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信息技术在国家审计领域的 主要应用及其展望

信息技术在国家审计领域的 主要应用及其展望

信息技术在国家审计领域的 主要应用及其展望
信息技术在国家审计领域的 主要应用及其展望

审计研究简报

第22期

(总第252期)

审计署审计科研所2012年12月3日

信息技术在国家审计领域的

主要应用及其展望

国家审计对象广泛存在于政治、经济等领域,随着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深入应用,国家审计对象普遍加快了信息化进程,这给国家审计提出了重大挑战,国家审计必须用自身的信息化来应对国家审计对象信息化带来的挑战。当前,信息技术在我国国家审计领域的应用正在快速、深入的发展。

一、信息技术在审计领域的主要应用

简而言之,“信息技术”就是处理信息的技术。按照现有的技术实践,信息技术大致包括对信息的获取、传递、存储、处理、再生和施效六个方面的技术。按照信息技术的划分标准,可以将信息技术分类如表一所示[1]。

— 1 —

表一信息技术分类表

信息获取技术●微电子技术(各种声、光、电、磁、力等的探测仪,传感器)●嵌入式技术

●信息搜索技术

●空间技术(卫星、遥感技术)

信息传递技术●通信技术(有线、无线)●网络技术

●空间技术(空间通信技术)●广播电视

信息存储技术●存储技术(磁存储、光存储、网络存储)●微电子技术(存储芯片)

●材料技术(存储新材料)

●数据库技术(数据存储、检索、挖掘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技术(电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软件技术(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编码技术(数字化、压缩、加密等编码技术)

信息再生技术●人工智能

●数据库技术(尤其是知识库、专家库等)

●应用软件系统技术(ERP、CRM等解决方案系统)

信息施效技术●信息显示技术(声、光、电、磁显示)●自动控制技术

根据表一信息技术的分类和信息技术在审计领域应用实践的现状,我们将审计信息技术分为:数据库技术审计应用类、软件技术审计应用类、编码技术审计应用类、空间技术审计应用类、通信技术审计应用类、网络技术审计应用类和微电子技术审计应用类等共七大类,我们在每个类别中选取较为典型的审计技术应用进行分析。

(一)数据库技术在审计中的主要应用。

数据库技术是信息系统的一个核心技术,是一种计算机辅助管理数据的方法,是通过研究数据库的结构、存储、设计、管理以及应用的基本理论和实现方法,并利用这些理论来实现对数据

— 2 —

库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的技术。数据库技术是研究、管理和应用数据库的一门软件科学。数据库技术在金融审计、财政税收审计、企业审计和社保审计等广泛审计领域都有重要应用。

(1)数据存储和检索技术在审计线索发现中的应用。

我们以数据存储和检索技术在金融审计和财政审计的具体应用进行举例说明。数据存储和检索技术在金融审计领域中的应用已经比较深入,如某审计单位在金融审计中,按照“以客户为中心、以资金流为导向”的设计思路,开发了“商业银行审计基础数据库”,打通银行内信贷、财务、对公、个人、支付等系统的间隔,规范了数据结构,融入以往金融审计工作和研究的成果,实现了银行财务报表重建与比对、资金往来追踪、客户间关系构建等功能,快速筛选和发现审计线索,从而构建了对金融单位巨额海量信息进行全面深层次数据分析和业务分析的平台,并在审计实践中得到有效应用。数据存储和检索技术在财政审计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某审计单位在财政审计中,建立了财政审计数据平台,定期对财政部门的预算编制、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固定资产动态等信息系统进行备份数据采集,建立财政系统业务审计数据库。在预算执行审计中,针对财政系统电子数据庞大、涵盖内容多的特点,将运行在Oracle、SQL等不同数据库的财政业务系统,通过ODBC集中整合到统一数据库平台。并运用模块化审计理念,有侧重点、有步骤的开展财政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并为正确评价财政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提供了真实、

— 3 —

有效的数据基础。

(2)数据挖掘技术在大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是一种新的信息处理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对数据库中的大量数据进行抽取、转换、分析和模型化处理,并从中提取辅助决策的关键性数据。数据挖掘是知识发现(KDD)过程中的一个特定步骤,它用专门算法从数据中抽取模式(patterns)。数据挖掘技术在证券、银行和保险等金融审计领域的主要应用有,一是在证券经纪业务审计中为查出资金账户透支、虚拟资金、开立不规范账户、支票套现等违规行为提供技术保证,促进证券公司依法、合规和稳健经营,防范和化解风险,提高效益。二是在银行的关联贷款审计中,掌握关联贷款总体授信情况,加强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审计,揭示、防范银行风险,提高审计质量。三是在保险公司审计中,查出保险公司虚假批单退费、虚假注销保单、制作阴阳单等违规行为提供技术保证,推进了保险审计的深度和广度,降低了审计风险,提升了审计质量和审计成果。以上应用可以帮助审计人员直接获取有价值的疑点数据进行精准打击。

(3)商业智能(BI)技术在审计证据收集中的应用。

商业智能(BI)定义为一类由数据仓库(或数据集市)、查询报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备份和恢复等部分组成的、以帮助企业决策为目的的技术及其应用,在商业领域运用较广。审计单位在审计项目中,充分利用BI商业智能分析技术,灵活快捷— 4 —

地对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从大量的事实中迅速地发现最重要的因素,取得所需审计证据,支持自身的专业判断,并以直观易懂的形式展示分析结果。通过实际审计效果发现,相较于传统的SQL查询,商业智能分析技术所使用的多维概念和表现模式更符合人的思维习惯,更适宜于高效地聚合、检索、观察和分析数据,更好地形成审计重点和疑点,快速实现审计目标,提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4)多维分析技术在审计事项评价中的应用。

多维分析技术是充分利用电子数据的特点和规律,对海量数据进行切片、切块、旋转、钻取、挖掘等多角度立体分析处理,发现趋势和异常的一种分析技术。它支持审计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快速灵活地对数据库中的海量数据进行多角度查询和分析,并以直观易懂的形式将查询和分析结果展现给审计人员。通过多维数据分析技术,审计人员获取的不仅是被审计单位财务会计资料,而且包括与计划、决策、管理相关的综合业务数据、管理数据等大量非财务信息。对更多、更广泛业务、外部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使审计人员能够把握总体,客观评价审计事项,还可以观察、分析趋势,从事前、事中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进行监督。

(二)软件技术在审计中的主要应用。

(1)数据恢复软件在获取审计证据中的应用。

数据恢复技术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把丢失和遭到破坏的数据还原为正常数据。数据恢复过程主要是将保存在存储介质上的资料

— 5 —

重新拼接整理,即使资料被误删或者硬盘驱动器出现故障,只要在存储介质的存储区域没有严重受损的情况下,就可以通过数据恢复技术将资料完好无损地恢复出来。利用log explorer 工具软件可以恢复被恶意删除的SQLSERVER数据。利用log explorer工具软件也可以将日志文件进行进行恢复,从恢复的日志文件看出,对记录的删除与更改的操作。

(2)Office系列软件在审计证据整理和分析中的应用。

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包括Word、Excel、Access、Visio和Microsoft Office Picture Manager等。EXCEL数据透视表是交互式报表,能够快速筛选、排序和分类汇总大量数据,通过旋转数据表的行和列看到不用源数据的汇总。EXCEL数据透视图是以图表的形式直观反映数据的筛选和分类汇总情况。例如,审计署组织全国审计机关自2011年2月起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开展审计中应用上述技术分析债务特点,研究存在风险。某审计单位利用Visio 追踪资金流向揭示骗取转移资金问题,Visio是优秀的办公绘图软件之一,将强大的功能和简单的操作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被广泛地应用于软件设计、企业管理、项目管理等众多领域。在对某公司编造虚假财务资料骗取银行贷款的审计中,审计人员利用Visio 绘制资金流向图,清晰、直观的梳理出资金流向,全面掌握了资金使用情况,进一步锁定了需要关注和延伸的重点。

