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网络侦察技术分析

网络侦察技术分析

网络侦察技术分析
网络侦察技术分析

网络侦察技术分析(一)

[本文原创,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

一名严谨的黑客在入侵之前会先进行网络侦察及分析,以判断可行性及应采取的入侵方法。我们今天就讲一下一名黑客是如何进行网络侦察的。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安全管理的规范。一名好的网络安全人员,应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网络进行安全评估:1、从黑客角度进行思考,寻找现有的网络漏洞,对网络资源加以保护;2、从安全管理者的角度进行思考,寻找最佳途径既可保障安全又不影响商业运作效率。

从安全管理者角度考虑,安全管理者知道网络是如何配置的,更多从防火墙内部发起探测,关注内部网络的服务器和主机是否有异常情况,但黑客是不知道目标网络的配置情况,他们是从防火墙外部进行攻击/渗透的,所以一名合格的安全管理者还要从防火墙外部进行渗透看是否能穿透防火墙而控制网络主机。

如图:

从安全顾问角度考虑,首先要从不知情者的角度加以定位,然后以内部知情人的角度来评估网络安全

如图:

下面我们看一下不同基点的安全管理结构: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基于网络的安全管理结构。

如图:

由图可知,基于网络的管理产品将软件安装在一台服务器上,由它来向网络提出查询,提出查询的要求,其中主机往往是管理者,扫描网络上所有可疑的活动。在这种结构下每台计算机被动的响应查询,优点是主机并不知道被监视,缺点是监视端口会对交换机的性能产生影响

我们再介绍一下基于主机级的安全管理结构。

如图:

由图可知,这是一种分层管理体系,一层是图形界面,二层是管理者,通过代理发出查询请求,从代理收集信息进行显示,三层是安装在每台主机上的代理。可安装SNMP辅助管理。

安全审计的三个阶段:

对于安全管理的几个概念我们介绍完了,我们看一下网络攻击的动机。随着木马/病毒及黑客技术的商业化,网络攻击行为越来越多的是为了名利目的。现在所存在的主要动机为:偷

取国家机密、商业竞争行为、内部员工对单位的不满、对企业核心机密的企望、网络接入帐号/信用卡号等金钱利益的诱惑、利用攻击网络站点而出名、对网络安全技术的挑战、对网络的好奇心。

攻击的一般步骤分为三步:预攻击、攻击和后攻击。

如图:

预攻击阶段的行为及目的:端口扫描、漏洞扫描、操作系统类型鉴别、网络拓扑分析

攻击阶段的主要攻击行为:缓冲区溢出攻击、操作系统漏洞、应用服务缺陷、脚本程序漏洞攻击、口令攻击、错误及弱配置攻击、网络欺骗与劫持攻击

后攻击阶段:安装后门木马、痕迹擦除

另外还有一些其它攻击种类如:拒绝服务攻击、嗅探攻击、恶意网页攻击、社会工程攻击等。

下面,我们就进入正题,看一下黑客是如何进行有效的信息收集的——信息收集技术也就是网络侦察技术。

1、Whois。Whois是一种internet的目录服务,它提供了在internet上的一台主机或某个域所有者的信息,比如管理员姓名、通信地址、电话号码、Email信息、Primary和Secondary 域名服务器信息。常用的Whois命令是[root@redhat-6 /root]# whoi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04467011.html,。现在一些网站也提供了Whois功能,效果是一样的,以本站为例,查询结果如下:

Domain Name: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04467011.html,

Registrar: XIN NET TECHNOLOGY CORPORATION

Whois Server: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04467011.html,

Referral UR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04467011.html,

Name Server: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04467011.html,

Name Server: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04467011.html,

Status: clientDeleteProhibited

Status: clientTransferProhibited

Status: clientUpdateProhibited

Updated Date: 25-sep-2007

Creation Date: 29-jul-2003

Expiration Date: 29-jul-2008

>>> Last update of whois database: Sun, 06 Jan 2008 17:13:44 UTC <<<

2、nslookup(我最喜欢的信息收集方法)。它是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DNS排错工具,

使用此DNS服务器做域名解析到所有主机名和IP地址的映射情况,可测试正向区域及反向区域。(区域传送指的是在多个DNS服务器之间复制区域数据库文件的过程。)因为nslookup 命令不是死命令,而是一种固定模式+测试者习惯的命令,我们在此不做介绍。相关基础命令可在网上查询。

3、Host命令。它是一种UNIX提供的有关Internet域名查询的命令,可以实现区域传送、、获得名称解析信息、得知域中邮件服务器的信息等功能。常用的三个参数:参数–v 显示更多信息

参数–l 实现区域传送

参数–t 查询特定的DNS记录

例:

[root@redhat-6 /root]# host -l -v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04467011.html,

rcode = 0 (Success), ancount=2

Found 1 addresses for CQ.testCOM

Found 1 addresses for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04467011.html,

Trying 61.128.193.25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04467011.html, 3600 IN 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04467011.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04467011.html, 3600 IN 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04467011.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04467011.html, 3600 IN A 210.77.xxx.xxx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04467011.html, 3600 IN A 210.77. xxx.xxx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04467011.html, 3600 IN A 61.128. xxx.xxx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04467011.html, 3600 IN A 210.77. xxx.xxx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04467011.html, 3600 IN A 202.98.xxx.xxx

4、Traceroute命令。可用于路由跟踪,判断从你的主机到目标主机经过哪些路由器、跳计数、响应时间等等。根据反馈数据可以推测出网络物理布局、判断出响应较慢的节点和数据包在路由过程中的跳数。Traceroute 或者使用极少被其它程序使用的高端UDP端口,或者使用PING数据包。我们以图示Traceroute 路由跟踪原理:

网络侦察技术分析

网络侦察技术分析(二)

[本文原创,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

扫描与侦察:

按照获得结果分类,分为存活性扫描、端口扫描及系统堆栈扫描。

按照攻击者角色分类,分为主动扫描和被动扫描。

安全扫描的检测技术分类:

基于应用的检测技术,它采用被动的,非破坏性的办法检查应用软件包的设置,发现安全漏洞。

基于主机的检测技术,它采用被动的,非破坏性的办法对系统进行检测。

基于目标的漏洞检测技术,它采用被动的,非破坏性的办法检查系统属性和文件属性,如数据库,注册号等。

基于网络的检测技术,它采用积极的,非破坏性的办法来检验系统是否有可能被攻击崩溃

安全扫描系统具有的功能:协调了其它的安全设备、使枯燥的系统安全信息易于理解,告诉了你系统发生的事情、跟踪用户进入,在系统中的行为和离开的信息、可以报告和识别文件的改动、纠正系统的错误设置、识别正在受到的攻击、减轻系统管理员搜索最近黑客行为的负担、使得安全管理可由普通用户来负责、为制定安全规则提供依据。

通常的检测项目:已知的服务漏洞、缺省安装、不安全的网络管理、弱口令、不正确的服务器配置、网络拓扑的缺陷、信息泄漏、信息缺陷、未授权的设备和服务、可管理的设备、加密机制、额外的用户权限、已知的软件版本漏洞、防火墙自身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下面,我们根据扫描分类介绍以下各种扫描技术。

