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红楼梦

红楼梦

红楼梦大观园建筑赏析

——及第十七回的空间叙事手法分析

摘要:小说的叙事方式分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红楼梦中两种叙事手法结合巧妙,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我更关注他的空间叙事。落实在物质上就是故事发生的地理环境,即建筑图景。建筑图景构建了整个小说的空间结构,建筑成了小说叙事的空间架构,在红楼梦中具体指贾府四合院与大观园园林空间的布局。小说集描写建筑的主要有四回:第三回、第十七回和第四十、四十一回,其中第三回是通过林黛玉这个“外戚”的眼对荣国两府的格局作了总体的描述;第十七回通过贾政巡园对大观园进行描述,由于还没人进驻,所以是预成叙事的手法。第四十、四十一回则通过刘姥姥的眼睛来描写大观园的人居环境。从作者的着墨情况可以看出大观园是整个小说中最重要的建筑空间。

关键词:红楼梦大观园空间叙事预成叙事路径空间节点

大观园是整个叙事空间的主体部分,也是我所选章回描写的建筑图景。接下来我结合自己的理解对大观园的建筑及建筑与小说叙事手法作一些分析。

1.大观园的建造背景

“如今当今体贴万人之心,世上至大莫如‘孝’字,想来父母儿女之性,皆是一理,不在贵贱上分的。当今自为日夜侍奉太上皇、皇太后,尚不能略尽孝意,因见宫里嫔妃才人等皆是入宫多年,抛离父母,岂有不思想之理?

且父母在家,思想女儿,不能一见,倘因此成疾,亦大伤天和之事。所以启奏太上皇、皇太后,每月逢二六日期,准椒房眷属入宫请候。于是太上皇、皇太后大喜,深赞当今至孝纯仁,体天格物,因此二位老圣人又下谕旨,说椒房眷属入宫,未免有关国体仪制,母女尚未能惬怀。竟大开方便之恩,特降谕诸椒房贵戚,除二六日入宫之恩外,凡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者,不妨启请内廷銮舆入其私第,庶可尽骨肉私情,共享天伦之乐事。这样说起,咱们家也要预备接大姑奶奶了?”第十七回贾琏与王熙凤和和赵嬷嬷对话可以看出,贾府准备造园迎元妃省亲。

2.大观园的属性

大观园的归类有些模棱两可。康熙南巡时驻跸在时任江宁织造的曹家,建筑有类似于离宫的规格。此时元妃归省贾府,规格自然不如皇帝亲临,却也是宫殿园林俱备。所以大观园应该是介于官式私园和皇家离宫御苑之间的这么一种地位,曹雪芹称之为“省亲别院”。

3.大观园的规模

第十六回“从东边一带,接着东府里花园起,至西北,丈量了,一共三

里半大,可以盖造省亲别院了。”

若通过这句话来了解大观园的整体大小,那就要从“三里半大”开始说起。我国古代丈量地亩叫做“步亩圈丈”,所以说“三里半大”可能是指园地的周长。查询清代的尺度单位,清代1里:576米,以三里半围合的周长就是2016米。若以正方形来算,整个园子的面积则是 504×504:254016

平方米,折合约381亩,紫禁城的三分之一,整个恭王府才相当于紫禁城的十二分之一,大观园可谓大得出奇!像拙政园这样大型的私家园林也不过是81亩,才有大观园的一个零头罢了,众姐妹整日在这样的园子里来回奔波,岂不真的走大了脚?有研究者认为“三里半大”是笔误,原因是“三里半大”

在文中只出现过一次,而《红楼梦》经过多次传抄,里面有关数字、时间的描写确实存在很多矛盾之处,应该不少都是传抄者的笔误,其中“三里半大”

的“三”有可能是“二”之误。这种解释也可以采纳,那么“二里半大”就是周长为1440米,若以正方形来算,整个园子的面积则是360×360=129600平方米,合194.4 亩,面积就小很多了,不过依然太大。若依笔者的理解,当时的书都是竖排版,且没有什么标点符号。那么“三里半大”的“三”若是拉开了写,就可以理解成是“一、二里半大”的笔误,意思是大小在一里至二里之间,若是基地的边界线曲曲折折,呈不规则形状,周长固定的情况下,那倒是整体面积会更小一些。只是文中没有关于边界线的描写,只有脂批“西北一带是多出一带来的”的话,和“北拐角墙”这样的字眼。基于以上所述,我们只好根据实际绘制需要来定大观园的规模。

