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

医务工勤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职业暴露事故处理小组职责

①负责对医院发生职业暴露事故进行处理与指导。

②负责院内医务人员及相关工勤人员的预防职业暴露培训。

③对每次职业暴露情况做详细记录,并对可能被HIV感染的报告市CDC艾滋

病科。

④负责对职业暴露者的心理咨询和健康教育。

职业暴露的界定

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如实验室技术员、医生、护士、护理员、清洁工、后勤人员等,在从事临床防治工作中,意外地被艾滋病病毒(HIV)、肝炎病毒、狂犬病病毒等感染者或相关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道粘膜,或被含有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而导致有被感染可能性的情况。

职业暴露事故报告

(1)目的:是为了让事故处理小组和院领导了解分析意外原因和后果,以便于对当事人提供医疗和心理支持,并在发生职业暴露感染情况下,对个人、家庭生活予以救助和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咨询。

(2)步骤:发生职业暴露后,当事人应保持冷静,立即进行局部处理(详见艾滋病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章节和职业暴露后处理程序),如何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指派专家对所发生的职业暴露事故进行风险评估,经过与当事人咨询后,由当事人决定是否用药,如决定用药则及时与药剂科联系。

医院感染管理科对每次职业暴露情况做详细记录,并对可能被HIV感染的报给市CDC艾滋病科。定期将处理情况向主管领导汇报及向卫生行政部门和上

级职业暴露处理小组报告。

(3) 内容:报告的内容包括职业暴露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

损伤的具体部位、损伤的程度、接触物的种类和含有HIV 、HBV 、HCV 等的情况、处理方法和处理经过(包括现场事故处理专家和领导的活动)、是否实施预防用药,详细记录用药情况及首次用药时间、药物的毒副作用情况及用药的依从性,定期监测及随访。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1)处理原则:

★及时处理暴露部位

★及时报告

★保密

★知情同意

(2)处理程序

HIV 职业暴露发生

局部紧急处理 危险性评估 报告 不愿意用药 愿意用药 药物毒副作用监测 HIV 监测与随访 健康教育 心理咨询

(3)暴露部位处理方法:

医务工勤人员发生HIV、HBV、HCV狂犬病病毒等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①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②如有伤口,应该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再用洗手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

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③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

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保密

由于目前社会人群对艾滋病、肝炎认识的偏差,导致HIV、HBV、HCV等感染者面临来自各方的歧视和压力,因此职业暴露发生后,当事人最好仅向科室负责人和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有关知情者应为当事人严格保密,特别是已造成暴露感染的情况下,任何人不得向外界和无关人员泄露当事人的感染情况。(5)知情同意

针对HIV暴露后使用预防HIV感染的抗病毒药物,对第一次用药时间应尽可能要早,同时,所有用于暴露后预防的药物均有一定毒副作用,且预防效果不是绝对的,只能降低意外暴露后感染HIV的发生概率。因此,如需服用抗病毒药物预防HIV感染,事故处理小组专家应先告知当事人有关利益和风险,在知情同意和充分考虑利弊的基础上由当事人自愿选择是否预防用药。

(6)医务工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是随访监测

暴露事故处理小组对于当事人应当给予随访、咨询和检测。随访和咨询的内容包括:在暴露后的当天和各病毒感染的相应时间段对暴露者进行病毒抗体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对当事人进行观察是否有HIV等感染的急性期临床症状,以估计感染的可能性。

5.医院抗病毒药物的储备及管理

医院指定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和乙肝疫苗储备设在药剂科,狂犬疫苗和情况药名免疫血清到市CDC购买。

6.经费

职业暴露处理经费由医院负责,以保证事故处理小组的工作顺利进行。

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预防

(1)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要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实验室检测血样、贴有生物危害的医疗垃圾等,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医务人员接触病原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①凡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样本采集和实验室操作时

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②在诊疗、护理、实验室操作、样本采集和运送过程、医疗垃圾处理中,有可

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时,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③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

理操作、样本采集、实验室操作、医疗垃圾处理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3)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的级别

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后,事故小组应当对其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1)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为三级

●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一级暴露:

?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二级暴露:

?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

?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2)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为轻度类型。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为重度类型。

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为暴露原因不明型。

(3)职业暴露事故处理小组应当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医疗卫生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级别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基本用药程序为两种逆转录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2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4)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病

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

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以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职业暴露后处理程序

1. 立即局部处理: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1)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暴露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用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2. 职业暴露的报告

伤口局部处理后,即刻报告科室负责人和打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如本人正在做手术或其他操作,应请科内其他人员帮助打电话向职业暴露处理小组成员咨询相关事宜,根据暴露源(乙肝、丙肝、HIV、狂犬病、梅毒5项)检测结果及本人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抽血化验。

3. 追查暴露源的血清学检测结果

立即查看暴露源(患者)的相关项目(乙肝、丙肝、HIV、狂犬病、梅毒)检验报告(3个月内结果有效)及疾病史(包括特殊人群和危险行为等),如有任何一种病原体活动性标志物阳性或有感染病史,科室或本人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以接受相关的预防处理指导。

4.暴露后危险程度评估(参照HIV)

