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戴望舒对中国新诗的独特贡献

戴望舒对中国新诗的独特贡献

戴望舒对中国新诗的独特贡献
戴望舒对中国新诗的独特贡献

戴望舒对中国新诗的独特贡献

浙江省金华市高级技工学校张向光

摘要:本文主要来探讨现代诗人戴望舒对中国新诗发展重要而独特的贡献,认为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流的作家,是和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艾青并驾齐驱的大诗人。全文着重从三个方面来详加论述:一、朦胧美与“狂叫”诗风。二、散文美与音乐美。三、熔中西诗韵于一炉。

关键词:戴望舒中国新诗独特贡献

戴望舒(1905——1950)是三十年代出现于中国诗坛上的重要诗歌流派“现代派”的代表诗人。刘心皇在《现代中国文学史话》云:“戴望舒是《现代》的主要诗人,他的诗,很快地风靡了全国。”五十年代艾青在《望舒的诗》中说:“望舒是一个具有丰富才能的诗人。”台湾诗人余光中对戴望舒及其诗歌的评价更为具体:“在中国新诗史上,崛起于三十年代的戴望舒,上承中国古典的余泽,旁采法国象征诗的残芬,不但领航当时象征派的作者,抑且遥启现代派的诗风,确乎是一位引人注目的诗人。”然而,像这样一位极具开拓性并在三十年代曾经产生广泛影响的著名诗人,在解放后所编的种种〈〈中国文学家词典〉〉〈〈中国现代作家传略〉〉〈〈简明文学词典〉〉等辞书中都不载其名。八十年代以后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史虽然开始提到戴望舒的诗,有的文学史还有专节论述,但它们大多认为戴望舒的诗内容上“多是一些低沉酸辛的回忆,对生活的寂寞和厌倦,感伤气息浓重”,“表现的也都是他个人的生活,与当时的时代、社会和人民都相去太远,对当时追求革命和光明的进步青年是没有什么帮助和益处”,艺术上要么不涉及,涉及则往往轻描淡写,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啦,朦胧美啦,散文美啦。这种种论断都没有充分认识到戴望舒的诗歌对中国新诗发展的重要而独特的贡献。

我认为,评价一位诗人及其作品,不能仅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作品的社会意义,不能以作品的社会意义作为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来衡量诗歌的价值,来确立某位诗人在文学史的地位。研究诗歌必须回到诗歌本体上来,诗必须是诗,即诗必须具备诗质、具有诗味,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来谈论诗的社会意义,诗的艺术价值。综观中外诗歌史上对诗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大致有这么三类诗人:第一类诗人既拓展了诗歌的题材、广泛而深刻地表现了社会内容、具有丰富而深邃的思想意义,同时又以自己的天才丰富了诗歌表现手法,开创了润泽后代的一代诗风,中国有屈原、李白、杜甫,西方有但丁、普希金、歌德;第二类诗人在艺术上则沿袭前代诗人的艺术手法,他们的贡献主要是在对诗歌题材的开拓、对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上,如中国古代词家辛弃疾、李清照,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拜伦;第三类诗人,他们的作品并没有重大的社会意义,也不以丰富而深邃的思想感情见长,其重要价值在于丰富了诗歌表现手法,而且影响一代甚至几代人的诗风,如法国诗人兰波、马拉美,我国古代诗人李贺、温庭筠、李商隐、李煜。戴望舒显然属于第三类诗人。可以这样说,戴望舒对中国新诗发展的贡献,主要不在于题材的拓展、思想内容的深刻上,而在于发起并组织了一个强大的诗歌流派——现代派,在于将西方的现代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熔为一炉并创造出有别于新月派“格律诗”的“自由诗”,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

下面我着重从三个方面来详加论述:一、朦胧美与“狂叫”诗风。二、散文美与音乐美。

三、熔中西诗韵于一炉。

朦胧美与“狂叫”诗风

戴望舒开始写诗大概是在一九二二至一九二四两年间。其时,正是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歌风行,蒋光赤为代表的革命诗歌登台之时。郭沫若确实是个天才诗人,他才华超群、知识渊博、想象惊人,熔屈原、李白等中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与惠特曼、歌德等外国浪漫主义诗风于一炉,炼出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的灿烂诗篇。但毋庸讳言,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有些显得过分地夸张,有些感情放纵不能节制因而显得比较粗糙,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通行狂叫,通行直说”的毛病,即使是他最负盛名的《女神》中的一些诗也难以幸免。如他的代表作《天狗》中的一段:

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我飞跑,/我飞跑,/我飞跑,/……

诗歌感情的表达如火山熔岩般喷发、奔突,如瀑布飞悬一泻到底,但也正因为这一点有了太多的排比句而显得比较单调,光注意了感情的喷发而不能节制,确实有“通行狂叫”之嫌,从而损害了诗歌的艺术性。这些缺点和弊病在郭沫若的追随者蒋光赤、钱杏村等人的诗中更为明显,他们的诗往往激情有余,诗意不足,有时甚至是标语诗口号诗。

其实,当时已有一些新的诗人开始萌动于诗坛,这就是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派的诗人,他们致力于提高新诗艺,潜心于探索新格律。而戴望舒也正是在这时另辟蹊径,开始了他的诗歌创作和新诗探索。“当时通行着一种自我表现的说法,做诗通行狂叫,通行直说,以坦白奔放为标榜。我们对于这种倾向私心里反叛着。”戴望舒是带着对郭沫若、蒋光赤等人诗风的不满开始他的新诗创作的,并且表现出与他们截然不同的风格。举他的名篇《印象》为例:

是飘落深谷去的/幽微的铃声吧,/是航到烟水去的,/小小的渔船吧,/如果是青色的真珠;/它已堕到古井的暗水里。

林稍闪着颓唐的残阳,/它轻轻地敛去了,/跟着脸上浅浅的微笑。

从一个寂寞的地方起来的,/迢谣的,寂寞的呜咽,/又徐徐回到寂寞的地方,寂寞地。

诗里写的是那种迷惘、虚无、希望变为幻灭的心绪。这种心绪往往是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但作者创作了“铃声飘落”、“渔船远航”、“真珠堕井”、“残阳沉落”、“微笑收敛”这组意象群,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刺激读者的感官,使读者产生幻灭的寂寞,幻灭的悲哀。在这首诗里,作者完全摒弃了浪漫派诗人直抒胸臆的手法,运用暗示、通感、隐喻,运用比较特殊的意象群弹响隐秘的心灵之弦,发出尿尿的颤音,呈现出梦一般的“朦胧”,有着极强的艺术魅力。戴望抒还有许多诗,如《烦忧》、《款步二》、《有赠》、《乐园鸟》等,都呈现出这种朦胧的诗风。但这种朦胧又不是晦涩的朦胧,神秘的朦胧,意象独特但不离奇,诗情含蓄但不艰涩。正因为如此,戴望舒的诗很快就风靡当时的诗坛,被誉为“新诗坛的尤物”。

不仅如此,戴望舒积极发起并组织了现代派的诗歌运动。1932年5月,以施蛰存任主编、戴望舒、杜衡为编辑的《现代》杂志创刊,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诗歌流派“现代派”正式诞生,于是现代派诗歌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一九三六年十月,戴望舒(邀请卞之林、冯至、孙大雨、梁宗岱参与)主编《新诗》杂志,把现代派这股思潮推向顶峰。现代派诗风在当时的诗坛猛烈刮起,几乎占据统治地位。台湾现代派诗歌鼻祖纪弦后来回忆说:“我称一九三六——一九三七年这一时期为中国新诗自五四以来一个不再的黄金时代。”可想而知,这股诗潮对诗坛上“通行狂叫、坦白奔放”的诗风是什么样的冲击!虽然后来因为抗日战争的爆发,全民族的解放战争要求明朗有战斗力的诗篇产生,这股诗潮逐步衰颓下去了,但以戴望舒为盟主的现代派诗人运用的象征主义表现手法在艾青——这位抗战时期最卓越的民族诗人的灿烂诗篇里获得了生命力。艾青是一九三三年左右开始登上诗坛的。那几

