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影响磷化膜质量地因素

影响磷化膜质量地因素

影响磷化膜质量地因素
影响磷化膜质量地因素

影响质量的因素

1、前言

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市场对涂装要求急剧增加,涂装行业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而涂装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取决于涂装前处理技术的高低,而磷化又是涂装前处理的关键,磷化膜的性能好坏直接关系到涂装质量的优劣,因此我们需要详细地了解影响磷化膜质量的因素。

2、影响磷化膜质量的因素

. 总酸度(TA)

TA是反映磷化槽浓度的一项指标,是指槽液中配合酸(HSO42-)和FA浓度的总和。控制TA的目的在于保持磷化槽液中成膜离子的浓度在规定的工艺范围内。TA过高,磷化膜生成困难,磷化膜结晶粗燥,耐腐蚀性差。

游离酸度(FA)

FA是指槽液中游离酸度H+浓度。FA促使工件溶解产生晶核,使生成磷化膜容易。控制FA的目的在于控制槽液中磷酸二氢盐的离解度,把成膜离子浓度控制在一个必须范围内。FA过高,反映加快。工件与槽液界面的离子浓度被破坏,届面PH值过低,造成成膜困难,成膜时间延长,结晶粗大多孔。耐腐蚀性低。FA过低,工件腐蚀缓慢,界面PH值升高,磷化膜薄甚至难以形成,膜成表面易产生浮粉(Zn(PO4) 2沉淀),磷化液易产生异常沉淀,导致Zn2+含量急剧降低。. 磷化温度

磷化温度是形成磷化膜的一个关键因素,适当的提高温度不仅可以激活能量低的点形成“活化中心”使晶核数目增多,结晶速度提高,成膜速度加快,同时可以在枝晶上产生新的结晶,结晶密度提高,形成完整结晶的磷化膜,但温度过高,反映速度太快,膜层晶核粗大,孔隙较大,槽液稳定性差,易浑浊,形成含渣的超重灰磷化膜,耐腐蚀性低。当温度过低,由于磷化是吸热反应,当所需的热量得不到足够补偿时,成膜速度缓慢,甚至磷化反映难以进行,在家和摩配行业磷化中,多以低温和常温磷化磷化为主。由于温度低,反映相应减慢,因此必须通过其他途径来调节槽液的酸比,促进剂含量,浓度来补偿温度低而对磷化速度的影响,为满足批量生产,加你最好采用低温磷化为宜。

. 磷化时间

不同的磷化液,具有不同的磷化时间要求,随着磷化时间的不同,所获得磷化膜的外观,厚度,耐腐蚀性也不同,磷化时间与膜重不成线形关系,根据不同的板材来确定磷化时间,以获得理想的确凿磷化膜。时间过短,成膜不足,磷化膜不连接,不致密,耐腐蚀性差。时间过长,结晶可能在已形成的磷化膜上生长,对磷化膜增长无多大的意义,无所谓消耗槽液。一般来说,温度高,磷化时间短,反之,时间延长。

酸比(AR)

所谓AR就是指磷化槽液中TA与FA的比值。不同的磷化槽液其AR不同,一般说,AR越高,磷化膜越细越薄,但AR过高不易

形成膜,沉渣多,AR过低,磷化结晶粗大疏松。对于使用单位来说,由于所构成磷化液已经确定,TA与FA已确定,AR也已相应确定,所以可以不必计算AR。

. Zn2+、Mn2+、Fe2+及杂质离子

Zn2+离子含量过低,磷化膜疏松多孔,发暗,甚至发花,不成膜,含量过高,磷化膜结晶粗大,磷化膜已、易挂灰,膜重超重。

Mn2+离子可提高磷化膜硬度,耐腐蚀性和附着力,磷化结晶均匀,当含量过高时,磷化膜不易形成。

保持一定的Fe2+离子能提高磷化膜厚度,提高耐腐性,当Fe2+离子过高,磷化膜结晶粗大,易形成Fe3+离子而沉淀,防护性能低。过低,以不利于磷化膜生成。常温磷化Fe2+离子浓度一般控制在-2gl 范围内。

Ni+离子可以提高磷化膜硬度,耐腐蚀性和附着力,磷化结晶均匀。含量过高时。磷化膜不易形成,在标准汽车生产线上采用的磷化液基本都含Ni+。

磷化槽液中常见的杂子有SO42-CL-Cu2+等。当SO42-CL-离子含量超过0.5g/l时,磷化膜多孔返黄,磷化时间延长,当Cu2+离子含量过高时,工件表面发红,耐腐蚀能力下降。

此外Pb2-Al3+离子等也会影响磷化质量,操作时也要防止带入磷化槽,但我公司最新的磷化液同时可以处理钢铁件、锌、铝板,所以在汽车行业中将会广泛应用。

3、工件表面状态的影响

金属工件表面状态对磷化质量影响较大,即使是同一磷化工艺,同一磷化制剂,同一工件的不同部位的磷化膜质量也可能相差较大,这就是因为工件表面状态差异所致。一般来说,高、中碳钢和低合金钢容易磷化,磷化膜黑而厚,但磷化膜结晶有变粗的倾向,低碳钢磷化膜结晶致密,颜色较浅,若磷化前进行适当的酸洗,可有助于提高磷化膜质量,冷轧板因其表面有硬化层,磷化前最好进行适当的酸洗或表调,否则膜不均匀,膜薄,耐蚀性低。

4、水质的影响

磷化后用水冲洗磷化膜的作用是去除吸附在膜表面的可溶性物质等,以防止涂抹在湿热条件下起泡,脱落,提高涂膜附着力,耐腐蚀性,通过对一同磷化膜分别采用去离子水,下水道水,车间排放水冲洗实验得知其耐蚀性、柔韧性逐个降低。对于要求较严的阴极电泳涂装,最好再涂装前采用去离子水水洗。

5、涂装前处理的影响

. 脱脂对磷化的影响

优质的磷化膜只有在去油污除彻底的工件表面才能形成,因为油污残留在工件表面,不仅会严重阻碍磷化膜的生长,而且会影响涂膜的附着力,干燥性能,耐腐蚀性能等。

. 除锈对磷化抹得影响

磷化膜不能再锈层或氧化皮上生长的,所以彻底除锈是磷化的必要条件。但除锈时间不能过长。否则易出现过腐蚀,工件表面粗燥导致结晶粗大多孔,沉淀增多。除锈时间过短,工件表面活化不够,同

样使磷化膜结晶粗大。所以控制好除锈时间对于获得密集活化点,形成致密的磷化膜有着重要的作用。

. 脱脂后水洗对磷化的影响

脱脂后水洗,虽然属于涂装前处理的辅助工序,但同样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因为若有清洗不彻底,很容易将脱脂槽中的不易洗净的表面活性剂及杂质离子带入磷化槽液中,从而使磷化膜变薄,返黄,甚至引起涂装后起泡、脱落。因此建议采用多级水洗,并控制最后清洗水的PH值接近中性。另外,选用不含

