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茶文化调查报告

茶文化调查报告

茶文化调查报告
茶文化调查报告

英德茶文化研究报告

摘要:如今,茶饮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不仅是因为茶有提神消疲等功效,而且喝茶已经成为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习惯。针对人们喜欢喝茶的习惯和功效,就以英德红茶为例,就英德红茶的历史,现状,发展,特征,文化内涵,传承与利用等方面,希望通过此种方式更好的宣传英德红茶及传承英德红茶文化。

关键词:英德红茶;宣传;传承;文化

前言

红茶的干茶色泽与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所以称为红茶。以适宜制作本品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红茶按制造方法的不同,又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红茶有健康保健的作用,而且还有预防疾病的功效,有益于心脏健康。

英德红茶产于广东英德市,属叶型红茶。茶色乌黑雪亮。身披金毫,冲泡后汤色格外鲜红,味醇清爽,回味无穷。英德红茶产于广东的英德市的英山区,这里在19世纪前半叶就曾是红茶的产地。“英德红茶”是与“祁门红茶”“云南滇红”齐名的三大红茶之一。

主体

一.英德红茶的历史与现状:

英德茶历史悠久,可上溯到1200多年前的唐代;英德茶文化源远流长,早在茶圣陆羽的《茶经》中,就有“岭南英德产茶”的记载。英德红茶创造制于1959年,品质优异,除了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外,与选用适制红茶的云南大叶种为主体,搭配凤凰水仙和推广成功高香、优质大叶红茶新品种有关。1963年英国女王的盛大宴会上,英德红茶就被用于招待贵宾,并受到一致推崇,英德红茶此后作为高级红茶被英国指定为王室用茶。英德红茶中以英红九号最为出名。英红九号产自英德市的英红镇,英红镇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生产出了高香型的英红九号,广受英德人民的喜爱。英德红茶还出口到世界各地,与国内被誉为“茶中明星”的滇红(云南红茶)和“茶中英豪”的祁红(祁门红茶)一起被认定为中国三大著名出口红茶。

英德红茶英德红茶花色品种齐全,品质特点突出,规格分明:

叶茶:条索紧直,匀齐,色泽乌润、芽尖肥壮,金黄色毫尖显露,无梗杂;汤色红亮,香气清高、滋味鲜爽醇厚;叶底嫩匀红亮,抖筛8~9孔,长度1~1.5厘米。

碎茶一号:颗粒紧结重实,芽尖金黄显露,色泽油润;汤色红亮,香气高爽持久,花香明显,滋味鲜爽浓醇,叶底嫩匀明亮,圆筛8~10孔。

碎茶2~5号:颗粒紧结、匀齐,色泽油润,不含毫尖;汤色红浓明亮,香气鲜爽浓郁而持久,滋味浓强鲜爽,富有刺激性,叶底红匀明亮,圆筛12~28孔。

碎茶6号:较细嫩的茎子茶,色泽乌褐尚润;汤色尚明亮,香气纯正,滋味醇和,叶底红匀,圆筛9~12孔。

片茶:叶片皱褶,大小匀齐,色泽尚润,汤色红亮,香尚鲜纯,味醇尚浓厚;叶低红匀明亮,圆筛12~28孔之轻身茶。

末茶:手感重实呈砂粒状,色泽润,不含粉灰及泥砂;汤色浓红、香气纯正,滋味厚,叶底红匀尚亮,圆筛28~60孔。

金毫茶:外形条索圆紧,金毫满披,色泽金黄润亮;汤色红亮,香气毫香或花香,浓郁持久,滋味浓爽甜润;叶底芽叶完整,肥嫩红亮。成为红茶名茶的新花色,填补国内大叶种红茶类高档名茶的空白。

英德红茶在以往与现在都受到人们的喜爱,2010年12月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英德红茶和英红九号以其独特的韵味征服了大多数人。英德红茶的发展带动的茶文化的发展,并以其独特的魅力一如既往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带给人们茶的享受。

二.英德茶的文化内涵

在英德人民的眼中,英德红茶文化是与英石文化同等重要的,它们不仅展现了英德人民热情好客的一面,更是代表了英德人民的文化内涵。通过英德红茶那种苦中带涩,反映了英德人民刚毅又有温柔的一面,与英德人民的性情结合在一起了。虽然英德人民不像其他城市的人民那样具有很高的科学文化,又不及潮汕人民的好客,但是,他们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就是通过英德红茶来诉说自己的独特的山区文化。英德红茶带动了英德茶文化的发展,喝茶已经成为了英德人民的“家常饭”。

1.客来敬茶成为英德人寻常礼节

凡是有客人来作客,人们总是先敬上一杯热乎乎的茶,让客人有种在家的感觉,然后宾主啜饮交谈。通过茶这种媒介,沟通宾主双方的心,让客人令客人有宾至如归之感,让主人心感温暖。“来客不敬茶,不是好人家”这已经成为英德人民约定俗成的规矩,一种为人豪放的美德。不管客人是否需要,主人都会敬上热茶,英德茶乡人民把“客来敬茶”当作一种崇高的礼仪对待。英德人民通过茶体现了英德人民的好客,以茶会友是英德人民的待客之道。

2. 以茶馈赠,以茶交友

以茶交友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喜爱的交友方式,茶不仅作为待客之物,更是朋友间礼尚往来的酬赠佳品。“茶山滴绿翠,处处有佳茗”。茶作为一种礼物,是英德人民探亲访友的必备之品,体现了茶乡人民的一种情怀,一番美意。在英德,喝茶是最容易交友的方式之一,无论相识与否,一杯茶之后就会有一种“遇知音”的感觉。以茶交友被称为“君子之交”,与那种被斥为酒肉朋友的“小人之交”不同。“君子之交”是通过相互的品茗而谈茶艺,“茶经”,是一种和谐知音而高雅的交往。以茶交友常在挚友和志趣相投朋友之间,发展到高层领导和知识界层之中,且愈有发展之趋势。

3. 茶店林立、茶叶芬芳、琳琅满目

在英德的大街上,处处可见大大小小的茶庄与茶室。“陆羽茶庄”等茶庄更是人民喜爱的名字。兼营茶叶的专柜顾客盈门,各个茶类,各种茶叶,花色品种,各种包装一应俱全,俨然是茶的世界,处处是茶的芬芳。英德还有一条长长3.3公里,宽30公尺的茶园路,以及以喜欢喝茶的诗人杨万里为名的杨万里大道。

