待提高;四是数据没有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形成数据链条,为管理决策与创新利用服务;五是“十三五”规划建议稿提出“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直管可能带来基层环保局能力削弱、庞大的省级监测监察队伍管理困难等诸多问题。

我们处于从传统社会走向全面信息社会的大变革时代,大数据作为这个大变革时代的标志之一,已经引发了社会经济领域的深刻变革。面对新趋势,党中央国务院开始全面布局,从国家层面对进行了顶层设计。建立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并推动产业化运营是我们顺势而为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途径。

1.2 平台建设意义

(1)整合环保大数据资源,创新政府治理模式,新时期下环境管理工作需要统一的数据平台

大数据要求对环境管理中看似毫无关联的信息,碎片化的信息,整合起来,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大数据应用。这就需要打破条块职能分割,从体制机制上促进数据的开放与共享,逐步形成与大数据建设相适应的开放性环境管理生态、柔性环境管理组织、系统性环境管理制度。推动环保工作“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服务”,避免盲目决策和“拍脑袋”决策,约束环境行政行为的自由裁量权,为环境执法提供更多的依据和保障,为以排污许可制度整合衔接现行各项管理制度提供支撑,实现环境行政审批的“一站式”服务,重塑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环境管理制度。

一方面,大数据促进提高环境治理的组织效率。通过数据开放、共享,推动形成环保大数据,能够促进各个业务部门之间的协同,有利于把原有的各自为政的环境管理手段整合起来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大数据促进提高环境治理的业务水平。通过对环保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能够揭示数据之间的关联,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在推动实施包括三大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等一批重大环保行动和工程中,通过大数据能够更好地了解现状、掌握进度、发现问题、推动落实。

(3)创新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资本运作及建设运营模式

全世界的企业都存在国资企业和非国资企业,和发达国家不一样的是中国特有的政治体制造成了国资企业通过行政手段进入竞争领域进行垄断,所以可将中国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分两类:一是人脉导向型----基于行政权力对社会资源的扭曲配置,故谁离权力所控制的资源越近越可获得相应优势,全资的国资背景决定了集团具备了国有企业的那些特有的特征; 二是产品服务型----通过市场需求对社会资源进行配置,优胜劣汰中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更具有竞争性谁就获得竞争优势。

环投集团运营模式应属标准的人脉导向型企业,主要通过权力所配置的资源里进行企业行为,只能在政府和国有资金里面获取利润,这种人脉导向型模式无法通过产品服务型模式为非政府和非国有资金的全社会用户提供服务。

现有模式风险分析

现有模式风险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1)资金领域风险:全面依靠国有资金和政府资金;(2)利润来源风险:高度集中在极少数政府、国有大客户;(3)业务能力风险:业务知识离散,业务模块离散。

(4)探索环保大数据商业化运营模式,打造环保大数据产业生态链

加速大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行业应用,培育数据技术链、产业链、价值链,支撑咨询平台建设,提供信息化咨询。

1)深化大数据应用,促进政府决策咨询、布局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我国大数据产业用武之地,需求巨大,将推动我国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要大数据应用最先进的技术,包括数据挖掘和功能强大的运算系统,来整合分析跨行业,跨地域,跨部门的海量数据处理,将于特定的行业和特定的解决方案中应用特定的知识。大数据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推动力,同时智慧城市又是大数据深化应用的载体。

2)打造大数据支持的咨询产业平台、开创多样化商业模式,助力产业升级

深化大数据应用及盈利的前提是明确的商业模式。重塑业务组合,扩张盈利空间及提升竞争力。企业在经历历程中累积的海量数据,可以通大数据分析将其价值释放,给企业带来挑战、增加业务单元的选择机会。渗透新业务,大数据提供的分析结果可以帮助企业化解经营风险,为企业提供全新的商业模式经营该业务的机会。

3)重庆大数据关注面宽、应用覆盖面广、技术需求旺盛、拥有大数据技术的单位少有超过78%的行业在关注大数据进展及相关技术动态,排名前10的分包是IT行业、通讯传媒、制造、教育、金融、医疗、房地产、交通、电力和农业。大数据应用已覆盖企业市场营销、生产制造、质量保证、效率提升、智能决策、各类预测和政府社会服务等各种环节。大数据技术方面,30.26% 的单位自主研发技术,23.68%的单位合作研发,22.37%的单位选择外购服务。只用14.47%的企业能提供大数据平台服务,超过34.21%的企业需要拥有自己的大数据平台。