N aOH、NaCO3、难洗净的界面活性剂的脱脂剂。

对于水洗水的总碱度(TAL)、PH值、温度、时间都需要严格控制:TAL太高和PH值太高,已带入表调槽引起表调液总酸度多高不易于管理,带入磷化槽内使FA下降太快,导致槽液不稳定;PH值太低和时间太长,钢铁在水洗过程中易产生锈蚀,生成的磷化膜结晶粗大,耐腐蚀性降低,膜重超标,在连续线上,由于链速已定,所以清洗时间不可能改变,只能在清洗水中加入碱提高清洗水PH值至于,另可加入一定量的NaNO2,以防止钢铁件生锈;清洗水温度过高,钢铁件易锈蚀,需加大补给水的流量,降低脱脂剂槽液的处理温度,清洗水温度过低,脱脂剂清洗效果不能保证,清洗水温度一般在10-35℃范围内比较好。

. 表调对磷化的影响

表调又称表面调整,通过调整,可以改善工件表面的微观状态,从而改善磷化膜外观,结晶细小,均匀,致密,进而提高涂膜性能。

现代表调基本上都是胶体钛盐表调,对已表调液也需严格控制总碱度(TAL)、温度、PH值、钛含量,总碱度、PH值高易使磷化槽FA下降过快;温度过高,易产生工序间表干;钛含量过低表调效果不好,钛含量太高,磷化膜不易生成,膜重不达标。

. 钝化对磷化的影响

磷化后的钝化封闭可以提高磷化膜单层的防锈能力,同时也可以改善磷化膜的综合性能,但钝化液含铬,废水处理困难,一般不采用。

6、其他方面对磷化的影响

磷化工艺流程设计是否合理

设备是否符合要求

工艺管理是否科学

设备管理与维护

促进剂的影响

磷化膜的烘干过程

更多信息请关注:重庆长宇金属表面处理技术有限公司

影响紧固件磷化原因分析

影响紧固件磷化原因分析 本文从磷化紧固件耐腐蚀的影响因素分析,总结出如何提高磷化紧固件耐腐蚀性能。 1、存在的问题 磷化膜耐蚀性按GB11376-1989进行中性盐雾试验,90min不产生锈蚀。汽车紧固件其耐中性盐雾试验不合格率达45%,磷化膜外观、色泽不一致,结晶粗大,挂灰多。 2、影响因素 2.1、溶液成分配比不佳 溶液的组成与配比对磷化质量有很大的影响,采用自调整的钙盐磷化液进行生产时,工件表面形成的磷化膜结晶粗大、挂灰多,产品外观质量差,该方案配制的黑色磷化液生产时产生的沉淀相对较多,基本上每日都需要打涝沉渣。经多种磷化液比较,采用PF-MIAM和PF-MIAR磷化液。该磷化液调整简单、磷化膜结晶细密,使汽车紧固件耐蚀性能得到较大提高,而且工件挂灰少、溶液沉淀少。其磷化效果基本能满足汽车钢质紧固件黑色磷化要求。 2.2、酸比不正确 酸比是指游离酸度(Tb)与总酸度(Ta)的关系。游离酸度过高,与钢铁件的作用快,会大量析氢,使界面层磷酸盐不易饱和,导致晶核形成困难,膜层结晶粗大、疏松多了孔,搞蚀性能降低,而且合磷化时间延长;游离酸度过低,磷化膜薄、甚至没有磷化膜生成。总酸度过高会使膜层过薄,总酸度过低会使膜层疏松粗糙。所以,总酸度一般控制在85 ̄140点。 2.3、磷化前处理方式的影响 小型紧固件采用篮装,工件容易接触,在磷化过程中不能让其充分磷化,接触部位难以形成完整的磷化膜,故耐中性盐雾性能差;若采用挂装或让工件间不接触,使其能充分反应,便对提高耐中性盐雾性能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2.4、溶液温度的影响 磷化液温度升高,可提高磷化的结合力、硬度、耐蚀性。但是温度也不宜过高,否则会使Fe2+氧化成Fe3+,并使沉淀物增多,溶液挥发快,导致溶液不稳定。 3、抗蚀性能差的原因及排除对策 磷化紧固件抗腐蚀性能差产生的原因及排除对策 ⑴溶液成分配比不佳:改进磷化液配方,采用PL-VM磷化液。 ⑵酸比不正确:游离酸性太高,可加碳酸锰等调节:总酸太低,可加主剂调节,总酸控制在85点以上。

影响质量控制的五大因素

影响建筑五大主要因素 一、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主要指领导者的素质,操作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生理缺陷,粗心大意,违纪违章等。施工时首先要考虑到对人的因素的控制,因为人是施工过程的主体,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工程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首先,应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施工人员应当树中五大观念即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质量、成本、工期相结合)综合效益观念。其次,是人的素质。领导层、技术人员素质高。决策能力就强,就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管理制度完善,技术措施得力,工程质量就高。操作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服务人员应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以出色的工作质量,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提高人的素质,可以依靠质量教育、精神和物质激励的有机结合,也可以靠培训和优选,进行岗位技术练兵。 二、材料因素 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影响材料质量的因素主要是材料的成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材料控制的要点有: 1)优选采购人员,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质量鉴定水平、挑选那些有一定专业知识。忠于事业的人担任该项工作。 2)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 3)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正常施工。 4)加强材料的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 5)抓好材料的现场管理,并做好合理使用。 6)搞好材料的试验、检验工作。 三、方法因素 施工过程中的方法包含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施工方案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控制能引顺利实现。往往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影响质量,增加投资。为此,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管理、工艺、组织、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 四、机械设备 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和方法、建筑技术经济等合理选择机械的类型和件能参数,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正确地操作。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管理。 五、环境因素 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噪音、通风、振动、照明、污染等。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如气象条件就变化万千,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往往前一工序就是后一工序的环境,前一分项、分部工程也就是后一分项、分部工程的环境。因此,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 此外,冬雨期、炎热季节、风季施工时,还应针对工程的特点,尤其是混凝土工程、土方工程、水下工程及高空作业等,拟定季节性保证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以免工程质量受到冻害、

磷化膜影响因素

磷化膜影响因素 磷化温度对磷化膜的成膜影响最大,其次是磷化液酸比,磷化时间对磷化膜的成膜 影响最小 磷化温度 提高磷化温度可以加快磷化速度,提高磷化膜的附着力、硬度、耐蚀性和耐热性,而且较高的磷化温度能够促进金属溶解并加速磷酸盐的水解反应,加快成膜速度[3]。但在高温条件下,Fe2+易被氧化成Fe3+而沉淀下来,使溶液不够稳定。且在磷化过程中升高温度会使部分磷酸盐水解,所以磷化温度的升高有一定的限度。 磷化膜的生成反应速率可表示为 酸比:总酸度和游离酸度 溶液的总酸度取决于马日夫盐的含量,提高总酸度能加速磷化反应,使磷化膜薄而细致。若总酸度过高,则溶液中易出现乳白色沉淀,且磷化后膜层过薄,易起黄锈。若总酸度过低,则磷化速度缓慢,膜层厚而粗糙,磷化膜的附着力不强,并存在空白。 游离酸度取决于磷酸的含量。如果游离酸度过高,则工件表面发黑,使磷酸离解受阻,铁在溶液中溶解变慢,不利于磷化膜的形成,从而导致磷化时间延长,磷化膜晶粒粗大多孔且耐蚀性降低。如果游离酸度过低,则磷化膜变薄,甚至没有磷化膜。 磷化时间 对膜层厚度及空隙率有影响

