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财政与金融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1、课程的性质

《财政与金融》是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与金融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两个最重要工具。近几年来,我国财政体制和金融体制作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财政与金融的理论和实务有很大的更新和扩展,本课程将尽可能反映学科的最新发展状况。

《财政与金融》是一门有关财政、金融的基础理论与基本业务课程,与经济生活关系密切。也是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必修或必选课程。

2、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对宏观经济现象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加深对宏观经济方针政策的正确掌握。要求学生弄清有关财政、金融的范畴;系统掌握财政、金融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正确认识财政、金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财政、金融的基本业务,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能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上,理解、把握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

3、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与形成对财政、税务、金融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理论分析的基本能力;培养与形成对财政政策的分析能力;培养与形成对货币政策的理解能力。

二、教材及参考书

1、《财政与金融》,张连蕊,李凡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1出版

1、《财政与金融》,庄毓敏,朱清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3出版

2、《财政与金融》蒙丽珍李星华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8出版

3、《财政学案例》邓文勇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4出版

4、《金融学》黄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9出版

5、《货币银行学通论》万解秋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4出版

三、课程教学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64学时,每周4个学时。

1、学时分配

四、课程考核

本课程定为考试科目,理论部分采用闭卷考试,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五、教与学的建议

1、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在学习高等数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学科的前提下开设。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课程,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应该拥有较为广博的社会科学知识和必要的数学知识;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课程,本课程要求对社会、企业的概况基本了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2、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1)讲授:这是传授教学内容的主要途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形式。主要通过讲解、讨论、座谈、答疑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2)多媒体教学:本课程适当采多媒体教学,可减少课程理论化太强带来的缺点。能开拓学生眼界,配合主教材帮助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

(3)自学:是以学生个别化学习为主的方式,即学生通过课余阅读教材、参考书,理解和掌握课程基本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既强调对教学内容的传递,又强调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4)作业:作业的形式以综合练习为主,适当加入案例分析、资料信息分析等内容。

(5)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财政与金融课程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进度,依据教学内容安排案例使用的进度。

六、课程教学内容和深广度

第一章财政认知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教学,对财政一词的来历、财政所属范畴及其发展的过程有个大概的了解,并能对各种社会形态下的财政收支情况有所比较;重点掌握财政所具有的特征,以及掌握、理解财政各个职能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1、财政概述

了解:财政的由来。

理解:财政的实质。

掌握:财政的概念。

2、经济中为什么需要政府财政

了解:公共产品的含义、特征,市场机制的缺陷。

掌握:财政的必要性。

3、政府财政的职能

理解:财政的各项职能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财政的概念,财政的职能。

2、教学难点:掌握财政的各项职能。

第二章财政支出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教学,能够掌握财政支出的概念及财政支出的各种分类。掌握并理解财政支出对经济的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安排和组织财政支出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及政府采购制度。本章阐述的是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就应着重掌握一些财政支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等。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1、财政支出的分类

了解:财政支出的分类。

2、市场体制下的财政支出结构

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支出结构的特征。

3、我国主要财政支出分析

掌握:我国主要的财政支出形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财政支出的主要形式。

2、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理解财政支出基本理论。

第三章财政收入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从动态和静态等方面全面理解财政收入的概念;掌握财政收入的分类标准和方法;深入理解财政收入数量界限的含义和影响因素;了解财政收入的基本结构,财政收入经济性质的分析,分析与确定财政收入数量界限的经验数据法、要素分析法等主要方法。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1、财政收入的形式和构成

理解:财政收入的形式。

掌握:财政的构成。

2、财政收入的规模分析

掌握: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财政收入的形式,财政收入的构成。

2、教学难点:掌握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第四章税收政策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掌握国家税收的概念和特征、税制要素及税收的分类,加深对税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的理解。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悉

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的主要税种及主要税种的税收要素及征税办法。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1、税收的形式特征和作用

了解:税收的形式特征。

理解:税收的作用。

2、税收分类

了解:税收的分类。

3、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掌握:税收的基本要素

4、我国的主要税种

掌握: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印花税、房产税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税收的基本要素。

2、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主要税种及其主要内容。

第五章赤字与公债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能充分认识国家财政收入组成部分的国债的概念特征、国债的功能。了解我国国债的发展概况。掌握国债的各种分类、国债的规模。对国债制度,重点掌握国债的发行价格、国债的发行方法及国债的偿还。了解国债的负担以及我国国债市场。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1、国债的功能

理解:国债的各项功能。

2、国债的管理

了解:国债的分类。

理解:国债的发行原则。

掌握:国债的发行方式,偿还方式及国债的一级、二级市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国债的各项功能及国债的发行原则。

2、教学难点:掌握国债的发行市场、流通市场。

第六章财政管理体制与财政政策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教学,掌握财政政策、财政目标、财政措施,以及财政平衡的基本概念。熟悉财政措施和财政收支平衡政策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机制。理解财政目标的特点和我国的财政收支平衡政策。了解财政措施的范围、财政收支结构、财政收支的虚假平衡等问题。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1、财政政策概述

理解:财政政策的含义及类型。

2、财政政策为什么能影响宏观经济

掌握: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3、财政政策的目标

掌握:财政政策的各目标及其特点。

4、财政政策的选择

理解:财政措施。

掌握:我国的财政平衡政策。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财政政策目标及财政政策手段。

2、教学难点:通过了解财政收支平衡政策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机制,理解我国的财政收支平衡政策。

第七章金融认知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的起源、种类,货币形式的发展与未来趋势,货币制度及其发展历史等,掌握货币的职能、本质及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尤其要深刻理解货币的概念和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理解信用及其本质;了解信用的起源,各种信用形式及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地位及相互关系;了解利息的来源,深刻理解利息的本质;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利率水平的影响