2、平台建设方案

2.1平台建设指导思想

·统合数据优化管理

·市场引导多维服务

·互联开放聚合产业

建立生态环境监管大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应用优化环境管理,推动生态环境大数据分析成果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构建数据资源中心、数据运维服务中心,提供数据清理、数据归类、数据资产评估、数据运维等服务,创新商业化应用,发展环保产业链。

(一)“统合数据优化管理”。从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发现问题环境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通过大数据应用优化环境管理。

(二)“市场引导多维服务”。推动生态环境数据共享平台建设,通过依托市级统一平台、互惠交换、引入各方数据,形成更广泛的数据共享经济。

(三)“互联开放聚合产业”。通过对公众共享和开放环境保护部门数据资源,引导一定范围的市场参与,构建商业化数据清理、数据归类、数据资产评估、数据运维服务体系,发展环保产业链。

2.2 平台定位

(1)一个基本定位:生态环保大数据第三方平台

数据来源权威、标准规范统一、实时动态监测监管、构建环保全要素服务体系、环保数据开放共享,新业态下既服务于政府机关、又服务于企业事业单位及公众的生态环保大数据第三方平台。

(2)二大核心宗旨:公益性与商业化

公益性指为环保公共服务、环保政府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撑,促进各个环境业务部门之间的协同,促进数据的开放与共享,逐步形成与大数据建设相适应的开放性环境管理生态、柔性环境管理组织、系统性环境管理制度。

商业化指以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开放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为基础,互联环保研究、咨

询、评估、处理等产业全环节单位,创新环保数据应用,构建商业化数据清理、数据归类、数据资产评估、数据运维服务体系,发展环保产业链。

以公益性为目的是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建设核心宗旨,商业化项目在公益性项目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发展环保产业生态链,释放活力,推动数据互联共享,技术共享,通过建立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整合环保数据,拓宽数据来源,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实现环境治理现代化。例如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信息平台就是公益性+产业化的试点项目,其核心建设内容主要为公益性项目——涉及的环保公共服务与环保政府管理信息化;商业化项目为开放与乡镇污水相关数据、互联环保产业全环节构建产业链,形成创新项目(例如排污权交易增值服务),试点发展互联网+环保产业链。

2.3 平台建设目标及内容

2.3.1近期建设目标及内容

近期建设目标(2016年-2017年)

目标1:建成覆盖全市的重庆环保物联网

并轨推进环保物联网与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完善市级“一网一库一平台”,扩展区县“一网一端一中心”建设。

目标2:创建环保数据整合机制,实现环保大数据整合

重构环保数据中心,搭建大数据平台框架,统一运维、集成管理数据,搭建多维应用平台,实现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环境管理等数据的实时整合。

目标3:建立环保大数据运维服务体系基础

引入合作伙伴,搭建大数据公司组织架构,初步构建生态环境大数据联盟,形成服务能力。

近期建设内容

1、开展环保物联网“一网”建设运维

一是按照《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建设运维214条次级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200个施工工地噪声扬尘自动监测站。

二是开展乡镇污水处理厂管理信息平台试点和部分扩展建设运维,提升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营能力。

三是试点建设运维VOC自动监测监控站点。

2、扩展区县环保物联网“一端一中心”建设

在璧山物联网试点的基础上,将璧山试点成果推广到全市38个区县环保局、2个经开区分局和2个直属分局,配备环保物联网监管终端,建设区县物联网调度中心。

3、重新构建“一库一平台”

一是基于现有市环保局数据中心,按照大数据平台框架重构,清洗整理已有数据资源;

二是建立大数据管理、共享和分析服务基础平台,为大数据平台应用提供支撑;

三是建立大数据运维服务中心,搭建大屏调度、呼叫坐席等,形成运营调度、服务能力。

4、理顺生态环境大数据整合机制

一是市环保局有关信息化、物联网、大数据新建工程项目实施和运维主体划转到大数据公司。

二是市环保局机关、直属单位仍负责有关业务牵头组织,推动已有系统的数据整合和新建系统的数据采集。

5、成立大数据公司

引入2~3家合作伙伴,初步形成混合制经营的股权结构,吸纳信息中心、监测中心、合作伙伴技术人员,组成大数据公司内部组织架构。

6、建立环保大数据联盟

与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上下游企业、其它行业公司初步建立大数据联盟,构建联盟内的数据共享、技术资源共享供应链,进一步拓宽数据来源。

