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刑法学模拟试题一

刑法学模拟试题一

刑法学模拟试题一
刑法学模拟试题一

刑法学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自然人的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自然人能够____自己的行为,从而对自己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

A,预见和辨认B,认识和控制

C,预见和控制D,辨认和控制

2,甲与乙有仇,遂寻机报复。一日,甲得知乙一人在家,便身带匕首朝乙家走去,途中突然腹痛难忍,便返回家中。甲的行为属于____。

A,犯罪预备B, 犯罪中止 C, 犯罪未遂D,犯罪既遂

3,甲欲杀乙,故意将装好子弹的枪交给丙,并骗丙说是空枪,让丙向乙瞄准吓唬乙,结果乙中弹身亡。甲、丙 ____。

A,构成共同犯罪B, 不属于共同犯罪

C,以共同过失犯罪论处D,分别构成不同的犯罪

4,甲把乙腿打断后流血不止,甲及时将乙送到医院救治,医生若及时止血,乙无生命危险,医生却故意不采取任何措施,一直拖延至乙失血过多死亡。甲的行为构成____。A,过失致人死亡罪B,过失致人重伤罪

C,故意伤害罪,且犯罪中止 D,故意伤害罪,但不属于犯罪中止

5,甲盗窃2000元被捕后为减轻罪责,谎称某乙教唆他盗窃并平分赃款,致使乙被捕,经查乙无教唆和分赃行为。甲的行为构成____。

A,一罪B,数罪C,连续犯D,牵连犯

6,郑某盗窃提包一个,回家后发现内有2000元人民币,还有一支手枪,于是将钱挥霍,将手枪藏于家中拒不交出。郑某的行为属于____。

A,牵连犯 B, 连续犯 C, 想象竞合犯D,吸收犯

7,张某犯赌博罪,该罪法定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对张某的追诉期限为:____。

A, 三年B, 五年C,十年D,十五年

8,某乙犯抢劫、强奸、盗窃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10年、5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____有期徒刑,符合数罪并罚的原则?

A, 25年B,15年C, 10年D,5年

9,疏忽大意的过失,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____。

A, 有认识 B,有意志 C,无认识也无意志 D,无意志

10,不属于刑事责任实现方式的是____。

A,刑罚处罚B,免于刑事处罚

C,非刑法处罚D,追缴赃物

11,某甲欲杀死张氏母子,但因张氏的哀求和婴儿的哭泣而生怜悯之心,下不了手,恨恨而去。某甲的行为属于____。

A, 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

12,孙某错把张二当张三杀死,孙某应定为____。

A, 故意杀人既遂B,过失致人死亡

C, 故意杀人未遂D,故意杀人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

13,江某举枪射杀站在悬崖边的高某,枪响后,高某应声坠落悬崖。经法医鉴定,高某只有坠落伤而无枪伤。推断:高某被江某枪声惊吓落崖身亡。江某的行为应定为____。A,故意杀人未遂B,故意杀人既遂

C, 过失致人死亡D,意外事件

14,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____。

A,可以免除处罚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5,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适用假释的法定条件之一是实际执行____年。

A, 20 B,15 C,10 D,5

16,对于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的____。

A,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可以从轻、减轻处罚D,应当从轻、减轻处罚

17,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犯罪的____。

A,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8,非法拘禁罪属于____。

A,牵连犯B,结合犯 C,连续犯D,继续犯

19,吴某在村边的山上打猎,发现距其100米左右的山坡上离房舍不远的草丛中有一物体时隐时现,认为是野兔,乃开枪射击,结果击中一个小孩的肩部,造成重伤。吴某的

行为属于____。

A,故意犯罪B, 过失犯罪 C,意外事件 D,不构成犯罪

20,某日完8时许,甲与其妻乙闲谈之后出外串门,乙呆在家里做针线活。约一刻钟候,同村的丙(男,32岁)到甲家来借铁锹,见甲不在家,只有乙独自在家,顿起淫念。先是动手动脚进行调戏,后竟撕扯乙的衣裤,乙惊慌之中从炕沿上火盆里抓起一把碳灰扬在丙的脸上,丙的眼睛被灰迷住,不能视物。这时,乙大呼救命,丙害怕,便向外逃窜。在门口遇见赶到的甲,乙对甲说:“丙要强奸我!”甲大怒,顺手操起一根木棍向丙头颅猛打数下,丙当即死亡。对甲的行为应当认定为____。

A,防卫过当,属于间接故意杀人

B,符合无限防卫条件,不负刑事责任

C,事后防卫,属于间接故意杀人

D,防卫过当,属于过失致人死亡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凡多选或者少选者,均不得分)

1,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包括:____。

A, 危害结果 B,行为时间 C, 因果关系D,行为地点

2,不作为成立犯罪在客观方面必须具备的条件有:____。

A,行为人赋有基于特定的事实和条件而产生的

B,行为人没有履行该义务

C,行为人有能力履行该义务

D,行为人未履行义务的行为引起了危害结果

3,下例属于犯罪未遂的有:____。

A,甲欲开枪杀乙,扣动扳机数次,枪都未响,悻悻而归,经查验该枪无撞针;

B,甲欲毒杀乙,在乙常用的水杯内下了毒,乙欲端杯喝水,失手打碎水杯;

C,甲从某银行盗出一个装满了的钱袋,回家打开一看,全部都是练功钞;

D,甲朝乙胸腹部连捅数刀,乙倒地,甲认为乙无救,于是到派出所投案自首。派出所赶到现场见乙还有气息,速送医院,乙得救。

4,丁某拦路强奸一女青年,拦住后发现是小学同学,不好意思,转身逃走。丁某的行为属于____。

A, 不构成犯罪B,强奸中止 C,强奸未遂 D,构成犯罪

5,魏某多次提出离婚,但其妻许某拒不同意。一日晚,魏某把事先准备好的40多片苯巴比妥碾成粉末,与麦乳精、白糖混在一起,冲开水给患感冒的许喝,许喝后中毒处于极度昏迷状态,魏某趁机用匕首刺入许的胸口,致许当场死亡。魏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____。

A,故意杀认罪B,故意杀人既遂

C, 投放危险物质D, 故意杀认罪与投放危险物质

6,杨某因宅基地问题与李某发生矛盾,便当着李某的面说:“你当心点,总有一天我会杀了你。”李某为了防备杨某,准备了一把猎枪。一日晚十时许,李某听见外面有声响,遂提枪出门,发现自家园子的栅栏后面有一人影,李某认为是杨某,欲置杨某于死地,便对距其25米远处的人影开了一枪,结果将在此捉迷藏的赵某打成重伤。对李某的行为应定认定为____。

