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EGG检查示胃电节律紊乱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

EGG检查示胃电节律紊乱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

EGG检查示胃电节律紊乱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
EGG检查示胃电节律紊乱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

EGG检查示胃电节律紊乱。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胃轻瘫,停用654-2、甘露醇、地塞米松等药,加用吗丁啉口服4天后所有症状、体征消失,痊愈出院。

3讨论

胃轻瘫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胞胀、恶心、发作性干呕、嗳气、呕吐、进餐后加重,食欲不振、乏力、体重减轻等。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胃电活动异常、胃容纳食物的张力增高和顺应性降低、胃内食物分布异常、胃排空延迟、胃窦动力障碍及神经内分泌紊乱等诸因素有关。根据病因不同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按病程分为慢性和急性。慢性多见于糖尿病、风湿性疾病,急性多见于腹部手术和使用某些药物,病毒感染亦为其发病原因。药物性胃轻瘫见于服用胆碱能受体阻滞剂、抗抑郁药物、钙离子拮抗剂和鸦片类等药物,表现为服药后突然出现腹胀,停药后完全恢复,胃功能测定示胃排空延缓或暂时停顿[1]。晚近研究发现,艾滋病病毒可影响胃肠道肌电活动的类型,病毒感染可延缓人的胃排空,还有研究证实,肠道轮状病毒感染的患儿胃轻瘫发病率较高,胃肠测压显示患儿的胃窦张力明显降低[2], Sigurdsson等[3]对11例急性病毒感染(8例为轮状病毒感染)后出现胃轻瘫的儿童行胃肠测压术,其中10例被证实有胃窦低动力。Bityutskiy等[4]随访了143例胃轻瘫患者,其中52例被认为是特发性胃轻瘫的患者中有12例与病毒感染有关。与其他患者相比,病毒感染后胃轻瘫病情较重,恢复慢,但预后较好[3]。

目前尚未见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胃轻瘫的报道,本组病例均为流行性腮腺炎存在较重合并症的患者,且使用了甘露醇、654-2、西米替丁等行脱水、解痉、抑制腺体分泌药物治疗,其原因可能与病毒感染和药物作用多因素有关。

胃轻瘫的诊断标准不一,侯氏标准[5]:(1)有早饱、腹胀、恶心、呕吐、上腹痛、体重减轻等临床症状;

(2)X线、B超及内镜检查排除上消化道、肝胆胰等器质性病变;(3)钡餐或内镜下可见胃内潴留物,并排除输出道梗阻;(4)胃排空试验示固体和(或)液体排空障碍,可初步诊断为胃轻瘫;(5)胃肠压力测定异常和或胃近端张力性收缩和舒张异常有助于胃轻瘫的确诊,胃排空正常而此项检查异常也应考虑胃轻瘫;(6)胃轻瘫确诊后应进一步行病因学检查,病史为病因学诊断的主要依据。

胃轻瘫的治疗主要是病因治疗、饮食调节、增加胃动力及缓解症状,包括药物、非药物(胃电起搏、手术)中医中药,常用促动力药有胃复安、吗丁啉、红霉素及其衍生物、5-HT

4受体激动剂莫沙比利、替加色罗等。

【参考文献】

1 莫剑忠,袁耀宗.消化系功能性和动力障碍性疾病.上海:上海科

技出版社,2005,253.

2 Neild PJ,Nijran KS,Yazaki E,et al.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in hu2

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correlation w it h symptoms,au2toncmi c funct ion,and intestinal moti lity.Dig Dis Sci,2000,45:1491 -1499.

3 施斌,张忠兵.胃轻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消化系疾

病分册,2000,4:196.

4 Bityutskiy LP.Am J Gastroenterol,1997,92(9):1501-1504.

5 余跃,侯晓华.慢性胃轻瘫.医师进修杂志,2005,3:6.

(收稿日期:2007-03-06)(编辑:汪洋)

抢救35例重症新生儿肺炎的体会

郝国蓉

【中图分类号】R72211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我科新生儿病房于2003~2006年3月共收治重症新生儿肺炎35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单位:615031四川凉山,凉山州一医院马道分院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资料符合新生儿肺炎诊断标准[1]。其中男22例,女13例。早产儿12例,足月儿20例,过期产3例。低体重儿16例,正常体重儿

?

5

1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2007年第7卷第2期

19例。分娩前有胎膜早破5例,生后有窒息史者18例,其中重度窒息者8例。发病到就诊时间最短2h,最长10天。发病时日龄自生后2h~26天。

1.2临床表现3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紫绀或面色发灰。其中发热9例,体温不升12例,咳嗽10例,口吐白沫13例,呼吸暂停12例,呼吸浅表8例,肺部有湿性啰音18例,合并心力衰竭10例。

1.3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全部病例均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在正常范围者16例,增高者19例;中性粒细胞正常者15例,增高者20例。血气分析20例,单纯低氧血症4例,Ⅰ型呼吸衰竭5例,Ⅱ型呼吸衰竭11例,合并代谢性酸中毒10例。胸片检查15例,双肺斑片影6例,双肺纹理粗4例,单侧肺斑片影3例,肺不张2例。

1.4抢救经过全部病例除给予抗生素、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等综合措施,笔者采用了以下抢救措施:(1)所有病例均在入院后给予双孔鼻导管吸氧。(2)痰多和吸入性肺炎者进行超声雾化吸入及拍背吸痰。对于吸痰效果差,痰粘稠导致患儿反复窒息,笔者采用气管内冲洗后再吸痰。(3)16例给以多功能监护仪持续监测。(4)10例心力衰竭患儿除给予西地兰外,还使用多巴胺改善循环,以5μg/ (kg?min)的速度缓慢静脉滴入,最短用药2天,最长用药5天。(5)12例呼吸暂停患儿多次给予纳洛酮改善呼吸。(6)有4例于入院后1~24h内合并肺出血,经止血及机械通气无效而死亡,均为早产儿。

