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学生情感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研究

大学生情感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研究

大学生情感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研究
大学生情感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研究综述

——应用心理学091班唐玉香0918010104 一、序言

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参数。Diner认为主观幸福感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主观性、相对稳定性和整体性,它由两个基本成分组成: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前者指生活满意度,后者包括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即现在学者一般都认同的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维度。

社会支持的概念来源于20 世纪60 年代的精神病学的研究,研究者将社会支持作为个体从他人或社会网络中获得的一般或特定的支持性资源,这种资源可以帮助个体应付工作生活中的问题与危机。社会支持的内容可分为物质性支持、情绪性支持、尊重性支持、信息性支持、同伴性支持五种,归结为两类:一种是客观的,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实际参与,稳定或不稳定的社会联系的数量和获得的程度,这类社会支持独立于个体的感受,是客观存在的现实。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拥有知识与智慧,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和栋梁,研究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有助于提高他们社会生存和竞争的实力。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调查其主观幸福感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使其更全面的了解自己的社会关系网,以提高主观幸福感二是为教育工作者做好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二、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历史发展

1.主观幸福感的国内研究状况

国内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开始于80年代。目前处于起步阶段,综述性文章较多,大多是对国外研究进行介绍。实证研究正在逐步开展。主客观研究取向同时存在。具体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从理论建构上看大都认同Diener等学者提出的主观幸福感是个人根据

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的内涵。主观幸福感包括认知和情感两方面内容,认知成份由总体生活满意感和具体领域的生活满意感组成,研究者多在此

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较少文章对主观幸福感内涵结构展开深入理论探讨。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如何,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成分与情感成分的关系怎样,具体领域满意感与总体满意感的关系怎样,如何组成一个量表同时测量这些内容,许多的研究者都没有答案。有部分研究者使用国外的量表进行简单的测量,得到描述性结果(张英辉杨碧春等,1995;王永香张建华,1996),他们在研究中没有涉及这些问题;有部分研究者立足于生活满意感的测量,研究的着眼点为构建具体满意感的几个关键领域,不需要考虑认知与情感的关系(陈世平乐国安,2001);另有部分研究者对主观幸福感结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如(刘仁刚,龚耀先2000)对老年人幸福感的系列研究,(池丽萍,辛自强2002)对成年人幸福感的研究。他们都将主观幸福感分为认知和情感两个部分,分别使用不同的量表进行测量,在结果里也将幸福感的认知成分得分和情感成分得分分开来表述,没有幸福的总分。有心理学家对中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了系列研究(丁新华王极盛2003)。其中使用的自编初中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由正性情感、学业满意感、家庭满意感、同伴交往满意感、教师满意感、自我满意感、生活条件满意感几个维度组成,每个维度得分的总平均分作为主观幸福感的得分。其文章多集中于实证研究,对主观幸福感结构进行直接探讨和对编制量表的思路及过程进行介绍的文章还未见到,尚不能得知其对主观幸福感的深层的内涵和结构的看法。近年来对主观幸福感结构进行深入讨论的文章已逐步出现。对主观幸福感结构较有影响力的构建来自程灶火的少儿主观生活质量的研究(程灶火高北陵,1998)。他们在其中建构了一个多维度多水平的主观生活质量量表,也即主观幸福感量表,分为三个层次八个维度。郑雪,严标宾(2001)等使用国外的Diener的量表对幸福感结构进行深入涉及。邢占军则从全新的角度对主观幸福感进行定义,提出体验论幸福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建构中国居民的幸福感结构(邢占军,加03)。对主观幸福感结构的研究正处于百家争鸣的阶段,大家并没有统一的看法。·从研究对象上看主要集中于老年群体,涉及现状调查、影响因素、幸福感同应激、抑郁等相关。姜晶梅,林玲(1998)通过询问老人“与其他老年人相比,您觉得自己幸福吗?”对老年人幸福感进行调查,使用描述性分析、Ridit分析及多元Ligist回归等统计学分析方法得出结论。刘仁刚,龚耀先(2000)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做过更为深入的研究。结果显示,影响因素涵盖一般情

况、个性、婚姻家庭、工作、退休、住房、健康、收入、兴趣与活动9个方面。周敏娟,姚立旗等(2002)探讨了道家思想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刘仁刚,龚耀先(2001)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应激水平的相关进行研究,发现主观幸福感与应激水平,尤其是抑郁显著相关。徐兰,宁长富等(2002)曾对老年公寓中丧偶老人主观幸福感和抑郁情绪进行过测评。目前,对大学生、中学生、教师等其他群体研究也已逐步展开(郑雪严标宾等,2001;王极盛丁新华,2003;杨婉秋,2003),但总体看来研究较少。

从测量方法和工具上看大多采用自陈量表调查法,使用量表多为国外现成量表。如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中(王永香张建华,1996;周晓敏李金平,2002)大多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其他群体的研究也广泛采用国外有一定影响力的量表。池丽萍,辛自强(2002)对成年人幸福感调查中,情感部分使用的是K别rn们Qalm和Flett的情感量表;杨宏飞(2002)研究的小学老师主观幸福感中使用了Andrews和诚they的人脸量表;Can叩ben幸福感指数量表被杨婉秋(2003)对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研究中使用。

从研究进程上看目前国内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具体研究涉及主观幸福感状况调查及主客观影响因素,主观幸福感作用机制的解释理论在研究中有所提及。但基本使用国外量表,较少对主观幸福感的结构进行深入分析,且研究结论间存在很大差异。总体看来,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扩展,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对主观幸福感展开深入探讨。

2.主观幸福感的国外研究状况

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的关注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左右,目前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主观幸福感的不同的研究阶段及研究取向。

研究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描述阶段,研究者着眼于测量不同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状况,描述他们的平均水平。这类研究主要采用单项目测验。有些研究试图对导致不同群体主观幸福感差异的原因进行某些推断。第二个阶段是解释阶段。研究者考察了几种主观幸福感的理论模型:人格理论、适应理论、目标理论、社会比较理论等,在对影响因素调查的同时深入揭示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在此阶段主观幸福感的测量也取得很大进展,发展了对主观幸福感的多项目测验。描述阶段是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必经的发展阶段,只有在对群体准确描述,

对现状了解的基础上,能更好的进行下一步的解释。近年来,研究者开始运用主观幸福感的测量理论,整合各种方法,并开展了大规模的跨文化研究。

在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发展进程中,逐渐分化成了两种研究取向,一是探讨影主观幸福感的客观因素,着眼于如性别、年龄、婚姻、收入、教育程度等人口计学变量、情境及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另一个取向是研究影响福的主观因素,主要是人格特征,如外倾与神经质、乐观、自尊等。早期的主幸福感研究主要集中于确定带来满意生活的外部条件。到1980年,就有550多研究对主观幸福感有关的各种人口统计方面的因素进行探讨。但研究逐渐发现,部因素对主观幸福感只有中等程度的影响。人口统计项目,如健康、收入、教育和婚姻状况只能解释SWB中较小的变异(杨秀君孔克勤,2003)o’后来很多研究开始转向主观幸福感稳定的内部影响因素的测量与探讨。

