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章 声现象》单元复习学案

《第一章 声现象》单元复习学案

《第一章 声现象》单元复习学案
《第一章 声现象》单元复习学案

《第一章声现象》单元复习学案

课题《声现象》单元复习课型复习课

学习目标1.通过回顾声音的产生、传播、乐音、噪声等知识,找出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通过对乐音的三要素内容的训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掌握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等研究问题的方法。

重点乐音的三要素;减弱噪声的方法。

难点如何正确区分音调、响度、音色。超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学具

环节复习过程教师活

知识梳理、基础巩固

填写下列知识结构图,找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声音的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___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________传播,__________不能传声

声音的特性

音调的高低与___________有关

响度的大小与___________有关

音色由_________________决定

人怎样听到声音

骨传导

双耳效应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划分噪声的单位________

减弱噪声的途径_________ 声的利用

利用声音可以获得________

利用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

典型示例、抽取规律知识点一: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例题1. 如图1所示,用竖直悬吊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

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2. 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

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

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

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

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知识点二:关于乐音的三个特征问题(要注意音调与响度的区别)

例题1.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

(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

是( )

A.(1)(2) B.(2)(4) C.(1)(3) D.(3)(4)

2. 联欢晚会上,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他

主要是模仿声音的_____________,台下观众听到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播的.

3.如图所示,小星同学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使鼓面发出声音,声音不同之处是()

A.频率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4.青年歌手大赛中有一道辨听题,“先听音乐,后判断该音乐是哪一种乐器演奏的”选手回答此问题的依据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5.如图所示的编钟是我省出土的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下列关于编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发出的悦耳声能在真空中传播

B.它发声的音色与其它乐器的音色是一样的

C.它发出的悦耳声是它的振动产生的

D.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相同的音调

知识点三:环保问题

图1

抽气

例题1.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①工厂车间

机器的轰鸣声,②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④装修房子的电钻声,⑤婚庆时的爆竹声,⑥山涧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

A .①③④

B ①②⑤ C. ①④⑤ D. ①④⑤⑥ 2.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的是( )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机场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目罩的头盔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D.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

3.下列是小明同学观察到人们在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污染的是( )

A .师傅在用切割机械雕刻精美的石雕时,用棉花团塞住耳朵或戴防声耳罩

B .小明的邻居在晚上看球赛时,将音响的音量开得很大

C .某货车司机为了超车,不断地按喇叭

D .在图书阅览室内,谈笑风生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学到了: 我还有这些疑惑:

达标检测 1.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 .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 .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 .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2.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则甲同学听到的声音情况是( ) A.响了一下,声音是从铁管传来的 B.响了一下,声音是从空气传来的

C.响了两下,先听到从空气传来的声音

D.响了两下,先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

3.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快些从一木梳上划过,再让它从同一木梳上慢一点划过,则两次所发出的声音( )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前三者都不同

4. 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

的( )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5. 小红拎起水壶向暖水瓶中灌开水,小刚在一旁提醒她:“小红,快满

了”,说话间水真的满了,小红奇怪地问小刚:“你怎么知道水快满

了?”小刚说:“凭经验听出来的。”请你用物理知识向小红解释其

中的道理。

作业

设置

2019-2020年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六单元 让生活充满阳光 复习学案 鲁人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政治下册第六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复习学 案鲁人版 教师寄语:学会调控情绪,保持乐观心态,过快乐而富有情趣的生活。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热爱生活,自信开朗的生活态度,培养高雅情趣,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2、能力:学会调控情绪,辨别分析不同情绪的影响;分清雅俗,提高思考、判 断能力,掌握培养高雅情趣的途径;培养对知识的综合概括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3、知识:知道人最常见的情绪的种类、情趣有雅俗之分、调控情绪的方法、培 养高雅情趣的途径;理解情绪产生变化的原因、情绪对人的影响以及培养高雅情 趣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情绪的影响、调节和控制;高雅情趣的作用,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教学难点:合理宣泄情绪;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梳理知识点 1、人的最常见情绪有哪些? 2、情绪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需要、情境) 3、情绪对人有哪些影响?(积极和消极两方面) 4、怎样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调节情绪、宣泄情绪) 5、什么是高雅情趣? 6、庸俗情趣有什么危害? 7、为什么要培养高雅情趣?(高雅情趣的意义) 8、盲目从众有哪些危害? 9、生活中如何杜绝不良嗜好? 10、中学生怎样才能过富有情趣的生活?(四条途径) (二)合作学习整合知识结构