A,故意杀人未遂B,过失致人重伤

C,对象认识上的错误D,故意杀人未遂和过失致人重伤

7,刑法规定的量刑情节有:____。

A, 从重情节B,从轻情节C,加重情节D,减轻情节

8,张某,男,39岁,农民。一天,农民马某挖菜窖,占了张某家的地,张某便找马某讲理。马不但不认错,反而依仗自己身强力壮,打了张某。张非常气愤,咽不下这口气,想伺机报复。第二天,张见马的15岁女儿在地里干活,便产生了报复念头,但又怕自己打伤小女孩而犯法,便找来自己13岁的小儿子替他报酬,叫儿子去打马某的女儿。小儿子受到父亲的怂恿下,拿起一把铁锹冲过去,对准马某的女儿的小腿就是一铁锹,顿时将其大动脉血管砍断,流血不止。终因流血过多抢救无效死亡。对于本案的下列表述,那些是正确的?

A,张某与其儿子构成共同犯罪

B,张某独立承担刑事责任

C,张某属于间接正犯

D,张某属于教唆犯

9,存在未遂形态的犯罪类型有:____。

A, 结果犯B,行为犯C,危险犯D,举动犯

10,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有:____。

A,主观目的的合法性B,行为的限制性

C,主体种类的限制性 D,行为的限度性

11,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有:____。

A,罪刑法定原则B, 罪责自负原则

C,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D,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12,缓刑适用的条件有:____。

A,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B,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

C,不是累犯

D,不是惯犯

13,剥夺政治权利是指剥夺犯罪分子的:____。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C, 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D,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14,甲和乙是某机械厂的工人,二人经常迟到早退,因而多次遭到车间主任丙的批评。二人遂怀恨在心。一天,甲对乙说:“丙真不是东西,揍他一顿,给他点颜色看看。”乙同意。当晚,甲和乙在一条僻静的小路上截住丙,对其拳打脚踢,甲向丙的臀部和大腿踢打数下,乙拾起路边一块砖头向丙的头部狠击数下,丙当场死亡。对本案的认定,下列哪些是不正确的?

A,甲和乙共同犯罪

B,甲和乙均构成故意杀认罪

C,甲构成故意伤害罪

D,乙构成故意杀认罪

15,刘某是某运输公司卡车司机,一日清晨去东郊来货。中途遇到他的朋友赵某要求搭他的车去东郊。刘某叫赵坐到驾驶室,然后继续开车。当车行至一条大街拐弯处时,刘突然发现对面驶来一辆吉普车。刘平日驾驶技术欠佳,经验不足,遇事容易慌乱。这时如果刹车止动,就不会出任何问题。但刘生怕两辆车相撞,遂不顾一切地突然向右打方向盘。由于车速较快,打方向突然,赵某身体失衡,将车门撞开摔到车下,造成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关于刘某的行为是否是紧急避险和对赵某的死亡应否负刑事责任

的下列表述,那些是正确的?

A,属于紧急避险B,属于避险过当

C, 属于假象避险 D,应当负刑事责任

三、判断正误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均属于有权解释。

2,对想象竞合犯依照从一重的原则处罚。

3,凡对于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

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一律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4,紧急避险造成的损害不能大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5,凡为共同犯罪提供帮助而未具体实行犯罪的,是次要的从犯。

6,凡必要的共同犯罪只能是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

7,被胁迫参加犯罪且起次要作用的是胁从犯。

8,在刑罚执行过程中发现犯罪人还有漏罪,应当把原判刑罚与漏罪所判刑罚,按先并后减的方法实行数罪并罚。

9,郑某到田家盗窃一稀世珍宝,进入藏宝室,正开藏宝室保险柜,忽然听到屋外有许多人脚步声,只好仓惶逃走。郑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10,一70岁老人挤公共汽车,两手扒车门,双脚蹬在脚踏板上向上挤,其前面的青年人甲被挤,怒火中烧,抬腿将老人蹬下车,老人被蹬下车后平摔在水泥地上,当场死亡。甲对此在主观上属于间接故意。

11,郭某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在服刑4年后趁机潜逃,后又犯盗窃罪,被抓获后,法院对郭某一脱逃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以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对郭某决定执行的刑罚应是在10年以上19年以下。

12,犯罪行为或者犯罪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境内,就认为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13,刑事责任年龄指的是实足年龄,即周岁。满周岁是指从周岁的第二天起算。

14,有期徒刑的刑期为6个月以上20年以下。

15,刑罚的目的就是惩罚和预防犯罪。

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我国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是如何规定的?

2,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过失有何异同?

3,根据刑法总则的规定和刑法分则对伪证罪的罪状表述,说明伪证罪的构成特征。(附:刑法第305条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4,死缓适用的条件是什么?死缓执行以后应当如何处理?

五、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犯罪未遂有何特征?犯罪未遂与犯罪的预备、中止和既遂相区别的关键是什么?对犯罪未遂应当如何处罚?

2,论述教唆犯的成立条件和处罚原则。

六、案例分析题:(共18分)

1,红星村有许多村民的庄稼都被附近山里的一只黑熊吃掉不少,于是大家决定处掉这只黑熊。甲、乙、丙三人会打枪,因此,被委派去执行打熊任务。晚上10点,三人各带一杆猎枪上山。三人由丙统一安排在“点”上,并约定:上了“点”以后,不得乱走动,以免误伤自己。收“点”时以口哨声为号。甲进入第一个“点”守侯,乙和丙前往自己的位置途中,听见熊向林中跑的声音。乙说明晚再来吧,丙则要求再等一会儿,说万一熊又回来了。十分钟后,树林当中有响动,丙就对乙说,你别动,我去看看。乙对丙说,你别乱走,否则容易被误伤。丙不听劝阻,径自超树林中爬去。这是甲在自己所站的“点”上观察到百米远处有个黑影在晃动,以为是黑熊在啃庄稼,连忙举枪击发,不料听到一声惊叫,丙被击中身亡。甲随即投案自首。

请问:甲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3分)为什么?(3分)

2,王某因被害人李某与其争夺瓷砖生意不满,产生杀死李某的意图。某晚8时许,王某把马某招回起住处,米某、付某也一同前往。王某对马某等人说,有人和他争夺瓷砖生意,要求他们教训该人一顿,并许诺事成之后给他们一定的好处。次日晚8时许,王某探明李某的行踪,即打电话告知马某,马某随即通知米某和付某,分别携带长刀、菜刀、匕首来到王某住处,王某告诉他们李某的住处,并要求马某等人不仅要教训李,而

