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重点讲义资料

第二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重点讲义资料

第二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重点讲义资料
第二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重点讲义资料

第二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井田概况

一、位置与交通

望峰岗井田位于安徽省淮南市西部淮河南岸的八公山东北麓,行政区划隶属淮南市谢家集区管辖。其东北距淮南市洞山约12km,西北距凤台县城20km左右。

望峰岗工业场地紧邻望峰岗火车站,经水张铁路与淮阜铁路相接,西北经阜阳接京九铁路,东北经蚌埠连津浦铁路;水路经淮河上行可至凤台、正阳关、阜阳等地,下行至蚌埠可经洪泽湖入运河再达长江,亦可由公路南至裕溪口转长江航运;此外,本矿井周围公路四通八达,310省道公路从工业场地附近穿过,经310省道公路可直达合肥、淮南、蚌埠、阜阳、凤台和寿县等地。交通十分方便(见图2-1-1)。

二、地形与河流

本井田地处淮河南岸,地形属起伏不大的低矮丘岗,地面自然标高介于+17.84~+62.44m之间,总体趋势为西南高、东北低。

井田附近的最大河流为位于井田北侧的淮河,其流向自西向东。此外,本井田北侧相邻有十涧湖。

三、气候与气象

本井田所在地区属过渡带气候,四季分明,冬冷夏热。

该地区一般每年春、夏季多东南风及东风,秋、冬季多东北风及西北风,平均风速3.3m/s,最大风速达22m/s;年均气温15.1℃,极端最高气温41.4℃,极端最低气温-22.8℃;年均降雨926.33mm,最大1723.50mm,且雨量多集中在6、7、8三个月;年均蒸发量1642.20mm;雪期一般在每年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中旬;土壤的最大冻结深度为30cm。

四、地震烈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有关规定,本井田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第二节地质特征

一、地层

本井田钻探所及地层由老到新依次有下元古界、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第三系和第四系。

二、构造

本井田位于淮南煤田南部的阜凤与舜耕山逆冲断层之间,含煤地层总体构造形态为一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一般在20°左右且局部有倒转现象的单斜构造。

根据《安徽省淮南煤田谢家集~李郢孜(-1000~-1200 m)扩大延深地质报告(1988.6)》,本井田(-660m水平以下,下同)按

F 4.5断层和李郢孜褶曲的发育情况,可大致分为F

4.5

断层下盘的单斜区

与其南端倒转褶曲的上翼单斜区和F

4.5

断层上盘的南部急倾斜~倒转

褶曲区与北部急倾斜区四部分。其中F

4.5

断层下盘的单斜区为深部的主体部分,地层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10°~26°,一般20°左右,构造中等;而其它三部分地层产状变化大,局部褶曲与小断层发育,构造中等~复杂,煤层受破坏较烈,可采性差。

本井田共查出不对称褶曲1个;发现断层37条,其中正断层30条,逆断层7条。若按断层的最大落差大小来分,分别有大于等于100m的6条,小于100m而大于等于50m的9条,小于50m而大于等于20m的9条,小于20m的13条。断层的展布方向以北西西向和北西向为主,北北东向和北东向次之,其它方向极少。井田断层主要特征见

表2-2-1

(1)~(2)

综上所述,本井田构造复杂程度总体为中等。

三、煤系与煤层

本井田的含煤地层为华北型石炭、二叠系,其中二叠系的山西组与上、下石盒子组为主要含煤层段。

本井田二叠系的山西组与上、下石盒子组总厚约680m,共含自下而上编号依次为A、B、C、D、E计5组37层煤,煤层平均总厚40.55m,含煤系数为6.0%。由于D、E组煤层厚度薄、煤质差、分布不稳定,因此可采煤层均集中在A、B、C组中。

井田内A、B、C组总厚约310m,共含可采煤层17层,平均总厚

34.55m,约占煤层平均总厚的85%。其中主要可采煤层有C

13、B

11b

B

9b 、B

8

、B

7

和B

4b

,平均总厚22.46m,约占可采煤层平均总厚的65%;

次要可采煤层有C

15、C

14

、C

12

、B

11a上

、B

11a

、B

11a下

、B

10

、B

6

、B

4a

A 3和A

1

,平均总厚12.09m,约占可采煤层平均总厚的35%。

总体来看,本井田可采煤层结构以简单为主,夹矸多为泥岩、砂

质泥岩和炭质泥岩;可采性以全区可采和大部可采为主;稳定性属稳定~较稳定型。

可采煤层主要特征见表2-2-2。

四、煤质及其工业用途

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科总化所字(1992)第091号关于“对淮南矿区煤种综合评价意见”的文,本井田可采煤层以中灰~富灰、特低硫~低硫、特低磷~低磷、中挥发份、中等~中高发热量、含油~富油和具中~强粘结性的焦煤为主,其次为肥煤、瘦煤和1/3焦煤,工业上可作炼焦和动力用煤。

可采煤层主要煤质特征见表2-2-3

(1)~(2)

五、水文地质

(一)主要水文地质条件

本井田煤系的东南部上覆以灰岩为主的外来岩体,其中灰岩岩溶裂隙裸露,接受降水补给,但为舜耕山断层阻隔,对井下开采基本没

有影响。煤系的其它部分被厚度小于36m的第四系松散层所覆盖,沉积物以粘土和砂质粘土为主,底部有少量砂,含水微弱,吸水后有较强的膨胀性,隔水性能良好,正常情况下对地表水进入矿坑有良好的阻隔作用。

二叠纪煤系砂岩裂隙含水组位于可采煤层和泥岩之间,厚度介于17~108m之间,平均55m左右,主要由泥、钙质或硅质胶结的灰白色粗、中、细粒砂岩组成,一般裂隙较发育,但分布不均,富水性弱,以储存量为主,是矿井开采的直接充水含水层。浅部钻孔抽水资料表明煤系砂岩裂隙含水组单位涌水量为0.0093~0.105L/s.m。

石炭系太灰岩溶裂隙含水组总厚约120m,主要由灰岩、泥岩、粉砂岩和薄煤层组成,其中含灰岩3组计10~14层,累厚87m左右,灰岩溶洞较发育,直径一般为0.15~0.70m,浅部钻孔抽水资料表明:太灰岩溶裂隙含水组单位涌水量为0.047~3.43L/s.m,富水性强。该含水组上距A煤层较近,介于17.50~20.80m之间,且其水压高、水量大,是A组煤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并接受下伏水量丰富的奥灰含水层补给。如果直接开采A组煤,很可能引发重大突水事故。

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组总厚约250m,单位涌水量为3.22L/s·m,富水性强,属高承压含水层,是太灰的补给水源。

断层破碎带多为泥质岩屑和少量砂岩碎块充填,含水性较弱,导水性较差。但是,若不同层位的含水层受断层切割而对口且断层带又未被泥质岩屑所充填或受采动影响导致断层活化,破坏了地下水的水力均衡,断层很可能成为地下水突溃的主要途径。

综上所述,本矿井对井下开采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二叠纪煤系砂岩裂隙含水组、石炭系太灰岩溶裂隙含水组和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组三部分。相对而言,二叠纪煤系砂岩裂隙含水组和石炭系太灰岩溶裂隙含水组因系煤层开采的直接充水因素而对矿井开采影响更大。其中B、C组煤层属裂隙类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A组煤层属以底板进水为主的岩溶裂隙类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二)矿井涌水量