·经血液传播病原体职业暴露级别的评估

——分1、2、3级

·暴露源级别的评估

——分轻度、重度和不明

5.职业暴露的相关检测

根据暴露源乙肝、丙肝、HIV、狂犬病、梅毒检测结果及本人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抽血化验;如暴露源乙肝、丙肝、HIV、狂犬病、梅毒检查结果均为阴性,则暴露者不需要抽血化验。

6.职业暴露的药物预防

(1)暴露源HBsAg阳性的药物预防:如暴露者HBsAg阴性,用在24h内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按HBIG8-10IU/kg;半个月后接种乙肝疫苗,剂量30μg、20μg、20μg,6个月内完成(0-1-6);如暴露者HBsAg阳性(≥100mIU/ml),则不需注射HBIG。

(2)暴露源抗-HCV阳性暂不做特殊处理,予追踪观察。

(3)暴露源梅毒抗体阳性的药物预防:

青霉素预防,长效青霉素240万U/次,每周1次,共3次。

青霉素过敏者,选用大环内酯类药物——阿奇霉素1000mg 1次。

(1)暴露源为狂犬病时,轻度的当天和7、14天肌注狂犬病疫苗;重度的当天和第3、7、14、30天各肌注狂犬病疫苗;同时用抗狂犬病免疫血清在伤

口内或周围作浸润注射。

(2)暴露源HIV阳性预防用药时间:

暴露源抗-HIV阳性时,被暴露者应该在1-2小时内尽快开始抗HIV药物的预防性治疗,争取在24小时内进行,应持续治疗4周。

7.被暴露者血清学追踪检测

暴露源暴露后检测时间

抗HIV(+)当天4w 8w 12w 6m HBsAg(+)当天3m 6m

抗HCV(+)当天3w 3m 6m

梅毒抗体(+)当天6w 10w

(1)暴露于抗HIV(+)且服用抗病毒药物患者,暴露当天和2周、4周时应检测血常规、肝功能;暴露当天和4周、8周、12周和6月时检测抗HIV。

(2)暴露于HBsAg(+)当天、3月、6月检验肝功能、乙肝两对半、HBV-DNA-PCR。

(3)暴露于抗HCV(+)当天、3月、6月检验肝功能、抗HCV。

(4)暴露于梅毒抗体(+)当天、6周、10周检验RPR、TPHA。

8.建档备案

填写职业暴露的相关表格均一份,交医院感染管理科,将被暴露人员的各种原始资料与记录材料存档。

提示:职业暴露后最好尽快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以免延误最佳用药时机,造成职业感染。

职业暴露及其紧急处理措施

1.定义:

职业暴露是指实验室、医护、预防保健人员以及有关的监管工作人员,在从事防治艾滋病相关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道粘膜,或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而具有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可能性的情况。

2.艾滋病病毒暴露后紧急局部处理:

(1)用肥皂和清水洗沾污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

(3)受伤部位的消毒:伤口应用消毒液(如95%酒精或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干净。

3.暴露后危险的评估

暴露后危险性依次为:皮肤完整<皮肤、粘膜的完整性受到损害,暴露时间短、接触的血少<皮肤、粘膜的完整性受到损害后的暴露,暴露时间长,接触的血多或由实心的针扎伤<由空心的针刺伤、伤口深、伤口有可视性出血,或针曾穿破过病人的动脉或静脉。同时结合患者的状态,判断来自病人的危险有多大。如果病人无症状或高的CD4+细胞数,危险性相对较小。如果病人处于进展期,

或原发感染,或高病毒载量,或低的CD4+细胞数,危险性相对较大。有资料报道,后者的危险性是前者的100~1000倍。

4.暴露后预防性用药:

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是作为减少病毒感染的最后一个环节。暴露后预防性用药的推荐方案是至少两种药物。在我国因获准的药物品种有限,目前可采用的基本用药程序是用双汰芝的同时合并使用佳息患(蛋白酶抑制剂)。

暴露后预防性用药开始的时间越早越好,最好在意外事故发生后1-2小时内。预防性用药的时间推迟至24-36小时后将无预防作用。由于上述药物的毒副作用较大,因此确定使用适应症非常严格。当不慎受到暴露后,除立即进行局部处理外,还应及时报告,以得到进一步处理和追踪随访。

