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

皖政〔2011〕33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精神,加快推进我省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依据《安徽省旅游条例》,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旅游业发展的人本化特质、多功能特点、开放性特征,把我省旅游业建设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着力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融合升级;着力扩大产业规模,加快培育旅游经济增长点;着力推进资源整合,促进全省旅游业协调发展;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增强旅游业核心竞争力;着力强化政策创新,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努力加快旅游强省建设,为安徽崛起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化相结合。健全政府引导旅游业科学发展的宏观机制,完善合理配置旅游资源的市场机制,全面构建政府引导、行业自律、社会力量参与的旅游发展机制。

坚持扩大规模与提升效益相结合。加快培育旅游市场主体,推进旅游重大项目建设,同时,推广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应用,带动旅游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一方面,集中力量打造具有区域牵动力的旅游知名品牌、重点项目和精品线路,实现优势资源优先突破;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皖北旅游等,推动全省旅游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产业融合和资源整合相结合。加快推动旅游业与三次产业的深度融合,积极拓展旅游新领域和发展旅游新业态,以产业融合带动资源整合。

坚持深化改革与开放合作相结合。深入推进旅游综合改革,化解旅游资源开发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扩大旅游业对外开放合作,吸引各类资本进入旅游产业各个环节,以改革开放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要素的集聚,激发旅游产业发展活力。

坚持依托资源和创意创新相结合。科学开发旅游资源,深度谋划旅游项目,大力促进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与现代科技、动漫创意的结合,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表现力和吸引力。

(三)发展目标。力争经过5年左右的发展,全省旅游接待总量和旅游总收入等综合指标进入中部领先、全国前十位次,实现旅游产品特色化、旅游市场多元化、旅游服务规范化、旅游要素配套化、旅游企业规模化、旅游设施现代化,基本建成旅游强省和全国一流旅游目的地。到2015年,全省接待入境游客达到500万人次、国内游客达到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000亿元以上,全省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以上,全省旅游业提供直接就业100万人以上,带动城乡间接就业500万人以上。

二、工作任务

(四)合理布局,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积极构建区域协调、城乡互动的旅游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吸引高端游客,拓展入境市场,建成国际旅游胜地;重点发展以商务、科教、城市旅游和环巢湖生态休闲度假体验旅游等为特色的合肥经济圈旅游区,建成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着力打造以文化创意为主打产品的皖北旅游区,建成苏鲁豫皖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加快发展长江黄金水道旅游带,辐射大别山旅游区和皖西南旅游区,建成面向长三角、联动武汉城市群、有全国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全面提升黄山、合肥、芜湖等旅游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县域旅游发展,推进长三角旅游发展一体化,建立健全与国内重点旅游省份、国际重点旅游客源地之间的发展合作机制。

(五)提升业态,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将旅游观光与休闲度假、体育健身、购物娱乐、商务活动结合起来,大力发展观光、生态、文化(文物)、乡村、森林、休闲度假、体育康健等旅游,规范发展高尔夫球场、大型主题公园,有序推进旅游度假区建设。实施精品旅游战略,构建徽文化、皖江城市、淮河风情、皖北历史文化四大旅游带。围绕“绿色、红色、古色、特色”,重点打造“世界遗产精品之旅”、“徽文化体验之旅”、“精彩皖江欢乐之旅”、“大别山锦绣山湖多彩之旅”、“环巢湖动感之旅”、“大琅琊飘逸之旅”、“淮河风情之旅”、“皖北养生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充分挖掘文化资源,打造旅游文化演艺精品。延伸旅游产业链,大力发展旅游装备品、旅游饭店用品和户外旅游用品制造业,定期举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支持建设一批特色旅游商品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购物场所。

(六)深化改革,完善旅游发展体制机制。逐步转变旅游行政管理及相关部门的管理方式,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标准等手段,推动旅游业科学发展。旅游资源实行一体化管理和开发,跨行政区域旅游景区由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明确管理主体,同一个景区在同一个规划指导规范下开发建设。依法积极稳妥地推进旅游景区经营权、管理权与所有权分离。探索建立旅游产权交易市场和旅游投融资平台。推动国有旅游企业加快建立以产权制度为核心,以股份制为主要实现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七)突出重点,推进旅游重大项目建设。加强旅游项目谋划,依托资源,突出创意,科学编制旅游项目。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旅游项目库,分级调度,逐级负责,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城乡建设要优先完善旅游项目基础配套设施,省重大项目建设规划要充分考虑旅游功能。组织实施全省旅游项目“5233”行动计划,“十二五”期间,在全省建设5亿元以上的重大旅游项目200个,实现旅

游项目投资总额3000亿元以上,2015年旅游总收入达到3000亿元。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着力打造世界遗产与徽文化游、九华山生态与佛教文化游、环巢湖休闲度假游、大别山彩色游、皖北楚风汉韵历史文化游等旅游产业集聚区。

(八)扶优扶强,壮大旅游市场主体。支持旅游企业兼并收购、合资合作、战略重组,引导旅游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鼓励旅游企业采取资本扩张、品牌输出、特许经营等方式,推进连锁、联合和集团化经营,实现旅游企业规模化、集团化、网络化发展。支持省属旅游企业整合国有旅游资产,扩大规模,提升效益。加大旅游业招商引资力度,支持中央、省属大型企业投资旅游业,鼓励和吸引各类资本进入旅游业各个环节。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中小旅游企业。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省培育20个年经营收入超10亿元的旅游企业,2—3