(3)信息系统审计专项应用软件。

信息系统审计是一个通过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对信息系统— 6 —

是否能够保护资产的安全、维护数据的完整、使被审计单位的目标得以有效地实现、使组织的资源得到高效地使用等方面作出判断的过程。审计工作中运用Load runner、SNIFFER、“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等技术进行信息系统审计。我们以Load Runner和SNIFFER两项技术软件进行举例说明:Load Runner是一款适用于各种体系架构的系统软件自动负载测试工具。它能够模拟成千上万个并发用户,同时向服务器发送请求,并记录和分析测试结果,从而帮助审计人员快速、有效地查找和发现系统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缩短对被审计单位软件测试时间,进而对提出优化被审计单位系统软件性能建议或者缩短被审计单位应用系统的研发周期可以发挥相应的功效。此外,同时使用Load Runner系统平台中的User Generator、Controller、Analysis等功能性插件,还可以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功能性和健壮性进行测试,进而从审计角度提出系统改进、优化建议。Sniffer,中文可以翻译为嗅探器,是一种基于被动侦听原理的网络分析方式。使用这种技术方式,可以监视网络的状态、数据流动情况以及网络上传输的信息。将该工具用于审计业务,其优势在于可以利用网络专业知识从网络底层深入分析被审单位网络安全情况,取得详实、可靠的证据,且属于被动检测手段,可以有效地防范由于网络探测对被审单位网络环境造成破坏的风险;其缺点在于使用者必须具备较深的网络基础知识和网络安全技术知识。

(三)编码技术在审计中的主要应用。

—7 —

MD5码技术在审计领域中被广泛应用,所谓MD5,即“Message-Digest Algorithm 5(信息-摘要算法)”,其最大作用在于,将不同格式的大容量文件信息在用数字签名软件来签署私人密钥前"压缩"成一种保密的格式,关键之处在于这种“压缩”是不可逆的。MD5可以为任何文件(不管其大小、格式、数量)产生一个同样独一无二的“数字指纹”,如果任何人对文件做了任何改动,其MD5值也就是对应的“数字指纹”都会发生变化。

MD5码技术可以应用在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承诺中。先计算出文件的MD5码,然后在电子数据承诺书上登记该MD5码、文件长度、存储内容、存储格式等信息,由被审计单位进行承诺。还可以利用MD5码技术在审计前给己下载的文件进行MD5码校验,从而确定下载的客户端和原始文件是否一致,从而便于发现相关的审计线索。

(四)空间技术在收集审计证据中的主要应用。

审计工作采用的信息技术中有大量是基于卫星和遥感等空间技术来实现的,例如GPS技术、GIS技术、谷歌地球、百度地图、三维电子地图、卫星遥感技术和航空测绘技术等,我们将以上技术归类为空间技术审计应用类,这些技术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和资源环保审计等领域被广泛运用。

GPS 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GPS测量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准确地提供点、线、面要素的精确三维坐标以及其他相关信息。GPS技术在对农业、水利综—8 —

合开发项目、土地治理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道路工程建设项目等审计工作中得到应用,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审计时间和审计成本,也降低了审计风险。谷歌地球(Google Earth,GE)是一款Google公司开发的虚拟地球仪软件,它把卫星照片、航空照相和GIS布臵在一个地球的三维模型上。审计工作中主要应用于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审计和土地整理项目审计等。例如,利用google地图卫星图片免费、直观、多角度翻转、高分辨率等特点,实地审计前从互联网搜集距离项目公示时间前最近及以前年度的被拆迁地块的google卫星图片,了解地块被拆迁房屋的历史情况,对比项目现状拆迁平面图,确定房屋的真实性,突出审计重点,根据现场实地踏勘、被拆迁户的拆迁档案资料和相关拆迁政策进行重点审计。

(五)通信技术在审计中的主要应用。

(1)移动办公技术在审计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移动办公技术是通信业与IT业交融的产物,“移动办公”也可称为“3A办公”,即办公人员可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处理与业务相关的任何事情(Anything)。这种全新的办公模式,可以让办公人员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单位信息可以随时随地通畅地进行交互流动,工作将更加轻松有效,整体运作更加协调。3G移动办公技术、MAS短信技术是审计中常用的移动办公技术。

3G移动办公解决方案是面向政企商务人士,与3G无线上网

—9 —

卡打包推广的信息化应用服务方案。通过这个方案,能解决商务人士一系列的问题,比如:通过3G上网卡实现远程访问企业OA、ERP、远程查看企业监控、让企业网管远程维护数据库等。MAS 服务器是一种通过与企业现有系统对接,以短信/彩信交互式传递,实现企业内部管理与外部业务管理的服务。帮助企业从容应对庞大信息的瞬时处理。内部办公类短信业务可以通过MAS服务器来实现行政管理方面的功能。可方便实现内部会议通知、通讯录查询、办公人员调度、员工关怀等等,可产生很好的效果,对办公自动化、日常管理及业务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2)污染源在线监测技术在审计证据获取中的应用。

污染源在线监测技术是依托于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对污染源在线监测的技术,以在线自动分析仪器为核心,以移动通讯为传输媒介,运用现代传感技术、自动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相关的专用分析软件和通迅网络实现在线自动监测。包含采样、监测、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几个步骤。例如,某审计单位依托于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利用污染源在线监测技术,对列入国家污染源名单企业的废气、污水排放情况进行实时在线监控。对废气的浓度和排放总量信息,以及烟尘的浓度和排放总量等信息等进行审计。发现了企业不定期排放、环保局采集或传输数据不准确、部分废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监测数据失实等问题。

—10 —

(六)网络技术在审计中的主要应用。

(1)联网审计技术在审计证据归集和分析中的应用。

联网审计是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网络互联后,在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相关信息系统进行依赖测试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实现高效率的数据采集、分析与处理,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实时、远程检测监督的行为。联网审计主要运用于财政审计、税收审计和社会保障审计等领域。如某财政联网审计数据分析系统通过对采集的财政原始电子数据进行转换和分析处理,快速准确掌握财政资金全貌和预算支出实时情况,及时发现疑点。提高了审计分析的宏观性、系统性,实现了对财政资金审计监督的关口“前移”。

(2)视频监控技术在审计证据获取中的应用。

视频监控系统分为现场视频监控、监控指挥中心、传输网络系统三个部分。一是合理布设现场视频监控,对整个施工现场实现24小时全天候视频信号采集;二是在监控指挥中心设臵中心管理平台和显示大屏幕系统。根据需要放大细部,实现多点场景自由切换、本地存储;三是传输网络系统采用基于互联网的稳定性和网速较高的固定IP地址模式。实现审计、建设主管部门信息资源共享,满足审计人员远程浏览适时视频、调阅历史视频,随时了解项目情况。

(七)微电子技术在审计证据获取中的主要应用。

微电子技术是建立在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各种半导体器件基

—11 —

础上的高新电子技术,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工作速度快,微电子技术对信息时代具有巨大的影响。在审计中主要用于获取审计证据,以超声波测厚技术和钢筋扫描仪等探测技术进行举例说明。

超声波测厚技术是根据超声波脉冲反射原理来进行厚度测量,当超声波脉冲发射器探头发射的超声波脉冲通过被测物体到达材料分界面时,脉冲被反射回探头,通过精确测量超声波在材料中传播的时间来确定被测材料和物体的厚度。凡能使超声波以一恒定速度在其内部传播的各种材料和物体均可采用此原理测量。例如,某审计单位利用小型超声波涂层测厚仪对某条使用政府性债务建设的高速公路建设质量现场检查,发现该高速公路的波形护栏等安全设施的镀锌层厚度未达到国家标准规定厚度的一半。钢筋扫描仪主要用于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分布、直径、走向,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质量的检测。钢筋扫描仪能够在混凝土的表面测定钢筋的位臵、布筋情况、测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直径等。除此之外,钢筋扫描仪还可以对混凝土结构中的磁性体及导电体的位臵进行检测,如墙体内的电缆、水暖管道等,施工前的探测可以有效避免施工中对这些设施的损坏,减少意外的发生,钢筋扫描仪是审计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工具。