图:磷化时间与孔隙率的关系曲线--------------------------------------------------------------1 Fe2+含量控制起决定性作用,过高则磷化膜晶粒粗大多孔、Fe2+含量上升快、磷化时间延长,而偏低会使磷化膜变薄或不能成膜。严格控制Fe2+的过快增多是磷化溶液维护的关键之一。控制酸度比及NO-3与H2PO-4的最佳比例、适量添加铬合稳定剂如酒石酸等都能有效控制Fe2+过快升高,且有利于减少磷化沉渣生成、提高磷化膜层质量。若Fe2+含量超过允许范围,则磷化沉渣会增多,磷化膜质量劣化。-----------------------------------------------------174 试验证明磷化液中Fe2+的最佳含量为1. 5~3. 0 g/L。------------------------------------176 磷化工艺发展现状 磷化膜用作钢铁的防腐蚀保护膜,最早的可靠记载是英国CharlesRoss于1869年获得的专利现在磷化处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军工、电器、机械等领域,其主要用途是防锈、耐摩减磨、润滑、涂漆底层等,从而较好解决了钢铁在环境中的腐蚀问题。随着磷化技术的进步,现代磷化正朝着低温节能、工艺简便、投资耗料少、无毒无污染的方向发展,如磷化温度由原来的高温(>85e)逐步降低到中温乃至室温(<30e),磷化处理时间由最初的几个小时缩短到目前的几分钟。磷化处理方式也从开始的纯浸渍法发展到喷淋法、馄除法以及浸喷馄混和法的自动化生产,磷化体系则由当初的单元体系(只有铁一种金属离子)发展到今天的多元体系(同时含有铁、锌、锰、镍、钙等多种金属离子) 磷化添加剂从无到有,大大改善了磷化膜的质量,提高成膜速度,已成为磷化液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时至今日,新技术新工艺逐渐取代了旧技术旧工艺,还出现了常温“四合一”磷化处理液,多功能磷化处理液能减少处理工序,降低劳动强度,但在膜的致密性和防腐性方面需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黑色金属的黑化和磷化相结合,在金属表面生成起到修饰、防护的作用共生膜,有着广阔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磷化膜能够提高漆膜或其他有机涂料与金属的结合力及防护性,其主要原因,大体上可归纳如下: (1)磷化膜能够把金属基材表面的活性转化到最小的程度,把以后的腐蚀反应降到最低限度; (2)磷化膜能给金属提供一个“粗糙面”,给油漆或其它有机膜提供一个很好的咬合力,增强其附着力; (3)由于磷化过程除去了工件表明的各种无机污染物,如金属屑,轻微氧化物以及其它污物等,减少了影响附着力的内在不利因素;

磷化处理影响因素及常见问题

一、磷化工艺参数的影响 1、总酸度————总酸度过低、磷化必受影响,因为总酸度是反映磷化液浓度的一项指标。控制总酸度的意义在 于使磷化液中成膜离子浓度保持在必要的范围内。 2、游离酸度————游离酸度过高、过低均会产生不良影响。过高不能成膜,易出现黄锈;过低磷化液的稳定性 受威胁,生成额外的残渣。游离酸度反映磷化液中游离H+的含量。控制游离酸度的意义在于控制磷化液中磷酸二氢 盐的离解度,把成膜离子浓度控制在一个必须的范围。磷化液在使用过程中,游离酸度会有缓慢的升高,这时要用 碱来中和调整,注意缓慢加入,充分搅拌,否则碱液局部过浓会产生不必要的残渣,出现越加碱,游离酸度越高的 现象。单看游离酸度和总酸度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必须一起考虑。 3、酸比————酸比即指总酸度与游离酸度的比值。一般的说酸比都在5~30 的范围内。酸比较小的配方,游离 酸度高,成膜速度慢,磷化时间长,所需温度高。酸比较大的配方,成膜速度快,磷化时间短,所需温度低。因此 必须控制好酸比。 4、温度————磷化处理温度与酸比一样,也是成膜的关键因素。不同的配方都有不同的温度范围,实际上,他 在控制着磷化液中的成膜离子的浓度。温度高,磷酸二氢盐的离解度大,成膜离子浓度相应高些,因此可以利用此 种关系在降低温度的同时提高酸比,同样可达到成膜,其关系如下: 70℃60 ℃50 ℃40 ℃30 ℃20 ℃ 1/5 1/7 1/10 1/15 1/20 1/25 生产单位确定了某一配方后,就应该严格控制好温度,温度过高要产生大量沉渣,磷化液失去原有平衡。温度过低,成膜离子浓度总达不到浓度积,不能生成完整磷化膜。温度过高,磷化液中可溶性磷酸盐的离解度加大,成膜离子 浓度大幅度提高,产生不必要的沉渣,白白浪费了磷化液中的有效成分,原有的平衡被迫坏,形成一个新的温度下 的平衡,如,低温磷化液在温度失控而升高时,H2PO4→H++PO43- 的离解反应向右进行,从而使磷酸根浓度升高, 产生磷酸锌沉淀,使磷化液的酸比自动升高。当磷化液恢复到原有的温度时,原有的平衡并不能恢复。因此实际中,当磷化液超过一定温度后,再降低到原来的温度时,如果不进行调整,就有可能磷化不上。从减少沉渣,稳定槽液,保证质量来看,磷化液的温度变化越小越好。 5、时间————各个配方都有规定的工艺时间。时间过短,成膜量不足,不能形成致密的磷化膜层。时间过长, 由于结晶在已形成的膜上继续生长,可能产生有疏松表面的粗厚膜。 二、促进剂的影响 促进剂是必不可少的成分,如果没有他们,磷化将失去意义。磷化液中的促进剂,主要指某些氧化剂。氧化剂是作 为阴极去极化剂而在磷化配方中采用的一种化学反应型的加速剂。他的主要作用是加速氢离子在阴极的放电速度, 促使磷化第一阶段的酸蚀速度加快,因此可以称为金属腐蚀的催化剂。当金属表面接触到磷化液时,首先发生以下 反应: Fe+2H+→Fe2++H2↑ 这个反应能够消耗大量的氢离子,促使固液界面的PH上升,进而促使磷化液中的磷酸二氢盐的三级离解平衡右移, 以致使锌离子浓度和磷酸根浓度在界面处达到溶度积而成膜。如果不添加一些有效物质,阴极析出的氢气的滞留会 造成阴极极化,使反应不能继续进行,因而磷酸盐膜的沉积也不能连续下去。因此凡能加速这个反应的物质,必能 加速磷化。氧化剂正是起着阴极去极化的作用而加速反应。 常用的氧化剂有硝酸盐、亚硝酸盐、双氧水、溴酸盐、碘酸盐、钼酸盐、有机硝基化合物、有机过氧化物等。最常 用的主要是硝酸盐、氯酸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的缺点是在酸性磷化液中不稳定,容易分解,需不断补充,否则 磷化膜极易发黄。他分解产生的酸气易使未磷化的湿工件生锈。 氯酸盐虽然不能产生酸性气体,在酸液中也稳定,但是他会还原成氯离子。氯离子在槽液中积累,若随后的水洗不 充分,使氯离子留在工件上,会带来很大的后患。一方面污染电泳槽液,另一方面留在涂层下,会加快腐蚀速度。 过氧化氢尤其独特的优点,他的还原产物是水,他是工业开发中最强的氧化剂。使用的浓度很低,大约0.01~0.1g/L ,但是他在酸中更不稳定,控制要求很高。 此外还有更巧妙的有机氧化还原剂,比如蒽醌类衍生物。从原理上看,这上一种不消耗的循环使用的加速剂, 他只起氧化载体的作用,利用其氧化性醌先与磷化第一阶段产生的氢气作用,自身被还原成酚,再用强制方法 使磷化液与氧气接触,发生还原反应,又恢复成醌,同时给予磷化膜形成反应时必要的氧化电势。目前工业生 产中常用的是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有机硝基化合物、双氧水的不同组合。硝酸盐、氯酸盐、有机硝基 化合物等在磷化液中都较稳定,除定期抽查外,一般不进行日常检测。而亚硝酸盐则需随时检测。浓度不够时,

