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专题的教学设计1(下)

“第一次世界大战”专题的教学设计1(下)

“第一次世界大战”专题的教学设计1(下)
“第一次世界大战”专题的教学设计1(下)

历史“选修III”专题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专题的教学设计

主持:田雪莲(山东师大附中历史教师)

嘉宾:孟伟(山东师大附中历史教师)

范蕴涵(济南中学历史教师)

(下)

一、“一战过程”的教学设计

(一)“一战过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田:老师们好,欢迎大家继续参与视频研讨。上一讲我们从总体上了解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专题,并结合教学课例对“一战历史背景”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交流讨论。这一讲,我们将继续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对后两个问题展开研讨。首先,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过程,我们先请范老师谈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哪些应该注意的地方?

范:老师们好!对这一学习要点,我们首先要分析、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课标要求:(ppt)“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本课有很强的过渡性,在第1课与第3课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没有了本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内容就会残缺不全。在课标中,还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在这里,“认识”显然要比“了解”、“概述”等在要求上高一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主思考,然后帮助学生整理分析,让他们得出自己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以求达到“授人以渔”和“教学相长”的实际效果。

关于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孟老师在上一讲中已经论述的很详实,这里我就不再重复了。我想强调的是一战的总体特点,这一点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加以明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总体特点有两个。第一个特点是“总体战争”。“总体战争”同“世界大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都是到了20世纪才出现的历史现象。“总体战争”具有很多与以往的战争不同的新特点:(ppt)(1)战争的广度和深度大大增加,战争的残酷性和破坏性空前加强。(2)战争已经不仅仅专属于军队,也不仅仅是在前方打仗,而是延伸到了整个国家与社会,战争已经没有严格的前方和后方之分。(3)战争中经济因素的作用大大提高。战争使用了各种基于现代技术的斗争手段,动员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力量,可以说整个国民经济都转入了战争的轨道。(4)战争把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千百万人民群众都卷了进去,不仅建立了数以百万计的军队,而且有更多的人投入到后勤供应和战争经济的运转之中,极大地影响到整个社会生

活的各个方面。(5)战争中的精神因素、人的因素的作用大大提升。战争成为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军事、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和人的素质的全面较量。以上五个特点在20世纪初叶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首次展示在世人面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另一个特点是旷日持久的消耗战。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人类战争历史运动进入一个无限化总体战争的时代。战争的规模、力度、烈度和深度,都是历史迄今为止所没有的。但是当时人们对此是缺乏认识的,各个争霸的大国,对战争的认识和战略的指导,仍然停留在19世纪旧时代的水平,即停留在拿破仑战争基础上形成的战争理论和战略思想上。他们不但片面强调战略进攻,轻视战略防御;而且还设想依靠战前的物资储备和开战时动员起来的军队,通过几次速决的进攻和大会战,就可歼灭敌军主力而赢得胜利。(ppt)这种旧时代的战争观,集中反映在各个主要交战国的战争计划和作战行动上,比如德国的施里芬计划。一战的残酷事实,使各个交战大国这种短期速决战的计划全部破产了,战争变成了长期消耗的总体性阵地战。经过四年的血腥厮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才最终停息。

(二)结合案例看一战过程的教学

田:谢谢范老师的分析,关于一战的特点在过去的教学中我确实是强调不够。另外,这一部分的教学我自己感觉既简单又困难,着实有些纠结。简单的是讲清大战的主要战场、战线、战役以及美国参战的原因和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即可,并且这一部分内容有大量的音像和图片资料可以使用,学生也很感兴趣。困难的是这样做了之后,自己总感觉还是缺点什么,好像没有抓住这节课的灵魂。孟老师,对于我的这些困惑,您能否介绍一下这节课您是如何处理的呢?

孟:田老师的迷茫我也曾经遇到过,讲清了大战的主要战场、战线、战役,也引导学生探究了美国参战的原因和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还播放了凡尔登战役等视频,一节课热热闹闹,学生也很活跃,但自己却感觉这节课的处理有些浅薄,缺乏一个主题,也就是这节课缺少了灵魂。史贵有魂,其宗旨是以史为鉴、服务现实,其关键是资政育人、彰善瘅恶。所以,历史课的人文教化一定要关注所学内容的现实价值和人性启示。明白了这一点,我决定赋予这节课以灵魂——战争中的人。通过补充典型性的文字材料和图片资料,凸显战争中人性的光辉和丑陋,鞭挞战争的嗜血与暴虐。

田:年鉴学派宗师马克·布洛赫说:“优秀的史学家犹如神话中的巨人,他善于捕捉人物的踪迹,人才是他追寻的目标。”岁月悠悠,芸芸众生,在昔日历史的舞台上演绎了无数喜乐悲哀,兴衰沉浮。孟老师选择战争中的人作为贯穿全课的灵魂,确实令人耳目一新,我

都有些迫不及待了,孟老师,您能否再详细介绍介绍?

孟:好的。(ppt)本节课我基本按照教材的顺序,分成四部分:一、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二、前期的战争:从马恩河到凡尔登;三、后期的战争:美国参战和苏俄退出;四、结局:德奥集团战败。这样做是因为教材本身就很条理,大战过程按时序处理更便于学生理解把握,每一部分我加上提示词也是为了强调大战的几个节点以提醒学生注意。围绕着本节课的主题,在这四部分的教学中,我除了处理教材涉及的内容外,又增加了一些视角,比如第一部分我是这样处理的:

视角一:王储夫妇的爱情悲歌

材料一:王储夫妇的悲剧(ppt)

1914年6月28日,对奥匈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天。14年前的这一天,他和美丽的索菲美梦成真,结为夫妇。索菲贵为储妃,但由于低微的出身在宫廷里一直受到冷遇。当1914年结婚14周年纪念日来临时,这位多情的皇储决定带着索菲到6年前吞并的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去做一次特别访问,因为在那里,索菲可以受到与他同等的礼遇,即她在维也纳无法得到的皇室荣誉。斐迪南的目的是安慰一下颇为失意的妻子,谁料到,这一行竟是夫妻同赴黄泉路。

材料二:普林西普成为民族英雄(ppt)

以大公夫妇的生命为代价,普林西普成了塞尔维亚人的英雄。普林西普开枪射击大公夫妇的那座桥,被冠以他的名字,他的足迹也被嵌在人行道上。在面对足印的建筑物墙上有一块黑色大理石碑,上面用金字刻着:“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加夫里洛〃普林西普于1914年6月28日圣维图斯节日开创了自由。”

师: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普林西普刺杀斐迪南夫妇的萨拉热窝事件?

生1:普林西普的行为是正义的,因为斐迪南在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是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的,刺杀斐迪南是对奥匈帝国在巴尔干扩张的警告。

生2:索菲很无辜的,她死的很冤枉。但她的死又是必然的,因为6月28日虽然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也是塞尔维亚被土耳其征服的纪念日,这一天的访问带着很明显的政治挑衅。她的死让我看到了政治斗争的残酷又体会了他们爱情的悲壮。

生3:我知道普林西普是塞尔维亚“黑手党”的成员,这个团体常常使用暴力手段,以暴易暴,以血还血,他们要建立一个南斯拉夫联盟,所以不惜使用一切手段剪除一切对他们的目标构成威胁的人。

师:斐迪南大公夫妇在一片仇恨的海洋里体验着彼此的爱情,并为他们的爱情唱出了凄

凉的挽歌。普林西普仇恨的子弹是对战争狂人的惩罚,点燃了巴尔干的火药桶,也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将毁灭之神带到人间。

范:孟老师在介绍萨拉热窝事件时,补充了斐迪南夫妇的爱情悲剧,使斐迪南这个人物不再脸谱化,他不再仅仅是一个军国主义者、战争狂人,普林西普的刺杀行动也令人产生更多的思考。这样做也使原来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吸引着学生进一步去探寻一战的爆发和发展过程。

田:历史的主体是人,历史活动离不开历史人物。这里的人,既包括领袖人物、代表性人物的作用,也包括人民群众。缺少历史人物的历史课往往是空洞乏味的,死气沉沉的。在“前期的战争:从马恩河到凡尔登”这一部分里,您又补充了关于人的什么视角呢?