1.5 转归本组35例中,治愈27例,死亡4例,放弃治疗4例。

2讨论

2.1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成功的关键重症新生儿肺炎因羊水、胎粪、奶汁及粘稠分泌物引起呼吸道梗阻,严重影响呼吸功能。笔者的体会是首先吸出胎粪、羊水、奶汁及痰液,为使黏液易于排出,可定时翻身、拍背、体位引流。还可以给雾化吸入,笔者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溶于10ml生理盐水中雾化,每次10~15min,6~8h时可重复1次,以达到稀释分泌物作用。而痰粘稠导致反复窒息的患儿,采用气管内冲洗治疗,效果好。

2.2纳洛酮对新生儿重症肺炎的呼吸改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纳洛酮能改善通气障碍,缓解低氧性呼吸衰竭,能明显降低病死率,提高有效率[2]。对于呼吸暂停、呼吸浅表、呼吸衰竭,经使用纳洛酮后呼吸改善明显,减少机械通气。笔者发现纳洛酮副作用很少见,可多次使用。

2.3多巴胺可减少洋地黄的用量重症肺炎因循环负荷过重而导致心力衰竭。多巴胺能改善循环,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排出量。小剂量多巴胺扩张肾血管,增强肾功能。笔者使用多巴胺后,西地兰用量未达到饱和剂量也能纠正心力衰竭。

2.4 对肺出血者早期诊断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4例死于合并肺出血的早产儿病情变化均很快,因此必须争取早期诊断。从本组死亡病例可见,在出现肺出血前患儿缺氧征在逐渐加重,且提高吸氧浓度不能缓解,肺部啰音有增多趋势。其中2例在进行经皮氧饱和度监测时发现,在肺出血前经皮氧饱和度即有显著下降。在出现上述情况数小时内病情即会突变,应尽早在此之前进行机械通气。

2.5临床监护仪对呼吸衰竭患儿的监测作用笔者对重症肺炎者进行持续的心率、呼吸、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的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早产儿的呼吸暂停,随时监测患儿的缺氧情况。由于经皮测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动脉血中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有很好的相关性[3],因此可用经皮方法动态监测动脉血中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情况。

【参考文献】

1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1实用儿科学1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4791

2 孟庆林1纳洛酮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1北京:经济日报出版

社,1996,1661

3 吕一平1新生儿经皮测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的临床应用1实用

儿科临床杂志,1993,8:3161

(收稿日期:2007-03-12)(编辑:余强)

?

1

5

1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2007年第7卷第2期

口腔科常见病诊疗规范标准

口腔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口腔外科 1.口腔颌面部感染(占常见病的21.1%)。 (一)智齿冠周炎 1)临床表现:常以急性炎症性是出现,初期自觉患侧磨牙后去肿胀不适,进食咀嚼、吞咽、开口活动时疼痛加重。病情发展后呈自发性跳痛或沿耳颞神经分布区产生放射性痛。口腔局部可见智齿萌出不全,智齿周围软组织不同程度的肿胀。智齿冠周炎可引起邻近组织器官或筋膜间隙感染。 2)临床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口腔检查 3)处理:在急性期应以消炎、镇痛、切开引流、增强全身抵抗力,局部冠周冲洗。对于不能萌出的阻生牙应尽早拔出。 (二)眶下间隙感染 1)临床表现:肿胀范围波及内眦,眼睑,颧部皮肤。肿胀去皮肤发红,张力增大眼睑水肿,睑裂变窄,鼻唇沟消失。脓肿形成后,眶下区可触及波动感,口腔前庭肿胀明显,压痛,扪及波动。 2)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不难判断 3)处理:于口腔前庭上颌尖牙及前磨牙粘膜转折处切开脓肿充分引流。(三)颊间隙感染 1)临床表现:颊部皮下或粘膜下脓肿,进展缓慢,肿胀及脓肿的范围较为局限。感染波及颊脂垫时,炎症发展迅速,波及整个颊部,并向其相通的间隙扩散。2)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即可 3)处理:脓肿形成后,切开充分引流。 (四)颞间隙感染 1)临床表现:肿胀范围可仅局限或同时有腮腺咬肌区,颊部眶部颧部等区广泛肿胀,有凹陷性水肿,压痛咀嚼痛和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脓肿形成后,颞浅间隙脓肿可触及波动感。 2)临床诊断:颞浅间隙可根据临床表现,聂深间隙脓肿需穿刺抽出脓液才能证明 3)处理:手术切开引流 (五)咬肌间隙感染 1)临床表现:以下颌支及下颌角为中心的咬肌区肿胀,变硬,压痛伴明显张口受限。 2)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即可 3)处理:咬肌间隙蜂窝织炎全身应用抗生素及局部用物料疗法或外服中药;一旦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口外切口从下颌支后缘绕过下颌角,据下颌下缘2cm 处切开,长约3-5cm)。

流行性腮腺炎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

流行性腮腺炎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 【概述】 流行性腮腺炎(mumps, epidemic parotitis)是由腮腺炎病毒引 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俗称痄腮” 衬耳寒”临床以单侧或 双侧腮腺非化脓性肿痛为特点。常见并发症有脑膜脑炎和胰腺炎等。早期患者或隐性感染者为本病传染源,借唾液飞沫传播。5~14岁为好发年龄。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季为高峰季节,常在集体机构中流行。 【病史要点】 1、流行病学询问有否腮腺炎疫苗接种史。患者周围有无 腮腺炎流行及接 触史。既往有无腮腺炎反复发作史。 2、临床表现询问腮腺肿大时间(数小时至1?2天),腮腺肿大是否以耳垂为中心,波及范围(单侧或双侧,有无颌、舌下 腺肿大),是否腮颊部疼痛加剧与张口、咀嚼、进食酸性食物等有关。是否伴有发热、寒战、头痛、恶心、呕吐、腹痛及睾丸的肿痛等并发症表现。 【体检要点】 重点观察腮腺是否呈单侧或双侧肿大,肿大腮腺是否以耳垂 为中心呈马

