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4特岗题及答案

2014特岗题及答案

2014特岗题及答案
2014特岗题及答案

2014河南特岗教师考试试题及标准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请在没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后的括号内,不选、错选或者多选,改题无分。

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 ) A、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B、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世界力量 C、走中国道路,弘扬航天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D、走中国道路,弘扬国际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解析】 A

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关于教育改革的总体部署是( ) A、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B、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C、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D、推进管办评分高【解析】 A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是( )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自由平等公正法制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自由民主诚信法制【解析】 B

4、教育的基本着眼点是() A、传授知识 B、发展智力 C、人的发展 D、社会发展

【解析】 C 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5、直接制约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是() 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

【解析】C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性质和方向,经济制约教育的发展水平。

6、奠定班级授课制理论基础的代表性著作是() A、赫尔巴特的《普

通教育学》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解析】B

7、“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涵盖三个维度,它们是()

A、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B、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技能、专业能力

C、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D、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情意【解析】C

8、教师不顾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采取拔苗助长的做法,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不均衡性 C、差异性 D、统一性【解析】 A 拔苗助长违背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9、按学科制定的、体现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的指导性文件是()

A、课程计划

B、教学计划

C、课程标准

D、课时计划

【解析】C 课程标准是教学计划的分学科展开。

10、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利用学习资料生成意义的过程, 这符合()

A.行为主义学习观

B. 人本主义学习观

C. 新行为主义学习观

D.建构主义学习观【解析】 D

11、采用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科研方法是() A. 调查法 B.行动研究法 C. 观察法 D. 实验法【解析】A

12、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德育原则是()

A. 疏导原则

B. 因材施教原则

C. 导向性原则

D. 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解析】A 疏导原则又叫循循善诱原则。

13、良好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 A. 明确的共同目标 B. 一定的组织结构

C. 共同生活的准则

D. 成员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解析】 A

14、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A. 认知策略 B. 资源管理策略 C. 组织策略 D. 元认知策略

【解析】B 资源管理策略中的时间管理。

1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是()

A. 二因素理论

B. 三维结构理论

C. 三元智力理论

D. 多元智能理论【解析】 D

16、小学生有错误行为时,家长便限制他看动画片,不让其从事有趣的活动,属于()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解析】 C

17、通过集体讨论,使思想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效果的创造性训练方法是()

A. 发展思维训练

B. 头脑风暴训练

C. 推测与假设训练

D. 自我设计训练

【解析】B

18、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解析】C

19、指导学生使用“我能应付这个考试”“成绩并不重要,学会才是重要的”等正向的自我对话以缓解考试焦虑的方法是() A. 全身松弛训练法 B. 系统脱敏法 C. 肯定性训练法 D. 改善认知法【解析】C 20、动作技能练习到一定阶段时,会出现进步暂时停止或下降难以有所提高的现象是()

A. 定势现象

B. 迁移现象

C.退步现象

D. 高原现象【解析】D 高原现象的定义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判断下列命题正误,正确的请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2014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造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 【解析】√

3、新手老师备课就是把教学内容写成详细的文字教案。【解析】×

4、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促进我国教育公平的措施之一。【解析】√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析】√

6、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

【解析】×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了解和研究学生。

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解析】√

8、当前的教学设计越来越倾向于从关注“学”向关注“教”转变。【解析】×

9、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最终目标是帮助教师减轻教学工作量。() 【解析】×

10、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范畴包括教师义务、教师良心、教师荣誉。() 【解析】√

11、维果斯基认为,好的教学应当先于发展,引导发展,其实质在于创造最近发展区。

【解析】×最近发展区不能创造

12、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要体现自愿原则,活动应以小型为主。()【解析】√课外校外活动最主要的组织方式是小组活动。

13、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实现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是课堂导入。()【解析】×

14、教学中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称为比较。()

【解析】×变式

15、态度与品德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解析】√

16、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解析】√

17、学生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是内部动机。()【解析】×附属内驱力

18、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是典型的学习迁移。()【解析】√

19、中学阶段同辈群体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解析】√

20、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解析】√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城市学生杜某,大学毕业通过招教考试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在认真备课、反复试讲后,他心情忐忑的走上讲台,刚做完自我介绍,一男生突然站起来说道:“老师,我们条件不好,学习基础又差,你会喜欢我们吗?”杜老师没有回答,微笑地看着他问:“你会不会嫌弃自己的家人?”男生马上回答:“当然不会,一家人怎会嫌弃呢。”老师转向全班同学郑重地说:“我既然成了同学们的老师,大家就成了一家人,我当然不会嫌弃你们了。同学们只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却没有看到自己的长处,我们农村孩子朴实、能吃苦,只要我们共同努力,都会成为优秀学生的。老师喜欢你们,看好你们!”这一开场很快抓住了孩子们的心。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对该教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参考答案】