3.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状况

主观幸福感国外研究多建立在成年被试基础上,专门针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在资料搜集过程中发现并不多见。Diener等对大学生进行过系统的研究,编制了国际大学调查量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外在准则、自我体验进行测量。

国内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段建华(1996a)曾使用总体幸福感量表,修订后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进行施测分析,目的是引入量表。因素分析得出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维度:负性情绪、正性情绪、健康状况。修订后的量表信度效度良好。大学生被试的总体幸福感存在正态分布的趋势。男性的负性情绪显著少于女性。总体幸福感不存在差异。

景淑华,张积家(1997)同时使用总体幸福感量表、Katlunalm和Flett的情感量表测查大学生幸福感。这一时期大学生幸福感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模式比较相似,即使用现成的国外量表对大学生进行测量;通过对结果进行简单的处理,得出群体的幸福感总分;对不同特征群体进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一般没有在分量表水平上的分析。这其中包括何瑛(2000)对重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的调查。

李志,彭建国等(2000)曾对当代大学生幸福观进行调查,使用自编调查问卷调查大学生的幸福目标取向、幸福追求方式、幸福感评价、幸福预期、影响幸福

因素等方面内容。还有研究者对进取型和知足型大学生幸福观进行比较(李志彭晓玲,2000)。但幸福感只是其幸福观研究中的一小部分,有所涉及但并不深入。

2000年后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逐渐出现,集中于郑雪,严标宾等近几年的系列研究。其研究基本一致使用EdDiener编制的“国际大学调查”量表,己经开始对主观幸福感的成分结构等做深入的探讨。其统计分析与讨论也多考虑分量表上的不同。郑雪等2001年对广州大学生主观幸福观进行调查,同时对主观幸福感各维度间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以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外在准则,自我体验五个自变量中,进入回归方程的显著变量有三个,生活满意度,消极情感和积极情感,联合解释变异量的0.493。说明主观幸福感主要是由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决定。调查表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略高于中等水平,男女在各个维度都不存在显著差异。

跨文化研究是主观幸福感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的趋势,国外研究者较早考虑到文化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国内的研究比较少见。严标宾,郑雪等(2003a)对中国大陆、香港和美国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比较。发现在总体主观幸福感水平上,三个地区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具体的维度上分析显示,大陆大学生的积极情感和生活满意感都比美国大学生低,而与香港大学生的差异不显著。

严标宾,郑雪等(2003b)对48个国家和地区的10018名大学生进行了大型的主观幸福感跨文化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感和积极情感分数都高于平均分,而消极情感、自我体验和外在准则的分数则低于平均分。对施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生活满意感、自我体验和外在准则都是主观幸福感的有效预测变量。预测主观幸福感时积极情感最为重要,其次是生活满意感。再次验证了主观幸福感主要是由认知和情感两方面预测的结果。

其它心理学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了研究。李靖,赵郁金(2000)曾把C别旧pbell幸福感指数量表用于中国大学生,提供中国大学生样本的基本测试指标。唐洁,孟宪璋(2002)使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对大中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中学生主观幸福感总分明显高于大学生的结论(t=2.42,

p<0.05)。咚月华(2003)使用schwarzer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C创爪pbell幸福感指数量表调查低收入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期望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低收入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幸福感水平明显低于普通大学生。低收入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整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指数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张雯,郑日昌(2004)研究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尊、社会支持与归因等因素的关系,同样使用CaJ叮pbell幸福感指数量表。统计显示,大学生幸福感与自尊、社会支持均有显著正相关,不良的归因倾向对主观幸福感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影响,中间组和内控组大学生幸福感指数较高。还有研究者对大学生生活满意感进行了调查和研究(陈静杨宏飞,2003)。

4.社会支持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1) 20世纪70年代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作为一个科学的专业术语被正式提出,作为科研对象和学术概念,学术界对社会支持含义的理解至今都未达成共识,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等都从自己领域的视角出发,对社会支持的定义做出了不同的解释。

就现有的研究来看,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李强从社会心理刺激与个体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角度出发将社会支持界定为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能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李强,1998)贺寨平从社会网络的视角出发,认为个人的社会支持网就是指个人能藉以获得各种资源支持(如金钱、情感、友谊等)的社会支持网络,通过社会支持网络的帮助,人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危机,并维持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行。(贺寨平,2001)行红芳从社会支持的狭义意义上作出理解,认为社会支持是一定的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无偿帮助的一种选择性社会行为。(行红芳,2006)Seeman,T.E.从社会支持的内容来界定,认为社会支持包括信息支持(帮助个体认识到引发困境的事件,并找到解决困境的资源和策略)、工具支持(提供实质的服务、财力支持以及特殊援助)、情感支持(用关心、安慰等让个体感觉到自己的价值)三个方面。(Seeman,T.E.,1991) 尽管学者对社会支持的理解未达成统一,但综合他们定义中所包含的要素,可以将社会支持概括为:(1)它是个体对外界的应激反应的回应; (2)它发挥作用的途径是个体与外界互动。(3)它的内容既包括客观物质类的支持也包括主观

体念类的支持。(4)它的目标是使个体重新恢复到和谐的心理状态和优良的生活中。

国内关于社会支持的研究,可以大致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层次。宏观层次的研究主要运用定性研究的方法,提出从法律法规的制定、媒体舆论导向及社区团体等角度为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支持及服务。我国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研究主要是微观层次的研究,即使用定量研究的方法,通过量表或一些自编问卷,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测试,以了解和分析中国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基本情况。还有研究者通过实地调研探讨了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其他变量的关系,例如社会支持自尊的关系、与孤独感的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等。本文将对以上几方面的研究进行概述。

(2) 中国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来源

社会支持来源分为正式支持系统(政府和社会服务系统等)与非正式支持系统(家人、亲友、邻居、伙伴等)。研究者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主要来自个人的社会网络,即非正式社会系统。

张磊通过对北京五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当今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主要来源有家庭、朋友、亲戚、同学、老师、其他人等。其中,来自家庭方面的社会支持最高,而来自老师、亲戚、同学的支持程度最低。(张磊,2008)李超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求助范围比较狭窄,更多地寓于个人的密切关系网络,而非陌生人或权威专业人士。遇到烦恼时的倾诉对象,选择最多的是亲密朋友,选择老师和父母的较少,选择心理咨询人员最少。(李超,2005)唐燕、史文调查发现家庭仍是最主要的支持源,同学和朋友给予的支持主要在安慰关心方面,团体和老师给予的支持比较少。另外,有的大学生在遭遇急难时,更愿意向陌生人寻求支持,如网络聊天。(唐燕,史文,2007)