鞍形,肿块有触痛及弹性,皮肤表面有无发红。是否伴有颌 下腺及舌下腺肿大。腮腺管口有无红肿及排脓现象。是否伴有胸骨前水肿。 如并发脑膜脑炎有无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病理征阳性; 并发胰腺炎 有无上腹部压痛、反跳痛;并发睾丸炎有无睾丸红肿热痛表现。 【辅助检查】 1常规和生化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正常或稍高,分类 以淋巴细胞为主。约90%的患者血清、尿淀粉酶轻至重度增高。 2.病原学检查 1)特异性抗体检测特异性IgM阳性提示近期感染。检测双 份血清特异性igG大于4倍增高也可诊断。 2)病毒分离对于腮腺不出现肿大,同时累及了其他腺体、 脏器者可通过唾液、脑脊液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协助诊断。 【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1.诊断根据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无疫苗接触史,既往 无流行性腮腺炎病史。肿大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呈马鞍形,肿块有触痛及弹性,边缘不清,皮肤表面不红。可伴有颌下腺及舌下腺肿大。腮腺管口有红肿,即可临床诊断。不典型者,可以借助辅助检查诊断。 2.鉴别诊断 1)化脓性腮腺炎肿大腮腺红肿热痛明显,挤压后有脓液自腮腺

浙江省流行性腮腺炎应急处理预案(20061215)

浙江省流行性腮腺炎应急处理预案 第一部分前言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以腮腺肿大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也可侵犯睾丸、卵巢、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严重并发症。并发症中较为多见的是睾丸炎,主要发生在青春后期的男性,5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睾丸萎缩,但不育症罕见。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主要以飞沫传播为主,人对流行性腮腺炎普遍易感。全年都有发病,以冬春季为高峰。患者多见于儿童,<1岁的婴儿可由母体获得被动抗体,发病极少。5~9岁发病最高。无论是显性感染还是隐性感染,均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再次呈显性感染者极少见。为有效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特制订本预案。 第二部分疫情分级和响应 一、疫情分级 根据流行性腮腺炎流行严重程度及疫情变化情况,以发病范围、数量、病死率、是否发生暴发和流行为依据,分级实施临时紧急控制措施,以达到最有效的预防控制效果。 (一)蓝色疫情 省内出现1个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点。(暴发点指7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二)黄色疫情 省内同一地市3周内出现5个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点,或同一县3周内出现3个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点,或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7天内发生5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三)橙色疫情 省内3周内出现15个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点;或同一地市3周内出现10个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点;或同一暴发点7天内发生10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四)红色疫情 省内3周内出现30个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点。 二、疫情的应急响应

不育诊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男科疾病诊治指南系列男性不育症诊疗指南 2013年9月

编写组成员 黄翼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组长)夏术阶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陈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匡延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戚广崇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 王翔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平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滕晓明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 李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编辑秘书 陈向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王鸿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胡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一、男性不育症定义、流行病学及预后因素 二、男性不育症病因 三、男性不育症诊断 四、男性不育症治疗 五、无精子症诊断与治疗 附录1 男性不育症诊疗策略流程图1 附录2 男性不育症诊疗策略流程图2 附录3 无精子症诊疗策略流程图 3

一、男性不育症定义、流行病学及预后因素 (一)男性不育症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夫妇未采用任何避孕措施同居生活1年以上,由于男方因素造成女方不孕者,称为男性不育症。男性不育症不是一种独立疾病,而是由某一种或很多疾病和(或)因素造成的结果[1]。 (二)男性不育症流行病学 据WHO调查,15%育龄夫妇存在不育问题,而发展中国家某些地区可高达30%,男女双方原因各占50%[2, 3]。有研究认为,在过去的20多年里,高加索白种人男性的精子浓度以平均每年 2.6%速度下降,正常精子比例和活动力平均每年分别下降了0.7%和0.3%[4]。有报道显示我国男性的精液整体质量正以每年1%的速度下降[5]。但男性精液质量逐年下降的说法尚有争议,有研究显示精子浓度有下降趋势,但精子活力变化不大[6]。 (三)男性不育症影响因素 1.不育持续时间正常情况下,生育力正常的夫妇单月怀孕率20%~25%,半年怀孕率75%,1年怀孕率90%。不育年限超过4年,则每月怀孕率仅约1.5%[7]。 2.原发性还是继发性不育原发性男性不育症多为生精功能减退或障碍,也可以是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继发性男性不育症多由后天因素所致,包括医源性损伤、生殖系统感染等。通常情况下,可通过治疗恢复生育力或通过辅助生殖技术获得自身后代。 3.精液分析是评估男性生育力的重要依据,结果异常提示生育力减退。精液参数中与生育力关系最密切的是精子总数与活力,而精子形态学检测对预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的成功率有重要参考价值。 4.女方年龄和生育能力女方在35岁的生育力为25岁的50%,至38岁下降到25%,超过40岁可进一步下降到5%以下。尽管各项辅助生殖技术不断进步和优化,女性年龄依然是影响怀孕成功率最为主要的因素之一。 二、男性不育症病因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_0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34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中,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26例,回顾性分析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40例实施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中,26例发生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率为7.65%。26例患者均经过保守治疗痊愈,5例于1周内康复,9例于2周内康复,8例于3周内康复,4例于4周内康复。患者病情恢复期间,上腹部阻塞感消失,经钡剂透视检查证实胃蠕动正常,吻合口通畅。结论胃癌根治术后胃蠕动减弱及吻合口水肿是发生胃瘫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依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可以明确诊断,胃动力药物、激素联合营养支持及心理疗法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胃瘫综合征;临床诊治 胃癌根治术是胃癌的最佳治疗手段,显著提高了患者生存率,但患者术后可出现一系列并发症,胃瘫综合征是患者术后发生以胃排空延迟为主要表现的一种非机械性梗阻,属于功能性并发症,多数可经过非手术治疗而康复。由于患者可以出现频发的呕吐、进食障碍,常被误诊为术后吻合口或者输出袢的机械性梗阻,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误诊率[1]。如对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与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避免盲目二次手术带来的痛苦。本文为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与治疗,选取了340例患者展开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12月在本院进行胃癌根治术340例患者,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患者26例,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49~67岁,平均年龄(61.1±4.5)岁。在26例患者中,3例教师,5例农民,10例公务员,8例工人。患者术前均经过胃镜及病理组织活检确诊为胃癌,并实施胃癌根治术。 1. 2 临床诊断[2] 症状:患者于术后6~13 d出现胃瘫,均在流质饮食变换为半流质饮食期间发生,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顽固性呃逆、上腹部饱胀感等,呕吐物主要为大量胃内容物以及少量胆汁,伴有酸臭感,呕吐后患者症状减轻,在实施胃肠减压处理24 h后抽取胃内容物,可抽出引流液约每日800~2000 ml,患者症状体征消失。查体:患者上腹部饱满,下腹部平坦,按压轻度疼痛及呕吐感,听诊胃部振水音阳性,患者可出现肠鸣音减弱,部分可正常。辅助检查:进行胃部造影检查,可见到胃部扩张,伴有食物残留,胃蠕动减弱或消失,少量造影剂可通过吻合口,造影剂长时间滞留在胃部。 1. 3 方法给予患者禁水禁食,胃肠减压,同时使用3%的温生理盐水冲洗胃部,减轻吻合口水肿,促进胃蠕动;给予吗丁啉、胃复安等多巴胺受体拮抗剂,莫沙必利等5-HT受体激动剂,口服5 mg/次,3次/d;口服红霉素1 g/