二、信息技术在审计领域中应用的展望

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审计工作各个领域,我们对其未来与审计密切相关的核心领域和有重要发展前景的技术做出展望。

—12 —

(一)数据库技术仍是未来审计技术创新的核心领域。

构建审计信息数据库是进行审计工作的数据基础,审计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水平对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会产生重要影响。数据库技术在审计信息管理中的广泛运用,为审计人员提供了充分、有效、便利的信息服务。其主要设计思想是将分析决策所需的大量数据从传统的操作环境中分离出来,把分散的、难以访问的操作数据转换成集中统一、随时可用的信息而建立的一个大型的数据库,其中应存储所有审计数据[2]。如果审计信息数据库构建的不够完整,会使很多包含重要线索的数据被遗漏在审计数据分析人员的审查范围之外,在技术层面造成审计风险。因此,未来标准化的审计信息数据库建设和更高层面的大型审计数据平台建设,以及针对这些专业化数据库深入、全面的数据分析将是审计技术创新的核心领域。

(二)数据挖掘技术将在大数据审计分析中发挥重要作用。

审计数据的处理与信息提取是数据挖掘与审计业务在海量数据条件下的有机结合,也是未来计算机审计的主攻方向。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被审计单位的海量数据进行发掘式审计,是现代审计技术的一大突破,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具有开拓性意义。数据挖掘式审计是适合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一项新型审计取证方法。审计系统中引入数据挖掘技术,将显示出巨大优势,这是现代审计技术方法发展的一次飞跃。数据挖掘作为一种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审计人员在极短的时间里筛选出具有代表

—13 —

性的审计样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审计风险。只有进行全面审计,才能有效消除抽样审计风险,而数据挖掘技术的运用,使全面审查被审计对象总体数据成为可能[3]。从人们的认知来看,审计人员对数据挖掘技术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和深入。从已有的应用实例来看,数据挖掘技术在审计实践工作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数据挖掘技术在审计中应用的领域还比较少,应用的数据挖掘技术还比较简单,未来数据挖掘技术在审计领域应用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XBRL技术将给审计工作带来重大变化。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XBRL)是一种基于XML的标记语言,用于商业和财务信息的定义和交换,是目前应用于非结构化信息处理尤其是财务信息处理的最新标准和技术。XBRL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物,代表着现代财务报告的前沿,其发展与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相得益彰,XBRL是新世纪财务报告的主流发展形式。XBRL改变了企业财务信息的披露方式,促使审计人员不得不面临对网络财务信息审计的需求,这对审计的工作方法、审计程序、审计技术、审计重点将产生巨大的冲击。

XBRL的应用给会计和审计带来了巨大变化,为适应网络信息化和会计现代化的发展,审计方法和思路将进一步延伸,从静态审计扩展到动态审计、从事后审计扩展到实时审计、从现场审计扩展到远程审计。因此,XBRL技术将促进审计模式的变革,—14 —

推进审计技术的创新[4]。

(四)信息系统审计技术亟待丰富和发展。

信息系统审计是一种基于风险基础审计的理论和方法。信息系统审计的对象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有着与生俱来的风险,这些风险用不同方式冲击着信息系统,审计者面临着审计什么、何时审计以及如何帮助信息系统的管理者管理和控制风险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的问题[5]。信息系统审计是对审计对象及内容的拓展,从纵向(生命周期)看,覆盖了信息系统从规划、分析、设计到维护的全生命周期的各种业务;从横向(信息系统构成)看,它包含对软硬件审计、应用程序审计、安全审计等。和一般审计工作相比,信息系统测试是信息系统审计特有的技术,主要包括测试数据法、平行模拟法、嵌入审计模块法、受控处理法和程序代码检查法等。总体来看,我国信息系统审计还处于初期阶段,无论从制度层面还是从技术层面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随着审计对象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未来相关信息系统审计技术也必须要不断跟进和创新。

三、相关政策建议

技术创新问题归根结底是人员素质和积极性的问题,而人员问题的根本解决途径又在于相关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我们从方法和制度角度提出加强审计信息技术建设的政策和建议。

(一)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实现审计信息技术有针对性的普及推广。

—15 —

根据审计署科研所2011年发布《审计机关审计技术创新情况专题调研报告》的统计分类,截至2011年7月底,共收到全国范围报送的522项创新型审计技术应用成果,按照技术种类进行分类共有59种技术类别,几乎涵盖了现有全部审计业务领域,而这些创新型审计技术中绝大多数都属于信息技术的范畴[6]。这些审计技术对提高审计效率、提升审计效果、降低审计风险已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推广普及工作的不足,使得这些技术应该创造的审计生产力还远没有发挥出来。我们建议针对审计信息技术应用进行一次全国审计系统的问卷调查,来明确各地区、各单位的审计技术需求,统计清楚在现有的审计技术中,哪个地区、哪个单位、哪个审计业务领域对哪些技术有明确的需求,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普及他们最需要的审计信息技术,帮助审计人员突破技术壁垒,也避免各地对同一种技术重复开发形成的资源浪费。

(二)建立审计专家和信息技术专家合作的审计信息技术研发模式。

从现有的信息技术创新的过程来看,绝大多数的技术创新都是自发性技术创新的研发模式,这种技术创新研发模式专业化程度不高。审计信息技术创新由审计专家提出明确的信息技术功能需求,再由信息技术专家从专业化的技术角度来实现,即构建审计专家和信息技术专家合作的研发模式,这样会有效提高审计信息技术创新的专业化水平。审计专家和信息技术专家合作研发模—16 —

式的建立需要有相应资金和人员的配套机制,这些机制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一旦建立起来就会从制度层面给审计信息技术创新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三)培养一批高端的审计和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

在建立审计专家和信息技术专家合作的研发模式的基础上,审计行业需要从内部培养一批高端的审计和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从技术创新的基本要素来看,把一项前沿信息技术成功地应用在审计领域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对需要解决的审计问题有完整透彻的理解,只有对研究问题理解清楚,才可能知道用什么技术能最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二是必须要精通前沿信息技术,只有精通前沿技术才能知道目前都有哪些高端技术可以运用,并且知道如何才能巧妙地运用技术去解决审计问题。要同时具备以上两个条件,审计专家和信息技术专家合作的研发模式也具有局限性。前沿审计信息技术的突破,必须有一批既熟悉审计业务,又精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人才只能从审计行业内部有计划地逐步培养产生,无法从外部引进。

(四)建立审计信息技术评选机制和审计信息技术库。

成立评审专家组对信息技术创新的难度和应用价值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建立审计信息技术创新评选机制,对优秀的审计技术创新进行表彰奖励。在绩效考核机制中,应提高信息技术创新的考核比重,并对在审计实践中应用他人技术创新成果并提高了工作效率、效果的人员给予考核加分,这会有利于现有审计信

—17 —

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把现有审计信息技术分类整理到一个工具库中,该工具库可以实现网上查询、培训和新技术添加功能。该工具库应该包括现有的全部审计信息技术,并对这些技术的基本应用和高级应用做出详细说明,以方便审计人员学习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泽清,王经锡.信息技术的界定及发展历程[J].科技与社会,2009年3期。

[2] 胡颖森.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工作[J].当代经济,2010年1期。

[3] 陈丹萍.数据挖掘技术在现代审计中的运用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0年4期。

[4] 高锦萍.XBRL财务报告审计模型及实现机制:一种框架研究[J].审计研究,2011年3期。

[5] 刘红英.信息系统审计研究.国际商务财会[J],2012年8期。

[6] 崔振龙,崔孟修,隋学深,王姝.审计机关审计技术创新情况专题调研报告[R].中国审计研究报告,2012年5月。

作者:审计署审计科研所隋学深—18 —

报:署领导。

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审计厅(局)及科研所,南京审计学院,署机关各单位,各特派员办事处,各派出审计局。发:本所所领导、各处,存档。共印200份编辑:宫军签发:崔振龙

