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黄蒽醌

大黄蒽醌

大黄蒽醌
大黄蒽醌

大黄蒽醌

邓文海3090343207

(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09-2班)摘要:根据国内外文献检索,综述对大黄蒽醌类成分的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证实,大黄蒽醌类成分除了具有泻下作用外,还有抗菌消炎、抗病毒、抗癌、保肝利胆、促智、抗衰老和延缓肾衰进程等作用。这些研究对大黄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大黄蒽醌;药理活性;作用机理

大黄为传统中药,药理作用广泛,临床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1 化学成分

据研究,现已从大黄中分离得到蒽醌、二蒽酮、芪、苯丁酮、单宁、萘色酮等不同种类的80多种化合物,大体上分为蒽醌类、多糖类、鞣质类。蒽醌类含量为3%~5%,分为游离型与结合型。游离型有大黄酸(rhein)、大黄素(emodin)、土大黄素(chrysaron)、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异大黄素(isoe modin)、大黄酚(chysophanol)、虫漆酸D(laccaic acid D)等[1]。结合型主要包括蒽醌苷和双蒽醌酮苷。双蒽醌酮苷中有番泻苷A,B,C,D,E,F[2]。

2 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理

大黄为我国传统中药,以泻下、健胃著称于世,公认其有效成分为大黄蒽醌类。近年来,随着对大黄研究的深入,发现大黄蒽醌还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抗癌、保肝利胆、促智、抗衰老和延缓肾衰等作用。

抗菌消炎作用:大黄对多种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G+和G- 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葡萄球菌、淋双球菌最敏感。对无芽苞厌氧菌的作用以对脆弱类杆菌,多形拟杆菌的抗菌活性最强,对产黑素普雷沃氏的抗菌活性较强。对多种真菌、溶组织阿米巴原虫也有抑制作用。大黄不仅本身具有

广谱抗菌作用,还对其它抗菌药物有协同增效作用,且不易产生耐药性。主要的抗菌成分为:3-羧基大黄酸、羟基芦荟大黄素、羟基大黄素,以芦荟大黄素最强,有效抑菌浓度为1.5~25μg /ml。目前已知的抗菌机制为:抑制菌体糖及糖代谢中间产物的氧化、脱氢、脱氨,并能抑制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3]。

苟氏等[4]实验证明,大黄中所含的蒽醌类即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皆对胃幽门螺旋杆菌(HP)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证明无抗菌作用的某些成分(如大黄酚)对(HP)的生长也有抑制作用。

动物实验已经证实大黄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大黄素可明显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趾肿胀及醋酸引起的大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并呈量效正相关性。在ip20~40 mg/kg,能明显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急性胸膜炎对炎症早期的渗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和白细胞游走等[5],研究显示,大黄酸可显著抑制巨噬细胞内白三烯B4、白三烯C4的生物合成,其IC50值分别为0.44 μl/L和2.78 μl/L;大黄酸还可显著抑制内毒素激发的巨噬细胞内钙升高,并促进细胞内c-AMP水平提高[6]。因此认为大黄酸显著影响世噬细胞脂类炎性介质活化过程,可能是大黄抗炎作用机理之一。

抗病毒作用大黄对多种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可减少病毒感染,即使是耐药性病毒,加用大黄后,其ED50也明显增加。大黄通过诱生IFN-γ,对流感病毒、肝炎病毒、伪狂犬病毒等均有灭活作用,对病毒颗粒有直接杀灭作用。大黄对艾滋病(AIDS)病毒HIV-RT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比治疗AIDS的首选药AZTTP(AZT的三磷酸化物)还要强。近年来研究还表明,大黄对霍乱毒素有对抗作用。

研究提示大黄醇提液具有抗CVB3病毒及保护心肌的作用。Andersen等对多种蒽醌及其衍生物进行抗病毒筛选,结果显示,具有羟基和甲基取代的

大黄素型蒽衍生物对膜病毒如:疱疹性口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HSV-1,2)、副流感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另一研究表明,芦荟大黄素对带状疱疹病毒、假狂犬病毒、流感病毒有灭活作用。电子显微镜复制检验发现,HSV膜受到部分破坏。因而提示了大黄蒽醌类对膜病毒有直接的杀灭作用。大黄素在光照影响下,对HSV-1显示较强的灭活作用,它的衍生物对人巨噬细胞病毒也有抑制作用[7]。

泻下作用大黄具有泻下作用,用于治疗大便燥结、热结便秘,一般在用药6~19 h可排出稀便。大黄可提高结肠中段和远端能力,增加肠推动性运动,使肠蠕动亢进,抑制大肠水分吸收,刺激肠粘膜分泌,促进排便。

实验证明,大黄泻下成分约20种,包括蒽醌类和二蒽酮类以及它们的苷类,其主要有效成分为番泻苷,以番泻A作用最强。其配糖体无泻下作用,但可保护苷元在胃内不被水解和氧化,将其输送至大肠而发挥泻下作用。周氏等[8]认为番泻苷水解后生成大黄酸蒽酮有以下药理作用:具有胆碱样作用,可兴奋肠道平滑肌上的M受体,使肠蠕动增加;抑制肠细胞膜上Na+-K+-ATP酶,阻碍Na+转运吸收,使肠内渗透压增高,保留大量水份,促进肠蠕动而排便。

抗癌作用大黄具有独特的对癌细胞的“多药耐药性”(MDR)的作用,可通过对癌细胞的氧化、脱氢作用及酶酵解作用,逆转癌细胞的MDR。大黄能部分逆转人乳腺癌细胞对阿霉素的抗药性,增加罗丹明123在癌细胞中的蓄积。大黄可通过降低P-糖蛋白的功能和表达,提高抗癌药物在癌细胞中的浓度而增强抗癌效应。

有研究表明,大黄抗癌作用的主要成分为游离蒽醌衍生物和糖类。蒽醌类衍生物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呼吸和物质代谢,抑制DNA、RNA的生物合

成达到抗癌作用。大黄素和大黄酸对体外培养的宫颈癌细胞、小鼠黑色素瘤细胞、乳腺癌细胞和腹水癌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大黄素是某些激酶的强抑制剂,对活化致癌基因有选择性抑制作用。例如,大黄素对磷酯酰肌醇3激酶的IC50为3.3 μmol/L,对肌浆球蛋白链激酶的IC50为8 μmol/L,而100 μmol/L 的大黄素对正常细胞激酶影响很少。人们曾一度用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等作为抗MDR剂,但因药物本身ADR大而不能推广应用。而大黄素为较理想抗癌生化调节剂,除能逆转棘手的MDR外,与5-Fu、顺铂、丝裂毒素C、氨甲蝶呤、阿霉素等合用,还可产生协同增效作用,可增强对黑色素瘤、EAC、人肺癌A549的细胞分裂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增强对人肝癌BEL7402的细胞毒作用,对癌基因HER-2/NCU过表达的肺癌细胞产生协同杀灭作用[9]。

