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化学】2015年广东省高考模拟试卷.docx

【化学】2015年广东省高考模拟试卷.docx

【化学】2015年广东省高考模拟试卷.docx
【化学】2015年广东省高考模拟试卷.docx

2015 年广东省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共8 小题,每小题7 分,满分 56 分)

1.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SO2、CO2和 NO2都是可形成酸雨的气体

B .棉、麻和油脂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 .氧化铝陶瓷和光导纤维都是无机非金属材料

D .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成葡萄糖,供人体组织的营养需要

2.设 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1 mol甲烷中含有10N A个质子

B . 27g 铝被完全氧化成氧化铝,失去2N A个电子

C .标准状况下, 22.4 L苯含有N A个C6H6分子

D .常温常压下, 28g 乙烯含有2N A个碳碳双键

3.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叙述Ⅰ叙述Ⅱ

A Cl 2有酸性用 Cl 2可与石灰乳或烧碱反应制备含氯消毒剂

B

33

NaHCO溶于水完全电离

NaHCO是强电解

C浓 H SO 有强氧化性浓 H SO 可用于干燥 SO

24242

D Na2S 有强还原性用于除去废水中的Cu2+和 Hg2+

A . A

B . B

C . C

D . D

4.常温下,有体积相同的四种溶液:①pH=3的 CH3COOH溶液;② pH=3 的盐酸;③ pH=11 的氨水;④ pH=11 的 NaOH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和②混合溶液中:

+﹣1 c( H )=3.0mol?L

B .①和④混合溶液中:

+﹣

c( Na ) =c(CH3COO) +c( CH3COOH)

C .②和③混合溶液中:﹣++﹣)

c( Cl ) +c( H)> c( NH )+c( OH

4

D .四种溶液稀释100 倍,溶液的pH:③>④>②>①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是()

A .用 NH4Cl 溶液蒸干制备NH4Cl 固体

B .用重结晶法除去KNO3中混有的NaCl

C .用 BaCl2溶液鉴别AgNO3溶液和 K2SO4溶液

D .用 NaOH溶液和分液漏斗萃取溴水中的溴

6.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 和 b 用导线连接,电子由碳经过导线流向铁

B . a 和 b 用导线连接,铁电极的电极反应为:

﹣3+ Fe﹣ 3e =Fe

C . a 、b 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可以防止铁被腐蚀

D . a 、b 分别连接直流电源负、正极,电压足够大时,Na+向铁电极移动

7.元素 R、 X、 T、 Z、 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其中只有X 是短周期的金属元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X 的最高价氧化物能溶于强碱

B .非金属性: T< R

C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T> Z

D . R 与 Q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16

8.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A SO通入溴水中溶液褪色 SO 有漂白性

22

B 将 Fe( NO)样品溶于稀 H SO,滴加 KSCN溶液溶液变红 Fe ( NO)样品已氧化变质

322432

C 将新制氯水和KI 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下层呈紫色氧

化性: Cl > I

2

2

D 分别向 0.1 mol?L﹣1醋酸和饱和硼酸溶液中滴加0.1mol?L ﹣1Na2CO3溶液醋酸中有气泡产生,硼酸中没有气泡产生酸性:醋酸>碳酸>硼酸

A . A

B . B

C . C

D . D

二、解答题(共 4 小题,满分64 分)

9.羰基化反应是制备不饱和酯的有效途径,如:

反应①:

化合物 I 可由化合物Ⅲ合成:

(1)化合物Ⅱ的分子式为,化合物Ⅱ在NaOH溶液中完全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化合物Ⅲ的结构简式为,化合物Ⅳ通过消去反应生成化合物I 的化学方程式为(注明反应条件).

(3)化合物Ⅴ是化合物Ⅱ的同分异构体,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且能发生银镜反应,Ⅴ的核

磁共振氢谱除苯环峰外还有两组峰,峰面积之比为 1:2,Ⅴ的结构简式为(写一种即可).

(4)聚合物单体的结构简式为.用类似反应①的方法,利

用丙炔与合适的原料可以合成该单体,化学方程式为.