因素,以及利率的经济功能。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1、货币的起源

了解:货币的起源。

理解: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掌握:货币的本质。

2、货币的职能

掌握:货币的职能。

3、货币制度

理解: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掌握:货币制度的类型。

4、支付制度的演化

了解:支付制度的演化过程。

5、信用概述

了解:信用的起源。

理解:信用的含义及职能。

6、现代信用形式

掌握:各种信用形式及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地位。

7、利息和利息率

理解:利息的本质及利率的分类。

掌握:利息的计算。

8、支付制度的演化

理解: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及利率的作用。

掌握:影响利率总水平的因素。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货币的起源及货币的职能、利息的计算

2、教学难点:通过了解货币的起源,掌握货币制度的类型。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

第八章金融机构体系与金融业务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国内、国际金融机构的概念、机构组成及相互关系,各机构的性质及业务内容,机构体系的发展及变革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机构体系尤其是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完善提出自己的初步认识和见解。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1、金融机构及其体系的一般构成

了解:金融机构的含义。

理解: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

掌握: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2、商业银行

了解:金融创新。

理解:商业银行的职能、类型及组织形式。

掌握:商业银行的业务。

3、专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了解:专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类型。

4、中央银行

了解:中央银行的类型。

理解:建立中央银行的必要性、中央银行的特点和性质。

掌握:中央银行的职能。

5、存款货币的创造与收缩

了解:存款货币创造的必要条件。

掌握:存款货币的创造与收缩过程。

6、中央银行与货币创造

了解: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理解: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及中央银行的职能。

2、教学难点:存款货币的创造与收缩过程。

第九章金融市场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金融市场的概念、构成、分类及其功能,重点掌握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运作及其价格的形成,理解衍生金融工具市场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与完善等方面提出自己初步的认识和见解。全面掌握外汇与汇率、国际收支、国际融资和国际金融市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概念。能够分析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及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并掌握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及国际债券市场。认识银行国际化趋势及我国银行走向世界要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1、金融市场概述

了解:金融市场的概念、构成、分类及其功能。

2、货币市场

掌握:货币市场的运作及其价格形成。

3、资本市场

掌握:资本市场的运作及其价格形成。

4、衍生金融工具市场

掌握:几种衍生金融工具。

5、外汇和外汇市场

了解:外汇及其构成、外汇市场。

理解: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

6、汇率

了解:汇率及其表示方法。

理解:汇率制度和我国人民币的汇率制度。

掌握: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7、国际收支

了解:国际收支失衡。

理解:国际收支的概念。

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运作及其价格的形成。我国人民币的汇率制度及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汇率。

2、教学难点:衍生金融工具市场主要内容。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手段。

第十章货币供求及货币政策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需求量测定、货币的创造,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通胀、紧缩的概念、成因,经济效应及治理。充分理解通货膨胀的概念,了解通货膨胀的度量。全面掌握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我国通货膨胀的表现。重点掌握通货膨胀对经济的负效应及通货膨胀的治理措施。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充分理解我国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了解货币政策的内容,明确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及各目标之间的关系;了解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要理论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深刻理解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掌握在不同经济时期货币政策的运用及其与财政政策的协调。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1. 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

了解:货币流通的形式、渠道及其内容。

理解:货币需求、供给、供求均衡概念概念,货币层次的划分。

掌握:货币需求量测定,货币的创造,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调节货币供求均衡。

2.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了解: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种类,理解通货紧缩影响、对策。

理解:通货膨胀和紧缩概念、成因。

掌握: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的治理。

3、通货膨胀的定义、度量与分类

理解:通货膨胀的含义、度量和分类。

4、通货膨胀的成因

了解: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

理解:西方国家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

5、通货膨胀的效应

掌握:通货膨胀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影响。

6、通货膨胀的治理

掌握: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和手段。

7、货币政策目标

理解:货币政策含义。

掌握:货币政策的目标及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冲突。

8、货币政策工具

了解:选择性控制工具。

掌握: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9、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了解: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标准。

掌握: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10、货币政策效应

理解: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力与局限性。

11、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了解: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

掌握: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互配合的模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货币需求、货币供给,通货膨胀成因和治理。通货膨胀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影响及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和手段。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的影响。

2.教学难点:货币供求、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和手段。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互配合的模式。