(提示:知识结构的详略和层次可根据自己的思维和记忆特点灵活组织,在小组内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整理出尽可能合理的知识结构。) 让生活充满阳光 (三)探究交流 1、走进社会 据调查,我国中学生吸烟的人数正以大幅度的比例增长。据了解,中学生吸烟的动机,大多是希望通过吸烟满足内心的成人感,认为吸烟很“酷”。71.6%的吸烟学生是在朋友或同学的影响下开始尝试吸烟的,53.1%的吸烟学生是为了模仿公众人物。有的学生认为“流行的就是好的”,因此社会上流行什么,什么时髦,就去追逐什么。 (1)中学生跟风吸烟的做法是反映了什么心理? (2)这种心理有哪些危害? 2、中考链接 (四)典型例题 少年时代的茅盾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他十分喜欢看《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古典名著,他充分利用时间,博览群书。这为他后来研究古典文学和

八年级物理上册3_1认识声现象学案无答案新版教科版

第一节认识声现象 学习目标: 1. 知道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的传播必需依靠介质。声具有能量。2.知道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3.了解在不同介质中声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学习重难点: 重点:声音的产生难点:声波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速度计算式: 二.自主导学 (一)声源 观察:发声体在振动 学生自学课本36页内容,思考: (1)把一条塑料薄膜拉紧,放在嘴边吹,当发出声音时,嘴唇会感觉薄膜在。 (2)把手指放到正在播放音乐的收音机扬声器上,手会感觉扬声器在。 (3)嘴中啊啊啊时,用手指触摸喉头,感觉到声带在。 (4)优美的琴声来自于琴弦的。 (5)优美的笛声来自于笛管内空气柱的。 (6)青蛙“呱呱”的叫声是由于它的鸣囊在。 通过上面的事例,我们知道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补充:转换法:对于发声时,振动不明显的现象比如敲击桌面发声,虽然没看到桌面的振动,但可用实验进行演示。将纸屑放在桌面上,可从纸屑是否被弹起判断桌面是否在振动;将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接触音叉,观察音叉发声和不发声时小球的情况,判断音叉是否在振动。(将桌面、音叉的振动转换为纸或小球的运动情况。纸或小球是为了将发声体的微小振动放大) 叫做声源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存在。 及时练习(1)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从物理学角度看.钟声”是由钟的_____ _所产生的. 2、如左图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音叉时,与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_____ __,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__ ___,这里乒乓球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对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3.1重力_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课前预习导读】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力的概念,能够分清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掌握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表示力。 (4)掌握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的大小及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 (5)初步了解四种相互作用的特点和作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通过实例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3)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用“悬挂法”找薄板的重心。 (4)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替代”的物理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2)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质疑,勇于修正。 (3)认识到科学探索的艰难历程及科学研究工作的意义和其趣味性。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图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2.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重心的概念和位置. 三、自主学习、主动落实学案 一、力和力的图示 1.物体的运动状态及状态变化 (1)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物体的. (2)运动状态的变化:只要物体运动的.改变了,不管是其还是其改变了,都说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 2.力的概念:物体与物体之间的. 3.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发生形变. 4.力的矢标性:力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力的大小可以用测量.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6.力的图示:用一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和,线段是按一定的比例(标度)画出的,它的表示力的大小. 7.力的示意图:用一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和,只表明物体在这个上受到了力,不严格表示力的大小. 思考讨论 1.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就是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共有几种可能情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20.一滴水经过丽江 学案设计附答案