三、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研究现状

我国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大约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主要涉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个体自尊、社会支持、归因方式、价值取向、生活事件、家庭经济状况等影响因素的研究。

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研究

关于人格与SWB的关系研究,主要集中在大三、大五、大七人格维度及一些具体的人格特质与SWB的关系上。

大三人格与SWB的关系主要从神经质、精神质和内外向三个维度来研究的。艾森克(1983)指出,善于社交的人容易与他人相处,更能体验幸福,抑郁和焦虑会诱发消极情感,很少体验幸福,因而情绪不稳定和神经质与不幸福相联系。Gray (1981)、Tellgan(1985)、Eysenk(1987)、Larsen(1998)也认为,外向表示对积极情感的敏感性,神经质对消极情感具有敏感性。国内学者的研究结论和国外的研究结论接近。众多研究一致表明,外向性与幸福感存在正相关,能提高主观幸福感;神经质与幸福感存在负相关,可降低主观幸福感。

大五人格与SWB关系的研究以Costa&McCrae的人格的五因素理论为指导,研究外倾性、神经质、经验的开放性、宜人性和公正性与SWB的关系。在大五人格与SWB关系的研究中,外倾性、神经质与SWB的关系重复验证了乐观豁达、好喜交往的人更能体验幸福感;情绪低迷,不好人际关系、焦虑的人较少体验幸福感。大五其余三个因子,与SWB的关系研究较少。

大七是由王登封教授等人编制的土生土长的人格量表,大七人格主要包含外向性、善良、行事风格、才干、情绪性、人际关系、处世态度七个因素。目前,关于大七与SWB关系的研究处于发展阶段,外向性、人际关系与SWB的关系研究结论与大三、大五中的内外向、外倾性与SWB的关系一致,活泼开朗、乐观积极的人与积极情感呈正相关,更多时间感到幸福;性格内向,寡言少语,不爱交际的人与消极情感呈负相关,更多时间感到悲观,不快乐。行事风格、才干、处世态度与SWB的关系研究目前较少。

2.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研究

大学生作为经济未独立的成年人,来自社会的支持一般有物质支持(物资、金钱及其他的亲社会性行为)、情感支持(如给遇到困难的同学给予语言安慰、父母给子女、教师给学生的鼓励性言语)、信息支持(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指导)、陪伴支持。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及其两个成分——生活满意度和情感指数与社会支持的各因子——情感支持、工具支持、陪伴娱乐、亲密感、价值增进均呈正相关,这说明大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其主观幸福感就越高。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情感指数作用不同,异性朋友支持、母亲的支持、老师的支持都对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情感指数都有正向预测作用;而同性朋友的支持只对情感指数有预测作用,父亲的支持则

没有预测作用。

3.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其它因素的研究

目前,还有一些研究集中在大学生的自尊、家庭教养方式、归因方式、生活事件、跨文化等方面的研究。Furnham(2000)对青少年的研究表明,自尊是幸福感的一个最有力的预测因素。自尊与SWB关系研究中,一般作为中介影响因素。崔凯(2007)对大学生的研究表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总体幸福感呈正相关,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干涉、过保护与总体幸福感呈负相关。父母惩罚、严厉,父亲过度保护和父亲情感温暖、理解能预测总体幸福感。余鹏(2005)对大学生的研究表明,归因方式对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其中负性事件的内在——外在性维度、整体——局部维度、可控——不可控维度对主观幸福感呈负向预测作用。四、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策略

大学生作为新一代,对祖国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幸福感可能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影响祖国的繁荣富强,因此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是很有意义的。

(1).改善个人性格特征

外倾性的人能更多的体验和感受幸福,因此可以通过扩大人际交往、结识朋友、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来改善内倾性的人,让他们更多的接触人群,接触社会,从中体验幸福,感受幸福。

(2).改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能让人内心感到快乐、平安与幸福。大学生作为没有经济独立的群体,外界的社会支持会使他们更好的处理自己的生活、学习、情感。大学生的生活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使大学生与父母亲子关系比较亲密,遇到挫折、困惑,父母能即时给予支持、理解、帮助,相反不良的家庭环境会使大学生与父母亲子关系恶化,大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得不到家人的援助。同样,学校和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很深,因此,大学生需要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体验幸福。

(3).提升大学生自己的素养

大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不断的汲取知识,知识可以让人聪慧,充实,更能体现自身的素养。充实的生活会使人感觉快乐、开心,同时也会体验到幸福。

四、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研究的趋向预测

近年来,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已经进入了第三阶段,即运用主观幸福感的测量理论来整合各种方法,开展大规模的跨文化研究。我国关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未来的研究中,有以下三方面值得重视:首先,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很多,应进一步探讨影响其主观幸福感的其他因素,如控制感、自我观念、自我价值、自我效能、自信心、人际关系、气质类型、家庭结构等指标是如何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以及它们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作用的不同权重。其次,拓展新的测评方法。通过更成熟的方法,如非自我报告、纵向法、因果模型,促进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深化。最后,编制本土的测量工具十分必要。Triandis(1995) 指出:大多数主观幸福的心理模型是根据个人主义文化国家的研究建构的,但跨文化的幸福感的研究却发现不同文化中存在着差异。

五、改进建议

目前,关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虽然很多,涉及到大学生的方方面面,但所采用的测量工具几乎上都是国外编制,国内修订的,缺少本土化,故首先需要测量工具本土化。其次,虽然有跨文化的研究主观幸福感,但只是停留在描述方面,应该更深入的研究跨文化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差异,毕竟现在全球化,需要借鉴国外大学生的一些优良品质来来完善大学生自身,能更好的体验幸福,更好的生活、学习。最后,有兴趣的学者可以横向研究成功人士或者纵向研究成功人士的主观幸福感,并总结他们身上的共同点,这方面还没相关文献。

六、参考文献

1 佟永峰、李焰、范杰.主观幸福感研究概述.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115~116

2 段建华.主观幸福感概述.心理学动态,1996.4(1)

3 于静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26):97~98

4 李志、谢朝晖.国内主观幸福感研究文献述评.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4):83~86

5 严标宾、郑雪.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3:60~64

6 张兴贵.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述评.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3):99~102

7 Eysenck,H.J.I do:your guide to a happy marriage[M].London,

Century,1983

8 何瑛.主观幸福感概论.重庆师院学报,1999.4:73~81

9 程虹娟、张春和、龚永辉.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研究综述.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1):89

10 吴丹伟.大学生的社会支持,自我价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11 孙丽丽、张晓瑜、张淑华.大学生学习倦怠、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6):927

12 崔凯.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成就动机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007

13 余鹏等.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1)43

14 何瑛.重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重庆师专学报,2000(2)

15 严标宾、郑雪、邱林.家庭经济收入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2)

16 佟月冬.低收入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4)

17 吴明霞.三十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心理学动态,2000(4)

18 刘次林著.《幸福教育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9 冯俊科著.《西方幸福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0 黄希庭、郑勇等著.《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1 王重鸣著.《心理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2 王玲等编著.《大学生心理手册》,曁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3 陈瑛主编.《人生幸福论》,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版.

