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开封市工程地质条件

开封市工程地质条件

开封市工程地质条件
开封市工程地质条件

开封市工程地质条件

9.1.2 自然条件

(1)气温

年平均气温 14℃

最热月平均气温27.1℃

最冷月平均气温 -0.5℃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2.9℃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 -16℃(2)湿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 69.6%

冬季最冷月相对湿度 64%

夏季最热月平均室外计算相对湿度79%

(3)风

全年主导风向 S、NNE

夏季主导风向 S

冬季主导风向 NNE

冬季室外平均风速 3.6m/s 夏季室外平均风速 3m/s

基本风压 0.45kN/㎡(4)雨雪

基本雪压 0.3 kN/㎡多年平均降雨量 670mm

日最大降雨量 176.5mm 年蒸发量 1959.1mm (5)大气压

年均大气压 100.7kPa 冬季大气压力 101.79kPa 夏季大气压 99.6kPa

(6)日照

年平均日照时数 2266.6h

(7)最大冻土深度 260mm

9.1.3 天然地基的评价与承载力特征值

(1)建设场地地质土层情况

拟建场地为现征可耕地,地表平坦无起伏,地面绝对标高为68.8~69.2m,最大高差仅0.4m,总体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根据区域资料,该场地所处地貌单元为黄河冲积泛滥平原。

根据钻探揭露,场地距地表30.0m范围内的地层,根据其岩性特点、沉积环境和所处的地貌单元,可分为三套地层组合。第一,场地地表普遍分布一层粉土(夹粉砂薄层),厚度一般为5.0m左右,颜色为褐黄色,为近代黄河泛滥冲积物;第二,距地表5.0~16.0m左右为灰黄-灰黑色粉土夹粉质粘土,结构松散,为近代黄河泛滥淤积物;第三,距地表16.0m以下,多为粉土、粉细砂,呈中密-密实状态,颜色为黄褐或褐黄色,为早期黄河冲积沉积物。本次勘察工作,根据其沉积环境、地层特征及原位测试成果,将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分为9个工程地质层,现自上而下详细描述如下:

第一层:粉土(Q4al)

褐黄色,湿,稍密-中密,粘粒含量低,似粉砂,加水后振动析水现象明显,无韧性,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本层分布稳定,层底埋深1.0~2.5m,层厚1.0~2.5m。

第二层:粉质粘土(Q4al)

灰-灰黄色,以软塑为主,局部可塑或流塑,本层以粉质粘土为主,层间常夹有粉土夹层或透镜体,呈松散状态。该层土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摇振无反应。本层分布稳定,厚度1.0~2.4m,层底埋深3.3~4.4m。

第三层:粉土(Q4al)

黄褐色,湿,中密,局部稍密,偶见淡水田螺外壳,砂质含量高,见白云母碎片。该层土干强度低,韧性差,无光泽反应,摇振反应中

工程地质条件六个内容

工程地质条件六个内容:1.地形地貌2.地层岩性3.地质构造4.水文地质条件5.物理地质条件6.天然建筑材料 工程地质学在水利建设中的任务:1.选择工程地质条件最优良的建筑地址2.查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工程地质作用3.选定地址的工程地质条件,提出枢纽布置、建筑物结构类型、施工方法及运营作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什么是矿物和造岩矿物: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中所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矿物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解理和断口、硬度、其他性质岩浆岩常见结构的名称:1.按岩石中矿物结晶程度划分: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2.按岩石中颗粒的绝对大小划分:显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3.按岩石中颗粒相对大小来分: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及似斑状结构 岩浆岩常见构造名称:1.块状构造2.流纹构造3.气孔构造4.杏仁状构造 岩浆岩的简易分类:1.根据化学成分: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2.根据形成条件:喷出岩、浅成岩、深成岩 沉积岩的常见结构名称:1.碎屑结构2.泥质结构3.化学结构4.生物结构 沉积岩的胶结物种类及胶结类型:1.硅质2.铁质3.钙质4.泥质5.其他(石膏)基地胶结、孔隙胶结、接触胶结 沉积岩的构造名称:1.层理构造:水平层理、单斜层理、交错层理2.层面构造:波痕、泥裂3.结核4.生物成因构造 主要的沉积岩有:1.碎屑岩类:砾岩角砾岩、砂岩、粉砂岩2.黏土岩类:泥岩、页岩3.化学岩生物化学岩: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 变质岩的构造种类:1.片理构造: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 2.块状构造3.变余构造 主要的变质岩:片麻岩、片岩、千枚岩、板岩、石英岩、大理岩、混合岩 什么是岩石的风化作用及其影响因素,风化分带:分布在地表或地表附近的岩石,经受太阳辐射、大气、水溶液及生物等因素的侵袭,逐渐破碎。松散或矿物成分发生化学变化,甚至生成新的矿物的现象。1.气候、地形和地下水的影响2.岩石性质的影响3.断层、裂缝的影响残积土—全风化—强风化—中等风化—微风化—未风化

