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8-2019年高中地理上学期第十一周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8-2019年高中地理上学期第十一周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8-2019年高中地理上学期第十一周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8-2019年高中地理上学期第十一周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世界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

(1)时间差异:

2

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极其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明显加快。

(2)空间差异:

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温馨提示]

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构成。 2.读人口增长模式图,回答以下问题。

(1)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为: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2)总结不同模式中,三项指标的特点如下表所示: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3)

①发达国家:现代型。

②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型。

③我国: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④全世界: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温馨提示]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至出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结束。

(2)现代型中的人口死亡率并不都是较低的,在进入现代型的一些国家或地区,由于老年人口比重大,而引起老年人的死亡率一般较高。

三、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

(1)概念: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

(1)实质:某地环境承载力的直观反映。

(2)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是主要的制约因素。

3.人口合理容量

(1)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意义: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制定,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谋求措施:

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越发达,它的环境人口容量就一定越大吗?

提示:不一定。科学技术越发达,人类获取资源的可能性越大,对资源的利用率越高,但资源的绝对数量及消费水平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也有重要的影响。

4

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判断

1.不同类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1)从时空分布规律判断

①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时间):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

②根据国家类型(空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属于现代型;发达国家则属于现代型。

(2)从人口增长特征判断

①定性描述:原始型是“高—高—低”型;传统型是“高—低—高”型;现代型是“低—低—低”型。

②定量描述:

(3)依据图形区分

[典题示例]

(2014·全国卷Ⅰ)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完成(1)~(2)题。

(1)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A.1910~1930年B.1930~1950年

C.1950~1970年D.1970~1990年

[审答规范培养]

6

—————————————————————————————————————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答案

] (1)A (2)C

—————————————————————————————————————

1.(2015·上海高考·节选)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下图

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回答(1)~(2)题。

(1)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 A .2003年 B .2008年 C .2010年

D .2012年

(2)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 ) A .基本稳定 B .逐年增加 C .先增后减

D .整体趋减

解析:(1)B (2)B 第(1)题,读图中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曲线,两者数值相加即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图中2008年两者相加数值最大,因此B 正确。第(2)题,因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一直高于0,故上海市人口总量一直呈上升趋势。

2.(2016·成都诊测)读黑龙江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比较图(单位:‰),回答(1)~(2)题。

(1)黑龙江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全国同期相比差异最小的年份是( )

A.2012年B.2010年

C.2000年D.1995年

(2)目前,黑龙江省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是( )

A.人口增长模式为“高—低—高”

B.总量呈下降态势

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D.总量呈增长态势

解析:(1)B (2)D 第(1)题,读图,左侧分别是全国和黑龙江省的人口死亡率,右侧分别是黑龙江省与全国的人口出生率。可以计算出人口自然增长率黑龙江省与全国同期的差异大小。1990年相差2.7,1995年相差2.6,2000年相差3.6,2010年相差2.4,2012年相差3.6,故2010年相差最小,B对。第(2)题,根据图中数据可以判断,黑龙江省人口增长模式为“低—低—低”模式,A错。但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故总量仍呈增长趋势,B、C 错,D对。

人口问题

1.(2015·福建高考)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1)~(2)题。

(1)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

A.人口性别比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D.少儿人口比重

(2)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

A.a方案较合理B.b方案较合理

C.c方案较合理D.均不合理

解析:(1)D (2)B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明确人口结构图的含义。第(1)题,比较a方案和c方案两图可知,a方案少儿人口比重小,而c方案少儿人口比重大,故D项正确。第(2)题,分析三种生育率方案可知,a方案生育率太低,导致老年人口比重太大,老龄化问题严重;而c方案生育率较高,导致少儿人口比重较大,出现人口增长过快问题;b方案生育率使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合理,故该方案较合理。

2.(2014·福建高考)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下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读图回答(1)~(2)题。

(1)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性别比例B.医疗水平

C.教育程度D.年龄结构

(2)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 )

A.人口迁移加剧B.劳动力渐不足

C.人口分布不均D.社会负担减轻

解析:(1)D (2)B 第1题,由图可知,2015年以后,老年抚养比上升了,这一变化主要是受到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老年抚养比与性别比例无关;医疗水平会影响到死亡率,但短期内医疗水平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教育程度影响人口素质。第(2)题,从图上可以看出,2025年以后老年抚养比超过少儿抚养比,并呈上升态势,即老年人口比例增大,将可能出现劳动力日渐不足的局面;社会养老负担加重;迁移的人口主要是青壮年,故老年人口增多不会使得人口迁移加剧;人口分布不均与老年抚养比增大无关。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口增状况、面临的人口问题和采取的对策及今后的变化趋

8

势,可采用对比分析的形式:

我国人口问题比较特殊,既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问题,也有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这是因为虽然我国的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增长速度较快。除此之外,我国在人口上还存在着其他不合理问题。具体如下表所示: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人口统计图是根据人口的相关地理数据绘制成的直观图形。在高考中,对于人口内容的考查,绝大部分以人口资料统计图为载体呈现。常见的人口统计图按照表述形式不同,大体可分为曲线图、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四边形人口统计图、人口金字塔图等类型。

