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草鱼鱼种养殖中的免疫研究进展

草鱼鱼种养殖中的免疫研究进展

草鱼鱼种养殖中的免疫研究进展
草鱼鱼种养殖中的免疫研究进展

草鱼鱼种养殖中的免疫研究进展

摘要通过对草鱼养殖研究典型试验和报道进行分析,用当代免疫理论和试验成果证明草鱼鱼种养殖中应引起重视的免疫措施和方法,分析了免疫途径、投饵、密度、拉网锻炼等措施对免疫力的影响,介绍了提高草鱼鱼种免疫力的新途径。

AbstractThrough analyzing the grass carp aquaculture research typical test and report,with contemporary immune theory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it′s proved that the measures and methods in the grass carp fish breeding should be pay attention,effects of the immunization route,bait casting,density,net exercise and other measures on immunity were analyzed,and new ways to increase the grass carp fish immunity were introduced.

Key wordsgrass carp;fish breeding;immune research;breeding density;feed feeding amount;measures

免疫是草鱼鱼种养殖中控制疾病的基础。为此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到了许多研究成果。用现有的免疫研究成果对这些试验方法、过程和结果进行再分析,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并得到一些新的认识,可以为探索更好、更有效的鱼病防治办法提供参考。

1草鱼鱼种的免疫研究进展

1.1免疫方法的研究

何福林对草鱼的免疫方法进行了研究,从其得出的草鱼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4组免疫结果来看,注射效果最好,对出血病的保护率为77.%~92.3%,烂鳃病为25.0%~90.0%,肠炎病为16.7%~63.3%,赤皮病为19.3%~57.7%。口服对出血病的保护率为40.8%~63.0%,对其他3种病的保护率均在20.2%以下,对赤皮病几乎没有作用。浸泡免疫效果最差,对出血病保护率为18.9%~33.3%,对肠炎完全没有效果,对烂鳃病和赤皮病的效果也在40%以下。从免疫结果来看,显然,注射疫苗能够有效的激活鱼类的免疫系统,因此效果好。而对于草鱼鱼种养殖来说更关心的是浸泡免疫和口服免疫的效果[1-3]。

由于消化道酸碱度和多种酶类对疫苗有较大的破坏作用,通过口服免疫的鱼体,其头肾、血液和肠中都检测出抗体分泌细胞,但鳃中却没有检测出,并且在血清中出现特异性抗体,而在皮肤黏液中却未出现。这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口服免疫效果不好,并且对赤皮病几乎没有作用。

应用颗粒剂抗原进行浸泡免疫时,1 d后经检测发现抗原物质大部分仍存在于皮肤与鳃中,仅有少部分抗原物质运转到了头肾和脾脏。肾和脾是鱼类重要的

草鱼常见病害有哪些

草鱼常见病害有哪些 在实际生产中,作物生理性病害和传染性病害常易混淆,一旦误诊,可能延误最佳防治时间,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或者滥用农药,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对人畜带来残毒为害,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准确、及时的诊断鉴定,是搞好植物病害防治工作的前提和保障,那植物病害的种类有哪些呢?植物病害的种类很多,根据病原的种类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非侵染性病害包括由非生物引起,例如营养元素的缺乏,水分的不足或过量,低温的冻害和高温的灼病,肥料、农药使用不合理,或废水、废气造成的药害、毒害等;另一类是侵染性病害,包括由生物引起,有传染性,病原体多种,如真菌、细菌、病毒、线虫或寄生性种子植物等,病症:由呼肠孤病毒引起。体侧肌肉、鳍基部、口腔、鳃盖和肠道、眼睛充血。剥开皮肤,轻者肌肉呈点状充血,鳃丝失血苍白。 二、肠炎病。病症:由点状产气单胞杆菌引起的细菌性传染病。病鱼腹部膨大,替色变黑,特别是头部显得更黑,有很多体腔液,肠壁充血,呈红褐色。肠内没有食物,只有许多淡黄色的黏液,病鱼不吃食,如不及时治疗,病鱼会很快死去,是草鱼的主要鱼病之一。 三、水霉病。病症:由真菌水霉科中的许多种类寄生引起的疾

病。此病又称肤霉病、白毛病。病鱼最初感染水霉菌时,肉眼看不出什么病症,当肉眼看到时菌丝已向外生长,成灰白色棉絮状,病鱼焦躁不安,常出与其他固体磨擦的现象,以后患处肌肉腐烂,最终死亡。 四、烂鳃病。病症:有鱼害黏球菌引起的鱼病。病鱼鳃丝腐烂带有污泥,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的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主要危害当年草鱼,每年的7-9月为流行盛期。1-2龄鱼的发病期多在4-5月。 五、赤皮病。病症:由荧光极毛杆菌引起,此病是草鱼鱼种和成鱼阶段的主要鱼病之一。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出现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明显,鳍的基部充血,鳍的末端腐烂似一把破扇,有时病鱼的肠道也充血。 六、白头白尾病。病症:有一种黏球菌引起。病鱼自吻端至眼前的头部前端呈乳白色。唇似肿胀,嘴张闭不灵活,因而造成呼吸困难,口圈周围的皮肤腐烂,稍有絮状物黏附其上。病鱼体瘦发黑,反应迟钝,常停留在下风处近岸边,不久死亡。草鱼的鱼苗和夏花鱼种均能发病,是常见的严重鱼病。