影响锻件质量主要因素

影响锻件质量主要因素 .原材料的化学成分: 1. 磷(P)能溶于铁素体中,其固溶强化能力很强,当其融入铁素体后使钢的强度、硬度显著提高,塑性、韧性显著降低。磷还具有极大的偏析倾向。 2硫(S)在钢中的溶解度很小,在钢锭的凝固过程中,硫聚集于最后凝固的地方,形成硫化物夹杂,严重影响钢的塑性。当硫以FeS形式存在时,FeS与Fe 形成易熔共晶体,其熔点为985C,分布于晶界。当钢在800-1200C锻造时,由于晶界处的硫化铁共晶体塑性低或发生熔化,而导致锻件开裂,这种现象称为热 脆性。这种钢必须在1000C以上长时间退火扩散才能锻造。若钢中含有足够数量的锰,可以消除硫的有害作用。 3 氮(N)在590E时,溶解于铁素体的量为0.1%,但在室温时,则降至0.001% 以下。当氮含量较高的钢自高温较快冷却时,铁素体中的氮呈过饱和状态,随后 在室温或稍高温度下,氮将逐渐以Fe4N形式析出,使钢的强度、硬度增高,塑性和韧性大为下降,这种现象称为时效脆性。 4氢(H)在钢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下降,当氢含量较高的钢锭,经锻、 轧后较快冷却时,从固溶体析出的氢原子来不及向钢坯表面扩散,而集中在钢内缺陷处形成H2,产生相当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在组织应力和热应力的共同作用下,弓I起氢脆,而出现细微裂纹,即所谓白点。 5氧(O)在铁素体的溶解度很小,以夹杂物形式存于钢中。氧化物熔点高、硬而脆,通常分布在晶粒边界,会严重影响钢的塑性,降低疲劳强度。氧化铁还会与其他夹杂物形成易熔共同体,分布于晶界处,造成钢的热脆性。 6各种合金元素对钢的影响:a.镍(Ni)使钢具有很高的强度、塑性和抗蚀性。 b. Cr能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增加耐磨性和耐热性,还能显著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和抗蚀性。C.Mo能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并略降低塑性和韧性,它最大的特点是使钢具有较高的耐热性。d.Si 一般含量超过2.5%时锻造就比较困难。 e.Mn会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增强耐磨性和抗磁性而降低韧性。

纱线质量检测实验总结

纱线质量检测实验总结 第七组 组长:周飞飞 小组成员:周飞飞谢飞董媛邢密密 纱线在生产过程中质量的好坏,对纱线品质及工厂,企业的利益有着深刻的影响。这就需要对纱线进行质量检测,从而来判定纱线的等级。本次我们共做5个实验。 一: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二:纱线捻度的测定; 三:纱线条干均匀度与棉结杂质测试(黑板条干法,电容式条干均匀度仪测定法)四:纱线线密度及百米质量变异系数的测定。 一.单根纱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1)测试原理:被测试样的一端夹持在CRE型电子单纱强力机的上夹持器上,试 样另一端施加标准规定的预加张力后夹紧下夹持器,采用100% (相对于试样原长度)每分钟的恒定拉伸速度拉伸试样直至试样 断裂。测试过程记录单次值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等技术指标, 测试结果给出所有技术指标统计值。 (2)测试结果:平均断裂强力296.73CN 平均断裂强度16.04CN/tex 断裂伸长的标准差41.71 断裂伸长的变异系数14.06% (3)实验思考:影响强力实验测得结果的因素有哪些? 二.纱线捻度的测定(退捻加捻法)

(1)测试原理:退捻加捻法是在一定张力下,夹住已知长度纱线的两端,对试样进行退捻和反向加捻,直到试样达到其初始长度。假设再加捻的 捻回数等于试样原有捻度,这样计数器上记录的捻回数的一半代 表试样具有的捻回数。 (2)测试结果;特数制捻度67.608 公制捻度676.08 特数制捻系数290.79 公制捻系数676.08 (3)操作中的注意事项;1.从导纱勾中引出纱线时,注意不能退捻或造成纱线意外伸 长。 2.纱线捻度测试中,要经常检查允许伸长是否控制在规定范 围内。 (4)试验思考:影响捻度测试结果因素有哪些? 纱线捻度测试的意义是什么? 纱线捻度对纱线性能有何影响? 三.纱线条干均匀度与棉结杂质测试(黑板条干法,电容式条干均匀度仪测定法)1,黑板条干法 (1)原理:在规定的条件下,将纱线卷绕在特质黑板上,用目光对比相应的标准样照进行评定。但在通常情况下,因其人为目测误差较大,所以一般 采用电容式条干均匀度仪测定法。 2,电容式条干均匀度仪测定法 (1)原理:利用非电量转换原理对纱条均匀度进行测定。 (2)注意事项;1.)设置的测试槽号,测试速度一定要与检测仪中选择的槽号, 纱速选择一致。

