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煤矿井下排矸系统

煤矿井下排矸系统

煤矿井下排矸系统
煤矿井下排矸系统

煤矿井下排矸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采掘工作面陷落柱、断层处理领域,具体是一种可实现煤、矸分装分运的煤矿井下排矸方法。

背景技术

在煤炭市场低迷,煤炭销售对煤炭质量要求较高的前提下:

一是大阳煤矿根据三维地震报告和实际揭露的地质情况得知:在3.46平方公里范围内共有直径大于25米的陷落柱38个,≥5m的断层12个、3至5m(包含3m)的断层27个、<3m的断层37个;三、四盘区每个工作面都会遇到多个陷落柱,利用搬家甩脱陷落柱,工期相对较长、存在一定不安全因素、煤量损失相对较大。硬过陷落柱将会在以后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经常出现。

二是以3303综放工作面为例,工作面长200米,X98陷落柱为70×60米,分布在工作面中部,针对3303工作面的X98陷落柱,是硬过还是搬家,多次召集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讨论,经过比较计划硬过X98陷落柱,但矸石一块经由皮带运出,势必会造成原煤灰分超标,煤质下降,将会直接影响煤炭销售工作。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有效的除矸降灰、提高煤质、实现矸石分装分运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井下矸石分装分运,提高煤炭质量,提高煤矿经济效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煤矿井下排矸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煤矿井下排矸方法,其步骤为:

Ⅰ.在煤矿工作面两条具有高度落差的运输巷之间施工一条倾斜的连通两条运输巷的排矸巷,以离地面较近运输巷与排矸巷的交点为排矸巷起点在排矸巷顶部布置转载胶带机,并在排矸巷起点处安装一卸料器,转载胶带机上安装布置若干犁式卸载器,整条排矸巷底部一侧贯通布置630刮板运输机;

Ⅱ.安装完成后,工作面排出的矸石利用离地面较近运输巷的运输工具运输至排矸巷处,利用卸料器将矸石卸载至转载胶带机上,犁式卸载器将转载胶带机上的矸石卸载至630刮板运输机上;

Ⅲ.待排矸巷内630刮板运输机上的矸石储满后,运行630刮板运输机将矸石排至离地面较远运输巷的运输工具上,进而运至地面矸库排至矸山。

使转载胶带机与630刮板运输机的高度差使得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储矸石空间,将传统意义上的垂直排矸库在水平方向上尽可能的延伸,最大限度的利用排矸巷的空间。

本发明所述煤矿井下排矸方法,适用于井下所有过陷落柱、断层的、需要分装分运、排矸石的采掘工作面,经过半年的井下实际运行,效果良好,不仅在井下直接将矸石分离,实现井下矸石分装分运,还提高了煤炭质量,增加了煤矿效益,特别适用于陷落柱数量多、密集且直径较大的煤矿工作面。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三采区工作面。

图2为三采区工作面排矸系统布置图。

图中:1、2-运输巷,3-回风巷,4-排矸巷,5-转载胶带机,6-犁式卸载器,7-630刮板运输机,8-卸料器。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三采区工作面中离地面较近运输巷1为图中胶带运输大巷,离地

面较远运输巷2为轨道运输大巷,排矸巷4呈倾斜的连通胶带运输大巷和轨道运输大巷,具体应用时在排矸巷4中部施工一条连通于总回风巷的回风巷3,使得系统构成独立的回风。参见图2,以胶带运输大巷和排矸巷4的交点为排矸巷起点在排矸巷顶部布置大约长度为排矸巷4三分之二长度的转载胶带机5,并在排矸巷起点处安装一卸料器8,转载胶带机5上安装了三个犁式卸载器6,整条排矸巷4底部一侧贯通布置630刮板运输机7。

安装完成后,工作面排出的矸石利用胶带运输大巷内的胶带机运输至排矸巷4处,利用卸料器8将矸石卸载至转载胶带机5上,犁式卸载器6将转载胶带机5上的矸石卸载至630刮板运输机7上。

待排矸巷4内630刮板运输机7上的矸石储满后,运行630刮板运输机7将矸石排至轨道运输大巷的矿车上,进而运至地面矸库排至矸山。

具体应用时,为了防止压溜在630刮板运输机7上铺设方木。为了有效利用排矸巷4内的容量,整条排矸巷4底部另一侧安装侧卸装岩机,及时清理刮板运输机外的矸石,而且利用侧卸装岩机可以撤除方木,矸石自流在刮板运输机上。具体实施时,所述侧卸装岩机的型号为ZCD-60R。

权利要求书

1.煤矿井下排矸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为:

Ⅰ.在煤矿工作面两条具有高度落差的运输巷(1、2)之间施工一条倾斜的连通两条运输巷(1、2)的排矸巷(4),以离地面较近运输巷(1)与排矸巷(4)的交点为排矸巷起点在排矸巷(4)顶部布置转载胶带机(5),并在排矸巷起点处安装一卸料器(8),转载胶带机(5)上安装布置若干犁式卸载器(6),整条排矸巷(4)底部一侧贯通布置630刮板运输机(7);