财政与金融复习题及答案

《财政与金融》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 2、外部效应:指的是私人费用与社会费用之间或私人得益与社会得益之间的非一致性。 3、资源配置:是指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资源结构的合理化,使其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 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运动。 5、汇价:指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 6、货币头寸:是商业银行每日收支相抵后,资金过剩(多头寸)或不足(少头寸)的数量。 二、填空题 1、市场失灵表现在许多方面,主要有:公共产品、外部效应、不完全竞争、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与失衡。 2、我国财政收入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类:税收收入、企业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 3、税收的形式特征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4、信用的形式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民间信用。 5、财政支出的原则有:量入为出、优化支出结构、公平与效率兼顾。 6、金融创新主要发生在五个方面:金融工具创新、交易技术创新、市场形态创新、组织结构创新、管理方式创新。 7、中央银行一般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再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政策。 三、判断题 1、利息来源于劳动者所创造出的价值的一部分。(√) 2、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企业。(√) 3、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指那些专门 从事商业性的金融活动。(×)4、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是指发放贷款,而不是吸收存款。(×)5、金融创新,是指来自金融业内部的种种创造性的变革。(√) 6、信托以信任为核心,资财为基础,委托为方式的财产管理制度。(×) 7、证券行市是指在证券流通市场上买卖证券的价格。(√) 8、货币流动性程度,即指货币变为现款的能力。(√) 9、金融工具交易的方式按达成交易的方式可分为直接交易和间接交易。(√)10、证券业监管方式有:官方监管、自律、社会公众监督。(√)11、通货膨胀是由于纸币发行过度,主要表现是个别物价上涨。(×)12、国际收支反映的是一定时期的存量。(×)13、外汇具有动态和静态两种含义。(√)14、外汇交易泛指国际上不同货币之间的各类买卖业务。(√)15、国际储备与国际收支、外汇汇率一起构成了国际金融领域的三大支柱。(√)16、狭义的国际储备即指借入储备。(×)17、货币能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四、简答题 1、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答: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学界的三类观点: A、促进论。认为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具有增加产出的效应。①,提高货币供给,可刺激有效需求,满足财政赤字的弥补需求;②,通货膨胀通过物价上涨中利益的得失,利于高收入阶层的国民收入再分配;③,物价上涨,企业的利润提高,从而刺激了私人投资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增长。 B、促退论。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有害无益,具有减少产出的效应。通货膨胀对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生产、流通、分配、消费)都有很大的破坏作用(生产过程紊乱、生产性投资减少、破坏了商品的正常流向、改变了原有收入和财富占有的比例、市场混乱、囤积居奇、投机活动猖獗),妨碍着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都证明了这一点。 C、中性。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实际上不产生任何影响。由于公众存在合理预期,在一定时间内会对物价上涨作出合理的行为调整,这种调整会抵消通货膨胀产生的各种影响。 2、利用外资的形式有哪些? 答: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中外合作。 3、我国弥补财政赤字,基本上有哪几种方式? 答: 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 A,筹集财政收入(遵守利益兼顾、增产节约开辟财源、正确处理筹集收入与发挥经济杠杆功能、区别对待合理公平的原则); B,发行国债(国债的管目标:1,促进经济的稳定与增长,2,满足投资者的需求,3,利息成本最小化,4,减少国债流动性。); C,控制财政支出(遵守量入为出与收支结合、厉行节约与讲求效益、统筹兼顾与全面安排的原则); D,严格执行国家预算。 4、企业投资行为引起债权债务关系的原因是什么? 答:合同是债权产生最主要的原因。 债权是得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司法上权利。相对於债权者为债务,即必须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司法上义务。债权和债务都不能单独存在,否则即失去意义。债发生的原因主要可分为契约、无因管理、不当得利和侵权行为;债的消灭原因则有

财政与金融复习思考题

(0160)《财政与金融》复习思考题 一、计算题 (一)某市一酒厂有职工400人,主要生产各种葡萄酒,2000年经营情况如下: 1.销售收入2000万元(不含增值税),另有销售折扣 20万元,国债利息收入15万元。 2.12月份收取包装物押金 5.85万元,固定资产出租收入60万元。 3.10月份厂庆自制葡萄酒发放职工,总成本50万元。 4.本年销售成本1400万元(含全年工资薪金支出420万元),购进各种货物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275万元。 5.产品销售费用80万元(其中广告费60万元)。管理费用120万元(其中业务招待费15万元);财务费用为:2000年3月1日向银行借款50万元用于生产经营,借期6个月,银行贷款年利率6%,已付息;向非金融机构借款60万元,用于生产经营,借期8个月,已付息4万元。 6.全年工资薪金支出420万元,并据此计提了三项经费。 请计算该酒厂全年应纳的各种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当地计税工资标准为月人均800元,葡萄酒成本利润率为 5%,消费税税率为10%。) (二)某市某企业为一般纳税人,生产化妆品。本年度产品销售收入不含税为1000万元,股息收入10万元。本年支出:采购固定资产100万元,税额17万元,购进原材料800万元,专用发票注明税额136万元。制造成本500万元(其中,工资开支超过税法规定标准5万元),财务和管理费用50万元(其中罚款2万元,赞助费1万元),计算该企业应纳增值税、消费税和所得税分别是多少?(已知城建税税率为7%;教育附加为3%;化妆品的消费税率为30% )(三)某储户1999年8月1日存入两年期定期储蓄5000元,存款月利率为9厘;该储户于2001年11月30日才支取,支取日活期储蓄月利率为2.625厘,计算银行应支付给储户的利息为多少?(提示:储蓄利息所得税税率为20%;定期储蓄到期后银行按原来的本金计活期利息。) (四)公司A实行的超额累进税率:1000万元以下的(含1000万)税率是18%;在1000万至4000万(含4000万)税率是27%;4000万以上税率是33%。A公司某年国内应税所得5000万,其子公司B在国外的应税所得的税率是40%;A公司从公司B分得股息600万。请分别用“扣税法”、“免税法”和“抵免法”计算A公司汇总应纳的所得税额。 (五)、王某是中国公民在一外商投资企业工作,2001年1月取得工资收入6000元人民币;同时取得稿费收入为6000元;劳务报酬70000元;偶然中奖100万元,其中拿50万元进行公益性捐赠。试计算王某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为多少? 二、判断分析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且说明理由) 1、财政分配的对象是全部社会产品。() 2、农民的农业收益,在我国指的是农业净收益,扣除成本、费用等因素。() 3、国际避税是一种合法行为。() 4、目前,牡丹卡是交通银行的信用卡。() 5、基本建设投资的惟一资金来源是财政的基建拨款。() 6、我国的预算年度采用跨年制。() 7、单式预算是现代国家预算的最早形式。() 8、我国汇率制度采取的是直接标价法。() 9、生产决定财政;财政制约生产。()

财政与金融课程论文—金融危机

财政与金融课程论文— 金融危机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财政与金融》课程论文金融危机 班级:10级财经一班姓名:王璐璐学号: 【摘要】 研究国际金融危机传递机制,对于防范金融风险,建立有效风险防范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国际金融危机传递与传递源、被传递对象、传递媒介、传递途径、传递过程、各国的经济实力和经济结构等相互关联。国际金融危机的传递力度一般与传递源的距离、各国的经济实力、金融体系的健全程度等成反比。拯救国际金融危机的方法对迅速中止危机的传递起着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 金融危机;原因剖析;解决对策 一、理论综述 关于金融危机,比较权威的定义是由戈德斯密斯(1982)给出的,是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短期利率、资产(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其特征是基于预期资产价格下降而大量抛出不动产或长期金融资产,换成货币。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而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一)马克思的金融危机理论 马克思关于金融危机的理论是在批判李嘉图的“比例”理论、萨伊的“市场均衡法则”的基础上建立的。马克思指出,货币的出现使商品的买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出现分离的可能性,结果导致货币与商品的转化过程出现不确定性,而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在客观上又会产生债务支付危机的可能性;因此,导致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可能性的关键在于商品和货币各自不同的独立运动价值特性。而只要商品、货币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并且会首先表现为金融危机。