科学养殖草鱼的五个关键技术要点

1、选择适口性饲料 草鱼的饲料要选用正规大型厂家及公司的产品,以保证质量的稳定性。目前饲料有颗粒料、膨化饲料、粉料,但最好要选择膨化料,其次为颗粒料。然后根据水体中草鱼规格选用好颗粒饲料的粒径,使草鱼吞食适口。一般规格为50~100克的鱼应选用饲料粒径为 2.5毫米,200~400克的鱼应选用饲料粒径为 3.5~5毫米,500克以上的鱼应选用饲料粒径在 5.5毫米以上。如果选择不当,过大过小粒径的饲料都会影响鱼类吞食效果,降低饲料利用率。 2、选择投喂量 要根据温度、溶氧、水质等因素,选择每天饲料投喂量。一般应选择晴天太阳出来2小时后,溶氧达到一定时开始投喂,效果较好,持续阴雨天、鱼类浮头天气尽量少喂或不喂。 具体投喂量是: 水温在18℃~20℃时,每天投喂量约占吃食鱼总重量的1%~ 1.5%。水温在22℃~26℃,每天投喂量约占吃食鱼总重量的2%~3%。水温在26℃~32℃时,每天投喂量约占吃食鱼总重量的3%~5%。水温在32℃以上时,每天投喂量约占吃食鱼总重量2%~ 2.5%。 3、做到“xx三看” 即定时、定位、定量、定质,看天气、看水质、看鱼情。一般要求配置投饵机投喂,使养殖成鱼规格整齐一致。驯化鱼摄食时一定要使鱼类上浮水面抢

食,否则不能进行饲料投喂。一般一台投饵机最大投喂鱼体重量约5000公斤。投饵机设置在水体水深2~4米范围。 4、搭配青饲料 在投喂配合饲料的同时,可搭配投喂青饲料。青饲料有利于增强鱼类体质,降低养殖成本。青饲料以黑麦草、墨西哥玉米、高丹草为佳。投喂青料每天1次,以喂完配合饲料后2小时为好,或者晚上进行投喂。 5、定期检查食场 要通过察看水底有无剩余饲料,观察草鱼的生长情况,以便及时调整饲料喂养的重量和质量。

草鱼的养殖管理技术大全

草鱼的养殖管理技术大全 1.环境与池塘消毒草鱼最容易生病,养殖无公害草鱼应有专门的养殖基地,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基地周围无污染源。养殖基地应具备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进排水畅通,鱼塘之间互不相通,交通运鱼方便,饲料资源丰富,生态环境条件良好。 2.优质鱼种的放养要想养好草鱼,必须选用健康活泼的优质鱼种,自繁自育的鱼种的亲本应来源于有资质的国家认定的原料场,苗种经无公害培育而成,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具备品种优良性状,条件具备的最好自繁自育为好,如从外地引进鱼种须经检疫合格方能引入。鱼种放入前须经消毒处理,可选用二氧化氯每5-10分钟20 -40毫克/升、食盐每5-20分钟用1%-3%、每15-30分钟用8毫克/升,高锰酸钾每15-30分钟10-20毫克/升等药物浸泡消毒。放养比例按80∶20放养模式投放鱼种,即主养草鱼占80%,配养鱼(鲢、鳙、鲤、鲫等)占20%。 3.科学投饵草鱼在自然水域主要取食水草,在池塘无公害养殖中,适宜采用配合科学配比的颗粒饲料,减少残饵对水质的污染,充分提高饵料利用率。生产草鱼颗粒饲料,应加入一定量的草鱼粉,既可降低饵料成本,又能满足草鱼对纤维素等特殊营养的需求,促进草鱼生长。搭配投喂的水旱草、应柔嫩、新鲜、适口。饼粕类及其他类饵料,要无霉变、无污染、无毒性,并经粉碎、浸泡、煮熟等方式处理后,制成草鱼便于取食、易于消化的饵料。投喂饵料要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投饵原则,还要通过观察天气、水体情况及鱼的吃食量确定合理的投喂量。

4.合理投喂渔药渔药是用于预防和治疗水产动植物病虫害的物质,如果使用不当,极易在鱼体内残留,造成鱼的质量不合格,因此要目前最好的壮阳药慎重使用。渔药一般包括杀菌剂、灭虫剂、水质改良剂等,目前一些传统渔药已被禁用,如氯霉素、呋喃唑酮、五氯酚钠、孔雀石绿、磺胺噻唑、泰乐菌素、喹乙醇、磺胺脒、杀虫脒等32种渔药,不能在水产养殖中使用,在选用渔药时应特别注意。在农业部颁布的行业标准中列出了宜用渔药26种,如二溴海因、优氯净、漂白粉、氯化钙、强氯精,并规定了用途及用法,休药期和注意事项,在使用时可参考。 一是多投喂鲜嫩草料。鲜嫩草料营养丰富、纤维素少、易被消化,草鱼摄食鲜嫩草料,长得快、少生病,能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草料的种类,应是平行脉的长叶青嫩草,不宜投喂网状脉的团叶草料。以投喂种的黑麦草、苏丹草等牧草和采集的野生长叶嫩草为好。平时,要对草鱼吃草情况进行观察,草鱼喜食的草类应多投喂,反之应不喂或尽量少喂。 二是减少水生水草的投喂。据水产养殖专家介绍,草鱼吃15公斤陆生水草就可以长1公斤肉,而吃60~80公斤水生水草才能长1公斤肉。因此,在陆生水草来源不足的情况下,可少喂或不喂水生水草。 三是按鱼类口径大小不同投喂的草料。草鱼在幼鱼阶段口径小,不能投喂粗大、坚硬的草料,宜投喂莎莎草、小浮萍等草料,或将鲜嫩的长叶草铡碎后投喂。以后,随着鱼龄增大,口径逐渐增大,便可过渡到投喂鲜嫩草料。 四是投喂方法要得当。对草鱼喂草,每天要定时、足量、均匀投喂,力求将草料撒开,让鱼吃饱、吃好、吃匀,以提高养殖效果。要