胃轻瘫综合征30例护理体会

Wester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3Vol.26No.1 中国科技 核心期刊 报道·临床护理 胃轻瘫综合征(gastroparesissyndrome,PGS)是指以胃排空延缓为特征的临床症状群。该病有关检查未发现上消化道或上腹部有器质性病变,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又称 特发性胃轻瘫,多发于年轻女性[1-2] 。根据起病缓急及病程长短可将胃轻瘫分为急、慢性两种。笔者现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就PGS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到武汉市第五医院就诊的PGS患者30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3~67岁,平均55岁;根治性胃癌术后16例(远侧位12例,近侧位4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2例(毕Ⅱ式吻合),十二指肠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后4例(均行毕Ⅱ式吻合),胆肠吻合术后2例,结肠癌2例(横结肠),胆囊切除术2例,肠梗阻2例。2护理 2.1心理护理因为术后恢复期易发生腹胀、呕吐,患者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患者精神高度紧张,迷走神经处于抑制状态,症状则不易恢复,并由此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心理护理对胃轻瘫恢复尤为重要。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消除焦虑紧张情绪,戒忧、愁、怒,忌思虑过度,做到清心寡欲,乐观豁达。一旦确诊为胃瘫,即向患者耐心讲解胃轻瘫的基本病因、转机和治疗过程,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二次手术。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 教,消除其紧张心理,增强其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告知其饮食注意事项等,使患者及其家属掌握疾病恢复知识,主动配合治疗。 2.2胃管的护理胃瘫患者留置胃管时间长,操作前通过宣教和疏导,帮助患者提高认知水平,以取得其配合。胃肠减压可减轻因食物、胃液刺激所导致的胃黏膜水肿,促进胃张力恢复。但在肛门排气,排便后可以不接负压吸引器,接引流袋,让胃处于一定的应力状态,这可能会加重患者的呕吐,但可以让胃尽快适应自然状态,缩短胃轻瘫恢复 的时间[3-4] 。每日对插胃管的一侧鼻孔行生理盐水清洗,去除鼻腔干痂,黏膜表面、皮肤涂红霉素眼膏,防止胃管压迫鼻腔黏膜出现破溃感染。同时注意口腔清洁,每天早晚用朵贝氏液进行口腔护理各1次,预防口腔感染,必要时采用雾化吸入以减轻胃管对咽喉部的刺激。不要轻易拔除胃管,如果胃液引流量明显减少,可以夹闭胃管观察1~2天,如果患者没有出现腹胀、呕吐等不适,再拔出胃管,可避免反复插管加重患者负担。2.3药物治疗的护理每天用(40±2)℃的3%温盐水洗胃以减轻胃黏膜吻合口的水肿,促进胃张力的恢复。遵医嘱将浓煎的大承气汤分次少量经胃管注入胃内(避免口服引起的视觉和味觉的刺激),50~100mL/次,药物温度在30℃左右为宜。如使用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如吗丁啉、西沙比利 胃轻瘫综合征30例护理体会 刘俊茹 武汉市第五医院护理部,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轻瘫综合征(Gastroparesissyndrome,PGS)的护理方法。方法:对 15例PGS患者给予包括心理、中药和肠内肠外营养等方面的护理。结果:15例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对PGS患者采取心理、中药和肠内肠外营养等护理措施,可明显缩短疗程,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胃轻瘫综合征;护理;松驰疗法[中图分类号]R24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6852(2013)01-0110-02 NursingExperienceof30CasesofGastroParesisSyndrome LIU Junru Nursing Department in the Fifth Hospital of Wuhan,Wuhan 430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verifythenursingmethodforpostoperativegastroparesissyndrome(PGS)afterab-dominalsurgery.Method:FifteenPGSpatientswereadministeredwithpsychologicalnursing,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enteralandparenteralnutrition.Result:All15patientsmadegoodrecovery.Conclusion:Nursingmethodswhichincludepsychologicalnursing,TCM,enteralandparenteralnutritioncouldobviouslyshortenthelengthofthecourseoftreatmentandishelpfultotheearlyrecoveryofthepatients. Keywordsgastroparesissyndrome;nursing;relaxationtherapy 110

传染病诊断标准论述(doc 15页)

传染病诊断标准论述(doc 15页)

传染病诊断标准 规定管理的35种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肺结核。 丙类传染病: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甲类传染病 鼠疫 一、疑似病例: 起病前10日内,曾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或有接触鼠疫疫源动物及其制品,鼠疫病人或鼠疫菌培养物的历史。突然发病,病情迅速恶化的高热病人,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应考虑为疑似病例。 1.急性淋巴结肿胀,剧烈疼痛、出现被迫性体位; 2.呼吸困难,咳血性痰; 3.具有毒血症候、迅速虚脱; 4.伴有重度中毒症候的其他症候群; 5.在没有接种过鼠疫菌苗的病人血清中,被动血凝试验1∶20以上滴度的抗鼠疫杆菌EI抗体,或用其他经国家级单位认可(确定)的试验方法检测达到诊断标准的,亦应做出疑似病例的追溯诊断。

二、确诊病例:

1.过去有菌痢病史,多次典型或不典型腹泻2个月以上者; 2.粪便有粘液脓性或间歇发生; 3.粪便细菌培养志贺氏菌属阳性。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或2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1或2加3项 阿米巴痢疾 一、急性阿米巴痢疾: 疑似病例: 起病稍缓,腹痛,腹泻,大便暗红色,带血、脓或粘液,或为稀糊状,有腥臭。 二、确诊病例: 1.粪便检查发现有包囊或小滋养体。 2.粪便检查发现阿米巴大滋养体。 3.乙状结肠镜检查,肠组织内查到阿米巴滋养体。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项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2或3项 伤寒和副伤寒 一、疑似病例: 在伤寒流行地区有持续性发热1周以上者。 二、确诊病例: 1.不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持续性高热(热型为稽留热或驰张热)、畏寒、精神萎靡、无欲、头痛、食欲不振,腹胀、皮肤可出现玫瑰疹、脾大、相对缓脉。 2.末稍血白细胞和嗜酸细胞减少。 3.血、骨髓、尿、粪便培养分离到伤寒杆菌或副伤寒杆菌。 4.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O”抗体凝集效价在1∶80以上,“H”、“A”、“B”、“C”抗体凝集效价在1∶160以上。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抗体4倍升高。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2项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3或4项 艾滋病 一、HIV感染者: 受检血清经初筛试验,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酶法或间接免疫萤光试验(I.F)等方法检查阳性,再经确诊试验如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等方法复核确诊者。 二、确诊病例: 1.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又具有下述任何1项者,可为实验确诊艾滋病病人。 (1)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发热达38℃1个月以上; (2)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腹泻(每日达3-5次)1个月以上; (3)卡氏肺囊虫肺炎(P+C+P+); (4)卡波济氏肉瘤(K+S+); (5)明显的霉菌或其他条件致病菌感染。 2.若抗体阳性者体重减轻、发热、腹泻症状接近上述第1项标准且具有以下任何一项时,可为实验确诊艾滋病病人: (1)CD4/CD8(辅助/抑制)淋巴细胞计数比值<1,CD4细胞计数下降;

流行性腮腺炎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试行)

永城市流行性腮腺炎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1 概述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以腮腺肿大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也可侵犯睾丸、卵巢、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严重并发症。并发症中较为多见的是睾丸炎,主要发生在青春后期的男性,5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睾丸萎缩,但不育症罕见。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主要以飞沫传播为主,人对流行性腮腺炎普遍易感。全年都有发病,以冬春季为高峰。患者多见于儿童,<1岁的婴儿可由母体获得被动抗体,发病极少。5~9岁发病最高。无论是显性感染还是隐性感染,均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再次呈显性感染者极少见。为有效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特制订本预案。 2 疫情分级和响应 2.1 疫情分级 根据流行性腮腺炎流行严重程度及疫情变化情况,以发病范围、数量、病死率、是否发生暴发和流行为依据,分级实施临时紧急控制措施,以达到最有效的预防控制效果。 2.1.1 蓝色疫情 市内出现1个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点(暴发点指7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2.1.2 黄色疫情 市内3周内出现5个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点,或3周内出现3个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点,或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7天内发生5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2.2 疫情的应急响应 2.2.1 蓝色疫情的响应 (1)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应急技术方案,及时将疫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2)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应急小分队24小时内赶赴现场核实诊断,进

行流行病学调查,采取各项业务控制措施。 (3)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应急接种方案报当地县级政府批准,并及时采取应急接种。 2.2.2 黄色疫情的响应 在蓝色疫情响应基础上,开展以下工作: (1)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应急技术方案,及时将疫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市3周内发生第2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时,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组织应急小分队12小时内赴现场核实诊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取各项业务控制措施。 (3)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应急小分队24小时内赴现场指导、协助与督促落实各项业务控制措施。 3 疫情现场控制 3.1 流行病学调查 3.1.1调查前准备 成立调查处理小组,小组的成员应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工作人员等;其次,初步确定调查处理方案、准备各种调查表格和采集标本所需要的实验室器材、联系好参与调查处理的车辆和司机;最后,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定有关初步行程和工作安排。 3.1.2 核实疫情,确认暴发 调查小组人员应及时赶赴现场,听取当地汇报,了解疫情发生经过及已采取的控制措施,开展相关调查,结合病人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测结果等进行初步诊断(《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见附录2),确定病例定义。 3.1.3 开展病例调查与搜索。 现场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病例个案调查、当地人群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状况、居住环境、人口流动等内容。每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都应进行个案调查,重点调查病例的出生日期、出疹日期和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免疫史、感染来源等内容,详细填写《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病例调查一览表》(附录1)。同时根据病例定义在当地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开展病例主动搜索,必要时开展社区病

临床诊疗指南及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精品文档]

