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九章 教育个案研究法3

第九章 教育个案研究法3

第九章 教育个案研究法3
第九章 教育个案研究法3

第九章教育个案研究法

本章要点:教育个案研究法的含义、特征;教育个案研究的基本程序;教育个案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近年来,质的研究已经成为一种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越来越被重视的研究范式。质的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被研究对象的互动,获得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的解释性理解。进行质的研究的方法有很多,个案法是其重要方法之一。个案研究强调对一个人、一件事物、一个社会团体或是一个社区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通过个案研究能够提供对教育问题成因的理解,对复杂的关系作全面的涵盖,对动态变化的情境条件作适当分析。

第一节教育个案研究法概述

一、教育个案研究法的含义

个案研究法是指采用各种方法,搜集有效、完整的资料,对单一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研究的方法,其任务是揭示研究对象形成、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影响个案发展变化的各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个案研究法不只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一门复杂的认知课程,是帮助个人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通常个案研究法是在对象总体中选择特定的人、事、物所进行的深入描述和分析,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一个机构、一个社会团体等。

个案研究法是针对单一个体在某种情境下的特殊事件,广泛系统地收集有关资料,从而进行系统的分析、解释、推理的过程。狭义的个案研究法是指对单一特定的人、事、物所作的描述、分析及报告的方法。广义的个案研究法则可界定为:采用各种方法,收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资料,对单一个体或一个单位团体作深入细致研究的过程。个案研究法也秤麻雀解剖法或个案历史研究法。

二、教育个案研究法特征

个案研究常被看成是自然主义的、描述性的、质化的研究,与实证主义的、验证性的、量化的研究相对应。事实上个案研究不是以质化与量化研究来划分的,而是以研究对象的单一性来界定的。个案研究是所有研究方法中最生动、最有趣的,在学校教育教学、心理咨询、行为矫正等工作上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说来,个案研究主要有以下特征:

1、研究对象的个别性与典型性

个案研究的对象是个别的,但不是完全孤立的个别,而是与其他个体相联系的,是某一个整体中的个别,因而对这些个别对象的研究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他个体和整体的某些特征和规律。个案研究的目的固然是了解、把握某个个体的具体情况,但也要通过一个个案的研究,揭示出一般规律。个案研究取样较少,其研究的结论代表性也就较小,因此不宜机

械地推广到一般中去,需要谨慎地思考和分析,以免犯以个别代替一般的错误。

一般来说,作为个案研究对象的个别应该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征:①在某方面是否有显著的行为表现;②与这方面有关的某些测量评价指标是否与众不同;③教师、家长等主要关系人是否都有类似的印象和评价。

比如对某学生创造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可以看一下他是否经常有些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在创造力测验上的得分是否高于常人;教师及家长等对该学生在这方面的表现诸如脑子活、常提怪问题等是否有较深的印象,能否举出一些事例等。

2、研究内容的深入性和全面性

个案研究既可以研究个案的现在,也可以研究个案的过去,还可以追踪个案的未来发展。个案研究可以做静态的分析诊断,也可以做动态的研究或跟踪。由于个案研究的对象不多,所以研究时就有较为充裕的时间,进行透彻深入、全面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例如,对一个学困生的研究,往往需要从多方面加以考察,诸如学生学习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原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方法,以及教师的教学和家长的辅导情况,还要进行前后左右的对照和比较,这样就可以对该生进行比较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3、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个案研究有自己的研究方法,如追踪法、追因法、临床法、活动产品分析法、教育会诊法等。但是,个案研究又不是完全独立的研究方法。为了搜集到更多的个案资料,从多角度把握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就必须结合教育观察、教育调查、教育实验、教育测量等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手段。

例如,我们研究一超常儿童,首先需要对被试进行智力测验,看看其智商是否超常,还要对被试作系统观察,看看其各种智力操作是否杰出,同时要调查其成长环境,必要时还要做一些对照实验。

4、研究过程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个案研究法最显著的特征是描述客观世界的真实故事,而且大多是以纯粹客观的态度,运用归纳的方法,所以说,个案研究法所得的材料比较科学准确,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教育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不能复制的过程,所以对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个个典型个案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其中包括收集有关个案的背景、具体材料、调查访问结果及有关人员作出的评定和反映,如实地描述这一过程中发生的“故事”,这本身所具有的文献价值就很大,而众多的个案汇集在一起便构成了一个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取之不尽的宝贵源泉。但个案研究的意义并不局限于“描述客观世界”,它力图解释、预测或控制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因而,个案研究不属于缺乏理论深度的“收集事实”的经验主义方法论范畴,它的价值在于通过解剖“麻雀”,从中总结或提取普遍性原理,即把个案一般化。

三、教育个案研究法适用范围

个案研究法应用范围很广,在教育研究中往往适用于对不良问题的研究或对某些难以重

复、难以预测和控制的事例进行研究,如学生辍学、学业失败、家庭破裂、道德不良、青少年犯罪等,也适用于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和人格偏差的诊断研究和矫正研究。表9-l是个案研究法研究种类的描述。

表9-1 个案研究法的应用

四、教育个案研究法类型

个案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有两种不同的取向:一是逐渐脱离主观分析,与科学客观的量化典范连接,如个案实验法;另一种则是承续精神医学的传统,强调质的分析,与解释学、现象学及批评理论相结合,试图减少主观研究所形成的缺失。于是在应用中,个案研究法逐渐形成三种类型:

1、理论探求、理论验证的个案研究

理论探求、理论验证的个案研究主要研究一般论点,目的在于弄清楚那些模糊的问题,并使读者产生兴趣。

2、故事讲述、图画描绘的个案研究

故事讲述、图画描绘的个案研究,叙述和描绘那些有趣的、值得仔细分析的教育事件、方案、计划、章程和制度。

3、评价型个案研究

评价型个案研究需要研究者对教育事件、方案、计划、章程和制度进行分析,判断其价值,使读者确信。

不管是哪一类型的个案研究,其主要目的在于描述、解释和评价三个方面:对某一事物或现象加以清晰地刻画和描述,提供一系列用来再创情境和内容的陈述,给读者一种对情境中内在意义的感受;对于某些特殊现象的解释,研究者在现象中寻找模式;在教育评价中运用个案以便为教育决策者和实践者提供信息,帮助他们判断政策和决策的优点和价值。

五、教育个案研究的意义及局限性

(一)个案研究的意义

1.特别适合教师使用

个案研究是特别适合教师使用的一种方法。在一定意义上,每个教师都应该是一名教育研究者。但由于教师主要时间和精力还是放在教学和教育工作上,开展大规模的教育调查和严格控制实验,往往有一定的困难。而个案研究的对象少,研究规模也较小。同时个案研究

一般都是在没有控制的自然状态中进行的,也不要在一段时间内突击完成。所以,个案研究就特别适合教师。教师可以抓住一两个典型的学生,结合教学、教育工作实践进行研究。对于每一个教育实践工作者来说,总可以在班上找到研究对象,而且也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处理,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活动。

2.有利于因材施教

个案研究是因材施教的基础,具有实践意义。个案涉及的人与事较少,教师有条件对个案的方方面面进行细致的研究,便于掌握个案的全面情况。同时,个案研究可以对少数个案进行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追踪研究,便于掌握个案动态发展。我们只有在对个案全貌研究和了解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对于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提出更高、更难的要求;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就要采取措施.补缺补漏。

3.有利于教师的成长

通过个案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整个班级或年级的情况。及时收集到关于自己教育措施的反馈信息。通过对个案的辅导,还可以不断总结和评价一些积极的教育措施的实施经验与效果,从而得出对以后教育工作的有益启示。

4.促进教育科学的发展

个案研究所提供的典型材料为心理学、教育学理论观点提供具有说服力的具体佐证。能够丰富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成果。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常常要借助于个案研究材料来丰富一般研究的基本结论。如关于儿童元认知的研究都借助了大量个案研究的具体材料,来说明其研究所得出的一般结论。此外,个案研究通过典型材料,以个案举例的方式来说明某种抽象的教育理论和观点,使理论既有概括性,又有实用性,既抽象,又生动,有助于推动教育研究成果的广泛应用,从而促进教育科学的发展。

