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邮FPGA实验三

北邮FPGA实验三

北邮FPGA实验三
北邮FPGA实验三

北京邮电大学实验报告

信号与信息处理综合实验(FPGA实验)实验三CORDIC算法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实验目的

掌握FPGA设计中的流水线技术;掌握CORDIC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实现方法;了解通过在片内生成ROM的方式进行在板模块测试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按实验指导书所给出的步骤,在FPGA上实现CORDIC算法用于计算sin(x);2)修改程序使其能够用于计算。

三实验过程

3.1CORDIC算法原理

CORDIC算法的全称是Coordinate Rotation Digital Computer ,可以用于实现对多种超越函数的运算。CORDIC算法将多种难以用硬件电路直接实现的复杂运算分解为统一的简单移位-加法的迭代运算形式,结构规则、运算周期可以预测、适合于集成电路实现。所谓的超越函数是指变量之间的关系不能用有限次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表示的函数。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和反三角函数等都是超越函数。

最初的CORDIC算法由J.D.V older 于1959 年提出,用于计算三角函数。1971 年,Walther 提出了统一的CORDIC 算法,引入了参数m 将CORDIC 实现的三种迭代模式:圆周、双曲和线性变换统一于一个表达式下。CORDIC算法目前使用非常广泛,被称为算法中的瑞士军刀。

下面我们首先介绍CORDIC算法的基本原理。

笛卡尔坐标系中的旋转变换可以表示为:

提取变成

如果在这一表达式中限制,则括号内部分不包含乘法运算,移位相加即可实现。实际上,任意角度的旋转都可以转化为一系列角度满足旋转的组合,假定总共旋转次,第次旋转角度满足

,那么为一系列常数。由此可知,每次旋转角度的绝对值是事先确知的,只是旋转方向不同。

基于这种限制,将第次旋转的方程转化为:

去掉则每次运算只包含移位和加法运算。

当趋于无穷大时,的连乘积:

即算法本身存在增益

实际实现中N不可能很大,因此这一增益与次数有关:

若事先确定迭代次数,则增益为一确定值,旋转角度由一系列,所决

角度累加方程:

与方程

一起构成三个迭代方程。

CORDIC算法有两种工作模式,一种称为旋转模式,另一种称为向量模式。旋转模式就是将输入的复向量旋转指定的角度;向量模式则将输入向量旋转到x 轴上,并记录旋转方向向量。

旋转模式下,每次旋转方向的确定由残留角的符号决定,其工作模式为:

Where

旋转模式的目标是使。

如果采用向量模式,则旋转角度不预先确定,目标是使,即将输入向量旋转到轴上,旋转方向由残留值的正负决定。

Where

向量模式结果

适当选择初始值和工作模式,能直接计算,,,复向量幅度,极坐标和笛卡尔坐标的变换等。

例如和的计算可以通过旋转模式得到,选择初值:

设为待求角度,则

向量模式可用于计算,要求输入以两个数的商形式给出,同时能计算复向量幅度

实际上,CORDIC算法还可以推广到双曲线和直线上

Where

三种情况下的CORDIC可以统一到以下框架下:

流水线方式下的统一CORDIC实现方式如下图所示:

3.2用CORDIC算法计算

1)建立工程,并将压缩包中的Cordic.v添加到工程中;

2)为该文件设计测试文件,并进行功能仿真和时序仿真,观察并分析从一个角度值x的输入到它对应的sin(x)输出所对应的时间;

3)按以下步骤在工程中添加一个ROM IPCore;

输入IPcore文件名并点击Next,选择

下的,并点击Next。

存储器类型选择单口ROM

点击Next,在第二个页面上设置RAM的位宽和深度,例如:

点击Next,在第3个配置页面上找到下图所示位置:

此处需要加载用于初始化存储器的文件。

根据文件中注释所提供的量化规则设置一些角度值存在一个.coe文件中,.coe文件的样例见压缩包中的angle.coe,可用任一文本编辑器打开,文件以“memory_initialization_radix=16;

memory_initialization_vector=“

开头,其后的数据以十六进制表示,数据之间以空格或逗号分割,文件的长度和数据位宽应与ROM的设置保持一致。其他选项保持为默认选项,点击Generate 按钮生成IPcore。

此时在工程目录下的ipcore_dir文件夹中会产生一系列与设定的IP core同名的文件,其中包含一个.v文件和一个.xco文件,xco文件是包含IP core配置信息的核心文件,.V文件的格式与verilog module相同,其内容较为复杂,对使用者而言通常只关注它的模块头,作为实例化时的参考。

4)产生一个用于在板测试的顶层文件,将cordic模块和ROM模块在该文件中进行实例化,参加压缩包中的cordic_top.v

5)添加约束文件,参见压缩包中的cordic.ucf文件。自行设置Chipscope中的信号连接,用Chipscope工具进行在板测试,记录数据,并计算迭代次数为8次时的平均误差。;

6)修改迭代次数为10次,重新进行仿真和测试。

3.3用CORDIC算法计算

将程序修改为计算的工作模式,重复上述测试。

四实验分析

4.1用CORDIC算法计算(8次迭代)

4.1.1.实验原理

8次迭代的输入角度值和输出函数值均采用10位二进制数表示

用表示,因此200H表示,100H表示;

用表示函数值;

此时采用补码形式,对应,对应;

初值为

设输入的角度值为16进制表示数X,将X换算成带符号的十进制数x,则与角度值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设CORDIC算法计算得到的输出函数值为Y,将Y换算成10进制带符号数y,则计算结果的10进制表示为

4.1.2.实验描述

本程序中所有角度和函数值都是采用二进制表示,具体描述如下:

1)模块名:Cordic;

2)角度值:采用10位二进制表示,用表示,

因此200H表示,100H表示;

3)函数值:采用10位二进制补码表示,用表示函

数值;此时采用补码形式,对应,对应;

4)输入及输出参数:

clk:时钟信号;

rst:重置信号;

ena:启动信号,该信号置1时系统开始运算过程;

phase_in(10位二进制数):输入的角度值;

sin_out(10位二进制数):输出的函数值;

5)函数变量

cos_out(10位二进制数):计算得到的函数值,与sin_out同时产生但不输出;

phase_in_reg(10位二进制数):程序中实际参与运算的角度值,下面会进行说明;x0-x8、y0-y8、z0-z8(均为10位二进制数):在迭代算法中使用的临时参数,x 和y参数存储三角函数值,z存储角度值。x0、y0、z0存储初值,其它参数存储8次迭代的临时值;

quadrant(10个1位存储器):存储输入角度值的相位信息,具体用处见下面说明;