个年经营收入30—50亿元以上的大型旅游集团。

(九)强化促销,拓展旅游市场空间。积极推行“区域联动、部门联合、企业联手”的大旅游营销战略,建立政府整体形象宣传与企业产品促销统分结合的旅游宣传促销体系。省及各市、县要围绕重点旅游目的地、旅游线路做好整体形象策划和包装推介,推出特色鲜明的主题宣传口号。要充分发挥外事、商务、侨务、对台等对外宣传推广平台作用,借助文化(文物)、出版、电信、邮政等行业的传播载体,创新丰富旅游宣传形式。要针对旅游重点客源市场,综合利用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报刊等媒体,探索设立旅游咨询中心,多渠道提升旅游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十)优化环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建立健全旅游服务标准体系,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旅游监管体系、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旅游诚信体系和旅游投诉体系,完善旅游企业信誉等级评估、重大信息公告和违规记录公示制度。以信息化为主要途径,建立健全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积极开展旅游在线服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旅游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完善省旅游12301呼叫中心建设。探索发行区域旅游“一卡通”。建立旅游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完善旅游紧急救援和旅游保险体系。加强旅游质监机构建设,加强部门和区域联合执法。

(十一)完善网络,提升旅游交通服务水平。积极引进大型航空公司在我省设立基地,探索组建合资旅游航空公司。加快新增、加密国际和境外航线,大力发展与国内重要客源地之间的航空支线交通。加快省级红色旅游景区、国家3A 级以上旅游景区、省级旅游重点项目连接交通干线的旅游公路建设。农村公路建设规划中,通往A级旅游景区的项目优先安排建设。发展城市旅游交通专线,推动区域旅游交通公交化。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要设置规范化的旅游指示牌,拓展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服务功能。推进长江岸线旅游港建设。支持开展旅游包机、专列、游轮、游艇等业务。

三、保障措施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旅游业发展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旅游领导机制和工作协调机制,加大对旅游业的政策、资金支持。加强旅游统计基础工作,完善旅游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旅游业主要发展指标纳入对市、

县政府年度目标考核。每年召开一次全省旅游发展大会,至少召开一次省旅游指导委员会全体成员会议。旅游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和管理。各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形成推动旅游业加快发展的整体合力。

(十三)强化规划引领。将旅游基础设施和重点旅游项目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要为旅游业发展创造条件、留足空间。科学编制“十二五”全省旅游发展规划及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合肥经济圈旅游区、大别山旅游区、皖北旅游区和皖西南旅游区等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各市、县要在全省旅游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有序衔接、科学做好本地旅游发展规划。要严格按规划要求审批建设旅游项目。

(十四)加大政府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投入力度,省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逐年增加,到2015年不少于2亿元。各市要逐步扩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规模,有条件的县(市、区)要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十二五”期间,全省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增幅不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对组织旅游包机、旅游专列和一次性组织游客超500人来我省的旅游企业给予奖励。对评上全国5A 级旅游景区的单位、荣获国家金星奖旅游饭店、进入全国“百强”旅行社、全国旅游商品大赛获奖企业等给予奖励。

(十五)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新增规模以上旅游企业,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3年内用于支持企业发展。对纳税确有困难的亏损旅游企业,可按税收管理权限办理减免房产税。对小型微利旅游服务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企业所得税。旅游企业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不超过当年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在计征企业所得税时作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实行100%扣除的基础上,可以再按实际发生额的50%在企业所得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鼓励企业将安排职工旅游休闲作为奖励措施,相关费用可列入成本核算,并按规定税前扣除。旅游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符合所得税优惠目录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的,允许该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从企业应缴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旅游业用水、用气、用电价格与工业并轨同价。旅游饭店有线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不高于居民用户收费标准,按年度客房入住率收取。旅行社可以接受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委托,为有关公务活动提供交通、住宿、餐饮或者会务服务。

(十六)保障旅游业用地。优先安排纳入省旅游发展规划的重点旅游项目用地,对符合单独选址条件的重大旅游项目,用地计划由省统筹优先安排。乡村旅游项目确需建设用地的,各地应在年度用地计划中统筹安排。非政府单项投资1亿元以上的旅游项目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植被恢复费、配套费等规费可由受益地方政府按适当比例奖励项目单位,返还的植被恢复费应用于项目绿化和植被恢复建设。以租赁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租金可按年缴纳。

(十七)增强金融支持。充分发挥企业信用担保平台作用,加强旅游投融资平台建设。支持旅游企业采取项目特许权、运营权、旅游景区门票质押担保和收

费权融资等方式扩大融资规模。灵活运用贷款风险补偿、贴息、担保贴费和奖励补助等财政手段,引导信贷资金采取银团贷款、集合信托等方式支持重大旅游项目建设。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开发适合旅游消费的金融产品,发展旅游保险。鼓励银行提高旅游企业整合重组的信贷授信额度和并购贷款额度,开办小额旅游按揭贷款业务,增强银行卡的旅游服务功能。旅游小企业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在200万元以内的,由财政部门按照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贴息支持,贴息资金由省级财政和地方财政各负担一半。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通过股票上市、企业债券、项目融资、产权置换等方式筹措资金。

(十八)加快人才培养。加强党政干部旅游法律和政策知识培训,将旅游产业发展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培训的内容。整合旅游教育资源,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完善旅游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实施全省旅游培训计划,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实施旅游企业家培养工程,重点加强旅游饭店、旅行社和景区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和引进旅游规划、策划、营销等专业人才。重视旅游智库建设,加强旅游培训国际交流合作。省财政每年安排的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及促进就业专项资金,可按规定用于旅游行业人才培训。

