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蛔虫的传播途径

蛔虫的传播途径

蛔虫的传播途径

蛔虫的传播途径

县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监测方案

县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 监测方案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某县城区学校14岁以下儿童 蛔虫感染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了解我县城区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情况,掌握动态变化规律。及时发现和治疗病例,降低感染率,切实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为科学防制蛔虫感染提供重要依据。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提供相关评价依据。 二、组织领导 我县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工作和防治工作在各级卫生行政及业务主管部门领导下开展。卫计局、教育局成立领导组,负责儿童蛔虫病感染率调查工作的领导组织实施,疾控中心成立技术指导组,负责业务技术指导。各学校负责协助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 三、监测对象和数量 在城关中学、一中、**小学开展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监测,每个学校抽取100名学生。 四、病例定义 粪检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检出蛔虫卵,即可确定为蛔虫感染。 五、监测内容和方法 (一)抽样方法 在城关中学、一中、**小学,抽取部分班级参与开展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监测,每个学校抽取100名学生。 (二)病原学监测 1.标本采集 (1)对象:被抽到的监测对象; (2)标本类型:新鲜粪便; 2.粪便查找蛔虫卵方法 采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 试剂及器材:生理盐水、显微镜、竹签、载玻片。

操作步骤:滴一滴生理盐水于洁净的载玻片,用棉签棍或牙签挑取绿豆大小的粪便块,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涂片的厚度以透过玻片隐约可辨认书上的字迹为宜。一般在低倍镜下观察,如用高镜观察,需加盖片。 六、职责与分工 1、县教育局 负责安排对抽样人群进行采样,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生蛔虫感染情况调查。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由班主任通知学生转告家长自行自愿购买驱虫药对学生进行治疗,并统计服药情况。开展中小学儿童健康教育工作,使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2、卫计局 负责学生蛔虫感染情况监测的领导安排及协调工作,掌握我县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情况、服药效果。指导驱虫药的选择、用药规范等。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指导。 3、学校医务室 1.协助被选中班级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调查工作; 2.负责收集14岁以下学生花名册、制定本校监测方案。 3.负责统计汇总全校监测资料。 七、资料收集、分析及反馈 (一)收集数据内容 1.14岁以下在校中小学生、幼儿园儿童花名册 2.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情况检查登记表 3.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情况检查统计表 (二)统计分析 1.计算城区学校14岁以下学生蛔虫感染率; 2.感染率公式: 感染率=(粪检阳性人数/粪检人数)×100% (三)数据反馈 完成监测工作后,撰写监测工作报告,反馈给上级卫生、教育行政部门和上级业务部门。 八、质量控制 1.各项监测内容均使用统一调查表和调查方法; 2.使用指定的实验室检测方法进行标本检测;

成人蛔虫病症状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成人蛔虫病症状 导语:说到蛔虫病很多人都觉得是小孩子才会出现的疾病,当然蛔虫病在广大儿童当中的发病率是很高的,可是蛔虫病蛔虫病并不是儿童的专利,其实成人 说到蛔虫病很多人都觉得是小孩子才会出现的疾病,当然蛔虫病在广大儿童当中的发病率是很高的,可是蛔虫病蛔虫病并不是儿童的专利,其实成人也是会受到蛔虫病的困扰的,只是对于成人蛔虫病很多人的了解都不多,那么成人蛔虫病症状表现是怎么样的呢?一起来看看本文的介绍吧。 蛔虫病是人体当中很常见的寄生虫病,蛔虫病不仅会消耗我们体内大量的营养,而且还会导致剧烈的腹痛以及胃肠功能紊乱,有时还会诱发肠梗阻、肠穿孔、胆道蛔虫症等一系列危险的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1.蛔幼性肺炎少量蛔虫幼虫在肺部移行时,可无任何症状。如短期内进食含大量感染期蛔虫卵的蔬菜或其他食品,经7~10天潜伏期后,可出现全身与肺部症状。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发热、畏寒,乏力,伴胸闷、气促等类似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重症者可出现哮喘样发作,表现为胸疼、咽部异物感,吼喘、端坐呼吸,少数可出现痰中带血,鼻出血、声嘶、腹痛及腹泻等。体检可闻及双肺干湿性啰音,偶有局部肺实变征。X线胸片检查可见双肺门阴影加深及肺纹增多,常于1~2周内消失。痰可查见嗜性粒细胞和夏科-莱登晶体(Charcot-Leydencrystals),偶可发现幼虫。血嗜酸性粒细胞可明显增高。病程持续7~10天后,上述症状逐渐消失。急性蛔幼性肺炎、哮喘和嗜酸性细胞增多等,临床上称为肺蛔虫症,即单纯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 2.肠蛔虫病成人肠蛔虫病多无特殊表现,也可出现情绪不稳定、易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寄生虫名词解释