24 杨宏飞、朱作仁著.《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5 王斌编著.《外国名人论幸福》,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

26 陈静、杨宏飞.杭州市大学生生活满意感调查,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第11期.

27 陈秀丽、冯维.西方心理学幸福感研究新进展,上海教育研究2004年第3期.

28 陈姝娟、周爱保.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第3期.

29 段建华.主观幸福感概述,心理学动态1996年第1期.67

30 何瑛.重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重庆师专学报2000年第2期.

31 胡洁、姬天舒、冯凤莲.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的相关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第1期.

32 胡洁、闫克乐、何义芳.医科大学不同层次新生总体幸福感和应付方式的调查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第5期.

33 景淑华、张积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青年研究1997年第1期.

34 贾成志.快乐和幸福感可以遗传,解放军健康2002年第2期.

35 ED Diener,Eunkook Suh,Shigehiro Oishi New direction in Subjective Well-being research.Indian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March,1997

36 Wilson,W.Correlates of avowed happiness。Psychological Bulletin,1967

37 Diener E Subjective Well-being.Psychology Bulletin.1984,95(2)

38 刘广珠. 577 名大学生获得社会支持情况的调查[J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8, 12 (3) : 175

39 丁锦红, 王净. 在校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研究[J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 2000, 1: 114

40 陈耕春. 我国城市成年人心理健康监测指标优化——社会支持程度调查研究[J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1, 1: 99

41 陶沙. 大学新生社会支持的特点与变化的研究[J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0, 1: 1

42 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J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 年增刊

43 李强. 社会支持与个体心理健康[J ]. 天津社会科学,1998, 1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_辜红

A General Overview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Gu Hong School of management,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Tourism management,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ersity Email:guhong009@https://www.wendangku.net/doc/4018384292.html, Abstact: This paper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field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including its benefits, demographic correlates, and relationship to culture. we review the theories of origin and interven-tions to increase well-being. Our purpose is to provide new ideas and perspectives for future research. Keywords: Subjective Well-being ; Interventions; Theory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辜红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武汉中国430074 华中师范大学旅游管理武汉中国 430070 Email: guhong009@https://www.wendangku.net/doc/4018384292.html, 摘要:本篇论文从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入手,探讨了其功能以及与人口统计变量、文化的关系,并对相关机制和幸福感干预研究进行了回顾,旨在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干预;理论 1 引言 对幸福感的研究主要形成两大流派:一派是以功利主义创始人边沁为代表的“快乐论”,一派是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实现论”。这两种不同的哲学流派直接影响到后人对幸福感的研究。最终形成两种范式:一是以“主观(Subjective)幸福”(快乐论”)代表人物Diener。一是以“客观(objective)幸福”(“实现论”),以Ryff、Deci和Ryan为代表。 2. 主观幸福感的概念 Diener等人认为,主观幸福感是试图理解人们如何评价其生活状况的,是个体用其自身的标准对生活状况的总体评估,具有主观性、稳定性、整体性的特点并由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三个维度构成。Diener(1985)认为若是在一个较长跨度的时间里会发现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独立的,也就意味着体验更多积极情感的人未必就体验更少的消极情感。 3 主观幸福感的功能 依据Fredrickson(1998)的拓展—扩建理论(broaden and build theory),尤其是幸福感和积极情绪因其扩建功能对个体产生很多好的生活结果。高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在四个方面显著地改善生活:健康和长寿、工作和收入、社会关系和社会的利益。有大量的研究显示出幸福感能增强健康和寿命。一般而言,报告出高幸福感的人也报告出更好的健康和更少的不愉快的身体症状(Roysamb et al., 2003),最近的研究中研究者用一般感冒去感染受试者,那些报告更高幸福感的人对病毒更具抵抗力(Cohen et al., 2003)。Danner, Snowdon, 和 Friesen(2001)也发现幸福基准线能预测生活在相同环境和条件下的修女的寿命。Pressman & Cohen(2007)在研究心理学家的自传中也得出了相似结论。而且更高幸福感的个体倾向于有更强的免疫系统和更好的心血管健康,易于有更健康的行为如系安全带和更少的生活方式上的疾病如嗜酒、吸毒(Diener & Biswas-Diener, 2008)。 高幸福感的另一个益处在于,更高幸福感的人有可能比其他人获得更高收入和更有可能喜欢他们的工作。重要地是,幸福感能导致经济和事业的成功。那些喜欢自己工作的个体有更高的上级评估而且在工作时被评估为有更多生产力、更可信、更有创造力以及

关于民众幸福感的社会调研报告

关于民众幸福感现状的调查 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号:xxxxxxxxxxxxxx 姓名:郎以墨 指导老师:XXX “团队分工说明及自评成绩表” 分工 姓名 社会调查分工(5分)调研报告分工(5分)成绩 注:(个人调研不填此表) “社会调研”成绩评定表 申请书 (思路、可行、格式) 活动表现 (态度、反馈、守时) 活动成果 (观点、论证、格式) 成绩 20% 20% 60% 注:(此表由指导教师填写) 2013年02月26日

民众幸福感现状调查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在抗战年代,人们因战火而流离失所,在当时只求能饱肚子、求得生存,幸福感在当时已经是一个毫无实际意义的词语。而如今,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我国经济贸易快速发展,国家GDP也翻了好几番,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的贸易市场得以拓展,贸易业更加的国际化、自由化,我国的经济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整个国家的综合水平也在稳步提升。在人民生活安康、工作稳定、财富有余的同时,更大程度的追求个人利益、权利等,如房子、车子、住宅、官职等。在快节奏的社会中,人在经济泡沫泛滥的浪潮中疲于奔命,在得失之间权衡着生命的价值。于是,幸福感开始受到大家的关注;整个社会都开始将人内心对于外界的感受,作为评价一座城市或一个社会的标准。 一个国家人民过得怎样,取决于大多数人对自身幸福感的认知情况。人们只有了解自己的需求、欲望,并得到良好的引导,满足感与幸福感才会来的快一些。如今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压力很大,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快乐,有些一辈子在追求幸福的人,也有与幸福擦肩而过的时候。为了让广大民众理解幸福感,知道如何正确的获得幸福感,希望做一次有关幸福感现状调,把调查的原因结果告诉大家,让大家明白如何做一个幸福的人,也为我在步入社会之前了解大部分人的价值人生观做准备。 基于以上的背景和目的,我想进行一次针对民众幸福感现状的调查与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二)研究内容 1、随机采访与问卷设计 幸福感的产生是来源于多方面的,是多方面相互影响的结果,并且不同年龄、性别、身份、职业的人他们对幸福感的认知也会有差别。 这次调查我特意设计了随机采访部分,具体操作是在武汉市汉口火车站和江汉路步行街一带随机挑选15名不同年龄、性别、身份、职业的人进行采访,问其是否幸福,不幸福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我做简要的记录。 问卷部分我在不记名的情况把问卷分为三部分:基本信息情况,问卷选择部分,简答题。其中基本信息情况会有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问卷选择部分对社会经济、治安、环境、生活节奏、交通、医疗、教育、房价、收入等会对幸福感产生影响的因素都有相关选择;简答题主要是三个有关幸福的问题让他们能具体说说幸福的话题。 2、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在校大学生、城镇居民、上班族、