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正宁县人民医院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一.职业暴露者的基本情况 姓名:性别:年龄:工龄:职称/职务: 所在科室:发生时间:发生地点: 科室电话:手机:其他联系方式: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否/不详近1年HBs-Ab≥10mIU/ml :是/否/不详二.暴露源(患者)情况 姓名:病床:住院号:身份证号: 抗HIV:+/-(艾滋病)HBs Ag:+/-(乙肝)抗HCV:+/-(丙肝)梅毒抗体:+/- 其他: 狂犬病:患者/动物HIV危险因素:静脉吸毒/血友病/相关性行为/其他 三.暴露情况 1.暴露类型: (1)锐器伤 锐器类型:针/刀片/玻璃/剃须刀/外科器械/剪刀/其他清洁/污染 关联操作:针帽回套/收集废物/处理治疗盘/处理注射器针头/其他 伤害情况:针刺伤/锐器切割伤/其他 (2)粘膜接触: 接触物质:血/尿/大便/羊水/脑脊液/胸水/腹水/其他 接触部位:鼻/口腔/眼/肛门/其他 接触时从事何种职业活动 (3)其他:表皮擦伤/抓咬伤/其他 2.暴露部位: 3.暴露程度:伤口长度:cm 伤口深度:表皮/真皮/肌层/出血/其他 暴露面积:cm2暴露时间长短:持续/一过性 4.保护措施:手套/口罩/保护性眼罩/面罩/隔离(防护)衣/其他 四.暴露后的处理情况 暴露级别评估:1级/2级/3级HIV暴露源级别评估:轻度/重度/不明 局部清洗消毒:有/无伤口缝合:有/无 预防用药:破伤风抗毒素/HBIG/HB疫苗/HIV预防用药/梅毒预防用药/狂犬病疫苗/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其他 后续处理:休假/复诊/追踪观察/其他 五.暴露后的血清学追踪检测 抗HIV 当日:4周:8周:12周:6个月: HBsAg 当日:3个月:6个月: 抗HCV 当日:3周:3个月:6个月: 梅毒抗体当日:6周:10周: 其他相关检查: 职业暴露者:科室或部门负责人: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填报时间:填报时间:收报时间:

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

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预防处置与预防 为维护医务人员及其他部门有关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在工作中发生经血传播疾病如:梅毒、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尤其是艾滋病等职业暴露感染,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后最大限度的避免或减少经血传播疾病的病毒感染,特制定具体预防处理方案. 一、职业暴露 1.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以及有关工作人员,在从事医疗防治工作及相关工 作的过程中意外被经血传播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经血传播疾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2. 数据分析表明:执行严格的安全操作及防护措施,医护及检验等人员的职 业暴露事件是可以避免的. 二、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 1. 医务人员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包括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脑脊液、滑液、阴道分泌物等人体物质)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2. 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 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 在诊疗、护理操作工程中,有可能发生病人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 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如:外科手术、口腔治疗、消化道内镜、泌尿系内镜等专科检查诊疗). 4. 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 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5. 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6.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 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职业暴露PDCA

做好职业防护降低职业暴露发生随着乙型肝炎、艾滋病等血源性疾病得流行,梅毒等传染病得复活上升及新得病原体得不断出现,医务人员正处于社会感染及医院感染得双重危险之中。增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得防范意识、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率、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得发生应视为医院感染发生得重要内容之一。近几年随着我院规模得不断发展,医务人员、患者数量及开放床位得增加,临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时有发生。根据我院医务人员锐器伤上报统计,控感办对上述发生职业暴露得人员进行了询问调查及追踪,我们发现暴露者中以护士占暴露例数得绝大多数,职业暴露得发生主要就是防护意识薄弱,防护知识不足,防护用品准备充不足,操作不规范等引起。因此我们意识到我院职业防护中存在需要改进得问题。 现状与原因: 根据我院职业暴露事件上报统计,控感办统计出2015年7-12月份我院职业暴露共报告4例,均为护士(占100%)。对职业暴露报告案例进行鱼骨图分析,引起职业暴露得常见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图1 职业暴露鱼骨示意 如上图,我们将原因归纳为人员因素、患者因素、医院因素三方面。具体

归纳如下表: 表1 职业暴露原因分析 PDCA循环: P: 针对上述不合理情况,控感办制定了整改,根据职业暴露原因分析表1,控感办从医护人员防护教育培训、重视护理人员实践能力,合理使用防护用品、减少职业暴露漏报等几个方面联合护理部、科教科、总务科等部门制定了相应得对策。数据来源:医务人员上报得锐器伤登记表。数据收集方法:由控感办落实进行分析统计。数据检查期限2016年1-6月份。整改活动前后我院在职职工由796人增至818人,护理人员由311人增至323人。职工总人数及护理人员总数基本一致,后续对职业暴露发生率比较采用职业暴露发生例数代替。D: 1、完善职工职业防护教育,联合护理部、科教科制订医务人员“三基”培训,护士根据工作年限、能力等综合情况分层次制定护士培训计划并由护理部落实,确保培训效果。 2、对全院职工开展职业防护得相关知识培训,对新入院得职工、实习生进行职业防护岗前培训。 3、报院领导给各科室增加配置必要得防护用品。 4、建议医院上控感软件,以保证实时监控职业暴露得发生,减少漏报,并

