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频数直方图》教案—第一课时

《频数直方图》教案—第一课时

《频数直方图》教案—第一课时
《频数直方图》教案—第一课时

《频数直方图》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课,是探讨课。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学习频数直方图的画法,以及频数直方图的解读.有些概念和统计图虽然是新的内容,但学生应该已经具备了较好的知识基础.为频数直方图的学习做好了很好的铺垫,对频数直方图具备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频数直方图的意义、特点和制作尚缺乏真正的理解,本课属于较难水平。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的能力,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观察、实验、归纳的方法,能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的观念。

据此,本课教学目标可以包含:理解频数直方图的概念等方面。

本课教学可以采取收集整理法、合作探究法、练习巩固法等方法开展教学。

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15岁左右的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以及处理问题、自我管理的能力,具有自尊、好胜、求知和参与的愿望,有明显的成人感,开始对社会理解关心,有压力感、紧迫感,竞争意识增强,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的特点。

九年级的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和生活实践,已经掌握根据图象回答问题等方法,能够为频数直方图的学习做好了很好铺垫的特点。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获得在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的方法、观察、发现、归纳、概括的能力、理解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知规律观念的提升。

学生采用观察、分析、合作探究法等方法学习本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频数直方图的概念;

2.能根据原始的数据确定组距和分点,列出频数、频率分布表,画出频数直方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思考等数学活动,提高合理的思维、推理能力;

2.通过比较、概括,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运用直方图的能力以及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频数直方图的意义及画法。

教学难点

频数直方图的画法。

教学方法

教法

引导发现法、合作探究法、练习巩固法

学法

观察分析法,探究归纳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课件、多媒体;

2.收集、整理直方图的类型;

3.搜索、编辑本课中利于的素材(图片、视频、音频等);

4.批阅学生预习内容,总结共性问题,确定准确结论,重点查阅小组负责人的预习成果;

5.制作多媒体课件,有效衔接各教学环节;

学生准备

1.练习本;

2.阅读教材,找出关键内容,提出不解问题,完成导学;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时间2分钟)

教师:1.条形统计图的定义:

2.条形统计图怎么画

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板书课题:频数直方图

设计意图

通过呈现条形统计图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注意和思维进入课程。统计图的画法,对课程的内容具体,呈现作用明显,便于引导学生进入相关问题的思考。

课堂记录

二、衔接起步(时间3分钟)

1.条形统计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学生:观察分析、小组讨论

课堂记录

成果示范

1.条形统计图的定义:用线段长度表示数据,根据数据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长方形纸条,然后按顺序把这些直条排列起来,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条形统计图很容易看出数据的大小,便于比较,但不能清除地反映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

2.条形统计图怎么画:

(1)根据具体情况,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2)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宽度、位置及间隔;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

(4)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标明数量。

设计意图

通过知识的回顾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同时由问题引入统计图的画法,为后续的探讨作好铺垫。

三、活动探究(时间20分钟)

1.(1)从给出的表中我们能直观地看出温度的分布情况吗?

(2)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反映这些温度的分布情况呢?

(3)我们如何制作频数、频率分布表?

教师:阅读课本第78-80页,“观察与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学生:分析交流

课堂记录

成果示范

制作频数、频率分布表的步骤:

(1)确定所有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并计算二者的差

(2)确定组数、组距,并进行分组

(3)列出每组的范围,用划计法,计算频数

(4)由频数/总数=频率,计算出频率

设计意图

让学生经历实验过程,制作频数、频率分布表的步骤,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态度,让学生独立完成频数、频率分布表,得出制作步骤。

四、归纳概括(时间4分钟)

1.频数直方图

教师:怎样画频数直方图?

学生:分组讨论,达到共识后回答。

课堂记录

成果示范

制作频数、频率分布表的步骤:

(1)确定所有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并计算二者的差.

(2)确定组数、组距,并进行分组.

(3)列出每组的范围,用划计法,计算频数.

(4)由频数/总数=频率,计算出频率.

根据频数的分布绘制的条形统计图叫做频数直方图

频数直方图画法:

1.先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并加上箭头.

2.在水平射线上,根据(组距)划分小组

3.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的多少表示(频数)

4.以(频数)为高,画出每个长方形.

例1:时代中学为了了解全校学生参加课外锻炼的情况,抽样调查了50名学生一周内平均每天参加课外锻炼的时间(单位:min),将抽查得到的数据分成5组,下面是尚未完成的频数、频率分布表:

(1)将表中空格处的数据补全,完成上面的频数、频率分布表;

(2)画出相应的频数直方图;

(3)这50名学生中,平均每天参加课外锻炼时间不少于30min的有多少人?如果该校有2000

名学生,估计全校每天参加课外锻炼时间不少于30min的人数.