孟:在这一部分,我讲完几大战役后,又增加了一个观察视角。

视角2:战场上的士兵

材料一:(ppt)图片:这是以血换血的拉锯战中的一个场面。在被炮弹炸得松软的战壕里,一名德国士兵正警惕地瞪视着前方。在他的身边,掩埋着另一具士兵的尸体。从掉落地上的头盔,可以判断出这是名法国士兵。

(ppt)图片:一名德国士兵软瘫在地上,惶恐地举起双手。我们可以想象,他的眼前有多少个黑洞洞的枪口指着他。稍有异动,也许他就会立刻被送入地狱。

师:通过这两幅图片,你看到和想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它使原本素不相识、无冤无仇的人们互相仇恨和杀戮。

材料二:(ppt)图片:在杜奥蒙炮台附近,3名德国士兵在援救一位被炮弹造成的泥沼淹没至腰的法国士兵。抛开残酷的血腥,敌对的士兵之间其实没有敌视。

(ppt)图片:裹着缠头布倒在地上的是一位土耳其士兵,他受伤了,在地中海太阳的炙烤下,口干舌燥。而跪着的那位头戴澳大利亚特色的宽沿牛仔帽。澳大利亚士兵手持上了刺刀的步枪保持着戒备,但他仍将宝贵的饮水喂给敌人。他们的脸上是血战之后尽释前嫌的平静。

师:通过这两幅图片,你又看到和想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敌对双方士兵的互相救助,这反映了在残酷战争之下的人性的善良与光辉。

师: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为了各自的目标而厮杀,当德国人要“使法国把血流尽”时,德国人的血也因此流尽了。战争充分暴露了它嗜血的本性,成为“绞肉机”、“屠场”、“地狱”的代名词。但是战火硝烟中这几个温情的瞬间,又使人感受到人性的善良与光辉,看到人类的希望。

范:进行到这里,孟老师以“战争中的人”为主题的教学也渐入佳境了,当教师从宏观上引领着学生了解了大战的前半部分进程后,又把目光对准了那些普普通通的士兵。他们之间的厮杀和救助投射出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善良,这才是真正打动人心的地方。在倡导建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和了解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问题呢?不正是要向学生传达这些理念吗?认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理解生命的宝贵、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尊重自己和别人的生命。

田:是啊,个人价值观的形成是以个人生活的情感体验为基础的。只有触动学生内心世界的内容,才能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化。否则即使经过教育宣传,学生都记忆下来,这些价值观也并没有真正地深入人心,没有很好地内化为学生内心中稳定持久的道德意志和信念。这样的话,我们的教育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孟老师,在第三部分“后期的战争:美国参战和苏俄退出”这一部分里,您又向学生提供了什么样的视角呢?

孟:在这一部分,我在介绍完美国参战后,又增加了两个观察视角。

视角3:大战中的中国人

材料一:(ppt)图片:华工在抢修被炸毁的铁路。华工为英军搬运军粮。华工在机械厂内。

材料二:(ppt)图片:法国最大的华工墓地——努瓦耶勒市诺莱特(Nolette)公墓。这里安葬着842名华工。法国军方颁发给华工曹振彪的欧战法国纪念牌。2004年初发现于山东淄博。英国颁发的一战华工纪念章。

师:通过这些材料,你能得出哪些信息?

生1:中国参加了一战,而且是加入协约国集团。

生2:中国为协约国战胜同盟国集团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付出了沉重代价,许多华工死在欧洲战场上。

师:结合以往所学知识,你还能想到哪些中国与一战相关的史实?

生1:战后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巴黎和会,却落得了和战败国一样的下场,国内爆发五四运动。

生2: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补充一点,1914年8月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山东,占领青岛,引发山东问题。

生3:我记得必修二中学过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侵略,中国赢来了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

师:很好,大家对过去学过的知识掌握地很扎实,以后大家要注意将世界史上的内容和中国史的内容打通,中外关联,站在全球的视野来看待世界,观察问题。

范:全球史观是一种全新的史学理念,这种史观已被我国学术界所认可。在新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这种史观也得到了充分阐发和体现,在高考试题中更是频频显现。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在坚持唯物史观分析、解决问题的的同时,也应学会运用全球史观指导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分析评价及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世界史和中国史是紧密相连的,中国史本身就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教师在讲中国史的时候可以借助世界历史的大背景来加强理解,同样,在讲世界史的时候也可以借助中国史来参照,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以此温故知新。

孟:关于俄国革命的讲述,我则是借助了这样一个视角:

视角4:战争中的女性

材料一:(ppt)图片:冬宫门前,正在行脱帽礼的女兵。由于战争,俄罗斯人口锐减,许多妇女也被迫披上戎装,加入军队。她们都已剪尽长发,像前线冲杀的将士一样只留下短短的头发茬子。

师:通过以上材料和图片,你又得出了什么信息?

生:战争使大批士兵充当了炮灰,妇女也被迫走上战场,由此可见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多大的灾难。

师:我记得曾经有一个电影的名字《战争让女人走开》,但是一战中的俄国妇女却走上了战场,可见当时的俄国情况是多么糟糕。沙皇俄国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战争带给它的困难特别大。3年的战争,不仅掏光了俄国的物质基础,还将人们对沙皇统治的最后一点忠心榨干。大家还记得1917年俄国先后爆发了哪两次革命吗?

生:先是二月革命,推翻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后来又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师:以列宁为首的苏俄政府,上台后立即通过退出帝国主义战争的《和平法令》,建议各交战国缔结公正、民主的和约,并在协约国拒绝苏俄和平建议后,同德国签署了《布列斯特和约》。

1917年的大战进程呈现出一副“东面日出西面雨”的景象。东面,被战争拖垮了的沙皇俄国终于土崩瓦解,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不仅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使俄国退出了大战。在西面,一直坐山观虎斗的美国终于出手,加入英法战团,远涉重洋来到欧洲谋求渔翁之利。一战进程至此柳暗花明。我们继续回到刚才的视角接着向下看:材料二:(ppt)图片:无数的炮弹,穿行其间的生产者净是些妇女儿童。总体战争往往是一个国家的总动员。由于英国海军的封锁,德国人普遍处于半饥饿状态,妇女们走到了“喂饱国家”的第一线。

师:由上面两幅图片可以看出,一战中妇女除了直接走上前线,还承担了什么重任?这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生:后方的生产供应。影响不知该怎么说。

师: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了两场革命,一场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他们反对帝国主义的不义战争,争取无产者的权利与自由;另一场是妇女解放革命,战争不是让女人走开,而是让女人走进来,男人们都打仗去了,女人们担起了后方工业生产的重任。正是在掌握生产技能、生产资料,创造物质财富,稳定后方供给的基础上,妇女开始认识到自身的能力与价值,开始争取自身的解放。战后,一些欧美国家的妇女陆续取得了普选权。

范:孟老师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引入妇女史的内容,把妇女解放作为一个崭新的视角,这种从某个领域入手、从微观着手,实现见微知著的作法,是值得我们提倡和学习的。另外,我注意到这几个视角的教学中,孟老师特别注意了图片的运用,我自己也很偏爱“图说历史”这种教学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读图的时代,中学生不太喜欢一字一句的文字叙述,而更加偏好直观、形象的图片。将经过筛选的历史图片引入课堂,不仅可使抽象的历史概念形象化、直观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对所学知识的直观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全面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田: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者哈拉里也曾言,“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历史图片无疑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但我们将图片引入课堂教学时,还需要睿智的眼睛和智慧的头脑。也就是说,图片的选择要精当,不能让人眼花缭乱,更为重要的是图片的运用应该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拓展视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孟老师,请您再接着谈一下您对本课的最后一部分的处理吧?