工程地质条件

1、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它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性条件、地质构造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作用条件、天然建筑材料。 2、圈层构造:根据地球形状和物质组成所划分的圈层范围。 3、岩石圈:由上地幔固态物质和地壳组成的固体部分。 4、地质作用:由地球的内外能量作用引起,促使地壳物质组成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 地质作用分类:内动力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其中内动力作用又包括: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重力作用。外动力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5、地层及地层时代:P(13) 6、岩层接触关系:整合、不整合。不整合又包括: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 7、矿物:由各种地质作用产生的,具有一定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单质元素或化合物。 造岩矿物: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矿物。 8、矿物物理性质:(1)形状:大部分是固态。(2)颜色:自色,他色,假色。(3)条 痕:矿物粉末颜色。(4)光泽:对光线的反射能力。造岩矿物一般呈非金属光泽。 (5)解理:矿物晶体或晶粒在外力打击下,能沿一定方向发生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6)断口:矿物受外力打击出现的破裂面成各种凸凹不平的形状称为断口。 9、岩浆作用:地幔中岩溶状岩浆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 沉积作用:在地表环境条件下,碎屑物质经过搬运、沉积、压固、胶结等地质作用形成新岩石的过程。 变质作用:早先形成的岩石,在地壳一定深处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受岩浆作用、构造运动等影响,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变化形成新岩石的过程。 10、岩石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11、岩浆岩结构:(1)按结晶程度划分: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非晶质结构。(2) 按晶粒大小划分:显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3)按晶粒相对大小划分: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 沉积岩结构: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结构。 变质岩结构:变晶结构、变余结构、碎裂结构。 12、构造运动:由于地球内部营力引起的地壳的变形与变位。 地质构造分类:水平构造、单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隆起与凹陷。 13、岩层产状:岩层在地壳中的展布状态。 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走向:岩层面水平延伸方向,用走向线,方位角表示。走向线:岩层面与水平面交线。倾向:岩层面向下倾斜方向,用倾斜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线方向角表示。倾角:岩层面与水平面夹角(锐角,唯一的)。 图示表示方法(略)。 14、褶皱分类:向斜、背斜。 褶皱野外识别方法:(1)以剥蚀后地面出露的岩性是否重复且对称出现,判断是否为褶皱。(2)据核部、翼部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向背斜。(3)根据两翼岩层产状判断类型。 15、断裂分类:节理、断层。 断层分类: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16、断层野外识别方法:(1)沿岩层走向追索,若发现岩层突然中断,而和另一岩层接触,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重点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6个) 【工程地质条件】所谓的工程地质条件,指的是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条件的总和。包括地形地貌、岩石与土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作用及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与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引起的、对建筑本身的顺利施工和正常运行,对建筑的安全或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地质问题,称为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任务】所谓工程地质任务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以便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地质环境,防治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粘滑】活断层出现的间断地、周期性的突然错动现象称为粘滑。 【地震效应】在地震作用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于地面出现的各种震害或破坏,称之为地震效应。 【地基效应】地基效应指的是地震使松软土体出现压密下沉、砂土液化、淤泥塑流变形等,从而导致地基失效,使上部建筑物破坏的效应。 【全迹长】裂隙的两个端点在测网上、下界测线位置以内,裂隙的可见迹长称为全迹长。【半迹长】裂隙的一端延伸出测网的顶、底界外,而另一端在测网内出现,且与中线相交时,裂隙在中测线上的交点与裂隙在洞壁上的端点之间的距离称为裂隙的半迹长。 【截(断)半迹长】裂隙在中测线的交点至裂隙与测网顶、底界交点之间的距离定义为裂隙的截半迹长。 【泥石流】泥石流又称山洪泥流,是发生在山区的一种含有大量泥砂、碎石块的暂时性急水流。 【拱坝】是指一种在平面上向上游弯曲,呈曲线形、能把一部分水平荷载传给两岸的挡水建筑,是一个空间壳体结构。 【重力坝】重力坝是由砼或浆砌石修筑的大体积挡水建筑物,其基本剖面是直角三角形,整体是由若干坝段组成。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时一定地点的地面震动强度的尺度,是指该地点 范围内的平均水平而言。

焦作地质概况

精心整理一、地貌 焦作地处太行山脉与豫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由北向南渐低。从北部山区到南部平原呈阶梯式变化,层次分明。总的地势是北高南低,自然平均坡度为2‰。最高处海拔1955米,最低处海拔90米。地面高差达1800多米。 (一)山地。焦作地区的山地为中山(1000米以上)和低山(500-1000米),分布于修武北部,经焦作、博爱至沁阳西部,是太行山系的组成部分。该区平均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上,坡向多为南坡或西南坡,坡度在20度以上。焦作的山地地形复杂,各山岭间由峡谷相连,山势陡峻,山谷切割较深,呈"V"形,阴坡一般较陡,土层深厚。焦作地区的主要山脉是太行山。 太行山位于焦作地区北部,西接王屋山,向东延伸至修武,走向近东西。山势宏伟,绵延数千里,境内为其尾部,长百余公里,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断裂发育,有盘谷寺断层,主要为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地层。岩性以石灰岩为主,伴有页岩、煤、铁、磷、耐火粘土、大理石等,矿藏丰富。自然植被较好,属落叶阔叶林带,林茂草密,适宜猕猴生息繁衍。 太行山系在修武境内的主要山峰有:茱萸峰,天门谷,古汉山,罗汉山,凤凰山,马鞍山,方山,五指山,云台山等。在焦作市境内的有:桑园北岭,九里山,凤凰岭,安阳坡,皇帝坡,燕窝岭,红砂岭,中卫岭,大、小贾岭,十二会山等。在博爱县境内的有:小北顶,旗杆谷堆,东顶峰,东领峰,盘头岭,南大岭峰,圆山峰,南坡峰,老虎掌,长岭峰,北教场峰,南教场峰,老石人,和尚山,刘岭,上岭后,孤山岭,羊岭,靳家岭等。在沁阳境内的有云台山,紫金顶,碗子城山,三夹山,贝涧山,云阳山,悬谷山,阳落山(与济源交界处)等。 (二)丘陵。丘陵区分布在山区外侧,是山区与平原的过渡地带,海拔高度介于150-250米之间,坡度在10-20度之间,总面积约300平方公里。该区大部分耕地凹凸不平,呈梯田状,有众多的黄土冲沟,高低起伏,没有明显的山丘,亦可称为岗地。 (三)平原。平原区分布于南部地区,一部分为太行山洪冲击扇,另一部分为黄河、沁河滩地,冲积厚度为200-800米不等,地势平坦,地下水丰富,土地肥沃,灌溉方便,海拔90-150米,是焦作粮、棉、油、菜的主要产区。 二、水文 (一)地表水 焦作市河流众多,大多发源于晋东南地区,水量比较丰富,较大的河流有20多条,分别汇入黄河和海河。属于黄河水系的有沁河、丹河、蟒河、逢石河、济河、大峪河等;属于海河水系的有峪河、大沙河等。 1、水系河流 (1)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孟州、温县、武陟县,在武陟县三堤头出境。境内长度149.6公里,有逢石河、大峪河、砚瓦河、仙口河、白道河、蟒河、沁河等汇入。年平均流量1440立方米/秒,平均年径流量468亿立方米,最大流量2.2万立方米/秒(1958年)。丰枯年变化较大,年内变化亦很大,6-9月约占全年水量的80%,给开发利用带来一定的困难。由于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境内河床平均高出堤外地面2-3米,历史上曾决口66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了治理,变害为利,先后兴建了人民胜利渠、武嘉灌区、白马泉灌区、孟县白坡灌区等引黄灌溉工程,黄河由此变害为利。 (2)沁河:沁河是焦作市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山西省沁源县。向东流经沁阳、博爱、温县,在武陟县注入黄河,总流域面积12900平方公里。过境长度90余公里。沁河径流资源丰富,河口站多年平均流量49.5立方米/秒,其中基流量16.1立方米/秒,占总流量的32.5%,含沙量低,稳定可靠。(3)丹河:是沁河最大的支流,在博爱县青天河村入境,水资源丰富,山路平站多年平均流量11.1立方米/秒,其中基流量6.8立方米/秒,占总流量的61.3%。 (4)大沙河: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县夺火镇。流经博爱、武陟、修武县,经新乡县入共产主义渠,上游河宽15米,下游河宽30米,平均河深3米,平均径流深度150毫米。最大流量650立方米/