(二)个案研究的局限性

个案研究适用于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的研究,如对班级中优差两头学生的研究,对个别品德不良学生的研究,对某个学生采取特殊教育的追踪研究,对某个学生的心理问题和人格偏差的诊断研究等。此外个案研究还适用于对那些不能预测、控制,或由于道德原因不能人为重复进行的事例的研究,如对某个学生犯罪过程与原因的研究。

但是个案研究也具有局限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样本小

由于个案研究的对象数量少,其代表性有限,难以从个案研究中得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和结论,因而推广应用的可能性受到限制,故依据个案研究得出的研究结果的适用性也常常被人怀疑。

2.结论主观性较强

个案研究一般只能揭示对象的典型特征,常常是定性的分析,其分析的结果也难以量化、

标准化,研究者受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容易作出主观的不精确的结论。 3.费时费力

个案研究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对儿童进行一定的训练或矫正,有时甚至需要追踪研究几年或几十年,因而耗时较多,投入的人力物力也较多。

第二节教育个案研究的基本程序、原则与方法

一、教育个案研究的基本程序

(一)确定个案

个案研究重在探讨事物怎样发生和为什么发生,是在对事件深入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事件的精细描述和分析而获得整体的认识。在个案研究中,如何选定个案是关键。适用个案研究的条件是:用小样本去说明总体;在对一个事物有了一定研究后,通过分析个案来剖析事物;有的事物并不普遍,不具有代表性,但值得关注,也可以成为个案;在对某种理论、方法的应用中,采用个案加以反馈,在实践中验证;为了不断积累材料的需要,以个案为素材为今后研究打下基础。如研究智力超常儿童的教育问题,选择对象必然是高智商、具有创造力者;研究学困生教育问题,一定要选择智力滞后、改变教学方案与教学方法后仍然不能适应教学的学生。

确立研究对象一般要把握以下几条标准:①根据已掌握的情况所形成的主观印象,看研究对象的行为是否有显著性特征;②向教师、家长以及有关人员进行调查了解,看是否也有类似的评价和印象;③通过有关检测,看测量结果是否达到评价指标。

为了选取具有能完成研究任务的特性及功能的样本,个案研究往往采用有目的抽样。如代表性个案抽样、关键个案抽样、极端型个案抽样、配额抽样、声望个案抽样、滚雪球式抽样、效标抽样、证实和证伪个案抽样,综合抽样等。不管是哪种抽样,都体现了目的性原则。有目的抽样与随机抽样的逻辑基础不同。随机抽样的逻辑基础是所选择的样本对总体要有代表性,以便推广到整个总体;而有目的抽样的逻辑基础是样本个体对所深入研究的情况信息掌握得多且丰富,确信那些被选的样本个体本身就是丰富信息的提供者。

(二)个案现状评定

个案评定要全面,除了对突出方面要有专门的测量与评定,以便正确认识个案在这些方面的特点、所处的水平,以及与一般情况的判别外,对个案的一般情况也应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评定,因为某一方面的突出不是偶然的,往往与个案所处的现状有关。例如,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仅与教师、集体、个人兴趣等有关,还与他的家庭、朋友以及其他环境有关。

(三)收集个案资料

个案研究依赖于详尽的相关资料,否则难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1、个案资料的内容

个案资料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就个体个案研究来说,其内容主要包括:①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如个人的姓名、年龄、性别、民族、所在学校和班级、所在班级同学的总体情况(年龄分本、性别比例等)。②个体身体健康资料,如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等。③个体成长及心理发展资料,如母亲妊娠、生产情况,出生后的发展情况,个性心理特征,行为习惯等。如果个案是一名学生,要收集学生的历次品德评语、升学考试成绩、单元测验成绩、近几年的作业本、日记、周记等等。④个体家庭背景资料,如父母的姓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及居住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家庭中的重大生活事件,家庭病史等。⑤个体当前问题资料。如目前的主要症状、表现等等。

2、个案资料的来源与收集方式

收集个案资料时,必须注意个案资料的来源是十分广泛的。可以来自于对研究对象本身的观察、调查,或由研究对象自己提供,也可以来自于与研究对象相关的一些人或机构。如对超常儿童的个案研究,可以向研究对象本人收集相关资料;也可以通过对研究对象相应的观察、调查谈话等获得资料,如让研究对象回忆自己的发展历程,介绍一些对自己影响较大的事情和人物,然后重点调查;还可以向与研究对象相关的一些人或机构索取材料,如可以到学校收集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也可以让家长、任课教师、同学好友谈他的发展情况等。

所收集的这些个案资料可概括为两类,即主体和客体资料。前者指研究对象的自传日记、写给别人的信件、著作等;后者指个人档案,社团或学校、机关的记录、照片、录音、登记表格,以及同学、同事等人提供的证明材料。

收集资料的方式很多,如观察、测量、问卷、访谈、查阅个案的一切文字记录等。

3、收集个案资料的要求

收集个案资料要傲到客观、公正、全面、深刻。

(四)整理分析资料

对收集到的各种个案资料,要进行细心的整理和分析,作出合理判断,探究某一特殊行为的原因,揭示出个案的外在现象与内在本质问存在的必然的因果联系。在教育或心理现象中,有些行为的原因易于发现,有些行为的原因则不易察觉;有些行为的原因很单纯,有些行为的原因却很复杂;有些行为的原因可能源于童年时代的生活经历,有些行为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成年生活的重大事件的影响;有些行为的原因可能曲折变化,如此等等,都需要研究者对个案资料进行全方位的谨慎而深入的分析。

1、个案资料的记录整理

个案研究资料的记录和整理一定要分门别类,简便清晰,一般可采用表格来处理。如个人谈话记录表和儿童个案研究资料袋都是记载和整理个案资料的简便形式。

2、个案资料的分析

面对收集到的丰富而详细的资料,如何进行分析,从哪些方面分析,直接影响研究的质量。一般而言,分析个案资料主要从以下两个维度进行:

(1)主观——客观维度

从研究对象的主观上分析,主要是探究隐藏在个案外在行为背后的内在动力,如动机、态度、情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从客观上分析,主要是了解教育、家庭、社会环境等与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学生的成长、发展存在哪些相适应或不适应的地方,并找出它们的矛盾关键所在。

(2)现状——过程——背景维度

现状——过程——背景维度分析主要从个案当前的发展现状和水平来分析个案行为或现象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与现有水平的动态关系,进一步分析个案行为或现象发生的背景因素,以此来了解个案发展变化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以及影响个案发展变化的各种因素。

在对所收集的历史资料与现代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理清个案发展变化的脉络,找出哪几个因素对个案在某些方面的突出发展有较明显的意义,形成初步的认识,然后再进行深入的分析。

(五)个案的补救矫正与发展指导

个案的补救、矫正与发展指导就是根据对个案资料的分析、诊断,提出恰当的教育措施,进行矫正或发展指导教育,或对学生如何发扬成绩克服缺点,设计一套因材施教的方案并加以实施。

个案的补救矫正、发展指导涉及两个方面的具体内容:①改善和疏导那些不利于个案发展的外在条件,加强创设那些有利于促进发展的外在条件,使之更好地适应、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如家庭氛围、父母的教养态度、学校的教育措施、学生人际关系、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②激励或引导儿童内在因素的健康积极发展,如通过心理咨询和治疗,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和发展儿童的良好情绪、情感和人格倾向及性格特征,克服过度焦虑和一些不良性格等等。

对个案进行补救矫正和发展指导的具体方法视问题的性质而定,如矫正儿童的问题行为,其矫正方法就要根据问题行为的性质而定,处理有偷窃行为的儿童的方法与处理学习行为异常儿童、情绪障碍儿童的方法就不同。一般来说,教师要矫正儿童的不良行为。需要根据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的原理,针对病源综合运用,有针对性地加以矫正。

(六)追踪研究

教育是一种长期活动,有时要在一段时间以后才能比较全面准确地看清某一教育措施的效果。因此,对于个案研究,特别是施以发展指导的个案研究,有必要有一段较长时间的追踪观察,以测定与评价其指导措施。