1

图3 四边形人口统计图

图4 人口金字塔图

1.曲线图的判读

三角形统计图是一个三轴坐标图,给出一个正三角形,在内部作若干条三条边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坐标所代表的变量,通常用来表示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的百分比结构。读三角形统计图时必须注意,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变量的坐标数值,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

如上图中“*”表示各年龄段的人口比重,如何准确读取其数据呢?可以采用平行线法,该法分三步:

(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图中的箭头①②③。

(2)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斜线。注意:在图中平行斜线应取a ,而不是取b(因为斜线b 的延伸方向与箭头②不一致)。

(3)读出上述斜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在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是0~14岁为23%,15~64岁为73%,65岁及以上为4%。

3.四边形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四边形人口统计图中有两边分别表示两个变量(一般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另外两边表示一个变量(通常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如下图:

对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根据一般的直角坐标图的判断即可得出数据,而人口自

然增长率的读取,我们一般以第三个变量作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读数时沿对角线方向读取即可。如:图1中底边(横轴)表示的是人口死亡率,左边纵轴表示的是人口出生率,另外两边表示的是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对于图中Ⅰ、Ⅱ、Ⅲ、Ⅳ四点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是先作出一条对角线(图2),沿对角线箭头方向读取(箭尾到箭头表示数据越来越大),由此得出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低到高依次是:Ⅱ、Ⅰ、Ⅳ、Ⅲ。判断某点具体的数据时,可过此点作对角线的平行线,交于两边即可,如图2Ⅰ处的虚线。(各自的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依次大约为0‰、8‰、16‰、29‰)。

4.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

(1)读构成

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如图)。

(2)定类型

年轻型和成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传统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其中年轻型人口处于加速增长阶段,成年型人口处于增长减缓阶段;老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3)析变化

①正常变化。

从年轻型到老年型的正常转变。其变化主要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转变。

②特殊变化。

12

a.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变小(如上图A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等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二是重大灾害等导致死亡率上升,三是人口的大量外迁。

b.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增加(如上图B处)。其原因可能是就业、升学等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

c.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如上图C处)。可能是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钢铁、纺织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导致的。

[典题示例]

(2012·山东高考)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 )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审答规范培养]

—————————————————————————————————————

14

1.由图例可知该坐标图左侧为1982年人口年龄结构,右侧为2009年人口年龄结构。

2.由题图可获取以下信息:

[答案] (1)B (2)B

—————————————————————————————————————

1.(2014·江苏高考)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图1

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2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读图回答(1)~(2)题。

(1)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 A .人口规模开始下降 B .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C .人口增速开始减慢

D .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2)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 A .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

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

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

解析:(1)B (2)C 第(1)题,由图1可知,1980年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为正值,说明我国人口不断增长,人口规模持续增加。第(2)题,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呈波动趋势,时升时降;生育政策不变,出生人口数量在未来30年总体减少,但人口规模还与人口死亡率等有关,故无法预知人口规模是上升还是下降;放开单独二孩,出生人口数量短期内会出现明显增长,而后下降,从而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改善人口年龄结构;由图可知,放开单独二孩,出生人口数量总体减少,可能会导致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下降。

2.(2013·浙江高考)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完成(1)~(2)题。

(1)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C.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2)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1)D (2)C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50~2010世界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人口出生率大于人口死亡率;1950~1970年世界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大;1990~201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降低;1950~197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第(2)题,①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为非洲;②人口自然增长率第二,为亚洲;④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为欧洲,则③为北美洲。

3.(2011·江苏高考)下表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

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表,下图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

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

(2)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②16~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③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解析:(1)B (2)B 第(1)题,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苏南人口的变化幅度最大,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结合不同年份全省的人口总数,可以算出不同年份苏中人口的数量,比较后可知,这一数量也在减少。第(2)题,根据该三角形坐标图可知,2000~2010年,江苏省15~64岁的人口比例上升,这会加大江苏省的就业压力;与此同时,江苏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上升,说明江苏省人口老龄化在加剧。

16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1.(2013·上海高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

异,图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读图回答(1)~(2)题。

(1)有人口学专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

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

所需的耕地面积。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

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2)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

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 )

1

8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解析:(1)D (2)C 第(1)题,结合理论人口容量公式,在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理论人口容量与b(熟制)呈正相关,纬度越低熟制越高,四地中④地纬度最低,故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第(2)题,四个城市中①和④的人均用水总量未超过人均水资源总量,即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

2.(2016·保定模拟)读某城市2014年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城市2014年的人口容量为( ) A .351万 B .105.6万 C .97.3万

D .85.4万

(2)图中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 ) A .土地资源 B .市政 C .教育

D .劳动就业

解析:(1)C (2)D 第(1)题,由于“木桶效应”,该城市人口容量为最短板的人口容量。第(2)题,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最短板——劳动就业。

