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质量控制程序文件

质量控制程序文件

质量控制程序文件
质量控制程序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1目的

对与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与资料进行控制,确保各相关场所使用文件为有效版本。

2范围

适用于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控制(包括外部提供的有关文件和资料)。

3职责

3.1总经理负责批准发布质量手册。

3.2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核质量手册。

3.3各部门负责相关文件的编制、使用和保管。

3.4办公室负责组织对现有体系文件的定期评审。

3.5技术科负责技术文件的管理工作。

3.6各部门负责本部门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的收集、整理,年终交办公室归

档。

4程序

4.1 文件和资料的分类

a)手册、程序文件和相关的作业指导书;

b)技术文件(包括技术标准、图纸等)和工艺文件(包括工艺、操作规程等);

c)检验、监测和计量文件(包括质保书);

d)外来文件(包括国家标准、法律、法规、合同、客户资料等);

e)其他类(包括组织结构图、培训计划、管理方案等)。

4.2文件和资料的编号

4.2.1文件和资料的编号规定

a)手册、程序文件和相关的作业指导书采用如下编号方法:

质量手册编号为XX-QM-001;

质量体系程序编号为XX-QP- ;

作业指导书编号为* *-WI- ;

注:①“ ”为从001开始的流水号,“* *”为部门代号;

②文件的版本采用A、B、C……Z的方式,修改码采用0、1、2、3、……的方

式;

③表格的版本采用A、B、C……Z的方式。

④XX—公司简称、Q—质量体系、M—手册、P—程序、WI—作业指导书、

R—记录。

b)质量记录:R-文件编号/

例如: R-QP(WI)- /001,表示QP(WI)- 文件中的第1个质量记录文件。

c)各部门其他质量文件:部门代号—文件顺序号—年号

例如:SC-005-2006,表示生产部于2006年发放的第5号文件。

d)外来文件采用原编号,技术文件图纸的编号按《技术文件管理制度》执行。

4.2.2办公室统一负责文件的编号。

4.2.3各部门代号规定如下:

办公室技术科生产部市场部质检科

BG JS SC GX ZJ

4.3文件的编写、审核、批准、发放

文件发布前应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适宜的:

a)质量手册由办公室负责组织编写,由管理者代表审核,上报总经理批准发布,由办公室负责登记、发放;

b)程序文件由各部门经理组织编写、汇总,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报总经理批准,办公室负责登记、发放;

c)各部门制订的文件,由管理者代表审核,上报总经理批准后,办公室负责登记、发放;

d)技术文件由技术负责人制定,经技术科科长批准后,技术科负责登记、发放;

d)应确保文件使用的各场所都应得到相关文件的适用版本。文件的发放、回收要填写《文件发放(领用)、回收登记表》。

4.4文件的受控状况

文件分为“受控”和“非受控”两大类,凡与质量体系运行紧密相关的文件应为受控,由各主管部门按规定执行。所有受控文件必须在该文件封面右上角加盖表明其受控状态的印章,并注明分发号。

4.5文件的更改

a)质量手册由办公室组织更改,填写《文件更改通知单》,经管理者代表审核,上报总经理批准后更改,由办公室发放。办公室应保留文件更改内容的记录;在文件修改处用不同方法对最新修改处进行标识(如斜体,下划线等)以便能及时确认修改处。

b)其他文件的更改由各相应主管部门填写《文件更改通知单》,经原审批部门审批,再由各相应部门指定人员进行更改,由管理者代表审核,上报总经理批准后,办公室负责登记、发放。如果指定其他部门审批时,该部门应获得审批所需依据的有关背景资料;

c)所有被更改的原文件必须由相应主管部门收回,以确保有效文件的唯一性。

d)一般文件的更改采用整份换版的方式,如需采用换页、局部修改等方式更改需在《文件更改通知单》中特别注明具体的实施方法,并记录修改码0,1,2.....;

e)每次文件修订后应及时填写《修改记录表》。

4.6文件的领用

a)文件使用者应填写《文件发放(领用)、回收登记表》,经相应主管部门负责人审批方可领用;

b)因破损而重新领用的新文件,分发号不变,并收回相应旧文件;因丢失而补发的文件,应给予新的分发号,并注明已丢失的文件的分发号失效;发放部门作好相应发放签收记录。

4.7文件的保存、作废与销毁

4.7.1文件的保存

a)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文件都必须分类存放在干燥通风,安全的地方;

b)各部门文件由本部门资料员保管。办公室每年对各部门文件保管情况进行检查;

c)任何人不得在受控文件上乱涂乱画,不准私自外借,确保文件的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4.7.2文件的作废与销毁

a)所有失效或作废文件由相关部门资料员及时从所有发放或使用场所撤出,加盖“作废”印章,确保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b)为某种原因需保留的任何已作废的文件,都应进行适当的标识;

c)对要销毁的作废文件,由相关部门填写《文件销毁留用处理表》,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由办公室授权相关部门销毁。

4.7.3文件的借阅、复制

借阅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应填写《文件借阅申请表》,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按规定权限审批后向资料管理人借阅。

4.8外来文件的控制

4.8.1收到外来文件的部门,需识别其适用性,并控制分发以确保其有效。

4.8.2技术科负责收集相关国家、行业、国际标准的最新版本,技术科统一编号、加盖受控印章,分发到相关部门使用,并把旧标准收回;

4.8.3各部门要把上述标准及其他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外来文件填入“受控文件清单”。

4.9每年由办公室组织一次对现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定期评审,各部门结合平时使用情况进行适时评审,必要时予以修改,执行4.5条款规定。

4.10对承载媒体不是纸张的文件的控制,也应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4.11技术科负责技术文件的管理工作。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4.12作为质量记录的文件应执行《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5相关文件

5.1《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6质量记录

6.1《文件发放(领用)、回收登记表》R-QP-001/001-A

6.2《文件借阅申请表》R-QP-001/002-A

6.3《受控文件清单》R-QP-001/003-A

6.4《文件更改申请》R-QP-001/004-A

6.5《文件销毁留用处理表》R-QP-001/005-A

7.本程序修改记录表

序号文件更改通知单编号更改标记更改者更改日期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1目的

对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记录予以控制。

2范围

适用于为证明产品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记录。

3职责

3.1办公室负责监督、管理各部门的质量记录。

3.2各部门负责收集、整理、保管本部门的质量记录。

3.3办公室负责保管超过一年的质量记录。

3.4各部门负责人批准本部门编制的质量记录格式。

4程序

4.1各部门负责收集、整理、保存本部门的质量记录。

4.2质量记录的标识编号

质量记录的标识编号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4.3质量记录填写

4.3.1质量记录填写要及时、真实、内容完整、字迹清晰,不得随意涂改;相关栏目的填写应有记录人的签名。

4.3.2如因笔误或计算错误要修改原数据,应采用单杠划去原数据,在其上方写上更改后的数据,加盖或签上更改人的印章或姓名及日期。

4.4质量记录的保存、保护

4.4.1 各部门必须把所有质量记录分类,依日期顺序整理好,存放于通风、干燥的地方,所有的质量记录保持清洁,字迹清晰。各部门按规定的期限保存记录,对于保存一年以上的记录交办公室保存。

4.4.2办公室编制《质量记录控制明细表》,将公司所有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记录汇总,包括名称、编号(版本)、保存期、使用部门等内容,交管理者代表审批,并汇集备案记录的原始样本。各部门也应将本部门使用的质量记录登记在《质量记录控制明细表》上,并汇总本部门的质量记录原始样本。

4.4.3 办公室每半年要检查一次各部门质量记录的使用、管理情况。

4.5质量记录发放、借阅和复制

a) 各部门向办公室领用所需记录空白表;

b) 各部门保管的质量记录应便于检索,需借阅或复制都要经相应部门负责人批准并填写《文件借阅申请表》,由记录管理人登记备案。

4.6 质量记录的销毁处理

质量记录如超过保存期或其他特殊情况需要销毁时,由各部门主管填写《文件销毁留用处理表》交办公室审核,报管理者代表批准,由授权人执行销毁。

4.7记录格式

4.7.1各部门的质量记录格式,由各部门经理负责组织编制,部门经理审批,交办公室备案。

4.7.2各相关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提出记录格式设计更改,执行《文件控制程序》有关文件更改的规定。

5相关文件

5.1《文件控制程序》。

6质量记录

6.1《质量记录控制明细表》R-QP-002/001-A

6.2《文件借阅申请表》R-QP-001/002-A

6.3《文件销毁留用处理表》R-QP-001/005-A

7.本程序修改记录表

序号文件更改通知单编号更改标记更改者更改日期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1目的

按计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范围

适用于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

3职责

3.1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活动。

3.2管理者代表负责向总经理报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编写相

应的管理评审报告。

3.3办公室负责评审计划的制定、收集并提供管理评审所需的资料,负责对评审后

的纠正、预防措施进行跟踪和验证。

3.4各相关部门负责准备、提供与本部门工作有关的评审所需资料,并负责实施管

理评审中提出的相关的纠正、预防措施。

4程序

4.1管理评审计划

4.1.1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管理评审,两次意见间隔不超过12个月,可结合内审后的