且还有把李整死。并说,李某随身携带了4000元,手上戴有一枚大金戒指和一块金表,要求马某等人拿走,然后再把李某杀死。当晚9时许,马某等人携带凶器窜至李某住处伺机下手。马某以谈生意为名进入李某的房间,得知李某当晚要回福建。马某从李某住处出来以后,便与米某、付某商量在李某去火车站的路上将其杀害。当晚10时许,马某等人尾随李某乘坐的一辆中巴汽车,途中,马某等人叫司机停车,强行将李某拖下车,挟持到公路左侧的金沙江边的沙滩上。付某对李某进行殴打。马某从李某身上抢走1080元,金戒指一枚(价值1869元),劳力士金表一块(价值250元)。强迫李某打开密码箱,将箱中的工作证、身份证、证明、名片、电动剃须刀、玉佩等抢走。李某再次求饶,马某叫米某持刀看住李某,并与付某商量将李某杀死。马某假称答应放立,叫米某、付某用李的衣服将其眼捂住,嘴堵上,手脚捆住,并将李某推倒仰卧。马某用菜刀向李某的脖子猛砍一刀,又用长刀刺李某腹部两下。李某再次哀求,马某又手持木工锯猛锯李某的颈部。随后,马某等人用沙土将李某掩埋,并搬了七块石头在上面,将李的密码箱埋在沙滩里。三人逃离现场。

请问:(1)在这起杀人抢劫案中,有无主犯从犯之分?若有请指明并说明理由。(4分)

(2)各犯罪人有何分工。(4分)

3,孙某系农民,某日去本村磨房加工苞米渣子,因嫌磨的质量不好而与陈某发生口角,继而两人撕打起来。这时,在旁边等候磨米的邱某上前拉架,但没有拉开,便生气地蹲在一旁。孙、陈二人继续撕打。孙用力将陈一推,陈向后退时,恰好将邱撞倒,并拌倒在邱身上,其臀部坐在邱肚子上,当时邱只是感到有些疼痛,也没有在意。到晚上疼痛加剧,经送医院抢救,诊断为小肠穿孔,粪便泄于腹腔,造成腹膜炎并发症,虽然抢救了半个月,终不治死亡。

请问:(1)孙某、陈某的行为与邱某的死亡有无因果关系?(2分)

(2)孙某、陈某应否负刑事责任?为什么?(2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D 2.A 3.B 4.C 5.B

6.A 7.B 8.B 9.C 10.D

11.C 12.A 13.B 14.D 15.C

16.A 17.A 18.D 19.B 20.A

二.多项选择:

1.ABD 2.ABC 3.ABC 4.BD 5.AB

6.AC 7.ABD 8.BC 9.ABC 10.BCD

11.AD 12.ABC 13.ABCD 14.ABC 15.BD

三.判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四.简答题:(略)

五.论述题:(略)

六、案例分析题:

1.答: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属于意外事件。

2.答:(1)有主犯从犯之分,王某、马某是主犯,米某、付某是从犯;(2)王某属于组织犯和教唆犯,马某、米某、付某某属于实行犯。

3.答:(1)有因果关系;(2)孙某、陈某不应负刑事责任,属于意外事件。

刑法学在线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根据解释的方法划分,刑法解释可以分为和。 2、我国刑法解决刑事管辖权范围问题即空间效力的原则是:以属地原则为基础,兼采属人原则、原则和原则中的合理因素。 3、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是指我国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处罚的行为。 4、刑法上所说的因果关系是指与之间的因果关系。 5、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为周岁周岁。 6、犯罪的故意有两种类型,即与。 7、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处罚。教唆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8、管制的期限为以上以下。 9、数罪并罚时,拘役最高不能超过。 10、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不得少于。 11.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和的科学。 12.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和。 13.享有和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14.按照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犯罪客体可以分为三种,即:一般客体、、。 15.精神病人在或者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16.防卫过当是盘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造成,因而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 17.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包括和两个方面。 18.拘役的期限,为以上以下。 19.对于构成的犯罪分子不能适用缓刑和假释。 20.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之日起计算。 21、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 22、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和。 23、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为。

24、为了犯罪,、的,是犯罪预备。 25、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6、人民法院对犯罪人裁量刑罚时,必须遵循、的原则。 27、对犯罪分子判处罚金,应当根据其决定罚金数额。 28、对犯罪分子减刑以后,其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 二、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4分) 1、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是()。 A、对前段的补充 B、对前段的限制 C、对前段的强调 D、是前段的例外 2、按照()划分,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 A、犯罪行为的多少 B、犯罪行为侵犯具体社会关系的次数 C、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 D、犯罪行为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多少 3、盲人犯罪后可以()。 A.不负刑事责任 B. 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 减轻处罚 4、某甲故意用言语挑逗某乙,诱使其对自己进行不法侵害,然后对某乙实行“防卫”而造成某乙损害的行为,刑法理论上称为()。

刑法学1期末考试复习题(带答案)

刑法学1期末考试复习题(带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刑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2、犯罪:一切危害刑法所保护的合法权益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3、刑事责任:刑事法律规定的,因实施犯罪行为而产生的,由司法机关强制犯罪者承受的刑事惩罚或单纯否定性法律评价的负担。 4、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5、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6、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7、刑罚: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强制性制裁方法。 8、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9、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10、普通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 二、论述题 1、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 (1)危险来源不同。紧急避险的危险来源广于正当防卫的危险来源。 (2)损害对象不同。紧急避险损害的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正当防卫只能损害不法侵害者的利益。 (3)实施条件不同。紧急避险只能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实施;正当防卫并非是制止不法侵害的最后手段(4)限度标准不同。紧急避险造成的损害只能小于所避免的侵害;正当防卫需要整体判断,有时即使造成的损害大于所避免的损害仍具有正当性。 2、死刑适用的限制条件 (1)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2)犯罪时不满18周岁、审判时怀孕以及审判时已满75周岁的,不适用死刑 (3)死刑判决必须经死刑复核程序核准后才能执行 (4)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3、我国数罪并罚原则的适用 (1)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 (2)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对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后两个判决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已经执行的刑期,应当计算在新判决决定的刑期以内。 (3)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应当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4、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1)行为人为二人以上。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或单位。 (2)共同的犯罪行为。共同的犯罪行为指各行为人的行为都指向同一犯罪,互相联系,互相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犯罪活动整体。 (3)共同的犯罪故意。共同的犯罪故意指各共同犯罪人认识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和行为会发生的危害结果,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三、其他的复习范围将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1、乙于某日晚在一条僻静胡同里抢夺了一名妇女的黑色挎包,内有2000元人民币。在此案件的案情事实中,对犯罪构成没有意义的是? A.实施了抢夺他人较大数额财物的行为 B.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C.行为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D.行为人选择了晚上在僻静胡同里作案 2、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划分为10类,其划分的根据是? A.同类客体 B.犯罪对象 C.直接客体 D.一般客体 3、甲患有抑郁症欲自杀,但无自杀勇气。某晚,甲用事前准备的刀猛刺路人乙胸部,致乙当场死亡。随后,甲向司法机关自首,要求司法机关判处其死刑立即执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没责任能力,不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