第五单元 20一滴水经过丽江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梳理游踪,理解本文构思新颖、视角独特的写法。 2.品味优美语言,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感受丽江的美。 3.领略古城魅力,培养自己发现美、热爱祖国风光和民族文化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默读课文,标画出疑难字词,并查字典解决。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矗.立()目眩.()开闸.() 徘徊.()翡.翠()砚.池() 蘸.()擦拭.()喧.哗() ()眺.望()喧.腾() 苍劲 .. 硕.大()映.照()奔.流() 亭台楼阁.()目眩.神迷()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1)矗立: (2)徘徊: (3)眺望: (4)喧哗: (5)苍劲: (6)映照: (7)硕大: (8)亭台楼阁: (9)五彩斑斓: (10)目眩神迷: 二、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1.阿来,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四川省作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文学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1982年,他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空山》,长篇地理散文《》,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他主编的《科幻世界》,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科幻类杂志。2015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2016年,他的作品《》获得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奖。 2.2012年8月,阿来到丽江做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当地政府知道阿来到了丽江,。于是阿来先生写了这篇文章,也是作者对的一个纪念。

三、认识“水滴”,理清行文线索 1.朗读课文,在课本上标画“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路径。 2.这篇文章作为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3.作者又赋予“一滴水经过丽江”怎样特殊的含义? 四、跟随“水滴”,探寻丽江之美 1.“一滴水”为什么会有这么奇幻的生命旅程呢? 2.丽江的美,美在哪里? 五、品读美句,体会独特视角 1.只有用美的语言,才能描绘出美的风景,请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1)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2)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2.文章采用第一人称,从一滴水的角度,从不同视角去描述丽江,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3.从文中描绘的美景中,能够体会作者饱含着什么样的情感? 六、拓展延伸,学习游记写法 在文中,作者是以一滴水的身份,介绍了自己游览丽江的全过程。我们是不是可以仿照这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实习生姓名实习学校实习班级高一年级班 原任课教师本校指导教师授课时间 课题课时课型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的背景和作用分析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人教版)物理1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初中力的相互作用、重力的大小、力的图示及示意图基础之上的。重力 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力,在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中,已提到了“只在重力作用下”。所以,本节内 容既是运动的延续,又是下一章牛顿运动定律、受力分析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基本相 互作用的引入,也为学生初步建立了统一的概念。因而,本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在物理学习中 的地位可想而知。 (二)学习《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的三维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分析 学生在学习重力之前,初中已学习了力的相互作用、重力的大小、力的图示等相关内容,已初步 掌握了物体为什么会受到重力及力的相互作用,会区别、画力的图示、示意图。本节通过重力、基本 相互作用的学习,将进一步了解引入重心的思想和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的因素。在教学中要注意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讨、观察、猜想、实验、总结等形式,促使学生掌握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 的因素,并运用力的图示、示意图表示重力,为后面学习受力分析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学生通过自 学和看、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统一的进程的和分类。 2、过程与方法分析 物理学习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学会科学探究。因此本节重在体现知识点的引入及探究过程上,不仅要做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注意力。也要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概括物理规律的过程。通过一定的探究过程,寻找物理规律,让学生尝试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老师的提示,猜想并加以验证。同时,在基本相互作用方面,通过学生自学的过程,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成功的体验。教师还可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做一补充和展示相关资料,还可通过让学生查资料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最新动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 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两条途径,一方面是引入物理学史,另一条途径是通过实验探究。本节在这两方面都有所体现:在对找重心及影响重心的因素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经历思考、观察、合作、交流与讨论,才能对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的因素进行初步设想,然后运用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探究习惯。通过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学习态度,经历不同层次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基本相互作用方面,通过学生自学和教师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史的补充和相关资料的展