1、存活性扫描。己方发送扫描数据包,等待对方的回应数据包,其最终结果并不一定准确,依赖于网络边界设备的过滤策略。最常用的探测包是ICMP数据包。例如发送方发送ICMP Echo Request,期待对方返回ICMP Echo Reply。

2、端口扫描。这是最流行的扫描方法,众多的初学安全的朋友常用此方法抓肉鸡。我们着重讲解。

先看一下扫描图。

一个端口就是一个潜在的通信通道,即入侵通道。黑客就是对目标计算机进行端口扫描,得到有用的信息。扫描的方法分为手工扫描和软件扫描两种。如果是用软件扫描,那没什么可讲的了,软件可以帮你自动挂马并告诉你什么样的漏洞等等。如果是手工扫描呢?返回的是数据包,因此,我们必须要会一些常识性的数据包分析了。以下给出几种类型的数据包头结构图:

IP协议包头:

ICMP协议包头:

TCP协议包头:

UDP协议包头:

TCP三次握手机制图:

TCP连接的终止:

一个TCP头包含6个标志位。

SYN:标志位用来建立连接,让连接双方同步序列号。如果SYN=1而ACK=0,则表示该数据包为连接请求,如果SYN=1而ACK=1则表示接受连接;

FIN:表示发送端已经没有数据要求传输了,希望释放连接;

RST:用来复位一个连接。RST标志置位的数据包称为复位包。一般情况下,如果TCP收到的一个分段明显不是属于该主机上的任何一个连接,则向远端发送一个复位包;

URG:为紧急数据标志。如果它为1,表示本数据包中包含紧急数据。此时紧急数据指针有效;

ACK:为确认标志位。如果为1,表示包中的确认号时有效的。否则,包中的确认号无效;PSH:如果置位,接收端应尽快把数据传送给应用层。

给大家介绍一款能穿透网络边缘安全设备的扫描程序:NMAP。Nmap被称为“扫描器之王”,有for Unix和for Win的两种版本,需要Libpcap库和Winpcap库的支持,能够进行普通扫描、各种高级扫描和操作系统类型鉴别等。

它对网络的侦查十分有效,具有非常灵活的TCP/IP堆栈指纹引擎并可以穿透网络边缘的安全设备。(NMAP穿透防火墙的一种方法是利用碎片扫描技术(fragment scans),你可以发送隐秘的FIN包(-sF),Xmas tree包(-sX)或NULL包(-sN)。这些选项允许你将TCP 查询分割成片断从而绕过防火墙规则。这种策略对很多流行的防火墙产品都很有效)。

使用命令:

使用

-sS:半开式扫描

-sT:普通connect()扫描

-sP 存活扫描

-sU:udp端口扫描

-O:操作系统鉴别

-P0:强行扫描(无论是否能够ping通目标)

-p:指定端口范围

-v:详细模式

举例

namp –sT 192.168.50.11 –p 80

namp –sX 192.168.50.11 –p 80,23

namp –sP 192.168.50.1/24

讲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讲一下TCP/IP所遵循的选择,也是端口扫描的原则:

3、堆栈指纹扫描。它是利用TCP/IP来识别不同的操作系统和服务向系统发送各种特殊的包,根据系统对包回应的差别,推断出操作系统的种类。堆栈指纹程序利用的部分特征: ICMP 错误信息抑制、服务类型值(TOS)、TCP/IP选项、对SYN FLOOD的抵抗力、TCP初始窗口。

堆栈指纹的应用:利用FIN探测、利用TCP ISN采样、使用TCP的初始化窗口、ICMP消息抑制机制、ICMP错误引用机制、ToS字段的设置、DF位的设置、ICMP错误信息回显完整性、TCP选项、ACK值。

详细讲解:

利用FIN探测:

利用BOGUS标记探测:

利用TCP ISN采样:这是利用寻找初始化序列长度模板与特定的操作系统相匹配的方法。利用它可以对许多系统分类,如较早的UNIX系统是64K长度。一些新的UNIX 系统则是随机增长的长度(Solaris,IRIX,FreeBSD,DigitalUnix,Cray等)或者可以使用DontFragment 位:许多操作系统在发送的包里使用这个位,由此可以确定操作系统的类型。

使用TCP的初始化窗口 :简单地检查返回包里包含的窗口长度。根据各个操作系统的不同的初始化窗口大小来唯一确定操作系统类型(TCP使用滑动窗口为两台主机间传送缓冲数据。每台TCP/IP主机支持两个滑动窗口,一个用于接收数据,另一个用于发送数据。窗口尺寸表示计算机可以缓冲的数据量大小。)

ToS字段的设置:IP首部的ToS字段用来指示可靠性、预延迟、通过量参数

现在大多数的TCP/IP实现都不支持TOS特性,但是自4.3BSD Reno以后的新版系统都对它进行了设置。另外,新的路由协议如OSPF和IS-IS都能根据这些字段的值进行路由决策。对于ICMP的“端口不可到达”信息,经过对返回包的服务类型(TOS)值的检查,几乎所有的操作系统使用的是ICMP错误类型0,而Linux使用的值是0xC0。

ACK值:操作系统在ACK域值的实现也有所不同,向一个关闭的TCP端口发送一个FIN|PSH|URG包,许多操作系统会将ACK值设置为ISN值,但Windows和某些打印机会设置为seq+1

安全扫描技术的发展趋势:

1、使用插件(plugin)或者叫功能模块技术。每个插件都封装一个或者多个漏洞的测试手段,主扫描程序通过调用插件的方法来执行扫描,仅仅是创建新的插件就可以使软件增加新功能,扫描更多漏洞。

2、使用专用脚本语言。一种更高级的插件技术,可以使用专门语言来扩充软件功能。

3、由安全扫描程序到安全评估专家系统。将扫描结果整理,形成报表,对具体漏洞提出一些解决方法。未来的安全扫描系统,不仅能扫描漏洞,还能智能化的协助网络信息管理人员进行安全评估,给出安全建议,成为安全评估专家系统。

操作系统识别技术

操作系统指纹扫描技术是安全扫描技术的一个重点。不同的操作系统有着不同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操作系统指纹扫描的目的就是为了鉴别出目标主机所使用的操作系统类型,从而确定后续的攻击或防御方法,缩小尝试的范围。例如,采用攻击IIS 方法去突破一台Linux主机,肯定不会有任何结果;同样对。Macintosh进行send。mail攻击也将一无所获。由此可知,对攻击而言,操作系统指纹扫描是前奏,是攻击前的准备阶段;从防御角度来讲,操作系统指纹扫描有助于了解攻击