年正是现代派创立、发展、壮大时期,艾青的早期诗作《芦笛》就发表在《现代》上。艾青成熟时期的诗重视捕捉感觉,重视用意象来抒情,重视比喻、通感手法的运用,不能说没有戴望舒他们的影响。比艾青稍后的九叶派诗人辛笛、陈敬容、杜运燮、袁可嘉、穆旦等也深受现代派诗歌的熏陶。他们写诗,寻找与心灵相通的对应物,通过对对应物客观冷静的描写,透视出个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所以也经常运用象征手法。戴诗的朦胧美及独特的表现手法还影响到八十年代的朦胧诗人。像女诗人舒婷《双桅船》中的一部分诗,在感情的朦胧和表现手法的委婉含蓄方面都和《望舒草》里的诗有着令人想不到的相似之处。所有这些现象都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

散文美与音乐美

戴望舒那些成熟的诗歌,除了具有朦胧的审美力之外,还具有一种亲切自如的散文美。戴望舒在开始写诗时,也曾经追求音律美,想使新诗成为与旧诗一样可以“吟”的东西,比如他的早期诗作《夕阳下》,讲究押韵,有的诗句甚至讲究平仄。后来他对法国象征派独特的音节、优美的旋律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如他那脍炙人口的《雨巷》。全诗七段,每段六行,每段有两三个韵脚,每行二三个音尺,诗篇一韵到底,押“ang”韵,再加上使用反复的修辞手法,造成一种流动起伏、回肠荡气的音乐旋律。这手诗最先发表于1928年8月的《小说月报》上,被编辑叶圣陶誉为“替新诗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诗坛上反响热烈,读者争相传诵,诗人由此获得“雨巷诗人”的美称。

但是戴望舒自己对《雨巷》并不怎么喜爱,因为“就是他写成《雨巷》的时候,已经开始对诗歌底他所谓‘音乐的成分’勇敢地反叛了”并且很快拿出了成果,这就是《我的记忆》。由此一发不可收,创作了一系列具有散文美的自由诗,著名的有《林下小语》《款步一》《款步二》《有赠》《到我这里来》《我的恋人》《村姑》《百合花》《乐园鸟》《秋天的梦》等等,这些诗都称得上中国现代诗的杰作。现以《我的恋人》为例。

我将对你说我的恋人,/我的恋人是一个羞涩的人,/她是羞涩的,有着桃色的脸,/桃色的嘴唇,和一颗天青色的心。/

她有黑色的大眼睛,/那不敢凝看我的黑色的大眼睛——不是不敢,那是因为她是羞涩的,/而当我依在她的胸头的时候,/你可以说她的眼睛是变换了颜色,/天青的颜色,她的心的颜色。

她有纤纤的手,/他会在我烦忧的时候安抚我,/她有清朗而爱娇的声音,/那是只向我说着温柔的,/温柔到销熔了我的心的话的。

她是一个静娴的少女,/她知道如何爱一个爱她的人,/但是我永远不能对你说她的名字,/因为她是一个羞涩的恋人。

诗通过对恋人的脸、嘴唇、眼睛、手、声音、性格等诸多侧面的描写,来表现恋人动人的神韵。全诗不讲究押韵,不讲究音组整齐、平仄韵律,没有由严格的音尺和押韵组成的音乐美,它们几乎都是用最普通、最浅显的日常说话的调子写出来的,而且长短不一,参差错落,具有一种内在的韵味,一种明快的接近生活的情绪节奏,具有相当的可诵性。这就是戴望舒诗歌的散文美,上面所举的那些名篇无不如此。

戴望舒在进行艺术实践的同时,又进行理论上的创新。他的《诗论零札》堪称现代派诗的艺术纲领,其中心问题是诗的情绪。戴望舒认为:新诗最重要的是诗情上的变异,而不是字句上的变异;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诗应该去了音乐的成分;押韵和整齐的字句会妨碍诗情,或者使诗成为畸形的;新诗应该有新的情绪和表现这种情绪的形式。从新诗史上新诗的演变看,戴望舒的这些理论和卓越成效的艺术实践是对新月派所倡导的诗歌格律的挑战。新月派倡导诗的格律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不应抹煞,

但当一种诗风停止成长或热过了头而变成习气的时候,他的局限性和缺陷也就较为显著。比如二十年代中后期诗坛上因为受新月派“三美”理论的影响出现了大量的“方块诗”、“豆腐干诗”,就是一例。新诗的发展史证明了,具有散文美的“自由诗”比“戴着镣铐”的“格律诗”更有韧性,更适应于表现对复杂、精微的现代生活的感受,更接近于诗歌的本质。由于戴望舒的提倡和影响,现代派诗人面向现代生活取材,用亲切的、舒卷自如的说话调子写自由诗,从而使中国新诗步入“散文入诗”的现代诗时代。

熔中西诗韵于一炉

中国新诗起步于五四文学革命时期。新诗初闯时期,因为要急于摆脱旧的形式,所以对有几千年传统的中国古典诗歌更多的否定和批判,新诗人更多的是把眼光投向异域的诗空。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虽然不乏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不自觉的,郭沫若并没有到浩瀚的中国古典诗歌里披沙炼金,相反,郭沫若的诗歌,尤其在诗歌形式上更多地取向于惠特曼、歌德、海涅的诗。闻一多、徐志摩等留学英美的诗人是带着现代英美诗的形式闯入中国诗坛的。闻一多“三美”理论及其诗歌艺术实践虽然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更多的是在诗歌的格律上,而没有触及诗歌的本质。中国第一象征派诗人李金发宣称要沟通或调和中国古诗和西方诗歌之间的“根本处”,认为中西诗歌之间随处都有同一的思想、气息、眼光和取材,在二者之间是不敢有所轻重的。应该承认李金发这些见解是独到的。但李金发的创作实践并不成功。李金发学习西方象征派诗歌,着重从艺术“表现”上去模仿。没有学得象征诗歌的精髓,他虽然自称要沟通中西诗歌的“根本处”,但实际上从里到外都是外国货。

戴望舒也是打着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的旗帜登上诗坛的。不过戴望舒学习西方象征派,立足于深厚的中国文学修养,以我为主,为我所化。他能辨别法国象征派的优点与弱点,有选择、有消化、有创造。他开始从诗歌本质上来探讨中西诗歌的相通之处,认为“诗不能借重音乐”,“诗不能借重绘画的长处”。他从法国象征派主张重用暗示、感觉挪移、迷的神秘、人与自然的契合中看到了中国诗论倡导的意境、象外之象、含蓄蕴藉等等,看到了两者之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正因为如此,戴望舒的诗歌创作,自始至终深受东西方诗歌的影响。早期诗歌,像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中前辑《旧锦囊》《雨巷》中的诗,英国颓废派诗人道生、法国早期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的影响很大。中期诗歌,代表他最高诗歌成就的《望舒草》中的诗,致力于诗的感觉、情绪、诗风的自由淳朴和口语化的追求,显然是果尔蒙、耶麦、保尔?福尔等法国后期象征派诗人的创作和理论给他的新启示。后期诗歌,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灾难的岁月》里的诗,有着法国诗人阿拉贡、艾吕雅、西班牙反法西斯诗人洛尔加的影响。但不管早期诗歌,还是中后期诗歌,戴望舒始终没有忘记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重视运用中国古典诗词的表现方法、习惯意象。再加上戴望舒学贯中西,自然就成功地将西方象征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熔为一炉,创作出中国气派的现代诗歌。请看他写于三十年代的代表作《乐园鸟》:

飞着,飞着,春,夏,秋,冬,/昼,夜,没有休止,/华羽的乐园鸟,/这是幸福的云游呢,还是永恒的苦役?

