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年最新整理电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专科期末复习考试试题及参考资料必备小抄

2019年最新整理电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专科期末复习考试试题及参考资料必备小抄

电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期末复习考试试题及参考资料必备小抄

一、名词解释

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

2、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3、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5、科学性原则:是指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学前儿童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

6、启蒙性原则:是指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学前儿童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

7、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8、时代性原则: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9、地方性原则:是指应联系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

10、季节性原则:是指应联系季节变化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遵循季节性的原则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既能丰富、加深学前儿童对季节的整体理解,又能帮助学前儿童理解事物变化与季节之间的关系。

11、观察: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12、小实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13、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14、文学艺术的方法: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运用低幼文学作品、低幼艺术作品等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手段,来进行科学教育,以达到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目的一种方法。

15、信息交流是指学前儿童将所获得的有关周围环境的信息,以语言的或非语言的形式来进行表达和交换。

16、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1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18、自然角: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儿童收集的无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是学前儿童开展选择性科学活动的地方。

19、园地:是指幼儿园房舍以外的场地,包括环境的绿化、美化,以及草地、花坛、小菜地、动物饲养角、水池、沙箱等。

20、科学活动室(科学桌):科学活动室是指在幼儿园建立的,专供学前儿童进行选择性科学活动的场所。

2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

22、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23、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是教师按计划安排专门时间组织全体幼儿参加的活动。按教师指导程度,以及组织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将专门的科学教育活动分为集体教学活动、区角活动和偶发性活动等。

24、整合性要求:是指在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中,将科学领域不同的内容、目标、活动形式进行有机的整合。

25、集体教学活动:是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决定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并创设相应的环境,提供合适的材料,面向全体学前儿童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简单的说,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活动。

26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2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28观察法: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评价者行为进行现场观察或测量,并对观测结果做出评定的一种方法。观察法包括自然观察、情境观察、行为核对等三种类型。

29自然观察:是评价者对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进行观察及评价的方式。自然观察法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中运用时,往往在观察前就明确好所需观察行为和事件的类型,观察时只需等候行为或事件的发生,并作详细的记录。

30情境观察:是事先创设一种情境,以此引发评价者想要观察到的学前儿童的行为,从而来测试评价学前儿童发展水平的一种方式。31行为核对: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评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并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

32访谈法:是通过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当面问答,来获取信息的一种评价方式。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中的访谈法有问题测试和情境问题测试两种具体的类型。

33问题测试:是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直接进行回答,即由评价者提出问题,被评价者回答的方式进行。

34情境问题测试:是指先由评价者设计一个需要思考的情境,然后要求学前儿童根据他们已熟悉的科学经验、事实,或科学概念来解释这个情境中出现的新现象。

35作品分析法:是根据学前儿童的各种作品(图画、泥塑、所编故事、儿歌等)分析学前儿童科学素养发展水平的一种方法。

36幼儿园的“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

37.学前儿童教育活动: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儿童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3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39内容选编的科学性原则:是指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学前儿童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

40.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二、填空题

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科学技术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功能,第一是认识功能,第二是生产力功能。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与编排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三种,(1)是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2)是采用单元式选编内容;(3)是根据科学教育的各个领域先编内容。

3、“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不同于成人的科学的,前者是以动作逻辑为基础,后者以形式逻辑为基础。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突出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观点:

第一是强调以探究为中心的科学观;第二是强调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观;第三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

1999年,由中国科协提出了一项为期50年的国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即“ 2049 ”。

6、选择科学教育材料的原则包括材料的生活性、材料的探索性、材料的可操作性、材料的丰富性层次性等。

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包括物理学习环境,也包括心理学习环境。

8.幼儿园内房舍以外的场地,包括环境的绿化、美化,以及草地、花坛、小菜地、动物饲养角、水池、沙箱等,这些统称为幼儿园的园地。

9、正式量具测量是指以通用的标准量具对物体进行测量。

1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中、短期发展目标。

11、为了鼓励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家庭成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鼓励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1) 关心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2) 为探索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3)父母参与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

12、测量的类型包括观察测量、非正式测量和正式测量。

13、教师在指导与实施散步活动时,制定的活动计划,要粗而灵活。

14、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整合性要求而设计的。

1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意义是:(1)评价是控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质量的手段;(2)评价是积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经验的重要途径;(3)评价是改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依据。

16、依据反映层次的系统性,知识可以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17、文学艺术的方法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运用低幼文学作品等作为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手段,以达到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目的的一种方法。