结果进行,也可根据需要安排。

4.1.2 办公室于每次管理评审前一个月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a)评审时间;

b)评审目的;

c)评审范围及评审重点;

d)参加评审部门(人员);

e)评审依据;

f)评审内容。

4.1.3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增加管理评审频次。

a)公司组织机构、产品范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变化时;

b)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用户关于质量有严重投诉或投诉连续发生时;

c)当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有变化时;

d)即将进行第二、三方审核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核时;

e)质量审核中发现严重不合格时。

4.2 管理评审输入

管理评审输入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当前的业绩和改进的机会:

a) 审核结果,包括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产品质量审核等的结果;

b)顾客的反馈,包括满意程度的测量结果及与顾客沟通的结果等;

c)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包括过程、产品测量和监控的结果;

d)改进、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包括对内部审核和日常发现的不合格项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及其有效性的监控结果;

e)以往管理评审跟踪措施的实施及有效性;

f)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各种变化,包括内外环境的变化,如法律法规的变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等;

g)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4.3 评审准备

4.3.1 预定评审前十天,办公室以书面形式向管理者代表汇报现阶段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并提交本次评审计划,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4.3.2 办公室负责根据评审输入的要求,组织评审资料的收集,准备必要的文件,评审资料由管理者代表确认。

4.3.3 办公室向参加评审的人员发放评审计划和有关资料。

4.4 管理评审会议

a) 总经理主持评审会议,各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对评审输入做出评价时,对于存在或潜在的不合格项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确定责任人和整改时间;

b)总经理对所涉及的评审内容作出结论(包括进一步调查、验证等)。

4.5 管理评审输出

4.5.1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以下方面有关的措施:

a)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改进,包括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组织结构、过程控制等方面的评价;

b) 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对现有产品符合要求的评价,包括是否需要进行产品、过程审核等与评审内容相关的要求;

c) 资源需求等。

4.5.2 会议结束后,由办公室根据管理评审输出的要求进行总结,编写《管理评审报告》,经管理者代表审核,交总经理批准,并发至相应部门并监控执行。本次管理评审的输出可以作为下次管理评审的输入。

4.6 改进、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和验证

办公室根据《改进控制程序》的规定,对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验证。

4.7 如果评审结果引起文件更改,应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4.8 管理评审产生的相关的质量记录应由办公室按《质量记录控制程序》保管,包括管理评审计划、评审前各部门准备的评审资料、评审会议记录及管理评审报告等。

5相关文件

5.1《内部质量审核控制程序》

5.2《改进控制程序》

5.3《文件控制程序》

5.4《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6 质量记录

6.1《管理评审计划》R-QP-003/001-A

6.3《管理评审报告》R-QP-003/002-A

6.4《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R-QP-021/001-A

7.本程序修改记录表

序号文件修改申请单更改标记更改者更改日期

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承担质量管理体系职责的人员规定相应岗位的能力要求,并进行培训以满足规定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承担质量管理体系规定职责的所有人员,包括临时雇用的人员,必要时还包括供方的人员。

3 职责

3.1 办公室负责编制各部门的《岗位职责要求》,负责培训计划的制定及监督实施,负责上岗基础教育,负责组织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3.2各部门负责编制本部门的《岗位职责要求》。

3.3管理者代表负责《培训申请单》的批准。

3.4总经理负责部门《岗位职责要求》的批准。

4 程序

4.1 人力资源配置

4.1.1 各部门负责人需编制本部门内容的《岗位职责要求》,交管理者代表审批。其中“入职要求”一栏,需明确该岗位工作人员学历、培训及工作经历的具体要求。

4.1.2 办公室汇总编制公司各岗位《岗位职责要求》,交总经理审批。必须明确以下条件;与工作内容相关的技术职称、相应的学历、受过相关的职业培训、相关工作经历。

4.1.3 经审批后的《岗位职责要求》,交办公室作为人员选择和安排的主要依据。

4.1.4 办公室负责公司各项人事的管理工作,记录保管《员工登记表》。并将公司合格员工登记于《合格资格人员登记表》中。

4.2 培训、意识和能力

4.2.1 应识别从事影响质量的活动的人员的能力需求,分别对新员工、在岗员工、转岗员工、各类专业人员、特殊工种人员、内审员等,根据他们的岗位责任制定并实施培训需求。

4.2.2 新员工培训

a) 公司基础教育:包括公司简介、员工纪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安全意识、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基础知识等的培训。在进入公司一个月内,由办公室组织进行。

b) 部门基础教育:学习本部门程序文件的主要内容,由所在部门负责人组织进行;

c) 岗位技能培训:学习生产作业指导书、所用设备的性能、操作步骤、安全事项及紧急情况的应变措施等,由所在岗位技术负责人组织进行,并进行书面和操作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

4.2.3 在岗人员培训

按培训计划,每年应对在岗员工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岗位技能培训和考核。

4.2.4 特殊工作人员培训

a) 特殊工序、关键工序人员的培训,由所在岗位技术负责人负责培训,培训合格后上岗;每年对于这些岗位的人员还进行培训和考核;对于国家有规定要求的,如电工、驾驶员等要持证上岗;

b)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应由质量认证/咨询机构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4.2.5 转岗人员培训(同4.2.2 b,c)

4.2.6 通过教育和培训,使员工意识到:

a)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b)违反这些要求所造成的后果;

c)自己从事的活动与公司发展的相关性。

d)公司鼓励员工参与质量管理,为实现质量目标做出贡献。

4.3 培训计划及培训的实施

4.3.1 办公室每年年底,根据公司的发展方向和基本培训需求,以及本年度部门《培训申请单》及反馈的意见,制定下年度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对象、时间、内容、教师、教材、培训考核方式等内容),经总经理批准后下发各部,并督促各部门按计划执行。

4.3.2 每次培训各相关部门应填写《培训记录表》,记录培训人员、时间、地点、老师、内容及考核成绩等,培训后将有关记录、试卷或操作考核记录等交办公室存档,并将各员工培训情况记录在员工的《员工培训履历表》中。

4.3.3 各部门的计划外培训,应填写《培训申请单》,报管理者代表批准,由相关部门组织实施。

4.4培训效果评估

4.4.1 每年年底办公室负责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培训教师参加年度培训工作会议,评估培训的效果,征求改进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制定下年度的培训计划,开展培训工作。

4.4.2 办公室可随时组织有关人员对公司各部门员工进行现场考核,发现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需及时安排补充培训并考核,或转换工作岗位,使其具备的能力与从事的工作相适应。

5相关文件

5.1《岗位职责要求》

6 相关记录

6.1《员工登记表》R-QP-004/001-A

6.2《培训申请单》R-QP-004/002-A

6.3《培训记录表》R-QP-004/003-A

6.4《年度培训计划》R-QP-004/004-A

6.5《员工培训履历表》R-QP-004/005-A

6.5《合格资格人员登记表》R-QP-004/006-A

7.本程序修改记录表

序号文件修改申请单更改标记更改者更改日期

生产设备控制程序

1 目的

识别并提供和维护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所需要的生产设备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生产设备,如硬件和软件、工具和设备、运输生产设备等的控制。

3职责

3.1办公室负责对办公用设备进行控制;

3.2生产部材料设备对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生产设备进行控制;

3.3其他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生产设备进行控制。

4程序

4.1生产设备的识别、提供和维护

4.1.1 生产设备的识别

公司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活动所需的生产设备包括:设备和工具(包括工、卡、量具)、软件(计算机网络)、支持性服务(水、电、气供应)、通讯设备、运输设备等。