Ⅱ.安装完成后,工作面排出的矸石利用离地面较近运输巷(1)的运输工具运输至排矸巷(4)处,利用卸料器(8)将矸石卸载至转载胶带机(5)上,犁式卸载器(6)将转载胶带机(5)上的矸石卸载至630刮板运输机(7)上;

Ⅲ.待排矸巷(4)内630刮板运输机(7)上的矸石储满后,运行630刮板运输机(7)将矸石排至离地面较远运输巷(2)的运输工具上,进而运至地面矸库排至矸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排矸方法,其特征在于,整条排矸巷(4)底部另一侧安装侧卸装岩机。

说明书摘要

本发明涉及煤矿采掘工作面陷落柱处理领域,具体是一种煤矿井下排矸方法,其步骤为:在煤矿工作面两条具有高度落差的运输巷之间施工一条倾斜的连通两条运输巷的排矸巷,以离地面较近运输巷与排矸巷的交点为排矸巷起点在排矸巷顶部布置转载胶带机,并在排矸巷起点处安装一卸料器,转载胶带机上安装布置若干犁式卸载器,整条排矸巷底部一侧贯通布置630刮板运输机。本发明所述煤矿井下排矸方法,适用于井下所有过陷落柱、断层的、需要分装分运、排矸石的采掘工作面,经过半年的井下实际运行,效果良好,不仅在井下直接将矸石分离,实现井下矸石分装分运,还提高了煤炭质量,增加了煤矿效益。

说明书附图

图1

图2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doc

xxxxx煤矿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1 山西xxxx煤矿 KJ278 矿用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 设计方案 全力打造数字矿山管理平台 北京凯瑟新起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Beijing capstone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目录 第一部分KJ278矿用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介绍·······4-13 一、系统概述(4) 二、系统组成(4) 三、系统工作原理(5) 四、系统管理功能···························5-10 五、系统主要技术指标························10-13第二部分xxxx煤矿应用设计方案及报价···········14-19 一、项目基本情况简介(14)

二、方案设计遵循的原则(14) 三、方案设计思想(14) 四、系统方案设计依据(15) 五、项目设计介绍(16) 六、系统效果图(17) 七、人员定位设计安装位置表格(17) 八、相似成功案例(17) 九、项目报价表............................18-19 第四部分质量控制....................20-21一、电路板的生产. (20) 二、元器件的保证(20) 三、产品的生产···························20-21 四、生产过程的质控(21) 五、产品的出厂检验(21) 六、产品的包装运输及现场调试(21) 第五部分项目的实施、调试与验收··············22-25 一、项目管理(22) 二、施工计划(22) 三、与客户的配合(24)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 一、总则 1.为促进和规范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和管理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制定本规定。 2.本规定适用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设计、建设、使用、维护和管理,并作为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对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使用、管理等实施监督检查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实施安全监察的依据。 3.煤矿企业是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使用和维护管理工作。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使用、管理等的日常监管。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对所驻辖区内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使用、管理等实施监察。 二、紧急避险系统

4.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指在煤矿井下发生紧急情况下,为遇险人员安全避险提供生命保障的设施、设备、措施组成的有机整体。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内容包括为入井人员提供自救器、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合理设置避灾路线、科学制定应急预案等。 5.井下紧急避险设施是指在井下发生灾害事故时,为无法及时撤离的遇险人员提供生命保障的密闭空间。该设施对外能够抵御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创造生存基本条件,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紧急避险设施主要包括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可移动式救生舱。 永久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井底车场、水平大巷、采区(盘区)避灾路线上,具有紧急避险功能的井下专用巷道硐室,服务于整个矿井、水平或采区,服务年限一般不低于5年。 临时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采掘区域或采区避灾路线上,具有紧急避险功能的井下专用巷道硐室,主要服务于采掘工作面及其附近区域,服务年限一般不大于5年。

井下六大系统及其作用

煤矿六大系统组成 煤矿六大系统包括: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矿井压风自救系统、矿井供水施救系统和矿井通信联络系统。 监测监控系统概述和图片 监测监控系统包括: 环网交换机 后备电源 KJ19-L通讯线路避雷器 监控分站 防爆摄像仪 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多路电源 声光报警器 本系统是针对矿山地面、矿山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环境参数、通风设施及机电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监测监控的综合性监测监控系统,包括通风系统监测、视频监控和地压监测。是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项目之一。 本系统可大可小,组合灵活,适用于我国大、中、小型矿井,是符合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实际需要的监测监控系统。系统具有防雷击保护装置,能有效将沿线进入设备的感应雷击电压箝位在安全电压范围内,可承受架空线、地缆、横向、纵向、正极性、负极性等雷击及过压冲击,以保护地面计算机等外围设备,以及地面、井下各分站等免遭雷击损坏。 人员定位系统概述和图片 人员定位系统包括: 环网平台系统 读卡分站 人员定位分站 识别卡 电源箱