关于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下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填在答题框内。) 1、根据刑法第13条的规定,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A.不认为是犯罪 B.也应当以犯罪论处 C.可以认定是犯罪也可以不认为是犯罪 D.可以认定是犯罪2、狭义上的刑法是指()。 A.刑法典 B.单行刑事法律 C.附属刑事法规 D.单行刑事法律和附属刑事法规 3、某外国公民劫持甲国民航公司一架客机降落在我国某国际机场,则对其适用()刑法。 A.中国 B.某外国 C.甲国 D.中国或者甲国 4、中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经过外国审判后()。 A.我国刑法不予追究B.仍可以以我国刑法追究C.特殊情况才追究D.一般情况不追究 5、陈某抢劫出租车司机甲,用匕首刺甲一刀,强行抢走财物后下车逃跑。甲发动汽车追赶,在陈某往前跑了40米处将其撞成重伤并夺回财物。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法令行为B.紧急避险C.正当防卫D.自救行为 6、精神病人在()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A.无意识或者无法控制 B.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 C.不能辨认或者能控制 D.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7、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时候()的人不适用死刑。 A.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 B.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C.不满16周岁 D.不满18周岁 8、某医院妇产科护士甲值夜班时,一新生婴儿啼哭不止,甲为了止住其哭闹,遂将仰卧的婴儿翻转成俯卧,并将棉被盖住婴儿头部。半小时后,甲再查看时,发现婴儿已无呼吸,该婴儿经抢救无效死亡。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婴儿系俯卧使口、鼻受压迫,窒息而亡。甲对婴儿的死亡结果有何主观罪过? A.间接故意B.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 9、王某毒杀其父,其父服毒尚未死亡,王某急送其父到医院抢救,但抢救无效死亡。王某的行为属于()。A.故意杀人未遂 B.犯罪中止 C.故意杀人既遂 D.意外事件 10、梁某与程某共同盗窃了某一珍贵文物“铜鼎”之后,二人又用斧子将铜鼎砍碎,目的是便于销赃。那么,梁某和程某的行为属于()。 A.继续犯B.想象竞合犯C.牵连犯D.吸收犯 11、夫妻甲、乙有嫌隙,甲欲毒死乙,误将白糖当作砒霜拌入乙的食物中,乙吃后平安无事。在这种情况下,甲的行为()。 A.不构成犯罪 B.属意外事件 C.故意杀人预备 D.故意杀人未遂 12、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是()。 A.犯罪行为的个数 B.犯罪构成的个数 C.行为人主观上的罪过个数 D.犯罪结果的个数 13、孙某纠集李某等5人组成“天龙会”,自封“大龙头”,要李某等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天龙会创收”。李某等人在3个月内抢劫6次,杀死1人,重伤3人,劫得财产物若干。上述犯罪行为有的孙某知道,有的不知道,其中参与抢劫1次。对孙某应如何处理?()

刑法试题及答案

刑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狭义刑法是指( B ) A.单行刑法 B.刑法典 C.附属刑法 D.实质刑法 2.概括地说,我国刑法任务是( C ) A.惩罚犯罪 B.打击敌人 C.保护法益 D.保护人民 3.一般认为,罪刑法定原则思想基础是( C ) A.三权分立学说 B.心理强制学说 C.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 D.自然法思想 4.个人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个人私分( A ) A.属于自然人犯罪 B.属于单位犯罪 C.自然人和单位成立共犯 D.适用双罚制 根据该特征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不以单位犯罪论处情形: (1)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設立单位实施犯罪,按个人犯罪处理. (2)单位設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不以单位犯罪处理. (3)个人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归个人所有,按个人犯罪处理. (4)刑法393条,单位行贿后利益由个人私分,按个人犯罪处理. (5)涉嫌犯罪单位在审判之前或过程中被依法撤销、宣告破产等原因不复存在,追究直接责任者责任. 5.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D ) A.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减轻处罚 C.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任何损害),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一定不是既遂结果),应

当减轻处罚. 6.我国刑法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应当按照它犯罪情节( D ) A.减轻处罚 B.免除处罚 C.从轻处罚或者减轻处罚 D.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胁从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7.属丁处断一罪是( B ) A.继续犯 B.连续犯 C.想象竞合犯 D.结果加重犯 实质一罪:继续犯、想象竞合犯、结果加重犯;法定一罪(数行为法定为一罪):惯犯、结合犯; 处断一罪(数行为处断为一罪):连续犯、牵连犯、吸收犯 8.在我国刑法中,下列各项中属于主刑是( C ) A.拘留 B.罚金 C.管制 D.劳动教养 9.我国刑法中规定驱逐出境是( D ) A.强迫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 B.请求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 C.强迫犯罪人离开中国国(边)境 D.强迫犯罪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 l0.依照我国刑法规定,自首是指犯罪人( D ) A.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行为 B.被动归案后如实交代自己被指控犯罪事实行为 C.自动投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行为 D.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罪行及其所知道 它人罪行行为 11.我国刑法规定叛逃罪主体是( D ) A.一般主体 B.国家工作人员 C.司法工作人员 D.国家機关工作人员以及掌握国家秘密其它国家工作人员 12.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劫持航空器罪行为对象是( B ) A.航空器 B.正在使用中或者飞行中航空器 C.正在使用中或者飞行中民用航空器 D.我国航空器

刑法学总论期末考试答案

姓名:胡永阳班级:默认班级成绩:99.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 犯罪论的结构涉及到的三要素不包括()。1.0分 ?A、 罪 ? ?B、 责 ? ?C、 刑 ? ?D、 行 ? 我的答案:D 2 关于紧急避险的说法错误的是()。 1.0分