第六单元复习课学案

第六单元复习课学案 设计人:王秀莲审核人:张瑞英日期:2011.12.19 复习目标: 1、准确理解重点文言字、词、句的含义,把握文章内容,评价人物形象。 2、通过拓展迁移,提高课内外文言文阅读能力。 3、从杰出人物身上汲取精华,传承美德,砥砺意志,自强不息。 复习重点: 1、准确理解重点文言字、词、句的含义,把握文章内容,评价人物形象。 复习难点: 2、通过拓展迁移,提高课内外文言文阅读能力。 复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 解释划线字词的含义: 1、陈涉少时 2、苟富贵,无相忘 3、会天大雨 4、寡人谕矣 5、长跪而谢之 6、孤不度德量力 7、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8、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二、自主复习任务: (一)文学常识 1、司马迁,字,朝代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 通史。 2、《战国策》是西汉末年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此书为体史书。 3、陈寿,字,朝代家。 4、《出师表》作者,字,号,三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家,杜甫在《蜀相》中是这样评价他的,。 (二)通假字: 1、发闾左谪戍渔阳___通_________ 2、为天下唱___通_________ 3、将军身披坚执锐___通_________ 4、固以怪之矣___通_________ 5、故不错意也___通_________ 6、欲信大义于天下___通_________ 7、自董卓以来___通_________ (三)古今异义: 1、此诚不可与争锋古义______今义______ 2、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古义______今义______3、诚宜开张圣听古义______今义______

4、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______今义______ (四)一词多义: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故将 广故数言欲亡项燕为楚将 免冠徒跣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徒间又何间焉 徒以有先生也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遂许先帝以驱驰 许安陵君其许寡人 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五)重点句子填空及翻译: 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3、《出师表》中写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出师表》中点出要赏罚严明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 分析归纳《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出师表》四篇史传的主旨立意、人物形象、写作特色。 四、拓展延伸: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 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 )一年矣! (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①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 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 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

《认识声现象》教学设计

《认识声现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本章讲述的是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关的声学初步知识。本章教材在整个初中阶段物理知识中虽不是重点,但从新课程标准要求来看,本章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信息意识、研究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以及科学探究精神都有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具有能量。 了解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气体中快。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发声现象,能简单描述发声体的共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对比和概括能力。 通过声音传播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体会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初步领略声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的欲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声音产生和声音的传播的条件。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和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是本节的一个关键。 本节课的难点是声波这个概念,可通过与水波的类比以及设计演示实验使学生初步知道声波是声源的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

【教法设计】 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是本节教学的两个中心环节,我采用教师演示实验、质疑、引导学生观察等实验探究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气体、固体、液体都能传声,而真空不能传声。对于声速的知识,我采用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得出初步的猜想或者判断,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归纳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于这些问题正确观点的认识,又通过这些观点的形成过程,锻炼学生的思维行为和合作交流的科学精神。因此本节教法我设计为实验探究法、质疑诱导法、自学讨论法相结合,组织学生获取和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法设计】 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八年级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教低,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因此本节中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时,应在教师的导控下创设教学情境,提出探究的问题,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通过亲自动手及分组实验来进行论证,通过小组交流进行归纳总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器材准备】 白纸、笔帽、音叉、小球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利用PPT课件展现自然界中正在发声的情景,通过对自然界一些声音的播放,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声的世界里,从而对声音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 2、提出问题 你对声音有什么问题?(学生说出自己想知道的有关声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列举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比如动物都能发声吗?各种动物都是怎么发出声的?你是怎么听到声音的?让学生自由发挥,其目的是把学生带入声的世界,在讨论中切入本节主题: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二、新课教学 (一)声的产生

力的作用是相互学案

§8.4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导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到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2、通过讨论,认识到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 3、在研究力的相互作用的实验中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团队精神。 【导学重点】认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导学难点】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前置作业】 1、力是对的作用,有力发生时一定有两个物体,施加力的物体称做,受到力的物体称做。例如:手提水桶。手是物体,水桶是物体。 练习:(1)、“孤掌难鸣”这句成语说明了什么物理知识:。 (2)、用脚踢足球:是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 2、在物理学中,通常把力的、和称为力的三要素。 【活动过程】 用手拍桌子,手为什么会感到疼痛?公路上一车失误撞上另一辆车,两车为什么都会损坏?游泳时,手向后划水,人却向前运动,为什么? 活动一:探究物体在施力的同时是否也受力 1.自主或合作体验:(1)用手压铅笔尖;(2)如图8-35所示,小华和小明穿着旱冰鞋静止在地面上,小华用力推小明,看到的现象。 (1)如图8-34所示,用手压铅笔尖,手的感觉是。当你用手压铅笔时,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手会觉得疼,是因为,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2)现象1:。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现象2:。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2.实验:如图8-36所示,你会看到。如图8-37所示,看到的现象是。 3.分析上述体验和实验的结果,归纳出这些不同情形中的共同点,然后完成下面空格: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即力的作用是的。 练习:一电灯吊在天花板上,下列哪两个力是相互作用力?电灯的重力;电灯对电线的拉力;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电线对电灯的拉力;天花板对电线的拉力。 活动二: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特点 实验:水平方向把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钩在一起分别用手向相反方向拉,你看到的现象是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力的方向。 用手拍桌子受力物体是,同时手会感到疼的受力物体是;说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别作用在(填“同一物体”或“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小组讨论总结上面的现象可以说明: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别作用在

