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1.超前地质预报和量测

通病现象

超前地质预报和量测不及时、不准确,里程不连续,不能为施工安全提供可靠的依据。

规范标准相关规定

根据TB10121-2007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监控量测必测项目

序号监控量测项目常用量测仪器备注

1 洞内、外观察

现场观察、数码

相机、罗盘仪

2 拱顶下沉

水准仪、钢挂尺

或全站仪

3 净空变化收敛计、全站仪

4 地表沉降

水准仪、铟钢尺

或全站仪

隧道浅埋段

原因分析⑴.部分施工人员对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认识不清,重视不够。

⑵.没有专人负责,相关测量仪器和设备配备不齐。

⑶.操作人员的相关业务能力不够。

预防措施

⑴.对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和监控量测在隧道施工安全中的指导作用要有充分认识和足够重视;应严格做到先探后掘、不探不掘。

⑵.必须由专人负责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施工,相关仪器设备配备齐全。

⑶.对操作人员进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知识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⑷.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按设计要求施工里程要连续,并且确保足够的搭接长度。

⑸.对初支变形量较大的断面应及时报告有关领导及部门,尽快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预报应采用长短结合,多方式预报、相互验证(如城市地铁施工应采用地面垂直探孔、洞内超前探孔相结合)。

一般工序1、量测设备、人员准备→周边地形环境勘察→提前预埋量测点→获得满足精度和可靠的量测信息→正确进行预测和反馈

参考图示

2.洞门坍塌通病现象洞门坍塌

规范标准相关规定

根据GB50299-199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7.5.11隧道开挖前应制定防坍方案;7.5.12在土层和不稳定岩体中,初期支护的挖、支、喷三环节必须紧跟,当开挖面稳定时间满足不了初期支护施工时,应采取超前支护或注浆加固措施。

根据JTG 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应根据围岩地下水出露具体情况,采取专门的防水、防渗技术措施。

原因分析⑴.地表水渗透或雨水冲刷使隧道洞门边、仰坡失穏,造成洞口坍塌。

⑵.洞门边、仰坡开挖采用大爆破作业方式,对隧道洞口围岩产生扰动,造成隧道洞口坍塌。

⑶.洞口围岩松散软弱,自稳性能差,进洞施工方案不妥。

⑷.洞口边仰坡开挖后防护不及时。

预防措施

⑴.洞口工程施工前,首先做好洞口范围内地表防排水工作,填平洼地和积水坑,防止地面水渗透。

⑵.及时施作洞口工程系统截水沟、排水沟,尽可能与洞口路基排水系统形成整体。宜在雨季前及边、仰坡开挖前完成。

⑶.隧道边、仰坡土石方开挖作业尽可能采用非爆破或弱爆破方法自上而下分部进行,减少对洞口围岩的扰动;开挖后对边、仰坡及时进行防护。

⑷.隧道门端墙处土石方开挖施工完成后及时施作洞门端墙及挡护工程。

⑸.洞门施作尽量避开雨季进行,尽早施作洞门和洞口段衬砌,保证洞门边坡稳定。

⑹.施工期间,保持对边仰坡及洞顶山坡体进行监测和观察,及时掌握洞口的安全状况,以便迅速采取有效的安全对策。

一般工序洞顶截水沟施工→洞口土石方开挖→进洞前管棚施工→洞口段隧道开挖强支护→尽早施工明洞及洞口段隧道衬砌、洞门端墙→暗挖隧道正常开挖

参考图示

坍塌

3.隧道爆破开挖不规范

通病现象⑴.光爆效果差,超欠挖严重;

⑵.断层、破碎带开挖局部坍塌。

规范标准相关规定

根据GB50299-199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7.4.隧道钻爆开挖,在硬岩中宜采用光面爆破,软岩中宜采用预裂爆破。分部开挖时,可采用预留光面层的光面爆破。爆破前应进行爆破设计,并根据爆破效果及时修正有关参数。爆破后应对开挖断面进行检查,开挖断面不得欠挖,允许超挖值应符合规范要求。

原因分析

爆破效果差:

⑴.没有根据围岩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爆破参数。

⑵.周边眼位置不准确,外插角偏大或不一致。

⑶.爆破工责任心不强,未按照钻爆设计的装药结构、装药量和雷管的段数进行装药。

⑷.技术人员测量开挖轮廓尺寸不够准确。

坍塌:

⑸.未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对断层破碎带未做预处理。

⑹.未及时改变开挖及支护方法,盲目追求进度。

预防措施

爆破效果差:

⑴.根据围岩情况进行爆破设计,并根据围岩变化及时调整爆破参数。

⑵.周边眼定位要准确,炮眼应平直、平行,炮眼间距严格按照钻爆设计要求布置。

⑶.软弱围岩边墙宜采用预裂爆破,拱部宜采用光面爆破,并预留沉落量。

⑷.加强爆破工的责任心。提高业务水平,施工中严格按照钻爆设计的装药结构、装药量和雷管段数进行装药;周边眼采用小药量间隔装药,导火索引爆。

⑸.测工应每循环对开挖断面进行准确测量。测量实行双检制,每开挖10米,对中线、标高和轮廓线进行一次复查。

⑹.控制超欠挖,欠挖应凿除,超挖部分在允许范围内,应按照同级混凝土回填;超出允许范围,应根据相关规范做出方案报批后实施回填作业。

坍塌:

⑴.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及时分析塌方地段地质的特征。

⑵.根据地质特征,及时调整开挖方法、开挖进度、支护方法、调整爆破参数。

⑶.增加管棚、超前小导管或超前锚杆等超前预支护措施,防止坍塌。

一般工序按设计要求开挖断面→爆破设计→根据爆破类型钻孔→炮眼布置→按规范计算装药量→分区顺序起爆→检查爆破质量

参考图示

超挖严重

通病现象喷射混凝土厚度不足,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喷射回弹量大。

规范标准相关规定

根据GB50299-199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水泥: 优先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不应低于325号,性能符合现行水泥标准。

⑵.细骨料:采用中砂或粗砂,细度模数应大于2.5,含水率控制在5%~7%。

⑶.粗骨料采用卵石或碎石粒径不应大于15mm。

⑷.水:采用饮用水。

⑸.速凝剂:质量合格。

原因分析

⑴.现场管理人员质量意识不强。

⑵.水泥、砂、石和外加剂等原材料进场控制不严,拌合站未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拌料。

⑶.冬季施工保温措施不到位。

⑷.欠挖没有按要求处理。

⑸.喷射混凝土时在岩壁没有厚度标尺。

⑹.喷射工技术不熟练。

预防措施

⑴.加强现场管理,喷射混凝土时应全过程旁站。

⑵.试验室应对进场的原材料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要求进行检测,各项指标满足要求后方可使用。

⑶.拌合站严格按照试验室下发的施工配合比施工,并做好冬季施工措施。

⑷.认真做好喷射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⑸.加强开挖净空检查,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预留沉降量。对欠挖及时处理,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

⑹.隧道环向每2米布设一个厚度标尺。

⑺.加强对喷射工的培训和指导。喷射混凝土时喷嘴宜与喷射面垂直,其间距宜为0.7-1.5m,喷嘴应连续、缓慢作横向环形移动。

一般工序喷射设备、材料、人员准备→布设厚度标尺→严格控制喷射机工作风压→合理掌握混凝土配合比→自下而上喷射砼→控制喷层厚度(边墙7-10cm,拱部3-5cm)→进入下一工作循环→检查喷砼质量

参考图示

通病现象

锚杆数量、长度不够,类型不符合设计要求,锚杆垫板未施作,拉拔力不足。

规范标准相关规定

根据GB50299-199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⑴.安装前应将孔内清理干净。

⑵.水泥砂浆锚杆杆体应除锈、除油.安装时孔内砂桨应灌注饱满,锚杆外露长度不应大干100mm。

⑶.楔缝式和胀壳式锚杆应将杆体与部件事先组装好,安装时应先楔紧锚杆后再安托板并拧紧螺栓。

⑷.检查合格后应填写记录。

原因分析⑴.现场管理人员质量意识不强或对设计图纸不清楚。

⑵.注浆(或锚固剂)不饱满,孔内空气未排尽或压力不够。

⑶.锚杆钻孔深度不够。

⑷.锚杆长度不够。

预防措施

⑴.加强施工过程监督,熟悉设计图纸,隧道每个部位锚杆类型和数量要掌握,确保锚杆数量、长度和类型满足设计要求。

⑵.严格钻孔深度和孔径检查,保证钻孔满足设计要求。

⑶.调整注浆(锚固)工艺,保证排气畅通,适当加大注浆压力。

⑷.锚杆长度符合设计要求,锚杆施工一定要施作锚垫板。

一般工序锚杆加工质量检查→按设计要求钻孔→清孔→锚杆安装→注浆锚固→安装质量检测

参考图示

6.拱架施工不符合规范

通病现象拱架加工几何尺寸不规范,钢架连接板焊接不牢,架立间距较大。

规范标准相关规定

根据GB50299-199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7.6钢筋格栅采用的钢筋种类、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施焊应符合设计及钢筋焊接标准的规定。拱架应圆顺,直墙架应直顺,允许偏差:拱架矢高及弧长0~20mm,墙架长度±20mm,拱、墙架横断面尺寸(高、宽)0~10mm。钢筋格栅组装后应在同一平面内,允许偏差为:高度±30mm,宽度±20mm,扭曲度:20mm。

