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孝经》《孙子兵法》试题(全册)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孝经》《孙子兵法》试题(全册)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孝经》《孙子兵法》试题(全册)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孝经》《孙子兵法》试题(全册)

《孝经》

(一)

经典国学再现

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我是小助手

显:显赫荣耀。

聿:发声助词。修:学习,发扬。

厥:其,他们的。

《大雅》:《诗经》二雅之一,为先秦时代华夏族诗歌。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我们的身体、毛发和皮肤,都是我们的父母给予我们的,不敢让它们损坏受伤,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修养自身,推行道义,显扬声名到后世,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实行孝道的终极目标。孝,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忠心对待君主,最终目标是要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怎么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学习发扬先祖的美德啊!’”

考考你的智慧

1.孔子为什么说不敢让我们的身体发肤受到伤害呢?

2.实行孝道的终极目标在文章中是哪两句?

3.推行孝道的三个阶段都是什么呢?在原文中用“”画出来。弘扬传统文化

曹操割发代首

三国时期,曹操发兵宛城时规定:“大小将校,通过麦田,只要有践踏的,全部斩首。”因此曹操的官兵在经过麦田时,都下马走过,没一个敢践踏麦子的。老百姓看见了,没有不称颂的。

曹操骑马正在走路,忽然,田野里飞起一只鸟儿,惊吓了他的马。他的马一下子蹿入田地,踏坏了一片麦田。

曹操立即叫来随行的官员,要求按照规定处罚自己。

官员说:“我怎么能给丞相治罪呢?”

曹操说:“这条规定我我亲自下的,现在我的马踩坏了麦田,我理应受到惩罚。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怎么能统领成千上万的士兵呢?”随即抽出腰间的佩剑便要自刎,他的手下连忙上前拦住了他。

这时,大臣郭嘉走上前说: “古书《春秋》上说,法不加于尊者。丞相统领大军,重任在身,怎么能自杀呢?”

曹操沉思了好久说:“既然古书《春秋》上这样说,我又肩负着天子交给我的重要任务,那就暂且免去一死吧。但是,我不能说话不算话。我犯了错误也应该受罚。”

于是,他就用剑割断自己的头发代替斩首的处罚。

现在的人觉得剪头发是件很正常的事,可是,古代人认为:头发是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随便割掉不仅大逆不道,而且还是大不孝的表现。曹操作为封建社会的政治家,能够割发代首,严于律己,实属难能可贵。

(二)

经典国学再现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我是小助手

慢:怠慢。

尽:尽心尽力。

一人:一个人,这里指在高位的人,即天子。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爱护亲人的人,是不会在别人面前恶行恶言的;尊敬亲人的人,是不会去怠慢别人的。以爱护恭敬的心情尽心尽力地去侍奉双亲,并将这种德行教化施加于天下百姓,使大众都效法遵从,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尚书·甫刑》里说∶‘天子一个人有了善行,万众黎民都会仰赖于他。’”

考考你的智慧

1.文章中“不敢恶于人”中恶的含义是()。

A 不好

B 坏的行为

C 讨厌

2.天子之孝是什么样子的呢?请用原文中的句子表示。

3.下边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A.一个人在家里爱护亲人,到了外边就不敢面对恶人了。

B.君主应该制定严格的法律,用来规范百姓的言行。

C.身教甚于言传,因此作为一个君主应该首先修养自己的身心。

弘扬传统文化

大孝天下惠苍生

历史上的汉文帝刘恒,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

他母亲病了,他就亲自熬药,尝好了冷热才给母亲端过去。

然而,刘恒的孝,并非只针对自己的母亲,作为一个皇帝,他对普天之下的老人都心存孝道。他登基时第一道圣旨是“大赦天下”,这和其他皇帝没什么两样。但他登基的第二道圣旨“定振穷、养老”、“令四方毋来献”则是很多皇帝做不来的。这道圣旨表达了刘恒爱护百姓、体恤民情、关心老人的意愿,“对8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以赐给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9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再加赐帛二匹,絮三斤。赐给90岁以上老人之物,必须由县丞或者县尉送达;其他由啬夫来送达。”代表国家向老人行孝,刘恒可说是首开先河。这么仁德的皇帝,人民怎么会不拥护呢?

中华历史上有著名的“二十四孝”,汉文帝刘恒以皇帝的身份入选,是很不容易的。作为一国之君,他以孝治天下,提倡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节俭敦朴、厚养薄葬,靠仁孝的表率作用开创了中国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孝顺的皇帝,彪炳史册也就成了必然。

(三)

经典国学再现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我是小助手

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旧时亦用为国家的代称。

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

我是小翻译

身处上位却不骄傲,那位置再高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生活谨慎守法,那财富再多也不会有损溢。身居高位却没有倾覆的危险,所以能够长久地保持尊贵的地位。财富丰裕却不奢侈挥霍,所以能够长久地守住自己的富有。能够保有自己的富贵,然后才能保护自己的国家,让自己的民众和睦相处。这就是诸侯的孝道。《诗经·小雅·小曼》中说:“战战兢兢,就像身临深潭旁边唯恐掉落,就像踩在薄冰之上担心陷下去那样,小心谨慎地处事。”

考考你的智慧

1.在上不骄,高而不危。这句话的意思是()。

A. 站在上面不骄傲,那么再高也不危险。

B. 身处上位却不骄傲,那位置在高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

C. 在山上不骄傲地乱跑,那么爬再高也不危险。

2.如果我们想要长期保有自己的富贵,因该如何去做呢?

3.你“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下面哪个说法正确?()

A.这两句话其实说的一个意思,都是很危险。

B.这两句话,都是很危险,但是还是有区别的,如履薄冰更加危险。

弘扬传统文化

今天学的知识虽然是说诸侯的孝道根本的,其实也是一个人的孝道根本。

在《四书·大学》里面有一段话说得好,“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这就是说,君子应该先注重自己的德行,当你有了高尚的品德,就会有有才之人来跟随你、帮助你,有了人才,你就等于有了最初的创业的资本,这样做起事情来,就会很顺利。慢慢的,你就会积累下你的财富,有了财富才能够才尽其用,更好地造福国家和人民。所以说,作为一个人,最根本、最应该注重的就是德行的修养,而不是追逐财富。只有小人才舍弃德行,追逐财富,但是这样本末倒置的结果,必定是没有好的结果的。

那么,这和我们学的孝道有什么关系呢?其实,这“慎乎德”也就和我们学的“在上不骄,节制谨度”是一个意思,这个也是孝道的根本了。

(四)

经典国学再现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我是小助手

服:①服饰,衣服。②穿衣服。

身:引申为行为。

宗庙: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

诗:《诗经》

我是小翻译

不是历代明君规定的合乎礼法的服饰不敢穿戴,不是历代明君制定的合乎礼法的言语不敢说;不是历代明君推行的有德行为,不敢去做。所以不符合礼法的话不说,不符合道德的行为不做;说话不需要选择就能符合礼法,行为不必刻意考虑也不会不当。做到这样,那么说出去的话传遍天下也不会有过失,所做的事传遍天下也不会遇到怨恨和厌恶。服饰、言语、行为这三点都能做到遵从历代明君的礼法准则,然后才能守住自己祖先宗庙的香火延续。这就是卿、大夫的孝道。《诗经·大雅·民》里说:“日夜都要勤勉不懈,专心侍奉天子。”

考考你的智慧

1.“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这句话里,两个“服”字的意思一样吗?要不一样,都是什么意思呢?

2.“口无择言,身无择行。”的意思是()

A. 开口不用选择语言,身体不用选择行为。

B. 说话不需要选择就能符合礼法,行为不必刻意考虑也不会不当。

C. 我们说话可以口不择言,做事可以随心所欲。

3.文章中提到的“三者备”,指的是哪三者。

4.这段话的总体含义是什么?