高中地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承转】我们共同分析了这样两个例子,得到了这样两个结论,下面请同学们自已看 一个例子。无锡市城市形态的变化。请同学们阅读学案上的材料1 和材料2,先自己 思考一下问题探究1 【小组探究】 【探究1】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材料1:无锡是我国古运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19世纪中叶以后无锡之所以 能成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并逐步发展成为工商业发达的著名城市,在一定程度 上得力于古运河。 材料2:水运经济”时代和目前无锡市区图 【问题探究1】 1、推断无锡在“水运经济”时代的城市形态。 根据“主要的交通干线是聚落的发展轴线”,我们推断无锡市在“水运经济”时代 的城市形态主要是沿着运河发展延伸的。 【设计目的】通过教师的设计,学生运用地理规律对从未见过的事物或者现象进行推 断,教师帮助印证其正确性,学生产生了成就感,激发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师】教师展示图(无锡运河风物图、著名的码头——黄埠墩)来印证其推断。 【承转】请同学们对比“水运经济”时代和目前无锡市区图,看一看发生了什么变化。 2、对比无锡市在“水运经济”时代和目前的聚落空间形态,发生了哪些变化?这 种变化能说明什么? 无锡市在“水运经济”时代聚落的空间形态是沿着运河发展延伸的,而现在主要是 沿着铁路线、公路线发展延伸的。 这说明了无锡市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发生了变化:由以水运为主转向了以公路、 铁路运输为主。(所以说聚落形态会随交通干线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设计目的】学生能从地图中对比观察主要地理表象(主要要素的特征)的变化, 并对这种表象的变化运用掌握的地理规律作出合理的解释。 老师:现在的无锡由于铁路和公路的快速发展,水运的地位下降了,那么,古运 河就弃子不顾了吗? 答:不是 【课件展示】无锡古运河的旅游图 【承转】历史上较为典型的还有扬州城市形态的变化。请同学们看一下这段材料,

人口的数量变化测试题

第一章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 1.读“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图”,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公元1770~1905年 B.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1950年以后 C.世界人口增长与生产力的发展无关 D.世界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自然条件的优劣 右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 率,回答2~4题。 2.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高 高低”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历程为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4.能代表目前非洲人口增长特点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2006年年末广东、广西、新疆、湖南四省区的人口资料,完成5~6题。 5.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省区是 A.广西B.广东C.新疆D.湖南 6.广东省65岁以上人口所占的比例较小的原因是 A.教育水平高 B.气候条件好 C.迁入人口多 D.经济水平高 7.表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A. 1953年 B. 1964年C.1982年D.2010年 8.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回答9~10题。 9.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A.总量呈下降态势 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 10.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的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A.1990年以前 B.1990-2000年之间 C.2000-2004年之间 D.2004年以后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全选对得7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3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信息反映出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是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低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1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 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回答23~24题。 【小题1】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垦B.过度放牧C.过度围垦D.过度养殖 【小题2】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2. 下图是“大不列颠岛南部地区的地形和农业类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四地降水最多的是 A.a B.b C.c D.d 【小题2】图示地区农业类型分界线东、西侧的主要农业类型分别是 A.种植业、林业B.种植业、畜牧业 C.林业、畜牧业D.畜牧业、林业 【小题3】该岛西侧农业生产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A.气候温和湿润B.地形平坦开阔C.光照充足D.市场需求量大

3. 下面两幅图分别是印度部分地区示意图和左图中甲地气候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左图中阴影部分所示的农作物种类及主要的区位条件是 A.水稻,高温多雨,雨热同期B.小麦,降水较少,光热充足 C.黄麻,地势低平,降水丰富D.茶叶,高温多雨且排水条件好 【小题2】气候资料图中显示5月气温最高,原因是 A.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高B.昼为一年中最长 C.降水少,晴天多D.受副高控制,气流下沉增温 【小题3】甲地最主要的工业部门可能为 A.棉纺织工业B.麻纺织工业 C.钢铁工业D.高技术工业 4. 下图为“尼罗河流域局部地区水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区域多沼泽的主要原因是 A.全年多雨,降水总量大 B.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微弱 C.地处高原内部,地势平坦,排水不畅 D.海拔高,冻土广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微探

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微探 [摘要]在以往的地理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不重视地理的学习,地理成绩普遍低下。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课堂教学时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和渠道,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使得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增加,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进而提升学习成绩。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效果教学手段 随着新的课程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化,高中各项课程的发展方向朝着综合化、相容性的方向发展,高中地理就是一门与各项课程有着密切联系,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综合性课程。具有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综合性广、知识理论跨度大等特点,是一门兼顾自然和人文的科学。通过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界的许多奥秘和人类社会形成的完整过程,所以地理这门课程广受高中学生的欢迎和喜爱。自课程改革后,高中地理教学理念和思想方面取得了许多好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1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关注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原则,积极使用多种教学方

法。需要注意的是,新课程并不是完全抛弃讲授法,因为这种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精彩的描述,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期待值;教师缜密的分析论证,有助于学生严密思维的形成,准确把握学习要点;教师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在教学时应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实际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如问题讨论、情境设计、实地考察、实验模拟、网络学习都可以运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教学应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法改革与学法发展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因材施教相结合,传统的教育手段与现代化教育手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 2 做好教学准备是获得课堂最佳效果的关键 备课要备内容、备材料、备教具、备学生、备方法等,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备学生、备方法。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高中教学,我相信各位教师在地理基本知识方面不会存在大的问题,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一些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只注重备内容的系统化、全面化,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不管学生,不备方法,导致教师讲课、学生学习两层皮,教学效果不好。殊不知我们的学生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必须研究我们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