孟:因为时间的关系,大战的结局部分我没有再补充视角,而是让学生讨论分析德奥集团战败的原因。最后,我是这样结束本课的:(ppt)

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一战的过程,也认识了大战中形形色色的人们。据统计,共有33个国家的15亿人口卷入了一战,参战将士阵亡1000万,饥饿和灾荒夺走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单纯的数字是鼓噪乏味的。但如果每一个数字都联系着一个活生生的生命,而这个数字又非常巨大,那就可怕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率统计,就是这样可怕事实的集合。

一战是作为毁灭之神降临人世的,它不仅毁灭人的性命,更毁灭了人类的价值观和信仰,毁灭了人类辛勤建造的文明大厦。

时光荏苒,接近百年的巨大变化已经割裂了我们的记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战的历程,不是为了复活那段惨痛的记忆,而是引起世人的警醒与思考:

是什么原因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世界大战?

是否应该把战争作为解决国家之间矛盾的手段?

如何才能防止类似的悲剧重演?

田:听完孟老师的介绍,我感觉她的课有这样几个突出特点:首先,主题突出,战争中的人,人的苦难与坚强,人性的善良与丑陋。其次,大战的进程线索清晰,同时又充满细节。细节往往是历史中最动人的因素。第三,图文互证,大量精选的图片让人印象深刻。最后,语言优美精炼。真可谓“荡起情的涟漪,激起智的火花”。今天,孟老师的设计和范老师的点评,让我感觉收获颇丰,今后再上这节课就有底了。

二、“一战后果”的教学设计

(一)“一战后果”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田:好的,老师们,关于“一战过程”的探讨我们先告一段落,下面我们开始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和历史影响”展开研讨。首先有请孟老师谈谈在这个专题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孟:这一部分内容,(ppt)课标的要求是“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因为课程标准在这里要求的是“认识”,所以教材是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作为重点来处理的。同时,由于课标的有关内容比较抽象,给了教材编写者以很大的空间。所以,老师们在授课时如果有更好的思路,也可以自己进一步发挥。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在这节课里应该加以小结:(ppt)1.分析战争的性质主要看双方的目的,这个目的应该贯穿在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中,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主要是因为:(1)从战争起因看:交战国都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2)从战争过程看:各国的战争目标和行动也都是为了争夺霸权和瓜分领土。(3)从战争结果看: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2.分析战争性质还要注意区别整体与个别、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在一战中,塞尔维亚和比利时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但这不能从整体上改变一战的非正义性。

还有,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建议老师们在讲完这一部分后,对第一单元的内容即第一次世界大战从爆发到结束等内容进行一下回顾。也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所学内容,再由教师归纳,以便为下一单元的学习打好基础。

田:范老师,您能和大家分享一下您对最后一部分的教学设计吗?

范:好的,我选择重点的部分向大家介绍一下。首先我来谈谈本节课的总体思路,我把它分成了四部分:(ppt)人类之殇、格局之变、信念之失、理性之寻。

关于人类之殇部分,我想无须多言,一幅幅令人震撼的图片,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已经足以说明问题。用直观图片展示、表格归纳等形式来完成,用时少,简单明快。我重点介绍一下“格局之变”这一部分是如何处理的----这一部分我采取的是学生探究活动“读图说局变”:

首先用语言引导过渡:一战带来了灾难的多米诺骨牌,引发了一系列历史变动,最直接的就是使整个世界格局重新洗牌。历史的墨迹记录下格局之变:

一变:摧毁与衰落,欧洲荣光不在

(PPT)请仔细观察1914年和1924年,即一战前后的欧洲政治地图,指出有何变化?

非常明显:学生能得出如下结论:

生:俄罗斯帝国退出历史舞台,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的苏联。奥匈帝国分裂为奥地利和匈牙利,新建南斯拉夫、捷克;

在此基础上,老师再作补充:土耳其由于战败丧失了更多的领地和属地,只保留有欧洲的伊斯坦布尔和亚洲的小亚细亚,成为单一的民族国家。当然,那个自以为不再拥有天空,更要陆地与海洋的德意志帝国的美梦被打破, 1918年,德国颁布了新宪法,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史称“魏玛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也不复存在。

于是得出结论:一战摧毁了四大帝国。

师:再让学生观察一幅柱状图。(PPT),以1913年为100,1921年西欧各国工业生产指数示意图,同学们又读出了什么信息?

学生直观判断::西欧普遍衰落,尤其作为主战场的法国。

老师总结:英德法国,不分胜负,生产力水平都远远低于战前,整个西欧工业倒退八年。

并就此引导学生深入思考:19世纪是欧洲支配世界的世纪,政治上如此,经济军事也如此。而一战却将这一切改变了。欧洲不再像过去那样成为世界的主宰和世界中心了。有学者说,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欧洲的衰落,成为欧洲由盛转衰的分水岭。你是不是深有同感呢?

过渡:总之,这一时期,欧洲已经走向没落,而与之相反的是,在一战前夕已经兴起的美国与日本却利用战争之机大大发展了自己的力量,迅速崛起。

这就是:二变:契机与崛起:美国日本的新发展

这一目,我“用史料说话”,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捕捉有效信息,得出认知结论:材料一、二,集中表达美国在一战中经济军事实力增长的相关史实,设问点明确:说

明了什么?学生极易回答:给美国带来巨额利润,美国经济实力增强,军事实力也随之增长。取代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中心。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加强,一跃成为世界性大国。

材料三与材料四,则集中体现日本在一战期间对外贸易与工业生产极度增长与军事扩张的相关史实,让学生形成结论:即,日本借一战之机,独占中国,并发战争财,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日本在一战期间成为一个新兴的暴发户。

师:一战最重要的政治后果之一,则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爆发,这是超出战争所预期的!这就是:三变:革命与独立:民族国家发展的新方向

我采用图文结合,理解“战争引发革命“的结论:

(PPT)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及德国十一月革命图片及两段文字资料,使学生得出结论:战争使交战各国出现严重的经济与政治危机,反战情绪高涨。作为最反动、最腐朽的沙皇俄国危机更深,因此在这里首先爆发了革命。在俄国革命的影响下,又爆发了震撼欧洲的德国十一月革命、匈牙利无产阶级革命以及英、法、美等国无产阶级支持苏俄的政治罢工。这不得不说是一战为一场崭新的政治变革提供的契机,成为催生新世界的一剂药剂。

