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转移风险评价研_省略__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_葛秋萍

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转移风险评价研_省略__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_葛秋萍

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转移风险评价研_省略__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_葛秋萍
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转移风险评价研_省略__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_葛秋萍

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转移风险评价研究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

葛秋萍1,汪明月2

(1.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12;2.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63)收稿日期:2014-12-

1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61103

)作者简介:葛秋萍(1972-),女,江西鹰潭人,博士,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汪明月(1988

-)

,男,江西南昌人,南昌航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技术创新管理。摘 要:相较于线性纵向垂直传递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果转移的边界范围更加弱化,

更为非线性与动态化。在归纳产学研协同创新5类经典模式并对其适用条件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企业、

学研机构、科技服务中介、技术本身、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6个方面总结出主要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技术转移风险进行评价,有利避免了以往风险评价的主观性和难以量化问题,

提高了评价可行性和科学性。关键词: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转移;风险评价;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

DOI:10.6049/kjjby

dc.2014100119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5)10-0107-

070 引言

自主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及创新驱动战略指明了国家未来发展道路,即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要求技术从学研机构(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的简称,下同)向技术需求企业快速转移,使企业在获取创新性技术的同时,将技术转化为物质生产力,

实现产业化和商业化。技术商品本身的独特性及技术转移过程的复杂性和非线性要求企业与学研机构紧密联系,

这便是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产学研合作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转移模式,不仅满足了技术市场需求,而且避免了企业与学研单位技术耦合度不高的问题,提高了技术转移效率。但在取得进步的同时,可以清晰地发现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依然存在,具体表现为:①企业未能真正成为技术创新担纲者,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尚未形成;②学研机构技术转移效率低下,

在与企业对接过程中存在大量创新知识滞留与浪费;③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低下,存在较多技术泡沫,仍属知识粗放型使用模式。

未来的国际竞争是全方位、宽领域、多角度的竞争,未来的产品开发将是技术含量高、系统复杂、学科交叉的,社会个体仅凭自身努力无法满足生产和社会

的需求。因此,解决上述“R&D边际化”问题的关键在于,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构建中国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应建立包括利益分配机制、风险分担机制、激励机制在内的科学可行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协调各参与方利益,促进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服务,促使合作主体结合自身实力承担使命,

实现科技与经济协同共进,走协同创新发展的模式转变之路。它可以实现技术跨组织、跨部门的高效动态转化与扩散,

突破传统封闭、线性、链式合作模式的局限,

重构一个多元相关主体协同互动创新网络模式,服务于技术创新。这既是社会分工的结果,也是未来重大科技创新的必然选择。

1 产学研协同创新典型模式及条件

1.1 产学研协同创新内涵

德国物理学家Haken在20世纪60年代对协同学

进行了定义,他认为,协同学的研究对象是由大量性质不同的亚系统组成的各种复杂系统,因亚系统之间的合作效应引起整个系统的自组织作用。通过协调各亚系统的关系,使杂乱无章的亚系统趋于稳定、有序。随着社会的发展,协同学理论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深化。Peter Gloor从微观角度将协同创新界定为,由自我激励形成的网络小组借助网

络信息平台,通过协同合作实现集体愿景。2011年胡锦涛结合我国科技与经济发展现状,

首次提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概念,要求不断深化学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建立长久稳定的协同创新战略联盟,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将产学研协同创新写进工作报告,强调走协同创新的发展道路。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协同学与协同创新的有机结合,通过自组织演化过程,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实现协调发展。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指学研机构和企业在政府、金融机构、科技服务中介机构等相关主体的协同配合下,利用投入自身的优势资源和能力,协同进行的技术创

新活动[1]

。Veug

elers和Cassiman[2]认为,企业和学研机构开展合作创新的初衷在于:①独占技术所有权;②降低技术转移费用;③不同组织之间进行异质性知识整合。其创新活动的核心是产学研合作主体进行技术开发,活动前提是产、学、研、政府、中介、金融等相关主体跨组织协同配合。相关主体的配合方式是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法规对其它主体实施鼓励和引导,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通过构建信息平台服务于协同创新,金融机构提供从技术研发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资金支持。可见,产学协同创新既是产学研合作的延伸与发展,更是产学研合作内涵的丰富与深化。改革开放后,我国产学研合作经历了产学研联合、产学研结合、产学研用结合、产学研协同创新4个阶段(李健,2014),目前正处于产学研协同创新阶段,发展历程如图1所示

图1 我国产学研合作发展历程

1.2 产学研协同创新与产学研合作的区别

产学研协同创新源于产学研合作,但二者存在很大不同。产学研合作强调技术线性转移,导致企业过于依赖学研机构的技术服务,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退化。另一方面,企业在选择技术供给方的同时,关闭了其它技术来源的大门,包括自身研发。此外,由于学研机构与企业的价值追求在文化层面存在较大差异,容易造成技术耦合度不高以及市场难以转化,从而阻碍技术转移实施与效率提升。

相对于产学研合作而言,产学研协同创新进一步明确了目标指向,要求通过开放式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使企业技术创新处于主导地位。产学研协同创新进一步明确了协同创新的必要性,

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相关主体优势互补的有效途径。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质上是“

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横向、开放、动态发展及各主体更加紧密结合的体现。以往的产学研合作强调垂直、线性的技术转移模式,主要形式为企业出资,学研机构进行技术研发,再将成果转交企业进行产业化开发。而产学研协同创新更加强调各主体横向动态紧密结合及技术转移的非线性特征,学研机构在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上可随时与企业互动,高校自身也可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发现产业化商机,

自行将科研成果产业化,如现在的大学科技园及校办衍生企业等。

产学研合作技术转移模式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大部分技术源因产学研合作垂直整合模式被排除在边界之外,且部分学研机构提供的创新技术未能适合企业发展所需,在通道中被拦截,最终未能实现技术产业化,没有创造出经济效益。

与垂直、线性的产学研合作技术转移模式不同,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理念下,

创新技术成果能够穿越产学研边界转移,其转移模式也多种多样,可创办衍生企业,也

可组建技术联盟,

联合进行技术攻关等,以实现各主体共赢。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转移模式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

产学研合作的边界(虚线)被打破了,在技术引进的同时,还存在技术输出。技术共享使边界外部的技术同样能够被企业吸收、

转化,这些技术不是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引进的,但依然可以满足企业相关技术需求。产学研协同创新理念的核心在于,强调产学研用横向、非线性的紧密集合,不再严格区分创新技术源头的选择,无论是企业外部技术推广还是企业自身创意,只要有助于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都应给予高度重视,真正以企业为主体,服务企业技术发展。其目的是通过协调各参与主体的资源优势,促进创新性技术快速实现产业化,

以此增强企业竞争力。为此,产学研协同创新在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上,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努力寻找外部合作渠道,

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该模式认为,技术流动无边界、可跨越,是企业与外部技术双向流动的过程,也是资源共享的过程

图2 产学研合作技术转移模式

·801·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年

图3 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转移模式

1.3 产学研协同创新典型模式及条件

产学研协同创新参与主体的协作方式多种多样,协同创新模式的选择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时间、空间、协同功能指向、组织文化、学研机构研发能力、合作关

系正式程度等[3]

。因此,各参与主体常常因地制宜,选

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协作。在政府、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的协同配合下,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选择取决于学研机构提供技术的成熟度和企业对所提供技术的需求期望。为此,本文将学研机构提供技术的成熟度分为低、中、高3个等级,将企业对学研机构提供技术的需求期望分为小、中、大3个等级。用X轴表示技术成熟度,用Y轴表示企业技术需求期望大小,横纵坐标上各有3个刻度,共9种技术创新模式(见图4)。其中,5种典型协同模式特点如下

图4 技术创新模式方格

(1)预研型协同模式(1-1)