4.英德独特的“擂茶粥”

吃擂茶粥的习惯是英德人的传统习惯,不但从历史上保留了下来,而且变得富有新意,并被推而广之。擂茶粥不仅在普通百姓家里有,而且在一些的餐馆也提供擂茶粥,可以说是擂茶粥的一大推广。擂茶粥不但清香可口,四季皆宜,而且生津止渴,健胃提神,而且人们一有小病就会吃擂茶粥用以治病。

三.英德茶文化的发展,保护和利用

由于英德盛产茶,所以英德人民把茶花定位英德的茶花,不仅表达全市人民的心愿,更加反映了英德人民爱茶的浓厚情怀和精神风貌以及热情好客的美德。大力鼓励人民经营茶类的商品经营,把英德红茶继续的推向全国及全世界。英德还开辟了旅游观光茶园枣茶趣园。茶趣园离市区3公里,有茶园面积20公顷,在美丽的茶园中,设有大茶壶笑迎客人,茶寮观景、采茶区、制茶坊、品茶轩等景点,还喜食“擂茶粥”。游客在欣赏茶园大自然风光之余还可实践采茶、制茶、识茶、品茶的技艺。英德市政府还对英德茶区拟进行第二次创业,其重点是大力发展高香型名茶3000公顷,推动英德茶业经济的发展步伐及弘扬英德红茶文化。英德还建设“茶叶博物馆”、“旅游茶馆”、“茶苑”、“茶庄”和“百茶园”,成为广东的茶城,鼓励人民继续发展茶类事业,学习泡茶的技术,推广茶艺。茶城的兴建反映了英德人民为推动茶文化的奉献精神,是英德茶文化的新起点。为弘扬茶文化,英德还拟建茶叶一条街,拟建建成具有展览、贸易、信息交流等多功能的大型茶叶市场,集齐全国各地的名茶,在此处交流与发展。在这方面来说,从茶文化的发展角度来说,是汲取各地茶文化之营养;切磋交流发展茶文化之经验;融合贯通各地茶文化之精华,推动茶文化的发展。这不仅发展了英德茶文化,而且还发展了英德的商业,做到了文化反哺经济。英德还拟建一座塑像“茶花女”,作为英德茶的象征。英德市政府及英德市民都极力的发扬发展英德茶文化,通过茶经济推动茶文化的发展,通过茶文化的发展反哺英德的经济。

英德红茶是英德茶的代表,更是英德茶文化的重要弘扬途径,通过英德红茶的推广与发展,英德红茶把英德推向全国,让全国都知道英德,知道英德人民的热情好客及精神风貌。希望通过此次的报告,可以更好的把英德红茶宣传出去,让英德红茶走进更多人的视线里,让更多的人知道英德红茶。这更是一种发扬英德茶文化的一种途径,希望借此机会更好的传承英德茶文化,也希望政府更加的重视英德的茶文化,不仅把茶作为一种文化事业来建设,还要更好的把茶文化当做是文化产业来宣传和发展冀传承下去。茶,不仅是一种日常生活的食品,更是一种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可以建立博物馆或者纪念馆来弘扬茶文化,更是把茶作为广东的一个特色,广东的文化事业和广东的文化产业来发展,不要只靠一个小县城来发展茶文化,如果把茶文化放在全省的文化事业来发展,相信茶文化一定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和传承下去的。

参考资料:

【1】《英德茶文化》

【2】《英德政府网》

……茶文化试题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满分40分。) 1. 世界上第一部茶书的书名是()。 A、《品茶要录》 B、《茶具图赞》 C、《榷茶》 D、《茶经》 2. 唐代饮茶风盛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鼎盛 B、文人推崇 C、朝廷诏令 D、茶叶发展 3. 煎制饼茶前须经炙、碾、罗工序的是唐代的()。 A、煎茶的技艺 B、庵茶的技艺 C、煮茶的技艺 D、泡茶的技艺 4. 茶道精神是()的核心。 A、茶生产 B、茶交易 C、茶文化 D、茶艺术 5. 雅志、敬客、行道是()的三个主要社会功能。 A、茶文化 B、竹文化 C、石文化 D、砚文化 6. 乌龙茶属青茶类,为半发酵茶,其茶叶呈深绿或青褐色,茶汤呈密绿或()色。 A、绿 B、浅绿 C、黄绿 D、密黄 7. 红茶、绿茶、乌龙茶的香气主要特点是红茶(),绿茶板栗香,乌龙茶花香。 A、甜香 B、熟香 C、清香 D、花香 8. 红茶的呈味物质,茶褐素是使(),它的含量增多对品质不利。 A、茶汤发红,叶底暗褐 B、茶汤红亮,叶底暗褐 C、茶汤发暗,叶底暗褐 D、茶汤发红,叶底红亮 10. 茶叶的保存应注意氧气的控制,维生素C的氧化及()、茶红素的氧化聚合都和氧气有关。 A、茶褐素 B、茶黄素 C、维生素 D、茶色素 11. 明代茶具的代表()。 A、青花瓷器 B、景瓷宜陶 C、彩釉瓷器 D、金属茶具 12. ()瓷胎薄质,釉层饱满,釉面显现纹片,纹片形状多样。 A、定窑 B、钧窑 C、哥窑 D、建窑 13. ()的特点是质地透明,光泽夺目,但易破碎,易烫手。 A、瓷器茶具 B、玻璃茶具 C、金属茶具 D、竹木茶具 14. 密封、防潮、防氧化、防光、防异味是()的优点。 A、陶土茶具 B、漆器茶具 C、玻璃茶具 D、金属茶具 15. 茶海是用来()。 A、取茶渣 B、均匀茶汤浓度 C、盛取干茶 D、嗅茶香 16. 古人对泡茶水温十分讲究,认为“水老”,茶汤品质()。 A、茶叶下沉,新鲜度提高 B、茶叶下沉,新鲜度下降 C、茶浮水面,鲜爽味减弱 D、茶浮水面,鲜爽味提高 17. 95℃以上的水温适宜冲泡()茶叶。 A、普洱茶 B、紧压茶 C、六安瓜片 D、黄山毛峰 18. 用经过氯化处理自来水泡茶,茶汤品质()。 A、带金属味 B、汤色加深 C、香气变淡 D、汤味变涩 19. 城市茶艺馆泡茶用水可选择()。 A、纯净水 B、鱼塘水 C、消防水 D、自来水 20. 判断好茶的客观标准主要从茶叶外形的匀整、色泽、()、净度来看。

茶文化赏析.

