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陈鹤琴(1892-1982),中国现代教育家,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东南大学教务长,1923年创立南京市鼓楼幼稚园兼任园长,1927年任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第二院院长等。????? 家庭教育是陈鹤琴进行儿童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他撰写的《家庭教育》一书,是根据对自己的儿子几年的观察研究,同时吸取别人教育子女的经验教训而写成的。其中提出了101条原则,涉及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以下择要点作一初步介绍。

一、家庭教育对儿童个体成长发育的作用

他认为,儿童的早期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奠基的作用。人在七岁前,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打下了基础,基础打得不好,健全人格就难以建立。

二、家庭教育的内容

他认为,家庭虽不是专门的教育机构,父母也不是专职的教育工作者,但家庭教育的任务和内容却是很多的。在儿童的身体健康方面,家长需要培养训练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如穿衣、刷牙、洗脸、饭前洗手、午间睡觉、吃饭定量、便溺有定所等等。还要让孩子参加游戏锻炼身体,创造条件让他们画图、剪图、穿珠、浇花、玩沙等,不要随意地恐吓他,或随便打骂。

在品德教育方面,他主张要教以下9条:

1、教孩子心中有他人

2、教孩子有同情心

3、使孩子养成收藏玩物的习惯

4、教育孩子对人有礼貌

5、教育孩子尊重别人和别人的劳动

6、教育孩子要诚实

7、教育孩子不可强横霸道

8、教育孩子适当参加家务劳动

9、教育孩子爱父母、爱别人

在智育方面,陈鹤琴不主张让孩子过早的读书写字,而要求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创造条件,让孩子增长对周围事物的感性认识,丰富生活常识,开阔眼界,激发求知欲望等。具体要求是:

1、丰富孩子的生活常识,增进生活经验。

2、鼓励孩子的探索精神,支持孩子的探索。

3、鼓励孩子的好问精神,激发求知欲望。

4、给孩子创造阅读的条件和环境,激发阅读的兴趣。

三、家庭教育的原则

1、正面教育的原则。要对孩子多鼓励,多赞许,少责骂或殴打。

2、以身作则。小孩子好模仿,成人的言行举止就要合乎规范。

3、及早施教。幼儿的可塑性很大,及早给予良好的教育,可使孩子受益终身,反之则会给以后的教育带来困难。

4、严格要求。父母可以爱孩子,但不能溺爱,迁就放任,这样会害了孩子。

5、教养态度一致。家庭中的成人教育态度要一致,不能有偏爱,或一个提出这种要求,一个提出另一种要求。有的要求严格,有的放任自流,这对孩子的发展很不利。

6、宽严适度。过于严格和过于宽容都不利于孩子的发展,父母应把握适中的尺度。

7、责罚要慎重。孩子有过失,家长可以用责罚的手段,但必须弄清情况和原因,不要当着别人的面责罚孩子,不在早上或晚间责罚孩子,不要迁怒于孩子。

总之,不要滥用责罚,最好不要打骂孩子。

学年论文 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述评

学年论文 2015届 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述评 学生姓名 学号 院系教育学院 专业学前教育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6年6月10日

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述评 摘要: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是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陈鹤琴丰富的幼儿教育思想都主要散见于他的教育论著中,并体现在他亲自创建的幼稚师范学校的教育实践中。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具有系统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先进性等特点,他的“活教育”思想家庭教育思想更是值得我们学习与探讨。 关键词:陈鹤琴;幼儿教育 1 陈鹤琴的生平 陈鹤琴(1892—1982年),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南京师范学院院长,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享有“中国幼教之父”、“中国的福禄贝尔”的美誉。191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8月考取公费赴美国留学,191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同年五四运动期间回国后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国立东南大学教授兼教务主任。1923年,陈鹤琴在南京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作为理论研究的实验基地。为了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中国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1920年他以自己的长子一鸣为观察研究的对象,对孩子的动作能力、情绪、言语、学习、绘画等各方面的发展,进行了连续的观察和实验。陈鹤琴在儿童心理学方面吸收了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主张,认为教育应该以心理学为基础,同时引进了西方其他儿童心理学的先进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在实际观察研究的事实基础上,结合西方的心理学理论和教育原则,运用克伯屈教授的启发式教育法、民主自由讨论法以及德可乐利学校的分组教学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幼儿教育思想。撰写了《儿童心理之研究》、《幼稚教育》、《家庭教育》等著作。他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创立的幼儿教育理论至今仍有生命力,对改革当前幼儿教育的弊端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2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2.1 论幼稚教育的对象、性质、任务和意义