原因分析⑴.现场管理人员质量意识较差。

⑵.型钢拱架的弯曲设备对两端的弧度控制有偏差。

⑶.电焊工技术较差,责任心不强。

预防措施

⑴.加强现场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拱架架立间距偏差控制在±50mm。

⑵.型钢拱架的每节弯曲时,两端60cm范围内的弧度要严格控制,确保整个拱架几何尺寸。

⑶.提高电焊工的业务水平,增强责任心,确保连接板和拱架之间的焊接质量。

一般工序按设计加工拱架并试拼→分节编号装运→测量定位→分节拼装→安装质量检测

参考图示

7.衬砌背后空洞通病现象衬砌背后存在空洞。

规范标准相关规定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表8.1.1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

原因分析⑴.对超挖未按施工规范进行回填。

⑵.衬砌时拱顶灌注混凝土不饱满,振捣不够。

⑶.泵送混凝土在输送管远端由于压力损失,坡度等原因造成空洞。

预防措施

⑴.加强质量意识到位,加大过程控制,责任到人,监控到位。

⑵.从源头做起,尽可能控制好开挖质量,控制超挖。

⑶.衬砌灌注混凝土施工时,拱顶设置溢浆管,检查拱顶混凝土灌注的饱满度。

⑷.衬砌表观适当增加拱部混凝土灌注口,保证混凝土灌注饱满、密实。在拱顶设注浆孔进行注浆,充填空洞。

一般工序架立模板→拱架→浇灌混凝土并振捣→超挖部分回填注浆→质量检测参考图示

空洞

8.衬砌厚度不符合设计要求通病现象衬砌的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

规范标准相关规定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表8.1.1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

原因分析

⑴.承包人质量意识不严,过程监控不到位。

⑵.开挖断面偏小或预留沉降量不足,为满足净空减少支护和衬砌的厚度。

⑶.对欠挖的部分没有进行处理。

预防措施

⑴.加强开挖净空检查,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预留沉降量。

⑵.加强初期支护和衬砌过程的旁站监理。

⑶.对欠挖的部分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处理,达标后方可进行支护和衬砌。

⑷.适时开孔检查支护和衬砌的厚度,对衬砌厚度不足部分应开天窗,凿除欠挖部分周围的围岩,用同等级砼回填或注浆回填。

一般工序初支净空断面检查→超欠挖处理→防水层施工→钢筋制安→模板制安→二衬砼浇筑→凿孔检查→注浆回填

参考图示

通病现象衬砌渗漏水

规范标准相关规定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表8.1.1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

原因分析⑴.衬砌开裂。

⑵.防水、排水、引水设施不完善。

⑶.环向施工缝、变形缝处理存在质量缺陷,止水条、止水带安设不规范。

⑷.防水板破损、穿孔,焊缝不严密。

⑸.衬砌捣固不密实,存在孔洞或蜂窝。

⑹.防水材料不合格。

⑺.泄水孔数量不够或排水不通。

预防措施

⑴.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对防排水工程实施质量监控。

⑵.铺设防水板前应对基面钢筋头、尖锐突出物进行清理,并用砂浆把基面基本找平;防水板紧贴基面,对有较大坑凹处,应增加固定铆钉数量,确保防水板与基面之间紧贴不留空洞。

⑶.根据基面实际情况适当留有松弛度,防止浇注混凝土时挤裂。

⑷.防水板与暗钉圈焊接要牢固,两幅防水板搭接宽度满足设计要求,双焊缝搭接,焊接时温度适合,焊机行走速度均匀,不得焊穿。

⑸.铺设及搭接顺序应遵循先拱部后边墙,下部防水板压住上部防水板。

⑹.加强防水材料质量控制,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⑺.严格按施工规范处理施工缝,加强衬砌浇注过程控制。

⑻.加强施工缝、变形缝的防水工程质量控制,确保止水条安装位置在施工缝的中间。

⑼.因地制宜采取附加排水措施(暗沟、盲沟)。

⑽.必要时对洞身地层、衬砌背后实施防水注浆处理。

⑾.做到环向、纵向盲管通畅,对水量大的地段增设泄水孔的数量,确保水流通畅。

一般工序基面处理→按设计铺设防水材料→防水层质量控制→施工缝、变形缝处理→施作防排水设施→二衬砼浇筑→凿孔检查→注浆回填

参考图示

漏水点

通病现象衬砌混凝土开裂.

规范标准相关规定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表8.1.1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

原因分析⑴.温差和砼的干缩。

⑵.碱骨料化学反应。

⑶.边墙基础下沉。

⑷.洞身偏压。

⑸.仰拱和边墙结合部位因应力集中而开裂。

⑹.拱部混凝土灌注困难或灌注中断而引起的开裂。

⑺.拆模时间太早,衬砌强度不足以支撑自身自重而开裂。

预防措施

⑴.砼加入合理的外加剂,选择合适的骨料。

⑵.改进砼的浇注工艺,加强振捣和养护。

⑶.放慢边墙混凝土浇筑速度,并分层浇筑,待边墙稳定后再浇筑拱部混凝土。

⑷.必要时对围岩实施锚杆、注浆等措施预加固,以阻止围岩徐变过大而使衬砌混凝土开裂。

⑸.边墙基础浮碴必须清理干净,使边墙底部与衬砌紧密结合。

⑹.结构交叉部位应作加强处理,防止因应力集中而引起的开裂。

⑺.控制拆模时间,对不受围岩应力的衬砌混凝土的强度达到8Mpa,对承受围岩应力较大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方可拆模。

⑻.偏压隧道应对偏压进行预处理后再实施衬砌。

一般工序钢筋制安检查→模板制安检查→合理掌握砼配合比→浇筑砼并振捣→控制养护、拆模时间

参考图示

开裂

通病现象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规范标准相关规定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表8.1.1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

表8.3.2 现浇混凝土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原因分析

⑴.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⑵.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⑶.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⑷.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⑸.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⑹.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⑺.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预防措施

⑴.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⑵.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一般工序现场混凝土质量检测→混凝土浇注→混凝土振捣→达到混凝土强度→拆模控制→混凝土养护

参考图示

蜂窝

通病现象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规范标准相关规定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表8.1.1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

表8.3.2 现浇混凝土尺寸允许偏差个检验方法

原因分析

⑴.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⑵.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⑶.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⑷.模扳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⑸.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预防措施

⑴.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⑵.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一般工序现场混凝土质量检测→混凝土浇注→混凝土振捣→达到混凝土强度→拆模控制→混凝土养护

参考图示

麻面

13.混凝土出现孔洞

通病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规范标准相关规定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表8.1.1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

表8.3.2 现浇混凝土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原因分析

⑴.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⑵.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⑶.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⑷.混凝土内掉入锯末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预防措施

⑴.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⑵.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一般工序检查钢筋间距→模板安装→模板检查→现场混凝土质量检测→混凝土浇注混凝土振捣→达到混凝土强度→拆模控制→混凝土养护

参考图示

孔洞

14.混凝土露筋

通病现象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规范标准相关规定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表8.1.1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

表8.3.2 现浇混凝土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原因分析

⑴.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⑵.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⑶.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⑷.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⑸.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预防措施

⑴.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⑵.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一般工序检查钢筋是否侵入净空→模板安装→模板检查→现场混凝土质量检测→混凝土浇注→混凝土振捣→达到混凝土强度→拆模控制→混凝土养护

参考图示

露筋

15.混凝土缝隙、夹层

通病现象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夹层。

规范标准相关规定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表8.1.1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