。表示技术成熟度较低,企业对所提供技术的需求期望小,但合作双方对未来技术发展充满希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美国精益生产组织体系的研发,不仅投资巨大,且耗时长达5年。由于企业自身资源有限及需求期望较低,国家及当地政府应承担全部或大部分研发费用,鼓励和支持学研机构进行技术攻关。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①研发技术针对性较强;②国家或当地政府投入是研发费用的主要来源;③协同双方非正式关系融洽;④研发技术多属于产业共性技术,扩散面较广。

(2)契约型协同模式(1-3)

。表示技术成熟度较低,

企业对所提供技术的需求期望大,为激发学研机构的技术创新能力,采取联合科技攻关模式。该模式主要由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学研机构利用自身技术资源,集合企业资金进行技术研发,通过设计契约关系或股权关系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该模式的特点是:①协同对象选择范围较广,同一项技术攻关可由不同学研机构担纲,同一项技术也可流向不同企业;②企业是技术研发费用的主要出资者,学研机构既可技术入股,也可选择直接获取技术服务费;③协同内容丰富,包括技术、资金、生产、销售等多个领域;④协同创新期内,企业与学研机构共同承担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过程中的风险,共同分享技术创新带来的经济收益。

(3)中庸型协同模式(2-2)

。表示技术成熟度中等,企业对所提供技术的需求期望中等,可以说是一种“中庸型协同模式”或“保守型协同模式”,比较常见的方式有企业与学研结构共同建立研发平台、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等。共建研发平台是企业前向一体化的表现,如富士康创办富士康大学。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实现应用性技术与理论结合的突破点,如上海某些高校的双导师制度。该模式主要特点是:①协同建立在人才培养和平台建设的基础上;②风险分担处于保守状态;③有利于学研机构提高技术耦合度,促进技术产业化;④能够为学研机构技术研发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4)衍生型协同模式(3-1)。表示技术成熟度高,企业对所提供技术的需求期望小,这也是由企业与学研机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现象。同时,创新性技术具有时效性,学研机构为实现技术价值,将采取后向一体化策略,较为常见的是创办校办企业或院办企业。该模式主要特点是:①学研机构所研发的技术成熟度较高,产业化可能性大;②企业对创新性技术了解甚少,缺乏技术引进动机;③需要学研机构、政府、金融机构的有力配合才能实现产业化,创造经济效益;④容易形成产业集聚,促进区域规模经济发展,有利于进一步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创新技术扩散和转移[

4]

。(5)协同一体化模式(3-3)

。表示技术成熟度高,企业对所提供技术的需求期望大,创新战略联盟实现

了技术与产业的结合,

是异质性知识跨组织结合的有效途径[

5]

。这种协同模式需要通过契约实现组织目标与各主体目标协同,将异质性知识有效组合,形成协同效应,通过协同效应增强企业竞争优势。该模式主要特点是:①企业与学研机构都有合作意愿;②战略联盟的稳定性与长久性取决于联盟内利益分配是否合理;③是一种新型合作模式,

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和成本;④是一种双向技术转移模式,学研机构在技术输出的同时,引进了有关营销和企业管理知识,有利于提高技术耦合度。

上述模式没有严格的优劣之分,只有适合与否。选取适合技术产业化的协作模式尤为关键,选择得当便可事半功倍,否则,将给各方造成巨大损失。同时,

·

901· 

第10期 葛秋萍,

汪明月: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转移风险评价研究

无论选择哪种模式都存在一定风险,风险大小以及防范是否得当决定了协同创新的成功概率。因此,本文立足于产学研协同创新,将影响协同创新的技术转移风险因素加以总结分析,建立风险评价体系,综合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以及专家咨询对协同创新技术转移风险进行评价。以期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确定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及风险等级,将风险不确定性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2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转移风险评价

识别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转移风险因素,分析风险特性,是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转风险评价的关键。而采取相应措施消解或降低风险,是创新协同主体在产学研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当务之急。综合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的技术转移风险评价模型,可以有效攻克风险因素定量处理这一难题。通过层次分析法可确定各风险因素相对权重,实现横向比较。模糊综合评价则是指根据专家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转移风险的综合评价确定风险等级,以提高技术转移风险意识和紧迫意识,从而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机制,确保技术快速转移。

2.1 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转移风险评价体系建立通过对比分析产学研合作与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转移模式,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本文从企业、学研机构、科技服务中介、技术本身、政策环境、经济环境6个方面总结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进行相关分析。这些风险因素也是造成技术沉没于“达尔文死亡之海”的一个重要原因。

2.1.1 企业

分担风险是企业推崇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转移模式的主要动机之一[6]。协同创新过程中存在由企业与学研机构认识理解不同、信息不完全、诚信、合作方式偏差、吸收能力等因素引起的各类风险。Fontana等[7]通过定量分析发现,开放度是影响企业合作的因素之一,企业开放度越高,合作意愿越强,合作效率也越高。技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发挥作用,企业在对其引进的同时应进行消化吸收,企业吸收能力与合作研发密切相关[8]。Carayannis等[9]和Koschatzky[10]指出,技术转移渠道、技术特性、合作意愿是影响协同创新绩效的关键。为此,本文认为,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转移过程中,影响企业的因素有:合作意愿、吸收能力、双方关系、技术转移渠道。

2.1.2 学研机构

学研机构作为技术主要供给方,在协同创新过程中处于关键地位。Laursen等[11]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发现,研发投入、科研活动密集程度与合作研发正相关。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转移过程中,技术转移是非线性的,在技术输出的同时吸收企业市场管理等相关知识。为此,本文认为,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转移过程中,影响学研机构的因素有:合作意愿、吸收能力、双方关系、研发投入。

2.1.3 科技服务中介

产学协同创新的独特性和技术产品的特殊性要求合作过程中由科技中介牵线搭桥。其中,技术转移信息平台建设和技术转移复合型人才培养是技术转移中介的核心[12]。为此,本文认为,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转移过程中,影响科技中介的因素有:设施建设与技术服务。

2.1.4 技术本身

产学协同创新技术转移的目标为重大技术攻关,技术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技术转移风险源。为此,本文认为,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转移过程中,影响技术本身的因素有:技术成熟度、技术隐性程度、技术专有程度、技术复杂性程度。2.1.5 政策环境

任何一项事物的快速发展均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产学协同创新也不例外。知识产权制度和专利协议的完善程度与研发合作倾向密切相关[6,13]。Mohnen和Hoareau[14]研究表明,政策支持是企业与学研机构合作的主要动力。为此,本文认为,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转移过程中,影响政策环境的因素有:科技体制与法律制度。

2.1.6 经济环境

创新技术从研发到最终实现产业化都离不开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资金短缺是很多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瓶颈。金融机构对协同创新的支持力度越大,企业获取资金越容易,实现技术攻关的能力也越强。在给予支持的同时,应完善金融体制,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为此,本文认为,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转移过程中,影响经济环境的因素有:金融体制与融资环境。2.2 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转移风险评价步骤

(1)建立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转移风险评价模型。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转移风险构建过程,实质上是对技术转移风险进行分解的过程。从技术转移风险管理构架出发,将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转移的各风险因素进行分层处理。

(2)构建各层次比较判断矩阵,确定各风险因素权重,并作一致性检验。通过层次分析法实现风险评价的一个关键前提在于,要清楚判断两个风险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构建各层次比较判断矩阵。计算出该层次相对于上一层次风险因素的权重和,即计算出层次单排序,并作一致性检验。在技术转移风险评估中,首先进行单个风险因素相对于技术转移整体的重要性排序,以确定最底层风险元素对总目标的影响程度。