根据《安徽省淮南煤田谢家集~李郢孜(-1000~-1200m)扩大延深地质报告(1988.6)》,本井-960m水平开采B、C组煤层(面积为8.0km2)时的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分别为551m3/h和925m3/h;开采A组煤时疏水降压水量为2128m3/h。此外,按照上述地质报告使用的比拟法公式和有关参数估算,本井-820m水平开采B、C组煤层时的正常涌水量为253 m3/h,最大涌水量为627 m3/h。比拟法公式为:

Q=Q

0F√S/F

√S

式中:

Q—设计涌水量;

S—设计水位降深(838m);

F—设计开采面积(3.9km2);

Q

—浅部生产矿井涌水量(402.68m3/h);

S

—浅部生产矿井平均水位降深(510m);

F

—浅部生产矿井开采面积(7.949km2);

考虑到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可能受井筒淋水、井下洒水和防火灌浆等因素的影响,预计-820m水平正常涌水量为343m3/h,最大涌水量为717m3/h。-960m水平正常涌水量为641m3/h,最大涌水量为1015m3/h。

六、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一)煤层顶、底板岩石工程地质特征

本井田部分主要可采煤层顶板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其次为细、中砂岩,局部为粉砂岩;底板以泥岩为主,部分为砂质泥岩。一般情况下,砂岩的抗压强度较高,工程地质条件良好;粉砂岩次之;泥岩和砂质泥岩的抗压强度相对较低。

(二)瓦斯

本井田部分主要可采煤层瓦斯含量最大值介于8.40~

17.85m3/t之间,且甲烷成分一般在80%左右,由此表明本井田深部主要位于瓦斯带。总体来看,本井田同一煤层的瓦斯含量除有随深度增加而增高的趋势以外,还可能在局部形成瓦斯富集带。

本矿井浅部谢一矿曾多次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且多发生在

C

13和B

11b

煤层中。1979年浅部谢一矿即被鉴定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其中C

13、B

11b

、B

9b

和B

4b

为煤与瓦斯突出煤层,B

8

、B

7

和B

6

为富瓦

斯煤层。2004年9月,再次对谢一矿瓦斯等级进行鉴定,并经安徽省发改委以发改能源[2005]222号文批复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望峰岗井为深部矿井,进入深部开采后煤层瓦斯等级将进一步升级,浅部突出、富瓦斯煤层极有可能升级为强突出、突出煤层,因此,望峰岗井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三)煤尘与煤的自燃

本井田各可采煤层均有煤尘爆炸危险,浅部煤尘爆炸指数30%~35%。各可采煤层均有自然发火倾向,发火期一般为3~6个月。

(四)地温

根据九龙岗矿长观孔资料,本井田所在地区的恒温带深度为自地表向下垂深30m,相应的温度为16.8℃。

本井田地温梯度介于0.75~2.07℃/hm之间,其中东部高于西部,属地温正常区。总体来看,本井田地温具有深高浅低和东南略高于西北的变化特点。

另据C

13、B

11b

和B

8

煤层底板等温线可知:本井田-820m水平地

温一般在23℃~32℃之间,-960m水平地温一般在24℃~37℃之间; -1000m 水平以下Ⅶ线以东和井线以东已分别进入一级和二级高温区。

第三节地质勘查程度与建议

一、地质勘查程度

本井田地质勘查工作从1970年开始至1988年结束,其间,原淮南矿务局勘探队曾于1982年12月和1984年12月分别提交了《谢家集~新庄孜区段矿井深部(-662~-1000m)地质勘探报告(精查)》和《李郢孜区深部(-660~-1000m)修正补充勘探地质报告》;安徽煤田一队又于1988年6月在编制《谢家集~李郢孜(-1000~-1200m)扩大延深地质报告》的同时,将本井田范围内-660~-1000m之间的地质勘查成果融入其中,最终形成了一份完整的地质报告。1993年8月,安徽煤田物测队还提交了《谢李深部矿井地震补充勘探报告》。

迄今为止,本井田在19.56km2范围内,共施工各类钻孔91个,工程量89016.07m;施工地震补勘测线28条,测长58. 01km,完成物理点4201个。上述勘查工作,查明了望峰岗井田的总体构造形态;查明、基本查明或查出了较大断层的发育情况;查明了可采煤层的层数、层位、厚度、结构和主要可采煤层的可采范围,主要可采煤层及大部分次要可采煤层对比可靠;查明了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及其变化特点;通过对浅部水文地质资料的总结和分析,基本阐明了深部的水文地质条件和主要充水因素;并对主要可采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条件、瓦斯、煤尘、煤的自燃和地温等其它开采技术条件也作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了解和评价。因此,本井田地质勘查程度总体是比较高的,完成的各类地质报告均已获得有关部门的审查批准,可以作为编制本矿井修改初步设计的地质依据。

二、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由于本井田未做专门的水文地质工作,其水文地质资料仅为浅部有关资料的总结,尚不能准确反映深部水文地质特征,因此必须补做专门的水文地质工作,详细查明深部的水文地质条件,为矿井防治水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二)本井田石炭系太灰岩溶裂隙含水组上距A组煤较近,介于17.50~20.80m之间,且水压高、水量大,并接受下伏水量丰富的奥灰含水层补给,如果直接开采A组煤很可能引发重大突水事故。为此,在开采A组煤前必须针对太灰进行水文地质补勘工作,查明太灰

的水文地质特征及其与奥灰的水力联系,以便采取疏水降压等切实可行的措施,为A组煤安全开采创造条件。同时,还应积极做好灰岩水的防治工作,建立完善的水文地质观测体系,及时监控和预报地下水的变化情况,谨防突水灾害发生。

(三)根据煤层赋存状况,本井田瓦斯含量在井田范围内有随煤层埋深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因此,随着矿井的延深煤与瓦斯突出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瓦斯灾害将成为本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有鉴于此,建议在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矿井瓦斯赋存规律的研究,以便对深部瓦斯进行预测预报,并采取有效措施,谨防不测。

(四)尽管本井田地温梯度介于0.75~2.07℃/hm之间,属地温正常区,但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地温也将不断升高。为此,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应予以高度重视,并根据开采过程中地温变化特点及时采取积极的降温措施,确保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的正常进行。

(五)按照《煤矿安全规程(2004)》的规定,煤的自燃倾向性分为容易自燃、自燃和不易自燃三类,而本井田精查地质报告中采用的煤的自燃倾向性四级划分标准与现行《煤矿安全规程(2004)》中的该项分类标准变化较大。如果仍然执行旧的分级标准,显然不能适应目前煤炭资源开发的要求。为确保安全生产,建议对本井田煤的自燃倾向性按新分类标准重新界定,以便根据新的分类结果,采取预防煤层自燃的综合措施。

(六)本井田在对钻孔实施测井工作时,曾于Ⅳ9孔B4煤层底板的铝质泥岩内(深度约938m处)遗留有Co60放射源。由于该放射源放射性强,如果井下人员不慎接近,对身体健康乃至生命保障均有巨大威胁,因此有关部门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尽快提请权威部门以该放射源为中心,划定不安全开采范围,确保井下工作人员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免遭放射性侵害和生命安全。

