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山东省畜禽良种体系建设的问题及建议

山东省畜禽良种体系建设的问题及建议

中国畜禽种业

2014.11动态

作者简介:张淑二(1977-),男,山东省章丘市人,硕士,高级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禽良种技术推广工作。

山东省畜禽良种体系建设的问题及建议

张淑二尹旭升翟桂玉胡洪杰(山东省畜牧总站

250022)

摘要:良种产业在畜牧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通过对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现状、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及举措。

关键词: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建议对策;山东省

“畜牧发展,良种先行”这句话形象的总结了畜禽良种产业在畜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发展现代种畜禽业,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选育、推广适应生产发展和市场需求的畜禽良种,是实现畜牧业有效发展的保障与基础,也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然要求。据统计,2012年山东省畜牧业总产值达2288.92亿元,占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0%,畜牧业已成为仅次于种植业的第二大产业,肉、蛋、奶产量及各主要畜禽存养量均居全国前列,山东已成为全国的畜牧发展大省,这都与全省大力发展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密不可分。现就山东省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分析如下:

1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现状

1.1

畜禽种质资源不断丰富,保护力度逐步增强

山东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适中,饲草资源丰富,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畜禽遗传资源,据摸底统计,全省地方畜禽品种由2005年的32个增加到现在的36个,列入省级保护名录的品种由1999年19个增加到现在的

36个,其中14个品种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省畜牧主管部门于2005年制定发布了《山东省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规划》,2012年制定发布了《山东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发展规划(2011~2015)》,对山东省挖掘、保护及开发地方畜禽品种指明了发展方向。多年来,通过政府投资、政企结合、企业、个人投资等多种方式,全省范围内先后建立35个畜禽资源保种场,5个资源保护区,其中8个保种场、2个保护区被列入国家级保种场和保护区,28个品种实现了保种场活体保种,3个品种实现了场区结合保种,保种形式呈现多元化格局。

1.2良种供应能力显著提高,推广应用不断增加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推进,畜禽种业企业发展迅速,且实力不断加强,种畜禽存养数量与质量均有较大提高,对山东省畜产品产量的增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全省共有种畜禽场1133家,其中猪的原种场62个,一级种猪场37个,二级种猪场312个,种公猪站100余家;禽类

的祖代鸡场23家,父母代鸡场487家。奶牛种公牛站1家,乳肉兼用牛及肉牛种公牛站1家,肉牛地方品种保种场9家,各类肉牛、奶牛纯繁场49家。原种、一级羊场16家,山羊、绵羊场36家。

为进一步加大良种的推广力度,国家在2006年启动猪、牛良种补贴项目,每年项目资金达5000多万元,可为广大农户提供免费猪精液350多万份,牛冷冻精液120多万剂。

2009年启动种羊的良种补贴,全省补贴种羊1500只,补贴

资金120万元。同时,山东省畜牧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启动了乳肉兼用牛良种冻精补贴项目,截至目前,已补贴资金近1100万元,补贴良种精液50余万剂,有效地解决了养殖户用种问题,调动了饲养户改良品种、饲养良种的积极性,大幅加快了畜禽良种化步伐,提高了生产效率。

1.3良种畜禽培育进程加快,财政科技支持加强

随着畜禽种业发展速度的加快,种业企业开始重视新品种的培育与挖掘,财政、科技的支持资金也逐年加大与倾斜,加快了畜禽新品种的培育进程。利用杂交育种技术培育成了鲁莱黑猪、文登奶山羊、牙山黑绒山羊、莱芜黑山羊等

5个新品种,鲁农1号与2号配套系,鲁禽1号配套系、凤

翔青脚麻鸡、凤翔乌鸡配套系等新品系16个,丰富山东省畜禽种质资源,更好的满足了种畜禽市场需求,为畜牧业生产提供了种质保障。

近年来,国家及省政府相关部门,均通过不同的项目形式,增加对畜禽良种生产、推广及研究方面的资金支持。畜牧业主管部门主要通过良种保护经费、良种补贴、良种工程建设等类项目扶持从事良种畜禽培育、生产及推广的企事业