临床诊疗指南及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1、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2、扁桃体炎治疗指南 3、成人水痘的症状和治疗 4、急性阑尾炎诊疗规范 5、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 6、带状疱疹治疗指南 7、丹毒诊治指南 8、皮肤感染指南 9、上消化道出血 10、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11、激素的使用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 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CAP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其致病原的组成和耐药特性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迁。近年来,由于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免疫损害宿主增加、病原体变迁和抗生素耐药率上升等原因,CAP的诊治面临许多新问题。最近,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完成了两项较大样本的全国性CAP流行病学调查,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外CAP诊治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对1999年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进行了适当修改,旨在指导临床建立可靠的诊断,全面评估病情,确定处理方针,改善预后,尽量避免不恰当的经验性治疗,减少抗生素选择的压力,延缓耐药,节约医药卫生资源。 一、CAP的临床诊断依据 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及肺血管炎等后,可建立临床诊断。 二、CAP的病原学诊断 1.病原体检测标本和方法:见表1。 2.痰细菌学检查标本的采集、送检和实验室处理:痰是最方便且无创伤性的病原学诊断标本,但痰易被口咽部细菌污染。因此痰标本质量的好坏、送检及时与否、实验室质控如何将直接影响细菌的分离率和结果解释,必须加以规范:(1)采集:尽量在抗生素治疗前采集标本。嘱患者先行漱口,并指导或辅助其深咳嗽,留取脓性痰送检。无痰患者检查分枝杆菌和肺孢子菌可用高渗盐水雾化吸人导痰。真菌和分枝杆菌检查应收集3次清晨痰标本;对于通常细菌,要先将标本进行细胞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分析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3-10-23T14:04:25.0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8期供稿作者:杨绍武 [导读] 胃瘫一旦诊断确立,应采取上述综合治疗措施,加强营养支持,进行非手术治疗,不宜盲目手术。以免增加不必要的创伤。 杨绍武(晋宁县人民医院外科云南昆明 650600)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经营养支持、药物治疗等保守治疗后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胃瘫综合征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由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采取非手术治疗可治愈本病。 【关键词】腹部手术胃瘫综合征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8-0116-02 胃瘫综合征,是指手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简称胃瘫,又称为胃排空障碍。多发生于胃肠手术后,偶也可见于其他部位手术。我院自1996年5月至2012年10月共诊治胃瘫病人13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3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32~72岁,平均年龄52岁。其中行胃癌根治胃空肠吻合2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石术2例,胆肠Roux-en-Y吻合术1例,胃、十二指溃疡穿孔修补术4例,肠粘连松解术3例,左半结肠切除术1例。 1.2 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中,胃瘫均发生于腹部手术后3~14天。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突然出现中上腹的饱胀感,呕吐少量至大量含胆汁胃液,呕吐后症状缓解或减轻,可有或无排气、排便。腹部较平坦,胃区振水音阳性,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胃肠减压引流液为800~2000 ml/天。其中9例行上消化道碘油或泛影葡胺造影提示造影剂胃潴留、胃排空延迟或线性排入十二指肠。 1.3 诊断标准 目前关于术后胃瘫的诊断标准尚不统一,根据文献综合如下:(1)术后7天仍需行胃肠减压,或者术后患者已排气,终止胃肠减压进食流质饮食或由流质饮食改为半流质饮食后再次出现胃储留症状而需行胃肠减压者。(2)胃引流量>800ml/d,持续时间超过5天。(3)经一项或多项检查提示无胃流出道机械性梗阻征象。(4)无明确水、电解质酸碱失衡。(5)无引起胃排空障碍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胰腺炎、结缔组织疾病等。(6)未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如654-2、阿托品等。本组均符合该诊断标准。 1.4 治疗方法 本组13例病人均采用非手术治疗,手术后一旦出现胃瘫综合征,立即进行心理治疗,与患者及家属耐心解释,消除恐惧心理,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必要时给予适量的镇静剂治疗。同时给予禁饮食,持续胃肠减压,用3%温盐水加小量激素洗胃,以减轻吻合口水肿。加强营养支持,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相结合。采用肠外营养支持5例,肠内营养支持2例,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6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低钾低氯血症。给以促胃动力药,以胃复安、多潘立酮为主,辅以大环内酯类药物入液静滴,中药经鼻肠管或胃管滴入以促进胃肠蠕动。可配合针灸、理疗和按摩及频谱照射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1.5 胃瘫缓解标准 肛门排气或排便,肠鸣音恢复正常;夹胃管或拔胃管后无腹胀、呕吐;进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或由流质饮食改为半流质饮食不复发。 1.6 结果本组患者胃动力恢复时间8~28d,平均 16.3d,全部经保守治疗均治愈出院。 2 讨论 胃瘫综合征是一种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的功能性疾病,以胃排空障碍为基本临床表现,发生率可因手术部位、方式、对象和检查手段、诊断标准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大多数国内报道为0.6%~7%,国外报道为5%~10%[1]。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胃瘫的发病原因较多,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为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精神-神经因素:胃肠手术前后,患者对病情和手术预后顾虑重重,使精神处于极度紧张应激状态,容易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抑制平滑肌细胞收缩,导致胃肠排空延迟。 (2)腹部手术创伤:有学者认为腹部外科手术后,胃肠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胃壁释放去甲肾上腺素或其他抑制性物质直接与胃肠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α、β受体结合,阻止胃肠平滑肌中的副交感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从而抑制胃的肌电活动,延缓胃的排空,这是目前被认为产生胃瘫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2]。另外,由于部分腹部手术范围较广,手术创伤较大,手术操作时间长,脏器暴露过久,胃壁组织挫伤,吻合技术欠佳,缝合线反应等均可引起胃壁及腹膜炎症、水肿、粘连等,造成术后应激程度加重,从而影响其动力,极易导致胃排空障碍。胃大部切除后,导致胃电起搏点破坏,胃肠运动协调性消失。胃大部切除手术导致胃解剖结构及胃内环境的改变,使胃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致使胃排空失调,胃远端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胆汁反流造成胃酸、胃肠道激素、消化酶分泌与黏膜损伤等变化干扰胃的正常功能,加重了吻合口和残胃黏膜炎症和水肿也是胃瘫的原因之一。 (3)麻醉:麻醉药物的直接抑制作用及麻醉时过多的空气或氧气吸入胃内与胃瘫的发生有关。手术过程中致使胃内吸入过多的空气或氧气,使胃过度膨胀,胃壁肌肉麻痹,术中、术后未做胃肠减压处理而发病。术后运用镇痛、麻醉药物有直接的抑制胃动力作用[3]。 (4)腹腔并发症的相互作用:刺激性、腐蚀性较强的消化液,胰、胆汁外溢至腹腔,可引起弥漫性或局限性的腹膜炎症、腹腔积液甚至腹腔脓肿。可通过相关神经反射,引起胃肠活动节律改变,并且引起腹腔内炎性介质及生物性物质的积聚,使胃肠道本身的浆膜,即脏层腹膜发生充血水肿、损伤,活动能力减弱,导致胃的排空障碍以及麻痹性肠梗阻。感染内毒素的释放以及激素分泌紊乱也是导致胃瘫的原因之一。 (5)手术方法、围手术期阿片类药物的用量、术后镇痛方式、是否微创手术以及术后机械通气方式都对胃瘫的发生有直接的影响。(6)其他因素:术后过早进食,或进高脂肪、高蛋白饮食,使胃不适应,从而加重胃壁水肿和胃肠激素紊乱。另外,高龄、手术时间长、

感染性疾病科诊疗常规

●病毒性肝炎 ●肝炎后肝硬化 ●肾综合征出血热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感冒 ●麻疹 ●水痘、带状疱疹 ●猩红热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 ●霍乱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败血症 ●感染性休克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3年版) ●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 传染病常用防治及抢救技术 医院内感染的防治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肾腺皮质激素在传染病中的应用 ●人工肝支持系统在重症肝炎中的应用 ●隔离与消毒 ●传染病预防接种