人员定位系统由主机、传输接口、分站(读卡器)、识别卡、传输线缆等设备及管理软件组成的系统,具有对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重点区域出/入时刻、工作时间、井下和重点区域人员数量、井下人员活动路线等信息进行监测、显示、打印、储存、查询、报警、管理等功能。 该系统是集计算机技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等多学科技术综合应用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该系统采用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实现井下人员的精确定位。ZigBee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无线网络技术,它具有近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成本等优点,是一种介于无线标记技术和蓝牙技术之间的技术提案,它依据802.15.4标准,在数千个微小的传感器之间相互协调实现通信。这些传感器以接力的方式通过无线电波将数据从一个传感器传到另一个传感器,所以采用ZigBee技术开发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具有安装方便、组网灵活、通讯效率高等特点。 紧急避险系统概述和图片 紧急避险系统包括 密闭门 避难硐室防护密闭门 压风供氧系统 空气净化装置 ZYX45型压缩氧自救器 矿业救生舱 紧急避险系统是由过渡舱、辅助舱、主舱、过滤降温除湿集成装置、供氧装置、环境气体监测与报警系统、不间断电源装置、无线通讯装置等部分组成。 过渡舱:系统配备的过渡舱可以容纳4人,舱内配有医用氧气供应系统、压风供给系统、洗气系统及流量、压力等控制显示仪表。洗气系统采用一键控制,操作十分简单方便; 主舱:主舱内部两侧均配置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座位,座位下方有宽敞的储物空间,内外舱之间采用特殊的隔热材料,使之隔绝舱外产生的高温。舱内安装有过滤降温除湿集成装置,舱壁安装CO、CO2、O2、CH4 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监视器,对舱内环境气体实施监测;

井下人员定位概述

井下人员定位概述 我国煤炭产量居世界首位,煤矿数量超过世界上其他要紧产煤国家的煤矿总数,煤炭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的支柱产业。安全是煤炭生产的头等大事,安全对煤炭生产起着保证、支撑和推动作用。近年来,国家针对煤矿安全咨询题采取了多方面的有力措施,但由于长期以来煤矿安全投入明显不足,煤矿企业安全装备严峻缺乏,安全治理手段极其落后,国家煤矿安全形势仍旧十分严肃。因此,加大煤矿安全投入,推广采纳先进的煤矿安全装备与手段已成为煤炭行业迫在眉睫的必定需要。 煤矿安全最重要的是保证矿工生命的安全,煤矿安全治理最重要的也是对矿工安全的治理,其中对矿工在井下工作位置的准确监测是实现保证矿工安全目的的差不多前提。为此,国内外专门多企业投入大量精力,纷纷研制出一批针对井下人员的考勤定位系统,但从技术和性能等各方面都存在专门多咨询题和缺陷,不能满足对井下人员位置准确监测的要求。 针对现代矿井生产企业迫切的安全治理与人员治理需求,西安凯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应用最先进的射频识别与无线监控技术,历时5年半,潜心研制出国际领先的井下目标定位跟踪系统——KJ133型矿用人员定位安全治理系统。该系统的明显特点是可实现井下各种巷道条件下的信号“全覆盖”,实现对井下人员、车辆、设备等目标的“全程的、实时的、连续的、精确的定位跟踪”,同时实现对井下人员的“实时双向无线通讯”。该系统的应用,可极大提升矿井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治理水平。目前,公司产品已成功应用于神华集团神东煤炭分公司、铁法煤业集团、阳煤集团、鹤壁煤业集团、澄合矿务局等国有大型煤矿企业,并得到用户一致高度认同,为煤矿企业的日常生产调度、安全监管与应急救援等信息化治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有力保证。 2、系统总体方案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介绍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 系统介绍 作为地面生产指挥和控制核心部门,实时了解井下人员、车辆的流动情况并加以跟踪就显得尤其重要。假如遭遇各种井下事故,如果在最短的时间内能获取事故现场的人员状况(包括人员数量和地理位置),将为后续救援工作提供主要依据,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准确判断,减少盲目性。 矿井人员定位考勤系统是一种集无线数据传输、信息采集与网络传输、自动控制等技术为一体的动态目标监控

定位系统。该系统可以实时观察动态目标的移动情况、查询目标的历史数据、确定动态目标的当前位置等,有利于加强煤矿管理层对井下人员与车辆的管理。 当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可根据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图形,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本系统支持局域网和矿井工业以太网。 矿井人员定位考勤系统由地面设备和井下设备两部分组成: 地面设备主要由监测主机、传输接口、交换机、打印机等组成。 井下设备主要由矿用监测分站、矿用监测中继站、矿用标识卡、CAN中继器、CAN光纤转换器、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电源等组成。 系统特点 l 识别分站组网方式灵活:可以采用总线式(CAN总线),也可以就近接入工业以太网。 l 本安型:整个系统低电压、低功耗、本质安全型,确保了煤矿井下使用的安全性。 l 高识读率:准确统计矿工入井、升井时间。

