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殊师利

文殊师利

文殊师利
文殊师利

文殊师利,导师何故、眉间白毫,大光普照。雨曼陀罗、曼殊沙华,栴檀香风,悦可众心。以是因缘,地皆严净,而此世界、六种震动。时四部众、咸皆欢喜,身意快然,得未曾有。眉间光明,照于东方,万八千土,皆如金色,从阿鼻狱、上至有顶。诸世界中,六道众生,生死所趋、善恶业缘、受报好丑,于此悉见。又睹诸佛、圣主师子、演说经典,微妙第一。其声清净,出柔软音,教诸菩萨、无数亿万,梵音深妙,令人乐闻。各于世界,讲说正法、种种因缘。以无量喻,照明佛法,开悟众生。若人遭苦,厌老病死,为说涅槃,尽诸苦际。若人有福,曾供养佛,志求胜法,为说缘觉。若有佛子、修种种行,求无上慧,为说净道。文殊师利,我住于此,见闻若斯,及千亿事,如是众多,今当略说。我见彼土,恒沙菩萨,种种因缘、而求佛道。或有行施,金银珊瑚、真珠摩尼、砗磲玛瑙、金刚诸珍,奴婢车乘、宝饰辇舆,欢喜布施。回向佛道,愿得是乘,三界第一,诸佛所叹。或有菩萨,驷马宝车、栏楯华盖、轩饰布施。复见菩萨,身肉手足、及妻子施,求无上道。又见菩萨,头目身体、欣乐施与,求佛智慧。文殊师利,我见诸王,往诣佛所、问无上道,便舍乐土、宫殿臣妾,剃除须发、而被法服。或见菩萨,而作比丘,独处闲静,乐诵经典。又见菩萨,勇猛精进,入于深山,思惟佛道。又见离欲,常处空闲,深修禅定,得五神通。又见菩萨,安禅合掌,以千万偈、赞诸法王。复见菩萨,智深志固,能问诸佛,闻悉受持。又见佛子,定慧具足,以无量喻、为众讲法,欣乐说法、化诸菩萨,破魔兵众、而击法鼓。又见菩萨,寂然宴默,天龙恭敬,不以为喜。又见菩萨,处林放光,济地狱苦,令入佛道。又见佛子,未尝睡眠,经行林中,勤求佛道。又见具戒,威仪无缺,净如宝珠,以求佛道。又见佛子,住忍辱力,增上慢人,恶骂捶打,皆悉能忍,以求佛道。又见菩萨,离诸戏笑、及痴眷属,亲近智者,一心除乱,摄念山林、亿千万岁,以求佛道。或见菩萨,肴膳饮食、百种汤药、施佛及僧。名衣上服、价值千万,或无价衣,施佛及僧。千万亿种、栴檀宝舍、众妙卧具、施佛及僧。清净园林、华果茂盛、流泉浴池、施佛及僧。

如是等施,种果微妙,欢喜无厌,求无上道。或有菩萨,说寂灭法,种种教诏,无数众生。或见菩萨,观诸法性、无有二相,犹如虚空。又见佛子,心无所著,以此妙慧、求无上道。文殊师利,又有菩萨,佛灭度后,供养舍利。又见佛子,造诸塔庙、无数恒沙,严饰国界,宝塔高妙、五千由旬,纵广正等、二千由旬。一一塔庙,各千幢幡,珠交露幔,宝铃和鸣。诸天龙神、人及非人,香华伎乐,常以供养。文殊师利,诸佛子等,为供舍利,严饰塔庙,国界自然,殊特妙好,如天树王,其华开敷,佛放一光。我及众会,见此国界,种种殊妙,诸佛神力、智慧稀有,放一净光,照无量国。我等见此,得未曾有。佛子文殊,愿决众疑,四众欣仰、瞻仁及我,世尊何故,放斯光明。佛子时答,决疑令喜,何所饶益、演斯光明。佛坐道场、所得妙法,为欲说此,为当授记,示诸佛土众宝严净、及见诸佛。此非小缘,文殊当知。四众龙神,瞻察仁者、为说何等。