读陈鹤琴《家庭教育》有感

读陈鹤琴《家庭教育》有感 自从读了陈鹤琴的《家庭教育》一书后,感慨挺多的,方才发现我们教育孩子的诸多错误的地方。我深深地感到《家庭教育》这本书拜读晚了,以前对于孩子各方面的教育太随意了,现在我也深知教育孩子是一门需要用热心、用耐心、用真心堆积起来的科学学问。孩子的第一个教师是父母,家庭教育的好坏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和学校教育有着同等的重要性,两者缺一不可。 在《家庭教育》这本书中所提及的很多方面的内容,放在当今社会依然实用,不愧是一本被奉为经典的家庭教育类好书。此书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化语言、以及贴近生活的实际经历,不仅介绍了儿童的心理特点,而且列出了若干的教诲原则与办法。全书共十三章,从儿童的心理;学习的性质和原则;普通教诲法;卫生习惯;游戏与玩物;游戏就是任务,任务就是游戏;告诉你为什么孩子怕和哭;怎样学习待人接物的、做父母的一定要以身作则;;怎样责罚儿童;怎样使孩子的精力格外充沛、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环境等十三个方面探讨了生命生长的历程、以及父母的职责、儿童的养育。她还在这本书中对于“怎样做父母”这个问题进行了五次阐述,书中具备了很多的精辟见地和育子的实践经历。 书中详细地讲述了家庭教育的诸多原则,从一个经历过这些的人的视觉,在生活中,结合其他父母的经历以及经验来谈家庭教育中父母如何停止教育,十分实在牢靠。书中罗列了大量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案例,显而易见的是想通过不同案例的展现,去震动父母去思考——好父母该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去做。作者没有向我们长篇累牍的介绍开发孩子如何智力、怎样培育孩子技艺、照顾孩子生活的好方法,而是不断的提醒我们,孩子是一团体,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虽然他们的想法不成熟、他们的情感很依赖,但他们和大人一样需要心灵的沟通和关爱。在理解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后,父母应该怎样帮助他们生长,解答他们的困惑。一方面要让孩子学会正确的关爱自己,审视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另一方面也要让他关爱家人、同学以及其他需要关心和爱护的人,学会正确评价他人,要用积极、主动、开朗的心态面对一切。 如今的小小大人们聪明,活泼,也很大方,同时好胜性强,自信心也很强,很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但是当他们真正的面对困难以及挫折的时候,往往显得那么无助和束手无策。现今社会,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很爱自己的孩子,

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Infant education theory of chenheqin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思政教育专业屠益琼指导老师李淑杰 摘要: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他在以长子为观察对象进行长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的有关教育思想,总结出了儿童的七大心理特征,形成了自己的儿童观。研究中国二十世纪初幼儿教育的主要问题,创建南京鼓楼幼稚园进行了幼稚园教育教学研究,提出了发展幼儿教育的主张,最终形成了幼儿教育思想。在我国幼儿教育不断发展,幼教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对我国发展幼儿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Abstract:Chen Heqin is one of the famous educationalists, experting in kidology and children’s education, also one of the founders of contemporary infant education in China. He constructs his own infan psychology, summarize seven psychological characters of kids, which are based on his long-term research of observing his older son as a testee, and also by absorbing the relative educational theories of infant education. Researching on the main problems of infant education in early 20s century and establishing Gulou kindergarten, he puts forward his own opinion for develop infant education, then, forms his own infant education theory. topic sentence he puts forward his own opinion for develop infant education, then, forms his own infant education theory . With the persistently development of infant education and in-depth revolution of infant education, Chen’s infant education theory play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and instruction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nfant education。 关键词:陈鹤琴;儿童心理学;幼儿教育思想;现实意义 Keyword:chenheqin;kidology;infant education theory;practical significance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享有“中国幼教之父”、“中国的福禄贝尔”的美誉。191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8月考取公费赴美国留学,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学位。1919年回国后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教授,东南大学教授和教务主任。1923年,陈鹤琴在南京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为了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中国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他以自己的长子一鸣为观察研究的对象,进行连续808天的儿童发展研究,最早在我国提倡以观察实验的方法研究儿童心理的发展。陈鹤琴在儿童心理学方面吸收了裴斯塔洛齐的教育主张,认为教育应该以心理学为基础,同时引进了西方其他儿童心理学的先进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在实际观察研究的事实基础上,结合西方的心理学理论和教育原则,运用克伯屈教授的启发式教育法、民主自由讨论法以及德可乐利学校的分组教学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幼儿教育思想。他的幼教思想是我们的宝贵遗产,对我们进行幼儿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有必要对它进行再研究。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笔者在这篇文章中所指的幼儿教育不包括家庭里的幼儿教育,是狭义上讲的学校幼儿教育。

陈鹤琴及其家庭教育思想

陈鹤琴及其家庭教育思想 他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慈幼”思想,要求热爱儿童和“爱而会教”。 一、科学的儿童观是进行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 儿童观是指对儿童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儿童期有意义的发现、儿童的身心特点等,这直接影响到教育者的态度和方式。 (一)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人格 他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慈幼”思想,要求热爱儿童和“爱而会教”。同时,又摒弃了传统儿童观中将儿童看作小大人或无能的观点。“常人对于儿童的观念之误谬,以为儿童是与成人一样的,儿童的各种本性本能都同成人一色的。所不同的,就是儿童的身体比成人小些罢了……我们为什么叫儿童穿起长衫来?为什么称儿童叫‘小人’?为什么不准他游戏?为什么逼他一举一动要像我们大人一样?这是不是明明证实我们以为儿童同成人一样的观念么?儿童既然不同成人一样……假使我们要收教育的良果,对于儿童的观念,不得不改变;施行教育的方法,不得不研究。” 指出了观念变革的必要性,这是进行科学育儿的前提。 他提出“小孩子有小孩子的意志,小孩子有小孩子的人格,成人应当尊重小孩子的人格。” 这是他在批判传统文化中要求子女顺从父母的错误儿童观和学习西方儿童学研究的新成果基础,提出了20 世纪中国新型的儿童观:尊重儿童的人格。 他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做父亲的应当同小孩子作伴侣”。“做父亲对待子女应有相当的礼貌”,这同他小时候在父亲面前所受的消极教育是截然不同的,是一种朋友式的民主平等关系,反对传统文化中“父严子孝,法乎天也”的专制型父子关系。但他又认识到儿童的不成熟性,非常赞同并继承了颜之推的思想;“父子之间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并对此评论道:“颜先生这几句话说得真不错,我们做父亲的实在应当如此。” 并希望“父母待小孩不要姑息也不要严厉”;“一方面予以充分机会以发展自动的能力和健全的意志,一方面限以自由范围使他不得随意乱动,以免侵犯他人的权利。” 在儿童教育中贯穿自由和纪律,这是培养健全人格和社会公民所必需的,这充分反映了他尊重儿童和对儿童充满爱的教育观。 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充分相信儿童。例如,他反对父母因为小孩喜欢偷吃食物而乱藏食物,认为这是以防贼形式来对待小孩,小孩逐渐会丧失自尊心,并与父母之间产生隔膜,引起人格的堕落。这也可以促使我们对生活中所发生的盗窃犯者的儿童经历进行反思;同时,也唤起家长应充分相信儿童,让儿童学会自尊自爱的一种理性的教育沉思。 (二)相信儿童具有自我学习和教育的能力 他通过对其子陈一鸣的实验观察研究,写成《儿童心理之研究》,就幼儿的动作、好奇、模仿、游戏、言语、记忆、想象、知识、能力、思维等方面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文字记录,并配以相应的摄影来展现儿童心理特点,发现了儿童期的重大意义:“一方面儿童期是发展能力的时期,一方面具有可以发展的性质,此即所谓可塑性或可教性。” 并明确指出“什么言语,什么习惯,什么道德,什么能力,在儿童的时候学习最速,养成最易,发展最快。”这种充分肯定儿童期的关键性和可教性的意义在于为儿童主动探索世界提供了依据。 他发现儿童期的意义之后,提出了儿童学习能力在1岁前就已具备,学习过程是刺激——联念——动作。