3

动态

单位,科技财政部门则通过各类开发、研究项目支持各类畜禽品种种质资源的研究开发与利用。2014年全省筹集资金上亿元,大力支持科研单位及高等院校开展种质研发,深化种业体制改革,实施泰山学者种业人才团队支撑计划,这一系列举措都将有力促进山东省良种畜禽的培育速度,为全省畜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种质保障。

1.4种畜禽法律标准日益完善,依法管理理念不断增强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及相关法律的出台,山东省也制定相应的种畜禽管理办法。同时,还加强畜禽各品种的饲养、防疫、种畜禽场建设及品种标准的制定,逐步规范种畜禽场建设与管理,进一步细化种畜禽管理监督管理的内容,加强省内各类种畜禽,尤其牛、猪等良种的监测力度,遏制与打击无证生产和经营的不法行为。各级逐步建立种畜禽管理执法队伍,加强执法队伍的业务培训,增强执法人员法制理念,规范执法行为,促使种畜禽经营生产许可审批制度落到实处。

2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品种外化程度较高,地方品种开发程度不足

新品种培育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良种化程度低。现在饲养的绝大多数畜禽品种都从国外引进,本国的品种尤其是地方品种、培育良种仅有很小的市场份额。存在着重引进、轻创新,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从而进入了“引进-推广-衰退-再引进”怪圈,导致了产业发展的恶性循环。

2.2地方品种种质资源保护力度不够

人们不断变化的畜产品需求,特别是肉的品质要求正在逐渐显露出来。由于长期以来单纯追求产品专一化和高产化,对地方品种独特的资源特性和生态意义忽视,对其遗传资源重要性的认识不够,采用引入品种简单代替或盲目杂交改良,存在重引进、轻培育,重杂交、轻保护的现象。畜禽品种多样性的严重危机,威胁到未来人类用于遗传育种的基因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2.3各畜禽品种缺乏育种规划,改良效果降低

目前,各畜禽品种没有长期的可持续性的育种规划,部分品种即使有育种规划,也不具备持续性与可操作性,往往起不到培育新品种的目的。这导致各品种主要依赖国外进口,当前猪、禽的品种绝大部分已经外化,牛也是依靠种质进口改良国内品种,但随着遗传距离的减小,改良效果也在逐步降低。

2.4种畜禽产业化经营水平低

主要表现为底数不清,包括不同品种的数量、结构、分布以及供种能力的情况,在品种引进、培育、改良及良种体系的规划、布局、建设等工作中缺少详实的依据:层次不明,“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繁育结构层次不明;质量低劣,代次混乱的现象仍然存在;配套不全,良繁体系与畜牧业区域生产不配套,良繁体系内部构成不配套,原种场与扩繁场、扩繁场与商品场之间不相适应,造成种畜禽场的重复建设与空缺断层并存,种畜禽生产的过剩与紧缺同在:种畜禽生产企业经营机制转变迟缓,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产品与市场脱节,缺乏自我发展机制和活力。

3建议与举措

3.1优化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的资金投入机制

山东省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尚处于初级阶段,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在畜禽资源保护方面,要向保种场、资源场、保护区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予以倾斜,按照“分级负责、突出重点”的原则,不断完善本省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体系;在畜禽遗传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要优化畜禽良种繁育结构体系不仅注重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等数量的优化,更要注重育种技术及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的提高,同时鼓励各类畜禽良种经营企业参与畜禽资源的开发利用,自主培育畜禽品种,形成市场化、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在畜禽良种推广方面,加强良种推广服务机构建设,加大良种补贴的力度,增加享受补贴的畜禽品种和区县覆盖面;此外,还要投入资金完善人工授精体系建设,重点加强种畜站和畜禽繁改站建设,稳定精液生产,提高山东省畜禽良种自主供应优质精液的能力。