(3)将风险划分为若干子因素集,对每个子因素集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年

分别作模糊综合评价。在进行整个系统风险水平评价,以及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转移风险因素的重要性排序过程中,引入专家咨询法。将技术转移过程中的风险划分为若干子因素集,对其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4)利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计算综合隶属度,确定技术转移风险大小。在一级模糊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转移过程中风险最大的因素。

3 “中国电谷”产学研协同创新案例实证

通过技术创新助推产业升级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模式,但同时,合作研发的技术本身就是一个新生产物,没有得到市场检验,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表现为技术缄默性程度、成熟度、复杂性程度及自身价值。为此,享有“中国电谷”殊荣的保定高新技术开发区依托当地丰富的能源资源,在当地政府、科技服务部门、金融机构、学研结构、企业的协同合作下,打造了新能源及输变电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了创新驱动的跨越式发展模式———保定模式。在“中国电谷”产业集群中,新能源与电力相关企业达200多家,且在能源界享有盛誉,2010年工业总产值高达780亿元人民币,在专利申请上也高居榜首。短期内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并非由单个个体或组织达成,而是在政府引导下,以企业发展为导向,由科技服务部门助推,政产学研紧密结合协同的结果。这其中,各级政府的引导成为集群创新的动力。新能源及输变电产业集群创新得到了河北省及保定市的高度重视,被列入省“十一五”重点发展产业和市政府工作计划,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资金支持。同时,政府还协调其它参与主体配合行动,共同推进集群创新。集群战略联盟的缔结为集群创新提供了支撑,而学研机构成为重要技术来源。仅2007年,市政府就与企业(国家电网)、学研机构(清华、华电、中科院等)签订了500亿元战略合作协议。在集群协作创新过程中,国家开发银行河北分行提供了良好的资金支持,满足了创新资金需求。“中国电谷”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不断提高组织创新水平,通过构建地域性创新网络,与国家电网、中船重工、华电以及中科院等建立了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整合了外部资源,促进了技术跨组织流动与运用。

这种集群创新模式实现了校企之间优势资源互补,促进了突破性技术的转移和转化,成为前文所述产学研协同创新中3-3型协同一体化技术创新模式的典范。本文通过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转移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将其分为3个层次,如图5所示。在完成风险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模糊评价及层次分析法,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转移风险进行评价。

通过1-9比例标度法构造判断矩阵。

A=

1 0.5 0.2 0.333 0.2 0.25

2 1 5 0.2 0.5 1

5 0.2 1 0.2 0.25 0.33

3 5 5 1 3 4

5 2 4 0.33 1 5

4 1 3 0.25 0.

2 1

图5 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转移风险因素

A1=

1 0.33 0.25 1

3 1 0.33 1

4 3 1 2

1 1 0 .

5 1

A2=

1 0.2 0.33 0.5

5 1 3 2

3 0.33 1 2

2 0.5 0 .

5 1

A3=

1 0.5

()

21

,A

4=

1 0.25 2 1

4 1 6 3

0.5 0.17 1 1

1 0.

33 1 1

A5=

1 5

0.

()

2 1

,A

6=

1 0.

2 

()1

根据AW=λ

maxW

,通过Matlab软件计算第一层

对应A的权重分布为:

·

·

 第10

期 葛秋萍,汪明月: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转移风险评价研究

w=[0.047 6,0.128 8,0.073 2,0.389 

9,0.2467,0.113 

8]第二层对于A1、A2、A3、A4、A5、A6的权重为:w1=[0.119 0,0.221 0,0.476 9,0.183 

1]w2=[0.086 1,0.491 2,0.248 1,0.174 

6]w3=[0.333 3,0.666 7]w4=[0.166 2,0.574 8,0.108 0,0.151 0]w5=[0.833 3,0.166 7]w6=[0.333 3,0.666 

7]以上结果均通过一致性检验,CR=CIRI

<0

.1。在上述结果的基础上计算综合权重,如表2所示。通过20位风险评价专家的评判,得出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在表3中,由a11、a12、a13、a14四项,可计算出模糊关系R1,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模糊关系矩阵,同理可计算出R2、R3、R4、R5、R6:

R2=

0.35 0.45 0.10 0.10 00.55 0.25 0.10 0.05 0.

0500.05 0.15 0.50 0.300.20 0.40 0.25 0.10 0.烄

烆烌

05R3=

0.10 0.20 0.35 0.

350.05 0.05 0.20 0.30 0.

()40R4=

0.45 0.40 0.10 0.05 00.35 0.45 0.10 0.10 0

0.50 0.30 0.10 0.05 0.050.30 0.20 0.25 0.15 0.烄

烆烌

烎10R5=

0.40 0.20 0.20 0.15 0.

050.30 0.35 0.25 0.()10 0R6

00.15 0.25 0.50 0.

1000.05 0.35 0.55 0 

.()05由Bi=Wi

Ri可得出一级模糊评价结果如下:

B1=[

0.292 045,0.228 77,0.116 105,0.247 535,0.115 545)B2=[0.335 215,0.243 79,0.138 595,0.174 68,0.107 72]B3

[0.033 35,0.066 65,0.2,0.316 6

5,0.383 

35]B4=[

0.375 27,0.387 74,0.122 65,0.093 84,0.020 5]B5=[0.383 33,0.225 005,0.208 335,0.141 665,0.041 

665]B6=[

0,0.083 3,0.316 7,0.533 35,0.066 65]进行二级模糊评价,模糊矩阵为:

R=

0.292 045 0.228 77 0.116 105 0.247 535 0.115 5450.335 215 0.243 79 0.138 595 0.174 68 0.107 720.033 35 0.066 65 

0.2 

0.316 65 0.383 

350.375 27 0.387 74 0.122 65 0.093 84 0.020 50.383 33 0.225 005 0.208 335 0.141 665 0.041 

6650

0.083 3 0.316 7 0.533 35 0.烄

066 65表2 二级指标权重及排序

二级指标风险权重值排序a110.007 07 18a120.010 52 16a130.022 70 13a140.008 72 17a210.011 09 15a220.063 27 5a230.030 52 11a240.022 54 14a310.024 40 12a320.048 80 7a410.064 80 4a420.224 11 1a430.042 11 8a440.058 87 6a510.205 58 2a520.041 12 9a610.037 90 10a62

0.075 87 

表3 专家集体评价统计表

二级指标高较高中较低低a115 7 5 3 0a120 1 4 12 3a1311 7 1 1 0a140 1 2 8 9a217 9 2 2 0a2211 5 2 1 1a230 1 3 10 6a244 8 5 2 1a310 2 4 7 7a321 1 4 6 8a419 8 2 1 0a427 9 2 2 0a4310 6 2 1 1a446 4 5 3 2a518 4 4 3 1a526 7 5 2 0a610 3 5 10 2a62

0 

1 

7 

11 

因此,

总体评价结果为:B=[0.300 404,0.263 336,0.173 276,0.189 692,0.073 292] 由上述结果可以得出,

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转移中企业的风险最大。计算综合隶属度为:P=B·VT=0.605 573,表明协同创新技术转移风险总体上属于中等偏大。

4 结语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继产学研联合、产学研结合及

产学研用结合之后的一个新提法,

代表了中国特色产学研理论的新发展[

15]

。其中5大典型模式各有适用条件。综合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产学研

协同创新技术转移风险进行评价,是协同创新技术转移研究领域的一个创新,可实现科学可行的风险评估。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风险因素相对权重,能够实现横向比较。模糊综合评价根据专家对产学研合作技术

·211·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年

转移风险的综合评价确定风险等级,有利于提高协同创新技术转移风险意识和紧迫意识,

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确保技术快速转移。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发现,协同创新技术转移仍存在较大风险,这也是造成技术转移效率未能突破性提升的一个关键原因。通过协同创新进行技术攻关并非可以破解一切难题,需要采取更为有效的方法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适当措施控制风险,以实现技术低风险转移,这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参考文献:

[1] 周正,

尹玲娜,蔡兵.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研究[J].软科学,2013(7):52-

56.[2] VEUGELERS R,CASSIMAN B.R&D coop

eration betweenfirms and universities:some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belgianmanufactur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

anization,2005(56):355-379.[3] 何郁冰.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2012(2):165-

174.[4] BAPTISTA R,SWANN GMP.Do firms in clusters 

innovatemore[J].Research Policy

,1998,(27):525-540.[5] BONACCORSI A,PICCALUGADU A.A theoretical frame-

work for the evaluation of university———industry relation-ships[J].R&D Management,1994,24(3):229-247.[6] EOM B Y,LEE K.Determinant s of industry-academy 

link-ages and their impact on firm p

erformance:the case of Ko-rea as a late comer in knowledge industrialization[J].Re-search Policy

,2010,39(5):625-639.[7] FONTANA R,GEUNA A,MATT M.Factors affecting 

u-niversity-industry R&D projects:the importance of search-ing,screening 

and signaling[J].Research Policy,2006,35(2):309-323.[8] PENNINGS J,HARIANTO F.The diffusion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the commercial banking industry[J].StrategicManag

ement Journal,1992,13(1):29-46.[9] CARAYANNIS E.Leveraging knowledge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in forming 

strategic GUI R&D partnerships in theUS,Germany and Franc[J].Technovation,2000(20):477-488.

[10] KOSCHATZKY K.Networking 

and knowledge transferbetween research and industry in transition countries:em-p

irical evidencefrom the slovenian innovation system[J].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02,27(1):27-38.[11] LAURSEN K,SALTER A.Searching 

low and high:whattyp

es of firms use universities as a source of innovation[J].Research Policy

,2004,33(8):1 201-1 215.[12] 刘锋,

王永杰,陈光.对科技中介几个基本问题的研究———基于技术创新的分析和认识[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4):55-

58.[13] BERGHE LVANDEN,GUILD P D.The strateg

ic value ofnew university technology and its impact on exclusivity oflicensing 

transactions:an empirical study[J].TechnologyTransfer,2008(33):91-

103.[14] MOHNEN P,HOAREAU C.What type of enterp

rise for-ges close links with universities and g

overnment labs evi-dence from CIS[J].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2003,24(1):133-

145.[15] 李健.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产学研合作的新发展[J].中国科技产业,2014(1):42-

44.(责任编辑:云昭洁)

Research on Risk Assessment of Technology 

Transfer about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Ge Qiuping1 

Wang 

Mingyue2(1.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

sha 410012,China;2.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anchang Hang ko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63,China)Abstract:Compared with the mode of industry-university-institute cooperation and innovation which is transfered linearly

,longitudinally,vertically,the boundary of technology transfer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s more weak,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on-linear,dynamic as well.This pap

er concludes the main influential fac-tors and built the system of risk assessment through the aspects of enterprise,institute,intermediary service of scienceand technology,technology,policy,economy,also based on the concluding of five classic modes of technology transfer of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conditions.It has avoided the subjectivityof the previous risk assessment and the difficulty of hard to qualify by us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 process an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o do risk assessment for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thus improving the feasibility and scientificnature of the evaluation sy

stem.Key Words: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Technology Transfer;Risk Assessment;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311· 

第10期 葛秋萍,

汪明月: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转移风险评价研究

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应用案例

第三节 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应用案例 二、在物流中心选址中的应用 物流中心作为商品周转、分拣、保管、在库管理和流通加工的据点,其促进商品能够按照顾客的要求完成附加价值,克服在其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时间和空间障碍。在物流系统中,物流中心的选址是物流系统优化中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非常重要。 基于物流中心位置的重要作用,目前已建立了一系列选址模型与算法。这些模型及算法相当复杂。其主要困难在于: (1) 即使简单的问题也需要大量的约束条件和变量。 (2) 约束条件和变量多使问题的难度呈指数增长。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一种适合于物流中心选址的建模方法。它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有良好的理论基础。特别是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其通过研究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合理的物流中心位置。 1.模型 ⑴ 单级评判模型 ① 将因素集U 按属性的类型划分为k 个子集,或者说影响U 的k 个指标,记为 12(,,,)k U U U U = 且应满足: 1 , k i i j i U U U U φ=== ② 权重A 的确定方法很多,在实际运用中常用的方法有:Delphi 法、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 ③ 通过专家打分或实测数据,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处理,求得归一化指标关于等级的隶属度,从而得到单因素评判矩阵。 ④ 单级综合评判B A R =

⑵多层次综合评判模型 一般来说,在考虑的因素较多时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方面,权重分配很难确定;另一方面,即使确定了权重分配,由于要满足归一性,每一因素分得的权重必然很小。无论采用哪种算子,经过模糊运算后都会“淹没”许多信息,有时甚至得不出任何结果。所以,需采用分层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2.应用 运用现代物流学原理,在物流规划过程中,物流中心选址要考虑许多因素。根据因素特点划分层次模块,各因素又可由下一级因素构成,因素集分为三级,三级模糊评判的数学模型见表3-7. 表3-7 物流中心选址的三级模型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 合评价模型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2016江西财经大学数学建模竞赛A题 城市交通模型分析 参赛队员:黄汉秦、乐晨阳、金霞 参赛队编号:2016018 2016年5月20日~5月25日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江西财经大学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章程。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中选择一项填写):A 我们的参赛队编号为2016018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队员1.姓名专业班级计算机141 队员2.姓名专业班级计算机141 队员3.姓名专业班级计算机141 日期:2016年5月25日

编号和阅卷专用页 2016年5月15日制定

城市交通模型分析 摘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及道路交通流量急剧增加,交通出行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城市道路交通拥挤堵塞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降低人民生活质量、削弱经济活力的瓶颈之一。本篇论文针对道路拥挤的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数学建模分析,讨论拥堵的深层次问题及解决方案。 首先建立绩效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模型,确定了目标层,准则层(一级指标),子准则层(二级指标)。 其次,建立评价集V=(优,良,中,差)。对于目标层下每个一级评价指标下相对于第m 个评价等级的隶属程度由专家的百分数u 评判给出,即U =[0,100]应用模糊统计建立它们的隶属函数A(u),B(u),C(u),D(u),最后得出目标层的评价矩阵Ri ,(i=1,2,3,4,5)。利用A,B 两城相互比较法,根据实际数据建立二级指标对于相应一级指标的模糊判断矩阵P i (i=1,2,3,4,5) 然后,我们经过N 次试验调查,明确了各层元素相对于上层指标的重要性排序,构造模糊判断矩阵P ,利用公式 []R W R W R W R W R W W R W O 5 5 4 4 3 3 2 2 1 1 ,,,,==计算出权重值,经过一致性检验公式 RI CI CR = 检验后,均有0.1CR <,由此得出各层次的权向量()12,,T n W W W W =。然后 后,给出建立绩效评价模型(其中O 是评价结果向量),应用模糊数学中最大隶属度原则,对被评价城市交通的绩效进行分级评价。 接着在改进方案中,我们具体以交叉口为中心建立模型,其中包括道路长度、宽度、车辆平均长度、车速等等考虑因素。通过车辆排队长度可以间接判断交通拥堵情况,不需要测量车速、时间等因素而浪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成本和效率。为管理城市交通要道提供了良好的模型和依据。 【关键字】交通拥堵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绩效评价隶属度 一、问题重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群众购车刚性需求旺盛,汽车保有量继续呈快速增长趋势,2015年新注册登记的汽车达2385万辆,保有量净增1781万辆,均为历史最高水平。汽车占机动车的比率迅速提高,近五年汽车占机动车比率从%提高到%,群众机动化出行方式经历了从摩托车到汽车的转变,交通出行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015年,小型载客汽车达亿辆,其中,以个人名义登记的小型载客汽车(私家车)达到亿辆,占小型载客汽车的%。与2014年相比,私家车增加1877万辆,增长%。全国有40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北京、成都、深圳、上海、重庆、天津、苏州、郑州、杭州、广州、西安11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200万辆。全国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31辆私家车,北京、成都、深圳等大城市每百户家庭拥有私家车超过60辆。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应用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应用

————————————————————————————————作者:————————————————————————————————日期: ?