PIPELINE:流水线,必须和数据位长相同。本程序使用10级流水线。

4.1.3.主要工作流程

下面进行算法当中数据变化的详细说明:

1)初值问题

这里置

其原因是

2)迭代运算

此段代码是程序的主要部分,简单的说就是实现CORDIC算法的旋转模式:

Where

它采用二进制位运算,对一些复杂地方进行相应说明:

①正负的判断:通过判断符号位(首位);

②的实现:即每次迭代时对或作除2操作

具体实现方法为把原二进制值向右移动一位,移出的空位补0;

③每次迭代时,的值要减去的角度值满足公式

3)结果处理

利用三角函数性质,由于结果是在角度位于第一象限情况下获得的,因此作如下处理:输入角度在第一象限:值不变,值不变;输入角度在第二象限:值不变,值取反;输入角度在第三象限:值取反,值取反;输入角度在第四象限:值取反,值不变;取负方法:所有二进制位取反加一(补码)。

4.2用CORDIC算法计算(10次迭代)

这个程序是对8次迭代的程序进行修改后获得的,基本代码与工作流程完全相同,以下只说明修改的地方。

1)数据位长度:由上述公式可得,每次、和的变化范围随迭代次数增加而减小,若仍采用原先的10位二进制数存储数据,到了较高次迭代时会出现数据过小而无法完全表示的情况,因此数据位长需要增加。本程序中,、和位长度都增加到16。

2)增加迭代次数及对应临时变量,修改输出变量;

3)重新计算原程序使用的角度值,优化计算结果;

4)修改测试文件的信号,以实现位长的对应;

5)修改相关判断语句。

4.3用CORDIC算法计算(8次迭代)

4.3.1.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与上述实验类似,这里不再累述。

4.3.2.实验描述

本程序中的角度值、函数值、函数变量等与上述实验类似,这里不再累述。

输入及输出参数有所变化,具体变化的参数描述如下:

phase_in_x(10位二进制数):输入x值;

phase_in_y(10位二进制数):输入y值;

sin_out:输出值;

cos_out:输出值;

4.3.3.主要工作流程

主要工作流程与上述实验类似,这里不再累述。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5.1计算,迭代次数为8次

5.1.1.Modelsim仿真结果分析

仿真图如下:

从上图可以看出,10比特数据位宽时进行8次CORDIC算法迭代之后所得的结果曲线符合正弦函数特性,说明CORDIC算法取得了较为正确的运算结果。同时可以看出,从输入到输出有一定的时延,本程序采用流水线技术,8次迭代运算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而产生了从输入到输出的时延。

5.1.2.Chipscope仿真结果分析

仿真图如下:

从上图可看出,10比特数据位宽时进行8次CORDIC算法迭代之后所得

的结果曲线符合正弦函数特性,说明CORDIC算法取得了较为正确的运算结果。

5.1.3.误差分析

我们将0到90度对应角度值的实验值与理论值填入了表格进行对比,直观的显示了上述规律,结果如下所示:

从表格可以看出,10比特8次迭代的平均误差比较小,与前面的仿真图相符,说明实验结果正确。

5.2计算,迭代次数为10次

5.2.1.Modelsim仿真结果分析

仿真图如下:

从上图可以看出,16比特数据位宽时进行10次CORDIC算法迭代之后所得的结果曲线符合正弦函数特性,说明CORDIC算法取得了较为正确的运算结果。同时可以看出,从输入到输出有一定的时延,本程序采用流水线技术,10次迭代运算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而产生了从输入到输出的时延。

5.2.2.Chipscope仿真结果分析

仿真图如下:

从上图可以看出,16比特数据位宽时进行10次CORDIC算法迭代之后所得的结果曲线符合正弦函数特性,说明CORDIC算法取得了较为正确的运算结果。

5.2.3.误差分析

我们将0到90度对应角度值的实验值与理论值填入了表格进行对比,直观的显示了上述规律,结果如下所示:

从表格可以看出,16比特10次迭代的平均误差非常小,在保留四位小数的条件下几乎没有误差,与前面的仿真图相符,说明实验结果正确。同时说明16比特10次迭代的计算精度要优于10比特8次迭代的计算精度。

5.3计算,迭代次数为8次

5.3.1.M odelsim仿真结果分析

仿真图如下:

从上图可以看出,10比特数据位宽时进行8次CORDIC算法迭代之后所得的结果在一定误差范围内是符合要求的,说明CORDIC算法取得了较

为正确的运算结果(误差较大的原因可能是数据位宽较小或者是迭代次数过少)。同时可以看出,从输入到输出有一定的时延,本程序采用流水线技术,8次迭代运算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而产生了从输入到输出的时延。

六遇到问题分析

1)最主要的问题是最开始的时候对实验原理不是十分了解,导致在后来进行十次迭代的改进时不知道如何下手。

2)虽然进行最开始的几组数据仿真时并没有出现问题,但实际上结果已经是不正确的了。原因是我们不会使用仿真功能当中的一项功能,导致没有调用出来sin?(?) 的波形。最后在助教的帮助下调用出来仿真波形。

3)Modelsim仿真输出波形出现红色线条。进行测试文件的检查:信号设置有误。另外流水线和数据位长不一致也会出现此情况。

4)在进行最后Chipscope的时候一定要先将测试文件删掉,否则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虽然助教将这一点进行了强调说明,但在最后几次时由于手忙脚乱,忘记了将test文件删除导致管脚的错误和仿真波形无法出现的问题。

5)双击Analyze Design Using Chipscope时,出现了错误。经过查找发现顶层测试文件中实例化IPCore模块语句中,IPCore名字与工程中创建的IPCore名字不一致,经过修改得到正确结果。

6)在十次迭代的试验过程中,在波形图极点和零点处出现了失真的情况,最后发现原因是cordic_top.v文件中变量的位数为八次迭代的位数,而没有改成十次迭代的位数,将它进行修改后得到了正确的结果。

7)在仿真结果出来后,分析结果时不知道该怎么计算理论值和实际值,后来分析了实验原理并且跟同学一起讨论才得以解决。

8)分析理论值和实际值时,一开始我们按照上下一一对应的关系来对比发现误差特别大,后来我们将结果值画成波形图分析两者的关系找到了理论值和实际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使问题得到了解决。