第十六回“荣府东边所有下人一带群房已尽拆去。当日宁荣二宅,虽有一条小巷界断不通,然亦系私地,并非官道,故可以联络。会芳园本是从北墙角下引了来的一股活水,今亦无烦再引。其山树木石虽不敷用,贾赦住的乃是荣府旧园,其中竹树山石以及亭榭栏杆等物,皆可挪就前来。如此两处又甚近便,凑成一处,省许多财力,大概算计起来,所添有限。全亏一个胡老名公号山子野,一一筹画起造。”

虽然小说中建筑的描写很多,但通篇对大观园的建造者就只有这段话了,不过通过这段话我可以清楚地了解古代建筑师(工匠)在建筑中的作用以及他在建筑方面的理念: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等。同时大观园打通了荣宁两府,加强了两府之间的联系。

4.大观园中部分景观建筑研究

第十七回主要以贾政巡园的路线作为空间叙事的主线:

4.1园门

“只见正门五间,上面筒瓦泥鳅脊,那门栏窗俱是细雕时新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阶,凿成西番莲花样。左右一望,雪白粉

墙,下面虎皮石砌成纹理,不落富丽俗套。”

园子的规格很高,有五间,贾母和贾政的正房也是五间,是荣宁两府规格最高的。其次是风格,一色水墨江南的韵调。

4.2如园假山

“遂命开门进去。只见一带翠嶂挡在面前。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众人都道:“极是。非胸中大有丘壑,焉能想到这里。”说毕,往前一望,见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似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斑驳,或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

这与拙政园很相似,园门对着一座假山,对园内景观起一定的遮挡效果,增加了趣味性和私密性,假山本身也具有极佳的观赏性。集中体现了整个造园水平和园主人品位财力。

4.3沁芳亭

“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但见青溪泻玉,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沼,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

4.4潇湘馆(有凤来仪)

“忽抬头见前面一带粉垣,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只见进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三间房舍,两明一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里,又有一小门,出去却是后园,有大株梨花,阔叶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潇湘馆尺度小巧别致,种植的是岁寒三友之竹。对故事的发展有很强的预示性。

4.5稻香村(杏帘在望)

“忽见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墙,墙上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枝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

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一望无际。”

4.6花溆(蓼汀花溆)

“忽闻水声潺潺,出于石洞;上则萝薜倒垂,下则落花浮荡。”

4.7蘅芜院(蘅芷清芬)

“因而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且一树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岭,或穿石脚,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摇,或如金绳蟠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香气馥,非凡花之可比。”

4.8省亲别墅(天仙宝镜)

“则见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青松拂檐,玉兰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

“只见正面现出一座玉石牌坊,上面龙蟠螭护,玲珑凿就。”

省亲别墅是整个园子最宏伟最华丽的建筑,也就是正殿正殿前还有一座玉石牌坊,在一条中轴线上,贾政巡园的时候却是由正殿到的玉石牌坊,正好与元妃路线相反,会让读者期待从正面进入“省亲别墅”时是何等的气派。

4.9怡红院(红香绿玉)

“说着一径引入,绕着碧桃花,穿过竹篱花障编就的月洞门,俄见粉垣环护,绿柳周垂。两边尽是游廊相接,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几本芭蕉,那一边是一树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金缕,葩吐丹砂。引人进入房内。只见其中收拾的与别处不同,竟分不出间隔·花卉,或集锦,或博古,或万福万寿,各种花样,皆是名手雕镂五彩,销金嵌玉的。,或贮书,或设鼎,或安置笔砚,或供设瓶花,

或安放盆景。或葵花蕉叶,或连环半璧,真是花团锦簇,剔透玲珑。倏尔五色纱糊,竟系小窗;倏尔彩绫轻覆,竟系幽户。且满墙皆是随依古董玩器之形抠成的槽子,如琴、剑、悬瓶之类,俱悬于壁,却都是与壁相平的。院中满架蔷薇。转过花障,只见青溪前阻。”

5、大观园建筑总结:

园中众多建筑的环境描写中,着墨最多的是怡红院,后面可知是贾宝玉的住所,其次是潇湘馆、蘅芜院和稻香村。而作为大观园主体建筑的“省亲别墅”却只有寥寥数笔,这在空间叙事上为后文埋下伏笔,预示着各个空间的主人在整个故事的分量和地位。不同的建筑有不同的风格,其建筑风格是符合小说中各个人物性格的。

从空间叙事的顺序上看:

首先提到的一个重要节点就是潇湘馆,一处幽篁茂盛的处所,小巧雅致的,很好地烘托出了居者黛玉的个性特征。也说明林黛玉在小说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个是稻香村,这里住的是李纨,曹雪芹在17回重点描写了稻香村,综合整篇小说而言并没有想突出描写里面的主人,他只是想通过贾宝玉之口表达他对“天然”的理解,对人们以为在繁华的地方建一小块类村庄的地方就可以称回归自然的一种批判,“天然者,天之自成,不是人力之所为的。”宝玉道:“却又来!此处置一田庄,分明是人力造作成的: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无脉,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那及前数处有自然之理、自然之趣呢?虽种竹引泉,亦不伤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恐非其地而强为其地,非其山而强为其山,即百般精巧,终不相宜……”贾宝玉还未说完就被贾政的一句“滚出去!”打断了,这也表明这种批判的思想是不为人接受的。我看到这里的时候却更加为曹雪芹的思想所折服,我们所受的建筑教育以

及从小接触的文学作品无不赞扬这种模式。却从没想过这种“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无脉,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的人造的景观何以能称作“天然”。让我受益匪浅,即使以后我们有模拟天然农庄的时候也不要自以为真的就将自然搬进了我们的设计,我们仅仅是摄取了一部分物质的、形式的东西,只是美化了一些生活环境。天然有它的肌理、脉络和大观精神。

然后是蘅芜殿,进入蘅芜苑中,满院里奇草仙藤,异香扑鼻,又进了屋子,只见一色玩器陈设全无.十分朴素。这也暗合宝钗的性格,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从来不爱花儿粉儿的: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最后才是怡红院,第十七回:那一边是一树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金缕,

葩吐丹砂。众人都道:“好花,好花!海棠也有,从没见过这样好的。”贾政道:“这叫做‘女儿棠’,乃是外国之种,俗传出‘女儿国’,故花最繁盛,――亦荒唐不经之说耳。”众人道:“毕竟此花不同,‘女国’之说,想亦有之。”这是对怡红院植物景观的描述,从空间叙事手法来看,“女儿棠”“女国”这类次也是对金陵十二钗的暗喻,通过后来我们知道贾宝玉就是住在这个院子里,也符合他在贾府的地位:万花丛中一点绿。对宝玉房间的布置的描述与潇湘馆等有异曲同工之妙。体现人物的性格和习惯。如:各房间之间的分隔,并不是用墙来封死,而是利用雕空玲珑的木板做成各种花罩、槅扇来分隔。在空间上互相贯穿流通,从而在有限的室内空间中创造出迷幻的空间效果,难怪贾政等“未进两层,便都迷了旧路”。贾宝玉的生活就是比较迷幻的,不太真实的。

6、结论:

红楼梦第十七回是以贾政巡园的形式向读者勾勒出大观园的建筑图景,是文人的眼光对园中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等建筑意境加以评说,意境是最关键的,这也是符合中国古典园林所表达的重点。题词是意境的点睛之笔。所以十七回虽是在描写建筑但所突出的却是题词,对建筑师的作用只有第十六回最后一段的一句话。古代中国做建筑设计的是文人,建筑师只是构造的工匠。

在对建筑图景做描述的时候,笔者总结了以下两点:一、路径,路径是空间叙事的主线,所见事物的先后预示着后面故事发生的顺序或入住的人之间的关系。二是重要节点的描写建筑图景的节点也是空间叙事的重要节点,对建筑节点的描写越细致则表明故事中的笔墨也是越多。所以通过十七回的描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有凤来仪(潇湘馆)、蘅芷清芬(蘅芜院)、红香绿玉(怡红院)入住的主人是故事中的几个主人公(前面已作说明,虽然杏帘在望笔墨也很多,但更多可能是作者通过宝玉之口表达对“天然”的理解),且性格与建筑意境相符。2、第一个重点描写的建筑是潇湘馆,最后一个是怡红院,表明这两个建筑的主人在整个故事一个起开端作用即“总起”一个作为结尾作用即“总结”。第

三回“林黛玉进贾府”整个红楼梦正真的开端。前面两回是对整个故事的铺垫;现在通行本的是贾府被抄,宝玉出家为结局。3、贾政作为一家之主在整个游园过程中并无才华展示。对宝玉虽然很严却并无原则方法。让读者对这样一个并未大才的人如何撑起一个如此钟鸣鼎食之家表示怀疑,对荣宁两府的未来也有了一定的预知。

参考文献

[1]曹雪芹(清).红楼梦[M].中华书局,2009

[1]关华山.红楼梦中的建筑与园林[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

[2]王慧.大观园研究综述[J].红楼梦学刊,2005(2):278~31l

[3]张婕.明清小说与园林艺术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5

[4]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174~178

[5]计成(明).李世葵,刘金鹏.园冶[M].北京:中华书局,201l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