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幼儿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教育不仅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准备阶段,可以为小学教育打好良好的基础,而且幼儿时期形成的价值观,人生态度和生活习惯也会影响人一生的发展,因此发展幼儿教育是每个国家必须重视,各个国家的人民必须关注的。然而,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幼儿教育发展还相当缓慢,存在着一些必须解决的问题,而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一)在教育目的观方面: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人们对幼儿的认识不足,大多数人还是把幼儿看作是“小大人”,认为儿童和成人之间没有多大的不同,大人能够做到的事情小孩子也应该能做,往往以成人世界的标准来评价儿童,“听话”“服从”成人的儿童就是“好孩子”,就是“聪明”的,幼儿园教师也是以此来对幼儿作出奖惩,以孩子能够得多少红五星,能够考多少分作为衡量孩子优劣的最主要标准。在这种错误的观念指引下,幼稚园的教育目的也错误地发展成“知识型”、“应试型”的教育目的观,只注重孩子的识记能力,而忽视儿童身心全面的健康发展。这种教育目的观牺牲的是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和对各类事物的好奇,好问心,牺牲的是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是一种高代价的教育,不符合现代教育使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而以儿童心理学为基础的陈鹤琴幼儿教育理论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提出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孩子死记一些符号,掌握大量的知识,教育要培养的是生动、活泼的有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现代中国人,现代儿童。 (二)在儿童学习观方面:早期的幼儿教育大多具有脱离儿童实际生活的倾向,孩子的绝大部分时间花费在教室里,教室很少带孩子去户外郊游学习,致使儿童与环境的接触相当缺乏,所学的内容也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上,与儿童的生活经验没有较多的联系。这样儿童所得的都是呆板生硬的死知识,也没有获得鲜活的人生经验。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是要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促进幼儿生动、活泼的发展。幼儿教育不是将幼儿关在园里进行“闭门造车”的学习,而是要向儿童的生活回归。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学习是要在环境中进行的,是一种吸收性的学习,儿童与环境接触越多,所积累的经验就越丰富,儿童的知识形成也越快,认识就越广泛。因此只有贴近儿童生活的教育,才能使幼儿的学习变成有意义的主动学习。 (三)在课程设置方面:长期以来,我国幼儿园课程主要采用的是分科课程和预设课程。分科教学的优点是便于向幼儿传授各科系统的知识,也便于对全体儿童进行集体教学。其缺点是割裂了各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容易忽视幼儿之间的个性差异,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甚至整个教育过程缺乏整体性。这种课程下的儿童往往处于被动和服从的地位,严重压抑了儿童的主体意识,束缚了幼儿主体价值的发挥。例如,在让儿童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上,多数是由老师说了算,甚至在具体的技能操作训练上,也是完全由教师指挥,儿童只需要“依样画葫芦”,这严重阻碍了儿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而陈鹤琴重视游戏的作用,重视儿童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儿童的兴趣和积极性,重视个性差异,反对分科教学,认为分裂的课程是违背儿童的心理的,反对以书本教材为中心,主张以儿童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中心,要求整个的、系统的进行教学。我们现在正在实施的综合教育课程就是针对分科教育课程而提出的,从中可以看到陈鹤琴课程思想的特点,它有利于克服传统分科课程和预设课程的弊端,发挥儿童的积极主动精神,培养思维敏捷,活泼好问的儿童。 因此陈鹤琴建立在儿童心理学基础之上的幼儿教育思想,对于儿童心理有较完整的认识。注重幼儿好游戏,好活动,好问的心理,以游戏的方式来教育儿童,在课程设置上以儿童为中心,时时体现儿童的主体地位,实施“整个教学法”,将各个科目连成一片;注重儿童的兴趣和经验,以儿童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认识到儿童在年龄、个性和能力上的差异,采用小团体的教学法。这些都是从儿童的立场出发,真心地为儿童的发展而实施的正确方法。如果我们能明白尊重儿童心理的重要性,以儿童为主题设置课程,认真学习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