郑州市区工程地质条件及问题探讨

郑州市区工程地质条件及问题探讨 王荣彦 摘要:根据郑州市区地形地貌、岩土组合关系及地下水条件等将郑州市区分为三个大的工程地质分区,并综述其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差异,最后提出三个分区存在的主要岩土工程问题。关键词:郑州市区工程地质条件及问题 1概述 郑州市位于河南省东部,按其地貌单元特点,以东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地面高程在85-100m,以西为弱切割的黄土丘陵区,地形略有起伏,地面高程在150-110m之间,地形由西南向东北倾斜。 2郑州市区的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郑州市区地形、地貌特点,岩土体组合关系及地下水条件可将郑州市区大致 分为三个工程地质区,大致以西开发区瑞达路及南阳路、东西大街及郑汴路一线分界,东北部分属Ⅰ区;西南部分属Ⅱ和Ⅲ区,而Ⅱ和Ⅲ区大致以京广路为界,东南区属Ⅱ区,西南区属Ⅲ区(详见图1),各区工程地质特征详见表2.1、2.2、2.3。 图1 郑州市区工程地质条件分区示意图

Ⅰ区工程地质特征一览表表2.1 Ⅰ区:为典型的二元结构,以上细下粗为其特征,上部由黄色、灰色稍密粉土夹灰色软塑的粘性土组成,一般厚15-19m,下部为中密-密实的粉细砂,一般为市区小高层建筑、部分高层建筑较好的桩端持力层。本区30m勘探深度内地下水可分为二层水,即潜水与承压水,水位埋深一般为1-5m。程地质特点,分布于市区东北部。 Ⅱ区:由黄色稍密-中密粉土与稍密-中密粉细砂互层组成,厚15m左右,地下水为潜水,水位埋深一般7-10m。本区以黄色为主色调,粉土与粉砂互层为其工程地质特点,分布于市区东南部。 Ⅲ区:上部为具轻微湿陷性的黄土状粉

土,厚3-5m,以下为中密粉土与硬塑粘性土组成,局部夹2-3层中密细砂。地下水属潜水,水位埋深一般在15-30m。本区以黄色为主色调,以上部为黄土状粉土,下部为中密粉土或硬塑粘性土为其工程地质特点。 3 郑州市区存在的主要岩土工程问题 3.1基础选型问题 根据郑州市区多年勘察经验,郑州市区特别是郑州东区(Ⅰ区)多层建筑、高层建筑的基础选型已比较成熟且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以Ⅰ区所在的建筑工程场地为例,对多层建筑多采用条形基础、筏板或条基下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对小高层建筑多采用CFG桩,高压旋喷桩、静压桩基础,对高层建筑以往多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近年来多采用静压桩基础,少量采用CFG桩复合地基,且近年来,静压方桩与静压预应力管桩以其工期短、造价低、施工质量保证程度高且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优势,有其应用愈来愈广泛的趋势。关于这方面详细内容可参考文献6。 3.2场地液化问题及对策措施 场地液化问题主要分布于Ⅰ区。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Ⅰ区大部分地段为轻微液化场地,但在Ⅰ区东北如姚桥、祭城一带存在中等液化场地,液化土层多为10m以上的稍密粉土。郑州市区遇到的多为丙类建筑,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4.3.6条规定,对建在轻微液化场地上的丙类建筑可不处理地基,这样对一般的高层建筑可不考虑该问题;对建在中等液化场地上的丙类建筑则需对基础和上部结构进行处理或采取更高要求的措施,可结合基础可能采用的基础型式并结合工期、经济因素综合考虑。 3.4基坑支护降水问题及对策措施 近20年来,郑州市区尤其是郑州东区小高层、高层建筑邻次栉比,这些建筑物一般设有1-2层地下室,有的为3层地下室,其基坑开挖深度一般5-9m,少数在12-17m,由于东区地层的工程地质条件较差(软土、水位高、粉土液化等)再加上建筑场地大多位于闹市区,周边环境条件复杂,基坑的支护、降水问题尤其重要,稍有不甚,常常导致周边道路、房屋拉裂、基坑坍塌,引起较大的质量事故及民事纠纷。根据郑州多年支护施工经验,对5-7m浅基坑并考虑周边环境条件的重要性,多采用土钉墙、复合土钉墙(其中的竖向微型桩可为水泥土搅拌桩、高压旋喷桩、微型钢管桩或预应力锚杆)、放坡素喷等支护型式;对大于7m以上基坑多采用桩锚(锚杆(索)为一道锚、二道锚或三道锚)支护型式,而内支撑用的较少。降水多采用水泥管井与轻型井点相结合的降水方法,效果较好。 3.3场地防空洞问题及对策措施 郑州西区(Ⅲ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地下水位低,在六十、七十年代修筑了大量的人防工程,一般埋藏深度在地表下5-7m,防空洞宽度一般干道宽度3-4m,支道宽度1.5-2.0m左右,一般为砖砌直墙半圆拱。显然防空洞位于多层及小高层建筑的持力层或主要受力层内,当建筑物无法避开时必须进行地基稳定性分析并采取处理措施。根据多年处理经验,处理防空洞多采用以下方法: 1、封仓加固法:即在查明防空洞空间分布的基础上,沿防空洞每隔一定距离(一般5-10m)砌筑横隔墙,进行分仓加固。然后回填并对防空洞内及洞顶与土层体间缝隙进行注浆加固。 2、人工挖孔穿越法 一般与结构可能采用的基础型式结合即将上部荷载通过竖向桩传递至防空洞以下较好的持力层上,而桩穿过防空洞侧的部分土层较少受力或不受力。 3、大开挖法 当防空洞埋藏较浅时采用大开挖法比较经济有效,且处理比较彻底。 3.4黄土状粉土湿陷性问题及对策措施 郑州市区的黄土状粉土一般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一般为Ⅰ级轻微湿陷,厚度3-5m,湿陷系数在0.015-0.036之间。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有关规定,对建在Ⅰ级轻微湿陷性黄土上的丙类多层建筑,地基处理厚度不应小于1m,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湿陷起始压