?A、 紧急避险保护了合法利益,但是牺牲了第三者的利益? ?B、 紧急避险所保护的利益大于所牺牲的利益 ? ?C、 紧急避险的行为是无害的,因此符合法律规范 ? ?D、 紧急避险实际上损害了合法利益 ? 我的答案:C 3 防卫过当的构成条件是()。 1.0分 ?A、 必须是正当防卫行为 ? ?B、 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 ?C、 造成重大损害

? ?D、 以上都是 ? 我的答案:D 4 根据我国《刑法总则》规定,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1.0分 ?A、 犯罪预备 ? ?B、 犯罪未遂 ? ?C、 犯罪中止 ? ?D、 犯罪既遂 ? 我的答案:D 5 关于因果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1.0分 ?A、 刑法中,若一个行为直接导致一个结果的发生,不需要再做因果关系判断。 ? ?B、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是指有刑法意义的危害行为与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C、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是在案件事实清楚的情况下的关系,而非刑侦意义上的犯罪原因。 ? ?D、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与哲学上的因果关系具有相同的意义。 ? 我的答案:D 6 财产性犯罪中,()是作为区分既遂与未遂的标准。 1.0分 ?A、 犯罪是否得逞 ? ?B、 是否着手 ?

?C、 结果是否发生 ? ?D、 结果是否造成危害 ? 我的答案:C 7 特殊缓刑的适用对象只能是被判处()一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军人。 1.0分 ?A、 一年 ? ?B、 二年 ? ?C、 三年 ? ?D、 四年 ? 我的答案:C

刑法学综合试题(四)及答案

刑法学综合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前的符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江某举枪射杀站在悬崖边的高某,枪响后,高某应声坠落悬崖。经法医鉴定:高某只有坠伤而无枪伤。推断:高某被江某枪声惊吓落崖身亡。江某的行为应定为()。 A故意杀人未遂B故意杀人既遂 C.过失致人死亡 D.意外事件 2.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但其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情况,属于( )。 A持续犯B结合犯 C连续犯 D.牵连犯 3.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是应当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 )。 A.一定根据 B.主要根据 C.唯一根据 D.次要根据 4.死刑只适用于( )的犯罪分子。 A.罪大恶极 B.罪行严重 C.罪行极其严重 D.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5被判处死缓的,在死缓执行期间,如果( ),2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 ) A.没有犯罪 B.没有故意犯罪 C.确有悔改 D.确有重大立功表现 6.新刑法规定的量刑情节,不包括()。 A.从重情节 B.从轻情节 C.减轻情节D加重情节 7.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 )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 )。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8.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 A.可以免除处罚 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9.在考验期内发现假释犯还有漏罪,应当撤销假释,把原判刑罚与漏罪所判刑罚,按( )的方法,实行数罪并罚() A先减后并B先并后减 C.刑法第69条规定 D.刑法第71条规定 10.某甲犯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数额巨大,应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其追诉期为( )。 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犯罪的基本特征是()。 A.具有社会危害性 B.具有刑事违法性 C.具有刑罚当罚性 D.具有特殊复杂性 2.构成不作为犯罪前提的特定义务的来源有()。 A.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 B.公共生活准则要求的义务

刑法学试题

第1页(共4页) 第2页(共4页) 试卷代号:8637 座位号 安徽电大芜湖分校14-15学年度第二学期 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刑法学》试题 2015年6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犯罪构成 2、疏忽大意的过失 3、行贿罪 4、洗钱罪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犯罪具有 性、 性、 性。 2、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用的是 。 3、刑法的基本原则有 原则、 、 原则。 4、我国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了犯罪, 、 的,是犯罪预备。 5、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 ,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6、放火罪的主观方面是 。 7、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按 罪定罪处罚。 8、串通投标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 和 。 9、故意伤害(致死)罪,行为人在主观上表现为 ,对死亡结果 。故意伤害(既遂)和故意杀人未遂的区别在于两者的 不同。 10、携带凶器抢夺的,构成 罪。 11、渎职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实施渎职行为和 的渎职财产。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18分) 1、危害行为只能表现为不作为一种形式的犯罪是( )。 A 遗弃罪 B 抢劫罪 C 故意杀人罪 D 强奸罪 2、下列情况不属于犯罪中止的有( )。 A 盗窃他人财物之后,又返还财物的。 B 犯罪分子认为条件不适合而停止犯罪 C 主动停止犯罪预备行为 D 客观上有可能将犯罪进行到底,而犯罪人误以为不能进行到底而中断犯罪的。 3、( )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A 聋人 B 哑巴人 C 盲人 D 醉酒的人 4、甲开车故意将多人撞死的行为构成了( )。 A 杀人罪 B 交通肇事罪 C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D 重大交通事故罪 5、王某在商场见一妇女为购一衣服正欲付款,遂上前一肥白手起家该妇女手中的1600元钱,并骂:“不象活,不和我商量就来买东西。”王某的行为构成( )。 A 抢劫罪 B 抢夺罪 C 诈骗罪 D 招摇撞骗罪 6、间谍罪的主体可以是( )。 A 中国公民 B 外国公民 C 无国籍人 D 反动组织

法律硕士考研:刑法学试题答案及解析精选

2016法律硕士考研资料:刑法学试题答案及解析(9) 单选题 1、根据刑法第13条的规定,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着轻微危害不大的( )。 A.不认为是犯罪 B.也应当以犯罪论处 C.可以认定是犯罪也可以不认为是犯罪 D.可以认定是犯罪 2、狭义上的刑法是指( )。 A.刑法典 B.单行刑事法律 C.附属刑事法规 D.单行刑事法律和附属刑事法规 3、某外国公民劫持甲国民航公司一架客机降落在我国某国际机场,则对其适用( )刑法。 A. 中国 B. 某外国 C. 甲国 D. 中国或者甲国 4、中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经过外国审判后( )。 A.我国刑法不予追究 B.仍可以以我国刑法追究 C.特殊情况才追究 D.一般情况不追究 5、陈某抢劫出租车司机甲,用匕首刺甲一刀,强行抢走财物后下车逃跑。甲发动汽车追赶,在陈某往前跑了40米处将其撞成重伤并夺回财物。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法令行为 B.紧急避险 C.正当防卫 D.自救行为 答案:1—5:A A A B C 单选题 6、精神病人在( )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A.无意识或者无法控制 B.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 C.不能辨认或者能控制