(七)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

个案研究报告最好是按着以上六个步骤来写,把它们当作六个组成部分。

二、教育个案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综合性原则

个案研究的综合性原则是指在研究方法的运用上需要运用调查法、测量法、文献研究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性研究。

(二)灵活性原则

灵活性原则是指研究者要灵活处理研究中出现的各种变化,尤其是在对研究对象进行个别访谈时出现的各种变化。对于不同的问题、不同研究阶段以及不同的研究对象,应根据需要和进展,调整研究进程和研究内容,选择或变换更为恰当的研究方法。

(三)谨慎性原则

由于个案研究针对具体的研究对象,涉及研究对象的各方面内容,因此,研究时必须注意材料的报道是否经对象同意,是否涉及研究对象的一些隐私和秘密,是否触及个人情绪。

三、教育个案研究的方法

中小学的教育个案研究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对象、内容的不同,采用追踪法、追因法、临床法、活动作品分析法、教育会诊法等具体的个案研究方法。

(一)追踪法(追踪研究法)

个案追踪法就是在较长的时间内连续跟踪研究单个的人或事,搜集各种资料,揭示其发展变化的情况和趋势的一种研究方法。

追踪法的运用有以下几个步骤:①确定课题。确定课题首先要明确追踪研究的对象是个人还是团体或机构,目的是什么,要追踪研究对象的哪些方面;②实施追踪研究;③整理和分析资料;④提出改进建议。

(二)追因法

实验法先确立原因,然后根据原因去探究产生的结果。追因法则是先有结果,然后根据发现的结果去追究发生的原因。

实施个案追因研究有这样几个步骤:①确定结果和要研究的问题;②追因假设;③设置比较对象;④查阅资料,进行对比;⑤检验结果。找出原因尚有待进一步检验。最后的检验办法是看有同样原因存在的其他许多事例中是否有同样的结果发生。

(三)临床法

临床法也叫做临床谈话法,往往通过谈话的形式进行。这一方法既适用于陷于困境儿童的研究,也适用于正常儿童的研究。前者旨在解决个案的问题,后者旨在通过研究特殊个案发现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

临床法应用的一般过程如下:

1.由教师、父母或学生本人提出需要帮助的具体的行为问题或学习问题,然后观察他的行为。

2.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教育测量情况、同伴评价、家庭情况以及该生在各种环境中的表现,明确当前的情况。

3.根据学生的发展史、学校记录和家庭历史等资料,了解其过去的历史。包括:①找

出行为的一贯性。如学生的问题行为是在所有情境中发生,还是只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②找出行为的模式,即使行为前后有不一致,也可能是一种有意义的模式。③找出可能的动机。

4.根据可能的假设设计处理方案。

5.根据初步处理的结果判别假设是否正确,是否需要修改或者必须完全推翻。

6.为了提高研究的科学性,一般宜用实验法再加以检验。

(四)活动产品分析法

通过对研究对象活动产品如作业、书稿、日志、教案、总结、自传、绘画、工艺作品等的分析,以了解解研究对象的能力、倾向、技能、熟练程度、情感状态和知识范围,从而对个案状况作出准确判断。

(五)教育会诊法

教育会诊法是指召集有关教育专家学者(尤其是教师集体)通过讨论,就个案(学生的行为)作出鉴定,作出对研究对象比较客观公正的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其特点是集体性、公正性、简便性。

巴班斯基认为教育会诊通常包括六个环节:①明确会诊目的;②确定会诊参加者;③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详细说明对某一学生的看法,并列举理由;④组织集体讨论,广泛交换意见;⑤为该生(个案)作出鉴定,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⑥根据学生的鉴定材料,教师对集体或个人的教育工作进行自我反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第三章教育个案研究应用

一、教育个案研究模式及其实施步骤与方法

个案研究可以由问题切入,亦可以从研究对象着手,通常有两种研究模式。

(一)问题解决模式的实施步骤与方法

学校中多数个案研究着重对问题的解决,即帮助个案解决其行为或人格上的特殊问题。从实际操作程序上可分为下列六个步骤。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步骤4 步骤5 步骤6

1、确定问题性质

在实施个案研究时应先察觉问题行为或人格上的特殊表现是什么并加以确认及界定。有时候问题性质并不像问题表面所显示的那么明显易察,因此确认问题性质时,研究者应该先确认偏差行为的存在,并依据该行为出现的频率及严重程度来确定问题性质。

2、把握问题关键

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必须从问题的性质中收集相关资料,再加以核对、评估、分析,确定问题的关键。

3、了解问题背景

个案问题的发生有其独特的背景和缘由,实际问题的状况与理论上或理想上的普遍情况不尽相同。研究者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问题发生的过程、条件、个案的内在动机和社会环境等外在因素。

4、提出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问题,研究者可以根据过去处理类似问题的经验及方法提出处理意见,也可以用独特的创新方式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5、付诸行动检验结果

解决问题的方法会有许多,这些方法中哪些具有实效则要在行动过程中加以检验。当解决问题的方法无效或出现新问题时,可以回到前一步骤,重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这样不断地循环重复,直至问题最终解决。

6、形成最佳决策

研究者在比较评价各种结果的基础上,选择解决问题效果最好的方法形成最佳的研究决策。

以上六个步骤是互相联系的整体,前一步骤是后一步骤的基础,一旦哪个步骤出现问题,可以返回到前一步骤,重新探究。下面是一个问题解决模式的案例。在一些情况下,个案研究并没有提出问题的解决方式并付诸行动,而只涉及第l至第3个研究步骤,这种情况。通常也被视为个案研究。

例l:某班级学生和老师应对考试压力情况的研究。

一、确定问题性质——考试压力

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中学生的学习负担普遍较重。

二、把握问题关键

升学考试的压力渗透在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从根本上制约着学生自主性的发展。

三、了解问题背景

首先,选取了学习成绩好、中、差的三类学生进行了座谈。

1.问:你们是怎样看待考试的?考试对于你们意味着什么? 答:略

2.问:你们对这次考试成绩满意吗? 答:略

3.问:为什么?是不是对自己期望值太高了? 答:略

4.问:你们个人有没有责任呢? 答:略

5.问:你们觉得现在的考试主要是考查什么? 答:略

其次,还同语文教师进行了交谈。

6.问:这次语文考试成绩怎样?

答:不好,考下来我很火。主要是考试题目出得不好。有几个题目我没有让学生背到,学生就答不上来。

7.问:什么题目没背到?

答:略

四、问题分析:现在的考试,不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而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所谓的“标准答案”,不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在这样的考试制度下,教学变成了应试的手段,而不是教师、学生共同探求知识的活动,这样的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都是一种摧残和迫害。考试的内容、形式以及考试背后的思想观念如果不发生根本的转变,教育教学改革将难以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二)对象跟踪模式的实施步骤与方法

如果个案研究的对象是某位学生的话,也可参照下列基本步骤进行。

1、确定研究对象

研究者应根据个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以及对个案问题行为的界定,选择典型的人或事为研究对象。例如,研究的目的是了解超常儿童的特点,探索超常儿童的成长规律,那么就应该选择智商高的、学习成绩出众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教育教学研究中,个案研究的对象通常是:有生理障碍的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行为偏差学生、情绪异常学生、资质优秀学生等。

2、收集个案资料

全面地收集个案资料是个案研究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全面系统的个案资料有助于研究者对个案的完整认识。

(1)个案资料的来源

①个案的个人资料。包括:身份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籍贯等;个人发展史,如胎儿史、出生及新生儿期的情况、发育情况、学习情况、人际关系情况等;文档资料,如个案历年来的学习手册、考试成绩、作业、日记、周记、书信、照片、绘画作品等;身体心理特征,如身高、体重、生长发育情形、健康情况以及能力、兴趣、人格、智商、态度、习惯、情绪等。

②学校有关记录。个案的学校记录资料比较规范,又有延续性,容易作前后对比。资料包括各种情况登记表、成绩记录、操行评语、奖惩情况、师生及同学关系、教师和学生的评价等。