关于当代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当代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人一种满足感。幸福是永恒的主题,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幸福的追求。而在追求精神文明的时代,在新世纪的今天,我们依旧追求幸福!下面有XX整理的关于当代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摘要:根据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大部分学生主要受人际关系,学习成绩,个人价值等观念的影响,认为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学习生活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当前追求幸福的主导因素。我们经过分析,将提出一些建议有利于大家对幸福的把握。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 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 阳光的幸福是镶一身金黄; 而我们所拥有的幸福却是五彩缤纷的。 小时候,能每天都吃好吃的糖果,每天都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成年后,也许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就是幸福。年老后,能够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就幸福。这种幸福虽然平淡、简单,但是却很充实。 而现在呢?一个个独生子女,一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

凤。如今的大学生面对了来自父母,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压力。我们正处在学习专业知识与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将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各个方面。而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对大学生幸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了。 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本组对我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我校大学生在社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一、调查研究内容、对象及方式 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对象:瘦西湖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附加主观题一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对于即将迈人社会、走向生活的大学生来说,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学里的奋斗拼搏就是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来说,大学生是否幸福决定着他们能否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 摘要: 主观幸福感是个人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是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反映,对其身心健康及其发展都有积极影响,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对主观幸福感念、结构、特点及研究的回顾与发展等进行了梳理,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基础进行了综合述评。通过述评,一方面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进行综合评价,丰富和深化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另一方面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对各生活领域的满意度,让他们体验到更多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塑造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 大学生; 主观幸福感; 综述 目录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概述 (2) 国内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 (2) 三 (2)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工具 (3) 五、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3) 六、 (4)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概述 主观幸福感研究大致自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8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入我国研究者的视野,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是指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的评价。这是Diener(1984)提出来的在心理学界得到公认的概念.它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绪体验两个基本成分,前者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即在在总体上对个人生活做出满意判断的程度;后者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绪体验,包括积极情绪(愉快、轻松等)和消极情绪(抑郁、焦虑、紧张等)两方面.主观性、整体性、相对稳定性是SWB有三个特点。 国内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 1.国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 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以Wilson(1967)撰写的第一篇综述《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为标志。Diener(1997)在其论文《主观幸福感研究新纪元》中,把西方幸福感研究划分出描述比较、理论建构、测量发展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集中在人口统计学的维度,描述与比较不同人群幸福感;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将研究重点转向内部因素,建构有关的理论框架,探讨获得幸福的各种途径和跨文化研究; 第三个阶段主要是将研究方法、途径和主观幸福感测量的理论进行整合,形成了以自陈量表为主体,并结合其他评估技术,以正面评价为主,并兼顾负面指标的新格局。 2.国内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 国内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90年代到本世纪初,研究逐渐由老年群体开始逐渐向其他人群发展.在理论方面,理论综述和有关主观幸福感结构的讨论都取得了很多成果.在测评工具的建设来看,主要是引进和修订国外量表,也有较少研究者自编问卷进行测量。 三、我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现状 国内对大学生人群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在90年代中后期逐渐展开,主要是应用国外研究工具小范围测查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测查样本都在400人以下,目的是引入量表。段建华(1996)在我国部分大学生中试用了Fazio修订了总体幸福感量表(GWBS)。通过《CNKI全文期刊、专利库》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从1997-2011年检索到最早关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实证研究的是1997年景淑华、张积家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中对烟台师范学院224名本科生进行的测查。调查工具采用美国国立统计中心制定的总体幸福感量表(1977)和kamlnan和FIett(1983)制定的情感量表,调查方法为问卷调查法。何瑛(2000)应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单项人面量表对重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了调查。2000年后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逐渐出现,集中于郑雪、严标宾等近几年的系列研究,其研究基本一致使用Diener编制的国际大学调查量表.本世纪初至今是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飞速发展的阶段,研究者们不仅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还开始研究相关变量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通过对大量实证研究的分析,可以发现大学生实证研究的变化趋势,即由最初的人口统计学变量等外部因素的研究逐步深入到人格、归因方式等内部因