方会采用哪些攻击方法,从而做到有针对性的防御。

栈指纹识别是最早从技术角度研究如何识别远程操作系统的。所谓栈指纹识别是指通过分析远程主机操作系统实现的协议堆栈对不同请

求的响应来区分其系统。T C P/I P栈指纹是指

操作系统的T C P/I P堆栈对不同请求在响应上的差别,而其后出现的I C M P栈指纹是指操作系统的I C M P堆栈对不同请求在响应上的差异。

当前几乎所有操作系统网络部分的实现都是基于同样的T C P/I P

协议体系标准,那为什么远程操作系统还可以被识别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每个操作系统通常都会使用它们自己的I P栈。由于技术上的相

互保密和各个公司自身利益以及操作系统安全性的考虑,I P栈的

实现都是在R F C标准文档的基础上自行开发研制的,因此必然存在不一致的想法和实现方法。

(2)T C P/I P规范并不是被严格的执行,每个不同的实现都拥有它们自己的特性。同样由于各公司都是白行开发,即使T C P/I P规范中提到的方方面面,由于理解上的不同,实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另外根据实现技术的难易程度,许多规范上要求的规则可能在具体实现上被其他简易的方法所代替,这也造成相互之间的差异。

(3)规范可能被打乱,一些选择性的特性被使用,而其他的一些系统则可能没有使用。T C P/I P规范中存在许多可选的特性,可以由厂家自行选择是否需要实现,这些选择性规则也

是分辨操作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4)某些私自对I P的改进也可能被实现,这就成为了某

些操作系统的特性。

操作系统在协议实现上的不同就像人类的指纹,每个人都有指纹,但是没有两个人的指纹是相同的。通过对不同操作系统的T C P/I P栈

和I C M P存在的细微差异来判定操作系统类型和版本的技术,就类似于人们应用指纹来标明是否是同一个人一样,可以清楚地将其分开来。操作系统指纹扫描更多时候是为攻击者所利用。通过指纹扫描获知对方操作系统的类型和版本,其相关漏洞和薄弱点就一目了然,其上安装的应用

软件的范围也可以大大缩小,从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攻击的

速度并能迅速突破对方的安全保护,达到预期的目的

网络安全技术发展分析.

网络安全技术发展分析 2007年,网络安全界风起云涌,从技术更加精湛的网络注入到隐蔽性更强的钓鱼式攻击,从频频被利用的系统漏洞到悄然运行的木马工具,网络攻击者的手段也更加高明。 网络攻击的发展趋势 综合分析2007年网络攻击技术发展情况,其攻击趋势可以归纳如下: 如今安全漏洞越来越快,覆盖面越来越广 新发现的安全漏洞每年都要增加一倍之多,管理人员要不断用最新的补丁修补这些漏洞,而且每年都会发现安全漏洞的许多新类型。入侵者经常能够在厂商修补这些漏洞前发现攻击目标。 攻击工具越来越复杂 攻击工具开发者正在利用更先进的技术武装攻击工具。与以前相比,攻击工具的特征更难发现,更难利用特征进行检测。攻击工具具有以下特点: ?反侦破和动态行为 攻击者采用隐蔽攻击工具特性的技术,这使安全专家分析新攻击工具和了解新攻击行为所耗费的时间增多;早期的攻击工具是以单一确定

的顺序执行攻击步骤,今天的自动攻击工具可以根据随机选择、预先定义的决策路径或通过入侵者直接管理,来变化它们的模式和行为。 ?攻击工具的成熟性 与早期的攻击工具不同,目前攻击工具可以通过升级或更换工具的一部分迅速变化,发动迅速变化的攻击,且在每一次攻击中会出现多种不同形态的攻击工具。此外,攻击工具越来越普遍地被开发为可在多种操作系统平台上执行。 攻击自动化程度和攻击速度提高,杀伤力逐步提高 扫描可能的受害者、损害脆弱的系统。目前,扫描工具利用更先进的扫描模式来改善扫描效果和提高扫描速度。以前,安全漏洞只在广泛的扫描完成后才被加以利用。而现在攻击工具利用这些安全漏洞作为扫描活动的一部分,从而加快了攻击的传播速度。 传播攻击。在2000年之前,攻击工具需要人来发动新一轮攻击。 目前,攻击工具可以自己发动新一轮攻击。像红色代码和尼姆达这类工具能够自我传播,在不到18个小时内就达到全球饱和点。 越来越不对称的威胁 In ter net上的安全是相互依赖的。每个In ter net 系统遭受攻击的可能性取决于连接到全球In ternet上其他系统的安全状态。 由于攻击技术的进步,一个攻击者可以比较容易地利用分布式系

网络安全防护相关技术保障措施

网络安全防护相关技术保障措施 拟定部门: 技术部 总经理签发: 日期: 2 / 6 网络安全防护相关技术保障措施 网络安全防护不仅关系到公司正常业务的开展,还将影响到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我公司认真开展网络安全防护工作,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落实技术保障措施,保证必要的经费和条件,在管理安全、网络系统安全、应用安全、主机安全、数据安全、物理环境安全等方面建立有效的保障措施,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 一、管理安全技术保障措施建设 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1)建立日常管理活动中常用的管理制度; (2) 指定专门的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并发布到相关人员手中。 2、建立安全管理机构 (1)设立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等岗位,并定义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 (2)配备一定数量的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 (3)根据各个部门和岗位职责明确授权审批部门及批准人,对系统投入运行、网络系统接入和重要资源访问等关键活动进行审批。 3、人员安全管理措施 制定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对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岗位操作规程等进行的培训,每年举办一次。

4、系统建设管理措施 (1)明确信息系统的边界和安全保护等级,按保护等级进行建设。 3 / 6 (2)对系统进行安全性测试,并出具安全性测试报告; (3)组织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对系统测试验收报告进行审定,并签字确认; (4)将系统等级及相关材料报系统主管部门备案; (5)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应至少每年对系统进行一次等级测评,发现不符合相应等级保护标准要求的及时整改;并指定专门的人员负责等级测评的管理; 5、系统运维管理 (1)编制与信息系统相关的资产清单,包括资产责任部门、重要程度和所处位置等内容; (2)建立移动存储介质安全管理制度,严格限制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 (3)保证所有网络连接均得到授权和批准; (4)提高所有用户的防病毒意识,告知及时升级防病毒软件; (5)在统一的应急预案框架下制定不同事件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框架应包括启动应急预案的条件、应急处理流程、系统恢复流程、事后教育和培训等内容。 二、网络系统安全建设 1、结构安全方面 (1)主要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具备冗余空间,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网络各个部分的带宽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2)业务终端与业务服务器之间进行路由控制建立安全的访问路径; 4 / 6 (3)绘制与当前运行情况相符的网络拓扑结构图,主要包括设备名称、型号、IP地址等信息,并提供网段划分、路由、安全策略等配置信息;