高一英语人教版必修二第五单元学案设计

一、词汇变形 Book2 Unit5 Music 词汇导学案 1. music (n.)--- musical (adj.)音乐的 --- musician (n.)音乐家 2. perform (v.)表演,履行 --- performance (n.) --- performer (n.)表演者 3. act (v.&n.)做事--- action(n.) --- actor (n.)男演员-- actress (n.)女演员 4. earn (v.)挣得---earning (n.)薪水 5. humour(n.) 幽默,诙谐--- humorous(adj.) 二、重点单词 6. rely(v.) 依赖---reliable(adj.) 可信赖的 ---reliance(n) 7. f amiliar (adj.)熟悉的---familiarity 8. attract (v.) 吸引--- attraction(n.) --- attractive(adj.) 9. invite(v.) 邀请---invitation(n.) 10. attach(v.) 系,附---attachment(n.) 附属品 11. confident(adj.) 自信的--- confidence (n.) 1. pretend vt. 假装;假扮 pretend that -clause 假装…… to do...假装做…… pretend to be doing...假装正在做… When his mother came in, he pretended to be studying. to have done... 假装已做…When his mother asked him, he pretended to have finished it. 2. attach vt. 系;贴;附加;认为有(重要性等) attached adj. 依恋的,留恋的 attach importance/ value etc. to sth. 认为……有重要性(或价值等) attach sth. to sth. 把某物系到某物上 be attached to 附属于;依恋 Mary was attached to her mother. 3. form vt. & vi. 形成;组织;养成;培养 form(=set up) a club 成立俱乐部 form an organization 成立一个组织 form a good habit(= develop)养成好习惯 fall/get into the habit of 养成……的习惯 n. 形式;表格;形状,外形;状况;精神 fill in the form 填表格 in the form of 以……的形式 in/out of form 状况良好/不佳 4. earn vt. 赚得;挣得;获得 earn one's living =make a living 谋生 earn one's own living 自食其力 earn money =make money 挣钱 5. perform vt.&vi 履行;表演;表现 n. performance 履行,做,执行 perform one's promise /duty 履行诺言/职责 perform an experience 做实验表演;演出 perform a piece 演奏一曲 put on a performance 演出 表现/运转 (vi) The machine is performing poorly. 机器运转不正常。 6. familiar adj. 熟悉的;常见的;通晓的;亲密的 (1) be familiar with sth.对……熟悉 (2)be familiar to sb. 为……所熟悉 7. confident adj. 自信的;确信的 confidence n.信心 confidently adv.自信地 be confident about/in sth.对…有信心 have/show confidence in 对…有信心be confident of doing sth.对做…有把握 8. sensitive adj.敏感的;易受伤的;灵敏的 sensible adj. 明智的;合理的 善解人意的 She is sensitive to other people’s feelings. 敏感的,易生气的 She is sensitive to criticism. 一听批评就急。 (对光,事物)过敏的 She is sensitive to sea food.海鲜过敏。

认识声现象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 1.知道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知道声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二、 1.通过观察发声现象,能简单描述所观察到的发声体的共同特征,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对比和概括能力。 2.通过声传播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初步的在观察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

1、观察发声体在振动。 要求学生让身边的器材例如刻度尺、橡皮筋、纸、塑料薄膜等发出声音,进行体验。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总结出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一结论。 演示实验1:敲击音叉使其发声,让学生观察音叉是否振动。让学生思考怎么让音叉的振动更便于观察呢?乒乓球的作用是什么? 让学生总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介绍声源的定义。