弘扬传统文化

古代衣服的讲究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古代,人们穿什么服装都是很有讲究的。衣服是一个人的外表,它不仅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质,也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的表现。

在古代,统治者制定了不同阶层的人所穿的衣服,在棉花传入我国之前,古人的衣料只有丝织品和麻葛织品。丝绸这种高级的布品,只有统治者才能穿,而一般的贫民百姓,则只能穿麻布衣织品。所以布衣就成了平民百姓的代称。

后来一般读书人在没有考取功名,没有入仕之前,也称为布衣。比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就自称“臣本布衣”,也就是从这种说法中得来的。

另外,就算是统治阶层,他们的衣服也是有等级区分的。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五种人都穿的不同的衣服,这就是所谓的章服。什么级别的人,只能穿什么级别的衣服,不可以乱穿,如果穿错了,就犯了僭上逼下的罪过。比如卿或大夫穿了天子的服装,那就是冒犯了天子,那是大不敬,是要治罪的。而且,他们也不能穿诸侯的服装,如果穿了,那就是等于逼迫下面的人了,这也是不对的。

所以,古人在上朝的时候,就算彼此之间互不相识,只要看看你穿的是什么样的衣服,就能知道你是什么样的官衔。看到你衣服上面的花纹,人们就知道你是属于什么地位,这也是是便于不同等级官员互相之间行礼,位卑的人要主动向位尊的人行礼,不能失礼。

其实,在古代,有关穿衣的讲究还很多很多,要是有兴趣的话,你们可以自己去找找,看看还能找出多少呢。

(五)

经典国学再现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我是小助手

分:区分。

谨:谨慎。

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

我是小翻译

利用天时四季、节气的变化,区分土地的高低、好坏,行为谨慎,生活节俭,以此来孝养父母,这就是平民百姓应该遵循的孝道了。所以上自天子,下至平民

百姓,孝敬父母是不分地位贵贱的,孝道是没有始终,永远存在的,有人担心自己做不到行孝,那是没有的事情。

考考你的智慧

1.名词解释: 1.区分谨慎百姓

分:谨:庶人:

2.“用天之道,分地之利”是什么意思?()

A. 用上天的东西,来把地上的利益分了。

B. 我们要利用天气的变化和随意利用土地资源。

C. 我们要利用天时地利,来劳作生息。

3.下面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

A. 施行孝道是没有始终的,它是永远存在的。

B. 我们在赡养父母的时候,要尽量节俭。

C. 天子和平民百姓不同,所以天子尽孝要多点,百姓尽孝可以少点。

4.读了这段文字,你认为你因该如何施行孝道呢?

弘扬传统文化

蔡顺采桑

西汉末年,河南汝阳有一个名叫蔡顺的人,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只有母亲和他相依为命。有一天,蔡顺看见母亲又在帮别人洗衣服,很是辛苦,就边给亲捶背,边告诉母亲以后他长大了会好好孝顺她的。母亲听了很高兴。

当时正是战乱时期,到处都在打仗,蔡顺的家乡遭遇了饥荒,到处寸草不生。家里什么吃的都没了。可是他的母亲却在这个时候生病了。为不让母亲饿着,蔡顺决定上山去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野果来吃。蔡顺找了很久,发现了一些桑葚。他摘下桑椹尝了尝,发现这些桑椹有甜的有酸的,就决定把酸的留给自己吃,甜的给母亲吃。于是他把桑椹分别放到了两个篮子中。

回家的路上,蔡顺很不幸遇到了强盗。强盗要他留下值钱的东西,并看到他拎着一篮黑色的果子和一篮红色的果子,就问他是怎么回事。

蔡顺告诉他们自己的母亲生病了,自己是去给母亲找吃的,他篮子里的是桑葚,黑的甜给母亲吃,红的酸留给自己吃。强盗们看到小小的蔡顺那么孝顺,就把他放了过去,不仅也没有拿走他的桑椹,还送给了他一头牛和三斗米。

孝顺的蔡顺感动了强盗,他们也不再做强盗了,而是去投身参加了农民起义

军,为老百姓争取权利去了。而蔡顺的母亲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病也终于好了。

蔡顺孝敬母亲的故事也一直流传下来,还被编进了二十四孝中了。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孝敬父母,并不需要等到拥有了荣华富贵才可以做到,只要我们有一颗孝敬的,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到的。

(六)

经典国学再现

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

我是小助手

经:常规的,恒久不变的。

则:效法。

因:根据,利用。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孝道就好像天际日月星辰恒久不变的运转,也如地上万物生长的规律一般,是人们行为的根本。天地之间的这种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也是人们应该效法的。效法天道运转的规律,利用大地自然变换的优势,来平顺施教天下大众。历代明君看到通过教育可以感化大众,所以就率先施行广博的爱护,因此民众就没有敢于遗弃他的亲人的,向大众传播道德、仁义,民众就会兴起去执行。用恭敬和谦让做出表率,民众就不再相互争斗,用礼仪和音乐来做引导,民众就会和睦相处;把好坏的标准呈现出来,民众就知道什么是禁止的而不会犯法了。考考你的智慧

1.“则天之明”中则字是什么意思?()

A. 否则

B. 规则

C.效法

2.解释句子“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

3.古代的明君是如何教导大众的呢?

4.“天经地义”这个成语是指指理所当然的事。它是含有反义词的成语,这样的成语你还能写出几个吗?

弘扬传统文化

冯谖客孟尝君

齐国有个名叫冯谖的人,穷得没法养活自己,托人请求孟尝君,说他愿意在孟尝君家里当个食客。孟尝君问:“客人有什么爱好?”回答说:“他没有什么爱好。”又问:“客人有什么才能?”回答说:“他也没有什么才能。”孟尝君听后就笑着接受了他,按照对待其他客人的样子对待他,并且知道冯谖还有一个母亲,孟尝君就让人给她送吃的和用的。

有一次孟尝君需要找人去薛邑收回他的债务,冯谖就自愿站出来替他到薛邑去了。临走时,冯谖问孟尝君是不是需要用这些钱替孟尝君买些东西回来,孟尝君就对冯谖说:“您收了债,看看就我里缺少什么东西就替我买回来吧。”

冯谖赶着车到了薛邑,派官吏召集应该还债的老百姓都来核对借契。借契全核对过了,冯谖就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债款返送给那些老百姓,随即烧了那些借契。老百姓们欢呼万岁。

冯谖回来后,孟尝君问他买了什么回来,冯谖说:“您说‘看我家所缺少的就买回来’,我考虑到,您宫里堆积着珍宝,猎狗和骏马充满了牲口圈,美女满堂,您家所缺少的只是‘义’。所以我就用债款给您买了义。”孟尝君问:“义是怎么买的?”答道:“现在薛是属于您的,可是您不把那里的人民看做自己的子女,没有去爱护他们,反而趁机在他们身上谋取私利。我私自假托您的命令,把债款送给了老百姓,并且烧了那些借契,老百姓高呼万岁,这就是我用来给您买义的方式。”孟尝君很不高兴,只好说:“好吧,先生算了吧!”

