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血液标本进入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血液标本进入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血液标本进入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血液标本进入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血液标本进入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摘要】血液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和基础。患者、医护人员、检验人员尤应注重采血前患者的生活起居、生物学变异、饮食状况、

生理状态、病理变化、治疗措施、标本留取时间、标本的采集操作、标本预处理、标本的运送与保存等环节。

【关键词】血液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2-0055-02

分析前质量控制是国内外医学实验室管理的热点,是我国质量管理最薄弱的

环节,是影响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据国外文献报道,在可分析出原因的不准确

的检验报告中,有60-70%来源于分析前。卫生部统计资料表明有70% ~80%的临

床反馈的不满意检测结果,可溯源到标本质量不符合要求。因此,血液分析前质

量控制对检验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作者结合工作经验就血液标本进入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浅谈如下,与同道们共

同探讨。

一.患者准备

血液标本采集前,患者的生活起居、生物学变异、饮食状况、生理状态、病

理变化、治疗措施等对标本的质量至关重要,常导致分析结果与被测物真实浓度

不符。

1.饮食:多数试验要求在采血前禁食,饮食中的不同成分可直接影响实验结果。一般生化项目采血前,要求提前三天吃素食,一周不饮酒。对于血糖、血脂

和血流变等项目,病人须空腹12h,特别是测定血脂在抽血前24h就应禁食高脂

肪食物。饮食导致血钾、钠、钙、谷丙转氨酶、尿素氮、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异常。脂浊干扰吸光度,可使部分指标相差10倍以上。高蛋白饮食会使氨、尿酸

和尿素值升高较多。标本留取前,护士和医生对患者抽血前交待要清楚,指导患

者饮食。

2.年龄与性别:人在出生后、青春期和老年等不同的人生阶段,一些检验项

目有不同的正常参考范围。如新生儿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胆红素含量比成

人高很多。青春期碱性磷酸酶含量高,提示成骨细胞活跃等。性别的差异除了性

别特异激素外,多种血液学和生化指标也有差异。

3.运动及精神因素:人体剧烈运动及神经紧张会引起血液某些成分含量的改变。采血前应处于平静状态,避免剧烈运动、情绪过分紧张。住院患者可在起床

前抽血,门诊患者一般是从家中赶来,路途急走或上下楼梯剧烈运动,标本采集

人员应嘱其安静休息30 min后采血。

4.药物

药物影响有药理学干扰和化学干扰。药物本身作用或者代谢产物引起被检物

的活性和浓度改变,如维生素c引起肌酐、尿酸、ALT和葡萄糖等改变;抗结核

药会导致肝脏功能损伤;胰岛素会降低血糖。了解了患者正在服用哪些药物后,

方能做出检验结果的正确解释。影响检验结果的常见药物包括:抗凝剂、降糖药、兴奋剂、激素、抗癫痫药、降压药、镇痛药、抗感染药及某些中药等。许多药物

对检验结果的干扰,常与血药浓度呈正相关,故检验取样应尽量避开血药高峰期。当然,疾病条件许可时,应提早几天停药,以完全排除药物对检测的影响。

二. 标本的采集

检验科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培训教材[精编版]

检验科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培训教 材[精编版]

检验科质量安全管理制 度及流程 文件编号:LFKER -18~01 第A版 编制: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2018年1月1日 临汾市凯尔锐医院院检验科

目录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 组长:刘维华 成员:李莹婕岳亭如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1、全面负责本科室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与持续改进 2、根据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质量手册》,拟出程序文件,标准化操作规程;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的质控工作制度、人员岗位职责; 3、在医务科和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定期或不定期、对本科室医疗质量进行检查,每次对查出的问题及整改措施都要详细记录。督促本科室工作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4、对科室的质量控制进行检查和考核,分析科室质控数据、临床反应情况、质量缺陷问题,查找质量隐患。 5、经常到临床科室听取其对检验科各方面的要求和建议,及时改进和加强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检验质量,满足临床诊疗工作的需要。 具体职责分工: 刘维华:负责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李莹婕:协助主任负责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实验室室内质控规则 室内质控是实验室内部对所有影响检测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控制,目的是控制本实验室常规工作的精密度,提高常规工作前后的一致性。室内质控品的选择质控品应当选用与人血清基质相同、分析物含量均一、无传染危险性、稳定性好、瓶间差小、有较可靠的靶值或预期结果等。我室目前常规开展了生化、血液学. 一、质控品的保存和使用 购买回质控品后,严格按照要求保存,并做好标识。使用时应根据实验用量,有规律、有计划地对其融解,不要一次融解过多。冰冻状态融化使用时,应轻轻摇匀,切忌剧烈振摇。未用完部分可在4℃冰箱内保存,避免反复冻融。另外,在实验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质控血清在室温的放置时间,加样完毕后及时收回放进冰箱。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质控血清内各成分相对稳定,从而使监测实验结果的精确性得到保证。 二、均值和质控限的确定 在开始室内质控时,首先要确定质控图的均值和质控限,将质控品应与常规标本一起测定。根据20次质控结果对数据进行离群值检验(剔除超过3s外的数据),计算出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暂定均值和暂定标准差,以此暂定值作为下一个月室内质控图的均值和标准差进行室内质控。一个月结束后,将该月的在控结果与前20个质控测定结果汇集在一起,计算累积平均数和累积标准差(第一个月),以此累积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下一个月质控图的均值和标准差。重复上述操作过程,连续三至五个月。 以最初20个数据和三至五个月在控数据汇集的所有数据计算的累积平均数和标准差