—19 —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期末复习试题

.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期末试题第1套(共5套)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运动状态本身(例如观察到的事实、现象)是( ) A.一次信息 B.二次信息 C.间接信息 D.三次信息 2.系统的______是指系统具有同构和同态的性质,体现在系统结构、存在方式等具有共同性。( ) B.相似性A.稳定性 D.开放性C.相关性 )决策支持系统的英文缩写是 3.( A.ERP B.CRM C.SCM D.DSS )( 4.作业级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企业 内部A.外部 B. D.C.内部和外部管理层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 )5.______A.产品信息化 B.企业信息化 D.社会信息化C.产业信息化 )6.企业转变为学习型组织属于IMM中的( B.第二级A.第一级 D.第五级 C.第四级 )系统分析的任务是7.( A.完成新系统的逻辑设计 B.完成新系统的物理设计 C.完成原系统的逻辑设计 D.完成原系统的物理设计 ) 8.程序设计是在( 系统设计阶段B.A.系统分析阶段 系统实施阶段C. D.系统规划阶段 ) 属于系统规划阶段的内容。9.______( A.模块划分、程序设计、人员培训 B.选择计算机设备、输出设计、程序调试精选范本 . C.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 D.程序设计、设备购买、数据准备与录入10.在数据字典中,不属于数据流定义的是( ) A.数据流的来源 B.数据流的去处 D. 数据流的组成 C.数据流的存储 ( ) 11.关键成功因素法的主要步骤是 A.分析信息需求→识别关键因素→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 B.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确定规划进度→识别关键因素C.成立规划领导小组→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识别关键因素 D.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识别关键因素→分析信息需求 ) 12.下列文档中的______不属于开发文档。( 系统设计说明书 B.A.系统分析说明书 D.程序设计说明书可行性研究报告C. ( )13.下列系统转换方式中成本最高的是 A.直接转换并行转换B. 间接转换分段转换C.D.14.下列软件维护的方式中,工作量最大的是( ) A.正确性维护 B.适应性维护 D. 预防性维护 C.完善性维护15.下列选项中,______不是系统设计阶段的固有组成内容。( ) A.计算机配置设计 B.数据库设计 D.程序设计C.应用软件设计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第30讲_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2)

第三节对审计过程和审计范围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 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并不改变注册会计师制定审计目标,也不改变风险评估和了解内部控制的原则性要求,审计准则和财务报告审计目标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 但是,注册会计师必须更深入了解信息技术应用范围和性质,因为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对审计风险的评价、业务流程和控制的了解、审计工作的执行以及需要收集的审计证据的性质都有直接的影响。 归纳起来,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对审计线索的影响 数据存储介质、存取方式以及处理程序等。 2.对审计技术手段的影响 注册会计师要掌握相关信息技术,将其作为有力的审计工具。 3.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注册会计师需要对被审计单位信息技术内部控制进行审查与评价。 4.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审计内容包括对信息化系统的处理和相关控制功能的审查。 5.对注册会计师的影响 需要熟悉信息系统的应用技术、结构和运行原理,有必要对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作出适当的评价。 二、信息技术审计范围的确定 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范围与对系统的依赖程度直接关联。 具体来说,信息技术审计范围与被审计单位在业务流程及信息系统相关方面的复杂度成正比,并受到信息技术环境规模和复杂度的影响。 因此,注册会计师在确定信息技术审计范围时,需要评价下列内容: 1.业务流程的复杂度 2.信息系统的复杂度 3.信息技术环境的规模和复杂度 (一)评估业务流程的复杂度 对业务流程复杂度的评估不是一个纯粹客观的过程,需要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 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以下因素,对业务流程复杂度作出判断: 1.流程是否涉及过多人员及部门,并且相关人员及部门之间的关系复杂且界限不清; 2流程是否涉及大量操作及决策活动;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趋 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精选阅读(1):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未来以电子商务软件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IT技术对企业经营和管理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企业也需要创新性地运用信息技术才干改变整个行业和企业的竞争规则,从而赢得新的竞争优势。相反,假如无视这种趋势,或没有很好地利用IT技术提升管理,无论多么具有实力的企业,都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甚至被市场所淘汰。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必定经历“四i”化,即信息化集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阶段。北京贯智赋能管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高级咨询顾问邱昭良博士认为,目前国内很多企业还处在信息化的阶段,有一部分企业已经着手实现企业内部系统的集成化,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朝着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第一,实现信息化(information)。中国企业的管理很大程度上还是靠“人治”,决策靠“拍脑袋”,业务靠手工处理,数字化精细化程度不够,导致管理效率和效果受到限制和影响。

因此,IT应用的第一步就是从手工操作实现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 第二,实现集成化(integration)。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系统,需要企业内部的产品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与客户服务密切集成起来。因此,IT应用也需要从局部走向集成。此刻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缺乏整体规划,各种IT应用系统彼此孤立,构成一个个“信息孤岛”,缺乏集成与整合。因此,企业应用集成(EAI)会是一些企业下一步重点关注的问题。 第三,实现网络化(inter)。很多企业的运作是跨地域的,为实现集成化,就需要实现网络化,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性能提升,已经能够支撑商业应用。因此,借助互联网带给的廉价的通讯手段,能够让很多中小型企业构建起全国性的业务运作体系,实现业务的有效扩张。而过去,对于很多企业是不堪想象的。企业务必耗费巨资,建设一个庞大的私有广域网络,而此刻却能够实现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数字神经网络”。 第四,实现智能化(intelligent)。除了完成传统的交易之外,还要挖掘客户的需求,从数据里面获得财富,辅助企业决策,让企业成为一个智能化的企业。 在未来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信息环境中,驱动现代企业成长的力量将由机会和业务驱动转向的管理和创新驱动阶段中。信息技术应用将会对后两种驱动力量都能起到强盛的支撑作用。

《评价中心技术》

一、引述:人才测评知多少 1、什么是人才测评 2、人才测评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价值 3、人才测评的主要工具 4、传统测评技术的工具 5、哪种测试方法最有效 二、评价中心概念与特点 1、理解评价中心 2、评价中心与传统测评技术的区别 三、评价中心技术的发展历程 1、军事领域的应用 2、工业领域的应用 3、美国贝尔的实践 四、评价中心技术的工作原理 1、情景因素 2、行为因素 3、S-T-R模式 五、评价中心技术的主要工具 1、情境模拟技术 (1)无领导小组讨论 (2)公文筐测验 (3)角色扮演与案例分析

2、面试技术 (1)结构化与半结构化面试(2)情境面试 (3)行为面试 3、心理测验技术 (1)个性测验 (2)能力测验 (3)价值观、动机测验 (4)职业兴趣与倾向测验 六、评价中心技术的操作程序 1、明确测试目的 2、选择测试维度 3、选择测评方法 4、测试方案设计 5、施测过程控制 6、测评报告撰写 7、测试结果反馈 七、评价中心技术的应用 1、评价中心技术在选拔中的应用 2、评价中心技术在培训中的应用 3、评价中心技术在绩效管理中应用 4、评价中心技术在能力诊断中应用

八、考官的观察与行为记录 1、对考官的要求 2、观察与记录的内容 3、观察与记录技巧 九、测试数据分析与报告 1、面试数据分析 2、心理测验测试数据分析 3、情境模拟测试数据分析 4、测评数据整合分析 5、测评指标整合分析 6、被试者素质综合评价 7、测评报告结构与撰写技巧 十、评价中心测试结果反馈 1、测评结果反馈的要求 2、测评结果反馈前的准备 3、测评结果反馈的过程 4、测评结果反馈的注意事项

浅谈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和策略.