论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论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09教31 聂晨晨 09093051摘要:家庭是儿童健康成长的第一个场所,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时刻影响着儿童德、智、体、美诸多方面的发展。家庭教育有着其他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必须充分发挥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关键词:陈鹤琴,家庭教育,儿童,身心健康,父母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着名的儿童教育学家,(刚开始我以为他是个女的,后来听老师介绍才知道是男的)是开创我国现代儿童心理和幼儿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核心人物。他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主导了我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的幼儿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有重要影响。 他结合“儿童心理学”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在1923年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最早的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进行中国化的和科学化的幼儿教育试验,总结并形成了最早的幼儿教育思想。1940年回江西创办幼稚园,后改为国立的实验幼稚师范学校。 陈鹤琴有一句名言就是:“我爱儿童,儿童爱我”,我们老师说了,他花了毕生的心血研究儿童,热爱儿童,最后很有信心的说出这句话是很让人佩服的。陈鹤琴先生有如下的几个观点: 一、反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学前教育,提倡适合国情的中国化儿童教育。 二、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活校育的三大目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三、建立了幼儿园课程理论。五指活动,单元课程,游戏教学。 四、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 我读了《家庭教育》,对陈鹤琴的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有了一点理解。陈鹤琴先生提倡“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说明他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作用。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小孩子生来是无知的,他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们的行为总是会受到遗传的影响,但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父母的正确引导。因此他对父母的教育提出了以下建议: 1、父母要尊重孩子。陈鹤琴认为“父母对子女应当有相当的礼貌”,“做父母的不应迁怒于子女”,也就是说做父母的不可常常用命令式的语气去指挥他们的孩子,而应相互尊重。父母的威信应建立在对子女的尊重上,教育应建立在相互平等的地位上,因为孩子有孩子的意志,只有尊重孩子的人格,他们才会尊重你,才会接受你的教育。 2、父母步调要一致。陈鹤琴认为:“做父母的对于子女的教育应有一致的措施”。他反对中国传统家庭中的父严母慈,一个黑脸、一个白脸的做法,也就是说父母要“在小孩子面前取同一态度”,只有步调一致,才能使儿童按着统一的、正确的方向发展。 3、3.父母要给儿童以真正的爱。陈鹤琴认为许多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什么都听其自便,百依百顺,甚至对小孩打骂长辈或危害他人的行为都不加禁止。所以陈鹤琴反复强调“对子女要爱护,但绝不可溺爱”,“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

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陈鹤琴(1892-1982年),浙江上虞县人。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着名的儿童教育家。主要教育着作有:《儿童心理之研究》、《儿童心理学》、《家庭教育》、《活教育的教学原则》等。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统的 《陈鹤琴教育文集》,是我们研究陈鹤琴教育思想的重要资料。 关于"活教育"的思想体系 陈鹤琴自1940年在江西办幼师时开始提出"活教育"思想,经过几年的教育实践,直到1947年他在上海逐步整理出"活教育"的思想体系,包括三大纲领,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 1、"活教育"的目的 陈鹤琴说:"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他认为做一个人、做一个中国人、做一个现代中国人是要有条件的。"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便受教育者具备这些条件。 第一、要具备健全的身体。他认为一个人身体的好坏,对于他的道德、学问及从事的事业有很大影响。中国人身体素质不好,一向被人讥笑"东亚病夫,因此具各健全的身体,更为重要。 第二、要有建设的能力。当时中国"凡百俱废,"急切需要的是各种建设 ",而过去的教育培养的人不重视建设的能力,所以"活教育"则重视建设的能力,"要把它培养起来",以便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 第三、要有创造的能力。他认为中国人本来有很强的创造能力,无论是文化或制度,在古代的中国就己经很好,只是近几百年来因循苟且不知创造。"及至科举一兴,思想就格外受到束缚,一般文人学士,摇笔呐喊的能力本领虽

有余,而创造的能力则不足。时至今日,我们亟需培养儿童这种创造能力", 他一向认为儿童本来就有很强的创造能力,只要善于启发诱导、教育和训练,创造能力是可以培养起来的。 第四、要有合作的态度。他认为中国人个性强,往往各自为政,在团体活动中,常缺乏合作的态度。"所以我们对于小朋友要从小就训练他们能合作团结,才能便他们配做一个新中国的主人翁”。 第五、要有服务的精神。他说:"如果我们训练的儿童,熟设各种知识和技能,可是不知服务,不知如何去帮助人,那这种教育可以说全无意义"。他认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教育儿童知道应该帮助别人,知道为大众服务,具备服务的精神。 抗战期间,陈鹤琴提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目的,体现了他热爱祖国的精神。抗战胜利之后,他提出"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体现了他具有"世界的眼光"。他提出"做世界人",要 "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教育学生爱劳苦大众的大多数人,恨人类的共同的敌人,不要把自己的享乐建筑在大多数劳苦大众的血泪之上。他的"活教育"目的体现了爱国主义的精神,也反映了他具有"世界眼光"的胸襟,在当时是属于进步教育思潮之列的。 2、"活教育"的课程 陈鹤琴批评旧教育是"死教育",课程是固定的,教材是呆板的,不问儿童是否了解,不管与时令是否适合,只是一节一节课的教,这样的教育只能培养"书呆子"。”活教育"则反其道而行之,要向大自然十大社会学习。他说,”大自 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十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