2.3.2 远景建设目标及内容(杨军主稿)

远景建设目标

目标1:打造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构建服务于政府、企业、公众的环保大数据产业生态链

建立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可为政府提供监测、监管、预测预警服务,并帮助政府进行环境治理规划决策;为企业提供环保数据信息查询,环保治理咨询,环保服务推广;为公众提供环保信息查询与反馈的平台服务。通过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的环保信息公开,一方面服务于公众,提高环保部门功能与形象,另一方面通过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收集公众反馈的环保信息数据,可以帮助政府环境监测监管,更能通过舆情分析评估环境治理规划成效。

远景建设内容

1、全产业链的环保大数据平台建设

一是建立监测数据服务电商平台,通过电商化的服务模式,推动理顺市区(县)两级环保局、监测部门、监察部门、社会监测机构及社会监测需求方之间的关系,通过平台助推形成良性市场机制、为执法监督提供服务、为大数据平台提供监测数据支撑。

二是扩展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营信息平台功能,通过生态体系构建和增值服务,形成一个包含制造、研发、培育、生产、软件、硬件服务管理的综合平台,将平台相关的各生产要素、市场资源、客户群体、法律法规等环节串联成为一个完整产业体系的纽带和链条,向政府、企事业单位、服务供应商、设备供应商以及公众提供大数据应用与服务。

三是构建环境大数据分析众包模式,通过进一步扩展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功能,以未来实施的各类环境绩效综合服务作为总包需求,逐一分解各类数据分析、方案的分包,通过众包平台实现广泛的参与和资源整合。

2、构建数据运维服务体系

一是整合已有系统,形成面向各级政府部门的数据服务平台。根据管理需求,按需采集、整理和推送数据服务,形成合理的计价机制,形成有效的激励模式,不断推动服务平台升级完善。

二是按需开展生态环境监测物联网建设运维。通过PPP模式,开展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点、道路施工扬尘噪声自动监控站点、重点企业VOC自动监测站点、重点化工园区环境风险源自动监控站点等物联网建设运维工作。

三是整合共享其它部门的数据资源。努力整合国土利用现状、城乡规划、道路交通、气象水文、公共卫生、市政管网、工商法人、畜禽养殖、食品药监、生态状况监测等涉及生态环境状况的数据,夯实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库的数据资源。

3、推出数据服务的产品、打造环保大数据产业生态链

场景1:平台+政府部门

场景2:平台+行业企业

场景3:平台+公众

场景4:平台+行业企业+政府部门

场景5:平台+政府企业+公众

场景6:平台+政府部门+公众

3、平台运营方案

3.1运营主体

物联网公司(大数据公司)

3.2运营定位:

1、提升政府环境治理能力

环保物联网服务内容包括市级“一网一库一平台”、区县“一网一端一中心”和以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信息平台为核心的环投信息化系统,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市区两级环保部门和环投公司及其下属企业。

2、打造环保大数据产业生态链

3.3运营范围

1、政府治理

(1)运营市级“一网一库一平台”

“一网”是为市区两级环保部门提供自动监测一次数据服务和保障物联网信息传输通路畅通。

一是包括已建和拟建的共计约500个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污染源在线监测和生态遥感系统。

二是包括1000条市区两级环保局互联互通、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站点等连接的通信传输网络。

“一库”是为市区两级环保部门提供环境管理数据服务,同时可与其它政府部门开展数据交换和共享。

包括现有重庆市环境保护数据资源中心,及拟建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库。

“一平台”是为市区两级环保局提供政务业务软件服务和配套的网络硬件服务。

包括现有和拟建的市区两级环保政务、业务应用软件系统,传输交换网络设备、服务和存储设备及计算机机房等。

(2)运营区县“一网一端一中心”

区县“一网一端一中心”可视实际情况逐个商谈,暂不统一纳入运营。

(3)运营乡镇污水处理厂以及环投公司下属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平台及调度中心

运营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信息平台及调度中心

环投下属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平台及调度中心

2、环保大数据产业(该部分由杨军主稿)