浅谈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和策略 摘要:伴随着科技进步和企业管理理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组织更加依赖于信息技术。与此同时,对信息系统审计的研究和实践也正不断发生着变化。笔者认为,信息系统审计有其自身的特点,是审计的新领域,与传统审计相对独立,应从组织的整体风险控制、价值实现以及整个审计体系的角度来重新认识。 关键词: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审计内容策略 伴随着科技进步和企业管理理念的发展,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行业的管理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企事业单位,还是政府公共服务机构,都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有效性和效率性影响着组织的正常运转。 与此同时,对信息系统审计的研究和实践也正不断发生着变化。从计算机辅助审计到面向系统数据的审计,再到对应用系统的审计,信息系统的审计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目前,对信息系统审计的认识受到较多传统审计的影响,不少研究人员认为信息系统条审计是传统审计的补充和延伸,是为传统审计提供支撑和服务的。但笔者认为,信息系统审计有其自身的特点,是审计的新领域,对信息系统审计的认识和研究要从企业整体风险控制、价值实现以及整个审计体系的角度来重新认识。 一、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 从信息系统在组织中所处地位以及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行和维护过程分析,信息系统审计应包括对IT治理结构审计等9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对IT治理结构与实施的审计。信息技术过去被认为仅仅是企业组织战略的强化器,而现在被认为是组织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管理层的关注。通过有效使用安全、可靠的信息和适用的技术,IT治理有助于企业获得成功。因此,在对信息系统审计中,审计人员应首先关注组织的IT治理机构,判断组织是否做到了IT 与业务的融合,并保持目标一致。

第五章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

2015年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审计 第五章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知识点: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 ● 详细描述: (一)不改变 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并不改变注册会计师制定审计目标、进行风险评估和了解内部控制的原则性要求,基本审计准则和财务报告审计目标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 (二)改变 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审计线索(轨迹)的影响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从业务数据 的具体处理过程到报表的输出都由计算机按照程序指令完成,数据均保存在磁性介质上,从而会影响到审计线索,如数据存储介质、存取方式以及处理程序等。 2.对审计技术手段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审计人员 需要掌握相关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当作一种有力的审计工具。 3.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在高度电算化的信息环境中,业务活动和 业务流程引发了新的风险,从而使具体控制活动的性质有所改变。 4.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固有风险决定了信息化 环境下审计的内容包括对信息化系统的处理和相关控制功能的审查。 5.对审计人员的影响 信息技术在被审计单位的广泛应用要求注 册会计师一定要具备相关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注册会计师必须对系统内的风险和控制都非常熟悉,然后对审计的策略、范围、方法和手段做出相应的调整,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支持发表的审计意见。 例题: 1.关于信息技术给审计过程带来的影响,以下表述中,恰当的有()。 A.信息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内部控制目标 B.信息技术使企业业务数据处理由计算机按照程序指令完成,影响审计线索 C.信息技术在被审计单位的广泛应用对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相关信息技术方

现代信息技术内涵及其发展的新趋势_蒋晓华

现代信息技术内涵及其发展的新趋势 * 蒋晓华 (5东岳论丛6杂志社,山东济南250002)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是一门对当代社会发生全面而深远影响的综合性很强的高技术,它以计算机作为核心技术,同时计算机与通讯两大技术结合在一起,网络技术的作用日益重要。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G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153(2003)03)0106)02 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重要,因此,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信息技术的内涵及其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信息技术的内涵 信息技术是指在信息的产生、获取、存储、传递、处理、显示和使用等方面能够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的技术。它是随着人类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控制能力的不断提高而逐步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远古时期,人类只是利用自身的生理机能,以手势、面部表情等相互传递和交换有限的信息。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发明、锣鼓、号角、火的使用等,使人类有了初始时期的以光、声、文字、图形、图像等方式进行的信息传递和储存手段。到了近代,信息传播技术和存储技术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信息传播技术的突破源于1937年,当时美国科学家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和电码,把/电0引入信息技术领域,使人类的信息活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随着电信革命的深入,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卫星通信、图象通信等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不断涌现,新的信息传输工具,如电报、电话、广播、传真、电视等各具独特功能。与此同时,录音磁带、唱片、录像带、光盘等各种视觉和听觉信息存储方式迅速发展,使信息存储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现了信息技术划时代的进步。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的信息技术已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高技术。它以通信、电子、计算机、自动化和光电等技 术为基础,已成为产生、存储、转换和加工图像、文字、声音及数字信息的所有现代高技术的总称。 它包含的单元技术十分广泛,诸如光纤通讯技术、激光通信技术、遥感、遥控以及人工智能等各种高技术。这使人类社会在信息处理技术方面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这一时期,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通信卫星技术等的产生和应用,使信息处理过程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在此之前,尽管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信息的传输、储存技术不断发生变化和进步,但是,信息处理过程一直是在人的直接参与下,靠人的大脑来完成的。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使人们完全可以借助计算机而脱离人脑有效地加工处理信息。如同工业革命用机器替代了人们繁重的体力劳动,使人的双手获得了解放一样,信息革命用计算机替代了人们繁杂的脑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实行技术化,使人的智力获得了解放。 二、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以下两方面新的发展趋势需要特别关注。 一是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向高级化、多元化发展 计算机处理信息的特殊功能,使计算机技术成为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核心,并正在向高级化、多元化发展。这一发展趋势表现为:一方面电子信息技术向更高级化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功能将更趋完善,而与此同时激光信息技术、生物信息技 106 第9卷第3期 工会论坛 V ol.9No.32003年5月 T rade U nions .T ribune M ay.2003 * 收稿日期:2003-03-02 作者简介:蒋晓华(1950)),女,湖南常德人,大专文化,5东岳论丛6杂志社美术编辑。

评价中心七大技术

第一节结构化面试的应对策略 结构化面试是当前面试实践中应用最广的一种面试方法,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面试、竞争上岗等都把它作为一种主要方法。 一、把握结构化面试的特点 结构化面试,它指面试 前就面试所涉及的内容、试 题评分标准、评分方法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结构化设计的面试方式。结构化 面试虽然也是通过考官与考生的谈话方式进行的,但从形式到内容上,它都突出了系统结构的特点,以确保这种面试方法更为有效、客观、公平、科学。结构化面试的一项主要要求是对报考相同职位的考生,应测试相同的面试题目。 结构化面试的系统结构性主要表现在: 1 考官的组成有结构 即考官不是随意形成的,而是由5~9名考官依据选人岗位需要按专业、职务甚至年龄、性别以一定比例进行科学配置,其中有一名是主考官,一般由他负责向考生提问并把握整个面试的总过程。 2 测评的要素有结构 这不仅体现在测什么、用什么题目测试要根据测试前所做的工作分析来确定,并按一定的顺序及不同分值比重进行结构设计,同时还要在测评要素下面明确测评要点即观察要点,测评要点下面是测试题目,每个测试题目都有出题思路或答题参考要点以供考官评分时参考。 3 测评标准有结构 它突出地表现在要素评分的权重系数有结构,每一测评要素内的评分等级有结构(一般在评分表中分优、良、中、差四级),考生最后的面试成绩是经过科学方法统计处理的(即去掉众多考官要素评分中的最高分、最低分然后得出算术平均分,再根据权重合成总分);作为对考官评分科学性的估价及对考官打分公正性的监督,还可以设标准差一项,看每一位考官打分与标准分的离散度。 4 面试程度及时间安排有结构 结构化面试是严格遵循一定的程序(如考官、考场的选择、监督机制与计分程序的设立等)进行的,一般每个考生的面试时间在30分钟左右。 结构化面试具有内容确定、程序严谨、评分统一、形式活而不乱等特点。从近年面试实践经验上看,其测评的效度、信度较高,比较适合规模较大,组织、规范性较强的录用、选拔性考试,因此,结构化面试已经成为目前录用面试的基本方法。 二、了解结构化面试的组织实施程序 结构化面试是被广泛采用的一种面试测评方法,它的组织实施程序主要包括建立考官、考务及监督队伍,命制试题,选择和布置面试考场,面试具体操作等四个环节。 结构化面试一般由5~9名考官组成,其中一名为主考官。在考官组成上,其性别、年龄、专业结构、职务应有适当的搭配。为了确保结构化面试的公正、公平,根据实际