同样,战争把世界各国都卷入了世界政治的漩涡,那么它对于殖民地与半殖地国家带来什么影响呢?展示图文:(图文结合)(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中国、印度、土耳其等相关史实及列宁话来理解战后民族革命的相关情况。

学生一般会利用“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春天”相关史实,来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忙于在欧洲厮杀,为了稳定殖民地,对殖民地政策作了某些调整,也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它们的民族工业得以乘机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随之壮大起来,成为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帝国主义国家还从殖民地大量征兵,这就促使殖民地的人民熟悉军事技术装备和革新的机械,他们返转过来又利用学到的本领去反对殖民统治。中国的“五四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等等汇成了战后民族革命的浪潮。

总之呀,独立与革命浪潮汇成了一股洪流,使民族国家进入创新与自决的新阶段。

师: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性的大战,把世界各国都卷入世界政治的漩涡,在形成巨大灾难的同时,也使多种文明交织融合,使人类历史发展的整体性趋势更加强烈。这就是四变:碰撞与交流:世界整体化的新趋势ppt

比如战后国联的成立,既是人们寻求和平正义的一种努力,也是整体发展、集体安全的一种强烈意识的体现。这是置第一次世界大战于整个世界历史进程下,而体会到的一个层面,

它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加快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步伐。此后出现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都涉及世界很大范围,关系世界全局,并影响整个世界历史进程。

孟:格局之变是一战对于当时世界发展带来影响的总结与分析,是本专题的重点所在。范老师将其定位于四级子目,分别如下:一变:摧毁与衰落:欧洲荣光不再;二变:契机与崛起:美国、日本的新发展;三变:革命与独立:民族国家发展的新方向;四变:碰撞与交流:世界整体化趋势加强。清晰明了,便于理解把握。

另外,运用“读图说局变”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叔本华说:“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的眼睛。”这番话道出了探究性学习的重要价值。

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ppt1、提出有效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探究行为。2、给予学生充足的探究时空和自由度,使其经历探究过程。

3、鼓励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探究;

4、明确探究任务,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参与。

5、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提出新问题。

田: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往往以不放心、学生水平低、时间不够用、课堂不好掌控等等理由将课堂教学大包大揽,这无疑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在探究性学习的道路上,我们还需要继续去探索和大胆实践。范老师的第三部分“信念之失”是怎样处理的呢?

师:是呀,在这些历史的表象下面,一战,灭掉的不仅是这些物象的灯盏,更重要的是对于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的冲击与灾难,造成的是精神与信念的缺失。提升学生对这一层次的感悟与理解,也正是田老师在第一讲特别提醒的:“提高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从历史经验中总结提高保卫世界和平自觉性”的情感态度能力要求所在。

为达到这一目的,我把它分成两部分来升华。

一是通过两幅图片(ppt)“废墟上的孩子”让学生的眼睛与心灵同时受到冲击:精神幻灭与空虚的不只是战争的亲历者,欧洲下一代人的心灵都荒芜了。引申学生思考:这不仅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悲哀;也不仅是一种物质匮乏的灾难,这更是一种困惑与迷失的痛苦二是重磅出击:直击欧洲文明的衰落。展示PPT

斯宾格勒用《西方的没落》表达了西方文化迈向无可挽回的没落的哀伤;

海明威也在《永别了,武器》里描绘了一幅纷飞的战火下的阴暗、冷落、破败、毁灭和死亡的生活画面,揭示了战争对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摧残,以及给整整一代人造成的无法愈合的心理创伤。

总之:战争让一切美好事物都毁灭了:西方文化与信仰陷入了空前的危机!

在让学生进行这样的心灵感悟的旅程中,我渐渐看到了学生表情的凝重,也似乎触摸到了学生心灵的震颤与感动,我感觉时机到了,应该一鼓作气,引导学生透过冷然的现实、穿越精神的困惑,对战争进行理性的扣问,进行理性的探寻了。这也是我处理的最后一目:Ppt:理性之寻

我同样也是用两级目标来推进

一是:三思:战争是什么?分别展示三组关于战争的图片:

一组是哲人对于战争的解读;一组是一战期间宣传画中的战争;再组是战地记者镜头下的战争。

让学生得出结论:战争无论是何种解释都是“生命尊严的蹂躏与人性光辉的泯灭”战争不可被激情与偏执随意点燃!

当学生对于战争有了理性认知之后,我也话锋一转,提升学生另一层面的情感认知:也就是孟老师在第一讲里所提示的:讲述战争不仅仅是回顾战争的残酷与无情,牢记历史并不是要牢记仇恨。更重要的是看到人类自身的反思与自我的调整。这也就是我定位的最后一层:理性的追求:

1887年恩格斯预言,未来的世界大战“结局是普遍的破产;旧的国家及其世代相因的治国才略一齐崩溃,”与“普遍的衰竭和为工人阶级的最后胜利造成条件”。这一伟大断言已为历史所证明。

PPT表现在:(一)政府职能转变,民主决策趋势加强。

大战使四大帝国的王冠落地,民主的意识被大战空前唤起。“世代相因”的治国才略已失去效应,体现了民主追求的人类发展趋势。

PPT(二)和平的努力与追求初见成效。

政治家、思想家们通过对大战灾难、传统暴力政治、武力外交及国际关系伦理准则进行理性反思,构想了和平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对于维持和平、制止暴力,处理战争危机的机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许多有益设想,并具体提出建立为各国协商解决分歧的论坛和场所的国际组织,健全对各国有约束力的国际法准则。于是,第一个全球性的国际组织———国联成立。”

孟:范老师这节课的第三和第四部分,在我们的教材中没有明显的呈现,但在课标里却有明确的要求。这还是牵扯到我们的教材观和课程观的问题。聂幼犁教授主编的《历史课程与教学论》中明确指出:“从根本上说,中学历史学科的课程目标是要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认识生存现状,不是为了学习历史专业知识而是为了提高生存智慧,不是为了了解过去而是

为了开拓未来。”这就是说,学校历史课程的基本立场,不是着眼过去,而是为了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这是传授与接受历史教育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转变观念,不能再对教材亦步亦趋,而应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

田: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中我们的研讨接近尾声了。“水常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发灵光”,通过今天的研讨,我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专题的教学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几个具体的教学设计也使我们对新课改下的教学方法有了新的收获。限于时间的关系和自身水平的局限,很多问题我们没能展开,希望这次研讨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大家新的思索。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桃李端须著意栽,饱闻强国视人才。”近代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的这一诗句意味深长,愿与老师们共勉!

好的,各位老师,今天的交流、讨论就先到这儿。谢谢大家,再见!

范、孟:老师们,再见!