伴随免疫:活成虫可使宿主产生获得性免疫,这种免疫对体内原有成虫没影响,但对再感染的童虫有一定抵抗力。 包囊:肠腔内的滋养体随宿主肠内容物下移过程中,虫体分泌囊壁,形成包囊,包囊也是某些原虫的感染阶段。 薄壁卵囊:占20%,仅有一层单位膜,其子孢子逸出后直接侵入宿主肠上皮细胞,继续无性繁殖,造成宿主自身体内重复感染。 保虫宿主(储蓄宿主):某些人体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称这些脊椎动物为保虫宿主。 变态:昆虫在发育过程中,由卵至成虫期,它经历从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到生态习性、行为和本能上的一系列变化,这一过程的总和称为变态。 不完全变态:某些昆虫生活史分为卵、若虫、成虫3个时期。若虫体小,其形态、生活习性与成虫很相似,仅生殖器官未发育成熟,如虱、臭虫等。 成节:为绦虫链体中部的节片,其内生殖器官已发育成熟。 虫媒传播型:原虫完成生活史需在吸血昆虫体内发育至感染阶段,再接种人体,如疟原虫。带虫免疫:人体感染寄生虫后,不能完全消除体内的寄生虫,但对同种的再感染有一定的免疫力,这种免疫状态称带虫免疫。一旦体内寄生虫被完全清除后,这种免疫力也随之消失。如血吸虫,疟原虫。 带虫者:有些人虽然体内有寄生虫寄生,但无临床症状,而用常规的实验诊断方法却可检出,并可成为传染的来源。带虫者是否出现症状与感染的虫数、人体的免疫状态和营养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如许多蛔虫感染者表现为带虫状态。 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钩虫寄生于人体可造成患者长期慢性失血,铁和蛋白质不断损耗而导致贫血。由于缺铁,血红蛋白的合成速度比细胞新生速度慢,则使红细胞体积变小,着色浅,故而将此种贫血称为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 地方性斑疹伤寒:病原为莫氏立克次体,通过人被叮咬或蚤粪污染受损皮肤而获感染。 复发:疟疾初发后红内期原虫已被消灭,在未经虫媒传播感染的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潜隐期,又重新出现原虫血症及疟疾发作,称疟疾的复发。 感染方式:寄生虫侵入人体的特定方式。如蛔虫含蚴卵被人吞入,钩虫的感染期幼虫主动钻入人的皮肤。 感染阶段:指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能继续发育或繁殖的阶段。 感染期:寄生虫必须发育到一定的时期方能侵入人体继续发育,这一特定的时期称感染期。例如,蛔虫的含蚴卵,钩虫的丝状蚴才能感染人。 感染途径:寄生虫侵入人体的特定入口处。如蛔虫经口感染,钩虫经皮肤感染。 共栖或叫片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例如,结肠内阿米巴寄生于人肠道内,但不致病。 钩蚴性皮炎:指钩虫感染期,幼虫钻入皮肤后形成的局部炎性病变。患者局部皮肤有针刺、灼烧和奇痒感,进而出现充血斑点,若继发感染则形成脓包,最后结痂脱皮而愈。 何博礼现象:血吸虫虫卵成簇产于宿主组织内,肉芽肿急性期易液化,出现嗜酸性脓肿,虫卵周围出现许多浆细胞,伴有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着,称~。 厚壁卵囊:80%,在宿主细胞或肠腔内孢子化(形成子孢子)。孢子化的卵囊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即呈感染性。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长期共生,双方受益,缺一不可。例如,牛、马胃内的鞭毛虫能产生消化植物纤维的酶,不但自己得到营养,也有利牛马的消化;鞭毛虫的残体还能为牛、马提供必要的蛋白质。 机会致病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而当宿主免疫力下

最新14岁儿童蛔虫感染监测资料汇总

14岁儿童蛔虫感染监 测资料

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 工作实施方案 蛔虫病是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它严重地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为巩固我校儿童蛔虫感染防治工作取得成效,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及技术规范》、《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和《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的 进一步巩固我校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了解我校小学生蛔虫卵的感染率,掌握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为国家卫生校城创建工作提供相关评价依据。 二、组织领导 我校儿童肠道蛔虫病的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领导下开展,卫生局、教育局负责组织实施。卫生局、校教育局成立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及专家技术组,疾控中心成立负责儿童蛔虫病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业务技术指导,学校成立负责儿童蛔虫病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的组织和人员,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三、调查和防治范围、对象 (一)调查范围、对象、检查方法 1.调查范围:城区14岁以下中小学生及4岁以上托幼机构儿童。 2.样本量:驱蛔前、后样本量各为250人,共750人。 3.调查对象:驱虫前、后分别对城区的中、小学和托幼机构进行抽样调查,每个学校调查不少于250人。其中抽取1所中学、1

所小学及1所托幼机构,每个年级抽取1个班,每个年级的人数不能少于50人,做为调查对象。 4.检查方法:采集调查对象的粪便标本,每份标本需要采集 5-10g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方法见检验教材)检查,检测蛔虫感染情况。 采集标本由校疾控中心负责检测,检测结果经汇总后及时上报和通报校教育局。 (二)防治工作 为进一步巩固我市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决定在城区的中、小学和托幼机构在持续加强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鼓励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蛔虫感染自查,自购驱蛔药物进行治疗相结合的方式的强化防治工作,对象为4岁以上14岁以下儿童。 四、职责分工 (一)教育局 1.负责安排对抽样人群进行采样,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驱虫前后,学生蛔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2、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由班主任通知学生转告家长自愿自行购买驱蛔药物对学生进行治疗,并负责进行服药率统计。 3、负责中、小学及幼儿园儿童健康教育工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 (二)卫生局 1.负责对驱虫前、后学生蛔虫感染情况进行抽样监测,掌握我校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情况、服药效果。 2.指导驱虫药种类的选择、用药规范等。 3. 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