课 程 论 文 题 目 中西方茶文化的对比欣赏 学 院 会计学院 专 业 财务管理 班 级 2014级财务一班 学生姓名 杜予墨 指导教师 胡宝娣 职 称 教授 2016 年 11 月 16 日

重庆工商大学课程论文成绩评定表 学院:会计学院班级: 2014级财务一班学生姓名:杜予墨学号: 2014052109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一、中西方茶文化的起源 (1) 1、茶生中国 (1) 2、茶入西方 (1) 二、中西方饮茶方式的发展 (2) 1、中国饮茶 (2) (1)古代时期 (2) (2)近现代时期 (2) 2、西方饮茶 (3) (1)法国 (3) (2)俄国 (3) (3)英国 (3) 三、中外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3) 1、中国茶道 (3) (1)和 (4) (2)静 (4) (3)怡 (4) (4)真 (4) 2、西方茶礼 (4) 四、结束语 (5)

中西方茶文化的对比欣赏 摘要:茶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一个标志,几千年来茶文化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国人的生活方式,反映着国人的审美和智慧,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显现。中国是最早种植茶的国家,并将其传播至西方各国。由于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和主流文化的不同,西方的茶文化发展也逐渐展现出其特有的魅力,本文对中西方茶文化进行了多方面对比,以此促进世界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茶文化发展;饮茶习俗;茶道 在中国,茶如君子之交,淡泊静雅;在西方,茶代表着优雅的姿态,展现着西方的绅士风度。如今,茶已不仅仅是一种商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是国家的标志。茶起源于中国,流传到西方,再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和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带有独特风格的茶文化。这两种文化必然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对中外茶文化的对比欣赏也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中西方茶文化的起源 1、茶生中国 茶原为中国南方的嘉木。茶叶作为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它是古代中国南方人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三皇五帝时代的神农有以茶解毒的故事流传,黄帝则姓姬名荼,荼即古茶字。 茶属于山茶科,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植株高达1-6米。茶树喜欢湿润的气候,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有广泛栽培。茶树叶子制成茶叶,泡水后使用,有强心、利尿的功效。茶树种植3年就可以采叶子。一般清明前后采摘长出4-5个叶的嫩芽,用这种嫩芽制作的茶叶质量非常好,属于茶中的珍品。 2、茶入西方

中国茶文化的纪录片

中国茶文化的纪录片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巴蜀常被称为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 茶文化的开端,起源于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陆羽《茶经》的问世,在晋代、南北朝时期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 着茶文化的萌芽产生。 宋代时期茶文化的兴盛以及明清时期茶文化的普及,铸就了今天茶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品茶悟道,感受心灵的脱俗,一种惬意,一 种超然物外的感受,是每个品茶人的内心所归。 喝茶是为了让心平静,也就是在心无杂念之中,看杯中茶叶沉浮,细品茶叶的清香。品茶而思,思考事物,品析人世界万物,茶文化 中缺少不了静谧的意境。 茶道 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 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 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 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例如自嘉茶的茶 道“品尝甘醇味道,享受天然滋养”,正是品鉴出了茶的自然甘醇 之美感。 茶德 茶德是指茶自身所具备的美德。茶有八德——康、乐、甘、香、和、清、敬、美。“茶德”的概念自唐代从中国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丰富了这些国家的茶文化内涵。 茶精神(茶道精神) 当代中国茶思想或由于立场不同,或由于诉求对象互异,或由于理念差别,故旨趣相差甚远,兹枚举四家略作说明中国的茶道精神:

中华茶艺业联谊会『静、美』;中华民国茶艺协会『清、敬、怡、真』;陆羽茶艺中心『美律、健康、养性、明伦』;高雄市茶艺协会『中庸、俭德、养气、品味』。 茶联 茶联是以茶为题材的对联,是茶文化的一种文学艺术兼书法形式的载体。茶的对联,茶店对联,茶庄对联,茶文化对联,茶楼对联,茶馆对联,等等,都是茶联。以茶为题材的对联,由来已久。例如 茶中店的对联如:“瑞草抽芽分雀舌,名花采蕊结龙团。”雀舌、 龙团都是名茶。如今兴起的网络茶商也有茶联,例如中国高山有机 茶领导品牌自嘉茶的茶联是这样的“烹煎已得前人法,蟹眼松风娱 自嘉。” 茶书 我国悠久的茶业历史为人类创造了茶业科学技术,也为世界积累了最丰富的茶业历史文献。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不但有专门 论述茶叶的书,而且在史籍、方志、笔记、杂考和字书类古书中, 也都记有大量关于茶事、茶史、茶法及茶叶生产技术的内容。 茶具 现代人所说的“茶具”主要指茶壶、茶杯、茶勺等这类饮茶器具。按唐文学家皮日休《茶具十咏》中所列出的茶具种类有“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其中“茶坞”是指种茶的凹地。“茶人”,按照现代观点,不应纳入器具。 茶画 茶画,在中国茶文化里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大茶人所青睐,从表达方式上属于传统水墨国画,但是从内容上细分,又可归属于 文人画。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 茶艺

茶文化选修课练习题【含答案分析】

一、判断题(共16道小题,共80.0分) 1.明清时代出现了一个饮茶文化的巨大变革,那就是从唐宋时代的烹煮饮茶法,变成了清饮泡茶法。 A.正确 B.错误 2.《大观茶论》的作者是宋徽宗佶。 A.正确 B.错误 3.载的《登白菟楼》是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茶为题材的散文。 A.正确 B.错误 4.泡茶用水最好选“活”、”甘”、”清”、”轻”之水,就是说水品为活水,水味要甘甜,水 质要清净,水质为软水。 A.正确 B.错误

5.以饮茶时是否添加其他佐料来区分的话,就只有两种饮用方式:即”清饮法”和”调饮法”。 A.正确 B.错误 6.(错误)乌龙茶,又称为青茶,是半发酵茶类的总称。青茶介于绿茶、红茶之间,先是红茶制法, 再按绿茶制法,从而形成了青茶制法。 A.正确 B.错误 7.(错误)在唐代,煮茶法逐渐过渡到点茶法。人们逐渐重视茶叶原有的色香味,调味品逐渐减少。 出现了用蒸青法制成的散茶,茶类生产由茶饼为主趋向以散茶为主。 A.正确 B.错误 8.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茶树最早原产于中国的和中原地区。其中的一 株,树龄已达1700年左右。 A.正确 B.错误