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及风俗习惯

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及风俗习惯 中国的传统节日自汉以后基本定型,有一定增减,民国以后,由于正式西化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民间仍然坚持其中一些政府未法定的少数。直至文革,政府更削减了宣传除春节以外的传统节日,即使对于春节,也被宣传成“过革命化的春节”。改革开放以后,民间开始庆祝一些传统节日,报刊上也相应作了些介绍宣传。目前,包括法定假日以外,民间庆祝的传统节日大约占传统节日的三分之一。 传统节日里包含了许多民俗文化和传统人文观念,以及宗教因素,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有一定的意义,下面罗列主要传统节日,以饷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朋友。 一。正月拜年 正月,又称元旦,或称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个月起始的一天。《春秋传》上将正月叫做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因此,正月是从自有历法以后,上古就有的节日。 正月有很多习俗,如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项风俗至今还保持,饮椒酒,就是用花椒花做成的酒,或者柏酒。但一些具体活动现已废弃,包括汉晋时期,如周处在《风土记》里所说:“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政府在正月要举行大朝会,皇帝和百官要举行大型团拜活动,并宴请各国使节,特别重视对辽、高丽使团的赐宴待遇。此项活动保留至今。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法定保留的传统节日仅有正月,但改名为“春节”,并将元旦放在西历一月一日,唯政府和民间都更重视春节,人民共和国政府法定春节放假四日,但目前许多私人企业都不同程度将春节做了适当延长,有的甚至包括周末算在内,延长至元月十五。 二。立春祭农 立春在元月一日至元月十五之间,这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按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祭农本在四月间开展,汉文帝改到二月,而在晋时,再改到立春。立春这天,官员要亲自穿戴庆祝,坐小春牛表示支持和重视开春后的农事,民间也相应有庆祝活动,这个节日其实才是真正的迎春。西晋傅咸《燕赋》说:“四时代至,敬逆其始。彼应运于东方,乃设燕以迎至。〔羽军〕轻翼之歧歧,若将飞而未起。何夫人之功巧,式仪形之有似。御青书以赞时,著宜春之嘉祉。” 今天很少有人知道立春是个传统节日。 三。元宵灯火 元宵在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最热闹的一天,因为过了这一天,绝大部分人们都要上班了。元宵活动盛大在有灯会和烟火活动。舞龙舞狮,社戏杂耍,从白天起就开始进行,直至深夜。为了保持与民同乐的姿态,这天金吾不禁,金吾就是执金吾,就是守卫皇宫的近卫兵,金吾不禁指在皇宫门前金水桥一带不禁止普通老百姓参观游玩。焰火就设在金水桥附近施放,以便于皇帝和嫔妃在皇城门楼上欣赏。旧时烟火都是由扎在烟火架上的各种爆竹礼花逐次燃烧造成的效果,我小时候看过,比西式烟火更精彩绚丽,但危险性大。唐苏味道诗“火树银花合,金桥铁索开,暗尘随马去,流萤逐人来。”生动地总结了元夕的景象。 元夕到来,许多禁锢在深闺里的青年妇女,官宦家眷都被破例允许出来观灯,这就为青年男女的接触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演出了许多爱怨的爱情故事,在明代白话小说里多所描述。北宋欧阳修词《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画,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