4.1.2生产设备的提供

a) 生产部材料设备根据使用部门的要求及公司发展的需要,填写《生产设备配置申请单》,注明生产设备名称、用途、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单价、数量等,报总经理批准后,由主管副总负责组织安排采购或自制的有关事宜,生产部生产计划具体实施采购;

b) 需要制作的非标生产设备由使用部门提出,经技术科审核,总经理或生产经理批准后,由生产部安排委托加工制造或自制。

4.1.3 生产设备的验收

a) 采购或加工完成的生产设备,技术科组织使用部门进行安装调试,确认满足要求后,由技术科和使用部门在《设施验收单》上签字验收,并记录生产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单价、数量、随机附件及资料等内容。《设施验收单》由生产部材料设备保管。低值易耗的工、卡具等由使用部门自行验收;

b) 验收不合格的生产设备,生产部生产计划与供方协商解决,并在《设施验收单》上记录处理结果;

c) 生产部材料设备对验收合格的生产设备进行编号,建立《设备维护保养履历记录

卡》和生产设备档案,并在《生产设备一览表》上登记;

d) 生产部材料设备根据合格的设施验收单办理登记和建档手续;低值易耗的工、卡、量具等由仓库凭设施验收单办理入库手续。

4.1.4 生产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

a) 根据生产需要技术科组织编写生产设备的操作规程,发放给使用部门。对于大型、精密设备或关键、特殊过程所用的生产设备必须有操作规程,相关操作人员应由部门技术负责人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b) 技术科制定生产设备保养要求,规定保养项目,频次,发给使用部门执行,使用人员在《设备维护保养履历记录卡》上记录保养情况,各岗位负责人监督检查执行情况。生产部材料设备每季度收集生产设备保养情况,整理入档并作为制定年度检修计划的依据。

c)生产部材料设备每年12月制定下年度的《生产设备维修、保养计划》,发至使用人员执行。

d) 日常生产中车间无法排除的故障,应填写《设施检修单》报生产部材料设备检修。检修中的生产设备应挂红色检修牌,检修好的生产设备应有使用部门负责人签字验收方可使用。生产部材料设备应将检修情况记录相应的《设备维护保养履历记录卡》上。

e) 现场使用的生产设备应有统一的编号,以便于维护保养。

4.1.5 生产设备的封存、启封

对暂时不用的设备,经生产部材料设备确认,做好保养后进行封存,做好标识和记录。对已封存的设备,需启封时,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报生产部材料设备审批,并经检查合格后才能使用。

4.1.6 生产设备的报废

a) 对无法修复或无使用价值的生产设备,由生产部材料设备填写《设施报废单》,经总经理批准后报废,生产部材料设备在《设备维护保养履历记录卡》及《生产设备一览表》中注明情况。

b) 对低值易耗的工装、夹具、辅具等,由使用部门填写《设施报废单》报生产部材料设备审核,总经理批准,即可报废。

c) 报废的生产设备应挂报废牌。

4.2办公用生产设备的保养参见《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5相关文件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6质量记录

6.1《生产设备配置申请单》R-QP-005/001-A;

6.2《设施验收单》R-QP-005/002-A;

6.3《设备维护保养履历记录卡》R-QP-005/003-A;

6.4《生产设备一览表》R-QP-005/004-A;

6.5《生产设备维修、保养计划》R-QP-005/005-A;

6.6《设施检修单》R-QP-005/006-A;

6.7《设施报废单》R-QP-005/007-A。

7.本程序修改记录表

序号文件更改通知单编号更改标记更改者更改日期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1.目的

强化环境管理,提高人员素质,优化作业环境。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安全生产及环境管理工作。

3.职责

3.1办公室负责非生产场所的环境管理。

3.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及所属部门的环境及安全管理。

3.3生产部车间负责生产现场的文明及安全管理和实施。

4.程序

4.1 工作环境

4.1.1生产部车间应协助生产部识别并管理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中人和物的因素,根据生产作业需要,负责确定并提供作业场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

a) 配置适用的厂房并根据生产需要适当装修,防止暴晒、风雨侵蚀和潮湿。

b) 配置必要的通风、消防器材,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和职业卫生、安全;

c)提供生产所必须的工具和设备;信息交流、产品交付所必须的电脑、通讯、运输设施等,以保证公司的正常运作。

d) 生产部车间对设施实行定置管理,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e)确保员工生产符合劳动法规的要求。

4.1.2生产部车间负责维持作业现场的清洁卫生。

4. 2生产部车间负责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对于重要的基础设施也要建立档案,按照计划定期评估和维护,并在档案中予以记录,确保其状态良好,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

4. 3生产部车间要合理的规划作业流程以预留足够的作业空间;协助技术开发部进行工艺设计,遵守劳动法规的要求,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以提高作业者的工作效率,减轻其劳动强度;对于作业者工作方法的改良和创新要予以确认和鼓励。

4.4 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的管理

4.4.1整理

4.4.1.1办公部门

办公桌上办公用品摆放整齐,各资料书摆放整齐,每月保持至少一次的全面整理。

4.4.1.2生产作业

各作业场所的各种作业标准书、指导书和报表应悬挂或摆放整齐。各作业用物品应按作业顺序堆放整齐。

各类生产用工具、容器以及模具应按指定摆放场所放置。

4.4.2整顿

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工作秩序,确保安全生产。

4.4.2.1办公部门

按岗位职责要求,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4.4.2.2生产作业

a)严格按作业标准书、指导书进行作业。

b)员工必须服从本部门的工作安排和调配。

c)严禁在通道线和消防安全线内堆放物品。

4.4.3清扫

4.4.3.1办公部门

办公桌台各自应每日清扫一次。

室外场所、公共场所及走道由勤杂工每日保持清扫。

4.4.3.2生产作业

a)每日对生产设备应清扫一次。

b)保持交接班前对作业场所清扫一次。

4.4.4清洁

4.4.4.1办公部门

a)应保持办公桌及室内场所的清洁。

b)共同参与对公用场所卫生及走道清洁的监督

c)保持工作服的穿着整洁。

4.4.4.2生产作业

a)保持生产设备的清洁。

b)保持作业场所和生产通道的清洁。

c)保持工作服装的穿着整洁。

4.4.5素养

4.4.

5.1公司各员工应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敬业爱岗。

4.4.

5.2加强学习,使全体员工理解并执行公司的质量方针和目标,推进企业的发展。

4.4.

5.3和睦相处,以礼待人的良好企业风气。

4.4.

5.4自觉遵守“规范”,创建文明优秀企业。

5支持性文件(无)

6质量记录(无)

7.本程序修改记录表

序号文件更改通知单编号更改标记更改者更改日期

质量策划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规定专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以确保满足规定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特定产品、项目及合同有关的质量策划的控制及相应的质量计划的编制、实施和控制。

3 职责

3.1 总经理负责批准有关部门编制的质量计划。

3.2 技术科负责编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计划并对各部门质量策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3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相关的质量策划及编制、实施相应的质量计划。

4 程序

4.1 对特定的产品、项目和合同应进行质量策划。策划的结果应以适于组织运作的方式形成文件,如质量计划。

4.2 进行质量策划的时机

公司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质量策划:

a)引进、试制新产品,采用新工艺或新材料,技术革新或技术改造;

b)销售合同中顾客对产品有特定的要求;

c)现有体系文件未能涵盖的特殊事项。

4.3 质量策划的内容

a)针对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确定的质量目标;

b)针对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所需建立的过程和子过程,应识别关键的过程和活动;

对过程或涉及的活动规定途径,并对这些途径进行评审和形成文件;

c)识别并提供上述过程所需的资源配置、运作阶段的划分、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

关系;

d)确定过程涉及的验证和确认活动及验收准则;对过程和产品的重要或关键特性,

应安排测量和监控活动;对其中某些特殊过程的输出应按输入的要求进行验证并确认;

e)确定为过程和产品的符合性提供证据的质量记录。

4.4 质量计划

表述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及如何应用于具体的产品、项目和合同的文件为质量计划。质量计划的编制原则为:

a)质量计划的内容要根据质量策划的内容和结果来确定;

b) 应参照质量手册的有关内容,应符合质量方针、目标、并与质量体系文件中的内容协调一致;

c) 可引用已有的质量文件中的相关内容,并根据特殊的要求编制新的内容;

d) 根据实际情况,可编写总体质量计划,也可只编写有关的单项计划,如采购质量计划;

e) 质量计划可以作为独立的文件,也可以根据需要作为其他文件(如项目计划等)的一部分。

4.5 质量计划的编制、审批和发放

4.5.1 质量计划由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组织编制,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由技术科以受控文件形式发放到使用和相关部门(顾客有要求时,可发放给顾客)。

4.5.2 质量计划必须写明项目名称及质量计划的编号、编制人、批准人、发布日期。

4.6 质量计划的实施、监督和修改

4.6.1 各部门在执行中应按照质量计划的规定要求进行控制,并将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反馈到技术科;

4.6.2 技术科负责监督各部门质量计划的实施,根据要求协调相应部门之间的接口和资源配置,进行总体控制,并及时报告总经理。

4.6.3 质量计划的修改

当质量计划需要修改时,由修改部门填写《文件更改申请》,经总经理批准后进行修改,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4.7 质量计划完成后,计划有关文件由技术科/技术科负责存档保存。