保肝利胆作用动物实验和临床应都证实大黄具有保肝利胆作用。其机理是:大黄可促进胆汁、胆汁酸和胆红素分泌,解除胆道括约肌痉挛,增强十二脂肠和胆管舒张,疏通胆道和微细胆小管内瘀积的胆汁;大黄对病毒有明显的抑制和灭活作用,它在肝细胞中起着类似库氏细胞的吞噬作用,从而使肝细胞的炎症消失,肝细胞得以保护。

大黄可通过对肝线粒体呼吸链电子传递和呼吸链复合体Ⅰ、Ⅱ的抑制(大黄酸和大黄素IC50分别为31.5 μg/ml、48.8 μg/ml)以及对琥珀酸脱氢酶和氧化酶的抑制(大黄素IC50为1.25 μg/ml),使肝细胞糖元及RNA含量明显上升,促进肝血循环,改善肝的供血、供氧功能,减轻FR对肝的损伤,促进肝细胞的恢复和再生。这是大黄利胆保肝的药效学基础。吴氏等[10]证实,大黄水提物和醇提物对小鼠离体肝脏体外培养过氧化物脂质(LPO)的生成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大黄水提物可明显抑制阿霉素肝损伤和D-半乳糖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肝脏LPO的升高。大黄素100 mg/(kg.d),ig连用7 d,使CCl4致急性肝

损伤的ALT由191.32 μg下降至178.1 μg,使MDA(丙二醛)由2.209 nmol/L 下降至1.194 nmol/L(P<0.01),SOD由44.8 ng/mg上升至47.89 ng/mg(P<0.05)[11]。大黄蒽醌对肝细胞色素P450(CYP450)有较强抑制作用(ip大黄素42.4 mg/kg,使CYP450下降41.7%;ip大黄酸47 mg/kg,使CYP450下降51.9%;ip芦荟大黄素40 mg/kg,使CYP450下降66.3%),并可延缓还原型辅酶CYP450的还原作用,消除循环障碍,增加肝血流量,展氏[12]采用40%的四氯化碳给大鼠皮下注射诱导肝纤维化,并以大黄素的小、中、大剂量(20,40,80 mg/kg)干预,测量相关指标或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显示,大黄素对大鼠肝纤维化具有治疗作用。

已有研究表明,大黄素能抑制人胚肾成纤维细胞(KFB)增殖并能通过促进cmyc蛋白的高水平表达诱导细胞发生凋亡[14],抑制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纤维连接蛋白(FN);可降低AngⅡ诱导的KFB分泌AAI1活性[15];能抑制细胞cmyc基因的表达和阻断细胞增殖,而且大黄素能明显减少系膜细胞上纤维连接蛋白的沉积,减少了细胞基质的产生;能抑制肾脏肥大,减轻肾小球高滤过,减少蛋白尿,调解脂质代谢紊乱,抑制细胞外基质增加[16]。大黄素在体外还能抑制MC产生IL6[17]。大黄对炎症因子作用的抑制效应以及抑制MC 产生IL6的作用,是大黄治疗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及延缓慢性肾衰进展的主要作用机理。进一步研究证实大黄中的蒽醌类能抑制亢进状态细胞的代谢,在减轻细胞耗氧量的同时,还对肾脏系膜细胞DNA及RNA的合成有影响。从而减少肾硬化,延缓肾衰竭。有研究认为大黄酸可以逆转GF-1诱导的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肥大,抑制TGF-1刺激的ECM合成。这可能是大黄酸预防或改善糖尿病肾脏病变,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作用之一[18]。

参考文献:

[1]黄泰康.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228228.

[2]蔡永敏.最新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M].北京:华厦出版社,1999:125129.

[3]温枫.大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山西中医,2000,6(3):5354.

[4]苟奎斌,孙丽华,娄卫宁,等.大黄4种蒽醌类化合物抑制幽门螺杆菌结果比较[J].中国药学杂志,1997,32(5):278278.

[5]祁红.大黄素的抗炎作用[J].中草药,1990,30(7):522522.

[6]倪弘,薛小平,杨秀竹,等.大黄酸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炎性介质活化的作用机理[J].天津中医,2001,18(1):3536.

[7]马永涛,玄延花,曹东铉.大黄醇提液抗柯萨奇B3病毒的初步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1,8(5):308309.

[8]周金黄,王建华,刘干中.世纪之交:现代中药药理学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药理学通讯,1999,16(3):67.

[9]姜晓峰,甄永苏.大黄逆转肿瘤细胞多药抗药性作用[J].药学学报,1999,34(3):164164. [10]吴英良,曹颖林,时向群,等.大黄对小鼠肝脏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1996,21(4):240242.

[11]郭美姿,徐海荣,李孝生.大黄酸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J].中医药研究,2002,18(1):[12]展玉涛,李定国,魏红山,等.大黄素对大鼠肝纤维形成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4):276-276.

[13]郭丹杰,徐成斌,陈源泉.大黄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1996,35(3):157159.

[14]刘冠贤,叶任高,谭志明,等.大黄素对狼疮性肾炎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3):196198.

[15]陈高翔,屈遂林,方勤.大黄素对人成纤维细胞产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影响[J].交通医学,2000,14(6):576580.

[16]王军,鲁盈,杨汝春,等.大黄素防治糖尿病大鼠早期肾损伤的实验研究[J].浙江医学,2000,22(12):723726.

[17]胡伟新,刘志红,黎磊石.炎症因子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大黄素的抑制作用[J].

中国实验临床学杂志,1994,6(2):2024.

[18]郭啸华,刘志红,戴春笋,等.大黄酸抑制TGF-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肥大及细胞外基质产生[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1,10(2):101105