安徽省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四月二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意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意见 皖政办〔2009〕9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促进我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不断扩大现代服务业规模,实现服务业平稳较快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促进服务外包企业健康发展 (一)开展我省国际服务外包企业的认定工作。由省商务部门会同信息产业、科技等部门按国家有关规定共同出台我省国际服务外包企业的认定方法。对于已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或软件企业的,其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年营业额达到50万美元或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占其主营业务达到30%的,可以直接认定为国际服务外包企业。对于承接中国境内跨国公司和国内百强企业服务外包业务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通过认定后可享受国际服务外包企业相关政策优惠。 (二)落实服务外包企业税收优惠。服务外包企业经省以上相关部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的,可按规定享受国家给予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三)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服务外包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在根据有关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四)鼓励服务外包企业进行技术转让和技术改造。对服务外包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技术转让所得,符合国家税收规定的,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购置并使用符合国家税收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和安全生产等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企业购进软件符合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可以按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进行核算,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其折旧或摊销年限可以适当缩短,最短可为2年。 (五)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对服务外包企业进口所需的自用设备,以及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含软件)及配套件、备件,依法免征关税。 (六)支持服务外包企业申请相关国际资质认证。对取得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 MMI)认证、人力资源成熟度模型(PCMM)认证、信息安全管理(ISO27001/BS7799)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模板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模板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会展业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会展一般都会选择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而知名的成功会展又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加重视发展会展旅游业。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和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会展旅游业发展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特色初步形成。从全国范围来看,合肥会展起步偏晚,但发展较快。自以来,展会数量年均增速达40%。全市举办各类展览40余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18场次);达69场次,较上年增长70%,参展人数增长141%,当年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会展25个;举办各类较大的展览66场次,特别是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的举办,标志国际性大展取得零的突破,当年参展人数总计达28万人次。,全市举办各类展览突破70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32场次),营业收入、展览面积、参展人次都再创历史之最。,全市共举办各类展览102场,展种涉及科技、工业装备、文化艺术、农业、服装服饰、人才、粮油机械等领域,其中全国性展览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合肥展暨合肥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8

场。我市举办各类展览122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各类展览45场,同比增长10%,总展览面积达63.9万平方米;安徽省红三环体育馆举办展会25场,总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参展人次达60万。 会展企业快速增加,办展水平逐步提高。截止底,全市有展览业务的企业已达60多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30多家,直接从事与展览相关的广告、装璜、物流等关联业务企业近200多家。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形成了体育馆、科技馆及商务中心、公园、广场等室内外大小适宜、分工自然的展场体系。会展企业呈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适时进位、选项定位的发展趋势。专业展览公司的发展壮大,加速了合肥会展经济的崛起。几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连续四年)、“中国畜牧业交易会”、“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第57届全国汽车零配件交易会”、“第48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览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动漫交易会”、连续两届“中国坚果炒货食品节”、“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40多个场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很多全国性大型展会,即使是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不是轻易能够申办到的,比如“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在我市连续举办四届的基础上,和已经确定继续在合肥举行,特别是“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合肥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合肥已经成为中部区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doc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会展业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会展通常都会选择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而知名的成功会展又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加重视发展会展旅游业。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和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会展旅游业发展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特色初步形成。从全国范围来看,合肥会展起步偏晚,但发展较快。自以来,展会数量年均增速达40%。全市举办各类展览40余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18场次);达69场次,较上年增长70%,参展人数增长141%,当年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会展25个;举办各类较大的展览66场次,尤其是第xx届国际美术大会的举办,标志国际性大展取得零的突破,当年参展人数总计达28万人次。,全市举办各类展览突破70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32场次),营业收入、展览面积、参展人次都再创历史之最。,全市共举办各类展览102场,展种涉及科技、工业装备、文化艺术、农业、服装服饰、人才、粮油机械等领域,其中全国性展览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合肥展暨合肥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8场。我市举办各类展览122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各类展览45场,同比增长10%,总展览面积达63.9万平方米;安徽省红三环体育馆举办展会25场,总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参展人次达60万。 会展企业快速增加,办展水平逐步提高。截止底,全市有展览业务的企业已达60多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30多家,直接从事与展览相关的广告、装璜、物流等关联业务企业近200多家。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形成了体育馆、科技馆及商务中心、公园、广场等室内外大小适宜、分工自然的展场体系。会展企业呈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适时进位、选项定位的发展趋势。专业展览公司的发展壮大,加速了合肥会展经济的崛起。几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第xx届国际美术大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连续四年)、中国畜牧业交易会、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第57届全国汽车零配件交易会、第48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览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动漫交易会、连续

《安徽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解读

《安徽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解读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我省旅游业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全域旅游和“旅游+”等战略,全面打造“幸福旅游、美丽旅游、智慧旅游、信用旅游”,冲刺万亿元产业,基本建成旅游强省,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旅游新路。 根据《规划》,“十三五”时期,我省将统筹推进皖南示范区、合肥都市圈休闲旅游区、大别山自然生态旅游区和皖北文化生态旅游区四大板块旅游目的地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国际水准的旅游精品景区,打造一批国际化旅游精品线路,创造一批顺应世界潮流的旅游业态,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旅游商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经营实力的领军企业。培育5个至10个世界级文化旅游品牌,力争2020年,国内外游客接待量突破8.8亿人次,其中入境游客达到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万亿元。 为实现《规划》目标,我省将实施“1+1”(一计划一工程)旅游强省决策部署,“一计划”即:5年累计完成旅游项目投资1万亿元,打造山地旅游、湿地旅游、农业旅游、旅游装备制造、会议会展旅游、文化创意旅游、温泉旅游、中医药养生旅游、乡村旅游、体育旅游等10大类产业集聚区,实现省旅游总收入达1万亿元的“111计划”;“一工程”即:重点推进一批国际和国内旅游示范工程,具体包括黄山旅游可持续发展、“万里茶道”旅游兴农、遗产文化旅游等3个国际典范工程和“四个旅游”特色化、黄山国家公园体系建设试点、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大别山旅游精准扶贫、皖北塌陷区生态旅游、全球孔子学院研学体验基地、“幸福安徽”大众游、中国新型城镇化旅游、乡村旅游分类施策全域推进、生态旅游试点、低碳全域旅游、旅游商品品牌建设、中医药养生旅游等13项国内试点示范工程。 “十三五”时期,我省将打造系列重点旅游项目,建立5A级景区备选名单遴选制度,推动巢湖中庙景区、亳州古城景区、皇藏峪景区、寿州古城-八公山旅游区、焦岗湖风景区、