5 相关文件

5.1《文件控制程序》。

5.2《各部门的质量计划》。

5.3各类工艺文件。

采购质量控制程序文件

采购控制程序 1、目的 通过对配套体系、采购及外协产品的有效控制,确保采购及外协加工产品符合规定要求。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各类产品配套件、原辅材料的采购及外协加工。3、职责 3.1 采购部是采购产品、外协加工件的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 A、公司各类产品用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 B、采购配套件和外协加工件分供方的选点、布点及新增分供方初选; C、合格分供方协作配套能力调查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D、合格分供方名单的管理; E、零部件采购价格的评定。 F、采购与外协加工合同(含质量保证协议)的签订、管理,并负责配套件技术文件、更改通知的传递发放; G、配合质量管理部进行各类产品零部件协作配套过程质量监督、质量改进及改进结果的验收,以及质量索赔及其它日常管理工作。 3.2 质量管理部负责: A、分供方质量保证能力的评定; B、采购及外协产品质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反馈和处理; C、采购产品进厂检验和试验及日常供货过程中的质量监督,新增分

供方的产品质量验证及试验。 3.3 技术部负责 A、向分供方提供采购、外协件的完整、正确的技术文件或/和样件; B、同分供方签订有关技术协议和知识产权保护协议; C、新产品开发新增分供方的初选及新增分供方的产品的技术认证; D、必要时与分供方共同进行技术开发; 4、程序 4.1 分供方初选 4.1.1 配套体系外选点布点 4.1.1.1 当现有配套体系分供方的配套能力、产品质量或价格等方面满足不了公司的配套工作需求时,则需在配套体系外布点。 4.1.1.2 由生产部根据工作需要,从相关供货厂家中优选出部分厂家进行分供方协作配套能力调查,必要时重要物资的分供方需由生产部组织对其实地考察,或由各分供方提供充分的书面材料(如体系认证证书)或者用调查与书面材料相结合以证实其质量保证能力: 4.1.1.3 在对初选分供方的上述资料和证明文件进行审查后选择审查合格的由生产部按要求填写“分供方协作配套能力调查评价报告”(见附录A,以下简称调查报告)。 4.1.1.4 调查报告由各部门会签后,报管理者代表批准,该分供方即为初选合格 4.2 初选分供方的资格审定 4.2.1 经初选合格的分供方由生产部填写“分供方资格审批报告”(见附录

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守则.doc

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1 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 本工序质量控制制管理制度规定了工序质量控制点(以下简称控制点)管理实施的职责,设置步骤等有关要求。 一、职责: 1.技术科是控制点设置及管理的归口负责部门。 2.检验科、机修车间等部门是控制配合部门。 3.生产车间负责控制点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建立控制点原则: 1.全部质量特性重要性分为A级质量特性以及产品的关键工序。 2.工艺上有特殊工要求,对下道工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 3.用户意见(包括下工序)比较多的薄弱环节。 三、控制点的设置与撤销: 1.控制点的设置要求符合建立控制点的三点原则为准。 2.控制点的撤销原则以产品质量长期稳定、按工艺文件操作能稳定产品质量、 经验证后符合工艺要求的生产工序,可以撤销控制点。

四、控制点的管理: 1.控制点每年初由技术科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进行整顿,调整控制点内容,并上 报技术厂长批准。 2.车间质量检验员经常对控制点的操作人员进行工艺纪律,产品质量控制内容 的教育,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协调解决。 3.控制点有专人负责管理控制点日常工作,汇总控制点的原始记录及有关资 料,出现问题找出原因,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4.控制点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与技术科联系,从人、机、料、法、环五个因素 中进行分析及时处理解决。 5.检验部门应对控制点工艺记录表进行复查。 6.机修车间对控制点设备作重点管理,保证完好率达到100%,并不定期对控制点设备进行检查。 五、控制点文件: (一)工序质量分析及其内容: 1.主要内容:

(1)控制目标:即质量特性值及允许界限。 (2)确定主要质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 (1)主要质量因素控制范围:包括控制项目及其允许界限,检查项目方法,检查频次,责任者,标准名称等内容。 2. 工序质量分析表由技术科编制、检验科会签,由厂长审批。 (二) 作业指导书: 1. 作业指导书是正确指导现场工人操作,控制和检查的规程。 2. 作业指导书的内容: (1)操作要领和要求: (2)控制要求:检验项目,检验频次,模具要求,控制手段等。 3.作业指导书的编制程序,格式要求按本厂技术文件规定执行。 (三)控制点的日点检记录表: 1. 日点检记录表由技术科负责编制。 2. 日点检记录表的内容按设备类别分别确定。 (四)控制表:

外协件的质量控制程序文件 编写

1.0目的: 本标准规定了外协加工产品质量控制的程序。 2.0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外协加工零件、产品的质量控制。 3.0职责: 3.1研发部负责外协产品开发、技术支持和保障。 3.2采购部负责按生产计划进行配料并及时反映用料情况,客户信息计划并跟踪计划的执行情况。 3.3生产部负责加工的全过程的产品有效进行,同时督促、反馈生产计划实施情况,对外协承制单位质量保证能力的考察、认定,外协件加工过程质量控制和特殊问题的处理;外协件的验收、并对外协件的技术和质量要求负责等外协项目过程处理。 4.0程序 4.1过程控制 4.1.1计划的来源 外协加工单位在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本所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生产,原材料牌号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加工件要严格检验。对特殊工种和典型工艺我所责任工程师与质检人员需进行现场监督 4.1.2计划的制定和传递 外协承制单位在关键件、重要件加工前,拟制加工方案,由质管办会同设计、工艺等有关人员对加工方案进行评审后方能生产。 外协承制单位在关键件、重要件加工过程中必须认真填写"关键件、重要件加工记录卡",并经我所质检人员认可,交本所质管办存档。 外协承制单位在加工过程中出现设计文件更改和器材代用,必须有更改文件并经我所设计人员和课题组负责人签字认可。如有重大改动须经工程指挥部总工艺师批准

外协承制单位在加工过程出现不合格品,其责任由外协承制单位负责,不合格品的管理按QA/PF-DC文件规定执行。 4.2生产计划的落实 4.2.1生产计划的实施过程 4.2.1.1生产部根据计划采购部所发出的相应的生产计划通知单安排排班计划、人员组织、物流安排、场地安排、检查安排等,并制定《生产日报表》反映生产进度。 4.2.1.2物资部依据生产部开出的《领料单》配料和发料,生产部开出的《领料 单》必须以计划采购部的相应的生产计划通知单和《制令单》为依据。 4.2.1.3品质部按照产品标准、检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品质检验和品质验收,对不合格产品填写《品质异常联络单》反馈给相关部门,方便生产计划的顺利实施; 4.2.1.4产品经品质部检验合格后,由生产部负责办理入库手续,填写《缴库单》, 物资部负责产品数量验收、入库,并反馈计划采购部。 4.2.2生产计划的跟进与反馈 4.2.2.1计划采购部开出相应的生产计划通知单和《制令单》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发放至各相关部门,并由计划采购部存档。 4.2.2.2生产领料时如有欠料状况,物资部必须将相应欠料情况以第一时间反馈给计划采购部;如物料不能按时供应,计划采购部需对计划作相应的调整或安排,修改后的生产计划通知单按照原制定程序进行确认和分发、落实。修改后的生产计划通知单与原生产计划通知单以版本号进行区别。 4.2.2.3生产部各车间根据计划安排生产,根据实际的生产情况,填写《生产日报表》,反馈至计划采购部;对异常情况和问题及时提出,由计划采购部和相关人员对问题统一协调,确保生产计划的如期完成。 4.2.2.4如生产计划无法如期完成,生产部通过《工作联络单》,至少在计划出货前一周将信息反馈给计划采购部,由计划采购部将信息反馈给客户部,由客户部与顾客协商处理。

工序质量控制点

中文词条名: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和管理 英文词条名: 1.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原则 (1)重要的和关键性的施工环节和部位。 (2)质量不稳定、施工质量没有把握的施工工序和环节。 (3)施工技术难度大的、施工条件困难的部位或环节。 (4)质量标准或质量精度要求高的施工内容和项目。 (5)对后续施工或后续工序质量或安全有重要影响的施工工序或部位。 (6)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施工的部位或环节。 2.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 (1)质量控制措施的设计 选择了控制点,就要针对每个控制点进行控制措施设计。主要步骤和内容如下: ①列出质量控制点明细表; ②设计控制点施工流程图; ③进行工序分析,找出主导因素; ④制定工序质量控制表,对各影响质量特性的主导因素规定出明确的控制范围和控制要求; ⑤编制保证质量的作业指导书; ⑥编制计量网络图,明确标出各控制因素采用什么计量仪器、编号、精度等,以便进行精确计量; ⑦质量控制点审核。可由设计者的上一级领导进行审核。 (2)质量控制点的实施 ①交底。将控制点的“控制措施设计”向操作班组进行认真交底,必须使工人真正了解操作要点。