铝土矿地质特征及其勘查开发前景

河南省洛阳—三门峡铝土矿地质特征 及其勘查开发前景 陈全树,何文平,周 迪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大队,河南洛阳471002) 摘 要: 河南省洛阳—三门峡的铝土矿,是赋存于中石炭统本溪组的一水硬铝石型沉积铝土矿。本区不仅蕴藏量多,而且有相当数量的富铝土矿,勘查开发潜力大,前景广阔。关键词: 铝土矿床;地质特征;勘查开发;洛阳—三门峡;河南 中图分类号: P 611.22;P 618.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1412(2002)04-0252-05 河南省西北部的洛阳—三门峡地区,西起三门峡,东到洛阳,南跨陇海铁路,北临黄河,面积约3000km 2 的范围内,已发现大小铝土矿床(点)30余处,总储量超过3亿t 。区内的铝土矿不仅储量大,而且有相当数量的富铝土矿,是河南省最主要的铝土矿资源产地。 1 区域地质概况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为中朝准地台的华熊台缘坳陷的渑池—确山陷褶断束的西北部。北部有北段村穹窿,及近EW 向的陕县断陷盆地,渑池、新安两个向斜构成了区内的基本骨架,并发育有以扣门山断层为代表的NE 向高角度正断层组,以龙潭沟断层为代表的NW 向正断层组,以义马断层为代表的近EW 向逆断层组,以及发育在渑池向斜西端转折部位的SN 向断层组。由于各方向断层相互交错,将穹窿和向斜分割成以扣门山断层和龙潭沟断层为界的3个扇形断块,对含铝、含煤建造的展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图1)。 区内地层比较齐全,沉积岩广泛分布,除上奥陶统—下石炭统缺失外,中元古界熊耳群及汝阳群、上元古界洛峪群、震旦系、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在区内均有出露。 本区岩浆岩出露面积很小,且分布零星。除中元古界熊耳群中见有中性火山岩外,在北部和南部有 少量的燕山期石英斑岩侵入中上元古界中。在西部,局部有燕山期花岗斑岩呈岩床状侵入石炭系,但对铝土矿层没有影响。南部还有煌斑岩脉穿插。这些岩浆岩多属浅成侵入相。 本区矿产的种类虽然不多,但有些矿产储量巨大,是经济建设的重要资源。区内主要矿产为煤和铝土矿,此外还有耐火材料、化工原料、玻璃原料及铁矿等,这些矿产资源,为地方工业的发展和经济振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带划分及矿床分布 本区中石炭统本溪组的铝(粘)土含矿岩系,分布于陕县—渑池—新安一带,东西绵延长达百余公里,人们往往称之为陕—新铝土矿带,它是河南主要的富铝土矿成矿带,以扣门山断层和龙潭沟断层为界,可划分为西、中、东三个铝土矿带(图1)。 (1)西矿带。位于扣门山断层以西的陕县断陷盆地北缘,西起七里沟,东至焦地,长达30km ,断裂非常发育,矿带被分割成大小不一的菱形断块。矿体倾向SE 或SW ,倾角10°~30°。该带有矿产地16处,其中矿床9处,矿点7处。矿床中大型矿床5处,中型矿床1处,小型矿床3处。铝土矿体一般厚2~5m ,矿石品位中等偏富,w (Al 2O 3)=62.91%~69.33%,A /S =5.1~8.8。主要矿区有支建、 崖底、水泉洼、焦收稿日期:2002-02-21; 修订日期:2002-06-06 作者简介:陈全树(1968-),男,工程师,理学学士,主要从事铝土矿、贵金属及有色金属的勘查。 第17卷 第4期2002年12月 地 质 找 矿 论 丛 Vol.17 No.4 Dec.2002

2021年湖南高考地理复习练习讲义:专题十九第一讲 中国地理概况

专题十九中国地理 第一讲中国地理概况 【考情探究】 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指导内容解读 位置、地形与气候我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我国地形、 地势的主要特征及山脉和地形区;我 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近5年本讲与其他专题结合考查 较频繁。试题主要以区域图或要 素图为载体,考查位置与自然特 征,突出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 动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 力,体现地理四大素养要求 本讲涉及中国自然和人文地理,是 国家教育的重要内容,备考中要求 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熟悉区域环境 特征,同时强化基础训练,通过典 例,提升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 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 河流与湖泊外流区与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黄河治理和长江开发 中国人文地理我国人口增长与分布;主要自然资源 分布与利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 【真题探秘】 基础篇固本夯基 【基础集训】

知识1位置、地形与气候 下图为我国乌鲁木齐至广州一线地表获得的年太阳辐射总量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关于图中甲、乙、丁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地中,甲地年降水量最少 B.三地中,乙地热量资源最丰富 C.乙地年日照时数比丁地多 D.丁地气温年较差比甲地大 答案C 2.关于丙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江汉平原,云雨天气多,获得的太阳辐射总量少 B.位于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 C.纬度较高,太阳高度较小,地表获得的光热资源较少 D.与同纬度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相比,冬季的气温较高 答案D 知识2河流与湖泊 读我国某区域1月0℃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三题。 1.影响图中0℃等温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有() A.纬度、河流 B.河流、山脉 C.山脉、纬度 D.植被、土壤 答案C 2.M河R1和R2两点流速与流量的比较,正确的是() A.流速:R1>R2流量:R1>R2 B.流速:R1>R2流量:R1

工程地质概况

第二章工程地质概况 本工程位于郑州市莲花公园北100m处,玉兰街处,文峰小区住宅楼四幢,其中4#楼占地面积约2800m2,基坑周长约220米,70*40二层地下室。开挖深度分为9.0m,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基坑临时支护使用年限为12个月。 2.1 工程地质情况 工程地质往往是由勘探得到的,勘探包括钻探、井探、洞探、触探以及地球物理勘探等多种方法,勘探方法的选择首先应符合勘察目的的需要,还要考虑其是否适合于勘探区岩土的特性。工程地质钻探的任务之一是取岩土的式样,用来对其观察、鉴别或进行各种物理力学实验,以下是用钻孔取土器从钻孔中采取的式样进行试验得到的数据。 2.1.1地层特征 据勘察报告,本基坑地层结构由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地层、下伏基岩为第三系泥质粉砂岩。按其岩性及其工程特性,自上而下依次划分为①素填土、②粉质粘土、③细砂、④中砂、⑤砾砂、⑥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六个工程地质层位,以下分别予以阐述: 1杂填土 全场地分布。黄褐色,松散状,湿,由中砂及细砂组成,为近期回填土,欠固结。层顶标高20.40~21.70m,层厚3.2m。 3粉土 全场地分布。灰褐色,可塑,湿,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有光泽,局部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层厚3.0m。 3粉质粘土 全场地分布。灰褐色,可塑,湿,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有光泽,局部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层顶标高19.10~ 19.35m,层厚1.40~3.40m。 ③细砂 场地部分钻孔可见。灰色、松散状,饱和,上部含少量泥质,以细颗粒为主,成分主要为石英,颗粒级配差。层顶标高15.93~ 16.77m,层厚0.80~1.40m。 ④中砂 场地部分钻孔可见。灰色,松散状,饱和,以中颗粒为主。层顶标高15.15~16.37m,层厚1.90~2.00m。 ⑤砾砂 全场地分布。黄色,稍密状,饱和,层顶标高4.24~7.61m,层厚3.10~4.21m。 ⑥全风化泥炭质页岩 全场地分布。棕红色,岩芯多呈碎屑状及碎块状,泥炭质胶结,原岩结构不清晰。层顶标高-1.71~-0.97m,层厚2.90~ 4.30m。 ⑦强风化炭质灰岩