设计意图

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小组合作完成频数、频率分布表,通过制作分布表来完成频数直方图。

五、运用巩固(时间6分钟)

1.某班一次数学测验成绩如下:

63,84,91,53,69,81,61,69,91,78,75,81,80,67,76,81,79,94,61,69,89,70,70,87,81,86,90,88,85,67,71,82,87,75,87,95,53,65,74,77.

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分数段?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

先将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统计每个分数段学生出现的频数,填入表

表20.1.2

2.抽查20名学生每分脉搏跳动次数,获得如下数据(单位:次):

81,73,77,79,80,78,85,80,68,90,80,89,82,81,84,72,83,77,79,75.请制作表示上述数据的频数直方图。

教师:频数直方图的制作解答问题。

学生:对照制作步骤。

课堂记录

成果示范

1.解:(1)计算极差 :95-53=42(分)

(2)决定组距与组数.

极差/组距=42/10=4.2

数据分成5组.

(3)决定分点.

49.5~59.5,59.5~69.5,…89.5~99.5

(4)列频数分布表.

(5)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横轴表示各组数据,纵轴表示频数,该组内的频数为高,画出一个矩形.

分数段人数

49.5~59.5 2

59.5~69.5 9

69.5~79.5 10

79.5~89.5 14

89.5~99.5 5

某班一次数学测验成绩的频数直方图:

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79.5分到89.5分这个分数段的学生数最多,90分以上的同学较少,不及格的学生数最少.

2.解:(1)列出频数分布表.

(2)如图:

设计意图

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检查,针对频数直方图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频数直方图的画法。

六、感悟延伸(时间3分钟)

1.如下图为某单位职工年龄(取正整数)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根据图形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单位职工有多少?

(2)不小于38岁但小于44的职工人数占职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

(3)如果42岁职工有4人,那么年龄42岁以上的职工有多少?

课堂小结:

教师:思考运用频率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进一步讨论频数、频率的应用。

课堂记录

成果示范

1.解:(1)该单位职工有50人

(2)不小于38岁但小于44的职工人数占职工总人数的60%

(3)年龄42岁以上的职工有15人

设计意图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说出结果,教师指导、点评,这样可以让学生亲历思维过程,得出正确结论的印象更深刻。

七、总结启迪(时间2分钟)

教师:通过本节学习,我们了解了频数分布的意义及获得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的一般步骤:

(1)计算极差;

(2)决定组距和组数;

(3)决定分点;

(4)列出频数分布表;

(5)画出频数直方图

板书设计

频数直方图

合作探究: 频数直方图的画法

制作频数、频率分布表的步骤:

频数直方图定义

频数直方图画法

例1

设计意图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归纳,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任务就是掌握频数直方图的画法,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在备课时按照以学生参与为主,让学生在对与错之间加深对作图的理解的情况进行预设,在实际教学中出现没有正确地进行判断的情况,教学目标没有实现,可以采取选取典型的练习题的方法实现。

《七颗钻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七颗钻石第一课时教案

《七颗钻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七颗钻石第一课时教案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当我们仰望夜空,会看见满天璀璨的星星,它们闪闪烁烁,似乎想要告诉我们无数的秘密。你知道有关一些星星的秘密或者故事吗?(学生谈)是的,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他们的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出示大熊星座的投影片)在那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闪闪发光,它指示着前方,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星。同学们,你们可知道这七颗晶亮的,玲珑剔透的星星是怎样来的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2、板书课题,看了这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你见过钻石吗?钻石是什么样的? 3、听课文范读

二、初读课文,认读本课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借助课后生字表,认读字表或读准字音. 2、认读生字词,认读字词及句子.(课件出示) 水井干涸干枯焦渴而死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也都焦渴而死. 绊倒递给一瞬间水罐 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三、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在故事中水罐一共发生了哪些变化? 2、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这是写一个干旱之年,一个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和母亲让水的感人故事。 3、水罐一共发生了五次变化,首先接着紧接着然后又最后 4、分段朗读课文 四、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从这一自然段可以看出什么? (时间、地点、旱灾严重) 2、哪些词语突出地表现了旱灾情况很严重?找出词语,加上圆点。 3、能说说干涸的意思吗? 4、小结:在如此干旱的情况下,活着的鱼儿最需要什么?活着的花草树木最渴望什么?活着的人呢?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在这种情况下,水的珍贵和重要吗?出示课件图片。 5、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吗? 6、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高中数学 6.2.2《频率分布直方图和折线图》教案 苏教版必修3

高中数学 6.2.2《频率分布直方图和折线图》教案苏教版必修3

第20课时频率分布直方图和折线图 【学习导航】 知识网络 学习要求 1.频率分布直方图的作法,频率分布直方图更加直观形象地反映出总体分布的情况; 2.频率分布折线图的作法,优点是反映了数据的变化趋势,如果样本容量足够大,分组的组距足够小,则这条折线将趋于一条曲线,称为总体分布的密度曲线。 【课堂互动】 自学评价 案例 1 下表是某学校一个星期中收交来的失物件数,请将5天中收交来的失物数用条形图表示. 解用EXCEL作条形图: (1)在EXCEL工作表中输入数据,光标停留在数据区中;

(2)选择“插入/图表”,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点击“柱形图”; (3)点击“完成”,即可看到如下频数条形图. 案例2 从某校高一年级的1002名新生中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100的身高样本,数据如下(单位:cm)。试作出该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和折线图.