D.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 7、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时候( )的人不适用死刑。 周岁18周岁,不满16已满A. B.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C.不满16周岁 D.不满18周岁 8、某医院妇产科护士甲值夜班时,一新生婴儿啼哭不止,甲为了止住其哭闹,遂将仰卧的婴儿翻转成俯卧,并将棉被盖住婴儿头部。半小时后,甲再查看时,发现婴儿已无呼吸,该婴儿经抢救无效死亡。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婴儿系俯卧使口、鼻受压迫,窒息而亡。甲对婴儿的死亡结果有何主观罪过? A.间接故意 B.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9、王某毒杀其父,其父服毒尚未死亡,王某急送其父到医院抢救,但抢救无效死亡。王某的行为属于( )。 A.故意杀人未遂 B.犯罪中止 C.故意杀人既遂 D.意外事件 10、梁某与程某共同盗窃了某一珍贵文物“铜鼎”之后,二人又用斧子将铜鼎砍碎,目的是便于销赃。那么,梁某和程某的行为属于( )。 A.继续犯 B.想象竞合犯 C.牵连犯 D.吸收犯 10: D D C C C —6答案: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一、法条填空(将答案填写在各题空格中,每小题1分,共10分。) 1、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的特权。 2、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 3、过失犯罪,的才负刑事责任。 4、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 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5、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6、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7、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8、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处罚。 9、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的,是主犯。 10、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处罚。 二、判断题(在答题卡中打“√”或“×”,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也应适用我国刑法。 2、对于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国家不应当以犯罪惩罚之。 3、只有犯罪的结果发生在我国领域内,才能认为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 4、犯罪客体在犯罪过程中都会受到损害,而犯罪对象在犯罪过程中则不一定受到损害。 5、医生让不知情的护士为病人注射毒药,对医生来讲,是一种不作为的犯罪。 6、甲骂乙,致乙因气愤而心脏病发作死亡。虽然甲并不知道乙有心脏病,但甲的行为和乙的死亡结果之间仍然存在因果关系。 7、在所有故意犯罪中都有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 8、某仓库保管员被两名犯罪分子捆绑在门柱上不能动弹,任凭两个犯罪分子从仓库取走价值两万元的货物。该仓库保管员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9、甲玩弄枪支不慎走火,打死乙,子弹穿过乙的身体以后,又把丙打成重伤。按照刑法理论,甲的行为属于实质的一罪。 10、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犯罪实行行为之前,犯罪实行行为结束后不可能发生犯罪中止。 三、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写在答题卡中,每小题1分,共10分。) 得分 评卷人 1 2 3 4 5 6

刑法学期中考试试题

繁昌县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科班2013年期中考试 《刑法学》(1)试卷 学号: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填入题目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3 分,共24 分) 1.刑法第93 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这种情况属于( )。 A.司法解释B.立法解释 C.论理解释D.文理解释 2.下列情况中,我国刑法有溯及力的是( )。 A.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 B.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刑法认为是犯罪 C.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轻 D.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重 3.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 )。 A.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B.主行为与次行为 C.作为与不作为D.主动行为与被动行为 4.某甲在行车中不小心将某乙撞伤,为了尽快逃脱,便将流血昏迷的某乙拖入路边树林,导致某乙失血过多死亡。对于某乙的死亡,某甲的行为属于( )的犯罪。 A.疏忽大意的过失B.过于自信的过失 C.直接故意D.间接故意 5.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是( )。

A.时空性B.自动性 C 有效性D.彻底性 6.数罪并罚时,管制最高不能超过( )。 A. 一年B.二年 C.三年D.五年 7.对于被判处( )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A.无期徒刑B.死刑 C.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D.驱逐出境 8.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 )以后,可以假释。 A..五年 B.十年 C .十五年D.二十年 二、填空题(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9.我国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情况有三种,即:对前段的补充、——或者是————。或者是——————。 10.根据属地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犯罪的--------或者--------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11.-----------、-----------、-----------和-------------是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 12.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为--------------。 1 3.----------的精神病人在--------------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14.为了使国家、____、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 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15..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_______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_______处罚。 16.对犯罪分子判处罚金,应当根据_________决定罚金数额。

中央电大 本科 期末考试《刑法学》试题及答案(1)

1、犯罪构成 是指依照我国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的一切主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犯罪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观方面、客观方面、主体、客体。 2、疏忽大意的过失 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 3、行贿罪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回扣、手续费,情节严重的行为。 4、洗钱罪 一般主体(单位或个人)明知是毒品、走私、黑社会性质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而以各种方法掩饰、隐瞒其收益性质和来源的行为。 1、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惩罚性。 2、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用的是从旧兼从轻原则。 3、刑法的基本原则有罪行法定原则、罪行相适应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4、我国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5、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6、放火罪的主观方面是过失。 7、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按盗窃罪定罪处罚。 8、串通投标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投标人和招标人。 9、故意伤害(致死)罪,行为人在主观上表现为伤害故意,对死亡结果过失。故意伤害(既遂)和故意杀人未遂的区别在于两者的故意的内容不同。 10、携带凶器抢夺的,构成抢劫罪。 11、渎职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方便实施渎职行为和的玩忽职守渎职财产。 1、危害行为只能表现为不作为一种形式的犯罪是()。 A遗弃罪 B 抢劫罪C故意杀人罪D强奸罪 2、下列情况不属于犯罪中止的有()。 A盗窃他人财物之后,又返还财物的。 B 犯罪分子认为条件不适合而停止犯罪 C主动停止犯罪预备行为 D客观上有可能将犯罪进行到底,而犯罪人误以为不能进行到底而中断犯罪的。 3、()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A聋人B哑巴人C盲人D醉酒的人 4、甲开车故意将多人撞死的行为构成了()。 A杀人罪B交通肇事罪C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D重大交通事故罪 5、王某在商场见一妇女为购一衣服正欲付款,遂上前一肥抓过该妇女手中的1600元钱,并骂:“不象活,不和我商量就来买东西。”王某的行为构成()。 A抢劫罪B抢夺罪C诈骗罪D招摇撞骗罪 6、间谍罪的主体可以是()。 A中国公民B外国公民C无国籍人D反动组织 1、何为正当防卫?其构成要件如何?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所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3分) 构成条件:(1)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2)针对不法侵害行为;(3)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实行防卫;(4)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5)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5分) 2、何为累犯?一般累犯的成立条件是什么?累犯应如何处罚? 累犯是指因犯罪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的人,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3分) 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有: (1)前罪和后罪都必须是故意犯罪;(2)前罪后罪都必须是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3)后罪必须发生在前罪所判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5年以内。(3分) 对于累犯应当从重处罚。(2分) 3、抢劫罪与抢夺罪的区别是什么? (1)直接客体不同,后者只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前者除财物所有权外,还侵犯公民人身权利。(3分)