传染病常用诊疗技术 ●肝脏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 ●肝脏穿刺抽脓术 ●胸腔穿刺术 ●腹腔穿刺术 ●腰椎穿刺术 ●深静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 病毒性肝炎 [诊断] (一)基本要点: 1.近期内出现的持续数天以上的乏力、纳差、厌油、腹胀、恶心,或伴有茶色尿等,而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者。 2.肝肿大,肝区叩痛,可伴有巩膜、皮肤黄染。 3.肝功能异常,血清ALT升高,且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者。 (二)甲、乙、丙、丁、戊型肝炎诊断要点: 1,甲型肝炎: (1)发病前1个月左右(2~6周)曾接触甲肝病人,或到过甲肝流行区工作、旅行或直接来自流行区。 (2)具备基本要点1、3两条或2、3两条。 (3)血清抗- HAVlgM阳性,或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抗- HAVlgG滴度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免疫电镜在粪便中见到27 nm甲肝病毒颗粒。

2,乙型肝炎: (l)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治疗,或不洁注射、针灸、穿刺、手术等,或与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有密切接触史。婴幼儿患者其母常为HBsAg阳性者。 (2)具备基本要点l、3两条或2、3两条。 (3)血清HBsAg、HI3eAg、抗HBc – IgM.1-IBV DNA任何一项阳性者。 3.丙型肝炎: (1)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治疗,或有任何医疗性损伤。 (2)具备基本要点1、3两条或2、3两条。 (3)血清抗- HCV或HCV RNA阳性。‘ 4.丁型肝炎: (1)必须是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 (2)具备基本要点1、3两条或2、3两条。 (3)血清HDVAg、抗- HDVlgM或HDV RNA阳性。 5.戊型肝炎: (1) 2个月前曾接触戊肝病人或到过戊肝流行区工作、旅行或直接来自流行区。 (2)具备基本要点1、3两条或2、3两条。 (3)血清抗- HEV或HEV RNA阳性,或 免疫电镜在粪便中见到27—34 nm颗粒。 注:①乙、丙、丁型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HI3sAg携带史本次出现肝炎症状,或虽无肝炎病史但根据症状、体征(肝脾肿大、肝掌、蜘蛛痣等)、化验及B超检查综合分析的慢性肝病改变者可诊断为慢性肝炎。 ②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有持续3周以上的梗阻性黄疸,且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内外梗阻性黄疸,可诊断为急性淤胆型肝炎。在慢性肝炎基础上发生上述临床表现者,可诊断为慢性淤胆型肝炎。 (三)重型肝炎诊断要点:

小胖威利(普拉德-威利)综合征

小胖威利综合征 一、小胖威利综合征概述 小胖威利综合征,正式医学名为普拉德-威利综合征(英文Prader-Willi Syndrome,简称PWS),因来自父亲的第15号染色体长臂(位置15q11-q13)基因突变导致的先天性终身性疾病,非孟德尔遗传的表观遗传性罕见疾病,是多系统化异常的复杂综合征。 小胖威利以肌张力低、生长发育迟缓、智能障碍、多食、肥胖及性腺功能减退为主要临床特征。因下视丘功能障碍,患者无饱腹感,长期的强烈饥饿感导致过度摄食造成威胁生命的肥胖。目前尚无办法根治,终身需在监管下生活。发病无种族和性别差异,国内发病率不明,预计中国5-10万患者,每年新增1500-4500例(按照国外发病率1/12000至1/15000估算)。 二、临床症状及特征(临床症状复杂,不同年龄段表现不同,症状和严重程度个体差异大) 温馨提醒:小胖威利易误诊为脑瘫、脊髓性肌萎缩症(SMA)、重症肌无力、软骨病、发育迟缓、单纯性肥胖症等,如有肥胖或以下症状请及时就医做基因检测,早发现早控制早干预! 1、新生儿及婴儿期:孕期胎动少、出生时体重偏低、肌张力低下(身体软)、喂养困难(不吃、吸吮和吞咽困难,常需鼻胃管灌食)、哭声微弱(不哭)、四肢活动力差(不动)、生长缓慢、嗜睡、反复呼吸道感染、肺换气不足、肺炎、睡眠窒息、喉头软化症、心脏问题(卵圆孔未闭合)。 2、特殊外观(伴或不伴):窄脸、前额窄凸、长颅、单眼皮、杏仁眼、斜视、窄鼻梁、薄上唇、嘴角下垂、小嘴、身材矮小、皮肤白、发色较淡偏淡棕色、颌小畸形、耳畸形、小手小脚、手狭窄且尺侧边缘较直、隐睾。 3、食欲问题:因下视丘功能障碍,导致患者无饱腹感并于1岁至6岁出现食欲亢进且无法自控,加之患者的新陈代谢率低,热量消耗慢(小胖威利患者的热量需求约为同龄正常人的2/3),造成体重急速增长。过度肥胖将导致各种并发症:代谢紊乱、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非酒精脂肪肝、睡眠紊乱、睡眠呼吸暂停(嗜睡/打鼾)、呼吸道梗阻等,会有猝死之虞。过度摄食可能导致严重的胃肠道穿孔。 4、运动发展:动作发展迟缓,如8个月才会抬头,1岁才会坐,2岁才会走,学龄儿童动作发展相比同龄人晚一到两年。虽随年龄增加,肌张力有所改善,但肌力、协调度、平衡感上的缺失仍持续存在。 5、智力/语言:轻度到中度的智障,IQ约在40~105,平均70,少部份人呈严重智障或正常智力。语言发展迟缓(如3岁才会说话):构音缺陷、语言清晰度欠佳、语言重复。 6、学习问题:因智能稍低,高层次的抽象思维、数学计算能力、系统与次序性整合、听觉讯息能力差导致学习上多有困难,造成日后生活技能、问题解决力低且社会能力差。但记忆力、阅读、尤其视觉认知、空间-概念组织能力较佳(如擅长拼图类游戏);语言理解尚可但表浅、语言表达能力不错,学习方式上以示范动作加上口语解释,可加强学习效果。 7、情绪行为问题:挫败耐受差、情绪不稳、冲动、易怒、抠抓(自损)皮肤、程序化行为、固执、不合作、爱争辩、对立、违抗、偷窃说谎(食物相关)、藏食物、占有欲强、人际关系退缩、自我为中心、自言自语、大声说话、来回踱步、多动症、同动作症、强迫症、忧郁症(青少年以后渐严重)、暴力行为、注意力不集中。 8、性腺发育不良:性腺荷尔蒙通常不够,小男婴睾丸未降(单或双侧隐睾需手术)、阴茎短小;女生小阴唇与阴蒂,第二性征不明显,青春期大多会延缓且不完全,目前未有生育的报告。 9、眼睛问题:集合性斜视/内斜视、近视、远视、散光、外眼角上斜、蓝巩膜、虹膜有Brush-Field(灰白)斑点、白内障。 10、牙齿问题:因牙齿珐琅质太软、唾液黏稠、磨牙、反刍等,患者大多存在蛀牙,牙齿缺损,齿列异常等口腔问题。 11、体温调节异常:婴儿期体温不稳定常持续发热,年长儿及成年人体温敏感性改变。 12、骨骼系统:脊柱侧弯发生率高(10岁前约30%,10岁后约80%,且可能会随生长激素的治疗而加剧)或驼背、骨质疏松(易骨折)、髋关节发育不良(易脱位)、足外翻、下肢平衡异常。需拍片并定期复查。 13、其他:高疼痛阀值,对疼痛刺激相对不敏感。呕吐的缺失。胃轻瘫:胃动力不足导致的胃排空延迟现象。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功能低下。皮肤瘙痒。麻醉后复苏(小胖威利患者可能对常规剂量的药物及