信息系统审计指南

COBIT信息技术审计指南(34个控制目标) 计划和组织(选择3/6/11) 1 定义战略性的信息技术规划(PO1)PO域 控制的IT过程: 定义战略性的IT规划 满足的业务需求: 既要谋求信息技术机遇和IT业务需求的最佳平衡,又要确保其进一步地完成 实现路线: 在定期从事的战略规划编制过程中,要逐渐形成长期的计划,长期的计划应定期地转化成设置清晰并具体到短期目的的操作计划 需要考虑的事项: 企业的业务发展战略 IT如何支持业务目标的明确定义 技术解决方案和当前基础设施的详细清单 追踪技术市场 适时的可行性研究和现实性检查 已有系统的评估 在风险、进入市场的时机、质量方面,企业所处的位置 需要高级管理层出钱、支持和必不可少的检查 信息规范 IT资源 P 效果 * 人员 S 效率 * 应用 保密 * 技术 完整 * 设施 可用 * 数据 遵从 可靠 1.1 作为机构长期和短期计划一部分的IT 高级管理层对开发和实施履行机构任务和目标的长期和短期的计划负责。在这一方面,高级管理层应 确保IT有关事项以及机遇被适当地评估,并将结果反映到机构的长期和短期计划之中。IT的长期、短期 计划应被开发,确保IT的运用同机构的使命与业务发展战略相结合。 1.2 IT 长期计划 IT管理层和业务过程的所有者要对有规律地开发支持机构总体使命和目的实现的IT长期计划负责。计划编制的方法应包括寻求来自受IT战略计划影响的相关内外部利害关系人引入的机制。相应地,管理层应执行一个长期计划的编制过程,

采用一种结构化的方法,并建立一个标准的计划结构。 1.3 IT 长期计划编制——方法与结构 对于长期计划的编制过程来讲,IT管理层和业务过程的所有者应建立并采用一种结构化的方法。这样可以制定出高质量的计划,含盖什么、谁、怎样、什么时间和为什么等基本的问题。IT计划的编制过程应考虑风险评估的结果,包括业务、环境、技术和人力资源的风险。计划编制期间,需要考虑和充分投入的方面包括:机构的模式及其变化、地理的分布、技术的发展、成本、法律法规的要求、第三方或市场的要求、规划远景、业务过程再造、员工的安置、自行开发或者外包、数据、应用系统和技术体系结构。已做出选择的好处应被明确地确定下来。IT 长期和短期计划应使绩效指标和目标合并在一起。计划本身还应参考其它的计划,比如机构的质量计划和信息风险管理计划。 1.4 IT 长期计划的变更 IT管理层和业务过程所有者应确保及时、准确地修改IT长期计划的过程的到位,以适应机构长期计划的变化和IT环境的变化。管理层应建立一个IT长期和短期计划开发和维护所需要的政策。 1.5 IT 功能的短期计划编制 IT管理层和业务过程的所有者应确保IT长期计划有规律地转换成IT短期计划。这样的短期计划应确保适当的IT功能资源以与IT长期计划内容相一致的基础上来分配。短期计划应定期地进行再评估,并被作为适应正在变化的业务和IT环境所必须的事项而改进。可行性研究的及时执行应确保短期计划的实行是被充分地启动的。 1.6 IT 计划的交流 管理层应确保IT长期和短期计划同业务过程所有者以及跨越机构的其他相关部门人员的充分沟通。 1.7 IT 计划的监控和评估 管理层应建立一个流程,获取和报告来自业务过程所有者和用户有关长期和短期计划的质量及有效性的反馈。获取的反馈应予以评估,并在将来的IT计划编制中加以考虑。 1.8 现有系统的评估 在开发或变更战略规划或长期计划、IT计划之前,IT管理层应按照业务自动化的程度、功能性、稳定性、复杂性、成本、优势和劣势,评估现有信息系统,以确定现有系统支持机构业务需求的程度。 对高级和详细的控制目标进行审计: 获得了解: 访谈: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第一编审计基本原理——第五章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考情分析 本章介绍了现代审计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信息技术审计,但仅仅涉及到一些基本概念并未深入展开。建议复习中应当结合第7章和8章的相关内容进行掌握。 本章涉及到《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41号——对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考虑》,课程内容对此进行了扩展补充,建议进行重点关注及学习。 目录 1.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影响 2.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3.对企业利用服务机构的考虑 知识点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影响 1.信息技术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2.三个层面的信息技术控制 PART 01 信息技术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1.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 2.信息技术和财务报告 信息系统形成的信息质量影响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管理企业活动和做出适当的管理决策。 3.有效的信息系统 ①识别和记录全部授权交易 ②及时、详细记录交易内容,并在财务报告中对全部交易进行适当分类 ③衡量交易价值,并在财务报告中适当体现相关价值 ④确定交易发生期间,并将交易记录在适当的会计期间 ⑤将相关交易信息在财务报告中作适当披露 注册会计师在进行财务报告审计时,如果依赖相关信息系统所形成的财务信息和报告作为审计工作的依据,则必须考虑相关信息和报告的质量。 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质量是通过交易的录入到输出整个过程中适当的控制来实现的,所以注册会计师需要在整个过程中考虑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授权体系及访问限制等四个方面。 4.自动控制的好处 ●能够有效处理大流量交易及数据 ●自动控制比较不容易被绕过 ●相关安全控制可以实现有效的职责分离 ●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信息变得更易获取 ●可以提高管理层对企业业务活动及相关政策的监督水平 5.信息技术的特定风险 ●可能会对数据进行错误处理 ●可能会去处理那些本身就错误的数据 ●安全控制如果无效,会增加对数据信息非授权访问的风险 ●数据丢失风险或数据无法访问风险 ●不适当的人工干预,或人为绕过自动控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内部控制虽然在形式及内涵方面发生了变化,但内部控制的目标并没有发生改变。 PART 02 三个层面的信息技术控制 三个层面的信息技术控制:公司层面信息技术控制;信息技术一般控制;信息技术应用控制

论现代军事信息技术的新发展

论现代军事信息技术的新发展 [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现代军事领域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使信息技术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巨大的作用,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关键词]军事信息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 IT168 信息化 [文献识别码] B 未来的战争是信息化战争。为了打赢未来的战争,我国必需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以适应未来作战的需要。人类的历史上,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信息化战争推动了许多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军事应用的推动下,这些新科技又倒过来为军事服务,这种互为激励的现象推动了科技和军事的发展。 军事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现代战争进程。军事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其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影响体现在多方面,信息技术在现在战争中已经发展为信息战。信息战作为未来战场上一种新的作战方式,还将对各国军队编成结构产生巨大影响。为夺取和保持制信息权而进行的斗争,亦指战场上敌对双方为争取信息的获取权、控制权和使用权,通过利用、破坏敌方和保护己方的信息系统而展开的一系列作战活动。利用信息战亦可弥补常规武装力量的不足,信息战作为未来战场上一种新的作战方式,还将对各国军队编成结构产生巨大影响。信息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那是决定性的,可以说,如果没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就没有现代化的军队,更谈不上现代化战争了。只有高度信息化的军队才能满足信息化战争的需要。高技术促进现代战争理论发展具有明显的超越性,高技术条件下战争理论发展的超越性,使得世界各国在战争理论研究上,更加重视超前性研究。信息化推动了许多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军事应用的推动下,这些新科技又倒过来为军事服务,这种互为激励的现象推动了科技和军事的发展。 海湾战争后,各国开始大量的装备自己部队,向信息化发展,特别是我国,机载警报和控制系统以及卫星通信系统等,有了很大的发展。现代战争的趋势,向着信息化迈进。人类将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信息产业无疑将成为未来全球经济中最宏大、最具活力的产业。信息将成为知识经济社会中最重要的资源和竞争要素。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可以用“一个中心,八个特征”来概括。即:以夺取制信息权为中心,一体化、无人化、网络化、多维化、精确化、实时化、有限化、社会化为特征。所谓制信息权是指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战场认识系统、通信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和火力打击系统等来夺取战场信息的获取权、使用权和控制权。 制信息权是信息化战场主动权争夺的最高层次,是“第一制高点”,也是其它诸主动权赢取的核心与要害所在。制信息权主导着制空权、制海权、制陆权、制天权等主动权的争夺。没有制信息权,也就没有战争的控制权和主动权,只能被动埃打,所以,信息化战争的战场主动权之争,实质上是交战双方的制信息权之争。信息进攻和防护的斗争将贯穿于战争的始终,是交战双方争夺的中心。 随着多波段侦察探测系统和复合制导攻击弹药的发展,伪装防护系统也在从传统单一化伪装防护向综合一体化伪装防护的方向转变。发展集伪装网、假目标、烟幕、干扰装置、传感器等多种技术手段于一体,聚光电侦察、告警和干扰功能于一身的综合伪装防护系统,已成为外军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伪装防护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一体化是信息技术广泛交叉渗透的必然结果。体系对抗信息化战争中,作为主要武器装备的G4ISR系统、信息战装备、精确制导武器和信息化作战平台,通过全球信息栅格进行无缝连接之后,形成全维度、全天时、全天候的一体化、实时化作战体系。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战体系一体化。信息化战争中,凡是妨碍信息共享和资源优化整合利用的各种壁垒将通通被打破,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将合二为一,侦察预警、指挥控制和机动、打击、防护、保障六大系统融为一体,作战能力将呈现出指数级的增长。二是作战行动一体化。各军兵种的运用完全依据不断变化的战场情况,任务随时调整,能量随时聚合、情况判断、决心处置、部队行动的循环周期越来越快,作战效果成倍提高。只要能把正确的信息,用正确的形式,传递给处在正确位置上的正确的人和武器系统,谁穿哪个军种的服装已经不重要了。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微电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一系列高精尖技术在工程装备上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工程装备的快速发展,使工程装备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无人化程度明显增强。美国有份《21世纪战略战术》报告,里面有个结论让人眼前一亮:20世纪的核心武器是坦克,21世纪的核心武器是无人系统。事实似乎印证了这一结论。