实验四--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实验四大黄中游离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一、概述 植物来源:大黄系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大黄记载于《神农本草经》等许多文献中,具有泻下、健胃、清热解毒等功效。自古以来,大黄在植物性泻下药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一味很早就被各国药典收载的世界性药材。 功效:大黄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其抗菌、抗感染及抗肿瘤活性有效成分主要为蒽醌类衍生物,如:大黄酸、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止血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大黄酚;泻下的有效成分是结合型的蒽苷类。蒽醌类衍生物占大黄总化学成分的3%~5%,该类成分少部分以游离状态存在,大部分与葡萄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此外,大黄还含有鞣质等多元酚类化合物,含量在10%一30%之间,具止泻作用,与蒽苷的泻下作用恰恰相反。 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及物理性质大黄中含有多种游离的羟基蒽醌及其与糖所形成的苷类化合物,已知的游离羟基蒽醌主要有以下5种化合物。 大黄酸(rhein),C15H806,黄色针晶,m.p321—322℃(330℃分解),UVλmax431,258,231,204。可溶于碱水,微溶于乙醇、苯、三氯甲烷、乙醚和石油醚,不溶于水。 大黄素(emodin),C15H1005,橙黄色针晶(乙醇),m.p256—257℃。UVλmax436,289,266,253,222。可溶于碱水,微溶于乙醚、三氯甲烷,不溶于水。 芦荟大黄素(aloe emodin),橙色针晶(甲苯),m.p223~224℃。UVλmax429,287,254,225,202。可溶于乙醚、苯及碱水,不溶于水。 大黄素甲醚(physcion),砖红色单斜针状结晶(苯),m.p205—207℃。溶于苯、三氯甲烷及甲苯,不溶于甲醇、乙醇、乙醚和丙酮,不溶于水。 大黄酚(chrysophano1),C15H1004,橙黄色针晶(乙醇或苯),m.p195—196℃。UVλmax429,287,256,225,202。可溶于丙酮、三氯甲烷、苯、乙醚和冰醋酸和碱水,微溶于石油醚,不溶于水。 大黄酸葡萄糖苷(rhein 8-monoglucoside),黄色针晶。m.p266—267℃。 大黄素葡萄糖苷(emodin monoglucoside),橙色针晶(甲苯)。m.p190—191℃。 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aloeemodin monoglucoside),黄色针晶。m.p235℃。 大黄酚葡萄糖苷(chrysophanol monoglucoside),橙色针晶(甲苯)。m.p239℃。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实验报告)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一、实验目的 (1)熟悉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2)掌握pH梯度提取法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3)学习蒽醌类化合物鉴定方法 二、实验器材 材料及试剂:大黄粗粉、浓硫酸、NaHCO3、Na2CO3、NaOH、浓盐酸、乙酸乙酯、石油醚、乙醚、普通滤纸、薄层层析硅胶板(2.5 cm×10 cm)、广泛PH试纸、剪刀、铅笔、尺子、点样毛细管、样品管等。 仪器:500mL圆底烧瓶、球形冷凝管(30cm)、橡皮管、烧杯、滴管、层析缸(广口瓶)、250mL分液漏斗、布氏漏斗、抽滤瓶、水浴锅、集热式磁力搅拌器、磁子、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铁架台等。 三、实验原理 大黄为蓼科植物,味苦,性寒,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等功效。其主要成分为为蒽醌化合物,含量约为3%~5%,大部分与葡萄糖结合苷,游离苷元有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等。其中,大黄酸具有羧基,酸性最强;大黄素具有β-酚羟基,酸性第二;芦荟大黄素连有羟甲基,酸性第三;大黄素甲醚和和大黄酚的酸性最弱。根据以上化合物的酸度差异,可用碱性强弱不同的溶液进行梯度萃取分离。 大黄酸R1=H R2=COOH 大黄素R1=CH3R2=OH 芦荟大黄素R1=CH2OH R2=H 大黄素甲醚R1=CH3R2=OCH3 大黄酚R1=CH3R2=H

四、实验内容 大黄素的提取、分离流程图 大黄粗粉10g 20%H2SO4 150 ml 加热1h, 抽滤、干燥 滤饼 150ml乙醚回流提取1 h 乙醚层 水层(紫红色)乙醚层 HCl 3 大黄酸沉淀(粗品) 水层(红色)乙醚层 HCl 0.25% NaOH 大黄素沉淀(粗品)水层(红色) 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沉淀(混合物) 具体操作步骤 1. 游离蒽醌的提取 (1)酸水解:称取大黄粗粉10g,加20%H2SO4水溶液150mL,在水浴上加热1小时,放冷,抽滤,滤饼用NaOH溶液洗至近中性(pH约为6),于70℃干燥后,研碎,置25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乙醚150mL回流提取1小时(调45℃,回流即可),得到乙醚提取液。 (2)蒽醌类成分的提取:乙醚提取液经薄层层析检查有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

大黄蒽醌

大黄蒽醌 邓文海3090343207 (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09-2班)摘要:根据国内外文献检索,综述对大黄蒽醌类成分的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证实,大黄蒽醌类成分除了具有泻下作用外,还有抗菌消炎、抗病毒、抗癌、保肝利胆、促智、抗衰老和延缓肾衰进程等作用。这些研究对大黄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大黄蒽醌;药理活性;作用机理 大黄为传统中药,药理作用广泛,临床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1 化学成分 据研究,现已从大黄中分离得到蒽醌、二蒽酮、芪、苯丁酮、单宁、萘色酮等不同种类的80多种化合物,大体上分为蒽醌类、多糖类、鞣质类。蒽醌类含量为3%~5%,分为游离型与结合型。游离型有大黄酸(rhein)、大黄素(emodin)、土大黄素(chrysaron)、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异大黄素(isoe modin)、大黄酚(chysophanol)、虫漆酸D(laccaic acid D)等[1]。结合型主要包括蒽醌苷和双蒽醌酮苷。双蒽醌酮苷中有番泻苷A,B,C,D,E,F[2]。 2 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理 大黄为我国传统中药,以泻下、健胃著称于世,公认其有效成分为大黄蒽醌类。近年来,随着对大黄研究的深入,发现大黄蒽醌还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抗癌、保肝利胆、促智、抗衰老和延缓肾衰等作用。 抗菌消炎作用:大黄对多种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G+和G- 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葡萄球菌、淋双球菌最敏感。对无芽苞厌氧菌的作用以对脆弱类杆菌,多形拟杆菌的抗菌活性最强,对产黑素普雷沃氏的抗菌活性较强。对多种真菌、溶组织阿米巴原虫也有抑制作用。大黄不仅本身具有

天然药物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素

(1)列出该天然药物的结构,并指出你所列举的天然药物属于哪种结构类型? 大黄素是一种蒽醌类化合物类化合物,化学式:C15H10O5。大黄素为蓼科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茎和根或掌叶大黄的根茎。 (2)结合课程中所学及结构分析,探讨一下你所列举的药物一般可从天然药用植物中采用何种提取和分离方法获得? 大黄素主要从虎杖、大黄等天然药材中获得,其他植物如何首乌、决明子、首乌藤等天然植物中也有存在。 用虎杖提取大黄素时可用乙醇作溶剂提取,可用薄层层析法分离或者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用大黄提取大黄素时可先用回流法提取,用溶剂提取法根据其特性分离。以大黄举例: 从大黄中提取分离大黄素(举例):

提取原理:大黄其主要有效成分为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蒽醌类化合物 ,其中大部分为结合的蒽醌,少量为游离的蒽醌。在做乙酸乙酯提取液一步时用回流提取法,因为大黄成分提取稳定,所以可用回流提取法提高效率。(也可用渗漉法,但是操作时间较长。) 分离原理:结合的蒽醌故弱酸性,能溶于水、乙醇、碳酸氢钠溶液,但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很小。游离的蒽醌易溶于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其中,大黄酸性﹥大黄素酸性﹥芦荟大黄素酸性﹥大黄素甲醚与大黄酚的酸性。可以根据“相似者相容”原理根据以上化合物的酸度差异,可用碱性强弱不同的溶液进行梯度萃取分离。 大黄素提取分离流程图: (3)你所列举的药物主要临床应用是什么?临床上有哪些药用剂型?