金融基础课程标准

《金融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制定依据 本标准依据《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金融学》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金融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是国家教委规定的院校财经及管理类专业必修课程;是教育部确定的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它在整个财经类课程中处于核心地位,为财经类各专业学生准备经济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以后学习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是我院金融专业和会计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货币供求均衡、货币政策等方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系统的掌握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重点掌握货币的职能、货币制度、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货币政策;信用、信用形式以及信用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利率和利息;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以及金融机构的构成等问题,掌握存款货币银行的性质、职能和业务经营、掌握中央银行的职能、熟悉我国货币金融政策、金融体制改革的进展等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有关金融工作问题的能力。课程的难点是如何将抽象的金融知识与表象化的经济问题结合、深奥的金融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知识与基础理论,并能用相关的理论解读现实的经济现象和金融现象,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分析简单的经济金融问题,进而站在高度分析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和微观金融活动,为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后续课程)

财政与金融试题及答案

财政与金融试题及答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财政与金融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征点: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课税对象未达到起征点 的,不征税;但达到起征点时,全部课税对象,都要征税。 2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腑的商品和劳务,也包括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3.复式预算: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财政收支按经济性质分别编制成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预算,通常分为经费预算和资本预算。 4.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组织和调节货币信用量的经 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两大内容。 5.信托:是财产的所有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通过鉴定合格,将其财产委托信托机构 全权代为经营、管理或处理的行为。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三大职能。 2.税收的形式特征,通常被概括为三性,即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 3.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有成本分析法、效益最低选择法、费用公共劳务收费法。 4.现代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 5.我国统一货币流通包括现金流通领域和转账结算领域。 6.中央银行是的银行、的银行、的银行,是特殊的金融管理机构。 7.信托的职能有财务管理、资财融通、信用服务 8.紧缩财政政策的措施主要有削减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 三、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财政产生的条件是( B )。 B.经济和政治 2.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主要是起因于( B ) B.课税对象 3.( C )的利率是根据市场物价变动幅度而浮动的。 C.保值国债 4.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 B )审查和批准。 B.人民代表大会 5.在编制预算时就已经安排了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称为( C )。 C.赤字财政 6.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相联系的信用形式是( A )。 A.商业信用 7.银行在技术上的创造货币能力能否发挥,从根本上说,取决于( D )。 D.社会再生产等若干内在因素 8.( B )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

财政与金融复习资料整理完整版

第一章 公共财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弥补市场失灵,满足公共需要,由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形成的资金收支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经济运行中自发产生的缺陷或弊端,或者说,是现实市场中不符合完全竞争条件的因素以及市场运行结果中被认为不完善的方面。 外部效益:是指在提供一种产品或服务时,社会成本或利益与私人成本或利益之间存在的偏差,也就是一些经济主体在生产、消费过程中对其他经济主体所产生的附加效应,其分为外部正效应和外部负效应两种。 公共产品:是指那些能够同时供许多人共同享用的产品和劳务,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它的效果,并不随使用它的人数规模变化而变化,如公共设施、环境保护、文化科学教育、医药卫生、外交、国防等。 1财政是怎样产生与发展的?为什么说国家的产生式财政形成的标志? 答:首先财政的产生:1剩余产品的出现时财政产生的物质条件;2阶级的出现时财政产生的社会根源。 其次财政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奴隶制财政;2封建制财政;3资本主义财政;4社会主义财政。 财政形成的标志:1财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分配范畴;2财政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利的分配;3财政是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 4简述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标准和方式? 答:首先是含义:在按市场要素分配的基础上,政府财政通过税收、补贴、转移支付等政策手段对市场分配的不公平进行调节的职能。 其次是标准:1最大福利总量论;2最低福利标准论;3公平与效率权衡论。 最后是方式:1税收;2转移支付;3社会保障制度;4公共支出;5通过财税政策鼓励社会慈善事业。 6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1公共性;2非营利性;3民主和法制性。 8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 答:1垄断;2外部效应;3公共产品;4分配不公;5经济周期;6信息不对称。 9新医改政策的实施与财政的关系? 答:简单的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一些其他的多个环节在起作用,比如,新医改政策的实施保障了人们的生活健康,一定程度上使得人们的生产、服务效率提高,剩余价值更多,自然财政收入也就增加,另外,财政收入的增加,使得政府有能力加大对新医改的财政投入,将进一步促进新医改政策的实施。 第二章 购买性支出:是指财政预算中直接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费用。 转移性支出:是财政预算的单方面资金支付,而不相应地直接取得商品和劳务。 投资性支出:是指用于形成资产的资金支出,包括补偿性支出和积累性支出两部分内容。 财政补贴:是政府的一种转移性支出,是各级政府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形势的客观要求,为了达到调控经济运行或稳定社会等特定目的,对某些特定项目所实施的资金补助。 1影响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因素是什么?财政支出的规模是否越大越好? 答: 因素有:1经济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和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 2政治因素,主要是政局稳定程度、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3社会因素,主要是指人口状态、文化背景等因素。