探讨血液细胞检验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质量控制效果

探讨血液细胞检验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质量控制效果 发表时间:2016-08-25T11:55:21.55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3期作者:高秋生 [导读] 在进行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因素会对最终的检验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凤翔镇卫生院 1542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进行临床医学检验的过程中,对最终血液细胞的检验质量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最终有效将临床血液细胞的检验质量进行提高。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5月~ 2014年5月血液细胞检验标本总计300份。将其检验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有关血液标本的放置时间、标本的放置温度以及具体的采血部位来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比最终检查结果存在的差异。结果:血液标本放置的时间过长,放置的温度没有达到要求以及具体的采血部位都会对最终的血液细胞检验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对比各个组别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进行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因素会对最终的检验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标本放置的温度、采血的部位以及标本的放置时间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做好每一个环节的控制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related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the clinical medical examination,inspection and quality of the final blood cells impact,and ultimately will be effective to improve the inspection quality of clinical blood cells. Methods:the study was selected from May 2014 to May 2013,300 blood cell test specimen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samples. According to the placement time of blood samples,the placement temperature of the specimen and the specific blood sampling site,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Comp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inal results. Results:blood specimens were placed for too long a period of time,storage temperature did not reach and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the blood collecting location will bring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final blood cell inspection work,compared to the various group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 0.05). Conclusion:in clinical blood cell examination process,there are many factors will cause serious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the final inspection,parts of the specimens were placed in the temperature,blood and specimen storage time will have an impact on the results,so do every link control is crucial. [Key words] Clinical Medicine;blood cell test;quality control 在进行临床医学检验的过程中所实施的血液细胞检验又被称为血常规检验,其主要包括人体血液中RBC(红细胞)、WBC(白细胞)、HGB(血红蛋白)与PLT(血小板)等一系列数据的检验。此项检验在临床检验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协助治疗医师完成患者所患病情的诊断工作并对治疗后获得的效果进行评估。但是为了能够有效获得高质量的检验结果,分析对结果会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选择2013年5月~ 2014年5月血液细胞检验标本总计300份进行具体的研究,研究确保检验质量的有关方法,现将具体的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l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主要选择2013年5月~ 2014年5月血液细胞检验标本总计300份(300例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其中包括男150例,女150例;患者年龄为15~70岁,平均年龄为39±4.3岁。 1.2方法 1.2.1抗凝剂的有效使用。针对所有患者首先实施静脉采血的方法,最终有效获得实验的血液样本。针对所有患者的血液样本,确定比例对其进行稀释,分别按照l:10000以及1:5000两种比例进行稀释。之后将选择同一稀释比倒的血液混合在一起,平均分成300份,完成检测。 1.2.2有效对血液进行储存。针对所有患者起初进行静脉采血,最终有效取得实验的血液样本。完成混合后平均分成600份,将300份血液样本放在室温下,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检测,具体为在30分钟完成100份的检测,在3小时内完成100份的检测,在6小时内完成100份的检测。之后将另外300份血液样本放在温度为22摄氏度的低温环境下,同样在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测,具体为在30分钟内完成150份的检测,在3小时内完成150份的检测。 1.3统计学方法。在进行本次实验的研究过程中,主要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相关数据进行具体分析并统计,利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在进行率比较的过程中利用卡方检验,α=0. 05。以P>O. 05为不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抗凝剂的比例对最终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在进行具体检验的过程中,需要完全按照规定的比例对实验的样本有效稀释,如若不然会对最终的检验结果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对比采用比例有所不同抗凝剂的患者最终的检验结果发现,在患者体内的血液样本中,RBC、WBC、HGB以及PLT等相关指标的含量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5)。 2.2放置时间以及放置温度对最终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对比放置时间有所不同的血液样本,完成检验后最终的检验结果有所不同,放置样本的时间越长,最终获得检验结果具有的准确性越低.特别是对RDW的检验结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分析造成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应该与血液细胞自身的形态出现了变化存在一定的关系。在此次的研究过程中,样本放置的时间不同.最终获得的检验结果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0.05)。而对于样本放置的温度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4摄氏度~8摄氏度对检验的参数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同室温在18摄氏度与25摄氏度进行比较,仍然存在显著差异。进而得出样本放置的温度不同,最终获得的检验结果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3.1准备进行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方法:在准备对血液样本进行准确测定之前,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①有效将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提高。②对检验报告单中的相关信息进行科学管理。③对血液采集质量进行有效控制;④对血液分析设备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3.2实施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在对血液样本进行具体测定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①观察准备使用的试剂与使用的设备是否相配套。②观察设备在工作的过程中有无出现异常。③观察在进行具体检测的过程中,设定的温度是否满足要求。 3.3完成检验后质量控制的方法:在完成血液细胞检验后,要求工作人员不能够只通过最终得出相关指标的数值就对患者临床所患疾病

检验科质量安全制度流程和操作规范

精心整理检验科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及 流程 文件编号:LFKER-18~01