军事理论

第三章国际战略环境 1.国际战略环境:是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在矛盾.斗争或合作共处中的全 局状况和总体趋势,它是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的综合体现。 2.当前国际战略环境的特点: 1)国际形势总体趋于缓和但局部冲突仍然不断 2)大国较量的重点转向综合国力 3)军备竞赛趋缓但质量竞争激烈 4)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并呈现新的表现形式 5)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 3.国际战略格局:指世界各主要战略力量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通过相互联系.相互斗争而形 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和态势。 4.新旧格局转换及其特点: 1)这次国际战略格局的转换不是通过战争手段或是由于战争的结果,而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的 2)这次国际战略格局的转换不是多极格局已经孕育成熟的结果 3)这次国际战略格局的转换还受地缘政治差异的影响 5.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主要特点和趋势: 1)美国单边主义难阻多极化潮流 2)欧盟整体实力和自主意识不断加强 3)俄罗斯发挥军事优势,力保大国地位 4)日本加快由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 5)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6)印度已成为一支新生的世界力量 6.“一超”指的是美国“多强”包括俄罗斯.日本.中国.印度和英美德为代表的欧洲联盟等 7.国家间的领土争端因其形式的历史条件不同,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1)历史上长期遗留的领土争端 2)殖民统治者为了给获得独立的国家制造麻烦而留下的领土纠纷 3)两极格局解体后新独立国家间的领土争端 4)新的国际法出台前后引发的国家间领土争端 8.局部战争已成为威胁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战争形态。 9.我国陆地边界22000多千米,海岸线18000多千米,周边国家多达29个,其中直接接壤邻国就有14个,我国领土总面积1260万平方公里。 10.三大毒瘤:1)国际恐怖主义2)宗教极端主义3)民族分裂主义 11.我国安全环境发展趋势及面临的主要挑战: 1)少数国家炒作“中国威胁”论,强化对我国的战略防范与牵制

网络安全的威胁因素及常见网络安全技术分析

网络安全的威胁因素及常见网络安全技术分析 摘要: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现。本文针对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因素,重点阐述了几种常用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网络技术 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网络应用的扩大, 网络安全风险也变的非常严重和复杂。原先由单机安全事故引起的故障通过网络传给其他系统和主机,可造成大范围的瘫痪,再加上安全机制的缺乏和防护意识不强,网络风险日益加重。 一、网络安全的威胁因素 归纳起来,针对网络安全的威胁主要有: 1.软件漏洞:每一个操作系统或网络软件的出现都不可能是无缺陷和漏洞的。这就使我们的计算机处于危险的境地,一旦连接入网,将成为众矢之的。 2.配置不当:安全配置不当造成安全漏洞,例如,防火墙软件的配置不正确,那么它根本不起作用。对特定的网络应用程序,当它启动时,就打开了一系列的安全缺口,许多与该软件捆绑在一起的应用软件也会被启用。除非用户禁止该程序或对其进行正确配置,否则,安全隐患始终存在。 3.安全意识不强:用户口令选择不慎,或将自己的帐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别人共享等都会对网络安全带来威胁。 4.病毒:目前数据安全的头号大敌是计算机病毒,它是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数据,影响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正常运行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染性、寄生性、隐蔽性、触发性、破坏性等特点。因此,提高对病毒的防范刻不容缓。 5.黑客:对于计算机数据安全构成威胁的另一个方面是来自电脑黑客。电脑黑客利用系统中的安全漏洞非法进入他人计算机系统,其危害性非常大。从某种意义上讲,黑客对信息安全的危害甚至比一般的电脑病毒更为严重。 二、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 1.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指网络之间通过预定义的安全策略,对内外网通信强制实施访问控制的安全应用措施。它对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按照一定的安全

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在信息化社会建设中,随着以网络经济为代表的网络应用时代,网络安全和可靠性成为公众共同关注的焦点。网络的发展和技术的提高给网络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互联网的安全成了新信息安全的热点,针对计算机网络系统存在的安全性问题.该文提出了合理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最终实现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从不同角度解析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情况,做到防范心中有数,确保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与有效运行。 1、利用系统安全漏洞进行攻击的例子 假设局域网内计算机安装的操作系统,存在Administrator账户为空密码的典型安全漏洞。这是很多计算机都存在的安全漏洞,黑客往往就利用系统的漏洞入侵系统,对系统进行破坏。下面就是使用虚拟机模拟局域网内的某台计算机,本机计算机作为入侵的黑客,并使远程计算机反复重新启动的过程。 假设局域网内计算机的IP地址为,黑客在入侵远程计算机时首先要与该计算机建立连接,取得管理员权限,黑客在本机事先编辑好bat文件,文件名称为,文件内容是shutdown命令,作用是使计算机重新启动。文件编辑完成后,黑客将该文件复制到远程计算机,之后修改远程计算机的注册表的开机启动项,使其开机时就执行文件,这样远程计算机每次重新启动之后就会执行文件,并再次重新启动。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 在本地计算机编辑批处理文件文件,打开记事本,写入命令如下的命令:shutdown –r –t 10。该命令表示计算机在10秒后重新启动。将文本文件另存为文件。 (2) 使用net use命令与远程计算机建立连接。建立连接前,对虚拟机需要做如下设置:开始——运行,输入打开组策略,找到“Windows设置——安全设置——本地策略——安全选项”,将本地帐户的共享和安全模式设置为“经典—本地用户以自己的身份验证”,再将使用空白密码的本地帐户只允许进行控制台登录设置为“已禁用”。设置完成后就可以使用命令与远程计算机建立连接了。使用的命令是:net use \\ “” /user:”administrator”命令,用户帐户是Administrator,密码为空。命令完成后如图所示:

网络安全技术测试题

网络安全测试题 1.网络安全的含义及特征是什么?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网络安全的特征 (1)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的用户、实体或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2)完整性: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和丢失的特性。 (3)可用性: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当需要时应能存取所需的信息。网络环境下拒绝服务、破坏网络和有关系统的正常运行等都属于对可用性的攻击。 (4)可控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 2.如何理解协议安全的脆弱性? 当前计算机网络系统都使用的TCP/IP协议以及FTP、E-mail、NFS等都包含着许多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存在许多漏洞。众所周知的是Robert Morries在V AX机上用C编写的一个GUESS软件,它根据对用户名的搜索猜测机器密码口令的程序自在1988年11月开始在网络上传播以后,几乎每年都给Internet造成上亿美元的损失。 黑客通常采用Sock、TCP预测或使用远程访问(RPC)进行直接扫描等方法对防火墙进行攻击。 3.计算机系统安全技术标准有哪些? 计算机系统安全技术标准: ●加密机制(enciphrement mechanisms) ●数字签名机制(digital signature mechanisms) ●访问控制机制(access control mechanisms) ●数据完整性机制(data integrity mechanisms) ●鉴别交换机制(authentication mechanisms) ●通信业务填充机制(traffic padding mechanisms) ●路由控制机制(routing control mechanisms) ●公证机制(notarization mechanisms) 4.在网络上使用选择性访问控制应考虑哪几点? (1)某人可以访问什么程序和服务? (2)某人可以访问什么文件? (3)谁可以创建、读或删除某个特定的文件? (4)谁是管理员或“超级用户”? (5)谁可以创建、删除和管理用户? (6)某人属于什么组,以及相关的权利是什么? (7)当使用某个文件或目录时,用户有哪些权利? 5.引导型病毒的处理 与引导型病毒有关的扇区大概有下面三个部分。 (1)硬盘的物理第一扇区,即0柱面、0磁头、1扇区是开机之后存放的数据和程序是被最先访问和执行的。这个扇区成为“硬盘主引导扇区”。在该扇区的前半部分,称为“主引导记录”(Master Boot Record),简称MBR。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威胁及安全技术分析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威胁及安全技术分析 班级:电气1001 姓名:余欣鑫 学号:10291027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威胁及安全技术分析 【摘要】: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现。越来越多的威胁因素开始渐渐地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网络应用。本文针对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因素,重点阐述了以下几种常用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1.防火墙(Fire Wall)技术2.数据加密技术3.系统容灾技术4.漏洞扫描技术5.物理安全。 【关键词】: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密码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network security becomes more and more serious .More and more risks start to affect our life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This paper mainly of network security risk factors, and emphatically expounds several common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Key words】: Information security: network security: password