陈鹤琴教育研究思想评价.doc

陈鹤琴教育思想评价 陈鹤琴主要教育思想: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和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早在二十世纪初就提出了儿童教育“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教儿童学。后称“单元教学”,并被准确定义为:以一个中心把各项活动联系起来。他强调:幼儿园教育教学应紧密结合儿童的实际生活,以大自然、大社会为课堂,结合儿童心理特点,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儿童的兴趣和想象力。 陈鹤琴提出:“重视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根据儿童生理心理发展情况,按时令季节和幼儿实际生活的情况制定计划。”他强调以儿童的发展为本,关注儿童生理心理的发展情况,主题的选材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时令季节,最大可扩充到大自然、大社会。陈鹤琴认为,儿童健康是幼稚园课程第一重要的。他认为,五指活动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健康活动:饮食、睡眠、早操、游戏、户外活动、散步等。 2.社会活动:朝夕会、周会、纪念日、集会、每天的谈话、政治常识等。 3.科学活动: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研究自然、认识环境等。 4.艺术活动:音乐(唱歌、节奏、欣赏)、图画、手工等。 5.语文活动:故事、儿歌、谜语、读法等。 1951年,陈鹤琴发表了《幼稚园的课程》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他批判了欧美国家所实行的完全从儿童出发,缺乏系统性的单元教学的课程编制模式,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幼稚园课程编制应遵循的十大原则,以及三种编制的具体方法。 十大原则是: 1.课程的民族性:课程应是民族的,不是欧美的; 2.课程的科学性:课程硬实科学的,不是封建迷信的; 3.课程的大众性:课程应是大众的,不是资产阶级的; 4.课程的儿童性:课程应是儿童化的,不是成人化的; 5.课程的连续发展性:课程应是连续发展的,而不是孤立的; 6.课程的现实性:课程应符合实际需要,而不能脱离现实; 7.课程的适合性:课程应适合儿童身心发展,促进儿童健康; 8.课程的教育性:课程应培养儿童五爱、国民公德和团结、勇敢等优良品质; 9.课程的陶冶性:课程应陶冶儿童性情,培养儿童情感; 10.课程的言语性:课程应培养儿童说话技能,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陈鹤琴还提出了三个具体的课程编制方法:圆周法、直进法和混合法。 1.圆周法:幼稚园每个年龄班预定的教育单元内容相同,研究的事物也相同,但所选教材的难度和分量应根据儿童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各班要求由浅入深。 2.直进法:就是将儿童生活中接触的事物,按照事物的性质和内容的深浅而分布在各个不同的年龄班中,如小班研究猫和狗,中班研究羊和牛,大班研究马和虎。即是说,不同班的课题和要求都不相同。 3.混合法:就是在编制课程的时候,以上两种方法均可采用,即课题和要求有相同或不同。混合法是编制课程时采用最多的一种方法。 我对陈鹤琴教育思想的评价:学前教育是目的在于促进入学前儿童(0~6岁)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而陈鹤琴的“整个教学法”应用到学前教育之中,就使得所有课程有了系统的结构性,将五大领域有目的的链接在一起,而不是分散的生硬拼凑,这样既有助于教师明确教育目标,又可以促进幼儿将所学联系起来,更有效的学习知识。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陈鹤琴(1892-1982),中国现代教育家,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东南大学教务长,1923年创立南京市鼓楼幼稚园兼任园长,1927年任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第二院院长等。家庭教育是陈鹤琴进行儿童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他撰写的《家庭教育》一书,是根据对自己的儿子几年的观察研究,同时吸取别人教育子女的经验教训而写成的。其中提出了101条原则,涉及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以下择要点作一初步介绍。 一、家庭教育对儿童个体成长发育的作用 他认为,儿童的早期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奠基的作用。人在七岁前,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打下了基础,基础打得不好,健全人格就难以建立。 二、家庭教育的内容 他认为,家庭虽不是专门的教育机构,父母也不是专职的教育工作者,但家庭教育的任务和内容却是很多的。在儿童的身体健康方面,家长需要培养训练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如穿衣、刷牙、洗脸、饭前洗手、午间睡觉、吃饭定量、便溺有定所等等。还要让孩子参加游戏锻炼身体,创造条件让他们画图、剪图、穿珠、浇花、玩沙等,不要随意地恐吓他,或随便打骂。

在品德教育方面,他主张要教以下9条: 1、教孩子心中有他人 2、教孩子有同情心 3、使孩子养成收藏玩物的习惯 4、教育孩子对人有礼貌 5、教育孩子尊重别人和别人的劳动 6、教育孩子要诚实 7、教育孩子不可强横霸道 8、教育孩子适当参加家务劳动 9、教育孩子爱父母、爱别人 在智育方面,陈鹤琴不主张让孩子过早的读书写字,而要求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创造条件,让孩子增长对周围事物的感性认识,丰富生活常识,开阔眼界,激发求知欲望等。具体要求是: 1、丰富孩子的生活常识,增进生活经验。 2、鼓励孩子的探索精神,支持孩子的探索。 3、鼓励孩子的好问精神,激发求知欲望。

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时代意义[教育]

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时代意义[教育] 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时代意义 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 -> 中小学校长培训平台 作者标题关键字 编号: 密码: 当代社会与教育| 当代教育理论| 课程与教学改革| 学校管理| 学校成本效益分析 比较教育| 学校诊断咨询| 学校心理| 教育评价| 现代教育技术 教育科研| 综合管理实践| 校园安全| 领导科学与艺术| 文化艺术 公文写作| 教育法规与政策| 中小学德育| 素质教育| 公共管理 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时代意义 发布时间:2007-06-27 09:38:11 作者:周谷平季小琛 来源:中国幼儿教师网 陈鹤琴在创办和发展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研究儿童心理和师范教育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关于陈鹤琴教育思想的内容和特点,人们有过诸多研究和阐述。本文试图从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视角,来认识和把握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时代意义及其对当前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陈鹤琴教育思想溯源 陈鹤琴教育思想孕育、产生的时期,国际新教育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产生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这一欧美反传统教育思潮,在美国又称“进步教育”,时间跨度大约是1876年至1957年,其中1896年至1926年被认为是“进步主义时代”。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的时期。始于1919年