信息系统审计重点及应对措施

信息系统审计是一个通过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对信息系统是否能够保护资产的安全、维护数据的完整、使被审计单位的目标得以有效地实现、使组织的资源得到高效地使用等方面作出判断的过程。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审计机关要想完成“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审计目标,担负起社会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作用,就必须加快信息系统审计的步伐。为此,笔者认为,审计机关要开展好信息系统审计,就必须把握重点,加强组织,制定措施,积极推进。 一、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应把握的重点 1、信息系统审计的目标和内容 信息系统审计目标:信息系统审计不仅要对系统信息的合法性、公允性进行审计,还要对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以及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内部控制的健全性与有效性等方面进行审计,指出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内部管理和控制上的薄弱环节,提高其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有效地防止利用信息技术随意篡改系统信息或破坏磁介质上的数据等舞弊行为的发生。因此,信息系统审计目标不仅仅在于应用计算机进行审计(即传统EDI 审计或计算机辅助审计),更重要的是要对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其实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进行实时的检查、评价和改造。 信息系统审计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审计、一般控制审计和应用控制审计三个方面。 2、信息系统审计的职能和方式 为了实现审计目标,保证和咨询应成为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的两大基本职能。“保证”即“系统可靠性保证”,就是通过对信息系统运行过程、商业连续性能力、维护状况进行评价,合理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有效,它是信息系统审计最基本的职能。“咨询”是指审计人员能够向信息系统的高层管理者以及使用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以达到改善经营和为组织增加价值的目的。 信息系统审计组织方式:一种是将信息系统审计作为常规项目审计的一部分,是为整个审计项目的总体目标服务的。检查信息系统本身及其内部控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为数据审计服务,最终通过审计数据得出审计结论,即数据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和系统内控审计“三位一体”的结合方式。另一种是独立立项的信息系统审计,直接针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将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作为审计目标。现阶段开展的信息系统审计以第一种方式为主。 3、信息系统审计的依据和原则

信息技术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 摘要:文章基于信息管理、财务管理相关理论,采用案例分析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以信息技术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为题展开研究,研究表明,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技术可以提高财务报表审计的速度和准确性,大大减轻财务部门内审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文章通过对现状分析、案例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信息管理;案例分析法;信息技术;财务报表审计 一、引言 自从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普及以来,财务会计由做手工账转变为利用会计电算化进行办公,自此,在也没有看到账房先生点着油灯打算盘了。科技的进步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在会计领域也是如此,通过相关会计核算软件,会计工作人员只需要将凭证、单据、发票简单分类处理后录入系统即可,只要录入时没有出现错误,进入系统后,计算机会进行自动核算。这淘汰了一部分年龄大并且对计算机不熟悉的会计从业者。智能时代的来临,让一切变得更加猝不及防,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自动给扫描凭证、单据、发票扫描,直接分类核算,64位密集纠错,甚至连简单的审计都免掉了。这也给财务人员造成恐慌,大面积的失业会不会提前来临?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会计、审计的工作人员又产生什么影响?本文在信息管理、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础上,对信息技术及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展开研究,通过对现状分析、案例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现状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财务报表的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方法模式上也由传统的纯人工手工查账审计向人机协作审计模式转变。企业内部审计,主要包括确定资产存在性、判断资产计价的公允性、避免过分高估或者低估资产、测试收入成本和费用、分析是否符合会计政策的要求。其中,判断资产的公允性以及测试收入成本费用涉及到审查数据核算的计算机可以快速扫描输入、进行运算、结果输出,省去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和人工的机会成本。外部网络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时,不必像之前一般对着如山般的账簿进行核算审查,常常需要长时间高强度工作,而现在只需要利用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人机协作的模式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合规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远程审计。目前,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兴起,越来越多商家选择利用计算机网络依靠商务平台进行的交易和商务服务活动,主要表现在商务交易不再是先看货,然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商务服务也不单单依靠纸面文件以及单据的传送,而是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网络互联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来全面实现电子化的交易和结算过程。电子商务更大程度上依托互联网的特点在审计工作的范围、内容、可行性、风险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案例分析 目前,墨西哥国家税务总局将信息技术对财务报表的审计转变为一种新的方式并且在2016年7月通过最高法院确保了其合宪性。即通过互联网电子审计,税务当局可以通过电子方式执行监督与审计流程,并通过电子方式与纳税人沟通,纳税人可以通过申请AcuerdoConclusivo协议,确保其被审计材料在保护状态,纳税人也可以利用这个渠道寻求税务帮助,通过协商的手段,解决被审计纳税人与税务局之间存在的分歧,避免了耗时长和费用贵的申诉流程。墨西哥国家税务总局给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一个很好的示范,行政事业单位率先进行改革,从法律制度上承认信息技术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合法性与合规性,并且给予技术支持保证信息安全。这大大减少了人们使用的后顾之忧,有利于越来越多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机构进行转型,更大程度上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远程网络审计。 四、问题分析 (一)电磁化会计信息不易保存 毋庸置疑,随着无纸化办公的进程加快,传统的纸质凭证、账簿、报表可能会被电子会计信息代替。电子会计信息是指将会计信息储存在网络系统中,很显然这比纸质的更易被破坏。如果保存不好,即使从网络系统中存储在磁性介质上,会计信息依然会因介质的破坏而丢失。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存储风险会因为时间加长变大,如果数据丢失或大面积泄露,不仅增加了审计的难度而且会给企业造成无法预估的损失。 (二)忽视网络信息系统审查 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大背景下,除了对传统财务内容进行审计外,还需要对信息系统开发、运行、控制环节进行审查。尤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更大,并且固有的技术风险决定了审计内容必须包括对网络信息系统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查,以证实其业务处理的真实性、安全性、合法性。大多数企业忽视对网络信息系统的审查,这使审计信息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甚至是错误。由于全面依靠互联网信息技术,交易与金钱往来都是在网络系统各工作站上完成的,因此,审计应渐渐从事后审计转为实时审计,全方位地评价网络交易的安全性以及财务报告存在的风险要素,从而降低经营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产业分支也形成多元化发展趋势,总的来说,信息技术在未来将有以下几个发展方向:、 一、微电子与光电子向着高效能方向发展 预计本世纪应用电子自旋、核自旋、光子技术和生物芯片的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将要问世,可以模拟人的大脑,用于传感认识和思维加工。预计在未来十多年内可以产生存贮量达到每立方毫米100万G,而功耗仅仅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千万分之一的生物芯片。 二、现代通信技术向着网络化,数字化,宽带化方向发展 这种发展趋势也催生了信息技术的成长,一方面,市场对IT人才的需求量有了大幅提升,另一方面,衍生于信息技术的行各行各业也竞相发展。 三、信息技术将会促使遥感技术的蓬勃发展 感测与识别技术它的作用是扩展人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功能。它包括信息识别、信息提取、信息检测等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将紧密集合,这将是信息技术的作用面和影响面更为宽广。