目录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

组长:刘维华 成员:李莹婕岳亭如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1、全面负责本科室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与持续改进 2、根据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质量手册》,拟出程序文件,标准化操作规程;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的质控工作制度、人员岗位职责; 3、在医务科和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定期或不定期、对本科室医疗质量进行检查,每次对查出的问题及整改措施都要详细记录。督促本科室工作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4、对科室的质量控制进行检查和考核,分析科室质控数据、临床反应情况、质 二、均值和质控限的确定 在开始室内质控时,首先要确定质控图的均值和质控限,将质控品应与常规标本一起测定。根据20次质控结果对数据进行离群值检验(剔除超过3s外的数据),计算出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暂定均值和暂定标准差,以此暂定值作为下一个月室内质控图的均值和标准差进行室内质控。一个月结束后,将该月的在控结果与前20个质控测定结果汇集在一起,计算累积平均数和累积标准差(第一个月),以此累积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下一个月质控图的均值和标准差。重复上述操作过程,连续三至五个月。以最初

20个数据和三至五个月在控数据汇集的所有数据计算的累积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质控品有效期内的常规均值和标准差,并以此作为以后室内质控图的均值和标准差。 三、室内质控图的绘制 我室主要采用Levey-Jennings质控图。 四、质控规则的选择 1.1_2s:1个测定值超过X士2s质控限,这是L-J质控图的警告 限; 质控数据汇总整理后存档保存,存档的质控数据包括:当月所有项目原始质控数据;当月所有项目质控数据的质控图;上述所有计算的数据(包括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及累积的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等);当月的失控报告单(包括违背哪一项失控规则,失控原因,采取的纠正措施)。 3.每月上报的质控数据图表:每个月的月末,将当月的所有质控数据汇总整理后,应将以下汇总表上报实验室负责人:当月所有测定项目质控数据汇总表;所有测定项目该月的失控情况汇总表。