上海地区气候特征及地质条件

上海地区气候特征及地质条件上海濒江临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呈现季风性、海洋性气候特征。冬夏寒暑交替,四季分明,春秋较冬夏较长。主要气候特征是:春天暖和,夏季炎热、秋天凉爽,冬季阴冷;全年雨量适中,年60%左右和雨量集中在5?9月的汛期,年平均降水量1119.1 mm,年蒸发量882.4 mm;年平均日照1400h。由于上海城区面积大、人口密集,使上海城市气候具有明显的城市 热岛效应。全年平均气温15.8 C, 1月最冷平均为3.6 C, 7月最热为27.8 C。上海地区夏季空调运行约4个月(6?1 0月初),冬季运行约3个月(12?3月初)。上海地区具有的夏长、冬短的特点,对地下换热器长时间工作可能会引起热平衡问题。 地质条件特征 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入海口东南前缘,面积约6340.5K m2,成陆较晚,除西南部有高出 数十米至近百米的零星残丘陵外,全区地势平坦.境内地面标高(吴淞高程)大多在3.5? 4.5M 之间。地貌上整个地形呈现东高、西低形态,西部为淀泖洼地,东部为碟缘高地?上海露 出地表的基岩分布零星, 多呈孤丘出现,总面积约 2.5K m , 而大片的基岩隐伏在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之下。上海地区第四纪地层十分发育,除西部、西南部剥蚀丘陵有基岩隆起出露外, 其余地区均有第四纪地层覆盖,厚度一般介于200?320M之间,西南较薄,为100?250M, 向东北增厚至300?400M按沉积相大致可划分为二部分:1)下部,埋深通常约145?320M 间,以褐黄色为主,夹杂蓝灰、黄绿色网纹或杂斑的杂色粘土与灰色白色为主的砂砾互层 , 称之为“杂色层”,为早更新世陆相沉积物;2)上部,埋深通常指约145M以上,是以灰色为主,夹有绿、黄、褐黄等色的粘土,与浅灰、黄灰色粉砂性土互层,称为“灰色层”,属中 更新世以来海陆频繁过渡、海洋渐占优势环境下的沉积物。上海地区内多属于软土地区, 土壤源热泵空调地埋管施工成本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传统的地热理论,将地层从上到下分为变温层、恒温层、增温层。根据上海地矿徐剑斌 等人在浦东、浦西5个100M深测温孔共12次实地地温测试记录进行统计研究,上海地区地 下100 M以浅层温度相对稳定,土壤平均温度约17C左右,有利于热泵空调换热器工作。上 海地区地温场示意图如图 2 所示。 1)0?10M温度在13.3?17.6 C,温度受气候影响,温度变化大,为变温带。由于气温 对浅层地温的影响。测试地区变温层在0?10M,左右,受季节气温影响较大。

某铅锌矿地质特征、成矿及找矿标志

某铅锌矿地质特征、成矿及找矿标志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某铅锌矿区地质特征、成矿原因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铅锌矿;成矿模式;矿床成因;找矿标志 1、矿床地质特征 1.1 区域地质概况 某矿区岩体是一面积较大的酸性侵入岩基,地层出露有中三迭统杂谷脑组(T2Z)、上三迭统如年各组(T3r)、第四系(Q)等,除局部地段有扭曲外,地层总体走向NNW,倾向NE。位于牦牛沟一卡子复式向斜构造的西翼,次级褶皱主要有背斜及热桑山向斜;主要断裂属北西向的炉霍一道孚一康定断裂带与北东向的木居断裂的组成部分。 1.2 矿体特征 通过地质勘探,区内共圈出3条工业矿体,即西矿带I号矿体和东矿带Ⅱ、Ⅲ号矿体,3条矿体大致平行产出,自上盘至下盘分别为Ⅲ、Ⅱ和I号矿体。 I号矿体为矿区主矿体,矿体走向长1150m,自7勘探线至12勘探线以南,厚度平均231TI,走向NW,倾角37°,矿体总体向西侧伏、侧伏角10°~15°;矿体赋存于喜山期折多山碱长花岗岩体的含矿碎裂花岗岩相带(r53-Tr2)中,矿体产状与含矿层产状基本一致,顶板为花岗糜棱岩、碎裂花岗岩。矿体顶板与围岩多由断裂破碎带分开,底板界线不清晰,通过试样分析成果确定。矿体沿倾向分支现象明显,矿体总体厚度变薄,倾角变小。 Ⅱ号及Ⅲ号矿体分布在矿区东侧,赋存于三叠系中统杂谷脑组角岩层(T2Z-HS)中,两条矿体均规摸小,延深不大。 1.3 构造特征 矿区内构造以断层为主,褶皱次之,节理发育。矿区断裂较为发育,属于区域北西一南东向压扭性炉霍一道孚一康定断裂带构造体系所派生的一系列不同力学性质所产生的不同方向断层;节理、裂隙,构成矿区基本构造格架,这些不同性质、不同序次的构造都与矿体的形成和矿物组分富集密切相关。北西向压扭性断裂破碎带是主要断裂,位于矿区东部I矿带上盘,沿山岩体东部边缘展布,纵贯矿区,规模较大;主要将大山岩体边缘相细粒黑云母花岗岩挤压呈糜棱结构,形成了花岗糜棱岩带,由于受强烈的区域挤压、扭裂作用,使糜棱岩带蚀变具强

老挝阿速坡省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老挝阿速坡省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老挝阿速坡省铝土矿位于波罗芬高原,是一个红土型三水铝土矿,由玄武岩风化而成。矿层赋存于第四系残积层中。矿体平面形态主要受地形地貌控制,矿石自然形态主要有块状、结核状、粒状,其次有片状、不规则状、管状等。呈灰褐色、黄红色、紫红色。大范围的玄武岩和地形地貌为铝土矿的形成提供了主要的成矿条件。 标签:阿速坡省波罗芬高原三水铝土矿玄武岩 1区域地质特征 波罗芬高原铝土矿位于印支陆块万象—巴色微陆块南西部之班敦凸起。大面积分布中生代地层及新生代第三系、第四系喷发的玄武岩。地层由老到新简述如下: 古生代(Pz3):浅海陆棚层序、砂岩、泥岩及页岩。 中生代(Mz1):陆相层序局部浅海相,陆相红层粘土质砂岩夹薄煤线及砾岩,中三叠系海相灰岩单元出现在层间底部。 中生代(Mz2):陆源红层砂石和泻湖泥岩混杂粘土,上层含岩盐和石膏挥发物。 新近系(N2):未固化沉积砾石、砂、泥和粘土。 第四系(Q):浅褐、褐黄、黄红色残坡积粘土、含砾粘土及黄红、紫红色残积粘土、及铝土矿组成,厚1~20m,个别地段大于20米。其中:玄武岩风化残积层是区内红土型铝土矿主要含矿层位。 其形成多与板块俯冲、岛弧活动及裂谷有关。 2矿体地质特征 矿体赋存层位。铝土矿矿体赋存于第四系的第二层残积层中,主要分布在山脊、山丘的宽缓地带及缓坡上。矿体部分裸露在地表,部分有表土层覆盖。剖面自上而下可分为: 残坡积层(Qel+dl):主要分布在半山坡及相对低洼地带,下部原岩可能为玄武岩或砂岩,也有覆盖于铝土矿之上的。底部少量残积物,上部为坡积物。部分形成铝土矿层。岩性为黄褐色、褐红色含砾粘土,呈松散土状。砾石成份主要为结核状、块状铝土矿。含量变化较大,2%~45%均有,个别地段形成较好的铝土矿。近地表处常有10~50cm的腐殖层,盖层一般厚度0~4.9m。下伏基岩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 沿线综合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 前言 工程概况 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宜宾市的宜宾县、翠屏区。本项目的建设主要为提高宜宾市路网的通行能力和促进城市发展,项目在布线时充分考虑了沿线各重要城镇的发展规划,避免了对宜宾市城市发展的干扰。宜宾城市总体规划为本项目确定走向的重要依据之一。 路线起于乐宜高速公路,设枢纽互通,经金城、玉龙、止于宜水高速公路,设柏溪枢纽互通与公路相接。 推荐线(K+A+K)路线全长,建设里程,A线对应的K线长。 经统计,初步设计外业勘测共完成以下工作量: 1、沿线工程地质调绘。 2、工程地质类比调查4处。 3、静力触探孔44孔。 4、初设阶段完成的钻探工作量,机械钻孔84孔。 5、共调查天然砂砾石、砂及碎石料场2处,机制砂料场1处,灰岩碎石料场2处,砂岩片块石料场2处,其余料场可参考利用与公路相交或邻近的公路等工程已有资料,共收集6处。 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规程、规范、规定如下: 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如下:路计路