英语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3教学案例设计 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听、说,认读Let’s read 部分的短文。 2、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短文后的练习。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良好的阅读习惯、正确的阅读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能理解并会朗读Let’s read 部分的短文。 2、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泛读、精读技巧。 三、课前准备 1、CAI课件和图片 2、录音机和本课录音带 教学设计: 一、以旧带新——巩固旧知 在上课之前,打预备铃之后,上课铃之前,还有几分钟,充分利用这个时间,让英语科代表带领学生复习旧知,不断巩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以便更灵活地运动语言,达到交流的目的。 二、激趣导入——感知文本(Reading for fun) Step One: Pre-reading 1. Warming—up Let’s chant. (on page 26) 2. Everyday English T: I love weekend very much .Do you like weekend? 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3. Guide the students to ask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 teacher’s last weekend. T: Well, do you want to know my last weekend? T: I have a good friend , I spent my last weekend with him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happened to us ? Let’s read the text on Page 33. Step One设计意图: 小学英语教学以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为主要任务,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是让学生先喜欢读,让学生对阅读文本感兴趣,变阅读为“悦读”。在这一环节,我以旧知作为支架,从师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设计问题,以师生自由交流的形式精心导入,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起了学生阅读的渴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三、阅读文本——获取信息(Reading for information) Step Two : In-reading 1. Look and listen T: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the key words . Listen to the tape. Guess what happened last weekend? The teacher shows the pictures of the text and the key words on the screen. Key words on the screen: Past Present was is,am walked walk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最全版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案 第11课 20世纪初的国际冲突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一战前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文字史料、图片史料等的解读,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史实的意识和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战争根源的分析,使学生意识到在保持人类发展和进步同时远离战争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索避免战争的可行方案,培养全局观和现代意识。 二、各栏目的参考答案 (一)练习与测评 1、两大军事集团是如何形成的?它们的矛盾引起了哪些冲突?最终结果如何? 答:20世纪初,以欧美国家为中心的世界体系形成,工业发展突飞猛进。由于各国在经济上的激烈竞争,对殖民地的疯狂争夺,逐渐形成了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加剧了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1879年,德、奥两国缔结针对俄国的秘密军事同盟条约。1882年意大利同法国争夺突尼斯失败,加入德奥同盟。以德国为首的三国同盟形成,标志着欧洲列强两大对峙军事集团的一方初告形成。 三国同盟的建立促使俄法两国接近。1892年,两国签订针对同盟国的秘密军事同盟条约。为了对付主要敌人德国,英国不得不放弃传统的“光荣孤立”政策,1904年英法两国签订协约,1907年8月31日,英俄签订协约,标志着和三国同盟对抗的另一个帝国主义军事集团——英、法、俄三国协约的最后形成。 两大军事集团接连在地中海和巴尔干地区爆发冲突,主要有两次摩洛哥危机、波斯尼亚危机和两次巴尔干战争。 1914—1918年,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终于导致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为什么说巴尔干地区是20世纪初欧洲的一座“火药库”? 答:第一,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的东南部,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汇合处,既控制着地中海和黑海的门户,也控制着通往印度洋的航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历来是各个国家争夺的重点。 第二,20世纪初,随着土耳其帝国的日益衰落,尚未被瓜分的土耳其及其统治下的巴尔干半岛,成为帝国主义瓜分的重要目标,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既有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也有巴尔干各族人民与帝国主义矛盾,还有巴尔干人民同土耳其封建统治者的矛盾,还有因民族关系复杂,宗教交错而造就的巴尔干各国和各民族之间的矛盾。所有这些矛盾、特别是列强之间的矛盾使巴尔干半岛地区经常发生纠纷、冲突和战争。 第12课大战的爆发与过程

第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滦县第四中学刘金伟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六个方面进行述说。 一、教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影响而论是空前的,它导致了民主政治的衰弱和极权主义的盛极一时,并为二十多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本课概括地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凡尔登战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初步的、轮廓性的了解,树立热爱和平等观念。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本课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希望老师讲课内容新鲜、充实、有趣味性,最怕空洞的说教;但看问题不深刻、不全面。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趣味性与学科严谨性、科学性相融合。所以在本节内容的处理上适当补充一些史实,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和影响。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帝 2、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的作用。 3、情感教育目标: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现代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依据:通过学习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情形。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影响而论是空前的,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依据:通过教学中对战争残酷的描述,使学生认识“战争给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严重灾难”。培养学生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并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请帮我一下吧》优质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请帮我一下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大家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道理。 2.能够通过移情感受他人的困难,同情别人、关心别人。 3.有帮助他人的实际行动,感受帮助別人是快乐的,并学会简单帮助别人的办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揭题 1.游戏贴鼻子 (1)讨论游戏办法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游戏,名字叫“贴鼻子”。你看,我们要把鼻子正确地贴在这两个小姑娘的脸上,就算成功。不过,过去贴时,我们还要蒙住眼睛,绕过这把椅子,你能行吗?男女生比赛,指名2人蒙上眼睛。 讨论:请你猜猜,现在这两位小朋友是什么心情? 你现在需要别人帮助啊? (2)开始游戏 (3)谈体会 教师采访 成功的一组,在xx的帮助下,你成功地完成了这个游戏,心里有什么感受?想对他说什么?

评价:因为有了别人的帮助,他们又快又准确地贴好了鼻子,获得游戏的胜利,恭喜他们。 不成功的一组,你呢,现在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的话,你需要别人帮助吗? 2.揭题:(出示课题) 小朋友,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也像做游戏遇到障得物一样,会遇到很多很多困难,我帮你,你帮我,就可以帮我们解决更多的困难,让我们取得更多更大的进步。 二、展示自我 导入:小朋友,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有许多小朋友真诚地帮助过你,帮助过我,帮助过他。小朋友,你还记得他们吗?下面我们就说说你和小朋友之间互相帮助的故事。(随机奖励爱心和笑脸) (1)因为你的帮助,使他完成了作业、没有淋到雨等,你快乐吗? (2)得到帮助的小朋友,现在你想对他说什么?(谢谢你的帮助)听到别人的感谢,你是不是更快乐了? 2.你在什么时候遇到什么困难,是哪位小朋友帮助了你? 当时如果没有他的帮助,你会怎么样,心情怎么样? 小结:得到别人帮助是一件快乐的事,而帮助别人更是一件快乐的事。尤其是你的一次帮助,让别人记住了你。对你说声谢谢的时侯,我们更快乐。看来,我帮你,你帮我,真是快乐多多。(板书:快乐)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 单元初步感知 授课提要课时 8 匆匆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 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 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无法挽 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深深的留恋之情。 2 9 那个星期天 《那个星期天》主要写了妈妈答应星期天带 “我”出去,到了星期天,妈妈一会儿买菜,一会儿翻 箱倒柜,一会儿洗衣服,“我”的希望最后化为泡影 的一件事。 1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通过阅读交流平台,学生进一步了解表达感情的 方法。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表达感情的方 法。 1 习作例文 习作例文:两篇例文为写作做准备,学习文章的 写法。 例文《别了,语文课》重点感悟作者对语文课的 情感变化,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例文《阳光的 两种用法》引导学生体会阳光的两种用法,体会两位 母亲勤俭、朴实、有智慧的形象。 1

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首先引导学生把心事说出来,然后再指导学生写 出自己生活中的委屈、高兴、难过的事情,写事离不 开写人,引导学生把事情写具体,把情感融入人、 景、事中。 2 教法与学法 这一单元有两篇课文,两篇都是精读课文,这一单元的训练点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学习这两篇课文时,引导学生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表达感情的方法,可以通过写人、景、事等方法来表达情感。 授课方法探究 8 匆匆 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深入感悟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时间的一去不复返,并拓展关于时间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进一步体会时间的一去不复返。 9 那个星期天 由“星期天是如何度过的”引入课文的学习,然后抓住写“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体会“我”由希望到失望的心情变化。最后再体会《匆匆》和《那个星期天》的异同点,感悟文章的写法。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1

第7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程标准】: 简述“同盟国”“协约国”的成员国,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课文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起的帝国主义列强(美、德)与老牌的帝国主义列强(英、法)争霸世界的矛盾日益尖锐,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并疯狂地扩军备战,最终导致大战爆发。这场帝国主义战争规模空前,给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还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世界近代历史上影响深远。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望,理解抽象的历史与社会问题心力与智力相对初一年级学生有了提高;辨证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在电影电视以及其他媒体已经了