职业暴露与防护试题

职业暴露与防护试题(58题) 一、单项选择(10题) 二、多项选择(15题) 三、填空题 (18题) 四、判断题(13题) 五、简答题(2题) 一、单项选择(10题) 1、职业暴露的原因有(D) A 针刺 B 切割 C 直接接触 D 以上都对 2、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控理念是什么?(B) A 一般预防 B 标准预防 C 接触隔离 D 以上都对 3、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D) A 同性恋者??? B 性滥交者? ? C 静脉吸毒者?? D 医护人员 4、以下哪项不是艾滋病毒的传播方式?(C) A 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 性接触 C 日常生活接触 D 母婴传播 5、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艾滋病人的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 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以下那种做法是错误的(D) A 戴手套 B防渗透性能的口罩 C 戴防护眼镜 D 戴纱布口罩 6、为防针刺伤,错误的做法是(D) A 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B 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 C 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D 针头用后立即套回针套,以防扎伤别人 7、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为三级,下列哪项确定为三级暴露(C) A 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 B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C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D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8、艾滋病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以下属 于轻度的是(A) A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 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B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 症状、CD4计数低者 C 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D 上述都不对 9、艾滋病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以下 属于重度的是(B) A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 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B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 症状、CD4计数低者 C 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D 上述都不对 10、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多久应用最好(D) A 72小时内 B 36小时内 C 24小时内 D 4小时内 二、多项选择(15题) 1、体液包括:(ABCDE) A 胸腔液 B 羊水 C 心包液 D 阴道分泌物 E 脑脊液 2、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登记的内容包括: (ABCDE) A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 B 暴露方式 C 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 D 暴露源种类和含有艾滋病病毒的情况 E 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 3、下列哪些情况属于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ABCD) A 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 B 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

检验科职业暴露事件应急预案

检验科职业暴露事件应 急预案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检验科职业暴露事件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 为做好实验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工作,降低职业暴露感染各种传染病的风险,保障科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职业暴露。 二、编制依据 依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文件的规定,结合科室实际情况,特制定实验室发生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三、适用范围 检验科内的各种传染病的血液、体液非预防性接触 四、组织机构 (一)人员构成: 组长:田永丽 副组长:李阳,段弘张建强凌海峰 成员:何斌兰宁王元霞李建雄邓小英董敖渤贾姝洁 段立志刘晶 (二)工作职责 1协调和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工作, 2组织科室人员加强生物安全学习,增强预防职业暴露的意识。

五、应急处置程序 (一)发生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措施 1、含有各种传染病的血液、体液等溅洒于皮肤、黏膜表面应立即先用肥皂和流动的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2、含有各种传染病的血液、体液等溅入口腔、眼睛等部位,立即用清水、或生理盐水长时间彻底冲洗。 3、含有各种传染病的血液、体液的针头或玻璃刺伤皮肤时,立即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部位的血液,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然后用流动的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再用 %碘伏、75%酒精、等消毒创面。 4、被含有各种传染病标本污染工作服、衣物时,立即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 30-60 分钟,然后冲洗干净。 (二)判断暴露源性质,对特殊职业暴露特殊处理: 1、被乙肝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锐器刺伤→局部处理→24小时内抽血检查乙肝抗体→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备案和相对科室的主管部门→感染管理科和我院传染病专家在职业暴露登记表上填写意见→按传染病专家组意见注射乙肝免疫价球蛋白或注射乙肝疫苗,按0、1、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三个月后抽血复查。

职业暴露紧急处理原则

职业暴露紧急处理原则 一、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评估 艾滋病职业暴露级别分为三级。 (一)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一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二)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二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污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针刺伤。 (三)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致伤物体上附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1)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为轻度类型。 (2)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为重度类型。 (3)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为暴露源不明型。 二、暴露后预防处理的方法

包括急救、报告与保密、对暴露源严重程度的评估、暴露危险度的评估和用抗逆转录病毒(ARV)药物预防或减轻感染的可行性。 (一)紧急局部处理措施 1、用肥皂和水清洗沾污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 3、受伤部位的消毒:伤口应用消毒液(如75%酒精,0.2—0.5%过氧乙酸,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干净。 (二)暴露后评估 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有关单位应请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三)预防性用药 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 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宜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以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

一、基本概念 血源性病原体存在于血液或某些体液中能引起人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例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艾滋病病毒(HIV)等。 职业接触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 非胃肠道接触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通过针刺、咬伤、擦伤或割伤等途径,穿透皮肤或粘膜屏障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状态。 二、职业暴露的危险 医疗锐器伤的危害 身体危害 心理危害 经济危害 社会危害 三、职业暴露的预防 普遍预防 是控制血源性病原体传播的策略之一,其理念就是将所有来源于人体血液或体液的物质都视作已经感染了HBV、HCV、HIV或其他血源性病原体而加以防护。 标准预防 概念:根据普遍预防原则,医疗机构所采取的一整套预防控制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程序和措施。 原则:将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视为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 标准预防 特点: 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由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患者; 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 标准预防 包括: 手卫生 手套 隔离衣 口罩 护目镜或防护面屏 安全注射 防护用品 接触后预防 概念:在接触可能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体液之后,应立即采取的一整套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应急处理、对接触源的评价、对接触者的评价和接触后预防措施、咨询与随访等。 风险控制—遵循职业病防治的优先等级原则 四、暴露后的应急处理 暴露后的预防措施 1.暴露源:乙型肝炎病毒 未接种疫苗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 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有保护性抗体,无需处理。