幸福感调查报告

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阳光的幸福是镶一身金黄;而我们所拥有的幸福却是五彩缤纷的小时候,能每天都吃好吃的糖果,每天都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成年后,也许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就是幸福。年老后,能够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就幸福。这种幸福虽然平淡、简单,但是却很充实。 而现在呢?一个个独生子女,一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如今的大学生面对了来自父母,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压力。我们正处在学习专业知识与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将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各个方面。而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对大学生幸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了。 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本组对我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我校大学生在社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一、调查研究内容、对象及方式 调查内容: 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对象: 瘦西湖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附加主观题一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1、就总体感觉来说,8.25%的人选择了对生活质量非常满意,非常幸福,47.42%的人选择了比较幸福,39.18%的人选择了一般幸福,5.16%的人选择了不幸福。 2、就学校和专业的满意程度来说,3.09%的人选择了非常满意,38.14%的人选择了比较满意,19.59%的人选择了无所谓,34.02%的人选择了比较不满意,6.19%的人选择了很不满意。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其真正的强大不仅在于它的武器装备,它的GDP,更在于它的国民对它的认知度。而决定这种认知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NHI——国民幸福指数。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管理者、经营者,我们这个群体对国家的认知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未来。抱着这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秉着实事求是、不惧艰苦的态度,我们设计了这份调查问卷,在暑假做了数量大、区域覆盖广的“大学生生活幸福指数调查”,凭借得到的丰富、详细、真实的数据,和之后认真的总结、分析,最终得以窥见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全貌。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96份,收回有效问卷184份。调查方式包括现场调查、网上调查,涉及高校17所,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天津大学等著名高校,亦有郑州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新乡学院、宁波工程技术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较普通的大学。184人中男生112人,女生72人,比例较适当。 在这次社会调查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说服别人参与进来。当邀请不认识的同学参与调查的时候,他们总会以没有时间婉言拒绝。但我们始终不轻易放弃,有时候甚至会追一个同学追近百米。大多数同学都会被我们的坚持不懈所感动,最后愿意配合我们的调查。但也有时候会遭到别人的白眼相向。在克服了很多困难之后,我们这个团队终于取得了珍贵的成功。调查任务顺利完成的那一刻,六张青春的脸庞上都绽开了颇具成就感的笑。令我们欣慰的是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提高,像耐心、沟通交流能力等,更重要的是我们达到了自己的目标。 结论:经过我们团队一个月的努力调查和精心整理,终于取得了最终的数据结果。根据这些数据结果,我们作了如下分析(见正文),得出的初步结论为:过半数的大学生(具体百分比为53.3%)认为自己的生活比较幸福,42.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生活比较幸福,只有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生活不太幸福。由此可见,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生活的幸福指数还是比较高的,只有少部分人认为自己的生活不太幸福。但对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众多,且有纵向交错。我们选取了一些典型因素,作了如下分析。 附表1: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自古以来,在人类思想史上,就有许多对幸福的追问和探讨,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仅止于哲学上的思辨,形成了不同派别、不同主义的幸福观。 直至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因为经济快速增长始终赶不上人们对富裕生活的要求而兴起了生活质量研究运动和积极心理学运动,这才推动了幸福心理的科学研究的形成。[1]主观幸福感研究从此兴起,20世纪70年代后迅速发展起来,经历了描述比较、理论建构、测量发展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我国学者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整整比西方晚了近30年。 1.主观幸福感的基本概念、结构和特点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简称SWB)作为心理学专用术语,得到大多数研究者认同的是美国学者Diener(1984)的定义:“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的评价。”[2]它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 主观幸福感在结构上主要分为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属于认知因素,包括整体生活满意度和特殊领域生活满意度两方面,前者包括想要改变生活、对目前生活满意、对过去生活满意等;后者包括对工作家庭、健康状况、经济状况满意等。[3]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属于情感因素。主观幸福感从形式上被定义为“具有较多的积极情感,较少的消极情感和更高的生活满意度,重视自己的主观评价”。[4] 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的阐述,国内大多数文献引用的都是美国学者Diener提出的观点,即主观性、整体性和相对稳定性。 2.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内容 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多集中在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上。影响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Diener对此做了区分。早期研究的主要是外部因素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如年龄、性别、经济收入和生活状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由于研究结果表明外部因素对主观幸福感解释力极为有限,研究者们转而研究内部因素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2.1外部因素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2.1.1年龄、性别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一直以来,学者们对性别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结论并不一致,如郑雪、张雯、郑日昌等人的研究都表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徐维东等的研究表明男性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女性,[5]李焰、赵君(2005)以大学生为被试的研究中指出,在性别差异上,女生的幸福感明显高于男生。[6] 在年龄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上,Diener和Suhde(1998)的研究报告显示,生活满意度在18-19岁之间的平均水平非常的稳定,而积极情感在20-80岁之间缓慢下降,消极情感在20-60岁之间缓慢下降、在70-80岁之间出现回弹。[7]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年龄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非如此平稳—— —布兰克夫劳和奥斯瓦德首次报告了年龄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着U型关系,U型的最低点在40岁左右。[8]2.1.2经济收入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经济收入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论。大多数研究认为,它们之间有着积极的相关。也有研究则认为,收入仅在非常贫穷时有影响,一旦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就很小了。如严标宾等的研究发现,低家庭经济收入的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低于平均或高家庭经济收入的大学生。[9]另外有研究表明,经济收入与主观幸福感无关。 2.1.3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生活事件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经历的各种紧张性刺激。[10]HeadyB&WearingA的研究表明,重要的生活事件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11]笔者2007年在对广州某地方高校的本科毕业生进行主观幸福感调查时发现,主要生活事件如就业、学业对毕业生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而严标宾等研究认为,各种生活事件(正性生活事件、负性生活事件)都没有对大学生产生明显的影响。[12]目前,对生活事件是否会影响主观幸福感还没有完全一致的结论。 2.1.4社会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社会关系包括婚姻关系、家庭关系、朋友关系、邻里关系等,是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之一。社会关系具有重要的社会支持作用。[13]许多学者认为,具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的个体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有研究认为,在预测主观幸福感时,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14]2.1.5文化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关于文化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者常常把集体—— —个体社会取向作为文化的指标。[15]许多实证研究已经证实,文化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研究者认为,在不同文化中的个体在诸如生活满意感、情感体验、社会取向、价值观、判断准则等方面存在差异。[16]郑雪、王磊以在澳大利亚的144名中国留学生为被试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在中国留学生的文化认同和社会取向均可直接影响其幸福感;文化融入进程可直接影响中国留学生的幸福感,并可通过文化认同和社会取向对其幸福感产生间接的影响。[17] 2.1.6工作、教育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工作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对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上。国内外学者们对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关注较多,研究了工作压力、工作特征、工作中的社会关系、个体比较、个体差异和组织因素等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而对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的探讨仍然没有取得令人鼓舞的进展。对于教育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是否存在关系,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结论[18]。 2.2内部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2.2.1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国内外的研究均表明,人格是主观幸福感最重要的影响因素。Diener等人认为人格因素是主观幸福感最可靠、最有力的预测指标之一。当代心理学界比较关注的是大三人格、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19]在艾森克内—— —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大三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的众多研究中,一致表明外向性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正相关,能够增进幸福感;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存在负相关,会降低幸福感。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探讨了外倾性、神经质、经验的开放性、宜人性和严谨性这五个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外倾性、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重复验证了大三人格与幸福感的研究结论,即外倾性与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存在正相关,能够提高幸福感,神经质与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存在负相关,与负性情感存在正相关,会降低幸福感。但经验的开放性、宜人性和严谨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很少,而且结论也不尽一致。[20][21]此外,大七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是以中国人“大七”人格结构为基础探讨人格结构中的七个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的,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较少。 国内外有研究者进一步研究了自尊、乐观、自信、控制点、自我监控、情绪稳定性等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有研究指出在众多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指标中,自尊是预测生活满意度的最佳指标之一。但需要指出的是,Diener等人在跨文化研究中发现,这种在个人主义文化中显著的相关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并不具有普遍性或更弱。[22]此外,自尊分为个人自尊和集体自尊,国内对集体自尊的研究仍需要拓展。 有关心理控制源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的研究有两种结果:一般的研究认为内控者的主观幸福感较高,但王登峰(1991)的研究却得出了外控者的主观幸福感较高的结论。[23] 也有研究者指出人格的另外一些非特质的特征也有可能与主观幸福感有关。 此外,许多研究发现人格会通过影响对遗传、生活事件、经济和社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广州大学唐蕾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综合法,从基本概念、结构、特点、内容、研究方法、理论观点等各方面对主观幸福感进行了阐述,指出了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局限性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关系理论 作者简介:唐蕾(1979-),女,湖南永州人,广州大学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在职硕士。 55 ——