财政与金融的关系论文范文

财政与金融的关系论文范文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地方财政金融发展关系建议 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的地方财政与金融发展概述 产业结构调整下地方财政与金融发展的关系 第二,财政稳定是前提。高风险性可以说是金融的最大特征,金融的投资环境是否安全也是关系到地方金融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金融机构一旦发生风险,就会产生连锁反应,整个地区甚至是全国、全世界范围内的相关金融机构都会受到波及,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至今仍历历在目,其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大几乎无人能及。那么,如果出现金融风险,单靠金融系统本身的能力是远远不能够化解危机的,这时候就需要地方财政介入调解,运用政府调控手段有效遏制金融风险。所以说,地方财政是金融发展的前提,是地方经济稳定的保证,金融一旦出现危机,地方财政会立即采取行动,力争将金融风险降到最低,特别是在金融机构改革过程中,农村信用社或者银行都会出现很多死账坏账烂帐,给地方的金融稳定带来严重的威胁,这时的地方财政就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帮助金融机构解决困境,稳定金融市场。 第三,金融发展是保障。评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该地区的金融发展是必备评估因素之一,金融系统的发展水平往往能够代表该地区的财政收支水平。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分税制实施以来,地方财政屡现入不敷出的困境,金融产业担负起部分地方财政应承担的职责,将部分金融产值转移到地方财政中去,协助财政为地方经济发挥作用,平衡收支,稳固经济发展水平。目前,刺激居民消费,活跃市场经济是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有效手段,而通常来说,提高银行储备金率或者降低银行存款利率是刺激居民消费的常见措施,这也是金融业保证地区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所以说,金融发展是地方财政的保障,在目前产业结构调整一时无

《财政与金融》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财政与金融》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20个,共25分) (1)单选题(15个,每题1分,共15分) 下面各题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涂抹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1.以下不属于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分类的是()。 A.经济建设支出B.购买性支出 C.社会文教支出D.行政管理支出 2.以下不是行政管理支出的是()。 A.行政支出B.公安支出 C.司法检察支出D.军队正规化建设支出 3.以下不属于我国的现行税率是()。 A.全额累进税率B.比例税率 C.超额累进税率D.定额税率 4.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是()。 A.扣除法B.免税法C.抵免法D.税收饶让 5.以下不是影响国债的负担的因素的是(D) A.认购者即债权人的负担B.政府即债务人负担 C.纳税人的负担D.负税人的负担 6.各国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 A.公债收入B.国有资产收益 C.公共收费D.各项税收 7.适用于对所得和财产课税的税率是()。 A.比例税率B.累进税率 C.定额税率D.固定税率 8.将公债分为上市公债和非上市公债的分类标准是()。 A.债权人不同B.发行主体不同 C.流动性不同D.用途不同 9.我国复式预算中,属于建设性的预算收入是()。

A.各项税收B.非生产性企业亏损补贴 C.教育费附加D.经常性预算结余 10.20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货币制度是()。 A.银本位制B.金银本位制 C.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D.金本位制 11.以金融工具的期限为分类标准,金融市场分为()。 A.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B.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C.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D.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12.下列属于资本市场的是() A.国库券市场B.股票市场 C.商业票据市场D.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 13.商业银行最重要的一项资产业务是()。 A.贷款B.存款 C.投资D.发行金融债券 14.现代经济生活中存款货币创造的主要金融机构是()。 A.专业银行B.中央银行 C.非银行金融机构D.商业银行 15.我国的中央银行是()。 A.中国建设银行B.中国银行 C.中国人民银行D.中国工商银行 (2)多选题(5个,每题2分,共10分) 下面各题A、B、C、D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涂抹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1.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配置土地、资本、劳动等社会资源的经济方式,其特征主要是()。 A.自由性B.竞争性 C.平等性D.计划性 E.法制性 2.按照预算的级次不同,政府财政收入可以划分为()。 A.各项税收收入B.公共收费收入 C.中央收入D.债务收入

最新财政与金融复习资料

第一章 1.财政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经济条件,二是社会条件。经济条件是指社会上存在着可供财政分配的那部分剩余产 品。社会条件是指国家的产生。 2.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 3.财政的特征:1)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2)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剩余产品。3)财政分配的形式一般采用货币分配形式。4)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 4.财政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是财政这一经济范畴本质的反映,具有客观必然性。 5.财政的职能包括: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是通过财政收支改变资源的配置,时限资源结构的合理化,是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得到高 效利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内容包括:a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B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C调节全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2)收入分配职能是指国家财政通过集中性收支调节社会上收支与财富的分配,使之达到公平与公正的分布状态。内 容包括:a调节企业利润水平。B调节居民个人收入水平。 3)经济稳定职能是指通过财政收支及财政政策使经济达到稳定、协调发展的目标。内容包括:a调节社会供求总量的大体平衡。B调节社会供求结构上的平衡。C通过财政收支,发挥财政“内在稳定器”作用。 6.市场机制的缺陷:其一,市场机制不能提供公共财货。公共财货又分三类,一是指政府向居民提供的用于维护社会 秩序的设施和劳务;二是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而企业或个人缺乏投资动机或容易引起垄断的社会公共设施;三是指 维持社会发展所必需,但不宜作为经营对象取得利润的事业。其二,市场机制的“不完全性”。其三,生产和消费往往受外在因素影响。这里的外在因素指外在的效益和外在成本。 第二章 1.财政分配包括组织收入和安排支出两个阶段。 2.财政收入:指国家预算收入,宝库中央级地方各级政权的预算内收入及部分预算外收入。 3.财政收入的分类: 1)按收入的形式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 2)按国民经济部门分为农业收入、工业收入、建筑业收入、交通运输业收入、商业收入、服务业收入和其他行业收 入。 3)按社会产品的价值构成分为生产劳动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和劳动者创造的新价值。 4.财政收入的下限指标:是指政府履行各项职能所必须掌握的最低财政收入需要量。 5.影响财政收入规模下限指标的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刚性因素,是政府存在、实现其固有职能必不可少的开支。另 一类因素可以带有一定弹性,但也要有一定保证。 6.影响财政收入规模上限指标的因素有三个。国民收入总量;剩余产品M总量;M中留给企业自行支配的总量。 第三章 1.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对社会产品所进行的强制的、无偿的分配,3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2.税收的形式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3.税制要素包括: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附加、加成和减免税、违章处理等。 4.税收分类: 1)按课税对象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这是基本的分类方法。 2)按计税标准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3)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 4)按税负能否转嫁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5)按税收的管理权限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 5.流转课税的特点:1)以商品交换为前提,课征普遍。2)税额与价格关系密切。3)除少数税种实行定额税率外,普遍实行比例税率。4)计征简要。 6.流转课税的税种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等。 7.所得税的特点:1)税负不易转嫁。2)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税负较公平。3)税源普遍,课征有弹性。4)计税方法复杂,稽征管理难度大。 8.所得税的税种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9.资源税的税种包括资源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和土地使用税等。 10.财产税的税种包括房产税和契税。 11.财产税的特征:1)课税不普遍,具有选择性。2)税负不易转嫁,课税比较公平。3)税收弹性差,税源有限,一般作为地方税。 12.行为税的税种包括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船使用税、车辆购置税。 第四章 1.国债:是国家公债的简称,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采取有偿方式,筹集财政资金时形成的 国家债务。 2.国债的特征: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 国债的有偿性决定了国债的自愿性,国债的有偿性和自愿性决定和要求发行上的灵活性。 国债的有偿性、自愿性和灵活性是统一的整体,缺一不可。只有同时具备三个特征,才能构成国债。 3.国债的功能:1)弥补财政赤字,平衡财政收支的功能。这是国债的最基本的功能。2)筹集建设资金。3)调节国民经济的发展。 4.国债的规模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国债的负担;另一方面是国债的限度。 国债的负担是指国债的发行和清偿会引起政府、纳税人以及债权人的真是资产的损失。 国债的限度一般是指国家债务规模的最高额度活国债适度规模问题。 5.影响国债规模大小的因素:1)认购者负担能力。2)政府偿债能力。3)国债的使用方向、结构和效益。 6.国债的种类: 1)按照国债发行的区域为标准,可以讲国债分为国内债务和国外债务。