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医院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一、总则: 1、目的 为有效预防、控制职业暴露及其危害,指导和防范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职业暴露对医患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医患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 2、制定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年)》、《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2006年试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预案(2006年)》《医院感染监测规范(2009年)》等。 3、适用范围 适用于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医患双方身心健康等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工作。 二、应急组织体系的职责及成员 1、领导小组 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组织、协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并根据职业暴露应急处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成立成员结构合理的指挥部。 2、指挥部 指挥部成员接到信息联络小组的通知后必须按时到岗,并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对职业暴露事件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督促落实应急处理措施并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督促落实应急处理措施并评估应急处理的效果。办公室设在院感办,并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3、流调小组 负责组织对职业暴露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内容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断事件的类别和性质、发生地点、发生时间、涉及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能原因、病原学检验等。 4、诊断救治小组 负责组织对职业暴露及人员的诊断救治。 5、消毒、隔离及防护小组 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负责消毒、隔离和防护技术指导和消毒实施工作。 6、疫情信息组 根据传染病报告有关规定和职业暴露信息报告有关规定,负责报告与院内信息交流工作。 三、职业暴露应急处理措施 1、立即用流动水冲洗伤口10分钟;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从近心端向远心端)。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流动水和肥皂液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2、伤口冲洗后,使用75%酒精或0.2%碘伏进行消毒。 3、血液、体液或医疗废弃物污染液溅入眼内,马立即反复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之后立即到专科进一步处理。 4、查看暴露源的血清学结果,如无,则立即申请暴露源的H b s A g和抗H I V初筛试验的快速检测。及时追踪检测结果。 5、报告:发生职业暴露后,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并在30分钟之内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在2小时内上报院感办和上级主管职能

职业暴露报告程序

职业暴露报告程序 1、发生职业暴露后,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并在30分钟内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2小时内上报预防保健科,暴露源为HIV阳性或疑似病人,应当在暴露发生后1小时内上报。 2、向上级部门报告的内容,包括损伤时间、地点、被何物损伤、伤口多大多深、现场处理措施、医疗处理措施、处理记录、用药记录。 3、进行职业暴露后登记,要求当事人立即向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式三份。(所在科室、院感科、医务科或护理部)。 4、检验科接到相应项目检验单后进行急查,迅速报告检验结果,并注意保存样本和资料。01 乙肝职业暴露 1、挤压和消毒 发现暴露后,不要惊慌,应该立即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量挤出血液,同时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0.5%碘伏消毒伤口,然后用防水敷料包扎。如果是黏膜暴露,就用大量生理盐水对局部进行反复冲洗。 2、抽血检查 初步处理之后要抽血做乙肝的相关检查:HBV DNA、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肝功能,酌情在3 个月和6 个月内复查。 3、特殊处理 ?已知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阳性,则可不予特殊处理,如抗HBs滴度低(<10IU/mI),需加强乙肝疫苗1次(5ug)。 ?已知暴露者HbsAg和抗HBs均阴性,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 和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期间按第0—1—2—12月执行,并分别在暴露后即刻、4周、8周、12周检测乙肝两对半,发现异常情况尽快报告预防保健科。 ?不明确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是否阳性,立即抽血检验核心HbsAg和抗原HBs,并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并根据检验结果参照上述原则进行下一步处理。 02 丙肝职业暴露 1、挤压和消毒 发现暴露后,不要惊慌,应该立即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量挤出血液,同时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0.5%碘伏消毒伤口,然后用防水敷料包扎。如果是黏膜暴露,就用大量生理盐水对局部进行反复冲洗。 2、抽血检查及处理 ?如明确暴露源(患者)为HCV感染者(抗-HCV阳性、HCV-RNA阳性),建议暴露后医务人员立即进行抗-HCV检测,留取抗-HCV本底资料; ?若此时医务人员抗-HCV阳性者应进一步检测HCV-RNA,HCV-RNA阳性者建议进行干扰素+利巴韦林的标准抗病毒治疗; ?若此时医务人员抗-HCV阴性,者于暴露后12周再次检测抗-HCV,抗-HCV阳性者进一步检测HCV-RNA,HCV-RNA阳性者建议进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HCV RNA阴性者于暴露后24 周监测抗-HCV和ALT,并进行跟踪管理。

医院工作人员职业暴露不良事件报告表2018年版

医院工作人员职业暴露不良事件报告表 科室:报告日期: 2018 年月日事件发生日期:2018 年月日性别:男女 不良后果:无有(请写出)

信息传递错误事件:医师、护理、医技判 定意见错误、医嘱错误(口头及书面)、其 它传递方式错误. 治疗错误事件:患者、部位、器材、剂量 等选择错误;不认真查对事件. 方法/技术错误事件:遗忘、未治疗、延期、 时间或程序错误、不必要的治疗、灭菌/消毒 错误、体位错误等. 药物调剂分发错误事件:医嘱、处方、给药、调剂等不良事件. 输血事件:医嘱、备血、传送及输血不当 引起的不良事件. 设备器械使用事件:设备故障或使用不当导 致的不良事件. 导管操作事件:静脉点滴漏/渗、导管脱落 /断裂/堵塞、连接错误等. 医疗技术检查事件:检查人员无资质、标本丢失或弄错标本、试剂管理、医疗信息沟通错误;迟报、漏报、错报结果等. 基础护理事件:如摔倒、坠床、误吸、误咽、未按医嘱执行禁食/禁水、无约束固定、烧烫伤事件等. 营养与饮食事件:如饮食类别错误、未按医 嘱用餐或禁食等. 物品运送事件:如延迟、遗忘、丢失、破损、未按急需急送、品种规格错误等 放射安全事件:如放射线泄露、放射性物品 丢失、未行防护、误照射等 诊疗记录事件:包括诊疗记录丢失、未按要求记录、记录内容失实或涂改、无资质人员书写记录等 知情同意事件:如知情告知不准确、未行知 情告知、未告知先签字同意、告知与书面记 录不一致、未行签字同意等 非预期事件:非预期重返ICU或延长住院时间。 √医护安全事件:包括针刺伤、锐器刺伤、粘膜暴露(血液体液溅入眼内)、接触化疗药、传染病等导致损害的不良事件; 不作为事件:医疗护理工作中已发现问 题,但未及时处理及汇报,导致的不良后 果加重等事件 其它事件:非上列之异常事件。 Ⅰ级事件Ⅱ级事件√Ⅲ级事件Ⅳ级事件