【正文】 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网络应用的扩大,网络安全风险也变的非常严重和复杂。原先由单机安全事故引起的故障通过网络传给其他系统和主机,可造成大范围的瘫痪,再加上安全机制的缺乏和防护意识不强,网络风险日益加重。 一、网络安全的威胁因素 归纳起来,针对网络安全的威胁主要有: 1.软件漏洞:每一个操作系统或网络软件的出现都不可能是无缺陷和漏洞的。这就使我们的计算机处于危险的境地,一旦连接入网,将成为众矢之的。 2.配置不当:安全配置不当造成安全漏洞,例如,防火墙软件的配置不正确,那么它根本不起作用。对特定的网络应用程序,当它启动时,就打开了一系列的安全缺口,许多与该软件捆绑在一起的应用软件也会被启用。除非用户禁止该程序或对其进行正确配置,否则,安全隐患始终存在。 3.安全意识不强:用户口令选择不慎,或将自己的帐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别人共享等都会对网络安全带来威胁。 4.病毒:目前数据安全的头号大敌是计算机病毒,它是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数据,影响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正常运行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染性、寄生性、隐蔽性、触发性、破坏性等特点。因此,提高对病毒的防范刻不容缓。 5.黑客:对于计算机数据安全构成威胁的另一个方面是来自电脑黑客(backer)。电脑黑客利用系统中的安全漏洞非法进入他人计算机系统,其危害性非常大。从某种意义上讲,黑客对信息安全的危害甚至比一般的电脑病毒更为严重。 二、几种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 1.防火墙(Fire Wall)技术

网络安全措施

电子政务保密管理工作措施 网络时代的到来,就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随着Internet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网络带给大家的优越性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成为了大家所关注的交点。为了认真贯彻执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电子政务保密管理工作应采取措施: 第一章:网络安全性 第二章:保密性与系统管理 第三章:人员培训 第四章:管理制度 第一章:网络安全性 网络安全是一项动态的、整体的系统工程,从技术上来说,网络安全由安全的操作系统、应用系统、防病毒、防火墙、入侵检测、网络监控、实时监控与恢复系统安全扫描等多个安全组件组成,一个单独的组件是无法确保您信息网络的安全性。这就需要硬件与软件相结合来使用才能使得网络安全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第一节:硬件方面 计算机本身的硬件是否稳定可靠,整体性能是否优越。是否有加密设备(比如:热狗),是否有硬件防火墙。这样也为网络安全性进一步的提供了条件。 第二节:软件方面 1.防病毒软件 200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计算机病毒疯狂肆虐的一年,红色代码病毒、尼姆达病毒、求职病毒触动了信息网络脆弱的安全神经,更使部分信息网络用户一度陷入通讯瘫痪的尴尬局面…… 为了免受病毒所造成的损失,建议采用多层的病毒防卫体系。所谓的多层病毒防卫体系,是指在每台PC机上安装单机版反病毒软件,在服务器上安装基于服务器的反病毒软件(比如:瑞星、熊猫卫士、江民等等),在网关上安装基于网关的反病毒软件。因为防止病毒的攻击是每个员工的责任,人人都要做到自己使用的台式机上不受病毒的感染,从而保证整个网络不受病毒的感染。 考虑到病毒在网络中存储、传播、感染的方式各异且途径多种多样,故相应地在构建网络防病毒系统时,应利用全方位的企业防毒产品,实施"层层设防、集中控制、以防为主、防杀结合"的策略。具体而言,就是针对网络中所有可能的病毒攻击设置对应的防毒软件,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毒系统配置,使网络没有薄弱环节成为病毒入侵的缺口。 2.软件防火墙 防火墙技术是重要网络安全技术,其主要作用是在网络入口处检查网络通讯,根据客户设定的安全规则,在保护内部网络安全的前提下,保障内外网络通讯。 在网络出口处安装防火墙后,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进行了有效的隔离,所

网络安全技术模拟试题

网络安全技术模拟试题(二) 一、选择填空(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 网络安全的基本属性是()。 A. 机密性 B. 可用性 C. 完整性 D. 上面3项都是 2. 网络安全最终是一个折中的方案,即安全强度和安全操作代价的折中,除增加安全设施投资外,还应考虑()。 A. 用户的方便性 B. 管理的复杂性 C. 对现有系统的影响及对不同平台的支持 D. 上面3项都是 3. 伪造攻击是非授权者在系统中插入伪造的信息,这是一种针对()的攻击。 A. 真实性 B. 完整性 C.可用性 D.可控性 4. 机密性服务提供信息的保密,机密性服务包括()。 A. 文件机密性 B. 信息传输机密性 C. 通信流的机密性 D. 以上3项都是 5. 完整性服务提供信息的()。 A. 机密性 B. 可用性 C.正确性 D. 可审性 6. Kerberos的设计目标不包括()。 A. 认证 B. 授权 C. 记账 D. 加密 7. ISO 7498-2从体系结构的观点描述了5种可选的安全服务,以下不属于这5种安全服务的是( )。 A. 身份鉴别 B. 数据报过滤 C. 授权控制 D. 数据完整性 8. ISO 7498-2描述了8种特定的安全机制,这8种特定的安全机制是为5类特定的安全服务设置的,以下不属于这8种安全机制的是( )。 A. 安全标记机制 B. 加密机制 C. 数字签名机制 D. 访问控制机制 9. 用于实现身份鉴别的安全机制是( )。 A. 加密机制和数字签名机制 B. 加密机制和访问控制机制 C. 数字签名机制和路由控制机制 D. 访问控制机制和路由控制机制 10. GRE协议()。 A. 既封装,又加密 B. 只封装,不加密 C. 不封装,只加密 D. 不封装,不加密