自身免疫调节因子促进THP-1细胞的自噬性凋亡探究

自身免疫调节因子促进THP-1细胞的自噬性凋亡探究 发表时间:2016-01-21T15:05:27.36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作者:蒋红1,2 杨明辉1,2,3 张梦云2 赵明才1,2, [导读]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探讨分析自身免疫调节因子对于THP-1细胞发生自噬性凋亡产生的影响以及相关价值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1.风湿免疫研究所,2.医学研究中心,3.检验科;四川南充 637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自身免疫调节因子对于THP-1细胞发生自噬性凋亡产生的影响以及相关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PI染色法以及AnnexinⅤ-FITC染色法对细胞凋亡率进行检测。结果:经过染色处理以后,其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空载体转染细胞与阴性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是(5.02±0.42)%与(3.86±0.46)%;质粒转染的细胞凋亡率是(10.01±0.69)%,同空载体转染在组与阴性对照组进行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载体转染在组与阴性对照组进行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身免疫调节因子可以通过上调THP-1细胞的自噬而使其更迅速的凋亡。 关键词:自身免疫调节因子;THP-1细胞;自噬性;细胞凋亡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effects of autoimmune regulators on autophagic apoptosis of THP-1 cells and the value relating to it.Methods:the cell apoptosis rate was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PI staining and Annexin staining of -FITC v.Results:after staining,the flow cytometry test showed that the apoptosis rates of empty vector transfected cells and negative control group are respectively(5.02 + 0.42)% and(3.86 + 0.46)%;the apoptosis rate of plasmid transfected cells is(10.01 + 0.69)%,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the negative control group and empty vector transfected group,(P < 0.05).There i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empty vector transfected group and the negative control group(P > 0.05).Conclusion:autoimmune regulators can upregulate autophagy of THP-1 cells,and therefore make the apoptosis of THP-1 cells progress more rapidly. [keyword]autoimmune regulator;THP-1 cells;autophagy;apoptosis 自身免疫调节因子(autoimmune regulator,AIRE)作为转录调节因子,若基因突变则可以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外胚层发育不良综合征与自身免疫性多腺体念珠菌病等[1]。因为自身免疫调节因子能够对外周组织抗原对于胸腔的异位表达进行调节,并对胸腺细胞的相关阴性选择进行调节[2]。所以,很多研究都把重点放在了自身免疫调节因子对于中枢免疫耐受的相关诱导的研究中[3]。相关研究显示,自身免疫调节因子作为前凋亡因子,其对于构建胸腺内自我耐受以及胸腺髓质上皮细胞的成长的微环境具备着至关重要的意义[4]。本研究中主要探讨分析了自身免疫调节因子对于THP-1细胞发生自噬性凋亡产生的影响以及相关价值,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主要涉及的研究材料主要有:含人全长的自身免疫调节因子的真核表达载体质粒pEGFP-AIRE;空表达载体pEGFP-C3购自BD公司;蛋白定量试剂盒和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均购自上海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购自南京凯基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兔抗人多克隆抗体以及蛋白提取试剂和羊抗兔均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蛋白酶抑制混合剂购自上海杰美基因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转染试剂以及低血清培养液购自HyClone 公司。主要仪器设备:超净工作台[HFSafe 1200,CO.,Ltd.(Hong kong)]、CO2培养箱(Heal ForceHF90)低温离心机(UNIVERSAC16R,USA)、倒置显微镜(OLYMPUS IX71)、流式细胞仪(FACScalibur,BD)等。 1.3 方法 把已经转染的THP-1细胞经2000rpm的速率离心5分钟,采用PBS对细胞进行洗涤两次以后,将细胞密度调整为1×105/mL,并对细胞沉淀进行收集。根据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上面的说明,将500μL结合缓冲液加入到沉淀内对细胞进行重悬处理。再依次将5μL碘化丙啶与5μL AnnexinⅤ加入到细胞悬液中,确保其均匀混合;在室温避光下反应15分钟。等到反应结束以后,采用上流式细胞仪对细胞凋亡情况进行检测。选择没有进行转染的细胞当作阴性对照。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统计学SPSS17.0对实施处理与统计,采取卡方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若P<0.05则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染色处理以后,对过表达自身免疫调节因子对于THP-1细胞自噬凋亡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其中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空载体转染细胞与阴性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是(5.02±0.42)%与(3.86±0.46)%;质粒转染的细胞凋亡率是(10.01±0.69)%,同空载体转染在组与阴性对照组进行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载体转染在组与阴性对照组进行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临床中,单核细胞是一种树突状细胞与巨噬细胞的前体来源细胞,其对于免疫调节与天然免疫具备着至关重要的意义[5]。单核细胞作为抗原提呈细胞与职业吞噬细胞,其适时适量的凋亡对于炎症反应的控制等具备着非常积极的效应,能够防止发生持续性的炎症反应,避免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6]。因为自身免疫调节因子能够对外周组织抗原对于胸腔的异位表达进行调节,并对胸腺细胞的相关阴性选择进行调节[7]。其中,源自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自身免疫调节因子对于中枢免疫耐受的角色已经逐步的得到论证,但是自身免疫调节因子对于外周免疫耐受具备的作用还不是很明确,而利用调节单核细胞的自噬凋亡防止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一项非常关键的作用[8]。相关研究显示,自身免疫调节因子作为前凋亡因子,其对于构建胸腺内自我耐受以及胸腺髓质上皮细胞的成长的微环境具备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染色处理以后,其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空载体转染细胞与阴性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是 (5.02±0.42)%与(3.86±0.46)%;质粒转染的细胞凋亡率是(10.01±0.69)%,同空载体转染在组与阴性对照组进行对比,差异具备统

理论免疫学研究进展

理论免疫学研究进展 (辽宁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辽宁沈阳,110032) 【摘要】理论免疫学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和解决免疫学问题,以及对免疫学相关的数学方法进行理论研究的一门科学。随着高通量方法和基因组数据的出现,理论免疫学从受体交联和免疫原理、jerne的相互作用网络和自我选择等经典建模方法开始向信息学、空间扩展模型、免疫遗传学和免疫信息学、进化免疫学、分子生物信息学和表遗传学、高通量研究方法和免疫组学等方面转变。 【关键词】免疫学, 理论;数学模型;生物数学 advances of theoretical immunology jin yan (basic medical college, liaoning universt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aoning shenyang, 110032,)【abstracts】theoretical immunology is to develop mathematical methods that help to investigate the immunological problems, and to study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n immunology. with the advent of high-throughput methods and genomic data, immunological modeling of theoretical immunology shifted from receptor cross linking, jerne interaction networks and self-non self selection, toward the informatics, spatially extended models, immunogenetics and immunoinformatics, evolutionary immunology, innate immunity