七心得体会

本次实验是最后一次FPGA实验,我进一步加深了对FPGA设计中的流水线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学习了Cordic算法的基本原理,掌握了通过在片内生成ROM的方式进行在板模块测试的方法。

我觉得这次实验的难点在于对Cordic算法原理的理解,它是一种数值逼近的方法,用一系列固定的角度不断偏摆逼近所需要的角度,实现包括乘法、平方根、三角函数、向量旋转以及指数运算。它是一个迭代的过程,适当选取一些固定的角度值,可以使运算只需进行移位和加减操作。非常适合硬件的实现,用数字方式解决实时问题。

在实验之前,我们充分学习了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结合给出的程序,在网上查找资料,用了比较多的时间才完成了扩展要求。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了我们对于这个实验的兴趣,实验成果也使我们感到成就感。总而言之,此次实验使我对FPGA的相关知识又有了新的了解,令我受益匪浅。

北邮数据库实验四数据库模式的设计

北邮数据库实验四数据 库模式的设计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

北京邮电大学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库 实验名称数据库模式的设计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成绩_________ 实验

.1.实验目的 1.了解E-R图的基本概念和根据数据需求描述抽象出E-R图并将其转换为数据库逻辑模式进而实现数据库中的表和视图。 2.通过进行数据库表的建立操作,熟悉并掌握Power designer数据库表的建立方法,理解关系数据库表的结构,巩固SQL标准中关于数据库表的建立语句。 3.通过对Power designer中建立、维护视图的实验,熟悉Power designe中对视图的操作方法和途径,理解和掌握视图的概念。 .2.实验内容 1 针对以下需求信息,尽可能全面地给出各个实体的属性和实体之间的系。 在线考试系统需求信息如下: 在线考试系统是关于一门课程的授课教师安排自己的学生在线参加各种考试的应 用,如果阶段性考试,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在线考试系统要求有用户的登录和登出。在线考试系统主要包括用户管理、试题管理、试卷管理和考试管理功能。需要实现教师输入试题,从试题生成试卷;学生参加考试获取试卷,提交答案和给出考试成绩等主要逻辑功能。 系统的用户包括教师、学生角色,一个用户有且只有一种角色。 鉴于在线考试的客观条件限制,试题完全采用单项选择形式。试题有所属知识点、内容、分值、备选答案和唯一正确答案等属性组成。课程的知识点是确定的,可以扩展,一道试题只能考察一个知识点。

教师录入各种试题构成题库,并根据考察的知识点不同生成试卷,相同知识点的试题只能在一张试卷中出现一次,试卷由试卷标题和一定数量(即知识点的数量)的试题组成。试卷生成后,教师指定某次考试使用的试卷,学生参加考试使用统一的试卷,考试信息还包含考试标题、任教老师、考试时间。 学生登录后,可以参加考试并在提交答案后立刻得到自己的考试成绩,也可以查看自己的考试历史记录。教师登录后可以查看学生的成绩。 ?2将E-R图输入Power Designer形成概念模型 ? 3 使用Power Designe将输入的E-R图转换成数据库物理模型 ? 4 使用Power Designe将输入的数据库物理模型转化为生成数据库中的表和视图的脚 本 ? 5 执行SQl脚本,生成表和视图 ? 6 成功后,查看生成的表和视图的情况 .3.实验环境 普通PC、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IBM DB2 数据库管理系统 .4.实验步骤、结果与分析 1)五个实体: 用户: 用户ID( UserID )、用户名(UserName)、角色(Role)、密码(Password). 试题库(ItemBank): 题目代码(ItemID)、题目内容(Icontent)、分数(Iscore)、选项(Ioption)、正确答案(Ianswer)、知识点代码(PointID)(froeign). 知识点(KonwledgePoint): 知识点代码(PointID)、知识点内容(Pcontent)、知识点学科(Psubject). 试卷(Paper):

数据库实验5实验报告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实验报告书 课程名:《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题目:数据库的完整性 班级:软件132 学号:2013122907 姓名:莹莹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索引创建和删除的方法; 2.掌握创建视图和使用视图的方法; 3.掌握完整性约束的定义方法,包括primary key、foreign key等。 二.实验容 1.基于前面建立的factory数据库,使用T-SQL语句在worker表的“部门号”列上创建一个非聚集索引,若该索引已经存在,则删除后重建。 2.在salary表的“职工号”和“日期”列创建聚集索引,并且强制唯一性。 3.建立视图view1,查询所有职工的职工号、、部门名和2004年2月工资,并按部门名顺序排列。 4.建立视图view2,查询所有职工的职工号、和平均工资; 5.建立视图view3,查询各部门名和该部门的所有职工平均工资; 6.显示视图view3的定义; 7.实施worker表的“性别”列默认值为“男”的约束; 8.实施salary表的“工资”列值限定在0~9999的约束; 9.实施depart表的“部门号”列值唯一的非聚集索引的约束; 10.为worker表建立外键“部门号”,参考表depart的“部门号”列。 11.建立一个规则sex:性别=’男’ OR 性别=’女’,将其绑定到“性别”上; 12.删除上面第7、8、9和10建立的约束; 13.解除第11题所建立的绑定并删除规则sex。 三.实验步骤 1 USE factory GO --判断是否存在depno索引;若存在,则删除之 IF EXISTS(SELECT name FROM sysindexes WHERE name='depno') DROP INDEX worker.depno GO --创建depno索引 CREATE INDEX depno ON worker(部门号) GO EXEC sp_helpindex worker GO 2 USE factory GO --判断是否存在no_date索引;若存在,则删除之 IF EXISTS(SELECT name FROM sysindexes WHERE name='no_date') DROP INDEX salary.no_date GO --创建no_date索引

数据库实验3答案

实验三:交互式SQL语句的使用 1、实验目的 (1)掌握数据库对象的操作过程,包括创建、修改、删除 (2)熟悉表的各种操作,包括插入、修改、删除、查询 (3)熟练掌握常用SQL语句的基本语法 2、实验平台 使用SQL Server提供的Microsoft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工具,交互式使用SQL语句。 3 实验容及要求 选择如下一个应用背景之一: ●学生选课系统 ●习题3、4、和5中使用的数据库 ●其它你熟悉的应用 (1)建立一个数据库和相关的表、索引、视图等数据库对象,练习对表、索引和视图的各种操作。 (2)要求认真进行实验,记录各实验用例及执行结果。 (3)深入了解各个操作的功能。 实验要求包括如下方面的容: 3.1 数据定义 1.基本表的创建、修改及删除 2.索引的创建 3.视图的创建 3.2 数据操作 完成各类更新操作包括: 1.插入数据