分析过程质量控制

通常检出的是偶然误差,通常表现为质控点离散程度的增加;通常检出的是系统误差,通常随着时间逐步的趋势性变化,shift )还是趋势性变化(trend )对失控的处理更有帮助。 依据 1.医护人员要求的质量是什么:取决于预期的临床实践用途 2.检测程序所要求的质量是什么:取决于检测程序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3.检测过程所要保证的质量是什么:取决于QC 由确定原因引起具有倾向性 重复出现,有一定规律不对称性 不服从正态分布 增加测量次数不能抵偿(失控)、1-2s (警告)1.先将测定值从小到大排列:x1,x2,x3……xn(x1为最小值,xn 2.计算SI 上限值和SI 下限值:SI 上限=(Xn-X )/S ,SI 下限=(X-X13.将SI 上限、SI 下限与SI 值表中的数字比较。 当SI 上限和SI 下限 n3s 值时,说明该值已在3s 范围之外,属判断标准 确定质控规则的检验效能 Sigma = (TEa%-Bias%)/CV% 采用具有互通性的新鲜冰冻血清作为样本,采用参考方法确定靶值要求实验室在多个工作日内,对样本进行多次批内和批间的重复测定 统计时,取其平均值,计算与靶值之间的偏差(即偏倚),用于评价正确度(验证溯源性) 定义 定义 总误差(Total Error) 在规定条件下获得的独立测量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表达 单次测量结果与真值(参考值)的接近程度多次独立检验中分析某样品所得各个结果值与靶值之差在一定置信区间内的最大值。1.重复性即用两程序测量此物所得结果的数字关系,与用这两个程序测量实际样品所得结果的数字关系一致。 室间质评物质性质研究和靶值确定-校准物 -有证标准(参考)物质 分割样品对比 部分检验项目常规方法(每项目约6-20种分析方法)部分方法存在校准或特异性等质量问题 药物对血、尿等成分及试验结果的影响途径:药理作用对生理病理过程的影响主要作用于内分泌系统,儿茶酚胺明显增加,并导致葡萄糖、胰岛素的增加,皮质醇增加;、TSH 、GLU 生长激素↑(可达正常的10倍)GGT 、HDL-C 、乳酸、尿酸盐、己醛、乙酸盐↑EDTA 二钾盐枸橼酸钠 用于血液学检查;血细胞计数 对血液因子Ⅴ、Ⅷ有保护作用; 用于凝血试验(1:9)及红细胞沉降率(1:4)止血带 大静脉的血流被止血带压迫阻塞时,引起静脉滤过压升高;液体和低分子量的物质通过毛细血管逸出,使血液相对浓缩。静脉输注液体的污染前臂静脉连接紧密,采血静脉易被旁侧输液静脉液体污染;防止过失性采样:边输液边抽血测定钾抗凝剂的污染血液污染EDTA- K ,会使血活性降低。标本标记错误采血技术问题 、遵守采血的一般注意事项、核对是否需要空腹 、采血前避免用药,或注明患者用了什么药、注明采血的日期及时间 、某些试验需要注明采血时病人的体位 、血液按一定顺序注入颜色正确的相应容器内、止血带应用不超过1分钟 、不能在输液侧的手臂或装有透析管的手臂取血 、为避免引起蜂窝组织炎,不要在做过乳腺手术和腋窝淋巴结手术的一侧手臂采血、血液采出后避免剧烈摇动 、在给抗生素前做血培养,在发烧时取血,于半小时内在两到三个静脉处采血培养、毛细血管(手指,耳垂、足跟)也可用于采取血标本 、遵守尿液采取的一般注意事项:阳光直射:酮体、胆红素↓高温:尿糖、亚硝酸盐↓暴露空气:滋生细菌1、遵守粪便留取的一般注意事项2、将粪便取在有密封盖的容器内3、不要混入尿液或卫生纸 4、进行粪便隐血、白细胞、脂肪定性检查,只需留取任意一次少量粪便 5、对某种特殊物质的定量检查,至少连续留三天的全部粪便 6、有些试验要在进行前限制饮食 7、要考虑到其他计划中的检查对粪便检查结果的影响,如钡餐造影8、应30分钟内送检,否则可在冰箱保存2小时 反应原理的试验结果偏低; 扎止血带不超过1min ,否则可使局部血氧含量降低,乳酸增加,3min 后可使BIL 、TCHO 、AST 、ALP 等增加5%以上。 次,以确保抗凝剂和促凝剂(分离胶)发挥作用;专人:确保标本采集后在规定的时间内送达检验科,切忌让患者自己送样。专业:对负责标本传送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传送原则:密闭、防震、防漏、防损坏、防污染、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使用指定的保存剂。标本与验单同时送达,但应分开,以防污染。传送过程记录:标本采集时间、送到检验科的时间、送检人和接收人签字。 条码问题,未核对标签,病人姓名,抽错标本输液时抽血,造成血样污染或被稀释溶血、黄疸、脂血; 抽血时压脉带使用时间过长,病人攥拳太紧,部分抽血困难 抽血量少或量不准,需要加抗凝剂的标本未按血液和抗凝剂比例抽血没有及时颠倒混匀,造成标本明显凝固而失效 错过最佳采血时间:血药浓度,肌酸激酶,皮质醇( 疟原虫(发作时采血),微丝蚴(安静状态下晚上 血培养应在抗菌药物应用前或无法停药时下次用药前并在发热时采集,且需多次采集等 2.根据西格玛度量,选择合适的质量控制方案1.用西格玛度量评价实验室检测方法的性能水平 明确质量要求→确定方法不精密度和偏倚→绘制操作过程规范图→绘制操作点→选择质控方案→实施并监测 明确质量要求→确定方法不精密度和偏倚→计算西格玛度量值→方法决定图评价方法性能→散点图观察多个实验室性能→计算构成比评价多个实验室 溶血:红细胞中的LDH 、AST 倍、22倍、7倍、3倍;红细胞含有降解骨钙素的酶结果降低,红细胞含有胰岛素降解酶结果偏低,红细胞含有FOL 和NSE ,导致结果升高 注意三查七对 专用性:同一个校准品适用于不同系统必须有不同的校准值 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度的间断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标准值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度的间断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标准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或际联系起来特性。独立于被分析物质存在的样品特性,对测量和可测量数值的影响 2.中间精密度 3.复现性不确定度(uncertainty )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1目标 使血常规检验的受到全程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 2质量控制 血常规检验质量控制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3个方面。 2.1血常规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2.1.1检验单的申请:检验申请单中应包含足够的信息,如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住院科室、床号、疾病的诊断,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服药史、特殊的病理变化,与血常规检验有关的既往史等患者信息,以便检验人员查对。申请的检验项目应准确无误,如需特殊检验应注明。 2.1.2患者的准备:许多生理因素可引起血细胞数的改变,如剧烈运动、饱餐、饥饿、紧张等,常使白细胞数增加,所以在采血前应尽量避免这些生理因素的影响。在采血前患者应把自己的生理状态、病理状态告知医生,以便确定最佳的采血时间。 2.1.3标本的制备:高质量的标本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其最基本的要求是保证血液标本中各项细胞形态的完整。 2.1.4标本的采集 2.1.4.1详见《检验科标本采集手册》 2.1.4.2抗凝剂:血常规标本必须经抗凝剂抗凝处理。 2.143标本采集后,立即将抗凝标本轻轻180度混匀8-10次。最后再次核对 病人姓名和号码。 2.1.5标本的运输和储存:采血完成后应尽快检测,,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的时间。因为标本储存过程中,血细胞的代谢活动、蒸发作用和升华作用、化学反应、微生物降解等因素会直接影响标本的质量。如不能及时送检的标本,应在4-8 C 低温保存,但不要超过4小时。 3血常规检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3.1测定时间对标本的影响 3.1.1标本取好后,放置的时间长短会对标本的质量产生影响。有研究表明,用EDTA抗凝的静脉血标本,在标本收集后的8h内(室温)检测,可以得到最佳的检测

检验科质量安全制度和流程

检验科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文件编号:LFKER -18~01 第A版 编制: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2018年1月1日 临汾市凯尔锐医院院检验科 目录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 组长:刘维华 成员:李莹婕岳亭如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1、全面负责本科室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与持续改进 2、根据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质量手册》,拟出程序文件,标准化操作规程;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的质控工作制度、人员岗位职责;