黏膜免疫系统研究进展

黏膜免疫系统研究进展 摘要黏膜免疫系统(Mucosal immune system,MIS)是指广泛分布于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生殖道粘膜下及一些外分泌腺体(唾液腺、泪腺、乳腺)处的淋巴组织,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主要场所。该系统在体内覆盖范围很广.是机体整个免疫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又是具有独特结构和功能的独立免疫体系,它在抵抗感染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黏膜表面与外界抗原(比如食物、共生菌、有害病原体等)直接接触,是机体抵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1]。本文简述了黏膜免疫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就黏膜免疫的体液、细胞调节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字黏膜免疫系统黏膜免疫调节体液调节细胞调节 前言 自20世纪60年代黏膜免疫概念产生以来,黏膜免疫系统作为机体相对独立的免疫系统,就一直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动物机体黏膜组织是机体与外部环境进行交流的场所。肠黏膜与肠腔内大量细菌及毒素广泛接触,是机体最重要的屏障,也是机体受威胁最大的部位,机体95%以上的感染发生于黏膜或从黏膜入侵。为了预防局部黏膜疾病的发生,黏膜组织形成了严密的防御体系——黏膜免疫系统,构成动物有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免疫屏障。通过黏膜免疫后,黏膜局部的抗体比血清抗体出现的早,效价高,且维持的时间长。黏膜免疫系统(Mucosal immune system,MIS)是指广泛分布于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生殖道粘膜下及一些外分泌腺体处的淋巴组织,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主要场所。黏膜免疫系统由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GALT)、支气管粘膜相关淋巴组织(BALT)、眼结膜相关淋巴组织(CALT)和泌尿生殖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UALT)四部分构成,它们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形成生物体防御外界病原物入侵的首道屏障。 1.黏膜免疫的重要性 黏膜广泛分布于机体的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表面。黏膜表面的上皮细胞彼此之间紧密排列,形成一道天然屏障,与皮肤一起将机体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隔离开来,使机体免受外界多种病原微生物的侵扰。例如,肠道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是指肠道相关的淋巴样组织(gut—associated lymphoidtissue,GALT)。根据形态、结构、分布和功能,可将GALT分类为两大部分.即有结构的组织黏膜滤泡和广泛地分布于黏膜固有层中的弥漫淋巴组织。黏膜滤泡是免疫应答的传人淋巴区.又称诱导区,抗原由此进入GALT,被抗原呈递细胞捕获、处理和呈递给免疫活性细胞,诱发免疫应答;而弥漫淋巴组织是免疫应答的传出淋巴区,又称效应区。浆细胞和致敏淋巴细胞通过归巢机制迁移至弥漫

草鱼科学养殖方案

十亩池塘养殖经营方案 ———草鱼科学养殖方案 草鱼是我国的四大家鱼之一,它能耐粗食,生长速度快,养殖成本低,因此它的养殖一直被人们所重视。草鱼的体型较长,身体呈圆筒形,草鱼的身体呈茶黄色,背部青灰,腹部银白色,胸、腹鳍略带灰黄。与鲤鱼、鲢鱼相比,草鱼的鳞片大而圆,每一鳞片都有黑色边缘。草鱼的头部平扁,口呈弧形,上颌略长于下颌,没有须。 草鱼的生活习性: 草鱼喜欢在多水草的水体中生活,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生性活泼,行动迅速,游动很快。草鱼的食量很大,往往成群的觅食,遇到食物的时候互相抢食。草鱼对水温的适应性比较强,在0.5~38℃水中都能生存,适宜水温为20~32℃,最适合的水温是27~30℃,在27~30℃的时候摄食量最大,水温低于20℃时摄食量降低,低于5℃则停止摄食,水温低于0.5或高于40℃便开始死亡。草鱼喜欢较清瘦的水,对低氧具有一定的适应力。水中溶氧量5毫克/升时可正常生长发育,溶氧量1.6毫克/升时呼吸受抑制。 草鱼年龄与生长: 草鱼生长迅速。体重增长在2~3龄最快,5龄后生长明显变慢,平均2龄鱼体重3.6千克,3龄5.4千克,4龄7千克,在长江中捕获的最大个体达35千克。 草鱼的食性: 草鱼是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在自然生长条件下,主要以水草和其他植物性饵料为食。草鱼吃草量很大, 有“斤鱼斤草”的说法,。给草鱼喂水草, 主要是轮叶黑藻和苦草, 发现每天吃食时间长达2~3个小时, 排泄较快, 每餐间隔时间相应短到1个多小时。草鱼在一天中, 上午食量比下午小, 黄昏后吃食量最大。每餐食量变化范围在14%~23%之间; 每天食量也有变化, 变化范围在48%~61%。 吃颗粒饲料的草鱼, 开始投喂时, 鱼抢食十分强烈, 30 ~40分钟后摄食减慢,1小时后喂料和摄食量极少, 表明摄食基本结束。草鱼摄食大约2小时后开始排粪。春季和秋末水温偏低, 大约在15~22℃, 每天投喂饲料两次, 上午9时、下午3时各喂一次较为合理。草鱼摄食量与水中溶氧量的关系。溶氧量小于3mg/L时, 草鱼停食任何饲料; 3~4mg/L时吃食量明显减少, 大约为正常食量的一半; 5~8mg/L时吃食量都处于正常状态, 无多大差别。午夜至凌晨, 草鱼停止摄食, 可能与溶氧量有关。阴雨天气对草鱼摄食次数和摄食量有影响, 早上觅食时间推迟, 夜间食草。 草鱼的养殖周期是两年,第一年春天鱼苗下池塘,到第二年春天能长到0.5—0.8公斤,这个阶段叫苗种养殖阶段;从第二年春天第二年秋天,草鱼能长到三至四公斤,这个阶段叫成鱼养殖阶段。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草鱼苗种养殖技术。 池塘和水质: 池塘条件:要求池塘远离污染源,面积10亩,池底平坦,底质最好为壤土,稍有渗