l 分站智能化:具有无线接收、高速数据处理、存储所有标识卡的一切数据;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分站可存储60200个移动目标信息。当故障排除后,自动将所有存储的信息传至地面计算机。 l 无线部分采用了射频技术、天线技术、FSK调制方式,先进的校验技术和无线防冲突算法,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及较高的抗干扰能力。 l 下井考勤:系统庞大的数据库能存储一年以上系统运行的各种数据,对任一指定月份或任一指定时间段,对井下人员进行下井次数、下井时间等进行分类统计; l 可查询当前井下人员数量及区域分布情况; l 任一指定井下人员(车辆)当前或指定时间段内的活动轨迹; l 查询某一指定分站,可以获得当时区域的人员(车辆)信息; l 查询某一指定分站、可以获得在某一时间段内由经过该分站的人员车辆信息; l 对特定的人员(车辆)进行实时跟踪。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全文).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全文) 一、总则 1.为促进和规范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和管理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制定本规定。 2.本规定适用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设计、建设、使用、维护和管理,并作为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对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使用、管理等实施监督检查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实施安全监察的依据。 3.煤矿企业是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使用和维护管理工作。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使用、管理等的日常监管。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对所驻辖区内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使用、管理等实施监察。 二、紧急避险系统 4.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指在煤矿井下发生紧急情况下,为遇险人员安全避险提供生命保障的设施、设备、措施组成的有机整体。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内容包括为入井人员提供自救器、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合理设置避灾路线、科学制定应急预案等。 5.井下紧急避险设施是指在井下发生灾害事故时,为无法及时撤离的遇险人员提供生命保障的密闭空间。该设施对外能够抵御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创造生存基本条件,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紧急避险设施主要包括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可移动式救生舱。 永久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井底车场、水平大巷、采区(盘区)避灾路线上,具有紧急避险功能的井下专用巷道硐室,服务于整个矿井、水平或采区,服务年限一般不低于5年。 临时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采掘区域或采区避灾路线上,具有紧急避险功能的井下专用巷道硐室,主要服务于采掘工作面及其附近区域,服务年限一般不大于5年。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

~~:tc~llii if I~'J6J~~~¥~:tc llii J6J ~T~i~7G*~¥~#l':tc~W¥~ "i\**~1C"a~im~Q ~~~~,~*g,??~&~~&~~~~m~~ft~*~, ~~'~~W-~~:Ji~tJ1fq, ~W-~1:-]t~~I3fl, *~Jej,1=1#t:f:9c~~: ffj5t~.J,~W- ~1:-&r.I1tEf,J1ffl.~?( ~~?00~~#-f-:1t1:-fr7JP5!~~ @ fr..(2010)23%,IV-r~{*?~~?)#-f-"~w-~~~~;fw 4~~~~~&~~*~~#*,~~:Ji~:Ji~l~,#rAl ~ftl~,~~~~l~,K~§~l~,~~~~l~~~1§ ??l~~~*~~,#-f-3~~~~~"~4*,~~~~* ~w-#r:Ji~]t~,Al~ft,.~~~,ffi~~~,~~~~ ??~~~~~l~.ft(IV-r~*~1:-Jl~"/\*l~.ft"), ~1ffl.1§ ~W*~~;f~1:-_.~h,~.1=1#.~1ffl.~~r: ?1ffl.~?~.~~~~~~1:-&~W~~~*~,~~~~ ~iliM~,*~~~~1:-&~~~~~~~~L,#~~~~~ ~1:-&~£~~~1tiliJ~W~~~~~,~~~W~~,~~ ~~~~,¥*~~F~,A1=1*~~#~~,m~~~~.1t ~,~~.~~~-~~Mm~~OO~w-~1:-.I1t~~~~~

1tt -0 ?1i~?*f j}~5JiH)~,t:Jt ir .!Jt ~~-it *1*~.1**,51~Ht 1T ~~.m~-it*~~;~~~Jt~~t -~~#~~±.~"A* ~fJt"~ili1~.~~#*~~~~t:*,F~~~".~~~~~'*~.~~±~~~~~'~~~~~"o~~g,~.ft~r*~~~~t:~~~~~fJt-~?.~?.#~*,~~ ~I '1:1a -~ll -~:?E .!±.A .~l!t \'th ..."-'..J -~~"S 1'11~-1-ri:!.A .J .J?:.lit J:If1A -I1\..17\~tx .JG .oa-y...::E 1!!t I·~/\/\.~;JL A::10-/....??./'..)~,~::E t5Z ./t?.~I~'"~~t:1*~,~!Jt#m~7J±,~~~~*~~~~~,~~~~~*f*.~~~~k~~~,~Jt~!Jt~~~~~±-it*??1**~~¥~~,RW~-~_.~??,.~.,~~~.~~,~~.~,.~~~,~~.~~±.~"A**fJt"~Jt i~~t -.I1to (-)Jt~~.~#~.~~*fJto~~~~~~~~?~ ~~±~f£*fJtlt#t5JlHx -31tm 1f ~~te:?(AQI029-2007)~t: ~,Jt~~t -~±~f£*fJt,~~~~~#~~m ... -~~~*~,~~,~~~~~~~~,7J~~~±1f~~~*.*~o t:~.*~~~.¥,~M~lT.~,~~,lt~*.,~Jl* fJt~~~.f£~OO,??~~~~~~,*fJtA*~.ot:.±~t -~*M~~*~S~m~,~~~a,.aA~.*,~# .5Jl~~~*AA:~I~"'~~1T 24IJ\~1tJjI~J~,~*iJt:tt ill *.'~t,.t~t~!~,t*~~*.~t,.A,*.I~S~ ;tI~~,jE~:ttWJt .~±:il~~m~1t)f]0 20101j:.~~,±oom~~~¥~~~.~~*fJt~Jt~~?.I1to