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地理新课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如地理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尤其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还远远不够。其次,地理教育改革缺少必要的理论指导,时常处于观望、等待的状态,地理教育理论对地理教育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也缺乏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向学生提问多,而引导学生主动发问少,轻视甚至抑制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提问的意识和热情;提“知识训练”型的问题多,而思维性、启发性的问题少;课堂提问的权利控制在老师手里,学生只是在教师的层层“诱惑”下沿老师设计的思路解答问题,而学生的自主探究、发现、创新的意识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等得不到应有的塑造和升华。 此外,新教材在知识结构方面,较旧教材而言更加不系统,这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广度,如何处理好教材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教材课堂活动量明显增加,教师如何有效的组织好这些活动,如何安排好教学进度,这些都为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普遍感觉到课时不够,在活动的组织上时间难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于,那就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如果充分调动每位同学,那么时间难于把握,课时不够,教学进度无法完成。 诸多的不配套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材与教辅资料明显不配套,新的教材还没有相应的教辅,现有的教辅资料还都是以旧教材为蓝本,许多内容新教材中已作了相应的修改和删减,但在练习中却出现了。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该不该讲,应讲到什么程度,教师难于把握。

学校在地理教学资源上与现行的高中地理新课程的要求严重不匹配。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文字表述,结论性的东西减少了,但学生的活动增加了,动手、动脑,动眼观察的实际操作的内容明显增多,但学校必要的教学辅助工具不足,有的甚至缺乏。如缺少应有的实物模型和多媒体演示实验,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以产生的时差和太阳高度的变化等难以理解。 初高中地理教学严重脱节以及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要求不一致。初中一、二年级开设地理课,初三不开设地理,中考又不考地理,使得许多初中学校地理课形同虚设。新课程改革的初中地理,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低,教材内容过于简单,而高中地理在难度和要求方面上升辐度大,这对于学生而言,无凝一下难于适应,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更大的难度。许多学生连经线、纬线都不懂,这样对于地球的运动、时差的计算、季节的形成等问题的理解更是水中望月。如果教师再利用上课时间给学生进行讲解,这就面临课时紧张,教学任务难于完成。也正是因为这些多方面的原因,使得高中地理让许多学生感到难学,导致兴趣渐无。如何更好的转变学生现有的学习状态,困惑着许多教师。 高中学生普遍对新课程改革了解不够以及学生传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一下子也很难适应新形式下的课堂教学。还有,学生对地理学习的不重视和认识不足始终是影响地理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教师对新教材也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如新教材中的部分内容高度概括、高度浓缩,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但是我们教学仍然受传统教学的经验的影响,对学生总是不放心,总是想讲的面面俱到,千方百计的给学生灌输,新教材注重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于学习,真正使学生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第1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1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2、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3、讲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的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深入地分析。 4、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3、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通过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图片导入第一个标题--人口的自然增长。 板书: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教师展示材料一,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数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材料一: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 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教师讲解:当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因此,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过渡:下面我们从时间角度分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会这样呢?