并在上世纪20年代前期形成高潮的中国“新教育”改革运动,顺应了这一世界性的现代教育潮流,力图对中国根深蒂固的旧教育进行彻底改革,促使中国教育现代化并走向世界。国际的大背景和国内的小环境都给予陈鹤琴很深的影响,为其教育思想的形成打上了一层浓重的底色。 在美留学五年,陈鹤琴受到了进步教育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直接影响。这五年,正处于“进步主义时代”,再加上陈鹤琴就读的哥伦比亚大学是当时世界上研究教育的“圣地”。许多实用主义大家在此供职,如杜威、克伯屈、孟禄等。陈鹤琴十分赞赏进步教育中的精神和方法,并将它们运用于自己的教育工作,可以说他是以引进“新教育运动”改造中国教育为己任的。 二、陈鹤琴教育思想产生的大背景 回顾上个世纪的世界教育,成就是惊人的。在这一个世纪中有过几次重大的教育改革,而正是这几次改革运动促进了世界教育的发展。 综观世界教育发展进程,制约整个世界教育改革趋势的主要有三对矛盾:公平与效率、工具论与发展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世界各国的教育就在这三对矛盾的不断冲突、制衡中来回摇摆并逐渐发展,呈现“钟摆式”的震荡。当今教育改革正呈现出由效率、工具、科学向公平、发展、人文倾斜的趋势。这便是当时陈鹤琴教育思想产生的大背景。 公平与效率之争归根到底是受教育权如何分配的问题。为了追求效率,一些国家采取优先发展高等教育的战略,“精英教育”“英才教育”等口号层出不穷。这样做既有历史的原因,也出于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现实考虑。但是追求教育的民主化、 实现受教育机会的平等,是人类长久的教育理想。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总趋势是趋向于公平,即通过扩大受教育权利和增加受教育机会,来提高国民素质。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 (1)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 摘自《学前教育课程论》 在我国学期教育史上,对课程理论与思想发展贡献最大的当推陈鹤琴先生。陈鹤琴(1892~1982),浙江上虞人,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学期教育学家。 陈鹤琴先生早年留学美国,专心研究教育学和心理学,师从克伯屈、孟禄、桑代克、罗格等教授。1919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为东南大学),教授教育学和心理学。 1923年在南京创办了鼓楼幼稚园,任园长;不久又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研究中心,亲自从事并领导幼稚园的课程、设备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他对当时国外幼儿教育课程严重充斥中国幼稚园的状况十分不满,与张宗麟等人一起进行了幼稚园课程中国化和科学化探索,提出了“活教育”思想,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幼稚园课程的发展。他是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先驱。他还发起并组织幼稚教育研究会,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稚教育研究刊物《幼稚教育》。协助教育部制订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幼稚园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鹤琴先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之中。他先后担任南京大学师范学院和南京师范学院院长兼幼儿教育系主任。在这期间,他继续研究幼儿教育,整理他以前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研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学和科研体系,完成了他20~40年代一直未能实现的理想。然而,从50年代初起,由于“左”的思潮的影响,他的活教育思想受到错误批判。而他本人,在1958年也遭到错误批判,他的儿童教育思想被全盘否定。1959年,他不得不离开了自己长期从事而又深为热爱的幼儿教育工作。 文化大革命后,陈鹤琴先生得到平反昭雪。除了担任社会和政府的一些要职之外,他当选为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1981年六一儿童节时,他虽然身患重病,但仍然不忘儿童,并为儿童题词:“一切为儿童,一切为教育,一切为四化。”1982年,他在连说话都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还写下了“我爱儿童,儿童也爱我”的肺腑之言。由此可见,陈鹤琴先生把毕生的精力全部献给了祖国的儿童教育事业,他不愧为著名的幼儿教育家。 陈鹤琴曾到世界许多国家进行访问和考察,积累了丰富的幼儿教育经验。在长期的实践研究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他提出了许多适合我国国情和儿童心理的教育主张和课程思想,写出了近400万字幼儿教育著作,影响巨大。他的著作被先后汇集出版,《陈鹤琴教育文集》上、下卷和《陈鹤琴全集》6卷全面反映了他的幼儿教育思想。 陈鹤琴学前教育课程思想是他学前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学习和继承他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的合理内容,对于我们今天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一)课程应为教育目标服务 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集中反映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念。同时,教育目标又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方向,它指导着人们的教育行为。教育目标是制订课程目标的理论依据,它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具体实施具有规范和限制作用。在学前教育领域,也是这样。 学前教育课程是学前教育的支柱。学前教育课程是为学前儿童设计的课程。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陈鹤琴(1892-1982),中国现代教育家,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东南大学教务长,1923年创立南京市鼓楼幼稚园兼任园长,1927年任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第二院院长等。????? 家庭教育是陈鹤琴进行儿童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他撰写的《家庭教育》一书,是根据对自己的儿子几年的观察研究,同时吸取别人教育子女的经验教训而写成的。其中提出了101条原则,涉及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以下择要点作一初步介绍。 一、家庭教育对儿童个体成长发育的作用 他认为,儿童的早期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奠基的作用。人在七岁前,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打下了基础,基础打得不好,健全人格就难以建立。 二、家庭教育的内容 他认为,家庭虽不是专门的教育机构,父母也不是专职的教育工作者,但家庭教育的任务和内容却是很多的。在儿童的身体健康方面,家长需要培养训练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如穿衣、刷牙、洗脸、饭前洗手、午间睡觉、吃饭定量、便溺有定所等等。还要让孩子参加游戏锻炼身体,创造条件让他们画图、剪图、穿珠、浇花、玩沙等,不要随意地恐吓他,或随便打骂。