10.甲烷水蒸气重整制合成气是利用甲烷资源的途径之一,该过程的主要反应

是反应①: CH4(g) +H2O( g) ? CO( g) +3H2(g)△ H> 0

(1)已知:

﹣1

CH4(g) +2O(g) =CO2( g) +2H2O( g)△H1=﹣802kJ?mol

CO( g) +O2( g)=CO2( g)△H2=﹣283kJ?mol ﹣1

H2(g) + O2( g) =H2 O( g)△H3=﹣242kJ?mol ﹣1

则反应①的△ H=(用△H1、△H2和△H3表示).

(2)其他条件相同,反应①在不同催化剂(Ⅰ、Ⅱ、Ⅲ)作用下反应相同时间后,CH4的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在相同条件下,三种催化剂Ⅰ、Ⅱ、Ⅲ的催化效率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③c点 CH4的转化率高于 b 点,原因是.

(3)反应①在恒容密闭反应器中进行,CH 和 H O的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1: 2,10h 后 CH

424

的转化率为 80%,并测得 c(H2 O)=0.132mol?L﹣1内消耗 CH的平均反应速率

,计算 0~ 10h

4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 2 位有效数字).

(4)在答题卡的坐标图中,画出反应①分别在700℃和 850℃下进行时, CH4的转化率随时间 t 变化的示意图(进行必要标注).

11.软锰矿的主要成分为MnO2,还含有Fe2O3、 MgO、Al 2O3、 CaO等杂质,工业上用软锰矿制

取MnSO4?H2O的流程如下:

3+3+2+2+

溶液的 pH 分别为 3.2、5.2 、10.4 、已知: Fe 、Al、Mn 和 Mg 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

12.4 ;温度高于27℃时, MnSO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4

(1)“浸出”过程中MnO2转化为 Mn2+的离子方程式为.

(2)“浸出”过程中Fe2O3转化为 Fe3+和 Fe2+,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滤渣 1”的主要成分是,“调 pH 至 5~6”所加的试剂是

(填“石灰水”或“稀硫酸”).

(4)根据如表数据,选择“第 2 步除杂”所加的物质A(由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组成),物质 A 的化学式为.

阴离子

K sp

阳离子

32﹣

F

﹣﹣CO OH

Ca2+ 5.0 ×10 ﹣9 1.5 ×10 ﹣10 4.7 ×10 ﹣6

2+

3.8×10﹣6

7.4 ×10

﹣ 11

5.6×10

﹣ 12

Mg

2+

2.2×10﹣11

5.3

﹣ 3

2.1×10

﹣ 13

Mn×10

Zn2+1.2×10﹣10 3.0×10 ﹣26.9×10 ﹣17

(5)采用“趁”操作的原因是.12.碳酸、酸是中学化学中的常用.

(1)甲同学定 CaCO3固体与量 0.1mol?L ﹣1 HCl 的反速率.① 反的化学方程式.② 两种方案:

方案一:通量和算反速率方案二:通量和算反速率

﹣ 1

HCl :量取﹣ 1

③配制 250mL 0.1mol?L mL 10mol?L HCl 加入杯中,加适量

蒸水,拌,将溶液入中,洗,定容,匀.

(2)乙同学用如装置探究固体表面和反物度化学反速率的影响.

限与用品: 0.1mol?L ﹣1 HCl 、粒状 CaCO3、粉末状 CaCO3、蒸水、量筒、秒表

① 方案:在固体表面或反物度不同的条件下,定(要求所得的数据能直接体反速率大小).

② 定表格,完整体方案.(表格列数自定;列出所用的用量、待物理量

和定的数据;数据可用字母a、 b、 c 等表示)

物理量

序号

﹣ 1 V (0.1mol?L

HCl)/mL?目的: 1 和 2 探究固体表面反速率的影响; 1 和 3 探究反物度反速率的影响

1?

2?

3?

2015 年广东省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 小题,每小题7 分,满分 56 分)

1.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SO2、CO2和 NO2都是可形成酸雨的气体

B .棉、麻和油脂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 .氧化铝陶瓷和光导纤维都是无机非金属材料

D .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成葡萄糖,供人体组织的营养需要

考点:纤维素的性质和用途;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分析: A 、二氧化碳不是产生酸雨的气体,它导致的是温室效应;

B、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属于小分子化合物;

C、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有先进陶瓷、非晶体材料、人工晶体、无机涂层、无机纤维等;

D、人体内无纤维素酶;纤维素不能在人体内水解.