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在专业竞 争力评价中的应用

0引言 又一年的高考已经结束了,考生们面临着报志愿这一改变人生命运的大事,那么选择什么学校,什么专业才是最好的抉择呢?当我们还懵懂的时候,当我们还没有步入社会的时候,当我们没有人指导的时候,我们拿着报志愿的书,选择一个排名靠前的学校,或者一个排名靠前的专业,这样就是正确的选择吗?有的学生想要当老师,有的学生希望以后搞科研,有的学生想找个好就业的工作,那么,怎样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呢?而当我们毕业的时候,我们经过多年的学习,我们的专业又具有怎样的竞争力呢?本文结合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分析,评价对于每个学子来说,专业的竞争力水平。。 专业竞争力水平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文献[13]中的层次分析法(AHP)、文献[9-10]中的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文献[14]中的模糊数学中的综合评判方法、文献[15]中的多元统计分析法等.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 模糊层次分析法由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发结合而成。2 0世纪70年代,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的A.L.Saaty教授提出层次分析法,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通过明确问题 ,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 ,层次单排序和层次总排序五个步骤计算各层次构成要素对于总目标的组合权重,从而得出不同可行方案的综合评价值,为选择最优方案提供依据。其关键环节是建立判断矩

模糊综合评价案例计算分析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1、基本思想和原理 基本思想 在客观世界中,存在着大量的模糊概念和模糊现象。模糊数学就是试图用数学工具解决模糊事物方面的问题。 模糊综合评价是借助模糊数学的一些概念,对实际的综合评价问题提供一些评价的方法。具地说,模糊综合评价就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从多个因素对被评价事物隶属等级状况进行综合性评价的一种方法。 原理 首先确定被评价对象的因素(指标)集合评价(等级)集;再分别确定各个因素的权重及它们的隶属度向量,获得模糊评判矩阵;最后把模糊评判矩阵与因素的权向量进行模糊运算并进行归一化,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其特点在于评判逐对象进行,对被评价对象有唯一的评价值,不受被评价对象所处对象集合的影响。综合评价的目的是要从对象集中选出优胜对象,所以还需要将所有对象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行排序。 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模型和步骤 步骤 步骤1 确定评价对象的因素论域, 有m个评价指标,表明评价对象的各个因素。 步骤2 确定评语等级论域

评语集是对被评价对象的各个评价结果的集合,用V表示, 有n个评价结果,其中表示第j个评价结果。 步骤3 进行单因素评价,建立模糊矩阵R, 单独从一个因素出发进行评价,以确定评价对象对评价集合V的隶属程度,称为单因素模糊评价。 在构造了等级模糊子集后,对被评价对象的每个因素进行量化,即确定从单因素来看被评价对象对各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度,进而得到模糊关系矩阵, 其中,表示被评价对象从因素来说对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度。一个被评价对象在某个因素方面的表现是通过模糊向量来刻画的(在其他评价方法中多是由一个指标实际值来刻画,因此模糊评价需要更多的信息),称为单因素评价矩阵,可以看作是因素集U和评价集V之间的一种模糊关系,即影响因素和评价对象之间的“合理关系”。 在确定隶属关系时,通常是专家打分,然后统计结果,根据绝对值减数法求得,即, 其中,c可以适当选取,使得0≤≤1。 步骤4 确定评价因素的模糊权向量 因为各评级因素的重要程度不同,所以要对个因素分配一个相应的权数,(i=1,2,3…m),≥0,。A即为权重集。

数学建模模糊综合评价法

学科评价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法) 摘要:该模型研究的是某高校学科的评价的问题,基于所给的学科统计数据作出综合分析。基于此对未来学科的发展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对于问题1、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建立对比矩阵,得出影响评价值各因素的所占的权重。然后将各因素值进行标准化。在可共度的基础上求出所对应学科的评价值,最后确定学科的综合排名。(将问题1中的部分结果进行阐述) (或者是先对二级评价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其对应的各因素的权重(只选取一组代表性的即可),然后再次运用层次分析法或者是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每一学科进行计算,得出其权重系数)。通过利用matlab确定的各二级评价因素的比较矩阵的特征根分别为:4.2433、2、4.1407、3.0858、10.7434、7.3738、3.0246、1 对于问题2、基于问题一中已经获得的对学科的评价值,为了更加明了的展现各一级因素的作用,采用求解相关性系数的显著性,找出对学科评价有显著性作用的一级评价因素。同时鉴于从文献中已经有的获得的已经有的权重分配,对比通过模型求得的数值,来验证所建模型和求解过程是否合理。 对于问题3、主成份分析法,由于在此种情况下考虑的是科研型或者教学型的高校,因此在评价因素中势必会有很大的差别和区分。所以在求解评价值的时候不能够等同问题1中的方法和结果,需要重新建立模型,消除或者忽略某些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将问题三的部分结果进行阐述)。 一、问题重述

学科的水平、地位是评价高等学校层次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学科间水平的评价对于学科本身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一个显著的方面就是在录取学生方面,通常情况下一个好的专业可以录取到相对起点较高的学生,而且它还可以使得各学科能更加深入的了解到本学科的地位和不足之处,可以更好的促进该学科的发展。学科的评价是为了恰当的学科竞争,而学科间的竞争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所以合理评价学科的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鉴于学科评价的两种方法:因素分析法和内涵解析法。本模型基于某大学(科研与教学并重型高校)的13个学科在某一时期内的调查数据,包括各种建设成效数据和前期投入的数据。 通过计算每一级、每一个评价因素所占的权重,确定某一学科在评价是各因素所占的比重,构建评价等级所对应的函数。通过数值分析得出学科的评价值。需要解决一下几个问题: 1、根据已给数据建立学科评价模型,要求必要的数据分析及建模过程。 2、模型分析,给出建立模型的适用性、合理性分析。 3、假设数据来自于某科研型祸教学型高校,请给出相应的学科评价模 型。 二、符号说明与基本假设 2.1符号说明 符号说明 S——评价数(评价所依据的最终数值) X——影响评价数值的一级因素所构成的矩阵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工程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工程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卢俞升 (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10级,1000404009) 摘要:本文针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特点,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原理,对风险可能导致的后果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把风险进行量化,最终得出一个风险值,以利于决策者做出准确合理的风险判断。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价法;工程风险管理;风险评价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 The Project Risk Assessment Abstract:This paper ha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o the result leaded by risk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risk management and used the principle of fuzzy evaluation. Then they have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used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 At the end, the paper has a clear value of the risk, which makes an accurate assessment of risks for the policy maker. Key words: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he Management of Project Risk; The Risk Assessment 1引言 工程项目建设是一个规模大、技术新颖、持续时间长、参加单位多、与环境接口复杂的生产过程。在工程建设中,存在着大量的模糊因素和随机因素,且这些因素随时都有可能会发生变化。这些不确定的变化使得原计划、方案受到干扰,使原定的目标不能实现。这些事先不能确定的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因素,人们将它称之为风险[1]。风险在任何项目中都存在,且会带来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一是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导致工程事故发生;二是工程费用的超支;三是工期的延误;四是人员伤亡;更有甚者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因此风险管理在项目建设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风险评价是风险管理中重要的一环,所以我们应该更加注重风险评价的作用。 2工程风险管理及风险评价现状 2.1风险管理概念 工程风险管理是对工程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进而采用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案做出风险处理和决策[2]。