在品德教育方面,他主张要教以下9条: 1、教孩子心中有他人 2、教孩子有同情心 3、使孩子养成收藏玩物的习惯 4、教育孩子对人有礼貌 5、教育孩子尊重别人和别人的劳动 6、教育孩子要诚实 7、教育孩子不可强横霸道 8、教育孩子适当参加家务劳动 9、教育孩子爱父母、爱别人 在智育方面,陈鹤琴不主张让孩子过早的读书写字,而要求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创造条件,让孩子增长对周围事物的感性认识,丰富生活常识,开阔眼界,激发求知欲望等。具体要求是: 1、丰富孩子的生活常识,增进生活经验。 2、鼓励孩子的探索精神,支持孩子的探索。 3、鼓励孩子的好问精神,激发求知欲望。

浅谈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浅谈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 【摘要】陈鹤琴是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现为中国教育学会和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会长。家庭教育是他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丰富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家庭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至今还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意义家庭教育思想启示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家庭教育是他研究的重要领域,其丰富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的家庭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至今还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本文对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进行了浅谈。 一、家庭教育的意义 家庭教育是人类全部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教育的有机整体,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特殊的极为重要的作用。“幼稚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大下一个基础,若基础打的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塑造了”[1]。 家庭教育是社会的细胞,承担着为社会造就人才的任务。陈鹤琴早在几十年前,就把家庭教育的意义与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他说:“儿童是振兴中华的希望,儿童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关系到我们伟大祖国的命运。”[2]他提出做父母应当教训小孩爱人,从最初的家庭教育环境开始,培养儿童的同情心和爱人教育。他认为小孩子今日能爱人,他年就能够爱国了。 当今的世界,不论是经济竞争,还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说到底都是人的才的竞争。谁具有高素质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是将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振兴。陈鹤琴对儿童家庭教育意义的阐述,至今仍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二、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一)树立正确的家教观 1、从“为个人型”向“为国家型”转变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早期所接受的教育关系着人一生的发展,具有积极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书笔记

人生的启航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书笔记 仪征市真州幼儿园惠立夏 一、著作名称 《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 陈鹤琴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二、名句摘抄内容 “我们晓得栽花有了载花的学识技能,花才能载得好。养蜂有了养蜂的学识技能,蜂才能养的好。育蚕有了育蚕的学识技能,蚕才能育的好。甚至养牛、养猪、养羊、养马、养鱼、养鸟莫不都要有专门的学识技能。而一般人对于他自己的儿女反不若养鸡、养蜂、养牛、养猪来看得重要。我们只要是一个人就好像都有资格可以教养儿童的。至于怎样教养,怎样培育,事先既好无准备,事后更不加研究;好像儿童的价值不及一只猪,一只羊。这种情形在中国是非常普遍,司空见惯。” “有时候,你不晓得他应当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食物!有时候你不晓得他为什么哭的,为什么不肯吃!……有时候,他非常来的倔强,你不晓得骂他好呢,还是打他好;让他去强霸好呢,还是去抑制他好;有时候,他睡在床里哭喊,你不晓得去抱他起来摇摇他好呢,还是让他大哭大喊的好!” 陈鹤琴在《家庭教育》中总结出儿童心理的七大特征: 1.小孩子是喜欢游戏的 “二三个月大的婴儿就能在床上不停地敲手踢脚,独自玩弄。到了五六个月的时候,看见东西就要来抓,抓住了就要放到嘴里去。……到了三四岁的时候,他的游戏动作比以前还要繁多而他的游戏方法也与从前不同了。从前他只能把椅子推来推去,现在他要把椅子抬来抬去,当花轿了;从前他只能把棒头敲敲做声以取乐,现在他要背着棒当枪放了。到了八九岁的时候,他的身体比从前更加强健得多了,精神也非常充足了,知识也渐渐丰富了,因此他的游戏动作也就与前不同了。此时他喜欢玩各种竞争游戏了;什么放风筝,踢毽子;什么斗蟋蟀,拍皮球;什么打棒头,捉迷藏他都能够玩了。” 2.小孩子是喜欢模仿的

陈鹤琴和张雪门教育思想的比较

陈鹤琴和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的比较 班级:09教31 姓名:朱彤焱 学号:09093018

陈鹤琴和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的比较 陈鹤琴(1892-1982),浙江上虞人,我国儿童教育和儿童心理研究的开拓者 和奠基人。 1923年陈鹤琴在南京创办了鼓楼幼稚园,他在长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的有关教育思想,总结出了儿童的七大心理特征,形成了自己的儿童观。他的“活教育”思想,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幼稚园课程的改善与发展。 张雪门(1891~1973),浙江鄞县人,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早在三十 年代, 他就与我国的另一位著名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有“南陈北张”之称。 在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中,最重要的理论即他的"活教育"理论,这是他幼儿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指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人",他主张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幼儿教育的出发点,提倡让幼儿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 因此,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陈鹤琴选择将自然作为最主要的内容。陈鹤琴的观点“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儿童的天性本是纯真的,如果在教育幼儿的时候过早的将成人的观点强加给 儿童,那么对于儿童来说将是对天性的抹杀,会让他们过早的失去孩子应有的童真。对于儿童来说,他们能够学的与应当学的东西,本来是很多的,但是如果我 们在教育的过程中采用漫无限制的毫无系统的方法,则对于儿童来说不仅不能促进其天性的发挥,反而会影响其健康的成长。因此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必定要有 一种组织,在相当范围内,使其成为一个系统并使各科目中间互相连接起来发生 关系。而自然和社会这两种环境是儿童最为熟悉和亲切的,所以应当将大自然,