(1)杜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道德规范中的爱岗敬业。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辅导学生。案例中的杜老师能够认真备课,反复试讲,获得学生欢迎。符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2)杜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关爱学生

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爱护学生,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要有耐心,不讽刺,挖苦,不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杜老师照顾到农村学生的自尊心,当他们是自己的家人,不嫌弃学生条件差基础差,做到了关爱学生。

(3)杜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教书育人。教书育人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杜老师通过与学生的回答,不仅仅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还通过自己的言行,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4)杜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为人师表。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案例中的杜老师,与学生亲如一家,带领学生挖掘农村孩子的优点,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让农村学生学会自信自强。

2.某教室在教文言文《强项令》时,提了一个问题:“语文题目中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语文的注释,马上回答是“硬脖子”的意思。为了让学生对比古今词义的区别,老师有追问:“‘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一下子吧学生问懵了,课堂上出现了冷场的局面,教师接连问了几个学生都没答出来,课后,老师进行了认证的反思。第二天给另一个班上课时,该老师及时改变了提问策略。在学生找出“强项”在课文中的意思之后,教师请学生们思考:

“请问你们有什么强项?是什么意思呢?”学生想了想说“是‘长处’的意思”于是,教师请学生们思考:“请问你们都有什么强项?”一个学生答到:“我的强项是打乒乓球。”教师接着问:“那么,你所有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呢?”学生想了想说:“是‘长处’的意思。”于是老师再次请大家思考:“‘强项’在古代海域和相待汉语中的词义有什么差别?”学生们纷纷举手病给出了正确的答案。(注: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请运用有关教学理论对此案例进行分析评价。【参考答案】教学原则角度:

(1)启发式教学。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中老师通过对学生的逐步询问和引导来得出问题的答案,符合了启发性性原则的要求。

(2)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案例中老师根据学生实际知识经验,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引导。

(3)量力性原则。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案例中老师很明显依据了学生已有的接受程度,改变了相应的引导策略,符合了量力性原则。

新课改的角度答题:

新型的教学观(两个过程,两个重于);

教师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对待教学上,强调引导,帮助,启发);学生观(学生是教育活动主体);学习观(自主、探究学习))四.讨论题(本大题共1题,15分)

请结合学科教学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参考答案】在学校情境中,大部分问题解决是通过解决各个学科中的具体问题来体现的,这就意味着结合具体的学科教学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知识记忆得越牢固,提取也就越快、越准确,成功地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记忆和提取的方法,鼓励学生运用这些方法。

(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只有深刻领会和理解的知识才能牢固地记忆和有效地应用,因此,教师要重视概括、抽象、归纳和总结,应用同质不同形的各种问题的变式来突出本质特征,加强学生对不同类型问题的区分和辨别,提高其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水平。(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问题解决通常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的过程,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是保证正确解决问题的基础。为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沟通课内外、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点之间的纵横交错的联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有效的思维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地解决问题。教师既可以结合具体学科内容,教授一些身体技能、构思技能等,也可以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开设专门的思维训练课。(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教师在教授思维方法时,应将头脑中的思维方法或思路提炼后外化出来,给学生示范,并要求模仿。学生通过这种学习,可以逐步掌握各种思维方法,将教师的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经验,充实自己的认知结构。

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应避免低水平的、简单的提问或重复的机械练习,防止学生埋没于题海之中,应考虑练习的质量,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段等来精选、设计例题与习题,充分考虑练什么、什么时候练、以什么方式练、练到什么程度、如何检验练的效果等。还要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化,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变通性、灵活性和广泛性。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运用一定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养成主动解决问题、主动提问和质疑的习惯。另外,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观察能力,对发现问题会有很大帮助。

(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尽可能多地提出假设,且不对这些想法作过多评判,以免使学生的思路过早地局限于某一方案。

(3)鼓励自我评价和反思。要求学生反复推敲、分析各种假设与方法的优劣,对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价。

五、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题,15分)