焦作地区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认识实习

焦作地区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认识实习 1实习目的: 2实习时间及地点: 3实习内容: 水文 本区河流分属黄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两大水系,河流有丹河、西石河、山门河、纸坊沟、峪河、新河、大沙河等,丹河属于黄河水系,其余河流属于海河水系。丹河和峪河为常年性河流,其它为季节性河流。丹河发源于山西省高平县境内,干流长162km,流域面积3150km2。山路平水文站多年平均流量为11.1m3/s,基流量为6.8m3/s。该河流经灰岩分布区,河流漏失严重,是焦作市岩溶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源之一。后寨至后陈庄段是河水强烈渗漏河段,渗漏量1.284—1.734m3/s。西石河、山门河、纸坊沟流经灰岩分布区,河流漏失严重,常表现为干谷。除丰水年有洪水流出山口外,其余时间均无水流,河水在距出山口5-10km地段全部漏失补给地下水。普济河、群英河(闫河)、翁涧河发源于市区北部山区,自北向南流经焦作老城区,在高新区汇入新河。三条河流均为排污河,常年接纳市内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只有当山区爆发洪水时,才会有洪流通过。三河流均为严重污染河流,主要污染指标是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高锰酸钾指数、非离子氨和挥发性酚。新河源于灵泉碑村西南角的灵泉湖水,流向自西向东,总长16.7km,河床宽3.0m,深1.5-2.5m。灵泉湖是地下水以自流泉形式泄于地表而成,近年来因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泉流量减小,流入新河地下水量很小。目前,新河水流主要是来自市区的工业和生活污水,5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1749m3/s。大沙河是幸福河和沙河在灵泉碑南郭村北汇聚而成,其中沙河上游是石河,发源于山西陵川县,丰水期山区爆发洪水时才有洪流通过,其余时间水流主要是工业和生活污水及排泄于地表的地下水。河宽200m,河床宽4-5m,深2-3m,两岸有河堤,百年一遇洪峰流量2730m3/s。河水污染严重,主要污染因子是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高锰酸钾指数、挥发性酚、悬浮物、非离子氨。 表焦作地区主要河流基本情况一览表

焦作地区地质概况

1、焦作自然地理概况 (一)地理位置 焦作市地处北纬34°48′16″~35°29′30″,东经112°32′48″~113°39′45″之间,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与山西省晋城市的陵川搭界,南临黄河,与郑州市的荥阳、巩义,洛阳市的孟津隔河相望,西与济源市毗邻,东与新乡市的辉县、获嘉、原阳接壤,具有承东启西、通达南北的宏观区位优势,是中原城市群“金三角”的战略支撑点和区域性中心城市。 (二)地形地貌 全市的地貌特征呈现北山、中川、南滩的特点。山区奇峰屹立,绿林缠绕,沟深谷狭,溪流潺潺。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五大园区皆分布于此,是焦作“梦幻山水”的杰出代表。区内著名主峰茱萸峰、紫金顶海拔高度分别为1327米和1116.9米,是南太行中最为雄险的绿色明珠;丘陵区地势平缓,多为梯田和山前冲积扇砾石坡地,是我市退耕还林工程的主战场;平原区属太行山南麓冲击平原,平均海拔130米左右。该区土地肥沃、林丰粮茂,是我省主要的粮食高产区;滩区地处黄沁河冲洪积扇边缘,属于太行山南麓的褶裙斜坡与黄沁河冲积扇接触地带的凹地平原,平均海拔95米,可细分为洪积冲积平原,沙丘及丘间沙地,古黄河滩地、河漫地、岗地、洼地六种微地貌类型。该区域是我市最重要的自然湿地区域,也是防沙治沙的重点和工业原料林的主要分布区。 全市地势北高南低,高差起伏较大,海拔高度85~1300米。东西最长处98公里,南北最宽处55公里,国土总面积4026平方公里。其中海拔低于200米的平原约2959.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3.5%,海拔200米以上的丘陵和山区约1066.5平方公里,占26.5%。 (三)气候概况 焦作市地处北温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暖干旱,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冷少雪。全年平均气温为11.4~14.9℃,1月最低,7月最高,极端最低气温-19.9℃,极端最高气温43.6℃。有效积温4633~4974℃,无霜期219~231天,年均日照时数2484小时。年均降水量575~641毫米,具有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等特征,全年80%的降水量集中在夏秋两季的7~9月份,这种水热同步的气候特点,适宜多种树木生长。 主要气候灾害有:干旱、洪涝、大风、冰雹、干热风、沙尘暴等。 (四)水文概况 总体上讲,焦作市属河流较多的地区。境内分布的较大型河流有黄河、沁河、新、老漭河、丹河、大沙河等,还有云阳河、神仙河、瓮涧河、普济河、山门河等季节性河流,分属黄河、海河两大水系。境内拥有群英、八一、马鞍石、顺涧湖、青天河等多座水库,基本上可以保证常年有水,广泛用于工业生产和农、林业灌溉。 焦作市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拥有丰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总量为21.65亿m3。其中,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8.1亿m3,岩溶水2.55亿m3,过境水3.0亿m3,省分配焦作市的引黄指标8.0亿m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每年可为焦作提供2.82亿m3的用水指标。目前,引黄水量较少,总量空间较大,黄河小浪底水库的建成,为黄河在枯水期不断流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时间分布上也较均衡。这些条件为我市的工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保障。 惊世创意焦作"缝山",以大胆的艺术想象警示人们:人类过去的无序采石带给地球"身体"的伤害。作为创意的一部分,焦作市"缝山公园"内雕塑有一枚巨大的医用"手术针",