草鱼养殖可行性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草鱼养殖可行性报告 篇一:****鱼塘养殖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高青鱼塘养殖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高青鱼塘养殖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单位:****养鱼场 项目建设地点:淄博市******** 建设性质:新建 项目负责人:张**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该项目建设有利于高青县低洼盐碱地资源保护利用,按照统 一勘察、分区规划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划分功能区域布局,使低洼盐碱地资源得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形成优势特色产业带,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良好态势,优化资源配置,使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实现双赢。

渔业是我县的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之一,水产品也是我县的“拳头”产品之一,在市场经济的锤炼下,渔业在大农业中的特色产业地位得到不断的巩固和强化。水产品是我县“产得下、卖得出、受欢迎、叫得响”的农产品。项目建设有利于高青县水域与低洼盐碱地资源保护和利用,对做大做强渔业特色产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重要意义。 渔业是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农业产业,它既能利用生态环 境,又可以改造、优化生态环境。平罗县地处西北内陆,生态环境脆弱,发展生态渔业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植被覆盖率、改良盐渍化土壤、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更具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县利用低洼盐碱地“以渔改碱”、湖泊湿地“以渔养水”生态渔业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利用低洼盐碱荒地,发展“以渔改碱”生态养殖,形成种养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生产系统,有效遏制了土壤盐渍化。利用湖泊湿地,按照比例科学投放草食性、滤食性、吃食性鱼类,发展“以渔养水”生态养殖,在发展渔业生产的同时,可降低水域富营养化程度,可有效地保护水域生态环境。 渔业是推动人类农业文明进步的重要产业。渔业在繁荣区域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增加农民收入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从农民收入看,多年来全县从渔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农民人均收入1倍以上,一些养殖大户要高出几倍,成为农村

基因生物免疫调理疗法指南

"基因生物免疫调理疗法"治愈结肠炎 导语:众所周知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肠道疾病,但是由于传统的治疗方法起到的效果微乎其微使结肠炎患者们苦恼不以。21世纪以来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西安京华胃肠医院专家家们发现了一种结肠炎最新疗法——"基因生物免疫疗法" 什么是"基因生物免疫调理疗法" “基因生物免疫调理疗法”是应用基因工程原理,以便利快捷的治疗手段激活患者自身原始细胞,而原始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和高度增殖的能力,在特定的条件下,可分化成为一种后多种体细胞。而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根本在于修复损伤的结肠粘膜组织,使其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采用基因生物免疫调理疗法治疗结肠炎,第一步要取患者自身感染的细胞,运用基因、免疫工程进行人工干预的方式让其产生抗体,把这种具有杀灭病毒能力的免疫血清蛋白抗体再提取出来通过灭菌后注射患者体内,这种细胞可以不断的分泌很多免疫调节因子,调节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平衡,减轻患者炎症反应;第二步细胞植入体内可以不断的分泌很多修复因子,修复组织器官损伤细胞,同时激活患者体内原有的细胞在病灶部位分化出新组织细胞,代替坏死组织细胞,从而使肠粘膜组织恢复正常达到治疗的目的。在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病毒性疾病的治疗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功效和必需性作用。基因生物免疫调理疗法针对性强,不会对肠、内脏造成伤害,无毒副作用,绿色高效。 激发自身免疫,"基因生物免疫调理疗法"突破结肠炎疗瓶颈 针对近年来结肠炎发病率上升,国内治疗结肠炎疗效不佳,治愈率偏低,西安京华胃肠中医院胃肠诊疗中心与英国国家医疗总局、美国联邦医院结肠炎防治中心、德国医学院结肠炎治疗中心合作,联合众多国内外顶级胃肠病专家共同科技攻关,通过不断探索、研究,经过十六年的临床实验以及不懈努力,采用最先进的技术理念,集祖国医理论和最先进的纳米技术、基因调控技术,成功开创治疗结肠炎最新疗法"基因生物免疫调理疗法"。随后,2011年中国海复旦大学研究的治疗性疫苗也宣告三期临床完成。两大技术各依据不同机理,创造性的分别从不同角度攻克自身免疫治疗的关键技术难题。其中“基因生物免疫调理疗法”由于可以有效激发患者自身免疫,以其治疗便利,费用相对平价,康复最为快速,成为目前为世界多数医疗机构所推广采用。