财政与金融学习心得

财政与金融的论文 一、为什么要读。也就是学习国际金融知识的必要性。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建立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这就要求我们财政干部要了解国际金融基本知识,掌握国际金融发展变化规律,并在工作中加以应用,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从《金融学》的视角看,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如果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那么国际金融就是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命脉。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与世界经济差异化发展博弈的日益深化,金融自由化向更广的层面和更深的层次不断拓展和发展。同时,伴随着国际贸易的扩张和发展,国家间资金流通和信用融通的规模、速度、方式也产生了极大变化,国家间的货币兑换、汇率利率等内部及外部的变动和波动,在国家间经济往来乃至全球稳定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因此,财政干部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认真学习《财政金融》知识,提高特别是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判断把握和宏观财经数据的分析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从小处思考,我认为学习国际金融知识有三个方面的现实意义。一是扫盲。学习国际金融学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各种国际金融信息,了解你生活在的全球一体化世界。你在财经类报纸上或在金融机构大厅里看到每天的外汇行情时,你是否知道,不同国家货币间的汇价是如何决定的?汇率的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什么是欧元,欧元为什么要取代欧洲许多国家的货币?1997年7月泰国爆发货币危机后,为什么亚洲那么多国家先后都卷入了危机?美国次级债的演变,怎么影响到你买的股票?相信你在学习《财政金融》的过程中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二是明智。学习国际金融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和国内经济金融问题产生的根源,认识一国经济和金融政策的潜力和局限性,从而有助于你参加论坛或面对儿女提问时,能逻辑清晰地对答。诸如:我国最适度的外汇储备是多少,是1000亿美元还是1500亿美元?如果日元贬值到1美元比140日元时,人民币汇率是否应该贬值?我国可维持的外债规模是多少,举借外债的币种结构如何安排才算合理呢?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取消外汇管制,允许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场合,如何降低国际投机资本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以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等国际金融方面的问题。三是提高。通过学习国际金融知识,可充实投资知识、提高理财能力。国际资本的流动,对冲基金的兴衰,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在影响国际市场股票价格的同时,也牵动中国股票、期货市场的神经。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体验一下股海的起伏,感受一下外汇、期货的波动,研究一下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以提高自身在区域财政与金融市场互动机制的把握能力,为将来财政国库资金的科学、合规运作,前瞻性地进行知识积累和思路探索,作为财政干部将受益匪浅。二、有什么特点。《国际金融》一书结构逻辑清晰、内容通俗易懂、具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本书共分6 讲,介绍了国际金融、汇率、国际货币、国际收支、外汇储备等基本知识,分析了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金融市场、国际收支与外汇储备、金融全球化与国际资本流动,国际金融与政府管理等辩证关系。以插页专栏的形式,对阅读过程中涉及一些比较专业或比较难懂的概论、术语进行了解读,并通过列举一些数据、一些图表,表述一些历史事件或约定俗成的关键词,方便读者阅读和学习过程中准确理解和重点把握。例如,第一章共七个专栏,涉及外汇、铸币税等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并分析了日本“广场协议”、美元汇率走势、中国外汇市场、中美经济战略对话等概念和专题。同时,本书还对当前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的热点问题作了讨论,如人民币汇率政策,外汇储备政策,国内流动性过高,金融失衡,美国双赤字等等,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并引导读者更深入地思考国内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同时,各章对阿根廷、巴西等国家在经济转型期的政策得失进行了比较客观的描述和分析,对于正确认识我国当前宏观形势的复杂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有什么启发。也就是在工作中如何应用国际金融知识。在推进城乡统筹的进程中, 1

财政与金融试题及答案 (1)