板书:1、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引导学生读课本图和图,让学生分析) 教师首先让学生说出阅读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然后总结归纳: 1、读图名。 2、读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两图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纵坐标均为相应时期人口数)。 3、判读图形变化特征(两图中曲线曲率的变化反映对应时段内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 4、思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两图均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数量增长的不同特点)。 问: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什么? (让学生结合课本P2读图思考题,分析回答同时让学生阅读课本图,在图中找出图所在的时段,指导学生自学P3第一段,让学生分析近100年全球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填写下表。) (引入P3活动题)让学生列式计算:200000×2%=4000(人) 200000×(1+2%)10=万(人) 万×%=4144(人) 教师提问:从以上计算结果中,你得到什么信息和启发? 学生思考回答,师生总结: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由于人口基数增大,虽然自然增长率下降,但每年人口增长的数量不一定下降。 过渡:就整个世界而言,人口的自然增长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那么在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是否相同呢? 板书:2、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变化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3图)让学生读图,思考下列问题: (1)2000年,各大洲按人口由多到少的排序是?(亚非欧拉北美大洋洲)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2021届高三理综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2021届高三理综上学期开学考试试 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生物实验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时,临时装片中的叶片应一直保持有水状态 B.用麦芽糖酶、麦芽糖、淀粉验证酶的专一性时,可用斐林试剂检测结果 C.提取光合色素时,研磨叶片后应立即加入CaCO3以防止叶绿素氧化分解 D.观察有丝分裂时,盐酸能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便于DNA着色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是内环境的重要成分,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B.患急性肠炎的病人,仍然能维持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长时间稳定 C.剧烈运动过程中,汗液大量分泌,内环境中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D.内环境是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内环境稳态是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下列有关苹果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苹果细胞无氧呼吸产物与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物相同 B.苹果细胞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有能量释放并合成ATP C.苹果细胞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均会产生NADH D.在生产实践上,苹果最好放在O2浓度为0的环境中储藏 4.下图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原理图。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把篮球当地球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背景:高中地理新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使学生们获得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因此,教师应该让地理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来获得知识和认识自然发展规律的一个平台。 分析:虽然学生们对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已经司空见惯,但很少能真正了解、掌握其变化规律。地球的运动很复杂,有自转、有公转,还有其它运动形式,本节教材在已阐述地球公转特点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该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先建立感性认识呢?首先,从日常生活中的熟悉方法入手,从中发现地理问题,再从中找出规律,理解规律,上升至理性认识。怎么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住地球公转的地理规律呢?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掌握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我先后想到了三个教学方法: 第一、图表讲解法。鉴于教材中的图像统和文字系统都是我们要掌握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可运用空间想象的思维方法,通过读图(二分二至日照图)可使学生们加深对文字系统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他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但是,本课的内容比较抽象。由于学生们在初中时地理知识比较薄弱,而且空间想象思维特别是女同学的空间想象思维比较差。如果只通过图表结合的方法,凭借学生们的空间想象思维,将其储存在大脑中,再经过加工、分析、比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来获取新知识,对于他们来说那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觉得用这种方法,教学效果不会好。第二、利用多媒体来演示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学校的地理教学课件比较齐全。经过整理,我合成了一个可以较好地演示地球公转的地理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确比较形象、直观。问题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上课时学生似乎都理解了,但在实际的运用中又问题百出。看来,仅凭多媒体的演示很难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放弃了这种方法。 第三、把篮球当地球。经过反复思考,我想到了用一个体积比较大的球体---篮球来代替地球,在课堂上演示地球公转与太阳直射点位置变化的关系。 案例描述: 在课之前,我从体育组办公室借到了一个充气不足的篮球,将篮球的中间一圈用白粉笔涂成白色,代表赤道,用透明胶在篮球上下侧各固定上一根粉笔分别表示南、北两极,并按比例画出北极圈和南极圈。 “咦,老师,你缴的是谁的篮球啊?”当我带着篮球进教室时,一个学生好奇地问我。我说:“不是,是上课要用的。”于是,学生们就先议论开了,并且猜测篮球可能是用来当地球仪的。我故意卖关子,没有跟他们解释篮球的用途,继续吊他们的胃口,以激起他们的好奇心。

江西省人口数量的统计分析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 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 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 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 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 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 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 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 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 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 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 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 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 uiopasdfghjklzxcvbnmrtyuiopas 江西省人口数量的统计分析 班级:14级工商管理 学号:1412021036 姓名:罗敏

摘要: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教育快速发展的最佳时期,其中一个关键的原因就在于人口正在实现着两个转变:一是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和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和低增长”的转变;二是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根据统计资料,中国当前的出生率、增长率以及综合生育率均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明显低于亚洲水平、发展中国家水平及世界平均水平。这说明,经过30 多年的计划生育工作,控制人口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由于人口发展所具有的惯性作用,以及与低生育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系统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等原因,人口问题仍旧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然而,江西平稳度过人口增长“惯性”引发的第三次出生高峰,人口发展转为低增长,实现了历史性转变。 关键词:人口数量江西省变化趋势

2020年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三篇

2020年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三篇 2020年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感受(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刻不容缓。党的十九大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的教育方针,高中地理课程承载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教育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和教学方向,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感悟。 一、教学设计新颖 新课标解读中给了一系列案例,其中《水循环》一节给我很大的感悟,教学分四个环节,分别为:创设驱动式问题情境;发现并提出地理问题;项目合作,寻找地理解决方案;成果展示,总结评价。 问题情境以济南七十二名泉展开,先叙述济南因泉城而美,又叙述泉水开发矿泉水后,过度开发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泉城已经快名不副实,泉水停喷的次数越来越多,停喷的时间越来越长;进而提出问题:泉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济南的泉水主要分布在哪里?济南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泉水,泉水是如何形成的?泉水对人们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泉水为何会停喷?我们应如何保泉护泉?一系列问题的提出,贴近生活,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开展探索性学习;项目合作,寻找地理解决方案中,以水滴的旅行探泉之成因感泉城发展展开,设计一系列问题与探究,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体现了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成果展示中,学生对水循环的过程、环节和原理等问题及泉的相关知识等都有了深刻的理解,既完成了教学目标中内容的学习,又完成了对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的培养,感悟颇深。 二、教学内容灵活 近段时间,辅导学生做练习题时,碰到过这样一道题,学生出现问题比较大,看似一道简单的问题,结果却是问题百出,问题如下: 哈尼族主要聚居在红河、澜沧江沿岸和无量山、哀牢山地带。他们勤劳勇敢,善于开垦梯田。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生态系统被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