③家庭和社会背景。家庭和社会背景涉及个案的个人生活史,是个案研究的重要的信息源。这方面的资料往往涉及父母的姓名、年龄、健康状况、教育程度、职业、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情况,个案在家庭中的地位,家庭中有无重大挫折和意外遭遇,所在社区的文化状况,交往的同辈群体等。

(2)收集资料的方式

①观察。暗中观察记录或请同学代为观察以搜集个案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及同伴互动和其他行为(尤其是问题行为)。

②心理测量。搜集个案的智力、性格、成就、人格等测验分数以了解个案的心理特征。

③文件分析。搜集个案的自传、日记、周记、信函、历年成绩记录或奖惩记录;个案的健康检查记录,了解其发育情况。

④口头访问。个别约谈,在与个案谈话之前,必须取得个案的信任,使个案愿意将感受倾诉,以了解问题行为的动机、前因后果等。家庭访问,可以了解家长的教育态度及管教方式,父母婚姻状况,个案的家庭生活与兄弟姐妹的关系,了解个案的问题行为是否与家庭因素有关系;旁观者调查,调查与个案接近的人,如老师、同学、朋友,以了解问题行为。

3、诊断与假设

在广泛收集个案资料的基础上,常常还需要对相关问题作进一步的测试,以诊断问题的症结所在,推论原因——主因、次因、远因、近因等,形成初步的假设。诊断最好能有标准化的测验量表。诊断的类别包括:

(1)动力性诊断:对影响学生问题的各种动力的诊断研究,了解学生烦恼的生理、心理、社会原因。

(2)临床诊断:在现场操作进程中的诊断。

(3)病源性诊断:旨在了解问题的原因及形成过程。

因此,个案研究的诊断不只是对问题症状和现象的探究,更重要的是掌握问题的本质及原因。

4、个案分析

个案研究收集到的资料往往比较粗糙、琐碎,需要用逻辑思维的方式进行理性的加工。通常内容分析法在综合个案资料上用处较大,它可以系统、客观地辨识信息,提供推论的依据。分析的首要步骤是选择与界定所分析的类别,如前面所提,一般有两种维度:①主观——客观维度;②现状——过程——背景维度。

5、个案指导

个案研究不仅仅要提出研究的问题,还需要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指导性意见,通过跟踪、观察、记录等方式验证先前的诊断和假设。在个案研究的诊断与假设、分析与指导过程中难免会有错误的判断和推论,因此需要在实际的个案实施过程中,通过多方面的信息和资料来检验先前主观推断的合理性。

6、形成结论

对个案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和评估,提出建议,得出结论,撰写个案研究报告。个案研究除了收集个案相关资料外,还需与个案进行沟通,以达到辅导、咨询、解决问题的目的。沟通方式可以是一对一的。也可以是多对一的。沟通形式可以是正式场合,也可以是非正式场合。在沟通过程中,研究人员要特别关注个案的非语言信息。如动作、表情等,以全面、真实了解个案。下面是一个对象跟踪模式的案例。

例2:勒索行为个案研究

1、确定研究对象:(略)

2、收集个案资料:(略)

3、诊断与假设

由于父母在船上工作,家里无人照顾,z个性好动,所结交的朋友都是喜欢玩的,在家也不做功课,这些是个案问题行为的原因。父母管教态度不当,个案爱说谎,姐姐因为遭z

恐吓,不敢将z的实情告诉父母。

老师为此与家长联系,z的母亲很关注,愿意与校方配合。老师因为感到田径、足球与跆拳道会使z分心,所以征得z父母同意让z停止那些活动,并劝导z静心求学。在父母管教态度测验上发现z觉得父母对他的感情有拒绝、严厉、前后不一致、父母不一致等倾向。

4、个案矫治指导

(1)随时与姐姐保持联系,若z未上学或晚归,应查原因,以免与不良少年在外闹事。

(2)劝其父母多留在家里关心子女

(3)建议父母对z管教要一致,请父母规定z每晚做功课。

(4)规定z每天写日记,以掌握其行踪

(5)利用同伴辅导,帮z解决功课上的疑难,以提高Z的学习愿望。

(6)建议其母亲找老师利用夜间辅导z的英语与数学,每天准时去上课,万一不能准时上课要打电话说明原因

(7)对z采取“先礼后兵”策略,一旦他违规,事先说明处罚规则。限制他和其他不良少年来往,并鼓励他与班上同学一起玩。

(8)在学校与同学有冲突时,尽量找到相关人,当面对证,以免说谎,让他知道不得欺骗老师,并告诉他不得动手打人。

(9)老师利用上课或课余讲解有关问题学生或少年犯罪事实给全班同学听,让学生明辨是非,知道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

(10)老师让其他任课老师不要将z当坏学生看,找出其长处,多加赞美,z有好表现时,多加赞赏。

(11)老师与z每星期见面两次,多半在学校,偶尔在老师家,时间多半在下午放学后或中午午休时间,老师与其姐弟建立良好关系。

5.矫治效果与结论

z慢慢越来越听话,在班上表现也愈来愈好,对师长态度已经改变,不像昔日那样凶。动手打人少了,每晚多多少少会看书,做作业,能按时交作业,平时考试也有显著的进步,成绩也节节上升,很喜欢上课,更希望得高分。他除了与班上的同学一起玩外,很少与别班同学为伍,完全没有与外面的不良少年来往。经过两三个月的辅导,在各方面有显著的进步。

二、教育个案研究报告撰写

个案研究报告是个案研究的表现方式,是个案研究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个案研究报告可以了解个案的基本情况及处理的过程。正如医院看病,医生写的病历一样,可以为以后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撰写报告的遣词用字应该具体、明确,不可笼统、模糊不清。陈述事情应客观,不可过于作主观解释、说明,以免造成误导。

(一)个案研究报告的类型

个案研究报告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描述性报告

描述性报告比较详细地叙述个案资料,直接而精细,可以将这些片段并列或串联,不可以转述而用原话,尽可能用客观描述来呈现对个案的解释。但整理报告的时间较长,重心难以把握,较为繁复。

2、简介性报告

简介性报告像是一幅个案的速写,着重反映个案的主要特征,比较简洁。报告整理时间较短,较能显出问题的重心,不过往往难以详细获知一些有关个案的细节部分资料。

3、分析性报告

分析性报告通常对论点进行直接的论述,对论点均需提供论据,并需说明个案的各种可能现象及推理历程。分析性报告是一种企图利用客观的方式呈现个案资料,但又无法全然放弃主观判断的呈现方式。

(二)个案研究报告的基本组成

教育个案研究报告的内容和格式要对应于教育个案研究的基本程序,教育个案研究报告的结构由以下部分构成:(1)确定个案;(2)个案现状评定;(3)个案资料的收集;(4)个案资料的整理与分析;(5)个案的补救矫正与发展指导;(6)追踪研究结果与总结

思考题

1、什么是个案研究法? 它有哪些特征?

2、个案研究法的研究范围如何?

3、试比较问题解决模式和对象跟踪模式。

4、试结合教育个案研究的基本程序拟定教育个案研究报告提纲。

教育研究方法之案例分析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之——案例分析法 成都市金兴北路小学彭碧柳一、什么是案例分析法 (一)案例的含义 什么是案例呢?简单地说,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什么是教育案例分析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之一。它是对有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特征和意义的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具有启发性的典型性事件开展研究和分析,从中激起反思,揭示规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也是具体行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美国的教育学者)理查特(Richert,A.E)说:“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 托尔说:“一个出色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一个出色的案例,是以实际生活情景中肯定会出现的事实为基础所展开的课堂讨论。它是进行学术探讨的支撑点;它是关于某种复杂情景的记录;它一般是在让学生理解这个情景之前,首先将其分解成若干成分,然后再将其整合在一起。” 教学教育案例是一个富有深刻道理的实际故事,这个故事有背景、有冲突、有问题、有活动形式和结果;是师生围绕一个主要问题或主要任务,经过曲折多样的教学过程而取得显著效果及经验教训的一种发人深思的教育教学实例。 (二)案例的特征