磷化参数的影响

磷化参数对磷化质量的影响 1、磷化游离酸度的影响 所谓游离酸度(FA)是指磷化槽液中游离H+的浓度,由磷酸和其它酸电离所产生。游离酸度促使工件溶解,以形成较多的晶核,使磷化膜结晶细致。控制游离酸度的目的在于控制磷化槽液中磷酸二氢盐的离解度,把成膜离子浓度预先控制在一个必需的范围内。一般地说,磷化槽液的游离酸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磷化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如游离酸度过高,阴极附近的HPO2-4和PO3-4及Zn2+消耗大,钢铁工件表面的腐蚀过快,阴极会不断析出H2,因反应所产生的气泡过多,在磷化槽液中起到搅拌作用,进而破坏金属工件与磷化槽液界面的Fe2+、HPO2-4、P03-4、Zn2+等离子浓度,使锌盐浓度达不到饱和状态,造成成膜困难,磷化时间延长,磷化膜不连续且粗糙、多孔、疏松,工 件表面泛黄,抗蚀性能降低,磷化膜表面浮粉增多,产生额外沉渣。 如游离酸过低,钢铁工件腐蚀反应缓慢,磷化膜难以形成,磷化槽液不稳定,易产生磷酸锌沉淀,引起工件表面挂灰,甚至堵塞喷淋磷化的喷嘴,还会导致工件边角部位产 生发花现象,磷化膜变薄,甚至没有磷化膜。 随着磷化温度的降低,游离酸度应相应低一些,所以新型磷化槽液的游离酸度的下 限一般控制在0.3点左右。随着游离酸度的升高,膜重先是增加,然后急剧下降。 2、磷化总酸度的影响- 总酸度(TA)也称全酸度,反映磷化槽液浓度的一项指标,是指磷化槽液中配合酸(HPO)和游离酸浓度的总和,也就是磷化槽液中第一级和第二级电离出来的氢离子和槽液中其它盐类水解后电离出来的氢离子以及各种金属离子的总和。控制总酸度的目的在于保 持磷化槽液中成膜离子的浓度在规定的工艺范围内。 总酸度过高和过低也会对磷化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总酸度过高,磷化膜结晶粗糙,表面易产生浮粉,磷化沉渣增加,反而不易生成磷化膜;总酸度过低,磷化速度缓慢,磷 化膜生成困难,磷化膜结晶粗糙疏松,磷化膜变薄,耐蚀性也差。 在新型磷化槽液中,总酸度的范围较大。例如,低温磷化槽液的总酸度一般控制在13-32 点之内,常温磷化的总酸度一般控制在22-60点范围之内,有的还更高,这是因为随着温 度 3、磷化酸比的影响 所谓磷化酸比(以下简称酸比)是指磷化槽液总酸度与游离酸度的比值。它是保持磷化槽液相对平衡的一个数值,其含义是磷化槽液(如锌系磷化)中的Zn2+ ; Fe2+、H2PO-4离子含量的总和与H+含量的比值(含有部分游离酸)。当磷化槽液的总酸度不变时,酸比 主要与磷化槽液中的H+离子浓度有关,成反比关系。 在配方设计中,酸比总是与磷化温度密切相关。酸比较小的配方,游离酸度高,成膜速度慢,磷化时间长,所需温度高;酸比较大的配方,情况正好相反。因此,对目前汽车涂装前处理所普遍采用的中、低温磷化液来说,更应注意酸比的变化。如其值较大,相对而言更难控制,尤其是酸比过大时,即使不磷化(即无工件处理时)也会产生沉淀,使 磷化液的稳定性受到威胁,当然酸比过低则不能成膜。 酸比之所以是研究磷化槽液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不同磷化槽液的酸比比值不同。一般地说,酸比比值越高,磷化膜越细、越薄;但酸比过高,不易成膜,磷化沉渣也多,酸比比值过小,磷化膜结晶粗大、疏松。酸比较小的磷化槽液,游离酸度高,磷化速度慢,磷化温度也高;而酸比大的磷化槽液,磷化速度快,磷化温度也低。新磷化槽液的

影响产品质量的五大因素

影响产品质量地五大因素 人机料法环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地五个影响产品质量地主要因素地简称. ?人:指制造产品地人员; ?机:指制造产品所用地设备; ?料:指制造产品所使用地原材料; ?法:指制造产品所使用地方法; ?环:指产品制造过程中所处地环境. 这五大要素论中,人是处于中心位置和驾驶地位地,就像行驶地汽车一样,汽车地四只轮子是“机”、“料”、“法”、“环”四个要素,驾驶员这个“人”地要素才是主要地.没有了驾驶员这辆车也就只能原地不动成为废物了.b5E2R。 一个工厂如果机器、物料、加工产品地方法也好,并且周围环境也适合生产,但这个工厂没有员工地话,那他还是没法进行生产.p1Ean。 人地分析: 1.技能问题? 2.制度是否影响人地工作? 3.是选人地问题吗? 4.是培训不够吗? 5.是技能不对口吗? 6.是人员对公司心猿意马吗? 7.有责任人吗?

8.人会操作机器?人适应环境吗?人明白方法吗?人认识料 吗? 机地分析: 就是指生产中所使用地设备、工具等辅助生产用具.生产中,设备地是否正常运作,工具地好坏都是影响生产进度,产品质量地又一要素.DXDiT。 1.选型对吗? 2.保养问题吗? 3.给机器地配套对应吗? 4.作机器地人对吗?机器地操作方法对吗?机器放地环境适 应吗? 机器设备地管理分三个方面,即使用、点检、保养.使用即根据机器设备地性能及操作要求来培养操作者,使其能够正确操作使用设备进行生产,这是设备管理最基础地内容.RTCrp。 点检指使用前后根据一定标准对设备进行状态及性能地确认,及早发现设备异常,防止设备非预期地使用,这是设备管理地关键.5PCzV。 保养指根据设备特性,按照一定时间间隔对设备进行检修、清洁、上油等,防止设备劣化,延长设备地使用寿命,是设备管理地重要部分.jLBHr。料地分析: 1.是真货吗? 2.型号对吗? 3.有保质期吗? 4.入厂检验了吗?

磷化影响因素

游离酸度和总酸度的影响 (一)游离酸度 所谓游离酸度是指磷化液中游离态氢离子的浓度,它主要由磷酸和其它酸电离产生。随着反应的进行,氢离子浓度逐渐降低,PH值上升。 当磷化液中的游离酸度过高时,钢铁件表面腐蚀反应过快,反应产生的气泡过多,阻碍磷化膜的形成,使磷化膜结晶粗大、疏松、易泛黄、抗腐蚀能力差。 溶液中酸度过低时,腐蚀反应进行缓慢,磷化膜难以形成,溶液中沉淀物多,膜呈浮粉状,产生挂灰。 (二)总酸度 总酸度也称为全酸度,是指磷化液中化合酸(H2PO4-)和游离酸浓度的总和。化合酸起着离解出游离态的H+维持溶液中的酸比,保持溶液酸度平衡的作用。同时化合酸的酸根又是参与成膜的主要成分。提高总酸度可以增加磷化膜的生成速度,而且成膜细致、均匀。增加总酸度还可适当降低磷化液的温度。但总酸度过高,游离酸度太低,也会降低腐蚀速度,成膜也易产生浮粉物;总酸度过低、则反应速度缓慢,磷化膜生成困难。 (三)酸比 酸比是保证处理液相对平衡的一个数值,酸比的计算方法为: 溶液的酸比=游离酸度/总酸度 不同品种磷化液的酸比比值不同。一般,酸比比值越高,磷化膜越细、越薄,但酸比过高时,不易成膜,皮膜易产生腐蚀现象,磷化液中沉淀多;酸比比值过低时,皮膜结晶粗大、疏松。 七、温度的影响 磷化处理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反应加快。磷化液配制后,溶液中的酸比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升高,酸比升高,如果再降低温度时,酸比并不随之降低,这个反应是不可逆的。这是因为磷化液中的主要成分磷酸二氢锌在温度升高时分解产生H+,增加了游离酸浓度,并产生磷酸锌沉淀的缘故。 3Zn(H2PO4)2→ Zn3(PO4)↓+4H3PO4 在游离酸度增加的同时,磷化锌的大量沉淀使磷化液损失很大,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工艺规定的温度进行磷化处理。否则,会大量浪费原材料,破坏液体的内部平衡。 对于同一配方的磷化液,温度越高,磷化膜形成越快,磷化膜加厚,防腐蚀性能提高;但温度过高时,工件表面磷化膜质量降低并易附着灰尘和微粒,影响工件涂装后涂膜的附着力。温度过低时,反应速度减慢,磷化膜成膜不充分,结晶颗粒大,防蚀性能低。 影响因素