儿童得了蛔虫病有哪些症状

儿童得了蛔虫病有哪些症状? 1.蛔虫幼虫在体内游行阶段,皮肤痒可出荨麻疹,发烧、咳嗽、肺部有炎症表现;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右上腹痛、肝肿大,肝功能不正常,幼虫带入细菌可引起多发性肝脓肿,肝压痛;白细胞总数升高,嗜酸细胞增高等。个别孩子由于幼虫到脑子中游行可引起抽风或脑膜炎。 2.蛔虫成虫在小肠中阶段可刺激肠壁,分泌毒素,排泄废物并吸取小儿的营养。常见的症状是在脐周围阵发性肚子疼,腹部柔软,喜欢揉、不拒按;食欲不好,有的喜欢吃不该入口的东西,如炉渣、土块、塑料袋等,我们叫这种现象为“异食癖”。由于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受到影响,可引起营养不良、贫血等。也可以引起精神不振、易怒、夜间咬牙。 3.平时成虫在小肠定居,当环境不适合便乱窜起来,由此而引起一系列严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如小儿在发烧时,蛔虫就可以乱窜引起严重腹痛、呕吐、吐出蛔虫,虫子多纠缠成团时,堵住肠子上下不通,发生蛔虫性梗阻;蛔虫见孔就钻,可以钻到胆道引起胆道蛔虫症,病情严重,患儿因腹痛打滚哭闹、出冷汗;如蛔虫钻到阑尾就可引起蛔虫性阑尾炎,右下腹剧烈疼痛。从阑尾再钻出可引起腹膜炎等危险病症。 怎样发现孩子患有蛔虫病? 1、经常出现原因不明的腹泻、便秘或腹痛(多为肚脐周围痛)。 2、胃口不好,不想吃饭而常想吃香甜的零食,或胃口很好却身体消瘦 3、有时头痛、兴奋和精神不佳,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 4、晚上睡觉常流口水或磨牙齿。 5、脾气急燥。 6、在小儿身上会出现“虫斑“,一般有5种: (1)舌面出现红斑,其特征是边缘整齐,圆形,常突出舌面,红斑位置不定,数量不一。(2)下唇粘膜出现颗粒,多为灰白色针头大小的小丘疹,数量不等。 (3)巩膜出现蓝斑,呈三角形、圆形或半月形。 (4)面部出现白斑,多为圆形,边缘整齐,中间淡白。 (5)指甲上出现“絮状白云”。 这些虫斑可单独出现,也可几种相兼出现。 7、喜欢挖鼻孔。 有蛔虫的孩子,不一定出现上述全部症状,但至少有2-3种以上。发现孩子有上述症状应怀疑是否患上了本病,需去医院做粪便检查。 如何防治儿童蛔虫病? 预防本病要教育孩子养成清洁卫生的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常啃指甲,不咬指甲,不吮手指,不喝生水,不吃生冷和不清洁的食物。另外,要注意环境卫生,搞好粪便处理。如果得了蛔虫病,可服用驱蛔灵,每岁约一片,分二晚服完;或宝塔糖每岁服二个,连服两个晚上。一次驱虫不一定能达到肃清的目的,治疗一个月后如再检查大便阳性,再服驱虫药。目前广泛应用肠虫清有一定疗效,有并发症时,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某县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监测方案

某县城区学校14岁以下儿童 蛔虫感染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了解我县城区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情况,掌握动态变化规律。及时发现和治疗病例,降低感染率,切实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为科学防制蛔虫感染提供重要依据。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提供相关评价依据。 二、组织领导 我县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工作和防治工作在各级卫生行政及业务主管部门领导下开展。卫计局、教育局成立领导组,负责儿童蛔虫病感染率调查工作的领导组织实施,疾控中心成立技术指导组,负责业务技术指导。各学校负责协助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 三、监测对象和数量 在城关中学、一中、**小学开展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监测,每个学校抽取100名学生。 四、病例定义 粪检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检出蛔虫卵,即可确定为蛔虫感染。 五、监测内容和方法 (一)抽样方法 在城关中学、一中、**小学,抽取部分班级参与开展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监测,每个学校抽取100名学生。 (二)病原学监测 1.标本采集 (1)对象:被抽到的监测对象;

(2)标本类型:新鲜粪便; 2.粪便查找蛔虫卵方法 采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 试剂及器材:生理盐水、显微镜、竹签、载玻片。 操作步骤:滴一滴生理盐水于洁净的载玻片,用棉签棍或牙签挑取绿豆大小的粪便块,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涂片的厚度以透过玻片隐约可辨认书上的字迹为宜。一般在低倍镜下观察,如用高镜观察,需加盖片。 六、职责与分工 1、县教育局 负责安排对抽样人群进行采样,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生蛔虫感染情况调查。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由班主任通知学生转告家长自行自愿购买驱虫药对学生进行治疗,并统计服药情况。开展中小学儿童健康教育工作,使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2、卫计局 负责学生蛔虫感染情况监测的领导安排及协调工作,掌握我县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情况、服药效果。指导驱虫药的选择、用药规范等。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指导。 3、学校医务室 1.协助被选中班级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调查工作; 2.负责收集14岁以下学生花名册、制定本校监测方案。 3.负责统计汇总全校监测资料。 七、资料收集、分析及反馈 (一)收集数据内容 1.14岁以下在校中小学生、幼儿园儿童花名册 2.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情况检查登记表

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岳庙初中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 实施方案 蛔虫病是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它严重地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为巩固我校儿童蛔虫感染防治工作取得成效,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及技术规范》、《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和《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的 进一步巩固我校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了解我校小学生蛔虫卵的感染率,掌握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为国家卫生校城创建工作提供相关评价依据。 二、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负责儿童蛔虫病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的组织机构,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组长:张可欣副组长:杨花亮卫战华 成员:冯俊锋王辅国汪肖红贠永杰王青峰刘岩 三、调查和防治范围、对象 (一)调查范围、对象、检查方法 1.调查范围:14 岁以下在校学生共1298 人。 2.调查对象:驱虫前、后分别对学生进行调查。 3.检查方法:调查家长及学生,检测蛔虫感染情况。

(二)防治工作为进一步巩固我校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决定持续加强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鼓励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蛔虫感染自查,自购驱蛔药物进行治疗相结合的方式的强化防治工作。 四、实施内容 (一)健康教育。开学后,学校将寄生虫的防治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采取多种形式活动,提高学生对蛔虫危害和防治的认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驱虫前后,蛔虫感染情况调查在上级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开展驱虫前后蛔虫感染情况监测。驱虫前感染情况调查有助于了解目前我校蛔虫感染率,指导防治工作。驱虫后感染情况调查可反应防治工作成果,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价,并指导下一步的防治工作开展。 (三)驱虫。对适合服药物者在自愿、自费的原则下进行服药驱虫,由班主任向学生和家长宣传相关知识,鼓励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自查,对感染者进行治疗。 1、药物选择和治疗原则按照安全、广谱、高效、服用方便的原则。建议采用阿苯达唑片或甲苯达唑片开展驱虫。 2、驱虫药品由家长自愿自费到正规药店为孩子购买,并按说明书要求服药。 3.服药前的准备 在服药前,对每个学生发放《告家长书》,使家长和学生对蛔虫的