3.2完善畜禽良种质量监督和管理运行机制

首先,加强畜禽良种质量监督和检测体系建设,抓好养殖业的源头,及时淘汰低劣畜禽良种,有利于山东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二是继续加强畜禽良种执法队伍建设,依法规范省内畜禽良种市场,减少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维护养殖农户的利益。三是科学规划,严格畜禽进出口管理。畜禽新品种的引进是提高本省畜禽生产性能,培育新品种的重要途径,但必须经过畜禽主管部门的严格审批,控制进口总量,避免盲目引种和低代次畜禽品种的引进。畜禽品种出口的前提之一是要保证山东省畜禽遗传资源不会流失。

3.3加强畜禽良种的保护和培育力度

山东省是畜禽遗传资源较为丰富的省份,地方畜禽品种资源有繁殖力高、抗逆性强、耐粗饲等优良特性,在此基础上培育出高产、优质、低成本的畜禽良种是本省畜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畜禽育种的出路所在。一方面,立足现有品种,挖掘新的地方畜禽品种,形成“政府保种为主、民间保种为辅”的畜禽资源保护态势。把保种与开发利用相结合,

4

中国畜禽种业2014.11

动态

绒山羊免疫口蹄疫双价苗抗体消长情况观察

韩惠瑛1张艳红1师汇1马海利2

(1,山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030027;2,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030801)

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山西省动物口蹄疫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免疫程序的研究(051049)。

以保种促开发,开发促保种,打造地方特色畜禽品牌,搞好畜禽产业化经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山东省畜禽良种培育的科技水平。当今畜产品的竞争实质上是良畜禽良种和科技水平的竞争,而国内对某些畜禽品种的培育技术落后于人。因此,提高山东省畜禽育种科技水平迫在眉睫。而目前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鼓励大型畜禽良种企业和科研院校合作,是提高本省畜禽育种科技水平,逐步实现“自主育种为主,引种为辅”培育体系的现实途径。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主要侵害猪、牛、羊、骆驼、鹿等家畜和其他野生偶蹄动物。

本试验对绒山羊O-AsiaI口蹄疫双价苗免疫抗体消长情况观察,以期制定合理免疫程序。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动物

山西省某绒山羊场,随机选取12月龄免疫抗体为1:64以下的100只羊(曾经免疫过口蹄疫疫苗)和羔羊免疫抗体为1:16的100只羊作为试验动物。

1.2免疫接种及分组

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O-AsiaI型口蹄疫高效灭活双价疫苗,按照疫苗说明书操作。12月龄成年绒山羊、35~40日龄以下羔羊分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只。A、C组免疫2次,间隔30d,B、D组免疫1次,见表1。

1.3监测方法

采用口蹄疫液相阻断ELISA试验法进行O型、AsiaI型口蹄疫免疫抗体监测,所用试剂盒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提供。

1.4判断标准

按农业部规定的O、AsiaI型口蹄疫抗体≥1:64为合格。

1.5监测时间

各组于免疫前0d、免后每隔30d采血一次,每次每组采集30只羊,检测血清抗体,直到检测免疫抗体合格率低于农业部规定的70%。

2结果与分析

2.1成年绒山羊O-AsiaI型口蹄疫免疫抗体消长情况

成年绒山羊O-AsiaI型口蹄疫免疫抗体消长情况见表2、3。从表2、3中可以看出:免疫过口蹄疫疫苗的成年绒山羊,再次免疫时,无论O型还是亚I型,A组与B组绒山羊免疫保护期无明显差异,可以达到150d;在免疫后30d,平均免疫合格率达到100%,免疫效价呈现上升趋势,免疫后120d呈现下降趋势,而且下降很快,免疫后150d平均免疫合格率已经低于70%,低于农业部的规定;O型高于亚I型免疫抗体。

2.2绒山羊羔O-AsiaI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抗体消长情况

绒山羊羔O-AsiaI口蹄疫免疫后免疫抗体消长情况见表4、5。从表4、5中可以看出:羔羊没有免疫过口蹄疫疫苗,

表1成年绒山羊、羔羊免疫分组

5

中国畜禽种业

2014.1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