一年后,孟尝君遭到罢官,孟尝君只好回到他的封地薛邑去了。离那里还差一百里路的时候,就看到薛邑的百姓扶老携幼,都站在路上来迎接他。直到这时,孟尝君才明白了冯谖给他带来了什么。

孟尝君回头看着冯谖,感激地说:“先生给我买义的道理,今天才算见到了。”

孟尝君做了几十年相,没有一点祸患,都是(由于)冯谖的计谋啊。。

(七)

经典国学再现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

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我是小助手

遗:遗弃。

治国者:治理国家的人,这里指诸侯。

鳏寡:失去妻子的男人和失去丈夫的女人。引申指孤苦无依的人。

然:这样,如此。

觉,伟大。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以前那些圣明的先王,以孝道来治理天下时,连那些非常卑微的小国臣子也不敢遗弃,何况是公、侯、伯、子、男这五等诸侯呢?因此他们能够得到各国的欢心,愿意帮助他去侍奉他的先王。治理一个国家的诸侯,连那些孤苦无依的鳏夫寡妇都不敢轻辱,更何况是那些士人和百姓呢?因此能够得到百姓的欢心,让他们愿意帮助诸侯祭祀他的先祖。因此,天下太平和睦,灾害和霍乱也不会发生。所以圣明的君王用孝道来治理天下也能得到这样的效果。《诗经·大雅·抑篇》上说:‘天子有伟大的德行,四方各国都来归顺。’”

考考你的智慧

1.“有觉德行中”,觉字的含义是?()

A.感觉

B.睡觉

C.伟大

2.以前的明君是如何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

3.明君用应该以孝道治理天下,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因该如何去做呢?

弘扬传统文化

郯子鹿乳

郯子是我国东周时期的人,他的父母在年迈的时候,都患了很严重的眼疾,郯子非常焦急,想方设法四处求医。

一次,他听医生说,治这种病最好的办法是食用鹿乳。但是,鹿乳在市场上买不到,就算要去深山里找,可还没走到跟前,鹿就早逃走了!怎么办呢?郯子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找来—张鹿皮披在身上,然后趴在地上左蹦右跳的,远远看去,极像一头顽皮的小鹿。就这样,郯子扮成小鹿,学着鹿走路的样子,学着鹿“呦呦”的叫,骗取鹿的信任,混进了鹿群中,取母鹿的

乳汁给父母亲治病。

有一次,混在鹿群中的郯子忽然发现林中有一支箭对准了自己,顿时意识到,那是猎人的箭。他赶紧站起来,大声喊:“别射!别射!我是人! 我是来取鹿奶回去孝敬父母的。”猎人得知郯子取鹿乳的事,非常感动,就帮他一起挤出鹿奶,并护送他出山。从此郯子鹿乳奉亲的孝顺故事也成了千古佳话,流传至今。

后来,郯子做了一个叫做郯国的小国国君,也是以仁德感化国民。郯国虽是个区区小国,但却很有名气,这其中主要原因就是郯子的政绩、才华和仁孝之德,赢得了百姓的心。郯子治国讲道德、施仁义、恩威有加,百姓心悦诚服,因此使得郯地文化发达,民风淳厚,当时的一些典章制度也都长久地保持了下去,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

(八)

经典国学再现

子曰:“君子,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我是小助手

容止:指(人)仪容举止。

度:榜样,这里是做榜样的意思。

临:治理。

忒,差错。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君子,他的言谈,必须想到要受到人们的称道;他的作为,必须想到要给人们带来欢乐;他立德行义,必须能让人们尊敬;他的所作所为,必须能够让人们来效法;他的仪容举止,必须合乎规矩,可让人们仰望;一进一退都可以作为人们的榜样;以这样的方式来治理国家,管理百姓。所以人们会敬畏而爱戴他,并且效仿他想要和他一样。所以就能成就他的德育教化,顺利推行他的法规和命令。《诗经·曹风·鸤鸠》篇中说:‘善良的君子,其容貌举止端正而没有过错。’”

考考你的智慧

1.以临其民中,临字的含义是什么?()

A.治理B.面对C.降临

2.下边哪句话的含义是正确的?()

A.君子说的话要让别人去评判,行为要能取悦别人。

B.君子的穿衣打扮要漂亮,可以让人们观赏。

C.善良的君子,其容貌举止端正而没有过错。

3.文章中提到君子的一言一行,都要做到人们的榜样,那么,你心里有能作为你的榜样的人吗?为什么他能作为你的榜样呢?

弘扬传统文化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我们在生活中,一言一行都要行的端,坐得正,这样才能心中坦荡,无愧于天地。

后汉有个人叫杨震,他做官的时候非常清廉,老百姓都很尊敬他。

杨震去做东莱太守的时候,路经一个叫做昌邑县的地方。昌邑县的县令王密曾经被杨震重用过,心里一直十分感激他,只是总没有机会报答,很是遗憾。当他听说杨震赴任要路过昌邑,心里就非常高兴。

杨震一到昌邑,王密就立刻上门拜见他,两个人相见,非常高兴,谈天说地,一直聊到深夜。这时,王密看看其他人都睡觉了,于是就悄悄拿出黄金十斤送给杨震。杨震立刻拒绝了他,说:“我了解你才推荐你,而你却不了解我的为人。”

王密没有理解杨震的意思,继续说道:“深更半夜,没有人知道的。”杨震却认真地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了杨震的话,立时醒悟了过来,非常羞愧地走了。

(九)

经典国学再现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我是小助手

致,竭尽。

严:端庄严肃

丑,同类。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孝子对父母亲的侍奉,在日常家居的时候,要竭尽恭敬之心地侍候;在奉养的时候,要尽心保持愉快的心情去做;父母生病的时候,要带着忧虑的心态尽心尽力地照料;父母去世时,要竭尽悲痛的心情去料理后事;祭奠祖先的时候,要竭尽严肃地去对待。这五方面都做到了,才能算作是尽到了侍奉父母的责任。侍奉父母的时候,要做到身居高位而不骄横傲慢,身居低位而不违法作乱,在同事之间,要和顺相处而不起纷争。身居上位,如果骄横傲慢就会导致灭亡,身居低位违法作乱就会遭受刑罚,在同事间纷争不断就会引起互相残杀。这三项恶事如果除去,让父母每日担心自己,就算每天都用猪牛羊肉去尽心奉养,也还是不孝啊。”

考考你的智慧

1.选择加点字的合适意思。

A.送给,给予。

B.招引,使达到。

C.竭尽。

(1)大会开始,由主席首先致.辞。()

(2)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

(3)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暖,在寒冷的冬天很容易致.病的。()

2.我们在孝敬父母的时候,有五致、三戒,都是什么呢?

3.为什么说“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弘扬传统文化

泰伯采药

商朝末年的时候,有个孝、悌两全的人,姓姬名泰伯,是诸侯周太王的长子。他有两个弟弟,大弟叫仲雍,二弟叫季历。季历的儿子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姬昌出生的时候,有红色的雀鸟嘴里衔了丹书,停在门上,表示有圣人出世的祥瑞。

周太王看祥瑞的出现,又发现这个小孙子姬昌的确有不凡之才,就有意将王位传给季历,再由季历传位给姬昌。泰伯知道了父亲的心意,就和大弟仲雍商量应该如何顺从父亲的意愿。

这时,刚好周太王生病了,于是泰伯就跟仲雍以采药为名离开了周国,远远

地来到南方荆蛮之地。

当时有许多人到荆蛮寻找泰伯,泰伯为了不被认出来,就披散了头发,又在身上纹上了花纹。他父亲去世的时候,两个长兄也没有回去奔丧。这样,泰伯成全了父亲想把王位传给季历的心愿,免去了世人说父亲不按规矩传位的嫌疑,让季历顺理成章地继承王位。

泰伯让天下,成全了父母的心愿;成全了周朝八百年的盛世;成全了整个社会的风气。后来,孔子表扬泰伯,说他已经到了至德的地步。

(十)

经典国学再现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

我是小助手

善:好。

悌:敬爱兄长。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教育人们相亲相爱,没有比推行孝道更好的(办法)了;教育人们礼让和顺,没有比敬爱兄长更好的了;转移民风,改变民俗,没有比音乐的教化更好的了;让君主安于其位,治理民众,没有比用礼教来感化更好的了。礼教,就是敬爱而已。”

考考你的智慧

1.解释名词

善:礼:悌:

2.仿写成语“移风易俗”(含有近义词的成语,再写出三个)。

3.“教民礼顺,莫善于悌”你是怎么理解的?