安徽省人民政府文件

安徽省人民政府文件 皖政…2007?1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个体私营等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全民创业的意见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进一步加快我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全民创业,根据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精神,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目标和重点 1、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强服务,改进监管,大力推进全民创业,不断提升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力争到2010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全省个体工商户达到150万户,非公有制企业户数达到26万户,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亿元以上的1000户、10亿元以上的100户、50亿元以上的10

户。 2、发展重点。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进入以大企业为核心的分工协作网络和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鼓励和引导一批非公有制企业,通过自身发展和资本运作做强做大。鼓励和引导产业集群发展,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鼓励和引导现代制造型、科技创新型、农产品加工型、劳动密集型等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 二、放宽市场准入 3、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都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任何地方和部门不得设置限制条件。凡实行招投标的领域和项目,涉及数量(额度)控制的领域和项目,涉及资格资质管理、区域规划管理、行政审批项目,非公有制企业与国有企业实行同等市场准入条件。 在项目申请、投资核准或备案、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政府采购、人才引进、职称评聘、资格认定、证照办理、收费标准、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非公有制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4、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对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垄断行业和领域中的自然垄断业务,非公有资本可以参股等方式进入;对其他业务,非公有资本

黄山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黄山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黄山市作为安徽省的旅游招牌城市,旅游业对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黄山自然条件优越、文化内涵深厚,旅游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对黄山旅游业进行SWOT分析,为黄山市的旅游业发展提出了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黄山;SWOT分析;可持续发展;旅游业 引言 黄山市是一个美丽而又古老的城市,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和旅游名城。黄山市不仅拥有中国三大区域文化之一的徽派文化,还拥有秀美的自然景观,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着称于世。拥有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的黄山市,在城市发展中始终将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但是如果不合理开发旅游业,就不能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通过运用SWOT全面分析黄山市旅游发展的现状,并以此论证可持续发展对其重要性,为黄山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若干建议。 SWOT分析法,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着名学者韦里克提出。它经常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SWOT分析实际上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通过“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广和前人的规范研究证实,SWOT分析法也可以应用到政府部门相关领域的战略分析中来。显然,对黄山旅游业进行SWOT分析,也是可行的。 下面将具体分析黄山旅游业存在的优劣势、机会和威胁。 一、优势(Strength)分析

1.旅游资源丰富。黄山市最大的特点是旅游资源丰富,景观独特,不仅有大自然造就的天下无双的自然景观,还有大量展现中国古老文化的人文景观。 2.旅游资源的积聚性高。黄山市自身的旅游资源积聚性很高,旅游景点多,可游性强。黄山周围,景观簇拥,风格各异,犹如众星拱月。有风光秀丽的太平湖、“山水画廊”新安江、保持原始风貌的国家级“牯牛降”和省级“清凉峰”两处自然保护区以及中国四大道教圣地之一的齐云山。 3.品牌优势显着。黄山是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名录。黄山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盛誉,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早已家喻户晓。徽商文化也被看做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文化。黄山市政府也积极通过广告、旅游节等方式进一步扩大知名度。 4.消费市场广阔。安徽位于中国中部,黄山位于安徽南部,向北毗邻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向南有经济实力强大的珠三角地区。安徽省、作为“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良好的区位优势,使得安徽的旅游城市的吸引辐射范围较广。近年来,黄山市积极打造休闲度假城市和休闲会议城市,也很大程度地增加其吸引力。 二、劣势(Weakness)分析 1.交通不便。黄山市多山区。多山伴随着的是交通的不便。现今黄山的交通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在旅游高峰期,铁路、公路和航空仍然存在着运载量不足的情况。 2.旅游的配套设施不足。配套设施齐全与否是判断一个旅游城市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准。黄山市的旅游配套设施虽然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受环境承载量、经济、消费市场等因素的影响,旅游业的配套设施仍然无法全部满足旅游的需要。

2019年南京旅游产业调查报告

作为一种新兴旅游产品,科技旅游是指与科技有关联,以科技过程或科技含量作为旅游吸引点的旅游产品和开发形式,形成集科普、生产与销售、观光、娱乐与体验为一体的旅游活动或产品,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类型。通过游览和观赏科技景点,达到身体和精神层面的愉悦是科技旅游的初始目的,而通过了解和体验科技知识,达到思想和文化层面的升华则是科技旅游的核心内容和最终结果。科技旅游的类型主要分为自然科考游和人文科技旅游两大类,而人文科技旅游又包括工农业科技示范区、青少年科技活动场馆、大学科研机构等主要旅游场所。 目前,从国际上来看,科技旅游经过多年发展,产品已经处于成熟阶段,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均拥有数量众多、种类齐全的科技场馆,闲暇时到科技场馆参观,在放松身心的同时进行科技知识充电,已经成为当地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国科技旅游发展也已经取得一定成绩,在一些大型的旅游城市尤其是在北京和上海等地,已经先后开发了多条科技旅游精品路线,如北京中关村率先于年推出“中关村科技旅游活动”,上海建成了一批科普教育基地。南京科学文化发达,科技旅游丰富,科技旅游活动虽已经得到了初步发展,但作为一个整体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如何进一步加快南京科技旅游的发展,还需要进行具体研究。 南京科技旅游的分析 (一)优势条件分析 1.科技旅游丰富,类型多样。是发展旅游的基础要素,只有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的存在,才能促成旅游活动的最终形成。作为历史名城和科教基地,南京的科技旅游相当丰富。不管自然科技旅游还是人文科技旅游都存在很大的优势。如汤山猿人洞等具有世界级的科考价值,专题科技馆种类多样,选择余地很大,尤其拥有一大批高等院校的研究机构和专门性的科研机构,科技更加显得独特和珍贵。目前开通的紫金山天文台、中山植物园、南京市博物院等科技旅游专线已经吸引了不少国内外游客。 2.分布范围广,可进入性良好。科技旅游分布范围较广,几乎遍布南京各个区县,尤其是科技馆和科研场所都分布在市中心及附近,地理位置明显,导向性好,且市内公交或旅游专线都能方便到达,为最大限度的挖掘客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对外交通来讲,南京已经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络,为科技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以本地游客为主,客源市场广阔。客源市场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也是实现旅游供求平衡的重要机制。因此具有广大的客源就成了发展一项旅游产品的必备条件。根据对南京的科技旅游游客的调查,85%的游客均来自南京本地,来自本省外市的只占8%,外省的占了7%,说明南京的科技旅游主要立足于南京当地市场。 从总人口来看,根据最新的统计表明,南京目前的常住人口总数为596万,而流动人口的总数为176万,两者相加,南京人口总数达到了772万。科技旅游立足南京,客源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其次,理论研究表明,中间型年龄结构的社会发展稳定,是社会发展最优的年龄构成,有利于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从南京人口年龄结构来看,预计南京市到年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最高值80.36%。根据市场调查问卷显示,参加科技旅游的游客中,13—18岁的人数比例占调查总人数的43%,25—45岁之间的占总人数的34%,南京科技旅游形成了以青年为主的各个年龄阶段广泛参与的大众性旅游。