大黄素在肠内易于吸收,常用于治疗便秘,治疗肠梗阻,术后肠功能恢复,肠道准备等。大黄素对抑菌有着很好的作用,它对很多细菌如各种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多种菌种皆有抑制作用。在临床上,用大黄素还应用于纯品治疗肿癌,主要用于白血病、胃癌等肿瘤等。 大黄素有栓剂、洗剂、片剂、胶囊等口服剂型。亦有人把它制成注射剂,用于肌肉和静脉注射。 (4)在资源获得,临床使用等方面有何优势,或者是否存在问题或不足? 大黄素从虎杖大黄等药材中皆能提取,与其他珍贵药物相比更容易获得且疗效显著。大黄素如果在使用中用量适当不会引起不良反应,长期口服可能引起甲状腺瘤性变肝细胞变性等,故不宜久服。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大黄中游离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蒽醌苷元的提取方法--双相酸水减法 2.掌握梯度PH萃取法提取分离大黄中各种蒽醌苷元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3.掌握羟基蒽醌类化合物的颜色反应及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提取原理 双向酸水解法,为一相与酸水不相互溶的有机溶剂,另一相为酸水,加热回流水解的方法。由于大黄中的羟基蒽醌类化合物多以苷的形式存在,所以首先要将苷水解成苷元,本实验选用硫酸和乙酸乙酯作为双向酸水解的溶剂,采用加热回流方法,提取大黄药材中的游离蒽醌类化合物。根据苷元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醚、乙酸乙酯等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性质,即在加热回流提取过程中,稀硫酸可将蒽醌苷元水解成苷元,游离出来的蒽醌苷元随即溶于乙酸乙酯中,从而将蒽醌苷元提取出来。 2.分离原理 pH梯度萃取法羟基蒽醌类化合物酸性强弱不同,用pH梯度法进行分离。具有羧基或多个β位酚羟基的蒽醌可溶于5%碳酸氢钠溶液;具有一个β位酚羟基的蒽醌可溶于5%碳酸钠溶液;只具有α位酚羟基的蒽醌,酸性弱,只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以分离酸度不同的蒽醌苷元。也可利用游离蒽醌的极性不同,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 (1)大黄中游离蒽醌的酸性强弱顺序大黄酸(-COOH)>大黄素(β酚-OH)>芦荟大黄素(醇-OH)>大黄素甲醚(-OCH3)≈大黄酚(-CH3) (2)大黄中游离蒽醌的极性大小顺序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 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酸性相近,但极性不同,可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

三、实验方法 四、 1.总蒽醌苷元的提取、分离工艺流程 大黄药材(粗粉)50g 乙酸乙酯提取液药渣去除下层酸水层,再用蒸馏水水洗2次(50ml/次) 直至乙酸乙酯层pH值呈中性 乙酸乙酯提取液 碱水层乙酸乙酯层 滴加浓盐酸,调节pH=2,放置 5%Na2CO3溶液萃取三次(40ml/次) 沉淀物(黄色结晶或 黄色絮状沉淀)碱水层 沉淀过滤,冰醋酸精制滴加浓盐酸,调节溶液萃黄色结晶(大黄酸)沉淀物(橙色结晶或40ml/次) 橙色絮状沉淀) 沉淀过滤,碱水层 丙酮精制 橙色结晶(大黄素)节pH=2 沉淀物 (橙色絮状沉淀)黄色沉淀物乙酸乙酯层 沉淀过滤,乙酸乙酯精制硅胶柱色谱 黄色针晶洗脱剂为石油醚(60-90℃) (芦荟大黄素)-乙酸乙酯(15:1) 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混合物2.总蒽醌苷元的提取 大黄粗粉50g,置500ml烧瓶中,加20%硫酸溶液100ml和乙酸乙酯250ml,水浴回流提取2h,放置,冷后过滤,残渣弃去,乙酸乙酯提取液置分液漏斗中,分出酸水层,乙酸乙

大黄蒽醌化合物综述

关于大黄蒽醌类化合物研究的综述 中 药 化 学 课 改 实 验 科 目 单位:安徽中医学院 班级:09中药(1)班 组别:第3组 成员:李明星,李友连,刘军,刘长倩,鲁守芽,庞秀秀 中药化学教研组 2012年6月1日

关于大黄蒽醌化合物的研究 李明星,李友连,刘军,刘长倩,鲁守芽,庞秀秀(09中药(1)班第三小组) [摘要]主要介绍大黄中蒽醌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几种主要提取分离技术以及蒽醌类化合物的检识鉴定等。 [关键词]大黄;蒽醌类化合物;药理作用;提取分离技术;检识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Reg)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根和根茎,本品性寒、味苦,具有攻积导滞、泻火、凉血、活血祛淤、利胆退黄等功效[[1],是常用中药之一。大黄所含成分大体上可分为蒽醌类、多糖类、鞣质类、蒽酯类[2],而蒽醌类物质是其疗效的主要组成成分,故对其研究颇多,这些蒽醌类物质主要有: 大黄酸(1,8-二羟基-3-羧基蒽醌,Rhein); 大黄素(1,3,8-三羟基-6-甲基蒽醌,Emodin); 芦荟大黄素(1,8-二羟基-3-羟甲基蒽醌,Aloe-emodin); 大黄酸(1,8-二羟基-3-甲基蒽醌,Chrysophanol); 大黄素甲醚(1,8-二羟基-3-甲氧基-6-甲基蒽醌,Physcion)其结构式:

本文将对大黄的主要有效成分蒽醌类化合物进行详细综述。 1、大黄蒽醌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泻下作用。大黄是中医中传统的泻剂之一,大黄素和番泻苷等是致泻的主要成分。有研究表明大黄中的葱醒类衍生物具有明显的导泻作用[3]。 2、保肝利胆作用。大黄还有利胆的作用, 增加肝胆汁流量, 促进排胆, 松弛奥狄括约肌, 结合大黄广谱的抗菌、消炎、抗毒作用, 可用于治疗胆系感染、胆石症。大黄的利胆保肝、解毒,促进肝细胞修复,以及促进肠道对毒物的排除等作用,为治疗胆道疾患、病毒性肝炎等病症提供了药理学基础[4]。 3、止血作用。大黄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脆性,促进骨髓制造血小板,缩短凝血时间,见效快[5]。 4、抗肿瘤作用。大黄的抗瘤谱较广,研究较多的是抗瘤机制。主要

大黄总蒽醌综述

关于大黄总蒽醌类化合物研究的综述

1 大黄总蒽醌类化合物的研究 【摘要】主要介绍了大黄的主要有效成分、大黄中总蒽醌类的提取分离工艺、总蒽醌类的检识鉴定及质量评价等内容的相关研究,并比 较了大黄总蒽醌的各种提取分离工艺。 【关键词】大黄,总蒽醌,提取分离,含量测定 大黄为常用中药之一,系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大黄味苦,性寒,具有泻下攻击,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之功效。现代化学研究证明大黄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蒽醌类化合物;其常用的提取方法有水提法、乙醇提法等。近年来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的提取分离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有不少学者将其用于大黄有效成分总蒽醌的提取与分离,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技术也正在逐渐被应用于中药的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当中,其中包括微波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法等。我们知道,中药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其所含有效成分含量的多少,有效成分又以其在有效部位含量最多。因此对大黄有效部位有效成分含量的研究对于大黄药材的质量评价有借鉴意义。现介绍如下:1、大黄化学成分的研究: 大黄化学成分复杂,化学结构已被阐明的至少已有136种,但其主要成分为蒽醌类化合物,总含量在2%~5%,其中游离的羟基蒽醌类化