②质量控制人员在现场进行重点指导、检查、验收。 ③工人按作业指导书认真进行操作,保证每个环节的操作质量。 ④按规定做好检查并认真做好记录,取得第一手数据。 ⑤运用数据统计方法,不断进行分析与改进,直至质量控制点验收合格。 ⑥质量控制点实施中应明确工人、质量控制人员的职责。 3.工序质量控制点设置实例 (1)工序质量控制点设置一览表(表31-33) 工序质量控制点设置表31-33 (2)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内容、要求(表31-34~表31-36) (一)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内容要求(基-4)表31-34

采购控制管理程序文件

1 目的 本程序旨在建立对本公司有关采购的过程控制办法,以期以合理的价格,适当的时间、适当的数量、适当的质量、适当的地点向公司提供符合规定要求的物料和服务,以满足生产需要,达到公司经营目标。 2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需的采购产品的采购过程控制,包括: ——采购目标的制定、采购控制流程、采购方式的选择; ——采购文件的编制与审批; ——供方的调查与选定,考核与管理; ——价格管理; ——物料验证和代用管理; ——合同、订单管理,等。 3 职责 3.1 生产部物控负责物料需求计划的编制控制及组织本公司配套材料的供应。 3.2 采购部负责物料采购计划的编制和实施。 3.3 研发质量部负责采购物料的认定和技术支持。 3.4 采购部、研发质量部共同负责对供方配套能力的考评。 4 活动容 4.1 采购目标 4.1.1 选择优良的供方确保供应资源安全、稳定及竞争优势,及时供应生产所需的物料及获得优质、高效的服务。 4.1.2 确保采购物料的质量。 4.1.3 不断提高采购物料的性价比。 4.1.4 不断提高采购工作效率及人员的工作质量,严格控制合同风险。 4.1.5 防止采购工作异常情况的发生,针对异常情况迅速妥当地处理。 4.2 采购过程控制流程 4.2.1 订单、定期采购过程控制流程详见附录A 。 4.2.2 零星采购过程控制流程详见附录B。 4.2.3 固定资产采购过程控制流程详见附录C。 4.3 采购方式 采购人员应根据物料使用状况,用量大小,采购频率,市场供需状况,交易习惯及价格质量稳定等因素,选择下列最有利的采购方式,办理采购业务。 4.3.1 一般采购 根据生产工程部/业务部的物料/成品需求计划“确认计划及请购报表”和相关采购政策,编排物料采购计划进行例行订货。

ABC工序质量控制点表

编制说明 1工序质量控制点分为A(AR)、B(BR)、C(CR)三个等级,其中: 1)A(AR)级为最重要的质量控制点,由施工、监理和业主各方质检人员检查确认; 2) B(BR)级为重要的质量控制点,由施工、监理双方质检人员检查确认; 3) C(CR)级为一般质量控制点,由施工方质检人员检查确认; 4) 对各工序质量控制点进行检查时,施工单位均应首先提供必要的有关见证资料或自检记录。对于必须由施工单位使用规定的表格格式提供施工记录或检(试)验报告的控制等级加R,如AR、BR、CR级。 2对每一控制等级,必须进行严格的联合检查。某一工序未经联合检查各方签证,施工单位不得进入下一工序施工。 3业主、监理单位有权对B(BR)、C(CR)级质量控制点检查情况进行随机抽查。 4工序质量控制点检查程序 1) 工序施工完成后或隐蔽前,施工单位应进行自检、互检、专检,专职质量检查人员确认合格并签证后,C(CR)级质量控制点检查随即完成; 2) 对B(BR)、A(AR)级质量控制点,专职质量检查人员填写《工程质量报验单》提前24小时送达专业监理工程师,A(AR)级质量控制点同时送达业主有关人员; 3) 有关各方按《工程质量报验单》上注明的时间和地点联合进行检

查,确认合格,专业监理工程师和业主有关人员签证,B(BR)、A(AR)级质量控制点检查完成。若确认不合格,施工单位须实施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并在处置完毕后重新报验。 5 工业安装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原则上遵循《化学工业工程建设交工技术文件规定》(HG20237-94),只做了少量调整、补充、增加: * 只对等级做了修改; ** 补充的检查项目; *** “中压快装锅炉”为增加内容。 5随着工程施工进展,本控制点表需进行必要的修改或调整时,华旭监理部质量安全部将另行发布。

公司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采购控制程序

公司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采购控制程序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1目的 对采购及供应商的评定过程进行控制,以确保采购的产品能够满足本公司和客户的需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产品有直接影响的原辅材料、零件、包装物、服务采购的控制及供应商的管理。 3职责 3.1 采购员负责对供应商资源和采购的总体策划和管理。 3.2研发部负责制定提供完整适用的技术性文件和资料,必要时对供应商的生产工艺进行辅导。 3.3质量部负责对采购产品的检验和验证,和对供应商的品质辅导。 4工作程序 4.1 采购策划 4.1.1 采购产品重要度分类 根据本公司采购产品的性质,对最终产品的影响程度,对采购产品进行分类:A类:对构成最终成品起关键作用,并直接影响到成品质量性能的采购产品。 B类:对构成最终成品起较大作用,并可能影响到成品质量性能的采购产品。 C类:对构成最终产品质量及性能无影响的通用件、标准件及辅助物料的采购产品。 D类:设备配件、工装、夹具等。 E类:办公用品、劳保用品。 A、B、C类采购产品的确定详见《BOM表》。 4.1.2 供应商选择、评定:按《供应商管理程序》执行。 4.2 采购实施 4.2.1 《采购计划》编制的依据: a)交货时间依据:《销售要货单》、生产指令、采购品生产周期和运输时间、 合同评审结果; b)数量依据:产品BOM表、库存情况(包括合格的和可返工回用的)、产品合格 率、资金占用; c)供应商依据:《可接受供应商名单》、供应商生产能力、供应商评定结果、供 货业绩和价格; d)可能的偶发性事故的考虑(包括本公司和供应商); e)顾客后续订单及可能的订单调整; 采购计划经采购主管审核后签字生效,以作为签发《》的依据。 4.2.2 采购资料

质量控制程序

克旗环境监测站质量控制程序 1目的 对监测过程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可比性。 2适用范围 对现场采样到实验室分析、测试数据、编制报告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3职责 3.1质量负责人审批质量控制计划,并组织评审质量计划实施的有效性。 3.2质量管理员制定质量控制计划,并组织内、外部质量控制的实施。 3.3现场采样人员负责现场采样质量的实施。 3.4样品管理员负责室内密码,平行样编号。 3.5分析人员负责监测分析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的实施。 3.6质量监督员对监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进行监督及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报告的初审。 3.7综技室负责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报告的审核。 3.8质量负责人负责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报告的签发。 4工作程序 4.1质控计划的制定及实施。 4.1.1质量管理员年初制定质量管理计划,组织实施并对实施情况进行记录,编写年度质量分析报告,作为管评输入。 4.1.2质量监督员监督监测人员实施质量控制,对监测全过程的质量进行监督,对原始记录,监测结果进行审核,对分析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按季度报综技室。 4.2内部质量控制 4.2.1现场采样 a)严格按照标准方法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采样布点,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b) 采样人员负责采样前的准备,包括采样器具的清洗,保证容器清洁,防止器皿玷污; c)对采样设备进行校准; d)对每批样品总数加采10%样品的平行样作为质控样,每个项目应加一个全程序空白样; e)保证样品运输安全(防晒、防污染),及时地在有效保存期内尽快将样品送至实验室

分析,严格执行样品的交接手续。 4.2.2样品管理:样品管理人员对地表水按每批样品数随机抽取不少于10%的样品作为密码平行样(按样品编号要求,标识编号)。 4.2.3实验室分析 4.2.3.1自控 a)分析人员严格按分析方法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根据监测项目配制溶液,必要时进行标准溶液的比对实验,调试仪器至最佳状态; b)样品精密度控制:每批样品随机抽取不少于10%的实验室平行样; c)样品分析的准确度控制:分析每批样品时,带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控制; d)校准曲线的检验:对斜率较为稳定的校准曲线,可使用原校准曲线,但需测两个标准点(测定上限浓度的0.3倍和0.8倍各1个),当两个点与原曲不稳定的校准曲线,采用单点校正,每10个样做一次中间浓度标准点的测试,所得峰面积(峰高)与初始校正点的相对偏差须小于50%,与上次线相应点的相对偏差小于5%时,圆曲线可以使用,否则,重新绘制;对斜率校正点的相对偏差须小于30%。 4.2.3.2他控 a)质量监督员按质控计划对分析人员进行考核; b)质量监督员不定期的质控活动,可采用有证标准物质,留样测定,人员比对等各种手段。 4.2.4数据结果的控制 a)原始记录、监测结果由质量监督员复核,科室负责人审核; b)报告审核,见《监测报告管理程序》。 4.3外部质量控制:参加试验室间比对、能力验证、上级考核。 4.3.1计划:质量管理员制定参加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计划,质量负责人审批; 4.3.2组织:质量管理员组织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根据活动具体要求,制定实施计划。 4.3.3实施:监测人员根据能力验证实施计划要求,准备相关的仪器设备、试剂,按要求进行验证活动,并编制验证报告,质量监督员对能力验证活动实施进行监督,对验证报告进行初审,综技室进行审核。 4.4质控有效性的控制 4.4.1无论内控、外控出现质量问题,质量监督员及时通知监测人员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纠