请根据多提供的教学材料和学生情况,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1.教学材料,把八年级思想品德《诚信的智慧》。诚信的品德是高尚的,诚信的要求是确定的。但做到诚信的具体条件优势非常复杂的,我们对诚信的理解应与具体的情境结合起来,在显示生活中做出诚信的正确选择。对人诚实于尊重他人的隐私,王万相互关联且尝尝发生冲突。面对这一两男选择,我们应该正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以诚待人,以信交友”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我们应当恪守诚实的品德;另一方面,尊重隐私又是待人坦诚的前提,是维持良好关系,有效沟通的基础,尊重他人的隐私,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将其公开,也是我们在交往中应有的品德,当两者发生冲突是,我们要结合具体情境,坚持原则,权衡利弊,按照实际情况妥善处理。诚实和说谎是水火不相容的,做诚实的人就不应该撒谎,然后,我们生活的环境是负责的,人的思维方式、欣慰方式也不是直线式的,在特定的交往情境中,有时需要我们隐瞒事情的某些真心,说些“善意的谎言”,但这不是出于个人“私立”,而恰恰是维护对方利益的需要,从根本上说,三姨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诚信原则的核心是善,尽管诚信问题上有各种负责情况,但只要我们正确理解

诚信,于人为善,出以公心,永不自欺,我们的就能拥有诚信的智慧,做一个诚信的人。

【参考答案】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诚信的内核是善,并努力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现实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对诚信的正确认识。

3、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生活中的诚信,明白诚信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学生对诚信的正确认识。

【教学难点】理解诚信的必要性,并努力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导入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3.15是什么日子吗?那么它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呢?”。学生作答,教师总结,经商需要诚信,那么做人更需要诚信,从而引入课题——《诚信的智慧》。

二、探究新知

共同欣赏《徙木立信》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古人的诚信。学生欣赏完视频后,教师引导学生畅谈观赏感悟。

学生分组展示课前所搜集诚信的相关素材,并结合自己的资料进行解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作答。学生展示小组成果后,老师进行总结,并给学生展示与诚信相关的名人名言图片,虽然经历过不好的事情的出现,但扔坚持自己的行为准则——

诚信为本,之后共同得到结论:在我们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遭遇不同的关于诚信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成长经历中不可或缺的,希望这些

能够帮助同学们认识诚信的真正含义。

三、拓展延伸

教师创设生活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情境,请学生利用今天所认识的知识来解决各事件。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请学生畅谈本节课所学知识与收获。最后,播放《友谊地久天长》歌曲,并简单迁移,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诚信的智慧智慧诚 + 信

六、作文题(4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诗词除外,文体不限。

2014年3月17日晚,周口市郸城县秋渠一中校长张伟连续工作三个昼夜,银过度劳累突发脑干出血,经全力抢救无效,不行去世,年仅42岁,从教20年来,张伟同志始终奋斗在农村教育教学第一线,他常说“干教育是个良心活,我献身教育一生无悔”,作为一名教师,他承担两个学科以上的教学任务,爱岗敬业,知识渊博,教学艺术性强,深受学生喜爱,作为一名校长,他以身作则,科学管理,把一所落后的乡村中学办成了远近闻名的模范学校,他甘于清贫,面对高薪聘请不为所动,他被广大师生和群众誉为“践行焦裕禄精神的好校长”“写上心目中的好老师”

2014年河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4年河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不完整)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 15 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1 小强父母离婚,抚养权判给妈妈,妈妈再婚,小强的义务教育谁负责() A爸爸,妈妈 B妈妈和继父C妈妈和爸爸 2 什么情况教师需要联系家长( ) A学生表现好就不需要和家长沟通 B 对学生进行处分时需要和家长联系 C 家长送礼可以接受 D 尽量不要去家庭困难的学生家里家访 4 学生不小心在学校做卫生受伤谁负责 5 讲课时用喜鹊做教具是什么教学方法 6 雷锋的故事是什么教育方法 7 学历高工资高体现了教育的什么特性、 经济性,教育性 8 新课改中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9 听歌曲美丽草原我的家头脑中出现画面是什么现象 想象,思维,回忆 10 心理断乳期是什么学段(初中,高中,小学) 12 2010-2020 十一五规划随父母进城务工孩子在哪上学是民办还是国办为主

A 生源地以国办为主 B 生源地以民办为主 C 输入地国办为主 D 输入地民办为主 13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是教育的什么原则:国家性,方向性,教育性, 14 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学制是哪个文件 a 奏定章程还是什么, b 任戌 C 癸卯学制 15 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是注意的:分配,广度, 二判断( 10 题每题 2 分断题书写正确错误并说明理由,共 20 分) 16 逆向迁移等同负迁移 17 高原反应是正常现象,教师不用大惊小怪 18 非智力因素是可以通过教育提高的 19 班级非正式群体都是消极作用 20 义务教育阶段可以开除学生 21 教育方针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所以学校教育要先发展德育,然后智育,然后体育 22 教师证的只能在所考省份使用 23 教育可以发展智育,也可以发展德育和体育 三简答题( 3 题 8 分一个,共 24 分三个序号不一定) 26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27 上好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 28 教师编制测验的基本要求