3、在医务科和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定期或不定期、对本科室 医疗质量进行检查,每次对查出的问题及整改措施都要详细记录。督促本科室工作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4、对科室的质量控制进行检查和考核,分析科室质控数据、临床反应情况、 质量缺陷问题,查找质量隐患。 5、经常到临床科室听取其对检验科各方面的要求和建议,及时改进和加强检 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检验质量,满足临床诊疗工作的需要。 具体职责分工: 刘维华:负责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李莹婕:协助主任负责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实验室室内质控规则 室内质控是实验室内部对所有影响检测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控制,目的 是控制本实验室常规工作的精密度,提高常规工作前后的一致性。室内质控品的选择质控品应当选用与人血清基质相同、分析物含量均一、无传染危险性、稳定性好、瓶间差小、有较可靠的靶值或预期结果等。我室目前常规开展了生化、血液学. 1、质控品的保存和使用 购买回质控品后,严格按照要求保存,并做好标识。使用时应根据实验用 量,有规律、有计划地对其融解,不要一次融解过多。冰冻状态融化使用时,应轻轻摇匀,切忌剧烈振摇。未用完部分可在4℃冰箱内保存,避免反复冻融。另外, 在实验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质控血清在室温的放置时间,加样完毕后及时收回放进

血液标本进入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血液标本进入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摘要】血液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和基础。患者、医护人员、检验人员尤应注重采血前患者的生活起居、生物学变异、饮食状况、 生理状态、病理变化、治疗措施、标本留取时间、标本的采集操作、标本预处理、标本的运送与保存等环节。 【关键词】血液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2-0055-02 分析前质量控制是国内外医学实验室管理的热点,是我国质量管理最薄弱的 环节,是影响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据国外文献报道,在可分析出原因的不准确 的检验报告中,有60-70%来源于分析前。卫生部统计资料表明有70% ~80%的临 床反馈的不满意检测结果,可溯源到标本质量不符合要求。因此,血液分析前质 量控制对检验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作者结合工作经验就血液标本进入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浅谈如下,与同道们共 同探讨。 一.患者准备 血液标本采集前,患者的生活起居、生物学变异、饮食状况、生理状态、病 理变化、治疗措施等对标本的质量至关重要,常导致分析结果与被测物真实浓度 不符。 1.饮食:多数试验要求在采血前禁食,饮食中的不同成分可直接影响实验结果。一般生化项目采血前,要求提前三天吃素食,一周不饮酒。对于血糖、血脂 和血流变等项目,病人须空腹12h,特别是测定血脂在抽血前24h就应禁食高脂 肪食物。饮食导致血钾、钠、钙、谷丙转氨酶、尿素氮、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异常。脂浊干扰吸光度,可使部分指标相差10倍以上。高蛋白饮食会使氨、尿酸 和尿素值升高较多。标本留取前,护士和医生对患者抽血前交待要清楚,指导患 者饮食。 2.年龄与性别:人在出生后、青春期和老年等不同的人生阶段,一些检验项 目有不同的正常参考范围。如新生儿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胆红素含量比成 人高很多。青春期碱性磷酸酶含量高,提示成骨细胞活跃等。性别的差异除了性 别特异激素外,多种血液学和生化指标也有差异。 3.运动及精神因素:人体剧烈运动及神经紧张会引起血液某些成分含量的改变。采血前应处于平静状态,避免剧烈运动、情绪过分紧张。住院患者可在起床 前抽血,门诊患者一般是从家中赶来,路途急走或上下楼梯剧烈运动,标本采集 人员应嘱其安静休息30 min后采血。 4.药物 药物影响有药理学干扰和化学干扰。药物本身作用或者代谢产物引起被检物 的活性和浓度改变,如维生素c引起肌酐、尿酸、ALT和葡萄糖等改变;抗结核 药会导致肝脏功能损伤;胰岛素会降低血糖。了解了患者正在服用哪些药物后, 方能做出检验结果的正确解释。影响检验结果的常见药物包括:抗凝剂、降糖药、兴奋剂、激素、抗癫痫药、降压药、镇痛药、抗感染药及某些中药等。许多药物 对检验结果的干扰,常与血药浓度呈正相关,故检验取样应尽量避开血药高峰期。当然,疾病条件许可时,应提早几天停药,以完全排除药物对检测的影响。 二. 标本的采集

临床检验科管理与持续改进督查

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 时间: 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 负责人:__________ 质控人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检验质量与安全管理 ((★)(★)为核心条款,(★)为核心制度) (一)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服务项目;急诊检验 1、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合作单位服务协议;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定期网络通报细菌耐药、临床标本菌种分布(1次/ 季度);三年开展的检验新项目一览表4. 15. 1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3、临床合理性建议、新项目设置合理性及急诊检验满意度调查表(2次/年);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急诊项目报告时间对外公示(急性心肌标志物、凝血和感染)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检验项目、设备、试剂管理:三证齐全;分子诊断项目(外送);应急检测能力和技术储备;方法学验证及评价记录(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新项目审批及实施流程:步骤;新项目实施后的跟踪,听取临床对新项目设置合理性的意见,改进项目管理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二)实验室安全程序,制度及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遵照实施并记录 1、《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科主任负责、记录、培训;实验室生物安全分区、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标志、工作流程避免交叉污染;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洗眼器、冲淋装置及其他急救设施及耗材、警示标