(4)《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 GB/T50266-99;以往地质工作及参考资料: (1)区域地质资料:1:20万,H-48-(27)宜宾幅地质图。 (2)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3)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初步勘察报告。 上述资料对工作区的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地质环境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对本次勘察有较大参考利用价值。 2 沿线工程地质概况 地形地貌 项目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地处四川盆地盆周山地区的南西缘山地亚区及四川盆地南低山丘陵区,路线走廊带的地形、地貌单元受地质构造和岩性控制明显。将工作区划分为两种地貌类型和五种次级类型地貌,分为侵蚀堆积地貌和构造剥蚀地貌两大类。 (1)侵蚀堆积地貌 ①河流堆积漫滩和一级阶地(Ⅰ 1 ) 主要分布于宜宾岷江、金沙江两岸滩地。堆积漫滩由近代冲积粉砂土、砂砾卵石构成。表面低平,宽数十至千余米,后缘高出江面4~10m。一级阶地由近代冲积粘质砂土、粉砂土、砾卵石组成,表面平整宽阔,略倾向江面,顺江延伸,长数至十余公里,宽约1km,前缘高出江面10~30m。 ②河流堆积阶地(Ⅰ 2 ) 主要分布于宜宾岷江、金沙江两岸二三级阶地。上部堆积黄色砂质粘土,下部为粘土夹砾卵石,组成二级及三级基座阶地。阶地台面不平整,切割处可见基岩出露。二级阶地高出江面50~80m。延伸1~4km。缓状 6纵 台角 无 冷天大 为最

四川乌依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四川乌依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本文总结了四川省布拖县乌依铅锌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分析认为乌依铅锌矿为一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并厘定了乌依铅锌矿的成矿模式,对区带内同类型矿床的勘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标签:乌依铅锌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 四川省布拖县乌依铅锌矿在大地构造上,位于凉山陷褶束(IV)西缘碧鸡—宁南坳褶断束(V)南段,紧临雷波穹褶束(V)部份。该区是宁南一雷波一金阳铅锌磷成矿带的一部分。在区域上沿着小江的断裂的两侧,密集的分布着铅锌矿床己知的产出的矿点、矿床30多处,其中大型的矿床有7处,小型的矿床有12处,中型的矿床有7处,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因此,研究乌依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对指导区内铅锌矿的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1成矿地质背景 乌依铅锌矿位于川南—滇东—黔西铅锌等成矿区北段部分,位处凉山陷褶束(Ⅳ)西缘,碧鸡—宁南坳褶断束(Ⅴ)南段。矿床西临南北向小江深断裂,小江断裂具多期活动性,为乌依矿床成矿作用提供了多期次深源含矿热液。 2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 矿区内主要出露奥陶系、志留系的地层,主要为下古生界的浅海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区内铅锌矿赋矿层位为奥陶志留系大箐组(OSd),该组岩性组合特征为:为深灰至灰黑色薄至中厚层状微晶—极细晶白云岩、泥晶灰岩,厚121.6~264.3米。该组上、中、下部均发育有条带状、层纹状重晶石白云岩,由后期热液蚀变和成矿改造富集作用,形成了团块状、脉状、细脉状重晶石、白云石及方解石为特征的“矿化蚀变带(层)”,铅(锌)矿体即赋存于矿化蚀变带内,各矿化蚀变带均呈似层状分布,产状与上下围岩(白云岩)一致。 顶部矿化蚀变带:厚3.14~23.54米,以含方解石脉、重晶石团块及波纹状、层纹状白云石为特征,该矿化蚀变带含矿性差,仅发现一两个小矿体。 中部矿化蚀变带:厚5.91—31.62米,呈层状、似层状产出,重晶石脉及团块普遍发育,局部地段可见顺层、不连续产出的数十厘米厚透镜状重晶石体。同时,波纹状、层纹状重晶石白云石特别发育。该矿化蚀变带是矿床主要的含矿带。 底部矿化蚀变带:厚6.0—58.4米,呈层状、似层状分布,以发育方解石脉和层纹状白云石脉为特征。该带含矿性差,仅见个别小矿体。

上海西佘山野外地质概况(参考资料)

上海西佘山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摘要:西佘山上具有三重火山喷发的旋回,在上海这个冲积平原上具有独特的地质意义,其发育的多种地质现象值得考察和学习。 引言:2013年3月30日,天气晴朗,我们来到上海西佘山,进行火成岩和侵入现象的考察。佘山,位于上海西南郊,分东佘山和西佘山,这次我们的考察对象是西佘山。西佘山高约99m,在地质历史上曾发生过剧烈的火山活动,留下了明显的遗迹,有许多出露的火山岩。 实习内容: 观察点1,在距佘山南门约75m处,山路的右侧,经纬度为N31.05830°,E121.10.963°,海拔17,18m。这里有出露的流纹岩,倾向为43°,倾角为57.5°,在其层面上可以发现流纹构造,间或可见浅黄色集块岩,如图1.1与1.2所示。流纹岩中比较明显的矿物有云母,肉红色长石以及石英,长石为碱性长石。在这区域还可发现X型节理,走向分别为SW192°,NW276°,如图1.3。再往前走,可以看见球形风化以及风化壳,如图1.4。 图1.1(杜文佳摄)图1.2(杜文佳摄)图1.3(杜文佳摄) 图1.4(杜文佳摄)

观察点2,距观察点1约100m,经纬度为N31.09703°,E121.18469°。此处观察凝灰岩,含有少量角砾岩,故可称为含角砾凝灰岩,如图 2.1。倾向为SW220°,倾角为50°,节理密集。这里与观察点1构成了第一个火山喷发循回。 图2.1(杜文佳摄) 观察点3,位于山路拐弯处,距观察点2约100m,经纬度为N31.09720°,E121.18633°,是第二循回的底部,在这里有巨大的黑色侵入岩墙,岩质为闪长玢岩,是侵入流纹岩形成的,如图3.1。这一侵入现象可能是由流纹岩自身断裂引起的。层面的倾向为344°,倾角为35°。 图3.1(杜文佳摄) 观察点4,经纬度N31.09636°,E121.18515°。这里是第二火山循回的上部,岩石成分为凝灰岩,内含少量角砾,如图4.1,倾向284°,倾角75°。

四川乌依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四川乌依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摘要]本文总结了四川省布拖县乌依铅锌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分析认为乌依铅锌矿为一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并厘定了乌依铅锌矿的成矿模式,对区带内同类型矿床的勘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乌依铅锌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 [中图分类号] F416.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 (2015)-5-104-2 四川省布拖县乌依铅锌矿在大地构造上,位于凉山陷褶束(IV)西缘碧鸡―宁南坳褶断束(V)南段,紧临雷波穹褶束(V)部份。该区是宁南一雷波一金阳铅锌磷成矿带的一部分。在区域上沿着小江的断裂的两侧,密集的分布着铅锌矿床己知的产出的矿点、矿床30多处,其中大型的矿床有7处,小型的矿床有12处,中型的矿床有7处,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因此,研究乌依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对指导区内铅锌矿的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1成矿地质背景 乌依铅锌矿位于川南―滇东―黔西铅锌等成矿区北段 部分,位处凉山陷褶束(Ⅳ)西缘,碧鸡―宁南坳褶断束(Ⅴ)南段。矿床西临南北向小江深断裂,小江断裂具多期活动性,为乌依矿床成矿作用提供了多期次深源含矿热液。