流行性腮腺炎的护理常规之欧阳家百创编

流行性腮腺炎的护理常规 欧阳家百(2021.03.07) 【概念】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发热伴咀嚼受阻为特征。 【病因】腮腺炎病毒属副粘液病毒,是单股核糖核酸病毒,呈圆形,直径为100~200nm。 【临床表现】 1、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 2、⑴前驱期: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 ⑵发病1-2天后:颧骨或耳部疼痛,唾液腺肿大、体温上 升,腮腺一侧肿大后2-4天累及对侧。肿大特点为: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使下颌骨边缘不清。腮腺下的皮下软组织水肿,局部皮肤发亮,疼痛明显。唾液腺管的阻塞使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 3、脑膜炎:头痛、嗜睡、脑膜刺激症 4、睾丸炎:常见于腮腺肿大开始消退时病人又出现发热,睾丸 明显肿胀和疼痛,单侧、持续3-5天,10天内好转。 5、卵巢炎:5%成年妇女,出现下腹疼痛。 6、胰腺炎:腮腺炎合并胰腺炎的发病率小于10%。 【辅助检查】

1、血象:白细胞记数正常或稍有增加,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血、尿淀粉酶测定:90%患者血清淀粉酶有轻、中度增高。 3、脑脊液:白细胞增高。 4、抗体、抗原检查。 5、病毒分离。 【治疗要点】 1、一般治疗:卧床,进流食,避免进食酸性饮料。 2、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5-7天。 3、对症:镇痛药。 4、肾上腺皮质激素:重症5-10毫克地塞米松5-7天。 【护理要点】 1、注意口腔卫生,餐后用生理盐水漱口。 2、卧床休息,给予流质饮食,避免酸性饮料。 3、疼痛严重者,帮助其进行腮肿局部冷敷。 4、给予富有营养,易于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食,如稀饭、面条 等。 5、实行呼吸道隔离,隔离期自发病开始到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为 止,一般不少于10天。 【护理问题】1疼痛:头疼与病毒感染有关。 2体温过高:与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腮腺炎症有关。 3有传播感染的危险:抵抗力低下有关。 【健康指导】 1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有关腮腺炎的症状:发热、腮腺非

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

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 (WS 270-2007) 1 诊断依据 1.1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d~28d 有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接触史或当地有流行性腮腺炎流行. 1.2 临床表现 1.2.1 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 1.2.2 单侧或双侧腮腺和(或)其他唾液腺肿胀,疼痛,张口和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 1.2.3 伴脑膜脑炎时有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或意识改变. 1.2.4 伴睾九炎时有睾丸或附睾肿痛. 1.2.5 伴胰腺炎时有呕吐,上中腹疼痛与压痛. 1.3 实验室检测 1.3.1 白细胞计数和尿常规一般正常,有睾丸炎者白细胞可以增高. 1.3.2 90%患者发病早期血清和尿淀粉酶增高.无腮腺肿大的脑膜脑炎患者,血和尿淀粉酶也可升高.血清脂肪酶增高,有助于胰腺炎的诊断. 1.3.3 约半数病人可出现病毒性脑膜脑炎的脑脊液改变. 1.3.4 1 个月内未接种过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血清中检测出腮腺炎病毒特异性IgM 抗体. 1.3.5 恢复期与急性期血清(间隔2—4 周)腮腺炎病毒lgG 抗体滴度比呈 4 倍或4 倍以上升高(含抗体阳转). 1.3.6 唾液,尿,脑脊液等体液中分离到腮腺炎病毒. 2 诊断原则主要依靠流行病学史,腮腺和(或)其他唾液腺急性肿大,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腮腺肿大做出诊断.确诊病例需要作实验室特异性检查. 3 诊断 3.1 疑似病例符合下列任何—条为疑似病例: 3.1.1 符合1.2.2; 3.1.2 符合1.1 和1.2..1; 3.1.3 符合1.1 和1.2.3; 3.1.4 符合1.1 和1.2.4; 3.1.5 符合1.1 和1.2.5. 3.2 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任何—条为临床诊断病例 3.2.1 符合1.2.2 和1.2.1; 3.2.2 符合1.2.2 和1.2.3; 3.2.3 符合1.2.2 和1.2,4; 3.2.4 符合1.2.2 和1.2.5; 3.2.5 符合1.1 和1.2.1 和1.3.1; 3.2.6 符合1.1 和1.2.1 和1.3.2; 3.2.7 符合1.1 和1.2.1 和1.3.3. 3.3 确诊病例符合下例任何一条为确诊病例: 3.3.1 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例同时符合1.3.4; 3.3.2 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例同时符合1.3.5; 3.3.3 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例同时符合1.3.6.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