工序质量控制点设置实例

工序质量控制点设置实例 (1)工序质量控制点设置一览表(表31-33) 工序质量控制点设置表31-33 (2)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内容、要求(表31-34~表31-36) (一)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内容要求(基-4) 表31-34 (1)在垫层上先弹线,经技术员复核验收后,才能绑扎钢筋。 (2)先扎底板及基础梁钢筋,最后扎柱头插铁钢筋。 (3)插筋露面处,固定环箍不少于3个。 (4)基础面与柱交接处,应固定牢中心线并位置正确,控制钢筋位置垂直以及保护层和中距位置。 (5)木工施工员、技术员要验收位置及标高。 (6)浇混凝土时,振捣要注意插筋位置,不得将振捣棒振偏钢筋,看模工注意钢筋位置。 (7)插筋露面、环箍大小,钢筋翻样要严格按图进行,不能任意改动。 (8)钢筋与基础相连部位,必要时用电焊固定。

(二)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内容要求(结-5)表31-35 技术要求: (1)严格执行规范,砖砌体砌筑砂浆稠度必须控制在7~l0cm。 (2)砂浆保水性良好(分层度不大于2cm)。 (3)各种原料(砂、石灰膏、电石膏、粉煤粉等)精确度应控制在±5%误差内,有机塑化剂,如氯化盐早强剂等,精确度控制在±1%误差内,所有材料均需过磅计量。 (4)砂浆拌和时间不应少于1.5min,使用时间不宜超过2~3h。 (5)砖块要浇水湿润,含水率宜为10%~15%(冬季施工另行考虑)。 (6)采用铺浆砌筑,铺浆长度不得超过50cm。 (7)砌墙操作宜采用皮头缝,加泥刀压砖办法,增加砂浆与砖块粘结率。 (三)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内容要求(装-1)表31-36 技术要求: (1)阳台板吊装前应先检查板的搁置点,墙身处的标高是否平整。 (2)阳台板不论现浇或预制,在安装后要检查,是否有倒泛水现象。 (3)预制阳台板底必须要坐灰,严禁生摆,坐灰时适当提高,没有落水斗一侧的板面提高(5mm)。 (4)阳台找平找泛水时,用水平尺控制泛水坡度,并在墙身及栏板上弹好线,确保泛水基本正确。 (5)埋设落水斗前,必须先清理预留孔洞,预留孔表面过于光滑要凿毛。 (6)埋设时,要洒水湿润,四周用1:2水泥砂浆嵌密实。 (7)严禁粉阳台地坪与窝落水斗两道工序并做一次施工。

项目质量控制程序文件

天合光能(北京)系统集 成有限公司 项目质量控制程序 主导部门:工程部 支持部门:质量部、采购部、技术部

审批: 文档编号:SDS BU-SD-018 生效日期:

项目质量控制程序 1.目的 使项目的工程质量符合国家、项目所在地等有关规范、技术标准及达到合同要求。 2.范围 本能制度适用于SDS项目实施阶段的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 3.定义 N/A 4.职责和权限 4.1施工单位 4.1.1施工组织设计、人员资质、专项施工方案、施工机具等申报 4.1.2施工材料申报 4.1.3分部分项工程施工 4.1.4申请工程验收 4.2监理单位 4.2.1、监督管理施工过程 4.2.2、过程资料审核管理 4.3工程部 4.3.1参与审核设计图纸 4.3.2支持监理工作。督促分包商认真履行合同,实现质量目标 4.3.3组织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 4.3.4处理施工质量问题 4.4技术部 4.4.1确定材料、设备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 4.4.2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支持

4.5采购部

4.5.1成本目标控制 4.5.2按时供应合格产品 4.6质量部 4.6.1落实质量控制计划 4.6.2处理产品、工程质量问题 5.内容 5.1施工准备 5.1.1工程部向建设单位递交开工报告 5.1.2分(承)包商将企业资质、项目现场负责人(或联系人)、人员资质、用工人数、施工组织 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等资料报工程部、监理单位审核 5.1.3分(承)包商进场材料经质量部、工程部、监理组织抽样审查 5.1.4项目组组织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技术部、分(承)包商,进行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 5.2施工管理 5.2.1在施工过程,项目管理人员和监理工程师应跟踪监控分(承)包商的工序作业过程,确保及 时掌握现场的质量情况,对结果形成结论并反馈给分(承)包商 5.2.2项目管理人员和监理工程师管理整个施工过程质量;对重要材料设备要检查按合同和有关规 范的要求进行进场验收、抽样、取样复试。运输到工地的设备、材料均需要检查其准用证、质保 书、合格证、检验报告等质保材料 5.2.3项目管理人员参加监理组织的分部分项过程、焊接、混凝土浇注、隐蔽工程验收 5.2.4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专项工程,按照其相关验收标准进行管理验收 5.2.5项目经理、监理单位不定期召开会议,及时协调现场出现的问题,对不合格的项目发出整 改 通知单 5.2.6项目管理人员、监理单位应检查整改结果,直至合格 5.2.7督促分(承)包商加强成品保护的管理工作

采购质量控制程序(含表格)

采购质量控制程序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1.1. 为使采购的产品或原料的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1.2.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产品或材料采购质量的控制。 2 相关文件 2.1. 相关文件 2.1.1.《供应商评价控制程序》 2.1.2.《合同评审程序》 2.1. 3.《检验控制程序》 2.1.4.《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3 职责管理 3.1. 商务部负责建立并保持采购的管理文件,对影响采购质量的关键环节实施控制,组织对供应商的评价,编制采购计划并按计划进行物资采购。 3.2. 技术质安部组织制定或转发原料的验收标准及验收规范,组织对原料的检验。 3.3. 生产运行部负责发布A类原料消耗月度统计表, 3.4. 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所需材料的申报。 4 管理内容和方法 4.1. 采购申请计划的编制

4.1.1. 申购部门每月月底向商务部提供下月采购申请计划,填写《材料申请计划单》,所提供采购物资的工况条件须与实际采购情况相适应,写清采购物资的名称、技术规格、执行标准、申请数量、供货日期并经主管领导批准后执行。 4.1.2. 采购计划编制的依据是产品工艺性文件(含材料清单)和图纸,生产运行部编制生产计划以及相关部门的材料需用申请单。 4.2. 采购计划的编制 4.2.1. 采购部门根据生产运行部提供的生产计划、技术质安部提供的验收标准(规范)及其他申购部门提供的申购计划,结合仓库存量,综合平衡后编制《材料采购计划表》。 4.2.2. 采购计划应按以下要求编制:标明采购物资名称、类别、质量指标、采购数量及交货期等,采购计划按月度分别编制。 4.2.3. 采购计划经主管副总经理批准后,由商务部进行采购; 4.3. 采购过程的控制 4.3.1. 材料采购应根据采购计划的要求。 4.3.2. 采购员根据采购计划在合格供应商范围内比价采购。 4.3.3. 所采购的材料应标记齐全,供应商应提供产品质保书(合格证明),并与实物一致。 4.4. 采购文件的更改 4.4.1. 采购计划需要更改时,应由原申请部门填写《采购计划变更记录》。 4.4.2. 采购计划变更后,应重新审批后方可发布实施。

过程质量控制(定稿)