职业暴露随访登记表

职业暴露随访登记表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监测与随访登记表

备注:HIV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评估和确定:分为轻、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不明暴露源: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HBV、HCV、梅毒、HIV阳性者。 职业暴露处理原则: (1)及时处理原则。意外暴露一旦发生,应尽快对暴露部位就近冲洗和消毒,服用抗病毒药物,服药时机是越快越好,一般在1小时内服药的预防性效果较好; (2)报告原则。报告是为了部门和单位领导了解和分析意外发生原因和后果,以便于对当事人提供医疗和心理支持,并在发生暴露感染HIV情况下,对个人、家庭生活予以救助和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 (3)保密原则。由于HIV感染者可能面临来自各方的歧视和压力,因此,意外暴露发生后,当事人最好只向部门主管和单位主要领导报告,有关知情者应为当事人严格保密,特别是已造成暴露感染的情况下,任何人向外界和无关人员泄露当事人的感染情况; (4)知情同意的原则。目前使用的预防性抗病毒药物均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且预防效果不是绝对的,只能降低意外暴露后感染HIV的发生率。因此,抗病毒药物预防性治疗前应告知当事人有关利益和风险,在其知情同意后使用。 四、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1、锐器伤伤口紧急处理(1)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将伤口周围血液挤出。(2)用流动水冲洗2~3分钟。(3)用75%酒精或%安尔碘消毒伤口,如有必要需作包扎处理。 2、皮肤或粘膜暴露后的处理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3、职业暴露危险评估及报告(1)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负责人(科主任或护士长)首先进行职业暴露的初步评估,并电话报告院感科。

检验科职业暴露事件应急预案

检验科职业暴露事件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 为做好实验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工作,降低职业暴露感染各种传染病的风险,保障科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职业暴露。 二、编制依据 依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文件的规定,结合科室实际情况,特制定实验室发生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三、适用范围 检验科内的各种传染病的血液、体液非预防性接触 四、组织机构 (一)人员构成: 组长:田永丽 副组长:李阳,段弘张建强凌海峰 成员:何斌兰宁王元霞李建雄邓小英董敖渤贾姝洁 段立志刘晶 (二)工作职责 1 协调和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工作, 2 组织科室人员加强生物安全学习,增强预防职业暴露的意识。

五、应急处置程序 (一)发生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措施 1、含有各种传染病的血液、体液等溅洒于皮肤、黏膜表面应立即先用肥皂和流动的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2、含有各种传染病的血液、体液等溅入口腔、眼睛等部位,立即用清水、 或生理盐水长时间彻底冲洗。 3、含有各种传染病的血液、体液的针头或玻璃刺伤皮肤时,立即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部位的血液,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然后用流动的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再用0.5%碘伏、75%酒精、等消毒创面。 4、被含有各种传染病标本污染工作服、衣物时,立即用1000mg/l 含氯消毒液,浸泡30-60 分钟,然后冲洗干净。 (二)判断暴露源性质,对特殊职业暴露特殊处理: 1、被乙肝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锐器刺伤—局部处理—24小时内抽血检查 乙肝抗体一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一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备案和相对科室的主管部门—感染管理科和我院传染病专家在职业暴露登记表上填写意见—按传染病专家组意见注射乙肝免疫价球蛋白或注射乙肝疫苗,按0、1、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三个月后抽血复查。

职业暴露预防措施.doc

职业暴露预防措施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采取正确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现就医务人员存在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如下。 1.加强对职业暴露安全防护的管理与教育 SARS流行期间,我国医护人员SARS感染率是一般居民的38倍,医务人员作为直接接触患者的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度很高,而目前我国关于职业暴露的管理监控力度仍欠缺。医疗机构管理层应完善有关职业暴露防护的规章制度,制定有关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配置充足的防护用具及设备,加强对医务人员有关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职业暴露重在防护,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采取正确有效的防护措施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之一。 2.防止和减少意外针刺伤的发生正确处理污染针头是防止针刺伤的关键之一。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注意力要集中;手持针头和锐器时,不要让锐利面对着自己或他人;避免将用过的针头套回针帽,防止刺伤自己;将用过的针头丢入贴有标签的耐刺容器内;针头用过后及时处理,不要留在操作台上。 3.洗手医务人员在接触血液、体液后要洗手,包括脱手套后。皮肤若意外接触到血液、体液,应立即用肥皂流动水按六步洗手法洗手至少3分钟,之后用清洁毛巾擦干手,再用75%的酒精或碘伏消毒液原液擦拭双手至少1分钟。洗手是预防感染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既可保护自己,也可以保护患者。