9.古代的茶税和榷茶(茶叶专卖)始自唐代。公元780年,唐朝为了平息兵变,增加军饷,开始 对茶征税,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茶税。 A.正确 B.错误 10.(错误)卢仝,唐代诗人,号玉川子,济源(今)人。卢仝一生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 A.正确 B.错误 11.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是轼在《次韵辅寄壑源试焙新芽》诗中所述的诗句。 A.正确 B.错误 12.世人总结,茶韵中有音韵、岩韵、韵、雅韵、冷韵、幽韵之分。 A.正确 B.错误

中国茶文化简述

中国茶文化简述 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 茶文化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 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两种:煎茶。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 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 现形式。 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 潮州。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 历史性 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 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 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隋朝,全民普遍饮茶。唐代,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 家不可一日无”,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 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

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茶文化是伴随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的。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 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茶文化 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并演 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 种文化模式。 时代性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在这一新时期,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 创新和发展。新时期茶文化溶进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新闻媒体和市 场经济精髓,使茶文化价值功能更加显著、对现代化社会的作用进 一步增强。茶的价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识进一步确立,国际交往日 益频繁。新时期茶文化传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现代化、社会化 和国际化趋势。其内涵迅速膨胀,影响扩大,为世人瞩目。 民族性 各民族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各自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喜庆婚礼,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 艺术加工和锤炼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艺,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表 现出饮茶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藏族、土家族、佤族、 拉祜族、纳西族、哈萨克族、锡伯族、保安族、阿昌族、布朗族、 德昂族、基诺族、撒拉族、白族、肯米族和裕固族等茶与喜庆婚礼,也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民族性。 地区性 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胜、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区茶文化。我国地区广阔,茶类花色繁多,饮茶习俗各异,加之各地历史、文化、生活及经济差异,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在经济、文化 中心的大城市,以其独特的自身优势和丰富的内涵,也形成独具特 色的都市茶文化。上海自1994年起,已连续举办四届国际茶文化节,显示出都市茶文化的特点与魅力。 国际性

茶文化赏析_在线作业_6

茶文化鉴赏在线作业 1多项选择题1。(5分)-6-1公元前14世纪-6-1公元前16世纪-6-1公元前17世纪锡伯得分:5分知识点:3喝茶,红茶于年传入英国。雷茶是什么样的人特有的饮茶方式?(5分)﹣A.宋朝B.唐朝﹣C.元﹣D.明清分:5知识点:1茶;D分析4。(5分)﹥A.汉代B.明代C.唐朝D.隋朝得分:5分知识点:2.茶源分析茶饮史上的一次重要变化源于这一时期冲茶方法向清饮冲茶方法的转变。以下哪个朝代是茶的形成和流行?(5分)-A.赵集B.鲁豫C.鲁通D.焦润得分:5分知识点:1.茶叶分析D.分析6。(5分)-A.鲁通B.焦兰C.李白-D.李商隐得分:5分知识点:5茶艺分析答案分析7。(5)青神和全真是茶壶提出茶道功能的?()《七碗茶歌》的作者是()。A、奶茶B.盐茶C.竹筒茶D.三茶评分:5知识点:3茶饮料分析D分析8。(5分)﹥A.朱元兹B.乾隆C.赵继D.朱棣得分:5分:1.茶叶分析和答案分析9。(5分)﹥A.纯红茶B.白族紫红茶的饮用方法是()。历史上哪个皇帝提出了“斗龙只采茶芽”的思想?()红茶的干颜色是。1 C.深棕色和绿色D.灰色评分:5知识点:2茶叶来源分析C分析10。(5分)-A.山窗采光作业-B.-C.肖一英摄影兰花屋-D.活动茶艺评分:5分知识点:5茶艺分析;

C.选择题分析1。(5分)在以下选项中,这幅名茶画描绘了唐太宗派幕僚长萧毅向辩僧求证的故事。这是金代书法家王羲之的真迹。在下面的艺术作品中,茶与()有关。C、小易茶画得分:5分知识点:5分茶艺分析答案D、a、C分析2分。(5分)<A.儒家文化B.佛教文化C.道教文化 D.伊斯兰文化得分:0分知识点:1茶分析答案A、C、B分析3。(5分)﹥A 清朝指南,中国茶道精神的体现()。在以下选项中,“大观茶论”总结的茶道精神是()。得分:5个知识点:5个茶艺分析答案B、D、a、C4。(5分)A.当代B.宋朝C.隋唐五代D.明清评分:5个关键知识:1、茶叶分析顺序回答C、B、D、5。由于喝了茶,茶文化的历史得以打开。金、南北朝时期是茶文化的酝酿期。之后,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紫砂茶具的特点如下。知识点:3。饮茶分析回答D、a、B分析3。判决1。(5分)沏茶的三要素:一是茶的量,二是茶的温度,三是沏茶时间的温度。(5分)一开始,人们根据饮食习惯喝茶、喝酒。茶的用途是饮食。(5分)鲁豫是中国茶道的先驱之一。他在《饮茶歌辱崔氏使臣》一诗中提出:“饮一杯清眠”,“饮多则清神”,“三饮而成道”,“此物甚纯”。高贵,天下不知,天下饮酒者自欺欺人”,“谁知道茶道是完整而真实的,只有丹秋才能得到它。”(). 分:5个

中国茶文化形成发展历程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摘要]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与中华民族血脉相连,茶作为饮品出现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一大贡献。茶文化经历了三国前的启蒙,南北朝的萌芽,唐代的形成期,宋代的兴盛期,明清的普及期,以及现代的发展期,几经沧桑,风雨历程,折射出不同时代中国茶文化的审美情趣和价值理念。本问通过对茶文化发展的梳理,茶文化内容的挖掘,揭示出中华民族对茶文化深厚的审美文化意蕴。 [关键词] 茶文化唐宋时期明清时期 当今,世界上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饮用茶,而最早发现茶、饮用茶的是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仅包括它本身的物质产品,还包括人们对其所赋予的精神文化。凭借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使自然原生的茶发展成为能从中得到启发并且 萌生出精神内涵的文化,从茶由开始的解渴药用功能发展到具有审美意味的饮品,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在广大国民心目中广泛存在。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国茶文化从“茶之味”到“人生之味”再到“宇宙之味”,其中蕴含的精神境界不断提升,茶文化既是中国古老的历史文化遗存,又是世界范围内的现代文化事项。如今,茶文化正在传统和现代的文化交融下影响着人们,为人们发展科技改造世界观提供精神动力。自然而又灵性的茶以平凡而又高雅的方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不同阶层和各个领域,折射出人们的精神风貌和文化修养。因此,中国茶文化是体现中国人精神风貌和修养境界