18、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19、教师在指导学前儿童观察事物的同时,应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他们一些最基本的观察方法。在学前阶段,主要是学习顺序观察法、比较观察法和典型特征观察法。

20、在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

21、区角活动中材料和设备的设计是关键,在设计材料和设备时,除了在性能上安全可靠等要求外,还应考虑以下几点:材料的层次性、材料的新颖程度、材料的易理解性、材料的丰富性、材料的探索性。

22、科学教育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他们在教师的支持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启蒙性的要求。

23、访谈法是通过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当面问答,来获取信息的一种评价方式。

24、在选择饲养的内容时,应选择一些比较温顺,对饲料要求不高,不宜死亡的小动物,其根据是学前儿童年龄小,操作技能差。

25、在设计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时,其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应与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相一致。

26、古代的儿童科学教育,往往和识字教育紧密结合。

27、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中, 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生活背景来建构的。

28、注意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不能违背科学事实,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科学性的要求。

29、组织开展幼儿园生命教育活动时应遵循体验性原则、人文性原则和整合性原则。

30、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31、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

3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33、以认识冬季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的方式选编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34、早期科学阅读作品,应该围绕一个科学现象或概念展开其情节,使儿童通过阅读能对周围事物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35、自然角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儿童收集的非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是学前儿童开展区角科学活动的地方。

36、学前儿童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地对某一物体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对其质和量两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有较完整的认识,这种观察称为长期系统性观察。

3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二是对学前儿童发展的评价。

38、美国的“ 2061 ”,这是一个内容广泛和全面的科学教育改革计划。

39、把青菜、西瓜、桔子、萝卜、香蕉等放在一起,让儿童进行分类:青菜、萝卜等都是蔬菜,西瓜、桔子、香蕉等都不是蔬菜,这是二元分类。

三、选择题

1、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的是(D)。

A、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B、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C、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D、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2、长期系统性观察主要在哪个年龄段进行(D)。A、2~3岁B、3~4岁C、4~5岁D、5~6岁

3、科学技术的功能包括(C )。A.认识功能、精神功能B.认识功能、创造功能C.认识功能、生产力功能D.精神功能、创造功能

4、世界上首创用实验法进行科学教学的是(B)。A、孟子B、墨子C、老子D、孔子

5、事先创设一种情景,以此引发调查者想要观察到的幼儿的行为,从而来测试幼儿发展水平的一种方式是(A )。

A、情景观察B、情景评价C、自然观察D、自然评价

6、我国的儿童科学教育通过专门设置的自然课程进行,是在清代(B)年间。A、乾隆B、同治C、嘉庆D、光绪

7、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制定观察核对表,调查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表中的各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出记号并进行评定的是(B)。A、观察核对B、行为核对C、观察评价D、行为评价

8、下列主要内容中,不属于以季节为主线选编的内容是(C)。A、季节B、常见动物C、风土人情D、常见植物

9、不采用通用的量具,而是运用一些自然物,对物体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是(A)。

A、非正式量具测量B、正式量具测量C、观察测量D、普通测量

10.“学习使用准确量具进行测量”,是哪一个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D)。A、2~3岁B、3~4岁C、4~5岁D、5~6岁

11、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是(C)。 A、观察法 B、问卷法 C、实验法 D、作品分析法

12、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原则的是(D)。A、科学性B、启蒙性C、系统性D、环境性

13、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是(B)。A、加涅B、皮亚杰C、布鲁纳D、布鲁姆

14、“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起源于(B)。 A、法国 B、美国 C、中国 D、德国

15、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区角活动的是(D)。A、美工区活动B、音乐区活动C、科学区活动D、远足活动

16.要求学前儿童按事物的外形特征或量的差异来进行分类发

生在(B)。A、2~3岁B、3~4岁C、4~5岁D、5~6岁

17、用于科学教育的文艺作品范围很广,主要有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下例作品中不属于艺术作品的是(C)。

A、图片B、歌曲C、谜语D、科普画册

18.从各种水果、蔬菜、花卉中挑选出水果来,这种分类是(A)。A、挑选分类B、感知分类C、二元分类D、多元分类

1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教师的语言应具有(D)。A、活动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B、目的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C、形象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D、启发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20、用于科学教育的文艺作品范围很广,主要有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下例作品中不属于文学作品的是(D)。