【解】上一课时中,已经制作好频率分布表,在此基础上 我们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 (1)以横轴表示身高,纵轴表示组距 频率; (2 )在横轴上标上150.5,153.5,156.5,…,180.5表示的点。(为方便起见,起始点 150.5可适当前移); (3)在上面标出的各点中,分别以连结相邻两点的线段为底作矩形,高等于该组的组距频率 至此,就得到了这组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图 频率 0.02

150.5 153.5 156.5 159.5 162.5 165.5 168.5 171.5 174.5 177.5 180.8 同样可以得到这组数据的折线图. 频率 0.02 150.5 153.5 156.5 159.5 162.5 165.5 168.5 171.5 174.5 177.5 180.8 【小结】 1.利用直方图反映样本的频率分布规律,这样的直方图称为频率分布直方图(frequency histogram),简称频率直方图。 2. 频率直方图比频率分布表更直观、形象地反映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燕子专列》教案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燕子专列》这篇课文通过优美的语言进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一个感人的故事,表现了“爱护周围环境”的主题,是一篇人文情性较浓的文章。因此,我在设计时,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和“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及“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的学段目标,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种读式之中,以具体的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体会人们保护动物的博大爱心。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等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风险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每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候,春天的使者就“唧唧喳喳”地叫着,翩翩然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板书:燕 还记得在第一单元《燕子》一课中,怎样描述的燕子的?(一身乌黑的羽毛……) 2、质疑课题。 燕子是一种候鸟,它们能长途飞行,每年春来秋去,从不间断。可是有一年春天,人们却用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载着燕子,送它们到温暖的南方。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燕子专列》。(补充课题) 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专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为燕子开专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扫除字词障碍。 师:请大家按照下面的阅读要求,认认真真地读课文,如果遇到困难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出示阅读要求: 一、根据音节读准生字字音;二、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三、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教师座间巡视,个别指导、答疑 2、等学生充分学习后,教师逐项检查,予以纠正落实 第一步,出示课后不带音节的生字,抽生认读,开火车巩固;

频率分布直方图优质课教案设计(2014)

2.2.1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 二高马欣慧 三维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分布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2.在表示样本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3.通过对样本分析和总体估计的过程,感受数学对实际生活的需要,通过实例体会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的各自特征,从而恰当地选择上述方法分析样本的分布,准确地作出总体估计,认识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指导生活的事实,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 教学难点:能通过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讨论:我们要了解我校学生每月零花钱的情况,应该怎样进行抽样? 提问:学习了哪些抽样方法?一般在什么时候选取什么样的抽样方法呢? 讨论:通过抽样方法收集数据的目的是什么?(从中寻找所包含

的信息,用样本去估计总体) 指出两种估计手段:一是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二是用样本的数字特征(平均数、标准差等)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这就是我们这堂课要研究、学习的主要容——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1)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城市缺水问题较为突出,某市政府为了节约生活用水,计划在本市试行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管理,即确定一个居民月用水量标准a,用水量不超过a的部分按平价收费,超出a的部分按议价收费.如果希望大部分居民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那么标准a定为多少比较合理呢?你认为,为了较合理地确定出这个标准,需要做哪些工作?(让学生展开讨论) (2)什么是频率分布? (3)画频率分布直方图有哪些步骤? (4)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特征是什么? 讨论结果: (1)为了制定一个较为合理的标准a,必须先了解全市居民日常用水量的分布情况,比如月均用水量在哪个围的居民最多,他们占全市居民的百分比情况等.因此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通过分析样本数据来估计全市居民用水量的分布情况. 分析数据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用图将它们画出来,或者用紧凑的表

《6燕子专列》(郝静静)【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

《6燕子专列》(郝静静)【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恶劣的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2、领会描写恶劣气候和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教学过程 4.1 第二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燕子专列 一、激发兴趣,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有一列特殊的火车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 象?(板书) 师:特殊的反义词是? 生:普通 师:说说这列火车它特殊在哪?(生回答,师随机贴图片) 师:所以人们把这列火车叫做燕子专列。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首先我们来 巩固一下本课中的词语。 出示词语:

专列欧洲瑞士舒适空调 启程特殊麻烦骤 降气温 疲劳政府温暖救 护友情 致谢成千上万饥寒交迫 (1)、指名读 (2)、男女生读 二、研读重点,感悟人文情怀 1、面对这一列特殊的火车和这批特殊的客人,我们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个问号,(课件出示):燕子在瑞士究竟遇到了什么特殊的情况,它才会坐上这列特殊的火车呢?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快速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词语。 生汇报:气温骤降风雪不止长途跋涉 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教师随机板书) (1)谁来读读这些词语。 (2)说说“濒临死亡”是什么意思? (3)是怎样的麻烦让燕子们“濒临死亡”呢?我们可结合这些词语的意思在四人小组内讨论交流。 小组汇报:

七颗钻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七颗钻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同学们,当我们仰望夜空,会看见满天璀璨的星星,它们闪闪烁烁,似乎想要告诉我们无数的秘密。你知道有关一些星星的秘密或者故事吗?(学生谈)是的,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他们的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出示大熊星座的投影片)在那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闪闪发光,它指示着前方,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星。同学们,你们可知道这七颗晶亮的,玲珑剔透的星星是怎样来的`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2、板书课题,看了这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你见过钻石吗?钻石是什么样的? 3、听课文范读 二、初读课文,认读本课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借助课后生字表,认读字表或读准字音. 2、认读生字词,认读字词及句子.(课件出示) 水井干涸干枯焦渴而死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也都焦渴而死. 绊倒递给一瞬间水罐 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三、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在故事中水罐一共发生了哪些变化? 2、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这是写一个干旱之年,一个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和母亲让水的感人故事。 3、水罐一共发生了五次变化,首先……接着……紧接着……然后……又……最后…… 4、分段朗读课文 四、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从这一自然段可以看出什么? (时间、地点、旱灾严重) 2、哪些词语突出地表现了旱灾情况很严重?找出词语,加上圆点。 3、能说说“干涸”的意思吗? 4、小结:在如此干旱的情况下,活着的鱼儿最需要什么?活着的花草树木最渴望什么?活着的人呢?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在这种情况下,水的珍贵和重要吗?出示课件图片。 5、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吗? 6、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全课小结

燕子专列教案(公开课)

三年级邱玉婷 燕子专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2. 读懂课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认识课文的生字、词语。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练习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人们奉献爱心的精神,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产生探究的兴趣,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并了解本文倒叙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在我们之前的课中,我们已经了解燕子是什么样的一种动物。我们来看大屏幕,读读这段文字。 二、㈠复习巩固。 1.复习生字,识记字形,指导辨析容易混淆的字。 ⑴出示生字,认读。 ⑵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⑶辨析形近字,组词。 洲—州瑞—端殊—珠跋—拔步—涉厢—箱 (4)辨析多音字 哪些字的读音你认为应该注意,能给大家提个醒吗?(注意整体认读音节及平翘舌音) ①小组内读课文和生字,互读互听。并交流识字方法。(请小组读、带读) ②多媒体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句子,学生认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放声朗读,要求把音读准。) ①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碰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②有不明白的地方,用横线划下来; ③在学习小组内读给同学听,互相纠正读错的字音。

2、检查:再读课文 ①抽4 名学生每人读一段。其他小朋友来当小医生,拿起铅笔,把他们读错的字圈出来。 ②4 个小朋友读完了,你们有没有发现毛病呀?谁来说一说。 ③这个字你会读吗?你来读。(请读错的人再来读。)一起读。 全班帮助解决(自主、合作、探究) ④纠正读音后再次朗读。 四、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1 、我们来看大屏幕,猜猜这是什么?什么是专列?这辆列车是给谁坐的? (1)、学生读文思考: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用专列送呢? 2 、第2自然段:⑷教师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⑸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生自由读屏幕上一段话——“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这些小燕子濒临死亡,可见当时小燕子的处境非常—— 生:(齐)危险。 师:非常地危险。小燕子的处境到底有多“险”,让我们到课文的语言文字当中再去体会。请同学们再自个儿读一读这段话,你从哪一句话中感受到燕子处境的危险?你把这句话多读几遍。 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这是一列什么样的火车?再读课文,体会瑞士政府对燕子的关爱。 2.朗读体会,深入理解,体会瑞士居民对燕子的关爱。 ⑴体会气候的恶劣。 ①默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居民寻找燕子的句子。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②指名读。 ③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体会气候的恶劣。 3 、第3自然段:谁在乎小燕子?(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僵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天气非常冷,比中国南方的冬天冷多了,这么冷的天,我们最想做什么? (顶着、踏着、冒着——说明寻找燕子的辛苦) 师:为了拯救燕子,居民们焦急得四处寻找燕子。这是一种对燕子的怎样的在乎啊?我们连起来再来读读这段话。 (生齐读这段话) 从政府的呼吁到居民的寻找到最后把燕子送上了专列,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感觉到了瑞士人民对燕子的——(生:在乎!)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本文是关于燕子专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的表达效果.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手段: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此次的技艺和拓展课外资源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通过形象的效果达到感情的深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质疑激趣 1、前一段时间,大家学习了课文《燕子》(板书:燕子)还记得吗?文中对燕子外形的描写能背吗?一起试试!你对燕子了解多少呢?可以向大家介绍介绍! 教师作适当补充: 燕子是候鸟,它是随季节不同而定时迁徙的鸟类,春夏季在北方地区繁殖,秋季飞到较暖的南方地区过冬,第二年春天再飞回北方原地。燕子是捕虫能手,你们猜猜,一只燕子每天能捕多少只害虫?我在网上查到:一只燕子每天能捕4000多只害虫,一只燕子一个夏天可吃掉100多万只害虫,燕子吃掉大量的害虫,对庄稼有很大的好处,有句谚语说:“燕子飞来多兜兜,一月粮食不用愁。”所以,燕子是益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每年春天,燕子都给我们带来欣喜,他们春来秋去,在这一来一回的跋涉中,