开封市工程地质条件

开封市工程地质条件 9.1.2 自然条件 (1)气温 年平均气温 14℃ 最热月平均气温27.1℃ 最冷月平均气温 -0.5℃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2.9℃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 -16℃(2)湿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 69.6% 冬季最冷月相对湿度 64% 夏季最热月平均室外计算相对湿度79% (3)风 全年主导风向 S、NNE 夏季主导风向 S 冬季主导风向 NNE 冬季室外平均风速 3.6m/s 夏季室外平均风速 3m/s 基本风压 0.45kN/㎡(4)雨雪 基本雪压 0.3 kN/㎡多年平均降雨量 670mm 日最大降雨量 176.5mm 年蒸发量 1959.1mm (5)大气压 年均大气压 100.7kPa 冬季大气压力 101.79kPa 夏季大气压 99.6kPa

(6)日照 年平均日照时数 2266.6h (7)最大冻土深度 260mm 9.1.3 天然地基的评价与承载力特征值 (1)建设场地地质土层情况 拟建场地为现征可耕地,地表平坦无起伏,地面绝对标高为68.8~69.2m,最大高差仅0.4m,总体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根据区域资料,该场地所处地貌单元为黄河冲积泛滥平原。 根据钻探揭露,场地距地表30.0m范围内的地层,根据其岩性特点、沉积环境和所处的地貌单元,可分为三套地层组合。第一,场地地表普遍分布一层粉土(夹粉砂薄层),厚度一般为5.0m左右,颜色为褐黄色,为近代黄河泛滥冲积物;第二,距地表5.0~16.0m左右为灰黄-灰黑色粉土夹粉质粘土,结构松散,为近代黄河泛滥淤积物;第三,距地表16.0m以下,多为粉土、粉细砂,呈中密-密实状态,颜色为黄褐或褐黄色,为早期黄河冲积沉积物。本次勘察工作,根据其沉积环境、地层特征及原位测试成果,将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分为9个工程地质层,现自上而下详细描述如下: 第一层:粉土(Q4al) 褐黄色,湿,稍密-中密,粘粒含量低,似粉砂,加水后振动析水现象明显,无韧性,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本层分布稳定,层底埋深1.0~2.5m,层厚1.0~2.5m。 第二层:粉质粘土(Q4al) 灰-灰黄色,以软塑为主,局部可塑或流塑,本层以粉质粘土为主,层间常夹有粉土夹层或透镜体,呈松散状态。该层土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摇振无反应。本层分布稳定,厚度1.0~2.4m,层底埋深3.3~4.4m。 第三层:粉土(Q4al) 黄褐色,湿,中密,局部稍密,偶见淡水田螺外壳,砂质含量高,见白云母碎片。该层土干强度低,韧性差,无光泽反应,摇振反应中

工程地质分析

绪论 教学目的:本章主要讲述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分科,介绍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 和相互制约关系,工程地质分析的基本方法以及工程地质分析原理的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重点:(1)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特点和形式;(2)工程地质条件 和工程地质问题基本概念;(3)工程地质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本章难点:(1)“工程地质条件以及人类 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特点和形式的认识与理解;(2)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的多样 性和复杂性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关系,工程地质学的基本任务、研究对象及分科, (2)了解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3)掌握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内容、工程地质问题等基本概念。 (4)理解地质分析或自然历史分析方法和地质过程机制分析—定量评价方法。 第一篇区域稳定及岩体稳定分析的几个基本问题 第一章地壳岩体结构特征的工程地质分析 教学目的:本章主要讲述岩体结构研究的工程地质意义、岩体的结构特征及主要类型、岩体原生结构特征 的岩相分析、岩体结构构造改造的地质力学分析以及岩体结构面的特征描述与统计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重点:(1)岩体结构面的主要类型及特征;(2)岩体结构面的特征描述与统计分 析方法;(3)岩体结构构造改造的地质力学分析。本章难点:(1)岩体原生结构特征的岩相分析理论与 方法;(2)如何应用岩相分析方法和地质力学分析方法对岩体结构特征进行评价预测。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岩体、岩体结构、结构面、结构体的基本概念,建造和改造在岩体结构形成中的作用,研究岩体结构特征的意义; (2)掌握结构面的主要类型及特征,了解岩体结构面的等级分类; (3)掌握岩体的结构类型分类及构造与改造的消长关系对岩体结构分类的控制作用,理解岩体工程应用分类的实质,了解岩体工程应用分类的代表性方案; (4)了解岩体原生结构特征的成因类型与岩体结构的岩相分析方法; (5)了解岩体结构的构造改造特征及其地质力学分析方法; (6)掌握结构面的统计测量与特征描述方法以及结构面基本指标的量化分析方法及统计分析方法。 第二章地壳岩体的天然应力状态 教学目的:本章主要讲述岩体天然地应力状态的形成及其类型、天然地应力分布的一般规律、我国地应力 场的空间分布特征、地壳表层岩体应力状态的复杂性以及区域地应力场与岩体地应力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重点:(1)天然地应力的基本类型及一般分布规律;(2)地壳表层高地应力地区 的地质地貌标志(3)我国地应力场空间分布的一般规律。本章难点:(1)地表岩体应力状态的复杂性; (2)构造应力场的演变史及现今地应力场的基本特征。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岩体应力的概念,了解岩体天然应力状态的研究意义; (2)了解天然应力的形成原因,掌握天然地应力的基本类型与分布规律; (3)掌握我国地应力场空间分布的一般规律; (4)理解地壳表层地应力状态的复杂性,掌握区域性垂向剥蚀卸荷与河谷侵蚀侧向卸荷对地应力状态的影响以及地壳表层高地应力区的地质地貌标志; (5)理解构造应力场的演变史及现今地应力场的基本特征,了解地应力的测定方法与区域地应力场的模拟研究方法。 第三章岩体的变形与破坏

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工程地质性质、地址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条件。 工程地质问题:指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筑和运行期间会产生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构成威胁影响工程建筑安全的地址问题。 岩石:岩石是矿物的天然集合体。多数岩石由一种或几种造岩矿物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部分为火山玻璃或生物遗骸。 矿物:矿物是在地壳中天然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天然自然元素或化合物,通常是无机作用形成的均匀固体。 岩浆岩:由岩浆冷凝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常温常压条件下,由先期岩石的分化产物,有机物质和其他物质,