纱线的特性

服装辅料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5013497056.html, 纱线的特性 纺织产品的手感和特性主要由毛羽多少决定。从生产试验可清楚地看到:长度小于2mm的毛羽对生产过程和织物的外观质量影响不大,相反会使织物具有一种天然的柔软手感。但是,长度超过3mm以上的毛羽却是影响纱线质量的潜在因素。 不同的成纱加捻过程,产生不同的纱线结构,也产生不同的产品特性。 1、强力 纱线强力取决于纤维间的抱合力和摩擦力。如果纤维的形态及其排列状态不良,即有弯曲、打圈、对折、缠绕等纤维存在,就相当于减短了纤维长度,削弱了纤维的接触程度,因而易产生纤维间的滑移,降低纱线强力。 经试验得知,如以环锭纱强力为1,那么其它种类纱线的强力为:转杯纱0.8~0.9,喷气纱0.6~0.7,涡流纱0.8,紧密纺纱强力最高为1.15。 2、毛羽 纺织产品的手感和特性主要由毛羽多少决定。从生产试验可清楚地看到:长度小于2mm的毛羽对生产过程和织物的外观质量影响不大,相反会使织物具有一种天然的柔软手感。但是,长度超过3mm以上的毛羽却是影响纱线质量的潜在因素。相对于传统环锭纱,气流纱、涡流纱、紧密纱的1~2mm的毛羽均有降低,而喷气纱由于缠绕纤维数量低,无捻纱芯覆盖少,因而有较多的短毛羽,当然,具体在纺纱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工艺参数来控制毛羽的数量。 为不同纺纱方法的成纱毛羽数的比较。与传统环锭纱相比,非传统纺纱的有害毛羽数(>3mm)显著降低,其中紧密纱约减少80%,喷气纱约减少85%,涡流纺纱则减幅达90%以上,因而新型纱线均具有良好的后加工特性。由于新型纱线结构使纱线表面更加稳定,后加工的毛羽增加量显著低于传统纱线。特别是作为经纱,在浆纱时可节约浆料约50%,大大提高织机效率,降低织造成本。有资料介绍,在美国使用新型纱线每100m布织造成本可降低2.4美元,飞花减少72%。 3、耐磨性 纱线的耐磨性与纱线的结构密切相关。 传统环锭纱由于纤维大多呈螺旋线形态,当反复摩擦时,螺旋线纤维逐步变成轴向纤维,纱线易失捻解体而很快磨断,因而耐磨性较差。 非传统纺纱在耐磨性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转杯纱、喷气纱和涡流纱均由纱芯和外包纤维两部分组成,纱线表面包有不规则的缠绕纤维,纱线不易解体,同时纱线表面摩擦系数大,在织物中纱与纱之间的抱合良好,不易产生相对滑移,故耐磨性提高。 相对于环锭纱,紧密纺纱的纤维排列整齐顺直,纱线结构紧密,纤维不易脱散,因而纱线的耐磨性佳。 4、捻势 捻势也是纱线的重要特性,并决定了织物的一些特性,如针织布的斜路。 传统环锭纱和紧密纱为真捻纺纱,捻势大,易产生针织物的斜路和卷边,有时需用并线来给予弥补。#p#分页标题#e# 转杯纱、喷气纱、涡流纱的成纱结构,决定了其捻势小。转杯纱Z捻和S捻同时存在,因而捻势最低,喷气纱中由于有高比例的平行纤维,捻回力小,同样具有良好的后加工特性。 5、抗起球 涡流纱针织物耐磨性好,抗起球等级高。这是因为涡流纱中间为平直芯纱,外层包覆缠绕纤维,纤维定向明显,纱摩擦系数大,织物内纱与纱之间摩擦性好,不易产生相对滑移,耐磨性提高,此外,起球还与成纱毛羽情况关系密切。通过测试起球试验可看出:涡流纱织物4~4.5级,喷气纱4级,传统环锭纱2级,转杯纱2~3级,紧密纺纱3~4级。(服装辅料网原文地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5013497056.html,/hangyedongtai/1672.html)相关服装辅料:拉链、吊牌、纽扣 服装辅料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5013497056.html,

影响金属磷化膜效果的因素

影响金属磷化膜效果的因素 影响磷化的因素很多,当磷化膜出现质量问题时,可以从磷化工艺参数、促进剂、磷化工艺(含设备)管理以及被处理钢材表面几大方面考虑。 磷化工艺参数的影响 1、总酸度————总酸度过低、磷化必受影响,因为总酸度是反映磷化液浓度的一项指标。控制总酸度的意义在于使磷化液中成膜离子浓度保持在必要的范围内。 2、游离酸度————游离酸度过高、过低均会产生不良影响。过高不能成膜,易出现黄锈;过低磷化液的稳定性受威胁,生成额外的残渣。游离酸度反映磷化液中游离H+的含量。控制游离酸度的意义在于控制磷化液中磷酸二氢盐的离解度,把成膜离子浓度控制在一个必须的范围。磷化液在使用过程中,游离酸度会有缓慢的升高,这时要用碱来中和调整,注意缓慢加入,充分搅拌,否则碱液局部过浓会产生不必要的残渣,出现越加碱,游离酸度越高的现象。单看游离酸度和总酸度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必须一起考虑。 3、酸比————酸比即指总酸度与游离酸度的比值。一般的说酸比都在5~30的范围内。酸比较小的配方,游离酸度高,成膜速度慢,磷化时间长,所需温度高。酸比较大的配方,成膜速度快,磷化时间短,所需温度低。因此必须控制好酸比。 4、温度————磷化处理温度与酸比一样,也是成膜的关键因素。不同的配方都有不同的温度范围,实际上,他在控制着磷化液中的成膜离子的浓度。温度高,磷酸二氢盐的离解度大,成膜离子浓度相应高些,因此可以利用此种关系在降低温度的同时提高酸比,同样可达到成膜,其关系如下:70℃60℃50℃40℃30℃20℃ 1/5 1/7 1/10 1/15 1/20 1/25 生产单位确定了某一配方后,就应该严格控制好温度,温度过高要产生大量沉渣,磷化液失去原有平衡。温度过低,成膜离子浓度总达不到浓度积,不能生成完整磷化膜。温度过高,磷化液中可溶性磷酸盐的离解度加大,成膜离子浓度大幅度提高,产生不必要的沉渣,白白浪费了磷化液中的有效成分,原有的平衡被迫坏,形成一个新的温度下的平衡,如,低温磷化液在温度失控而升高时,H2PO4→H++PO43-的离解反应向右进行,从而使磷酸根浓度升高,产生磷酸锌沉淀,使磷化液的酸比自动升高。当磷化液恢复到原有的温度时,原有的平衡并不能恢复。因此实际中,当磷化液超过一定温度后,