·环保金融:环保信用评估、行业数据服务、企业金融大数据征信 ·互联网+环保:环保大数据开发平台、面向公众的环保大数据报告 ·企业环境信用体系

1、物联网公司作为生态环保大数据第三方平台,通过汇总环境质量数据、污染源数据、生态环境数据、环境管理数据,运营市级“一网一库一平台”,运营区县“一网一端一中心”,运营乡镇污水处理厂以及环投公司下属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平台及调度中心,打造环保基础数据库、数据服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统一大量纵横相连的环保业务系统,统一个系统间的业务数据标准格式、技术路线,从上至下构建数据运维中心,多维应用平台服,服务于政府、企事业单位。

2、依托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与环保系统内部数据,气象、水利、国土、农业、林业、交通、社会经济等部门数据,以及企业、个人等产生的社会数据,多层次、来源、结构的数据结合在一起,建立生态环境大数据基础标准体系,用标准化和管理生态环境大数据规范化:整合环保大数据资源,推动环保业务全流程数据管理,形成生态环境大数据的数据体系,以大数据为核心构建环保产业新业态。

数据公司) 生态环境监运营

保相关数据

数据、监用信息数数据、应急数据清理 数据归类

数据资产评估 数据运维服务

大数据运维

数据运维中心 信息平台 营平台

2、盈收来源

·财政资金补贴

·政府购买服务

《重庆市市级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

物联网公司 ?

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建设及产业化运营方案

业务逻辑图

资金流向图

股权结构图

环投公司 ?

自有资金 ?

或PPP 模式 ?

资金流 ?

收入: ?

1、财政资金补贴 ?

(营业外收入) ?

2、政府购买服务(市场行为) ? 代理业主服务(工程项目建设) ? ?

.一次数据服务 ? ? (监测) ? .数据研判服务(预测预警) ? ? .数据分析服务(规划、源解析等) ?

3、运营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信息平台以及环投下属企业管理信息平台 ?

4、市场商业化运作 ?

支出: ?

1、数据运维服务购买 ?

2、基础设施建设支出 ?

3、公司日常运维支持(人力、管理费用等) ?

离不开环境调查、环境数据分析、环境检验检测和环境监测等技术性服务,也离不开环境战略和政策研究、环境规划编制、环境标准评价指标制定、环境宣传教育、环境信息化等政府履职所需辅助性事项。因此,政府购买环境服务的范围理应包括环境治理绩效服务、环境技术性服务以及政府履职所需的环境类辅助服务等内容。

.代理业主服务(工程项目建设)

.一次数据服务(监测)

.数据研判服务(预测预警)

.数据分析服务(规划、源解析等)

(3)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信息平台以及环投下属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平台

物联网公司筹资建设,建成后负责运营,污水处理运营公司购买服务付费。

物联网公司筹资建设, 建成后负责运营,环投下属企业购买服务付费。

(4)市场商业化运作

例如政府、企事业单位发现污染源后,可在平台上就近采购污染源治理企业,搭建政府、企业降本增效模型等。

3、运营框架图

初始股权结构:

股权结构采取“合作伙伴+员工/顾问持股”的模式,其中:

1、控股以及参股企业:物联网公司为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的运营主体,其中环投公司以已有实物资产?新增实物资产?现金?软件著作权(要评估)?控股物联网公司(认缴金额不要太,股改前资金没有没有全部到位,需要减资),合资方以现金+资源作价参股物联网公司,共同注册成立有限责任制的物联网公司。

2、期权池的设立与大小:预留公司全部股份的 9%作为期权池,董事会在期权池规定的限额内决定给哪些员工发放以及发放多少期权,并决定行权价格。中国公司法框架下股权必须与注册资本 对应,因而无法预留股权。灵活的做法有以下三种: 一是由公司代持,多持有部分股权(对应于期权池),公司、员工签订合同,行权时由 A 公司向员工以约定价格转让。 二是员工持股平台。员工通过持股平台持有目标公司的股份。可避免员工直接持有公司股权带来的一些不便。中国上市前一般采用这个做法。

三是虚拟股票。在公司内部建立特殊的账册,员工按照在该账册上虚拟出来的股票享有相应的分红或增值权益。

3、联盟方主要由非股东性质的环保体系其他企业构成,联盟方不占有股份,采取会员制的方式加盟,分享自有数据、共享已有数据,作为物联网的后期增资扩股的优先候选对象。 3.4职能架构

污水处理运营公司 ? 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建设及产业化运营方案

业务逻辑图

资金流向图

股权结构图

? ?

物联网公司 ?