2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 矿区内主要出露奥陶系、志留系的地层,主要为下古生界的浅海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区内铅锌矿赋矿层位为奥陶志留系大箐组(OSd),该组岩性组合特征为:为深灰至灰黑色薄至中厚层状微晶―极细晶白云岩、泥晶灰岩,厚121.6~264.3米。该组上、中、下部均发育有条带状、层纹状重晶石白云岩,由后期热液蚀变和成矿改造富集作用,形成了团块状、脉状、细脉状重晶石、白云石及方解石为特征的“矿化蚀变带(层)”,铅(锌)矿体即赋存于矿化蚀变带内,各矿化蚀变带均呈似层状分布,产状与上下围岩(白云岩)一致。 顶部矿化蚀变带:厚3.14~23.54米,以含方解石脉、重晶石团块及波纹状、层纹状白云石为特征,该矿化蚀变带含矿性差,仅发现一两个小矿体。 中部矿化蚀变带:厚5.91―31.62米,呈层状、似层状产出,重晶石脉及团块普遍发育,局部地段可见顺层、不连续产出的数十厘米厚透镜状重晶石体。同时,波纹状、层纹状重晶石白云石特别发育。该矿化蚀变带是矿床主要的含矿带。 底部矿化蚀变带:厚6.0―58.4米,呈层状、似层状分布,以发育方解石脉和层纹状白云石脉为特征。该带含矿性

陕西省渭北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文章编号:1009-6248(2010)03-0093-06 陕西省渭北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陈连红1,王瑞廷2,刘维东1 (1.中国铝业公司,北京 100082; 2.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地质勘查院,陕西西安 710054) 摘 要:渭北铝土矿带是陕西省两大铝土矿带之一。矿床产于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不整合面上,为岩溶型 铝土矿。矿体形态有似层状、透镜状和漏斗状,空间展布严格受基底古岩溶地形的控制。矿石类型属于 一水硬铝石型铝矿,主要呈碎屑状、豆鲕状和泥状结构,致密块状和层状构造。矿石主要化学成分有: A l2O3、SiO2、F e2O3、T iO2,A l2O3平均含量为55.05%~64.97%,SiO2平均含量为12.44%~15.16%, A/S平均为3.63~5.22。矿床受沉积间断、古气候、古纬度和古地形等因素控制。与我国主要铝土矿成 矿区——河南、山西相类比,渭北地区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和古气候条件,找矿前景较好,但以低品位 矿石为主。 关键词:铝土矿;渭北地区;控矿因素;找矿前景 中图分类号:P618.45 文献标识码:A 渭北铝土矿分布在东起陕西省韩城市,西到铜川市黄堡镇的东西长150km、南北宽10~30km、面积约3000km2的地区,包括韩城市、合阳县、澄城县、蒲城县、白水县和铜川等县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09°00′~110°35′,北纬34°55′~35°40′。已发现铜川陈炉、蒲城县东党、澄城县曹村等铝土矿床8处,估算铝土矿资源量达数千万吨。另外,还发现铝(黏)土矿点数十处,全区潜在资源量为4000×104~5000×104t(韩俊民等,2007)。 1 区域地质概况 1.1 区域地层特征 区域地层属华北地层区,沉积有震旦—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第四系,沉积厚度累计10000多米,为地台型沉积。包括震旦系的陆相碎屑岩,寒武—奥陶系的海相碳酸盐岩,中、上石炭统的滨岸铁铝质岩系、碳酸盐岩、含煤泥质岩和碎屑岩,二叠—白垩系的内陆盆地相碎屑岩,显示出两次较大的沉积旋回(赵一鸣等,2006)。 1.2 区域构造特征 渭北铝土矿分布于华北地台鄂尔多斯台向斜南缘之次级构造单元渭北褶断束中,南与汾渭断陷相接,构造形态简单,总体为向北西缓倾的单斜层,地层倾角一般为5°~15°。中生代末期受燕山运动影响,形成了一些小褶皱及断裂构造,多为北东向正断层近等间距排列,构成了地垒、地堑格局(杨克明,1992)。 1.3 区域地质演化 寒武纪—中奥陶世华北地台大面积海侵,形成广阔的陆表海,沉积了厚达500m以上的海相碳酸盐建造。加里东运动使整个华北地台隆升成陆地,本区缺失了晚奥陶世—早石炭世的沉积,在长期的沉积间断过程中,经受风化剥蚀并准平原化。直至石  收稿日期:2009-09-15;修回日期:2010-01-15  基金项目:中国铝业公司铝土矿资源勘查项目(chalco2005-1)  作者简介:陈连红(1966-),男,河南西平人,高级工程师,1989年毕业于原西安地质学院地质勘查专业,从事矿产地质勘查与管理。E-mail:Ih chen@https://www.wendangku.net/doc/5726989.html,

工程地质习题库

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工程地质条件是一综合概念,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自然)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 2.矿物的光学性质有: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力 学性质有:硬度、解理、和断口。 3.岩石的工程性质包括: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4.风化作用按照破坏岩石的方式可分为:①物理风化作用、 ②化学风化作用和③生物风化作用。 其中①物理风化作用包括气温变化、冰劈作用和盐类结晶作用三个主要作用因素;②化学风化作用则主要包括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氧化作用和碳酸化作用四种风化作用。 5.确定岩石风化程度主要依据的是矿物颜色变化、矿物成分改变、岩石破碎程度和岩石强度变化四个方面的特征变化情况;根据对上述4个方面的判断,可以将岩石风化程度划分为未风化、微风化、弱风化、强风化和全风化。 四个方面的特征变化情况;根据对上述4个方面的判断,可

以将岩石风化程度划分为未风化、微风化、弱风化、强风化和全风化。 6.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压力、化学活泼性流体。 7.岩浆岩按照SiO2的含量分为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 8.粘土矿物主要是指伊犁石、高岭石、蒙托石。 9.碎屑岩的胶结方式有孔隙式、基底式、接触式。 二、名词解释 矿物:天然生成的化合物或单质,具有一定物理性质和一定化学成分,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单位。 岩石:矿物在地壳中按一定的规律共生组合在一起,形成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天然集合体称为岩石。 层理:由于沉积环境的变化,先后沉积下来的岩石沿垂直方向在大小、形状、成分、颜色、结构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成层现象。 岩石的抗压强度:干燥岩石试样在单轴压缩下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应力 岩石的抗拉强度:岩石试样在单轴拉伸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应

上海市地质环境公报

上海市地质环境公报SHANGHAI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BULLETIN (2008年)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二○○九年五月

上海市地质环境公报 (2008年) 编制部门: 矿产资源管理处(地质环境和勘查管理处) 资料来源: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二○○九年五月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和市政府领导在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关于实行地质环境状况公告制度的请示》一文的批示精神,为充分发挥地质环境监测成果的作用,更好地保护地质环境,现发布本市2008年地质环境公报。

目录 一、概述 二、城市地质 三、地质环境监测 四、地下水和矿泉水 1、地下水 2、矿泉水 五、地质灾害防治 1、地面沉降防治 2、汛期防灾 3、编制地质灾害专项防灾预案 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5、资质管理 六、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 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八、法规制度建设 九、大事记 十、附件