2.修改数据 3. 删除数据 3.3 数据查询操作 完成各类查询操作 1.单表查询 2.分组统计 3. 连接查询 4. 嵌套查询 5. 集合查询 3.4 数据操作 1.创建视图 2.视图查询 参考示例: 建立一个学生选课数据库,练习对表、视图和索引等数据库对象的各种操作。 一、数据定义 创建学生选课数据库ST,包括三个基本表,其中Student表保存学生基本信息,Course表保存课程信息,SC表保存学生选课信息,其结构如下表: 表1. Student表结构 表2. Course表结构

表3. SC表结构 1.创建、修改及删除基本表 (1)创建Student表 CREATE TABLE Student (Sno CHAR(8)PRIMARY KEY, Sname CHAR(8), Ssex CHAR(2)NOT NULL, Sage INT, Sdept CHAR(20) ); (2)创建Course表 CREATE TABLE Course (Cno CHAR(4)PRIMARY KEY, Cname CHAR(40)NOT NULL, Cpno CHAR(4), Ccredit SMALLINT, ); (3)创建SC表 CREATE TABLE SC (Sno CHAR(8)FOREIGN KEY (Sno)REFERENCES Student(Sno), Cno CHAR(4), Grade SMALLINT, ); (4)创建员工表Employee

北邮通电实验报告

实验3 集成乘法器幅度调制电路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2016211112班 苏晓玥杨宇宁 2016210349 2016210350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振幅调制的工作原理。 2.掌握用MC1496来实现AM和DSB的方法,并研究已调波与调制信号,载波之间的关系。3.掌握用示波器测量调幅系数的方法。 二.实验准备 1.本实验时应具备的知识点 (1)幅度调制 (2)用模拟乘法器实现幅度调制 (3)MC1496四象限模拟相乘器 2.本实验时所用到的仪器 (1)③号实验板《调幅与功率放大器电路》 (2)示波器 (3)万用表 (4)直流稳压电源 (5)高频信号源 三.实验内容 1.模拟相乘调幅器的输入失调电压调节。 2.用示波器观察正常调幅波(AM)波形,并测量其调幅系数。 3.用示波器观察平衡调幅波(抑制载波的双边带波形DSB)波形。 四.实验波形记录、说明 1.DSB信号波形观察

2.DSB信号反相点观察 3.DSB信号波形与载波波形的相位比较 结论:在调制信号正半周期间,两者同相;负半周期间,两者反相。

4.AM正常波形观测 5.过调制时的AM波形观察(1)调制度为100%

(2)调制度大于100% (3)调制度为30% A=260.0mv B=140.0mv

五.实验结论 我们通过实验了解振幅调制的工作原理是:调幅调制就是用低频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振荡(载波)的幅度,使其成为带有低频信息的调幅波。目前由于集成电路的发展,集成模拟相乘器得到广泛的应用,为此本实验采用价格较低廉的MC1496集成模拟相乘器来实现调幅之功能。 DSB信号波形与载波波形的相位关系是:在调制信号正半周期间,两者同相;负半周期间,两者反相。 通过实验了解到了调制度的计算方法 六.课程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振幅调制的工作原理并掌握了实现AM和DSB的方法,学会计算调制度,具体见实验结论。我们对集成乘法器幅度调制电路有了更好的了解,对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提高了对通信电子电路的兴趣。 和模电实验的单独进行,通电实验增强了团队配合的能力,两个人的有效分工提高了实验的效率,减少了一个人的独自苦恼。

北邮大三数据库实验六数据查询分析实验

实验六数据查询分析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对不同情况下查询语句的执行分析,巩固和加深对查询和查询优化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优化数据库系统的实践能力,熟悉了解Sybase中查询分析器的使用,并进一步提高编写复杂查询的SQL 程序的能力。 实验内容 1.索引对查询的影响 (1)对结果集只有一个元组的查询分三种情况进行执行(必如查询一个具体学生的信息):不建立索引,(学号上)建立非聚集索引,(学号上)建立聚集索引。 建立聚集索引: create clustered index student on student(student_id) go 建立非聚集索引: create nonclustered index student_index on student(student_id) go 用查询分析器的执行步骤和结果对执行进行分析比较。 select*from student where student_id='30201' 不建立索引 建立聚集索引

建立非聚集索引 (2)对结果集中有多个元组的查询(例如查看某门成绩的成绩表)分类似(1)的三种情况进行执行比较。 select*from student where student_id>'30401' 不建立索引:

建立聚集索引: 建立非聚集索引: (3)对查询条件为一个连续的范围的查询(例如查看学号在某个范围内的学生的选课情况)分类似(1)的三种情况进行执行比较,注意系统处理的选择。 select*from student where student_id between'31201'and'31415' 不建立索引:

北邮微波实验报告整理版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微波实验报告 班级:20112111xx 姓名:xxx 学号:20112103xx 指导老师:徐林娟 2014年6月

目录 实验二分支线匹配器 (1) 实验目的 (1) 实验原理 (1) 实验内容 (1) 实验步骤 (1) 单支节 (2) 双支节 (7) 实验三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器 (12) 实验目的 (12) 实验原理 (12) 实验内容 (13) 实验步骤 (13) 纯电阻负载 (14) 复数负载 (19) 实验四功分器 (23) 实验目的 (23) 实验原理 (23) 实验内容 (24) 实验步骤 (24) 公分比为1.5 (25) 公分比为1(等功分器) (29) 心得体会 (32)