煤矿“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

安监总局发布煤矿井下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规范(中新网3月24日电)据安监总局网站消息,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以下是《规范》全文: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 本规范(试行) 一、总则 1.为规范和促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煤矿安全规程》和相关标准,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及检查验收工作。 3.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以下简称“六大系统”)是指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所有井工煤矿必须按规定建设完善“六大系统”,达到“系统可靠、设施完善、管理到位、运转有效”的要求。 4.煤矿企业是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责任主体,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第一责任人。煤矿企业要落实建设完善“六大系统”分管负责人和具体分管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制度,组织做好“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5.地方各级负有煤矿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以下简称煤矿安全监管部门)会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日常监管。驻地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对辖区内“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监察执法。

二、监测监控系统基本要求 6.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 7.煤矿安装的监测监控系统必须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的规定,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监测监控系统各配套设备应与安全标志证书中所列产品一致。 8.甲烷、馈电、设备开停、风压、风速、一氧化碳、烟雾、温度、风门、风筒等传感器的安装数量、地点和位置必须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要求。监测监控系统地面中心站要装备2套主机,1套使用、1套备用,确保系统24小时不间断运行。 9.煤矿企业应按规定对传感器定期调校,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10.监测监控系统在瓦斯超限后应能迅速自动切断被控设备的电源,并保持闭锁状态。 11.监测监控系统地面中心站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应在矿井调度室或地面中心站,以确保及时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12.监测监控系统应能对紧急避险设施内外的甲烷和一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三、人员定位系统基本要求 13.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1048-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应优先选择技术先进、性能稳定、定位精度高的产品,并做好系统维护和升级改造工作,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煤矿井下定位系统

煤矿井下定位系统 系统设计原理 井下人员定位管理及搜救系统是由地面监控中心主计算机在系统软件支持下,通过数据传输接口和沿巷道铺设的通讯光/电缆,无间断、即时地对井下安装的无线数据采集器进行数据信息采集,无线数据采集器将自动采集有效识别距离内的标识卡的信息,并无间断、即时地通过传输网络将相关数据传送至地面中心站。数据信息经分析处理后,将井下人员(或机车等移动目标)动态分布在主计算机界面中得以实时反映,从而实现井下安全状态在井上数字化管理的目的。 遵循“统一发卡、统一装备、统一管理”的原则,将标识卡视为“上岗证”或“坑道准入证”,按准许上岗人员实行“一人一卡”制。 根据矿井监测需求,在井下坑道、峒室、作业面等地点安装无线数据采集器,并通过电缆/光纤数据传输接口相互连接为井下高速工业以太网,从而构成完整通讯线路。 煤矿生产单位输入工作人员相关信息后,向下井工作人员颁发并装备标识卡。系统数据库记录该标识卡相对应人员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所属班组、所属工种、职务、本人照片、有效期等基本信息。 进入坑道的工作人员必须随身携带标识卡,当持卡人员经过设置识别系统的地点时被系统识别。系统将读取该卡号信息,通过系统传输网络,将持卡人通过的路段、时间等资料传输到地面监控中心进行数据管理,并可同时在地理信息大屏幕墙上出现提示信息,显示通过人员的姓名。如果感应的无线标识卡号无效或进入限制通道,系统将自动报警,安全监控中心值班人员接到报警信号,立即执行相关安全工作管理程序。 生产单位可根据生产计划,对该标识卡进行授权管理。授权范围包括:该员工可以准入的坑道或作业面。为防止无关人员和非法人员进入坑道或作业面,系统设置该卡准入坑道或作业面的时效管理模块及卡的失效、报失等。 坑道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监控中心在第一时间内可以知道被困人员的基本情况,救险队使用移动式远距离识别装置,在10-30米的范围内方便探测遇险人员的位置,便于(进行安全高效的救护、救助工作)救护工作的安全和高效运作,便于事故救助工作的开展。 系统可自动生成考勤作业的统计与管理等方面的报表资料,提高管理效益。 1.3.2系统设计依据 (1)GA/T75《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2)MT209-1990《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 (3)国家安监总局《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管理系统标准(建议)稿》 1.4系统功能及特点 1.4.1系统功能: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作用和配置方案示范文本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作用和配置方案 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作用和配置方案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摘要:研究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在瓦斯、火灾等重特 大事故监控与预警和事故调查中的作用,提出了系统设置 方案和基于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煤矿瓦斯爆炸等事故直接 原因认定方法;研究了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在遏制 超定员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等方面的作用,提出了系统设 置方案;提出了以矿用调度通信系统和矿井广播通信系统 为基础,矿井移动通信系统为补充的矿井通信联络方案; 提出了严禁矿用IP电话通信系统和矿井移动通信系统替代 矿用调度通信系统的观点;提出了高瓦斯矿井的入井人员 宜携带隔离式自救器,隔离式自救器宜选用压缩氧隔离式 自救器;提出了避难硐室的装备要求和避难硐室性能价格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制度