2014年特岗教师公开招聘《小学语文》科技文阅读练习题

2014年特岗教师公开招聘《小学语文》科技文阅 读练习题 2014贵州教师资格证考试:https://www.wendangku.net/doc/5011110100.html,/zg/2014zgks/ 阅读下面的科技文,然后回答问题。 动物眼中的色彩 在正常人的眼中,能看到红的花,绿的树,蓝的天,白的云……人眼中的世界是多姿多彩、五彩缤纷的。那么,大自然中其他动物眼中的色彩又是什么样的呢?科学家在此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研究证实,大多数哺乳动物是色盲。如我们常见的马、牛、羊、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到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三种颜色,如同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单调。观看斗牛表演时,斗牛士用红色的斗篷向公牛挑战,人们会以为是红色激怒了它,而实际上是因为斗篷在公牛面前不断地摇晃,使它受到烦扰而发怒,如果换上别的颜色的斗篷,公牛也会出现同样的反应。狗也不能分辨颜色,它看景物就像一张黑白照片。狗追捕猎物除了靠四条腿外,主要靠嗅觉和听觉。我们人类的"近亲"猿猴也是色盲,天天过着平淡无奇的灰色生活。田鼠、家鼠、黄鼠、花鼠、松鼠、草原犬等也不能分辨颜色。 值得一提的是斑马,虽然它也是地地道道的色盲,但它却能利用色彩来保护自己。斑马和其他动物混在一起吃草,黑白条纹可以引起注意,因此在出现危险时,只要领头马一动,所有斑马就会迅速逃走。当斑马奔跑时,黑白两色条纹的晃动使得捕食动物难以快速测定距离,斑马便可以借机安全逃脱。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色盲。鹿对灰色的识别力最强,长颈鹿能分辨黄色、绿色和橘黄色。 鸟类的情况便好多了。除了某些过惯了夜生活的鸟类,如猫头鹰等,因为视网膜中没有锥状细胞,无法认色以外,许多飞禽都有色的感觉。鸟在高空飞行,颜色会帮助它们判断距离和形状,这样它们就能够抓住在高空中飞行的虫子,在树枝上轻轻降落。鸟类的辨色能力也有利于它们寻找配偶。雄鸟常用艳丽的羽毛吸引异性,试想,如果它们感受不到颜色,那雄鸟还有什么魅力呢? 多数水生动物都有辨色能力。鲈鱼能感知颜色,生物学家用染成红色的幼虫喂它们,待其习惯后,改用红色羊毛喂它们,鲈鱼竟然照吃不误。龙虾、小虾以及爬行动物里的甲鱼、乌龟和蜥蜴等,也都有色的感觉。 昆虫虽然属低等动物,但是它们的辨色能力却比哺乳动物高明。

云南省2014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大纲(一)

(一)信息技术基础 1.了解信息及其基本特征。 信息是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信号、消息、情报或报道等内容。例如:新闻报道、市场行情、天气预报、科技成果、一幅图画、一张照片、一个动作、一个微笑等等。 信息的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实效性、真伪性 2.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主要分为五个时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即: 1、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 2、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 3、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 4、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有电流通过,电磁体有磁性,无电流通过,电磁体无磁性),使电磁体上连着的笔发生转动,从而在纸带上画出点、线符号。这些符号的适当组合(称为莫尔斯电码),可以表示全部字母,于是文字就可以经电线传送出去了。1844年5月24日,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从美国国会大厦传送到了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城。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 5、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现代信息技术正以其它技术从未有过的速度向前发展,并以其它任何一种技术从未有过的深度和广度介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从20年中期到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人类生活发生重大的变化,电话、电报、无线电通信、广播、电视、雷达、自动化系统、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因特网等汇成了现代技术发展的核心与主流,他们的本质都是人类信息器官的延伸,都属于现代信息技术。具体可分为: 1、现代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功能相当于人脑的思维功能, 是信息技术群的核心。从公元前中国人发明的算盘,到17 世纪初欧洲人发明的计算尺,在漫长的岁月里,信息处理主要是靠人脑的筹算并辅之以简单的计算工具。这种人工信息处理方式虽然十分简便,但在速度和准确性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2、现代信息表述技术 计算机技术出现以后,随之出现了与之相应的信息表述技术。计算机是一个自动化的信息加工工具, 其指令与被处理的数据都是采用二进制数字系统。计算机只 最全最热最专业的文档类资源,文库一网打尽 能识别二进制数,因此处理的所有数、字母、符号等均要用二进制编码表示。 3、现代信息传输技术 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说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是社会的“大脑”,那么通信技术就是现代社会的“中枢神经系统”。这里提到的通信技术应当广义地理解为现代信息传输技术。现代信息存贮技术