不知发生多少意想不到的危险,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专列,他一定会让你产生许多感慨。(板书:燕子专列) 2、齐读课题“燕子专列”。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或问题?(激励:读了题目就有问题的同学肯定是最会思考的同学。) 3、学生提问,将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怎么还有燕子乘坐的专列呢?为什么燕子要乘专列呢?等等) [设计意图]: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对于教材,应敢于进行大胆的处理,以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引领学生去发现,激发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强烈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让老师听到你的声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读读书上的拼音。) 二、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1、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小组内读电脑内生字,互相认读、正音。 (第一个评价:了不起,老师还没教,通过自学就能将生字全读会了。 2、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3、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指导写舒、涉、载,并分别组词。 出示词语:?欧洲,瑞士、特殊??气温骤降?跋涉?覆盖?皑皑白雪? 濒临死亡??启程、疲劳、救护、政府? (第二个评价:不但读的正确,而且每个词的音都清晰、响亮,读生字就应该像他那样。) 2、我想考考大家的表达和思维能力,请找这些词一或两三个造句,谁来接受挑战。 3、第二遍读课文

《频数直方图》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第五课《频数直方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活动背景 本节课是浙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五节的内容,它是数据与统计图表的最后一课。此时,学生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统计表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对频数、频率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使统计图表的内容增加了新的内涵,对统计图表的制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频数直方图。 教学难点:画频数直方图。 二、学情描述 将数据分组的过程比较复杂,学生在制作频数统计表时往往为确定组数和组距而烦恼,频数直方图根据频数表确定,所以这节课内容与上节课环环相扣,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绘制频数直方图,了解数据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2、使学生能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熟练地列出频数分布表和频数直方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初步建立统计和概率的观念,培养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 2、感受统计和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温故知新:复习已学的统计图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以及它们的特点。设问:是否还有其他的统计图? 问题情境:李大爷开了个冷饮店,小明要买“随便”雪糕,而李大爷没有,李大爷推荐小明“紫雪糕”,小明又不要,这让李大爷左右为难,有的雪糕不够卖,有的又卖不完,各种牌子的雪糕应进多少? 设问:如何帮李大爷设计进货方案? 活动: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设计意图:生活中的问题需要我们引进新的统计图,数学来自生活回到生活。 (二)学教新课 教学环节一:概念解析 频数直方图:用来表示频数分布的统计图叫做频数直方图。 组中值:每一组的两个边界值的平均数称为该组的组中值。 呈现图片:频数直方图 设问:(1)频数直方图由什么组成? (2)长方形的高、宽各表示什么? 活动:学生观察图形的组成成分,思考长方形的高、宽各表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高、宽各表示什么,并做适当的补充。 设计意图:观察图形的组成可以令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也有利于学生归纳绘制频数直方图的一般步骤。 归纳小结:绘制频数直方图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列频数表;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教案6 燕子专列

6燕子专列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等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读懂课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1.搜集资料,对瑞士和燕子有所了解。 2.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燕子有关的课文。 (板书课题:燕子专列) 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专列”是什么意思?什么人为燕子开专列?为什么用专列送燕子? 3释疑。(“专列”就是专门的列车。“燕子专列”就是专门为燕子而开的列车。) 二、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认读词语。 2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观察,发现“洲、瑞、殊、骤、涉”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并且左窄右宽。 (2)教师重点指导书写“骤”和“涉”。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评议,改进书写。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3再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带着根据课题提出的问题,再读课文。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讲瑞士的居民热心救护冻僵的燕子,瑞士政府用专列护送燕子回南方的事。) 2课文分几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一列舒适、漂亮的空调列车正准备护送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 第二部分(2~4自然段):写瑞士政府用专列送燕子的原因以及政府与人们的行动。 第三部分(5自然段):写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 第二课时 一、提出疑问,激发兴趣 教师:瑞士政府为什么开设燕子专列,护送燕子回到温暖的地方呢?人们为了救助燕子采取了哪些措施?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吧。 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自主解疑,感悟瑞士政府对燕子的关爱。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①这是一列什么样的列车? (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 ②“他们送的是一些……燕子”,句中的破折号有什么作用?(解释说明)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频数直方图教案