安徽省旅游业发展

一、安徽省旅游业的发展特征 1、旅游产品结构趋于合理 安徽省旅游资源丰富,既有世界一流的黄山等自然资源,又有佛教、道教和徽州文化等深厚的人文底蕴。在发展传统观光旅游产品的同时,培育开发了休闲度假及专项旅游产品,形成了满足不同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结构日趋合理。 2、旅游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经过不断地努力,安徽省旅游交通、旅行社、旅游饭店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运输能力及景点通达度得到显著提高,重点旅游区的通讯、水电及食宿等明显改善,旅游服务设施、旅游配套设施、旅游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 3、旅游区域合作加强 加大区域旅游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谋求旅游业的共同发展。在省内旅游合作方面,黄山、池州、宣城三市签署了区域旅游联动协议,从机制上保证“两山一湖”旅游联动和无障碍旅游区的实现。大皖南、皖江、泛巢湖、合肥经济圈和皖北区旅游建设有了新进展。在省际旅游合作方面,安徽省与江浙沪三省市签订了旅游合作协议,黄山加入了长三角旅游城市“15+1”高峰论坛;安徽省与湘赣鄂豫四省建立了中部五省旅游共同体。 4、旅游产业地位日益显著 国内游、入境游及出境游全面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安徽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9年旅游总收入908.90亿元,占全省GDP的9.04%,

旅游对经济、就业等贡献率不断提高。同时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加强旅游投资,规范旅游市场管理,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二、安徽省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旅游资源开发层次低,旅游产品单一 安徽省旅游资源开发层次较低、开发水平有待提高,大多停留观光层面的开发上,缺少深层次的文化挖掘和产品提升。在旅游产品中,观光产品占主体,休闲度假、商务旅游及文化民俗观光等旅游产品较少,这既影响对游客的吸引力,也影响消费结构、游客停留时间及支出。 2、旅游收入不平衡,区域发展差异明显 在安徽省旅游业发展中,旅游收入不平衡、区域发展差异明显的问题一直存在,旅游发展南强北弱,旅游总收入南多北少,国内旅游收入与旅游外汇差距大。从旅游总收入看,2009年皖南旅游总收入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45.40%,合肥经济圈占40.35%,皖北则仅占14.25%。从国内旅游收入与旅游外汇的差距看,2009年安徽省国内旅游收入863.78亿元,旅游外汇收入6.64亿美元。从统计数据上看,这个差距还有扩大的倾向。安徽省旅游业的外向度较低。 3、旅游产业规模小,产业链有待延长 安徽省旅游业以传统行业为主,新型业态开发不足。一些地方的旅游发展主要是依靠饭店、旅行社及景区带动经济,旅游收入单一,产业规模小,产业带动性不强。在发展旅游业时,应强化综合性开发与经营,向旅游的上、下游开发,拉长旅游产业链,改变企业单一的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 皖政〔2005〕63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中央驻皖单位: 为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精神,现就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被征地农民的数量不断增多。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已经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突出任务。 建立和完善被征地农民的就业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为被征地农民提供稳定的生活来源和可靠的基本生活保障,解决他们的长远生计问题,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要求,对于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改善投资环境,促进我省经济和社会全面、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各级政府要把大力推进被征地农民就业,加快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上重要位置,抓紧抓好。 二、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 (一)合理确定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对象。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对象原则上为城市(含建制镇)规划区内,经国务院或省人民政府依法批准

征地后,失去全部或大部分农用地的农业人口。 城市(含建制镇)规划区外,经依法批准的土地征收或征用后,不具备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或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3亩、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范围内自愿调剂后不再占有农用地且当地人民政府无法给予异地移民安置的农业人口,也应列入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对象。 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对象确定的具体标准和划定年限,由各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 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具体对象确定的程序为,由被征地农民个人申请,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讨论,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研究公示后,经劳动保障部门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核,报市、县人民政府确定。 (二)突出工作重点。各地要把促进劳动年龄段内的被征地农民就业,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养老问题和解决贫困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同时也要做好被征地农民的医疗、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不因土地被征收、征用而降低,确保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有保障。 (三)科学测算,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各地要在充分调查研究,详细占有资料,弄清征收土地和被征地农民的基本情况、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统筹考虑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统筹考虑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近、中、远期利益的平衡关系,统筹考虑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与其他城镇人员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统筹考虑不同被征地年限、城市规划区内外、不同原因被征地农民的利益保障,经过科学测算,制定出符合本地实际、切实可行的解决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具体措施,明确操作程序和工作