重庆市巫山煤电有限公司福田煤矿人员定位系统 规 章 制 度 汇 编 二0一一年度

目录 一、井下人员紧急撤离预案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人员定位系统岗位责任制.....................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人员定位系统监控员操作规程.............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人员定位系统维修工操作规程.............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煤矿人员定位系统调度值班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人员定位系统交接班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七、人员定位系统设备、设施管理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八、定位系统设备和传输设备的定期检修制度错误!未指定书签。 九、人员定位系统网络运行管理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 十、人员定位系统故障报告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十一、人员定位系统异常情况上报处理制度错误!未指定书签。 十二、系统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十三、人员识别卡领取管理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十四、人员定位跟踪系统管理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十五、人员定位系统责任追究制................. 错误!未指定书签。十六、人员定位系统设备报废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井下人员紧急撤离预案 为了确保矿山的安全与稳定,有效处理突发事件,能够统一指挥,迅速、有条不絮地进行紧急撤离疏散井下人员,使安全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特制定本预案。 一、实施对象和范围 因不可抗拒的灾害导致井下安全生产和职工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且短时间内无法恢复,需将井下的人员紧急撤离、疏散至地表,以确保人员安全。 二、组织领导 为了防止突发事故后出现混乱局面,使人员撤离工作有组织、有步骤的进行,各部门要积极配合、指挥得当、处置有方,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人员撤离处置领导小组。下设现场指挥组、疏散引导组、通讯联络组、伤员救护组。 各小组组成及职责 1、现场指挥组: 组长: 成员: 职责:全面负责指挥协调井下突发事件处理工作,掌握现场具体情况及井下职工人数,及时报告并组织有关人员按《矿井灾害防治预案》程序对现场进行果断处理,并配备必要的通讯器材和安全防护设备。 2、疏散引导组: 组长: 成员: 职责:迅速组织井下人员按单位井下安全撤离线路从井下向井口撤离。 3、通讯联络组: 组长: 成员: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建设完善基本要求及检查验收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促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及检查验收工作。 第三条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以下简称“六大系统”)指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所有井工煤矿必须按规定建设完善“六大系统”,并达到“系统可靠、设施完善、管理到位、运转有效”的要求。 第四条煤矿企业是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责任主体,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第一责任人,要落实分管负责人和具体分管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制度,组织做好“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第五条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日常监管。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对驻在辖区内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执法监察。 第六条2011年底前,全国所有煤矿要完成监测监控

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信联络系统和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2012年6月底前,所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中央企业和国有重点煤矿中的高瓦斯矿井、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矿井,要完成“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 2013年6月底前,所有煤矿都要完成“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第二章监测监控系统基本要求 第七条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温度和风速等的动态监控,为煤矿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第八条煤矿安装的监测监控系统必须满足《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的规定,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构成监测监控系统的各配套设备应与安全标志证书中所列产品一致。 第九条甲烷、馈电、设备开停、风压、风速、一氧化碳、烟雾、温度、风门、风筒等传感器的安装数量、地点和位置必须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要求。中心站要装备2套主机,1套使用、1套备用,确保系统24小时不间断运行。 第十条按规定对传感器定期调校,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第十一条监测监控系统在瓦斯超限后应自动切断被

煤矿六大系统简介

提升系统简介:山西中强福山煤业有限公司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主斜井井口标高+894.6。斜长472m。倾角24°34′,三心拱断面,净宽 3.6m,净高2.65m,净断面积9.54m2 。担负矿井运输原煤提升任务,兼做进风井。辅助提升采用 JK-3.5×2.65型单绳缠绕式矿井提升机,煤炭提升采用STJ1000钢绳芯胶带机。副斜井井口标高+902.3m。斜长408m,倾角29°56,半圆拱断面,净宽4m,净高3.6m。担负全矿井进风及运送人员的任务。现开采煤层为9#+10#号煤层。设计能力为90万t/a。本矿井主井采用斜井开拓,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90万t/a,工作制度为330d/a,提升时间16h/d,安装带式输送机,担负原煤的提升。 根据矿井生产能力、开拓方式、采区及工作面布置等条件,主斜井原煤提升采用钢绳芯深槽角强力胶带输送机。井底煤仓的原煤通过大型给煤机、经主斜井胶带输送机输送至主斜井井口房,再转载至地面生产系统。 运输系统简介:山西中强福山煤业有限公司井下现南回风大巷、中央→南北总皮带大巷→南翼第一联行皮带→南翼主运皮带→东巷主运输皮带。中央变电所、中央泵房、水仓→南翼第三联巷皮带→南北总轨道大巷一部皮带→南北总轨道大巷二部皮带→东巷主运输皮带。主运输皮带(DSJ100/63/2×160)经溜煤口,落到主斜井皮带,通过主斜井皮带输送到地面溜煤口,然后经两部转载皮带运往地面运输皮带到煤场。 1、施工期间主斜井皮带:型号:STJ-800/250S,带宽800mm,