2 用两种不同颜色的圆,把空气的密和疏向四周传播形象地画出来。通过对两种现象进行比较引出声波的概念。鼓面振动使周围空气振动,并且这个振动由近及远地传播,声波是声源的振动在空气(或其他物体)中的传播。 演示实验3:将音箱放入水中,播放音乐,观察水面的变化。 振动的传播,实质是能量的传播,就像小石子在水面激起水波,水波使小纸片上下运动。 演示实验4:会跳舞的烛焰。 因为声波有能量,所以声波传入耳中会使耳膜振动,我们就感觉到了声音。 3,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和液体中也能传播。 为什么运动员在水下能听到音乐进行花样游泳?或让学生自己举例说出固体和液体也能传声。 声在真空中能传播吗?,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提出证明猜测正确性的方法。 学生可能提出许多方案只要学生说出把声源放到真空中和不在真空中所产生的情况进行比较都是正确的,并对其进行鼓励。 实验视频2、真空能否传声。 提问:随着空气的不断抽取,所听到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的背景和作用分析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人教版)物理1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初中力的相互作用、重力的大小、力的图示及示意图基础之上的。重力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力,在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中,已提到了“只在重力作用下”。所以,本节内容既是运动的延续,又是下一章牛顿运动定律、受力分析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基本相互作用的引入,也为学生初步建立了统一的概念。因而,本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在物理学习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二)学习《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的三维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分析 学生在学习重力之前,初中已学习了力的相互作用、重力的大小、力的图示等相关内容,已初步掌握了物体为什么会受到重力及力的相互作用,会区别、画力的图示、示意图。本节通过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的学习,将进一步了解引入重心的思想和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的因素。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讨、观察、猜想、实验、总结等形式,促使学生掌握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的因素,并运用力的图示、示意图表示重力,为后面学习受力分析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学生通过自学和看、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统一的进程的和分类。 2、过程与方法分析 物理学习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学会科学探究。因此本节重在体现知识点的引入及探究过程上,不仅要做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注意力。也要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概括物理规律的过程。通过一定的探究过程,寻找物理规律,让学生尝试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老师的提示,猜想并加以验证。同时,在基本相互作用方面,通过学生自学的过程,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成功的体验。教师还可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做一补充和展示相关资料,还可通过让学生查资料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最新动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 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两条途径,一方面是引入物理学史,另一条途径是通过实验探究。本节在这两方面都有所体现:在对找重心及影响重心的因素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经历思考、观察、合作、交流与讨论,才能对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的因素进行初步设想,然后运用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探究习惯。通过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学习态度,经历不同层次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基本相互作用方面,通过学生自学和教师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史的补充和相关资料的展示,加强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通过让学生查资料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最新动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这一节内容,是学生首次运用等效、统一的思想。掌握找重心的方法和影响重心的因素分析是本节的重点。 2、难点分析 理解物体的重力为什么可以集中在重心及重力的方向是本节的难点。通过学生思考、观察、合作、交流与讨论、实验的方法,突破难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分析】 “多边形的面积”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 1.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 2.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组合图形的面积。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测量的重要目标之一。《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是: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的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与原来的《修订大纲》比,突出了探索性。因此,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教材在设计思想上有了较大的改变,即变过去只重公式计算为重视公式的推导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变过去重教师讲解为学生的自主探索、自己建构数学知识。本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这些图形的特征以及第五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们是六年级进一步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将借助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而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的推导都将借助前一图形面积计算,前后知识联系非常紧密。在这三种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探究中,“转化”的数学思想得以充分渗透,这种数学思想也将为学生在六年级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学习打下基础。“转化”思想的体验需要学生在数、剪、拼、摆等充分的操作活动中得到,进而促使学生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操作”是本单元教