合物只占1/10~1/5,主要为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酸等,为大黄的主要抗菌成分。 2 结合性蒽醌衍生物为游离蒽醌的葡萄糖苷(即大黄酚葡萄糖苷、大黄素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大黄酸葡萄糖苷等)和双蒽酮苷类,系大黄的主要泻下成分,其中双蒽酮苷为:番泻苷A、B、C、D、E等。番泻苷A与番泻苷B互为异构体;番泻苷C与番泻苷D互为异构体。此外尚含有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双葡萄糖苷。 此外大黄亦含有鞣质类化合物约5%,其中有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酸、d-儿茶素及大黄四聚素等,为收敛止血有效成分。 2、大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研究: 2.1 煎煮法(水提法): 煎煮法为大黄有效成分的传统提取方法,由于游离蒽醌类的极性小,故用煎煮法对游离蒽醌类成分的提取效果不佳;而其结合蒽醌苷类极性较其苷元较大,故可用水提取。「1」金幼兰等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大黄药材煎煮条件进行优选,结果显示以8倍量的水浸泡半小时,煎煮10min效果最好;「2」金波等研究发现,加15倍量水,重沸3次煎提,每次20min即可将大黄蒽醌类成分完全提取。然而由于煎煮法可以将许多杂质同时煎出,故在对其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时操作比较复杂。 2.2 醇提法: 由于大黄中活性成分的极性分布很广,因此就总蒽醌类的提取而言,醇提法的效率要明显高于煎煮法。目前较常用的醇提法有乙醇回流法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研究2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研究 杨航 (大理大学药学与化学学院,大理 671000) 摘要:大黄主要成分有蒽醌及其苷类、蒽酮及其苷类、二苯乙烯类、多糖类、鞣质类等,本文主要对大黄中蒽醌类衍生物的化学结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开发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大黄;化学结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开发前景 Studies on the constituents of the Chinese rhubarb Yang Hang (Dali University of pharmaceutic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Dali 671000) Abstract: the main ingredients of rhubarb anthraquinone glycosides, anthrone and glycosides, two styrene, polysaccharides and tannin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thraquinone derivatives inrhubarb hemicalstructure,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development rospect prospect. K ey words: Rhubarb; chemical structure; pharmacological ac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prospect. 引言:蒽醌类成分包括蒽醌衍生物及其不同程度的还原产物,如氧化酚、蒽酚、蒽酮、及蒽酮的二聚体等。天然存在的蒽醌成分在蒽醌母核上常被羟基、羧甲基、甲氧基和羧基取代。以游离形式及与糖结合成苷两种形式存在于植物体内;羟基蒽醌衍生物有大黄素型和茜草素型,大黄中蒽醌成分多属大黄素型。本文主要对有效成分进行综述。 1.大黄主要化学成分 主要为蒽醌衍生物,总量约3%一5%,大部分为结合状态,是泻下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蒽醌苷和双蒽醌苷。蒽醌苷类有大黄酸一8一葡萄糖苷(rhein一mono一β一Dglueoside)、大黄素甲醚葡萄糖苷(physeionmonoglueoside)、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aloe一emodin一nionoglu一eoside)、大黄酚葡萄糖苷(ehsophanoln;onoglueoside),双蒽醌类有番泻苷A及B (sennosideA及B)、番泻苷C(sennosideC)及番泻苷E和F等。游离型苷元有大黄酸(rhein)、大黄酚chrysophanol)、大黄素(emodin)、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eion)等。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实验报告)

陈羽迪2012332870002 12生物制药(1 )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蒽醌苷元的提取方法—双相酸水解法。 2.掌握梯度PH萃取法提取分离大黄中各种蒽醌苷元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3.掌握羟基蒽醌类化合物的颜色反应及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二、实验器材 材料及试剂:大黄粗粉、浓硫酸、NaHCO3、Na2CO3、NaOH、浓盐酸、乙酸乙酯、石油醚、乙醚、普通滤纸、薄层层析硅胶板(2.5 cm×10 cm)、广泛PH试纸、剪刀、铅笔、尺子、点样毛细管、样品管等。 仪器:500mL圆底烧瓶、球形冷凝管(30cm)、橡皮管、烧杯、滴管、层析缸(广口瓶)、250mL分液漏斗、布氏漏斗、抽滤瓶、水浴锅、集热式磁力搅拌器、磁子、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铁架台等。 三、实验原理 大黄为蓼科植物,味苦,性寒,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等功效。其主要成分为为蒽醌化合物,含量约为3%~5%,大部分与葡萄糖结合苷,游离苷元有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等。其中,大黄酸具有羧基,酸性最强;大黄素具有β-酚羟基,酸性第二;芦荟大黄素连有羟甲基,酸性第三;大黄素甲醚和和大黄酚的酸性最弱。根据以上化合物的酸度差异,可用碱性强弱不同的溶液进行梯度萃取分离。

大黄酸R1=H R2=COOH 大黄素R1=CH3R2=OH 芦荟大黄素R1=CH2OH R2=H 大黄素甲醚R1=CH3R2=OCH3 大黄酚R1=CH3R2=H 1.提取原理 双相酸水解法,为一相为与酸水不相互溶的有机溶剂,另一相为酸水,加热回流水解的方法。由于大黄中的羟基蒽醌类化合物多以苷的形式存在,所以首先要将苷水解成苷元,本实验选用硫酸和乙酸乙酯作为双相酸水解的溶剂,采用加热回流方法,提取大黄药材中的游离蒽醌类化合物。根据苷元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醚、乙酸乙酯等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性质,即在加热回流提取过程中,稀硫酸可将蒽醌苷水解成苷元,游离出来的蒽醌苷元随即溶于乙酸乙酯中,从而将蒽醌苷元提取出来。 2. 分离原理 pH梯度萃取法羟基蒽醌类化合物酸性强弱不同,用pH梯度法进行分离。具有羧基或多个β位酚羟基的蒽醌可溶于5%碳酸氢钠溶液;具有一个β位酚羟基的蒽醌可溶于5%碳酸钠溶液,只具有α位酚羟基的蒽醌,酸性弱,只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以分离酸度不同的蒽醌苷元。也可利用游离蒽醌的极性不同,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 (1)大黄中游离蒽醌的酸性强弱顺序大黄酸(—COOH)>大黄素(β酚—OH)>芦荟大黄素(醇—OH)>大黄 素甲醚(—OCH3)≈大黄酚(—CH3)。 (2)大黄中游离蒽醌的极性大小顺序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酸性相近,但极性不同,可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 四、实验流程