渴的时候也饮露,/饥的时候也饮露,/华羽的乐园鸟,/这是神仙的佳肴呢,/还是对于天的乡思?

是从乐园里来的呢,还是乐园里去的?/华羽的乐园鸟,/在茫茫的青空中/也觉得你的路途寂寞吗?

假使你是从乐园里来的,/可以对我们说吗/华羽的乐园鸟,/自从亚当、夏娃被逐后,

/那天上的花园已荒芜到怎样了?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诗歌的中心意象“华羽的乐园鸟”。很明显,这里的“乐园”直接取自犹太教和基督教《圣经》中亚当夏娃生活的“伊甸园”,但这只羽毛斑斓的“乐园鸟”好像又不是耶和华神所创造的,因为《旧约》中记载的“空中飞鸟”,都不具华丽的羽毛。所以这只“华羽的乐园鸟”,更可能是赤县神州的珍禽,其形其神,都具华夏的特征。论“形”,我们有五彩斑斓的凤凰,有鲜光皎烂、丽彩繁盈的锦雉。华羽鸟性喜饮露,亦有案可稽。晋左九嫔并《孔雀赋》云:“戴碧绿之秀毛,擢翠毛之修茎。饮芳桂之凝露,食秋菊之落英。”论“神”,使人想起苏轼《卜算子》中的孤鸿:“惟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完全可以这样说,“华羽的乐园鸟”既有西方文化的质地,又有东方文明的神韵,是中西合璧之产物。再来看看诗歌的表现手法。当时,诗人感受到时代的残酷,社会的黑暗,在个人生活中,他所渴望的宁静与爱情又对他表示疏远。所以诗人虽然苦苦追求理想,但一切依然是虚无缥渺的海市蜃楼。他在自己的世界里,四处漂泊,找不到精神的家园。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就通过艺术形象“乐园鸟”表现出来。你看,乐园鸟“飞着,飞着,春,夏,秋,冬,/昼,夜,没有休止”,餐风饮露,“在茫茫的晴空中”飞翔,是“为了对于天的乡思”,不料“天上的花园”早已荒芜。这里作者运用了西方象征派诗人惯用的暗示、隐喻等象征手法,创造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含蓄蕴藉的诗歌意境,融合了西方现代诗人的艺术手法和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追求。诗中那连续的询问“这是幸福的云游呢,/还是永恒的苦役?……自从亚当、夏娃被逐后,那天上的花园已荒芜到怎样了”,既有西方基督教对人性的哲学思考,又继承了屈原的《天问》、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那种孜孜探求人生哲理与宇宙奥秘的精神。整首诗确实是熔中西诗韵于一炉,称得上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杰作。其他如《雨巷》、《寻梦者》、《路上小语》、《印象》、《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所以杜衡评价戴望舒的诗:“是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很少架空的感情,铺张而不虚伪,华美而有法度。”很有道理。

综观戴望舒的诗歌创作,时间不算长,从一九二二年开始至一九五零年去世,前后不到三十年,作品数量也很少,只有九十余篇。但是戴望舒诗歌的重要性不在于数量的多寡,也不在于思想内容的深广,而在于它们那独特新颖的艺术风格并由此造成的现代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诗歌流派——现代派。这个流派影响到抗战以后的诗歌创作,更是直接孕育了五六十年代兴盛于台湾的声势浩大的现代派运动,并波及八十年代大陆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先锋派诗歌。戴望舒那炉火纯青的象征派诗歌艺术,生命力极强的具有散文美的自由诗体,对“纯诗”的追求,在诗歌艺术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奠定了他在中国新诗史上的不朽地位。我们完全有理由这样说,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流的作家,是和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艾青并驾齐驱的诗人。对这为被冷落、埋没了几乎二十年的诗人及其作品,我们应该予以高度的评价和足够的认识。

参考文献:

1、蓝棣之.现代派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第一版。

2、梁仁.戴望舒诗全编.浙江文艺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

中国现当代诗歌流派及发展简介

中国现当代诗歌流派及发展简介 中国诗歌,自“三百篇”、楚辞、汉魏六朝至唐代,各种形式都很完备。在文言的范围内,几千年创造的文体已尽无遗。元明清时期,感时恨别、寄赠唱和、借景抒情、天人感应、五言七言、比兴对仗等内容和手法难出新意。特别是晚清,盛行拟古的形式主义诗风。不少诗人模仿着古人的语言和意境,无病呻吟,专讲音韵格律、卖弄生涩典故,使诗歌远离时代人生,艺术上无甚新意,严重阻碍着诗歌的发展。 至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兴起,中国文学开始与西欧、日本文学接触,以梁启超、黄遵宪等为代表发起“诗界革命运动”,主张“旧风格含新意境”的理论,仍没能摆脱旧诗的束缚。1917年,胡适、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等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新诗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八首。 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其后,周作人、康白情、俞平伯、刘大白、朱自清等人竞相尝试,李大钊、鲁迅、陈独秀也写新诗,形成了体现文学革命最初实绩的“五四”新诗运动。他们因在否定旧诗、探索新诗、致力于诗的自由化、白话化方面显出共同的有意的努力,且在诗歌风格方面有一致之处,我们将其称为初期白话诗派。 ○胡适的《尝试集》( 1920年3月出版)是中国的第一部白话新诗。俞平伯的《冬夜》(1922年出版)是继《尝试集》、《女神》( 1921年8月出版)之后的第三部个人诗集。 ○代表作: 《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卖布谣》《田主来》(刘大白)、《三弦》《月夜》(沈尹默)、《草儿在前》《别少年中国》《鸭绿江以东》(康白情)、《小河》(周作人)。 初期浪漫主义诗派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创造社(

中国现代诗歌精选

中国现代诗歌精选

十首最值得阅读的现代诗: 一、第十首,余光中的《等你, 在雨中》: 等你, 在雨中, 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 蛙声升起 一池的红莲如红焰, 在雨中 你来不来都一样, 竟感觉 每朵莲都像你 尤其隔着黄昏, 隔着这样的细雨 永恒, 刹那, 刹那, 永恒 等你, 在时间之外在时间之内, 等你, 在刹那, 在永恒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 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 我会说, 小情人 诺, 这只手应该采莲, 在吴宫 这只手应该 摇一柄桂浆, 在木兰舟中 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 耳坠子一般的悬着 瑞士表说都七点了忽然你走来 步雨后的红莲, 翩翩, 你走来 像一首小令 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 从姜白石的词里, 有韵地, 你走来 看过好多关于这首诗的评论,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关于科学馆和瑞士表那阕如何精彩的文字,说是古典与现代结合云云,不过,个人认为,

这两个意象的出现也许就是这首诗唯一的败笔,西装和瓜皮帽的搭配让人看着怎么也不舒服。 二、第九首,林徽音的《笑》: 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 和唇边浑圆的漩涡。 艳丽如同露珠, 朵朵的笑向 贝齿的闪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 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笑的是她惺松的鬈发, 散乱的挨着她耳朵。 轻软如同花影, 痒痒的甜蜜 涌进了你的心窝。