表8.3.2 现浇混凝土尺寸允许偏差个检验方法

原因分析

⑴.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

⑵.施工缝处锯末、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⑶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⑷.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

预防措施

⑴.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50-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⑵.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

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一般工序检查钢筋是否侵入净空→模板安装→模板检查→现场混凝土质量检测→混凝土浇注→混凝土振捣→达到混凝土强度→拆模控制→混凝土养护

参考图示

16.混凝土缺棱掉角

通病现象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规范标准相关规定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表8.1.1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

表8.3.2 现浇混凝土尺寸允许偏差个检验方法

原因分析

⑴.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⑵.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⑶.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⑷.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预防措施

⑴.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mm2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⑵.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一般工序检查钢筋是否侵入净空→模板安装→模板检查→现场混凝土质量检测→混凝土浇注→混凝土振捣→达到混凝土强度→拆模控制→混凝土养护

参考图示

17.混凝土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通病现象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

规范标准相关规定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表8.1.1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

表8.3.2 现浇混凝土尺寸允许偏差个检验方法

原因分析

⑴.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⑵.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

⑶.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

⑷.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冻。

⑸.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

预防措施

⑴.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过期水泥经试验合格才用;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冬季施工用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强度达到30%以上,矿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40%以上,始可遭受冻结,按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上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

⑵.当混凝土强度偏低,可用非破损方法(如回弹仪法,超声波法)来测定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研究处理方案,采取相应加固或补强措施。

一般工序检查钢筋是否侵入净空→模板安装→模板检查→现场混凝土质量检测→混凝土浇注→混凝土振捣→达到混凝土强度→拆模控制→混凝土养护

参考图示

强度不足

18.混凝土表面色泽不一样通病现象混凝土表面呈现“华脸”。

规范标准相关规定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表8.1.1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

表8.3.2 现浇混凝土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原因分析

混凝土表面被污染;混凝土拌制不均匀;操作人员不认真导致混凝土过振;同一结构使用了不同牌子的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经常变化且不是最佳配合比。

预防措施

混凝土表面在露出的瞬间进行必要的处治;优先使用技术好责任心强的混凝土工人;防止混凝土表面被污染特别是养护过程中带来的人为污染;

同一个结构宜使用同品牌水泥;通过工艺实验选择最佳配合比。

一般工序检查钢筋是否侵入净空→模板安装→模板检查→现场混凝土质量检测→混凝土浇注→混凝土振捣→达到混凝土强度→拆模控制→混凝土养护

参考图示

色泽不一

通病现象混凝土表面出现不规则的干裂。

规范标准相关规定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表8.1.1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

表8.3.2 现浇混凝土尺寸允许偏差个检验方法

原因分析

混凝土早期养护不及时;混凝土配合比中水泥用量过大;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裂缝很有可能是混凝土水化热不能及时排出所致。预应力混凝土表面的裂缝很有可能是不及时施加应力所致。

预防措施

对混凝土及时进行养护,把混凝土的养护当作一道工序来抓;大体积混凝土须采取体内循环冷却水以降低水化热;预应力混凝土按设计或工艺设计的规定施加预应力;混凝土配合比胶凝材料需添加除水泥以外的其它材料。

一般工序检查钢筋是否侵入净空→模板安装→模板检查→现场混凝土质量检测→混凝土浇注→混凝土振捣→达到混凝土强度→拆模控制→混凝土养护

参考图示

裂缝

道路工程高质量通病防治要求措施

第四章工程质量通病防控措施 为有效防治本工程在施工中出现质量通病,防止潜在的不合格的发生,同时避免施工中“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给项目及企业带来不利影响及效益的流失,根据行业内总结的经验及本项目的工程特点编制如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一、路基 1.1 路基碾压出现“弹簧” 原因分析: ①、碾压时土的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较多; ②、高塑性粘性土“砂化“未达到应有的效果; ③、翻晒、拌合不均匀; ④、碾压层有软弱层,且含水量过大,在上层碾压过程中,下层弹簧反射至上层; ⑤、局部填土混入冻土或过湿的淤泥、沼泽土、有机土、腐殖土以及含有草皮、 树根和生活垃圾的不良填料; ⑥、透水性好与透水性差的土壤混填,且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了透水性好的土壤, 形成了“水囊”。 防治措施: ①、避免用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限指数大于18,含水量大于最 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的土作为路基填料; ②、清除碾压层下软弱层,换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③、对产生“弹簧”的部位,可将其过湿土翻晒、拌和均匀后重新碾压;或挖除 换填含水量适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④、对产生“弹簧”且急于赶工的路段,可掺生石灰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 ⑤、严禁异类土壤混淆,尤其是不能用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形成“水囊”; ⑥、填筑上层时应开好排水沟,或采取其它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到路基50cm 以下; ⑦、填筑上层时,应对下层填土的压实度和含水量进行检查,待检查合格后方能

填筑上层。 1.2 路基压实度不够; 原因分析: ①、含水量偏离,最佳含水量超过规定值 ②、松铺厚度过大; ③、碾压遍数不够或碾压不均匀,局部碾压; ④、压路机质量偏小; 防治措施: ①、确保压路机的质量和碾压遍数符合规定; ②、采用振动压路机配合三轮压路机碾压保证碾压均匀; ③、压路机应进退有序,前后应有重叠; ④、压路机应在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 1.3 路基积水严重; 原因分析: ①、路基碾压表面不平整,表面凹凸不平; ②、路基表面修整不合格,横坡不到位或出现倒坡; 防治措施: ①、路基压实前应按要求进行平整; ②、路基表面应按要求设2%-4%的横坡。 1.4 路肩、边坡松软;边坡冲刷严重,浪窝 现象表现: 路肩松软,一经车轮碾压,即下陷出车辙。边坡呈松散状态,稍触外力,边坡土下溜;边坡受雨水严重冲刷,浪窝; 原因分析: ①、填方路基碾压不到位,使路肩和边坡未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②、填方宽度不够,最后以松土贴坡; ③、松土填垫路肩,压实机具未走到边缘进行碾压; ④、路基填方属砂性土或松散粒料,所形成的边坡稳定性差。 ⑤、过早的削坡而边坡防护工程未能及时跟上;

(完整版)隧道质量通病处理方法(隧道篇)

隧道质量通病处理方法(隧道篇) 一、开挖及初期支护中的质量通病的表现、原因及防治措施 1、超欠挖 1.1原因分析 ①测量放样不精确; ②岩石隧道爆破施工未到位或围岩坍落; ③挖掘机开挖时直接开挖到设计预留的开挖轮廓边缘; ④地质情况较差、土体垂直节理发育、稳定性差、局部出现坍塌; ⑤掌子面开挖后架设拱架前不进行初喷,导致粉质黄土失水松散掉块; 1.2防治措施 ①测量放样时要精确标出开挖轮廓线,在开挖过程中控制好开挖断面,做到测量精确;②岩石隧道爆破开挖时要严格按照爆破施工技术交底进行提前准备,精确控制好炮眼间距,并严格按照技术参数装入药量,不能忽多忽少; ③在开挖过程中还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预留变形量,应将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围岩变化情况(掉块或坍落)进行考虑; ④在施作超前小导管时要控制好外插角,防止因外插角过大造成超挖;⑤预留开挖轮廓边缘线,在开挖过程中采用人机配合,避免机械开挖造成超、欠挖现象; ⑥地质情况较差、局部出现坍塌时根据实际情况尽快施作初期支护进行封闭处理;⑦开挖到设计轮廓线位置后立即进行初喷封闭开挖面,再架设型钢拱架;2、黄土隧道开挖后的坍落 2.1原因分析