经搬运、沉积和成岩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地层:将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岩石称为该时期的地层。 褶曲:褶皱构造中任何一个单独的弯曲称为褶曲。 构造:包括褶皱,节理和断层等最基本的地质元素,它们是岩石圈中构造运动的产物 节理:岩层受力断开后,岩面两侧岩层岩断裂面没有明显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断层:岩层受力断开后,断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有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河流阶地:河谷内河流侵蚀或沉积作用形成的阶梯状地形阶地或台地。

隔水层:虽有孔隙且能吸水,但导水速率不足以对井或泉提供明显的水量的岩土层。 含水层:存储地下水并能够提供可开采水量的透水岩土层。 河流地质作用:侵蚀性、搬运和沉积作用;河谷横断面及河流阶地;河流地质作用于工程建筑的关系。 弹性模量:应力与弹性应变的比值。 变形模量:应力于总应变的比值。 抗压强度:指岩石在单向压力的作用下,抵抗压碎破坏的能力。抗拉强度:岩石单向拉伸时抵抗拉断破坏的能力。 抗剪强度:指岩石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 风化作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阳光、风、电、大气降水、气温变化等外应力作用下及生物活动等

最新工程地质分析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 一、术语解释 0.1 工程地质学 0.2工程地质条件 0.3工程地质问题 0.4非线性工程地质学0.5 机制过程分析法 0.6工程地质勘察 1.1 岩体 1.2 结构面 1.3岩体结构 1.4 结构面的连通率 1.5浅表生作用 2.1 自重应力及构造应力2.2 变异应力 2.3 残余应力 2.4临界应变速率C0 2.5 蓆状裂隙 2.6 岩体的侧压力系数N0 2.7 凯塞尔(Kaiser)效应 3.1 屈服强度 3.2 残余强度 3.3 蠕变和松弛 3.4 超空隙水压力 3.5累进性破坏 4.1 活断层 5.1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

5.2 地震基本烈度 5.3 震源机制断层面解 5.4 地基土的卓越周期 5.5 粘滑 6.1 水库诱发地震 7.1 砂土液化 8.1 9.1弯曲—拉裂 10.1地下洞室围岩 10.2山岩压力(山压) 10.3岩爆 10.4塑流涌出 10.5碎裂松动 10.6新奥法 11.1表层滑动 11.2固结灌浆 13.1渗透变形 15.1水库库岸再造 二、填空 0.1作为一门科学,工程地质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 以便合理开发和妥善保护地质环境。 0.2人类工程活动中可能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区域稳定问题、岩体稳定问题、与 地下渗流有关的问题以及与侵蚀淤积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4个方面。 1.1 岩体结构是建造和改造两者综合作用的产物。 2.1 自重应力场条件下,垂直正应力σv等于γh ,水平应力σh=N oσv,其中N o叫岩体的侧 压力系数。 2.2 我国各地最大正应力方向与该点与我国的察隅和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堡连线的夹角等分

水文普查、焦作地层

1.《河南省焦作市幅1:1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 一、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河南省焦作市幅1:1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 二、工作范围、拐点坐标和工作面积 河南省焦作市幅1:1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范围为标准分幅的1:10万焦作市幅,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幅范围,地理坐标:113°00′~113°30′,35°00′~35°20′;面积:1750km2。 三、地质概况 1.以往工作程度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区内先后由不同单位开展了大量的的基础地质、煤田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调查和研究等方面的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资料。主要有:煤田勘探部门在焦作煤田进行了大面积、大比例尺勘探工作,提交了各井田大比例尺的精查报告;《焦作电厂岗庄水源地水文地质报告》;《山西及太行山东侧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及规划阶段能源基地供水勘查报告》;《河南省焦作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焦作地区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发育特征及含水层的划分研究报告》;《焦作地区岩溶地下水资源及大水矿区岩溶水的预测、利用与管理研究报告》;《河南省焦作市东小庄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质勘探报告》;《河南省焦作地区综合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河南省焦作市地下水污染现状调查及环境水文地质评价报告》;1990年以来的地下水动态监测年度总结;《焦作市地质环境调查报告》;《河南省焦作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河南省主要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报告(焦作市)》等。 2.项目区工作背景 工作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95.7㎜,多年平均蒸发量为2023.5㎜,多年平均气温14.9℃。工作区河流分属黄河、海河两大水系,其中沁河、丹河属黄河水系,西石河(即大沙河)属海河水系,为季节性河流。 工作区北部为太行山区,向南至焦作市北部大致呈阶梯状下降。南部为太行山前倾斜平原。地貌类型主要有:构造侵蚀低山丘陵,冲洪积平原等。北部山区出露有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和石炭系,山前平原分布大面积第四系堆积物。前

厂工程地质勘探事故案例分析

厂工程地质勘探事故案 例分析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某厂工程地质勘探事故案例分析 车德庆 060130 1.案例背景 有一建于海海滨的工厂,由于规模较大,工艺较新,对地基基础的要求也较高。该厂由两套同样的装置组成,两个主厂房共用全套辅助设施,总平面而已比较紧凑,厨房之间的工艺关系比较密切。整个工厂设计成满堂片筏基础,用沉降缝区分开。厂房地下部分深过10m,地上部分高达60余米,所以对地基的要求极严,厂址选择条件甚为苛刻,分阶段进行的工程地质勘探工作自然是极其慎重的。选定的厂址靠山临海,需推平山丘,筑堤填海,凿岩成基。基岩为粗粒花岗岩(或角砾岩)覆盖,下覆石灰变质岩(白云岩、大理岩),岩层似较深厚纯一。但当第1号主厂房基础已经开始浇灌混凝土,并全面展开各工号施工时,发现第2号主厂房基坑内出现溶洞(喀斯特)。实际上,2号主厂房的整个基础基本上落在一个大破碎带上,该破碎带由5个小构造组成,大理岩与角砾岩互相渗透,杂乱交替,岩层倾角65度到80度,局部达90度,甚为陡峻。层理和节理均发充,碎裂程度极为严重,软弱裂隙为方解石所填充。似此情况,作为一般新建工程的地基,理应尽量回避。对于重大项目的要害工程部位,更宜慎重。只因问题发现太晚,总平面布局已经构成体系,工程进展已经到了易放难收的地步,再也没有移动或调整的余地,只能作为事故来处理。 2.事故原因分析 1)设计指导思想麻痹 鉴于厂址的区域性工程地质条件甚为理想,为非地震区,岩层厚,岩体稳定,工程地质图上很少见到不良地质现象,因而放松了厂址工程地质勘探工作中应有的警惕性,满足于摸清覆盖层土质,了解基岩面埋置深度。事实上,滨海、沿湖或河谷地质,正是地质构造最发育的地段。地质人员有一条经验,叫做 “逢沟必断”。山脉与海洋的形成,正是地壳在剧烈的造山运动中上升、下降的结果。而海岸线又正是这两个变区的接触地带,岂可掉以轻心!在初勘阶 段,由于覆盖层的掩蔽,可能难于察觉地质缺陷,但在场地平整过程中,甚至在基坑开凿以后,整个岩体已剥露无遗,全面展现了岩层走向错综、倾角陡