临床血液学检验的质量控制

临床血液学检验的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16-04-29T09:08:15.000Z 来源:《名医》(学术版)2016年第1期作者:王立立 [导读] 临床血液学检验的许多问题也都逐一暴露出来,因此本文就临床血液学检验的质量控制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对当下的情况有所改善。 王立立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621000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在医学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其中检验医学也是日益精进,我国的临床血液学检验日趋完善,实验室检验在患者的医疗诊断及观察方面逐渐发挥出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与此同时,临床血液学检验的许多问题也都逐一暴露出来,因此本文就临床血液学检验的质量控制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对当下的情况有所改善。关键词:临床血液学检验质量控制 临床血液学检验的质量控制主要工作体现在相关仪器的整个使用周期中,贯穿于对每位病人采集的标本的检验环节中。随着我国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的发展,各方各面都日趋完善,但是完善的同时也有许多潜在的问题就显现出来了,因此本文就临床血液学检验质量控制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临床检验学有促进作用。 一、临床血液学检验的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当下得社会由于综合国力的增强,带动医学的发展,使得血液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科技的发展为检测仪器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使得筛查功能更为完善,检测结果也更加准确,除此之外国力的增强也为医学培养出一批技术精湛的检测人员,起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职业心,而且管理意识也非常的强,使得临床血液学的质量控制措施的逐步完善,但是在各方面都迅速发展的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临床血液学检验缺乏行之有效的质控方法;实验室检测人员过度依赖检测仪器,而实际技术性的经验非常匮乏;另外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复检标准与验证方法都有待探究与验证。 二、对临床血液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确立全面的质控体系 要想使解决临床血液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应该确立全面的质控体系,对血液学检验的整个操作流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实施管理体系,具体的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实验室的设置:临床上一般将室温控制在18~25 ℃,另外室内应该保持通风和防尘;防止电磁对实验进行的干扰,仪器周围留置一些便于仪器散热的空间;对于实验室的环境必须保持清洁,同时做好防潮措施;加强仪器实验台的稳固性,以防在实验操作中意外的发生;对于实验室在环境方面制定的制度必须严格实行,不仅仅是走流程,这样一方面可以保持实验环境的良好适于实验的进行,另一方面也保证标本检测结果的准确性。②对于试剂的管理:所有实验室内的试剂必须配套使用,按不同的作用,药效和性质进行分类管理。不同的试剂有不同的作用,药效,而且与之搭配发生恶性反应或者是使原有药效失效的试剂都应该分类管理,以防对检测结果有影响,除此之外建议使用与检测分析仪器相配套的原装试剂,同时如果使用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可尝试使用国产或自制的试剂,但前提是必须经多次验证后保证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可使用;③室内质量控制:室内质量控制是指对检测方法、仪器、试剂和操作过程等各种因素的检测,通过对这些流程的检测来保证对标本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④对室间质量进行评价或比对:室间质量评价可通过实验室间的比对来判定实验室的校准能力。血细胞室间质量评价统计评价方法:先计算出各组的均值、SD;剔除均值±3SD以外的回报数据,重新计算各组的均值、SD,直到所有数据都在此范围内,超出此范围的均值为加权均值,SD为加权SD;将各组的加权均值作为靶值来计算偏差,公式为偏差%=(你室结果-本组靶值)/本组靶值×100%[3]。⑤除了要进行自身环境质量制度的建立还应该参加卫生部指定的实验室质量考评,建立和落实相关程序。按照日常检测相同的方式对质量考评的样品进行检测和判定。全面分析质量考评结果与实验室所存在的差距,并制定和实施改进计划,通过制定相关的制度和计划,并落实到实际中,以此来提高实验室检测的准确性和可信性。 (二)对实验室检测人员提升培训 血液学检验的人员对于整个血液学检验室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作为血液学检验人员必须具备扎实丰富的医学知识,在掌握娴熟的检测技能的同时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在操作中要规范,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一般来说一个好的企业,一定拥有一批有才干的人;同样,一批有着相同价值观及志向的人才,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好的企业。同时,好的企业也必定能给员工提供一个有利于发展的平台,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这是一个相辅相成、良性循环的过程。人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的做事,但做事的效果却是截然不同的。有的人从事情中看到了事业,是在为事业而工作;而有的人则只看到了事情中所包含的薪水,是在为薪水而工作。而对一个企业来说,重要的是怎样帮助员工发现其工作的意义,让他们获得事业成就感。因此在对检验室人员进行培养时需要注意以下俩点: 第一、要有核心价值观。有了核心价值观,公司才能确定自己的经营理念和使命。公司有了为全体员工所一致认同的价值观,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就会依据这个价值观对所要做的事情做出是非、善恶及该做与不该做的判断;有了经营理念和使命,员工会将自己的行为与公司的使命联系在一起,从而找到自己行为以外的社会意义,即公司的使命是与社会的普遍价值联系在起来的,从而让员工获得事业成就感。第二、要帮助和激发员工成长。公司追求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这是对的,但光这样做还不够,还要想法提高员工的素质。对于在职人员也要加强职业技术方面的训练和提升,做到精益求精。从态度上来说,就是在工作中,没有一件事情小到不值得去做,或被忽视或被放弃,就是要在战术上重视每一个具体的事情,要做事不计小。所谓手头出细,就是认真对待自己手上的任何工作,经过自己手头干出来的活儿,样样都是精品。所以,有灵魂的公司,可以通过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帮助员工提高素质,并激发员工茁壮成长,使每个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使他们个个都成为合格的优秀员工。 三、小结 本文通过对临床血液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分析,找出了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和有待提高的方面,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对临床血液学检验的发展有进一步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傅吉春;邱付兰;临床血液学检验的质量控制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中外医疗;2014年第06期