201121111x 班-xx 号-xx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二 分支线匹配器 实验目的 1.熟悉支节匹配器的匹配原理 2.了解微带线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 3.掌握Smith 图解法设计微带线匹配网络 实验原理 支节匹配器是在主传输线上并联适当的电纳(或者串联适当的电抗),用附加的反射来抵消主传输线上原来的反射波,以达到匹配的目的。 单支节匹配器,调谐时主要有两个可调参量:距离d 和由并联开路或短路短截线提供的电纳。匹配的基本思想是选择d ,使其在距离负载d 处向主线看去的导纳Y 是Y0+jB 形式。然后,此短截线的电纳选择为-jB ,根据该电纳值确定分支短截线的长度,这样就达到匹配条件。 双支节匹配器,通过增加一个支节,改进了单支节匹配器需要调节支节位置的不足,只需调节两个分支线长度,就能够达到匹配(但是双支节匹配不是对任意负载阻抗都能匹配的,即存在一个不能得到匹配的禁区)。 微带线是有介质εr (εr >1)和空气混合填充,基片上方是空气,导体带条和接地板之间是介质εr ,可以近似等效为均匀介质填充的传输线,等效介质电常数为 εe ,介于1和εr 之间,依赖于基片厚度H 和导体宽度W 。而微带线的特性阻抗与其等效介质电常数为εe 、基片厚度H 和导体宽度W 有关。 实验内容 已知:输入阻抗Z 75in ,负载阻抗Z (6435)l j ,特性阻抗0Z 75 ,介质基片 2.55r ,1H mm 。 假定负载在2GHz 时实现匹配,利用图解法设计微带线单支节和双支节匹配网络,假设双支节网络分支线与负载的距离114d ,两分支线之间的距离为21 8 d 。画出几种可能的电路图并且比较输入端反射系数幅度从1.8GHz 至2.2GHz 的变化。 实验步骤 1.根据已知计算出各参量,确定项目频率。 2.将归一化阻抗和负载阻抗所在位置分别标在Smith 圆上。 3.设计单枝节匹配网络,在图上确定分支线与负载的距离以及分支线的长度,根据给定的介质基片、特性阻抗和频率用TXLINE 计算微带线物理长度和宽度。此处应该注意电长度和实际长度的联系。 4.画出原理图,在用微带线画出基本的原理图时,注意还要把衬底添加到图中,将各部分的参数填入。注意微带 分支线处的不均匀性所引起的影响,选择适当的模型。 5.负载阻抗选择电阻和电感串联的形式,连接各端口,完成原理图,并且将项目的频率改为1.8—2.2GHz 。 6.添加矩形图,添加测量,点击分析,测量输入端的反射系数幅值。 7.同理设计双枝节匹配网络,重复上面的步骤。

数据库实验四

西南石油大学实验报告 注意:在粘贴截图时请保留窗口完整标题,但只需保留关键界面,多余的空白界面请删除。 一、实验课时:2 二、实验目的 (1) 掌握使用T-SQL语句创建登录帐户的方法。 (2) 掌握使用T-SQL语句创建数据库用户的方法。 (3) 掌握使用T-SQL语句创建数据库角色的方法。 (4) 掌握使用T-SQL语句管理数据库用户权限方法。 三、实验要求 (1) 使用SQL Server 2008查询分析器。 (2) 严格依照操作步骤进行。 四、实验环境 (1) PC机。 (2) SQL Server 2008。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注意事项: (1)首先在C盘根目录创建文件夹Bluesky,执行脚本文件“PracticePre-第11章安全管理.sql”,创建数据库BlueSkyDB和表; (2)如何建立“数据库引擎查询”;

(3)使用“select user_name()”可查询当前登录账号在当前数据库中的用户名。 步骤1 使用Transact-SQL创建三个SQL Server登录账户TUser1、TUser2、TUser3,初始密码均为“123456”。 --SA CREATE LOGIN TUser1 WITH PASSWORD='123456' CREATE LOGIN TUser2 WITH PASSWORD='123456' CREATE LOGIN TUser3 WITH PASSWORD='123456' 步骤2 使用TUser1建立一个新的数据库引擎查询,在“可用数据库”下拉列表框中是否能看到并选中BlueSkyDB数据库?为什么?

北邮数据库实验报告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实验报告 实验指导教师:袁宝库 课程主讲教师: 袁宝库 报告提交日期: 2012 年10 月18 日 北京邮电大学

目录 实验任务 (3) 实验任务一 (4) 实验任务二 (5) 实验任务三 (7) 实验任务四 (8) 实验任务五 (9) 实验任务六 (12) 实验任务七 (20) 思考题 (22) 实验总结 (24)

实验任务 1、安装SQL Server 2008 2、使用SQL Server 配置管理器 3、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4、分别使用对象资源管理器和T-SQL创建一个实验数据库 5、使用对象资源管理器修改数据库的相关参数并将一个实验数据库删除 6、分别使用对象资源管理器和T-SQL创建、删除和修改表 7、分别使用对象资源管理器和T-SQL向表中插入、修改和删除数据 思考题: 1、配置SQL Server 2008 以允许远程连接 使用SQL Server 外围应用配置器配置SQL Server 2008 允许远程连接。 经过前几步的实验,现在已经可以通过远程客户端访问SQL Server 2008数据库服务器了,这里要求2个人一组,互相用自己的客户端(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连接并访问对方的数据库系统。

实验任务一:安装SQL Server 2008 1、实验设计 使用SQL Server 2008安装光盘将SQL Server 2008开发版安装到本地计算机,使本地计算机成为服务器和客户端工具; 选择Windows 7为操作系统,安装开发版SQL Server 2008; 安装数据库服务、客户端组件、文档、示例和示例数据库; 命名实例为shijing; 使用混合模式进行身份验证; 2、实验过程 使用SQL Server 2008安装介质将SQL Server 2008安装到本地计算机,使本地计算机成为服务器和客户端工具

北邮数据库实验报告

数据库实验报告(四) 姓名:学号:班级: 1.简单查询: (1) 查询“数据库开发技术”课程的学分; SQL语句: select credit from course where course_name='SQL Server数据库开发技术'; 或者模糊查询: select credit from course where course_name like'%数据库开发技术'; 执行结果: (2) 查询选修了课程编号为“dep04_s004”的学生的学号和成绩,并将成绩按降序输出; SQL语句: select student_id,grade from student_course where course_id='dep04_s003' order by grade desc; 执行结果:

(3) 查询学号为“g9940205”的学生选修的课程编号和成绩; SQL语句: select course_id,grade from student_course where student_id='g9940205'; 执行结果: (4) 查询选修了课程编号为“dep04_s001”且成绩高于85分的学生的学号和成绩。 SQL语句: select student_id,grade from student_course where course_id='dep04_s001'and grade>'85'; 执行结果:

2.在多表连接的查询实验中,用Transact SQL语句完成以下查询操作: (1)查询选修了课程编号为“dep04_s002”且成绩高于85分的学生的学号、姓名和成绩; SQL语句: select student.student_id,student_name,grade from student,student_course where student.student_id=student_course.student_id and student_course.course_id='dep04_s002' and student_course.grade>'85'; 执行结果: (2)查询所有学生的学号、姓名、选修的课程名称和成绩; SQL语句: select student.student_id,student_name,course_name,grade from student,course,student_course where student.student_id=student_course.student_id and student_course.course_id=course.course_id; 执行结果:

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原理软件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实验报告 题目:基于SYSTEMVIEW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验证抽样定理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抽样定理 2. 通过时域频域波形分析系统性能 二、实验原理 低通滤波器频率与m(t)相同 三、实验步骤 1. 要求三个基带信号相加后抽样,然后通过低通滤波器恢复出原信号。 2. 连接各模块完成系统,同时在必要输出端设置观察窗。 3. 设置各模块参数。 三个基带信号的频率从上到下分别设置为10hz、12hz、14hz。 抽样信号频率设置为28hz,即2*14hz。(由抽样定理知,) 将低通滤波器频率设置为14hz,则将恢复第三个信号(其频率为14hz)进行系统定时设置,起始时间设为0,终止时间设为1s.抽样率设为1khz。 3.观察基带信号、抽样后的信号、最终恢复的信号波形

四、实验结果 最上面的图为原基带信号波形,中间图为最终恢复的信号波形,最下面的图为抽样后的信号波形。 五、实验讨论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正如前面实验原理所述,满足抽样定理的理想抽样应该使抽样后的波形图如同冲激信号,且其包络图形为原基带信号波形图。抽样后的信号通过低通滤波器后,恢复出的信号波形与原基带信号相同。 由此可知,如果每秒对基带模拟信号均匀抽样不少于2次,则所得样值序列含有原基带信号的全部信息,从该样值序列可以无失真地恢复成原来的基带信号。 讨论:若抽样速率少于每秒2次,会出现什么情况? 答:会产生失真,这种失真被称为混叠失真。 六、实验建议、意见 增加改变抽样率的步骤,观察是否产生失真。

实验二:奈奎斯特第一准则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无码间干扰数字基带信号的传输; (2)掌握升余弦滚降滤波器的特性; (3)通过时域、频域波形分析系统性能。 二、实验原理 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码元是按照一定的间隔发送的,接收端只要能够正确地恢复出幅度序列,就能够无误地恢复传送的信号。因此,只需要研究如何使波形在特定的时刻无失真,而不必追求整个波形不变。 奈奎斯特准则提出:只要信号经过整形后能够在抽样点保持不变,即使其波形已经发生了变化,也能够在抽样判决后恢复原始的信号,因为信息完全恢复携带在抽样点幅度上。 奈奎斯特准则要求在波形成形输入到接收端的滤波器输出的整个传送过程传递函数满足:,其充分必要条件是x(t)的傅氏变换X ( f )必须满足 奈奎斯特准则还指出了信道带宽与码速率的基本关系。即R B =1/T B =2? N =2B N。 式中R b 为传码率,单位为比特/每秒(bps)。f N 和B N 分别为理想信道的低通截止 频率和奈奎斯特带宽。上式说明了理想信道的频带利用率为R B /B N =2。 在实际应用中,理想低通滤波器是不可能实现的,升余弦滤波器是在实际中满足无码间干扰传输的充要条件,已获得广泛应用的滤波器。 升余弦滤波器的带宽为:。其中,α为滚降系数,0 ≤α≤1, 三、实验步骤 1.根据奈奎斯特准则,设计实现验证奈奎斯特第一准则的仿真系统,同时在必 要输出端设置观察窗。设计图如下

数据库实验五题目答案

实验五 实验5.1 数据查询 1)要求 以School数据库为例,在该数据库中存在四表格,分别为: ●表STUDENTS(sid, sname, email, grade); ●表TEACHERS(tid, tname, email, salary); ●表COURSES(cid, cname, hour); ●表CHOICES(no, sid, tid, cid, score) 在数据库中,存在这样的关系:学生可以选择课程,一个课程对应一个教师。在表CHOICES中保存学生的选课记录。 按以下要求对数据库进行查询操作: (1)查询年级为2001的所有学生的名称并按编号升序排列。 程序:Select sname from students where grade='2001' order by sid asc; (2)查询学生的选课成绩合格的课程成绩。 程序:Select score from choices where score>'59';

(3)查询课时是48或60的课程的名称。 程序:select cname from courses where hour='48'or hour='60'; (4)查询所有课程名称中含有data的课程编号。 程序:select cid from courses where cname like'%data%';

(5)查询所有选课记录的课程号(不重复显示)。 程序:select distinct cid from choices; (6)统计所有教师的平均工资。 程序:select avg(salary) from teachers;

北邮大数据库实验三

实验三完整性及视图、索引 视图是基于某个查询结果的一个虚拟表,只是用来查看数据的窗口而已。索引能够提供一种以一列或多列的值为基础迅速查找数据表(或视图)中行的能力,用来快速访问数据表(或视图)中的数据。触发器是一种特殊的存储过程,它在特定语言事件发生时自动执行,通常用于实现强制业务规则和数据完整性。 【实验目的】 掌握MySQL视图、索引的使用,理解什么是数据库的完整性。 【实验要求】 1、每完成一个任务,截取全屏幕快照1~3作为中间步骤和结果的贴图,粘贴在最后的实验报告中。 2、除了使用我们提供的数据外还要自己向表中添加些新数据,以保证每个查询结果不为空集,或计数结果不为0。 3、思考题可以选做,作为优秀加分的依据。 【实验任务】 1、创建一个视图,该视图为每门课程的平均成绩,视图包括的列有课程号 及平均成绩,并用利用该视图查询所有课程的平均成绩,要求给出课程号、课程名及平均成绩。

2、创建一个视图,该视图为每门课程的平均成绩,视图包括的列有课程号、 课程名及平均成绩,并用利用该视图查询所有课程的平均成绩,要求给出课程号、课程名及平均成绩。

3、为院系代码表(dept_code)创建基于“院系代码”列的索引。 4、为教室信息表(classroom_info)创建基于room_id列的惟一索引并插入一 条room_id列与表中已有的值重复的数据,观察系统的反馈。