1.典型性。讲述的是一个故事、事例,有相对完整的情节,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背景;叙述要具体、特殊,反映了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同时,这些活动与过程能够体现教育的内在规律,体现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它既可以是成功的范例,也可以是“尚未成功”的典型情景。 2.研究性。指教育教学案例本身具有现实意义、借鉴作用和理论探讨的价值,可以正面获得经验或反面获得教训,能提炼出某些理论或观点。 3.启发性。指教育教学案例本身生动有趣,能提出问题,能引发思考,能产生观念上的不平衡。 教育教学案例可以是一个片断、一个情节,也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事件或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案例实际上就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自我叙述,叙述自己的教育活动方式,自己对教育的理解,自己的成长经历,其丰富感人的材料和富于动态的描述必定给抽象的教育教学理论以生命和血肉,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生动的注解。它不一定非要做到像研究工作那么“严谨”,但其形式要简洁,主题要明确、集中。 二、为什么要写教育案例 1、促进理论内化 案例是理论的故乡。针对困惑,我们教师可以选取典型事例写成案例,通过案例的形式学习运用理论,有效地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可以避免为应付培训而被动学习理论的学习方式,使

教育研究方法 试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C.过程编码指对事物过程的编码,其编码名称是阶段和步骤 D.活动编码指按照一定的种类进行的内容编码 2.对于调查访问,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在访问时,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 D.-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3.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研究计划的形式分为七个部分,对于特定的研究项目不可能提出其它一些研究计划的形式 B.研究计划的准备是研究过程的重要一步,许多研究在开始进行之后都要求提交研究计划 C.具体到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尽管存在着性质和层次上的差异,研究工作的程序是一成不变的 D.研究计划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研究目标和理论框架,以往研究的考察,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4.关于实验设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然后测定他们对某种刺激的反应。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不能被认为是实验处理的结果 B.组间设计的优点是:可以进行比较;缺点是:两组被试相等的假设难以得到保证,各种无关变量的控制,两组也难以做到完全相等。因此,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上,可靠性就要降低 C.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是按照测定被试的方式来分类的设计类型 D.事前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前对被试时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事后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后对被试进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前后两次测定的差

案例研究法及其相关学术规范

案例研究法探析 摘要:案例研究法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本文对国内外学者有关案例研究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对案例研究法这一研究工具及其在学术研究中应当注意的技术规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评述。 关键词:案例研究;案例研究设计;案例研究规范 案例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迄今为止,这种研究方法已经得到社会学、人类学(包括民族学)、教育学、政治学以及公共管理等学科研究者的认可并且被运用到特定问题的研究之中。然而,究竟什么是规范的案例研究,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理解。那么,如何定义案例研究法?怎样确定案例研究法的适用范围?案例研究设计中有哪些规范性要求?这是一些需要从理论上厘清的基础性问题。 一、案例研究的概念 (一)案例研究的定义 尽管案例研究法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被广泛应用,但如何界定案例研究法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在众多有关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著作的论述中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对案例研究法的界定有以下几种主要观点: 美国社会科学家德尔伯特· C·米勒和内尔· J ·萨尔金德在《研究设计与社会测量导引》一书中对西方社会科学研究中对案例研究法的主要观点进行了综述,他们指出:尽管文化共享群体或具体的个人会被视为一个个案,但是定性研究中的个案研究法不那么关注群体的模式,而更在乎对一个过程、事件或行动的深度描述。有人认为个案只是研究对象( Stake,1995年),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研究方法( Merriam, 1988年) 。只不过这两种观点都认为个案研究是通过在多种信息来源和丰富的背景中收集深入、详细的资料, 对一个或多个个案进行历时性的探讨。 美籍华人学者应国瑞( Robert K. Yin)是案例研究法理论探讨和建构方面有突出影响的学者,他对案例研究有过如下的一些看法:首先,案例研究定义的核心精神在于其研究的范围:案例研究是一种实证研究,它在不脱离现实生活环境的情况下研究当前正在进行的现象;待研究的现象与其所处环境背景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明显。案例研究法处理有待研究的变量比数据点还要多的特殊情况,所

7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 1.个案研究法的含义 教育研究从研究对象的数量上可分为个案研究和成组研究。研究者可以对一个或少数几个对象进行个案研究,也可以把一组或许多被试当作一个组群进行研究。例如,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都属于成组研究。在教育统计学上,30个被试以下属于小样本组,30个被试以上属于大样本组。成组研究取样较多,可以作统计处理。所以成组研究的科学性比较大,代表性也强,但成组研究不便于作个别深入研究。在教育研究中,有时需要对个别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而不需要大面积的成组研究。这时,个案研究便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前者如对一个或少数几个优生或差生进行个案分析,后者如对某先进班级或学校进行个案研究。个案研究一般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同时个案研究不仅停留在对个案的研究和认识的水平上,而且需要认识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一些积极的教育对策,以便因材施教。 2.个案研究法的特点 (1)研究对象的个别性与典型性个案研究的对象是个别

的,但不是完全孤立的个别而是与其他个体相联系的,是某一个整体中的个别。因而对这些个别对象的研究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他个体和整体的某些特征和规律。个案研究的目的固然是了解把握某个个体的具体情况,但也要通过一个个案的研究,揭示出一般规律。例如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对少数儿童的个别谈话法,揭示出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规律。当然,我们需要正确处理好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个别虽可以反映某些一般的特征,但个别毕竟不等于一般。个案研究取样较少,其研究的结论代表性也就较小,因此不宜机械地推广到一般中去,需要谨慎地思考和分析,以免犯以个别代替一般的错误。此外,作为个案研究对象的个别,应该具有与众不同的典型特征,不具有典型性的个别,显然没有多少研究价值。 一般来说,作为个案研究对象的个别应该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征: 第一,在某方面是否有显著的行为表现; 第二,与这方面有关的某些测量评价指标是否与众不同; 第三,教师、家长等主要关系人是否都有类似的印象和评价。 比如对某学生创造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可以看一下他是否经常有些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在创造力测验上的

幼儿园课题案例研究基本方法

幼儿园课题案例研究基本方法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观察法1.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2.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1)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等,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2)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中心,那就采取小组观察,分工合作。(3)确定观察对象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学任教的中师或大专毕业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文化进修的情况,那么,拟观察总体就是教师工作年限达一年或两年的新教师。在这一总体范围内,再定下具体观察哪几所小学,哪几个教研组中的哪些教师。具体观察名单确定以后,再把拟观察的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4)制定观察计划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5)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种:一种是获得观察

《教育研究方法》2017期末试题及答案

《教育研究方法》2017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合计30分) 1.在假设检验过程中允许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又称为事件。 2.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性,或推论、应用之范围的准确性。 3.结构型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即在研究者事先规定的各种答案中,填答者选择认为符合 当时意见、态度的一个或几个答案。 4.测验的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包括以下诸方面:测验刺激的客观性、量化的客观性、推论的客观性。 5.取样是选取某一段时间作为观察记录的对象。 6.测验是一种系统化了的程序和一种测量的。 7.文献法的一般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和进行文献。 8.无结构型问卷的结构较松懈或较少,并非真的完全没有结构,只是不将资料,但必须向有关人士问差不多相同的问题,被访问的人数一般较少,自由回答。 9.成就测验是指经过一定的数量化或测验编制程序化的各类教育测验。 10.用专业语言来说,某一个随机事件在n次实验中出现的情况称为该随机事件的次数,各种随机事件在n次实验中出现的次数分布情况称次数分布。 11.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都能用于文献的研究,同属于非接触性方法。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相比更侧重于分析。 12.以结构形式为标准,问卷法可划分为型和无结构型两种类型。 13. 变量又称调节变量,是自变量的特殊类型,是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而选择的次要自变量。 14.结构型访问法、半结构访问法、无结构型访问法又被称作封闭型、半封闭型、型。 15.在实验设计中可以采用两种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他们分别是无关变量的和无关变量保持恒定。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合计l5分) 1.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论案例研究法与实证研究法的结合

论案例研究法与实证研究法的结合 摘要:案例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是管理研究领域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将其恰当地结合使用可以使研究结果更加科学可信。本文对这两种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比较,通过对其研究方法的分析进一步说明案例研究法与实证研究法结合开展研究的过程、结论和重要性。 关键词: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法;实证研究法 1引言 (1) 1.1研究目的................................. 1.2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1.3研究背景................................. 2案例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的概念.......................... 2.1案例研究法................................ 2.2实证研究法的概念............................. 3案例研究法与实证研究法的关系........................... 3.1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目的不同........................ 3.2主观意志对案例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的数据分析中的影响............. 3.3案例研究与实证研究得到的结论不同..................... 4案例分析.................................... 4.1 采用实证研究法............................. 4.2采用案例研究法............................... 5总结.....................................