财政与金融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征点: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课税对象未达到起征点的, 不征税;但达到起征点时,全部课税对象,都要征税。 2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腑的商品和劳务,也包括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3.复式预算: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财政收支按经济性质分别编制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 算,通常分为经费预算和资本预算。 4.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组织和调节货币信用量的经济政 策,包括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两大内容。 5.信托:是财产的所有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通过鉴定合格,将其财产委托信托机构全 权代为经营、管理或处理的行为。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三大职能。 2.税收的形式特征,通常被概括为三性,即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 3.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有成本分析法、效益最低选择法、费用公共劳务收费法。 4.现代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 5.我国统一货币流通包括现金流通领域和转账结算领域。 6.中央银行是的银行、的银行、的银行,是特殊的金融管理机构。 7.信托的职能有财务管理、资财融通、信用服务 8.紧缩财政政策的措施主要有削减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 三、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财政产生的条件是( B )。 B.经济和政治 2.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主要是起因于( B ) B.课税对象 3.( C )的利率是根据市场物价变动幅度而浮动的。 C.保值国债 4.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 B )审查和批准。 B.人民代表大会 5.在编制预算时就已经安排了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称为( C )。 C.赤字财政 6.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相联系的信用形式是( A )。 A.商业信用 7.银行在技术上的创造货币能力能否发挥,从根本上说,取决于( D )。 D.社会再生产等若干内在因素

财政与金融复习题

《财政与金融》复习提纲 一、选择题 1.企业之间互相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相联系的信用形式是( A )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国家信用 D.消费信用 2.银行在技术上的创造货币能力能否发挥,从根本上说取决于( D ) A.银行贷款 B.银行存款 C.提现率 D.社会再生产等若干内在因素 3.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是( B )。 A.中央银行 B.商业银行 C.保险公司 D.证券公司 4.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必须同时具备( C ) A.强制性、相关性、可控性 B.可测性、可控性、固定性 C.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 D.靠靠性、可控性、相关性 5.表示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称为( B ) A.升水 B.贴水 C.平价 D.兑换收入 6.因进出口商品而引起的收支是( A ) A.贸易收支 B.劳务收支 C.单方面转移 D.特别提款权 7.保险是一种( B ) A.经济管理制度 B.经济补偿制度 C.社会保障制度 D.社会福利制度 8.现代商业银行的主要形式是( B ) A.私人 B.股份制 C.国家 D.中央 9.一般而言,通货膨胀的受害者是( C ) A.政府 B.企业 C.居民 D.投机商 10. 审查和批准本级地方政府预算的部门是( B ) A.政协 B.人大 C.法院 D.财政部门 11.财政产生的条件( B ) A.政治和文化 B.经济和政治 C.经济和效益 D.政治和历史 12.一种税不同于另一种税主要起因是( B ) A.纳税人 B.课税对象 C.税率 D.加成和减免 13.根据市场利率变动幅度而浮动的利率是( B ) A.固定利率国债 B.市场利率国债 C.保值国债 D.普通国债

《财政与金融》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财政与金融》是国家开放大学为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注册的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课内学时72,电视授课9学时,学分4。 一、课程性质 《财政与金融》是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我们将财政和金融两大领域综合为一门课程,在内容和体系上作了压缩。因此,本课程只能反映这两大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与金融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两个最重要工具。近几年来,我国财政体制和金融体制作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财政与金融的理论和实务有很大的更新和扩展,本课程将尽可能反映学科的最新发展状况。 财政与金融是一门有关财政、金融的基础理论与基本业务课程,与经济生活关系密切。也是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必修或必选课程。 二、课程任务 开设《财政与金融》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经济管理人员掌握财政与金融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我国财政与金融的改革实践。通过财政与金融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财政与金融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我国现行的财政金融制度,掌握财政预金融的实务技能与方法。为学生将来从事财经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财政与金融课程72课内学时,4学分,一学期授完。一般应具有“经济学”等基础知识,后续课程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税收基础”等其他相关财经类课程。 四、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在财政与金融课程的教学中应系统讲授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紧密结合实际,提出和分析理论问题,培育学生认识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重点讲授有关财政与金融最基础的原理与最基本的实务问题,以理论为主,兼顾业务知识,注重宏观知识的把握,尽可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五、课程教学要求层次划分建议 财政与金融是一门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课程,以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主,对理论联系实际方面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掌握的重点包括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两方面,具体内容可划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 识记:指学习后应当记住的内容。以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为主。 理解:指在识记的基础上全面理解和把握的内容。主要要求理解掌握有关财政与金融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 应用: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财政金融问题,其中包括简单的