5、重新修改表stud_info、lesson_info及stud_grade,修改的容为: ①为三表增加主码约束,stud_info的主码为stud_id,lesson_info的主码为 course_id,stud_grade的主码为stud_id、course_id。

北邮arduino实验报告

电子电路综合实验设计 实验名称: 基于 Arduino 的电压有效值测量电路设计与实现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班内序号:

实验 基于Arduino 的电压有效值测量电路设计与实现 一. 摘要 Arduino是一个基于开放原始码的软硬件平台,可用来开发独立运作、并具互动性的电子产品,也可以开发与PC 相连的周边装置,同时能在运行时与PC 上的软件进行交互。为了测量正弦波电压有效值,首先我们设计了单电源供电的半波整流电路,并进行整流滤波输出,然后选择了通过Arduino设计了读取电压有效值的程序,并实现使用此最小系统来测量和显示电压有效值。在频率和直流电压幅度限定在小范围的情况下,最小系统的示数基本和毫伏表测量的值相同。根据交流电压有效值的定义,运用集成运放和设计的Arduino最小系统的结合,实现了运用少量元器件对交流电压有效值的测量。 关键字:半波整流整流滤波 Arduino最小系统读取电压有效值 二. 实验目的 1、熟悉Arduino 最小系统的构建和使用方法; 2、掌握峰值半波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3、根据技术指标通过分析计算确定电路形式和元器件参数; 4、画出电路原理图(元器件标准化,电路图规范化); 5、熟悉计算机仿真方法; 6、熟悉Arduino 系统编程方法。 三. 实验任务及设计要求 设计实现 Arduino 最小系统,并基于该系统实现对正弦波电压有效值的测量和显示。 1、基本要求 (1)实现Arduino 最小系统,并能下载完成Blink 测试程序,驱动Arduino 数字13 口LED 闪烁; (2)电源部分稳定输出5V 工作电压,用于系统供电; (3)设计峰值半波整流电路,技术指标要求如下:

北邮数据库实验三-实验报告

题目:数据库实验三:嵌入式SQL 完成日期:2014.5.22 操作环境:Microsoft Visual C++ 6.0 SQL server 2008 R2 1 实验目的 1、熟悉在Visual Studio C++环境中通过ODBC实现数据库互连; 2、熟悉通过嵌入式SQL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3、掌握数据库应用程序界面开发基本流程。 2 实验内容及要求 1、在Visual Studio C++环境中通过ODBC实现与实验1建立的数据库StuManagement的互联,进行实验要求的各种操作,关系模式和数据的操作均通过应用程序界面完成; 2、根据以下要求认真进行实验,记录所有的实验用例,填写实验报告。 2.1 数据库连接 2.1.1 通过ODBC实现与实验1数据库互连; 2.2 关系模式定义 2.2.1创建1个基本表,并插入2行数据; 2.2.2修改及删除基本表; 2.3 数据操作 2.3.1 数据查询操作; 2.3.2 数据删除操作;( 2.3.3 界面执行SQL语句操作 2.4 界面要求: 2.4.1 查询结果的多行显示(至少支持5行以上查询结果的显示) ;(2分) 2.4.2 界面美观,操作简单。 3 操作环境 Microsoft Visual C++ 6.0 Sql server 2008 R2 4 实验步骤 (1)ODBC与数据库互联

找到控制面板——管理工具 打开数据源(ODBC) 点击【添加】,选择SQL server

填写名称和描述,选择自己机器的服务器 按照默认就可以

点击【完成】,数据源就创建好了 5 实验内容与完成情况 (1)整体外观 本次实验,完成了记录的查询(按主键、按内容),记录的添加与删除,新建表,删除表,添加数据,修改表;执行SQL语句,并将查询结果显示出来。 (2)添加记录

北邮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班级: 姓名: 姓名:

实验一: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DSB-SC AM ) 一、实验目的 1、了解DSB-SC AM 信号的产生以及相干解调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2、了解DSB-SC AM 信号波形以及振幅频谱特点,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3、了解在发送DSB-SC AM 信号加导频分量的条件下,收端用锁相环提取载波的原理及其实现方法。 4、掌握锁相环的同步带和捕捉带的测量方法,掌握锁相环提取载波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DSB 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 ()()cos DSB c s t m t t ω= 频域表达式为 1 ()[()()]2 DSB c c S M M ωωωωω=-++ 其波形和频谱如下图所示 DSB-SC AM 信号的产生及相干解调原理框图如下图所示

将均值为零的模拟基带信号m(t)与正弦载波c(t)相乘得到DSB—SC AM信号,其频谱不包含离散的载波分量。 DSB—SC AM信号的解调只能采用相干解调。为了能在接收端获取载波,一种方法是在发送端加导频,如上图所示。收端可用锁相环来提取导频信号作为恢复载波。此锁相环必须是窄带锁相,仅用来跟踪导频信号。 在锁相环锁定时,VCO输出信号sin2πf c t+φ与输入的导频信号cos2πf c t 的频率相同,但二者的相位差为φ+90°,其中很小。锁相环中乘法器的两个 输入信号分别为发来的信号s(t)(已调信号加导频)与锁相环中VCO的输出信号,二者相乘得到 A C m t cos2πf c t+A p cos2πf c t?sin2πf c t+φ =A c 2 m t sinφ+sin4πf c t+φ+ A p 2 sinφ+sin4πf c t+φ 在锁相环中的LPF带宽窄,能通过A p 2 sinφ分量,滤除m(t)的频率分量及四倍频载频分量,因为很小,所以约等于。LPF的输出以负反馈的方式控制VCO,使其保持在锁相状态。锁定后的VCO输出信号sin2πf c t+φ经90度移相后,以cos2πf c t+φ作为相干解调的恢复载波,它与输入的导频信号cos2πf c t 同频,几乎同相。 相干解调是将发来的信号s(t)与恢复载波相乘,再经过低通滤波后输出模拟基带信号 A C m t cos2πf c t+A p cos2πf c t?cos2πf c t+φ =A c 2 m t cosφ+cos4πf c t+φ+ A p 2 cosφ+cos4πf c t+φ 经过低通滤波可以滤除四倍载频分量,而A p 2 cosφ是直流分量,可以通过隔直

北邮大三数据库实验六数据查询分析实验

北邮大三数据库实验六数据查询分析实验

————————————————————————————————作者:————————————————————————————————日期: ?