黄土隧道开挖后裂缝发育较快,若为富水地段,在自重作用下可随时出现坍落。 2.2防治措施 黄土隧道应在开挖后尽快施作临时支护,及时封闭成环,并加快混凝土衬砌施作,以保证施 工安全。 3、富水隧道隧底开挖时拱顶沉降量大 3.1原因分析 ①黄土颗粒间潜水量大,地基承载力降低; ②隧底泥化严重,清理淤泥耗时太长; ③超挖的20cm采用湿喷工艺喷射C25耗时太长,早期强度增长慢,可能会受到踩踏; 3.2防治措施 ①拱脚加大至80cm,增加力的传递面积,减少沉降; ②人工配合机械开挖至设计标高时立即进行隧底清理,然后采用干喷工艺喷射20cm厚混凝土封闭堵水,再架设钢架。(此方法较前者可缩短2~3小时,从而实现早封闭、快成环,从而减少沉降量); 4、初期支护采用的分层喷射技术,出现混凝土掉层脱落 4.1原因分析 ①第一次喷射层和钢架表面尘土污染清理不彻底,降低了新旧混凝土的黏结力;②喷射混凝土不密实、空鼓,造成初期支护表面渗漏水,钢架表面锈蚀;③结合以上两个原因在整个初期支护未稳定前,由收敛和沉降引起,造成钢架外露和混凝土表面掉层;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一、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1、以配合全线工程一次成优为目标,以落实质量责任、健全管理制度为根本,强化过程控制,并配以奖惩办法为手段,坚决克服质量通病,确保工程内实,修建质量高、环保优的大包电气化改造工程。 2、要从“以人为本、服务运输、系统优化”上建立全新的质量理念,实行工程质量保修制度。为提高工程建设水平,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实现工程一次成优的目标、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3、质量目标 ①、全部工程达到国家及铁道部现行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并满足按设计速度开通的要求。 ②、全线工程一次成优,并确保部优,争创国优。 ③、杜绝重大质量事故。 ④、单位工程验收合格率100%。 ⑤、全线环保水保达标。 ⑥、竣工文件真实可靠、规范整齐,实现一次验收交接。 二、质量保证体系及制度 1、质量保证体系 (1)、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按照质量体系文件进行质

量管理,做到从资源投入和程序上保证工程质量。 (2)、健全质量管理管理,严格在质量保证体系下进行管理。质量保证体系图见下图 质量保证体系图

2、质量保证制度 (1)、严格执行质量自检制度。施工中每一道工序工班都必须自检,自检合格后,上报作业队复检。 (2)、严格执行工程监理制度。充分做好质量自检工作的同时,有专职质检工程师积极配合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对工程进行的质量监督检查。自检合格后,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隐蔽工程经监理工程师签证后隐蔽。 (3)、严格执行质检工程师“一票否决权”制度。作业队设专职质检工程师,班组设兼职质检员。保证施工作业始终在质检人员的严格监督下进行。质检工程师有质量否决权,发现违背施工程序、不按设计图、规则、规范及技术交底施工,使用材料半成品及设备不符合质量要求者,有权制止,必要时下停工令,限期整改并有权进行处罚。 (4)、认真执行质量管理制。把施工图审签制,技术交底制,测量复核制,质量自检、互检、专检“三检制”,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安全质量检查评比奖罚制,验工计量质量签证制,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制,质量事故(隐患)报告处理制等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具体到施工中,并落实到工班,使质量控制做到干群结合、上下结合、内外结合,贯穿于施工全过程。 (5)、实行质量责任制,逐级落实到工班,责任到人。建立质量奖罚制度,明确奖罚标准,做到奖罚分明,杜绝质量事故发生。

高速公路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浦南高速公路AJ合同段 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江苏东南交通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二00六年二月 编制说明 为加强工程质量的主动监理和超前管理,提高质量保证体系各环节的管理水平,我办结合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的特点,组织人员编写了《高速公路质量通病防治手册》一书。该书在编写中不仅收录了一般高速公路常见的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同时也加入了一些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监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对照类似的情况,及时加以处治,保证工程质量。 一、路基工程 (1) 路基出现纵向裂缝和错台 形成原因 1、清表不到位,路基基底存在软弱层。 2、沟塘清淤不彻底,清淤回填不均匀或压实度不足。 3、路基压实度不均匀。 防治措施 1、应认真清表并及时清查路基底暗沟、暗塘。 2、沟、塘淤泥应清理干净,并采用水稳定性好的材料严格分层回填,并达到设计要求压实度。 3、严格控制重路基压实度。 (2) 路基出现滑裂面 形成原因 1、基底存在软土且软土厚度不均匀。 2、淤泥清除换填不彻底。 3、填土速率过快。 防治措施 1、软土处理要到位,并及时清查暗沟、暗塘。 2、加强沉降和侧向位移观测,及时发现侧滑苗头。 (3) 路基碾压出现“弹簧” 形成原因 1、碾压时土的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较多。 2、高塑性粘性土“砂化”未达到应有的效果。 3、翻晒不均匀。 4、碾压层下存在软弱层。 防治措施 1、低塑性高含水量的土应翻晒到规定程度方可碾压。 2、高塑性粘性土必须严格控制填筑时的含水量。

3、对产生“弹簧”的部位翻挖晾晒或挖除换填处理重新碾压。 (4) 路基边坡被冲刷形成原因 1、过早的削坡而边坡防护工程未能及时跟上。 2、未设临时急流槽和拦水埂。 3、每次雨水冲刷后未及时修补路基。 4、边坡未植草防护。 防治措施 1、削坡后边坡防护工程应及时跟上。 2、应设临时急流槽、拦水梗或排水沟。 3、应及时回填夯平冲沟。 (5) 路基压实度超密形成原因 1、未认真进行标准击实试验,最大干密度误差较大。 2、路基填料不均匀。 3、采用重型压实机械,压实功偏大。 防治措施 1、在取土坑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土样认真进行标准击实试验,不同土样应分别 进行标准击实试验。 2、选择均匀的填料和机械。 (6) 路基边缘压实度不够形成原因 1、压实机具未走到边缘。 2、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实行超宽填筑。 防治措施 1、路基按规范要求超宽填筑。 2、控制碾压工艺,压路机一定要行驶到路基边缘。 (7) 高路堤沉降不均形成原因高填路堤沉降产生的因素主要来自于设计和施工方面。设计中存在边坡坡率过陡,施工中存在路基压实质量不良,防护质量较差,防护不及时等问题。 防治措施 1、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 2、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开工前应认真审阅设计文件,详细了解各段的填方情况,地质情况、地形情况、水文情况、材料情况及周围环境情况,对重要地段要作重点勘察。 3、认真清除地表不良土质,加大地表密实度。 4、填筑路基前,疏通路基两侧纵横向排水系统,避免路基受水浸泡。 5、严格选取路基填料用土。 6、路堤填筑方式应采用水平分层填筑,即按照横断面全宽分层逐层向上填筑,当原地面纵坡大于12%的地段,宜采用纵向分层填筑施工,填筑至路基上部时,仍应采用水平分层法填筑,每层应保证层面平整,便于各点压实均匀一致。 7、合理确定路基填筑厚度,在土质、土中含水量、碾压机具设备一定的情况下,土层越厚碾压效果越差,适中的填筑厚度是保证压实质量及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 8、控制路基填料含水量。 9、选择合适的压实机具。 10、做好压实度的检测工作。

市政工程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市政工程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为提高我区市政工程质量水平,克服市政工程中常见质量通病,根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工程技术标准,总结实际工作经验,借鉴外地做法,提出如下防治措施。在本区市政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理过程中,除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技术标准等规定外,还应参照执行本办法 一、关于检查井周边破损、沉陷、井盖位移、坠落的防治办法 (一)设计要求: 1、雨污水等各类管线检查井设置应尽量避开公交站台和 路口曲化段. 2、检查井室基础应根据地基承载力、荷载等情况做出设计,检查井基础应与管道基础连成整体。 3、车行道检查井禁止使用砖砌筑,宜采用整体稳定性好,强 度高、闭水性理想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检查井、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混凝土模块检查井或采用其它质量可靠、技术工艺先进的检查井。 4、井框盖宜采用防响、防滑、防盗、防坠落、防位移的多 防功能的井框盖,质量指标应符合道路使用功能和规范要求。 5、井框与井壁调平层宜采用耐压、不变形材料,如小型铁

件。 6、施工图设计应绘制检查井框安装大样图。 (二)施工要求: 1 1、施工前,须按设计图纸做好放样工作,检查井标高应准确。 2、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图纸施工,检查井周边填料与道路结构层同步填筑,并必须以小型压实设备同步碾压,压实度不小于结构层压实度要求。 3、采用反开槽处理检查井周边时,应以检查井为中心开挖一定环长和深度的基坑,宽度应满足小型机械压实的要求,填料应采用水硬性材料分层压实或采用水泥混凝土,高度应与路面基层平齐。 4、严格控制井框盖标高和横坡度,确保路面与井框盖上表面平齐。 (三)监理要求 1、加强对检查井基础及井身施工质量的检查,加强井框盖质量的验收,检查井框盖与井身的联结是否稳定牢固。 2、加强对检查井周围填充料的密实度、管道与井室接口的密封性、预制块拼装后缝隙中灌注填充料密实性的检查。 3、井框周围沥青混凝土面层摊铺时,严格检查井室周围沥青混凝土压实度以及沥青混凝土面层是否与井框齐平。