Q C 产品的过程质量控制 受控标识: 编制:李刚审核:批准:日期: 郑州知信机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2007年11月30日星期五 第一节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 一、概述 “设计过程”是形成产品质量(应包含品种)的首要过程,该过程质量控制的好坏,深刻影响到:产品在“制造过程”是否“好做”,在“使用过程”是否“好用”,这两者应统一表现在市场上是否“好卖”。因此,“设计过程”应始于“市场调研”。 计划经济模式长期把设计过程禁锢于“制图室”和“画板上”,闭门造车,与市场无缘。 市场调研的目的是,选准“适销对路的产品”,所谓“适销对路”应包含“质量”和“品种”两个方面满足市场需求。 在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之后,企业应以选准的产品为中心,进行以产品设计和工艺技术为内容的科研工作。一般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有较高科技价值的“技术开发”;第二步是具有现实经济意义的“产品研制和推广”(包括新工艺的研究与采用)。 “技术开发”是指专业性极强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而不是直接研究某种具体的产品。其成果具有普遍适用性,故可用于本专业内产品的多个品种、型号,甚至还可跨越专业运用到其他专业的产品中去。比如,“激光技术”的研究开发,可用于机械工业(如激光焊接、激光切割以及激光打孔等激光工艺设备),也可用于电子工业的工艺设备、电子产品(如激光检测、激光显微加工、激光音像产品)。所以,“技术开发”是产品设计、工艺规范的技术基础,有多高水平的技术开发,才可能有多高水平的产品问世。比如同是汽车,日本汽车之所以在世界市场上占优势,其中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其“技术开发”水平高。以五十铃轻型客货两用汽车为例,其柴油发动机机体的薄壁铸造技术,是该机种60余项关键技术之一。我国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已开发这项技术。这对我国各型柴油机的机体铸造工艺技术改造,将是一次重大的革新,甚至可以推广应用于大多数铸铁机械产品上去。 总之,“技术开发”是“设计过程”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影响企业长远的发展进程,是企业科技创新的基础。 产品的研制和推广是将“技术开发”的成果,物化为具体的产品,并不断使之品种系列化。比如,将“燃烧新技术”运用到某型内燃机上去(可使油耗降低、减少污染和噪音)就是一种新型内燃机的诞生。显然,前者属技术开发,其成果没有直接的使用价值,不是一种具体的产品,而后者当然就是一种可以直接使用的新产品了,属产品的研制成果;前者是一门新技术,而后者却是一种新产品。仅一种新产品,对市场需求还是远远不够的,如何使其发展为“多品种、多型号”,这就是产品系列化“推广发展”的任务,其本质还是“研制”性质的工作。 只有在上述“研制”成功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正式的产品设计和工艺规范的制订工作。接着,进行“试制”即“试生产”。成功后,进行“鉴定、定型”(包括“设计定型”和“工艺定型”),完成后,才允许进入“制造过程”或称“批生产”。 综上所述,“设计过程”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可概括为:“调研———科研———设计———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程序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程序 1目的 规范本公司的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以确保产品符合规范的要求,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2职责 2.1 技术科负责组织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和实施; 2.2 生产科、检验科、办公室参与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工作; 3 程序要求 3.1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原则 3.1.1产品质量特性特别重要,对产品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的过程、项目、工序,一般为产品质量特性分级表的A类项目; 3.1.2工艺上有特殊要求或对下道工序有较大影响的工序。 3.1.3质量信息馈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或不良品较多的项目或部位。 3.1.4加工周期长,原材料贵重,一旦出现问题经济损失大的工序。 3.1.5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立,应考虑工序质量的重要性、迫切性,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抓住重点设置1-3个; 3.1.6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应该是不断更新的,设立质量控制点经过一定时间的质量控制,工序质量得到提高并稳定的工序可以撤消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另外选择设立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 3.2 产品质量特性的分级 3.2.1 根据本公司机床产品的特点,产品质量特性分为A、B、C三级;

3.2.2 A级是指对产品安全、卫生产生影响,对产品的功能、性能等产品质量产生重大影响,不能满足法律法规和顾客要求的过程、项目和工序,如机床的安全、卫生项目,主要件的关键项目等; 3.2.3 B级是指对产品的功能、性能等产品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基本能满足法律法规和顾客要求,但会影响产品的等级,产品档次的过程、项目和工序,如机床的精度,外观,零件的主要项目; 3.2.3 C级是指零部件的一般项目 3.2.5 技术科负责按照产品的特点设计编制产品质量特性分级表,经主管副总经理审核后发放各部门。 3.3 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3.3.1 技术科汇同生产科、检验科,根据产品质量特性的分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情况,确定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在一定的周期内质量控制点一般设置1-3个; 3.3.2 每年技术科汇同生产科、检验科评审质量控制点的运行情况和运行效果,及时进行更新和增减; 3.3.3 由技术科形成质量控制点明细表,下达各部门执行 3.3 质量控制点的管理 3.3.1 质量控制点文件要求 3.3.1.1质量控制点的技术文件包括图纸、作业指导书,技术文件由技术科编制并发放;3.3.1.2质量控制点的文件应规范,审批手续应齐全。 3.3.2 质量控制点的操作人员 3.3.2.1必须持有质控点岗位证才能上岗操作。

项目质量控制程序文件

天合光能(北京)系统集成有限公司项目质量控制程序 主导部门:工程部 支持部门:质量部、采购部、技术部 审批: 文档编号: SDS BU-SD-018

生效日期:

项目质量控制程序 1. 目的 使项目的工程质量符合国家、项目所在地等有关规范、技术标准及达到合同要求。 2. 范围 本能制度适用于SDS项目实施阶段的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 3. 定义 N/A 4. 职责和权限 4.1施工单位 4.1.1施工组织设计、人员资质、专项施工方案、施工机具等申报 4.1.2施工材料申报 4.1.3分部分项工程施工 4.1.4申请工程验收 4.2监理单位 4.2.1、监督管理施工过程 4.2.2、过程资料审核管理 4.3工程部 4.3.1参与审核设计图纸 4.3.2支持监理工作。督促分包商认真履行合同,实现质量目标 4.3.3组织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 4.3.4处理施工质量问题 4.4技术部 4.4.1确定材料、设备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 4.4.2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支持 4.5采购部

4.5.1成本目标控制 4.5.2按时供应合格产品 4.6质量部 4.6.1落实质量控制计划 4.6.2处理产品、工程质量问题 5. 内容 5.1施工准备 5.1.1工程部向建设单位递交开工报告 5.1.2分(承)包商将企业资质、项目现场负责人(或联系人)、人员资质、用工人数、施工组织 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等资料报工程部、监理单位审核 5.1.3分(承)包商进场材料经质量部、工程部、监理组织抽样审查 5.1.4 项目组组织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技术部、分(承)包商,进行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 5.2施工管理 5.2.1在施工过程,项目管理人员和监理工程师应跟踪监控分(承)包商的工序作业过程,确保 及时掌握现场的质量情况,对结果形成结论并反馈给分(承)包商 5.2.2项目管理人员和监理工程师管理整个施工过程质量;对重要材料设备要检查按合同和有关 规范的要求进行进场验收、抽样、取样复试。运输到工地的设备、材料均需要检查其准用证、质保书、合格证、检验报告等质保材料 5.2.3项目管理人员参加监理组织的分部分项过程、焊接、混凝土浇注、隐蔽工程验收 5.2.4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专项工程,按照其相关验收标准进行管理验收 5.2.5项目经理、监理单位不定期召开会议,及时协调现场出现的问题,对不合格的项目发出整改 通知单 5.2.6项目管理人员、监理单位应检查整改结果,直至合格 5.2.7督促分(承)包商加强成品保护的管理工作 5.3质量管理 5.3.1对于出现的质量问题要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采取预防的办法 5.3.2 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可预见的质量事故时,分(承)包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紧急处理,

8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KLY/ZL-2007-009 1 目的 对生产中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控制,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企业的桶装饮用水。 3 术语和定义 4 职责 4.1生产技术科 负责组织工厂实施生产过程控制。 4.2检验员 负责对工序半成品和生产成品的检验和控制。 4.3各工序操作人员 根据工艺管理及质量管理文件等进行过程操作。 5工作流程 5.1生产计划 成品库房保管员每天下班前根据以下相关资料:库存数量、近一周的出库统计、原材料和包装材料的数量等情况,确定第二天的生产任务,并保持记录。 5.2领料 仓库保管员根据班长报生产用料需求,填写《出库单》,经双

方签字核实后,予以出库。 5.3工序过程控制 生产工艺流程: 参见《工艺流程图》 a、生产、质量检验所需的工艺管理及质量管理文件等由生产技术 科和质量管理部负责制订并下发车间。 b、各类产品的全部加工过程,操作者都应严格按照技术文件进行 操作,并填写相关的工序操作记录,内容包括:自检结果、互检结果、工作量、不合格品的处理情况以及设备运行维护情况等。 c、生产加工过程中,操作者应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和四改善活动, 发现工序或对产品质量有益的建议和意见,填写《合理化建议意见表》,班长及时将意见反馈生产技术科,生产技术科召集有关人员讨论,如果意见合理,及时更改,并以文件的形式下发车间执行。 d、各生产工序应加强产品质量的自检,工序间互检,发现不合格 品时,应及时标识、隔离,并记入《工序操作记录》,同时通知检验员,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e、对于关键工序产品,专职检验员应依据《检验规范》和工艺文 件等技术文件进行抽检,填写《工序检验记录》,发现不合格品时,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工序质量控制