大黄蒽醌类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

医药化工化 工 设 计 通 讯 Pharmaceutical and Chemical Chemical Engineering Design Communications ·191· 第44卷第10期 2018年10月 大黄作为传统药材和出口商品之一,蒽醌类衍生物为其发挥作用主要活性物质,用于测定蒽醌类成分含量的方法有很多,但在操作上存在差异,导致测定结果存在很大的偏差。1 实验部分 1.1 实验仪器与药品 实验仪器主要为紫外分光光度计和电子天平;实验药品包括:1,8-二羟基蒽醌、大黄酚、大黄素、光茎大黄。 1.2 显色剂制备 用甲醇将醋酸镁溶解,制备显色剂,即醋酸镁甲醇,浓度为0.6%,将其摇晃均匀后备用。 1.3 标准曲线制备 用甲醇将1,8-二羟基蒽醌充分溶解,然后定容到25mL ,制备标准液,1,8-二羟基蒽醌的用量为10.7mg 。分别取20μL 、40μL 、80μL 、160μL 、200μL 、300μL 和400μL 标准液,将其放置到10mL 容量瓶当中,用显色剂将其定容到刻度,摇晃均匀后对其吸收度进行测定,并用一组显色剂作为空白对照。测定结果为:浓度为0.855mg/mL 时,吸收度为0.033;浓度为1.711mg/mL 时,吸收度为0.070;浓度为3.423mg/mL 时,吸收度为0.145;浓度为6.847mg/mL 时,吸收度为0.292;浓度为8.561mg/mL 时,吸收度为0.370;浓度为12.841mg/mL 时,吸收度为0.561;浓度为17.121mg/mL 时,吸收度为0.700;浓度为25.682mg/mL 时,吸收度为1.100。 1.4 稳定性考察 分别取160μL 和300μL 标准液,将其放置到10mL 容量瓶当中,用显色剂将其定容到10mL 。然后放到室内灯光条件下,对其吸收度进行测定。 2 大黄蒽醌类成分含量测定方法 2.1 蒽醌类成分提取与含量测定2.1.1 游离蒽醌 借助热氯仿回流进行直接提取,其提取率较高。在烧瓶中 放入80mg 光茎大黄,再用氯仿进行水浴回流,持续提取2h 。将药渣过滤干净后,用甲醇将氯仿残渣完全溶解,同时定容到10mL ,取1mL 放置到10mL 容量瓶当中,用显色剂溶解、定容,在摇晃均匀后对其吸收度进行测定。将测定结果代入到回归方程当中,对含量进行计算。测定结果为:药量为82.1mg 时,吸收度为0.512,蒽醌含量为1.44%;药量为85.9mg 时,吸收度为0.567,蒽醌含量为1.55%;药量为84.4mg 时,吸收度为0.535,蒽醌含量为1.48%;平均含量为1.49%,RSD 为0.03。 2.1.2 总蒽醌 (1)方法一:取50mg 光茎大黄放到烧瓶当中,用硫酸溶解,沸水浴回流持续2h ,用氯仿分三次进行萃取,用甲醇将残渣溶解,同时定容至10mL 。然后取1mL 放到10mL 容量瓶当中,用显色剂溶解、定容,在摇晃均匀后对其吸收度进行测定。将测定结果代入到回归方程当中,对含量进行计算。测定结果:药量为51.8mg ,平均含量为1.58%,RSD 为5.6。(2)方法二:取50mg 光茎大黄放到烧瓶当中,用硫酸溶解,沸水浴回流持续2h ,用氯仿分三次进行萃取,将氯仿合并后,水洗三次,采用与方法一相同的方法测定含量,测定结果:药量为51.5mg ,平均含量为2.66%,RSD 为2.0。 (3)方法三:取50mg 光茎大黄放到烧瓶当中,用盐酸和冰醋酸混合液溶解,沸水浴回流持续2h ,用氯仿分三次进行萃取,将氯仿合并后,采用与方法一相同的方法测定含量,测定结果:药量为52.1mg ,未能得出平均含量与RSD 。(4)方法四:取50mg 光茎大黄放到烧瓶当中,用硫酸与氯仿溶解,沸水浴回流持续2h ,使氯仿层分离出。在氯仿中使用污水硫酸钠将氯仿脱水,将其回收后,用甲醇将残渣溶解,同时定容至10mL 。然后取1mL 放到10mL 容量瓶当中,用显色剂溶解、定容,在摇晃均匀后对其吸收度进行测定。将测定结果代入到回归方程当中,对含量进行计算。测定结果:药量为51.6mg ,平均含量为2.97%,RSD 为0.33。 2.2 结合蒽醌的提取与含量测定2.2.1 方法一 所谓结合蒽醌,即总蒽醌和游离蒽醌的差值,测定结果:平均含量为1.48%。 2.2.2 方法二 将氯仿提取尽游离蒽醌的药渣加入到烧瓶当中,之后与上述方法四相同,测定结果:平均含量为1.52%。 2.3 加样回收率 取已经提取完蒽醌类的粉末,添加大黄素与大黄酚,采 用以上方法进行实验,结果:加入量为4.2mg 时,实测值为4.5mg ,回收率为102.2%;加入量为4.0mg 时,实测值为4.0mg ,回收率为97.7%;加入量为3.8mg 时,实测值为4.0mg ,回收率为102.6%;平均回收率为100.8%,RSD 为0.33。3 结论 因方法一氯仿含酸液,所以测定结果偏小;方法二尽管考虑到酸液影响,但结果也偏小;方法三无法获得测定结果;方法四为改进方法,能在简化步骤的同时,保证萃取效率,并用无水硫酸钠避免酸液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有森,王智亮.HPLC 法同时测定大黄-黄连药材中5种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及最优配伍研究[J].中国药房,2017,28(34):4818-4821.摘 要:采用实验的方法,分析、对比四种大黄蒽醌类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得出改进方法效率高、结果准确的结论。关键词:大黄;蒽醌类成分;含量测定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6490(2018)10–0191–01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Anthraquinones in Rhubarb Dong Li-na ,Wang Zhao Abstract :The experimental methods were used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determination methods of four kinds of rhubarb glycosides ,and the conclusion was drawn that the improved method had high ef ?ciency and accurate results. Key words :rhubarb ;terpenoids ;content determination 大黄蒽醌类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 董李娜,王 昭 (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23) 收稿日期:2018–06–10 作者简介: 董李娜(1983—),女,江苏南京人,工程师,主要研究 中药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的分离和含量测定。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治疗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3,34(06):962-965.[4] 商铁刚,高岑,宋俊生,等.当归四逆汤与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 经病变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0(03):155-159.