解答:解:A、二氧化碳不是产生酸雨的气体,它导致的是温室效应,故 A 错误;

B、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属于小分子化合物,故 B 错误;

C、光导纤维、氧化铝陶瓷等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 C 正确;

D、人体内无纤维素酶,不能消化纤维素,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酸雨的成因、无机非金属材料等,题目难度不大.

2.设 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1 mol甲烷中含有10N A个质子

B . 27g 铝被完全氧化成氧化铝,失去2N A个电子

C .标准状况下, 22.4 L苯含有N A个C6H6分子

D .常温常压下, 28g 乙烯含有2N A个碳碳双键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 A 、甲烷是10 电子微粒;

B、根据反应后铝的价态来分析;

C、标况下,苯为液态;

D、求出乙烯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1mol 乙烯含 1mol 双键来分析.

解答:解:A、甲烷是10 电子微粒, 1mol 甲烷含 10mol 电子和 10mol 质子,故 A 正确;

B 、 27g 铝的物质的量为 1mol ,反应后铝的价态为 +3 价,故 1mol 铝失去 3mol 电子,故 B 错

误;

C 、标况下,苯为液态,故

C 错误;

D 、 28g 乙烯的物质的量为 1mol ,而 1mol 乙烯含 1mol 双键,故

D 错误.

故选 A .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状态是解

题关键,难度不大.

3.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叙述Ⅰ 叙述Ⅱ

A Cl 2 有酸性 用 Cl 2 可与石灰乳或烧碱反应制备含氯消毒剂

B NaHCO 3溶于水完全电离 NaHCO 3 是强电解质

C 浓 H 2SO 有强氧化性

浓 H SO 可用于干燥 SO

4

2

4

2

D Na 2S 有强还原性

用于除去废水中的 Cu 2+和 Hg 2+

A . A

B . B

C . C

D . D

考点: 浓硫酸的性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氯气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分离、提纯

和除杂.

分析: A 、Cl 2 可与石灰乳反应制备漂白粉,具有消毒、漂白、杀菌的作用;

B 、电解质的强弱是根据电离程度划分的,碳酸氢钠是弱酸强碱酸式盐,是强电解质完全电 离;

C 、浓 H 2SO 4 可用于干燥 SO 2,是浓硫酸的吸水性;

D 、用 Na 2S 除去废水中的 Cu 2+和 Hg 2+ ,是利用硫离子与铜离子与汞离子生成难溶物.

解答: 解: A 、氯气与烧碱、石灰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酸性无关,故

A 错误;

B 、电解质的强弱是根据电离程度划分的,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是电解质是强

电解质,碳酸氢钠是弱酸强碱酸式盐,电离方程式为:

NaHCO 3=Na ++HCO 3﹣

;是强电解质完全

电离,故 B 正确;

C 、浓 H 2SO 4 可用于干燥 SO 2,是浓硫酸的吸水性,故

C 错误;

2+ 2+ D 、用 Na 2S 除去废水中的 Cu 和 Hg ,是利用硫离子与铜离子与汞离子生成难溶物,而不是应用 Na 2S 还原性,

故 D 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的分析应用,熟练掌握强电解质、浓硫酸的性质、硫化钠的性

质等基础知识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4.常温下,有体积相同的四种溶液:①pH=3 的 CH3COOH溶液;② pH=3 的盐酸;③ pH=11 的氨水;④ pH=11 的 NaOH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和②混合溶液中:c( H+)=3.0mol?L ﹣1

B .①和④混合溶液中:

+3﹣3

c( Na ) =c(CHCOO) +c( CHCOOH)

C .②和③混合溶液中:c( Cl ﹣++﹣) +c( H)> c( NH4)+c( OH )

D .四种溶液稀释 100倍,溶液的 pH:③>④>②>①

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 的计算.

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 pH=3 的 CHCOOH溶液中 c( CHCOOH)> 10﹣3﹣ 3mol/L ,

mol/L ,pH=3 的盐酸中 c( HCl)=10

33

pH=11的氨水中 c( NH. H O)>

10﹣ 3mol/L﹣ 3mol/L ,

, pH=11 的 NaOH溶液中 c( NaOH) =10

32

A、①与②混合, CH3COOH浓度改变, pH 变化;

B、①和④混合后,醋酸过量;

C、②和③混合后,氨水过量,溶液中的溶质是NH?H O和 NHCl ,根据电荷守恒来分析;

324

D、根据酸、碱的相对强弱确定稀释后酸、碱的pH.