隧道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广东省连州(湘粤界)至怀集段 第1标合同段 (K0+000~K3+700) 隧道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方案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省连州(湘粤界)至怀集段第1标项目部 二0一一年五月

广东省连州(湘粤界)至怀集段 第1标合同段 (K0+000~K3+700) 隧道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省连州(湘粤界)至怀集段第1标项目部 二0一一年五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1. 工程概况 (1) 2. 技术标准 (1) 3. 自然条件 (1) 4. 设计概况 (2) 第二章隧道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3) 1. 光爆效果不佳,超欠挖严重 (3) 2. 钢拱架安装侵入衬砌界线 (4) 3. 喷射混凝土质量差 (5) 4. 仰拱基底处理不好,出现变形,溶岩地段基底溶洞隐患 (6) 5. 二次衬砌表观效果差 (6) 6. 隧道拱背回填不实 (12) 7. 隧道墙施工缝接触面处混凝土不密实 (12) 8. 隧道渗漏水 (12) 9. 预埋件、预留洞室 (13) 10. 隧道水沟、电缆槽不平直 (14)

第一章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二广高速公路粤境连州三水至怀集怀城段起自湘粤两省交界的南风坳,接在建的二广高速公路湘境永州至南山段,经三水瑶族乡、两岸镇、连州市区、三江镇(连南县城)、吉田镇(连山县城)、福堂镇、中洲镇,终于广东省肇庆市怀城镇,接在建的二广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 第1标段起于湘粤两省交界的南风坳,终于三水瑶族乡的沙坪村,长3.700公里(右线计)。 本合同段内九嶷山隧道位于广东省连州市三水瑶族乡牛洞村与湖南省蓝山县所城镇半山村交界处。线路所经之处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地表起伏较大;隧道进出口处覆盖较薄,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基岩为燕山晚期花岗岩(γ52);洞身基岩出露较好,节理发育,岩体破碎。 九嶷山隧道全长6400.1m,本标段为广东境内部分,起终点里程为YK0+000~YK3+815(ZK0+000~ZK3+817),长2815m。 隧道布置形式采用标准间距分离式、小净距分离两种形式,出口段由于受地形限制,265m范围左右测设线间距为20~11m,采用小净距形式。 2.技术标准 本项目主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100km/h、路基宽度26m。 3.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项目区地处南岭山脉南缘,山峦起伏较大,山系多近东西向展布。地势上总体由北往南大致呈北高南低的趋势,海拔高程在100~1100m之间,相对高程较大。地貌总体上为构造剥蚀中低山地貌单元。 路线YK0+000(ZK0+000)(起点)~YK2+790(ZK2+800)段属于构造剥蚀中

隧道工程各施工阶段质量控制要点

隧道工程各施工阶段质量控制要点施工质量控制要以设计为依据、以施工技术指南为规范、以验收标准为目标,将质量控制贯穿于施工全过程。 施工阶段是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 施工过程中,工序质量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 质量控制程序: 1.制定质量控制计划 2.选择质量控制点 3.确定控制点的质量要求 4.对控制点进行检测 5.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质量控制的一般做法: 每道工序完成后,施工单位先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一、洞口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一)质量控制目标 隧道洞口边、仰坡土石方开挖及防护工程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环境保护、 水利保持有关规定。 (二)施工控制要点: 1.边、仰坡应自上往下分层开挖,不得采用洞室爆破,开挖后要及时进行 防护。 2.边、仰坡地质条件不良时开挖前要采取稳定加固措施。 3.边、仰坡周围的排水沟、截水沟应在边、仰坡开挖前修建完成。 4.洞口施工前,应先检查边、仰坡以后的山坡稳定情况,清除悬石、处理 危石。施工期间实施不间断监测和防护。 5.隧道洞门及洞口段衬砌应尽早施工以保证洞口边、仰坡稳定。 6.隧道洞门和缓冲结构的基础必须置于稳固的地基上。 7.隧道洞门两侧的混凝土浇筑与背后回填应对称进行,不得对拱、墙衬砌 产生偏压。 二、洞身开挖质量控制 (一)质量控制目标 不欠挖,少超挖,表面平顺,无明显凹凸现象。 允许超挖值(mm): 隧道允许欠挖值: 隧道开挖应严格控制欠挖,当围岩完整、石质坚硬时,允许岩石个别突出

部分侵入衬砌。 (二)超欠挖控制要点 1.开挖方法的选择 2.开挖轮廓线的定位 3.钻爆设计及优化 4.钻爆作业 5.光面爆破效果控制 钻爆设计: 1)合理确定炮眼(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的间距、深度、斜率和 数目,钻爆器材、装药量和装药结构,起爆方法和爆破顺序,钻 眼机具和钻眼要求。 2)有效的控制超、欠挖,应从钻孔精度、爆破参数的选择及对地质 变化的适应性、爆破器材和装药结构的选择等方面不断改进,采 取一炮一分析制度,根据爆破效果,不断优化钻爆设计,把钻爆 设计与地址变化有机结合在一起。 钻爆作业控制: 1)钻爆作业必须按照钻爆设计进行钻眼、装药、网路接线和起爆。 2)炮眼的深度和斜率应符合钻爆设计: 掏槽眼眼口间距误差不大于3cm,眼底深度误差不得大于5cm;辅助眼眼口排距、行距误差均不得大于5cm;周边眼眼口 误差不得大于3cm,眼底不得超出开挖断面轮廓线3~5cm。 当采用凿岩机钻眼时,掏槽眼眼口间距误差和眼底深度误差不得大于5cm;辅助眼眼口排距、行距误差均不得大于10cm; 周边眼眼口位置误差不得大于5cm,眼底不得超出开挖断面轮廓 线15cm。 3)周边炮眼与辅助炮眼的眼底应在同一垂直面上,掏槽炮眼应加深 10~20cm,以保证掏槽效果和掌子面的平整。 4)每次开挖后均要用激光限界检测仪对开挖面尺寸进行检测,及时 检查出欠挖面并进行处理,保证隧道开挖断面不侵限。 光爆效果控制: 1)要合理确定周边眼间距与抵抗线的相对距离,通过减小周边眼间 距和抵抗线,提高光面爆破效果。 2)控制周边眼装药集中度和装药结构,集中度太大易造成超挖,太 小会造成欠挖;炮孔装药应均匀分布,眼底适当加强。 3)严格控制开挖轮廓线和炮眼布设精度。 (三)塌方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1.塌方主要原因: 1)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原有支护措施不当。 2)支护的不及时、暴露时间过长,导致围岩风化严重、变形失稳。 3)通过断层,突然遇到较高水压富水洞段,地下水向洞室内漏出, 淘空了断层构造带中破碎岩体和填充物。 4)由于岩层产状不利或因岩爆等诸多地质原因。 5)一般情况下造成塌方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的因素。 2.控制掌子面塌方的措施

施工过程中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施工过程中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xx 道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永盛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 公司,xxxx842200) 摘要: 从地基与基础、主体工程、楼地面、装修工程及屋面工程四个方面介绍了施工过程中易发生的质量通病,分析生产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关键词: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建筑工程质量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观感和正常使用,影响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建筑工程质量通病作为工程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虽已引起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的高度重视,但至今未从根本上得到克服和治理。 很多工程质量通病都是一些细部做法,简单工序引起的,对建筑物的安全无大的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被忽视,下面就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个部分、分项工程方面,详述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 常见建筑工程质量通病 1.1 地基与基础工程。 1.1.1 基坑(槽)机械开挖到设计基底标高后,按规定预留15~30cm 人工挖掘修整土层,很多施工管理人员为了抢工期、赶进度或者随挖掘机清土的劳务工人图省事,直接要求挖掘机或者被雨水浸泡;基底修整平整后的原土打夯也是常被省略或遗忘的工序,这些常见的质量通病应引起业主、监理、施工等各方的重视。 1.1.2 基础和地下室墙体防潮,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有关施工规范施工。如果设计无要求时,应用加水泥重量5%的防水剂的1:2 水泥砂浆,抹至标高为- 0.06m 的墙基或地下室外墙的内侧立面上,其厚度不小于20mm,并压实抹平,