学的重要环节。到这一单元结束,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在第二学段就基本学完。 组合图形的面积安排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之后学习,由义务教育教材的选学内容设定为本教材的必学内容,其好处在于学生在进行组合图形面积计算中,要把一个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进行计算,可以巩固对各种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和面积公式的运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材编排特点】 其一,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材以图形内在联系为线索,以未知向已知转化为基本方法开展学习。安排顺序: 基础:长方形面积计算; 线索: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基本方法:未知向已知转化。 其二,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各类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均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先将图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再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索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联系,发现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一个过程。同时按照学习的先后顺序,探索的要求逐步提高。例如: 平行四边形面积:数方格→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推导; 三角形的面积:直接要求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推导; 梯形面积: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推导。

【八年级】八年级物理上册31认识声现象学案无答案新版教科版

【关键字】八年级 第一节认识声现象 学习目标: 1. 知道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的传播必需依靠介质。声具有能量。2.知道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3.了解在不同介质中声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学习重难点: 重点:声音的产生难点:声波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速度计算式: 二.自主导学 (一)声源 观察:发声体在振动 学生自学课本36页内容,思考: (1)把一条塑料薄膜拉紧,放在嘴边吹,当发出声音时,嘴唇会感觉薄膜在。 (2)把手指放到正在播放音乐的收音机扬声器上,手会感觉扬声器在。 (3)嘴中啊啊啊时,用手指触摸喉头,感觉到声带在。 (4)优美的琴声来自于琴弦的。 (5)优美的笛声来自于笛管内空气柱的。 (6)青蛙“呱呱”的叫声是由于它的鸣囊在。 通过上面的事例,我们知道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补充:转换法:对于发声时,振动不明显的现象比如敲击桌面发声,虽然没看到桌面的振动,但可用实验进行演示。将纸屑放在桌面上,可从纸屑是否被弹起判断桌面是否在振动;将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接触音叉,观察音叉发声和不发声时小球的情况,判断音叉是否在振动。(将桌面、音叉的振动转换为纸或小球的运动情况。纸或小球是为了将发声体的微小振动放大) 叫做声源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存在。 及时练习(1)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从物理学角度看.钟声”是由钟的_____ _所产生的. 2、如左图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音叉时,与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_____ __,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__ ___,这里乒乓球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对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相互作用 学案

02相互作用 考点1物体的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F合=0或 =0 =0 x y F F ?? ? ?? 合 合 。 (3)重要推论 ①二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②三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学、。 ③多力平衡:如果物体受多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余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问题的一般解题思路 拓展1:整体法与隔离法在平衡问题中的应用 (1)对整体法和隔离法的理解 整体法是指将相互关联的各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的方法。整体法的优点在于只需要分析整个系统与外界的关系,避开了系统内部繁杂的相互作用。 隔离法是指将某物体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单独分析该物体的方法。隔离法的优点在于能把系统内各个物体所处的状态、物体状态变化的原因以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表达清楚。 (2)整体法和隔离法的使用技巧 当分析相互作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整体的受力情况及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宜用整体法;而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或一个物体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常用隔离法。整体法和隔离法不是独立的,对一些较复杂问题,通常需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交替使用整体法和隔离法。 拓展2:临界问题的处理方法 (1)临界问题:当某物理量变化时,会引起其他几个物理量的变化,从而使物体所处的平衡状态“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在问题的描述中常用“刚好”、“刚能”、“恰好”等语言叙述。 (2)常见的临界状态有: ①两接触物体脱离与不脱离的临界条件是相互作用力为0(主要体现为两物体间的弹力为0); ②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为绳中张力达到最大值; ③绳子绷紧与松驰的临界条件为绳中张力为0;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复习学案