33﹣ 3

mol/L ,pH=3 的盐酸中 c( HCl)=10解答:解: pH=3 的 CHCOOH溶液中 c( CHCOOH)> 10

﹣3 mol/L , pH=11 的氨水中 c( NH3.H2O)> 10﹣3 mol/L , pH=11的 NaOH溶液中 c( NaOH)=10

﹣3 mol/L ,

A、①与②混合,由于平衡常数不变,CH3COOH、CH3COO浓度均减半,则氢离子浓度不变,混

合溶液的 pH=3, c(H+)=0.001mol?L ﹣1,故 A 错误;

B、①和④混合后,醋酸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CH3COOH和 CH3COONa,故

+﹣

c( Na)< c( CHCOO)+c( CHCOOH),故 B 错误;

33

C、②和③混合后,氨水过量,溶液中的溶质是

324+ NH?H O和 NHCl ,溶液显碱性,故有:c( H )

﹣﹣+﹣++<c( OH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 Cl)< c( NH4),故有: c( Cl)+c( H )< c( NH4)

+c( OH ),故 C错误;

D.将这四种溶液加水稀释100 倍,促进醋酸和一水合氨电离,导致醋酸中氢离子浓度大于

盐酸,氨水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氢氧化钠,但酸仍然是酸,碱仍然是碱,所以这四种溶液

的pH 大小顺序是:③>④>②>①,故 D 正确.故

点评: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的电离,明确弱电解质电离特点是解本题关键,根据电解质的

电离、酸碱混合溶液定性判断等知识点来分析解答,易错选项是B,注意二者等体积混合时,醋酸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醋酸和醋酸钠,为易错点.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是()

A .用 NH4Cl 溶液蒸干制备NH4Cl 固体

B .用重结晶法除去KNO3中混有的NaCl

C .用 BaCl2溶液鉴别AgNO3溶液和 K2SO4溶液

D .用 NaOH溶液和分液漏斗萃取溴水中的溴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分析: A .NH4Cl 受热易分解;

B.利用二者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进行分离;

C. BaCl2溶液与 AgNO3溶液和 K2SO4溶液反应都生成沉淀;

D.氢氧化钠能与溴水反应.

解答:解:A.NH4Cl 受热易分解,应采用冷却热NH4Cl 饱和溶液制备NH4Cl 晶体,故 A 错误;

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很明显,而氯化钠基本不变,当温度降低时,硝酸

钾溶解度迅速减小,氯化钠基本不变,所以降低温度时,硝酸钾迅速析出,氯化钠不析出,

故 B 正确;

C. BaCl2溶液与 K2SO4溶液生成 BaSO4沉淀,与 AgNO3溶液反应生成 AgCl 沉淀,不能鉴别,

故 C 错误;

D.氢氧化钠能与溴水反应,不能做萃取剂,故 D 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等知识,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

实验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注意相关知识的学习与积累,难度不大.

6.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 和 b 用导线连接,电子由碳经过导线流向铁

B . a 和 b 用导线连接,铁电极的电极反应为:Fe﹣ 3e﹣ =Fe3+

C . a 、b 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可以防止铁被腐蚀

D . a 、b 分别连接直流电源负、正极,电压足够大时,Na+向铁电极移动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 A 、发生吸氧腐蚀,铁是负极,电子由铁流向碳;

B、铁放电,变为二价铁;

C、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可以防止铁被腐蚀;

D、 a、 b 分别连接直流电源负、正极,阳离子向阴极移动.

解答:解:A、发生吸氧腐蚀,铁是负极,电子由铁流向碳,故 A 错误;

B、铁放电,变为二价铁,所以电极反应式为:Fe﹣ 2e﹣ =Fe2+,故 B 错误;

C、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可以防止铁被腐蚀,故 C 正确;

D、 a、 b 分别连接直流电源负、正极,阳离子向阴极移动,所以向碳方向移动,故D错误;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电解池原理的分析应用,电极名称和判断是解题关键,题目较

简单.