浅论网络犯罪侦查

【摘要】网络犯罪是一种新型的智能犯罪。在侦查网络犯罪中,除了应借鉴侦查传统犯罪的方法外,更应探索新的侦查途径,采用新的侦查方法。首先,应想方设法获取网络犯罪案源;其次,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初查;第三,在网络犯罪现场勘查过程中,除了采用传统方法取证外,还应重点对与网络犯罪相关的电磁记录、命令记录等网络证据进行搜集;最后,应依托网络采取切实可行的侦查措施。【关键词】网络犯罪;案源;勘查;侦查措施网络犯罪是指行为人利用网络专门知识,以计算机为工具对存在于网络空间里的信息进行侵犯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①“网络犯罪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信息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网络空间的计算机犯罪案件每年都以几倍甚至十几倍的速度增长,其所造成的损害远远大于现实空间的犯罪......”②按照《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庞帝的推测,20xx年以后,全球使用因特网的人数将以更加惊人的速度发展,预计至20xx年全球因特网用户将达7.65亿。网络犯罪具有极强的跨国性、专业化程度高、隐蔽性强、取证困难,而且犯罪主体年轻化,犯罪分子常常连续作案,造成的社会危害后果十分严重。对网络犯罪侦查的研究,目前在中国大陆基本上仍处于空白状态。实际部门办理此类案件尚无理论指导,因此,对网络犯罪侦查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从总体上说,侦查网络犯罪一方面应借鉴侦查传统犯罪的方法,另一方面应针对网络犯罪的特点寻找切实可行的对策。一、网络犯罪案源的获取网络犯罪跨跃物理与虚拟两大空间。网络犯罪与发生在物理空间里的犯罪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其突出特点之一便是犯罪行为难以发现及被害人不愿举报。这一特点决定了要发现网络犯罪是相当困难的。鉴于此,则极有必要探寻获取网络犯罪案源的方法,否则,无案源,侦查工作也就无从谈起。获取网络犯罪案源,除了采用传统的发现案源线索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一)建立网络系统发现犯罪。即从各个要素入手,建立一个完善的获取犯罪信息的网络系统,通过此系统搜集案源线索。首先,从组织要素考虑,组建反网络犯罪机构。其次,从意识要素入手,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第三,为系统的顺利运行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第四,在满足有关要素的基础上,使系统运行起来,通过该系统搜集与网络犯罪有关的线索。如,国际刑警组织与美国的AtomTangerine公司合作,建立反计算机犯罪情报网络,该网络可以收集计算机及网上犯罪活动的情报,特别是犯罪分子即将攻击的目标和他们可能使用的手段。 ③我国可以参照国际刑警组织的做法,在国内建立同样的网络系统。(二)通过科技手段监视获取。即由控御主体利用各种现代技术建立跟踪或搜索系统实现对网络犯罪的监视,通过监视发现案源。如,韩国警方于20xx年7月份成立了“网络犯罪对应中心”。该中心利用实时跟踪和事件分析等先进搜查系统严密监视网上犯罪,并及时加以打击。中国大陆于20xx年2月26日面向全国发行了全国首款互联网净化器软件“网络警察110”,通过这一技术手段可以截堵互联网上的邪教、色情、暴力等有关信息。美国斯坦福研究所旗下的AtomTangerine公司研制出一个名为“网络雷达"的程序,可以监视计算机及网上犯罪活动。 ④又如,美国联邦贸易委员(FTC)建立一个特殊的因特网研究室,该研究室通过搜索机器人(这是一种可自动搜索因特网可疑内容的技术)等先进技术对网上广告进行全天24小时监控,通过监控可以及时发现网络欺诈的种种迹象,以便实现及时打击。⑤再如,美国联邦调查局于20xx年研究并设立了打击网络犯罪新系统。此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一个是“信息搜集系统”,该系统将帮助联邦调查局依据《外国情报侦察法》的规定,为窃听活动建立一个“灵活而即时的信息搜集基础”;另一个是名为“数字风暴”(DigitalStorm)的信息分析系统,该系统可以使联邦调查局经法庭授权之后,对电话和手机的传输信息进行过滤和检查;第三个系统是“企业数据库”,据此系统联邦调查局可以通过一个保密的全球网络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同时,美国为此新系统的建立投入了7500万美元。上述相关做法均值得借鉴。(三)通过设立打击网络犯罪网站获取信息。即设立一个专门用于打击网络犯罪的综合性网站,此网站既有新闻发布、官员讲话、法律文本和司法部门的其他报告,也有关于调查黑客、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分析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16-03-23T11:36:07.8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5期供稿作者:王伟宁 [导读] 北安市政务信息化管理服务中心计算机是人们进行工作和学习的主要工具之一,通过计算机网络。 王伟宁 北安市政务信息化管理服务中心 摘要: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计算机网络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计算机网络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人们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也有了更高的关注度。本文主要就多种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总结分析出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能够为相关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发展趋势 计算机是人们进行工作和学习的主要工具之一,通过计算机网络,人们可以更为快捷的获取到相关的信息,但是在计算机网络应用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使得计算机网络出现一些信息丢失以及信息破损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就需要采取相关的安全技术,来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防护,以防止计算机网络遭受到恶意攻击和破坏,以保障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安全性,而在计算机网络中,可应用的安全技术相对来说较多,下面本文主要就针对计算机网路的安全技术进行详尽的分析。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分析 1、计算机网络防火墙技术 在计算机网络中,防火墙能够有效的阻隔网络传输中感染的一些不良病毒进入到用户网络中,起到保护用户网络安全的效用。这种技术主要针对的是内部网络,将访问内部网络资源进行筛选,剔除危险资源和有疑问的资源,保障资源应用的安全性,使得内部网络操作环境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防火墙技术主要是针对两个网络之间的传输以及多个网络之间的数据传递进行中间的检验,检查的方式一般包括链接检查,或采用相关的安全防护手段来对网络进行安全检验,从而保障所传送到用户内部网络的数据无任何的恶意侵蚀病毒,并且应用该技术还可以有效对网络数据传送状态进行有效的监测和监视,以保障计算机内部网络应用的安全性。 通常而言,防火墙的形式也包括很多中,而防火墙形式的不同,其技术类型也会有所不同,其中主要包括的防火墙技术类型就是滤型、网络地址转换-NAT、代理型以及监测型四种。而在对防火墙技术进行选择应用的时候,也需要根据内部网络特点来选择相适应的防火墙技术,并且在对防火墙技术进行选用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到以下几点问题: 1.1总拥有成本防火墙产品作为网络系统的安全屏障,其总拥有成本(TCO)不应该超过受保护网络系统可能遭受最大损失的成本。当然,对于关键部门来说,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和连带损失也应考虑在内。 1.2要注重保障防火墙本身的安全性,防火墙技术主要是对内部网络进行安全防护,其自身的安全性也需要注意。防火墙本身属于一种安全产品,其是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防火墙在安全性上需要着重进行保障,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出其安全防护的作用。一般而言,影响防火墙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两点,第一就是防火墙的设计不当,第二就是防火墙的应用不合理。防火墙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配置多个系统配件,同时采用手工进行系统操作,如果相关的管理人员对于防火墙不够了解,对于系统操作也不甚了解,那么就很有可能在进行防火墙系统配置的过程中,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到防火墙自身的安全性。 2、加密技术 信息交换加密技术分为两类:即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2.1对称加密技术 在对称加密技术中,对信息的加密和解密都使用相同的钥,也就是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种加密方法可简化加密处理过程,信息交换双方都不必彼此研究和交换专用的加密算法。如果在交换阶段私有密钥未曾泄露,那么机密性和报文完整性就可以得以保证。对称加密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果交换一方有N个交换对象,那么他就要维护N个私有密钥,对称加密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双方共享一把私有密钥,交换双方的任何信息都是通过这把密钥加密后传送给对方的。如三重DES是DES(数据加密标准)的一种变形,这种方法使用两个独立的56为密钥对信息进行3次加密,从而使有效密钥长度达到112位。 2.2非对称加密/公开密钥加密 在非对称加密体系中,密钥被分解为一对。这对密钥中任何一把都可以作为公开密钥通过非保密方式向他人公开,而另一把作为私有密钥加以保存。公开密钥用于加密,私有密钥用于解密,私有密钥只能有生成密钥的交换方掌握,公开密钥可广泛公布,但它只对应于生成密钥的交换方。非对称加密方式可以使通信双方无须事先交换密钥就可以建立安全通信,广泛应用于身份认证、数字签名等信息交换领域。 3、密钥备份和恢复 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应定期更新密钥和恢复意外损坏的密钥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和实现健全的密钥管理方案,保证安全的密钥备份、更新、恢复,也是关系到整个PKI系统强健性、安全性、可用性的重要因素。 4、证书管理与撤消系统 证书是用来证明证书持有者身份的电子介质,它是用来绑定证书持有者身份和其相应公钥的。通常,这种绑定在已颁发证书的整个生命周期里是有效的。但是,有时也会出现一个已颁发证书不再有效的情况这就需要进行证书撤消,证书撤消的理由是各种各样的,可能包括工作变动到对密钥怀疑等一系列原因。证书撤消系统的实现是利用周期性的发布机制撤消证书或采用在线查询机制,随时查询被撤消的证书。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成熟和发展,我们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面对网络安全不断产生的新问题,我们必须对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不断提高网络安全技术水平,才能保障网络的安全。首先是网络安全技术发展的专业化。网络犯罪手段的不断更新,要求有大量专门的科研机构对网络安全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促进网络安全技术更新,使网络安全技术发展专业化。其次是网络安全技术的普及化。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病毒以及网络攻击也时刻威胁系统安全,这就要求我们具有网络的安全意识,以防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分析论文