喷水养护5~7d;严禁使用水泥石灰混合砂浆。 1.1.3 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外墙和有防水要求的构筑物(水池、油罐等),浇筑混凝土前支模时,如果采用对拉螺栓,应在螺栓中部焊止水片。 拆模后割去此段螺栓,用防水砂浆封填,确保防水、抗渗效果。 1.2 主体工程 1.2.1 砼及砂浆不进行配合比设计,无实验室出具的配合比通知单,拌制是不严格执行重量计量,塌落度不按构件的具体使用条件及环境确定,砼离散型大。 1.2.2钢筋绑扎不正确,梁与柱交接处、柱与楼板或次梁交接区箍筋不加密;楼板与悬挑结构建上层钢筋被踩踏,位置达不到要求等。 1.2.3 梁柱交接处砼错台,柱子地面砼烂根。 1.2.4 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竖向灰缝宜采用挤浆法或加浆法,使其饱满,不得出现透亮,严禁用水充浆灌缝,也不得用缩口灰的办法代替清水墙的勾缝工序。 1.2.5加气砼砌块、砼小型空心块从生产出品到工地使用的时间(产品龄期)应超过28 天。加气砼砌块应防止雨淋、砌筑是还应向砌筑面适量浇水,填充垟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待填充垟砌筑完并至少7 天后,再用实心粘土砖补砌挤紧。这些措施都是预防砌体产生裂缝的措施,也是容易被忽视的细节。 1.2.6框架结构的填充墙、砖混结构的构造柱外侧砌体应按规范要求设置拉结筋。7 度及7 度以上抗震设防地区的构造柱处砖墙必须砌成先退后进的大马牙,砌完后要彻底清除构造柱内的杂物,方可支模、浇筑构造柱混凝土。 1.2.7 轻质隔垟底部宜砌3~4层实心粘土砖,按规范强制性条文规定,在厕所间厨房等经常用水的房间,其轻质隔墙下部从楼面浇筑结构层时要从上翻同上部墙体等厚度高度不小于120mm 的砼墩,以确保踢脚线不空不裂、轻质墙本身不受潮。 1.3 楼、地面及装饰工程 1.3.1 楼地面及装饰工程阶段各类细部节点的预留洞,预埋件都是在主体施工阶

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三环辅路内环(太阳宫桥~燕莎桥)道路大修工程 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 审定:日期: 审核:日期: 编制:日期: 北京市市政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第二项目经理部 2012年3月20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三环路是北京市区重要的环路,承担着极大的交通量,三环辅路内环(太阳宫桥-燕莎桥)道路大修工程西起太阳宫西侧,沿东南方向经三元西桥、三元桥、三元东桥,终点至燕莎桥北,内环辅路(太阳宫桥-燕莎桥),道路全长4.043km,三环路规划为城市快速路,辅路设计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行车速度为40~60km/h。 三环全线为四幅路形式,本项目范围内主路两侧的辅路均单向行驶,单侧路面宽9~18m,2~4条机动车道,局部路段设置了专用非机动车道;沿线共有2座跨河桥,两座菱形立交,四座人行天桥,两处灯控路口,其中桥梁净空2.5m~4m。 道路工程包括路面结构补强、病害处理、局部人行道面砖及路缘石更换、完善无障碍设施。 排水工程是对局部检查井进行加固处理,挪移路中雨水口,消除积水点。 桥梁工程是维修西坝河桥、西坝河西桥内环辅路桥梁,维修七圣路北口天桥、西坝河路南口天桥、左家庄西街北口天桥。 本工程计划开工日期:2012年3月15日;计划竣工日期:2012年5月13日,合同工期总计60日历天。 工程总造价1369万元。 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 监理单位:北京四方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施工单位:北京市市政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二、编制依据 1、DBJ01-45-2000北京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2、CJJ8-99城市测量规范 3、DBJ01-71-2003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4、DBJ01-56-2001北京市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5、JTJ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6、JTJ057-94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7、DBJ01-92-2004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验与验收统一标准

高速公路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高速公路施工工艺质量通病防治 隧道工程

一、超欠挖 1.1原因分析 ①测量放样不精确; ②岩隧道爆破施工不到位或围岩坍落; ③挖掘机开挖时直接开挖到设计预留的开挖轮廓边缘; ④地质情况较差、土体垂直节理发育、稳定性差、局部出现坍塌; ⑤掌子面开挖后架设拱架前不进行初喷,导致粉质黄土失水松散掉块; 1.2 防治措施 ①测量放样时要精确标出开挖轮廓线,在开挖过程中控制好开挖断面,做到测量精确; ②岩隧道爆破开挖时要格按照爆破施工技术交底进行提前准备,精确控制好炮眼间距,并格按照技术参数装入药量,不能忽多忽少; ③在开挖过程中还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预留变形量,应将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围岩变化情况(掉块或坍落)进行考虑; ④在施作超前小导管时要控制好外插角,防止因外插角过大造成超挖; ⑤预留开挖轮廓边缘线,在开挖过程中采用人机配合,避免机械开挖造成超、欠挖现象; ⑥地质情况较差、局部出现坍塌时根据实际情况尽快施作初期支护进行封闭处理; ⑦开挖到设计轮廓线位置后立即进行初喷封闭开挖面,再架设型钢拱架; 二.超前小导管外插角、距、深偏差超标

2.1原因分析 施工人员不认真,现场交底和监控不够。 2.2处理措施 (1)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布点、施作,对标检查,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符合设计即验标要求后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2)加强技术交底,使一线施工操作人员心理明白。 (3)格工序质量责任制,格奖罚兑现。 三.黄土隧道开挖后的坍落 3.1原因分析 黄土隧道开挖后裂缝发育较快,若为富水地段,在自重作用下可随时出现坍落。 粉砂质黄土聚力差。 3.2防治措施 黄土隧道应在开挖后尽快施作临时支护,及时封闭成环,并加快混凝土衬砌施作,以保证施工安全。 粉砂质黄土加密挂网,先采取小风压初喷一层。 四.富水隧道隧底开挖时拱顶沉降量大 4.1原因分析 ①黄土颗粒间潜水量大,地基承载力降低; ②隧底泥化重,清理淤泥耗时太长; ③超挖的20cm采用湿喷工艺喷射C25耗时太长,早期强度增长慢,可能会受到踩踏;

论路桥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 秦杰

论路桥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秦杰 摘要:隧道工程建设涉及专业多、技术复杂,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进度、成本 等目标的实现,必须重视施工技术管理问题,构建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机构与相 关制度体系,贯彻落实技术交底、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过程技术管理以及技术档 案管理等工作。此外,施工单位可组织相关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以进 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与业务素质,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完工。 关键词:路桥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质量控制 1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隧道工程数量急剧增加,根据《2016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 公报》中的数据显示,2016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为469.63万km,公路密度为48.92km/百km2;全国公路桥梁80.53万座、4916.97万m,其中特大桥梁4257座、753.54万m,大桥86178座、2251.50万m;全国公路隧道为15181处、1403.97万m,其中特长隧道815处、362.27万m,长隧道3520处、604.55万m。如图1所示为2011—2016年全国公路总里程与密度。 图1 2011—2016年全国公路总里程与密度 上述数据充分证明我国隧道工程建设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相应的很多工程 实际施工难度大,如岩溶山区,曾因地质原因被视为隧道施工禁地,现也被纳入 了隧道施工范围。由此,在隧道工程建设中,必须将施工技术管理放在重要地位。隧道工程施工的复杂性决定了技术活动的复杂性,包括图纸熟悉、自审和会审,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制、现场签证与洽商、竣工验收等,技术管理任务重、难度大;施工技术管理综合性强,包括土建、机电调试安装、环境保护以及各种施工 材料、设备的管理,也包括与政府主管部门的联系、沟通等;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需具备超前意识,科学预测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困难,切实保证后续施工的 顺利开展。 2如何提升路桥隧道施工质量控制 2.1增强路桥隧道施工设计能力 施工设计的完善和合理性适合路桥施工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增强路桥 隧道施工设计能力对路桥隧道工程来说是必须要做的。首先要想保证施工的顺畅,就一定要制定适合工程的办法,例如铁锁关隧道的施工方法是由有经验的专业化 施工队伍负责施工,而且依据洞内的工作不同,就将施工队分为测量班、掘进班、衬砌班等,他们分别对不同的工序进行施工. 2.2增强路床碾压技术上的质量控制 所有路桥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都跟路床碾压完成情况有着直接联系。想完成 好路床碾压工作,就一定要在施工时参照相关标准,严格把控路床的标准高度和 坡度;做好排水和防水的工作,避免出现道路积水;在碾压工作结束后,要仔细 检查压实度是否达到要求,若现场实际情况无法达到压实度,可再制定处理方案。例如阜阳市汝阴路的路床施工方案就在路床开挖时制定了详细的规定,要求坡度 平整,并且在碾压时本着从轻后重、从低到高、从边到中、先慢后快的原则对路 床进行碾压,压实度要经过测试至符合要求为止,若出现土地大面积松软时,及 时向业主和监管汇报,再设计方案如掺杂石灰进行地基处理,出现小面积松软时,