7.元素 R、 X、 T、 Z、 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其中只有X 是短周期的金属元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X 的最高价氧化物能溶于强碱

B .非金属性: T< R

C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T> Z

D . R 与 Q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16

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分析:元素R、X、T、Z、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其中只有X 是短周期的金属元素,则X 为 Al 元素, R 为 C 元素, T 为 Si 元素, Q为 Ge元素, Z 为 P 元素,结合

元素周期律解答.

解答:解:A.X为Al元素,氧化铝能溶于强碱,故 A 正确;

B.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则非金属性:T< R,故 B 正确;

C.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则气态氢化物

稳定性: T< Z,故 C错误;

D. R 为 C元素, Q为 Ge元素,二者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26,故 D错误.

故选 AB.

点评:本题考查结构位置性质关系、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等,难度不大,推断

X 为 Al 元素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掌握元素周期律.

8.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A SO 2通入溴水中溶液褪色 SO2有漂白性

B 将 Fe( NO)样品溶于稀 H SO,滴加 KSCN溶液溶液变红 Fe ( NO)样品已氧化变质

322432

C 将新制氯水和KI 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下层呈紫色氧化性: Cl 2> I 2

D 分别向 0.1 mol?L﹣ 1醋酸和饱和硼酸溶液中滴加0.1mol?L﹣ 1Na2CO溶液醋酸中有气泡产

3

生,硼酸中没有气泡产生酸性:醋酸>碳酸>硼酸

A . A B.

B C.

C 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分析: A .二氧化硫和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可氧化亚铁离子;

C.下层呈紫色,说明生成碘;

D.醋酸中有气泡产生,硼酸中没有气泡产生,说明醋酸可生成碳酸,酸性比碳酸强.

解答:解:.二氧化硫和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说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故 A 错误;B.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可氧化亚铁离子,不能酸化,应直接加入KSCN,故 B 错误;C.下层呈紫色,说明生成碘,可说明氧化性:Cl 2> I 2,氯气置换出碘,故 C 正确;

D.醋酸中有气泡产生,硼酸中没有气泡产生,说明醋酸可生成碳酸,酸性比碳酸强,可说

明酸性:醋酸>碳酸>硼酸,故 D 正确.

故选 CD.

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硝酸、二氧化硫以及氧化性、酸性的比较,为高考常见题

型和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的考查,学习中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难度不大.

二、解答题(共 4 小题,满分64 分)

9.羰基化反应是制备不饱和酯的有效途径,如:

反应①:

化合物 I 可由化合物Ⅲ合成:

(1)化合物Ⅱ的分子式为C10 H10O2,化合物Ⅱ在NaOH溶液中完全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CH3OH .

(2)化合物Ⅲ的结构简式为,化合物Ⅳ通过消去反应生成化合

物 I 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NaBr+H2O (注明反应条件).

(3)化合物Ⅴ是化合物Ⅱ的同分异构体,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且能发生银镜反应,Ⅴ的核

磁共振氢谱除苯环峰外还有两组峰,峰面积之比为1: 2,Ⅴ的结构简式为

(写一种即可).

(4)聚合物单体的结构简式为.用类似反应①的方法,利用丙炔与合适的原料可以合成该单体,化学方程式为

CH3C≡CH+CO+CH3OH.

考点:有机物的合成.

分析:( 1)根据化合物Ⅱ的结构简式可写出分子式,化合物Ⅱ中有酯基,在碱性条件下能

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羧酸钠和醇;

(2)根据化合物Ⅲ与溴加成得,可知化合物Ⅲ为

,化合物Ⅳ通过消去反应生成化合物I 为;

(3)化合物Ⅴ是化合物Ⅱ的同分异构体,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且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有

醛基,Ⅴ的核磁共振氢谱除苯环峰外还有两组峰,峰面积之比为1: 2,说明两个取代基上

的氢原子数之比为1: 2,据此写出Ⅴ的结构简式;

(4)根据聚合物可知,该物质为加聚产物,据此可写出单体,反应①为

炔与 CO、甲醇反应生成稀酯,据此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根据化合物Ⅱ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10 H10O2,化合物Ⅱ中有酯基,在