解一战的情况,九年级学生尤其是男孩子对战争历史比较感兴趣,能够比较容易地进入本课程,对于概念化与系统知识的认识比七年级学生也大有提高。 【设计思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大事。本课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因后果的发展为线索展开,首先从2013年11月11日的一则纪念“一战”的新闻报道开始,引导学生追根溯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接着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最后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影响。以此为主线,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引导学生正确分析“一战”的原因和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影响是上好本课的关键。教师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动态图示法、谈话法、讨论法等手段,动静结合,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学重点】: 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首先我们观看一段2013年11月11日的新闻视频。 刚才我们观看了今年11月11日世界各国纪念一战95周年的新闻视频。世界各国都在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说明一战是重大的,是世界范围的。那么一战是怎样发生的?给世界历史造成了什么影响?今天,我们就乘坐时光列车回到95年前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去重温那段历史,去寻找我们的答案。 展示: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本课的结构图。 学习新课: 1、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展示: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和影响。 美国参议院漫画说明什么问题?垄断组织干预和控制国家政治,积极对外侵略扩张。 2、帝国主义国家争霸世界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美、德)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英、法)激烈展开了世界霸权的争夺。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 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的根源,三国协约,三国同盟,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通过了解一战爆发前经历的长时间的矛盾冲突,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相关史料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根据历史事实得出结论的能力。通过在课堂上对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阐述自己观点的语言表述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由和平与战争引出萨拉热窝事件,回顾一战前世界的发展趋势与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的史实,从不同角度了解一战爆发的原因。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战争的残酷,帮助学生分析战争给世界带来空前灾难,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关注现实,把握未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一战这场帝国主义战争规模空前,给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阻碍了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从而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大家还记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有哪些吗? 汽车、飞机…… 科技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是,科技也是一柄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将会给人类造成更大的灾难。今天我们来拍摄一场由于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人类空前的灾难的影片。 二、新课内容 第一幕原因篇—根本原因、导火线

镜头一:一战的根本原因 展示《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工业生产总值、殖民地面积情况表》 问题:上表反映了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状况,你发现了什么变化? 答案: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镜头二:两大集团 在课文地图中,划出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镜头三:一战导火线 1、一战最有可能发生在什么地区?素有什么之称?巴尔干半岛,火药桶 观看《萨拉热窝事件》影片,回答以下3个问题。 2、一战导火线是什么?萨拉热窝事件 3、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会不会爆发? 会。因为一战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你对塞尔维亚青年的暗杀行为有什么看法?(小组讨论) 刺杀的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刺杀行动性质上属于恐怖主义行为,不是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正义行为;其后果是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造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 拓展延伸:展示“火烧日系车”图片,思考怎么看待他们的行为?突出个人行为不可以损害国家、他人、自己的利益。 第二幕过程篇—开始、主要战线、主要战役 展示问题:制片们,请阅读课文,找出镜头四、镜头五、镜头六答案。 镜头四:一战开始的时间及标志。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镜头五:战前的变化。 意大利国家由三国同盟加入到三国协约(以自身利益出发) 镜头六:一战主要战场、主要战役。 观看《凡尔登战役》影片,回答以下4个问题 1、主要战场?欧洲 2、凡尔登战役被称为什么?——凡尔登绞肉机 3、从死伤的人数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战争的残酷性 4、战役中使用了什么武器?——坦克、大炮、毒气弹…… 第三幕结束篇—扩大、战争结束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四单元《14 请帮我一下吧》部编版 (1)

14.“请帮我一下吧”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求助是生活需要的基本能力,遇到困难时有主动求助的意识; 2、引导学生分辨哪些困难应该向人求助,哪些事情应该自理;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分辨哪些困难应该向他人求助,哪些困难应该自己解决。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活动一:视频引入知困难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小咕噜想和他做朋友吗? 我们一起来听听小咕噜的自我介绍 (播放录音:大家好,我是小咕噜,非常开心能和大家做朋友) 前几天,小咕噜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出去玩,我们来看看他干什么了呢。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小咕噜的样子,一会在视频中要找到他哦,注意听他在说什么? 播放视频

小咕噜他怎么了,哦,他放羊的时候遇到了困难,他的羊一直跑,他在大声的说什么?羊又跑了,请帮我抓一下羊,请帮我一下吧。(请帮我一下吧)你们有没有说过这句话呢? 预设:没有,那如果我们像小咕噜一样遇到困难,我们要学会向他人求助,说一句:请帮我一下吧 有,在什么时候会说呢? 画画的时候水彩笔没有油,东西丢了,像小咕噜一样遇到困难的时候(东西丢了,水彩笔没有油了,这是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哦,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学会向他人求助,说一句:请帮我一下吧(板书)讲授新课 活动二:七嘴八舌话困难 我们继续来听听小咕噜还有什么想说的,说一说:(不仅只有我会遇到困难,我们身边的小朋友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不信,你们看图)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你发现了什么?我们看谁看得最仔细。图1的小男孩画画的时候,水彩笔没水了,他摸着自己的头,心里面很是焦急,你们看他的表情都要哭了。 图2的小男孩鞋带掉了,他抱怨着说道:总是系不好,心里面有点气愤和不耐烦。 图3的小女孩读课文的时候,发现有字不认识,她心里面很着急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组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捕后倍受酷刑,但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没有具体介绍张思德的事迹,但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战士张思德打仗、纺线、烧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救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加强各篇课文教学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尝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 紧扣单元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的是“我的理想”,希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回顾?拓展安排的是交流课文的写法,阅读、积累一些革命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学生能够会认18个生字。学生正确读写“书籍、含糊、精兵简政、死得其所、审阅、陈设、极其”等词语,并理解意思。 2.学生能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揣摩、品味语言,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3.学生能够通过联系上下文,搜集相关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5.学生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进行习作。 6. 阅读、积累一些革命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写本课10个生字。读读记记“书籍、抽屉、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瞪眼、魔鬼、苦刑、残暴、匪徒、拘留、勉强”等词语。 2、通过多种方法读课文,拟定小标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课文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的特点及作用,在打写中并迁移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教学难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本课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单元学习 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第三组课文为我们展现的就是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带我们一起去缅怀革命先辈。 二、从旧引新,交流材料。 1、你知道中国共产党吗?你知道它的创始人有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性的文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 计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一)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采用图片导入。幻灯片展示11.11光棍节,每年的11月11日,英国都要举行纪念活动,因为1914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在硝烟中放下了刺刀。 图片导入的意图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质疑,在教师适当的讲解中,学生明白战争对人类文明发展的破坏性,由此引发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 (二)活动探究、寻求真知 三站旅行:第一站----萨拉热窝 教师投影《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对比表》和“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形成”的有关材料。 问题设计: (1)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从材料中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 教师这样设计,一是能够培养学生从图表反映的数据得出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二是通过材料的阅读培养学