合肥经济技术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设计)题目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分析院系名称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中国.合肥

目录 摘要 (2) 关键字 (2)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安全概述 (3) 1.1 网络安全的定义 (3) 1.2 网络安全的基本要素 (3) 1.3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4) 1.4 网络安全脆弱的原因 (5) 第二章防火墙技术 (7) 2.1 防火墙的概述 (7) 2.2 防火墙的概念 (8) 2.3 防火墙的功能 (8) 2.4 防火墙的分类 (9) 2.5 防火墙的优、缺点 (9) 第三章防火墙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运用 (10) 3.1 防火墙在网络中的应用 (10) 3.2 防火墙技术在局域网中的应用 (12) 3.3 防火墙技术在个人电脑上的应用 (13) 3.4 防火墙技术在网络中的作用 (14) 总结 (16) 参考文献 (17)

摘要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在飞速的发展,以Internet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正日益普及,应用领域从传统的小型业务系统,逐渐向大型关键业务系统扩展,信息网络已经深入到国家的政府、军事、文教、金融、商业等诸多领域,可以说网络无处不在,他正在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通信日益便捷,把我们的生活推向快速化,我们也逐渐适应了快速的通信化生活,由于信息的高速、便捷,人们都在利用高科技技术进行通信,使我们的生活向着高速化发展,人们逐渐放弃了陈旧的通信方式,改用快捷便利的通信方式,使我们的生活逐渐信息化和多样化,把我们的生活装点的更加丰富多彩。 网络安全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还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它涉及到国家政治和军事命脉,影响到国家的安全和主权,一些发达国家都把国家网络安全纳入了国家安全体系。因此,网络安全不仅成为上家关注的焦点,也是技术研究的热门领域,同时也是国家和政府关注的焦点。 在信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充分的利用网络的有利资源,还应该加强网络安全的防范,加强防火墙技术的发展对网络安全能够得到更好的维护。网络安全化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的丰富,使通讯更加安全,让信息快速的发展。 关键字:防火墙技术、网络安全、信息、黑客

安全管理网络安全技术措施

南通乐活邻里中心项目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管理网络 通州建总集团有限公司 2016年5月

目录 一、高空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2) 二、“三宝、四口”防护安全技术措施 (3) 三、塔式起重机安装、拆除及运行的安全技术措施 (4) 四、五临边防护安全技术措施 (6) 五、模板工程安全技术措施 (6) 六、吊装|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8) 七、季节性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0) 九、外挂架安全技术措施 (11) 十、临电安全措施 (12) 十一、电动机械手持工具安全技术措施 (13) 十二、易燃易爆物品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13) 十三、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网络 (15) 一、高空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1)高空作业场所边缘及孔洞设栏杆或盖板。 (2)脚手架搭设符合规程要求并经常检查维修,作业前先检查稳定性。 (3)高空作业人员应衣着轻便,穿软底鞋。 (4)患有精神病、癫痫病、高血压、心脏病及酒后、精神不振者严禁从事高空作业。 (5)高空作业地点必须有安全通道,通道不得堆放过多物件,垃圾和废料及时清理运走。

(6)距地面2米及2米以上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将安全带挂在上方牢固可靠处,高度不低于腰部。 (7)遇有六级以上大风及恶劣天气时应停止高空作业。 (8)轻型或简易结构屋面上作业,应铺木板分散应力以免踩蹋屋面。(9)严禁人随吊物一起上落,吊物未放稳时不得攀爬。 (10)高空行走、攀爬时严禁手持物件。 (11)垂直作业时,必须使用差速保护器和垂直自锁保险绳。 (12)及时清理脚手架上的工件和零散物品。 二、“三宝、四口”防护安全技术措施 1、三宝。 A安全帽:(1)凡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正确配戴安全帽。(2)工地安全员每天必须巡视检查,凡有不按规定正确配戴的,按违章违纪处理,除批评教育外,并辅以每人次20元的罚款。(3)安全组按其使用期限,检验安全帽主要技术性能,不合格的坚决予以淘汰。 B安全带。(1)凡在2米及2米以上高处作业无防护时,必须正确系好安全带。(2)重点检查搭架子时及修理塔吊、龙门架时的人员配戴情况。 C安全网。(1)在建工程外侧从第一步架开始,必须使用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2)龙门架架体侧使用立网进行防护。(3)密目网应绑扎在架体内侧,绑绳采用纤维绳或φ12-14铅丝。(4)安全网支设完毕后,经安全组检查验收后方准使用。 2、四口防护 1、楼梯口:本工程留2个楼梯通道,其余采用密目网进行临时封闭,在其通道口搭防护棚。 2、通道口:本工程人行通道口设在南侧,工人进场后一定将其大门上锁,严禁外人进入,干扰施工。 3、楼梯踏步拆模后及时安装楼梯扶手或沿楼梯设1-1.2米高双层防身护栏。 二、临边防护 卸料平台两侧:设1-1.2米护栏并挂立网。