《频数直方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如何收集与处理数据. 2.会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与频数分布折线图. 3.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会得出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 能力目标 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2.通过经历调查、统计、研讨等活动,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大胆设计,勇于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会得出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分布折线图. 2.数据收集与处理. 教学难点 1.决定组距与组数. 2.数据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一起回忆一下,我们如何收集与处理数据. 1.首先通过确定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 2.收集有关数据. 3.选择合理的数据表示方式统计数据. 4.根据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数据计算.根据特征数字,估计总体情况,设计可行的计划与方案,并不断实施与改进方案. 大家能否帮卖雪糕的李大爷设计一种方案,确定各种牌子的雪糕应进多少? 首先应开展调查.统计一下李大爷每天卖出的A、B、C、D、E五个牌子雪糕的数量. 二、讲授新课

(出示投影片)这是小丽统计的最近一个星期李大爷平均每天能卖出的A、B、C、D、E五个牌子雪糕的数量. 根据上表绘制一张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投影片) 根据小丽的统计结果,请你为李大爷设计一个进货方案. A、B两种雪糕卖出的较多,可以多进些,D种雪糕卖出的少,可以少进些. A多进多少?B多进多少?D进多少?如何通过比例确定? A占总数的25%,B占总数的35%,C占总数的13%,D占总数的8%,E占总数的19%. 如何确定进货的总数,还应考虑哪些因素? 还应考虑当天气温情况,天气凉,气温低时少进货.天气热,气温高时多进货,即进雪糕总数应考虑当天气温变化.不能每天都进518支雪糕. 2.做一做 学校要为同学们订制校服,为此小明调查了他们班50名同学的身高,结果(单位cm).如下:(投影片)

燕子专列课文 《燕子专列》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 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抓住文中的关键词,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受到爱护小动物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使学生受到爱护小动物的教育,增强环保意识。找出人们为了寻找、保护燕子做了哪些事情,明确他们这样做的重大意义,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 突破方法: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人们对燕子的爱,从中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感受燕子所面临的处境,围绕“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这些问题,认真研读,领悟课文表达的情感。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燕子专列》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并且初读了课文,大致了解了课文内容。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燕子遇到困难,人们用专列把它们送到温暖的地方。) 故事发生在谁和谁之间? 燕子人类(板书) 二、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 燕子到底遇到什么麻烦?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 (课件出示) 气温聚降,风雪不休――冷 长途跋涉,非常疲惫――累 找不到食物――饿

指导朗读。 燕子又冷、又累、又饿,饥寒交迫,濒临死亡。谁说说“濒临死亡”是什么意思? 生:(略) 这是多么凄惨、多么悲凉啊!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分各种形式读,老师适时评价、指导朗读2自然段) 师生合作读2自然段,从而导出瑞士政府决定用火车将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决定。为什么说瑞士政府做出这个决定了不起?人们为了寻找、保护燕子做了哪些事情?政府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决定? 分组讨论。 政府得花费大量的人物、物力、财力,克服许多困难,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才能把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他们真了不起。人类要保护好燕子、爱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我们的家园才会更美。 三、感悟第3自然段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教学设计高品质版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是根据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来制定的,学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画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和用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总体分布这一统计思想方法,通过本节的学习,应使学生感受分布的意义与作用,初步体会统计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初步感受统计思维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小节是高中数学人教A版的必修三第二章的内容,其主要介绍表示样本分布的方法,包括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分布折线图和茎叶图,并介绍了频率折线图与总体密度之间的关系。由于作统计图、表的操作性很强,所以教学中要使学生在明确图、表含义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动手作图。同时让学生理解:对于一个总体的分布,我们往往从总体抽取一个样本,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把样本数据表示成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图的形式,能从图表上直观的看出数据的分布情况,为学习本节内容在基础知识上有了铺垫。 2、学情分析 这节内容要求高一年级的学生掌握,而学生已有一定的统计学基础知识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常见的数学思想已有初步的认识和应用。通过对样本分析和总体估计的过程,使学生感受数学对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指导生活的事实,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当然在教学中也要考虑到个别学生由于基础差在学习上可能比较吃力,所以讲新课前可以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对某些生活现象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让学生对统计学产生一定的兴趣,并且体会统计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及基本操作。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利用上一节对特定实际问题所收集的样本,模仿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管理问题的解决思路,给出相应实际问题的解答。通过此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思想表述,思考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引导启发式:数学学科源于实际用于实际,而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初中已讲过,且统计学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本堂课教学主要还是着重于设计问题引导启发学生。 2、讨论探究式:新课标改革的目的之一在于变学生机械接受灌输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式学习。我打算以学习任务驱动,以问题探究与动手操作为方式,以问题解决为主线,通过各种展示方式创设情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且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交流讨论和实验探究,学会画图和表并理解分布的作用和意义,了解学习统计知识的基本研究方法。同时小组之间的共同探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四、教学流程 1、课前准备:复习初中讲过的统计相关内容,预习高中课本65页至70页内容并完成学案基 本内容。 2、导入新课:老师提出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城市缺水问题较为突出,某市政府为了节约生活用水,计划在本市试行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管理,即确定一个居民月用水量标准a,用水量不超过a的部分按平价收费,超出a的部分按议价收费。如果希望大部分居民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那么标准a定为多少比较合理呢?你认为,为了较为合理地确定出这个标准,需要做哪些工作?”(让学生展开讨论)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7.4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 教案