个案研究法(Case Study)

个案研究法(Case Study) 陈姿伶 中兴大学农业推广教育研究所 早在1870年,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即创用此一个案研究法来训练学生思考法律的原理原则。依叶重新(2001)的考证,此法最初多用于医学方面,应用于研究病人的案例;尔后,陆续地于心理学、社会学及工商管理学等领域相继被沿用,至今于教育界的运用也相当广泛,大都采此法于教学与相关的学习研究上,或者应用于教育心理与儿童心理等领域,特别对于超常儿童、特殊才能儿童、学习落后或低度缺陷儿童等类型学习者的心理研究。 而在这当中几位举足轻重的关键学者,如实验心理学家菲吉纳于1860年创立新物法,针对个别对象,进行有系统的感官研究,建立著名的Fecher’s Law。之后,弗洛伊德及皮亚杰等,于其所涉及的相关研究中皆不难发现「个案研究法」被运用的例证。以弗洛伊德为例,可被视为是运用个案研究法于精神病学的先驱,就其处理精神神经症的病人方面言之,则是致力于发现所谓的「一致的经验模式」。在其细心的探求下,使得病人能够回忆自己在儿童及年轻时代所发生的,但却已遗忘良久的,有关创伤性的或与性有关的意外事件,根据弗洛伊德的假设:这些意外事件或可用来解释病人的神经性行为,以所曾研究之Sergei Petrov 的—位狼人(the Wolf Man)的生活史来说,其最后并以「来自婴幼期神经症的生活史」(From the History of an Infantile Neurosis)为标题,将研究结果撰写成书并于1918年出版问世,此书则是弗洛伊德应用个案研究的典型例举之一,且其所归结获致之个案的结果,事实上与其假设一致吻合,这亦使得心理的个案分析因此一时蔚为时尚,且被认定视为一项有效的处理事情的方法。 总言之,个案的运用与分析,在法律和医学知识的传授上,早就成为最基本的教学工具之一。法律的名词称个案为「案例」或「判例」,医学的名词则称其为「病例」。至于个案分析在社会学上的发展沿革,则可依年代顺序归纳如下:(1)1908年,哈佛大学创设企业管理研究所,由经济学家Edwin F, Gay担任首任院长,他认为企管教学,应仿效哈佛法学院的教学方法,Gay称作「问题方法」(problem method),自此哈佛大学设置个案发展单位。 (2)在1920年代早期,Wallace B. Donam出任哈佛企管研究所主任。他到职后,敦促所属教授,从企业活动中直接搜集资料,拟订新的教材,鼓励教授搜 集有关市场交易,工商财务及其他方面的个案,并从事工商业的实验工作。 他亦吸收不受传统研究方法所约束的学者来一起从事研究。 (3)Elton Mayo,其中一位参与者。领导了「霍桑实验」(Hawthorn Studies)。在社会学方面,「实地研究」这个观念,从研究人类行为的个案已收到了效果。(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哈佛教授搜集了许多其他的个案,设立了一个委员会,用以促进个案研究之教学。该委员会于1937年致力介绍「个案报告」

教育法律法规案例分析报告

教育法律法规十大案例分析 1.学生课间玩耍受伤学校是否有责任 某日下午,某小学课间,学生某(10 岁)在操场玩耍,被正在追逐打闹的学生某(9 岁)、王某(8 岁)摔倒在 地,并被压在身下,造成阴茎包皮挫裂伤。某受伤后,学校立即将其送往医院治疗,并同时通知了三名学生的家长。在 医院,某做了包皮环切手术,但未住院治疗,并于 10 天后到校继续上课。其医药费、交通费等已由某、王某的监护人 支付。经法医鉴定,该包皮手术属正常手术,不会对某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属于轻伤。其后,某的家长作为代理人, 以某因伤害造成生殖器畸形,可能对今后的生活产生影响为由,以另两个学生及该学校为被告,提起诉讼,要求三方赔 偿他们误工减少的收入及精神损伤费 10 万元。 运用教育法律知识,分析这个案例。 分析:这是一起侵权引起的教育法律案件。 从主体上看,涉及某、王某、某(及其他们的监护人)和学校。 从客体上看,侵犯的是一种人身利益,具体来说是某的生命健康权。 从容(权利义务关系)上看,首先,按照我国《民法通则》第 12 条第二款的规定:“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 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该案例中,某、王某、某的家长对其负有监护责任;无民事行为 能力人造成他人损伤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我国《教育法》第 49 条第二款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配合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受教育提供必要条件。”这就是说,父母对在校期间的未成年子女,仍负有法定的监护责任和配合学校进行教育的义务。据此,学生某、王某的家长应当对其孩子实施的伤害行 为承担赔偿责任。其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 160 条的 规定,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伤害,单位有过错的,可以责令这些单位 适当给予赔偿。这里所说的过错,不仅指一般的故意,也包括疏于管理防、消极不作为等情形。依本案所述,两个小学 生在做游戏造成伤害,说明学校管理不力。显然,学校在这起伤害事件中是有一定过错的,符合上述司法解释的规定。所以,学校也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适应的赔偿责任。 2.请依法分析教师某和学校的行为。 某小学教师某因对学校乱收费不满,向有关部门如实反映了学校存在的问题。该校领导一气之下,取消了某的教师 资格,并且说他是精神病,不安排教学任务给某,并强行将其送往精神病医院治疗。 分析:作为教师,依据《教育法》和《教师法》的规定,某不仅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而且有监督学校管理活 动的权利。案例中某因其正当行动遭到学校报复,被非法剥夺了教育教学权,学校的行为构成了对教师某教育教学权 额监督权的侵害。某可依据《教师法》第 39 条的规定,向教育行政部门依法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 30 日作出处理。 3.教师能否将学生撵出教室 因为不守纪律、不完成作业等原因把学生撵出教室、停他们课的事在中小学里时有发生,许多教师对这种做法似乎 并不觉得有何不妥。下面就是发生在某市重点中学里的一件事。 一天,上课铃响过后,邵校长和往常一样,在教学大楼巡视,当他走到一楼时,看见一个初一的男同学低着头、默 不作声地站在教室门口。“不去上课,怎么站在外边?”,“不,是老师让我出来的。”“为什么?”“因为我没完成作业。”邵校长把这个学生带到教导处,先是对其不完成作业的行为进行了批评,随后又让他补上未完成的作业。 下课了,老师来见邵校长,谈起没让学生进教室上课这件事,邵校长说:“不准随便停学生的课,这是学校的规章 制度,你怎么忘了?”老师笑了:“校长,你讲得很对,我也知道不该这么做,但个别学生上课爱讲话,不按时完成作 业,如果不吓唬一下不行,所以我就在班上宣布了这条纪律,谁违反了谁出去,再说……”“再说什么?”,“这个学生是我亲戚的孩子,一来可用他教育其他学生,二来落下的功课我可以给他补上。”校长听后,思索了一会儿说:“你这种做法,