碱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羧酸钠和醇,化学方程式为

+NaOH→+CH3OH,

故答案为: C10H10O2;+NaOH→+CH3OH;

(2)根据化合物Ⅲ与溴加成得,可知化合物Ⅲ为

,化合物Ⅳ通过消去反应生成化合物I 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NaBr+H2O,

故答案为:;+NaOH+NaBr+H2O;(3)化合物Ⅴ是化合物Ⅱ的同分异构体,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且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有

醛基,Ⅴ的核磁共振氢谱除苯环峰外还有两组峰,峰面积之比为1: 2,说明两个取代基上

的氢原子数之比为1: 2,符合这样条件的Ⅴ的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

(4)根据聚合物可知,该物质为加聚产物,所以它的单体为

,丙炔与合适的原料可以合成该单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CH+CO+CH3OH,

故答案为:; CH3C≡CH+CO+CH3OH;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官能团及其性质,知道常见有机物官能团及其性质是解本题关

键,知道有机反应中断键、成键方式,并结合题给信息分析解答,题目难度中等.

10.甲烷水蒸气重整制合成气是利用甲烷资源的途径之一,该过程的主要反应

是反应①: CH4(g) +H2O( g) ? CO( g) +3H2(g)△ H> 0

(1)已知:

﹣1

CH4(g) +2O(g) =CO2( g) +2H2O( g)△H1=﹣802kJ?mol

CO( g) +O2( g)=CO2( g)△H2=﹣283kJ?mol ﹣1

H2(g) + O2( g) =H2 O( g)△H3=﹣242kJ?mol ﹣1

则反应①的△ H=△H1﹣△H2﹣3×△H3(用△H1、△H2和△H3表示).

(2)其他条件相同,反应①在不同催化剂(Ⅰ、Ⅱ、Ⅲ)作用下反应相同时间后,CH4的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在相同条件下,三种催化剂Ⅰ、Ⅱ、Ⅲ的催化效率由高到低的顺序是Ⅰ>Ⅱ>Ⅲ.

②a点所代表的状态不是(填“是”或“不是”)平衡状态.

③c点 CH4的转化率高于 b 点,原因是 b 和 c 都没平衡, c 点温度高,反应速率快,相同时

间内转化率高.

(3)反应①在恒容密闭反应器中进行,CH4和 H2O的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1: 2,10h 后 CH4的转化率为 80%,并测得 c(H O)=0.132mol?L﹣1

,计算 0~ 10h 内消耗 CH的平均反应速率

24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 2 位有效数字).

(4)在答题卡的坐标图中,画出反应①分别在700℃和 850℃下进行时, CH4的转化率随时

间 t 变化的示意图(进行必要标注).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

曲线.

分析:(1)根据盖斯定律计算;

(2)根据图象,反应①在不同催化剂(Ⅰ、Ⅱ、Ⅲ)作用下反应相同时间后,CH4的转化率为Ⅰ>Ⅱ>Ⅲ,结合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平衡移动,所以最终不同催化剂(Ⅰ、Ⅱ、Ⅲ)作用下达平衡时CH4的转化率相同,据此分析;

(3)依据化学平衡的三段式结合平均反应速率V=列式计算;

(4)CH4(g)+H2O(g)? CO( g) +3H2( g)△ H> 0,根据温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及达到平

衡时 CH4的转化率减小,据此画出在 700℃和 850℃下进行时, CH4的转化率随时间 t 变化的示

意图.

﹣ 1

解答:解:(1)已知:① CH4(g)+2O2(g)=CO2(g)+2H2O(g)△H1=﹣802kJ?mol

②CO( g) +O2(g) =CO2( g)△H2=﹣283kJ?mol ﹣1

③H2(g)+O2( g)=H2O( g)△H3=﹣242kJ?mol ﹣1

利用盖斯定律将①﹣②﹣3×③可得:CH4( g) +H2O( g) =CO( g) +3H2(g)

△H=△H1﹣△H2﹣3×△H3,

故答案为:△H 1﹣△H2﹣3×△H3;

(2)①根据图象,反应①在不同催化剂(Ⅰ、Ⅱ、Ⅲ)作用下反应相同时间后,CH4的转化率为Ⅰ>Ⅱ>Ⅲ,所以三种催化剂Ⅰ、Ⅱ、Ⅲ的催化效率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