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 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据说徐志摩就是因为爱慕这位才女才开始写诗的,不过,林徽音最后却选择了梁思成,后来很多人知道这个名字也是因为这个典故。我想,一个能写出这样作品的名字是不需要借助典故来记忆的。 三、第八首,废名的《星》: 满天的星, 颗颗说是永远的春花。 东墙上海棠花影, 簇簇说是永远的秋月。 清晨醒来是冬夜梦中的事了。 昨夜夜半的星, 清洁真如明丽的网, 疏而不失, 春花秋月也都是的,

浅谈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特征(一)

浅谈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特征(一) 论文关键词: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特征 论文摘要: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所以特别重视发挥语言的诗性,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刘勰《文心雕龙》云:“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这两句话可以说最简明扼要地概况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特征:简约性、象征性、音乐性、画意性。 中国传统诗论和传统哲学爱讲“言不尽意”,“言有尽而意无穷”,这并不是说中国传统思想否认或怀疑语言的表达能力。其实,“言不尽意”、“言有尽而意无穷”恰恰是重视诗的语言之不同于一般非诗的语言之区别的表现,恰恰说明了诗的语言乃是以说出的东西,即“有尽之言”暗示出未说出的“无穷之意”。如果语言根本不能表意,那还有什么诗的艺术可言呢?中国古典诗的水平之高下,主要不在于说出的东西,而在于说出的言词对未说出的东西所启发、所想象的空间之广度和深度。中国古典诗的语言所具有的上述基本特征,兹作如下论述。 一、言约旨远 诗的语言不能像平常说话或科学的逻辑论证那样铺陈展开,它要求用尽量少的语言表达尽量多的内涵,所谓“言约旨远”(《世说新语》),“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洪迈《容斋随笔》),“语少而意广”(陈师道《后山诗话》)等等,说的都是这个意思。魏庆之所编《诗人玉屑》引述了《漫斋语录》中这样一段话:“诗文要含蓄不露,便是好处……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可几风雅;下语六分,可追李杜;下语十分,晚唐之作也。用意要精深,下语要平易,此诗人之难也。”我们当然不必拘泥于这些比喻性的具体数字,也不必认为从四言诗到五言诗到七言诗是一个距离“言约旨远”的水平愈来愈低下的过程。这段话无非指明了诗歌语言的一个特点:为了要含蓄不露,暗示较大的未说出的东西的空间,说出来的言词一定要量少而含金量大,否则,就成为无诗意的散文了。唐庚的《唐子西文录》称赞杜诗之含蓄深远说:“过岳阳楼,观杜子美诗,不过四十字尔,气象宏放,含蓄深远,殆与洞庭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杜诗虽小而大……”“小”者,词量少之谓也;“大”者,含意深远之谓也。王力先生曾以杜甫《春日忆李白》中的两联为例具体说明了诗歌语言的这一特征:“诗词是最精练的语言,要在短短的几十个字中,表现出尺幅千里的画面,所以有许多句子的结构就非压缩不可。”例如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中的两联: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若依散文的语法看,这四句话是不完整的,但是诗人的意思已经完全表达出来了。李白的诗清新得像庾信的诗一样,俊逸得像鲍照的诗一样。当时杜甫在渭北(长安),李白在江东,杜甫看见了暮云春树,触景生情,就引起了甜蜜的友谊的回忆来。这个意思不是很清楚了吗?假如增加一些字,反而令人感到是多余的了。 但仅仅词量少并不足以暗示未说出的空间之深远,“言约”一条并不足以保证“旨远”。这说出的少量语言还必须具有更积极的特点,才能达到“旨远”的目标。 二、象征性和暗喻性语言 它以表示具体事物或具体实景的语言暗示(象征)深远的意境。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利科认为,“语言的神奇性正是在于:语言是利用象征的特性玩弄‘指明一隐藏’的双重方向的运动的魔术——语言在‘指明’时就包含了一种新的‘隐藏’,而在‘隐藏’时又包含了再次指明的可能性”利科这段话是就一般语言的特性而说的,至于诗的语言,我想当然更具这种象征性特色。中国古典诗中有以单个的语词为象征的,例如以松柏象征坚贞;也有以全诗为象征的,例如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这就是以丹橘及其经冬不凋的具体形象,象征诗人高洁的品格,从而使读者理解诗人的内心生活。中国人无论古人还是今人,都有共同的传统背景,生活于一个古今一体的“共同体”中,所以即使是今人也能理解丹橘的品质,从而使古人张九龄的个体性的东西得到今人的理解和同情。 当然,并非所有的中国古典诗都以象征性和暗喻性语言见长,但象征性和暗喻性语言在中国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脉络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脉络(1919~1949) 与戏剧、小说散文比较,中国新诗的80年发展是相对薄弱的。小说毕竟还有鲁迅、沈从文、巴金和老舍;戏剧有曹禺、老舍和高行健;这些作家都得到了世界的承认。而诗歌却缺少这样的人物。中国新诗面对两个难以超越的高峰:一是中国古典诗歌,一是西方自莎士比亚以来的诗歌成就。诗歌的存在必须有精粹成熟的民族语言,诗歌与语言联系最为紧密,而现代汉语才产生不到100年,用只发展了100年的尚处于年轻阶段的语言能写出成熟的诗歌来吗?中国新诗就它的超越对象来说是显得稚气了一些,但就其自身发展速度来说确是迅速的,而且是成绩斐然。 中国新诗只80年发展历程——现代文学的30年和当代文学的50年。 现代文学中的30年是新诗的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A.第一个10年: 1.尝试中的新诗 胡适是“第一个白话诗人。”他的《尝试集》(1920)是“沟通新旧两个艺术时代的桥梁”。个别诗歌具备现代汉语抒情形式,大部分诗歌仍不能摆脱古典诗歌的形式传统。同期诗人还有俞平伯(《冬夜》)、康白情(《草儿》)、沈尹默(《三弦》)、周作人(《小河》)、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等。 新诗的手法一是“白描”,二是比喻象征。这样早期的白话诗也分为两类,一是运用白描手法的客观写实倾向,一是托物寄兴的现代主义倾向。后者在传统诗歌里并不常见。 2.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 郭沫若的《女神》(1921)是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它使诗的抒情本质与诗的个性化得到充分重视与发挥,奇特大胆的想象让诗的翅膀真正飞腾起来。“五四”时代的自由精神和诗歌本身的艺术规律都在这本诗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湖畔派诗人”:汪敬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的爱情诗合集《湖畔(1922)。 “小诗体”:冰心《繁星》《春水》,宗白华《流云小诗》。 “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鲁迅语)冯至的诗集《昨日之歌》是形式上的半格律体,处处体现出艺术的节制,后来的闻一多与之相似。 3.新诗的规范化——新月派 如果说《女神》以“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的彻底破坏精神,冲决了传统诗词的格律,新月派则应需而生,它以`北京《晨报副刊》为阵地,闻一多、徐志摩、朱湘、林徽因、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主张“理性节制情感”,闻一多倡导新诗的格律化,提出诗歌的“三美”理论: 音乐美(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 绘画美(中国诗画相通理论)、 建筑美(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 《红烛》、《死水》是他诗歌创作的集中体现。徐志摩是古典理想的现代重构。飞动飘逸的诗情与对形式美追求相结合,使徐志摩总是抓住每首诗特有的“诗感”、“原动的诗意”,寻找相应的诗律。《志摩的诗》是在不断的实验与创造中寻求美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 4.早期象征派的诗歌 穆木天提出纯诗的概念,主张诗歌与散文有着完全不同的领域,“把纯粹的表现的世界给了诗作领域,人间生活则让给散文担任”,“诗的世界是潜在意识的世界”,诗是“内生命的反射”,“是内生活的真实的象征”。其次诗应有不同于散文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式:“诗是要暗示的,诗最忌说明的。说明是散文世界的东西。”李金发的《微雨》、《食客与凶年》、《为幸福而歌》,是早期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之作。 B.第二个10年: 1.中国诗歌会 是左联领导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继承前一个十年蒋光慈早期无产阶级诗歌传统,殷夫为代表。特点:一是反映革命斗争和时代重大事件;二是强调诗歌的意识形态化,诗歌的主体并非诗人自己而是一个战斗集体;三是艺术表现上注重写实。这多少背离了诗歌的本质即个体生命情感的宣泄。 2.后期的新月派