2020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5篇

2020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5篇 2020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一) 一.调查背景: 国民幸福指数(GNH)最早20xx70年代是由不丹国王提出的,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人生“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包括科学技术的种种好处)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不丹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GNH)指标。如果说“生产总值”体现的是物质为本、生产为本的话,“幸福总值”体现的就是以人为本。完全受经济增长左右的政策往往使人陷入物欲的陷阱,难以自拔。 20xx年,“十二五”规划开局幸福成为地方热词。很多地方逐步呈现了“GDP 减速,幸福提速”的趋势。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幸福指数”被置于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也将会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二.调查准备: 为反映居民主观幸福程度,在调查问卷设计中,分别设计了基本情况和问卷部分的调查项目,包括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社会保障、社会环境)、经济收入、自我价值实现、家庭幸福和人际关系等多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并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幸福指数。为了使本次调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这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网上问卷调查,抽样对象为年龄在0-70周岁之间的常住居民,涵盖社会各年龄、各阶层、各行业。并且在中山市实地进行了社会实践,通过与社区群众的沟通,来了解当前社会中民众对于生活的满意度和自身的幸福感。在网上查阅了一些有关调查问卷及报告的信息,通过收集各方面信息并参考范例初步设计出了调查表,通过自己反复查看并参考别人意见,反复修改最终做出用于调查的问卷.最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调查人群及较为可行的实施方案,对具体的调查实施作出计划。自此,调查的筹备工作基本完成。

大学生幸福感的问卷调查报告

大学生幸福感的问卷调查报告 选题的题号:28 调查的目的: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总体状况,构建和谐校园,探究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我们对本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重点分析大学生友好关系、主管感受、影响因素、解决方式等方面,同时基于调查,总结影响因素,为以后做研究提供依据。 主要内容:幸福定义、影响因素、解决途径 调查时间:2011年11月28日——2011年12月3日 调查地点:南昌航空大学 调查对象:大一至大四学生 本组成员: 组员分工: 摘要: 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随着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幸福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在经济飞速发展下,幸福感越来越显得重要。对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的研究有助于改善与增进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正确大学生的生活、学习观念。本报告在对110名在校大学生的幸福感调查的基础上,考察了大学生幸福感在生活满意感和情感维度上的现状,分析和探讨了大学生的幸福感模型、对幸福的归因及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幸福感提供必要的参考。 一、引言 长期以来,心理学对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和心理状态关注较多,而对幸福、快乐、满意、乐观等积极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关注较少。现在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幸

福、快乐、满意、发展是人类的主要成就动机,人类的积极品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心理学需要研究人的光明面,需要研究人的优点与价值。因此,研究人员开始试图通过对人类理想心理机能和状态,如幸福、满足、乐观、快乐等的研究,发现促进个体和社会良好发展的因素,从而增进人类的健康和幸福,促进个体自由健康地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与繁荣。幸福感由对生活的满意、积极情感的体验和消极情感的缺乏所构成,个体对总体生活质量的满意度越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越多消极情感越少,则个体的幸福感体验就越强。幸福感具有三个基本特点:(1)主观性:幸福感的评定主要依赖行动者本人的标准,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标准;(2)整体性:幸福感包括生活满意感、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三个方面,共同反映了个体综合的整体生活质量;(3)相对稳定性:虽然在评定幸福感时会受到当时情绪状态与情境的影响,但研究却证实幸福感具有相对稳定性。总之,幸福感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我们通过对幸福感的实证性调查研究与分析,有助于对幸福感具体、准确与深入的把握,为今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或继续深入地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整体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大一至大四年级的学生进行幸福感的问卷调查,一共 110人,其中男性56人,女性54人。本次调查共发放110份问卷,对全部问卷质量进行审核的基础上剔除无效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04份,有效回收率94.5%。 (二)调查方式 幸福感开放性问卷 采用自编的幸福感开放性问卷,该问卷包括3个项目,分别从大学生的幸福原型、对不 幸福的归因和对幸福的主观界定三个方面考察大学生的幸福感,试图发现大学生群体幸福 感的独特方面。 (三)数据整理 组员分工对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分析 一:大学生幸福感主要受人际关系,学习成绩,个人价值等观念的影响,认为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学习生活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当前追求幸福的主导因素。 (一)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结果:1.追求幸福是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的主要目的。 2.总体感觉:大约一半人觉得比较幸福,少量人觉得非常幸福和不幸福。 3.学校和专业满意度:比较满意和比较不满意的人各占三分之一。少部分人抱着无所谓态度。 4. 人际交往环境:超过四分三的人认为比较融洽。 (二)大学生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解 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 主观幸福感的结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大部分学生认为经济状况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这观点有点片面,跟现在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时代特征有关。 (三) 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1.就业压力:超过五分之三的学生认为就业压力大,担心找不到工作,感到前途迷惘。 2.恋爱问题: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谈恋爱不能增加幸福感。 3.心理问题:大部分人对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评价比较满意。 由此可见,就业压力对大学生来说是主要的,因为这是大家即将面对的现实问题,而恋爱等问题只是附加因素,个人观点不一。 (四)建议 从学校教育而言:1. 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幸福的内涵,加强大学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养。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挫折 与成功的关系。 3. 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与事业,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个人和集 体、社会需要的关系。 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各种活动使得学生能够了解自己,认识 自己的价值。 从大学生自身而言:1.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 2. 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 质。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拼搏、努力、奋斗和奉献中追求人生幸福, 实现自己人生价值。 3. 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4. 多关注企业单位用人的要求、标准,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不断提 高人际交往技巧与能力。 总结:当代大学生大都满意现在的生活,主观幸福感较强,这归功于当代大学教育体制的完善,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家长管理能力的增强等等诸多因素。今后的大学生活将是以积极健康,幸福舒适为主旋律。 二“就业压力大“影响大学生幸福感报道分析 1.在幸福指数调查中显示就业压力大、感到学习生活空乏、个人期望值过高、生涯规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以南京市大学生为例 摘要: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是大学生活质量的反映,对其身心健康及其成长与发展都有积极影响,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的意义。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有密切关系,并且对主观幸福感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南京市大学生为对象,考察了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密切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水平起到正向预测的作用。自我效能感越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 Abstract:The status of the collegestudents'subjective well-being isareflectionof thequalityof university life,their physicaland mental health and theirgrowth and development hasapositive impact,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 ewell-beingresearch hasthevital significanc e.There isa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efficac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andhas important influenceon subjective well-being. Collegestudentsin nanjing city asthe object,this study examined students'self-efficacy andtheclose relationshipbetween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collegestudents' self-efficacy and there isa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ive well-beingand self-efficacy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level havetheeffectof forward prediction. Sel f-efficacy is higher,thehigher the levelof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ollege students.