财政与金融的论文

财政与金融的论文: 20世纪90年月中期以来,随着政府采购实践的大肆推广,许多范例政府采购活动的地方性规章相继发表施行,如1998年12月2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了《上海市政府采购管理措施》;1999年4月22日北京市政府公布了《北京市政府采购措施》和《北京市政府采购目录》;1998年11月3日和1999年4月13日云南省分别公布了《云南省省级国家构造奇迹单元政府采购制度暂行划定》和《云南省省级政府采购实验细则》;1998年12月21日安徽省公布了《安徽省修建工程招标投标管理措施》;1999年1月13日陕西省公布了《陕西小修建工程招标投标管理措施》;1999年2月12日浙江省公布了《浙江省重点配置工程发包承包揽理措施》等等。另外,国家筹划委员会、配置部、广播影戏电视部、铁道部、交通部、电力部、煤炭产业部、国内商业部、机器产业部、财政部、对外经济商业相助部、国家经济商业委员会等也都分别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政府采购的政策性文件和部门规章。[2] 虽然以上全部这些地方性规则和部门规章,确切管理了现在我国各省、市以及国务院各部门有关政府采购的许多具体题目,但是由于政出多门,没有举行统一的论证和科学的制度计划,条块支解状态非常紧张,而且立法条理低,可使用性不强,在立法目的和具体范例上过于夸大财政资金的管理,不能反应出《政府采购法》多元的价钱取向,不具有政府采购制度的真正涵义和意义。 二、我国加入WTO对创建政府采购制度的寻衅 加入WTO要求我国凭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变化财政职能,创建政府大众预算体系,开放政府采购市场。而我国现有的实践水温和制度框架基础不能顺应这一要求。这搪塞我国正在创建确政府采购制度来说,无疑意味着多方面的寻衅。 1.时间异常紧急。政府采购制度最早形成于18世纪末的西方国家,并随着西方自由市场经济向今世市场经济的过渡而渐渐完满。也即是说,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政府采购制度的孕育发生和生长履历了20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而我国现在正处于政治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相搪塞天下大多数国家而言,我国确政府采购革新和立法才刚刚开始,而且这不是一项伶仃的活动,它涉及到预算管理革新乃至整个政府和市场管理体制的基础性厘革,也涉及到政府参与市场交易活动要领的基础厘革。虽然我们可以大胆警惕发达国家政府采购的理论和要领,但同时要顾及我国政治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许多题目的特别性和不确定性。以是,这一系列的厘革仍须要一个历程。1995年12月,在日本大阪举行的亚太经合构造部长级会讲和向导人非正式集会上,江泽民主席代表我国答应,将于20 20年向亚太经合构造成员国对等开放政府采购。1996年,我国政府向亚太经合构造提交的单边举措筹划中,明确最迟于2020年与亚太经合构造成员对等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加入WTO,我国就得凭据既定的时间表负担开放政府采购市场的使命,无疑大大地收缩了这一历程。概而言之,我们在创建政府采购制度时,面临着拟订执法和使其今世化的双重使命,不光使命困难,而且时间也异常紧急。 2.观念难以变化。虽然革新已举行了20多年,但筹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一些头脑观念在一部门人的头脑中依然存在,他们对政府采购缺乏基本的相识,对这一创新的革新还缺乏应有的相识,乃至个体部门还会因优点的调解孕育发生抵触情绪。若有些预算采购单元以为,凭据预算分配的资金,应该由自己支配,不须要政府统一采购。又如政府采购管理机构的事情职员,还风俗于筹划经济时期的“朝南坐”,等人上门服务,没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服务意识。以是他们通常把采购搞成控购。更为紧张的是,恒久受权利本位头脑的影响,形成了重审批、轻管理的制度模式,看重采购审批步伐和对采购举行监视的权利归属,轻忽对采购历程实质性的管理和监视,不能确保采购的公平、公平、果然。我国正式加入WTO的时间不长,不行能要求各人对与WTO相干的规矩都有深入的相识,但是,其时间表指向我国答应开放政府采购市场时,就不能以此为捏词来制止成为被告的难堪。我国创建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评释,观念和头脑要领变化的难度,远远胜于创建制度自己。 3.转型时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WTO框架下确政府采购制度已不光仅是一国的财政支付管理制度,它已经融入到天下性商业构造、地域性商业构造的有关制度协定中,体现了一国在国际商业中相干领域的权利使命。因此,国际经济构造拟订的《政府采购协议》和具体国家或地域拟订的《政府采购法》,在目的上有很大差异。国际间确政府采购协议旨在扩大列国政府采购市场的开放,寻求国际经济的一体化;而具体国家或地域确政府采购规则旨在使本国企业尽大概进入外国确政府采购市场,同时努力掩护本国确政府采购市场。以是,我们在拟订政府采购法的时间,就不能“摸着石头过河”,而是要与发达国家站在统一起跑线上,尽大概地掩护我国企业的优点。而西方发达国家确政府采购制度,大多数都是创建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上的。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后期过渡阶段,与政府采购制度息息相干的行政管理体制、财政预算体制、国有企业等,正举行着大张旗鼓的革新,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而创建政府采购制度要思量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如政府采购主体怎样界定,是我们在拟订政府采购法时首先要面临的题目。在这一题目中,由于现在行政奇迹单元和国有企业革新出现出多元化走向,对他们的主体职位地方不能做简略的取舍。这样不光增长了立法技能上的难度,而且对立法的效果难以形成可靠的预期。

《财务管理》课程标准【最新】

《财务管理》课程标准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课程编号: 学分:5 学时:80(其中:讲课学时:50 实验实习学时:30) 先修课程: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 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 教材:《财务管理学》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是形成学生核心专业能力的重要模块,安排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之后开设,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及《财政金融基础》、《统计基础》等课程为基础,介绍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务,培养学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财务管理中的基本理念,并加以运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一般记账人员提升为财务管理人员,充分发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及预测、决策的能力。(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教学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以符合高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课程设计思路 作为会计类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侧重体现资金角度的综合管理,但从目前高职就业岗位要求看,短期内还不能进入较高层次的财务管理队伍,因此本课程设计上针对一般会计岗位要求,而非直接培养财务经理,目的是让学生能领会财务管理要求,更好的做好会计工作,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必要信息,同时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要求,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提供知识平台。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要求,该课程以形成基本财务管理能力为基本目标,努力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具体目标 1、素质。 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和对数字的敏感度,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合作配合、综合协调能力,为做好会计工作和财务工作打下基础。 2、知识 (1)系统讲述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财务管理的概念、对象、目标、职能、环境、原则等。通过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从课程、学科、工作等多个方面对财务管理有一贯全面的认识,以便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详细讲述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问题,包括货币时间价值计算原理、风险计量原理资金成本计算原理。通过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从方法论的角度全面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以便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方法基础; (3)重点讲述财务分析和财务预算的有关问题,包括财务分析和财务预算的基本问题、财务分析的内容、财务预算的编制等。通过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项财务分析的方法和各种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并体会其在财务管理全过程中的意义与作用。 (4)重点讲述资金筹集管理的有关问题,包括资金筹集管理的基本问题、权益资金的筹集、借入资金的筹集、资金成本与筹资决策、筹资成本与资本结构等。通过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系统理解与掌握筹资成本分析、筹资风险分析以及筹资决策与资本结构确定的理论与方法; (5)重点讲述资金投放管理的有关问题,包括资金投放管理的基本问题、固定资产投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等。通过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系统理解与掌握投资成本分析、投资收益分析、投资风险分析以及投资决策的理论与方法; (6)重点讲述资金营运管理的有关问题,包括资金营运管理的基本问题、流动资产管理、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