五首经典现代诗及赏析

01.《相信未来》 作者介绍:食指,本名郭路生(1948—),山东鱼台人。朦胧诗代表人物,被当代诗坛誉为“朦胧诗鼻祖”。高中毕业。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一人。《相信未来》是食指作于1968年的一首朦胧诗。该诗曾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并迅速传颂于一代青年人的口中,食指因此也拥有了“知青诗魂”的称号。 相信未来 ---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起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诗文赏析: 这首诗构思巧妙。前三节写“我”是怎样“相信未来”的,后三节写为什么要“相信未来”,最后一节呼唤人们带着对未来的信念去努力,去热爱,去生活。用语质朴,而思想深刻;性格鲜明,又令人折服。 全诗基本上遵从了四行一节,在轻重音不断变化中求得感人效果的传统方式;以语言的时间艺术,与中国画式的空间艺术相结合,实现了诗人所反复讲述的“我的诗是一面窗户,是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艺术。 通读该诗,虽然感受更多的不是轻松而是压抑;不是快乐而是痛苦。 但从诗人那压抑和痛苦的吟哦中,也真切地感受到了诗人那撼人心魄的信念——无时不在渴望和憧憬着光明的未来以及为理想和光明而奋斗挣扎。

中国近现代诗歌发展史

诗歌发展史(二) 一、现代诗歌的概念 (一)定义 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又称新诗。它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 (二)分期 第一个十年(1917-1927) 第二个十年(1927-1937) 第三个十年(1937-1949) 二、第一个十年的诗歌创作 (一)尝试中的新诗 胡适——“第一个白话诗人” 胡适,原名嗣穈,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着名思想家、哲学家。徽州绩溪人,倡导白话、领导新文化运动。 《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二)开一派诗风的新诗创作 郭沫若——白话诗歌的成熟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生于四川乐山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女神》——以情感的大解放、诗体的大解放宣告诗坛“胡适的时代”的结束,和真正的现代自由体新诗时代的到来。 《天上的市街》 (三)提倡格律的新月派 闻一多——“五四”时期唯一的爱国诗人 闻一多,本名闻家骅,湖北黄冈人,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1946年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新格律诗理论——走出“绝端的自由”的散文化误区 《七子之歌》 (四)早期象征派的诗歌 三、第二个十年的诗歌创作

(一)左翼诗派 (二)后期的新月派 1.徐志摩 徐志摩,原名徐章垿,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小时候,有一个名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过头,并预言“此人将来必成大器”,其父望子成龙心切,即替他更此名。 徐志摩是徐家的长孙独子,自小过着舒适优裕的公子哥的生活。金庸是徐志摩的姑表弟,琼瑶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 《再别康桥》 2.卞之琳 (三)现代派 1.戴望舒 戴望舒,浙江余杭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雨巷》 1936年10月,戴望舒与卞之琳、冯至等人创办了《新诗》月刊,是新月派、现代派诗人共同交流的重要场所。 2.废名 废名,原名冯文炳,师从周作人,被视为“京派文学”的鼻祖。 “以禅写诗” 四、第三个十年的诗歌创作 (一)艾青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文学家、诗人。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爱这土地》(二)七月诗派 田间,原名童天鉴,安徽省无为县人。其诗作《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传遍全国,被闻一多称为“擂鼓诗人”、“时代的鼓手”。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这是奴隶!” (三)九叶派 穆旦,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海宁。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 “穆旦现象”:50年代以来,穆旦频受政治运动打击,身心遭到极大摧残,被迫从诗坛上销声匿迹,转而翻译外国诗歌,直到去世。多年以后,才逐渐被重新认识。人们出版他的诗集和纪念文集,举行“穆旦学术讨论会”,给予他很高的评价。“二十世纪中国诗歌大师”排行榜,穆旦名列榜首。

关于中国新诗发展

关于中国新诗发展 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歌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 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诗歌(包括诗、赋、词、曲等)曾取得很高的成就。但到了近代,古典诗歌的创作逐渐走向僵化,“滥调套语”充斥,“无病呻吟”的倾向相当普遍,古典诗歌所使用的词汇与现代口语严重脱节,它在形式上(包括章法句式、对仗用典以及平仄韵律上)的种种严格限制,对诗歌表现不断变化而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表达人们真实的思想感情,造成极大的束缚。因此,新诗革命成了“五四”新文学运动最先开始的、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新诗草创阶段的努力,以废除旧体诗形式上的束缚,主张白话俗语入诗,以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为主要内容。因此,当时也称新诗为“白话诗”、“白话韵文”、“国语的韵文”(钱玄同《〈尝试集〉序》、胡适《谈新诗》、康白情《新诗底我见》)。1917年2月,《新青年》2卷6号刊出胡适的白话诗词8首,是中国新诗运动中出现的第一批白话新诗。第一本用白话写的诗集是胡适的《尝试集》(1920)。而最早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并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的,是郭沫若的《女神》(1921)。 中国现代诗,和中国古典诗词相比,从本质上来说,诗的抒情性未变,在根本上改变了的是“本体结构”,这主要表现在抒情方式上:中国古典诗词的抒情是通过描景,即抒情的描景性 到唐代基本这样定型下来;而中国现代诗的抒情却是通过叙事,即抒情的叙事性。这样决定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本体结构”是“情景结构”,而现代诗的“本体结构”却是“情事结构”的。你读现代诗,只要注意,就会很容易发现这一点。发现这一点虽然很容易,但所发现的这一点本身却尤其重要,这几乎就是理解和把握现代诗的一把钥匙,今天的现代诗的一切问题几乎都和这一点有关。但我们的诗人在诗建设上却总是忙些临时性的东西,是很少有人有意识地走近这一点的。中国现代诗的发展重要的是完成自己的各项基本建设 不要再进行那些无谓的争论了,而对这一点的发现和理解正是其基本建设之一。 新诗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外国诗歌较大的影响。象征派艺术的哲学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在题材上,它表现了世纪末一部分知识分子的颓废的思想感情和对于病态的“心灵与官能的狂热”的追求;在艺术方法上,它发展了神秘主义哲学家提出的“对应论”的观点,把自然万物视为可以向人们发出各种信息的“象征的森林”,强调通过暗示、烘托、对比、联想等手段来传达诗人内心的微妙世界。这对新诗艺术方法的形成起了积极的作用。许多诗人在吸取中国古典诗歌、民歌和外国诗歌有益营养的基础上,对新诗的表现方法和艺术形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产生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多种艺术潮流,出现了自由体、新格律体、十四行诗、阶梯式诗、散文诗等多种形式。众多诗人的探索和一些杰出诗人的创造,使新诗逐渐走向成熟和多样化。 自五四运动以来,新诗一直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主体。