焦作地区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认识实习

焦作地区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认识实习 1实习目的: 2实习时间及地点: 3实习内容: 水文 本区河流分属黄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两大水系,河流有丹河、西石河、山门河、纸坊沟、峪河、新河、大沙河等,丹河属于黄河水系,其余河流属于海河水系。丹河和峪河为常年性河流,其它为季节性河流。丹河发源于山西省高平县境内,干流长162km,流域面积3150k m2。山路平水文站多年平均流量为11.1m3/s,基流量为6.8m3/s。该河流经灰岩分布区,河流漏失严重,是焦作市岩溶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源之一。后寨至后陈庄段是河水强烈渗漏河段,渗漏量1.284—1.734m3/s。西石河、山门河、纸坊沟流经灰岩分布区,河流漏失严重,常表现为干谷。除丰水年有洪水流出山口外,其余时间均无水流,河水在距出山口5-10km 地段全部漏失补给地下水。普济河、群英河(闫河)、翁涧河发源于市区北部山区,自北向南流经焦作老城区,在高新区汇入新河。三条河流均为排污河,常年接纳市内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只有当山区爆发洪水时,才会有洪流通过。三河流均为严重污染河流,主要污染指标是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高锰酸钾指数、非离子氨和挥发性酚。新河源于灵泉碑村西南角的灵泉湖水,流向自西向东,总长16.7km,河床宽3.0m,深1.5-2.5m。灵泉湖是地下水以自流泉形式泄于地表而成,近年来因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泉流量减小,流入新河地下水量很小。目前,新河水流主要是来自市区的工业和生活污水,5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1749m3/s。大沙河是幸福河和沙河在灵泉碑南郭村北汇聚而成,其中沙河上游是石河,发源于山西陵川县,丰水期山区爆发洪水时才有洪流通过,其余时间水流主要是工业和生活污水及排泄于地表的地下水。河宽200m,河床宽4-5m,深2-3m,两岸有河堤,百年一遇洪峰流量2730m3/s。河水污染严重,主要污染因子是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高锰酸钾指数、挥发性酚、悬浮物、非离子氨。 表焦作地区主要河流基本情况一览表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在于以各种勘察手段和方法,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建筑场地和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 。 地基勘察和评价的任务:认识场地的地质条件,分析它与建筑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地质条件包括(岩土的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现象和可资利用的天然建筑材料等。 ) 、决定勘察任务的因素 勘察任务工作内容、工作量、工作方法应按下列四个因素确定: 1、建筑场地的复杂程度。(场地、地基等级) 2、建筑规模及建筑物等级(安全等级)。 3、对建筑场地地质条件的研究程度及当地建筑经验。 4、地基基础设计、施工的特殊要求场址选择、初步设计和施工图三阶段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甲级,乙级,丙级 地基勘察方法 一、测绘与调查二、勘探(一)坑探(二)钻探(三)触探触探可分为静力触探和动力触探(标准贯入 试验和轻便触探两种动力触探方法)四)旁压试验(五)地球物理勘探 常用的物探方法主要有:电阻率法、电位法、地震、声波、电视测井等 报告书应包括如下内容: 1)任务要求及勘察工作概况; (2)场地位置、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及地震设计烈度;(3)场地的地层分布、岩石和土的均匀性、物理力学性质、地基承载力和其它设计计算指标; (4)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和腐蚀性以及土层的冻结深度; (5)对建筑场地及地基进行综合的工程地质评价,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结论,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提出有关地基基础方案的建议

所附的图表有下列几种: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工程地质剖面图;地质柱状图或综合地质柱状图;土工试验成果表;其它测试成果表(如静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旁压试验等) 高考是我们人生中重要的阶段,我们要学会给高三的自己加油打气