的一面镜子。研究茶文化、了解它曾经的辉煌是很必要地。但更要在当今科技发展的时代下探讨它,这样才更有现实意义。 一、唐宋时期茶文化的研究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的历程。早在商周时期我国的巴蜀地区已经开始种茶、饮茶,《华阳国志.巴志》是关于茶叶的很早记载。秦汉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饮茶之风开始盛行,这一时期的饮茶活动才开始和文化相联系。西汉辞赋家王褒的《僮约》,两晋时期杜育所作的《荈赋》都是早期中国有关饮茶方面的著作。三国两晋时期一方面饮茶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另一方面文人雅士崇尚啜茗清淡,辨析明理,坐而论道。茶从此与高雅的文学艺术联系到一起,同时,在社会风俗领域也出现了茶的踪迹,如祭祀、婚俗中茶的出现。客来敬茶、以茶会友在当时已开始成为一种社交礼仪。隋朝统一全国之后,南北经济文化空前交融,饮茶风尚传播到了北方,隋文帝为了治疗头疼加持饮茶以至于“天下始知饮茶”。 对茶的研究开始于唐朝,初唐文献中,探讨涉及茶和差事的不是很多。唐中期以后饮茶之风才从社会上层、文人雅士阶层普及到了社会各个阶层。关于茶的记载,对茶的吟诵多了起来。在唐朝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下,茶文化也逐渐由粗放的饮用方式发展上升到了精神层次,中国的茶文化已基本形成。在这一时期中国第一部茶文化专注---《茶经》问世,它是由陆羽所著。该书的内容十分丰富,记载了唐代以前的有关茶的神话、史籍、诗赋、传记、地理等,

茶文化赏析在线作业5-190801

茶文化赏析_在线作业_5 交卷时间2019-08-01 11:10:32 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50分) 1. (5分) A 《神农本草》 B 《周易》 C 《大观茶论》 D 《荈赋》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 C 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5 茶之艺 2. (5分) A 明代 B 唐代 C 宋代 D 元代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 B 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1 茶之序 3. (5分) A 茶叶的特质 B 形状 我国历史上唯一由皇帝撰写的茶书是()。 中国茶文化的第一个高峰是在哪个朝代?() 茶韵中的韵味是按照()而分的。

D 气味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 A 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6 茶之韵 4. (5分) A 白毫乌龙茶 B 冻顶乌龙茶 C 安徽铁观音 D 普洱茶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 A 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6 茶之韵 5. (5分) A 阿根廷 B 印度 C 英国 D 中国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 D 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8 茶之绎 6. (5分) A 当代 B 宋朝 "东方美人茶"实际上是()。 极富盛名的日本茶道源于()。 自从()开始,茶礼被引入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D 明清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 D 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7 茶之道 7. (5分) A 王微的《杂诗》 B 孙楚的《出歌》 C 西晋杜育的《荈赋》 D 晋宋时期的《搜神记》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 C 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1 茶之序 8. (5分) A 北沙参 B 莲子 C 茶叶 D 金银花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 C 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1 茶之序 9. 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茶为题材的散文是()。 《神农百草》中记载了神农尝百草中毒,吃了一种植物得以解毒,这种植物是()。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萌芽时期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 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在三国以前,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到魏晋南北朝时,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开始走入文化圈,形成了中国茶文化的萌芽阶段。 形成时期唐代,物质基础丰厚,因此在精神文化方面人们也开始了更高层次的追求。中国茶文化在唐朝开始形成,标志就是780 年陆羽著的《茶经》。以后唐代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 兴盛时期有唐代的形成基础,中国茶文化在宋代就开始了兴盛发展。尤其是在普通百姓阶层,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这些都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普及时期在经历了唐宋的发展,中国茶文化在明清时期开始了真正的普及。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中国茶文化茶的渊源 (一)茶树原产于中国的西南部 我国是野生大茶树发现最早最多的国家,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湖北等地,自古以来就陆续发现过不少野生大茶树。早在三国时,《吴普?本草》引《桐君录》中就有“南方有瓜芦木(大茶树)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夜不眠”之说,唐代陆羽《茶经》中就称:“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明代云

细说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细说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汉宣帝年间(公元前57年-54年)蜀人王褒所著<<僮约>>,内有" 武阳实茶"及"烹茶器具"之句,武阳即今四川省彭山县,说明在秦汉时期,四川产茶已初具规模,制茶方面也有改进,茶叶具有色.香.味的特色,并被用于多种用途,如药用,丧用,祭祀用,食用,或为上层社会的 奢侈品;像武阳那样的茶叶集散市已经形成了。 春秋战国后期及西汉初年,我国历史上曾发生几次大规模战争,人口大迁徙,特别在秦统一四川后,促进了四川和其它各地的货物交换 和经济交流,四川的茶树栽培,制作技术及饮用习俗,开始向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陜西.河南等地传播,陜西.河南成为我国最古老的北方茶区之一.其后沿长江逐渐向长江中.下游推移,再次传播到南方各省.据史料载,汉王至江苏宜兴茗岭"课童艺茶"汉羡实茶",汉朝名 士葛玄在浙江天山设"植茶之圃",说明汉代四川的茶树已传播到江苏.浙江一带了。江南初次饮茶的纪录始于三国,在<<吴志.曜传>>中,曾叙述孙皓以茶代酒客的故事。 两晋.南北朝(265-587年),茶产渐多,郑羽饮茶的记载也多见于 史册.及至晋后,茶叶的商品化已到了相当程度,茶叶产量也有增加, 部再视为珍贵的奢侈品了.茶叶成为商品以后,为求得高价出售,乃从事精工采制,以提高质量.南北朝初期,以上等茶作为贡品,再南朝宋 山谦之所著的<<吴兴记>>中,载有:"浙江乌程县(即今吴兴县)西二十里,有温山,所产之茶,转作进贡支用."汉代,佛教自西域传入我国,到了南北朝时更为盛行.佛教提倡座禅,饮茶可以镇定精神,夜里饮茶可以驱睡,茶叶又和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茶之声誉,逐驰名于世.因此 一些名山大川僧道寺院所在山地和封建庄园都开始种植茶树.我国许多名茶,相当一部份是佛教和道教胜地最初种植的,如四川蒙顶.庐山云雾.黄山毛峰.以及天台华顶.雁荡毛峰.天日云雾.天目云雾.天目 青顶.径山茶.龙井茶等,都是在名山大川的寺院附近出产,从这方面看,佛教和道教信徒们对茶的栽种,采制.传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南