人口数量的变化练习题.docx

人口数量的变化习题 一、选择题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某国不同时期人口统计数据。读图,回答1~2 题。 1.根据人口增长的一般规律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四个时期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 C.③①②④ D .④③②① 2.目前印度和日本两国的人口增长阶段大致对应图示国家的() A.①时期和④时期 B .②时期和①时期 C.③时期和④时期 D .④时期和①时期 下图是我国人口相关数据统计图。出生人口性别比为每出生 数。读图,回答 3~4 题。 100 名女婴相对应的出生男婴 3.图示时期,我国人口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A.医疗卫生条件下降() B.粮食供应缺口增大 C.老龄人口比重增大 D .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4.图示时期,我国() A.人口总数先增加后减少B.每年新增人口中男性多于女性 C. 2010 年与 2011 年新增人口数相同 D . 2010 年与 2011 年出生率相同 联合国历年发布的“人类发展程度指标(HDI) ”,是以“预期寿命、教育水准和生活质 量”三项基础变量按照一定计算方法组成的综合指标,用来衡量各国的发展水平。下表为四个国家 2010 年的统计资料,阅读分析表格,完成5~ 6 题。 国民 老年人 人口密度平均平均 国家HDI口比例 ( 人 /km2)寿命就学 (%) 年数 甲403 乙126 丙111

丁8 5.就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的四个阶段而言,最可能已经进入“低增长阶段”的国家是 A.甲、乙B.甲、丁 C .乙、丙D.丙、丁 6.关于四个国家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人口数量最多B.乙国老年人口数量比甲国多 C.丙国目前城市化速度最快D.丁国最易出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下图示意某国2008 年人口结构,读图回答7~ 8 题。 7.图中信息反映出该国() A.为发展中国家 B .人口出生率高 C.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 D .中老年人口性别比失调 8. 该国 0~4 岁的人口数量明显多于5~9 岁,其影响因素最有可能是() A.年龄结构 B .性别结构 C .生态环境D.移民政策 读我国某城市人口数量变化图,回答9~ 10 题。 9. 图中反映出该城市() ①人口老龄化严重②人口素质低③劳动力不足④外来人口数量多 A.①②B.②③ C .③④D.①④ 10.该市应对人口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①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③严格限制外来务工人员进城④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面 A.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读下图, a、 b、 c 分别表示0~ 14 岁、 15~ 64 岁、 65 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回答11-12 题。 1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A .① B .②C.③D.④ 12、图中③国65 岁以上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正确措施是 A . 20%鼓励生育 B . 15%采取移民政策

2019年宜宾重点高中排名,宜宾所有高中学校分数线排名榜

2019年宜宾重点高中排名,宜宾所有高中学校分数线排名榜 2019年宜宾重点高中排名,宜宾所有高中学校分数线排名榜 每年宜宾中考前,很多家长都关心宜宾所有的中考学校名单及排名,那么2019年宜宾中考已经就要来了,中考填报志愿选择一所好的高中学校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本文爱扬整理了关于2019年宜宾重点高中排名,宜宾所有高中学校分数线排名榜的相关信息,希望宜宾的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可以参考。 一、2019年宜宾高中学校排名 排名学校名称人气所在市类型1四川省江安中学校2231宜宾市省级示范高中2珙县第一高级中学1763宜宾市省级示范高中3宜宾县一中1573宜宾市省级示范高中4长宁县中学校1539宜宾市省级示范高中5四川省高县中学1433宜宾市省级示范高中6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中学校1304宜宾市省级示范高中7宜宾市第一中学校1258宜宾市省级示范高中8四川省南溪县第一中学校1199宜宾市省级示范高中9宜宾县第二中学校1188宜宾市省级示范高中10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校1148宜宾市省级示范高中2019年六盘水重点高中排名,六盘水所有高中学校分数线排名榜 每年六盘水中考前,很多家长都关心六盘水所有的中考学校名单及排名,那么2019年六盘水中考已经就要来了,中考填报志愿选择一所好的高中学校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本文爱扬整理了关于2019年六盘水重点高中排名,六盘水所有高中学校分数线排名榜的相关信息,希望六盘水的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可以参考。 一、2019年六盘水高中学校排名 排名学校名称人气所在市类型1盘县第二中学2179六盘水市省级示范高中2六枝特区第一中学1671六盘水市省级示范高中3六盘水市第一中学1439六盘水市省级示范高中4盘县第一中学1268六盘水市省级示范高中二、盘县第二中学学校简介及排名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及其分析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及其分析 刘华春 高中地理新教材知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详实,是使学生们 “获得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学中应该避免照本宣科,让地理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来获得知识和认识自然发展规律的一个平台。 高中地理中有很多知识是密切生活的,而第二章《地球 上的大气》中的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内容。这一节中很多的知识学生在生活或者在电视上都能够经常接触到。天气的阴晴、冷暖学生司空见惯了,也切身感受到, 但未必能掌握其变化的规律。这些问题的提出学生非常感兴趣,学习的激情比较高,而且教材对这一内容的介绍也表较详细。怎么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住天气变化规律呢?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我先后想到了三个教学方法: 第一,联系生活。在上课之前给学生放一段学生经常接触的天气预报视频,学生看到其常看的节目时,感觉很亲切,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而且视频中也富含的这一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有先入为主的思想,首先对所学知识有个大概的了解,凭借学生们的已有知识,将视频中的内容储存在大脑中,再经过加工、分析、比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来获取新知识。这样做对接下去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二,利用多媒体动画来演示锋面结构和成因示意图。多媒体的信息含量比较大,可以在课堂当中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图片和 动画。本节课的一些知识比较宏观、抽象,且学生们在初中时地理知识比较薄弱,单单通过文字表述,学生很难理解锋面的结构和变化过程。通过读图(锋面结构图)可使学生们加深对文字系统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他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 第三,联系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天气在地球的各个地方都有其特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数学(理)试题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数学(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直线的倾斜角为() A.B.C.D.与a取值有关 2. 某协会有200名会员,现要从中抽取40名会员作样本,采用系统抽样法等间距抽取样本,将全体会员随机按1~200编号,并按编号顺序平均分为40组(1-5号,6-10号,…,196-200号).若第5组抽出的号码为22,则第1组至第3组抽出的号码依次是() A.3,8,13 B.2,7,12 C.3,9,15 D.2,6,12 3. 甲、乙两名同学在5次数学考试中,成绩统计图用茎叶图表示如图所示,若甲、乙两人的平均成绩分别用、表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且甲比乙成绩稳定B.,且乙比甲成绩稳定 C.,且甲比乙成绩稳定D.,且乙比甲成绩稳定 4. 表示一个圆,则的取值范围是() A.B. C.D.