(完整版)屋面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屋面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屋面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 卷材防水层表现不平整,女儿坪泛水部位尤为突出,搭接不足,接缝不直。天沟有积水。保护层有缺陷。 1、屋面(含天沟、檐沟)找平层的排水坡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措施: (1)平屋面应采用结构我坡或材料找坡。当屋面结构不起坡时,需设找坡层。平屋面采用结构找坡不应小于3%,采用材料找坡宜为2%;天沟、檐沟纵向找坡不应小于1%。 (2)水落口杯安装位置应正确,水落口设置的标高应考虑到增加防水附加层和柔性密封层厚度及加大排水坡度等具体情况,水落口杯的标高应比天沟找平层低30mm,水落口周围直 径500mm范围内的坡度应大于5%。 2、卷材防水层不得有渗漏或积水现象。措施: (1)卷材铺贴方向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屋面坡度小于3%时,卷材宜平行屋脊铺贴; ②屋面坡度为3%—15%时,卷材可平行或垂直屋脊铺贴; ③屋面坡度大于15%或屋面受震动时,沥青防水卷材应垂直屋脊铺贴;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可平行或垂直屋脊铺贴; ④上下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2)卷材搭接方法,宽席和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铺贴卷材应采用搭接法,上下层及相邻两幅卷材的搭接应错开。平行于层脊的搭接缝 应顺流水方向搭接;垂直于屋脊的搭接缝应顺年最大频率风向搭接: ②各种卷材搭接宽度应符合下表要求:

3、卷材防水屋面细部构造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天沟、檐沟:①天沟、檐沟应增铺附加层;②天沟、檐沟与屋面交接处的附加层宜空铺,空铺的宽度不应小于200mm;③卷材防水层应由沟底翻上至沟外檐顶部,卷材收头应用压条或垫片钉压固定,并用密封材料封口,要顺直一致;④高低跨内排水天沟与立墙交接处,应采取适应变形的密封处理。 (2)女儿墙泛水:①铺贴泛水处的卷材应采用满贴法;②砖墙卷材收头可直接铺压在女 儿墙压顶下,也可压人砖墙凹槽内固定密封,凹槽距屋面不应小于250mm,压顶和凹槽上部的墙体应做防水处理;②混凝土墙卷材收头应采用金属压条钉压,并用密封材料封口。(3)水落口:①水落口杯上口的标高应设置在沟底的最低处;②防水层贴入水落口杯内不应小于50mm;③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坡度不应小于5%,并应用防水涂料或密封材料涂封;④水落口杯与基层接触处应留宽20mm'~深20mm凹槽,并嵌填密封材料。(4)伸出层面管道:①管道根部直径50mm范围内,砂浆找平层应标出高度不小于30mm 的圆台;②管道周围与水泥砂浆或细石砼找平层之间,应预留20mmX20mm的凹槽,并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实。③管道根部四周应增铺附加层,宽度和高度均不应小于250mm。④管道上的防水层收头处应用金属箍紧固,并用密封材料封严。 4、卷材防水层完工并经验收合格后,应做好成品保护。保护层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绿豆砂应清洁、预热、铺撒均匀,并使其与沥青玛蹄脂粘结牢固,不得残留未粘结的绿豆砂。(2)水泥砂浆保护层的表面应抹平压光,并设表现分格缝,分格面积宜为1平方米。

路面工程高质量通病及防治要求措施

1、无机结合料基层裂缝的防治 1.1原因分析 1.1.1混合料中石灰、水泥、粉煤灰等比例偏大;集料级配中细料偏多,或石粉中性指数偏大。 1.1.2碾压时含水量偏大。 1.1.3成型温度较高,形成强度较快。 1.1.4碎石中含泥量较高。 1.1.5路基沉降尚未稳定或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 1.1.6养护不及时、缺水或养护时洒水量过大。 1.1.7拌合不均匀。 1.2预防措施 1.2.1石灰稳定土基层裂缝的主要防治方法 a、改善施工用土的性质,采用塑性指数较低的土或适量掺加粉煤灰。 b、掺加粗粒料,在石灰土中适量掺加砂、碎石、碎砖、煤渣及矿渣等。 c、保证拌合遍数。控制压实含水量,需要根据土的性质采用最佳含水量,避免含水量过高或过低。 d、铺筑碎石过渡层,在石灰土基层与路面间铺筑一层碎石过渡层,可有效避免裂缝。 e、分层铺筑时,在石灰土强度形成期,任其产生收缩裂缝后,再铺筑上一层,可有效减少新铺筑层的裂缝。 f、设置伸缩缝,在石灰土层中,每隔5-10m设一道缩缝。

1.2.2水泥稳定土基层裂缝的主要防治方法 a、改善施工用土的土质,采用塑性指数较低的土或适量掺加粉煤灰或掺砂。 b、控制压实含水量,需要根据土的性质采用最佳含水量,含水量过高或过低都不好。 c、在能保证水泥稳定土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低的水泥用量。 d、一次成型,尽可能采用慢凝水泥,加强对水泥稳定土的养护,避免水分挥发过大。养护结束后应及时铺筑下封层。 e、设计合理的水泥稳定土配合比,加强拌合,避免出现粗细料离析和拌合不均匀现象。 1.3治理措施 1.3.1可采用聚合物加特种水泥压力注入法修补水泥稳定粒料的裂缝。 1.3.2加铺高抗拉强度的聚合物网。 1.3.3破损严重的基层,应将原破损基层整幅开挖维修,不应横向局部或一个单向车道开挖,以避免板边受力产生的不利后果,最小维修长度一般为6m。维修半刚性基层所用材料也应是同类半刚性材料。 1.3.4一般情况下,石灰土被用于底基层时,根据其干缩特性,应重视初期养护,保证基层表面处于潮湿状态,防止干晒。在石灰稳定土施工结束后,要及早铺筑面层,使基层含水量不发生大的变化,以减轻干缩裂缝。 2、沥青混凝土路面不平整的防治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控制要点[全面]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控制要点 1审核方案,检查“三通一平”和各种设备准备情况 重点审核隧道场地布置方案、地方料使用情况、交通运输状况、电力、通讯、供水、进场施工设备和检测设备; 1.1审核重点隧道施工场地总布置图方案 施工场地布置应结合工程规模、工期、地形特点、弃渣场和水源等情况,本着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合理布置、统筹安排的原则进行,并符合下列要求: (1)以洞口作业区为中心布置施工场地.施工场地应事先规划,分期安排,并减少与现有道路交叉和干扰. (2)长隧道洞外应有大型机械设备安装、维修和存放的场地. (3)机械设备、附属车间、加工场应相对集中.仓库应靠近公路,并设有专用线. (4)合理布置大堆材料(砂石料)、施工备品及回收材料堆放场地的位置. (5)生活服务设施应集中布置在宿舍、保健和办公室用房的附近,洞口段为不良地质时,不应在洞顶修建房屋高压水池和其他建筑. (6)运输便道、场区道路和临时排水设施等,应统一规划,做到合理布局、形成网络. (7)危险品库房按有关规定办理. (8)检查开工准备条件,审批开工报告. 1.2对地方料的使用进行审核 (1) 审查进场原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建设单位供应的原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应齐全.施工单位自行采购的原材料,检查采购合同复印件、生产厂家资质证明等. (2) 通过外观检查、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等方式,按现行“验标”的规定对实物进行检查验收. (3) 检查原材料存放.要求施工单位对原材料进场时间、产地、数量、批次、品种、规格和检验情况分别作出明显标识. 1.3交通运输状况 对重点隧道洞口施工作业区的交通运输状况进行审核,重点审核运输方式、运输道路、运输路线、运输管理及运输设备满足施工需要,最大限度的减少施工中的相互干扰. 1.4电力