(完整版)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2016江西财经大学数学建模竞赛 A题 城市交通模型分析 参赛队员: 黄汉秦、乐晨阳、金霞 参赛队编号:2016018 2016年5月20日~5月25日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江西财经大学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章程。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中选择一项填写): A 我们的参赛队编号为2016018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 队员1. 姓名专业班级计算机141 队员2. 姓名专业班级计算机141 队员3. 姓名专业班级计算机141 日期: 2016 年 5 月 25 日

编号和阅卷专用页 江西财经大学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 2016年5月15日制定

城市交通模型分析 摘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及道路交通流量急剧增加,交通出行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城市道路交通拥挤堵塞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降低人民生活质量、削弱经济活力的瓶颈之一。本篇论文针对道路拥挤的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数学建模分析,讨论拥堵的深层次问题及解决方案。 首先建立绩效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模型,确定了目标层,准则层(一级指标),子准则层(二级指标)。 其次,建立评价集V=(优,良,中,差)。对于目标层下每个一级评价指标下相对于第m 个评价等级的隶属程度由专家的百分数u 评判给出,即U =[0,100]应用模糊统计建立它们的隶属函数A(u), B(u), C(u) ,D(u),最后得出目标层的评价矩阵Ri ,(i=1,2,3,4,5)。利用A,B 两城相互比较法,根据实际数据建立二级指标对于相应一级指标的模糊判断矩阵P i (i=1,2,3,4,5) 然后,我们经过N 次试验调查,明确了各层元素相对于上层指标的重要性排序,构造模糊判断矩阵P ,利用公式 1 ,ij ij n kj k u u u == ∑ 1 ,n i ij j w u ==∑ 1 ,i i n j j w w w == ∑ []R W R W R W R W R W W R W O 5 5 4 4 3 3 2 2 1 1 ,,,,==计算出权重值,经过一致性检验公式 RI CI CR = 检验后,均有0.1CR <,由此得出各层次的权向量()12,,T n W W W W =K 。然后后, 给出建立绩效评价模型(其中O 是评价结果向量),应用模糊数学中最大隶属度原则,对被评价城市交通的绩效进行分级评价。 接着在改进方案中,我们具体以交叉口为中心建立模型,其中包括道路长度、宽度、车辆平均长度、车速等等考虑因素。通过车辆排队长度可以间接判断交通拥堵情况,不需要测量车速、时间等因素而浪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成本和效率。为管理城市交通要道提供了良好的模型和依据。 【关键字】交通拥堵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判 绩效评价 隶属度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应用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应用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在专业竞争 力评价中的应用

0 引言 又一年的高考已经结束了,考生们面临着报志愿这一改变人生命运的大事,那么选择什么学校,什么专业才是最好的抉择呢当我们还懵懂的时候,当我们还没有步入社会的时候,当我们没有人指导的时候,我们拿着报志愿的书,选择一个排名靠前的学校,或者一个排名靠前的专业,这样就是正确的选择吗有的学生想要当老师,有的学生希望以后搞科研,有的学生想找个好就业的工作,那么,怎样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呢而当我们毕业的时候,我们经过多年的学习,我们的专业又具有怎样的竞争力呢本文结合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分析,评价对于每个学子来说,专业的竞争力水平。。 专业竞争力水平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文献[13]中的层次分析法(AHP)、文献[9-10]中的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文献[14]中的模糊数学中的综合评判方法、文献[15]中的多元统计分析法等.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 模糊层次分析法由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发结合而成。2 0世纪 70年代,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的教授提出层次分析 法,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通过明确问题,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和层次总排序五个步骤计算各层次构成要素对于总目标的组合权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

校园环境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信息与计算科学2003级马文彬 指导教师杜世平副教授 摘要:本文应用模糊数学理论,把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具体应用到校园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中,结合校园的实际情况将环境评价系统根据需要分成若干个指标,建立了因子集、评价集、隶属函数和权重集,实现对校园环境的质量等级综合评判。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的权重集,并对取大取小算法和评价结果的最大隶属度原则进行了改进,取得较好的效果。实例表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可操作性强、效果较好,可在一般环境的质量评价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校园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权重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Environment Quality of university Campus MA Wen-bin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 , Grade 2003 Directed by Du Shi-ping (Associate Prof ) Abstract: In this paper,based on fuzzy mathematics theory,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s applied in the environment quality evaluation of university campus,combining the actual situation list to evaluate the general level of university campus by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By setting up the factor sets, the evaluation sets, subjection functions and the weighting sets. Implementation of the Campus Environment Quality Level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weighting sets are made by AHP. The choosing big or small algorithm and the maximal subjection degree of the evaluation result is improved, and the effect is very good.The applying example indicates: the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理论基础

AHP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理论基础 1.层次分析法理论基础 1970-1980年期间,著名学者Saaty最先开创性地建立了层次分析法,英文缩写为AHP。该模型可以较好地处理复杂的决策问题,迅速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后被广泛应用到经济计划和管理、教育与行为科学等领域。AHP建立层次 结构模型,充分分析少量的有用的信息,将一个具体的问题进行数理化分析,从而有利于求解现实社会中存在的许多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一些定性或定性与定 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特别适合使用AHP。被广泛应用到城市产业规划、企业管 理和企业信用评级等等方面,是一个有效的科学决策方法。 Diego Falsini、Federico Fondi 和 Massimiliano M. Schiraldi( 2012)运用AHP 与DEA的结合研究了物流供应商的选择;Radivojevi?、Gordana和Gajovi?, Vladimir(2014)研究了供应链的风险因素分析;K.D. Maniya 和 M.G. Bhatt(2011) 研究了多属性的车辆自动引导机制;朱春生(2013)利用AHP分析了高校后勤 HR配置的风险管理;蔡文飞(2013)运用AHP分析了煤炭管理中的风险应急处理;徐广业(2011)研究了 AHP与DEA的交互式应用;林正奎(2012)研究了城市保险业的社会责任。 第一,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 一般来说,可以将层次分为三种类型: (1)最高层(总目标层):只包含一个元素,表示决策分析的总目标,因此也称为总目标层。 (2)中间层(准则层和子准则层):包含若干层元素,表示实现总目标所涉及的各子目标,包含各种准则、约束、策略等,因此也称为目标层。 (3)最低层(方案层):表示实现各决策目标的可行方案、措施等,也称为方案典型的递阶层次结构如下图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实际应用

模糊综合评价法 1 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步骤 1)模糊综合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 2)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步骤 对某事物的评价往往涉及多个因素,甚至多个级别,需根据诸多因素作出综合评价。当某些具体问题的评价因素或级别具有模糊性时,所作的综合评价称为模糊综合评价,或综合模糊评判。模糊综合评价是应用模糊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原则,考虑与被评价事物相关的各个因素,对其所作的综合评价。模糊综合评价具有计算简捷、实用性强的优点,其分析步骤如下[13]。 (1)建立风险等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因素集 {} n u u u U ,,,21Λ=,将因素集按照属性的 类型划分为s 个子集,记作1U ,2U ,…,i U ,其中:{} i in i i i u u u U ,,,21Λ=,n n s i i =∑=1 ; 并且应满足U U s i i ==Y 1 , () s j i j i U U j i ,,2,1,;ΛI =≠=?。 (2)建立评语集 {} m v v v V ,,,21Λ=及确定不同风险等级相应各分级指标的值域,并根 据某一具体工况给出各分级指标的数值及所属值域。其中,m 为风险划分等级个数。 (3)构造隶属函数,确定单因素评价矩阵 [] m n ij i i r R ?=。 (4)专家经验评分法计算各分级指标权重U 的权重集为{}s a a a A ,,,21Λ=,i U 的权重 集为 { }i in i i i a a a A ,,,21Λ=。 (5)初级评价。由i U 的单因素评价矩阵i R ,及i U 上的权重集i A ,得第一级综合决策向量: [] im i i i i i b b b R A B Λ 21=?= (1) 其中,“°”为模糊关系合成算子。 (6)二级评价。将每一个 i U 作为一个元素,把i B 作为它的单因素评价,又可构成评