血涂片的室内质控评价流程

血涂片评价和分类计数的质量控制流程 血涂片评价 血涂片的显微镜检查是血液细胞学检查的基本方法,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制备厚薄适宜,分布均匀,染色良好的血涂片是血液学检查的重要基本技术之一。 一、血涂片制作 取末梢血1滴,置载玻片一端,取另一边缘光滑的推片,放在血滴前面慢慢后移,接触血滴后稍停。血液即沿推片散开,将推片与载片保持30 ~45°角,向前平稳均匀推动推片,载片上便留下一层薄血膜。血涂片制成后,立即在空气中挥动,使其迅速干燥,以免血细胞变形。血膜干燥后,用铅笔在血膜的一侧写上病人姓名或编号。一张良好的血片,厚薄要适宜,头体尾要明显,细胞分布要均匀,膜的边缘要整齐,并留有一定的空隙。涂片时,血滴愈大,角度愈大,推片速度愈快则血膜愈厚,反之血膜愈薄。太薄的血膜片50%的白细胞集中于边缘或尾部,血涂片过厚,细胞重叠缩小均不利于白细胞分类计数。如果血膜分布不匀,主要是推片不整齐,用力不均匀,载片不清洁所致。 二、血涂片的质量控制 1、血膜片的质量要求是厚薄均匀适度,低倍镜下观察全片,细胞不重叠,头尾及两侧有一定的空隙,血膜头部有明确的病人标志。 2、一些体积较大的特殊细胞常在血膜的尾部出现,因此蜡笔划线时应注意保存血膜尾部细胞,血膜必须充分干燥,否则在染色过

程中容易脱落。 3、配制染料须用优质甲醇,稀释染液用缓冲液,因为缓冲液的pH 对细胞染色的影响很重要。在偏酸性环境中正电荷增多,在偏碱性环境中负电荷增多,又因为细胞着色对氢离子浓度十分敏感。如果染色偏碱,原是紫红色的中性颗粒则染成深蓝色,造成识别困难。冲洗须用中性水,虽亦可用自来水(但不能保持稳定)。 4、对所用染液应进行预染试验,新配制的染液放置一段时间后其中的美蓝逐渐氧化成天青B ,天青B 对细胞核的着色效果比美蓝好,因此,瑞氏染液放置时间越长染色效果越好,临床上称之为成熟。判断染液成熟程度的简易方法是用正常优质血片做预染试验,先用低倍镜观察载有染液的血片,认为着色满意后,再按照染色后冲洗顺序最后用油镜镜检,这样不仅可了解染液的成熟程度,而且还可以选择合适的染色时间,供临床标本染色时参考。 5、染液与缓冲液的比例要适当,以1∶2为宜。一般说来缓冲液稀释度愈大,染色时间愈长,细胞着色愈匀称、鲜艳。缓冲液和染液量要充足,否则染液很快蒸发,染料沉淀于细胞上,使细胞深染而无法检查。细胞较多较厚的涂片(如红细胞增多症)染液应多些。细胞较少的涂片染液应少些。 6、染色时间与染液浓度、室温高低、细胞多少有关,染液愈淡,室温越低,细胞愈多,所需时间越长,应适当增加染液浓度,因此必须根据情况灵活掌握。 7、染色良好的血膜片,外观呈浅红色,红细胞呈粉红色,白细