4.戴手套医务人员每天需完成大量的手术、穿刺、注射、抽血、输液、吸痰、导尿、灌肠等治疗工作,戴手套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减少血液、体液暴露的最主要的措施之一。戴手套能减少接触血液、体液的次数并且减少皮肤损伤。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针头刺破一层医用胶乳手套,该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以上。因此戴医用胶乳手套是医务人员防范职业暴露有效的防护措施,它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皮肤与血液、体液的接触。 5.着装应规范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着装应规范,穿工作服和或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更换工作鞋,必需时戴护目镜。工作服或隔离衣要有一定厚度,吸水性强,口罩必须遮住口鼻,工作鞋必须遮盖脚背。口罩、帽子、工作鞋、工作服、隔离衣及护目镜要定期清洁消毒,污染时及时更换。着装规范是防范职业暴露有效的防护措施,它能对医务人员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6.清洁消毒当地面、台面、物品、医疗器械被血液污染时,应先用消毒液浸泡30min~60min后再清洁,对不能浸泡的物品或医疗器械可用消毒液擦拭消毒。正确有效的清洁消毒能避免交叉感染,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之一。 7.医疗废物的处理医疗护理工作产生的相关医疗废物如一次性输血器、输液器、注射器、针头、标本应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并醒目标识。正确处理医疗废物,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 8.健康监测医务人员必须每年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建立个人

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 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什么是职业暴露。对于我们检验人员来说,做好自我防护也是尤为重要的,生物安全是对我们最值得注意的事情。很多检验的小伙伴工作久了就有个习惯就是——接触标本却不带防护,会有个错觉就是不做什么检查就估计没有什么病……。这个观念要改了,不管做哪些项目的检查,我们对待的都是未知的生物标本,即便是尿液等体液也必须注意。 什么是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血(体)液职业暴露是医务人员从事诊疗、实验、护理工作中意外 污染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会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况。 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用预防措施。 1)一级暴露: A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B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2)二级暴露: A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B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3)三级暴露: A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B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按照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根据暴露级别及暴露源的病毒载量,选用预防方案: 1)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不预防性用药。 2)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时,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口服双汰芝片,1片,一日2次,疗程28天。 3)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 4)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以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5)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阿甜的职业暴露情况是属于一级暴露且病毒载量较低的情况,可以不用采用预防性用药。但是,我们应该进行随访,应该在发生职业暴露之时和职业暴露三个月之后分别进行随访。此次事件,让我们了解到,HIV职业暴露虽然比较紧急和严重,我们也应该根据暴露情况,进行综合的评估,不仅要保证暴露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而且也避免过度用药对医务人员本身造成的损害。

职业暴露处理经过及整改

职业暴露调查处理经过 及分析整改 一、潘瑶职业暴露事件经过: 2017年1月22日下午约14时,护士**为乙肝小三阳患者***抽取术前血样后,在返回治疗室途中(此时采血针头还未处理,停留在治疗盘内),邀请护士***(主班)陪同一起去给患者***做头孢呋辛药敏试验,***误听为***是让自己去做药敏试验,过来就去接治疗盘,不慎被盘内的采血针头刺伤。***立即启动职业暴露应急预案进行紧急处理,反复挤压伤口旁端,让血液流出,流动水冲洗,然后安尔碘消毒局部,处理完毕报告护士长。 感控科接到报告核实后,于16:00向***主任汇报请示,免费为***进行乙肝五项检查,其结果五项均为阴性,经领导审批后,遵医嘱立即注射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200IU,2017年1月23日8:50去海拉尔区胜利社区卫生中心注射乙肝疫苗。 二、事件发生原因分析: 1、当事人***对职业安全教育培训不重视。 (1)2016年感控科协同护理部开展了《新入职、低年资护士培训》中讲解了《加强职业安全管理》。 (2)感控科在2016年继续教育讲座中,讲解了职业安全:医务人员不保,如何保病人? (3)科室正规培训《职业暴露防护应急预案》一次,

晨会反复强调多次职业安全管理知识。 (4)科室组织学习《安全注射措施》,措施中要求禁止手持利器随意走动,禁止将针头等利器随手传递。 2、护士***违反无菌操作技术,接治疗盘时手触及到了治疗盘内侧。才导致盘内的采血针头刺伤自己。 3、护士***、***明知患者***是乙肝小三阳病人,采血结束应及时处理针头后,再进行其他治疗。 结论: 1、护士***违反无菌操作规程。 2、护士***、***没有认真落实《安全注射措施》 三、整改措施: 1、近半年来,我中心发生三起职业暴露事件,必须引起全体职工的高度重视。分析原因都是工作人员没有严格遵守《职业暴露的预防原则》或没有认真落实《安全注射措施》、违反无菌操作规程所致。 2、全体医务人员必须重视传染病人的消毒隔离管理,加强院、科两级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预案和措施的培训、教育和学习。着重学习《消毒隔离工作制度》《职业暴露防护应急预案》、《安全注射措施》和《病区医院感染管理管理制度》,制度告诉你应该怎样做好每项工作,措施和预案告诉你工作中应该注意什么?特殊情况发生了怎么处置? 3、为感染性(传染病)住院患者诊疗(手术)时做好职业防护,必要时必须戴防护眼镜,避免职业暴露而造成的损害。 4、重视医疗废物的管理,医生无论在什么地点、什么时