大黄总蒽醌综述

关于大黄总蒽醌类化合物研究的综述 中 药 化 学 课 改 实 验 科 目 单位:安徽中医学院 班级:08中药(1)班 组别:H组 成员:①张治中②周玉琴③邓龙飞 ④郭丽丽⑤李国学⑥刘晓锋 中药化学教研组 2011年6月1日

大黄总蒽醌类化合物的研究 【摘要】主要介绍了大黄的主要有效成分、大黄中总蒽醌类的提取分离工艺、总蒽醌类的检识鉴定及质量评价等内容的相关研究,并比较了大黄总蒽醌的各种提取分离工艺。 【关键词】大黄,总蒽醌,提取分离,含量测定 大黄为常用中药之一,系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大黄味苦,性寒,具有泻下攻击,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之功效。现代化学研究证明大黄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蒽醌类化合物;其常用的提取方法有水提法、乙醇提法等。近年来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的提取分离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有不少学者将其用于大黄有效成分总蒽醌的提取与分离,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技术也正在逐渐被应用于中药的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当中,其中包括微波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法等。我们知道,中药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其所含有效成分含量的多少,有效成分又以其在有效部位含量最多。因此对大黄有效部位有效成分含量的研究对于大黄药材的质量评价有借鉴意义。现介绍如下: 1、大黄化学成分的研究:

大黄化学成分复杂,化学结构已被阐明的至少已有136种,但其主要成分为蒽醌类化合物,总含量在2%~5%,其中游离的羟基蒽醌类化合物只占1/10~1/5,主要为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酸等,为大黄的主要抗菌成分。 结合性蒽醌衍生物为游离蒽醌的葡萄糖苷(即大黄酚葡萄糖苷、大黄素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大黄酸葡萄糖苷等)和双蒽酮苷类,系大黄的主要泻下成分,其中双蒽酮苷为:番泻苷A、B、C、D、E等。番泻苷A与番泻苷B互为异构体;番泻苷C与番泻苷D互为异构体。此外尚含有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双葡萄糖苷。 此外大黄亦含有鞣质类化合物约5%,其中有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酸、d-儿茶素及大黄四聚素等,为收敛止血有效成分。 2、大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研究: 2.1 煎煮法(水提法): 煎煮法为大黄有效成分的传统提取方法,由于游离蒽醌类的极性小,故用煎煮法对游离蒽醌类成分的提取效果不佳;而其结合蒽醌苷类极性较其苷元较大,故可用水提取。「1」金幼兰等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大黄药材煎煮条件进行优选,结果显示以8倍量的水浸泡半小时,煎煮10min效果最好;「2」金波等研究发现,加15倍量水,重沸3次煎提,每次20min即可将大黄蒽醌类成分完全提取。然而由于煎煮法可以将许多杂质同时煎出,故在对其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时操作比较复杂。

大黄中游离蒽醌的提取方法探索

大黄中游离蒽醌的提取方法探索 【摘要】目的:探讨从中药大黄中提取主要游离蒽醌的实验方法,寻求简便高效可行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分别用碱溶—酸沉法;乙醇直接提取法;硫酸水解—乙醇提取法;硫酸—氯仿、乙醚提取法等,来提取大黄中的主要有效成分。结果:汇总以上大黄中提取总蒽醌的方法发现,实验室用硫酸和氯仿(1:5)混合溶液提取两次,共3h,简便高效。结论:硫酸—氯仿提取法在实验室提取中高效可行。 【关键词】大黄;游离蒽醌;提取;探索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药用大黄及唐古特大黄的根茎及根,味苦性寒,是我国常用的中药之一,素有“大将军”的美称[1]。研究表明,大黄的主要药理成分——蒽醌类[2]物质主要有抑菌抗炎、抗病毒,抗氧化、降糖减压、抗肿瘤等作用,所以如何从大黄中高效简便地提取分离蒽醌类物质成为近年来人们的研究热点。李林军[3]等通过提取并经化学方法和波谱学鉴定,确定大黄中的主要蒽醌为大黄酚(chrysophanol)、大黄素(emodin)、大黄酸(rhe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等[4~8]。故而近年来无数专家学者将注意力放在高效快速提取大黄游离蒽醌上,提取分离的方法也不断更新,层出不穷。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结合自己的想法,对大黄中主要游离蒽醌的提取分离进行进一步实验、探究和汇总,寻求出最优方案。 1 提取实验探索 实验过程中均取同一批大黄粉末100g,用同一型号实验器材,实验过程中尽量避免客观条件的影响。以下就实验所用的方法和在实验中进行的思考、分析进行了如下总结。 1.1 无机溶剂提取法 根据大黄酸的酸性,可以考虑直接用碱溶—酸沉法提取。 1.1.1氢氧化钠提取 称取大黄粉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300ml,溶液pH=8-9,于70℃水浴中加热2h,纱布过滤得碱液后,继续向药渣中加碱液200ml,70℃水浴加热1h,纱布过滤得碱液。合并两次所得碱液,将碱液用浓盐酸调pH至2左右,有沉淀产生,静置抽滤得沉淀。 1.2 有机溶剂提取 1.2.1 直接醇提法

大黄总蒽醌综述

大黄总蒽醌类化合物的研究 【摘要】大黄味苦,性寒,具有泻下攻击,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之功效。现代化学研究证明大黄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蒽醌类化合物;其常用的提取方法有水提法、乙醇提法等。近年来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的提取分离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大黄,总蒽醌,提取分离,含量测定 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称,也是中药材的名称。在中国地区的文献里,“大黄”指的往往是马蹄大黄。在中国,大黄主要作药用,但在欧洲及中东,他们的大黄往往指另外几个作食用的大黄属品种,茎红色。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中药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也有不少学者将其用于大黄有效成分总蒽醌的提取与分离,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技术也正在逐渐被应用于中药的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当中,其中包括微波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法等。我们知道,中药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其所含有效成分含量的多少,有效成分又以其在有效部位含量最多。因此对大黄有效部位有效成分含量的研究对于大黄药材的质量评价 有借鉴意义。现介绍如下: 1、大黄化学成分的研究:

大黄化学成分复杂,化学结构已被阐明的至少已有136种,但其主要成分为蒽醌类化合物,总含量在2%~5%,其中游离的羟基蒽醌类化合物只占1/10~1/5,主要为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酸等,为大黄的主要抗菌成分。 2、大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研究: 2.1 煎煮法(水提法): 煎煮法为大黄有效成分的传统提取方法,由于游离蒽醌类的极性小,故用煎煮法对游离蒽醌类成分的提取效果不佳;而其结合蒽醌苷类极性较其苷元较大,故可用水提取。「1」金幼兰等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大黄药材煎煮条件进行优选,结果显示以8倍量的水浸泡半小时,煎煮10min效果最好;「2」金波等研究发现,加15倍量水,重沸3次煎提,每次20min即可将大黄蒽醌类成分完全提取。然而由于煎煮法可以将许多杂质同时煎出,故在对其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时操作比较复杂。 2.2 醇提法: 由于大黄中活性成分的极性分布很广,因此就总蒽醌类的提取而言,醇提法的效率要明显高于煎煮法。目前较常用的醇提法有乙醇回流法和渗漉法。「3」曾元儿等人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发现大黄总蒽醌乙醇回流法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过10目大黄粉末以70%乙醇12倍药量,无浸泡,于100℃回流提取0.5h,提取3次。「1」刘慧茹等在用均匀设计法优选出了大黄渗漉法提取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6 5%,用量6倍量,浸润时间9h,流速为3ml/min。