4. 请你谈谈在学校里应该如何守礼?

弘扬传统文化

伯禽趋跪

西周初年,周公有个儿子,名叫伯禽。他跟着周公的弟弟康叔去见父亲。可是,去了三次,就被父亲痛打了三次。伯禽想不通,就去问商子父亲为什么要打他。

商子问了他去见父亲的情况,就对他说:“南山的阳面有一种树,叫做桥木;北山的阴面也有一种树,叫做梓木,你自己去看一看吧。?”

伯禽听了商子的话,就跑去看了。只见南山的桥木生得很高,树都是仰着的;而北山的梓木长得很低,都是俯着的。伯禽看完后,就回来把他看见的告诉了商子。商子就对伯禽说:“桥木仰起,这就是做父亲的道理,梓木俯着,这就是做儿子的道理。”伯禽听了,很有感悟。

到了第二天,伯禽去见父亲,一进门就很快地走上前去,一到大堂里就跪了下去,这次,周公再也没有打他,而且还赞许他受了君子的教训。

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当面对长辈时,要怀着尊敬的态度去对待他们,而不能骄傲自大,目中无人。

(十一)

经典国学再现

子曰:“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我是小助手

寡:少。

要:重要的。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尊敬他人的父亲,那么他的儿子就会高兴;尊敬他人的兄长那么他的兄弟就会高兴;尊敬他人的君主,那么他的臣民就会高兴;尊敬一个人,却能使千万个人高兴,所尊敬的人虽然少,但是却能使高兴的人很多,这就是尊敬作为重要道理的意义啊。”

考考你的智慧

1.“敬一人而千万人悦”中的“一人”是指特定的人吗?

2.“敬其父则子悦”这段文字的说的是?()

A. 我们应该去讨好他人的父亲来取悦他人。

B. 我们应该像尊敬自己的父亲一样去尊敬他人的父亲,那么他的儿子就会

很高兴。

C. 我们尊敬自己的父亲,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高兴。

3.这段文字说的要道是什么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弘扬传统文化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在他的著作中提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说法,也就是说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如果大家都能做到这样,从内心去尊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他人的长辈,再推广到尊敬所有师长以及他人,爱护自己的孩子,从而推广到爱护他人的孩子,在推广到爱护所有弱小的群体,这样,我们的社会将会多么和睦啊。

(十二)

经典国学再现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我是小助手

至:到……去。

至德:至高无上的美德。

恺:欢乐。

孰:谁。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君子用孝道来教化世人,并不是到每个人的家里去天天当面施教。教人行孝,是要让天下为人父母的都能得到孝敬;教人尊敬兄长,是要让天下当人兄长的都能得到尊敬;教人臣服,是要让天下当君主的都能受到尊敬。《诗经·大雅·泂酌》篇里说:‘欢乐平易的君子,是民众的父母。’如果没有至高无上的美德,那谁又能使天下民众顺从,感化大众而有如此伟大的功德呢!”

考考你的智慧

1.“至德”在文章中是什么意思?

2.下面的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 )

A.要想教好学生,就必须天天叮嘱他,面对面的教育他。

B.身教比言传更重要。

C.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3.说说你对“恺悌君子,民之父母。”这句话的理解。

弘扬传统文化

缇萦救父

齐国临淄有个读书人叫淳于意,曾做过齐国的太仓令(负责仓库的小官)。但淳于意喜爱医学,不愿做官,故而辞官行医。

淳于意继承了扁鹊等古时名医的医术,能根据病象诊断人的生死,极为灵验。但他有一个毛病,觉得能治好的人才治,对于那些已病入膏育的人就不治,人们就以为他是故意见死不救,因此他虽然治好了许多人,却也结了不少冤家。

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有人上书说,淳于意在做太仓令时有贪污行为,按法当处以“肉刑”(当时的肉刑有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因为淳于意当过太仓令,因此要押往长安,由朝廷审理后才能判决。

淳于意的小女儿知道后,就决定随父西行,去解救父亲。

缇萦到了长安,就写了一封信上奏文帝,说:“我是齐太仓令淳于意的女儿缇萦。我父亲为官,清正廉洁,齐地百姓有口皆碑。现在被告犯法,要处以肉刑。我作为女儿的,不只替父伤心,也替那些受肉刑的人伤心。人死了就再也不能活过来了,手足被砍后再也不能长出来了,这样的话,那些犯了错误的人,以后就是想重新做人,也没有办法了。我身为女子,愿被罚作官奴埠,替父亲接收惩罚,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文帝自继位以来就一直主张减省刑罚,如今又被缇萦的一片孝心所感动,觉得缇萦所说很有道理,就立即传旨,赦免了淳于意,还要群臣制定代替肉刑的办法,废除肉刑。

经过反复讨论,朝廷决定用服劳役代替葱刑,用答刑代替剿刑和月刑。改剔刑为打三百竹板,刑为打五百竹板。

缇萦的行为不仅救了父亲,也替天下人做了一件好事,人们纷纷称赞缇萦的

胆识与勇气,更加自觉地遵纪守法,刑事案件逐年减少。

(十三)

经典国学再现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我是小助手

事:对待,侍奉。

聿:发声助词。修:学习,发扬。

成:成就。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君子侍奉父母能够尽孝道,因此可以把这种孝心转移成为对君主的忠心,对待兄长能够竭尽恭敬,因此可以把这种恭敬之心转移成为对于尊长的恭顺;在家的时候能管理好家事,因此可以把这种治家的道理转移到做官去治理国家了。所以说在家里能够孝悌恭敬的德行做得很好的人,他的名声也能够竖立起来并且名扬后世了。”

考考你的智慧

1.“君子之事亲孝”中的事是什么意思?()

A. 故事

B.事情

C.做事情

D.服侍

2.从这段话中,可以总结出一个成语,它是()

A.将心比心

B.以此类推

C.承上启下

D.触类旁通

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A.一个人要是很老实,那么就可以做大事。()

B.一个人要是能够恭敬地对待自己的兄长,那么他对其他的长者也会很恭敬。()

C.这段文字的含义和:“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含义一样。()

4.你如何理解“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

弘扬传统文化

宋濂借书

宋濂小时侯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买不起书,他只好向别人借书来看。他每次借书的时候,都会讲好期限,按时归还,从不违约,所以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

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就连夜抄书,一直抄到很晚也没有休息。但是正是寒冬腊月,天气特别的冷。他母亲就对他说:”孩子,很晚了,天又这么冷,天亮了再抄吧,不行,就晚还一天吧。”宋濂说:“这可不行,书借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对别人的尊重。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好。”

又一次,宋濂要去很远的地方向一位著名的学者请教学问,谁知到了约好的那天,却下起了鹅毛大雪。宋濂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呢?”宋濂说:“我早已和老师约好了请教的日子,今不出发就会误了拜师,这就失约了;是对老师不尊重,所以就算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赶到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动地称赞他说:“年轻人,你如此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大出息!”

果然,后来宋濂成为了一代大文学家,还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

从宋濂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正是宋濂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在细微的事情上也保证了诚信,才促使了他今后的成功。

(十四)

经典国学再现

子曰:“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我是小助手

争:直言相劝。

令:美好的。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读书人要是有直言相劝的朋友,那他的好名声就会一直跟随着他;一个父亲如果有能苦口谏言的儿子,那他就不会陷身于不义之中。因此,在遇到不义之事,做儿子的就不能不对父亲竭力劝谏,作为臣子的就不能不对君王直言谏诤。所以遇到不义之事,一定要去劝谏阻拦,如果一味盲目地遵从父亲的指令,那又怎么能算得上是孝顺呢?”