中国传统节日简介

中国的传统节日自汉以后基本定型,有一定增减,民国以后,由于正式西化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民间仍然坚持其中一些政府未法定的少数。直至文革,政府更削减了宣传除春节以外的传统节日,即使对于春节,也被宣传成“过革命化的春节”。改革开放以后, 民间开始庆祝一些传统节日,报刊上也相应作了些介绍宣传。目前,包括法定假日以外,民间庆祝的传统节日大约占传统节日的三分之一。 传统节日里包含了许多民俗文化和传统人文观念,以及宗教因素,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有一定的意义,下面罗列主要传统节日,以饷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朋友。 一。正月拜年 正月,又称元旦,或称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个月起始的一天。《春秋传》上将正月叫做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因此,正月是从自有历法以后,上古就有的节日。 正月有很多习俗,如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项风俗至今还保持,饮椒酒,就是用花椒花做成的酒,或者柏酒。但一些具体活动现已废弃,包括汉晋时期,如周处在《风土记》里所说:“正旦, 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政府在正月 要举行大朝会,皇帝和百官要举行大型团拜活动,并宴请各国使节,特别重视对辽、高丽使团的赐宴待遇。此项活动保留至今。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法定保留的传统节日仅有正月,但改名为“春节”,并将元旦放在西历一月一日,唯政府和民间都更重视春 节,人民共和国政府法定春节放假四日,但目前许多私人企业都不同程度将春节做了适当延长,有的甚至包括周末算在内,延长至元月十五。 二。立春祭农 立春在元月一日至元月十五之间,这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按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祭农本在四月间开展,汉文帝改到二月,而在晋时,再改到立春。立春这天,官员要亲自穿戴庆祝,坐小春牛表示支持和重视开春后的农事,民间也相应有庆祝活动,这个节日

民俗活动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民俗活动 一、正月拜年 正月,又称元旦,或称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个月起始的一天。《春秋传》上将正月叫做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因此,正月是从自有历法以后,上古就有 的节日。正月有很多习俗,如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项风俗至今还保持,饮椒酒,就是用花椒花做成的酒,或者柏酒。但一些具体活动现已废弃,包括汉晋时期,如周处在《风土记》里所说:“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政府在正月 要举行大朝会,皇帝和百官要举行大型团拜活动,并宴请各国使节,特别重视对辽、高丽使团的赐宴待遇。此项活动保留至今。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法定保留的传统节日仅有正月,但改名为“春节”,并将元旦放在西历一月一日,唯政府和民间都更重视春节,人民共和国政府法定春节放假四日,但目前许多私人企业都不 同程度将春节做了适当延长,有的甚至包括周末算在内,延长至元 月十五。 二、立春祭农 立春在元月一日至元月十五之间,这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祭农本在四月间开展,汉文帝改到二月,而在晋时,再改到立春。立春这天,官员要亲自穿戴庆祝,坐小春牛

表示支持和重视开春后的农事,民间也相应有庆祝活动,这个节日 其实才是真正的迎春。西晋傅咸《燕赋》说:“四时代至,敬逆其始。彼应运于东方,乃设燕以迎至。〔羽军〕轻翼之歧歧,若将飞 而未起。何夫人之功巧,式仪形之有似。御青书以赞时,著宜春之 嘉祉。”今天很少有人知道立春是个传统节日。 三、元宵灯火 元宵在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最热闹的一天,因为过了这一天,绝大部分人们都要上班了。元宵活动盛大在有灯会和烟火活动。舞 龙舞狮,社戏杂耍,从白天起就开始进行,直至深夜。为了保持与 民同乐的姿态,这天金吾不禁,金吾就是执金吾,就是守卫皇宫的 近卫兵,金吾不禁指在皇宫门前金水桥一带不禁止普通老百姓参观 游玩。焰火就设在金水桥附近施放,以便于皇帝和嫔妃在皇城门楼 上欣赏。旧时烟火都是由扎在烟火架上的各种爆竹礼花逐次燃烧造 成的效果,我小时候看过,比西式烟火更精彩绚丽,但危险性大。 唐苏味道诗“火树银花合,金桥铁索开,暗尘随马去,流萤逐人来。”生动地总结了元夕的景象。 元夕到来,许多禁锢在深闺里的青年妇女,官宦家眷都被破例允许出来观灯,这就为青年男女的接触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演出了许多爱怨的爱情故事,在明代白话小说里多所描述。北宋欧阳修词《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画,月上柳梢头,人约 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写出了元夕邂逅,相思一年而伊人不见,此情何以堪。辛弃疾词“