一、概述 2008年,在国土资源部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本市地质环境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各项业务与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全面完成了《上海市三维城市地质调查》的各项任务;地质环境监测与保护等工作得到扎实地推进;地质环境质量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2008年全市地下水开采量压缩到3700万立方米以内,地下水回灌量增加至1700万立方米以上,保持了地下水人工回灌量的持续稳步增长,使全市各含水层地下水位继续有所回升;地面沉降速率逐步趋缓,全市平均地面沉降为6.4毫米,比2007年减少0.4毫米。其中中心城区地面沉降量为7.6毫米,比2007年减少0.2毫米。郊区地面沉降量为6.2毫米,比2007年减少0.4毫米;各承压含水层地下水水质较为稳定。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XXXXXXXX工程名称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二○一七年七月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前言 1.1工程概况 1.2勘察内容 1)对坝址区内主要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地下水特性和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别、规模和特征等的阐述。并查明坝基地层物理力学性质等工程地质条件。 2)查明坝基及坝肩渗漏、渗透特性等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压水试验等查明坝基渗透性。 3)通过砌体取芯样做抗压强度试验、坝体压水试验等检查坝体砌筑质量。 4)通过钻孔试验数据对坝址工程整体地质情况进行描述和确认。 1.3勘察依据及执行标准 本次勘察工作所依据的技术规范、标准及文件 ●行标《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 ●国标《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31-2003)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SL291-2003)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2007) ●行标《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 ●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 ●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手册》 ●设计单位提供《钻探技术要求》 1.4勘察工作布置及工作完成情况 1.4.1勘察工作布置 本次勘察工作勘探点的数量和位置由设计单位布设,详见“坝址区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图号S-1)”。勘探点的位置沿坝体工程布置,左、右岸坝肩各布置1个勘探点,共布设勘探点2个,勘察点间距约98米。 根据设计单位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和“勘探点布置图”,遵照现行规范和有关文件的要求,布设2个均为控制孔,孔深控制:各孔深入稳定基岩、压水试验值小于3Lu。 1.4.2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本次勘察工作于2012年12月22日至12月28日完成野外钻探、取样及压

工程地质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工程地质条件的含义?P.2 工程建筑地区地质环境全部要素的总含。 第二章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1地球主要的化学成分有哪些?举出几种常见的造岩矿物?P。17 氧,硅,铝,铁,钙,钠,镁,钾,氢 长石,石英,云母,角闪石,辉石,方解石,石膏 2岩石的定义?按成因分类?P.22 组成地壳的岩石,都是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由一种或几种矿物自然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 3岩浆岩按冷凝环境分类如何?P.23上 可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喷出岩(火山岩)三大类。 4层理构造的定义。常见的层理构造有哪些?P.29 由于季节性气候的变化,沉积环境的改变,使先后沉积的物质在颗粒大小、形状、颜色、和成分上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显示出来的成层现象,称为层理构造。 水平层理,斜层理,交错层理。 5举出几种变质岩特有的矿物成分?P.33 石榴子石,滑石,绿泥石,蛇纹石。 6实际应用题: 一块含有大量石英,颜色浅红,具全晶质中粒结构和块状结构的岩石,肉眼鉴定该岩石为何岩石? 花岗岩(推理p23 P24) 7摩氏硬度所反映的是( A)P.20 A矿物相对硬度的顺序 B矿物相对硬度的等级 C矿物绝对硬度的顺序 D矿物绝对硬度的等级 8了解野外岩层的相对年代的确定方法。P.50 地层对比法,地层接触关系法,岩性对比法,古生物化石法。(p26) 9常见地质年代符号含义?P.49 冥古代HD 太古代AR 元古代PT:南华纪(Nh)、震旦纪Z 古生代PZ:早古生代PZ1——寒武纪?、奥陶纪O、志留纪S;晚古生代PZ2——泥盆纪S、石炭纪C、二叠纪P 中生代Mz:三叠纪T、侏罗纪J、白垩纪K 新生代Cz:第三纪R(古近纪E、新近纪N)、第四纪(Q) 10地质年代和地层年代的单位为何?P.48 地质年代单位:代,纪,世 底层年代单位:界,系,统 11选择题: 侏罗纪Jurassic period 属于(B)P.49 A新生代 B中生代 C古生代 D元古生代 12国际性通用的地质年代单位是(B)注:宙、代、纪、世是国际性的地质时间单位,期和时是区域性的

上海地区典型土层分布情况

上海地区地基土分布及其工程性质表1 地基土构成与特征一览表

表2 地基土承载力设计值与特征值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计算假定条件:条形基础,基础宽度b为1.50m,基础埋深d为1.00m,地下水位深度为0.50m。)

表3 盾构设计、施工所需参数

备注:1、表中所列建议值系根据室内土工试验、原位测试及类同工程经验综合确定。 2、表中带“*”数据为利用本工程初勘及邻近浦三路车站~严御路车站区间、浦三路车站详勘报告数据并结合上海地区同类工程经验提供。 3、三轴UU、无侧限抗压强度、室内渗透系数、静止侧压力系数、室内基床系数为东明路~御桥路各车站及区间详勘试验数据综合统计成果。 4、扁铲、十字板试验为本次及浦三路车站详勘试验统计结果。扁铲试验估算基床系数应力状态与实际工作中的应力状态不同,故KH值偏大很多,实用时需根据不同应力条件,土性、工况及变形量乘以不同的修正系数。

第①1层填土:普遍分布,层厚变化较大,一般为0.6~4.0m,土质松散不均匀,杂填土为主,夹碎石、砖块等杂质较多。 第②层可分为②1、②3层2个亚层 第②1层褐黄~灰黄色粉质粘土:拟建场地内大部分地段均有分布,局部填土较厚地段该层缺失,夹薄层粉土,可塑为主,中压缩性。 第②3层灰色砂质粉土,局部分布,桩号SCK47+200~SCK47+512段连续分布,其它地段呈零星分布,层厚变化大,桩号SCK47+200~SCK47+451段(JK6号孔附近),由西向东层厚由3.0m渐厚至16.3m,JK6号孔向东逐渐尖灭。该层土土质不均,夹薄层粘土,局部较多,松散,压缩性中等,透水性较强,开挖揭露时,在一定水头的动水压力作用下,易产生流砂现象。 第③层可分为③1、③2、③33个亚层 第③1、③3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场地内分布较普遍,土质不均匀,夹薄层粉砂,局部较多,流塑,土质软,压缩性高,属高灵敏土,开挖时受扰动易发生结构破坏和流变。 第③2层灰色砂质粉土:场地内大部分地段分布,局部缺失,该层土质不均匀,夹薄层粘土,透水性较强,开挖揭露时,在一定水头的动水压力作用下,易产生流砂现象。 第④层灰色淤泥质粘土:场地内分布较稳定,埋深厚度变化不大,夹薄层粉砂,流塑、属高灵敏土,开挖时受扰易发生结构破坏和流变。 第⑤层可分为⑤11、⑤1A、⑤12、⑤2、⑤3A、⑤3B、⑤4层7个亚层和⑤3T层一个透镜体。 第⑤11层灰色粘土:场地内分布较稳定,土质不均匀,夹薄层粉砂,该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一般,软塑~流塑,高压缩性,开挖时受扰易发生结构破坏。 第⑤1A层灰色砂质粉土:场地内遍布,分布较稳定,土质不均匀,夹薄层粘土,松散~稍密,中压缩性,盾构在该层中掘进时阻力较大,开挖揭露时,在一定水头的动水压力作用下,易产生流砂现象,该层为场地内微承压含水层。 第⑤12层灰色粉质粘土夹粉砂:场地内分布较稳定,不均匀,土质一般,夹粉砂较多,开挖揭露时,在一定水头的动水压力作用下,易产生流砂现象。 第⑤2层灰色粉砂:场地内呈不连续分布,主要分布在桩号SCK47+451以西,