中国几首有代表性的现代诗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顾城1981年3月所作) 顾城也许 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我希望 每一个时刻 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 我希望 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 画出笨拙的自由 画下一只永远不会 流泪的眼睛 一片天空 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

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我想画下早晨 画下露水 所能看见的微笑 画下所有最年轻的 没有痛苦的爱情 画下想象中 我的爱人 她没有见过阴云 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她永远看着我 永远,看着 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 我想画下遥远的风景 画下清晰的地平线和水波画下许许多多快乐的小河画下丘陵—— 长满淡淡的茸毛 我让它们挨得很近 让它们相爱 让每一个默许

每一阵静静的春天的激动 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 我还想画下未来 我没见过她,也不可能 但知道她很美 我画下她秋天的风衣 画下那些燃烧的烛火和枫叶 画下许多因为爱她 而熄灭的心 画下婚礼 画下一个个早早醒来的节日——上面贴着玻璃糖纸 和北方童话的插图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涂去一切不幸 我想在大地上 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 都习惯光明 我想画下风 画下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岭

画下东方民族的渴望 画下大海—— 无边无际愉快的声音 最后,在纸角上 我还想画下自己 画下一只树熊 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丛林里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 发愣 他没有家 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 他只有,许许多多 浆果一样的梦 和很大很大的眼睛 我在希望 在想 但不知为什么 我没有领到蜡笔 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 我只有我 我的手指和创痛

只有撕碎那一张张 心爱的白纸 让它们去寻找蝴蝶 让它们从今天消失 我是一个孩子 一个幻想被妈妈宠坏的孩子 回答 北岛

中国诗歌史浅谈

中国诗歌史浅谈 诗歌是四大文学体裁之一,它要求以凝炼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丰富的思想,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有一定的节奏韵律。它具有高超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优美的音乐性。 一、先秦诗歌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源远流长,最早的诗歌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原始社会。先民们在原始的部落生活中,在劳动和休闲娱乐过程中创作了诗歌。当时还没有文字,所以当时的诗歌是靠人们口耳相传。最早诗歌之一: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孔子编写了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主要是四言诗。它主要保存了西周和春秋时期的诗作,包括“风”、“雅”、“颂”,共305首。西周的诗歌主要保存在“周颂”和“大雅”中。“周颂”的内容多为歌颂周代的祖宗神灵,“大雅”则是贵族朝会宴乐的作品。春秋时期诗歌创作空前繁荣,上至贵族,下至平民都善于以诗言志,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当时的诗歌主要有两种主题:一是歌唱男女爱情;另一部分则揭示了当时统治集团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诗经》在中国诗歌史的地位极高,影响很大。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楚辞”,为杂言诗。楚国的屈原是历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出身贵族,早年得志。但因倡导一些与当时大势相悖的事,多次被贬。他在身心受尽折磨之后,投汨罗江自尽。他一生作品颇多,其代表作《离骚》《天问》等楚辞体诗歌成为震烁千古的名篇。 二、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诗歌 诗歌到了汉代,有了专门采诗制乐的乐府。乐府专门搜集民间歌谣和其他的配乐诗歌,这些诗作统称为乐府诗。主要为五言诗。保存至今的乐府诗约有百余篇,其精华是民歌,民歌主要反映社会现实及劳动人民的苦难和对幸福的追求。东汉末年的《孔雀东南飞》,讲述了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和其妻刘兰芝的婚姻悲剧,鞭鞑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全诗约有三百五十余句,语言朴实,形象鲜明,情节感人,是乐府诗中的佳作。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诗歌承先启后的发展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深受汉代乐府民歌的影响,创作出大量生动描绘东汉末年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的不朽诗篇。这些诗风格悲凉慷慨,语言古朴自然。曹操三父子皆是诗坛巨匠。曹操的代表作有《蒿里行》。曹丕的《燕歌行》是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曹植在当时最负盛名,他早期的作品表达了自己的报国热情,如《白马篇》,晚期代表作有《赠白马王彪》。建安七子的诗作中以王粲的《七哀诗》最为有名。蔡琰,字文姬,以其一生的悲惨遭遇创作了五言体长篇叙事诗

中国着名现代诗十首

中国著名现代诗十首(不得不读) 一、第十首,余光中的《等你, 在雨中》: 等你, 在雨中, 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 蛙声升起 一池的红莲如红焰, 在雨中 你来不来都一样, 竟感觉 每朵莲都像你 尤其隔着黄昏, 隔着这样的细雨 永恒, 刹那, 刹那, 永恒 等你, 在时间之外在时间之内, 等你, 在刹那, 在永恒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 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 我会说, 小情人 诺, 这只手应该采莲, 在吴宫 这只手应该 摇一柄桂浆, 在木兰舟中 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 耳坠子一般的悬着 瑞士表说都七点了忽然你走来 步雨后的红莲, 翩翩, 你走来 像一首小令 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 从姜白石的词里, 有韵地, 你走来 看过好多关于这首诗的评论,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关于科学馆和瑞士表那阕如何精彩的文字,说是古典与现代结合云云,不过,个人认为,这两个意象的出现也许就是这首诗唯一的败笔,西装和瓜皮帽的搭配让人看着怎么也不舒服。 二、第九首,林徽音的《笑》: 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 和唇边浑圆的漩涡。

艳丽如同露珠, 朵朵的笑向 贝齿的闪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 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笑的是她惺松的鬈发, 散乱的挨着她耳朵。 轻软如同花影, 痒痒的甜蜜 涌进了你的心窝。 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 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据说徐志摩就是因为爱慕这位才女才开始写诗的,不过,林徽音最后却选择了梁思成,后来很多人知道这个名字也是因为这个典故。我想,一个能写出这样作品的名字是不需要借助典故来记忆的。 三、第八首,废名的《星》: 满天的星, 颗颗说是永远的春花。 东墙上海棠花影, 簇簇说是永远的秋月。 清晨醒来是冬夜梦中的事了。 昨夜夜半的星, 清洁真如明丽的网, 疏而不失, 春花秋月也都是的, 子非鱼安知鱼。 冯文柄把他酷爱的老庄融入诗中,作品中到处流淌着思想。那些所谓的哲理诗和他相比,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 四、第七首,卞之琳的《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从胡适新诗创作浅析中国新诗文白相间的语言现象

从胡适新诗创作浅析中国新诗文白相间的语言现象胡适是新诗革命的主力健将,他大力提倡白话文,撰写现代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然而,作为新诗前驱者的胡适,在《尝试集·再版自序》中却坦言,《尝试集》第一编的诗,除了《蝴蝶》和《他》之外,“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多用旧诗的音节;“第二编的诗,虽然打破了五言七言的整齐句法,虽然改成长短不整齐的句子,但是初做的几首,如《一念》《鸽子》《新婚杂诗》《四月二十五夜》,都还脱不了词曲的气味与声调”。1919年2月26日的译诗《关不住了》才是他“‘新诗’成立的纪元”。即使是可以算做白话新诗的《应该》,用一个人的“独语”写三个人的境地,也与古诗《上山采蘼芜》略为相像。 由此观之,白话诗在“破旧立新”之后并没能马上形成一个稳定而成熟的体系,文白相间的语言现象明显存在。这是新诗白话发展的过渡期,说明诗歌从文言变白话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方面,新诗极力批判、澄清传统,极力改变文言语言,向白话诗方向发展,但同时,新诗改革者们自身也曾承领过传统文学的熏陶浸染,不可能割断与传统的血脉联系,所以也自觉不自觉地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文白相间既是白话新诗极力与传统文化相抗争的结果,一定程度上也是有意无意地吸收传统文化的体现。 《尝试集》第一编是新诗的起步阶段,是胡适对白话诗的早期尝试。仍旧用五言七言的句法,像《中秋》“小星躲尽大星少,果然今夜清光多!夜半月从江上过,一江江水变银河。”颇似七绝,整齐押