“鬼子母”崇拜文化及其艺术形象变迁6页

“鬼子母”崇拜文化及其艺术形象变迁“鬼子母”又名诃利帝母(鬼子母的梵名Hariti的音译),亦作欢喜母、爱子母,是佛教经卷中记载的护法神之一。二十诸天源于印度神话,“鬼子母”位列“二十诸天”中的第十五天,他们都受到佛祖的教化,皈依佛法,并以护持佛法、保护众生为天职。关于“鬼子母”皈依佛教的故事,佛经中有相当多的记载,其中著名的包括《佛说鬼子母经》、《大药叉女欢喜母并爱子成就法》、《杂宝藏经》、《诃利帝母真言经》、《毗奈耶杂事》等。据佛典所记,“鬼子母”以其为五百鬼子之母,故称“鬼子母”。她本是药叉神将婆乞多之女,嫁恶神老鬼王般若迦为妻。因前生发愿,食尽王舍城所有小儿,故专门窃食他人幼儿,但对自己的孩子却十分爱怜。佛陀为了训诫她,将其最疼爱的幼子宾伽罗藏起,“鬼子母”因而惊悲狂乱。佛于是说:“汝有子五百,今仅取汝一子,汝已悲痛若是,然汝食他人之子,其父母之悲又将如何恸乎!…‘鬼子母”闻言果然顿悟前非,悔过自新,皈依佛教,一变而为守护幼儿的慈悲女神。 “鬼子母”作为起源于印度的宗教神祗,其影响随着佛教在亚洲各国的传播而风行一时,在我国历史上,特别是宋代以前,对“鬼子母”的崇拜与民间求子心理相结合,体现为生育女神、送子女神的功能。从宋代开始,随着观音崇拜在国内的广泛传播,“鬼子母”作为民间生育女神的地位逐渐被“送子观音”所取代,但是,与此同时,以“鬼子母揭钵图”为题材的卷轴绘画开始作为一个母题盛行起来,有许多职业画家热衷于创作此题材,并有部分作品流传至今。 1.中国古代很重子嗣兴旺,因此很早就有自己的送子之神和生育之

神。道教送子之神为碧霞元君,系东岳大帝之女。早在“鬼子母”信仰进入我国内地之前,中国民间传统宗教中就已经有“九子母神”之说。《楚辞?天问》有“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之句。中国的“九子母”当然不是佛教的鬼子母。但“九子母”与“鬼子母”名字相近,且都是生育安产之神,在外形塑造上又十分相似,所以随着佛教的兴盛,自唐前期开始,逐渐将“鬼子母”与“九子母”混同,遂成为一体。宋代以后,关于“鬼子母”的崇拜依然盛行,但已逐渐汉化,不仅体现在艺术形象上,也表现在以“鬼子母”揭钵图为母题的绘画题材的盛行上。 中国人对“鬼子母”的感情可以说是矛盾的,一方面为求子嗣而崇拜之,另一方面又因为其偷人子的恶习而恶之。宋初仍称“鬼子母”为“魔母”。正因为“鬼子母”信仰的盛行,且其形象并不为世人绝对认可,佛教中送子观音才应运而生。在北宋晚期,这种怀抱婴儿的诃利帝母形象,才与送子观音产生某种融合,演变成送子娘娘、送子观音、胎神、床神之说。南宋时期已有白衣观音送子的故事,但仍是以救苦救难的形象出现。后来对朝鲜和日本的民间宗教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日本文化中,“鬼子母”又被称做“子安观音”或“子安神”,是日本人为保佑怀孕顺产而供奉的儿童守护神。由“九子母”、“鬼子母”的融合到送子观音的演化形成,既反映了外来宗教与本土信仰的融合,也是佛教在亚洲各地世俗化发展的结果。 民风习俗首先起源于人们满足生存需要――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心理的活动,它最初是人们适应自然环境,获取精神食粮的文化传承模式。正是这些民风习俗长期在社会生活中支配着人们的生活模式,决定着他们