寄生虫期末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1)寄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2)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3)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4)中间宿主: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5)保虫宿主:亦称储存宿主,指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将这些脊椎动物称为保虫宿主。 (6)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只有当该幼虫有机会进入其适宜宿主体内,才能发育为成虫,此种非适宜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7)带虫者:大多数情况下,人体感染寄生虫后并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这些人称为带病者 (8)多寄生现象:人体同时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寄生虫时,称为多寄生现象 (9)幼虫移行症:是指一些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这些幼虫可在体内长期存活并移行,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病变(10)异位寄生:有些寄生虫在常见的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这种现象为异位寄生

(11)消除性免疫指宿主能清除体内寄生虫,并对再感染产生完全的抵抗力 (12)非消除性免疫:寄生虫感染后虽可诱导宿主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对体内已有的寄生虫不能完全清除,维持在低虫荷水平。 (13)带虫免疫premunition:人体感染寄生虫(原虫,如疟疾)后,产生一定的程度的免疫力 (14)伴随免疫:人感染血吸虫后可获得部分免疫力,患者门静脉内仍有成虫寄生和产卵,但宿主对再感染有一定的免疫力,而无损于体内的成虫,这种免疫称为伴随免疫 (15)机会性致病性原虫:有些原虫感染免疫功能正常宿主后并不引起临床症状,暂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免疫功能不全时,这些原虫的繁殖能力和致病力增强,患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甚至危及生命。这类原虫称为机会性致病原虫。 (16)虫媒病:这种病原体由节肢动物生物性传播的疾病称为虫媒病。 (17)变态:昆虫从幼虫到成虫性成熟的整个发育过程称为胚后发育,它经历从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到生态习性,行为的一系列变化,此过程称为变态 (18)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需要经历蛹期的,称为完全变态。(19)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不需要经过蛹期的,称为不完全变态。 问答题 1,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2014年14岁儿童蛔虫感染监测资料

盐城市盐阜中学2014年 14岁以下学生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蛔虫病是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它严重地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为巩固我校儿童蛔虫感染防治工作取得成效,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及技术规范》、《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和《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的 进一步巩固我校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了解我校学生蛔虫卵的感染率,掌握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提供相关评价依据。 二、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负责儿童蛔虫病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的组织和人员,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三、调查和防治范围、对象 (一)调查范围、检查方法 1.调查范围:14岁以下在校学生。 2.检查方法:调查家长及学生,检测蛔虫感染情况。 (二)防治工作 为进一步巩固我校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决定持续加强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鼓励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蛔虫感染自查,自购驱蛔药物进行治疗相结合的方式的强化防治工作,对象为14岁以下儿童。 四、实施内容 (一)健康教育 开学后,学校将寄生虫的防治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采取多种形式活动,提高学生对蛔虫危害和防治的认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驱虫前后,蛔虫感染情况调查

在上级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开展驱虫前后蛔虫感染情况监测。驱虫前感染情况调查有助于了解目前我校蛔虫感染率,指导防治工作。驱虫后感染情况调查可反应防治工作成果,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价,并指导下一步的防治工作开展。 (三)驱虫 对适合服药物者在自愿、自费的原则下进行服药驱虫,由班主任向学生和家长宣传相关知识,鼓励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自查,对感染者进行治疗。 1.药物选择和治疗原则 按照安全、广谱、高效、服用方便的原则。建议采用阿苯达唑片或甲苯达唑片开展驱虫。 驱虫药品由家长自愿自费到正规药店为孩子购买,并按说明书要求服药。 3.服药前的准备 在服药前,对每个学生发放《告家长书》,使家长和学生对蛔虫的危害及防治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并能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驱虫工作,自行为学生购买驱虫药物。 五、时间安排 (一)3月15日-4月1日,采取健康教育及发放《告家长书》,通知学生回家转告家长或带孩子自查,对感染者进行治疗。 (二)4月20日-4月30日,蛔虫感染率监测统计工作。 六、资料的统计、汇总 学校分管负责人要积极配合疾控中心工作和资料收集工作,认真填写表中要求相关内容,并妥善保存,做到项目齐全、数据准确,不能弄虚作假。

蛔虫病

蛔虫病 蛔虫病是由蛔虫(又称似蚓蛔线虫)的幼虫在人体内移行和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 人体感染蛔虫,幼虫在体内移行可引起蛔蚴性肺炎和过敏症状。成虫在小肠内寄生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能阻塞肠管引起机械性肠梗阻,还可进一步发展成肠扭转或肠套叠。蛔虫有钻孔乱窜习性,往往侵入胆管、阑尾、眼、鼻、耳、皮肤、腹腔、肝、肾、气管、肺甚至心脏和大脑等各种脏器和组织,引起严重并发症。 一、蛔虫生活史 蛔虫的生活史包括受精卵在外界土壤中的发育和虫体在人体内发育的两个 阶段。蛔虫卵随粪便排出人体外,在潮湿、荫蔽、氧气充足和温度适宜(21℃~30℃)的条件下,约需2周,受精卵内的卵细胞发育为幼虫,再经1周,幼虫第一次蜕皮,成为第二期幼虫,这种含第二期幼虫的蛔虫卵对人体具有感染性,故称感染性虫卵。 人经口误食的感染性蛔虫卵进入小肠后,幼虫破卵壳孵出。孵出的幼虫钻进小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进入肠壁小静脉或淋巴管,通过门静脉系统到肝,再经右心到达肺部,幼虫穿过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在此完成第二及第三次蜕皮,然后幼虫沿支气管、气管逆行至咽部,随人吞咽动作经食管、胃进入小肠,在小肠内完成第四次蜕皮后成为童虫,再经数周逐渐发育为成虫(图解1、附图1)。 从误食感染性蛔虫卵到发育为成虫产卵约需60~75天,一条雌虫每天排卵约为23.4万~24.5万个,估计全球的外环境每天约被1014个蛔虫卵所污染,其中许多可发育到感染期。虽然成虫在人体内寿命为12~18个月,其危害的病程往往不超过1年,但在流行区反复感染是常见的。 二、流行概况 (一)分布 蛔虫病分布遍及全国,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人群感染率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在生活水平低、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较差的人群中,蛔虫感染率更高。 (二)传染源 蛔虫感染者是本病唯一传染源。 (三)传播途径