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

2.以下系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 )。 、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其他原则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有人认为 D 项不属于,故不选 D 项不算错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外汇犯 罪决定 立法解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以下不 是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的是( A .罪刑法定原则 B C.罪责自负不株连无辜原则 D 2.我国刑法溯及力的原则采用的是( A. 从新原则 B. C. 从旧原则 D. )。 .罪刑相适应原则 .适用 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 从新兼从轻原则 从旧兼从轻原则 3 某甲实施的故意杀人罪的下列行为事实中,属于犯罪构成要件事实是( A .发生在荒野 C.发生在“严打”期间 4 重法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A .罪刑相适应原则 C.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用枪将被害人打死 D .被害人是盲人 在本质上违反了( B .罪刑法定原则 D .罪责自负原则 ) 。 5 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罪刑法定的表述,下列哪一理解是不准确的 A.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罪刑法定是依法治国在刑法领域的集中体现 B. 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罪刑法定充分体现了权力制约 C. 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罪刑法定同样以此为思想基础 D.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网民对根据《刑法》规定作出的判决持异议时,应 当根据民意判决 6.某孤儿院为谋取单位福利,分两次将 38 名孤儿交给国外从事孤儿收养的中介组织,共收取 余万美元的“中介费” 、“劳务费”。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符合依法治国的要求 ( ) ? A. 因《刑法》未将此行为规定为犯罪,便不能由于本案社会影响重大,就以刑事案件查处 B. 本案可追究孤儿院及其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以利于促进政治效果与社会效 果的统一 C. 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核准后,本案可作为单位拐卖儿童犯罪处理,以利于进一步发挥法律 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D. 可追究主管人员与其他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以利于促进法律效果、政治效果与社会效 果的统一 7 外国人A 乘坐我国民航客机,在飞机飞行于公海上空时在飞机里对我国公民 造成重伤。对此案件,应适用 ( ) 。 A 属地管辖原则 B 属人管辖原则 C 保护管辖原则 D 普遍管辖原则 8\1983 年全国人大常委通过的《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的决定》规定:本决定颁布后 审判的案件适用本决定,其在溯及力问题上采取的原则是 A 从新原则他 B 从新兼从轻原则 C 从旧原则 ( )? 30 B 实施伤害行为, 9 当开往A 国的我国国际列车行驶于 B 国境内时, 怒之下用刀将乙某捅死。 对甲某的犯罪行为( )。 A 、可以适用我国刑法 B 、应当适用我国刑法 C 、不能适用我国刑法 D 、酌情考虑适用我国刑法 10 我国刑法在空间效力方面采取( )原则。 A 、普遍管辖原则 、保护原则 ( ) D 从旧兼从轻原则 A 国公民甲某与 C 国公民乙发生殴斗,甲愤 C 、属地原则 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以下属于广义刑法( A 刑法典 B c 刑法修正案 D

电大2016年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有题目)

2016年刑法学(1)形成性考试册 刑法学(1)作业1 第一题:山本××,女,42岁,日本国籍。马××,男,35岁,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公民。 2005年11月25日,山本××乘坐×××次航班入境,过海关时选走的是绿色通道,未向海关申报任何物品,但旅检现场关员在对山本××时行例行检查时,却从其携带的硬质行李箱夹层中发现了可疑粉状物9包,经化验证实该批粉状物为毒品“可卡因”,共计4512克,纯度为70%。要审查,山本××交代,这批货是她从巴西带来的,有人会在广州××路××酒店接货。海关缉私局马上在该酒店周围布控,接货人马××携款前来酒店找山本交接时被当场抓获。【问题】 1.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来判断,山本××和马××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2.对于山本××和马××的行为是否应当适用 我国刑法管辖和处理?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处理原则)? 答:1.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走私毒品的,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当事人的 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本案中的可卡因属于毒品的一种。山本××违反我国的出入境管理制度,携带毒品进入我国境内,不向海关申报而选择绿色通道,意图逃避海关 监管,其行为构成走私行为,构成走私毒品罪;马××携款接货的行为属于走私行为,构成走私毒品罪。 2.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 有特别规定的以处,都适用我国刑法;只要犯罪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 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犯罪。山本××和马××的走私行为 开始于我国境外,但完成于我国境内,属于在我国境内犯罪。同时,山本××虽然是外国国籍,但并非是享有外交特权和外交豁免权的外国人,而马××虽然是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公民,但其行为并不是发生在香港区域内,因而二人的行为均不属于法律有特 别规定的情形,因而适用我国刑法管辖。对山本××和马××的行为应适用我国刑法关 于走私毒品罪的规定予以处罚,毒品的数量应以查证属实的数量计算,不进行纯度考虑。并以此作为刑事定罪量刑的依据 第二题: 习某,男,20岁,某县农民。 习某与王某(女,16岁,该县某中学学生)与2009年10月相识后经常在一起玩耍,渐渐的两人由友情产生了恋情。20 10年5月4日下午王某、习某和几个朋友在当地一山上玩耍,喝了不少酒,习某让王某回家,王某说:太迟了,今晚回去也是被父母殴打,明天回去也是打,干脆不回去了,习某要求与王某发生关系,王某起初不愿意。 后来看到习某很生气,便不再坚持,与习某发生了关系。次日回家遭父母痛斥,被迫 说出了自己与习某的关系。王父遂将习某带至家中盘问,并要求习某的父母前来谈判,未果,王父报警,警方以习某涉嫌强奸将其刑事拘留。