工序质量控制日照市恒通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关于下发工序质量控制专家讲义的通知 全体员工: 公司将工序质量控制下发你们,望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对照质量控制的有关规定、要求、知识检查个人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规范自己的生产、工作行为。决不能出现质量事故,决不能再发生私自改变包装的问题。各管理负责人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管理,保证公司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工序是现场作业系统的细胞。构成工序的主体是操作者,客体是设备和原材料。为了使制造过程处于控制状态,也即能保证生产合格产品的状态,就必须把影响产品加工工序的各种因素进行有效地控制,从而把工序质量的波动限制在规定的界限内。 第一部分工序质量控制概述 一、工序质量控制的含义 工序是产品制造过程的基本环节,一般包括加工、检验、搬运、停留四个环节。工序质量是指工序过程的质量。工序的过程即为操作者、机器设备、材料、方法和环境五大因素在特定条件下,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过程。 工序质量控制就是把工序质量的波动限制在要求界限内所进行的质量控制活动。 二、工序质量控制条件 为了搞好工序质量控制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要制定控制所需要的各种标准,包括产品标准、工序作业标准、设备保证标准、仪器仪表校正标准等。这些标准是判断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依据。 (2)要取得实际执行结果与标准之间差异的信息,因此,须建立一套灵活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把握工序的现状及可能的变化趋势。(3)要具有纠正偏差的具体措施。 三、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 1、对生产条件的控制 即对人、机、料、法、环境五大影响因素进行控制。 2、对关键工序的控制

对影响质量的关键工序、特殊工序应采取特殊措施,除控制其生产条 件外,还要随时掌握工序质量变化趋势,采取各种措施使其始终处于 受控状态。 3、对计量和测试条件的控制 计量测试条件关系到质量数据的准确性,必须加以严格控制。 4、对不合格品的控制 对不合格品控制除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管理外,还应据此掌握质量改 进信息,以便进行预防性控制,组织质量改进。 四、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 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主要有:Man(人)、Machine(机器)、Material (材料)、Method(方法)、Environment(环境)等,简称4M1E。对工序质 量的控制,事实上就是对这五大要素进行控制。 由于行业不同、产品不同,工序条件也不一样,因而工序的主导因素 各不相同,采取的措施也有所区别。因此,因根据工序的不同情况,找出 各自的主导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达到工序质量控制的目的。 1、操作者因素 任何机械加工都离不开人的操作,即使最先进的自动化设备,也是需 要人去操作和控制。 (1)造成操作者失误的主要因素有: ①质量意识差。②操作时粗心大意。③责任心不强。 ④不遵守操作规则。⑤操作技术不熟练等。 (2)预防和控制措施。 ①加强质量意识教育,提高责任心,并建立质量责任制。 ②进行岗位技术培训,熟悉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③加强自检和首检工作。 ④采用先进的自动加工方法,减少对操作者的依赖。

工序质量控制点定稿版

工序质量控制点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中文词条名: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和管理 英文词条名: 1.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原则 (1)重要的和关键性的施工环节和部位。 (2)质量不稳定、施工质量没有把握的施工工序和环节。 (3)施工技术难度大的、施工条件困难的部位或环节。 (4)质量标准或质量精度要求高的施工内容和项目。 (5)对后续施工或后续工序质量或安全有重要影响的施工工序或部位。(6)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施工的部位或环节。 2.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 (1)质量控制措施的设计 选择了控制点,就要针对每个控制点进行控制措施设计。主要步骤和内容如下: ①列出质量控制点明细表;

②设计控制点施工流程图; ③进行工序分析,找出主导因素; ④制定工序质量控制表,对各影响质量特性的主导因素规定出明确的控制范围和控制要求; ⑤编制保证质量的作业指导书; ⑥编制计量网络图,明确标出各控制因素采用什么计量仪器、编号、精度等,以便进行精确计量; ⑦质量控制点审核。可由设计者的上一级领导进行审核。 (2)质量控制点的实施 ①交底。将控制点的“控制措施设计”向操作班组进行认真交底,必须使工人真正了解操作要点。 ②质量控制人员在现场进行重点指导、检查、验收。 ③工人按作业指导书认真进行操作,保证每个环节的操作质量。 ④按规定做好检查并认真做好记录,取得第一手数据。 ⑤运用数据统计方法,不断进行分析与改进,直至质量控制点验收合格。 ⑥质量控制点实施中应明确工人、质量控制人员的职责。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1.目的 对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确保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2. 适用范围 本公司所有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 3. 职责 3.1 版房负责拼版。 3.2 生产技术部负责制定生产计划、下达生产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3.3 各工序生产人员必须严格按产品的工艺要求、《安全生产制度》、《生产现场管理制度》及相关要求进行生产。 3.4 品管部对生产过程中每道工序所需物资或产品的合格性负责。 3.5 技术部负责制定所生产产品的工艺规程、并保证产品工艺规程的符合性与有效性。 3.6 设备部应确保生产设备及相关的辅助实施的正常运行和对生产环境的监控。 3.7 总经办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及资格的确认工作。 3.8 仓储部负责对生产所需物资的采购。

4. 作业程序 4.1 生产计划的制定 4.1.1 生产技术部根据市场营销部下发的《生产订单(合同)评审表》制定《生产计划》,经过审批的《生产计划》需于每天下午4点前递交总经理、生产技术副总、市场营销部、仓库、品管部、和仓库。 4.1.2 生产技术对生产计划的实施情况必须进行跟踪,对各个工序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经生产部经理审批的《生产计划跟踪表》交总经理、市场营销部与生产副总。 4.1.3 生产技术部根据评审后的《生产计划》制定《生产工单》。 4.1.4 《生产工单》经生产部经理审核后,下发至所有相关部门,各部门按《生产工单》的要求组织生产与物料统计。 4.1.5 《生产工单》的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各工序的质量控制点等,详见《生产工单》。 4.2 试生产 4.2.1 每种产品或不同规格的相同产品在正式投入生产之前应进行试生产。 4.2.2 生产人员在生产作业之前,应对设备使用操作、维护、保养等事宜进行培训、考核,经考核合格后,生产人员方可单独进行设备操作。 4.2.3 生产人员应熟悉所生产产品的工艺规程,知道其所涉

工序质量控制的方法

工序质量控制的方法 什么是工序质量控制 工序质量控制是指为把工序质量的波动限制在规定的界限内所进行的活动。工序质量控制是利用各种方法和统计工具判断和消除系统因素所造成的质量波动,以保证工序质量的波动限 制在要求的界限内. 工序质量控制的方法 由于工序种类繁多,工序因素复杂,工序质量控制所需要的工具和方法也多种多样,现场工 作人员应根据各工序特点,选定既经济又有效的控制方法,避免生搬硬套.企业在生产中常采用 以下三种方法:一是自控;二是工序质量控制点;三是工序诊断调节法. 自控是操作者通过自检得到数据后,将数据与产品图纸和技术要求相对比,根据数据来判定合格程度,作出是否调整的判断.操作者的自控是调动工人搞好产品质量的积极性,进行工序质 量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工序质量控制点的日常控制应是监视工序能力的波动,检测主导因素的变化,调整主导工序因素的水平.通过监视工序能力波动可得到主导工序因素变化的信息,然后检测各主导工序因素,对异常变化的主导因素及时进行调整,使工序处于持续稳定的加工状态. 按一定的间隔取样,通过样本观测值的分析和判断,尽快发现异常, 找出原因,采取措施,使工序恢复正常的质量控制方法,称为工序诊断调节法.尽快地发现工序状态异常,就是所谓的工 序诊断;寻找原因,采取对策,使工序恢复正常,就是所谓的工序调节.工序诊断调节法,适用于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高的生产过程. 主要工序因素的质量控制 主要工序因素的质量控制,即关键工序、重要工序的质量控制。就航空产品而言,对这类工序的控制要求十分严格。航空企业都必须按照国家颁布的标准及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要求,在生产中要加强工序的关键件、重要件制造中的严审工作,以确保产品质量。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生产管理和周密的工序质量控制,尤其是关键工序、重要工序的质量控制。这类控制很适合于研制和批量生产的军民品的工序控制。其方法是: 1、工艺规程的编制。根据企业工艺管理特点,采用细化工艺堆积编制方法,把关键或重要图纸尺寸、技术要求写入工序名称栏内,工序图纸中的关键尺寸、重要尺寸或其它技术要求(如形状、位置公差标量),在该尺寸旁加盖“关键”或“重要”印记。同时要明确工、夹、量、模具的使用及产品检测要求,必要时增订“内控标准”,纳入工艺规程。 2、关键工序、重要工序工艺资料的更改与试机。要求更改慎重,其审批比一般工序规定提高一级;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时必须经过技术鉴定,其鉴定结论认为可行时方可纳入工艺规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