免疫系统与营养代谢的研究进展

免疫系统与营养代谢的研究进展 冯焱,佟建明,贺永明,郝生宏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北京 100094) 摘要:免疫系统在营养代谢调控中的重要作用已被人们所认识,但大多数研究工作主要是针对人的临床治疗,而对饲养动物的研究相对较少。作者结合免疫系统对动物营养代谢的变化及其调控作一综述。 关键词:免疫系统;调控;营养代谢 中图分类号:Q49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7236(2004)1020010203 机体免疫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网络体系,负责对异体、异种和自我物质的反应,包括防御、自我稳定和免疫监视等生理功能。免疫系统作为一种感受器可检测体内的抗原(如细菌、病毒、外源蛋白)的存在并将这种信息传递给身体其它部分而带来的一系列行为的、细胞的及代谢上的变化,关于免疫系统介导与代谢相关的生长或营养的机制包括(K lasing,1987,1988):①免疫组织(胸腺、脾及淋巴结)与中枢神经系统间的直接联系。外周免疫反应可触发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如行为上的适应或下丘脑与垂体释放激素;②免疫系统与内分泌系统间的调控联系,如免疫系统可通过垂体释放的激素引起代谢上的变化;③白细胞中细胞因子的释放(单细胞因子与淋巴因子)。这些细胞因子是由巨噬细胞 单核细胞释放的激素样肽,可因免疫反应而产生并对代谢变化产生影响。免疫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具有多种自我调节的体系。在不同的体外和体内环境下,免疫系统所处的状态不一样。免疫系统这种功能状态的变化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它又能影响到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它们之间的传递介质主要通过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的释放激活了细胞免疫(巨噬细胞)与体液免疫(抗体),可降低自由采食量,增加体温及产热量。同时对营养代谢也兼顾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1 免疫机能抑制及种类 免疫系统是机体的防御体系,其机能状况决定了其防御病原微生物等外来非物质的侵染能力和反应速度。现代化集约化养殖为病原体的生长和存在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同时,高密度养殖也减弱动物福 收稿日期:2003212218 作者简介:冯焱(1974-),女,山西太原人,硕士生,研究方向: 营养与免疫。 基金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资助项目(2002BA514A212)。 通讯作者:佟建明(1960-),男,研究员。利。这不仅增加动物被感染的机率,同时也恶化动物生长环境。人们认为饲料供给方式则建立在快速生长的基础之上,并没顾及机体的健康状况。这些都可造成机体免疫系统的异常,甚至损伤。相应地免疫机能状态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当动物感染病原微生物时,机体会动用一切力量同病原微生物作斗争,保证机体自身健康。这种由病原微生物刺激引起的生理反应称之为免疫应答,它是针对特定的抗原而产生的反应,包括对抗原物质的加工处理和呈递,以及淋巴细胞的识别、活化和增殖分化。免疫应答时大多数是特异性,目的较明确。但机体发生免疫应答时,一般伴随体温升高、采食量和能量和氮沉积负平衡。这是机体自身能量物质同病原微生物作斗争的表现。 由于免疫系统是一个动态的调节网络,因而该系统的总体机能状态是不稳定的,受到内外环境的变化而改变。除了上述的免疫应答外,免疫系统还存在免疫抑制和免疫亢进两种状态。引起免疫抑制的因素很多,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1.1 生物性免疫抑制 当免疫系统受到一些病原微生物感染后,如果不能有效地清除微生物,就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异常。H udson(1975)、Inoue(1994)、Sharm a(2000)、R agland(2002)等报道,鸡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 BDV)后,其免疫系统反应性降低,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免疫细胞因子的表达也减少,这是病毒性的免疫抑制,存在广泛,但不同病毒引起免疫抑制的机理也不相同。B ech t(1991)和H saif(1991)报道,法氏囊为I BDV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I BDV的靶细胞为带有Ig M膜蛋白的B 细胞,未成熟的B细胞或其前体细胞(更具有侵嗜性)被感染后,鸡体液免疫抗体反应受到抑制,导致其它致病性或条件性因子的易感性增高,增加发病率。马立克氏病毒(M DV)则以淋巴细胞为靶细胞, ? 1 ?营养与饲养中国畜牧兽医 2004年第31卷第10期

无公害生态草鱼的养殖技术

无公害生态草鱼的养殖技术 1xx 准备 池塘应选择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的地点,并配备专用的进水及排水渠道生态环境良好。面积以10?20亩为宜,水深能够达到2m左右。另外,池塘应该按每亩 0.4kw 配备增氧机,一个池塘配自动投饵机1 台。鱼种放养前10?15天,用 7kg/亩?10kg/亩漂白粉清塘消毒,或用75kg/亩生石灰兑水趁热全池泼洒。清池后3?5 天,注水入池达 0.8m?1m,注水时用xx 0.6mm筛网过滤,1天后施放绿肥400kg/亩,或施放腐熟的有机肥250kg,5~ 7 天后即可放养鱼种。塘周围种植一定面积的青饲料。 2 鱼种的放养 2.1 鱼种选择与消毒 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体表光滑完整,无畸形,无病伤的苗种放养。自繁鱼 种应具备优良性状,经无公害培育而成。如从外地引进鱼种须经检疫合格方能引入。放养前应该严格消毒苗种,全部鱼种均用4%食盐水浸浴消毒10min?15min, 以预防各种细菌性疾病和水霉病。短途运输的苗种可直接浸泡消毒,而经长途运 输的苗种最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吊养后再浸泡消毒。 2.2 放养时间 一般在11 月至春节前后放,因为深秋、冬季水温较低,鱼体亦不易患病,开春水温回升即开始投饵,鱼体很快得到恢复,增强了抗病力,提早生长发育。 2.3 放养密度 按8 : 20放养模式投放鱼种,即草鱼占80%适当混养鲤、鳙、鲢、鲫等鱼作 搭配鱼,搭配鱼占20%。这样遗留在水中的饲料和草鱼排出的废物,可以培养浮游

生物,作为鲢、鳙的饲料,净化水质。另外可配养少量青虾等优质品种,以充分利用水域空间及残饵,提高养殖效益。 2.4 免疫接种 鱼种放养时注射灭活疫苗,可降低出血病和三病”的发生,提高成活率15%~ 20%,减少生产中使用鱼药量及残饵,提高养殖效益。 2.4 免疫接种 鱼种放养时注射灭活疫苗,可降低出血病和“三病”的发生,提高成活率15%~ 20%,减少生产中使用鱼药量及药残量。已患病草鱼不宜进行注射免疫。注射器、针头以及稀释器皿须用75%的酒精消毒或用开水煮沸消毒。 3 养殖管理 3.1 饲料投喂 草鱼在池塘无公害养殖中提倡安全环保的颗粒或膨化配合饲料。配方为: 豆粕18%,菜粕28%,棉粕8%,麦芽根8%,次粉28%,米糠6%,磷脂粉 1.2%,食盐 0.6%,豆油1%,氯化胆碱 0.2%,磷酸二氢钙1%。鱼的摄食能力与水温高低密切相关。从3月底开始, 投喂次数由一天1~2 次增加到3~ 4 次,坚持少量多餐,每餐只喂八成饱。如遇闷热、寒流、大暴雨等天气可酌情减量,每日投喂 2 次。随着春夏各种水草的增多, 每天可以增加一次草料的投喂。平时注意在饲料中适量添加维生素等,避免草鱼患肝胆综合症等疾病而造成大量死亡。 3.2 水质管理 80 : 20的生态养鱼模式,管理工作主要是保持良好、稳定的水质,重点防缺氧泛塘。养殖草鱼的水质指标为: pH 值7~