职业暴露1

检验科职业暴露试题 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10题) 1、职业暴露的原因有(D) A 针刺 B 切割 C 直接接触 D 以上都对 2、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控理念是什么?(B) A 一般预防 B 标准预防 C 接触隔离 D 以上都对 3、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D) A 同性恋者 B 性滥交者 C 静脉吸毒者 D 医护人员 4、以下哪项不是艾滋病毒的传播方式?(C) A 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 性接触 C 日常生活接触 D 母婴传播 5、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艾滋病人的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以下那种做法是错误的(D) A 戴手套 B 防渗透性能的口罩 C 戴防护眼镜 D 戴纱布口罩 6、为防针刺伤,错误的做法是(D) A 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B 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 C 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D 针头用后立即套回针套,以防扎伤别人 7、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为三级,下列哪项确定为三级暴露(C) A 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B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C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D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8、艾滋病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以下属于轻度的是(A) A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B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 C 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D 上述都不对 9、艾滋病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以下属于重度的是(B) A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B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 C 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D 上述都不对 10、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多久应用最好(D) A 72小时内 B 36小时内 C 24小时内 D 4小时内 二、多项选择(15题) 1、体液包括:(ABCDE) A 胸腔液 B 羊水 C 心包液 D 阴道分泌物 E 脑脊液 2、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登记的内容包括:(ABCDE) A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 B 暴露方式 C 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 D 暴露源种类和含有艾滋病病毒的情况 E 处理方

职业暴露处理方案

职业暴露处理方案 一、总则 (一)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医院工作人员在医疗及其相关工作中意外暴露于感染性病原体后造成的伤害,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感染控制指导原则》、《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年版)》、《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试行)》、《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操作指南(2007)》、《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更新版(2011)》、《中国丙型肝炎医院感染防控指南》以及国家和卫生部发布的有关法规和规范,制定本方案。 (二)本方案所称职业暴露指易感工作人员在未实施相应有效的预防措施的情况下接触传染源。工作人员经血液传播病原体职业暴露指:1.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被污染或可疑污染HIV、HBV、HCV、梅毒等经血液传播病原体的锐器所刺伤。2.工作人员的粘膜、非完整皮肤在工作中接触HIV、HBV、HCV、梅毒等经血液传播病原体感染病人的体液、血液或病毒提取物。狂犬病暴露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狂犬病宿主动物抓伤、咬伤、舔舐皮肤或粘膜破损处。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三)在医院范围内工作、活动的所有工作人员应当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及其污染的物品、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工作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四)职业暴露事件发生后,医院主管院长、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发生职业暴露的科室或部门负责人、感染性疾病科、

艾滋病职业暴露评估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评估 《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指导原则》发生以下情形时,定为一级暴露:(一)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二)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发生以下情形时,定为二级暴露: (一)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二)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 (一)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二)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底、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为轻度类型。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底者,为重度类型。 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为暴露源不明型。 预防用药方案: (一)基本用药程序:2种逆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 (二)强化用药程序: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疗程剂量,连续使用28天。 (三)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用药;一级暴露且病毒载量水平重度或者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亦可)。 (四)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五)随访:在暴露后的第4周、8周、12周、6个月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

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

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 一、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概念 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眼、口、鼻及其她粘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她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破损皮肤包括皮炎、倒刺、割伤、擦伤、磨伤与痤疮等。 二、“标准预防”的概念与基本原则 (一)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与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二)基本原则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与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1.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视为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预防。 2.强调防止疾病从患者传染至医务人员,也强调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染至患者与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再传至患者的双向防护。 3.降低医务人员与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危险性。 三、“普遍预防”的概念 就是控制血源性病原体传播的策略之一,其理念就就是将所有来源于人体血液或体液的物质都视作已感染了HBV、HCV、HIV或其她血源性病原体而加以防护。 四、“标准预防”与“普遍预防”的区别 1.普遍预防隔离的物质只包括患者的血液及部分体液(不包括患者的尿、大便、痰、鼻分泌物、泪液及呕吐物,除非有明显的血液污染),所以在采取预防措施时容易引起混乱,因此不能防止非血源性疾病传播;而标准预防隔离的物质不仅包括患者的血液、全部体液,还包括患者的分泌物与排泄物等。 2.普遍预防主要采取接触隔离,因此不能防止空气与飞沫传播的疾病,而标准预防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与飞沫隔离。 3.普遍预防的措施主要就是防止医务人员受到感染,对患者间的防护较差;而标准预防强调不仅要防止医务人员发生医院感染,同时也强调防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 五、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额外预防的概念 在确保标准预防的同时,应采取额外预防的措施,额外预防措施包括: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预防、经飞沫传播疾病的预防、经接触传播疾病的预防。 六、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与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与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