考考你的智慧

1.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A.使,使得。

B.时节。

C.美好,善。

D.量词

(1)今年真是大丰收了,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时令果蔬。()

(2)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

(3)我们学校在这次全国数学竞赛中又取得了好成绩,这个消息真令人振奋啊!()

2.有人说,孝敬父母就是必须顺从父母的一切意愿,你认为这样做对吗?

3.当父母做错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去劝说父母呢?谈谈你的想法。

弘扬传统文化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这是《论语》中讲到的三友:三种是益友,三种是损友。

益友就是能够帮助你、对你有好处的朋友,损友就是对你会有损害的,会让你有损失的损友。

益友,有三种:第一个是正直的朋友,他能够帮助你不犯大的过;第二种是能够宽恕我们缺点的朋友,因为人都会有过失,如果朋友很小器,这样的朋友就做不长久;第三种是博学多闻的朋友,他能帮助我们增长学问,开阔眼界。所以这三友,对我们品德和人生都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益友的反面就是损友,损友也有三种:第一种是谄媚逢迎的人,这种人刻意奉承他人,其实并不真诚;第二种是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他们善于讨好我们,哪怕是我们犯了过失,他还是保持著微笑,不会来劝谏、得罪我们;第三种是花言巧语的人,他们说的话经常会使我们飘飘然,让我们心生傲慢。这三类朋友,会使我们不能明确地辨别是非,也不能使我们正确地认识自己,所以这三类的朋友我们要远离。

(十五)

经典国学再现

子曰:“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

我是小助手

小学二年级上册国学经典(全)

望天门山 一、学习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②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二、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以前已经学了不少古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呢?学生自由背,教师充分肯定。 ②揭示课题: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两首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二、共同学习《望天门山》 ①学生初读《望天门山》。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遇到困难向老师同学请教。 ②说说通过朗读体会到了什么。 ③自由练读,读出诗的韵味。 ④诵读展示。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⑤练习背诵。 别董大 一、教学目标: 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 培养学生对祖国是个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诵读诗歌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教师:名曲《送别》 学生:预习,搜集相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经历过和亲朋好友分别的事?谁想说给大家听。 那么你知道古人分别时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么?我请大家搜集了一些送别古诗,你愿意给大家朗诵一下么?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送别诗,体会一下诗人的情感。 二、指名读诗题,评价,谁读的最像和好友分别。 齐读课题。 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呢?(介绍时代背景) 三、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诗。 要求:读通读准 指名读,齐读。

小学一二年级国学经典名句背诵

小学百条国学经典名句(一、二年级) 一年级: 1、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 【译文】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 2、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现能《弟子规》 【译文】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 3、衣贵洁不贵华上循份下称家《弟子规》 【译文】穿衣服需注重整洁,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穿著应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才是持家之道。 4、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弟子规》 【译文】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苦怕难而犹豫退缩,也不可以草率,随便应付了事。 5、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弟子规》 【译文】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请求允许。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 6、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眦《弟子规》 【译文】当你有能力可以服务众人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如果别人有能力,不能轻视,更不能妒忌。 7、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弟子规》 【译文】只要是人,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同是天地所生万物滋长的,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 8、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弟子规》 9、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初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选自《三字经》 10、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选自《三字经》 二年级: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 3、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4、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译文】走失了羊,赶快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失误要后及时补救。

国学经典考试题(二)

国学经典考试题(二) 一、判断题(共20道,每题2分,共40分) 1、中学语文教材选有梁启超的作品《少年中国说》。()正确 2、音乐的道理与政治是相通的。()正确 3、将天下正大底道理去处置事,便公;以自家私意去处之,便私。对“公”和“私”的正确说法是:用天下光明正大的道理去处理事物,便是为公;用利于自己的心意去处理事情,便是为私。(错误 4、“因材施教、教亦多术”反映了孟子的教育思想。()错误 5、颜之推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教育中庸之人,使之完善德性,增长知识。()正确 6、“行可兼知,而知亦可兼行”是王夫之的知行理论。()错误 7、“习与性成者,习成而性与成也”语出黄宗羲的《习性诸论》。()错误 8、我国第一部专门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大学》()错误 9、孟子认为有无先天善良本性是人和禽兽相区别的重要标志。()正确 10、君子是因为从乐中得到了道而感到欢乐。()正确 11、“道无定体,学贵实用”意思是修道不讲固定的形式,学习贵在适用。()正确 12、乐可以使人心向善。()正确 13、颜之推是宋朝文学家、教育家。传世著作有《颜氏家训》《还冤志》等。()错误 14、“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话告诉我们:要通过勤学好问,使自己的知识达到广大而深入精微的境地,以提高自身修养。()错误 15、王夫之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与思结合。()正确 16、颜之推提倡“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是指人要博览群书,不要接触世务,籍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错误 17、孔子认为学习*多闻多见,去伪存真。()正确 18、颜之推认为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德艺同厚”。()正确 19、大乐必繁,大礼必复。()错误 20、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44道,每题1分,共44分) 21、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 B.思愈远 22、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 A.则能尽人之性 23、“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说明父、兄、夫的为人道德对子、弟、妇的影响()。 C. 重要 24、“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说明孟子强调做事要()。 C.认真思考 25、对“蒙养弗端,长益浮靡。”(《朱子语类》)的正确理解是()。 A.儿童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最新四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

四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2016年春) 一单元:我爱阅读 1、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xiàn)。”(《三国志?魏书》) 2、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默读便于思索,朗读便于记忆。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古今贤文》) 3、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尽心下》) 4、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孟涂文集·问说》) 二单元:生活启示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矩。”(《论语》) 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3、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 4、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左传》) 三单元:父母之爱 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道,可谓孝矣。”(《论 语》) 2、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 3、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àn),曾是以为孝乎?”(《论语》) 4、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zuò)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四单元: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1、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3、子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论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国学经典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国学经典教育 三年级柴艳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还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现在本人就将在语文课上如何进行国学教育及一些浅显的见解总结如下: 一、利用汉字激趣.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主要标志,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方块文字。欣赏汉字之美,可以说是学国学的基础。作为低年级的语文老师,特别是小学启蒙教师,更有责任和义务引领孩子们走近我们的汉字,让他们体会汉字的神奇与美丽。一个汉字就是一部简易的历史。汉字,有形可识,有音可读,有义可寻。在识字教学中,可通过班班通演绎汉字演变过程,从甲骨文的象形文字,到小篆、隶书,再到现今的宋体。如“门”字的甲骨文“”很像两扇门的样子,指的是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这样不仅从形体的变化,而且到文字意义的认识,都给学生一个具体形象的印象,寓教于乐。汉字教学还要抓会意字、形声字,从造字的意义着手,解释字义,这样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学”字,上面两边是两只手,表示合力办学;中间是金“爻”,表示读音;下边是个房子,房子里有个“子”,表示教孩子读书。所以,“学”本来意思是学习,引申为学校。另外,