生从中获取历史信息,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教师设计这两个问题的意图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与变化相反,各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占有状况未变,还都是按旧的力量对比划分的。这样矛盾就产生了。作为帝国主义筵席上的迟到者——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决不满意仅仅得到一些残羹剩饭,他们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正如列宁所说:“世界是第一次被分割完了,所以将来只有重新分割,也就是从一个‘主人’转归另一个‘主人’。而不是从‘无主’的变为‘有主’的。”“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几个大国都想争夺霸权,即争夺领土”。这正是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由于矛盾的变化,各帝国主义大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拉帮结派寻找盟友,重新组合,导致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这是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 第二站:凡尔登 活动三探究战争的残酷性(教师投影并板书) 教师投影展示如下图片: 教师在展示图片后引导学生思考: (1)面对凡尔登战役的图片,你有何感想? (2)新式武器的发明与刚刚结束的哪次科技革命有关?由此,你对科学技术的作用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教师展示新式武器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认识一战的残酷,究其原因,是因为战争中大量的武器被发明并运用到战争中。这样做,第一可以吸

教学设计公开课(24)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五册《海滨小城》新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练习积累语言。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诱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我们刚刚告别《美丽的小兴安岭》,今天老师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具有南国风光的美丽的海滨小城。 2、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可以默读、轻声读、大

声读,读完之后,再说说海滨小城到底什么样?(板书:美丽、整洁) 2、课文通过哪几处景物来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 板书:大海、沙滩、庭院、公园、街道 3、这五处景物,哪些内容是写海滨的;哪些内容是写小城的? 三、导游介绍,导学“海滨” 1、提出自学要求: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这部分描写的景物。 B作者在描写景物时,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2、检查自学情况。(汇报自己的学习方式及收获) 3、有感情地轻声朗读课文,体会海滨的美。(配乐) 4、风采展现: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美丽的画面,当一回小导游。(同桌先互相练习说一说) 5、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探究写作方法 屏显:A作者观察景物是站在什么地方观察的? B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C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观察的?

(2)分组讨论,互相评议 (3)汇报讨论情况。 6、小结:正是由于作者站在小城的心头,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色彩进行描写,所以海滨的美丽才给我们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我们要注意学习作者这种观察、描写的方法。(屏显学法指导:观察、描写一处景物要注意“三要”:要确定观察点;要按一定顺序;要抓景物特点) 四、游客拍照,导学“小城” 1、自读课文后四个自然段,找出概括海滨小城景物特点的一句话。(学生读书、勾画、交流) 2、抓拍你认为最美的景物介绍给大家。 3、学生自由汇报。(屏显小城美景图) 4、自由朗读后四个自然段,体会小城的美丽、整洁(音乐) 五、质疑、释疑,深化理解。 1、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如:课文中说:“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那贝壳怎么能寂寞呢?)(学生各抒己见) 2、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见解,指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和所起的作用。 六、总结全文,欣赏体会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全套教案

第三单元 单元概述 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给我们很多启迪,阅读它们,感悟它们,能让我们人生道路上的 足迹更踏实,步伐更稳健。本单元课文就是围绕“人生感悟”这一专题编排的。 本单元安排了两篇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通过细腻委婉的语言,在不断地追问中,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 和惋惜,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深切情感。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记叙了“我”盼着母亲兑现 在星期天带“我”出去玩的承诺,详细刻画了“我”由开始盼望中的兴奋期待,到后来由于母亲的一拖再拖而产生的焦急无奈,到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的心理变化过 程。既表现了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给“我”幼小心灵带来的痛苦,也表现了母亲从早到晚操劳 家务的辛劳。《别了,语文课》讲了“我”由开始“厌恶”语文课到后来因全家移民和张先 生的教导而对语文课产生了“喜爱”之情,最后因为知道自己无法再学习语文而“热泪盈眶”,表达了“我”强烈的爱国之情。《阳光的两种用法》以“老阳儿”为线索,记叙了“冬天, 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两件趣事,表现了母亲和 毕大妈生活的智慧和温暖的心,说明母亲就是照亮和温暖我们生命的阳光,是我们所有幸福 和感恩的来源。 1.能正确读写本单元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人生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3.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 言,增强语感。 4.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 在习作中运用。 重点 1.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人生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2.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 言,增强语感。 3.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 在习作中运用。 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资料和联系生活实际来感悟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同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匆匆》2课时 《那个星期天》2课时 习作例文2课时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一、课标内容 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时间、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二、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史料讲解、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2.学习目标: 目标1:结合教材,识记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国的组成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结束的时间、导火索、凡尔登战役等基本史实。 目标2:阅读教材及材料,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重点) 目标3:阅读教材,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一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重点) 目标4:分析一战爆发的性质和影响,体会战争的残酷。(难点) 三、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一战导火线:奥匈皇储被杀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一战” 2.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目录 (2)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教材,识记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国的组成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结束的时间、导火索、凡尔登战役等基本史实。 (3)合作探究 出示任务:任务二: 【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说出两次工业革命对欧洲国家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影响:在两次工业革命特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欧洲成为世界的中心。 【合作探究】2.阅读材料及教材,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帝国主义列强的国力比较表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总结。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主要原因: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合作探究】3.阅读教材,理出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国家的矛盾。 学生回答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组成国,教师根据PPT图示讲解其中的矛盾。 一战前夕欧洲列强的主要矛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公开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同江三中王云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和欧洲的三条战线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俄国二月革命美国参战苏俄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奥匈帝国瓦解德国投降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2、能力目标:(1)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讨论,提 高独立思考能力和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大战性质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3)通过对大战结局和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 事侵略集团相互争夺,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2)讲述“凡尔登绞肉机”的情况,观看有关大战的影视资料, 加深对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灾难的认 识,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其影响。 三、教学难点:大战的性质和大战结束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战争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学生也比较感兴趣,而且美伊战争刚刚结束不久,对战争的残酷场面仍记忆犹新,对战争的性质也比较容易分析。初三学生已经掌握了历史思维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基础,对问题的深入探讨充满热情和自信。但在挖掘历史的现实意义方面尚有欠缺,个别同学的思想认识还比较肤浅。所以,基于已有经验,引导学生认识战争的灾难性,体会和平的宝贵,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五、学法分析 (1)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阅读、分析有关材料,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展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 (3)通过“辩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大胆质疑的学习习惯。 本课采用网络研究性学习的模式,进一步改变学生的学习 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六、过程与方法:(1)了解萨拉热窝事件,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 和平的威胁,加深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的理 解 (2)利用影视资料,加深对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灾难 的认识,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 (3)运用问题讨论法或辩论方法,引导探究大战爆发的原因、 性质、结局、和影响。 七、教学过程设计: 1、提出问题,创设辩论情景 问题一:萨拉热窝事件中,19岁的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比从其民族主义立场出发,刺杀了奥国王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夫妇,但却引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世界大战。对萨拉热窝事件与一战的关系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正方观点: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也会发生。 反方观点: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不一定爆发,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不一定就爆发大战。 你的观点是什么?请亮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请帮我一下吧》教学设计

一年级《道德 与法治》下册《请帮我一下吧》教学设 计 14、请帮我一下吧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大家应该互相关心和帮助的道理。 2、能够通过移情感受他人的困难,同情他人,关心他人。 3、感受到助人是快乐的,愿意做到帮助他人。 教学重点:知道生活中大家应该互相关心和帮助。 教学难点:体会互相帮助的重要性,愿意做到帮助他人。 教学准备:课件;课题“我帮你,你帮我”字样;小猪脸、猪鼻子、眼罩、彩虹色花的花瓣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引入话题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朵漂亮的花,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呢,叫——彩虹色的花。关于这朵彩虹色的花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你们想听吗?那就请你们静静地来听故事吧!(学生欣赏故事《彩虹色的花》。):春天到了,