2010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0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马全力整理的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盗传必究!) 说明:试卷代号:2044; 适用专业及层次:教育管理和小学教育、专科; 资料整理于2020年9月29日。 一、判断题 1.搜集教育科学研究文献的主要渠道有: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社会、科学、教育事业单位或机构,学术会议和个人资料交流,计算机互联网。 [答案]对 2.编制测验题目是编制测验的中心环节,测验题目是具体体现测验目的的重要内容,也是决定测验好坏的重要方面。 [答案]对 3.研究的效度是指研究在揭示所研究内容的本质或其规律方面的准确、客观、科学程度,或者说研究结果符合客观实际的程度。 [答案]对 4.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都能用于文献的研究,同属于非接触性方法。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相比更侧重于定量分析。 [答案]对 5.测验(或,测验量表)法是教育与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人的个性及其它个别心理差异的定量化研究。 [答案]对 6.在实验设计中可以采用两种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他们分别是无关变量的消除和无关变量保持恒定。[答案]对 7.在假设检验过程中允许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又称为小概率事件。 [答案]错 8.两种变量值变化方向无一定规律,即一种变量值变化时,另一种变量值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化,并且不变或变大、变小的情况为随机的,这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零相关。 [答案]对 9.结构型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即在研究者事先规定的各种答案中,填答者选择认为符合自己当时意见、态度的一个或几个答案。 [答案]对 10.测验法又称测验量表法,主要用于人的个性及其它个别心理差异和人的行为个别差异方面的的定量化研究,具有诊断与预测二种功能。 [答案]无错,但不完备 11.随机取样法在理论上最符合概率论原理。当研究者对所研究总体中各类个体的比例不了解,或总体中的个体之间差异程度较小,或样本数目较大等情况下,它是一种很好的取样方法。但是,它有自己的限制要求和局限性:事先把研究对象编号,比较费时费力;如果总体中的个体分散,抽取到的样本的分布也比较分散,给研究带来困难;当样本容量较小时,可能发生偏差,影响样本的代表性。 [答案]完全正确 12.等距变量有相等单位,能用数量准确说明某一量比另一量大(或小)多少,但无绝对零点,像身高、摄氏温度、体重、百分制计分等都是等距变量的例子。 [答案]部分错误 13.操作定义的作用主要有4条:第一,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客观性;第二,它有助于研究假设的检验;第三,它有利于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统一性;第四,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结果的可比性。 [答案]无错误,但不完备 14.次数分布也称为频数分布,指的是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的次数情况,或者是指一批数据

个案研究法研究述评讲课教案

个案研究法研究述评

个案研究法研究述评 个案研究法研究述评作者:李长吉,金丹萍 定量研究在中国教育研究领域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对教育基本理论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由于教育现象本身复杂多变,主体参与性强,或多或少会受研究者个人的经验、情感和价值观影响,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很难保持中立,这就使得定量的教育研究的信度无法确证、效度难于把握。为此,教育研究要焕发本身应有的创造活力,必须寻求新的出路。20世纪90年代以来,质的研究方法开始受到重视并逐渐被引入教育研究领域,这给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向带来了契机。之后,研究者对定量研究的热情开始有所减弱,对个别教育现象进行深描的个案研究则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个案研究(CaseStudy),又称案例研究或个案研究法,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法国社会学领域,法国社会学家利普雷对工人阶级的家庭状况进行研究,他发展出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个案研究方法。后来,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特罗布恩德群岛进行的田野研究,是民族志个案研究的一个实例。19世纪末20世纪初,芝加哥学派社会学者将个案研究作为重要工具,进一步将个案研究应用于对工业化和都市移民相关问题的探讨,主张研究者应

该进入研究问题的现场领域,应用个案研究对问题进行客观和全面的理解。随后,个案研究法广泛应用到历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领域当中。个案研究开始应用于教育学中,主要是以研究特殊的对象,如问题青少年、适应不良学生,进行儿童发展和教育社会学领域的研究。近年来,这种深入透彻地关注个例的研究传统已经涉及到教育研究的其他领域,个案研究逐渐成为教育实践和科研的中介和桥梁。它有时采用诠释学以及批判理论的方法,来诠释和批判造成个案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策略来解决问题,并与人类学的参与观察法相配合,其研究对象已经不再是问题个案,而是一般常态。纵观学者们关于个案研究法的研究历程,主要呈现了以下趋势:个案研究由非正式或前导性研究到现今成为众人所肯定的正式研究方法;由以往问题的解决到今日着重个案问题之描述、解释与分析;研究对象由早期的适应不良、问题行为儿童到现今的正常儿童;从关注个案总体的普遍性研究走向关注有关特殊性个案的本质性研究。笔者检索发现,近十年在社会科学领域关于个案研究或案例研究的文献有2000余篇,其中大部分文献都是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去研究某一现象,而仅有40余篇文献对个案研究方法本身进行研究。此外,在一些教材和专著中也有关于个案研究方法的研究。国外出现了很多个案研究的专著,如莎兰·B·麦瑞尔姆的《质化方法在教育研究中

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个案研究方案

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个案研究方案 问题的提出: 问题学生一般是指道德品质差、行为习惯不良、心理不健全、表现明显异于同龄人的学生。这类学生一般纪律涣散,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学习成绩差,有自卑、戒备、逆反、冷漠,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等心理问题。打架斗殴、寻衅滋事,擂肥逃学等也常常是问题学生,他们的行为往往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甚至导致恶性刑事犯罪,让社会和家庭都为之忧心忡忡,也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和教育质量。 我校是一所城郊农村初级中学,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纷扰,学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适应不良等心理问题。2003-2006年,为了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我校开展了“城郊中学生心理障碍调查分析与学校辅导策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针对问题学生的心理辅导策略的实际效果不如人意,在家校协作层面,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能很好的与学校教育实现整合,形成合力。学校教育受到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极大困扰。 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在最近十年越来越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注。由于问题学生得不到科学的引导和教育最终导致违法犯罪几乎成为社会公害。党和人民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寄予厚望。在这样的情势下,学校和教师理所当然应该承担起教育问题学生的重任。然而,事实表明问题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尽管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热点和重点,但也是困绕广大教师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曾经有不少单位和个人对问题学生教育开展过方方面面的研究,包括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研究,但是从近年来问题学生不断增多,青少年违法犯罪率不断升高的严峻局势看来,问题学生的帮教和感化工作成效有限,没有能找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因此,继续开展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研究,深入探索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个案与问题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成因,非常有现实性。作为初中学校也急需有新的思路和对策研究解决此类学生的教育问题。 这一课题的研究将使本校更加深入系统地关注问题学生的教育问题,这对于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探究正确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研究这一课题将提高学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依据和假设: 1、政策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末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当前末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面临许多新问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还存在种种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消极因素;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随着人员流动性加大,一些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要与社区密切合作,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并积极运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充分发挥各类家庭教育学术团体的作用,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由此可见,研究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合,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初中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 2、理论依据 国内相关研究表明:问题学生的“问题”都可以在其家庭教育中找到依据和成因。其中14-17岁是问题学生不良行为的高发期,最容易导致违法犯罪。初二和高一年级行为问题发生率最高。两成以上的问题学生来自单亲或离异家庭,半数问题学生的家长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有七种家庭教育方式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学习教育研究方法之精选案例分析法.docx

成都市金兴北路小学彭碧柳一、什么是案例分析法 (一)案例的含义 什么是案例呢?简单地说,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什么是教育案例分析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之一。它是对有教 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特征和意义的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 发生的具有启发性的典型性事件开展研究和分析,从中激起反思,揭示规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也是具体行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美国的教育学者)理查特(Richert, 说:“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 托尔说:“一个出色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一个出色的案例,是以实际生活情景中肯定会出现的事实为基础所展开的课堂讨论。它是进行学术探讨的支撑点;它是关于某种复杂情景的记录;它一般是在让学生理解这个情景之前,首先将其分解成若干成分,然后再将其整合在一起。” 教学教育案例是一个富有深刻道理的实际故事,这个故事有背景、有冲突、有问题、有活动形式和结果;是师生围绕一个主要问题或主 要任务,经过曲折多样的教学过程而取得显著效果及经验教训的一种 发人深思的教育教学实例。 (二)案例的特征 1.典型性。讲述的是一个故事、事例,有相对完整的情节,能反 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背景;叙述要具体、特殊,反映了教学活动的基 本过程;同时,这些活动与过程能够体现教育的内在规律,体现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它既可以是成功的范例,也可以是“尚未成功”的 典型情景。