一致性协议 ? ? 或

基金设置 ?

通过出让股

权进行融资 ?

?

环保数据联盟 ?

环投公司 ?

?

参股 ?

环投下属企业 ?

联盟单位 ?

合作伙伴 ?

1、物联网事业部

物联网事业对内为公司物联网系统提供运维服务,对外承接政府、企业物联网项目工程施工。

2、大数据集中处理中心

大数据集中处理中心主要进行数据处理包含:数据清理、缺失值处理、数据选择、数据变换、数据的集成、数据消减、数据清洗评估,目的是为挖掘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提高挖掘分析效率,保障挖掘分析质量。

3、大数据分析中心

大数据分析中心主要利用企业掌握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挖掘与建模。针对不同企业以及企业不同阶段的个性化需求,恰当选择和灵活运用分析方法模型,为企业提供分析咨询报告帮助企业决策,给企业以更大的指导和借鉴。

4、大数据运维服务中心

大数据运维服务中心主要以提供大数据技术服务解决方案,维护数据应用系统的各项功能模块。

5、大数据工程技术中心

大数据工程技术中心主要依托于行业、领域科技实力雄厚的重点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或高校,拥有国内一流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设计和试验的专业人才队伍,具有较完备的大数据工程技术综合配套试验条件,能够提供多种综合性服务,与相关企业紧密联系,同时具有自我良性循环发展机制的科研开发实体。

6、大数据培训中心

大数据培训中心通过组织行业专家,定制行业大数据分析、行业技术咨询、行业大数据解决思路等培训课程,帮助行业人员学习国内外行业大数据方面最新技术知识,提高行业人员大数相关能力,促进行业大数据技术应用与创新。

(6)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

一是理清“政事关系”,原则上局机关各处室、直属单位的有关管理或技术管理职能不作调整,但具体项目建设、运行维护保障等事务性工作均委托大数据公司承担。这些工作主要包括:

大气处承担的200个噪声扬尘在线监测、VOC在线监测试点项目建设运维;

监测中心承担的214条次级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点建设和运维、全市监测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的建设和运维、空气质量预测预警平台建设和运维;

信息中心承担的全市环保物联网建设和运维;

监测处牵头、信息中心和监测中心等部门配合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有关大数据、物联网部分的内容;

以上工程项目建设或运营任务采取PPP或政府采购服务的方式委托。

二是要实现“数据定价”。对自动监测(监控)设备生产的数据进行定价,未来政府不再出资购买设备和工程实施等,转变为直接根据需求购买数据。

2、资金保障

一是初始资本金和启动运营资金保障。

二是有关专项资金改“拨”为“投”。将现有和未来国家、市财政的有关大数据、物联

网、污水处理厂信息平台、新建自动监测(监控)设备建设运维的资金划转到环投公司,由环投公司以投融资模式组织实施工程建设。

3、人事、经营授权保障

鉴于大数据公司为国有控股的混合制企业,且属于高新科技的创新型企业,需要充分保障其对高级人才引进、战略方向选择、薪酬制度建设等方面的自主权,以保证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创新活力。

6、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1投资估算

6.1.1 估算范围

各类系统硬件投入,软件的购买、数据库使用用以及服务器配备,日常运营费用等。

6.1.2 估算依据

1、设备购置价格主要依据厂商报价而定;

2、软件购置主要依据厂商报价而定;

3、类似工程造价指标。

6.1.3 估算说明

1、平台软件及设备费用

应用软件及平台支撑设备软件购置费用等根据厂家询价及类似工程编制。

2、预备费

按应用软件、设备购置费用、其他费用总和8%计列。

6.1.4 估算结果(见附件)

6.2资金筹措

全部由股东自筹

7、财务评价

7.1 评价依据

7.2 经营性收入测算

7.3 经营管理成本

7.4 财务基本报表

7.5 财务评价指标

7.6 盈利能力分析

7.7 敏感性分析

7.8 财务评价结论

8、风险分析

8.1 风险因素识别

8.1.1政策和管理风险

由于政策发生变化或管理水平不能适应市场经济而带来的风险。

8.1.2资金风险

如果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建设及运营资金供应不能按计划到位或者资金来源中断,将导致大数据平台建设延迟甚至被迫停工或中断;贷款利率变化导致融资成本升高带来的风险。