网络安全技术测试题

网络安全技术测试题 学号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 1.什么是网络安全?其特征有哪些?(10’)网络安全简单地说在网络环境里的安全指的是一种能够识别和消除不安全因素的能力。安全的一般性定义也必须解决保护财产的需要,包括信息和物理设备(例如计算机本身)。安全的想法也涉及到适宜性和从属性概念。负责安全的任何一个人都必须决定谁在具体的设备上进行合适的操作,以及什么时候。当涉及到公司安全的时候什么是适宜的,在公司与公司之间是不同的,但是任何一个具有网络的公司都必需具有一个解决适宜性、从属性和物理安全问题的安全政策。 网络安全应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用户、实体或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完整性: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和丢失的特性。 可用性: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当需要时能否存取所需的信息。例如网络环境下拒绝服务、破坏网络和有关系统的正常运行等都属于对可用性的攻击; 可控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 2. TCP协议存在哪些典型的安全漏洞?如何应对这些漏洞?(10’)造成操作系统漏洞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协议本身的缺陷给系统带来的攻击点。网 络协议是计算机之间为了互联共同遵守的规则。目前的互联网络所采用的主流协议TCP/IP,由于在其设计初期人们过分强调其开发性和便利性,没有仔细考虑其安全性,因此很多的网络协议都存在严重的安全漏洞,给Internet留下了许多安全隐患。另外,有些网络协议缺陷造成的安全漏洞还会被黑客直接用来攻击受害者系统。本文就TCP/IP协议自身所存在的安全问题和协议守护进程进行了详细讨论,指出针对这些安全隐患的攻击。 TCP协议的安全问题 TCP使用三次握手机制来建立一条连接,握手的第一个报文为SYN包;第二个报文为SYN/ACK 包,表明它应答第一个SYN包同时继续握手的过程;第三个报文仅仅是一个应答,表示为ACK包。若A放为连接方,B为响应方,其间可能的威胁有: 1. 攻击者监听B方发出的SYN/ACK报文。 2. 攻击者向B方发送RST包,接着发送SYN包,假冒A方发起新的连接。 3. B方响应新连接,并发送连接响应报文SYN/ACK。

网络安全需求分析

网络安全需求分析 一.需求分析 1.网络现状 1.学校网络拓扑图 5栋宿舍4栋教工宿舍12栋宿舍 6栋宿舍2.功能应用需求

3.现有的安全措施 由于没有配置专业安全产品,目前网络的安全措施主要有: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自身的身份认证功能,实现访问限制。 可见,以上措施已难以满足现代网络安全需求。 2.网络安全目标与内容 1.网络安全目标 2.网络安全内容 1、物理安全 ?环境安全:场地、机房的温度、湿度、照明、供电系统、防盗系统、防静电、防辐射 ?设备安全:防盗、防毁、防辐射7 Y0 A) ~& q/ Q: O6 ~- s ?媒体安全:信息消除技术、介质的消毁技术 ?容灾:计算机系统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当灾难发生时,不会使整个系统失效。.

2、运行安全 ?风险分析、审计跟踪、备份与恢复、应急响应、集群 3、信息安全. ?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设备安全、病毒防护、访问控制、加密、认证、抗抵赖、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 4、文化安全 ?文化安全是指利用网络传播非法、不良的信息(如:淫秽暴力信息泛滥、敌对的意识形态信息)对民族文化的冲击,防范措施有设置因特网关,监测、控管. 近些年来,由于政治、经济利益的驱动,利用网络传播不良、淫秽信息越来越多,这严重影响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要通过立法、监测来保护网络文化的文明。' 3.网络安全需求 风险分析 ●物理安全风险分析 网络的物理安全的风险是多种多样的。网络的物理安全主要是指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电源故障;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设备被盗、被毁;电磁干扰;线路截获。 ●网络平台的安全风险分析 (1)公开服务器面临的威胁 这个企业局域网内公开服务器区(WWW、EMAIL等服务器)作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正式版)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 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互联网安全技术防范工作, 保障互联网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 促进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 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根据《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是指保障互联网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防范违法犯罪的技术设施和技术方法。 第三条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负责落实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并保障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功能的正常发挥。 第四条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未经用户同意不得公开、泄露用户注册信息, 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应当依法使用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不得利用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侵犯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五条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负责对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依法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 应当符合公共安全行业技术标准。 第七条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和联网使用单位应当落实以下互联网安全保

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是___。 A. 保密性 B.完整性 C. 可用性、可控性、可靠性 D. A,B,C都是 2.假设使用一种加密算法,它的加密方法很简单:将每一个字母加5,即a加密成f。这种算法的密钥就是5,那么它属于___。 A. 对称加密技术 B. 分组密码技术 C. 公钥加密技术 D. 单向函数密码技术 3.密码学的目的是___。 A. 研究数据加密 B. 研究数据解密 C. 研究数据保密 D. 研究信息安全 4.A方有一对密钥(K A公开,K A秘密),B方有一对密钥(K B公开,K B秘密),A方向B方发送数字签名M,对信息M加密为:M’= K B公开(K A秘密(M))。B方收到密文的解密方案是___。 A. K B公开(K A秘密(M’)) B. K A公开(K A公开(M’)) C. K A公开(K B秘密(M’)) D. K B秘密(K A秘密(M’))5.数字签名要预先使用单向Hash函数进行处理的原因是___。 A. 多一道加密工序使密文更难破译 B. 提高密文的计算速度 C. 缩小签名密文的长度,加快数字签名和验证签名的运算速度 D. 保证密文能正确还原成明文 6.身份鉴别是安全服务中的重要一环,以下关于身份鉴别叙述不正确的是__。 A. 身份鉴别是授权控制的基础 B. 身份鉴别一般不用提供双向的认证 C. 目前一般采用基于对称密钥加密或公开密钥加密的方法 D. 数字签名机制是实现身份鉴别的重要机制 7.防火墙用于将Internet和内部网络隔离___。 A. 是防止Internet火灾的硬件设施 B. 是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软件和硬件设施 C. 是保护线路不受破坏的软件和硬件设施 D. 是起抗电磁干扰作用的硬件设施 8.PKI支持的服务不包括___。 A. 非对称密钥技术及证书管理 B. 目录服务 C. 对称密钥的产生和分发 D. 访问控制服务 9.设哈希函数H有128个可能的输出(即输出长度为128位),如果H的k个随机输入中至少有两个产生相同输出的概率大于0.5,则k约等于__。 A.2128B.264 C.232 D.2256 10.Bell-LaPadula模型的出发点是维护系统的___,而Biba模型与Bell-LaPadula模型完全对立,它修正了Bell-LaPadula模型所忽略的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