还可以科学地安排书法、古诗等传统文化进入语文课堂教学。特别是针对现在电脑、手机流行,让学生写好字,书写姿势端正、字体工整。老师面临着重大的责任和压力。写字教学中可融入书法教学,因为汉字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美,教学中每周都有一节写字课,进行写字教学,要求学生写字的笔顺、笔画、间架结构、偏旁部首等规范。这样孩子对字的字形,演变等都有了了解和练习。 二、诗词吟诵.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诵读诗词的重要作用。在诵读经典诗词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学修养和写作水平在逐渐提高。小学是一个人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萌芽时期,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国学诗词进行启蒙教育,讲授传统美德,让学生用传统文化做生命的底色。国学和古诗词,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可以说一首好诗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从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中,让学生懂得小时候不好好学习,珍惜时间,到老了,将一事无成。从《弟子规》“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中,让学生懂得孝敬,礼仪,明白做人的道理;从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学生懂得了爱国和奉献;从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学生明白了为了崇高的理想而坚持不懈的追求态度;从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更让学生树立了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复习题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复习题 一、课程属性及期末考试有关问题 1.本课程为省开课。 2. 期末考试题型四种:填空、名词简释、简答题、问答题 3. 填空题主要在常识中产生,个别在名词中产生。 二、期末复习题、 (一)常识 1. 中华文明的形成经历了四个时期:先秦是萌芽期,汉魏六朝是形成期,唐宋至明中叶是成熟期,明中叶以后就进入转型期。P4 2. 进入民国,经书成为普通的古文献。作为历史学的资料,章学诚所谓的“六经皆史”得到了全面的体认。P30 3 . 如果说中国传统学术是一座大厦,那么经学就是这座大厦的基柱。P41 4. 在五经之中,《周易》是古代占卜之书。P41 5.《诗经》的价值,一在于文学价值,一在于文化价值。P52 6.西汉出现了三种尚书,即《今文尚书》、《古文尚书》和“伪尚书”。P47 7.《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P60 8. “仁”和“礼”是孔子思想的两个基点。P60 9.《左传》、《公羊传》和《毂梁传》合称“春秋三传”。P58 10.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P70 11. 司马光主持编篡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P87 12. 司马迁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作为其建立史学体系的追求。P92 13. 阅读《三国志》不仅要注意其正文,更要注意阅读裴松之的注文。P95 14. 在先秦,墨学和儒学是并称的两大显学。P118 15. 先秦名家“合同异”一派是以惠施为代表的。P128 16. 战国晚期的苏秦和张仪成为纵横家的代表人物。P131 17. 秦汉以后的中国子学,可按五个历史阶段来区分,即两汉子学、魏晋玄学、隋唐子学、宋明理学和清代子学。P135 18.玄学的逻辑基础是汉魏之际清议之风所带来的名实之辩。P142 19. 经史子集四部中,集部多是文章、诗赋的汇编。P160 20. 研究《楚辞》的代表性著作有王逸的《楚辞章句》、洪兴祖的《楚辞补注》和朱熹的《楚辞集注》。这三本书是对《楚辞》进行研读的基本书目。P165 21.西方发达的史诗系统在中国古代没有,蒙古族和藏族的史诗也是后来才整理出来的。P173 22. 四言诗的出现,使中国诗歌形式得到了文学意义上的确认。P178 23. 曹丕所作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P181

国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中心小学 四年级国学教学计划二〇二0年四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国学学科教学计划 (2019—2020第2学期) 制定人:*** 一、教材分析 《声律启蒙》是一本指导儿童以及初学者认识声韵、掌握对偶技巧的启蒙读物。它以对子的形式表现,用活泼可爱、平仄协调的文句,让初学者认识什么是声调和谐,什么是对仗工整?本书按平声韵的韵部编排,其中上平声(十五韵):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下平声(十五韵):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合起来一共有三十个韵部。每一个韵部都从单字对、双字对、三字对到十一字对,循序渐進,这种由简入繁,由浅入深的编写方式不但让初学者容易接受,也易于记诵。同时它的句子节奏明快,声调和谐,可以琅琅上口,在诵读中也可以得到语音、修辞的训练,所以是古代塾师传授声律,教导童蒙习作对联的基础教材。 二、班级情况分析 教育学研究成果表明,0—13岁是人一生发展最重要的阶段,是人类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期间,90%的记忆力已经形成。在这一时期加强对儿童的教育,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年级的小朋友,反复诵读是他们的嗜好;背书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他们喜爱背诵极具音乐性和韵律性的经典诗文。只是他们活泼好动,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所以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特别是持之以恒的品行。 三、教学总要求 通过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孩子们掌握杰出的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进而产生民族满意感和爱国主义情思,领略先哲的风范,从人生第一步就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从高起点开展人生;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的

小学国学经典教案

小学国学经典教案 课题:雍也篇 年级四学科第3周国学经典教师总序号第几课时 1 4 单元课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 熟练背诵《雍也篇》 : 知者乐水《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熟练背诵以上内容。满江红中有几个句子较难读,较难理解,需引导朗读。实物投影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以上两周,大家背得很好,这节课大家继续努力,加油呀!这节课我们来背诵《雍也篇》(三),比较简单,比较好读,《满江红》背起来有点难度,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二、新授:(一)、出示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学生自由朗读。 2、指名读,教师及时正音,注意“知”应读“智”的读音。 3、自己练读。 4、同位互相读一读。(二)、出示译文:教师引导学生明白它的大体意思。 第 1 页共 2页 (三)、练习背诵: 1、自己练习背诵。 2、同位互背。 3、由小组长负责检查。 4、教师抽查并给以评价。(四)、出示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1、自己练习读一读。 2、指名朗读。 3、教师范读,及时正音。注意“寰、蚍蜉、撼树、镝”的读音。 4、学生练习背诵。 5、同位互相背一背。 6、小组长负责检查。三、巩固练习: 1、指名背诵。 2、教师背前一句,学生接后一句。板书设计

寰球、蚍蜉、撼树、镝 教后反思本周的经典诗词,生僻字词较多,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第 2 页共 2页 入则孝出则弟【引言】为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同学们学习国学经典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校开展了对国学经典《弟子规》的学习。现在的小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是家庭的小公主、小皇帝,那么他们在享受无尽父爱母爱时,是否也能关注父母,孝敬父母呢?针对于这一情况我班特开展了本次“学弟子规,孝敬父母”主题班会活动,希望通过本次的班会,让同学们知道在新时代我们应将孝敬父母上升到一种人性的高度,将口头表达延伸到实际行动,并以此为开端把学校、社会建设得更加和谐。【案例】开场白:男女主持人(合):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三 (2)班“学弟子规,孝敬父母”主题班会现在开始。男主持人:我们生长在充满阳光和鲜花的祖国的怀抱里,多么美好,多么幸福,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更应该将祖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接下来请欣赏表演:(四名同学上场,扮演四只小蜜蜂;全班同学扮小动物)小蜜蜂:我是小蜜蜂呀,飞到花丛中呀,飞呀,飞呀,触触触!触触触!(齐说)今天呀,我们要去森林动物学校,小动物们正在表演《弟子规》呢,我们要去学一学。小动物们齐说:蜜蜂,蜜蜂,快,快,快,我们的主题班会开始啦!小动物们齐诵: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女主持人:真好听,真

第三册国学经典

莱州小学母语“阳光绿洲”第三册主题单元国学经典诵读 一、美丽的秋天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声律启蒙》) 3.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声律启蒙》) 4.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 诗词诵读: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唐】王维《山居秋暝》) 二、学校生活 1.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周易·乾卦》) 2.庄敬日强,安肆日偷。(《礼记·表记》) 3.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礼记·学记》) 4.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6.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三字经》)

7.故曰:知彼知已,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已,每战必 殆。(《孙子兵法》) 诗词诵读: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唐】崔道融《溪居即事》) 三、爱祖国 1.天地泰宁,君之德也。君德昭明,则阴阳风雨以和,人赖之而生也。是故只承君之法度,行孝悌于其家,服勤稼穑,以供王职,此兆人之忠也。(《忠经·兆人》) 2.临患不忘国,忠也;思难不越官,信也。图国忘死,贞也。(《左传·昭公元年》) 3.辞不忘国,忠信也;先国后己,卑让也。(《左传·昭公二年》) 4.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墨子·春秋》) 5.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 6.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 7.贤者不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宋苏洵《管仲论》) 诗词诵读: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节选) 四、科学看问题想问题 1.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汉刘向《说苑·杂言》)