5. 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B.C.D. 6. 平面∥平面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A.存在一条直线,∥,∥ B.存在一条直线,?,∥ C.存在两条平行直线,,?,?,∥,∥ D.存在两条异面直线,,?,?,∥,∥ 7. 已知直线:与:平行,则的值是(). A.或B.或C.或D.或 8. 若圆:关于直线对称, ,则与间的距离是() A.B. C.D. 9. 已知两点,到直线的距离均等于a,且这样的直线可作4条,则a的取值范围是() A.B.C.D.

10. 三棱锥P﹣ABC中,△ABC为等边三角形,PA=PB=PC=3,PA⊥PB,三棱锥P﹣ABC的外接球的体积为() C.27D.27π A.B.π 11. 抛物线的焦点为,点为抛物线上的动点,点为其准线上的动点,当为等边三角形时,其面积为() A.B.C.2 D. 12. 已知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是,,过的直线交双曲线的右支于,两点,若,且,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B.C.D. 二、填空题 13. 命题“”的否定形式是______. 14. 已知x?y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 15. 已知点,点F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当 最大时,过点M,N,F的圆的方程是__________. 16. 已知,若点在直线上,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2020届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数学(理)试题

2020届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数学(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已知集合,,则()A.B.C.D. 2. 已知复数z满足为虚数单位),则z=() A.2+B.2-C.-2+D.-2- 3. 在正三角形ABC中,AB=2,,且AD与BE相交于点O,则=() A.-B.-C.-D.- 不喜欢喜欢 男性青年观 众 30 10 女性青年观 众 30 50 现要在所有参与调查的人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人做进一步的调研,若在“不喜欢的男性青年观众”的人中抽取了6人,则() A.12 B.16 C.24 D.32 5. 函数的大致图像为()

A.B.C.D. 6. 已知曲线(,)的一条渐近线经过点,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2 B.C.3 D. 7. 设,,,则a,b,c的大小关系是()A.B.C.D. 8. 已知函数,将其图象向左平移(>0)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函数为偶函数,则的最小值是() A.B.C.D. 9. 赵爽是我国古代数学家、天文学家大约在公元222年赵爽为《周碑算经》一书作序时,介绍了“勾股圆方图”,亦称“赵爽弦图”(以弦为边长得到的正方形是由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再加上中间的一个小正方形组成的)类比“赵爽弦图”,赵爽弦图可类似地构造如图所示的图形,它是由个3全等的等边三角形与中间的一个小等边三角形组成的一个大等边三角形,设DF=2AF,若在大等边三角形中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小等边三角形的概率是( ) A.B.C.D. 10. 满足函数在上单调递减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A.B.

论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发展变化及其教学意义

论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发展变化及其教学意义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李元英2013115351 摘要 地理教材作为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开展地理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的重要依据。教材分析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教师的课程设计、课程组织与实施;更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教育目的的达成。现代教学论认为,要实现教学最优化,就必须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和教学过程最优化。教材的分析和教法的研究,正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内容和手段[1]。教材分析是教师备课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制订教学计划的基础;是备好课、上好课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的前提和关键,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法、比较研究法以及案例研究法,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为例,从宏观层面上对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内容选择、逻辑结构、以及知识存在形式三方面对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发展变化进行阐述,并与旧版教材进行简单的对比。笔者还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对新教材的变化所产生的教学价值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材发展变化教学意义

目录 摘要 (2) 引言 (4) 一、选题背景 (4) 二、研究意义 (4)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4) 正文 (5) 一、地理教材分析概述 (5) (一)概念界定 (5) (二)理论基础 (5) 二、高中地理新教材发展变化概述 (6) (一)教材内容选择的发展变化 (6) (二)教材内外部联系的发展变化 (9) (三)教材表述结构的发展变化 (10) 三、高中地理新教材发展变化的教学意义 (11) 讨论 (13) 参考文献 (14)