基于多层次模糊分析综合评价法的课堂教学评价数学模型

基于多层次模糊分析综合评价法的课堂教学评价数学模型 摘要:本文将采取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课堂教学进行量化的评价,并给出评价等级。它首先通过参考信息工程大学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教师队伍发展的指导思想,结合现实的教学情况,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将反应课堂质量的因素按照层次分类并对其重要性进行量化,得到一系列各层次的权值矩阵。通过对学员问卷调查最终得到了模糊判断矩阵计算出数字化的模糊关系矩阵,通过多层的复合运算, 最终确定评价对象所属等级。 文中将看到此模型在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值分配反应的我校教学转型思想和“三基四能”培养目标,通过构建四项评价机制“教员互评”、“教员自评”、“学员评价”、“专家评价”比较完整地科学地评价了一门课程,并能经改进后能够做到跟踪调查,反馈意见,据此模型给出我们对我校我院的教学方式的一些意见。本模型经过些许修改可以适用于任何一种评价模型。

基于多层次模糊分析综合评价法的课堂教学评价数学模型 问题的提出以及分析 课堂的教学质量评价,是我院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调节教学行为,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 促进教学水平提高,使师资队伍的管理系统化、科学化的一项有效措施。近几年,我校大力推进教育转型,深化编制体制改革,对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估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一定的科学理论为依据,方法为基础。本文将结合我校教育转型和“三基四能”人才培育方案,通过建立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层次结构图 ,构建模糊一致判断矩阵并计算出各指标权重,通过对不同的全体(学员、教员、专家)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分别得到模糊判断矩阵,算出在不同全体的评价分值,在对各评价分值通过加权计算得到该课堂的最终结果。 (一)模型假设、层次构建以及符号定义 一、模型假设 (1)在对课堂模型评价过程中,教员自评能够诚实守信、以人格为重,对自己教学的长处和不足给出客观的评价,教师互评中教员没有互相考虑,互相照顾。 (2)学生评价在课程考试之前进行,由专家安排人员组织学员认真填写测评表,学员能够自主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实事求是地给出自己的评价。 (3)所有的问卷调查表都能够回收,没有出现丢失和篡改现象。 (4)专家评价由专家评价小组施行,专家评价小组依据平时的听课、召开学生座谈会、检查学生作业、学生试卷、教师教案以及查看教学报告等情况进行评价。 (5)出现以下情况者直接定义为不合格: 1、多次出现教学事故 2、参与测评的学生有半数对其教学效果的综评价为不合格者直接判断为不合格。 二、课堂教学评价层次。 课堂质量绝对不能仅仅只从期末成绩的好坏来判断,从我校教学转型的方向和本科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来看,一个良好的课堂应该包括教学目标的科学准确、德育渗透,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层次清晰、延拓性强,教学方法注重启迪、手段多样、体现互动,教学素质过硬可靠、熟练规范,教学效果气氛活跃、落实目标。同时在军校本科教学中,答疑这一方面是地方大学、军校研究生阶段所没有的,所以课堂评价中应该还要包括教员答疑的出勤率、以及答疑效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型的评价的功能应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应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主体应从单一转向多元,即由学员、教员自己、教员同事、专家一起参与评价。所以,我们构建了如下的层次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应用

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在专业竞争 力评价中的应用

_ 0 引言 又一年的高考已经结束了,考生们面临着报志愿这一改变人生命运的大事,那么选择什么学校,什么专业才是最好的抉择呢?当我们还懵懂的时候,当我们还没有步入社会的时候,当我们没有人指导的时候,我们拿着报志愿的书,选择一个排名靠前的学校,或者一个排名靠前的专业,这样就是正确的选择吗?有的学生想要当老师,有的学生希望以后搞科研,有的学生想找个好就业的工作,那么,怎样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呢?而当我们毕业的时候,我们经过多年的学习,我们的专业又具有怎样的竞争力呢?本文结合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分析,评价对于每个学子来说,专业的竞争力水平。。

_ 专业竞争力水平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文献[13]中的层次分析法(AHP)、文献[9-10]中的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文献[14]中的模糊数学中的综合评判方法、文献[15]中的多元统计分析法等.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 模糊层次分析法由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发结合而成。2 0世纪70年代,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的A.L.Saaty教授提出层次分析法,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通过明确问题,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和层次总排序五个步骤计算各层次构成要素对于总目标的组合权重,从而得出不同可行方案的综合评价值,为选择最优方案提供依据。其关键环节是建立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影响到它的应用效果,层次分析法在应用中有几点不足,一是判断矩阵的一致性与人类思维的一致性有差异,二是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较困难,三是当判断矩阵不具有一致性时,调整成一致性比较麻烦,四是检验判断矩阵. 而模糊层次分析法可以克服以上不足,是一种比传统层次的AHP更科学、更简便的方法.层次分析法在进行判断目标的总体评价时,缺乏一个统一的、具体的指标量化方法,因而在实际使用中,应该只采用它进行指标权重的分析,然后用其他方法进行指标值的量化和评价.因此,这就需要将模糊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相结合,对专业竞争力水平进行评价,即首先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然后是用模糊数学中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模糊综合评判法

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应用案例 二、在物流中心选址中的应用 物流中心作为商品周转、分拣、保管、在库管理和流通加工的据点,其促进商品能够按照顾客的要求完成附加价值,克服在其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时间和空间障碍。在物流系统中,物流中心的选址是物流系统优化中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非常重要。 基于物流中心位置的重要作用,目前已建立了一系列选址模型与算法。这些模型及算法相当复杂。其主要困难在于: (1) 即使简单的问题也需要大量的约束条件和变量。 (2) 约束条件和变量多使问题的难度呈指数增长。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一种适合于物流中心选址的建模方法。它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有良好的理论基础。特别是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其通过研究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合理的物流中心位置。 1.模型 ⑴ 单级评判模型 ① 将因素集U 按属性的类型划分为k 个子集,或者说影响U 的k 个指标,记为 12(,,,)k U U U U = 且应满足: 1 , k i i j i U U U U φ=== ② 权重A 的确定方法很多,在实际运用中常用的方法有:Delphi 法、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 ③ 通过专家打分或实测数据,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处理,求得归一化指标关于等级的隶属度,从而得到单因素评判矩阵。 ④ 单级综合评判B A R =

⑵多层次综合评判模型 一般来说,在考虑的因素较多时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方面,权重分配很难确定;另一方面,即使确定了权重分配,由于要满足归一性,每一因素分得的权重必然很小。无论采用哪种算子,经过模糊运算后都会“淹没”许多信息,有时甚至得不出任何结果。所以,需采用分层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2.应用 运用现代物流学原理,在物流规划过程中,物流中心选址要考虑许多因素。根据因素特点划分层次模块,各因素又可由下一级因素构成,因素集分为三级,三级模糊评判的数学模型见表3-7. 表3-7 物流中心选址的三级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实际应用