2016尔雅《国学智慧》期末考试答案(正确答案完整版)

1.《春秋》是根据()历史改编的。鲁国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孔子把商朝最重要的典籍做了整理 3.孔子用()区分君子与小人。道德 4.《论语》是四书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 5.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传统,导致只有贵族可以读书× 6.孔子最提倡以()来区分君子与小人。道德 7.信奉鬼神较少的典籍是论语 8.孟子从不以财产和地位区分君子与小人。× 9.《论语》中,“君子”一词出现107次,“小人”一词出现107次。× 10.孙中山革命提出的口号“大同社会”是由儒家思想提升出来的。√ 11.在儒家典籍里()的关系处于核心地位。人与人 12.要想成为君子,下列做法错误的是:自弃 13.怎么才能成为一个君子?下面不包括哪些?要吃亏 14.论语中有句“父母唯其疾之忧”是对()的解释。孝 15.儒家思想认为君子的道德底线是“仁”。√ 16.孔子说“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说的是人到了一定年纪听天由命,不用学习的意思。× 1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对()的描述。仁 18.“德不孤必有邻”是谁说的? 孔子 19.“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解释错误的是:做事不用认真 20.墨家的爱是无差别的,而儒家的爱是有差别分先后顺序的。√ 21.孔子认为所有人认为是好人的人就是好人。× 2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史可以通古今之理

B、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经”的作用 C、史的作用在汉朝形成共识 D、在古代《春秋》只是鲁国才有的我的答案:D 2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鲁国曾是周公伯禽的封地 B、现在的《春秋》是记录西周和东周的历史 C、孔子编订了《春秋》 D、《春秋》在春秋时期各国都有的一本书我的答案:B 2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史官在古代是很多官员的统称 B、老子是出身于史官 C、“天人”不是史官的组成系统 D、古代的“卜官”也属于史官我的答案:C 25.《春秋》记录了春秋时期12个国君,242年的历史大事纲要。√ 26.在周朝,卜官和巫官地位上升,而主管作用下降。× 27.《春秋》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2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 B、《春秋》的字数比《左传》多 C、《左传》最大的影响是“行人辞令” D、《左传》是研究历史得失,总结教训的我的答案:B 29.现在说的春秋三传不包括:《夹氏传》 30.对《公羊传》和《谷梁传》说法不正确的是:没有谈义例 31.《公羊传》和《谷梁传》在汉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华诵__国学经典诵读教案_(四年级下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下册) 教 案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下册) 学期计划 一、教材分析 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 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本学期教学进度如下:

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实施方案

ⅩⅩ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议以及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推进区域文化德育特色,培养既有传统文化底蕴又有现代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结合河东区教体局决定在全区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得实际情况,我校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育人为核心,积极探索融合民族性、时代性和教育性的国学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教化力量,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国学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其健康成长奠基。 二、工作目标 1、传承国学经典文化。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中汲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在诵读中,与经典同行,和圣贤为友,提升境界、丰富内涵、开阔胸襟、陶冶性情、启迪智慧,让中华民族智慧的精华引领学生的生命追求,促进他们的身心和谐发展。 3、夯实学生文化底蕴。国学经典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夯实学生的文化功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积极营造良好的国学教育氛围,整合国学教育资源,加强国学教育队伍建设,建立教师、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共同体,积极开展国学课题研究,推进国学进课堂,积极开展特色活动,丰富育人途径,逐步形成ⅩⅩ小学“国学教育”品牌,争创全区学教育示范区。 三、活动主题 经典启迪人生,国学伴我成长 四、活动方式 (一)课内活动 1. 每天一次诵读吟唱。每天定时安排10—20分钟时间,进行经典的诵读、吟唱。(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学习委员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可表演,可吟诵,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根据年级诵读内容并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诵量目标。)各科教师及班主任要与学生同步研习国学,同读同悟,教学相长。 2. 每周一次内容解析。每周安排利用地方课程,安排一节课的时间,进行经典品读。教师可下载国学经典篇章的音频、视频资料,在学生自学自悟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正音断句,或含义剖析,通过引领学生学习、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更好的发挥国学的育人功效。 3、班级文化建设要努力体现国学经典教育特色。 4、创新诵读形式,开展诵读比赛。 (1)诵读:以读经典、背经典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日有所诵,大量积累。 (2)表演:以吟唱经典、演绎经典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感受、体验经典文化的魅力。

国学经典测试100题含答案

国学经典测试100题(含答案) 1.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虚龄。他们是:() A:孔子和孟子 B:老子和庄 C:汉高祖和汉武帝 D:周武王和周文王正确答案:A 2.九十年,国祚废。中的“祚”读作() A: zhà B: zhá C: zuò正确答案:C 3.《千字文》中的“克念作圣”是指。() A:能够克服圣人易犯的错误 B:克服自己的私念才能成为圣人 C:做一位圣人正确答案:B 4.现存《论语》共多少篇? A:19 B:20 C:25 D:28 正确答案:B 5.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出自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一首词,请问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A:《满江红》 B:《临江仙》正确答案:B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目哪篇古文?() A:《醉翁亭记》 B:《岳阳楼记》正确答案:B 7.《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A:孙武 B:孙膑正确答案:A 8.为下列字选择正确读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乐”

A:lè B:yuè正确答案:B 9.河姆渡遗址位于:()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正确答案:B 10.是()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黎民百姓。 A:瑶姬 B:后羿 C:精卫 D:神农氏正确答案:B 11.“跑龙套”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龙套”指的是()。. A:一种戏服 B:一种游戏 C: 主角正确答案:A 12.岳宗泰岱中提到了五岳之首是指() A:泰山 B:华山 C:衡山正确答案:A 13.在《西游记》书中孙悟空是向()借来宝丹,才能够抵住铁扇公主的芭蕉扇 A:如来佛祖 B:灵吉菩萨 C:观音菩萨 D:弥勒佛正确答案:B 14.“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 A:21点至23点 B: 23点至凌晨1点 C:凌晨1点至3点 D:24点正确答案:B 15.《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乌、巫、肖 A:乌 B:巫 C:肖正确答案:C 16.出自岳飞《满江红》的词句是() 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B:“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正确答案:C

2016尔雅通识课国学智慧期末考试100分

1 《墨子》认为一个国家为什么会灭亡的原因有几个方面? ?A、 4.0 ?B、 5.0 ?C、 6.0 ?D、 7.0 我的答案:D 2 春秋时期继承《尚书》治国精髓的国家是()。 ?A、 赵国 ?B、 秦国 ?C、 魏国 ?D、 鲁国 我的答案:D 3 “仁智信勇严”出自? ?A、 《论语》 ?B、 《吴子》 ?C、 《六韬》 ?D、 《孙子兵法》 我的答案:D 4 要想成为君子,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修己 ?B、 务本 ?C、 乐他 ?D、 自弃

5 三省六部制是跟哪本书借鉴的? ?A、 《大学》 ?B、 《中庸》 ?C、 《周礼》 ?D、 《论语》 我的答案:C 6 庄子说的“顺应天下”一方面是指顺应民心,另一方面是指顺应()。 ?A、 天道 ?B、 传统 ?C、 王道 ?D、 自然 我的答案:B 7 恭俭庄敬这四个字是对一个人的基本的一个素养。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答案:A 8 《新君主论》讲的主要是? ?A、 世界上各国政要的危机公关 ?B、 怎么当君主 ?C、 怎么统治国家 ?D、 怎么当领导人 我的答案:A 9 孟子所指的君子三乐不包括()。 ?A、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B、 金榜题名 ?C、 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 ?D、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我的答案:B 10 “新民”的意思? ?A、 改变自己 ?B、 亲民 ?C、 学习 ?D、 实践 我的答案:A 11 庄子讲的“坐忘”就是忘掉理、法,忘掉外在的约束,忘掉社会中的自己,回到你的()。 ?A、 精神 ?B、 心灵 ?C、 本性 ?D、 本真 我的答案:C 12 《中庸》里边讲五达道的意思是怎么去调节人际关系。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答案:A 13 下列具有概括功能的是()。 ?A、 象形字 ?B、 形声字 ?C、