中国现代教育家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中国现代教育家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一、陈鹤琴的生平、主要著作及教育实践活动 (一)陈鹤琴的生平(1892年3月5日-1982年12月30日) 陈鹤琴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我国近代幼儿教育事业奠基人。1892年3月,陈鹤琴出生于浙江上虞县百官镇—个破落小商人家庭。他6岁丧父,7岁起帮母亲替人洗衣以补贴生活。在读6年私塾后,14岁靠亲友资助进杭州葸兰中学读书,立志济世救人。1911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一学期,秋季考入北京清华学堂高等科。他在校内办了一个“校役补习班”,又在校外城府村办了—·所“义务小学”。1914年赴美留学,为报国而学教育。1917午获霍普金斯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18午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学位,1919年8月回国。 1919年9月,他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科教授,讲授儿童心理学等课,1921年兼任东南大学教务部主任。他大力提倡开展学校课外活动,主张学生自治。他反对封建包办婚烟制度,写成《学生婚烟问题之研究》调查报告,于1921年在《东方杂志》发表,受到李大钊称赞。1922午,他编成中国第一本汉字查频资料《语体文应用字汇》开创汉字字量的科学研究,为编写成人扫盲教材和儿童课本,读物,提供用字的科学依据。1920年起,他以其长子陈一鸣为研究对象,开创我国儿童研究。1921—1925年,他从事儿童心理测验的研究,编制中小学各科测验资料,与廖世承合著《智力测验法》、《测验概要》。1925年,他出版《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两部著作。 1927年,陈鹤琴支持陶行知筹建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并兼任该校第二院(幼稚师范院)院长。他与陶行知、张宗麟等组织幼稚教育研究会,主编《幼稚教育》刊物。6月,他担任南京特别市教育局学校教育课课长,着力整顿中小学和幼儿教育,设立实验区制,培训师资,试验新教学法,树立实验和研究风气,编纂教科书和儿童读物,研制玩具、教具和设备等。1928年,他受民国大学院之聘,主持起草《全国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于30、40年代在全国推行。 1928年9月至1939年10月,陈鹤琴担任上海租界工部局华人教育处处长,竭力争取更多的中国人有受教育、办教育的机会和权利。他先后办了6所小学(附设幼稚园)和1所女子中学,在工人区办职工夜校和简易小学;先后给一百余所

读书心得――陈鹤琴之家庭教育.

读书心得――陈鹤琴之家庭教育 陈鹤琴是我国早期的幼儿教育专家。毕生致力于儿童教育事业,其中家庭教育理论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撰写的《家庭教育》一书,是根据对自己的儿子几年的观察研究,同时吸取别人教育子女的经验教训而写成的。他认为,儿童的早期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陈鹤琴认为,家庭虽不是专门的教育机构,父母也不是专职的教育工作者,但家庭教育的任务和内容却是很多的。在儿童的身体健康方面,家长需要培养训练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如穿衣、刷牙、洗脸、饭前洗手、午间睡觉、吃饭定量、便溺有定所等等。还要让孩子参加游戏锻炼身体,创造条件让他们画图、剪图、穿珠、浇花、玩沙等,在智育方面,陈鹤琴不主张让孩子过早的读书写字,而要求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创造条件,让孩子增长对周围事物的感性认识,丰富生活常识,开阔眼界,激发求知欲望等。同时,陈鹤琴也指出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心理始能行之得当。他认为,适合幼儿心理特点的良好家庭气氛,不仅能向孩子进行积极的教育,也是孩子形成对人对事正确态度的重要因素和良好起点。 在陈鹤琴家庭教育理论中不难发现,先生重视的不是孩子知识的获得,而是良好习惯的养成及学习能力的发展,先生指出小孩子的知识之丰富,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在教育越来越强调生态化的今天,如何保证家庭教育的质量,真正的促进孩子发展,使教育少走弯路,幼儿园的教育定位在哪里,承担哪些教育任务,与家庭之间应如何分工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发展,以下就谈一点我的粗浅认识。

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合作是一种必然趋势,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有各自的优势,幼儿园的老师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及其更新拓展的的渠道以及多年教育大量孩子的经验,老师能发现孩子在同龄群体中的特殊问题,对孩子所处的发展水平衡量得比较准确,孩子的良好性格如勇敢、坚韧、沉着、好胜、好奇、善良等不是教得会的,需要在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进行磨练,唤醒幼儿主体意识的觉醒,同时也需要家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所以需要通过家园的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来达到。 幼儿园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老师可以依托自己的专业优势,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老师对教育、孩子心理的知识是系统性的,而家长的知识零碎的、不系统的,所以为了家园合作能两条腿走路而不是残废,必须让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提高,以更好地贯彻教育目标的要求。首先,需要老师在与家长沟通和组织家长“参与”的过程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提高科学育儿水平。在这个理念的支持下,家庭和幼儿园的关系应该是分工合作,家园合作呼唤建立这样一种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在合作中,幼儿园应该处于主导地位,有责任唤起家长的主人翁意识,发动家长为幼儿园教育提供教育资源。同时家长应当认清自己在这个教育过程中的地位,要看到孩子既是自己的子女,也是国家的未来,自己有责任与教师合作共同培养孩子,不放弃任何机会实施教育转变了家长的教育观念,融洽了家长与教师的关系,更重要的使幼儿有了不同水平的进步,因此家园配合、目标一致、才能形成教育合力,营造一个家园共同关心幼儿成长的良好氛围,教师是为了孩子,家长也是为了孩子,只要家园双方同心协力,一定能为孩子的健康发展打实基础。让我们携起手来教育孩子,为孩子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素质基础,能够用最好的方式,取得最大的成功和收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