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成因探讨

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成因探讨 本文章对安徽省某一区域内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特征及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及形态特征进行了探讨,并详细分析了其成矿成因。 标签:安徽省区域成矿铅锌矿地质特征矿产成因 该区铅锌矿床大地构造单元隶属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坳,宁芜陷断束,贵池~繁昌断褶束。从志留纪系中三叠世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本区沉积了以浅海相为主的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地层出露齐全,厚度基本稳定,岩性岩相变化不大,岩浆活动贫乏,构造活动微弱,显示了地台型的构造属性。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印支、燕山多旋回的构造~岩浆作用,形成了结构复杂的地台盖层褶皱断裂带,使构造格局发生巨大的变化。印支运动结束了该区域长期的海相沉积历史,使整个地区褶皱上升,开始了陆相沉积的新阶段,并将地层卷入北东向展布的褶皱带中。 1矿区地质 1.1地层 矿区内分布的地层从下二叠统孤峰组开始至下三叠统南陵湖组,自老到新从南到北分布。二叠系位于平地,三叠系组成山区,南陵湖组分布最高。出露比较好的为下三叠统各组,余为第四系或火山岩覆盖。地层走向北西,倾向北东。 1.2构造 1.2.1褶皱构造 ①基底沉积岩,为繁昌复向斜舒家店背斜北东倾没端的北西翼,为一单斜构造,地层向北东倾斜,倾角平缓,约每隔200米出现一次由陡到缓或由缓到陡的台阶,陡的倾角约40°,缓的倾角小于20°。 ②盖层火山岩,为中分村复向斜的次级褶皱八分村背斜南东翼,为单斜构造,向南东倾斜,倾角30°~40°,有火山岩且产状向北倾斜或近直立,则为次火山岩的侵出相或溢出相及次火山岩相。 1.2.2断裂构造 矿区内断裂构造不甚发育,全是基底褶皱构造的横向或斜交断裂,对矿体影响不大。 1.2.3火山口构造

铝土矿资源地质特征

铝土矿资源地质特征 2008-01-22 14:05:43 文字大小:【大】【中】【小】浏览次数: 209 摘要:铝土矿资源地质特征 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按照廖士范等人的意见,中国铝土矿矿床可分为古风化壳型铝土矿矿床和红土型铝土矿矿床。中国古风化壳型铝土矿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陆生阶段,是在大气条件下由风化作风形成含有铝土矿矿物、粘土矿物、氧化铁矿物等的残、坡积富铝风化壳物质,例如钙红土层、红土层或红土铝土矿,此阶段为大气条件下原地残积、堆积或异地堆积阶段;第二阶段是富铝钙红土层、红土层或红土铝土矿为海水(或湖水)淹没阶段,有的立即为海水(或湖水)淹没,有的则经过一定时间的岩化作用以后才为海水(或湖水)淹没,逐渐深埋地下,经过一段时期的成岩后生作用演变改造后形成原始铝土矿层;第三阶段是表生富集阶段,是原始铝土矿层随地壳抬升到地表浅部后由于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改造作用,使硅质淋失、铝质富集,形成品位较富的有工业价值的铝土矿矿床。至于红土型铝土矿矿床,一般认为是现代气候条件下由含铝岩石经风化作用形成的。 我国古风化壳型铝土矿主要形成于石炭纪。中、晚石炭世的铝土

矿分布在我国北方的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省,早石炭世的铝土矿分布在南方贵州中部地区。风化壳型铝土矿的另一个重要成矿期为二叠纪,其中早二叠世铝土矿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湖南、湖北等省,晚二叠世到早三叠世铝土矿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四川、山东、河北、辽宁等省(区)。本类型铝土矿矿床的形成,都与侵蚀间断面的古风化壳有关。一般来说,侵蚀间断时期长的,特别是下伏基岩是碳酸盐岩或含铝质多也较易风化的基性喷出岩(例如玄武岩),所形成的矿床往往矿石品位富,矿层厚,矿体规模大。在中国寻找古风化壳型铝土矿矿床,除注意地层中侵蚀间断之外,还应注意古地磁的低纬度位置,以及古陆邻近海洋的附近,因为这些地区为海洋气候,潮湿多雨,适宜风化作用的进行。由于中国古风化壳型铝土矿的形成,经历过“陆生阶段”,因此必须研究堆积古残坡积钙红土层、红土层的低洼地区的古地理环境和古地貌,特别是喀斯特溶洞、溶斗发育规律、分布方向以及喀斯特高地(无矿地区)的分布规律,因为矿层的薄厚、矿体规模的大小受这些因素控制。 具体来说,①修文式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异地堆积亚型铝土矿矿床,由于下伏基岩是碳酸盐岩,因此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富铝钙红土残坡积层,一般说侵蚀间断时间越长,即风化作用时间越长,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残坡积富铝钙红土层越多、越厚,生成的铝土矿物越多,粘土矿物越少,矿石品位越富,矿层厚度也越大。②新安式碳酸盐古风化壳原地堆积亚型铝土矿矿床,这类矿床的铝土矿直接覆在碳酸盐岩的喀斯特侵蚀面上,是原地堆积的,许多情况下是堆积在喀斯特溶洞、

中国地理家教讲义

东北地区 1、 地理位置 北纬_____到_____,东经____到____,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西侧有________,东北侧有__________,东南有________。 2、 气候及气候特征 以________分界,以东____________气候,夏季___________冬季____________ 以西____________气候,冬____夏____,降水____ 3、 地形区与地形特征 位于东北平原,处于第___阶梯,地形以______为主,地势_____,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4、 水文特征 流量较大,季节流量变化大,流速慢,有结冰期,含沙量少,水能资源不丰富,一年有两个汛期 5、 植被类型 以________分界,以东____________,以西_____________ 6、 自然资源 资源丰富,有石油田(大庆),煤炭,森林,土地,Fe 等 7、 农业类型分布特征 耕作农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地区 林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畜牧业:分布在___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 特征: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地区专业化生产 8、 工业类型分布特征 发展___工业,主要在辽中南地区。 工业基础___,科技力量____,机械化水平____。 9、 交通状况 以_____和______运输方式为主。铁路网____体系_____。南部有便利的______。 10、 主要的环境问题 黑土退化,西部草场退化,环境污染,湿地破坏(三江平原 )

11、 发展农业区位优势 (1) 属于________气候_____同期。 (2) 黑土广布,_________。 (3) 地广人稀,________________。 (4) 附近重工业发达,能提供大量的______,利于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12、 东北农业生产格局改变的区位条件(为什么原来不能种XX 的地方,现在可以 种了?) ① 全球变暖,热量条件得到改善②科技水平的提高,培养出良种。 最制约东北种植水稻的因素------- 。 13、 东北发展农业的不利因素 ①纬度较高,热量不足②无霜期短,易受寒潮,旱涝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14、 东北的工业区位优势 (1) 丰富的煤,石油,铁等矿产资源 (2) 海陆交通便利 (3) 面向全国,市场广阔 (4) 产业基础好 (5) 国家政策的支持。 15、 东北工业衰落的原因 (1) 产业结构单一 (2) 部分资源枯竭 (3) 环境污染严重,用地紧张,交通拥挤 (4) 生产技术落后,产品竞争力弱。 16、 针对资源型城市发展衰落的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