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一、桥梁工程 1钻孔灌注桩发生偏斜 1.1质量问题及现象 1)成孔后不垂直,偏差值大于规定的。 2)钢筋笼不能顺利入孔。 1.2原因分析 1)钻机未处于水平位置、水上平台不稳固,或施工场地未整平及压实,在钻进过程中发生不均匀沉降、变形。 2)钻杆弯曲,接头松动,致使钻头晃动范围较大。 3)在旧建筑物附近钻孔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把钻头挤向一侧。 4)土层软硬不均,致使钻头受力不均,或遇到孤石,探头石等。 1.3预防措施 1)钻机就位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整平和压实,并把钻机调整到水平状态,在钻进过程中应经常检查使钻机始终处于水平状态工作。水上钻机平台在钻机就位前,必须进行安装验收,其平台要牢固、水平、钻机架要稳定。钻进过程中定期检查、符合钻机的工作状态。 2)应使钻机顶部的起重滑轮槽、钻杆的卡盘和护筒桩位的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并在钻进过程中防止钻机移位,或出现过大的摇摆。 3)经常对钻杆进行检查,对弯曲的钻杆要及时调整或废弃。 4)使用冲击钻施工时冲程不要过大,尽量采用二次成孔,以保证成孔的垂直度。 2钻孔过程中发生缩孔 2.1质量问题及现象 当使用探孔器检查成孔时,探孔器下放到某一部位时受阻,无法顺利检查到孔底。钻孔某一部位的直径小于设计要求,或从某一部位开始,孔径逐渐缩小。 2.2原因分析 1)地质构造中含有软弱层,在钻孔通过该层中,软弱层在土压力的作用下,向孔内挤压形成缩孔。

2)地质构造中塑性土层,遇水膨胀,形成缩孔。 3)钻头磨损过快,未及时补焊,从而形成缩孔。 2.3预防措施 1)根据地质钻探资料及钻井中的土质变化,若发现含有软弱层或塑性土时,要注意经常扫孔。 2)经常检查钻头,当出现磨损时要及时补焊,把磨损较多的钻头补焊后,再进行扩孔至设计桩径。 3桩基坍孔 3.1质量问题及现象 在钻孔过程中或成孔后井壁坍塌。 3.2原因分析 1)由于泥浆稠度小,护壁效果差,出现漏水;或护筒埋置较浅,或周围封堵不密实而出现漏水;或护筒底部的粘土层厚度不足,护筒底部漏水等原因,造成泥浆水头高度不够,对孔壁压力减少。 2)泥浆相对密度过小,致使水头对孔壁的压力较小。 3)在松软砂层中钻孔时进尺过快,泥浆护壁形成较慢,并孔壁渗水。 4)钻进时未连续作业,中途停钻时间较长,孔内水头未能保持在孔外水位或地下水位线以上2m,降低了水头对孔壁的压力。 5)操作不当,提升钻头或吊放钢筋笼时碰撞孔壁。 6)钻孔附近有大型设备作业,或有临是时通行便道,车辆通行时产生振动。 7)清孔后未及时浇注砼,放置时间过长。 3.3预防措施 1)在钻孔附近,不要设临时通过便道,禁止有大型设备作业。 2)在陆地埋置护筒时,应在底部夯填50cm厚的粘土,在护筒周围也要夯填粘土,并注意护筒周围要均匀夯填,保证护筒稳固和防止渗水。 3)水中振动沉入护筒时,应根据地质资料,将护筒穿过淤泥及透水层,护筒之间的接头要密封好,防止漏水。 4)应根据设计部门提供的地质勘探资料,视地质情况选用适宜的泥浆比重、泥浆粘度及不同的钻进速度。

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通病清单

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通病清单 路拌石灰土、石灰粉煤灰土底基层和基层 问题1:混合料不均匀 防治措施: (1)应选用合适的机具进行路拌法施工,保证有足够的翻拌深度和打碎能力,通常宜选用专用的稳定土拌和机;在没有专用拌和机械的情况下,也可用农用旋耕机与多铧犁相结合,用多铧犁将上翻松,旋耕机拌和,再用多铧犁将底部料翻起,旋耕机再拌和,如此。反复5~6遍;在翻拌过程中,应随时检查调整翻犁的深度,务必使稳定土层全部翻透 (2)土块应尽可能粉碎,最大尺寸不应超过15mm,对于超尺寸土块应予剔除。(3)对于塑性指数较大的土,应用专用机械加强粉碎,在用石灰稳定时,可采用两次拌和法,第一次加部分石灰拌和后,闷料一夜,再加人其余石灰,进行第二次拌和 问题2:混合料强度达不到要求 防治措施: (1)以工地实际使用的材料,重新检验或修改配合比。 (2)检查工地实际配合比,检查投料、计算、计量是否有误。 (3)石灰过多或过少都会造成混合料强度不足,所以应避免局部地段石灰过多或过少,并充分拌和均匀。 问题3:压实度不足 防治措施: (1)石灰土和二灰土基层应选用12t以上的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碾压。压实厚度在15cm以下时,可选用12~15t的压路机碾压;压实厚度在15~20cm时,应采用18~30t的三轮压路机碾压;压实厚度超过上述时,应分层碾压;压实机具应轻、重配备,碾压时注意先轻后重。 (2)混合料摊铺后应在1~2天内充分碾压完毕,并保证一定的碾压次数,直至碾压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同时表面无明显轮迹。一般需碾压6一7遍;路面的两侧应多压2~3遍。 (3)当含水量过高或过低时,应采取措施,在达到最佳含水量(或略高,但不超过2%)时才碾压。 (4)石灰或二灰稳定土施工前,应对其下卧层进行严格检查,确保质量达到规范要求,否则易引起许多不良后果。 问题4:碾压时弹簧 防治措施: (1)混合料拌和时应控制原材料的含水量,如土壤过湿应先行翻晒,并宜采用生石灰粉,以缩短晾晒时间,降低混合料的含水量;如粉煤灰过湿,应先堆高沥干,一般二、三天即可。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 防治方案 云南建投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六兰公路古盐都隧道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六年六月

一、指导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积极响应公司2016年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整治质量通病活动的号召,进一步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全面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正确处理好工程质量与进度的关系转变质量理念,加强质量管理,创新质量控制措施。坚持精益求精的质量追求,树立质量均衡提高的质量观。推动质量通病智力活动的全面、深入开展,促进合同段工程质量全面提高。 二、工作目标 通过公路工程质量通病的防范和治理,进一步提高六兰公路古盐都合同段各从业单位的质量意识,进一步营造强化质量管理的氛围,切实加强工程质量管理,逐步消除常见的质量问题,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提高工程耐久性,促进六兰公路工程整体质量上一个新台阶,切实落实好“治理质量通病”活动。 三、组织机构 为切实推动治理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六兰公路古盐都合同段成立了公路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赵献才 副组长:黄志奇黄雪峰 成员:江敏周红彬、胡加川、彪文平、张胜彪、和贵镕、曹雷、牛晓东、赵成铭、 四、质量通病防治基本要求 1、质量通病的治理要以管理和技术措施为主,反对不计成本,以治理为名进行不必要的变更的治理行为。治理质量通病要充分体现管理和技术的作用,从“管理”和“技术”上要效果,在管理上,要加强施工组织,完善各项制度,落实质量责任,推广标准化、精细化施工管理;在技术上,要加强技术创新,鼓励研发、推广和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完善工艺流程和标准,

限制和淘汰落后的工艺,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 2、质量通病的治理要和精细化管理相结合,治理工作注重从小、从细抓起。治理质量通病的过程就是一个精细化管理的过程,要注重抓好工程质量的细小部位,施工管理的细小措施,施工工艺的细小环节。 3、质量通病的治理要加强协作,各负其责。参与工程建设的业主、施工、设计、监理各单位都是质量通病治理的主题,必须责任工单,在治理过程中,要通过治理责任这个纽带,建立治理沟通、协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发挥作用。 4、质量通病的治理要预先制定专项治理措施,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做到事半功倍。质量通病是长期形成的痼疾,治理活动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突出重点、重点突破,带动全面。 5、质量通病治理活动要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一线人员的智慧,要防止质量通病的治理要求、治理措施和一线人员不见面的情况,要让一线工程人员了解质量通病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治理的措施和施工工艺关键环节,把治理的直接责任落实到一线,调动一线人员的积极性。 6、项目部各技术人员要规范工作程序,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全体监理人员按照职责规定,依据质量通病防治的具体措施,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对涉及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关键工艺、关键工序、关键部位必须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加强动态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 五、质量通病具体防治措施 (一)洞内渗漏水 目前,隧道的渗漏水主要表现在墙、拱的渗水、滴水、漏水及路面的冒水。其原因是隧道在施工期间和建成后,一直受着地下水的影响。当地下水压较大,防水工程质量欠佳时,地下水便会通过一定的通道渗入或流入隧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