质量控制降低ICU血培养标本污染率分析

质量控制降低ICU血培养标本污染率分析 发表时间:2018-12-17T11:24:47.453Z 来源:《大众医学》2018年8月作者:杨玲 [导读] 目的:通过质量监控,提高重症医学科血培养标本采集的合格率。 摘要:目的:通过质量监控,提高重症医学科血培养标本采集的合格率。方法:通过医院微生物室、院感科监测信息反馈以及本科医生意见反馈,科室召开质控会议进行原因分析,规范标本采集的流程,加强培训提高全体医护人员血培养标本管理意识,检验科、院感科配合和监督,评价持续质量改进效果等措施。结果:进行血培养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半年后,血培养标本污染率从实施前的3.09%下降到 1.3%。结论: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规范操作流程认真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能提高护理质量、提高血标本采集合格率和护士的服务意识,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数据,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能力,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关键词:质量控制;血培养 血培养是用于菌血症、败血症及脓毒败血症的病因学诊断重要依据。血培养的结果对于危重患者的临床诊断和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严格控制血培养标本质量,是帮助临床正确用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1]。规范化的血培养采集方法能提高血培养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血培养的污染率[2],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诊断依据,进而减少抗菌药物的误用和滥用,大大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为了进一步规范血培养的采集,降低污染率,我科采取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包括科室召开质控会议进行原因分析,规范标本采集的流程,加强培训提高全体医护人员血培养标本管理意识,检验科、院感科配合和监督,评价持续质量改进效果等措施,以此来降低污染率取得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质控前收集2016年1-7月血培养采集共2875例;质控后收集于2016年8-12月血培养采集共2439例。 1. 2 方法 血培养标本污染的判断依据对比两次以上分离细菌的菌种不相符时,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征象和其他辅助检查的情况,判定所培养的细菌是否为污染菌[3]。分析在标本采集过程中可能潜在的影响因素并对原因进行分析。 采用标准化血培养采集流程干预从科室实际出发制定适合科室的标准化的血培养采集流程,并对全科医护人员进行集中培训。 科室质控小组、院感科共同监督血培养采集的落实,对干预后出现污染的标本进行个案追踪,对违法操作流程的对操作者的进行绩效考核。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取 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16年1-7月血培养采集共2875例,污染89例,污染率高达3.09%。科室采取质量控制干预措施后于2016年8-12月血培养采集共2439例,污染32例,污染率为1.3%,取得了明显成效。 3 讨论 血培养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有如下因素:(1)患者因素:患者病情危重,全身皮肤情况差在腹股沟采血时皮肤皱褶多,穿刺时定位不正确,不易彻底消毒(2)采集人方面:消毒范围小于10cm、消毒待干时间短、采集前习惯以手指再次触摸穿刺点、未严格消毒血培养瓶塞及消毒时间不足、患者采集血标本多未先采集血培养、从留置有创导管采血消毒不到位、;个别人员操作前未认真落实手卫生;标本送检不及时(3)管理方面:科室对血培养采集的过程监管不严、培训考核不到位、操作流程不规范。 制定标准化的血培养采集流程:(1)执行医嘱并核对-打印血标签-扫描采集(2)核对病人,向病人解释,取得配合(3)洗手,准备用物,携用物至床旁(4)再次核对(5)铺治疗巾,消毒皮肤2次:用消毒液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两次,直径8×10cm2,60S待干,同时用洗必泰消毒血培养瓶(6)采血中的核对(7)注射器抽血: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拔出注射器,用酒精灯外烟消毒注射针头来回3次,注射血液入培养瓶内(8)取出治疗巾,整理床单元(9)采血完成后再次核对,洗手记录(10)扫描运输,及时送检科室持续改进:科室质控小组以及院感科工作人员共同对血培养采集进行监督,每月组织护士召开质控分析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措施。对违法操作流程的个案进行追踪;对血培养规范化采集及质量控制相关培训内容进行考核,培训人际考核人员为全体护理人员,并纳入年终考评。通过科室对操作的监督和干预,不断强化和巩固了护士工作责任心和管理意识,熟练掌握了标本采集知识和技能,确保提供合格的血液标本,并形成新的常态实施。 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通过建立管理机制,提高管理经验,把握关键环节,不断完善标本采集管理标准并认真落实,使护理质量、检验质量、医疗质量同步提高。 [1] 戚晓霞,金恋欢.规范临床操作对提高I C U 患者血培养标本质量的效果评价[ J ] . 中国综合临床,2 0 1 3 , 2 9 (8): 862- ?863. [2] 易兵,张建云.规范化标本采集降低血培养标本污染率析 [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31(5):506 [3] 帅丽华,胡志坚,孙晓红,等,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保证和持续改进[ J ]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5):456-458

检验科工作流程

医院检验科 检验科工作流程 实验室工作流程 定期检验标本 特殊结果或疑难结果,报各专业组长 调整各类仪器运行状态 检验分析 编号、处理标本 按要求处理标本、存放 当天检验标本 记录仪器有关参数及质控结果 室内质量控制 实验室技术主管核准质 控及分析结果 门诊标本 病区、急诊标本 门诊窗口采集标本、其它标本专用采集管收集 专业人员使用专用标本箱定时收集标本 标本预核收并分类 合格标本 运送至各专业组 不合格标本 及时通知门诊窗口 重新采集 护理人员采集标本、其它标本用专用采集管收集 护理人员使用专用标本箱收集标本送至检验科 临检室预核收 不合格标本 通知相关病区 重新采集 血液标本专用离心机离心 各专业组接收各类标本并核对

标本溢洒处理流程 试管破碎、标本溢洒 做好个人防护,戴双层手套,穿防护服,必要时戴口罩和护目镜 用布或纸巾覆盖受感染性物质污染处 倒上消毒液(有效氯5000mg/L),由外向内进行处理 作用30分钟 将布、纸中以及破碎物品清理掉;玻璃碎片应用镊子清理 再用消毒剂擦拭污染区域 将清理破碎物的容器高压灭菌或放在有效的消毒液内浸泡。纸巾和抹布等放在盛放污染性废弃物的容器内。表格或其他打印或手写材料被污染,应将这些信息复制,并将原件置于盛放污染性废弃物的容器内 填写《异常事件报告单》

临床化学质量控制流程 分析失控原因 标本运送 常规生化质控流程 分析中质量控制 分析前质量控制 分析后质量控制 标本储存 患者准备 标本采集 特殊项目由实验室技术主管签发报告 异常结果,疑难患者结果复核复查 结果在控 离心并处理标本 标本接收并核对 检验后标本留验 危急值报告 测室内质控物 报告质控负责人 检验分析样本 试剂方面 仪器方面 更换试剂后再测 其他方面 消除原因后再测 标准物方面 签发报告 更换标准物后再测 结果失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