2014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练习题及答案

2014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就是()A.教学目的 B.教育目的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2.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A.教育目的 B.教育任务 C.教育规律 D.教育原则 3.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A.控制作用 B.制约作用 C.促进作用 D.指导意义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A.主要方法 B.重要方法 C.唯一方法 D.特殊方法

5.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 6.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任务 C.教育的内容 D.教育的规律 7.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A.高水平的智力 B.实践能力 C.健康体魄 D.创新精神 8.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 A.实践能力的培养 B.思维能力的培养 C.想象能力的培养 D.创新能力的培养 9.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A.潜在性 B.现实性

C.特殊性 D.可塑性 10.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A.实践的属性 B.社会的属性 C.自然的属性 D.现实的属性 11.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动力 B.动机 C.条件 D.基础 12.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A.认识 B.设计 C.设想 D.安排 13.公民权利中最基本、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A.隐私权 B.人身权 C.名誉权

2019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预测试题及答案

1.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B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洛克 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D )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 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4.体育的根本任务是(B )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B ) A .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C ) A.最早出现于《论语》 B .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 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7.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B)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8.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C ) A.班主任工作 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 .各科教学活动 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9.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A ) A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 ) A.上课 B.备课 C.课堂练习 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1.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B ) A.唐代 B.清末 C.民国初期 D.新中国成立 12.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B )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1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A) A.观察法 B.问卷法 C.谈话法 D.调查法 二、填空题 14.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个人本位论主张。 15.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6.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17.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18.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特点。 三、简答题 19.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表面在哪些方面? 答:①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②教育具有历史性。这种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 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20.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答:①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②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③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2014 年四川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真题

2014 年四川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真题 ———四川人事公招网独家整理发布 本试题共4 页,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专生作答时,须将所有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班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为班级授课制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夸美纽斯 D.洛克 2.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有多种观点,其中教育心理起源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马克思 B.孟禄 C.沛西·能 D.上帝 3.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是教育的()。 A.显性功能 B.隐性功能 C.正面功能 D.负面功能 4.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是 A.有专职教师 B.有专门的场所 C.有目的的培养人 D.有特定的教育对象 5.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 A.主体地位 B.边缘地位 C.主导地位 D.从属地位 6.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教师 B.学生 C.课程 D.教育质量 7.强调课程的内在逻辑,以有组织的科学内容作为课程组织基础的课程类型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核心课程 D.综合课程 8.最早提出对班级教学进行改造的是()。 A.“特朗普里制” B.“道尔顿制” C.“哈利斯制” D.“巴达维亚法” 9.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源于()。 A.早期训练思想 B.“泛智”教育思想 C.和谐教育思想 D.“知识即道德”的传统思想 10.在教学和学习后进行的评价是()。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发展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2014年全国特岗教师招聘押题密卷及答案

2014年全国特岗教师招聘押题密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对促进学生思维的教学策略表述正确的是( ) A.养成良好习惯 B.创设教学情境 C.鼓励直觉思维 D.抑制逻辑思维 2.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这种观点是( ) A.神话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3.下列中外历史名人中,坚持外铄论的有( ) A.孟子 B.威尔逊 C.弗洛伊德 D.洛克 4.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反应效率的是( ) A.动机水平适中 B.动机水平较低 C.动机水平很低 D.动机水平很低 5.现在体育界在国际比赛中得了金牌,奖励一直追溯到运动员的启蒙教练,这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 ) A.未来性 B.滞后性 C.连续性 D.广延性 1-5 CBDAB

6.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以下几个字概括( ) A.班、课、室 B.师、生、课 C.师、生、时 D.班、课、时 7.盲人可以依靠触觉识别人民币、盲文,可以凭着手杖敲击地面的声音来判断路况,这是( ) A.感觉的对比 B.感觉的补偿 C.感受能力的差别 D.感觉的相互作用 8.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9.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其首要环节是( ) A.发现问题 B.提出问题 C.分析问题 D.理解问题 10.学校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教学活动 B.社会活动 C.课外、校外活动 D.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6-10 DBDAA 11.“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反映了个性的( )

2-2014年特岗教师公开招聘《小学语文》命题预测试卷(2)