影响产品质量的五大因素

影响产品质量的五大因素 人机料法环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的五个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的简称。 ?人:指制造产品的人员; ?机:指制造产品所用的设备; ?料:指制造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 ?法:指制造产品所使用的方法; ?环:指产品制造过程中所处的环境。 8 B" a- v e( i 这五大要素论中,人是处于中心位置和驾驶地位的,就像行驶的汽车一样,汽车的四只轮子是“机”、“料”、“法”、“环”四个要素,驾驶员这个“人”的要素才是主要的。没有了驾驶员这辆车也就只能原地不动成为废物了。一个工厂如果机器、物料、加工产品的方法也好,并且周围环境也适合生产,但这个工厂没有员工的话,那他还是没法进行生产。 + ?7 L: U1 P' u( y( R4 ]: x 人的分析: 1.技能问题? 2.制度是否影响人的工作? 3.是选人的问题吗? 4.是培训不够吗? 5.是技能不对口吗? 6.是人员对公司心猿意马吗? 7.有责任人吗?

8.人会操作机器?人适应环境吗?人明白方法吗?人认识料 吗? 机的分析: 就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设备、工具等辅助生产用具。生产中,设备的是否正常运作,工具的好坏都是影响生产进度,产品质量的又一要素。 1.选型对吗? 2.保养问题吗? 3.给机器的配套对应吗? 4.作机器的人对吗?机器的操作方法对吗?机器放的环境适 应吗? 机器设备的管理分三个方面,即使用、点检、保养。使用即根据机器设备的性能及操作要求来培养操作者,使其能够正确操作使用设备进行生产,这是设备管理最基础的内容。 点检指使用前后根据一定标准对设备进行状态及性能的确认,及早发现设备异常,防止设备非预期的使用,这是设备管理的关键。 保养指根据设备特性,按照一定时间间隔对设备进行检修、清洁、上油等,防止设备劣化,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是设备管理的重要部分。 8 R1 i' y% L9 p8 M& a 料的分析: 1.是真货吗?; L0 S2 r2 K$ Y# G 2.型号对吗? 3.有保质期吗? 4.入厂检验了吗?

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

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产品质量的定义 按照国际标准的规定,产品是过程的结果,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对于产品质量的概念,往往因研究的学科领域和专业范畴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从广义角度讲,产品质量是指产品、体系或过程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能力,它既包含实物产品,也包含无形产品(如服务)。 本文基于对产品质量监管方式的探讨,倾向作如下定义:所谓的产品质量,是指产品符合技术标准和用户需求的程度。它是反映产品的自然有用性和社会适应性的尺度,包括产品的外观质量(如产品的形态结构、花色图案、款式规格以及气味、滋味、光泽、声响、包装等外表形态)和内在质量(如产品的化学、物理、机械、光学、热学及生物学性质等固有特性)。 (二)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 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告诉我们,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是复杂而多样的。正如一棵树木,要生根发芽、成长壮大、结出硕果,既取决于树木本身遗传基因所产生的防虫、抗病、成材、挂果等内在因素,也依赖于树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必须的土壤、水分、大气、肥料等外部因素。与此相类似,作为一个全局性、社会性的问题,产品质量的好与坏,既要受企业内部条件的影响或约束,也要受外部环境因素的激励或制约。(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见下图) 图:产品质量影响因素流程图 1.内部因素。也称企业因素,是指存在于系统内部的人员、物质、制度、信息等方面的相关因素。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影响产品质量的内部因素为5M,即“人机料法环”:人,指制造产品的人员;机,指制造产品所用的设备;料,指制造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法,指制造产品所使用的方法;环,指产品制造过程中所处的环境。上述五大因素存在于企业中,受企业的控制,并通过企业的管理行为对产品质量造成直接影响。事实上,内部因素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也各有不同,其中,关键因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领导质量意识和员工整体素质。人的因素中,企业领导的质量意识和员工(特别是关键岗位、特殊工种人员)的素质,是关系企业质量文化和管理水平的最关键因素,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控制。 二是质量组织建设和功能发挥程度。包括现场管理、产品检验、QC小组等在内的企业各类质量组织的建立,以及各组织对产品质量监督把关功能的发挥程度,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磷化膜——材料表面与界面

磷化膜 汽车的喷涂工艺或者喷漆工艺,集中体现了材料的表面与界面的知识,而磷化膜就是其中一个对喷漆工艺有很大影响的部分。 磷化(Phosphorization)是一种化学与电化学反应形成磷酸盐化学转化膜的过程,所形成的磷酸盐转化膜称之为磷化膜。 1、磷化过程的反应机理 磷化过程的反应机理相对比较复杂,目前尚无统一的完整的理论。磷化过程可归纳为化学反应和电化学反应,不同的磷化体系,不同的基材,磷化反应机理不尽相同,但大都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基体金属溶解:当工件浸入磷化液时,磷化液中游离的磷酸把工件表面的铁溶解并放出氢气,降低了磷化界面的酸度,这是磷化反应的起点,可净化金属表面,破坏磷化槽液中的水解平衡,使水解反应向生磷化膜方向进行,界面处浓度降低。 Me-2e→Me2+ 2H++ 2e→2 [H]→H2↑ (2)促进剂加速:铁溶解过程释放出的氢气吸附在工件表面上,阻止了磷化膜的形成,为加速反应,常加入氧化型促进剂,去除氢气,界面处H+浓度可进一步降低。 [o]+[H]→[R]+H20 (3)磷酸根的多级离解:磷化液的基本成分是一种或多种重金属的酸式磷酸盐,其分子式一般用Me(H2P04)2, Me通常指锌、铁、锰等金属离子。这些酸式th溶于水,在一定条件发生水解反应,产生游离磷酸。由于界面处H+浓度急剧下降,导致磷酸根离子各级离解平衡向右移动,最终离解出PO43-。 Me(H2PO4)2→MeHPO4+H3PO4 3 MeHPO4→Me3(PO4)2+ H3PO4 H3PO4→H2PO4-+H+→HP042-+2H+→PO43- (4)磷酸盐沉淀结晶成膜当溶液中离解出的PO43-与界面处的金属离子达到溶度积常数Ksp时,就会形成磷酸沉淀结晶成膜。 3Zn2++2 PO43- +4H20→Zn3 (PO4)2·4H20 2Zn2++Me2++2 P043- +4H20→Zn2Me (P04)2·4H20 例如上述磷酸锌生成的Zn3(PO4)2·4H20和Zn2Fe(PO4)2·4H20的结晶体,其中Me2+代表的是其他金属离子。 由于金属表面氧化过程的产生,从而破坏了磷化液的电离与水解平衡,随着磷化的不断进行,游离H3PO4的不断消耗,促进了原电离反应和水解反应的进行,Me2+、H2PO4-及PO43-浓度不断增大,当磷化反应进行到MeHPO4, FeHPO4、及Me3(PO4)2等物质浓度分别达到其各自的溶度积时,这些难溶的磷酸盐便在被处理金属表面活性点上形成晶核,并以晶核为中心不断向表面延伸增长而形成晶体;晶体不断经过结晶一溶解一再结晶的过程,直至在被处理表面形成连续均匀的磷化膜。磷酸盐与水分子一起形成磷化晶核,晶核继续长大成为磷化晶粒,无数晶粒紧密堆积形成磷化膜。磷化膜分为假转化膜和转化膜两种,假转化膜靠磷化液本身所含的阳离子来成膜,膜是结晶型的,转化膜靠铁基体腐蚀产生的铁离子成膜,加入的碱金属离子不参与成膜,膜属无定型的。 初生的Fe-Zn混合磷酸盐,由于铁参与成膜反应,故与基体金属的结合力