高中地理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设计

高中地理《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设计 高中地理《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设计 一、教材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是目前人类最为关注的四大 热点问题。不难发现,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口是关键因素,人口问题是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人口数量和空间上的变化,都会引发包括资源、经济及社会等在内的一系列变化。因此,教材把人口的变化作为全书的开篇。这也正符合了高中地理课标总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 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的要求。第一节教材 内容的课标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首先从数量这样一个最直观的角度来探讨人口的变化,因为目前我国和世界上的人口问题,正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引起的。并且,这一部分的基础知识,初中已有涉及,由此引入,更显得顺理成章,有助于学生对该问题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树立起人地关系的思想理念。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资料的分析,理解世 界各国公众对目前已十分庞大,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关注。 2、利用相应的文字资料和练习替阐明人口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 关系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3、利用图表分析、比较法引导学生概括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 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完成读图思考。(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 2、进一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辨正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三、学情对于人口及人口问题的基本知识,学生是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理课及生物课中都已学过。但大部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都只

高中地理新课程与旧教材内容及教学方式之比较

浅谈高中地理新课程与旧教材内容及教学方式之比较 地理组王悦臣 我们用惯了老教材,传统的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已根深蒂固,接受新教材需要一 个过程。新课程是少人欢喜多人愁,喜的是新教材确实给我们教师大显身手的机遇和 挑战;愁的是我们面对新教程一头雾水,不知如何是从。这说明课程改革的推行,新 教材的使用对普通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一年的高一地理教学,现将自己 对新老教材的看法,教学过称中的一点思考、困惑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商榷,对我们会 有所启发。下面就从三个方面对旧人教版教材(高中必修上册)和人教版新课程教材(高中必修)课程谈谈个人粗浅的认识 一、从教材内容上看,主要从系统知识到专题式、案例式分析。 传统人教版教材经过屡次修改,已非常成熟。在编篡上,它将地理分为自然地理 和人文地理两大部分。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分别展开叙述。其优点是可以对地 理知识作系统地描述,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缺点是面面俱到,蜻蜓 点水,缺乏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前后联系及贯通。基础教育侧重于知识的教育,故旧教材过分重视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面面俱到,教材内容就难免"繁、难、偏、旧";知识体系性强但远离实际,难以提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为了弥补教材的不足,我们在高三复习时往往会安排一段时间进行专题复习,即 将分散于不同章节的有内在联系的自然地理知识与人文地理知识串联起来讲述,将相 近的内容归纳于同一专题下,将地理知识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 的理解和掌握。这种做法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设计实际上是 暗合的。反过来,也可以说《课标》的课程设计其实是在目前高中地理教学基础上的 自然发展。例如,新课程高中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先介绍了各种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分布地等自然地理内容,接 着分析了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人文地理内容,将原来分布于高中地理上册和 下册中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生活地理。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地理的实用价值,也真正体现出了教材所要突出的人地关系这一主线。再如"宇宙中的地球"这一单元,新教材删减了很多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如:恒星和星云特点、太阳外部结构,九 大行星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地转偏向力作了简化处理,只讲现象 不讲原理。这样,尽量减少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使教学顺利进行。加上,随着社会不 断向前发展,地理知识不断更生,新教材恰到好处地添加了一部分跟上时代脉搏的内容,比如新增加了地球的圈层结构,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等,让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 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拓宽视野,跟上时代的步伐。另外,新教材还删除了一些与其 它学科重复的教学内容,如:气候资源、海洋资源等。新教材的内容采用图像呈现方 式比旧教材较多,由旧教材的213幅增加到新教材的380幅,并扩大了图像的版面。 图像设计主题鲜明,内容编排精练科学,形式生动美观,便于学生阅读。课后活动的 设计能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难易程度恰当,富于启发性和趣味性,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理)试题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设集合,,则()A.B.C.D. 2. 设,则() A.2 B.3 C.D. 3. 若,则的值为() A.B.C.D. 4. 1614年纳皮尔在研究天文学的过程中为了简化计算而发明对数;1637年笛卡尔开始使用指数运算;1770年,欧拉发现了指数与对数的互逆关系,指出: 对数源于指数,对数的发明先于指数,称为历史上的珍闻.若, ,则的值约为() A.1.322 B.1.410 C.1.507 D.1.669 5. 二项式的展开式中的系数是,则() A.1 D. B.C. 6. 在中,,,为的重心,则的值为

A.1 D.2 B.C. 7. 函数的图象大致为() A.B. C.D. 8. 为了考察、两种药物预防某种疾病的效果,某研究所进行动物试验,已知参与两种药物试验的服药和未服药的动物数量相同,图1是药试验结果对应的等高条形图;图2是药试验结果对应的等高条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服用药物患病比例高于未服药物的患病比例 B.服用药物对预防该疾病没有效果 C.在对药物的试验中,患病小动物约占总数的 D.对该疾病的预防作用药物比药物更有效

9. 已知双曲线,斜率为2的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点、,且弦中点坐标为,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2 B.C.D.3 10. 已知函数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后, 图象关于轴对称,设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极大值点为,则 的最小值是() A.B.C.D. 11. 已知正四棱锥的高为2,,过该棱锥高的中点且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该正四棱锥所得截面为,若底面与截面的顶点在同一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A. B.C. D. 12. 给出下列命题,其中真命题为() ①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时,当 时,不等式左边应在的基础上加上; ②若命题:,,则:,; ③若,,,则; ④随机变量,若,则. A.①②④B.①④C.②④D.②③ 二、填空题 13. 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则=_____.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