县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监测方案

县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监测方案

某县城区学校14岁以下儿童 蛔虫感染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了解我县城区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情况,掌握动态变化规律。及时发现和治疗病例,降低感染率,切实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为科学防制蛔虫感染提供重要依据。为国家卫生县城创立工作提供相关评价依据。 二、组织领导 我县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工作和防治工作在各级卫生行政及业务主管部门领导下开展。卫计局、教育局成立领导组,负责儿童蛔虫病感染率调查工作的领导组织实施,疾控中心成立技术指导组,负责业务技术指导。各学校负责协助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 三、监测对象和数量 在城关中学、一中、**小学开展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监测,每个学校抽取100名学生。 四、病例定义 粪检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检出蛔虫卵,即可确定为蛔虫感染。 五、监测内容和方法 (一)抽样方法

在城关中学、一中、**小学,抽取部分班级参与开展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监测,每个学校抽取100名学生。 (二)病原学监测 1.标本采集 (1)对象:被抽到的监测对象; (2)标本类型:新鲜粪便; 2.粪便查找蛔虫卵方法 采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 试剂及器材:生理盐水、显微镜、竹签、载玻片。 操作步骤:滴一滴生理盐水于洁净的载玻片,用棉签棍或牙签挑取绿豆大小的粪便块,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涂片的厚度以透过玻片隐约可辨认书上的字迹为宜。一般在低倍镜下观察,如用高镜观察,需加盖片。 六、职责与分工 1、县教育局 负责安排对抽样人群进行采样,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生蛔虫感染情况调查。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由班主任通知学生转告家长自行自愿购买驱虫药对学生进行治疗,并统计服药情况。开展中小学儿童健康教育工作,使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2、卫计局 负责学生蛔虫感染情况监测的领导安排及协调工作,掌握我县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情况、服药效果。指导驱虫药的选择、

蛔虫病

蛔虫病是怎么引起的? 收藏权威编辑:快速问医生(医生组) 【病原学】 似蚓蛔线虫(AscarislumbricoidesLinnaeus,1758)简称蛔虫,人体经口误食感染期蛔虫卵。【病理改变】 幼虫致病期部分病人肺部X线检查,可见浸润性病变,病灶常有游走现象;成虫致病期可损伤肠粘膜、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结膜炎、化脓性胆管炎、胆囊炎、甚至发生胆管坏死、穿孔、以及肠扭转和肠坏死。 常由于误食沾有蛔虫卵的生冷蔬菜、瓜果或其他不洁之物而引起。蛔虫寄生在小肠内,扰乱脾胃气机,吸食水谷精微。由于蛔虫具有喜温,恶寒怕热,性动好窜,善于钻孔的特性,故当人体脾胃功能失调,或有全身发热性疾患时,蛔虫即易在腹中乱窜而引起多种病症。若蛔虫钻人胆道、阑门,或蛔虫数量较多,在肠中缠结成团,则出现多种病变及症状。 (一)发病原因 1.形态特征蛔虫成虫为长圆柱形,似蚯蚓,新鲜时为淡红色,死亡后为黄白色。雌雄异体,体形向头尾两端逐渐变细,尾部呈钝圆锥形,两侧有明显的白色侧线。雄虫短而细,长约15~31cm,最宽处直径为2~4mm,尾端向腹面卷曲;生殖器官为单管型,盘绕虫体后半部,射精管开口于泄殖腔;射精管的后端部背面有交合刺囊,囊内有近等长的棒状交合刺一对;肛前乳突数目较多,排列成平行的四行,肛门后有四个双乳突和六个单乳突。雌虫粗而长,长约20~35cm(可长达49cm),直径为3~6mm,尾端平直;生殖器官为双管型,两级生殖器官盘绕于虫体的后2/3部分;子宫粗管状,每个子宫可长200mm,每组卵巢与输卵管共约长1250mm,阴门位于虫体的前1/3与中1/3交界处;体内子宫含虫卵数可达2 700万个,产卵约13~36万个/d。受精卵为椭圆形,约(45~75)μm×(35~50) μm,卵壳透明而厚;未受精卵较狭长,有不等的屈光颗粒。受精卵排出率为45%~60%,发育后成为感染期虫卵。未受精卵无发育能力,也无传染性。 蛔虫卵对外界有较强的抵抗力。在5~10℃条件下能生成约2年,在缺氧情况下可存活3 个月左右,在22℃干燥环境能耐受2~3周。在潮湿、疏松、砂质土壤中能生存6年左右。在粪坑中能存活1年以上。蛔虫卵能耐受一般化学消毒剂,在30℃环境下,磺胺(2%左右)、氨水等均不影响虫卵发育。虫卵不能被酱油、醋及辣椒等调味品杀灭,但对温度较敏感,日光直射或温度超过40℃均可被杀灭。在高温、干燥环境或暴雨冲刷下,虫卵存活时间短。 2.生活史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内,以空肠为多,回肠次之,寄生于十二指肠及胃者很少。寄生在肠内虫数差异很大,少者几条,多者几十条,偶有多达2000条以上者。蛔虫无中间宿主,雌雄交配后,雌虫产受精卵随粪便排出人体外,在温暖、潮湿、氧气充分的泥土中,约经2周发育为蚴虫,再经1周蚴虫第一次蜕皮后即为感染期虫卵。感染期虫卵在外界不能孵化,当被人吞食后,多数被胃酸杀灭,少数进入小肠。进入小肠的感染期虫卵内的蚴虫释放孵化液(内含脂酶、壳质酶及蛋白酶),消化卵壳后,蚴虫破壳而出。孵出的蚴虫侵入肠