韵。像《江上》“两脚渡江来,山头冲雾出。雨过雾亦收,江楼看落日。”五言一句,对仗工整,讲究音韵。《寒江》、《景不徙篇》、《十二月五夜月》等也均以五言排列,句法整齐押韵。另外还有像《沁园春》、《百字令》之类旧词、小令。由于这些诗词追求整齐,讲究押韵,这样就造成思想受限制的毛病,诚如胡适所说:“句法太整了,就不合语言的自然,不能不有截长补短的毛病,不能不时时栖牲白话的字和白话的文法,来牵就五七言的句法。”所以,整个诗读起来,总体就有一种白话诗仍未脱离文言文的感觉,文白语言整体上显得相互交融。而诗歌的局限虽在,但还是能够从中看到新诗进化的雏形。在以《蝴蝶》为例,“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这首诗虽然形式上还有五言律诗的句法,并且“在文化内涵上依然还是沿用了数千年的古典诗歌的公共意象(隐喻性意象系统)。”但是,诗歌不落文言、干净明了的白话,已经是新诗革命取得的实质性进步。 胡适的诗歌虽然大多已是试验较为成功的白话诗,但仔细寻来还是找到文言的影子。如《老洛伯》一诗,“我的心头怨苦,都迸作泪如雨下”这句并不是白话的娴熟说法;“他那时只有一块银圆,别无什么”,“别无什么”这个词还有文言的痕迹;“我家老洛伯他并不曾待差了我”,“待差了我”也和白话语言稍有不通。在《关不住了》一诗中,“也许不再和我为难了”,白话中“也许不再为难我了”更为顺口;在《希望》中,“要是天公换了卿和我”,“卿”字明显是古词;“该把这世界一齐都打破”,现代句法中“一齐”与“都”放

中国诗歌发展史概述

中国诗歌发展史概述 中国的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颂”诗是统治者祭祀的乐歌,有祭祖先的,有祭天地山川的,也有祭农神的。“雅”分大雅和小雅,都是用于宴会的典礼,内容主要是对从前英雄的歌颂和对现时政治的讽刺。“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内容包括15个地方的民歌。 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棗楚辞。屈原的《离骚》是楚辞杰出的代表作。 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四言发展到五、七言。在创作方法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 汉乐府中著名的篇章有揭露战争灾难的《十五从军征》,有表现女性不慕富贵的《陌上桑》、《羽林郎》,当然最为著名的还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焦仲卿与刘兰芝相爱至深,因为焦母与刘家的逼迫而分手,以致酿成生离死别的人间惨剧。汉乐府民歌最重要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的最高峰。汉乐府民歌多采用口语化的朴素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故人物形象生动,感情真挚。汉乐府民歌中虽然多数为现实主义的描绘,但许多地方都有着程度不一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孔雀东南飞》的最后一段文字,即表现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巧妙结合。 五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到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人的作品,诗的内容多叙离别、相思以及对人生短促的感触。长于抒情,善用比、兴手法是《古诗十九首》最大的艺术特色。 汉末建安时期,“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籍、应旸、刘桢)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采用五言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形成为后世称作“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七子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其代表作《七哀诗》三首是汉末战乱现实的写照。曹氏父子是建安文坛的风云人物,其中曹植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最高。曹植(19--232)的诗歌内容富于气势和力量,描写细致、词藻华丽、善用比喻,因而具有“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艺术风格,代表诗作为《赠白马王彪》。建安时代的诗,是从汉乐府发展到五言诗的转变关键,曹植是当时的代表诗人。他的诗受汉乐府的影响,但却比汉乐府有更多的抒情成份。 建安时代之后的阮籍(210--263)是正始时代的代表诗人,他的《咏怀诗》进一步为抒情的五言诗打下基础,他常用曲折的诗句表达忧国、惧祸、避世之意。与阮籍同期的还有嵇康(224--263),他的诗愤世嫉俗,锋芒直指黑暗的现实。他们俩人的诗风基本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 两晋时期的诗歌创作逐渐走上形式主义道路,诗歌内容空泛。继承和发扬“建安风骨”传统,作品内容充实的诗人是左思(250左右--305左右)。他的《咏史诗》八首,借古事讽喻时事,思想性很强,但这类诗作毕竟不是主流,而且越来越少,直到东晋末年的陶渊明才给诗坛带来接近现实的作品。 隐居不仕的陶渊明把田园生活作为重要的创作题材,因此历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在当时崇尚骈骊、重形式而轻内容的时代气氛中,陶渊明继承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

浅谈中国音乐与古诗词的关系

浅谈中国音乐与古诗词的关系 我国历代文化里,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密不可分。音乐不仅对我国诗歌的内容、题材、形式和风格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中国历代诗歌的生成、传播以及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诗歌与音乐在向现代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两者时分时合。诗歌是一种人们非常喜欢的艺术形式,要想弄清诗歌与音乐的关系,首先要弄清诗的根。“诗歌”,顾名思义,“诗”和“歌”是密不可分的,好诗的诞生激发了音乐的多样化,它们就是这样相辅相成地陪伴着。 一、我国历代诗歌与音乐的历史关联性 诗是最早绽露的文学萌芽。诗和音乐像一对孪生的姐妹,从诞生之日起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它特有的声情韵律感染着万千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一)诗歌与音乐的渊源 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每一首诗,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风”“雅”“颂”便是根据音乐特点所做的分类。从《诗经》到《楚辞》,以至律、绝、词、散曲,都清晰地展现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中对音乐美的追求与进步的足迹。历代文论对此问题也不乏探索与灼见。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袁枚《随园诗话》说“其言动心,其色夺目,其味适口,其音悦耳,便是佳诗”;明代诗论家谢榛的《四溟诗话》主张“诵要好,听要好……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清人刘大在《论文偶记》中说“积字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从几千年的中国文化来看,诗歌和音乐相结合更是水乳交融的艺术表

现手段。诗歌与音乐有很多共同之处,它们都是以抒情见长,都十分讲究节奏、韵律、音调。我国历代诗歌都具有格律化、音乐性、“韵律美”。在古代文化里,“音乐入诗”是个热门的话题。音乐艺术,可谓是古代传承下来的“永恒主题”。诗歌传唱的盛行不仅为古代文化的传播发展、继承做出了贡献。使我国历代、现代的诗歌和音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诗歌与音乐文化渊源的角度来研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视角,这会使我们对诗歌与音乐之间的认识变得更加全面和清晰。 (二)以汉代为分界的诗、乐相互关系 在我国汉代诗歌与音乐的研究领域中,中国古代文化精神史上它们也极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作用。在汉代,人们继承并发扬了我国诗歌与音乐结合的传统,新创立的律、绝二体新诗,尤其渗透了音乐元素,比古体诗歌更适宜入乐。由此,诗歌与音乐的交互关系密不可分,让我们重温了诗歌与音乐的融合性,在我国诗歌与音乐的演变史上,汉代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演变阶段。自汉代开始,乐发达,诗鼎盛,是乐与诗的完美结合,促进了音乐与诗歌的共同发展;同时诗对乐的精妙描写,使热衷于音乐、诗歌的人都受益匪浅;保证了音乐与诗歌朝着更加健康和理性的方向发展。 (三)现代诗歌与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现代诗歌与传承音乐是音乐和实际意义的语言结合,这就是诗歌的本质意义所在。而任何一个时代的诗歌形式必须是与该时代的音乐相适应的,顺着这条线索,我们就会发现,现代歌曲正是现代诗歌与现代音乐的结合,反映着现代人的喜怒哀乐,强烈的抒情性是它突出的特点;它也继承了赋、比、兴的手法,也采用重章叠唱的传承方式。