四年级下学期国学经典诵读导学案

学年度下学期四年级国学经典诵读导学案 一、活动目的: 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基本原则: 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三、工作安排和要求 1、参与年级:根据教育局的精神,我校四年级全体学生及部分教师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2、教学内容及目标: (1)、古典诗词专题诵读:《春日》(2)、古典诗词专题诵读:《忆江南》(3)、古典诗词专题诵读:《南北朝民歌》(4)、古典诗词专题诵读:《劝君须惜少年时》(5)、古典诗词专题诵读:《从军行》(6)、古典诗词专题诵读:《佳人》 3、教学目标: 我校的整体教学目标是:增强语文能力,夯实文化功底。塑造良好品德,奠定优雅人格;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良好习惯;各年级段的具体目标如下: 4、课时安排: 国学经典诵读主要由四年级语文教师负责,每周利用校本课程时间和每天早读时间完成此项活动。 (1)利用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诵读理解。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按照各年级的要求完成诵读任务。(2)利用写字课时间,将要求所吟诵的经典、古诗词,再通过书写加强记忆,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 (3)召开家长会传达其精神,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父母与孩子一起 学习,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4、评价方法: (1)学校定期检查学生背诵要求篇目的情况,然后结合情况对学生和教师总结评价,对表现优秀的班级和学生给予适当奖励。 (2)校领导听推门课,参加学校研讨课、教学评优活动。学校依据评价方案进行综合评价。(3)举行“国学经典诵读”朗诵会进行展示。 5、组织管理: (1)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国学经典诵读”领导小组。组长:李鑫副组长:聂贺雨组

国学经典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国学经典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并融入国学经典,有助于引导小学生树 立正确的三观,可以说,国学经典教育能够从根本上陶冶学生的性情、促进学生 文化素养的提升,本文就国学经典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这一课题进行了 分析论述。 关键词:国学经典,传统文化,小学语文,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1-116-01 引言 国学经典教育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及途径。小学作为 学生经历的启蒙教育阶段,学习和发扬国学经典文化有利于强化学生对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理解,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随着素质教育的 贯彻落实,随着时代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被潮流所淹没, 为了弘扬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将国学经典纳入教育之中已是形势所趋。 一、了解国学经典教育,分析其之于小学语文的重要性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中华经典文化越 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和赞赏,作为炎黄子孙更有必要去学习了解我们的 国学经典文化所含有的文化精髓,所以国学经典教育也逐渐融入了当代教育之中。国学经典中包含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岁月与历史的洗礼所积淀下来的,里面所 包含的内容包罗万象,小学语文教育有了国学经典教育的添砖加瓦,学生的知识 基础和人文情怀将会更加牢固和丰富多彩。 小学语文教育处于学生受教育时期的一个重要阶段,此后学习生涯中的所有 学科基础都依赖于小学语文教育,因此做好小学语文教育及其有必要。国学经典 教育中包含了中华民族古、近、现代的文化精粹,思想、文化、艺术等等各方面 都覆盖其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语文教育不仅是教授学生课本上的基本 文化知识,提升学生情商,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树立学生正向核心价值观也是小 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融入国学经典教育可以很好地达 到教育目的。与此同时,国学经典教育的进行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民 族文化自豪感,增添学生的爱国心,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国学经典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1、国学经典教育有利于增加学生词汇量 小学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起步阶段,他们本身所储存的文化知识和日常交 往用语甚少,而国学经典中所包含的经典文化可以提供更好、更丰富的词汇以及 文化经典作品给小学学生。语文课程剖白来讲就是一门有关于交流的艺术,通过 国学经典教育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且这些词汇与语言文句都是经过岁月的洗礼与 选择,有着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学生多接触这样的语言文学在无形 之中,不经意之间便会沾染到,在以后的人生发展道路上,与人交往交谈时便会 口吐芳华,举手投足之间也带染着国学经典文化所蕴含的气息,有着与常人不同 的特殊气质。 2、国学经典教育有利于学生提高理解能力 国学经典中所包含的往往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精粹,其内容有着深入浅

(完整)小学一二年级国学经典名句背.pdf

小学百条国学经典名句(一、二年级)一年级: 1、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 【译文】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 2、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现能《弟子规》 【译文】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 3、xx不贵华上循份下称家《弟子规》 【译文】穿衣服需注重整洁,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穿著应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才是持家之道。 4、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弟子规》 【译文】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苦怕难而犹豫退缩,也不可以草率,随便应付了事。 5、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弟子规》 【译文】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请求允许。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 6、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眦《弟子规》 【译文】当你有能力可以服务众人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如果别人有能力,不能轻视,更不能妒忌。 7、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弟子规》

【译文】只要是人,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同是天 地所生万物滋长的,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 共同体。 8、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弟子规》 9、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初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选自《三字经》 10、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选自《三字经》二 年级: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 3、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 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 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4、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译文】走失了羊,赶快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失误要后及时补救。 5、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战国策》

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教案

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教案 《田园诗情》诵读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 3.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语,进行自主阅读能力的诊断与矫治。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说话 、 首先,我们继续每节课之前的5分钟说话。今天我们说的话题是“各国风采”,谁能说说你所了解的国家情况。 二、揭题 在欧洲西部有一个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那就是荷兰。它又叫尼德兰,是一个低地之国。(板书:荷兰) 本课《田园诗情》仿佛是介绍荷兰风光的解说词。而田园诗指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的劳动为题材的诗,单纯简朴。 三、新授 1.那么,荷兰的乡村又有哪些诗情画意呢让我们听着如诗的解说词一起去游览这低地之国吧!请大家边听录音边想象画面。 2.荷兰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让我们分小组再来读读课文,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甚至可以闭上眼睛来想想一下那美丽的景色。 3.(相机板书: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 < 4.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板书:向往赞美) 5.是啊,这么美的国家,谁能不向往,谁能不赞美呢 今天就有一个中国孩子来到了荷兰,你们愿意成为他的导游,为他介绍一下这个迷人的国家吗 (生配乐朗读) 6.荷兰真是太美了,不愧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你们愿意把它画下来吗就请同学们挥动手中的画笔尽情描绘心中的田园吧!(生画画) 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画吗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了一个美丽的国家,它就是被称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 ; 五、作业请同学们把荷兰介绍给你的父母。 板书 12 田园诗请

水之国 荷兰花之国向往赞美 牧场之国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诵读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 .能凭借课文读懂古诗,体会古诗蕴涵的思想感情,并以此促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能初步感受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喜爱中国古典文化,更好地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大诗人间的深厚情谊、离别情绪,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班级分成若干组。 教学过程: … 一共背古诗,感受经典。 1. 谈话。同学们,最近你在我们学校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表现怎么样都背了哪些古诗文请你把最近背诵的内容背给同学们听一听。 2 .学生背。 3 .评点:的确,一位好的诗人就像一位好朋友,他能告诉你什么是高山流水般的友谊,告诉你无欲则刚、见贤思齐的人生哲理。古诗文可以提供给我们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提供一个寄放自己心灵的空间。下面老师提供给同学们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希望大家喜欢。(从学生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入手,与学生前期的学习积累建立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正确、通顺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试一试将古诗读正确、通顺。谁已经将古诗读正确、通顺的站起来读一遍。每一组抽一选手读,学生评点(首先学会赞美别人,然后将自己的建议得体地告诉别人)。 3.试一试将古诗背出来。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