A、科学诗B、科学故事C、谜语D、科普画册

21、提出儿童概念发展理论的是(C)。A、加涅B、皮亚杰C、维果茨基D、布鲁姆

22.家庭儿童科学教育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A)。A.个别性、随机性、灵活性、潜移默化性B.个别性、潜移默化性、开放性、灵活性

C、亲密性、开放性、潜移默化性、灵活性D、潜移默化性、联系性、随机性、灵活性

23、幼儿园科学教育评价是一种什么样的系统,可以用来判断科学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是否有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科学教育的质量:(C)。A、督导——反馈系统B、评价——督导系统C、反馈——校正系统D、校正——督导系统

24.学前儿童通过眼睛、手等感官来测量物体,这种测量方式是(B)。A、普通测量B、观察测量C、正式量具测量D、非正式量具测量

25、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评者行为进行现场观察或测量,并对观测结果作出评定的方式是(A)。

A、观察法B、测量法C、自然观察法D、自然测量法

26.“自然”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出现在我国学前教育体系中是由谁提出的(D)。A、雷震清B、陶行知C、张雪门D、陈鹤琴

27、在创编科学游戏时,应注意游戏的(D)。A、趣味性、开放性、活动性、科学性B、规则性、趣味性、科学性、开放性C、开放性、科学性、趣味性、整合性D、科学性、规则性、趣味性、活动性

28、下面哪一个不属于幼儿园园地(C)。 A、种植园 B、饲养角 C、自然角 D、气象角

29、把一堆物品放在一起进行分类:黄瓜、罗卜都是蔬菜,苹果、红枣、梨都不是蔬菜,这是(B)。

A、挑选分类B、二元分类C、感知分类D、多元分类

30、各年龄段进行比较性观察时要求有所不同,比较物体明显不同点的要求应主要放在(C)。

A、2~3岁B、3~4岁C、4~5岁D、5~6岁

31、幼儿爱向成人提出各种有关自然界的问题,他们问“月亮为什么是圆的?”,这类问题属于(C)。

A、简单性问题B、操作性问题C、理论性问题D、直白性问题

32、以下物品中可以作为学前儿童自然测量工具的是(A)。

A、绳子

B、秤

C、直尺

D、钟表

33、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不包括(D)。 A、集体教学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B、区角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C、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

D、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34、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D)。A、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B、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C、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D、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35、各年龄阶段进行比较性观察时要求有所不同,5-6岁年龄班的要求是(D)。

A、比较物体明显的不同点B、比较物体的不同点C、比较物体的相同点D、比较物体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36、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分类目标的是(D)。

A、科学知识教育目标B、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C、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D、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37.下列科学活动中,属于偶发性科学活动的是(D)。A、制作玩具B、制作昆虫标本C、观察蚂蚁搬家D、观察大雾天气

38、下列评价中,不属于对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的是(B)。A、学前儿童科学知识、经验的评价

B、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的评价C、学前儿童科学方法及能力的评价D、学前儿童科学情感和态度的评价

39.下列环节中,不属于“做中学”活动的基本环节是(B)。A、设置情境B、采集样本C、记录信息并得出结论D、提出问题

四、问答题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是什么?

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层次,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可以分解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的内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分类目标可以有以下三个方面:

科学知识教育目标,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

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科学过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标和科学知识方面的目标。

4、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

①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心理学依据。

②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社会依据。

③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学科依据。

5、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确定的原则?

①全面性与整体性。

②连续性与一致性。

③可行性与可接受性。

④社会性与时代性。

⑤辩证统一性。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2)启蒙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时代性原则;(5)地方性原则;(6)季节性原则。

7分类的类型: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分类类型有挑选分类、二元分类、多元分类等三种。

8、材料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意义:

①操作材料是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工具;

②操作材料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

③操作材料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情感及意志力。

9、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好科学教育材料?

①材料的投放要有明确的主题并且紧扣具体活动目标;②投放材料难度形成一定的层次;③投放材料的开放性;④同种材料与多种材料的灵活运用。

10、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

①家庭科学教育的潜移默化性;

②家庭科学教育的个别性、随机性、灵活性。

11如何正确对待学前儿童的好奇好问

①直接回答;②引导思考、鼓励探索;③指导阅读;④启发联想;⑤留下期待。

12、家园互动的内容

幼儿园为家长安排的家园互动内容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利用家长会介绍科学发现;②家园联系手册;③家庭志愿者;④幼儿园组织亲子活动。

1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也是学前儿童在教师指导下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因而具有下列特点:①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学前儿童主动学习的过程;②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学前儿童重演科学家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