频数分布表与频数分布直方图 【学习目标】1.能说出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特点,知道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作用。 2.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分析折线图,并能从中获取有关信息,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重点】根据数据能绘制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分析折线图 【难点】1.决定组距与组数. 2.数据分布规律. 【课前准备】 1、某班一次数学测验成绩如下: 63,84,91,53,69,81,61,69,91,78,75,81,80,67,76,81,79,94,61,69,89,70,70,87,81,86,90,88,85,67,71,82,87,75,87,95,53,65,74,77. 问:①上述共有______个数据; ②这些数据中最小值是________,最大值是_______,它们相差________; ③研究这些数据,大部分数据大概在怎样的范围?怎么分析? 2.组距:每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 ★注意:为了使每个数据都落在相应的组内,可取比数据多一位小数来分组,并把第1组的起点略微减小一点,把上述数据“划记”到相应的组中,得到相应数据出现的频数. 3.制作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右下图). 1 / 7

4.频数折线图. 将每个小长方形上面一条边的中点顺次用折线连接起来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课堂研讨】 例1.已知一个样本:27,23,25,27,29,31,27,30,32,31,28,26,27,29, 28,24,26,27,28,30。 列出频数分布表,并绘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 解:(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2)决定组距为2,所以组数为 (3)决定分点: 2 / 7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最新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最新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三、学习生字,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语渲染,调动情感。 1、齐读课题 师: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七颗钻石》。 2、情感渲染,感受水的重要性。 ⑴师:请孩子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老师带你们穿过时

空遂道来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这一场大旱灾使人类及所有动物、植物受到了极大的灾难,同学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⑵师:此时此刻,大家最需要的是什么?(水) 3、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师:是啊,那个时候,水是多么的珍贵。 《七颗钻石》就是发生在那场大旱灾中的一个既神奇又令人感动的童话故事。 二、紧扣神奇,理清水罐的'变化。 1、师提出第一次读书的要求。 师:文中写小姑娘抱着空木罐去找水,接下来,发生了很多神奇的事情,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80页自由大声地读读课文,把令你觉得很神奇的地方找出来,用把这些句子划出来。 2、生自由大声读、边划、师巡视、指导。 3、反馈: 生想先说哪个句子,师就先指导读哪个句子,并边板书。 ⑴例如:当小姑娘再拿木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银的。 师:水罐变成了银的!(板书银)真神奇!可从你的读中老师感受不到神奇,你能再读读吗? ①一生读→指导后再读→全班读 ⑵指导别的神奇的句子,理清水罐的几次变化。 师:你还找到哪些句子!谁能像我们刚才这样读给大家听。

小学三年级语文《燕子专列》原文及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燕子专列》原文及教学设 计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燕子专列》原文 有一年春天,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用专列送呢? 事情是这样的: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 于是,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听到广播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了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燕子专列》这是一篇人文情景较浓的文章,课文讲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欧洲瑞士气温骤降,风雪不止。这时,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这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将他们送到车站,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 二、设计理念 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以情感为纽带,让学生入情入境,直接触摸文本,直奔重点词句,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地读,感受燕子的遭遇,品味文本蕴含的情感,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动情、移情、抒情,使学生得以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们对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相信他们刚接触到课文的题目肯定充满了疑问和好奇。他们当中或许大部分和贝蒂一样,关心喜爱小动物,因此读着这篇文章时肯定有很多感触。这篇文章就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欣赏、感悟,体会对动物的深深爱意。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冀教版初二下册数学 18.4 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 教案(教学设计)