蛔虫病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蛔虫病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蛔虫病常见的并发症 胆道蛔虫病、急性胆囊炎 蛔虫病有什么并发症 一、并发病症 由于发热、辛辣饮食、麻醉或服用驱虫药不当等使寄生环境改变,蛔虫活动性增强,扭结成团可阻塞肠道,或钻入其他器官而引起多种并发症。其中半数并发症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1、胆道蛔虫病(biliary ascariasis) 肠道内环境或宿主全身状况变化时,蛔虫受到刺激可钻入胆道而引起胆道蛔虫病。本病是肠蛔虫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仅次于阑尾炎、胆囊炎及穿孔性腹膜炎等。成人和儿童均较常见,尤以青壮年为多,女性多于男性。蛔虫所在部位以胆总管最常见,其次为左右肝管,位于胆囊内者最少。临床可分为下列类型:①胆绞痛型,最常见,由蛔虫钻入十二指肠壁上的壶腹孔导致胆道口括约肌与胆总管痉挛所致;②急性胆囊炎,蛔虫侵入胆囊后可因继发细菌感染或因蛔虫进入胆囊导致胆囊管阻塞而引起胆囊炎症;③急性胆管炎,蛔虫钻入胆管后腹痛不缓解,并出现寒战、高热,提示胆管继发感染而并发急性胆管炎。典型胆道蛔虫病的临床表现包括:①急性发病,突出的症状是上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呈钻顶痛或绞痛性,可放射至背部、肩部,疼痛可基本消失而出现明显的缓解期;②常伴剧烈恶心、呕吐,多数患者可呕吐胆汁与蛔虫;③症状与体征不相符,即疼痛剧烈时腹部压痛并不明显,也无明显肌紧张;④少数患者疼痛不缓解,后期可继发细菌化脓性感染;⑤黄疸少见,即使有黄疸也较轻微。 2、蛔虫性肠梗阻(ascaris intestinal obstruction) 肠内蛔虫超过十条即可在小肠内缠结成团而引起机械性肠梗阻。本病多见于重度感染的儿童患者,60%以上为10岁以下,其中2岁以下者发病率最高。蛔虫性肠梗阻多为不完全性肠梗阻,梗阻部位多在回肠下段。蛔虫性肠梗阻典型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大便与排气、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失衡等,与一般肠梗阻表现相同。约30%的患者可扪及腹部包块。发生绞窄性肠梗阻、继发肠穿孔及腹膜炎等可危及患者生命。 3、蛔虫性阑尾炎可因驱虫不当致使蛔虫钻入阑尾,引起阑尾腔梗阻。由于虫体钻动及其分泌的毒素对阑尾黏膜的刺激,使阑尾肌层与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受阻,导致黏膜损伤,引起急性阑尾炎。若阑尾腔梗阻进行性加重,使腔内压力增大,可导致阑尾穿孔而继发腹膜炎。据报道,蛔虫性阑尾炎并发阑尾穿孔的发生率为25%~65%。蛔虫性阑尾炎的发生率仅次于胆道蛔虫病及蛔虫性肠梗阻,在小儿阑尾炎病因中占重要地位。钻入阑尾的蛔虫常为1~3条,多者超过30条。本病与一般阑尾炎表现相似。常于服驱虫药后3~6h出现阵发性腹剧烈绞痛,出冷汗、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及腹胀等,可有局限性腹肌紧张。 4、蛔虫性胰腺炎蛔虫侵入胰管可导致胰管部分阻塞。由于虫体机械性损伤,虫卵沉积与刺激,继发细菌感染,毒素作用,以及胆汁反流等可激活胰酶而引起急性胰腺炎。蛔虫性胰腺炎与一般急性胰腺炎的表现相似。常突然出现阵发性上腹疼痛、

关于寄生虫病传播的概述

关于寄生虫病传播的概述 泰迪犬(详情介绍) 由于气温回升,寄生虫萌动,环境消毒差会导致犬大面积感染寄生虫,据调查,某宠物医院一个月内收治由寄生虫感染的犬病十五例。其中与细小病毒混感三例、鞭虫引起的十一例、趾间脓皮一例。 一.寄生虫常见的传播途径有下列几方面 1.土壤: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期存活于地面的土壤中。如蛔虫卵、鞭虫卵在粪便污染的土壤发育为感染性卵;钩虫和粪类圆线虫的虫卵在土壤发育为感染期幼虫。 2.感染与接触土壤有关:水多种寄生虫可通过饮水而达到体内,食物主要是蔬菜与鱼肉等食品。蔬菜常成为寄生虫传播的主要途径。如感染性蛔虫卵、鞭虫卵、钩虫的感染期幼虫,以及原有包囊等,皆可以由食用未洗净或未煮熟的蔬菜而传播,疥螨由于直接接触患者皮肤而传播。 二.寄生虫的感染途径和方式主要有下列几种 1.经口感染: 多种寄生虫的感染期可以通过食物、饮水。如蛔虫、鞭虫、蛲虫等。经皮肤感染.有的寄生虫是其感染期主动地经皮肤侵入。 2.自身感染: 有的寄生虫可以在宿主体内引起自体内重复感染,如短膜壳绦虫的虫卵可在小肠内孵出六钩蚴,幼虫可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