茶文化赏析_在线作业_A_B_C_D_E_F 全100分

茶文化赏析_在线作业_A 茶文化赏析_在线作业_A 最终成绩:100.0 一 单项选择题 1. 《大观茶论》 《茶经》 《茶述》 《茶录》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茶述》 知识点: 1 茶之序 2. 荼 槚 茗 茶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荼 知识点: 2 茶之源 3. 100度沸水 “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出自哪部茶学著作?( ) 茶字是由哪个汉字演变出来的?( ) 乌龙茶适用多少度水温冲泡?( )

80度左右 75度左右 85~90度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100度沸水 知识点: 3 茶之饮 4. 运送丝绸 运送大米 茶马互易 运送金银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茶马互易 知识点: 4 茶之事 5. 陆羽 神农氏 皎然 李白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皎然 知识点: 5 茶之艺 6. 茶马古道最初的主要作用是( )。 首次在诗中提出“茶道”一词的作者是( )。

气味 味道 形状 茶叶的特质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茶叶的特质 知识点: 6 茶之韵 7. 皎然 陆羽 卢仝 荣西禅师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皎然 知识点: 7 茶之道 8. 公元三至四世纪 公元四至五世纪 公元五至六世纪 公元六至七世纪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公元四至五世纪 知识点: 8 茶之绎 茶韵中的韵味是按照( )而分的。 茶道一词是由( )首先提出来的。 茶与茶文化向国外传播,最早可以追溯到( )。

2020年茶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2)

2020年茶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2) 1. 世界上第一部茶书的书名是( 茶经) 2. 世界上第一部(茶书)的作者是陆羽。 3.在茶艺演示冲泡茶叶过程中的基本程序是:备器、煮水、备茶、温壶、置茶、冲泡、( 奉茶)、( 收具)。 4.“未尝甘露味,先闻圣妙香”是指( 品茶) 程序。 5. ( 唐代)茶叶的种类有粗、散、末、饼茶。 6. 乌龙茶属青茶类,为半发酵茶,其茶叶呈深绿或青褐色,茶汤呈( 密黄)色。 7. 在茶艺服务中接待马来西亚客人时,不宜使用( 黄色)茶具。 8. 在茶艺服务接待中,要求以我国的( 礼貌语言、礼貌行动、礼宾规程)为行为准则。 9. 晚清书画篆刻家( 赵之谦)“茶梦轩”一印,边款中寥寥三十字,却是一篇对“茶”字字源的考证美文。

10. 雨花茶是( 针形)名优绿茶的代表。 11. 江苏吴县的洞庭山是( 碧螺春)的产地。 12. 雨花茶的干茶色泽是( 深绿)。 13. 滇红品种为云南大叶种,其滋味( 浓醇,收敛性强)。 14. 铁观音的香气馥郁幽长,滋味醇厚鲜爽回甘,( 音韵显),汤色金黄清澈明亮。 15. 武夷岩茶是( 闽北)乌龙茶的代表。 16. 在乌龙茶中( 发酵)程度最轻的茶是包种茶。 17. 普洱茶主产于( 云南)省,为非压制的黑茶。 18. 潮汕工夫茶被誉为中国茶道的“( 活化石)”。 19. “玉书煨、潮汕炉、孟臣罐、若琛杯”是( 潮汕工夫茶)必备的“四宝”。

20.“列器备茶”是潮汕工夫茶茶艺演示的( 第一道)程序。 21. 潮汕工夫茶茶艺中“干壶置茶”是指( 将茶叶放进干热的茶壶中)。 22. 潮汕工夫茶中“洒茶”讲究将茶水( 低斟)到各个小茶杯中去。 23.潮汕工夫茶以三泡为止,要求各泡的茶汤浓度( 一致)。 24.香港的早茶一般为一壶茶配合吃少量的食物,称之为饮茶的“( 一盅两件)”。 25.台湾茶人称( 斟茶)为“投汤”。 26.( 擂茶)又称“三生汤”,其主要原料是茶叶、生姜、生米。 27. 桃江擂茶为( 甜饮),不仅是桃江人的日常饮料,还是桃江人待客的佳品。 28. 罐罐茶可分为面罐茶和( 油炒茶)两种。

茶文化赏析_在线作业_2

茶文化赏析_在线作业_2 交卷时间:2016-10-21 11:36:14 一、单选题 1. (5 分) ? A. 陈文华 ? B. 吴振铎 ? C. 林治 ? D. 周渝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 茶之序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2. (5分) ? A. 茶 ? B. 水 ? C. 牛奶 ? D. 酒 “清、敬、怡、真”的茶精神思想是( )提出的主要观点。 中华民族的“国饮”是指( )。

得分: 5 知识点: 8 茶之绎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3. (5分) ? A. 赵飞燕 ? B. 文成公主 ? C. 太平公主 ? D. 王昭君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3 茶之饮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4. (5分) ? A. 汤色清亮 ? B. 高香持久 ? C. 绿叶红镶边 ? D. 黄汤黄叶 纠错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与酥油茶有着重大关系?( ) 黄茶的最大特点是( )。

知识点: 2 茶之源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5. (5分) ? A. 秦朝 ? B. 明朝 ? C. 唐朝 ? D. 南北朝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4 茶之事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6. (5分) ? A. 野菊花 ? B. 金银花 ? C. 茶芽 ? D. 灵芝 古代的茶税和榷茶最初始于( )。 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中的仙山灵草湿行云,其中灵草是指( )。

得分: 5 知识点: 6 茶之韵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7. (5分) ? A. 幽韵 ? B. 雅韵 ? C. 冷韵 ? D. 岩韵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6 茶之韵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8. (5分) ? A. 酥油茶 ? B. 三道茶 ? C. 盐茶 ? D. 奶茶 纠错 午子绿茶的茶韵是( )。 藏族同胞特色调饮饮茶方式是( )。