焦作地区地质概况

1、焦作自然地理概况(一)地理位置 焦作市地处北纬34°48′16″~35°29′30″,东经112°32′48″~113°39′45″之间,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与山西省晋城市的陵川搭界,南临黄河,与郑州市的荥阳、巩义,洛阳市的孟津隔河相望,西与济源市毗邻,东与新乡市的辉县、获嘉、原阳接壤,具有承东启西、通达南北的宏观区位优势,是中原城市群“金三角”的战略支撑点和区域性中心城市。(二)地形地貌 全市的地貌特征呈现北山、中川、南滩的特点。山区奇峰屹立,绿林缠绕,沟深谷狭,溪流潺潺。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五大园区皆分布于此,是焦作“梦幻山水”的杰出代表。区内著名主峰茱萸峰、紫金顶海拔高度分别为1327米和1116.9米,是南太行中最为雄险的绿色明珠;丘陵区地势平缓,多为梯田和山前冲积扇砾石坡地,是我市退耕还林工程的主战场;平原区属太行山南麓冲击平原,平均海拔130米左右。该区土地肥沃、林丰粮茂,是我省主要的粮食高产区;滩区地处黄沁河冲洪积扇边缘,属于太行山南麓的褶裙斜坡与黄沁河冲积扇接触地带的凹地平原,平均海拔95米,可细分为洪积冲积平原,沙丘及丘间沙地,古黄河滩地、河漫地、岗地、洼地六种微地貌类型。该区域是我市最重要的自然湿地区域,也是防沙治沙的重点和工业原料林的主要分布区。 全市地势北高南低,高差起伏较大,海拔高度85~1300米。东西最长处98公里,南北最宽处55公里,国土总面积4026平方公里。其中海拔低于200米的平原约2959.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3.5%,海拔200米以上的丘陵和山区约1066.5平方公里,占26.5%。 (三)气候概况 焦作市地处北温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暖干旱,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冷少雪。全年平均气温为11.4~14.9℃,1月最低,7月最高,极端最低气温-19.9℃,极端最高气温43.6℃。有效积温4633~4974℃,无霜期219~231天,年均日照时数2484小时。年均降水量575~641毫米,具有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等特征,全年80%的降水量集中在夏秋两季的7~9月份,这种水热同步的气候特点,适宜多种树木生长。 主要气候灾害有:干旱、洪涝、大风、冰雹、干热风、沙尘暴等。 (四)水文概况 总体上讲,焦作市属河流较多的地区。境内分布的较大型河流有黄河、沁河、新、老漭河、丹河、大沙河等,还有云阳河、神仙河、瓮涧河、普济河、山门河等季节性河流,分属黄河、海河两大水系。境内拥有群英、八一、马鞍石、顺涧湖、青天河等多座水库,基本上可以保证常年有水,广泛用于工业生产和农、林业灌溉。 焦作市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拥有丰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总量为21.65亿m3。其中,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8.1亿m3,岩溶水2.55亿m3,过境水3.0亿m3,省分配焦作市的引黄指标8.0亿m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每年可为焦作提供2.82亿m3的用水指标。目前,引黄水量较少,总量空间较大,黄河小浪底水库的建成,为黄河在枯水期不断流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时间分布上也较均衡。这些条件为我市的工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保障。 惊世创意焦作"缝山",以大胆的艺术想象警示人们:人类过去的无序采石带给地球"身体"的伤害。作为创意的一部分,焦作市"缝山公园"内雕塑有一枚巨大的医用"手术针",用不锈钢制作,高约20米,重10吨,最粗直径80厘米,是焦作市"缝山公园"标志性雕塑,呈弯月状矗立在河南省焦作市区北不远处的凤凰山顶。

焦作市自然条件

焦作景观特征 区域概况 焦作市地处河南省西北部,黄河北畔,太行山南麓,处于华北、华东、华中通向西北的咽喉地带,地跨东经112o43'31"-113o38'35"和北纬34o49'03"-35o29'45"之间。市境东西长102.05 公里,南北宽75.43 公里,土地总面积4000.89平方公里。现辖山阳区、解放区、中站区、马村区四个行政区和一个高新技术经济开发区,博爱县、武陟县、修武县、温县四县和沁阳、孟州两个县级市。东与新乡市的获嘉县、辉县市、原阳县毗邻,南隔黄河与郑州市及其所辖的荥阳县、巩义市和洛阳市的偃师县、孟津县相望,西与济源市相邻,北与山西省晋城市接壤。被香港特区政府、香港《大公报》及全球23家驻港领事馆联合授予“2012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城市”。 气象 焦作市地处中纬度,全境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冬冷夏热、春暖秋凉,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8°C-14.8°C,7月最热,月均气温为27-28°C,1月最冷,月均气温为-3-1°C。能满足各种农作物生长焦作市处于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季少雪、年平均气温14.1-14.4℃,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79.4 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16.93 千卡/ 平方厘米,年活动积温在4500℃-4900℃,光热资源充足,年平均降水量600-700 毫米,无霜期200 天,能满足多种农作物生长的需要。 焦作市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319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累计减排率分别为38.19%和15.46%,采煤沉陷区、矿山生态治理恢复面积累计12平方公里。另外,焦作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唯一穿越中心城区的城市,未来将为城市中心地带增加50余万平方米的水域面积和180余万平方米的绿地。 地形地貌: 在焦作北部太行山南麓分布着约500平方公里的山前岗地和砾石倾斜平地,地质坚硬稳固,地层耐力巨大,且近邻矿点、水源、交通干线和城镇,是极为理想的工业用地,同时也非常适宜建造高层建筑。 地质: 1)地貌类型多样、土壤种类多、耕地质量好 : 该市地貌类型多样,由山区和平原两大基本结构单元构成,北部为绵延千里的太行山脉,南部为黄河、沁河冲击平原,造就了潮土、褐土、石质土、粗骨土、棕壤等繁多的土壤类型。其中潮土土类是该市面积最大的土类,是平原区最重要的耕作土壤,广泛分布在山前交接洼地,黄河、沁河冲积平原及黄河河漫滩地区。土壤按区域分,中部平原的土壤养份含量较高,南部次之,北部山区再次之。 2)矿藏资源丰富,有利于开发:在远久的地质作用中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发现40 多种,已探明储量的有煤、铁、铝、磷、铜、锌、铅、熔剂灰岩、耐火粘土等20 多种,优势矿产有种。耐火粘土集中分布在太行山一带,石灰岩广泛分布于太行山区,属优质熔剂灰岩、化工岩和水泥灰岩,是全国石灰石资源中最好的一处,北部山区还有硫铁9矿、铝土矿和优质白云岩。 水文: 焦作是华北地区不可多得的富水区,水资源充沛。境内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3条,还有引沁渠、广利渠两大人工渠,有群英、青天河、白墙、顺涧等较大水库,正在修建的南水北调工程也从中心城区斜穿而过,这些都给焦作带来了充裕的地表水资源;特别重要的是,焦作市是一个天然的地下水汇集盆地,北部山区及晋东南山地约1400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均为焦作地下水的补给区,这些地区的浅层地下水和部分降水,在复杂的地质构造控制下,汇集到该市,形成较为丰富的岩溶水资源,已探明地下水储量35.4亿立方米。 景观资源: 旅游资源丰富: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川,丰富的地形地貌和多样的生态资源组合,众多的风景名胜和人文景观,使焦作市拥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有云台山国家级风景区,青天河省级风景区,有47 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 多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全国最高落差的云台山瀑布,有“小桂林”之称的青天河水库,均以其优美的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此观光。以上有利的自然条件,为该市土地的总体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