实验六数据查询分析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对不同情况下查询语句的执行分析,巩固和加深对查询和查询优化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优化数据库系统的实践能力,熟悉了解Sybase中查询分析器的使用,并进一步提高编写复杂查询的SQL程序的能力。 实验内容 1.索引对查询的影响 (1)对结果集只有一个元组的查询分三种情况进行执行(必如查询一个具体学生的信息): ?不建立索引,(学号上)建立非聚集索引,(学号上)建立聚集索引。 建立聚集索引: createclustered indexstudent on student(student_id) go 建立非聚集索引: create nonclusteredindexstudent_index on student(student_id) go 用查询分析器的执行步骤和结果对执行进行分析比较。 select*from student where student_id='30201' 不建立索引 建立聚集索引

建立非聚集索引 (2)对结果集中有多个元组的查询(例如查看某门成绩的成绩表)分类似(1)的三种情况进行执行比较。 select*from student wherestudent_id>'30401' 不建立索引:

建立聚集索引: 建立非聚集索引: (3)对查询条件为一个连续的范围的查询(例如查看学号在某个范围内的学生的选课情况)分类似(1)的三种情况进行执行比较,注意系统处理的选择。 select*fromstudent where student_idbetween'31201'and'31415' 不建立索引:

北邮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程序设计实践 设 计 报 告 课题名称:邮件客户端学生姓名: 班级: 2 班内序号:16 学号: 2 日期:2014.6.4

1.课题概述 1.1课题目标和主要内容 本课题主要通过MFC的方式,利用SOCKET以及SMTP相关知识,来实现邮件(可携带附件)的定向发送,借此来复习和巩固C++编程的基本思想;学习SOCKET以及SMTP的相关知识,了解复杂网络应用程序的设计方法,并独立完成一个网络应用。 1.2系统的主要功能 1.邮件的发送(不携带附件) 2.邮件的发送(携带附件) 3.邮件接收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总体框架 程序的功能由MyEmailClientDlg.cpp,SMTP.cpp,MailMessage.cpp,Base64.cpp, MIMECode.cpp,MIMEContentAgent.cpp,MIMEMessage.cpp,AppOctetStream.cpp, MyEmailClient.cpp,StdAfx.cpp,TextPlain.cpp来实现。其中MIMECode.cpp, MIMEContentAgent.cpp,MIMEMessage.cpp, AppOctetStream.cpp, TextPlain.cpp来对MIME 协议进行封装,Base64.cpp来对Base64编码进行封装,SMTP.cpp是对SMTP协议进行封装,MailMessage.cpp是利用MIME协议对邮件内容的一个处理,最终通过MyEmailClientDlg.cpp 来实现邮件的发送的功能。 2.2 系统详细设计 [1] 模块划分图及描述 协议模块:包括网络应用程序中的各种协议,包括STMP协议,MIME协议等。 处理模块:主要实现对数据的进行编码以及解码。 实现模块:主要内容为邮件发送的具体步骤,相关按钮操作。 [2] 类关系图及描述 协议类:CSMTP, CTEXTPlai, CMIMECode,C MIMEContentAgent,C MIMEMessage, CAppOctetStream, CTextPlain.主要为协议中信息处理的中作用 编码类:Base64, MailMessage.主要为对邮件信息的处理

数据库实验三报告

江西师范大学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实验报告专业___计算机科学与技术__ 姓名___燕悦__ 学号__1408091077_ 日期__ __

四.程序及运行结果(或实验数据记录及分析) 针对S_T数据库: 1)创建三个表:student course sc。程序: use S_T go /*创建Student表*/ create table student( Sno char(5) primary key not null check(Sno like '[0-9][0-9][0-9][0-9][0-9]'), Sname char(20) not null, Ssex char(2) not null check(Ssex in ('男','女')), Sage smallint not null check(Sage between 14 and 38), Sdept char(20) not null ); /*创建Course表*/ create table course( Cno char(4) not null primary key check(Cno like '[0-9][0-9][0-9][0-9]'), Cname char(40) not null, Cpno char(4), Ccredit smallint not null ); /*创建SC表*/ create table sc( Sno char(5) not null , Cno char(4) not null, Grade smallint check(Grade between 0 and 100), primary key(Sno,Cno)); 执行结果: 2)对course表进行修改。程序: /*修改course表,为Cpno列添加一个外键约束*/ alter table course add foreign key (Cpno) references course(Cno); 执行结果:

北邮网管实验二实验报告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网络管理 实验报告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一SNMP MIB信息的访问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学习SNMP服务在主机上的启动与配置,以及用MIB浏览器访问SNMP MIB对象的值,并通过直观的MIB-2树图加深对MIB被管对象的了解。 二、实验内容 1、SNMP服务在主机上的启动和配置; 2、分析MIB-2树的结构; 3、通过get、getNext、set、trap几种操作访问MIB对象的值。 三、实验环境要求 1、硬件要求 CPU:主频233MHz以上处理器。 内存容量:64MB以上。 硬盘空间:50MB或更高。 2、软件要求: Microsoft Windows 95/98/NT/2000操作系统。 AdventNet SNMP Utilities 4版本或更高。 四、实验原理

1、SNMP服务 保护SNMP代理与SNMP管理站之间的通信的方法是给这些代理和管理站指定一个共享的共同体名称。当SNMP管理站向SNMP服务发送查询时,请求方的共同体名称就会与代理的共同体进行比较。若匹配,则表明SNMP管理站已通过身份验证;若不匹配,则表明SNMP 代理认为该请求是“失败访问”尝试,并且可能会发送一条SNMP陷阱消息。 2、SNMP安全控制 管理站和代理之间可以是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等不同关系。由于一个代理可以收到来自不同管理站的对被管对象的操作命令,因此,要进行被管对象访问控制,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 认证服务:将对MIB的访问限定在授权的管理站的范围内。 (2) 访问策略:对不同的管理站给予不同的访问权限。 (3) 代管服务:在代管服务中实现托管站的认证服务和访问权限。 SNMP通过共同体的概念来解决上述问题。共同体是一个在代理中定义的本地的概念。代理为每组可选的认证、访问控制和代管特性建立一个共同体。一个代理可以与多个管理站建立多个共同体,同一个管理站可以出现在不同的共同体中。不同的代理也可能会定义相同的共同体名。管理站将共同体名与代理联系起来加以应用。 3、管理信息库(MIB) 网络的所有对象都存在一个叫MIB的数据结构中,在其中,每个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