带速2m/s。超出井口长度20米,超出井口部分坡度12.1度。总长度560米。 2、第一部转载皮带:带宽650mm,带速,1.3—1.6m/s 。长度176米,坡度约为2度. 本皮带尾装有给煤机,使本部皮带运输煤量均匀。 3、第二部转载皮带:带宽650mm,带速,1.3—1.6m/s 。长度65米,坡度约为3度。 通风系统简介: 主扇选用两台防爆对旋轴流风机FBCDZNO27/2×355,主扇风量为:82-165m3/s,n=740r/min, 配套电机功率Nf=2×355kW,一台工作,一台备用。设计掘进工作面均采用压入式独立通风,选用FBD —№5.6/15×2型局部通风机供风。 风流方向为:新鲜风流→副斜井(主斜井)→东轨道巷(东运输巷、东行人巷)→南北皮带大巷(南北轨道大巷)→工作面运输顺槽→回采工作面→工作面回风顺槽→集中回风巷→总回风巷→回风立 井→地面。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通风,主、副斜井进风,回风立井为专用回风井。 排水系统简介:该矿井涌水量为:30—50m3/天,分两级排水。一级排水:工作面涌水经各迎头潜水泵、多级泵(D46-50*6,75KW)用4寸管(DN100)直排到井底中央泵房。 二级排水:中央水泵房安装3台多级泵(D46-50*6,75KW),经4寸管排到地面静压水池。 采掘系统简介:设计采用单水平多煤层联合开拓,全井田共划分

聚来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技术具体实施方案模板.doc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 1.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 1.1 系统概述 基于第三代RFID 技术研发的井下人员、设备定位跟踪系统是采用目前国际上最 先进的 BEST-RFID技术的井下定位系统。能够及时(无轮巡、无延时)、准确(无错码、无漏卡)地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及设备的动态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使 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井下人员、设备的分布状况和每个矿工的运动轨迹,以便于 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管理。当事故发生时,井下人员可以通过持有的定位卡片向地 面机房求救,救援人员也可根据上海聚来井下人员及设备定位系统所提供的数据、 图形,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工 作的效率。 第三代RFID 技术 ---BEST RFID--- 又称卓越RFID。是从第一代RFID 不能准确无 误识别人员信息—-- 到第二代RFID 只能单读头较准确识别,再到第三代BEST RFID--- 卓越 RFID 能网络化、多方向、多读头,(两个以上、单一子网即多可达上百个,整个网络可达上千个)同时准确识别人员定位信息的本质性飞跃。 第三代 RFID 技术 ---BEST RFID ,又称卓越RFID,应用 0.13um 芯片制造工艺, 依靠世界顶尖的射频电子技术专家,整合国际上最领先的天线技术、光通信技术、工 业以太网传输技术、数据库处理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互联网 技术、工程结构学技术、井下应急救灾技术等多学科的综合课题攻关,全面、 完善、彻底地解决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中遇到的前两代RFID 无法突破的技术瓶颈问题。 前两代 RFID 技术虽然在一些应用中能解决单一读头识别,但当系统要求两个以 上读头组成系统网络,用于识别人员信息和定位时,会出现人员信息、定位数据延 时达 10 秒、 10 个以内读头数据延时就达30 秒, 10 个以上读头,数据延时高达三、 五分钟以上甚至十数分钟的不治之症。并且,多读头时数据传输较慢。因数据轮巡,各读头数据只能分批上传,造成井下人员的定位信息忽前忽后,定位轨迹上下乱窜。根本不能即时有效反应井下人员的位置信息。更突出的问题是,整套子系统读头数 量不能超过 30 个,超过时就要增加通信箱,造成数据延时成倍增加,延时达五分种甚至十几分钟,井下 30 秒,人就可能移动一百米,五分种以上的人员定位信息,人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资料

郑煤集团(登封)教学二矿矿井人员定位系统 设 计 方 案 编制单位:郑煤集团(登封)教学二矿 编制时间:二0一0年十一月

郑煤集团(登封)教学二矿矿井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说明书 生产规模:45万吨/年 矿长:李同河 技术负责人:刘建军 编写:匡久刘超峰李海军 会审:李同河刘建军郑勤峰邵吉利王俊营 编写单位:郑煤集团(登封)教学二矿 编写时间:二0一0年十一月

教学二矿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2010】146号,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文件要求和河南省、郑煤集团有关文件精神,完善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进步一提高我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结合我矿实际,特编制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 一、煤矿人员监控工程设计编制依据 1、AQ6201——200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AQ6210——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位置监测与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2、AQ1018 ----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 3、《煤矿安全规程》2010年版 4、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 5、《教学二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实施方案》 二、组织领导机构 成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领导组: 组长:李同河 副组长:刘建军、郑勤峰 成员:邵吉利、王俊营、匡久、孙坤东、王克勋、徐少歌、卢付臣 办公室设在综合调度室,综合调度室主任负责做好人员定位系统专项设计等日常工作。 三、人员管理系统组成 人员管理系统主要由监控计算机、系统软件、人员定位分站、人

矿井六大系统标准

矿井六大系统标准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 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 安监总煤装〔2011〕33号 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矿安全监管、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司法部直属煤矿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规范和推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研究制定了《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已经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煤矿企业要高度重视,认真抓好落实,确保2011年底前, 2012年6月底前,所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中央企业所属煤矿和国有重点煤矿中的高瓦斯矿井、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矿井,都要完成“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2013年6月底前,所有煤矿全部完成“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一日