2013年特岗教师公开招聘《小学语文》命题预测试卷(2)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分) 1.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 A.工作关系B.心理关系C.道德关系D.个人关系 2.在哪种师生关系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最好?() A.管理型B.放任型C.专制型D.民主型 3.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激情”源于希腊语,原意是“上帝本色”,这里的上帝本色不是别的,而是指一种持久不变的爱心——恰当的自爱(自我接受)和由此延伸出的对别人的爱。 B.古人赏梅,欣赏的是它那盘曲的虬枝老干,品味的是它那馥郁的浓香。宋代范成大《梅谱》云:“梅,天下尤物,无问智愚不肖,莫敢有异议。” C.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鸟啄击橡树干的笃笃声,野兽穿越丛林的沙沙声,潺潺的流水声,野牛的低哞声——荒野的世界充满一种亲切丽粗犷的和谐。 D.近日,《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和重庆电台共同推出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栏目——《不朽的红岩》,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4.桑代克提出的三条学习定律是()。 A.准备律、应用律、消退律B.准备律、练习律、泛化律 C.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D.应用律、失用律、效果律 5.下列学习策略中,属于组织策略的是()。 A.画线B.记笔记C.列提纲D.记忆术 6.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倾向于依赖外界的环境和参照物,根据外界的情况作出自己的行为,这属于()认知方式。 A.高智能性B.高创造性C.场依存性D.场独立性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8分) 7.教师道德 8.师生关系 三、简答题(6分) 9.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对教师有何要求? 一、积累与运用(18分)1.下列各组注音中无误的一项是()。(2分) 2.下列各组字形中无误的一项是()。(2分) A.披星戴月一刀两段融会贯通走头无路 B.九宵云外再接再厉无缘无故专心至志 C.轻飞曼舞细滋蔓长闲情逸致根深蒂固 D.不言而喻挈而不舍直截了当迫不急待 3.下面对作家作品的描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读(堂吉诃德)》的作者是德国著名诗人亨利希·海涅 B.唐代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杜牧的《夜雨寄北》和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都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名篇 C.杜甫、白居易、李清照都是唐代著名诗人 D.《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B.这堂课,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还掌握了一定的方法。

云南省2014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大纲(七)

(七)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 1.了解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理论; 信息技术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极大地丰富了信息资源,为个性化、自主及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舞台,使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得以进行,使终生教育、学习化社会的构想得以实现。信息技术不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服务于他们学科教学的得心应手的教学媒体,是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的工具;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措施,是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必修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 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可以采取独立开设专门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方式,按照信息技术和科学的知识结构,系统地加以讲授,如信息科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学科知识。也可以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教学过程紧密地结合起来,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在一起。世界上发达国家,基本上不再单独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而采用整合方式,即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它学科的教学中。但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把信息技术设为必修课程,则是符合国情的必然选择,将来的发展,还是要取消这门课程。 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整合,可以深化学科教学。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优于任何其他教学媒体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交互性,有了交互性,就能及时地反馈信息,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个别化的时实指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同时也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延长知识的保持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 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式学习氛围,因而既可以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也可以实施协作式学习策略,为学习者提供对相同问题的多种不同的观点的比较、分析和思考的条件,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深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整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

2014年海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4年海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义务教育最本质的特征是() A.强制性 B.免费性 C.普及性 D.基础性 【答案】A 【解析】义务教育的强制性是义务教育的最本质特征。 2.师生之间在人格上是()关系。(常考) A.上下级 B.依靠 C.平等 D.服从 【答案】C 【解析】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3.教师应该根据()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A.教师的喜好 B.教育专家、上级部门和家长的要求 C.学生的喜好 D.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具体实践需要 【答案】D 【解析】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 和特点;(3)每节课的重点、难点;(4)学生年龄特征;(5)教学时间、设备、条件;(6)教师业务

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还受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制约j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具体、综合地考虑各种相关因素,进行权衡取舍。 4.以下关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地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学生是可以随意涂抹的白纸,在师生关系上处于从属地位 B.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中心,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辅助地位 C.全部的教育教学都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 D.学生既是认识的客体,同时又是认识的主体 【答案】D 【解析】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接受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5.“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 “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发挥教育影响”,这体现了()的德育方法。(常考) A.榜样示范 B.说服教育 C.陶冶教育 D.课堂教育 【答案】C 【解析】题干所述为陶冶教育法的典型体现。 6.调整教师劳动与法律制度之间关系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 A.爱岗敬业 B.廉洁从教 C.尊重家长 D.依法执教 【答案】D 【解析】略。 7.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重点。 A.实践 B.思维

2014年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大纲(数学)