主观幸福感文献综述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张文燕 摘要文章介绍了主观幸福感的涵义、内容和特点,总结了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理论及测量工具的研究,分析了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多种因素,并探讨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和新的课题,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影响因素 1.引言 幸福是个古老的话题,伊壁鸠鲁说:“幸福生活是我们天生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标乃是得到快乐。”长期以来,传统的心理学以“消极”为主导的模式,专注“治疗”和修复损伤,而对幸福感的研究是从消极心理学模式走向及极心理学模式的一个标志,“是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心理学理念的发展,研究人类的积极质量,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在人类历史上,哲学、伦理学、社会学以及宗教都曾将幸福纳入自己的研究范畴,而20世纪6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前美国心理学会主席Seligeman博士称其为心理学研究范式由“不幸模式或疾病模式向幸福模式或积极心理学模式”的转变[1]。Dierner(1997)在其论文《主观幸福感研究新纪元》中,把西方幸福感研究划分出描述比较、理论建构、测量发展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在第一阶段研究中,幸福感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口统计学的维度,描述与比较不同人群幸福感,幸福感早期研究假设人口统计变量和社会结构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认为幸福感是人口统计变量的“副产品”(by-products)。在第二阶段以Dierner(1984)撰写的《主观幸福感》为标志,研究重点是发展幸福感的理论与解释模型,研究幸福感的心理形成机制。第三阶段的研究重心侧重幸福感测量技术完善与发展,在早期幸福感测量发展的基础上,现代幸福感测评显示出多方法、综合化的态势。 幸福感基于快乐论和现实论又分为主观幸福感(SWB,subjiective well-being)和心理幸福感(PWB,psychology well-being)。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是人本主义理念在当代心理学中的延伸,也积极心理学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领域。心理幸福感认为,幸福不仅仅是快乐,而且是人的潜能的实现,是人的本质的实现和显现。近几十年来,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在我国迅速发展,成为心理学研究中的热点话题。

大学生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_李焰

第26卷增1期清华大学教育研究Vol126,Sup. 2005年11月TSINGHU A JOURNAL OF EDUCAT ION N ov.2005 大学生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① 李焰1赵君2 (1.清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北京100084;2.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沈阳110034) 摘要:本研究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法和量表法,对593名大学生的幸福感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 (1)影响大学生幸福感有七个因素,即自我意识、学校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工作与社会适应、家庭环境、休闲活 动。其中,自我意识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最主要因素。(2)大多数学生心理健康,常能体验到幸福。(3)大学 生幸福感在性别、月均消费上差异显著,而在专业、年级上差异不显著。根据调查结果,我们为学校心理健康教 育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幸福感;大学生;影响因素;自我意识 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519(2005)S1-0168-07 一、引言 幸福感是对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正面评价,对心理健康研究来说有更重要的意义。幸福感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②。大学生作为青年的特殊群体,其思想观念代表着青年的主流和方向,也关系着社会的文明和国家的未来。他们智力水平较高、思维能力较强,情感丰富,内心体验细腻微妙,人生观、世界观趋于成熟。但由于学习压力、人际关系、人生目标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经常出现较大情绪波动。对大学生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将为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对某大学658名学生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593份。其中男生120人,女生473人。其年级、专业分配情况见表1。 表1被试的年级、专业分配情况 分类标准年级专业 一年二年三年心理教育中文信息人数1959929912796179191 2.调查工具 调查工具有两个,一个是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问卷(见本文第三部分)。该问卷采用5分量表。 收稿日期:2005-10-15 作者简介:李焰,辽宁兴城人,清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 赵君,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①Gainesville.M ater ialism and w ell-being:A conflicting v alues per spective[J].Jour 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002,(12):23-25. ②李焰,赵君.幸福感概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4,(2):22-26.

关于城市居民幸福感的调查报告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 关于城市居民幸福感 的调查报告 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09级英语专业

王欢 090900220 2011年7月30日 2011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 ——以河北省涿州市桃园社区为例 导言 人们把幸福看作人生的终极目标,人们所作的一切都是在追求幸福。从上世纪70年代,不丹国王提出“国民幸福指数”这个概念,以取代“国民生产总值”。他们认为,政府施政应该以实现幸福为目标,注重物质和精神的平衡发展,把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置于经济发展之上。近些年来,法国、美国、英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开始了幸福指数的研究,试图将国民主观幸福感纳入衡量社会发展的指标中。 在新形势下,我国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就要求全面衡量人民的基本福祉。自从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以来,“幸福指数”成了一个被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及网络高频提及的话题。而今年召开的十七大上,广东省代表更是提出在要用“幸福指数”代替GDP的统计,并强调幸福不仅仅是数字。 “幸福”一词被频繁提及。那么河北省涿州市的市民对幸福的感觉又是如何呢?对于幸福生活的建设又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呢?笔者就此,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过程及问卷设计 调查范围:河北省涿州市桃园社区; 调查对象:桃园社区内18——70岁的常住居民; 调查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的形式进行,并使用EXCEL进行数据的统计和人工分析。 由于调查对象分布于不同年龄段,男女比例适当,职业不同,生活于不同家

庭,因此,调查结果比较客观。 调查内容:调查问卷参考《居民主观幸福量表》(包括生存需求、安全需求、尊重需求、归属感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制定。问卷大致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涿州市有关方面的评价,包括今年来的经济发展、自然环境、交通便利程度、教育发展状况、受尊重度等;第二部分是对自身及家庭的评价,包括收入状况、居住状况、就业状况、家庭和谐度、社会地位、事业发展前途等;第三部分是受调查者对自己生活幸福度的总体评价以及对影响幸福的因素的主观认知。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生活在河北省涿州市桃园社区的居民,其幸福感一般。只有5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或家庭)是比较幸福的,有近四成(36%)的受访者表示认可(认为一般),有8%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或家庭)不幸福。 1.不同年龄群体的幸福感有一定差别 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幸福感有差别,以31——40岁和41——50岁两个年龄组的幸福感与其他年龄组的差别最为显著。所有年龄组均未有表示“非常幸福”。以“比较幸福”一项统计,比例最高的是60岁以上组,比例达到85%,最低的是31——40岁组,比例为33%,而紧随其后的41——50岁组,比例也只有37.5%,其他几组:18——30岁幸福感比例达到75%,51——60岁组,比例是80%。选择“比较不幸福”和“很不幸福”的受访者均分布于31——4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