附件: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 一、总则 1.为规范和促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煤矿安全规程》和相关标准,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及检查验收工作。 3.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以下简称“六大系统”)是指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所有井工煤矿必须按规定建设完善“六大系统”,达到“系统可靠、设施完善、管理到位、运转有效”的要求。 4.煤矿企业是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责任主体,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第一责任人。煤矿企业要落实建设完善“六大系统”分管负责人和具体分管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制度,组织做好“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5.地方各级负有煤矿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以下简称煤矿安全监管部门)会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日常监管。驻地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对辖区内“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监察执法。 二、监测监控系统基本要求 6.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 7.煤矿安装的监测监控系统必须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的规定,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监测监控系统各配套设备应与安全标志证书中所列产品一致。 8.甲烷、馈电、设备开停、风压、风速、一氧化碳、烟雾、温度、风门、风筒等传感器的安装数量、地点和位置必须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要求。监测监控系统地面中心站要装备2套主机,1套使用、1套备用,确保系统24小时不间断运行。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 应用背景: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现有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监测设备技术上的不足和缺陷也逐渐显现出来,已经影响到煤矿安全工作的正常开展。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显现出了自身强大的优势和在煤矿安全信息化建设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产品概述 矿山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是集计算机软硬件、数据采集、数据传输、自动化控制等多技术、多学科综合应用为一体的自动识别产品。该产品通过对矿山坑道内的移动目标,非接触式的远距离自动数据采集、处理、实现对人、车、物等移动或静止状态的自动识别,从而实现目标的自动化管理,概括如下: ◆矿山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系统可实现对目标的准确识读 ·井下总线和井上网络形成联网系统 ·软件实现人员监控、统计分析、查询及其它管理功能 ◆实现人员安全监控和矿山数字信息化 ·下井人员情况监控和定位 ·应急救援、事故调查和安全管理 ·矿山数字信息化 该产品是结合煤矿井下安全生产的特点及RFID技术的特性,通过自身技术力量设计并生产制造的适用于煤矿使用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定位设备,整套系统的软件平台以紫金桥监控组态软件为基础。具有隔爆安全设计,系统作用距离远、可根据需要调整系统的识别范围、识别无盲区、信号穿透力强、安全保密性能高、对人体无电磁污染、环境适应性强、可同时识别众多目标、便于网络连接等性能优点。这种崭新的信息采集、存贮、传递和处理技术,已迅速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对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公司自助研发的“煤矿”系列组态软件和实时数据库系统目前已经推出3.6版本,它们设计起点高、适应性强,应用面广。软件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先进性都达到或超过了国内外同类软件的水平。价格与国内外同类软件相比更是有绝对的优势,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石化、炼油、冶金、电力、化工、汽车、环保、时政、交通、智能楼宇、水利等诸多行业。二.产品组成及其功能 整个产品由井下数据采集系统和地面安全监测管理系统构成。 井下数据采集系统由智能定位器和射频安全卡两部分组成,具有如下特点: ◆带有射频安全卡的对象经过智能定位器时即被自动识别和读取 ◆远距离、多卡同时、完全自动读取 ◆矿用智能定位器可联网组成多点监控系统并进行定位 矿用智能定位器 ◆整体置于防爆壳内 ◆通过RFID模块实现读取 ◆通过控制板实现数据过滤、存储、转发、通讯、联网 ◆485接口/可选光纤接口 ◆矿用智能定位器可联网组成多点监控系统并进行定位在所有重要监测点安装矿用智能定位器,当携带有射频安全卡的井下工作人员经过监测点时,系统自动识别人员信息,同时将数据实时传输至地面这安全监测中心。一旦发生事故,可迅速查询被困人员最后出现的地点及时间信息。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 (安监总煤装〔2011〕15号) 一、总则 1.为促进和规范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和管理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制定本规定。 2.本规定适用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设计、建设、使用、维护和管理,并作为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对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使用、管理等实施监督检查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实施安全监察的依据。 3.煤矿企业是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使用和维护管理工作。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使用、管理等的日常监管。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对所驻辖区内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使用、管理等实施监察。 二、紧急避险系统 4.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指在煤矿井下发生紧急情况下,为遇险人员安全避险提供生命保障的设施、设备、措施组成的有机整体。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内容包括为入井人员提供自救器、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合理设置避灾路线、科学制定应急预案等。 5.井下紧急避险设施是指在井下发生灾害事故时,为无法及时撤离的遇险人员提供生命保障的密闭空间。该设施对外能够抵御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创造生存基本条件,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紧急避险设施主要包括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可移动式救生舱。 永久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井底车场、水平大巷、采区(盘区)避灾路线上,具有紧急避险功能的井下专用巷道硐室,服务于整个矿井、水平或采区,服务年限一般不低于5年。 临时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采掘区域或采区避灾路线上,具有紧急避险功能的井下专用巷道硐室,主要服务于采掘工作面及其附近区域,服务年限一般不大于5年。 可移动式救生舱是指可通过牵引、吊装等方式实现移动,适应井下采掘作业地点变化要求的避险设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