2.研究性。指教育教学案例本身具有现实意义、借鉴作用和理论 探讨的价值,可以正面获得经验或反面获得教训,能提炼出某些理论或观点。 3.启发性。指教育教学案例本身生动有趣,能提出问题,能引发 思考,能产生观念上的不平衡。 教育教学案例可以是一个片断、一个情节,也可以是一个完整的 教育事件或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案例实际上就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 的自我叙述,叙述自己的教育活动方式,自己对教育的理解,自己的 成长经历,其丰富感人的材料和富于动态的描述必定给抽象的教育教 学理论以生命和血肉,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生动的注解。它不一定非要做到像研究工作那么“严谨” ,但其形式要简洁,主题要明确、集中。 二、为什么要写教育案例 1、促进理论内化 案例是理论的故乡。针对困惑,我们教师可以选取典型事例写成 案例,通过案例的形式学习运用理论,有效地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 紧密结合起来,可以避免为应付培训而被动学习理论的学习方式,使教育理论能落到实践中并指导实践,使案例成为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同时,教师在不断进行案例分析和写作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学习理 论的过程。这种任务驱动型的学习,使教师能不断内化理论并落实到 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2、促进自我反思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重点

一、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类别 1、以研究目的对教育研究所作的分类: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基础性研究以抽象、一般为特征,目的是揭示、解释、描述某些现象和过程,直接增加知识的价值;应用性研究以具体、特殊为特征,对基础性成果做进一步验证,目的在于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如相对论原理为基础性,核能应用研究为应用性。)学校情境中的教育研究大多为应用性。 2、以研究目的对教育研究所作分类: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a、探索性研究。进行新课题,对该课题进行初步了解。缺点是难以提供满意答案;b、描述性研究。对教育中出现的某一情况或事件进行描述,把过程中观察到的情形记录下来;c、对教育中某一现象做出解释。 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依教育研究性质或手段区分的两种范式:(1)定性研究:主要用文字来描述现象,从人文学科中推演而来,注重的是整体和定性的信息以及说明的方法。定性研究的5个特征:a、把自然情境作为资料的主要来源,其中研究者起关键作用;b、是描述性的(不采用数据形式);c、关心过程而非结果或产品;d、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自下而上,即通过资料找问题);e、关心的最基本的事情是人们对事物的理解。(2)定量研究:模仿自然科学,对教育现象进行观察,是经验的、可定量的研究,研究目的在于确定因果关系,并做出解释。优点:a、消除研究过程中主观性和各种偏向偏见,使研究保持客观、精确;b、把教育实践工作者以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加以检验。缺点:a、教育现象具有模糊性;b、不仅受物质条件限制,还受伦理上和社会条件的限制。(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关系——定性研究为定量研究提供框架,定量研究为进一步定性研究提供条件。 4、教育研究内容可分为宏观的、中管的、微观的。宏观教育研究主要研究社会现象;中观的对应机构;微观研究重点研究人与人之间。在学校情境中主要研究的是微观的。 5、按研究开展地点和资料收藏方式可分为书斋式研究和现场研究。书斋式以查阅资料为主,而非在实践中。现场研究在实践中进行。 6、研究方向尺度分为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横向研究-同一时间-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纵向-不同时间-趋势研究、各年龄组特征研究,定组研究。 7、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①资料来源:定性研究来源于自然情境,定量研究来源于经过严密控制的情境;②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定性研究来源于图片文字,定量研究来源于数据;③对研究关注的方面:定性研究重过程,定量研究重结果;④分析资料的方法:定性研究采用归纳分析,定量研究采用演绎分析;⑤关心的基本项:定性研究关心意义和理解,定量研究关注变量与操作;⑥学术属性:定性研究属社会、历史、人类学类,定量研究属于心理、经济、物理范畴;⑦目标:定性研究目标在于描述现实现象提高认识,定量研究目标在校验理论证实事实;⑧设计:定性研究设计灵活、一般、可引申,定量研究设计有结构、预定的、正是具体;⑨技术和方法:定量研究重观察漫谈,定性研究重实验和有组织的交谈; ⑨与被试关系:定性研究者热情接触被试,视为朋友,定量研究与被试疏远;⑩工具或手段:定性研究重录音等,定量研究中项目表问卷占比重大。 8、在学校情境中开展的研究:是应用性、中/微观的、现场式的研究。 二、研究问题选择的三个基本准则:问题必须有价值,有新意,有可行性。主观条件:研究人员自身的素质。客观条件:物质条件。时机条件:理论、工具、技术手段等成熟度。 三、研究变量的类型 1、自变量:又称刺激变量,是引起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研究者操纵的假设的原因变量。 2、因变量:又称反应变量,也称依变量,是受自变量影响的变量,是自变量作用于被试后

第九章 教育个案研究法3

第九章教育个案研究法 本章要点:教育个案研究法的含义、特征;教育个案研究的基本程序;教育个案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近年来,质的研究已经成为一种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越来越被重视的研究范式。质的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被研究对象的互动,获得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的解释性理解。进行质的研究的方法有很多,个案法是其重要方法之一。个案研究强调对一个人、一件事物、一个社会团体或是一个社区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通过个案研究能够提供对教育问题成因的理解,对复杂的关系作全面的涵盖,对动态变化的情境条件作适当分析。 第一节教育个案研究法概述 一、教育个案研究法的含义 个案研究法是指采用各种方法,搜集有效、完整的资料,对单一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研究的方法,其任务是揭示研究对象形成、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影响个案发展变化的各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个案研究法不只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一门复杂的认知课程,是帮助个人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通常个案研究法是在对象总体中选择特定的人、事、物所进行的深入描述和分析,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一个机构、一个社会团体等。 个案研究法是针对单一个体在某种情境下的特殊事件,广泛系统地收集有关资料,从而进行系统的分析、解释、推理的过程。狭义的个案研究法是指对单一特定的人、事、物所作的描述、分析及报告的方法。广义的个案研究法则可界定为:采用各种方法,收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资料,对单一个体或一个单位团体作深入细致研究的过程。个案研究法也秤麻雀解剖法或个案历史研究法。 二、教育个案研究法特征 个案研究常被看成是自然主义的、描述性的、质化的研究,与实证主义的、验证性的、量化的研究相对应。事实上个案研究不是以质化与量化研究来划分的,而是以研究对象的单一性来界定的。个案研究是所有研究方法中最生动、最有趣的,在学校教育教学、心理咨询、行为矫正等工作上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说来,个案研究主要有以下特征: 1、研究对象的个别性与典型性 个案研究的对象是个别的,但不是完全孤立的个别,而是与其他个体相联系的,是某一个整体中的个别,因而对这些个别对象的研究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他个体和整体的某些特征和规律。个案研究的目的固然是了解、把握某个个体的具体情况,但也要通过一个个案的研究,揭示出一般规律。个案研究取样较少,其研究的结论代表性也就较小,因此不宜机

教育观察法及案例分析5

教育观察法及案例分析 观察法是由研究者经过自己的感官等方式搜集资料。教育观察法虽然也通过研究者的亲身感受或体验来获得研究对象的感性材料,即以日常观察为基础,但它不是自发的、偶然性的活动,而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观察对象与方法也是经过选择与策划的;并且最后需要作严格详细的观察记录。 相对于其他教育科研方法来说,观察法收集第一手感性材料的必经途径,是后继研究的基础和起点,同时可以检验科学假说、发展科学理论。 一般来说,观察法的实施有以下要求: 1、明确观察的具体目标与要求 2、准备好观察手段 3、进行多次反复观察 4、客观、全面、典型、有计划地进行观察 5、要掌握好观察方法与技术 6、及时分析、处理观察所得的材料 其实施步骤包括: 一、准备工作 1、制定观察计划与提纲 观察提纲包括:谁、什么、何时、何地、如何、为什么(who, what, when ,where, how, why) 2、准备观察所用的辅助工具,记录表格、记录方式、仪器设备 3、确定观察途径:访谈、听课、参观、参与 4、训练观察人员 二、实施观察 先熟悉环境,再建立和谐关系,最后正式观察。注意做到灵活地执行计划,抓住观察重点,注意做到看、听、问、查、思考相结合,做好观察记录 3、观察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在本次作业中,我选取了三个教育观察法案例,分别是《大班幼儿与一年级小学生24小时活动观察比较》,《幼儿个体行为观察》和《优化情境教学”课堂观察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