第6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 大王五中刘攀攀 教学目标: ①金刚石、石墨、木炭、活性炭的性质来考查它们的用途, ②掌握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重难点: 科学探究的方法 导学提纲: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性,性。可用于制 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3.C60, 在物质分类中属于,相对分子质量。 4、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可用于食品中除去色素,还可用于防毒面具;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5、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而化学性质相同是因为。练习: (1)以上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于它们的不同,因此它们的存在着差异。 (2)钠原子和钠离子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 (3)碳和硫属于不同的元素因为 (4)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氧气和臭氧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 (5)盐酸和硫酸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 (6).轻轨电车”(如右图)是近年来新兴的城市高架交通工具,具有污染小的特点。当轻轨电车开动时,轻轨电车上裸露的“电刷”沿架空电线滑动。电刷材料中含有石墨。选择石墨作电刷材料是因为其具有下列性质:①;②; ③。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 质,是因为 1 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反应方程式 不完全燃(氧气不充足),生成:反应方程式 3、还原性:(置换反应) 木炭还原氧化铜时的现象 应用:冶金工业 练习: 1..右图集气瓶内为红棕色的的气体,投入几块木炭,过一段时间,看到 (1) (2) 由此说明了木炭具有的性质.

中考复习1[1]声现象导学案.doc

1.声现象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乐音的特性。 2、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噪声的危害及控制途径。 重点难点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声音的特性及决定因素; 2、噪声的危害与控制,超声波、次声波特点应用。学习过程 考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物体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真 空传声。 3>声音是一种波:声音以的形式传播。声 波能粉碎小石头,表明声音具有。 4、声速:声速大小取决于o通常情况下, v固v波v气。15 °C空气中的声速约 为o 5、回声:回声是声音传播时遇到障碍物时而 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以上, 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nic 针对练习 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衅 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 / 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r X B、声音产生的原因r a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2、魔术师表演“会跳舞的火焰”节目时,先在平台上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手持一面小鼓置于蜡烛附近, 鼓血血对烛火。当他敲响小鼓,烛火就随着鼓声舞动。这一现象说明() A、魔术师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B、鼓面振动发声,声波能传递能量 C、听到的鼓声是鼓而振动产生的超声波 D、鼓面振动产生了电磁波 3、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的大地震。地震后有些被埋在废墟下的人为了保存体 力不是大声呼救而是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最后获得了生的机会。用物理学知识 解释他们是利用了声音可以在中传播的原 理,在他们的求救行为中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用硬物敲击后墙壁或管道发生而产生的。 考点2.声音的特性 1、、、是反映声音特性的三个物理量,人们常将它们称做声音的三要素。 2、响度:声音的叫做响度。响度与有 关,还与有关O 3、音调:声音的叫做音调。音调与有 关,频率指,其单位为—。 4、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其音色。 针对练习 1、在使用小提琴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2、小沈阳在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中模仿歌手刀郎的声音,观众感觉很像。从物理学角度看, 小沈阳主要是模仿了刀郎歌声的() A、音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3、如图,将一把钢尺压在桌 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 手指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心. W 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 尺发:11声音的不同, 改变钢尺伸出桌而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不同。(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显示的波形。叩乙内 其中)*,音音调相同的是_图和图;响度相同 的是图和图。 5、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为是Hz,人耳(能/不能)听到该声音;小 明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200Hz,则他的声带每秒钟振动_________ 次。 考点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和乐音的区别 乐音通常是指物体做发出的声 音,乐音的波形是的; 噪声通常是指物体做发出的声 音,噪声的波形是的。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整理和复习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使学生体会分类总结,归纳整理和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分类整理: 出示一组口算卡片 25+8 39+40 36+7 59+2 50+16 21+6 42+3 47+30 小朋友们们看一看这些题目都是什么运算?(加法)请你认真观察这些题目,把它们分一分类好吗?谁愿意来试一试? 可能会出现下面两种情况: 1、25+8 21+6 36+7 59+2 42+3 50+16 39+40 37+40 2、21+6 42+3 25+8 36+7 59+2 50+16 39+40 47+30 告诉小朋友你为什么会这么分呀? (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不进位加),两位数加整十数。) 二、计算各题,总结计算方法:

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你能很快算出来吗?比一比谁算得快? 总结: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突出进位加法。(请学生说算法) 三、练习: 这类的题目有很多,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谁愿意再给大家出几道这样的题?(分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都有这样的一张表,请你们把表填写完整,各个小组四个朋友合作完成 (小组活动) 四、汇报交流:谁愿意把你们的结果公布给大家,让大家评评(重点讲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回忆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小朋友们自己出题,自己做题都很棒。 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 两痊数加整十数 加法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