纺纱常见的质量

纺纱生产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棉结 1、棉结的危害性 纱线中棉结的多少不仅影响纱线及坯布的外观质量,而且会直接影响织物染色效果,造成染疵,随着人们对纺织品外观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棉结已被列为重要的控制的疵点。 棉结的形成及分布 (1)棉花收割时有许多收割方法会使原棉中产生棉结杂质,目前收割方法大致分为人工采摘及机械收割方法,国外人工收割方法主要用于采摘长绒棉及细绒棉,除此外,一律以机械化收割为主,机械收割给皮棉中带来大量杂质,甚至也有少量的棉结,给轧花厂清除杂质带来困难,也使轧花后的原棉中带有一定数量的棉结。 (2)开清棉生产中清除原棉中的杂质与增加棉结及短绒是一对矛盾的,开清棉各部打手速度越快,清除杂质越好,其增加的短绒及棉结越多。 开清棉生产线流程越长,棉结增加的越多。因此要力求开清棉生产线短流程,优化除杂与产生棉结的工艺技术,力求在开清棉中尽力少增加棉结及短绒。 (3)原棉中不成熟纤维占的比例越大,产生棉结、短绒的机会就越多,要在原棉进入开清棉生产线加工前努力控制不成熟纤维的分布,减少不成熟纤维在混棉中的比例及差异。 (4)梳棉机是减少棉结的主要工序,许多棉结能在梳棉机上被梳理开或排除,因此,梳棉机要做到四快一准,强化分梳,尤其盖板与锡林之间的分梳作用要加强,新型梳棉机配置了固定盖板,改进了喂棉部的除杂功能和分梳效果,这些对减少棉结很到很重要起作用。 (5)对原棉中棉结的在线与离线监测控制,使生产中棉结数量的增加受控,应用AFis 原棉性质检测仪可以逐包检查原棉中不成熟纤维占的百分比以及棉结总量,超过规定指标的要剔除不用,从而可控制棉结在开清梳各工序的数量,新型梳棉机如DK803、DK903,DC03等还可在线检测棉结的动态变化情况,可根据棉结的增加超限情况报警,自动调盖板与锡林隔距,自动磨盖板,稳定产品质量。 (6)经过长期实践及检验的数字积累,一般棉结控制的标准如下: 原棉200粒/g 开清棉400粒/g 梳棉80粒/g 精梳20粒/g ①原棉根据初加工及原棉本身的质量,一般棉结定量为200粒/ g,最低100粒/ g,最高400粒/ g。②开清棉工序棉结增加到400粒/g,最低200粒/g,最高700粒/g。③梳棉机生条含棉结量为80粒/g,最高200粒/g,最低50粒/g。④精梳经过分梳及落棉,精梳条中的棉结一般控制在20粒/g以下。⑤其它工序如并条、粗纱等棉结定量的变化不大,但都稍有增加。 不成熟纤维对增加棉结及短绒有较大的影响,应当控制原棉配棉时的不成熟纤维的分布及含量百分比。 2、异性纤维 异性纤维的概念是指与棉纤维染色性能不同的其它纤维如毛、麻、丝、化纤。原棉中混有这些染色功能不同的异纤,会在下游工序如针织布、机织布造成染疵,非但恶化实物外观质量,而且使纺纱企业遭到索赔,产生经济损失。 (1)目前我国已进入世贸组织,世界各地不同的加工方法收割及包装方式的原棉,

影响高强度紧固件磷化处理摩擦系数的因素

影响高强度紧固件表面磷化处理摩擦系数 的主要因素探讨 前言: 汽车紧固件常用的表面处理有镀锌钝化、非电解锌铝涂层、氧化及磷化处理等种类,但汽车高强度紧固件多用的表面处理种类是磷化处理,尤其是发动机用高强度紧固件。钢铁零件在含有锰、铁、锌的磷酸盐溶液中经过化学处理,其表面生成一层难溶于水的磷酸盐保护膜,这种化学处理过程称之为磷化。磷化的种类很多,可以根据磷化液的主要成份和成膜离子的种类分为锌系、锰系、铁系、锌钙系、锌锰系等。 磷化膜的分类不同,其性质及用途也不同: 锌盐磷化膜:外观为浅灰至深灰结晶,主要用于耐蚀及增加有机涂层结合力、冷加工润滑、电绝缘,也用于减摩。 锰盐磷化膜:外观为灰至深灰结晶,主要用于减摩,也用于耐蚀及增加有机涂层结合力。 铁盐磷化膜:外观为深灰结晶,主要用于耐蚀及增加有机涂层结合力。 锌盐磷化膜、锰盐磷化膜具有特殊的高弥散度微孔结构和一定的硬度、抗热性、吸震性等特点,能有效地降低摩擦副表面的摩擦系数,防止咬合或擦伤,减小机械运动阻力和噪音。这种以改善润滑减摩,提高耐磨性为主要作用的磷化处理工艺,被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擦运动承载的高强度紧固件上。 本文主要以PK公司和CH公司研制的锌盐磷化液、锰盐磷化液来进行磷化处理的汽车发动机的连杆螺栓、缸盖螺栓及主轴承螺栓等高强度螺栓,通过多组实验,综合比较、分析得出影响汽车紧固件表面磷化处理摩擦系数的因素及其摩擦系数受的影响规律,为在实际生产中调控汽车高强度紧固件磷化摩擦系数,提供了有一定价值的参考。 l 试验 1.1 工艺流程 磷化工艺的工艺过程一般为: 脱脂—水洗—表面调整—磷化一水洗一干燥一后处理。 1.2 磷化液配方 A、PK公司磷化配方 锌盐磷化配方(以下简称为PK-1):锰盐磷化配方(以下简称为PK-2):PB-210 47 g/L PL复合磷化液 145 g/L Fe2+ 1±0.5 g/L Fe2+ 2±0.5 g/L 总酸度 12~27 Pt 总酸度 60±10点 添加剂10 20 g/L 游离酸度 10±5点 温度 80±10 ℃温度 95±4 ℃ 时间 15±5min 时间 15±3 min B、CH公司磷化配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