云南省招聘小学数学特岗教师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本大纲是专门针对选拔合格小学数学特岗教师的考试大纲。由于小学数学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的对象来自全国各类大学,各大学数学类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内容体系及所使用的教材不尽相同,为规范和指导招聘考试,特制定本大纲。它是特岗招聘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毕业生复习备考的指导性文件。同时,也可供各地招聘非特岗小学数学教师考试参考。 二、考试能力要求 根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小学数学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既要考查大学数学类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素养(包括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等),同时又要考查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考试内容和要求中依次有了解、理解、掌握、运用四个层次,基本含义如下:了解(知道、初步认识):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 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理解(认识、会):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 运用(证明):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考试时间、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试形式:闭卷,笔答 3.试卷结构:试卷满分120分,其中专业基础知识部分100分(大学数学类 专业教师教育方向主干课程内容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第一、二学段规定的基础知识80分,小学数学教学技能20分),教育学心理学部分20分。 4、考试题型:填空题、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应用题等)、案例分

2014年6月9日四川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2014年四川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真题 ———四川人事公招网独家整理发布本试题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专生作答时,须将所有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班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为班级授课制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夸美纽斯 D.洛克 2.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有多种观点,其中教育心理起源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马克思 B.孟禄 C.沛西·能 D.上帝 3.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是教育的()。 A.显性功能 B.隐性功能 C.正面功能 D.负面功能 4.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是 A.有专职教师 B.有专门的场所 C.有目的的培养人 D.有特定的教育对象 5.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 A.主体地位 B.边缘地位 C.主导地位 D.从属地位 6.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教师 B.学生 C.课程 D.教育质量 7.强调课程的内在逻辑,以有组织的科学内容作为课程组织基础的课程类型属于()。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核心课程 D.综合课程 8.最早提出对班级教学进行改造的是()。 A.“特朗普里制” B.“道尔顿制” C.“哈利斯制” D.“巴达维亚法” 9.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源于()。 A.早期训练思想 B.“泛智”教育思想 C.和谐教育思想 D.“知识即道德”的传统思想 10.在教学和学习后进行的评价是()。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发展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11.班级领导者是()。 A.班主任 B.学生干部 C.校长 D.教师 12.班级组织的形成经历的第一阶段是 A.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 B.团体要求与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 C.团体要求架构内的矛盾 D.团体要求与团体文化之间的矛盾 13.在教育与发展的关系问题上,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人是()。 A.皮亚杰 B.埃里克森 C.维果茨基 D.奥斯贝尔 14.在奥苏贝尔看来,最低层次的意义学习是()。 A.发现学习 B.命题学习 C.概念学习 D.表征学习 15.在熟练地学会骑自行车以后,再学骑三轮车就会觉得比较别扭,这种现象我们把它

历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历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一)……(以后用得着的)簡單1点 一、填空题: 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_________和_______领域里的_______及其________的规律。 2、观察法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实验法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小学儿童学习中情绪的主要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任何一种品德都包含三个基本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前较有影响的迁移理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大体上处于()阶段。 A. 感知 B. 前运算 C. 具体运算 D. 形式运算 2、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 科勒 B. 布鲁纳和奥苏伯尔 C. 贾德 D. 桑代克 3、保持时间短暂;记忆容量大;信息按刺激的物理特征编码的记忆为()。 A. 感觉记忆 B. 短时记忆 C. 长时记忆 D. 瞬间记忆 4、下列选项属于学习的是()。 A. 每天跑步 B. 视力下降 C. 装修房屋 D. 不怕见生人了 5、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是()。 A. 一般迁移 B. 顺向迁移 C. 特殊迁移 D. 逆向迁移 三、名词解释: 1、遗传 2、焦虑 3、发展 4、记忆 5、品德 6、学习动机 7、性格 8、迁移

9、挫折 四、简答题: 1、什么叫学习策略?简述一般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三种策略 2、小学儿童学习动机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3、小学儿童道德评价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4、练习曲线的典型势态有什么特点? 5、儿童在小学时期身心发展有哪些一般特点? 五、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小学儿童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方面的特点。 2、迁移主要有哪些类型,如何培养小学儿童学习迁移的能力? 历年特岗教师考试题(三)(看看,复习一下总会有用的……) 一、填空题(在下列每题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字词,每空1分,共17分) 1、杨贤江写的《》,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2、教育的本质是()。 3、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4、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 5、()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由夸美纽斯正式提出并推行的,1862年我国在()首先执行了这个制度。 6、1903年颁布的(),是中国最早实行的近代学制。 7、普通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师范学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相结合的学科。 8、义务教育,也叫(),是由国家用立法形式确定下来强制实行的国民基础教育。 9、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10、教学手段就是指教师和学生进行()以及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11、现场教学和个别指导是中小学教学的()。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成绩考核)四个环节组成。 13、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渗透德育。 14、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具体体现在中小学各类()和各科课程标准、教科书之中。 1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二、选择题(下列四项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26分) 16、“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由()首先提出的:⑴《论语》⑵《孟子》⑶《学记》⑷《劝学篇》 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是():⑴《大教学论》⑵《论演说家的教育》⑶《普通教育学》⑷《我的教育信条》 18、“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提出的:⑴赞科夫⑵巴班斯基⑶苏霍姆林斯基⑷凯洛夫 19、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⑴和谐教育思想⑵教学过程最优化⑶教学发展观⑷全面发展观 20、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是():⑴痒⑵序⑶校⑷学