贝类免疫学研究进展

贝类免疫学研究进展 摘要:综述了贝类免疫在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阐述了贝类血细胞中与免疫有关的结构和功能血细胞的培养和凋亡。贝类动物细胞免疫主要通过细胞的吞噬作用完成。溶酶体酶、凝集素、抗茼肽等体波免疫因子以杀茵、促进吞噬等方式参与贝类的免疫防御,阿片样活性肽、细胞因子、细胞激酶等是贝类免疫通信中的化学递质。化学递质通过介导免疫信号传导参与贝类的免疫防御,也是近年贝类的免疫研究的新热点。贝类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因子能显著改变贝类的免疫机能,贝类对生态因子的敏感性使贝类的生态学研究成为人类等高等动物的生态免疫学研究模式。 关键字: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化学递质;分子生物学 全面阐释贝类的免疫机制和免疫生态学机制,对于贝类自身抗病能力的提高和高等动物的免疫生态学研究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贝类的免疫反应系统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者密切相关,在抵御异物侵袭方面相辅相成,贝类通过免疫应答,提高机体的抵抗力。贝类的免疫学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目前,贝类免疫学研究已经从贝类血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体液免疫因子的发现和分离,进入到探索化学递质介导的免疫信号传导和各种免疫因子相互作用的阶段。本文就多年以来国内外对贝类血细胞的分类,血细胞中与免疫有关的细胞结构,血细胞的培养和凋亡,免疫因子及其在抵御病原生物入侵时所起的作用,与贝类免疫相关的基因研究,贝类免疫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免疫调节机理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做一综述。 l.贝类的细胞免疫 1.1血细胞的分类 对于贝类血细胞的分类,多数学者根据大小和胞内颗粒,将贝类血细胞分为有颗粒细胞和无颗粒细胞,而许多贝类还存在其他的一些亚型。分类方法多采用电镜观察结合一些细胞染色技术以及借助流式细胞仪将大小和粒度存在差异的贝类血细胞区分[1],张朝霞[2],提出细胞核质比和免疫功能特点是贝类血细胞分类的重要依据,结合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可以将杂色鲍血细胞分成两大类(颗粒细胞和无颗粒细胞),而无颗粒细胞又可以进一步细分成透明细胞和类淋巴细胞,两者在核质比和细胞免疫功能上明显不同。 1.2血细胞的功能 贝类血细胞参与了机体损伤的修复、贝壳的重建、吞噬异物颗粒和消除有毒物质等过程,是贝类免疫的主要承担者。异物入侵贝类机体直至异物被吞噬和消化的整个过程,需要血细胞内和血淋巴中很多物质的参与,一些学者指出该过程受到温度、盐度和污染物等环境胁迫因素的影响。张朝霞[2]等首次研究了对杂色鲍流行病病原弧菌具有良好抑菌效果的。种抗生素对杂色鲍血细胞的吞噬、趋化和溶酶体膜完整性等免疫功能的影响,发现种抗生素对鲍血细胞的免疫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且促进血细胞吞噬活性的作用并非随抗生素的浓度上升而提高,以此说明贝类养殖中滥用抗生素和盲目加大投放浓度的严重后果,并发现链霉素用于治疗鲍弧菌病,不但可以显著地提高杂色鲍血细胞对病原弧菌的吞噬活性,对鲍血细胞的趋化和产生活性氧等免疫功能的破坏程度也低。 2体液免疫 在贝类的免疫系统中,除了细胞免疫方式外,血淋巴中的溶酶体酶、凝集素、非特异性抗菌肽等体液因子也发挥重要的防御作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协同作用,共同抵抗外来物质的入侵。 2.1溶酶体酶 溶酶体酶主要有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p葡萄糖甘酸酶、脂肪酶、氨肽酶、溶菌酶等,

常见鱼病图片及防治方法(中)[1]

常见鱼病图片及防治方法 说明:此页内容来源于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c18701045.html,/UploadFile/,仅供学习,严 禁传播 肤孢虫病 肤孢虫病是由肤孢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已发现的肤孢虫有3种,即鲈肤孢虫、广东肤孢虫和一种未定名的肤孢虫,孢子椭圆形或近圆形,外包一层透明膜,细胞质中有一大而发亮的圆形折光体,孢核圆形,有颗粒状的孢质结构。孢囊有的呈香肠形,有的呈带形或盘曲成一团的线形。在草、鲤鱼等体表寄生的肤孢虫,为盘卷成团的线状孢囊,全身都有分布,数量可多达数百个,鱼体发黑消 瘦,被寄生处的皮肤发炎、溃烂;严 重感染的夏花草鱼,往往会引起死亡。 斑鳢上的广东肤孢虫孢囊呈带形,被 寄生处在椭圆形凹陷,孢囊周围的鳃 组织充血。 防治方法: 1、对病鱼要隔离,对发生鱼病的鱼塘要进行消毒,杀灭孢子等; 2、每50千克鱼饵拌磺胺噻唑5克,药饵可防伤口溃烂; 3、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高锰酸钾,充分溶解后,浸洗病鱼30分钟。 痘疮病 痘疮病是由一种疱疹病毒类群 引起的一种病毒性鱼病。主要危害2 龄鲤鱼、红鲤鱼,一般流行季节在秋 末至初冬或春季,水温在10℃-15℃ 时易发病。在发病期间,同池的草、 青、鲢、鳙、鳊鱼都不感染,此病流 行不广,水库网箱养的鲤鱼此病较常见。 患痘疮病的病鱼在发病初期,皮肤表面出现许多白色小斑点,覆盖着一层白色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白色斑点的数量逐渐增加,区域逐渐扩大并增厚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这些"增生物"如果占据了鱼体表面的大部分,就会严重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使鱼体消瘦,游动迟缓,甚至死亡。