中国茶文化发展历史

中国茶文化发展历史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北朝。若论其起缘就要追溯到汉代,有正式文献记载(汉人王褒所写《僮约》)。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仕。在我国文学史上,提起寒赋,首推司马相如与杨雄,且都是早期著名茶人。司马相如曾作《凡将篇》、杨雄作《方言》,一个从药用,一个从文学角度都谈到茶。晋代张载曾写《登成都楼诗》:"借问杨子舍,想见长卿庐","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饮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汉代文人倡饮茶之举为茶进入文化领域开了个头。而到南北朝时,几乎每一个文化、思想领域都与茶套上了关系。在政治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奢侈之风的工具;在词赋家那里,茶是引发思维以助清兴的手段;在佛家看来,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这样,茶的文化、社会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使中国茶文化初现端倪。唐朝茶文化的形成与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相关。唐朝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形成还与当时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有关。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茶经》非仅述茶,而是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文化,而宋朝则进一步向上向下拓展。一方面是宫廷茶文化的出现,另一方面是市民茶文化和民间斗茶之风的兴起。宋代改唐人直接煮茶法为点茶法并

茶文化赏析_在线作业_1解析

茶文化赏析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6-10-21 11:12:00 一、单选题 1. (5分) ? A. 《行香子》 ? B. 《试院煎茶》 ? C. 《水调歌头》 ? D.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5 茶之艺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2. (5分) ? A. 《茶养生记》 ? B. 《问茶》 ? C. 《茶录》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这首诗出自苏轼的( )。 荣西禅师写的一本茶学著作是( )。

? D. 《茶述》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7 茶之道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3. (5分) ? A. 唐宋时 期 ? B. 魏晋时期 ? C. 秦朝 ? D. 明清时期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3 茶之饮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4. (5分) ? A. 陆羽 ? B. 皎然 在哪一时期的陶瓷茶具明显取代了过去的金属、玉制茶具?( ) 哪位古代茶人茶性的体验为“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力致和”?( )

? C. 赵佶 ? D. 裴汶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7 茶之道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5. (5分) ? A. 80度左 右 ? B. 85~90度 ? C. 沸水 ? D. 75度左右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3 茶之饮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6. (5分) ? A. 饮用 高档绿茶,特别是芽叶细嫩的名茶,适用多少度水温冲泡?( ) 茶叶最初的利用方式是( )。

? B. 食用 ? C. 药食同源 ? D. 药用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2 茶之源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7. (5分) ? A. 《神农本草》 ? B. 《大观茶论》 ? C. 《天工开物》 ? D. 《茶经》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5 茶之艺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8. (5分) 我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是( )。

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史

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史 三国以前茶文化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 茶的医学价值。西汉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 晋代茶文化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两 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业已形成,不仅帝王、贵族聚敛成风,一 般官吏乃至士人皆以夸豪斗富为荣,多效膏梁厚味。在此情况下, 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养廉”的问题。于是,出现了陆纳、桓温以茶 代酒之举。南齐世祖武皇帝是个比较开明的帝王,他不喜游宴,死 前下遗诏,说他死后丧礼要尽量节俭,不要以三牲为祭品,只放些 干饭、果饼和茶饭便可以。并要“天下贵贱,咸同此制。”在陆纳、桓温、齐武帝那里,饮茶不仅为了提神解渴,它开始产生社会功以有,成为以茶待客、用以祭祀并表示一种精神、情操的手段。饮茶 已不完全是以其自然使用使用价值为人所用,而是进入了精神领域。 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骚乱,各种文化思想交融碰撞,玄学相当流行。玄学是魏晋时期一种哲学思潮,主要是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 经义。玄学家大都是所谓名士,重视门第、容貌、仪止,爱好虚无 玄远的清淡。东晋、南朝时,江南的富庶使士人得到暂时的满足, 终日流连于青山秀水之间,清淡之风继续发展,以致出现许多清淡家。最初有清谈家多酒徒,后来,清谈之风渐渐发展到一般文人。 玄学家喜演讲,普通清谈者也喜高谈阔论。酒能使人兴奋,但喝了 多了便会举止失措、胡言乱语,有失雅观。而茶则可竟日长饮而始 终清醒,令人思路清晰,心态平和。况且,对一般文人来讲,整天

茶文化赏析_在线作业_2

茶文化赏析_在线作业_2 交卷时间: 2016-03-12 12:44:49 一、单选题 1. (5 分) ? A. 吴振铎 ? B. 陈文华 ? C. 林治 ? D. 周渝 得分:5 知识点:1 茶之序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2. (5分) ? A. 茶 ? B. 牛奶 ? C. 水 ? D. 酒 得分:5 知识点:8 茶之绎 “清、敬、怡、真”的茶精神思想是( )提出的主要观点。 中华民族的“国饮”是指( )。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3. (5分) ? A. 文成公主 ? B. 赵飞燕 ? C. 太平公主 ? D. 王昭君 得分:5 知识点:3 茶之饮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4. (5分) ? A. 绿叶红镶边 ? B. 高香持久 ? C. 汤色清亮 ? D. 黄汤黄叶 得分:5 知识点:2 茶之源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5.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与酥油茶有着重大关系?( ) 黄茶的最大特点是( )。

(5分) ? A. 南北朝 ? B. 唐朝 ? C. 明朝 ? D. 秦朝 得分:5 知识点:4 茶之事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6. (5分) ? A. 茶芽 ? B. 灵芝 ? C. 金银花 ? D. 野菊花 得分:5 知识点:6 茶之韵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7. (5分) 古代的茶税和榷茶最初始于( )。 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中的仙山灵草湿行云,其中灵草是指( )。

? A. 幽韵 ? B. 岩韵 ? C. 雅韵 ? D. 冷韵 得分:5 知识点:6 茶之韵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8. (5分) ? A. 三道茶 ? B. 奶茶 ? C. 盐茶 ? D. 酥油茶 得分:5 知识点:3 茶之饮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9. (5分) ? A. 宋徽宗 ? B. 陆羽 午子绿茶的茶韵是( )。 藏族同胞特色调饮饮茶方式是( )。 《茶经》的作者是( )。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 依照《诗经》等有关文献记录,在史前期,“荼”是泛指诸类苦味野生植物性食物原料的,从发现了茶的其他价值后才有了独立的 名字“茶”。在食医合一的历史时代,茶类植物的止渴、清神、消食、除瘴、利便等药用功能是不难为人们所发现的。然而,由一般 性的药用发展为习常的专用饮料,还必须有某种特别的因素,即人 们实际生活中的某种特定需要。巴蜀地区,向为疾疫多发的“烟瘴”之地。“番民以茶为生,缺之必病。”故巴蜀人俗常饮食偏辛辣, 积习数千年,至今依然。巴蜀人首先“煎茶”服用以除瘴气,解热毒。久服成习,药用之旨逐渐隐没,茶于是成了一种日常饮料。 中国人从何时开始饮茶,众说不一,西汉时已有饮茶之事的正式文献记载,饮茶的起始时间当比这更早一些。茶以文化面貌出现, 是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 唐代茶文化开始形成,宋代茶文化达于兴盛。明、清茶文化已经普及。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 “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 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 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 纹千姿百态。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 茶诗不计其数。 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 从“嚼”到“饮” 中国是茶的发祥地,从公元前的周朝初期就开始吃茶叶了。《诗经》云:“采荼薪樗,食我农夫。”东汉壹居士写的《食忌》说:“苦茶久食为化,与韭同食,令人体重。”唐代储光羲曾专门写过《吃茗粥作》。清代乾隆皇帝多次在杭州品尝名茶龙井虾仁。慈禧