总结:从以上各个方面综合来看,信息技术有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 (1)高速大容量。速度和容量是紧密联系的,随着要传递和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高速大容量是必然趋势。因此从器件到系统,从处理、存储到传递,从传输到交换无不向高速大容量的要求发展。 (2)综合集成。社会对信息的多方面需求,要求信息业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因此采集、处理、存储与传递的结合,信息生产与信息使用的结合,各种媒体的结合,各种业务的综合都体现了综合集成的要求。 (3)网络化。通信本身就是网络,其广度和深度在不断发展,计算机也越来越网络化。各个使用终端或使用者都被组织到统一的网络中,国际电联的口号“一个世界,一个网络”。虽然绝对了一些,但其方向是正确的。 而在这种共同趋势下信息技术所面的主要问题就是信息技术人才的缺乏,技术人员的培养速度远远比不上人们对信息技术应用需求的增长速度。 总之,人类已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信息产业无疑将成为未来全球经济中最宏大、最具活力的产业。信息将成为知识经济社会中最重要的资源和竞争要素。市场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将成为大势。

评价中心技术

评价中心技术 简介 评价中心是一种包含多种测评方法和技术的综合测评系统。一般而言,它总是针对特定的岗位来设计、实施相应的测评方法与技术。通过对目标岗位的工作分析作业,在了解岗位的工作内容与职务素质要求的基础上,事先创设一系列与工作高度相关的模拟情景,然后将被试纳入到该模拟情景中,要求其完成该情景下多种典型的管理工作,如主持会议、处理公文、商务谈判、处理突发事件等。在被试按照情景角色要求处理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试按照各种方法或技术的要求,观察和分析被试在模拟的各种情境压力下的心理、行为表现,测量和评价被试的能力、性格等素质特征。 评价中心测评法的特点 1.针对性 评介中心测评法模拟特定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并在特定的工作情景和压力下实施测评。根据不同层次人员的岗位要求和必备能力,设计不同的模拟情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避免“高分低能”倾向。 2.全面性 评价中心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多种测评技术与手段综合运用,评价中心在管理人员选拔基本流程中的位置 不仅能很好地反映被试人的实际工作能力,还可以测评其他方面的各种能力和素质。3.可靠性 测评中心由多个主试小组成员分别对被试人给予评价,减少了因被试人水平发挥不正常或个别主试人评价偏差而导致的测评结果失真。每项测验后,请被试人说明测验时的想法以及处理问题的理由。在此基础上,主试人进一步评定被试人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巧,使

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大大增加。 4.动态性 将被试人置于动态的模拟工作情景中,模拟实际管理工作中瞬息万变的情况,不断对被试人发出各种随机变化的信息,要求被试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情景压力下作出决策,在动态环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5.预测性 评价中心具有识才于未显之时的功能,模拟的工作环境为尚未进入这一层次的人员提供了一个发挥其才能与潜力的机会,对于测评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同时,测评中心集测评与培训功能于一体,为准确预测被试人的发展前途,并有重点地进行培养训练提供了较为有效的手段和途径。 评价中心采用的方法

信息系统审计(IT审计)操作流程(精)资料

信息系统审计(IT审计操作流程 一、审计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是整个审计过程的起点。其主要工作包括: (1了解被审系统基本情况 了解被审系统基本情况是实施任何信息系统审计的必经程序,对基本情况的了解有助于审计组织对系统的组成、环境、运行年限、控制等有初步印象,以决定是否对该系统进行审计,明确审计的难度,所需时间以及人员配备情况等。 了解了基本情况,审计组织就可以大致判断系统的复杂性、管理层对审计的态度、内部控制的状况、以前审计的状况、审计难点与重点,以决定是否对其进行审计。 (2初步评价被审单位系统的内部控制及外部控制 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为防止舞弊和差错而形成的以内部稽核和相互牵制为核心的工作制度。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以Internet为代表的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企业信息系统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这些变革无疑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但同时也给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是信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有力保证。依据控制对象的范围和环境,信息系统内控制度的审计内容包括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两类。 一般控制是系统运行环境方而的控制,指对信息系统构成要素(人、机器、文件的控制。它已为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提供外围保障,影响到计算机应用的成败及应用控制的强弱。主要包括:组织控制、操作控制、硬件及系统软件控制和系统安全控制。 应用控制是对信息系统中具体的数据处理活动所进行的控制,是具体的应用系统中用来预测、检测和更正错误和处置不法行为的控制措施,信息系统的应用控制主要体现在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应用控制具有特殊性,不同的应用系

统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和处理环节,因而有着不同的控制问题和不同的控制要求,但是一般可把它划分为: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 通过对信息系统组织机构控制,系统开发与维护控制,安全性控制,硬件、软件资源控制,输入控制,处理控制,输出控制等方而的审计分析,建立内部控制强弱评价的指标系统及评价模型,审计人员通过交互式人机对话,输入各评价指标的评分,内控制审计评价系统则可以进行多级综合审计评价。通过内控制度的审计,实现对系统的预防性控制,检测性控制和纠正性控制。 (3识别重要性 为了有效实现审计目标,合理使用审计资源,在制定审计计划时,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应对系统重要性进行适当评估。对重要性的评估一般需要运用专业判断。考虑重要性水平时要根据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或公用标准,系统的服务对象及业务性质,内控的初评结果。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环境,审计人员必须根据具体的信息系统环境确定重要性。重要性具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特征。越是重要的子系统,就越需要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或意见。 (4编制审计计划 经过以上程序,为编制审计计划提供了良好准备,审计人员就可以据以编制总体及具体审计计划。 总体计划包括:被审单位基本情况;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及策略;重要问题及重要审计领域;工作进度及时间;审计小组成员分工;重要性确定及风险评估等。 具体计划包括:具体审计目标;审计程序;执行人员及时间限制等。 二、审计实施阶段 做好上诉材料的充分的准备,便可进行审计实施,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对信息系统计划开发阶段的审计

第5章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课后作业

第五章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一、单项选择题 1. 以下关于信息技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广义上讲,凡是能扩展人类信息功能的技术都是信息技术 B.信息技术的实现是依靠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 C.光盘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D.信息技术在改造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同时,也产生了特定的风险 2. 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改变了()。 A.财务报表审计目标 B.风险评估的原则性要求 C.审计准则 D.内部控制的形式 3. 以下对信息技术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的相关表述中,错误的是()。 A.如果注册会计师计划依赖自动应用控制,则需要对相关的信息技术一般控制进行验证 B.有效的信息技术一般控制确保了应用系统控制得以持续有效地运行 C.信息技术应用控制一般要经过输入、处理及输出等环节 D.如果注册会计师不依赖自动控制,则无需了解与审计相关的信息技术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 4. 以下对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运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能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B.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最广泛地运用于实质性程序,特别是细节测试 C.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也可用于测试控制的有效性 D.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有助于详审海量数据,也可用于辅助对舞弊的检查工作 5. 由于电子表格能够非常容易进行修改,并可能缺少控制活动,所以电子表格面临的重大固有风险和错误,其中不包括()。 A.输入错误 B.逻辑错误 C.计算错误 D.接口错误 6. 常见的系统自动控制和信息技术应用控制审计关注点不包括()。 A.系统自动生成报告 B.系统配置和科目映射 C.接口控制 D.程序变更 7.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