(发展战略)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最全版

(发展战略)中国古代诗歌 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上古——口头歌谣 先秦——诗歌发展的俩大源头:1。现实主义源头:西周至春秋《诗经》 2.浪漫主义源头:战国后期《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汉代——汉乐府《上邪》《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汉末)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魏晋南北朝 1、建安文学: 三曹(曹操、曹植、曹丕)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文学特征:建安风骨、汉魏风骨) 2、正始文学:代表作家:阮籍、嵇康 3、俩晋文学:西晋:左思 东晋:陶(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谢(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派)4、南北朝时期(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发展) 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狭窄(爱情)、风格艳丽,喜用双关 代表作《西洲曲》 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广泛、风格刚健、语言直率 《木兰辞》(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文人诗创作:代表诗人:鲍照、谢朓、庚信 隋唐五代——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 盛唐: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中国诗坛盛极壹时的“双子星”

山水田园诗派:王(王维)、孟(孟浩然) 边塞诗派: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 中唐:韩孟(韩愈、孟郊——诗歌的风格特征:奇崛险怪) 元白(元稹、白居易——诗歌的风格特征:语言平易直白) 李贺(人称“诗鬼”——诗歌的风格特征:诗境诡谲) 晚唐小李杜:李商隐、杜牧,温庭筠诗歌的风格特征:哀艳 宋代——宋诗重理趣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和义,杨万里(“诚斋体”)、苏轼宋词(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元代——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 清代——清诗(龚自珍)、清词(纳兰性德) 具体介绍: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体制:“风、雅`、颂”三部分 “国风”现实主义的精华 表现手法:赋(铺陈叙述)、比(比喻)、兴(起兴) 句式四言为主,语言双声叠韵 中国浪漫主义——楚辞 楚辞体的特点:1、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 2、“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3、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篇幅壹般比较长 4、常用语气助词“兮”(句末:加强整体语气,句中:表停顿) 奠基人:爱国诗人——屈原。

浅谈中国古诗词

浅谈中国古诗词 信息学院 11级教育技术学2班 2011314212 赖凤英又是一学期结束,上了一学期的《诗词与人生》课,我感触颇深,在课堂里,老师详细讲解关于恋情闺怨、离情别恨、故国哀思、羁旅乡愁、绘景咏物、怀古感世的古诗词,我觉得自己在这些古诗词中能陶冶性情,增加生活情趣,提高鉴赏能力,也深深体会到古代诗人从他们的诗词中品读出他们的人生感悟。 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传唱千古而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代表着高品位的文学趣味。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先秦时代,就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自此,诗歌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就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曾经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迹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足见诗词在古代生活中的重要性。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词作为最古老的语言艺术,一直和人们对于生活中最美的追求联系在一起,展现着我们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民族文化。 诗词作为表情达意的一种方式,几乎见于古代文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譬如《毛诗.大序》中所说“诗者,志之所至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壮志未酬的苦闷,游子思乡之愁,游览名胜的畅快,良人不归的闺怨......这种种情思都借助诗词来表达和倾诉,诗词承载着文人墨客笔下那欲诉不能、欲言又止的细腻心思。同时,也作为古代文人之间互相往来唱和结交的一种交流手段,诗词也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古诗词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美的追逐,也经受了若干年的考验,是得到广泛认同的美,是具有内涵的、深刻的美,它具有音韵美、语言美、情感美、哲理美和意境美等等。引导人们品读这些文质兼美的文化瑰宝,从其意境中认识美、感受美、领悟美从而让他们自己能辨别美、创造美,从而使得人类的审美能力得到正确引导和培养。美,也可以留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清雅之美;可以体会“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欣慰;也可以感受“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惆怅;可以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而拍手称快,可以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而黯然神伤......古典诗词的美几乎无处不在。

浅析传统诗与新诗的关系

浅析传统诗与新诗的关系 新旧对抗:对古典诗歌的片面理解导致诗体自由化与规范化的极端对抗 文○刘康宁 【摘要】:中国是一个古老的诗国,有唐诗、宋词、元曲等辉煌灿烂的诗歌。阳春白雪的诗歌有骚、词、赋、曲等,下里巴人的诗歌有民歌、民谣、小调、弹词、大鼓词等,雅俗共赏的有打油诗等。历史留下了丰富的诗歌遗产,应该对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兼收并蓄,都留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百年新诗史上,却常常否定中国古代诗歌史上雅俗诗歌见存在的多和解少对抗的事实,将两者完全对立。这与现代诗歌的多样化、实用性特点是相左的,现代诗歌更需要个体与群体的和解、多样化与艺术性的和谐,更需要采用渐进的方式发展,这样才能促进中国诗歌的长久繁荣。 【关键词】:新旧对抗;古典诗歌;新诗;诗体建设 王珂在《百年新诗诗体建设研究》中认为新旧对抗:对古典的片面理解导致诗体自由化与规范化的极端对抗。我也认同他的观点,本文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 新诗已有百年的历史,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特别是从数量上看,成绩更是巨大。如1988年出版的《中国新诗大辞典》就收入了1917年至1987年70年间是诗人、诗评家764人,诗集4244部,诗评论集306部。⑴但是,新诗也存在问题。在20世纪汉语诗歌(新诗)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奇特的现象:很多诗人年轻时诗兴大发,却越写越不知诗为何物,最后弃诗而去;很多是个研究者越研究越觉得“诗无达诂”,发现诗总是远离自己而去;很多诗人“老去渐于诗律细”,甚至重写古体诗。很多流派、诗潮、诗体都只领风骚三两年,如昙花一现......原因是新诗一直处在诗体自由化与律化多对抗少和解的特殊生态中,(2)20世界新诗的文体建设太薄弱,经历了一条十分曲折的诗体构建之路,诗体建设总是呈现“建设难”、“定型难”、“规范难”的状态。新诗经历百年绝大多数时间都处在文体自发阶段,或从问题自发到自觉的过渡阶段,或幼稚的文体自觉,并未真正进入成熟的文体自觉阶段。建立起成熟的诗体,使许多诗人、读者、研究者都不知道“新诗为何物”。钱理群在探索新诗诗人为何“回归”写旧诗时说:

十首中国现代诗歌

十首中国现代诗歌 这里所列影响最广的十首中国现代诗,包括诗的艺术价值、美学价值,一些影响虽大的概念诗、口号诗等不在其列,而一些诗好影响力不够的,也只能割爱。这十首诗,应该代表了中国现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十、汪国真: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一句话点评:曾经风靡一时的诗人,诗虽一般,但对安抚一些人的心灵起过很大的作用。影响力指数:★★★ 九、舒婷: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驱,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一句话点评:语言铿锵,直抒心臆,是极好的朗诵诗。 影响力指数:★★★★ 八、郑愁予: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蛰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一句话点评:意境优美深婉,中国现代抒情诗之绝唱。 影响力指数:★★★ 七、卞之琳: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一句话点评:含蓄隽永,优美如画,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影响力指数:★★★★ 六、北岛: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