????? ??=????? ??=sm s m s b b b b B B R Λ M M ΛM 11111模糊综合评价法 1 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步骤 1)模糊综合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 2)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步骤 对某事物的评价往往涉及多个因素,甚至多个级别,需根据诸多因素作出综合评价。当某些具体问题的评价因素或级别具有模糊性时,所作的综合评价称为模糊综合评价,或综合模糊评判。模糊综合评价是应用模糊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原则,考虑与被评价事物相关的各个因素,对其所作的综合评价。模糊综合评价具有计算简捷、实用性强的优点,其分析步骤如下[13]。 (1)建立风险等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因素集 {} n u u u U ,,,21Λ=,将因素集按照属性的类型 划分为s 个子集,记作1U ,2U ,…,i U ,其中:{} i in i i i u u u U ,,,21Λ=,n n s i i =∑=1 ;并且应 满足U U s i i ==Y 1 , () s j i j i U U j i ,,2,1,;ΛI =≠=?。 (2)建立评语集 {} m v v v V ,,,21Λ=及确定不同风险等级相应各分级指标的值域,并根据某 一具体工况给出各分级指标的数值及所属值域。其中,m 为风险划分等级个数。 (3)构造隶属函数,确定单因素评价矩阵 [] m n ij i i r R ?=。 (4)专家经验评分法计算各分级指标权重U 的权重集为 {}s a a a A ,,,21Λ=,i U 的权重集为 { }i in i i i a a a A ,,,21Λ=。 (5)初级评价。由i U 的单因素评价矩阵i R ,及i U 上的权重集i A ,得第一级综合决策向量: [] im i i i i i b b b R A B Λ 21=?= (1) 其中,“°”为模糊关系合成算子。 二级评价。将每一个i U 作为一个元素,把i B 作为它的单因素评价,又可构成评价矩阵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案例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物流中心选址的应用 物流中心作为商品周转、分拣、保管、在库管理和流通加工的据点,其促进商品能够按照顾客的要求完成附加价值,克服在其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时间和空间障碍。在物流系统中,物流中心的选址是物流系统优化中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非常重要。 基于物流中心位置的重要作用,目前已建立了一系列选址模型与算法。这些模型与算法相当复杂。其主要困难在于: (1)即使简单的问题也需要大量的约束条件和变量; (2)约束条件和变量多使问题的难度呈指数增长。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是一种适合于物流中心选址的建模方法。它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有良好的理论基础。特别是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其通过研究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合理的物流中心位置。 1、模型 (1)单级评判模型 ①将因素集U 按属性的类型划分为k 个子集,或者说影响U 的k 个指标,记为 且应满足: 1 ,k i i j i U U U U ===?U I ② 权重A 的确定方法很多,在实际运用中常用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Delphi 法、专家调查法、加权平均法。 ③ 通过专家打分或实测数据,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处理,求得归一化指标关于等级的隶属度,从而得到单因素评判矩阵。 ④ 单级综合评判B A R =o . (2)多层次综合评判模型 一般来说,在考虑的因素较多时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方面,权重分配很难确定;另一方面,即使确定了权重分配,由于要满足归一性,每一因素分得的权重必然很小。无论采用哪种算子,经过模糊运算后都会“淹没”许多信息,有时甚至得不出任何结果。所以,需采用分层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2、应用 运用现代物流学原理,在物流规划过程中,物流中心选址要考虑许多因素。根据因素特点划分层次模块,各因素又可由下一级因素构成,因素集分为三级,三级模糊评判的数学模型见下表: 物流中心选址的三级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应用

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在专业竞 争力评价中的应用 0引言 又一年的高考已经结束了,考生们面临着报志愿这一改变人生命运的大事,那么选择什么学校,什么专业才是最好的抉择呢当我们还懵懂的时候,当我们还没有步入社会的时候,当我们没有人指导的时候,我们拿着报志愿的书,选择一个排名靠前的学校,或者一个排名靠前的专业,这样就是正确的选择吗有的学生想要当老师,有的学生希望以后搞科研,有的学生想找个好就业的工作,那么,怎样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呢而当我们毕业的时候,我们经过多年的学习,我们的专业又具有怎样的竞争力呢本文结合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分析,评价对于每个学子来说,专业的竞争力水平。。 专业竞争力水平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目前,常用的方法 主要有文献[13]中的层次分析法(AHP)、文献[9-10]中的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文献[14]中的模糊数学中的综合评判方法、文献[15]中的多元统计分析法等?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 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

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 模糊层次分析法由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发结合而成。 2 0世纪70年代,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的教授提出层次分析法,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通过明确问题,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和层次总排序五个步骤计算各层次构成要素对于总目标的组合权重,从而得出不同可行方案的综合评价值,为选择最优方案提供依据。其关键环节是建立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影响到它的应用效果,层次分析法在应用中有几点不足,一是判断矩阵的一致性与人类思维的一致性有差异,二是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较困难,三是当判断矩阵不具有一致性时,调整成一致性比较麻烦,四是检验判断矩阵?而模糊层次分析法可以克服以上不足,是一种比传统层次的AHF更科学、更简便的方法.层次分析法在进行判断目标的总体评价时,缺乏一个统一的、具体的指标量化方法,因而在实际使用中,应该只采用它进行指标权重的分析,然后用其他方法进行指标值的量化和评价?因此,这就需要将模糊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相结合,对专业竞争力水平进行评价,即首先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然后是用模糊数学中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的区别

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判别的区别与联系 1、层次分析法 [ 参考文献:吋义成, 柯丽华, 黄德育. 系统综合评价技术及其应用[M].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从一堆同样大小的物品中挑选出最重要的物品,如重量最大的物品,即至少要确定各物品的相对重量。这时,经验和常识告诉我们,可以利用两两比较的方法来达到目的。 若在没有称量仪器的条件下对一组物体的重量进行估计,则可以通过爱对比较这组物体相对重量的方法,得出每对物体相对重量比的判断,从而形成比较判断矩阵,再通过求解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和它所对应的特征向量问题,就能计算出这组物体的相对重量。 将此方法应用到复杂的社会、经济和科学管理等领域中,就能确定各种方案、措施、政策等 相对于总目标的重要性排序情况,以供领导者决策。 一般的层次分析法模型由图5-1 所示,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方案层组成。需要注意几点: (1)层次分析法的评价结构并非是上述部分一成不变的,其中的当指标层因素较少时准则层可以省去(图5-2 ),当某一准则对应的指标层元素过多时可以将其指标层细分为“子准则层和指标层”(图5-4 )。由于层次分析法是利用两两比较完成的,为了便于人的比较与判别,每层的元素个数在3~7 之间为佳,超过7 以后增加了比较判断的难度,因此当元素过多时,可以将其分类后分成两层或多层来判别。 (2)准则层与指标层之间的关系可以对比一下图5-1 和图5-4 ,即每个准则可能有独 用的指标体系,也可能是各准则之间共用某几个指标。 (3)层次分析法的特点是基于某个目标,对多个待评价方案进行评价,从而得到方案的重要性排序。具体到某个问题,其并无相应的数据。而模糊综合判别有相应的基础数据。两者可以结合一起用,比如常用的是模糊综合评判过程中,权重可以由层次分析法计算。 层次分析法的骤如下: 1)在作者建立评价模型后,根据经验对每层里的各个元素建立重要性判别矩阵,从判 别矩阵中可以得到某一层中各个指标的归一化权重(表5-1中的W B,W C1,W C2,W C3,W C4)。(表5-1和5-2 的数据为图5-1 模型的) 2)由层与层之间权重的传递可以得到最低层(具体指标层)的综合权重。如图5-1 所示的图中有得到各个C ij的综合权重W ij(表5-2第2列)。 3)最后,在指标层与方案层之间建立判别矩阵,针对每一个指标C ij 都需要建立一个各 方案A i的比较矩阵,判别A针对C j的重要性w A i (表5-2的每一行)。最后将指标C ij的综合权重W ij与W Ai进行乘法求和,从而得到方案A的最终综合权重刀(W ij心Ai),即为续表5-2的最后一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