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及风俗习惯 节日表

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及风俗习惯 中国的传统节日自汉以后基本定型,有一定增减,民国以后,由于正式西化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民间仍然坚持其中一些政府未法定的少数。直至文革,政府更削减了宣传除春节以外的传统节日,即使对于春节,也被宣传成“过革命化的春节”。改革开放以后,民间开始庆祝一些传统节日,报刊上也相应作了些介绍宣传。目前,包括法定假日以外,民间庆祝的传统节日大约占传统节日的三分之一。 传统节日里包含了许多民俗文化和传统人文观念,以及宗教因素,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有一定的意义,下面罗列主要传统节日,以饷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朋友。 一:正月拜年 相传“元旦”一词来自我国最早的皇帝之一——颛顼,他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后来有的朝代对元旦的日期有所变更,但原则上还是以每年的第一天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但商代以12月初一为元旦,而周代又以11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以10月初一为元旦。直到西汉武帝时,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等人重新制定历法,并规定每年正月初一为元旦,从此历代不改。正月,又称元旦,或称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个月起始的一天。《春秋传》上将正月叫做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因此,正月是从自有历法以后,上古就有的节日。 正月有很多习俗,如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项风俗至今还保持,饮椒酒,就是用花椒花做成的酒,或者柏酒。但一些具体活动现已废弃,包括汉晋时期,如周处在《风土记》里所说:“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政府在正月要举行大朝会,皇帝和百官要举行大型团拜活动,并宴请各国使节,特别重视对辽、高丽使团的赐宴待遇。此项活动保留至今。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法定保留的传统节日仅有正月,但改名为“春节”,并将元旦放在西历一月一日,唯政府和民间都更重视春节,人民共和国政府法定春节放假四日,但目前许多私人企业都不同程度将春节做了适当延长,有的甚至包括周末算在内,延长至元月十五。 二:立春祭农 立春在元月一日至元月十五之间,这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按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祭农本在四月间开展,汉文帝改到二月,而在晋时,再改到立春。立春这天,官员要亲自穿戴庆祝,坐小春牛表示支持和重视开春后的农事,民间也相应有庆祝活动,这个节日其实才是真正的迎春。西晋傅咸《燕赋》说:“四时代至,敬逆其始。彼应运于东方,乃设燕以迎至。〔羽军〕轻翼之歧歧,若将飞而未起。何夫人之功巧,式仪形之有似。御青书以赞时,著宜春之嘉祉。”今天很少有人知道立春是个传统节日。 三:元宵灯火 元宵在正月十五日,又称元夕节、上元节、灯节。是一年一度最热闹的一天,因为过了这一天,绝大部分人们都要上班了。元宵活动盛大在有灯会和烟火活动。舞龙舞狮,社戏杂耍,从白天起就开始进行,直至深夜。为了保持与民同乐的姿态,这天金吾不禁,金吾就是执金吾,就是守卫皇宫的近卫兵,金吾不禁指在皇宫门前金水桥一带不禁止普通老百姓参观游玩。焰火就设在金水桥附近施放,以便于皇帝和嫔妃在皇城门楼上欣赏。旧时烟火都是由扎在烟火架上的各种爆竹礼花逐次燃烧造成的效果,我小时候看过,比西式烟火更精彩绚丽,但危险性大。唐苏味道诗“火树银花合,金桥铁索开,暗尘随马去,流萤逐人来。”生动地总结了元夕的景象。 元夕到来,许多禁锢在深闺里的青年妇女,官宦家眷都被破例允许出来观灯,这就为青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