8.1.3质量风险

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核心不在于大,而在于如何将数据转化为生产力。由于环保大数据具有复杂、多样、多变、来源广泛等特点,数据质量将直接影响到环保大数据产品的质量和应用价值。

8.1.4安全风险

随着大数据的应用,环保业务渐渐表现为价值数字流的产生、交换、管理和应用,风险敞口增加,针对环保大数据的犯罪渠道愈加开放、成本愈加低廉,国外间谍或不法分子甚至可以通过窥探相关数据,批判或质疑我国政府的公开言论,威胁政府的权威性,数据安全问题的严重性愈发突出。

8.2 防范措施

通过风险控制的方式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提出降低风险发生可能性和减少风险损失程度和措施,以达到防范和降低风险的目的。

8.2.1政策和管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政策方面,2015年1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这是我国首次提出推行国家大数据战略。重庆在2013年就已提出了《重庆大数据行动计划》,鼓励发展大数据,“大数据”战略将会更加突出发挥重庆经济增长“倍增器”和发展方式的“转换器”双重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政府的职能转型,提升政府治理水平,故这方面风险不大。

从管理方面来看,要对现有管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挑选优秀中青年骨干送往进行针对性培养,使他们尽快成长。同时招聘,引进一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综合性人才。这样保证项目实施和今后的运营管理有充分的人才支撑。

8.2.2资金风险的防范措施

资金是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建设与产业化运营的基本条件。除银行贷款或社会融资外,应确保自筹资金部分的完整性,建立严格的财务监管制度,平台建设与运营资金专款专用。

8.2.3质量风险的防范措施

制订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加强重庆环保系统内的协调性,提高环保数据管理水平。制定完整的数据质量管理制度,全方面涵盖数据收集、数据存储到数据使用。在数据库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大数据意外情形,利用专门的数据提取技术和分析工具,扩展数据维度,培养专业的数据管理人才,以保证大数据的数据质量,从而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产品。

8.2.4安全风险的防范措施

要建立多层级的数据安全防范机制,一是要依托成熟的信息技术,加强网络安全、技术安全等方面建设,提升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的安全防范等级;二是完善管理制度,提升员工数据安全意识,形成相应的安全防范机制,防止人员恶意泄露数据资源;三是健全数据应用开发机制,明确重点领域数据库的范围,制定完善的重点领域数据库管理和安全操作制度,对重点数据进行脱敏处理,加强对重点领域数据库的日常监管。

9、社会效益分析

9.1 社会影响分析

重庆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建设与运营后,能够推动重庆大数据服务等新兴服务产业的发展,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增长,具有公益性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表9-1 项目社会影响分析表

表9-2 社会对项目的适应性和可接受程度分析表

也能满足需要,不会对市政设施形成负担。平台性质为新兴服务业项目建设,符合城市发展需要,对地区城市管理现代化有积极影响,不存在风俗习、宗教信仰、民族矛盾等问题。项目具有很好的社会互适性。

9.3社会风险分析

重庆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与运营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行业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标准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未对公众利益,特别是项目建设地的公众利益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不增加社会基础设施负担,不会产生和激化社会矛盾的因素。综上,该项目无社会风险。

9.4社会评价结论

重庆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与运营符合国家及重庆市对新兴服务业(大数据产业)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为重庆市发展大数据产业,打造大数据全产业链条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并创造更好的软环境,能推动重庆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整个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0、结论与建议

10.1 结论

1、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2)促进大数据技术应用领域转移;(3)是拓展企业创新机会。该项目的建设,一是政府、企业对大数据资源和技术工具化运用所引发的商业模式基本构成要素的创新;二是大数据资源和技术商品化催生的“大数据”产业链的形成,以及企业在

“大数据”产业链上的不同定位所引发的商业模式创新;三是基于“大数据”的行业扩张衍生的以连接、融合、跨界为特征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对环投的转型发展,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提升企业效益。

2、资金来源渠道可靠:总投资为38448万元,由股东自筹全资投入。平台运营资金有保障。

3、经济效益较好:详见投资估算表,五年收回投资成本。

4、社会效益较好:新公司的成立,对解决就业,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完善环保市场机制都要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头作用,社会风险小。

综上所述,项目实施具有明显的综合效益,建议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10.2 建议?

1、开展详细的市场调研,完善平台功能。

2、大力进行前期市场推广,尽快取得市场认可。

3、加强运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附件:乡镇污水处理运营方案(案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