2019年南京旅游产业调查报告

2019年南京旅游产业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9-09-03 来源:调查报告 作为一种新兴旅游产品,科技旅游是指与科技有关联,以科技过程或科技含量作为旅游吸引点的旅游产品和开发形式,形成集科普、生产与销售、观光、娱乐与体验为一体的旅游活动或产品,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类型。通过游览和观赏科技景点,达到身体和精神层面的愉悦是科技旅游的初始目的,而通过了解和体验科技知识,达到思想和文化层面的升华则是科技旅游的核心内容和最终结果。科技旅游的类型主要分为自然科考游和人文科技旅游两大类,而人文科技旅游又包括工农业科技示范区、青少年科技活动场馆、大学科研机构等主要旅游场所。 目前,从国际上来看,科技旅游经过多年发展,产品已经处于成熟阶段,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均拥有数量众多、种类齐全的科技场馆,闲暇时到科技场馆参观,在放松身心的同时进行科技知识充电,已经成为当地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国科技旅游发展也已经取得一定成绩,在一些大型的旅游城市尤其是在北京和上海等地,已经先后开发了多条科技旅游精品路线,如北京中关村率先于XX年推出中关村科技旅游活动,上海建成了一批科普教育基地。南京科学文化发达,科技旅游资源丰富,科技旅游活动虽已经得到了初步发展,但作为一个整体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如何进一步加快南京科技旅游的发展,还需要进行具体研究。 南京科技旅游的swot分析 (一)优势条件分析 1.科技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资源是发展旅游的基础要素,只有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的存在,才能促成旅游活动的最终形成。作为历史名城和科教

基地,南京的科技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不管自然科技旅游资源还是人文科技旅游资源都存在很大的优势。如汤山猿人洞等具有世界级的科考价值,专题科技馆种类多样,选择余地很大,尤其拥有一大批高等院校的研究机构和专门性的科研机构,科技资源更加显得独特和珍贵。目前开通的紫金山天文台、中山植物园、南京市博物院等科技旅游专线已经吸引了不少国内外游客。 2.分布范围广,可进入性良好。科技旅游资源分布范围较广,几乎遍布南京各个区县,尤其是科技馆和科研场所都分布在市中心及附近,地理位置明显,导向性好,且市内公交或旅游专线都能方便到达,为最大限度的挖掘客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对外交通来讲,南京已经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科技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以本地游客为主,客源市场广阔。客源市场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也是实现旅游供求平衡的重要机制。因此具有广大的客源就成了发展一项旅游产品的必备条件。根据对南京的科技旅游游客的调查,85%的游客均来自南京本地,来自本省外市的只占8%,外省的占了7%,说明南京的科技旅游主要立足于南京当地市场。 从总人口来看,根据最新的统计表明,南京目前的常住人口总数为596万,而流动人口的总数为176万,两者相加,南京人口总数达到了772万。科技旅游立足南京,客源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其次,理论研究表明,中间型年龄结构的社会发展稳定,是社会发展最优的年龄构成,有利于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从南京人口年龄结构来看,预计南京市到XX年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最高值80.36%。根据市场调查问卷显示,参加科技旅游的游客中,1318岁的人数比例占调查总人数的43%,2545岁之间的占总人数的34%,南京科

安徽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2012—2020 省旅游局 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规划设计院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论 (5) 一、规划背景 (5) 二、规划围 (5) 三、规划期限 (5) 四、规划依据 (5) 五、规划原则 (6) (一)全局化视野 (6) (二)差异化定位 (6) (三)市场化导向 (6) (四)可持续发展 (7) (五)协调化发展 (7) 第二章基础分析 (8) 一、资源分析 (8) (一)资源丰富,组合度好 (8) (二)生态良好,尺度丰富 (8) (三)文化突出,主题鲜明 (8) (四)利用不够,转化不足 (9) 二、市场分析 (9) (一)总量快速增长 (9) (二)结构稳中有变 (9) (三)消费形式多元 (9) (四)区域发展不平衡 (10) 三、产业分析 (10) (一)统筹力度持续加大 (10) (二)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10) (三)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10) (四)一体化程度相对较低 (11) 四、机遇与挑战 (11) (一)发展机遇 (11) (二)面临挑战 (11) 五、分析结论 (12) 第三章战略与目标 (13) 一、总体思路 (13) (一)发展思路 (13) (二)发展任务 (13) 二、发展战略 (14) (一)加快产业资本聚集 (14) (二)实施目的地升级 (15) (三)完善旅游公共服务 (16) (四)强化旅游形象推广 (17) (五)遗产保护与创造 (17) (六)区域旅游一体化 (18)

(一)总体目标 (18) (二)分期指标 (19) (三)产品建设 (19) 四、分区目标 (20) (一)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区 (20) (二)皖江城市带旅游区 (20) (三)经济圈旅游区 (21) (四)皖北旅游区 (21) 第四章布局与产品 (23) 一、空间布局 (23) (一)三心引领 (23) (二)四片联动 (24) (三)十区聚集 (25) (四)六环联通 (30) 二、旅游产品 (31) (一)旅游精品体系 (31) (二)重点旅游线路 (36) (三)产品支撑体系 (39) (四)产业融合发展 (49) 三、各市发展指引 (50) (一)市 (50) (二)市 (51) (三)市 (52) (四)市 (54) (五)市 (55) (六)市 (56) (七)亳州市 (57) (八)市 (59) (九)市 (60) (十)市 (61) (十一)市 (62) (十二)市 (64) (十三)池州市 (65) (十四)市 (66) (十五)市 (67) (十六)马市 (68) 第五章服务要素 (70) 一、旅行社业 (70) 二、旅游交通 (70) 三、旅游住宿 (71) 四、旅游餐饮 (72) 五、旅游娱乐 (73) 六、旅游购物 (74)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安徽省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2015)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安徽省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2015)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做好征地补偿工作,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规定和各地经济发展状况,现将调整后的《安徽省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标准》和《安徽省征地统一年产值及补偿标准》(简称新征地补偿标准)予以公布,并就有关事项通知: 一、自2015年3月1日起,本省行政区域内征收集体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均按新征地补偿标准执行。建设用地位于同一年产值或区片综合地价区域的,征地补偿水平要保持一致,做到征地补偿同地同价。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标准,按国务院有关规定执行。各市、县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对特殊地类提高征地补偿标准。 二、使用国有农(林、牧、渔)场土地,参照农(林、牧、渔)场所在乡(镇、街道)的区域(区片)征地补偿标准执行,农(林、牧、渔)场周边有多个区域(区片)的,按周边区域(区片)的最高标准执行。 三、各市、县人民政府要切实做好新旧征地补偿标准的衔接工作,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妥善解决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确保新征地补偿标准顺利实施。新征地补偿标准施行前已依法获得征地批准,且市、县人民政府已制定并公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补偿标准按照公告确定的标准执行;未制定或公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且未实施征地的,按新征地补偿标准执行。 四、各市、县征地补偿标准,由省人民政府统一制订,并根据国家规定和各地经济发展状况适时调整。各市人民政府应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情况,调整被征收土地上的房屋、其他附着物及青苗补偿标准,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后执行,调整周期与征地补偿标准调整周期相同。 五、新征地补偿标准由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安徽省人民政府 2015年2月28日 附件1 安徽省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标准 地区 区片 征地补偿标准(元/亩)