原野上开出了一朵彩虹色的 花…… 2、学生交流感受: 你们喜欢这朵花吗?为什么?(是啊,彩色花的花虽然没有了美丽的花瓣,但是他用自己的花瓣帮助了需要帮助的小伙伴,虽然外表看起来不美丽,但是他依然是非常美丽的)那当冬天下雪时,雪地上什么都没有了,当彩虹花孤零零的在原野上时,有谁会来帮助他呢?…… 是啊!我们小朋友在生活中也需要像彩虹花和小动物之间那样互相帮助,互相关心,需要——我帮你,你帮我。(导出课题读题) 二、做游戏,体验助人之乐 1、小朋友们今天的表现真好,所以老师要奖励大家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叫——“蒙眼贴鼻子”。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游戏规则吧!谁愿意上来试试呀?教师将小朋友的眼睛蒙上,在出发点站好。(请上两位小朋友进行游戏) (1)问一下蒙上眼睛的小朋友此时心里在想些什么?(游戏过程有失败和成功的对比) (2)那就请下面的小朋友来说一说,你能为他做些什么呢?请几位同学扶着蒙着眼睛的同学进行游戏。 游戏成功后交流感受:蒙着眼睛的小朋友成功后心里有什么感受?扶着别人的小朋友帮助别人成功后心里有什么感受?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第3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谐的威胁,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历史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发挥历史地图,图画,资料的作用,培养学生动手查资料,积极动脑的良好习惯。坚持论从史出的科学历史观,运用史实分析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情感培养目标: 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认识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重点和难点】 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教具】 课件、多媒体、展示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 播放:两伊战争科索沃战争美国入侵伊拉克国家的视频 师:刚才我们感受到了局部战争的激烈与残酷,也给当地居民带来了灾难,那么世界范围内的战争与局部战争相比,又会带来多大灾难呢?让我们共同走进第一世界大战! 【落实课标】【解读课标】 (屏幕展示内容标准)学生自读,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应用、落实课标】 1、探究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

探究目标:(1)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局势发生的变化。 (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 情景与问题:观看图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相关片段。 (1)英法美德经济实力对比 (2)各国殖民地占有量对比 请思考:(1)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发生什么变化?(2)经济实力的变化,促使德国的对外扩张政策有什么新要求? (3)一战前,这些国家在对外政策上有何共同追求?在斗争与勾结中这些国家开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资料,使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背景过程,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 老师要巡回指导学生如何分组合作、互动交流、引导、激发调动他们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内的合作交流,初步形成学习成果,然后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得出的结论,最后通过师生合作,完善答案,形成以下结论: (1)美德两国实力强,后来居上;英法两国实力变弱;经济实力发生不平衡。 (2)强烈要求对外扩张,抢夺殖民地。 (3)共同追求;重新分割世界,抢夺更多的殖民地。两大集团,三国同盟,三国协约。2、探究二:大战的爆发 探究目标:导火线、爆发时间、标志、参战国。 情景与问题:播放“斐迪南大公被刺”的资料片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巴尔干半岛”地图。请思考:(1)素有“火药桶”之称的地方在哪里?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 (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标志是什么? (4)想一想:在哪些参战国家?望风使舵的国家是谁? 过程与方法: (1)老师通过展示“萨拉热窝事件”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巴尔干半岛”图片,结合学生阅读的教材知识,提取有效地历史信息,使学生置身于世界大战一触即发的最前沿,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教案

第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教案 【课标要求】 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2.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学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②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在交流合作中寻找历史的智慧。 过程与方法 学会从历史图片、历史资料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认识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 学会独立思考,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不断深入上升为理性认识,进一步加深对历史史实的理解。 学会用讨论法分析历史现象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感悟追求和平、关爱生命的人文精神。 ⑵引发“人类如何远离战争?”的思考,激发为和平而不断努力的斗志。 【学习重难点】 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2.重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产生的影响。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下图是德国一战中阵亡将士陵园。在一战中死亡人数相当于过去1000年间欧洲发生的所有战争中死亡总人数的两倍。欧洲,理性之灯渐渐熄灭了,黑暗吞噬着它!亲身经历了战争的人们目睹了战争的残酷性,也感受到了失去亲人是切肤之痛,

如何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怎样分析这次大战的性质?这次大战对人类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案导学 一、规模空前的帝国主义战争 1、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 2、依据 (1)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集团中的主要帝国主义列强,都是为了夺取霸权和奴役其他国家与民族的权利参加战争的。 (2)在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一系列秘密协定,用来瓜分势力范围、决定某些地区和国家的归属。 【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 德国的目的是实现世界霸权……德国还要催垮英国的海上垄断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 奥匈帝国的目的是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 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和德国舰队。法国的目的是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进而夺取德国的萨尔区,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 日本的参战,是为了夺取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和攫取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意大利则要在地中海建立霸权。 美国参战是为了捞取战利品,争夺战后世界霸权。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编》上册 请思考: 各国参战的目的总的来说是为了什么?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什么? 答案:(1)目的:抢占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 (2)性质: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二、战争催生了新世界 1、对欧洲:(1)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使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了挑战。 2、对美国: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战后,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它成为欧洲的最大债主,并在欧洲的重建中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案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形成及组成国家;理解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及后果;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大战开始的时间;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进程的概况;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影响。通过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能力;通过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探讨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萨拉热窝事件的学习,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通过阅读、梳理教材内容,观看图片、图表,阅读史料,进一步培养获取和整理有效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关系,认识近代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弊端,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立场。通过对凡尔登战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的学习,树立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促进国际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1.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形成。2.萨拉热窝事件。3.凡尔登战役。 二、难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2.第一世界大战的性质。 课型:新课。 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萨拉热窝事件的资料,并整理成故事。2.班级分组。 教学方法:讲解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2课时。班级: 自制课件。 教具(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本课设计了四个子目,先后讲述了一战爆发的原因,一战进程中的重大战役,一战的结果、性质及其影响。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讲述的过程中要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与过渡,在突出主题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对一战有一个整体的印象。本课教学时间为2课时。 一、导入新课: 方式一:使用本课导语,以《好兵帅克》一书导入,其中的设问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增强学习新课的热情。方式二:由回顾中国历史中的相关史实导入,如回顾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等史实,以此引入新课,这样便于消减学生对世界历史的陌生感,也有利于将中外历史相对照。方式三:剪辑“萨拉热窝事件”或者“凡尔登战役”的影视资料,直接以情景方式导入新课。 二、“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一目,是本课的重点之一。 1.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原因。将英、德、法、美实力比较(参考教材分析部分),以数据表的形式呈现,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分析。根据表格,通过观察19世纪70年代前后英、法、美、德等国家在工业产量排名上的变化,对比分析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接着,探究得出这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的。“工业产量”的数据呈现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没有直接呈现“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的具体情况稍加分析说明。然后,对比1913年英、法、美、德等国家所占殖民地面积的情况,可以看出后起的强国实力与所占殖民地不平衡的状况。正因为如此,形成了几个帝国主义大国之间加紧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紧张局面。可以德国为例,结合辅栏的“说说”鼓励学生谈谈:后起的德国为什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2.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过程。讲述“三国同盟”的形成时可以把“三国协约”的形成联系起来,在讲述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过程中需涉及各大国之间的利益和冲突。讲述过程中结合教材提供的《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图》,边分析边画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内在联系。在讲述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过程时,使学生加深对“三国同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