测定大黄蒽醌类成分样品制备方法的研究_魏俊峰

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样品:牙敏宁喷雾剂(杭州西泠医药保健品厂),方法学研究使用的批号为2000722。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紫外吸收波长的研究:黄芩苷对照品溶液在277nm处有最大吸收,故本含量测定项选择277nm 作为检测波长。 2.2 色谱条件:色谱柱:Suntek Kro masil C18 (250mm×4.6mm,5L m);流动相:甲醇-0.5%磷酸水溶液(53∶47);检测波长:277nm;流速: 1.0mL/m in。样品中黄芩苷含量测定的流动相选择甲醇-0.5%磷酸水溶液(53∶47)为流动相。黄芩苷峰的t R约为13min。 2.3 线性关系考察:精密吸取黄芩苷对照溶液0.0515,0.1030,0.2060,0.412,0.618L g,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按上述色谱条件进行测定,以黄芩苷吸收峰面积的积分值为纵坐标Y,进样量X(L g)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线性回归方程:Y= 52138.9+1727153X,r=0.9999,在0.0515~0.618L 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2.4 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黄芩苷对照品适量,加50%甲醇水溶液,制成每1mL含黄芩苷20.6L g的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牙敏宁喷雾剂1.0mL,置10mL容量瓶中,加入50%甲醇水溶液至刻度,摇匀,经0.45L m的微孔滤膜滤过,作为供试品溶液。 2.5 精密度试验: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L 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6次,得样品中黄芩苷的平均含量为0.184mg/mL,RS D=1.90%。 2.6 稳定性试验: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10L L,每间隔60min进样1次,测定5次后,再过24h测定1次,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h内基本稳定,RSD= 2.39%(n=6)。 2.7 重现性试验:取同批号牙敏宁喷雾剂6份,依法测定,结果平均含量为0.178mg/mL,RSD为2.09%。 2.8 回收率试验:精密吸取供试品0.5mL加入到10m L的容量瓶,精密加入黄芩苷对照品适量,加50%甲醇水溶液稀释至刻度,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法制备,依法测定,平均回收率为101.87%,R SD为 1.49%(n=6)。 2.9 样品测定: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10L 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黄芩苷含量,结果10批平均含量为0.17mg/mL,R SD=0.98%。 2.10 限量的制定:根据10批样品测定结果:每1mL牙敏宁喷雾剂含黄芩以黄芩苷(C21H18O11计)不得少于0.12mg。 测定大黄蒽醌类成分样品制备方法的研究 魏俊峰1,王乃婕2,伍孝先1,王洪志1a (1.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天津 300100; 2.天津乐仁堂制药厂,天津 300122)中图分类号:T Q461,R9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2532670(2001)11099303 大黄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以蒽醌衍生物最能代表大黄的泻下、抑菌、止血等作用。此类成分测定方法,本文参考文献[1,2],对用氯仿回流提取游离型蒽醌和用硫酸水解蒽苷氯仿抽提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1 仪器和材料 仪器:Shim adzu LC-10A高效液相色谱仪。 对照品:芦荟大黄素(aloe-em odin),大黄酸(rhein),大黄素(emodin),大黄酚(chr yso phano l),大黄素甲醚(physcion)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试剂:甲醇为色谱纯,水为重蒸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样品:本实验所用大黄药材样品由作者购自不同产地,经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郑俊华教授鉴定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 almatum L.的干燥根及根茎。 2 方法和结果 ? 993 ? 中草药 Chinese T r aditio na l and Her bal D rugs 2001年第32卷第11期a收稿日期:2000-12-21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试验三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一)概述 大黄记载于《神农本草经》等许多文献中,用于泄下、健胃、清热、解毒等。 自古以来,大黄在植物性泻下药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一位很早就被各国药典所收载的世界性生药。大黄的种类繁多,优质大黄是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clm L ),大黄(R. officinale Baill )及唐古特大黄(R. tangutium Maxim.et Regll )的根茎及根,大黄中含有多种游离的羟基蒽醌类化合物以及它们与糖所形成的苷。已经知道的羟基蒽醌主要有下列五种: O OH R 2 OH R 1 12-H -COOH 大黄酸(Rhein) 黄色针晶 318~320℃ -CH 3 -OH 大黄素(Emodin) 橙色针晶 256~257℃ -H -CH 2OH 芦 荟 大 黄 素 (Aloe-emodin) 橙色细针晶 206~208℃ -CH 3 - 大黄素甲醚(Physcion) 砖红色针晶 207℃ -H -CH 3 大黄酚(Chyrsophanol) 金色片状结 晶 196℃ 大黄中蒽醌苷元,其结构不同,因而酸性强弱也不同。大黄酸连有-COOH ,酸性最强;大黄素连有β-OH ,酸性第二;芦荟大黄素连有苄醇-OH ,酸性第三;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均具有1,8-二酚羟基,前者连有-OCH 3和-CH 3,后者只连有-CH 3,因而后者酸性排在第四位。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习缓冲纸色谱的基本操作技术,并能根据色谱结果,设计液液萃取法分离混合物的实验方案。 2.掌握PH 梯度法的原理及操作技术。 3.通过磷酸氢钙柱色谱分离大黄酚及大黄素甲醚的试验,进一步熟悉柱色谱操作技术。 4.学习蒽醌类化合物鉴定方法。 (三)实验方法

大黄总蒽醌苷元提取条件的筛选(精)

大黄总蒽醌苷元提取条件的筛选 作者:尹永芹,陈丽君,沈志滨 【摘要】目的与方法以三氯甲烷、醋酸乙酯、乙醇、丙酮、水为溶剂,分别对大黄总蒽醌苷元进行提取,比较各溶剂的提取率。结果与结论各溶剂的提取率:三氯甲烷>醋酸乙酯>乙醇>丙酮>水,其中醋酸乙酯的提取率与三氯甲烷接近,可替代三氯甲烷作为大总黄蒽醌苷元的提取溶剂。 【关键词】大黄;蒽醌苷元;提取;分离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其性寒味苦,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之功[1],是临床上常用药物之一,主要成分为大黄蒽醌类化合物,总含量约为2%~5%,其中游离的羟基蒽醌类化合物仅占10%~20%,主要为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等,而大多数羟基蒽醌类化合物是以苷的形式存在[2]。目前,对大黄的游离羟基蒽醌研究的报道较多。蒽醌苷元常用的提取方法是热三氯甲烷回流直接酸水解提取法[3],当前很多大学的学生实验“大黄总蒽醌苷元提取与分离鉴定”所采用的提取试剂均为三氯甲烷,由于三氯甲烷的毒性较强,包括肝脏毒性[4]、免疫系统的毒性[5-6]和生殖系统毒性[7]。因此本文拟在保证学生实验质量的基础上,寻找一种三氯甲烷的替代溶剂,筛选出一种毒性小,提取效率与三氯甲烷接近的溶剂作为三氯甲烷的替代,以减少溶剂对实验操作人员的毒害和环境的污染,并为大黄蒽醌类有效成分的研究提供参考。 1 仪器与试剂 UX220H分析天平(SHIMAZU公司);薄层色谱硅胶GF 254为青岛海洋化工厂产品,试剂均为天津百世化工有限公司分析纯产品,药材大黄购于广州致信药材公司,经广东药学院姬生国副教授鉴别为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及大黄素甲醚对照品均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品检定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