安徽省人民政府领导简历

安徽省人民政府 王三运——安徽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省长、党组书记 孙志刚——安徽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党组副书记 赵树丛——安徽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副书记 黄海嵩——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 唐承沛——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 倪发科——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 谢广祥——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致公党中央常委、安徽省委主任委员 花建慧——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 梁卫国——安徽省人民政府秘书长、党组成员,办公厅党组书记,安徽行政学院(安徽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兼) 王三运——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 王三运:男,汉族,1952年12月生,山东省单县人,197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12月参加工作,中共中央党校政治学专业在职研究生班毕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1968.12——1974.08,贵州省织金县绮陌公社插队知青,县一中代课教师 1974.08——1977.09,在贵州省贵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 1977.09——1983.05,贵州省贵阳师范学院党办工作人员 1983.05——1984.08,贵州省委组织部秘书 1984.08——1987.12,贵州省委组织部青年干部处副处长(其间:1984.10—1987.11,挂职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委副书记) 1987.12——1990.02,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委书记 1990.02——1990.07,贵州省贵阳市委常委、云岩区委书记 1990.07——1992.12,共青团贵州省委书记 1992.12——1995.09,贵州省六盘水市委书记(其间:1992.09—1993.01参加中央党校进修二班学习) 1995.09——1995.10,贵州省贵阳市委书记 1995.10——1998.08,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 1998.08——1998.10,贵州省委副书记、贵阳市委书记 1998.10——2001.07,贵州省委副书记兼省委党校校长(其间:1998.09——2001.07参加中央党校政治学专业在职研究生班学习) 2001.07——2002.10,四川省委副书记兼省委党校校长

南京市旅游经济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南京市旅游经济发展统计公报 一、总体情况 2013年度,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1360.67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口径增长15%,实现旅游创汇4.01亿美元,较上年同口径下降7.3%。接待入境旅游者51.9万人次,较上年同口径下降6.6%,接待国内旅游者8674.01万人次,较上年同口径增长9.1%。 二、旅游企业规模情况 截至2013年底,我市共有旅行社557家,其中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33家;旅游星级饭店107家,其中五星级饭店18家,四星级饭店23家,三星级饭店52家,二星级饭店14家;国家等级旅游景区53家,其中5A级景区2家,4A级景区13家,3A级景区17家,2A级景区21家;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7家,其中农业旅游示范点12家,工业旅游示范点5家。 三、入境旅游市场 (一)入境旅游总体接待情况 2013年度,我市接待入境旅游者51.9万人次,其中接待外国人38.2万人次,接待香港同胞4.04万人次,接待澳门同胞0.19万人次,接待台湾同胞9.47万人次。从我市入境旅游市场客源结构来看,外国人占我市入境旅游总接待量的73.6%,香港同胞占7.78%,澳门同胞占0.37%,台湾同胞占18.25%。 2013年度,我市接待入境旅游者人天数为177.4万人天,较上年下降8.78%。其中接待外国人人天数130.39万人天,接待香港同胞人天数9.77万人天,接待澳门同胞人天数为0.45万人天,接待台湾同胞人天数为36.79万人天。 (二)外国人主要客源市场 按照国别市场划分,2013年度,我市入境旅游接待前十位的客源国家分别是(1)韩国,73932人次(2)美国,47842人次(3)日本,33356人次(4)德国,19515人次(5)马来西亚,17543人次(6)澳大利亚,14784人次(7)加拿大,14220人次(8)英国,12658人次(9)新加坡,12031人次(10)印度尼西亚,8341人次。韩国、美国、日本多年位居我市入境旅游接待客源国前列。 四、国内旅游市场 2013年,我市接待国内旅游者8674.01万人次,较上年增长9.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317.4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15.6%。 (一)国内旅游收入构成

安徽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安徽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通过对旅游可持续发展概念、安徽旅游可持续发展现状、障碍的研究,从而提出了安徽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标签:安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障碍;对策 旅游业是对人文和环境要求很高的行业,因此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实现旅游业的长久发展。但目前已经出现了与可持续发展相违背的现象,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将可能影响和制约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1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990年,在加拿大召开的Globe·90国际大会上提出旅游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和基本框架。1999年世界旅游理事会、地球理事会、世界旅游组织共同下的定义是:满足现代旅游者和旅游地区的需要,同时增加和保护未来人机会的旅游。要想实现可持续旅游,要对资源进行科学管理,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还要维护生物多样性、生命支持系统、以及文化完整性、基本的生态过程。2001年联合国认为: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旅游在长期内仍然保持活力而不會以可能阻止其它活动和过程的成功发展的方式,使(人或物质的)环境发生退化和改变。目前对旅游可持续发展还没有统一的表述,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来源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国内外学者都在这样的背景下讨论问题。 2 安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2.1 安徽省旅游资源概况 安徽民谣“两根筷子夹着碗,屏障在西也在南,东面不平北边平,黄山胜过九华山”。概括了安徽省的旅游地理面貌。长江和淮河像两根筷子,巢湖似碗,西面的大别山和东南面的天目山如屏,北面是一马平川的江淮大平原。而黄山和九华山是安徽最有名的风景名胜区。安徽是一个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省份,属于国内少有的旅游资源富集区。有世界遗产地2处;有黄山、九华山等10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天堂寨、太平湖等29处省级风景名胜;有新四军军部旧址、宏村、西递村等36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寿县、绩溪等5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5个国家自然保护区、5个国家地质公园、5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安徽地形地貌南北迥异,处于南方与北方的过渡地带,自然景观丰富多样。南部地区山清水秀,以“两山一湖”(典山、九华山、太平湖)为代表,北方地区以文物古迹为最,曹操故里、成汤古都等。 2.2 安徽省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2010年第一季度全省共接待游客总数3697.15万人次,同比增幅32.80%,旅游