易感者是指对寄生虫缺乏免疫力。 三.影响寄生虫病流行因素 1.自然因素 包括温度、湿度、雨量、光照等气候因素,以及地理环境和生物种群等。气候因素影响寄生虫在外界的生长发育,如温暖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在土壤中的蠕虫卵和幼虫的发育;气候影响中间宿主或媒介节肢动物的孳生活动与繁殖,同时,也影响在其体内的寄生虫的发育生长,如温度低于15~16摄氏度或高于37.5摄氏度,疟原虫便不能在蚊体内发育。温暖潮湿的气候,既有利于蚊虫的生长、繁殖,也适合蚊虫吸血活动,增加传播疟疾。温度影响寄生虫的侵袭力。 2.生物因素 生活史的发育为间接型的寄生虫,其中间宿主或节肢动物的存在是这些寄生虫病流行的必需条件。

关于对14岁以下儿童进行蛔虫感染率检测的通知

关于对14岁以下儿童进行蛔虫感染率检测 的通知 区属中小学、幼儿园及民办学校、幼儿园、民办非培训机构:按照我市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标准)的要求,根据《沙依巴克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宣传工作实施方案》(沙党宣创卫办发[2013]15号)中,有关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3%的指标要求,现将组织区属14岁以下儿童进行蛔虫感染率检测,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体检对象 区属14岁以下(1999年6月30日以后出生)在校中小学生。 二、体检项目 蛔虫感染检验。 三、时间安排 体检时间:6月20日—7月6日 交表时间:7月7日前完成所有统计工作,并将表格上报区教育局办公室。 四、注意事项 1、辖区各校自行筛选30名14岁以下中小学生参加体检。

2、各校自行与就近医院联系,确定具体检测时间。 五、工作要求 1、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周密部署、做好学生的筛选、组织等工作,确保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2、各校要严格按照疾控中心对此项检测的有关要求,对体检注意事项及时作出通知,确保体检工作顺利进行。 3、学生应遵守体检纪律,服从医疗工作人员管理。体检时,不得请人代检、弄虚作假、隐瞒实情。 4、各校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提前做好安全预案,合理配备带队教师,确保体检期间无安全事故发生。 联系人:阿瓦古丽联系电话:4511407 附:1、沙依巴克区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检测花名册; 2、沙依巴克区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检测统计表。 沙依巴克区教育局 2013年6月21日

沙依巴克区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检测花名册 填报人:填报时间:

沙依巴克区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检测统计表 填表人:联系电话:

寄生虫大题(重点)

1.简述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简述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3个因素*⑴自然因素:包括气候条件(如温度`湿度`雨量`阳光)`地理环境及生物种群等,均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寄生虫病的流行⑵生物因素:生活史的发育为间接型的寄生虫,其中间宿主或媒介节肢动物的存在是这些寄生虫病流行的必须条件.如卫氏并殖吸虫病主要流行于山区或丘陵地带;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在长江以南地区,与钉螺的地理分布一致.又如疟疾和丝虫病的流行同蚊媒的地理分布和活动季节相符合⑶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生活条件`文化水平`医疗卫生保健知识以及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等 3.什么是食物源性蠕虫病,试举例说明*食生的或未煮熟的淡水鱼`虾`猪肉`牛肉等所引起的蠕虫病,称为食源性蠕虫病 4.简述幼虫移行症的临床特点*幼虫移行症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长期发热`嗜酸性粒细胞增rn helminthiosis),如肝吸虫病`肺吸虫病`猪带绦虫病和牛带绦虫病等 5.试述寄生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和方法,并举例说明*⑴经口感染:这是最常见的寄生虫感染方式.许多寄生虫的感染期可通过摄入被其污染的食物`饮水等以及食入中间宿主而进入人体.如蛔虫`鞭虫`蛲虫`华支睾吸虫`姜片虫`卫氏并殖吸虫`猪带绦虫和细粒棘球绦虫等,都是经口感染的⑵经皮肤感染:有些寄生虫的感染期存在于土壤或水中,当接触到人的皮肤时即可钻入皮肤而感染人体.如钩虫的丝状蚴和日本血吸虫的尾蚴等⑶经节肢动物叮刺感染:有些寄生虫的感染期存在于节肢动物体内,当节肢动物叮刺吸血时即可进入人体.如丝虫`疟原虫经蚊叮刺感染,杜氏利什曼原虫经白蛉叮刺感染⑷接触感染:阴道毛滴虫及疥螨等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的⑸自体感染:有些寄生虫可以在宿主体内引起自体内重复感染.如寄生于人小肠内的猪带绦虫,脱落的孕节由于恶心`呕吐被逆流返回胃内,经消化后散出虫卵,虫卵由胃回到小肠后孵出幼虫,钻入肠壁随血液循环到身体各部,引起囊虫自体感染.又如寄生于人小肠内的短膜壳绦虫,其虫卵在某些情况下可在肠内直接孵出幼虫,幼虫又在肠内发育为成虫⑹经胎盘感染:当孕妇患某些寄生虫病时,在胎盘屏障受到损害的情况下,游学寄生虫可进入胎儿体内引起子宫内胎儿感染寄生虫,导致先天性寄生虫病.如先天性弓形虫病`先天性疟疾`先天性丝虫病及先天性钩虫病等⑺经输血感染:若供血者血液内有红内期疟原虫存在时,即可引起输血性疟疾.从理论上讲,经输血感染的寄生虫还有杜氏利什曼原虫及弓形虫等.8)经乳汁感染:哺乳期妇女感染钩虫时,钩虫幼虫在其体内移行期间可进入乳腺随乳汁而感染婴幼儿,引起婴幼儿钩虫病,但此种感染方式甚为少见 6.试述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⑴地方性:寄生虫病的流行和地理分布常有明显的地方性或区域性,与以下因素有关:第一是由中间宿主或媒介节肢动物的分布所决定的,如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区与钉螺的地理分布是一致的.第二与居民的生活习惯有关,如华支睾吸虫病常流行于有吃生鱼或半生鱼习惯的地区.第三与生产方式有关,如钩虫病主要流行与用新鲜人粪施肥的旱地农作物地区.第四与气候条件有关,如在干寒地带无钩虫病流行⑵季节性:许多寄生虫病的传播常有明显的季节性.生活史中需要节肢动物宿主的寄生虫,其传播季节常与节肢动物宿主出现的季节相一致.其次,人群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也可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季节性,如急性血吸虫感染常见于夏秋季节的插秧或捕鱼等生产活动时,钩虫感染常见于夏春季节田间劳动时⑶自然疫源性:在未开发的原始森林和荒漠地带,这类寄生虫病可以一直在脊椎动物之间互相传播,不需要人的参与,人类在偶然进入这类地区时,脊椎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可通过一定途径传播给人,如荒漠性黑热病.这类不需要人的参与而存在于自然界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常具有明显的自然疫源性,这类地区称为自然疫源地 7.试述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从理论上讲,如果切断寄生虫病流行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终止寄生虫病的流行,但对于那些已经广泛流行的寄生虫病,在目前还不具备突破一环就能将其消灭的条件下,必须采取综合