18.4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 教学目标: 1、如何收集与处理数据,会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与频数分布折线图。 2、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会得出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 3、通过经历调查、统计、研讨等活动,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重点:解频数分布的意义,会得出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分布折线图。 难点:决定组距与组数,数据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引导探索法,讲练结合,探索交流。 学生自学: 1.阅读课本20-21页,完成23页习题 2. 民主讨论: 1.整理数据时,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是什么?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决定组距与组数; (3)决定分点; (4)列频率分布表。 (5)根据上表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样表如下: 频数分布直方图直观地给出了样本中学生身高处于各个组内的人数,由此可估计该年级学生身高的整体分布状况。 个性展示: 1.调查你所在班级的同学的身高,将数据适当分组、列出频数分布表,并绘制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2.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频数分布直方图,从不同的角度清楚、有效地描述数据。请你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请与同学交流。 当堂检测:

某班一次数学测验成绩如下: 64 85 92 54 70 82 62 70 92 79 82 81 68 77 82 80 95 62 70 90 71 71 88 82 87 91 89 86 68 72 84 88 76 88 97 54 67 75 78 要求: (1)将上述数据整理成频数分布表,并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及频数分布折线图;(2)制图后4人小组讨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阶段?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学生自结: 1、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作用是什么? 2、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特点是什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燕子专列教案和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燕子专列教案和板书设计优 秀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燕子专列教案和板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2?课文插图的挂图或投影片。3?搜集有关燕子春来秋去的资料。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激发读书兴趣1?喜欢小燕子吗?能背一背描写燕子的古诗吗?2?板书课题,根据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专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为燕子开专列?……二、自读自悟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分组讨论。三、全班汇报交流1?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朗读。2?指名认读生字,注意“殊”不要读成chū;“骤”不要读成zòu;“濒”不要读成pín。3?交流。(1)课文主要讲了一什么事?(2)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通过交流,学生要对课文内容做到全面把握。可从两方面想:一是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吁人们、燕子专列);二是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3)交流自己的体

会。重点体会人对燕子的关爱。(4)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把人们对燕子的关爱写具体的。①政府的呼吁;②概括地写居民们是怎么做的;③具体写一位小姑娘是怎么做的。四、指导朗读1?人们帮助燕子也好,救助燕子也好,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我们要怎样读才能体会这种爱呢?2?重点指导读好第3、4自然段。 (1)第3段,应读出居民纷纷走出家门,不顾天气恶劣、路途艰难去寻找燕子的意思。(2)第4段,要读出小姑娘贝蒂和父母一起,不怕危险,不怕寒冷寻找燕子的经过。突出险(“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救助燕子多(“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丝毫不想自己(“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3?看图,引导想象,对课文作思维上的补充,丰富课文内容。小贝蒂在哪儿发现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什么?(1)自己练习讲一讲。(2)指名说一说。4?总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们用爱、用情,编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人与动物之间这美好的感情!五、抄写生字1?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2?指导书写。3?学生抄写生字和生词。生词:欧洲瑞士舒适启程特殊骤然跋涉政府踏雪救护载着(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确定抄写内容。)

人教版七颗钻石教案

人教版七颗钻石教案 人教版七颗钻石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 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 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 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 的奇迹,爱心能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 闪烁,普照人间。教学时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 量是本课的重点,同时应引导学生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教学这 篇课文的意图在于,读关于爱心的神奇故事,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 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朗读课文,概括这部作品主要故事情节。 (二)能力目标:学会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了解童话的特点,并尝试运用想象进行再创造.。 (三)情感目标:感受爱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的熏陶。 三、教学重点、难点解析 ①整体把握故事情节,并作分析概括。 ②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③学会运用丰富的想象写作。 四、教学对象

本文是初一下册的一篇童话,对于初一学生而言,童话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文体,阅读时没有文字障碍,可以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 讨论童话的主题。教学时要能调动学生参与并融入课文的气氛中并 为之感动。着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从教改理念贯穿和对学生未 来的关注出发,课堂应把问题留给学生,通过环节来培养学生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以及想象、联想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媒体 教学前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特征设计制作适用面较广、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的课件并在教学中加以使用。用优美的旋 律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故事中。借助媒体介绍作者, 展示故事中感人的画面,努力使整堂课做到音诗画的完美结合,努 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主题,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伴着《爱的奉献》教师范读一首诗谜:用世界上最轻最轻的声音,/轻轻地呼唤你的名字每夜每夜./写你的名字./画你的名字./如日,如星,你的名字./如灯,如钻石,你的名字./刻你的名字在不凋的 生命树上./让它随着树不断地成长壮大….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你的名字”应该叫什么?由此引 出本文,托尔斯泰用童话的形式对爱作了深刻的诠释。配乐诗朗诵,设置了一个非常好的意境,学生在这种情境之下会讲出“你的名字”是指“母爱”、“友情”、“爱心”等一些永恒的话题。爱已经在 学生的心里击起第一层涟漪。这样也就能非常自然地过渡到本文的 学习。 (二)合作探究获取知识 1.介绍作者 借助媒体,播放影片,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并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作适当的补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