安徽省人民政府通信地址

邮寄:合肥市长江中路221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办公室(收) 邮编:230001 邮寄:合肥市长江中路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办公室(收) 邮编:230061 邮寄:合肥市金寨路321号省教育厅 办公室(收) 邮编:230001 邮寄:合肥市巢湖路287号省科学技术厅 办公室(收)

邮寄:合肥市屯溪路306号金安大厦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收) 邮编:230001 邮寄:合肥市庐江路77号省名族事务委员会 办公室(收) 邮编:230061 邮寄:合肥市安庆路282号省公安厅 办公室(收) 邮编:230001 邮寄:合肥市长江中路39号省监察厅 办公室(收)

邮寄:合肥市霍邱路87号省民政厅 办公室(收) 邮编;230001 邮寄:合肥市淮河路335号省司法厅 办公室(收) 邮编:230061 邮寄:合肥市阜南西路238号省财政厅 办公室(收) 邮编:230001 邮寄:合肥市长江中路221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收)

邮寄:合肥市黄山路619号省国土资源厅 办公室(收) 邮编:230001 邮寄:合肥市长江西路8号省环境保护厅 办公室(收) 邮编:230001 邮寄:合肥市环城南路28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办公室(收) 邮编:230022 邮寄:合肥市屯溪路528号(金环大厦)省交通运输厅办公室(收)

邮寄:合肥市美菱大道421号省农业委员会 办公室(收) 邮编:230022 邮寄:合肥市九华山路48号省水利厅 办公室(收) 邮编:230001 邮寄:合肥市无为路53号省林业厅 办公室(收) 邮编:230062 邮寄:合肥市金寨路389-399号盛安广场省商务厅办公室(收)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 皖政〔2011〕33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精神,加快推进我省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依据《安徽省旅游条例》,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旅游业发展的人本化特质、多功能特点、开放性特征,把我省旅游业建设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着力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融合升级;着力扩大产业规模,加快培育旅游经济增长点;着力推进资源整合,促进全省旅游业协调发展;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增强旅游业核心竞争力;着力强化政策创新,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努力加快旅游强省建设,为安徽崛起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化相结合。健全政府引导旅游业科学发展的宏观机制,完善合理配置旅游资源的市场机制,全面构建政府引导、行业自律、社会力量参与的旅游发展机制。 坚持扩大规模与提升效益相结合。加快培育旅游市场主体,推进旅游重大项目建设,同时,推广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应用,带动旅游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一方面,集中力量打造具有区域牵动力的旅游知名品牌、重点项目和精品线路,实现优势资源优先突破;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皖北旅游等,推动全省旅游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产业融合和资源整合相结合。加快推动旅游业与三次产业的深度融合,积极拓展旅游新领域和发展旅游新业态,以产业融合带动资源整合。 坚持深化改革与开放合作相结合。深入推进旅游综合改革,化解旅游资源开发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扩大旅游业对外开放合作,吸引各类资本进入旅游产业各个环节,以改革开放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要素的集聚,激发旅游产业发展活力。 坚持依托资源和创意创新相结合。科学开发旅游资源,深度谋划旅游项目,大力促进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与现代科技、动漫创意的结合,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表现力和吸引力。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厅局级干部生活待遇的暂行规定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厅局级干部生活待遇的暂行规定 【法规类别】工资福利与劳动保险 【发文字号】皖发〔1980〕55号 【发布部门】安徽省政府 【发布日期】1980.04.22 【实施日期】1980.04.2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厅局级干部生活待遇的暂行规定 (1980年4月22日皖发〔1980〕55号)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精神,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参照有关规定,本着既反对领导干部生活特殊化,又反对绝对平均主义的原则,从我省的经济情况和保证工作需要出发,对省委、省人大、省政府部、委、办、厅(局)和人民团体的厅局级干部生活待遇作如下规定: 一、宿舍 (一)每户只能有一处,不得同时占用两处,调到外地工作时,应将原宿舍交回。家属子女不能随迁的,宿舍原则上由其工作单位安排,如所在工作单位一时确实安排不了的,也可以由原宿舍管理单位按同等职工住房标准另行安排,原住宿舍交回;对于在省

直机关和合肥市区范围内的工作调动,搬迁宿舍时,家属子女应随迁,不得占用原宿舍。 (二)一户宿舍使用面积,一般约五—中至七十平方米。已工作的子女可以同住,如不能同住,则由其子女所在单位解决。今后不得以解决已工作子女的住房为理由,要求扩大自己的住房,或要本人所在单位为其子女安排住房。 (三)严禁利用职权,动用国家物资、人力为个人建造单户住宅,宿舍的维修,由有关管理部门按制度办理(按规定自费建房、买房的除外)。 (四)已安排宿舍的,不准再占用宾馆、招待所,已经占用的应限期迁出。否则,住房费由个人自付。 (五)干部逝世后,原宿舍在一、两年内收回,其家属的住房,有工作单位的,原则上由所在工作单位负责安排,无工作单位的原宿舍管理单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