蛔虫感染状况调查

蛔虫感染状况调查 蛔虫等肠道蠕虫感染是中小学生常见疾病,是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掌握镇巴县学生蛔虫感染状况,于2009-10/11结合中小学生健康检查进行了蛔虫感染状况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对象该县二年级在校学生。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监测对象。城区抽查城关小学、泾洋小学二年级各2个班学生。农村按东中西三个片区各随机抽取4所小学二年级的全体学生。 方法 监测方法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对监测对象进行粪检。 调查项目评价方法调查了解学生家庭经济、家庭厕所卫生、生活饮用水情况和本人卫生习惯。将家庭经济状况分为上、中、下3个档次,农村人均纯收入在2 000元以上为上等,1 200~2 000元为中等,低于1 200元为下等;居民人均收入高于5 000元为上等,3 000~5 000元为中等,低于3 000元为下等。家庭厕所卫生状况分好、中、差3个档次,水冲式厕所为卫生好,厕所基本干净为卫生一般,人畜并用或不卫生为卫生差。家庭生活饮用水情况为好、中、差3个档次,使用自来水为好,使用井水、泉水、河水且方便者(挑一担水在10min以内)为中,使用河水、泉水、井水不方便者或浆池水者为差。本人卫生习惯分好和差两个档次,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勤换衣物,不吃未洗净的瓜果和蔬菜,不喝生水,平时讲卫生为好,反之为差。 2 结果 随机抽取了城关小学、兴隆小学、巴庙小学等14所二年级在校学生714人,采集合格粪便标本436份,阳性标本112份(包括鞭虫3人),阳性率为%。其中男生阳性65人,阳性率%,女生阳性47人,阳性率%,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P >;但农村学生感染率明显高于城区学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P <, 与家庭经济状况的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好者,蛔虫感染率较低,反之较高,且差异统计学意义(χ2= P <,见表2。

14岁儿童蛔虫感染监测资料 (2016)

2016年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 调查和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蛔虫病是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它严重地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为巩固我校儿童蛔虫感染防治工作取得成效,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及技术规范》、《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和《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的 进一步巩固我校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了解我校小学生蛔虫卵的感染率,掌握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为国家卫生校城创建工作提供相关评价依据。 二、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负责儿童蛔虫病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的组织和人员,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三、调查和防治范围、对象 (一)调查范围、对象、检查方法 1.调查范围: 14岁以下在校学生。 2.调查对象:驱虫前、后分别对学生进行调查,调查不少于300人。其中每个年级的人数不能少于50人,做为调查对象。 3.检查方法:调查家长及学生,检测蛔虫感染情况。 (二)防治工作 为进一步巩固我校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决定持续加强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鼓励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蛔虫感染自查,自购驱蛔药物进行治疗相结合的方式的强化防治工作,对象为6岁以上14岁以下儿童。 四、实施内容 (一)健康教育 开学后,学校将寄生虫的防治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采取多种形式活动,提高学生对蛔虫危害和防治的认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驱虫前后,蛔虫感染情况调查 在上级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开展驱虫前后蛔虫感染情况监测。驱虫前感染情况调查有助于了解目前我校蛔虫感染率,指导防治工作。驱虫后感染情况调查可反应防治工作成果,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价,并指导下一步的防治工作开展。 (三)驱虫 对适合服药物者在自愿、自费的原则下进行服药驱虫,由班主任向学生和家长宣传相关知识,鼓励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自查,对感染者进行治疗。 1.药物选择和治疗原则 按照安全、广谱、高效、服用方便的原则。建议采用阿苯达唑片或甲苯达唑片开展驱虫。 驱虫药品由家长自愿自费到正规药店为孩子购买,并按说明书要求服药。 3.服药前的准备 在服药前,对每个学生发放《告家长书》,使家长和学生对蛔虫的危害及防治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并能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驱虫工作,自行为学生购买驱虫药物。 五、实施计划 (一)3月20日-4月10日,采取健康教育及发放《告家长书》,通知学生回家转告家长给孩子服用药物驱虫,或带孩子自查,对感染者进行治疗。 (二)4月20日-4月30日,驱蛔后蛔虫感染率监测统计工作。 六、资料的统计、汇总 学校分管负责人要积极配合疾控中心工作和资料收集工作,认真填写表中要求相关内容,并妥善保存,做到项目齐全、数据准确,不能弄虚作假。 第四小学校 2016年3月15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