太后则喜用樟茶鸭欢宴群臣。云南基诺族至今仍保留着吃凉拌茶的 习俗。 从生煮羮饮到饼茶散茶,从绿茶到多茶类,从手工操作到机械化制茶,期间经历了复杂的变革。各种茶类的品质特征形成,除了茶 树品种和鲜叶原料的影响外,加工条件和制作方法也是重要的决定 因素。 茶之为用,最早从咀嚼茶树的鲜叶开始,发展到生煮羮饮。生煮者,类似现代的煮菜汤。如云南基诺族至今仍有吃“凉拌茶”习俗,鲜叶揉碎放碗中,加入少许黄果叶、大蒜、辣椒和盐等作配料,再 加入泉水拌匀;茶作羹饮,有《晋书》记“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甚至到了唐代,仍有吃茗粥的习惯。三国时,魏国已出现了茶叶的 简单加工,把采来的叶子先做成饼,晒干或烘干,这是制茶工艺的 萌芽。 自唐至宋,贡茶兴起,成立了贡茶院,即制茶厂,组织官员研究制茶技术,从而促使茶叶生产不断改革。唐代蒸青做饼已经逐渐完善,蒸茶、解块、捣茶、装模、拍压、出模、列茶晾干、穿孔、烘焙、成穿、封茶。 宋代,制茶技术发展很快,新品不断涌现。北宋年间,做成团片状的龙凤团茶盛行。龙凤团茶的工序中,冷水快冲可保持绿色,提 高了茶叶质量,而水浸和榨汁的做法,由于夺走真味,使茶香受到 极大损失,且整个制作过程耗时费工,这些均促使了蒸青散茶的出现。 在蒸青团茶的生产中,为了改善苦味难除、香味不正的缺点,逐渐采取蒸后不揉不压、直接烘干的做法,将蒸青团茶改造为蒸青散茶,保持茶的香味,同时还出现了对散茶的鉴赏方法和品质要求。 这种改革出现在宋代。由宋至元,饼茶、龙凤团茶和散茶同时并存。到了明代,由于明太祖朱元璋于1391年下诏废龙团兴散茶,使得蒸 青散茶大为盛行。然而,使用蒸青方法,依然存在香味不够浓郁的 缺点。于是出现了利用干热发挥茶叶优良香气的炒青技术。经唐、宋、元代的进一步发展,炒青茶逐渐增多,到了明代,炒青制法日 趋完善,在《茶录》《茶疏》《茶解》中均有详细记载。

茶文化赏析_在线作业_4(100分)

茶文化赏析_在线作业_4(100分) 交卷时间:2016-06-08 10:57:51 一、单选题 1. (5分) ? A. 皎然 ? B. 薛怀 ? C. 朱星诸 ? D. 陆羽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5 茶之艺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2. (5分) ? A. 金杯 ? B. 玻璃杯 ? C. 铁碗 ? D. 塑料杯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3 茶之饮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山窗清供》的作者是( )。 我们日常饮用绿茶适合用什么器皿?( )

3. (5分) ? A. 红茶 ? B. 黄茶 ? C. 绿茶 ? D. 黑茶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4 茶之事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4. (5分) ? A. 李白 ? B. 白居易 ? C. 卢仝 ? D. 元稹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5 茶之艺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5. 鸦片战争与哪种茶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历史上有名的宝塔茶诗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

(5分) ? A. 《齐民要术》 ? B. 《梦溪笔谈》? C. 《茶经》 ? D. 《大观茶论》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5 茶之艺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6. (5分) ? A.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 B.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 C.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 ? D.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8 茶之绎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7. (5分) ? A. 很多条 ? B. 2条 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的著作是()。我国近代的茶文化复苏是在()。 茶马古道有几条主线?()

茶文化赏析

茶文化赏析_在线作业_3 交卷时间:2016-06-02 21:31:55 一、单选题 1. (5分) ? A. 明朝 ? B. 汉朝 ? C. 隋朝 ? D. 唐朝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2 茶之源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2. (5分) ? A. 绿茶 ? B. 花茶 ? C. 黄茶 ? D. 青茶 茶字确定于哪个朝代?( ) 俗称的乌龙茶是哪一类茶?( )

得分: 5 知识点: 2 茶之源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3. (5分) ? A. 皎然 ? B. 最澄 ? C. 荣西禅师 ? D. 玄奘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7 茶之道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4. (5分) ? A. 《大观茶论》 ? B. 《茶述》 ? C. 《茶经》 ? D. 《茶录》 第一位把中国禅宗茶理带到日本的僧人是( )。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出自哪部茶学专著?( )

得分: 5 知识点: 1 茶之序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5. (5分) ? A. 红茶 ? B. 白茶 ? C. 绿茶 ? D. 黑茶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2 茶之源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6. (5分) ? A. 日本 ? B. 美国 ? C. 印度 ? D. 中国 纠错 哪一类茶叶最先产生?( ) 现在( )是世界上产茶量最多的国家。

知识点: 8 茶之绎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7. (5分) ? A. 岩韵 ? B. 雅韵 ? C. 幽韵 ? D. 冷韵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6 茶之韵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8. (5分) ? A. 《调琴啜茗图卷》 ? B. 《山窗清供》 ? C. 《萧翼赚兰亭图》 黄山毛峰茶所透出的茶韵是( )。 诗人朱星诸所题六言诗一首: “洛下备罗案上,松陵兼列径中,总待新泉治火,相从栩栩清风。”下列画中题了此诗的是( )。

相关文档