1、将病鱼放到清水或流水中饲养一段时间,体表的"增生物"会逐渐脱落; 2、每立方米水体用0.4-1克红霉素全池遍洒,对治疗痘疮病有一定的效果。 鲮鱼碘泡虫病 鲮鱼碘泡虫病是由野鲤碘泡 虫、佛山碘泡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佛山碘泡虫的虫体壳片内前端有两个 瓶状极囊,内有螺旋形极丝,细胞质 内有两个胚核和一个明显的嗜碘泡, 孢子为椭圆形。而野鲤碘泡虫的孢子 为长卵形。受碘泡虫侵害的鲮鱼种,体表出现肉眼可见的小量乳白色瘤状胞囊,使鱼体消瘦,无力游动直至死亡。越冬鲮鱼种体表往往有许多点状胞囊,虽不会使鱼种致死,但会影响其生长发育。此病主要流行于两广地区。 取下体表胞囊,在显微镜下压成薄片观察,可发碛大量碘泡虫孢子。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可抑制孢子大量繁殖,减少此病发生; 2、鱼种放养前,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高锰酸钾,搅拌使之充分溶解,成500毫克/升浓度的溶液,浸洗鱼种30分钟,或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石灰氮,充分搅拌成悬浮液,浸洗鱼种30分钟。 车轮虫病 车轮虫病是养殖鱼类最常见 的一种原生动物寄生虫病。车轮虫的 身体侧面观像碟子状。身体隆起的一 面叫口面,相对的面叫反口面,向中 间凹入,构成吸附在寄主身上的胞器, 叫附着盘。从反口面看,可以看到一 个像齿轮状的结构,叫齿环。在齿环 外围有许多辐线状的辐线环,在辐线 环周围边缘长着一圈长短一律的纤毛。 车轮虫的种类很多,卵形车轮虫、眉溪车轮虫、球形车轮虫、微小车轮虫等主要寄生在鱼的鳃上;而显著车轮虫、粗棘杜氏车轮虫、中华杜氏车轮虫和东方车轮虫等主要寄生在鱼的皮肤和鳍上;车轮虫主要危害幼鱼。当鱼体大量感染车轮虫时,由于车轮虫的骚扰,不能正常生活,更重要的是它们剥取鱼的组织为营养,破坏鳃组织,严重影响鱼的呼吸,使鱼致死。 每年5-8月,鱼苗饲养成夏花鱼种的池塘,常发生车轮病,使鱼苗、鱼种大批死亡。此病一般在面积小、水浅、放养密度大的情况下最容易发生;尤其是经常用稻草或粪肥直接沤水饲养鱼苗、鱼种的池塘,水质一般比较脏,是车轮虫病发生的主要场所。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详细

免疫调节核心知识点列表梳理 1.与免疫有关的细胞 2.两种免疫类型比较 5.特异性免疫的类型及其应用 3.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的区别

4.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与正常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比较 6.免疫失调与人体健康 免疫调节知识点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痰,烧伤)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 (伤口化脓) 1、免疫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最主要的免疫方式)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T 淋巴细胞和B 淋巴细胞) 2、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癌症问题)。 来源: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主要是外来物质(如: 细菌、病毒、),其次也有自身的物质(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癌细胞,),还有(移殖器官)。 ① 抗原 (抗原决定簇) 本质:蛋白质或糖蛋白 特性:异物性(外来物质),大分子性(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特异性(只 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 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特异性) ②抗体: 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从而抑制抗原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 黏附(并不能直接杀死抗原)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③淋巴细胞的产生过程: B 浆细胞 抗体 骨髓造血干细胞 胸腺 T T 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 淋巴因子(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 功能1)增强淋巴因子的杀伤力 2)能够诱导产生更多的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2) 3、 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 记忆B 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有的记忆细胞可以保留一辈子,如天花病毒,有的则很短,如流感病毒) 4、体液免疫 抗原 吞 噬 细 胞 (处理) (呈递) T 细胞 细胞 (识别) B 细胞 B 细胞 形成沉淀 感应阶段 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二次免疫)

海水养殖鱼类的病害及其防治.

海水养殖鱼类的病害及其防治 1 虹彩病毒病 病原:虹彩病毒(Iridovirus。流行:发病水温为20~25℃,易感染鱼类是卵型鲳鲹、牙鲆、美国红鱼、真鲷等。症状:病鱼体色变黑,无力地游在水面,个别眼球突出、出血,体表和鳍出血,鳃褪色,有的鳃上发现黑褐色或黑色颗粒;解剖观察内脏诸器官褪色,脾脏肿大;脾脏组织切片可看到许多异常肥大的细胞。防治:尚无有效方法,以防为主。(1将水温提高到25℃以上;(2避免过密饲养,保持良好水质,投喂多糖类、维生素等以提高鱼体的免疫力;(3用50 mg/L聚维酮碘处理受精卵20 min;(4必要时投喂板蓝根、大青叶、三黄粉等中草药制剂,同时配合投喂VC;(5注射虹彩病毒细胞灭活疫苗,可有效防治此病。 2 淋巴囊肿病 病原:淋巴囊肿病毒(Lymphocystic virus。流行:多发生在高水温期,主要感染鲈形目、鲽形目。鳃、损伤的皮肤、鳍是病毒入侵的地方。症状:病鱼的头、皮肤、鳍、尾部及鳃上出现小水泡状肿胀物,使皮肤呈砂纸状;肿胀物大部分分布在血管附近,成熟的肿胀物可轻微出血;肝脏颜色发白。军曹鱼体上的淋巴囊肿细胞呈集聚性出现,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形成一个大的囊肿物。防治:(1发现病鱼及时清除,避免与发病鱼池的鱼接触;(2发病初期用10%的聚维酮碘溶液涂抹患处,同时配合投喂聚维酮碘溶液和三黄散等抗病毒中药。 3 病毒性出血败血症 病原:艾特韦病毒(Egtved virus。流行:发病季节为6~l1月,流行季节为9~11月;当年鱼和2龄鱼均可感染。易感染鱼类是花鲈、大菱鲆等。症状:病鱼体表两侧、上下额、吻部、胸鳍、背鳍基部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充血,严重时患病鱼部分鳞片脱落,有的溃疡;解剖可见肝脏失血,肠管充血。防治:(1杜绝从亲鱼或苗种带入病毒;(2放养前苗种用20 mg/L聚维酮碘淡水溶液浸泡5 min;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