2014年吉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2014吉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吉林华图}相关内容请参考https://www.wendangku.net/doc/5011110100.html,/jilin/mianshou/ 一、选择题 1.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洛克 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 ) 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 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4.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 ) A.最早出现于《论语》 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 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7.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8.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 ) A.班主任工作 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 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9.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 )

2014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试题四及答案

教师公开招聘测试专家命题预测试卷四 教育理论综合(小学部分)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9分) 1.持教育万能论的教育思想家是()。 A.马克思 B.爱尔维修 C.狄德罗 D.涂尔干 2.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3.中国选士制度的演变是()。 A.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B.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察举制 C.科举制察举制提拔制 D.科举制九品中正制察举制 4.《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5.小学生在写记叙文之前在头脑中构思他要描述的场景,属于()。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6.测得一名儿童的智商为60,他属于()。 A.正常儿童 B.智力超常儿童 C.弱智儿童 D.聋、哑、盲儿童 7.作报告、发通知、演讲大都属于()。 A.正式交往 B.非正式交往 C.单向交往 D.双向交往 8.属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归因的是()。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机遇 9.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能力成分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多个选项中,有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右边的括号内。每小题l分,共4分) 10.墨家认为对于知识的理解,主要有哪几种途径?() A.亲知 B.闻知 C.说知 D.行知 11.组织之间人员的往来、会议制度等,都属于()。 A.正式交往 B.非正式交往 C.直接交往 D.间接交往 12.依据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特点是()。 A.具体性 B.不可逆性 C.自我中心主义 D.守恒性 13.桑代克根据其实验提出的主要学习定律有()。 A.准备律 B.因果律 C.练习律 D.效果律 三、辨析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独立性。 15.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禁锢了学生的创造力,是失败的教学模式。 16.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就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7.中小学生的身份定位就是未成年人。 18.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 19.创造性和智力的关系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20.态度的三种成分总是一致的。 21.所谓心理健康,就是无心理疾病。 四、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2.举例说明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3.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作用。

2013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题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A.《学记B.《论语》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古代教育的( B )特点。A.严格的等级性B.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C.教育目标明确D.鲜明的阶级性 3.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一一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C )。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B.杜威和赫尔巴特C.赫尔巴特和杜威D.夸美纽斯和杜威 4.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C )。 A.格塞尔B.杜威C.华生D.霍尔5.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充分说明了( D )是教育的重要条件。 A.后天学习和训练B.遗传素质C.教师教学水平D.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 6.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规律。 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 7.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 B )。 A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8.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 B )。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科书D.考试成绩9.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A)。 A.课程设置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学年编制10.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 C )的特点决定的。 A.劳动内容B劳动对象C.劳动手段D劳动方式11.奖励和惩罚属于德育工作的( C )。 A.比较法B.榜样法C评价法D.自我教育法12.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的( B )。 A.引导法B.榜样法C.谈话法D.讨论法13.“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 D )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 A.自觉积极性B.启发性C巩固性D.因材施教14.教师必须做到“严以律己,为人师表”,这是因为教师的劳动具有( B )。 A.创造性B.示范性C.连续性D.主体性15.按照学生的能力、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分为不同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称为( B )。 A活动课时制B分组教学C设计教学法D道尔顿制16.中小学用得最多的课的类型是( D )。 A.新授课B.复习课C.技能课D.综合课17.教育目的的功能在于( C )。 A导向、规范和权威功能B激励、评价和规定功能C导向、激励和评价功能D规范、引导和评价功能1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育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19.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 C )。 A.科学课程B.活动课程C.隐性课程D.核心课程20.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 C )作用。A.基础B.关键C.导向和动力D.物质基础二、填空题 14.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问题上的两种片面理论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15.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 17.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18.课外校外教育的形式主要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三、简答题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4)具备自我调控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