刑法学在线测试 (4)正确答案

《刑法学》第04章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哪个年龄是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A不满14周岁的人B、14至16周岁的人C、16至18周岁的人D、18周岁以下的人 2,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 A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B、14周岁以下C、16 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D、18周岁以下 3,不适用死刑的年龄 A、14周岁以下 B、14周岁至16周岁 C、16周岁至18周岁 D、18周岁以下 4,李某在家中喝酒,喝得高兴随手将啤酒瓶扔出窗外,恰巧砸中过路行人刘某,经医院多次抢救,刘某没有死亡但成了植物人。李某居住的楼房正好处于闹市区。问:李某的主观方面是什么? A间接故意B、直接故意C、疏忽大意过失D、过于自信过失 5,钱某身强力壮,喜欢逗弄小孩。这天,他抡起邻居的小孩左摇右晃,小孩很开心。钱某走到桥上,继续晃悠小孩并问小孩:“你怕不怕?”小孩回答:不怕。钱某十分得意加大了摇晃力度,一失手小孩被甩出去,撞上了桥墩,当场死亡。问:钱某的主观罪过是什么? A过于自信过失B、疏忽大意过失C、直接故意D、间接故意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我国刑法中犯罪主体(自然人犯罪主体)的共同要件有 A犯罪主体必须是自然人B、犯罪主体不必是自然人 C、自然人的犯罪主体必须具备刑事责任能力 D、自然人的犯罪主体可以具备刑事责任能力 2,企事业机关团体可以成为下面哪些犯罪的主体. A受贿罪B、行贿罪C、走私罪D、逃汇罪 3,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有 A不可抗力B、意外事件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 4、我国刑法规定的特殊主体主要是: 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B、单位 C、聋哑人 D、醉酒的人 5 没题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犯罪主体必须是自然人. × 2,特殊人群可以成为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 3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 4,不可抗力事件和意外事件不认为是犯罪. ∨ 5,甲想杀死乙,举枪瞄准乙扣动扳机,枪声过后乙没有被杀死,却击中了丙,丙当场死亡。甲不构成故意杀人。×

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作业一 一、1.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走私毒品的,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本案中的可卡因属于毒品的一种。山本**违反我国的出入境管理制度,携带毒品进入我国境内,不向海关申报而选择绿色通道,意图逃避海关监管,其行为构成走私行为,构成走私毒品罪;马**携款接货的行为属于走私行为,构成走私毒品罪。 2.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处,都适用我国刑法;只要犯罪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犯罪。山本**和马**的走私行为开始于我国境外,但完成于我国境内,属于在我国境内犯罪。同时,山本**虽然是外国国籍,但并非是享有外交特权和外交豁免权的外国人,而马**虽然是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公民,但其行为并不是发生在香港区域内,因而二人的行为均不属于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形,因而适用我国刑法管辖。对山本**和马**的行为应适用我国刑法关于走私毒品罪的规定予以处罚,毒品的数量应以查证属实的数量计算,不进行纯度考虑。并以此作为刑事定罪量刑的依据。 二、 1.王某的行为与陈某的死亡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2.王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应当如何认定其行为的表现形式与主观心理态度?为什么? 答:王某的行为与陈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王某的行为构成了不作为形式的过失杀人罪。 从客观方面看,王某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王某负有实施保护陈某安全的特定义务,这种特定义务是由王某先行的行为使陈某处于危险状态所产生的。陈某是儿童,王某答应他将他带到离河岸七米多远处的深水处游泳,这无疑使陈某的生命处于危险状态,因而就产生了王某应当保护陈某的特定义务。 王某有履行保护陈某的特定义务的可能而未能履行。 王某的不作为行为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客体和对象,即陈某的生命权。并且,王某的不作为与陈某的溺水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所以,从客观方面看,李某的不作为行为构成犯罪。 从主观方面看,王某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王某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预见到如果自己不陪同保护或把陈某带回到岸边。陈某很可能会发生溺水死亡的危险。然而他却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正是由于这种不负责任的疏忽大意导致了陈某溺水死亡结果的发生,所以,从主观方面看,王某的行为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 作业二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15条: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刑法》第17条第二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刑法》第17条第四款规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doc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doc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甲于1997年8月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于2004年7月被抓获归案。在1979年刑法和1997年刑法中故意杀人罪定罪处刑标准、法定刑完全相同。对本案( )。 A.应适用1997年刑法 B.应适用1979年刑法 C.由审理本案的法院审判委员会决定适用1979年刑法还是1997年刑法 D.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裁定适用1979年刑法还是1997年刑法 2.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分类的主要根据是( )。 A.犯罪的一般客体 B.犯罪的同类客体 C.犯罪的直接客体 D.犯罪的对象 3.甲因为重男轻女,将妻子刚生下才3天的女婴包裹好放在医院门口,躲在一边观察。见有群众围观、议论,便放心离开。第二天一早,甲又到医院门口察看,见女婴还在,但女婴却因晚间气温过低被冻死。法官据此判决甲构成遗弃罪。甲的行为属于( )。 A.纯正的作为犯 B.不纯正的作为犯 C.纯正的不作为犯 D.不纯正的不作为犯 4.使罪犯在有关人士帮助、监督、辅导下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自由生活,减少该罪犯再次犯罪的机率。下列选项中较能体现这一观念的制度是( )。 A.缓刑 B.管制 C.假释 D.减刑 5.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 )。 A.不负刑事责任 B.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应当负完全的刑事责任 D.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6.根据我国的刑法学说和司法实践,最有可能排除某种犯罪故意的认识错误是( )。 A.法律上的认识错误 B.对象认识错误 C.手段认识错误 D.客体认识错误 7.下列哪种情形,尚不能认为是犯罪行为,( )。 A.甲打电话邀约其朋友李某一起去实施抢劫 B.乙向其朋友赵某表示要杀掉仇人陈某 C.丙为了盗窃张某家财产,毒死了张某家的看家犬 D.丁为方便对刘某实施抢劫,对刘某的活动规律进行跟踪调查 8.甲前往乙住所杀乙,到达乙居住地附近,发现周围停有多辆警车,并有警察在活动,感到无法下手,遂返回。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没有犯罪行为 9.下列行为中,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的是( )。 A.甲在与钱某争吵中,突然抽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向钱某刺一刀后扬长而去,致其重伤 B.乙在非法拘禁孙某过程中,使用暴力致孙某死亡 C.丙在绑架李某、向李某家属勒索财物过程中,杀害李某 D.丁对公共建筑物放火,大火烧毁该建筑物,并且烧死二人 10.甲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用于实施诈骗活动,分别构成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和诈骗罪,这种情形属于罪数论中的( )。 A.牵连犯 B.想象竞合犯 C.继续犯 D.连续犯 11.下列哪种犯罪在既遂之后犯罪行为也随之而结束,但由犯罪行为造成的不法状态仍可能继续存在,( )。 A.诈骗罪 B.故意杀人罪 C.非法拘禁罪 D.非法持有枪支罪 12.赵某犯A罪,依法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合议庭提出以下四种量刑意见,其中必定错误的意见是(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